-
1 # 是Aimi的vlog啊
-
2 # 莫談教育
早教主要教什麼?早教有必要嗎?哩哩貓家庭早教來告訴你答案。
很多的父母都在糾結於孩子的“人生起跑線”這個問題,要讓孩子以後獲得成功,這個起跑線就不能輸。
覺得孩子上越貴越好的學校,上越多的興趣班,起跑線就會超別人一大截。 其實人的成功最主要並不取決於學得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人的情商和能力。
孩子能不能贏在起跑線上是取決於家長的眼界,從孩子一出生開始,就已經站在這條起跑線上了,能力的培養比知識的傳輸更為重要。
1.學習生活能力
孩子早教是一件好事,能夠讓孩子更好更早的融入社會,孩子早教的時候,生活能力應該放在第一位。吃飯,去廁所,這些簡單卻需要孩子慢慢學習的生活技能,應該是家長在早教孩子的時候應該教會孩子學會的。
2.學習學習能力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名牌大學,將來能夠有一個好的工作,這就需要孩子有很好的學習能力,為什麼有的學生能夠一目十行,學半功倍,而有的學生卻無論怎麼趕超都趕不上呢?這就是因為學習能力的問題,能夠兼顧功課的同學,一定是有一定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就相當於釣魚,而知識就像是小魚,掌握了這種釣魚的技巧,有多少魚釣不上來呢?
3.鍛鍊思維能力
孩子工作和學習都需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一件事情應該先做什麼,後坐什麼,應該這麼做,這些都是孩子應該學習和知道的?我們常說有的孩子很懂事,情商很高,辦事情很好,這就是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這種能力會讓孩子在以後解決生活中各種問題的時候變得無比輕鬆。
4.培養興趣愛好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在小時候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作為家長,一定要善於發掘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中的成功人士不一定全都水平很高,但在某一領域肯定是有所建樹的,這就需要他願意鑽到這一行業來,踏踏實實,勤勤奮奮;如果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願意去鑽研,那麼孩子成功指日可待。
5.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孩子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各樣的事。孩子如果沒有從小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容易陷入某種困境無法自拔,甚至有可能走上邪路。當孩子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遇到問題的時候,心態平和了,孩子配合自己為人處世的能力,這些困難很快就會迎刃而解。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只是河裡面的小魚,只要孩子學會了如何釣魚,那這些別人現階段學到的早教知識自己的孩子很快也能釣上來,看最後的成果,一定是我們學會了釣魚的孩子掉的最多;所以,媽媽在幫孩子早教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孩子的能力培養,而不是孩子的知識積累。否則因小失大,就不划算了!
-
3 # 川沙悅寶園早教中心
現在科學證明,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期是0-3歲的嬰幼兒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人的大腦發展,形成今後智力、情感、運動、社會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發展的基礎。出生時,小兒的腦重量是成人的25%;1歲時是成人的50%;3歲時的腦重量已相當於成人的80%,而這時,幾乎每個幼兒都突破了語言和學習的關口。4歲前,寶寶可以達到相當於17歲時所測智力的50%,有調查結果顯示,接受過早期教育的兒童比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兒童智商平均高出17%左右。早期教育透過豐富多樣的早教課程去提升寶寶的各項智慧。
-
4 # 也知其所以然
所謂早教也就是早期教育,就是自寶寶出生後進行的培養。
寶寶剛出生給他聽的音樂,讀的故事,做的撫觸等都是早教內容。所以說,早教並不是只發生在早教機構的早教班,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種與寶寶的互動都是早教。
而早教機構的內容呢,透過做遊戲增加孩子與父母的以及以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和互動,另外開發孩子的智力,使孩子的智力情感身體等獲得提升。
很重要的一點是,早教並不是教學科知識,更側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運動能力以及感統等等。
至於有沒有必要,這沒有一個固定答案,如果寶媽寶爸陪伴孩子的質量高,爸爸媽媽願意學習一些科學的育兒理念,經常帶小朋友與其他小朋友互動,那我覺得沒必要去早教班了。早教老師教的那些包括遊戲爸爸媽媽們完全可以來,還能省下昂貴的早教費用呢,省下的錢帶寶寶出去旅遊也是很好的體驗啊。
-
5 # 大田種小米
早教,我總結了一下我的觀點,就是用發展心理學的理論作為指導,把能帶著孩子們玩的內容總結一下,然後系統地分類在不同的課程下,配上每一課程會鍛鍊到孩子的哪一方面的發展。
我家孩子上的早教課程,會給孩子們聽音樂、講繪本、做遊戲、唱簡單的歌、學禮儀、做簡單的實驗、自由玩玩具、簡單的樂器等等。
早教中心排課一般一週一到兩次的頻率,一節課好幾個內容穿插,因為3歲前孩子的專注力很短,每一項佔幾分鐘時間。
透過早教讓孩子學會什麼本領,這是對早教的一個誤解。我覺得透過早教,更多地是讓家長了解到陪孩子玩什麼能鍛鍊到你希望孩子更多發展的那個方面。用心的爸爸媽媽,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每天一點點時間,這些都是很容易就自己做到的。
去早教中心,可以認識很多在意育兒問題的家長,和老師、家長們可以交流育兒經驗,有些育兒方面的困擾也很容易找到解決辦法的。
凡事都有他的兩面性,就看你更看重哪方面了。在育兒的路上,不必追趕、不要盲從,適合自己的孩子的就好!
-
6 # 贏在起點月老師
早教的課程一般有肢體訓練、感官、數學、藝術和音樂等這些內容。不同的早教機構教學理念不同,因此課程設計上也略有不同。
以贏在起點為例,針對不同年齡的寶寶有不同的課程,如0-2.5歲Baby Play重點培養感知運動、音樂表達、社交等能力;0-2.5Baby star課程重點培養寶寶手部精細動作、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力等能力,2.5-3歲Pre-baby MBA側重在寶寶情緒除錯、習慣規則的遵守的能力;3-6歲Baby MBA針對孩子科學認知、語言發展、人際交往等敏感期,培養孩子幼升小必備能力,為幼升小打基礎。
如果希望寶寶未來有好的發展,不早教是一定不行的。在孩子大腦發育的巔峰時期給與正確的引導,能鍛鍊孩子未來一生都需具備的認知能力。因此,早教對孩子的影響是貫徹一生的,無論是去早教中心還是在家,都需要對孩子進行早教。
回覆列表
早教是必要的,方式是多樣的,意識很重要。
早教是必要的。教的不僅是孩子,重要的是教家長。
我們會發現很多早教機構,現在都會打上“家庭教育”,“成長”等等的名字。其實早教,教的物件不只是孩子,重要的是教給家長如何在孩子0-3歲的時候給與他們豐富的環境體驗,如何更好的陪伴孩子,如何在他們terrible 2的時候給與指導。家長接受如何給與孩子早期教育的學習是必要的。 所以家長一定要明白早教課不是隻是給孩子上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獲得是更重要的。
我時常看到早教機構裡,教室外面焦慮的老人向我抱怨“老師啊,你看我們孩子,坐不住,這怎麼上課,這課上的有什麼用”。有用麼?有用,孩子在這樣的早教環境中不斷的探索,體驗,適應。他們可能看起來沒有秩序,但是對他們來說前期能在教室裡主動探索,已經是很大挑戰了。家長在這樣的環境中,更能看清孩子的成長狀況,有心的家長透過課程設定和課後與老師的交流,能知道如何更好的做一個成長陪伴者。 所以我希望家長能改變對早教的片面認知。早教提供給孩子的是環境,家長自身也是學習者。
方式是多樣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 1.有錢有時間 建議可以選擇一個適合的早教。 有錢:至少可以直接拿出來2萬。環境好老師負責的早教機構,一節課單價大概在180—200。2萬塊錢的課程大概在1年半到兩年左右。(只是大概,因為每個早教價錢不一樣,優惠價錢也不一樣)既然選擇早教機構,就儘量選擇大的牌子的,雖然價錢高一點,但是不會輕易跑路。有時間:(1)爸爸媽媽有時間。爸爸媽媽同時陪伴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在共同陪伴孩子上課過程中,也是共同學習的過程,有利於在教育中保持一致。真的不太建議老人帶著上課。
(2)爸爸媽媽可以在一週裡抽出完全半天的時間。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小時或者45分鐘的課程,其實給孩子收拾出門+路程時間+上課前準備時間+上課時間+加下課與老師探討時間+下課休息時間基本半天就過去了。所以一定有時間上的準備。建議兩歲以上的寶寶再連著上兩節課。孩子的精力注意力是有限的。
2.沒錢有時間:建議在網上找一些教育資料。
3.有錢沒時間:有意識的長輩陪同上課或請育嬰師
(1)如果家裡的長輩可以接受目前的比較先進早教觀念,可以讓家裡長輩的陪同孩子進行早教課。但是爸爸媽媽需要提前與上課老師溝通,老師會上課會多關照。下課,也希望長輩有任何問題找到老師及時溝通。
(2)如果長輩不是很接受現在的觀念,建議請一名育嬰師,陪伴孩子。給與孩子教育和指引。並且爸爸媽媽在晚上睡前儘量能給孩子講一個故事,或者唱一首晚安歌,給與孩子來自父母的陪伴。
4.沒錢沒時間:做到家庭高質量陪伴
陪伴不在於時間,在於質量。放下手機,完全陪孩子玩10分鐘精細動作的遊戲,讓孩子跟著自己一起做家務,讓孩子試著幫助我們做一些可以做的事情,睡前為孩子講5分鐘睡前故事。都是高質量陪伴。利用自己零碎時間,去高質量陪伴孩子。生活教育,也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
意識是重要的
其實我想跟大家強調的是,早教是家庭教育,家長作用大於老師。老師只是一個孩子問題的發現者和方向的指引者。家長才是孩子的影響者。我們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早教意識。在10月懷胎的時候就開始做一個教育者的準備。比如,很多家長不知道在六個月之內要多多讓孩子趴著。孩子8個月來上早教,發現還很難進行爬行。但是想要彌補,已經有點晚了。如果在孩子未出生的時候,就有很好的早教意識,就不會錯過孩子很多黃金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