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叔NH

    我個人覺得劉備不懂政治外交,目光短淺

      過襄陽時劉表已死,諸葛亮勸劉備奪取荊州作為立足點,劉備卻“吾不忍也”,當初他三顧茅廬尋諸葛亮本來就是為了拉攏荊州地主階級,進而佔有荊州,這不是前後自相矛盾嗎?

    劉備進兵四川時,龐統建議他順勢拿下、“坐平一州”,後又獻計率精兵偷襲成都。劉備卻一概不聽,白白放過兩次輕取成都的機會,最後仍免不了和劉璋刀兵相見。如此一來,就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以“攻伐他人之國為樂”,根本不會靈活機動,以小代價換取大利益。

    反過來,劉備卻對江東集團一味推行強權外交,只顧眼前寸利。相比之下,孫權當初把南郡讓與劉備,樹曹之敵,自己卻騰出手來鞏固江東,實在比劉備高明太多。

    孫權欲與劉備共取蜀,而劉備卻以武力相威脅,導致孫權為維護自身利益與安全,下定決心用武力伺機奪取荊州,而劉備最終只落得個人地皆失的結局。

  • 2 # 福建大都督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有一人說了這麼一段話:

    昔先【主】帝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既亡漢中,使夏侯淵、張郃深入於巴,幾喪一州。

    說這段話是被諸葛亮評價為楚之良才,興世業者,並且與龐統齊名的廖立。廖立自比諸葛亮第二,覺得自己也是治理人才。可卻被安排在李嚴之下,所以他說話,自然有幾分抱怨成分。不過,也有其中的道理。

    建安二十年,劉備取得成都,孫權便向他討要荊州的地盤,因孫劉二人交涉破裂,孫權派呂蒙快速奪取荊南三郡,唯獨零陵一郡堅持不降。同樣劉備也是舉兵東向,率兵五萬沿著長江一路南下,屯兵公安,並且派出關羽爭奪此三郡。這是孫劉兩家第二次動武。

    恰巧這時,曹操取得漢中,劉備自覺危險,因此主動請和,歸還長沙、桂陽給孫權,然後引兵返回江州抵抗曹操。

    曹操拿下漢中之後,以夏侯淵為督,派遣徐晃、張郃數次進犯巴西。最後一次,劉備派出張飛率萬人精兵擊破張郃,才得以讓巴西還復平安。

    除了這事外,還有劉備反攻劉璋,自葭萌關一路攻克至涪城,跟前還有雒縣、成都未下,劉備便在涪城大會諸將,置酒作樂。

    先主然其中計,即斬懷、沛,還向成都,所過輒克。於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統逡巡引退。先主尋悔,請還。統復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先主謂曰:"曏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劉備的得意忘形卻遭到龐統的責言,兩人一度翻臉,好在劉備懂得放低身段,與龐統互相給了臺階,這事才過去。

    兩件事說明:

    劉備集團一直是自詡漢室宗親,沒把孫權放在眼裡。就如廖立所言,放著漢中不奪,反倒去跟孫權去計較荊南三郡的事,不僅是顧此失彼,還差點將戰火引入益州腹地,儼然是將大局棄之一旁。加上這奪取益州原本就是非仁義所為,還大會作樂,顯然是飄了。或者說,劉備可能一直在壓抑自己,這時候的他,才露出了本質。

  • 3 # 讀書班

    劉備是很好的領導,也沒有重大的失誤。主要的短板是他不像曹操孫權那樣有雄厚的家底,以至於漂泊半生沒有根據地。五十多歲了才有了荊州。後期無論步子邁多快,夜趕不上曹操。

  • 4 # 小龍女5505

    劉備意氣太重、剛慢自負,關羽被害他一心復仇不聽忠言、傾全國之兵討伐東吳,結果非但沒報成義弟關羽被殺之仇,還被孫吳名將陸遜火燒連營損兵折將遭受慘敗最終身死白帝城,落得憂憤而死含恨九泉的悲涼結局。

  • 5 # 江湖低手

    劉備在丟了荊州之後,不能審時度勢,不聽大臣勸諫,一味要伐吳報讎;在伐吳的過程中,又不能合理地配置軍力,科學部署,以致勞師襲遠,孤軍深入,大敗而歸。古人稱之為“縻軍”。曹丕評價劉備就說,“備不知兵。”劉備之材照比漢高帝劉邦確實差得遠。想當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心中不忿,想起兵與項羽決一死戰。蕭何就勸諫劉邦說,“屈於一人之下,而伸於萬人之上者,湯、武是也。”劉邦就能夠清楚地看清形勢,從善如流,忍小忿,就大謀。因此說,劉備在戰略思維上和氣度上還是有所不足的。

  • 6 # 喝可樂就打嗝1

    心太軟,總是撕不開臉子,就比方自己滴軍隊都露宿野外都不忍心接受荊州,俗話說義不掌財,慈不帶兵,劉備就是管不住兩個兄弟,拿他們無可奈何,關羽,張飛滴缺點他不是不知道,作為大哥,作為一國之君他又能怎麼樣?否則兩個義弟也不會身首異處,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劉備肯定也是個護犢子滴性格,一碗水端不平滴,最後不聽勸討伐東吳兵敗,不也是為了兩義弟

  • 7 # 小熊熊影音

    劉備其實有很多缺點的。首先,對兄弟管教不力。其次,攻入川蜀後開始膨脹。第三,急於復仇。現在開始分析第一個,張飛屢屢酒後打罵軍士,首先丟了徐州不說後期還一味的醉酒,最終因為關羽報仇而飲酒打罵軍士被軍士所殺。張飛竟然時常都爛醉如泥,拳打腳踢各種軍士,從未禮賢下士,這種作為大哥肯定有責任,只能說明劉備未嚴格管束張飛。關於也是一樣,諸葛亮已經和他說關羽太自傲了,但他仍然未嚴格要求關羽,導致後來關羽傲到大意失荊州,致使整個蜀國集團開始衰退。現在說第二個,在川蜀當皇帝后頒發多項苛政,疏遠諸葛亮。第三個,關羽死後為給兄弟關羽報仇,致使勞民傷財,在攻破幾座城池後也開始自傲,導致被東吳火燒夷陵,最終白帝城託孤。個人認為,劉備的缺點是他們三兄弟最大的。

  • 8 # 小閱閱世界

    劉備的重感情,是劉備最大的缺點。

    劉備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於感情用事,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這一點在劉備建立蜀國基業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劉備不只是對關羽,張飛特別的重視,對待其他人也都是一視同仁的。

    但是,劉備的重感情,有時候也成了劉備最大的缺點。關羽之死,也可以說是劉備害死的。眾所周知,荊州的戰略地位非常的重要,但是,劉備卻讓關羽去鎮守荊州,而高傲的關羽是不希望和東吳聯合的,關羽拒絕了聯吳,更拒絕了孫權的聯姻。最後,關羽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

    得知關羽被殺之後的張飛情緒失控,張飛固執一念,只想為二哥報仇,不聽手下士族勸說,並多次打罵士卒,以至於遭到了手下的背叛,深夜裡被自己手下士卒暗殺,並將張飛頭顱送往東吳,這也加劇了劉備對東吳的恨。

    而劉備也是一心想要親自帶兵去為倆兄弟報仇,無論是趙雲還是諸葛亮的勸說都無濟於事。諸葛亮對劉備說道:“我們蜀國目前的主要矛盾是曹操,孫權只是我們平定天下的次要矛盾,如果我們把曹操給打敗了,那麼,東吳必臣服於我們。主公切不可感情用事啊”

    但是,劉備不聽,把諸葛亮的摺子扔到了地上,並說“朕意已決,無得再諫”之後,劉備帶兵討伐東吳,結果可想而知,大敗於東吳,並丟掉了自己的性命,蜀國的實力也大減。

    劉備感情用事,而忽略了自身所處的形勢,並把家國大業拋在了腦後,更得罪了東吳。

    所以說,劉備的這一感情用事,加劇了蜀國的滅亡。

  • 9 # 李業輝

    我認為劉備最大的錯誤就是讓曹操殺了呂布,因為他是一個見錢眼開的小人,如果劉備當時重金收買呂布,殺了曹操,那他很可能就統一天下了,還有一個就是傳位給扶不起的阿斗

  • 10 # 五花肉怎麼吃33

    生性懦弱:好哭,感情豐富,重情重義,如發兵東吳被陸遜火燒聯營之後竟然傷心而逝。遇事猶豫:當時拜徐州,佔荊州,奪西川。劉備猶豫不絕,導致死亡許多百姓和將士。軍事才能欠缺:一生中沒有親自領兵打過許多仗,後來成立蜀國,但劉備發跡史沒有曹操的坎坷,劉備在只有關羽張飛的時候能戰勝黃巾軍,對別的軍隊很少可以贏。在關羽張飛死後,劉備親自率軍出討東吳就暴露了淺薄的軍事才能。親己排外:趙飛雲可堪當大任,但得不到重用。

  • 11 # 凡凡影視廳

    眾所周知,劉備白手起家,創立了蜀漢政權,是三國政壇上一位風雲人物。歷代史家對劉備頗多美譽,寫下《三國志》的陳壽更是把他與漢高祖劉邦相提並論。此後,習鑿齒、羅貫中等人出於種種目的,都對劉備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美化,加上了一連串耀眼的光環,從而在民間逐漸形成了一種說法,那就是劉備胸襟寬廣、百折不撓,是個悲情英雄,如果壽命再長一些,很有可能統一三國、平定天下,成為一代聖主明君。

      然而,有史學研究者經多方考證之後,提出一個截然不同的觀點,那就是劉備身上有三大致命缺陷,即使他再多活幾年,蜀漢政權也無法完成統一三國的大業。

    綜觀劉備一生,存在著種種性格稟賦上的缺陷,諸如剛愎多疑、固執專斷,講求宋襄公式的仁義,不懂政治、外交、目光短淺,不能使人盡其才,根本不可能成為重興漢室的聖主明君。主要依據如下所述:

    一、劉備固執、專斷,認為有了關羽、張飛等人便可問鼎天下,對他們過分信任

      劉備對始終追隨他的關羽、張飛二人過分依賴,自始至終使他們在蜀漢集團享有極為優厚的待遇。

      雖然關羽、張飛由於利益相關,經過多次失敗各種挫折都不能改變他們的忠誠,但其弱點也是非常明顯的。由於劉備的放任自流,使得關羽、張飛等人更加飛揚跋扈,器量狹窄,目中無人。

      而劉備作為集團領軍人物,始終未能吸取教訓,仍然自始至終只信任、重用關羽、張飛等人,希望依靠這批人定天下,在人才最盛的三國時代豈非緣木求魚?“霸業可成,漢室可興”這樣的美好願望怎能不成為空中樓閣?

    二、劉備講求宋襄公式的仁義,不懂政治外交,目光短淺,過襄陽時劉表已死,諸葛亮勸劉備奪取荊州作為立足點,劉備卻“吾不忍也”,當初他三顧茅廬尋諸葛亮本來就是為了拉攏荊州地主階級,進而佔有荊州,這不是前後自相矛盾嗎?

    劉備進兵四川時,龐統建議他順勢拿下、“坐平一州”,後又獻計率精兵偷襲成都。劉備卻一概不聽,白白放過兩次輕取成都的機會,最後仍免不了和劉璋刀兵相見。如此一來,就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以“攻伐他人之國為樂”,根本不會靈活機動,以小代價換取大利益。

    反過來,劉備卻對江東集團一味推行強權外交,只顧眼前寸利。相比之下,孫權當初把南郡讓與劉備,樹曹之敵,自己卻騰出手來鞏固江東,實在比劉備高明太多。

    孫權欲與劉備共取蜀,而劉備卻以武力相威脅,導致孫權為維護自身利益與安全,下定決心用武力伺機奪取荊州,而劉備最終只落得個人地皆失的結局。

    三、劉備多疑、無能,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犯下嚴重的錯誤,在魏、蜀、吳三大集團一強兩弱的形勢下,吳蜀相爭無論勝負,都只能對魏有利。可劉備對聯吳抗曹這一決策充滿懷疑,不能理解諸葛亮的一片苦心,反而加以無端猜疑。

    同時,劉備在其生前也並沒有真正把諸葛亮當做一個“王佐之才”,他最信任的謀士其實是法正,在法正死後,又把軍政大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諸葛亮其實只是被他當後勤部長、民政部長使用。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在臨死之前說的那番話——“如果我兒子不成器,你就可自己當蜀漢集團老大”,則完全是對諸葛亮的最後一次試探。如果當時諸葛亮稍有遲疑,則必遭殺身之禍,幸而諸葛亮一片赤誠才得以倖免,蜀漢政權也因此又延續了四十年。

    劉備在諸多的爭戰中勝的不多,敗的卻不少。其中敗得最慘的一次就是夷陵之戰,以往的敗戰還能留得青山在,這一次卻不僅喪失了大量的精兵良將,可以說是連自家性命都搭上了。

      據後來史家考證,當時戰爭的天平並非絕對地傾向陸遜一方,可由於劉備的無能,未能把有利因素轉化為必勝條件,“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終於被陸遜抓住機會給予致命一擊。這直接導致劉備喪師失地,也使得蜀國一下子成了三國當中的最弱一國,也使蜀吳聯盟的力量大為削弱,增強了曹魏(司馬)集團統一全國的可能。

  • 12 # 小司馬講史

    在史學家陳壽眼裡,張飛和關羽都是有缺點的人,陳壽曾言:“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

    關羽雖能善待士卒,但他卻不尊重似諸葛亮一般計程車大夫。關羽為人傲慢自負,南宋思想家陳亮對他的品行也曾有過評價:“夫關羽好勇而無謀,恃氣而驕功,此其勢甚易譎也。”陳亮對關羽的評價有可取的地方,關羽的確恃氣而驕功。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亦能印證陳亮對其的評價。

    事實上陳壽對張飛的評價也較為中肯,張飛雖尊重君子,但他不體恤部下。劉備對他曾有過勸誡:“你經常鞭打健兒,但之後還讓他們在你左右侍奉,這是取禍之道。”後來張飛被部下殺死便亦證明了這一點。

    張飛和關羽都有缺點,那他們的結義兄長劉備是不是就是完人呢?

    縱觀歷史,儘管許多社會名流都曾對先帝劉備作出過較高評價,但是事實上劉備身上的缺點也是不少。毛澤東曾指出劉備身上的兩個缺點: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區分主次矛盾。公元221年,劉備舉頃國之兵,打著為義弟關羽報仇的旗號,兵發東吳。事實證明,這是劉備一方挑起的一場非正義的戰爭,劉備一方遭遇慘敗也在情理之中。劉備個人感情用事,不聽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勸諫,差點在夷陵之戰喪命,這其實怨不得旁人。其實當時的情況,魏國最為強大,蜀、吳兩方應該趨於合作,共同抵抗魏國才對。在夷陵之戰這場戰役中,劉備好感情用事、關鍵時候不能區分主次矛盾的缺點表露無疑。

    總結:

    儘管張飛、關羽、劉備等人都有缺點,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取得事業上的成功,繼而青史留名。作為後來人,我們要從他們犯過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讓自己離完美更近一些。

  • 13 # 桃花山二當家

    劉備太重手足情,意氣用事,一個帝王眼裡只能有江山,以江山為重,所以皇帝都稱自己為寡人,後期劉備多少也有些自負,不在唯諸葛亮命是從,不能兼聽。

  • 14 # 武士盜

    這兩個兄弟的死,是劉備沒有安排明白,這兩個兄弟性格有很大的缺點,就難當一面,他早已經看出來,可他卻放手讓他們在外,沒有他的監管,肯定出大事

  • 15 # 斑馬香秋

    劉備?作者給了他完美的正統角色,好似很完美?其實各有爭議但最終還是格局了他。濃厚的封建思想打不開。曹操非等閒之人!

  • 16 # 桂梅傑

    人無完人,原本也不奇怪,但劉備作為一國之主還是太過仁慈了,以致義氣用事,優柔寡斷,遭致失敗,這是致命的缺點。

  • 17 # 江湖小蝦b

    劉備最大的缺點就是出身在寒門庶族。雖有皇叔的名頭,卻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聲望、人脈、人才、官階、地盤等,支撐他與眾多出身豪門世族的諸侯抗爭。導致劉備前期常寄人籬下,顛沛流離。等到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相助時,天下大勢曹操已得大半。因此才有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感慨:孔明得其主,未得其時。即使諸葛亮天縱奇才也迴天乏力。劉備最大的錯誤就是讓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性孤傲,鋒芒太盛,宜攻不宜守。荊州的丟失,讓隆中對的戰略佈局徹底覆滅。

  • 18 # 30笑傲江湖

    劉備最大的缺點就是感情用事,我簡單的一句話可能有朋友不能理解,看過三囯小說的朋友會明白咋回事,老三國和現在電視劇不大相同。

  • 19 # 富元製作

    首先劉備講求做作的仁義,過襄陽時劉表已死,諸葛亮隆中對就是勸劉備奪取荊州作為立足點,劉備卻“吾不忍也”,雖然諸多外界因素,但也是劉備的做作仁義引起的不果斷。

    其次就是不懂政治外交,目光短淺,對待盟友東吳寸土不讓,對江東集團一味推行強權外交,只顧眼前寸利。相比之下,孫權當初把南郡讓與劉備,樹曹之敵,自己卻騰出手來鞏固江東,實在比劉備高明太多。曾經的劉邦為了聯合諸侯滅項羽,連韓信的假齊王都能答應,那是何等胸懷。

  • 20 # 甦醒清晨

    其實,還是可用之才沒那麼多吧。

    與曹操、孫權比起來,可用之才都是最少的。

    他的實力很難再有大的作為,但偏偏遇到的都是天才,自己又連走錯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在什麼時候才會流淚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