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狼文史工作室

    徐庶在曹營“不獻一謀”,真實的歷史情況或許更應該是“落水無意,流水亦無情”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先看看徐庶同學的簡歷。

    徐庶,潁川郡長社縣人,三國謀士。

    徐庶在人們心中被視為超級謀士,那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下的影響結果

    事實上,在正史中,比起同時代出自潁川士人集團的頂級智囊們來,徐庶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陳壽在作《三國志》時甚至都沒有給他列出傳記。

    和所有劉備集團以及親劉備勢力都被羅貫中誇大的人物一樣,歷史上真正的徐庶並沒有那麼“高大偉岸”,

    徐庶,也叫徐福(和給秦始皇找長生藥那位同名),年輕時的徐福,其實也就是一個在道上混的古惑仔。一次為了兄弟報仇,還被官差給抓了,在遊街時,幸虧得兄弟們相助,才逃脫。

    在這次被捕事件後,徐福就大徹大悟了,也許是為了逃避官府追捕,他改了名字,成為了徐庶,

    從徐福變成徐庶以後,徐混混收起了刀槍劍戟,改換了服裝(疏巾單衣),走上了潛心求學讀書的道路。徐庶的“流氓”角色逐漸退去,“才子”名氣漸增,他也交到了不少計程車人朋友。

    對他影響比較大的叫做石韜。

    石韜,字廣元,潁川(河南許昌附近)人,與徐庶是老鄉,他的事蹟現在能查到的已經不多,大家只要知道,他也是一個有學問、有才能的人,他們同出於潁川。

    徐庶與石韜兩人的關係十分地鐵,不論做什麼事,兩人幾乎保持著行動的一致性。

    徐庶與石韜一起把家搬到了荊州,並結識了不少計程車人朋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諸葛亮了。

    但在荊州徐庶雖小有名氣,還沒入著劉表大大的法眼,後來劉備到來後,徐庶先生審時度勢後,來到新野,投靠了劉備,甘心成為一位職位低下的幕僚人員。

    劉備開的是小公司,所以對徐庶還是很器重,當做自己的智囊來使用。

    期間徐庶到底有哪些賣力表現呢,因為史料太欠缺,已經無法考證了,反正是沒有《三國演義》那樣神奇。

    但徐庶給老闆幹了一件影響劉備一生中的事,就是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與《三國演義》的描述有所不同,諸葛亮不是在徐庶走後,才出現在劉備陣營中的,正史上徐庶人生中也沒有“走馬薦諸葛”的戲碼。

    諸葛亮來到劉備集團內的時間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徐庶所不知道的,他和這位老朋友的敘舊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即將來臨的下一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戰改變了兩人從此的人生。

    大丞相曹操南征荊州,荊州牧劉表自然死亡,接班人劉琮不戰而降,寄居客劉備倉惶之中攜民渡江,虎豹騎傾力出動,日夜不停追擊,長坂坡上一場亂戰,跑的跑,逃的逃,全都亂了套。

    本來徐庶和諸葛亮是一起跑路的,正當他跑累了,想歇口氣的時候,突然間,他發現自己的母親不見了。不久之後,從前方傳來了大家都不想聽到的訊息,徐庶的母親已經被曹軍給抓獲了。

    在短暫的思考後,徐庶做出了最終的決定,向劉備辭行。

    徐庶指著胸口,說出了自己埋藏在心中最為肺腑的話:“我本想與將軍您一起共建王霸大業,憑藉的就是這方寸之地所在的一顆心。現在母親丟了,心已經亂,即使勉強留下,也對時事沒有多少好處,還是請您允許我就此離開吧!”

    從徐庶的行為性格上分析,他說這些話時是真心的,並沒有摻雜了任何的虛情假意。他真是在被逼迫得無奈之中,才有了這樣的選擇,對於當時的他來說,這確實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劉備,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徐庶北上而去,從此投入敵對一方曹操的陣營。

    演義中徐庶這一去後,受到了曹操的任用,但因其依戀故主劉備的恩惠,雖有絕世才華,卻從未提出過具有合理性及可行性的建議過,“雖在曹營,心在漢”,並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典故。所謂的“到曹營不獻一謀”,也就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而史書上的徐庶在曹魏集團裡確實沒有什麼大作為,之後史書上也沒有多少他有關事蹟的記載,以年輕時的意氣風發不同,完全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因為史料太少,徐庶當時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心態,現在已經很難有個明確說法了。他沒有多少發揮,也許是跟魏國高層們的用人態度有關,一來曹操本來就是一個多疑之人,徐庶曾經在劉備手下當過馬仔的經歷讓他不放心,二來曹魏集團的智囊群體實在太多,在劉備小公司的時候,徐庶還顯得鶴立雞群,但到了曹魏,就像進了北京才知道官小,到了廣東才知道錢少,一樣的道理。

    但也許真是徐庶不怎麼賣力工作,抱著領幹工資吃飯打醬油寄情于山水,也未可知,總知沒有什麼可記載的東西,或者是即使有所施展,因為不夠出色,為歷史所湮滅了。

    徐庶在曹魏集團中的晉升速度很慢,後來也就只做到了“右中郎將、御史中丞”,一個不上不下,猶如擺設的位置,就連諸葛亮都為他抱屈說:“魏國的能人是不是太多了些,怎麼徐庶就得不到重用呢?”

    在魏國混跡了多年後,徐庶最終病死在家裡,那是在諸葛亮出兵隴右(公元228年)後的沒幾年。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 2 # 小角色方欲登場卻已幕落

    若談徐庶之才,定然不俗。否則曹操何必大費周張把他請到曹營?曹操很忙的好吧。這樣做,無非兩點,第一,敬其才,第二,憚其能。如彼亂世英才輩出,能讓曹操敬畏的怎能不是大才。再說不獻一謀,大爭之世,群雄並起。對於人才,上策收為己用,中策敬重雪藏,下策驅之赴敵。不得徐庶,便要吃他的虧。得了徐庶,雖不獻一謀卻免於一難。這便是一大謀。如此也不難看出曹操心思縝密,用才得體。

  • 3 # 史苑空間站
    赤壁戰前為求自保曾獻一策(演義)

    曹孫劉對峙赤壁,龐統獻連環計,徐庶隨軍為求自保,江邊等候龐統求計脫身,按龐統所教在軍中散佈謠言,說馬騰準備兵犯長安,獻計曹操願領軍回守抵禦馬騰,曹操允許。徐庶得以倖免於難。

    長坂坡曾獻一策(民間傳說)

    長坂坡趙雲護主七進七出,殺的人困馬乏,曹操惜才不讓放箭想生擒趙雲,徐庶在山坡上看見趙雲人困馬乏,心想這樣下去不行啊,我得救趙雲,於是為曹操又獻一策說:“丞相,你看趙雲人困馬乏,你整點包子扔下去,他肯定得分心吃,我們就可趁勢抓住他”,曹操大喜吩咐照做,結果趙雲用槍尖挑的包子扔到嘴裡吃,吃飽了有力氣了終於殺出了重圍。

    草船借箭曾獻一策(民間傳說)

    諸葛亮草船借箭,大霧天擊鼓吶喊,曹兵一邊放箭,一邊飛報曹操。曹操問賬下文武怎麼回事?無人應答。徐庶知道這是諸葛亮草船借箭,心想我不幫他恐難成功。於是給曹操說;“丞相,這是極其罕見的臥魚大會,此會現江山易主,主有真龍天子出現,若是真龍天子在,鑼鼓立停”。曹操大喜,心說我也試試。於是率眾來到江邊,很是神奇鑼鼓聲立馬就沒了。(原來諸葛亮的船隻一側受箭已滿正好掉頭,所以鑼鼓停了)等掉好頭,又開始猛敲,曹操大怒,加派人手射箭,不一會就射滿了....。

  • 4 # 劉傳峰大仙

    傻缺們縱你們千算萬算,可否算到這樣無規則的挑戰人類的底線,智慧機器人掌控人類磨掉人的銳氣,可有些人就不是人,可能是星宿下凡,這樣搞這不是自取滅亡嗎,星宿星君怎麼可能臣服於你,等於磨練滿天神佛,火山地震那不是誰造成的是你們自己造的,自己毀滅自己,這個世界沒有捷徑,也不可能永遠掌控,違背自然發展會有意想不到的因果。

  • 5 # 舊友舊時光

    首先來看全文是怎麼說的: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魏略曰: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中平末,嘗為人報讎,白堊突面,被髮而走,為吏所得,問其姓字,閉口不言。吏乃於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以令於市鄽,莫敢識者,而其黨伍共篡解之,得脫。於是感激,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始詣精舍,諸生聞其前作賊,不肯與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業,義理精熟。遂與同郡石韜相親愛。初平中,中州兵起,乃與韜南客荊州,到,又與諸葛亮特相善。及荊州內附,孔明與劉備相隨去,福與韜俱來北。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庶後數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猶存焉。

    當然演義裡是說了的,是在諸葛亮來之前,這點正史時間不同:

    庶泣曰:“某才微智淺,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別,實為老母故也。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

    不過好像還有一計

    且說徐庶當晚密使近人去各寨中暗布謠言。附耳低言之計於此始見。次日,寨中三三五五,交頭接耳而說。早有探事人報知曹操,說軍中傳言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殺奔許都來。操大驚,急聚眾謀士商議曰:“吾引兵南征,心中所憂者,韓遂、馬騰耳。軍中謠言,雖未辨虛實,然不可不防。”不便信,又不得不信。言未畢,徐庶進曰:“庶蒙丞相收錄,恨無寸功報效。請得三千人馬,星夜往散關把住隘口;如有緊急,再行告報。”操喜曰:“若得元直去,吾無憂矣!散關之上,亦有軍兵,公統領之。目下撥三千馬步軍,命臧霸為先鋒,星夜前去,不可稽遲。”徐庶辭了曹操,與臧霸便行。此便是龐統救徐庶之計。!接著就沒有啦

  • 6 # 貓眼觀史

    “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就是徐庶,本來一片大好的舞臺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可偏偏成了隱士,這讓不少的三國迷為之惋惜,除了前期幫助劉備打破了遇到曹操不贏的局面,後期實在是看不出徐庶在哪方面有所建樹,那麼徐庶真的是在到了曹營就“不獻一計一策”了嗎?

    一:我們先來看看三國演義裡記載:

    曹操是用來程昱的計策把徐庶騙到曹營的,最後曹操弄巧成拙,徐母去世後徐庶也的確沒有獻計,不過裡面有一幕不知道大家記得不記得,那就是曹操攻打新野的時候,派夏侯惇出戰,夏侯惇瞧不起劉備,劉備也確實不懂兵法的,當時徐庶就插了句嘴,讓他小心,不要輕敵,軍師可是諸葛亮啊!可能還想說,但是被曹操打斷了,欲言又止。很有可能要獻計了,無論如何最終還是沒有說了。

    二:我們再來看看《三國志·蜀·諸葛亮傳》記載:先主在樊(城)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這裡可以看出,徐庶是因為在和諸葛亮逃跑的時候,母親被抓了,這才決定返回曹營,會到曹營之後也確實是一言不發,至於徐庶的母親如何也無從得知。然而《魏略》記載

    (徐)庶先名福,本單家子.......... 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裡面卻說道徐庶做了官,很多人因此認為徐庶是給曹操獻計策了的,至於這兩個官職是幹嘛的我也不知道,但是估計是沒有獻計,如果獻計了應該是有記載的,而曹操愛才也不假,既然你不給我獻計我也不強求,但是你也別想給劉備出謀劃策,就老老實實的呆在這裡吧!記載徐庶最後是病死的。

    三:曹操根本不採用徐庶的計策:

    這個也可行,曹操手下能人謀士眾多,再加上徐庶事先投靠劉備,曹操雖然愛才但是也多疑,索性就不用了。當然這些雖是假設,不過也有一定的道理。

  • 7 # 使用者26400394075

    三國時期,當時的徐庶已然在蜀任職,而後來被曹營挖去,只可惜才華不能得到施產,究竟其原因,我先研究他本人吧?

    徐庶出身貧寒,很有孝義,才華橫溢!如果得到重用,我覺得歷史可能會重新洗牌,重新變革。

    那為什麼當時就叫諸葛亮都高度評價的徐庶為何不能得到重用!原來曹營中的出謀劃策的中郎將很多嗎?原因是應該的!肯定的!雖然徐庶有才華,但當時曹營已然成型,許多中郎將的地位也很高,有許多的戰功和偉績,曹營中也有許多的人士!歷史也表明徐庶也沒有在曹營中未獻一計,不獻一謀

  • 8 # 沒了眼淚txa

    曹營是最流弊的,因為他自認為他們的謀士是最多的,因此徐庶得不到重用,當的官也是很小的,我敢相信這是最使他難受的!就像許多歷史才子佳人得不到重用,這種心情是能有多難受,真的,這些事情,真的讓人痛苦啊!我以前很喜歡看歷史,但有些歷史是真的讓人難以接受!各種虐心,各種讓人受不了。

    也許,諸葛亮相比徐庶是幸運的,是厲害的,他比徐庶更加懂得選擇平臺,如何推銷自己,如何把握機會

    因此,徐庶沒能在曹營得到重用,所以,導致了他“不獻一謀”了,更加浪費了一個人才!

    一位巨星的隕落,一位或許能使歷史改寫的人沒能出沒在人民的視野中,三國志中也未能有“傳”

  • 9 # 沈寒蘭fgq

    我想沒有人會在三國中記住這個人,記住這個流弊的隱士,但能力是有,平臺卻給他開了個玩笑,其實,在三國志中,他是有過獻出一計的,但有人說他這是龐統獻的,反正不明。徐庶也未曾說過,他將“不獻一計”。我相信他也是有理想,有志氣的,卻不知怎麼的,就隕落了,再就是他真的就是沒人重視了,相信他是難受啊!

    堪比司馬懿,卻沒有司馬懿的命,懷才不遇,沒有自己實現的地方,任何人相對起來都是最悲哀的,我喜歡諸葛亮,喜歡諸葛亮的衷心,喜歡他對主公的於是付出,對蜀國的任勞任怨,身為臣,卻擔著為君的責任和情懷!

    之後的徐庶也被歷史潮流則淹沒了,沒能出頭,所以平臺重要,機會也重要

  • 10 # 吾eky

    徐庶,一個難得的奇才,諸葛亮也曾說過,如果他去了曹營,必然得到重用。但事實卻跟理想相違背,我想這是對於徐庶他本人來說,是非常難受的,才子得不到利用,亂世能夠使然成為國家大器,相信能夠得到發展

    而徐庶進去了曹營,本人為庶出,為人樸實,孝義,才智謀略都或許長人,進去以後,不受人愛戴,總使得了他更加懷才不遇的悲憤。我敢相信,如果給徐庶另外一個平臺,他的光芒能夠照耀整個三國時期的文人雅士之中。

    曾許諾下的“不獻一計”,也得要做到,我不是在弘揚什麼,也不是在歌頌什麼,只是身為個人的見解對他的一些評價而已

  • 11 # 修身養性待人要大氣

    應該說曹操愛才的,這麼多大咖導致徐庶得不到施展才華,加之曹魏集團應該是兩派,一個是舊派,一個是曹派,徐庶應該偏向舊派,所以徐庶沒有大的業績也屬正常!

  • 12 # 成253838728

    徐庶,字元直。東漢末年劉備一位重要謀士,徐庶最早到處求學,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為友。被朋友舉薦到劉備帳下,曾為劉備獻策,挫敗曹操對劉備的討伐。後傳其母親被曹操所擄,歸順曹操。這一段情節在《三國演義》被藝術加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被廣泛流傳。徐庶也被塑造孝子的典範。實際上,徐庶在魏文帝曾擔任中郎將、中丞等職務,負責侍衛、禁軍等宮內事物。雖然官職不很高,但他是魏文帝的近臣,話語權是很高的。

  • 13 # 逃亦皇皇的歷史沙龍

    徐庶確然是被《三國演義》美化了的。

    由於母親被曹操俘虜的緣故,徐庶向劉備辭行,他說自己方寸已失,留下來也沒法兒幫助劉備了。劉備很大度,成全了徐庶的孝,任其離去了。

    到了曹營的徐庶,似乎就默默無聞了一些,直到曹丕代漢,我們才從史書裡知曉他的一些訊息——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諸葛亮對此的感慨是:“魏國人才這麼多嗎?徐元直不受重用啊!”

    那麼問題是:

    如果徐庶真在曹營不獻一策,諸葛亮如何會為徐庶官位低而鳴不平。

    徐庶確實很中意劉備,離開後有所懷念是很可能的,像牽招、袁泱等和劉備共事過的人無不惦記著劉備的好,但也沒妨礙人家替曹魏賣命。

    布欲使渙作書詈辱備,渙不可,再三強之,不許。布大怒,以兵脅渙曰:“為之則生,不為則死。”渙顏色不變,笑而應之曰:“渙聞唯德可以辱人,不聞以罵。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將軍之言,彼誠小人邪,將復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於彼。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復罵將軍,可乎?”布慚而止。——曾經在劉備手下的袁泱被呂布要求寫信辱罵劉備,袁泱即使刀兵臨身也堅決不同意。

    若徐庶真如《三國演義》裡一般終身不為曹魏獻一謀,以其才華地位,史書必然有載,而非寥寥數筆介紹生平。

    所以,徐庶是一個與老闆好聚好散的跳槽員工,有才華,有能力,但為其再披上“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光環便不妥當了。

  • 14 # 超級七品小芝麻官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確實是做到了不為曹操獻出一謀一策,不過在正史中,徐庶卻並未這樣!

    看過三國演義,大家都對其中的一個超級隱士非常感興趣,這個隱士就是徐庶。他原本是劉備手下謀士,結果後來被曹操設計騙到了曹營,而他在曹營中,是真的做到了他所承諾的那樣,不為曹操獻出一謀一策嗎?

    不獻一謀

    “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歇後語大家都知道,除了指代關羽忠義,還有就是指代徐庶對劉備的忠心了。在演義中,徐庶化名單福,投靠劉備,是劉備手下第一個全能謀士。之前的劉備,手下人才雖多,但沒有這種全職謀士。而隨著徐庶的加入,劉備集團的戰力也是大大的提高,成功過地擊敗了曹仁大軍。曹操在得知劉備實力提升的原因後,用程昱之計,假借徐庶母親的書信,將徐庶給騙到了曹營。

    既然是徐庶母親相招,劉備也無法阻攔,只能放徐庶離去。而徐庶在來到許都時,見到母親,一番交談,當即就明白自己被騙了。而徐母剛烈,認為是自己的原因才使得兒子徐庶做出錯誤選擇,竟然直接自盡了,見到母親去世,徐庶十分憤怒,發誓絕不為曹操獻出計謀,不過為了長伴母親的墳塋,時常祭拜,徐庶也沒有離開許都,一直待在曹營之中。

    在演義中,徐庶發誓不為曹操出謀劃策,實際上他是做到了的!

    曹操率軍南下,讓徐庶去勸降劉備,而徐庶見到劉備後,直接告訴了劉備,曹操的真實意圖。

    演義原文: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見,共訴舊日之情。庶曰:“曹操使庶來招降使君,乃假買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進。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計。”

    徐庶雖身在曹營,然而他的心思其實一直在劉備處,見到劉備,他立即告知曹操的真實意圖,提醒劉備趕快撤離,一片忠義之心,感動天地。

    而在赤壁之戰時,徐庶更是識破了黃蓋的苦肉計,闕澤的詐降計,龐統的連環計,周瑜的火攻之計,但是他為了故主劉備,並沒有將這些計謀告訴曹操。反而是尋找機會,提前撤出了曹營,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不獻一謀”!不過自此以後,徐庶在演義中也再也沒有露面了,很有可能曹操在經歷赤壁大敗後,重新覆盤,發現的徐庶提前離開的不對勁,所以不敢再重用徐庶了,徐庶有可能就此埋沒於人海了!

    歷史中的徐庶

    演義中徐庶被描述成了一個超級隱士,對劉備忠心耿耿,進入曹營後,也並沒有給曹操出謀劃策。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情況卻有點不一樣。

    真實歷史上的徐庶,同樣是和諸葛亮早就相識,不過並非是在他離開劉備時才推薦的諸葛亮,而是一早就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兩人還在一起共事了一段時間。曹操揮軍南下時,徐庶的母親實際上並沒有在許都,而是在劉備營中,跟隨劉備一起逃亡,只不過在長坂坡時被曹軍捕獲。而徐庶在得知母親被俘之後,為了保護母親的安全,選擇了去往曹操營中。

    《三國志》原文: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正史中,到這裡為止,對於徐庶的描寫就比較少了,也並沒有關於徐庶不幫曹營出謀劃策的記載,而且徐庶在魏國還是做了官的。黃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不過很顯然,徐庶雖然在魏國為官,但是官職並不高,以至於諸葛亮聽聞徐庶在魏國的官職後,都發出如下的感嘆。

    《魏略》 :太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估計當年羅貫中也是因為這一條記載,得知徐庶在曹營並沒有做多大的官,所以才有了徐庶在曹營“不獻一謀”的設定。畢竟徐庶可是非常有才能的,劉備和諸葛亮都非常看重他,能得到劉備諸葛亮二人的看重,怎麼會是一個泛泛之輩?所以說諸葛亮聽聞徐庶才能不高,才會疑惑,難道是魏國人才太多,才使得徐庶這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

    其實我們從諸葛亮的這番話就能琢磨出一點東西:當初離開劉備的徐庶,是肯定沒有說過不為曹操出謀劃策的話語,如果真這樣說了,諸葛亮就不會疑惑為啥徐庶的官職這麼低了。而且徐庶和諸葛亮都是身負大才,身處亂世,都想建功立業,絕對不會浪費自己的一身才華的。那麼為何徐庶最終的成就不高,在魏國的官職不大呢?

    本文認為:徐庶既然能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認可,說明他的才能還是比較出眾的,即便是在魏國,徐庶也出類拔萃的那一撥人物。只不過由於徐庶投奔曹魏時,魏國的結構都已經趨向於逐漸穩固,徐庶又是個從劉備這邊投奔過來的人,無依無靠,沒有支撐,在正常的官職晉升途中當然是比不過那些世家大族。尤其是到了後面,曹丕、曹叡為士族大開方便之門,徐庶這種沒有家族支撐的才人,當然是會受到世家大族的打壓,無法躋身於廟堂前方。

    實際上,就算當時諸葛亮投靠了曹魏,最終的成就肯定也是沒有他在蜀漢高的!一個人的成就,不僅和他的才能有關,還和平臺有關!

    結語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確實是做到了不為曹營出謀劃策,而在正史中,徐庶倒是想為曹魏出謀劃策,大展才華,但由於身處的平臺不同,他在曹魏上層根本是說不上話,只能被遺憾埋沒。實際上,諸葛亮的那句話,也是在為徐庶感到遺憾。

  • 15 # 十三哥喂

    不說正史,只說演義吧。

    徐庶到了曹營之後還是獻了一謀的,只不過那不是為了曹操而是為了自己。

    曹操兵臨赤壁,龐統到曹營獻連環計得逞,正要離開,才走到大帳外面沒多遠,就被一人劈胸抓住,壓低嗓音說:龐士元!你的連環火攻之計瞞得了別人卻瞞不過我!

    龐統腿都嚇軟了,定睛一看原來是徐庶,於是就說:元直啊,你和劉皇叔有舊,不會壞他的大事吧。

    徐庶說:我也不想啊,但是我能怎麼辦啊,我也很絕望啊,一把火把我也燒了啊。

    龐統說:你自己就是一流謀士啊,想個主意不就溜了?

    徐庶說:“不行,醫者不自醫,你得給我出個主意,不然我就告密去。”

    龐統沒辦法,只得說:那你這麼這麼這麼辦。

    於是徐庶回去跟曹操說:丞相啊,我覺得某地有點空虛啊,不如您給我幾千人馬我去幫你守著吧。

    曹操一看樂了,誰說徐元直不獻一謀?這主意出的多好,於是就給了徐庶幾千人讓他去別處守城了。

  • 16 # 宋宵因

    沒有做到,只是沒有到與劉備作戰的前線。三國演義中徐庶對平定西部有一定貢獻。而且,徐庶沒有進入高階參謀群,不可能直接為曹操設計畫策。但是在地方,自己任內,徐庶還是有治理之功。不過級別不夠,很難在歷史上留下記錄了。

  • 17 # 永恆Amy待續

    題目錯的太離譜,三國時期,被埋沒的超級隱士徐庶到曹營真的做到了“不獻一謀”嗎?一段話這麼多錯誤,如何回答。

    三國時期,哪三國呢?那時侯有三個國家嗎?只有一個國家。

    被埋沒,徐庶沒有被埋沒,在劉備下面乾的熱火朝天,早己成了熾手可熱的人物,各權利集團爭相得到的人材。

    超級隱士,就算為順應你改個說法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軍。也不能算超級隱士,隱於軍的能人多了去了,從不顯露才能的才叫隱士,名字當然人們不知道,因為本來就不想讓人知道,你都嶄露頭角,初露鋒芒了還怎麼隱。

    不獻一謀,都說的不獻一策,不獻一計,謀和計策能混為一淡嗎,謀是戰略,計是戰術,不用區分嗎。

    到曹營,讓人覺得是主動,實則大相徑庭,象是誤導徐庶主動投奔曹操的。

  • 18 # 甲殼蟲騎士

    第863期:不是“不獻一謀”,而是應該對蜀國進行戰爭或者一切敵對行為,不發一言!原因如下:

    徐庶——出身貧寒和早年經歷,塑造了自己獨特個性和性格:“忠義大於天”!

    徐庶,早年經歷一些挫折和磨難,這是一些常人無法理解和思考的問題!環境可以慢慢改變一個人,一個人也可以慢慢去適應環境或者去改變自己!

    公元189年,青年的徐庶,真可謂是地痞流氓痞子比較濃重,年輕氣盛,好歹也是熱血青年啊……當時,出身貧寒,家境比較貧窮不是太富裕,江湖義氣太重……後來為了給朋友報仇,殺了人,被官府逮住,臉上塗抹了白粉,自己還被遊街示眾綁在一個十字架上……任憑官吏毆打,差一點就要結束了生命!還好,剩下逃走的人回來把他救出來了,後來就改名字為徐庶,也是為了躲避官府的追緝……

    後來,過了幾年。徐庶重新做人做事,又各處尋名師,用心去努力學習知識,一改往日作風,慾火重生……一個人如果要學壞只需一瞬間,但是一個人如果要學好就需要畢生時間精力和未來!

    學業有成,師友名氣大成!——徐庶的人生格言:讀書人的氣節要和人格一樣高潔脫俗!

    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一直延續了好幾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公元191年,因董卓作亂京師而導致中州四處兵起,徐庶為了避亂,與同郡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到了荊州之後,徐庶結識了諸葛亮,關係友好與司馬徽、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

    公元201年,劉備被曹操打的無處可逃,沒有辦法了劉備只好帶著關羽,張飛,前往荊州投靠荊州太守劉表,以來阻擋曹軍的追擊順便在招兵買馬,擴充自己的實力……劉備一直以來都是號稱“漢室宗親,皇帝的表叔”,漢景帝中山靖王之後……天天到處宣傳自己的身份,劉備劉皇叔。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於四海,前往投奔,劉備見徐庶後,非常器重他。

    建安七年,公元207年,徐庶對劉備說:“諸葛亮,大才,得之可以得天下……,不知道你想不想要這樣的人,但是你不可以輕慢他,要親自去請他……”

    劉備:“比先生才華如何,先生你這是何意?我還是很器重你的啊!”

    徐庶:“我就像一隻小螞蟻,而諸葛亮就如一頭大象……”

    劉備在徐庶的推薦下,親自上陣出馬三顧茅廬,最終求得諸葛亮。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不想讓劉備得了荊州,那就後悔莫及啦,萬一劉備實力雄厚了再去消滅就不好收拾乾淨了,此時,前方來報說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接領荊州。此時正是出兵的好時機,趁著荊州此時內亂,或者說人心不穩的時候,曹操帶兵大兵壓境,荊州一派都統統支援派遣使者請求投降曹操。此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諸葛亮也是剛到劉備手下,人微言輕有沒有功名或者軍功,聽聞此事後,劉備率眾張飛,關羽,徐庶,諸葛亮……等等一行人南行,徐庶也要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徐庶對劉備那可謂君子一諾:一言不發!——身在曹營心在漢!

    我們都知道徐庶在跟隨劉備逃亡的過程,母親被曹操擄獲,徐庶向劉備辭行,劉備不忍,恐怕徐庶此人到了曹操處可以出賣自己,因為劉備的實力和軍中一切徐庶可以說一清二楚,明明白白,萬一帶兵和曹操一起攻打我,那就萬劫不復啦,實在不行就殺了徐庶,以絕後患,但是天下人從此就不會有任何一個人來投靠我啦……徐庶對劉備說道:“我本來想和將軍一起創造王霸之業,所憑恃的就是這顆心,但是現在我的母親被曹操抓去,我現在方寸已經亂掉了,對將軍也沒什麼幫助,所以我請求從此與你告別。”劉備只好答應,於是徐庶為了保全母親前往曹營,同郡石韜也和他一起前去。

    《三國演義》中,徐庶透過自薦的方式成為劉備的軍師,但被曹操的謀士程昱設計騙到曹營。後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劉備所駐守的樊城,在劉曄的建議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劉備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後卻告訴劉備大軍將至,讓劉備早作準備。劉備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恥笑,又以劉備有諸葛亮輔佐為由拒絕,並告訴劉備,自己雖然身在曹操營,但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謀

    徐庶對劉備說:“你擔心的都不會發生的……我只為救母,此生定不會為曹操獻一計!你想想主公,我這幾年來對你可謂是掏心掏肺,為人處事怎麼樣,大家有目共睹……我給你推薦諸葛亮他的才華足矣讓你王圖霸業可成,如今我方寸大亂,……,只想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個草……你就放了我吧,……”

    劉備:“人非聖賢 誰能無過,人非草木 誰能無情……好吧!只不過,我每天都會想你哦……你要好好的照顧自己!愛你的主公!你隨時都可以回來,如果萬一,假如,好比,你想後悔,或者想給曹操出主意,你就出吧,你出的時候,就是我自刎的時候,因為我的心死啦……”沒說完,此時劉備已經哭成了淚人似的……

    “母死,家亡——”徐庶

    我們都知道,當徐庶來到曹操的時候,他母親就知道自己的孩子這孩子又犯傻了啦……為了成就自己孩子的大義和名聲氣節,自己就自殺而死……徐庶也是傷心欲絕!自從母親死後,徐庶在曹操處一直保持良好安靜,直到曹操去世……

    曹丕聞訊此人有大才,有孝心,自己此時篡漢自己成了魏國皇帝,需要民心民意基礎……於是就在公元220年也就是漢獻帝最後一年中…延康元年(220年)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勸進表,上位!

    黃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韜(郡守、典農校尉)官職都不太高,於是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幾年後,徐庶病死,有碑存於彭城

  • 19 # 李祥青157

    那是不可能的,曹操是什麼人,他能養著吃閒飯的人嗎?不為我用那下場是可想而知的,徐庶只能做牆上草,才能保命,至於獻謀一說,只說皮毛不說重點,時間久了,別人也會看出端倪。

  • 20 # 歷史笑春風

    三國時期的人才輩出,其中最耀眼的明星當屬諸葛亮。他在沒有出仕的時候,就自比管仲樂毅,以匡扶天下為己任。可惜當時的人們都不認可諸葛亮的看法,只有兩個人認可諸葛亮的才能,一個是崔州平,另一個是徐庶。在徐庶的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輔佐自己,開創了蜀漢江山。但是徐庶卻半道離開了劉備,投到了曹操手下,留下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諺語。那麼,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一、 徐庶進曹營。

    在《三國演義》中,對徐庶的描寫十分傳神。他堪稱是劉備的第一位軍師,讓劉備體會了一把有一位運籌帷幄的軍師,是一件多麼爽的事。在徐庶的指揮下,兵微將寡的劉備馬上耀武揚威。他連續打敗曹仁的進攻,不但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還奪取了樊城。

    可惜好景不長,徐庶的根底被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揭破。曹操用程昱之計,先將徐庶的母親騙到許昌。隨後程昱模仿徐母的筆跡,寫信招徐庶回去。徐庶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得離開劉備。在臨走之前,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在回到許昌後,徐庶的母親氣憤自盡,曹操為了留住徐庶,將徐母葬在許昌。徐庶對此無可奈何,只得在曹操手下安身,不過他下定決心,一生不為曹操出謀劃策。

    在《三國演義》中,對徐庶的描寫是有著藝術加工的。在現實中,徐庶離開劉備的原因也是因為母親,不過與小說中有著差別。當年劉備在北方失敗,來到荊州依託劉表。劉表為了藉助劉備的力量抵抗劉表,讓劉備在新野安身。

    劉備在得到喘息之機後,就趕快發展自己的勢力。他四處網羅人才,擴充套件自己的影響,為自己下一步行動做準備。徐庶應該就是在這個時期加入到劉備陣營中的,並且他還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當劉備隨意地說讓徐庶把諸葛亮叫來時,他說諸葛亮這個人只能去請,而不能叫來。這引起了劉備的重視,才有了三顧茅廬之舉。

    徐庶的離去是因為長坂坡之戰。曹操南下荊州,正值劉表病逝,他的兒子劉琮在部下的要求下,主動投降了曹操。正在樊城抵禦曹操的劉備,只得率領十幾萬軍民渡過漢江南撤。曹操在得知劉備的去向後,挑選了五千精騎,一日一夜賓士三百多里,在長坂坡大敗劉備。在這場戰鬥中。劉備的兩個女兒被曹軍俘獲,徐庶的母親也被曹軍俘虜。

    徐庶一直跟隨著劉備,已經脫離了險境。但是當他得知母親被俘的訊息後,只得向劉備辭行。他說自己為劉備服務,主要是依靠出謀劃策的頭腦。現在自己的母親被曹軍俘虜,自己的心神已經大亂,無法繼續為劉備服務了。自己留下來也對劉備無濟於事,因此向劉備辭行。於是,徐庶從此離開了劉備,加入了曹營。

    二、 徐庶的能力品行。

    徐庶加入曹操陣營後,確實沒有看到他出色的表現。有人說這可能與徐庶的能力有關,因為徐庶的能力不足,所以才沒有相應的表現。否則的話,在唯才是舉的曹操面前,怎麼可能會沒有用武之地呢?

    在《三國演義》中,將徐庶的才能描寫得十分精彩。他本是遊俠出身,在經過磨難後,折節向學並且學有所成。他投奔劉備,得到了劉備君臣的信任,在與曹仁的交戰中,他算無遺策,打得曹軍聞風喪膽。

    但是,在歷史上,卻沒有對徐庶有過多的記載。對他的記載主要出自《諸葛亮傳》。在這個傳記中,一處是寫他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情況,一處是他離開劉備的情況,還有一處是透過諸葛亮之口,說明他在曹操陣營仕途的情況。

    不過,我們從這些記載,對徐庶的能力也會有一定的認識。首先,徐庶此人是荊州計程車人,他擁有高潔的品行。我們從他對母親的態度,就能夠知道他擁有至孝的品格。這在漢朝時期,是品評一個人品格的重要標準。在那個以孝治天下,舉孝廉的時代,徐庶想要做官是一件不難的事情。

    其次,徐庶能夠和諸葛亮為友,也表明了他擁有一定的才能,否則諸葛亮也不會與之為伍。我們看諸葛亮的傳記,在諸葛亮出仕前,他已經在荊州擁有了一定的名氣。不過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有才,可並不認可他對自己的評價。因為管仲樂毅的能力太強,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有自誇之嫌。

    荊州計程車人眾多,可是唯有徐庶和崔州平兩個人認可諸葛亮的自我評價。這種眼力,是基於對諸葛亮的認識和自身的能力之上的。唯有自己的能力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們才會對比自己強的人才有公允的評價。因此,徐庶的自身才能也是十分出色的。

    我們從他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情節,也能夠看出他的才能。他主動投入劉備陣營,是他的自身的眼力,認為劉備是一個可與信託的主公。他對自己的能力有著清楚認識,那就是在劉備身邊做幕僚,為諸葛亮出謀劃策。這種地位,就如同曹操身邊的謀士相似。在離開劉備的時候,徐庶也明確地說明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謀士的地位。

    第三,是諸葛亮對徐庶的評價。我們看諸葛亮傳中,諸葛亮對於自己身邊的朋友有著評價,他評價徐庶等人,說他們可以擔任刺史郡守的職位。在後來諸葛亮北伐時,諸葛亮聽說徐庶才擔任了曹魏的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還對此十分感嘆,認為徐庶大材小用了。

    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徐庶是擁有一定能力的人。在當時,魯肅對自己的評價,也不過是當個郡守。諸葛亮評價徐庶能夠擔任刺史、郡守,那是對徐庶能力的肯定。徐庶並非是有些人認為沒有能力的人。

    三、 徐庶不為曹操出謀劃策的原因。

    那麼,徐庶有能力,卻在曹操陣營中不得重用,這中間又說明了什麼呢?這隻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徐庶在曹操陣營中表現消極,並不積極為曹操出謀劃策。也就是說,徐庶進曹營,不獻一謀的傳言是真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無外乎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徐庶加入曹操陣營是被迫的。我們看當時的情況,有人看到趙雲重返戰場,就向劉備報告說趙雲投奔曹操去了。當時劉備十分憤怒,拿自己的手戟投向那個人,說趙雲是不會背叛自己的。從這件事,也從側面顯示了,在大敵當前,自己又打了大敗仗的情況下,確實有一部分劉備的手下對前途喪失信心,投奔了曹操。

    但是,徐庶的情況與那些人不同。徐庶在敵軍打來的時候,他一心跟隨劉備,一起突出了重圍。當時在劉備身邊的人並不多,從這裡也看到徐庶對劉備的忠心。可是徐庶的母親被曹軍俘虜,這讓徐庶陷入了人生的困境。

    徐庶如果不顧母親的安危,繼續追隨劉備,就會讓自己揹負不孝的名聲。馬超當年起兵反曹,使得自己在許昌的親屬被曹操屠戮一空,終生揹負了不愛親人的惡名。這讓馬超一生顛沛流離,得不到他人的信任。而徐庶本身是對品行十分看重的人,他是不可能揹負這樣的惡名的。因此,徐庶別無選擇,只能選擇離開。

    在徐庶離去時,他找到劉備親自說明情況。劉備也沒有過多挽留徐庶,從這裡也能夠看到劉備和徐庶君臣之間的良好關係。我們可以預見,如果沒有徐母被俘的這件意外事件發生,徐庶是不可能離開劉備的。因為徐庶到曹操陣營不是心甘情願的,因此他抱著得過且過的心理,自然不會積極為曹操出謀劃策了。

    其次,曹操對徐庶也不會信任。曹操也是當世奸雄,他對人心有著過人的洞察力。對於徐庶這樣的人,他當然不會對之推心置腹。徐庶是劉備的心腹謀士,對劉備陣營的情況瞭如指掌。可是他卻沒有對曹操出謀劃策,曹操自然知道徐庶對自己的態度。

    他對於徐庶肯定是有著疑心的。曹操對劉備籠絡手下的能力是有著深刻認識的。當年關羽在曹營的時候,曹操為了收服關羽,對他封官加爵,賞賜金錢、美女、房宅,還多次宴請關羽,和他分庭抗禮。可是關羽雖然受曹操厚恩,還是在白馬斬顏良為曹操立功後,千里走單騎回歸了劉備。

    有關羽的先例,曹操對徐庶自然心存懷疑,他對於徐庶當然不敢重用。這種態度肯定會在曹操與徐庶的交往中表現出來。曹操和徐庶都是明白人,自然心照不宣。在這種情況下,徐庶自然更不會去向曹操獻計了。

    第三,曹操對徐庶的處理辦法。曹操對徐庶這樣的人,有幾種處理的辦法。一種是殺死,比如當年對待沮授那樣。一種是養著,雖然不用也不加害,徐庶是屬於後者。這是因為沮授才能過人,但是忠心袁氏。而且沮授的親屬都在袁氏那裡,一心想要逃走。如果沮授逃走再次為袁氏所用,會給自己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害。所以曹操對於逃跑被抓得沮授,乾脆一殺了之。

    而對於徐庶則不同。他的母親在曹操的掌握中,徐庶出於對孝道的敬畏,是不敢棄母逃走的。而徐庶作為劉備陣營投奔來的重要人員,曹操也需要用他來做榜樣,招攬劉備的部下。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曹操對於人才的看法。在漢中之戰時,劉備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曹操在得知為劉備出謀劃策的是法正後,說就知道劉備沒有這種能力,肯定是有人為他出謀劃策,才取得了定軍山之戰的勝利。曹操後來又說,我收集天下人才,為何就單單遺漏了法正呢?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曹操對人才的看法。他不惜一切代價收集人才,就是出於這個目的。即便自己不用,也不被他人所用。曹操將徐庶控制在自己手中,即使自己不用,也不讓劉備所用,這樣就無形中消減了劉備的力量。因此,徐庶進曹營不設一謀,曹操對此也不以為意了。

    結語:

    徐庶是劉備的心腹謀士,他在劉備到達荊州後,就投入了劉備的陣營。也正是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引發了三顧茅廬的佳話。但是,在長坂坡之戰後,由於他的母親被曹軍俘獲,他不得不離開了劉備,加入了曹操的陣營。由於徐庶不是心甘情願加入曹軍,他也沒有打算為曹操效力的想法。

    徐庶加入曹操陣營後,身為劉備的心腹,卻沒有為曹操提供真實的情報,致使曹操在赤壁之戰中遭受了慘敗。曹操知道徐庶的心理,不過為了樹立榜樣,他也沒有為難徐庶。徐庶就是在這種得過且過的日子裡,消磨了自己的人生。被諸葛亮評價是刺史郡守之才的徐庶,臨死時也只是個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這也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造成的必然後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覺得有必要給孩子報早教班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