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霜華滿袖1

    有一種情誼叫做君子之交。未必全然瞭解對方,未必有利害瓜葛,未必年紀地位名望相稱,卻能夠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李白思想傾向於道家,雖想隨遇而安卻總心有不甘。杜甫思想傾向儒家,卻只能在顛沛坎坷中隨遇而安。

    李白容易遺忘,杜甫則難。所以杜甫寫了很多思念李白的詩,而李白並沒有什麼反饋。但這並不妨礙二人互為知己的認知,君子之交,本來如此,我為你做我想做的,也不會強求你做你不想做的。

    可惜歷史的的風波乍起,二人終不再相逢,這一段情誼,不能戲劇化的呈現給後人了。

  • 2 # 無心隨墨

    李杜之間的情誼還是很深厚的,不過就像任何人之間的交往一樣,兩邊情感的投入很難說完全對等,李杜之間也是一樣。透過兩個人所存留的互贈和寫到對方的詩歌來看,李贈杜的詩只有聊聊數篇,而杜甫寫給李白的卻有二三十首之多,而且大多情誼真摯深切,所以可以說,杜甫對李白的情感投入是超過李白對杜甫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應該和兩人的性格和在當時的社會地位都有關係。李白是個逍遙派,杜甫性格相對深沉,從性格上兩人並不是完全合拍。而且李白大了杜甫十一歲,並且名蓋九州,而 杜甫當時和起李白就有些現在粉絲和偶像的關係,李白對這個小弟也只是比較關照而已,卻並沒有當做最好的交心之友,而相對來說杜就對這個大哥兼偶像比較上心一些。

  • 3 # 七七說an

    在元744年,杜甫與李白初次相逢,兩人一見如故。杜甫33歲,李白44歲。杜甫此時是詩壇默默無聞的人,而李白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了。

    杜甫寫給李白的詩有14首,李白寫給杜甫的有4首。數量不能代表出李白的情誼,只能說兩個人性格不同。

    李白的《戲贈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戲”和“瘦”字帶著一種略帶調侃的關心,說明兩個人的關係比較親切。

    李白曾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寫道:“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我思念你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蕩蕩向南流去寄託著我的深情。)

    李杜友誼長存![大笑]

  • 4 # 北斗七星刀

    “你問我愛你有很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開個玩笑,這句歌詞當然無法形容“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感情。從流傳世間的李白和杜甫的詩來看,李白寫杜甫的詩僅僅三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杜甫送我情”噢,對不起,同志們,這首不算,這首是寫給汪倫同學的。。。。。。而杜甫寫李白的詩有三十多首:《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或許有的人看到這裡,就會武斷的以為李白對杜甫感情僅僅是泛泛之交,而杜甫對李白的迷戀可以說達到痴迷的程度。然而,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要想解開這個謎,且聽我慢慢道來。一、要想解開這個謎底,首先我們先從唐詩的流派說起唐朝是詩的江湖,且已經成為這個江湖發展的鼎盛時期,百花齊放,不拘一格,開山立宗,自成一派。流派大致分為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浪漫詩派、現實詩派等。(一)、山水田園詩派山水田園派開山祖師乃南北朝的謝靈運和晉代的陶淵明,到了唐朝這一代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充滿詩情畫意和生活情趣。(二)、邊塞詩派邊塞詩派又稱出塞詩派,邊塞詩派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朝開始即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據統計,《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邊塞詩人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為代表,主要描寫戍邊守戰部隊的艱苦環境以及報國思鄉的情緒。(三)、浪漫詩派浪漫詩派是前無古人的,開山祖師即是李白,代表人物也是李白。特點: 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代表作:《月下獨酌》、《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四)、現實詩派現實詩派也是前無古人的,開山祖師即是杜甫,代表人物也是杜甫。特點: 詩歌藝術風格沉鬱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情懷。代表作:《三吏》、《三別》、《兵車行》等。從上述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李白和杜甫在自己的派別裡都是大拿級的人物,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勢。兩人的第一次相見,大有惺惺相惜,相見恨晚之意。在派別的地位以及在自己派別孤獨的存在,決定了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情誼的基礎。詩人的情懷一旦氾濫,那真得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二、有了情誼的基礎,喝一杯酒繼續加深李白比杜甫大了11歲,兩位詩人第一次相見時,李白已經43歲,而杜甫剛剛32歲。一個剛過不惑之年,一個剛過而立之年。那年他們在山東相遇,同遊齊魯,把酒言歡。李白好酒,這是整個唐代以及歷朝歷代的人民都知道的事,人民都親切的稱他為“酒中仙”,文化名人余光中曾評價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杜甫那個時候雖然已經開創詩派,但是在這位神級人物面前,還是比較謙卑的,充分的表現了一個粉絲的基本素養。李白說:來,小夥子,感情深,一口悶。杜甫雖然不勝酒力,但是氛圍到了,可能靦腆,但是酒絕對得喝,這是偶像敬的酒啊!(我們現代的人也有這種心理,在領導面前、在喜歡人的面前、在甲方面前、在兄弟面前為了達成自己的願望,雖然不勝酒力,但是也得喝,回家嘔吐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喝了幾天,遊玩了幾天,到了離別的時刻,浪漫的李白寫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離痛飲離別已經沒有幾天了,我們一起登臨賞遍附近的山池樓臺。我們不知要什麼時候,才能再在石門山前的路上重逢,重新在一起開懷暢飲。眼前的泗水秋波盪漾,天邊的海色映亮了遠山徂徠。離別之後,我們就如飛蓬一樣各自飄遠,現在且痛快淋漓地飲盡手中的酒杯吧!

    後來,李白旅居沙丘城時,因懷念杜甫,又寫了一首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我對你的思念,如同滔滔汶水,浩浩蕩蕩地隨你向南行。三、年齡、性格的差距,資訊傳達的延時,詩的多少並不能代表感情的深淺作為長者,浪漫的李白在相見時感情的細膩更能表達自己的情誼。作為唐朝詩壇的天王巨星,再加上當時資訊傳達的落後,放蕩不羈的李白不可能隔三差無的去懷念杜甫,再寫一首詩來做紀念。因為古代資訊傳達的極不方便,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或許,李白臨到捉月而去,也沒收到杜甫寫給他的那幾十首詩,所以他無法做出迴應。

    而杜甫,因為性格的原因,他對生活中的疾苦,自己心情的感悟,都用筆記錄下來,尤其對偶像的感情,他都用心的記了下來。

    春天想起你,冬天也想起你;

    《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冬日有懷李白》: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起風了想你,夢裡還是想你~《天末懷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夢李白》: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送個朋友都會順便想起你……《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信今何如。這就像我們今天的朋友圈,如果當時,李白有智慧手機,在朋友圈裡看到這些詩篇,會留下《春日回杜甫》、《冬日有懷杜甫》、《歲末念杜甫》等等千古名篇也未可知。四、李白回《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如果以浪漫派開山祖師李白的性格,收到杜甫這首詩的時候,他會回覆一句:兄弟,你不懂我,請把“臣”改成“爺”。回覆以後,李白左手抱酒罈,右手拿劍,邊舞邊喝邊吟“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爺是酒中仙。“。。。。。五、世人稱李白杜甫為“大李杜”“仙聖”齊名,情誼濃濃,你問我情誼有多深,滔滔汶水代表我的心(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 5 # 調理身體的小道士

    李白在長安當官,根本不是個官場的環境,最後被人排擠,李白只能敗興離開。在李白最失望的時候,遇到了他一生的好朋友,他就是杜甫,他們在汴州相遇,相交。李白和杜甫剛剛見面,就像是多年的老朋友一樣,兩個人相談甚歡,雖然他們相差11歲。李白和杜甫在一起傾吐心腸,遊山玩水,度過了人生中最精彩的時光,這段時間,他們建立深厚的友誼,感情非常深。

    感情到底誰深誰淺?

    李白和杜甫在汴州分手,但是不管走到哪裡,都會互相牽掛。專家認為為從兩個人分別後的表現,可以推斷出李白對杜甫的感情沒有杜甫對李白的感情深。安史之亂髮生以後,李白因為常年隱居在廬山,不知外面世界的變化,錯誤的加入了叛軍永王的陣營,最後被叛軍牽連入獄。這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杜甫對李白牽腸掛肚,對有叛軍之名的李白依然很關心。杜甫是最瞭解李白的人,杜甫明白李白的性格根本不適合官場,李白在被流放的時候,杜甫還寫了很多詩來表達對李白的關心。杜甫對李白感情很深。

  • 6 # 使用者江湖夜雨

    唐朝詩壇,一仙一聖,文學雙峰,惺惺相惜,忘年知音,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佳話,比肩世界級文學大師間友誼之交往,留下了一筆豐厚的人文遺產傳世。

    李白早於杜甫11年,文學成就已名揚天下,在那個年代應為杜甫的文學前輩不為過之。但李白非常欣賞杜甫的文學才華,兩人天命年間古洛陽之遇,相見恨晚,靈魂間火花四射,相知,相惜,相通。一段“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故事由此展開,至今仍是經典的中國故事之一。當然,經濟潦落的杜甫小弟,得到大哥李白資助自然而成。此次見面後,李杜二人以後一年多,又兩次相遇,其不亦樂乎情景今人無法描繪,那是風光與詩情,那是才華與理想,那是美酒與時光的絕佳交融,心靈踫撞,寫下了中國文友加兄弟一次高階的仙聖合一之篇章。

    現有資料記載,兩人互贈詩篇頗豐。其中現儲存的有近20首,杜甫贈李白的有13首之多,可見小弟敬大哥之情何等之深。這裡必須說明,李杜同為雙驕,是杜甫生後經過200多年的打磨,歷史才確定了杜甫的文學地位,這也說明當年詩壇巨匠李白對杜甫獨道的欣賞和特殊的厚愛,李白似乎看到小弟杜甫是不會缺席的明日之星一樣。歷史有情,終於把他們連結在一起,發出了李杜一體的萬丈光芒。

    謝雅友之邀,才疏學淺,隨手順答,只為盛情,不成文章。見諒!

  • 7 # 長江源遠流長

    回答的不一定全面僅供參考。

    李白、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詩人。被後人合稱為李杜。

    唐玄宗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兩位偉大的詩人在東都洛陽相遇,這一遇詩仙、詩聖相見恨晚。由此,兄弟二人開始了三次在一起,且時間又不短的交往。“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二人在攜手共遊吟詩抒懷中,結下了高山流水的知己之情。對此,聞一多先生認為,李杜的相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刻,或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相比。並把這次相遇比喻為“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李白年長杜甫11歲,杜甫對李白心存崇敬仰慕,寫下了《贈李白》、

    《贈李白》、《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八仙歌》、《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不見》、《昔遊》、《遣懷》這十四首詩表達了對李白的無比思念之情。

    李白視杜甫為知己也寫詩抒發想念之情(據專家考證李白寫給杜甫的詩現僅存三首),如:《戲贈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從李白寫給杜甫詩的數量上看,好像李白對杜甫情不至深。但如果從歷史現實的角度看就會理解了。1,古代交通不變,路途遙遠而艱難,各地方的信使不知多少天才能往返傳送一次。信件是否丟失都是未知。2,李白由於官場不得志,常年遊走於名山大川拜訪尋道。根本不知道杜甫給他寫了那麼多思念之詩,但就詩的量上看也不能說明李白對杜甫的情不深厚。3,李白早成名於杜甫,且又是詩壇前輩又是兄長,加之杜甫對李白崇拜致極,所以杜甫對自己敬仰的詩人多寫幾首想念的詩也是正常的。

  • 8 # 老徐寫酒詩

    李白,杜甫,李清照他們大部分都是寫酒詩,因為他的感情的思維淵博,主要是酒喝得多,神經細胞比較發達。

    詩酒遠方就是這個來歷。

  • 9 # 月下白裳

    杜甫寫給李白的詩有14首,李白寫給杜甫的有4首,就連淺淺之交的汪倫還能讓李白贈詩1首。他們兩人的感情,依我淺見是這樣的。

    李白是杜甫的愛豆,杜甫詩李白的粉絲。

    這樣講你就能明白兩人的情誼了。

  • 10 # 元熹先生

    一位「詩仙」,一位「詩聖」,都可以分別代表古代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詩歌的最高標準的兩個人,也是兩個無論是性格、機遇還是詩文風格都相當極端分化的人,但光是兩人耀眼的才華就足以讓彼此惺惺相惜,尤其是李白之於杜甫,他是杜甫的偶像。據統計,杜甫現存的1440首詩中,有15首是有關李白,僅是懷念和寄贈李白就佔據了10首;而李白近一千首詩中,僅有4首和杜甫有關。有人就會認為李白和杜甫似乎關係也沒那麼好,但是瞭解李白性格的人都知道,他並非冷漠無情無義之人,只不過是性子比起杜甫而言,李白更加灑脫豁達,對人世間的情誼會看得相對輕一些,因此也更可能不願去表達對某人的什麼思念緬懷之情。也可能李白也寫了不少詩給杜甫,但不一定都全部留存下來了,畢竟年代久遠。

    當然,坊間確實傳兩位關係十分曖昧,雖無從考證,但李白與杜甫不僅僅是強社交關係,更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好友,猶如我們現在所說的好基友。古時候人們社交本來就不容易,不像如今社交軟體氾濫,隨便都可以交到朋友,因此都會對朋友更加珍惜,何況知己難得!公元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自長安放還,杜甫這時則窮困潦倒,連吃飽飯都沒法成為日常固定的事情,兩人相遇於洛城,最後還同床共枕過。此事有詩為證,杜甫的《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中就寫到: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兩人不到同床共枕,也經常寫詩調侃對方,態度還是挺曖昧的,如李白寫《戲贈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而杜甫就反唇相譏,回一首《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種朋友之間的調侃帶點互損,像極了男人之間那種最佳損友的關係,不管對方說的話多損,甚至在自己身上挖苦,但就是這種毫不保留的真誠相處態度,才更證明情感之深,普通朋友是不可能如此調侃彼此的。

    一起攜手遊山玩水,吟詩作對,將近兩年,分別之詩,李白就寫下《沙丘城下寄杜甫》: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杜甫兩位最佳損友從萍水相逢到就此話別,此生再也沒有相聚。後來李白在安史之亂時曾參與過永王幕府,唐肅宗以“從逆”之罪判處李白流放夜郎,這時便是李白人生最低谷期,眾叛親離,誰都不想和他沾上關係。然而此時杜甫仍舊對李白表示關切和同情,寫下《夢李白二首》,表示自己對李白艱險前途的擔憂,甚至因為太思念而夢到他。這份情誼,即使穿越了千年歲月,也依舊讓人感動不已,人生得一如此知己,還有什麼遺憾的呢!

  • 11 # QING祝來FENG

    李白比杜甫大,加上他性格孤傲。他們兩個很少交集,倒是杜甫非常崇拜李白。根據文獻資料來看,李白甚至對杜甫是不屑一顧,不要說情誼了。

  • 12 # 萬卷縱橫眼欲枯

    在唐代詩壇,李杜雙峰並峙,後人可以有幸讀到他們雖然風格迥異卻同樣足以照耀千古的偉大詩篇。更為幸運的是,“詩仙”、“詩聖”曾生活於同一時空之下,曾經相遇相識相知,他們的友情在曾歷史的長河中激起了一串美妙的浪花。

    聞一多先生說過,李杜的相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刻,或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相比,他把他們的相遇比作“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天寶三年(744年)的夏天,杜甫和李白初識於洛陽。

    此時,李白四十四歲,剛剛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離開長安來到洛陽。他雖然被排擠出了朝廷,但詩名顯赫,正像是光芒四射的“太陽”。

    比李白小十一歲的杜甫則是一個聲名尚未顯露的詩壇青年,就像是光華未露的“月亮”。

    杜甫在科舉不第後一直遊歷四方,這時也正好回到了東都洛陽。於是,“太陽”和“月亮”相遇了。

    雖然兩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但並不妨礙他們一見如故,成為摯友。杜甫早已欽佩李白的詩才,這番朝夕相處,李白奔放、率真、浪漫的情懷,張揚的人格魅力,都讓杜甫傾慕不已。我們不難想象,在他們的交往中,李白是主導者,杜甫是追隨者。杜甫注視“偶像”的目光裡,該有多少的崇拜和欽敬。所以,在分別多年之後,杜甫曾多次寫詩回憶這段日子。

    李杜攜手暢遊洛陽,談詩論文,當然,更少不了舉杯暢飲。就像杜甫後來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一詩中所寫的:“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在高談闊論和放懷痛飲中,李白的個性本色顯露無遺。

    夏日之後,李白邀約杜甫同去道家勝地王屋山拜訪一位有名的道長,誰知他們到來時那位道長已經去世了,失望之餘,他們在王屋山只呆了幾天就相攜遊覽梁宋之地。

    在這裡,他們遇見了高適。高適也是一位才華卓絕、放蕩不羈的詩人,三人相談甚歡,於是就相偕同遊。

    他們時而在宋州城內的酒樓上開懷暢飲,時而登臨單父的吹臺、琴臺吟賞煙霞,時而縱馬揚鞭去深山大澤中游獵。後來,杜甫回憶這段生活時曾寫道:“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寒蕪際碣石,萬里風雲來。桑柘葉如雨,飛藿共徘徊。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昔遊》)

    不久,三人離開了宋州,高適南遊楚地,李杜二人則去了齊州(今山東濟南)。

    到了齊州,李白要到紫極宮去領受道籙,杜甫卻希望在仕途上得人舉薦,就去拜訪北海太守李邕。李杜二人經常出入李邕家中,李邕和他們傾心相交,三人結伴縱遊齊州名勝,把酒談詩論道。

    過了一段時間,李白未能如願地領受到道籙,就辭別了杜甫和李邕,回到了任城(今山東濟寧)。臨別時,李白和杜甫約定明年秋天在兗州相會。

    天寶四年(745年)的晚秋時節,杜甫啟程來到已改稱為魯郡的兗州,李白也從任城前來赴約。

    時隔一年再度相見,兩人都非常興奮,尤其是杜甫,他寫下了一首《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首詩是杜甫用心靈刻畫的一幅李白肖像,雖然只有二十八個字,卻把李白的風采、氣度、品格都寫了出來,尤其是突現了李白的傲岸和狂放。

    從表面來看,杜甫似乎在規勸李白:不要痛飲狂歌、虛度時日,何必飛揚跋扈、人前稱雄。但實際上,李白心雄萬夫,有濟世之才,卻終不為統治者賞識,只能淪落飄泊,整日痛飲狂歌。杜甫讚歎他蔑視權貴的品格,也嘆息他的遭遇,詩中運用反詰的語氣發出的詢問,看似在埋怨,實則是為他抱不平。

    此番結伴同遊,二人的感情更為增進:白天攜手放歌同行,夜晚醉後同塌而眠。

    這一天,他們騎馬前往北郊去探望隱士範十,出得城外,秋草茂密,李白不小心扎進了蒼耳叢中,粘了一身蒼耳,以致於範十都認不出他了。杯酒言歡之間,李白吟了一首蒼耳詩自嘲,杜甫也寫了一首《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的詩來記述他們之間的友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

    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

    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

    落景聞寒杵,屯雲對古城。

    向來吟橘頌,誰與討蓴羹。

    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可惜的是,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離別的時候。二人歡聚了一段時間之後,杜甫要去長安求取功名,李白也決定到江東遊歷,二人在兗州城東的石門分別。

    臨別時,二人依依不捨,李白感慨著說不知何時才能重逢,就寫下一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贈給杜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這是李白寫給杜甫的為數不多的詩歌之一。他們沒有想到,石門一別,兩人從此天各一方,再也沒有相見。

    有人說,李杜之間的友情是不對等的,這有一定道理,杜甫在李白心目中的分量當然是不能和李白在杜甫心目中的分量相比的。李白性格放浪灑脫,隨處都會遇到新的朋友,他也很少會把某人某事長久掛念在心中,所以分別後杜甫再也沒有出現在他詩裡(也有人認為或許有過,只是散失了,沒有流傳下來),但並不表示李白對杜甫的感情並不真摯深刻。李白是一個“俠義”思想很濃厚的人,他對待每一個朋友都是發自真心的,只能說杜甫在他朋友們中並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

    而杜甫卻把李白當成是一生最重要的朋友,分別之後,念念不忘,而且思念之情一次比一次迫切。

    來到長安後,杜甫困守書齋,開始了十年長安的艱難歲月。在這期間,他時時想念著李白。天寶五年(746年)冬天,他寫下了《冬日有懷李白》:

    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

    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

    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在冬日寒冷又寂寞的書齋裡,對朋友的思念不可遏止,感嘆著未能和李白一起隱居學道。

    天寶六年(747年)春天,杜甫再次寫下一首《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這首詩寫出了杜甫對李白的詩作的無比喜愛,也體現了他們的誠摯友誼。“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成了評價李白詩歌的名句,“春樹暮雲”也成了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的一個成語。

    此後,杜甫飽經離亂,居無定所,但時時還在惦念著李白。

    乾元二年(759年)秋天,杜甫棄官遠遊,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得知李白因在“安史之亂”中依附永王李璘而獲罪,被流放夜郎,杜甫寫下了《天末懷李白》一詩: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杜甫設想了李白在流放途中,經過長江洞庭湖時的情景,表達了對李白的深切牽掛和同情,為他的悲慘遭遇憤慨不平。“文章憎命達”,寫才華出眾者總是命途多舛,感情悲憤之極;“魑魅喜人過”,隱喻李白是遭人誣陷。然後,由李白的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讒放逐、自沉汨羅的屈原,他認為李白的遭遇和這位愛國詩人是相同的。

    慶幸的是,在杜甫作詩的時候,李白已遇赦放還了。而杜甫的牽掛和懷念,卻還在持續著,在同一時期,他還寫下了《夢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訊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因思念而成夢,拳拳之情,可謂誠摯感人。

    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客居成都,生活終於暫時穩定下來,也終於知道了李白已經遇赦,但又得不到他的具體訊息,就又寫下了一首《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詩中表達了對李白的同情、擔憂和思念,對李白懷才不遇的感慨,並期待李白能結束飄零生活。“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可謂是李白一生的傳神寫照。

    寶應元年(762年)七月,杜甫送嚴武入朝,到了綿州(今四川綿陽市),正趕上劍南兵馬使徐知道作亂,於是轉赴梓州(今四川三臺縣)。他獲悉李白正在當塗養病,就寫了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寄給他。詩中有“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的句子,對李白的詩才進行了衷心的讚美;詩中還回憶了二人相識相交的往事,重溫了他們的深厚友情;“蘇武元還漢,黃公豈事秦。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詩中還有對李白受到的不公平對待的憤慨不平。

    但就在這一年,李白與世長辭,杜甫寄給他的詩有沒有看到,我們不得而知,而杜甫對李白的思念也只能就此畫上句號。

    郭沫若說:“李白和杜甫是象兄弟一樣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著發出不滅的光輝。”

    確實,雖然文學道路和人生追求並不相同,但李杜二人肝膽相照,用真摯的友情為我國文學史譜寫了一段千古佳話。

  • 13 # 閒兔之

    李白是杜甫最推崇的偶像,杜甫只是李白的眾多朋友之一。

    杜甫是李白的頭號粉絲

    實際歷史上杜甫是李白的頭號粉絲,杜甫還一文不名的時候,李白已是光芒萬丈家喻戶曉久負盛名的大明星了,同時也是杜甫崇拜的偶像。

    杜甫追起星來和現在追星族一樣瘋狂,

    寫詩為idol打call,

    夢想(夢李白二首)和idol見面,

    為了idol 努力學習,

    將idol的作品海報糊滿臥室,背誦吟唱

    ……

    經過刻苦努力杜甫後來也變的小有名氣,還和李白見過三次面。

    杜甫為李白寫了很多詩,李白也有回贈。

    從詩文來看,人設穩定,一個很李白一個很杜甫。

    杜甫寫李白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完全就是小迷弟,妥妥的真愛粉,對李白崇拜的不要不要的。

    李白戲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自己品吧……

    雖然有人說這不是李白寫的,不過也是可圈可點。

    李白寫給杜甫的詩還有兩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感情已經深厚了一些。

    我心甚慰,我愛杜甫一點也不比李白少。

    李杜“往來”詩文盤點

    杜甫為李白寫過的詩:

    《贈李白》兩首

    《夢李白》兩首

    《冬日有懷李白》

    《春日憶李白》

    《天末懷李白》

    《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

    讚美李白最好的詩幾乎都是杜甫寫的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李白斗酒詩百篇,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寫給杜甫的詩有三首上面已經說過。

    看看李白給其他朋友寫的詩吧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贈汪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覽君荊山作,江鮑堪動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江夏贈韋南陵冰》:

    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

    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丹丘子營石門幽居》:

    高風起遐曠,幽人跡復存。

    松風清瑤瑟,溪月湛勞樽。

    ……

    還有: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哭晁卿衡》

    《哭宣城善釀紀叟》

    《與韓荊州書》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

    ……

    李白是杜甫最推崇的偶像,杜甫只是李白的眾多朋友之一。

    可能有人會覺的杜甫太苦了,追星卑微到塵埃裡了,但是我覺的這也沒有什麼不好,追星能讓我們變得更好,何樂而不為?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女人結婚後有工作,有經濟來源,但還是女人做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