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中道道而道

    戚家軍有一個獨創的作戰隊形,這個小型戰陣多次讓倭寇損失慘重。當時的明朝軍隊一般採用的都是“方陣在前,且打且進”的戰略,但這種戰術不僅呆板無比更是被研究的透徹,因此和倭寇作戰這樣的陣勢一般都是必輸無疑。再加上在冷兵器方面,倭寇的武器硬度高而且鋒利,明軍使用的確實短兵器,一寸長一寸強,明軍的兵器常常被倭寇的兵器削的豁口林立,戚繼光也在苦思冥想去解決這個問題。

    有人講,戚家軍不是有火器嗎?為何不用火器進攻呢?這裡不得不說火器只是戚家軍少部分人擁有,那個時代作戰更多的還是冷兵器的短兵相接,如果當時火器的建造就可以大規模裝備士兵,相信清朝末年也不會出現清軍用大刀長矛對付外國聯軍的槍炮的局面。

    有一次機緣巧合之時,戚繼光想到了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一次他營中散步,看見一片茂密的竹林,並且鋒利無比。戚繼光一瞬間便萌生了用長兵器更換短兵器的辦法,而眼前的這種竹子將會是新型武器不可缺少的原材料。這種新型武器成功的被戚繼光發明出來,名叫狼筅,一部分為手持的筅竹,一部分為殺敵的筅鉤。

    並且為此發明了一套新穎的陣法,叫做鴛鴦陣。鴛鴦陣是由戚繼光發明的陣型,廣泛應用到戚家軍之中,每個作戰單位是由十一名將士組成,每個作戰單位為一隊,隊長居中,前有手持盾牌的牌手,兩側為手持狼筅的狼筅手,後面有手持長槍的長槍手和手持短兵的短兵手組成兩列橫隊。

    鴛鴦陣在作戰中也效果頗大,倭寇再來進犯的時候,戚家軍使用新型的狼筅按照陣法來殺敵,敵人未曾見過不知如何應對,於是被殺的七零八散。但狼筅多為竹子,陸戰良久之後狼筅的槍頭多被倭寇的雙刀砍掉,倭寇以為終於有了反敗為勝的機會,可戚繼光冷靜應對,以即使沒有了槍頭可依舊鋒利的竹子為武器,再次將倭寇打的落荒而逃。

    後來狼筅得到更大的改進,並且因為有了新式武器的加入,戚家軍做出了很多陣法建制上的變化,以適應能夠給倭寇帶來極大殺傷的狼筅。而戚家軍因為感恩竹子可以用來做武器,並且幫助了戚家軍大大增加了殺傷減少了傷亡,對竹子心懷感激,而對竹筍,戚繼光向著全體戚家軍士兵發出了“餓死不吃竹筍”的號召。

  • 2 # 歷史的行程

    鴛鴦陣是戚家軍陣法中的一個小環節,屬於基層戰術單位。整個戚家軍在作戰時,前列拒馬,兩翼有騎兵,防止對方衝鋒或兩翼包抄,還能保護火器手。

    待接敵時,先放虎蹲炮,再用火銃,然後上大火箭招呼,再來一陣箭雨,等敵人衝過層層火線,再用鴛鴦陣近戰,最後是騎兵追擊殘敵,打掃戰場,與西方火器方陣戰術如出一轍,很是先進,倭寇、蒙古諸部難以與之抗衡,就是忒費錢,真可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具體操作如下:

    明代戚家軍作戰時,於陣前列拒馬,虎蹲炮在其後,人又在虎蹲炮後一丈,“俟賊在一百步外,舉炮一聲,吹哱囉起身,子圍馬軍上馬,再吹哱囉。賊至一百步內,掌天鵝聲喇叭一遍,外圍步戰之兵,第一層槍銃手舉放一次。又吹天鵝聲一遍,第二層槍銃手舉放一次……又吹天鵝聲一次,第三層钂鈀手就於鈀上架放火箭,不拘幾枝,畢,放虎蹲炮。又吹天鵝聲一次,第四層、五層俱出,將殺器放在地,與隊總俱射箭。賊至三十步以裡,摔鈸疾響。止,各兵收了長器,俱執起短兵,擺鴛鴦陣,鈀居第一層,刀、棍居第二層,大棒居第三層,快槍居第四層倒用木柄,鳥銃居第五層用長刀,俱候廝殺。子層馬兵亦聽點鼓出,在步兵之後。步兵聽點鼓,整隊緩步向前;聽擂鼓,趨跑向敵。”[1]

    [1]戚繼光:《練兵實紀》卷4《練手足》,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105—106頁。

  • 3 # 小龍女5505

    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組建的戚家軍鴛鴦陣威力強大變化無窮進退自如攻守兼備,憑此軍隊陣法終於擊敗不可一世侵我民族之敵倭寇,威震四海。

  • 4 # lxl大漠孤煙直

    鴛鴦陣,中國古代陣法之一。中國明代軍隊抗擊倭寇時採用的一種疏散的戰鬥隊形。戚繼光創立。

    火器廣泛運用於戰場後,武器的殺傷力和破壞力顯著提高,大而密集的戰鬥隊形難以適應作戰需要。明代軍事將領戚繼光,根據東南沿海地區多丘陵溝壑、河渠縱橫、道路窄小和倭寇作戰特點等情況,首次應用了此陣。以形似鴛鴦結伴而得名

  • 5 # 碩風雜談

    “鴛鴦陣”是戚繼光深入研究借鑑吸收唐順之《武編》中的 “秘戰”之後,根據浙江沿海地貌,因地制宜發明出的針對倭寇的作戰陣法。北方有寬闊的大平原,適合騎兵大規模集團衝鋒; 而浙江多水窪稻田、山陵沼澤、道路崎嶇,因此許多在北方大顯神通的作戰軍陣在浙江沿海並不好用。

    嘉靖年間的猖獗倭寇多在浙閩沿海殺人、搶劫,他們慣用倭刀、弓和鳥銃,精通兵法巧設伏兵,善於短兵肉搏,熟練運用 “川字陣”。於是戚繼光針對浙江多湖澤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出了長短結合、攻防兼備、睿智深邃的滅倭戰陣 “鴛鴦陣”。

    《戚少保年譜耆編》卷一,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家嚴三十三歲,春正月,創 “鴛鴦陣”中記載: “陣十二人,首一人居前為隊長,次二人夾盾,次二人夾枝兵,次四人夾長矛,次二人夾短兵,末一人為火兵居後,專事樵蘇”。

    在這十二人中,戚繼光用層層推選的方法,把大家最信任計程車兵置隊伍前列中央任隊長,這個隊長一手持令旗一手持長腰刀作戰經驗豐富,頭腦冷靜,遇事不慌,精善刀法,善於近身肉搏,掌控著搏殺局面,他是全隊的靈魂。

    在隊長身後左右是長牌兵和藤牌兵,長牌兵高大魁梧、強壯有力、作戰經驗豐富、膽大心細,殺敵防護技能高超實用。藤牌兵是戚繼光嚴格訓練出來的投擲標槍高手,他們具備了三十步開外,槍槍投進銅錢中間小孔裡的能耐,這個高手在近身肉搏前對倭寇猛投標槍,遠處戳殺倭敵,獲得先機。投完標槍之後迅速抽出橫插在藤牌中腰刀與長牌巧妙配合保護隊長、狼筅和長槍手,以此彌補這些兵器進攻銳利防守困難的弱點。

    兩牌身後是一對身強力壯的狼筅兵,牌兵身後兩隻長長的狼筅為隊長和長牌、藤牌兵架起了第一道屏障,令倭寇很難接近隊長和牌兵,戚繼光將狼筅改造又粗又長的竹竿目的是其一,竹竿韌性大,倭寇的倭刀一時半會砍不斷。其二,是要讓頭上那一尺多長枝枝杈杈的橫刃,死死的卡住、勾住倭寇,使其動彈不得,供身後槍手戳殺。

    鴛鴦陣”把全體士卒凝聚為一個作戰整體,牌、筅主要是防禦,長槍主要是進攻; 全隊依靠牌、筅的防禦而前進,長槍依靠牌、筅保護而殺敵; 狼筅保護盾牌,長槍保護牌、筅,短兵救援長槍,能攻能防。攻,使敵人無法防禦; 防,使敵人無隙可乘,確實是殺敵制勝的難於破解的睿智戰陣。

  • 6 # 刀筆傳神

    戚家軍的鴛鴦陣,是明代戚家軍抗擊倭寇時由抗倭名將戚繼光發明的一種疏散的戰鬥隊形。鴛鴦陣形由11人為一隊,最前為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負責掩護遮擋。藤牌手並配有標槍、腰刀。隊長居中指揮。再二人手執狼筅(頭與杆均為鐵製的長槍)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隊友的進擊。接著四名長槍手分左右各二人照應前面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名手持“鏜鈀”(從農具演變而來的可以擊刺、擋隔的多刃大兵器)擔任警戒,支援等任務。

    這種11人的陣型,因左右人數,武器對稱,長短兼具,攻守兼備,因此被冠以“鴛鴦陣”之名。

    鴛鴦陣初上陣就大破倭寇,在其他明軍的配合下,斬殺敵軍3萬餘人。更在隨後取得九戰九捷的勝利,以至打得倭寇聞風喪膽,也讓戚繼光和戚家軍威名顯赫,名垂青史!

  • 7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戚家軍的鴛鴦陣,是戚繼光根據東南沿海地區地形特徵和僑寇作戰特點、明軍優勢而創立的一種陣法,因形似鴛鴦結伴而得名。在與倭寇的戰鬥中,此陣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每戰皆捷。

    鴛鴦陣的由來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東南沿海的倭寇日漸猖獗,嘉靖皇帝調派時任山東登州衛都指揮僉事的戚繼光,到浙江任都司充參將,負責抗倭事宜。

    戚繼光到了浙江後,認真研究了倭寇的習性和戰鬥方式。

    倭寇慣用重箭、長槍和倭刀作戰,且東南沿海多山陵沼澤,河渠縱橫、道路窄小崎嶇,明軍大部隊兵力不易展開,在倭寇的伏擊下容易自亂陣腳,每每為倭寇所趁。

    而且此時此地的明軍缺乏訓練、紀律松馳、戰鬥意識低下,哪怕人數遠比倭寇多,也無法有效遏制倭寇的勢頭。

    戚繼光覺得這些老兵沒救了,棄而不用,向朝廷上書,請求組建新軍。得到嘉靖帝的許可後,戚繼光親自到金華、義烏等地招募了3000新兵,開始了嚴格的訓練。這就是戚家軍的班底。

    戚繼光並不是盲目練兵,綜合敵我雙方優缺點,創造了“鴛鴦陣”這種新的戰鬥隊形。

    鴛鴦陣的兵力配置

    (鴛鴦陣圖示)

    鴛鴦陣以十二人為基本的作戰單位,長短兵器互助結合,可隨地形和戰鬥需要而不斷變化。這十二人就是一個獨立的戰鬥小隊。

    第一佇列有兩個人,都執半圓形盾牌在前探路,兩種盾牌還不一樣,一為長牌、一為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

    第二佇列是三個人,隊中居中指揮,左右為狼筅手,武器就是狼筅,狼筅是一種竹子做的武器,採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椏杈,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

    第三佇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第四佇列是兩名使用钂鈀的钂鈀手,如果長槍手未刺中敵人,钂鈀手即持钂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钂鈀是一種古代武器,形似馬叉,上有利刃,兩面出鋒,刃下橫兩股,向上彎。可以刺擊,也可以防禦,兼矛、盾之用。

    佇列的最後是負責伙食的火兵,就算和大部隊走散了,吃飯問題也能解決。

    鴛鴦陣最大的特點是靈活機動

    (變鴛鴦陣,隊長和火兵沒在)

    鴛鴦陣使得各種長短武器緊密結合,士兵之間的配合也非常到位,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各個兵種的效能,殺傷力極強。

    而鴛鴦陣最大的特點則是靈活多變,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

    當變成兩個小陣時稱為“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

    當變成三個小陣時稱為“三才陣”,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

    這些變化了的陣法又稱為“變鴛鴦陣”。這可不是隨意變幻的,而是經過推演,發現這是最能制敵的。

    也就是,你們倭寇作戰靈活,我們明軍要比你們更加靈活機動;你們善於利用地形,我們要比你們更善於利用地形地貌。

    (網路配圖)

    鴛鴦陣的戰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訓練,檢驗鴛鴦陣效果的時刻來臨了。

    1561年5月10日,大批倭寇流入花街一帶燒殺搶掠,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前去阻擊,首次使用了鴛鴦陣,取得了驚人的戰果。初戰殺敵三萬多,後來在保衛台州的戰鬥中,又以1500人伏擊了倭寇2000多人,連番大勝。

    在這一年,戚繼光依靠鴛鴦陣,大破倭寇於浙江臨海,創下了九戰九捷的記錄,使浙江的倭患得到平息。

    戚繼光、戚家軍、鴛鴦陣的大名傳揚海內外。

    (電視劇裡的戚家軍)

    總之,明朝戚家軍的鴛鴦陣,是一種機動靈活的作戰小隊,化大為小,打擊倭寇的時候更為精準。可惜,戚家軍的結局不怎麼美好。

  • 8 # 潁州女史

    鴛鴦陣是明朝名將戚繼光針對倭寇單兵作戰能力強,靈活多變的特點,創造出來的一種以12人為一隊,協同作戰的戰陣,因具有現代“特種作戰”的思想,所以殺傷力巨大,消滅了倭寇的有生力量。

    鴛鴦陣的來歷

    嘉靖三十六年,東南沿海地區倭寇日益猖獗,多次來犯,燒殺劫掠。負責鎮壓倭寇的沿海守軍,不僅不能對倭寇有效鎮壓,甚至數倍於敵人的兵力被倭寇一衝即散,大大助漲了倭寇的囂張氣焰,使明朝廷顏面盡失。於是嘉靖皇帝調派時任山東登州衛都指揮僉事的戚繼光,到浙江任都司充參將,負責抗倭事宜。

    戚繼光到了沿海地區後,經過觀察,發現沿海地區多山陵沼澤,河渠縱橫、道路窄小崎嶇。而當時明軍作戰方式仍習慣以大規模戰陣對敵。在浙江地形上,戰陣不易展開。而倭寇的特點是依靠冷兵器,單兵作戰能力強,隊形分散,明軍的火器不能對其造成有效殺傷。所以倭寇衝擊過來,很容易突破明軍陣型,對明軍士氣造成很大影響。針對地形和倭寇特點,戚繼光創造了“鴛鴦陣”。

    鴛鴦陣說明

    鴛鴦陣12人為一陣,最前為隊長,牌還不一樣,一為長牌、一為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 第二佇列是三個人,隊中居中指揮,左右為狼筅手,武器就是狼筅,狼筅是一種竹子做的武器,採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椏杈,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 第三佇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第四佇列是兩名使用钂鈀的钂鈀手,如果長槍手未刺中敵人,钂鈀手即持钂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钂鈀是一種古代武器,形似馬叉,上有利刃,兩面出鋒,刃下橫兩股,向上彎。可以刺擊,也可以防禦,兼矛、盾之用。 佇列的最後是負責伙食的火兵,就算和大部隊走散了,吃飯問題也能解決。

    鴛鴦陣的厲害之處:超前的軍事思想

    根據明史記載,戚繼光對倭作戰,傷亡比達到1比百甚至千,可能史書中有誇大的嫌疑,但也說明了鴛鴦陣的厲害之處。 鴛鴦陣之所以這麼厲害,是因為戚繼光具有超前的軍事思想。在火器普遍運用後,大規模戰陣顯然已經不適合。現代戰陣就是以營排班為單位進行協同作戰,再也不是古代靠戰將個人勇武衝鋒陷陣的時代了。鴛鴦陣的本質就是現代的軍事思想,以隊為單位協同作戰,更加靈活,讓倭寇的優勢難以發揮。現代戰爭最厲害的毫無疑問是特種作戰,鴛鴦陣12人為一隊,甚至能用作特種作戰,因形似鴛鴦,故而稱為“鴛鴦陣”。

    關注“小嫂子”,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

  • 9 # 柳無憂

    明代嘉靖年間抗倭名將戚繼光,為了蕩平倭患,針對衛所軍組織鬆懈、訓練無素的情況,在浙江義鳥等地召募新軍,以全新陣法進行培訓,戰鬥力大幅度提高,最終達到了盪滌倭寇的效果。據稱在這個過程中“鴛鴦陣”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一、鴛鴦陣的誕生

    當年戚繼光奉命到浙江抗倭,看到倭寇慣用重箭、長槍、倭刀作戰,各種遠近武器、長短兵器配合,作戰能力極強;江南多山丘沼澤,與北方地形明顯不同,兵力不易展開。戚繼光經過對倭寇的武器和江南地形的反覆研究,終於創造出適合江南地形、制勝倭寇的集體攻防戰鬥隊形——“鴛鴦陣”。

    二、鴛鴦陣的組成

    據戚南塘《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記載,戚將軍將募兵重新編組,組成鴛鴦陣法。其中每個基層戰鬥單位由十二人組成,一名隊長、一名伙伕、十名戰士。十名戰士長短武器間相搭配,攻防有致,進退有據,渾然一體。

    最前面的兩名戰士手執藤牌、短刀和標槍;其後兩名戰士各持一丈三四尺的“狼筅”緊隨;再後面是四名執丈二長槍的戰士;最後兩名手執七尺“鏡把”。每逢戰鬥,最前面持藤牌戰士負責引誘敵軍,以甸甸前進或投出標槍等辦法牽動破壞敵人陣式;其後執“狼憲”的戰士則奮鬥橫掃敵陣。再後的戰士以長槍刺殺被掃倒的敵人;最後手持“鏡把”的戰士負貴保護戰鬥組織的後方並警戒左右兩翼,必要時用“鏡把”施放火箭或徑用七尺鐵製“鏡把”攻擊敵人。

    三、鴛鴦陣的進階版——“變鴛鴦陣”

    鴛鴦陣不但長短兵器迭用,充分發揮各種兵器的效能,增強集體攻防的能力,而且陣形變化靈活。鴛鴦陣一般是縱隊的陣式,根據實戰的需要可以把縱隊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的,稱為“兩才陣”,變為左中右三小陣的,叫“三才陣”。“二才陣”時,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的狼筅手、長槍手、短兵手,護衛隊伍進攻。“三才陣”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叫“變鴛鴦陣”。

    四、鴛鴦陣的基本特徵

    鴛鴦陣的整個戰鬥序列有如下兩個基本特徵:

    其一,此種戰鬥序列克敵致勝主要靠整體攻防能力,而不是靠單兵個體作戰技巧,長短兵器不許錯亂,配合默契;其二,整個戰鬥序列可以展開為左右兩個小組,分別以一一二一的兵員和短長長火武器構成,左右對稱,互相配合,不許分離。

    五、鴛鴦陣在當時的實戰效果

    在實戰中,這種近戰的鴛鴦陣還與遠戰的鳥銃、弓弩、火箭相配合,發揮遠近武器的整體效能。作戰時,把部隊分為三隊,當敵人進到一百步內,命第一隊士兵放射鳥銃等火器擊斃敵人;敵人進到六十步以內,命第二隊士兵放射駑箭擊殺敵人;敵人進到十步以內,命第三隊士兵列鴛鴦陣用狼筅、長槍、短刀擊殺敵人。

    1561年5月10日,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保衛台州府城的花街戰鬥中,首次利用鴛鴦陣,大敗倭寇,取得台州保衛戰的勝利。

    綜上所述,鴛鴦陣是與鳥銃、弓箭等遠射武器配合,與倭寇短距離搏鬥的陣法,是集體攻防的一種作戰隊形。

  • 10 # 紅紅火火講歷史

    導語: 戚家軍鴛鴦陣,是一種步兵疏散對戰陣型。以冷兵器為主戰裝備,配置有長牌,藤牌,狼筅,長槍,鏜鈀等主戰武器。輔以戰車,火器等輔助武器,從而對敵人進行有力殺傷。

    鴛鴦陣以11人為一小隊,隊長執令旗居右前方指揮進退,右前方又配長牌手一人,擋格箭矢和長槍,同時有保護隊長之責。左前方配藤牌手一人,左手盾右手刀,與敵人短兵肉搏,兼顧保護長牌手。往後左右兩側有狼筅兵二人,以毛枝格擋敵人近身。再往後面就是四名長槍兵,靈活機動支援前方五名戰友。最後面是左右各一個鏜鈀手。至此,鴛鴦陣形成靈活組隊,機動應戰模式。

    一,群戰必殺技,二才陣和小三才陣的犀利。

    戚家軍主力軍團出戰,在以小隊為基礎又多樣化組成兩才陣。兩才陣是有兩個小隊配合形成戰陣。此時的變化是左右長牌手緊隨左右狼筅兵出擊,狼筅兵掩護長牌手陽擋箭矢,長長一片毛枝揮舞,箭矢殺傷降到最低。對敵人遠端火力給予了阻擊。大兵團作戰時候,又可以靈活變陣成為小三才陣,小三才陣以狼筅兵,長槍手,刀盾片居中間位置,組隊與大隊敵人正面格鬥。發揮了長短兵器互相配合優點,給予群敵殺傷。而長牌手結陣列以左右兩側,硬抗敵人兩邊衝陣。以中路長短兵作為突擊口,對敵人發起叢集衝鋒,從而擊潰敵人!

    二,集團衝鋒對陣,虎虎生威大三才陣

    當面對集團軍形式對戰時,戚家軍鴛鴦陣以小鴛鴦陣為基礎,陣陣連環,臨機變化,靈活運用,從而以戰車為長城,鴛鴦陣為鐵牆,輔助大量火器,形成強大的摧毀力量。主要的變陣就是大三才陣。大三才陣是面對集團作戰時,戚家軍重要對戰陣型。整個軍隊呈橫列,指揮官站著中間舉著令旗,發號司令指揮作戰。兩邊橫列狼筅兵,長槍兵層層疊疊結陣。長槍兵掩護一列列長牌手,滾滾向前,真的是殺氣騰騰。刀盾兵,鏜鈀手,鳥銃手居後壓陣,提供支援。互相配合,輪番出擊,在與敵人集團作戰時,陣型堅固,可攻可守,曾讓兇殘的倭寇,狠辣的蒙古騎兵,悍勇的後金士卒記憶深刻!

    總結:戚家軍鴛鴦陣,是一個組織性高,紀律性強又靈活機動,變化多端的戰陣。在大明歷史上,戚家軍鴛鴦陣以它的強悍,震撼了侵略者。

  • 11 # 蒙娜俊夫

    戚家軍鴛鴦陣是非常科學非常有效率的陣法 在當時非常實用

    鴛鴦陣12人為一組,第一個人是隊長,負責指揮,後面有兩個人,手持長短盾牌,負責抵禦敵人和弓箭。再往後兩人手持竹子做的長矛,負責遠攻敵人。再後面四人手持長槍,再往後兩個人持短刀,負責近處的敵人,最後一個後勤兵。

    戚繼光也在《紀效新書》中表達了明軍武器不如倭寇的無奈。當時的明朝的主要作戰目標是北方遊牧民族。外地調去東南計程車兵往往難以適應當地環境。例如北方的長槍手訓練的是在平原上,結鎮對抗騎兵,而到了南方的崎嶇不平的丘陵地帶和茂密的樹林中時,便用不上平時訓練的技巧。

    而反觀倭寇,不僅武器佔優,單兵素質更強,甚至還比北方來的明軍更加適應東南沿海的地形環境。於是戚繼光決定招募本地士兵,並裝備更加合適的武器。

  • 12 # 聊史論今

    戚家軍作為一支戰鬥力極為強悍的部隊,在抗倭戰場上逢戰必勝,令倭寇威風喪膽,而這支軍隊賴以成名並且逢戰必勝的秘訣正是那鼎鼎大名的鴛鴦陣戰法。

    那麼,鴛鴦陣究竟厲害在哪,竟然讓倭寇如此害怕?

    鴛鴦陣是一種以十二個人為基本作戰單位的陣形,可以隨地形和戰鬥需要而不斷變化。其中陣型最前面的是隊長,後面有兩人,一人拿長盾牌、一人拿藤牌,長牌手負責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藤牌手同時配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的主要作用是掩護後隊前進;再後面又有兩人,為狼筅手,狼筅手拿長約3米的狼筅負責刺殺敵人,來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突進;接著就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後面就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專門負責解決長槍手未能解決的敵人;最後一名為負責伙食的火兵。

    以上就是鴛鴦陣的基本陣型,除了基本陣型以外,根據地勢和作戰需要,鴛鴦陣還可以變化成更小的陣型,變成兩個小陣時稱為“兩才陣”,三個小陣則稱為 “三才陣”。 “兩才陣”時,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三才陣”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充分體現了鴛鴦陣的機動靈活性,正好剋制了倭寇的優勢。

    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攻守兼備,幾乎毫無破綻的陣法,除了基本陣型外,還可以根據作戰需要,靈活變化陣法,陣法分合實現了無縫銜接,無數倭寇就是在鴛鴦陣下被送上了西天,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令倭寇聞風喪膽的無敵陣法。

    鴛鴦陣的創立,充分體現了戚繼光高超的戰略思想和戰術水平,正是憑著這個陣法,才使得戚家軍取得了“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的輝煌戰績,也為戚繼光贏得了無盡的榮譽和無上的榮光。

  • 13 # 逗你玩兒小破兒孩

    要講鴛鴦陣就不得不說戚繼光,戚繼光的父親50多歲才有的戚繼光,所以對他特別的重視,他家是世襲武將,也是個富二代。但這個富二代也是非常勤奮的富二代,十幾歲就熟讀各大名書《資質通鑑》,《孫子兵法》都爛熟於心。但是他爸總感覺缺點什麼就把他送到部隊去磨練磨練,這也為他後來的抗倭生涯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中國古代打仗很講究陣法,謀略,所謂陣法就是團隊的配合協作,取長補短。用最少的人實現最靈巧的團隊配合,以減少自己部隊的傷亡,對敵軍造成最大的傷害。

    這幅圖就是鴛鴦陣的陣法圖,《鴛鴦》二字在古代有陰陽之稱,顧名思義此陣法由一左一右兩隊組成,一共十一個人,第一個為隊長也稱旗手,負責調動其他成員,也是團隊的大腦。旗手後兩個盾牌手,手持強盾配有腰刀,負責抵擋弓弩飛石掩護全隊,俗稱防彈衣。兩個盾牌手後面是兩個狼筅,狼筅就是竹子做的,有3米多長。把竹子弄個尖,整好幾個叉,負責遠距離抵擋倭刀長槍什麼的。在後面四個人屬於攻擊部,手持長槍。主要負責刺殺擊殺,破壞敵人的主力。最後兩個人拿得是三角叉負責迂迴掩護,摧毀敵人的有生力量。整個團隊配合緊密,每個人都要熟練自己的操作方法,這也是對自己負責對戰友負責,只有每個人都強大起來隊友才會放心的把後背交給你。

    戚繼光發明的鴛鴦陣法很好的對付了小日本鬼子,把他們趕回了自己的小島上。他是民族英雄,是我們永遠崇拜的物件。

    被戚將軍趕跑的日本人,多年以後又在中國的土地上施以暴行,這是我們的國恥。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落後就捱打。我們要不斷的強大自己,團結起來什麼困難都不怕。什麼人都不怕,什麼天災人禍我們都會戰勝它。中國加油!

  • 14 # 漩渦鳴人yy

    在明朝面對東南沿海的倭寇的時候,事實上當時很多人把這個倭寇對戰失利的罪責歸納到前線的指揮不給力,而且前線打仗計程車兵實在是過於寒顫這樣的特點上!這算是一方面吧,但是事實上當時東南沿海的軍隊在面臨倭寇作戰的時候,還有一項東西他們必須得面對現實,那就是武器方面實在是比不過對方!

    當時明朝軍隊使用的武器最多的,無非那老三樣大刀,長槍,還有就是弓箭!可就這三樣武器,你如果面對一個近身搏殺,拿著武士刀追著你砍的武士的時候,你還真的心裡有點兒犯怵,為什麼俗話說的好一寸長一寸強,如果真的要比近身,大刀比不過武士刀,為什麼,人家比你長啊,而且大刀使用起來的話需要一定的武術功底,但對於大部分計程車兵來講,他們過來當兵只不過就是混口飯吃,跟那些有家族傳統那些日本海盜相比,這玩意兒還真的很難比得過!而且人家敢於玩命近身作戰,比的就是雙方之間誰出刀快,看誰打得比較堅決,誰如果有事情誰就在第一輪的對戰裡面就已經贏了!

    至於說長槍,確實可以用來作為進攻,而且比50刀要長,但這玩意兒不適合晉升防守,人家貼近了,躲過了你的槍尖!你就只剩下被動防守了!

    戚繼光在訓練士兵方面,除了士兵的訓練方法為人津津樂道以外,他還是一個武器大家!也就是說他的軍隊裡面除了士兵的訓練方法提升以外,武器也不斷的在進行升級換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火器,這些武器的更新換代使得當時的戚家軍擁有了初步能夠和這些倭寇對戰的能力。

    但是呢,當時的火器雖然經過不停的升級改造,但效能有多少大家心裡都有數,為了配合這些火器,必須得使用相應的方法來彌補火器的不足!

    當時的火氣有什麼樣的不足?首先第一點只能發射一發,打完這一發以後你就不能夠再去打第二發,您必須得退回來重新裝填子彈!大家想想,如果是一個老兵知道這一發子彈的珍貴性,看見敵人之後,然後等敵人進來以後再一槍撂倒對手,這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對於大多數戚家軍來講,戰爭這個東西實在是太遠了,而且很多新兵在這之前根本就沒摸過槍,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一個指揮官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在中世紀或者是進入工業化革命以後,西方世界出現了那種類似於排隊槍斃的戰術,也就是士兵排成一排,然後互相直接拉近距離以後子彈命中基本上靠信仰不躲也不藏!在這其中指揮官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沒有指揮官士兵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應該到哪個點進行射擊,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發射子彈,這就是為什麼在排隊槍斃的電影裡面給指揮官那麼多的鏡頭,這就是指揮官的重要性!

    而且火槍手在戰爭裡面需要面臨第二個問題,就是他填裝子彈的時候需要有人掩護他,但是大家都懂與倭寇之間的對決基本上都是臉貼臉的那種,而且戰場之上什麼東西都有可能亂飛,弓箭啊,榴彈,那甚至倭寇發射的火槍子彈都有可能殺傷你!所以配合這些火槍手就必須得有鑽相應的武器,掩護他們裝第二發第三方,甚至於一直把對方打死,以前都有人能夠替他們做掩護!所以在鴛鴦鎮裡面,其中將近一半左右的人都會配備一個盾牌,或者一種毛枝格,這種武器用來給火槍手創作空間!

    鴛鴦陣以11人為一小隊,隊長執令旗居右前方指揮進退,右前方又配長牌手一人,擋格箭矢和長槍,同時有保護隊長之責。左前方配藤牌手一人,左手盾右手刀,與敵人短兵肉搏,兼顧保護長牌手。往後左右兩側有狼筅兵二人,以毛枝格擋敵人近身。再往後面就是四名長槍兵,靈活機動支援前方五名戰友。最後面是左右各一個鏜鈀手。至此,鴛鴦陣形成靈活組隊,機動應戰模式。

    總之,由於那個時候的火器威力有限,而且裝彈特別困難,所以就必須得成群使用!而且還得配備一定的防護能力,總之鴛鴦這就是創造性的將這兩樣因素加入到火槍的陣營裡面!

    這樣的話彌補的火槍的不足,這種鴛鴦鎮的靈活性和多用途性就體現了出來,畢竟你50刀再厲害你也比不了,人家隔個十幾米或者幾十米一槍直接崩了你。

  • 15 # 舊書齋

    戚家軍的鴛鴦陣,簡單來說,是一種一班為單位的戰鬥隊形。這種隊形可以防禦,可以進攻,可以靈活變化,不但適用於山地作戰,也適合巷戰,靈活多變而且殺傷力極強。

    鴛鴦陣的定式

    鴛鴦陣根據考證,一個完整的鴛鴦陣,擁有十一個人,一個人為隊長,整體指揮,排在最前面,然後是兩個狼筅兵,這個狼筅是戚家軍特製的兵器,最開始是用毛竹製作,後來用鐵打造。狼筅的特點有兩個,一個是長,一根狼筅長度達到三米,另外一個是小枝特別多,就好像一棵小樹一樣。這種兵器,在毛竹階段,殺傷力有限,但非常噁心人。可以想象一下,別人拿著三米的大傢伙掃你,你還打不著對手,就算是砍,毛竹堅韌,也不容易砍動。對於敵方的威懾力很強。而鐵質版狼筅,基本具備開膛破肚的能力,變成了一種殺傷力很強的兵器。

    狼筅之後,是四個長槍兵,一般步斗的長槍,在2米到2.5米之間,雖然比狼筅短了點,卻有兩個作用,一個是保護隊長和狼筅兵,另一個是進行攻擊。同樣,因為槍也很長,所以,長槍軍成為最主要的殺傷敵軍的兵種。

    接著是盾牌軍兩個,這兩個人的重要作用是保護長槍軍,因為長槍兵的弱點是害怕近戰,盾牌軍可以進行近距離保護,並且進行近身格鬥。

    最後是一個短刀手,這是一個機動人員,也是近身搏鬥部隊,當盾牌兵依然出現漏網之魚,近身格鬥人員可以主動補位,進行攻擊。而到後來,這個短刀手,也成了火槍手。

    鴛鴦陣的變式

    這種鴛鴦陣,屬於基本隊形,但在實際作戰中,還有變陣的說法。

    在防禦隊形中,隊長就不會站在最前面,而是站在陣型的中間,兩個狼筅兵和四個長槍兵,圍城一圈,組成了防禦陣型,而隊長和兩個盾牌兵,一個短刃兵,成為輔助進攻隊形。

    而在巷戰中,鴛鴦陣也會有更多的變化,如果十一個人在巷戰中施展不開,鴛鴦陣可以一分為二,隊長、一個狼筅兵,兩個長槍兵,一個盾牌兵為一隊,剩餘人為另一隊。

    這種變陣,每個隊中兵種沒有變化,依然是齊全的,而戰鬥人員的數量減少,適合巷戰以及搜尋,更適合應對突然的戰鬥。

    戚家軍的鴛鴦陣,是為戰爭而設計的進攻和防禦的陣型。成為冷兵器時代近戰的無敵陣型。但鴛鴦陣最大的缺點在於,不適應平原或者開闊場地作戰。對於遠端打擊缺少防禦能力。因此,當戚繼光到了北方抵禦蒙古人的時候,他的戰鬥思路變成了以鐵車陣為主的防禦陣型,進攻犀利的鴛鴦陣並沒有派上作用。而戚家軍最後一戰中,面對後金如雨的箭矢,戚家軍只能全軍覆沒。

    雖然鴛鴦陣依然有著很多致命弱點,但即便如此,鴛鴦陣所蘊含的軍事智慧,依然值得人們思考和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時期,被埋沒的超級隱士徐庶到曹營真的做到了“不獻一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