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蕭武

    《大明風華》裡的朱高煦形象還是比較符合實際的,大體上來說就是喜歡咋咋呼呼,覺得自己特別厲害,以為他像他爹,他爹就會特別喜歡他,飛揚跋扈,胡作非為,最後被他爹放棄,還不知道收斂,大哥慣著他,讓他繼續暴露自己,他就順杆爬,等到侄子都繼位了,他還在契而不捨的作死,最終激怒了大侄子,被大侄子放在銅缸裡燒死了,死得很慘烈,很符合他這一輩子的人設。

    朱高煦從小就不愛讀書,就喜歡胡作非為,所以他爺爺朱元璋就不喜歡他。朱元璋駕崩後,朱棣派朱高煦跟著大哥朱高熾臨喪,他偷了一匹馬,騎著跑回了北平。接著他爹朱棣造反,朱高熾都在北平留守老巢,朱高煦跟著他爹四處打仗。不過,他在戰爭中的表現還不錯,可以看出來是具備一定的戰術水平的。明史本傳稱“成祖屢瀕於危而轉敗為功者,高煦力為多。”說明他在靖難之役中確實表現比較突出,多次挽救敗局。

    但也正是因此,他的尾巴就翹起來了,他爹誇了他幾句,說朱高煦像自己,他就以為自己可以動搖大哥的太子地位了。“成祖以為類己,高煦亦以此自負,恃功驕恣,多不法。”不過,“多不法”這一條倒不是朱高煦一個人的愛好和特點,這點似乎老朱家的王爺們不少人都有這個愛好,從朱元璋的幾個兒子開始,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大明朝的王爺們,賢惠的不太多,多數都喜歡胡作非為。

    不過,朱高煦腦子顯然不是太夠用。雖然他爹動過改立他為太子的念頭,但並沒有真正付諸實施,他卻就此沾沾自喜,不老老實實揣摩他爹的心理,好好表現,反而動不動就企圖陷害他大哥,而他大哥每次在他犯了錯之後都苦苦哀求,讓他爹饒恕他,很顯然朱高熾揣摩朱棣的心思更到位,也更知道如何做好一個太子。最終,朱棣並沒有廢立太子。朱高煦的封地原本在雲南,比較偏遠,他不肯去,又改在山東青州,他才就藩去了。

    朱棣北伐返回北京的途中病死,高煦的兒子瞻圻在北京,就天天打探北京的訊息,看會不會出現什麼亂子,好讓他有機會起兵造反。但他大哥再次表現出了比他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的水平,知道了這些事,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不斷給他加封,對他更好了。他自己是這個德行,他兒子也跟他一樣,爭權奪利,瞻圻本來以為自己有機會當世子,結果卻沒當上,於是向仁宗告發,高煦入朝的時候又告發瞻圻,父子倆的官司打到仁宗面前了。仁宗也批評了一頓,將瞻圻打發去鳳陽禁錮了事。

    仁宗駕崩時,宣宗瞻基正在南京留守,仁宗駕崩後,宣宗奔赴北京繼位,路上要經過山東,高煦又以為自己機會來了,準備在路上派人邀擊,殺死宣宗。但是事先沒有什麼準備,倉促之間謀劃不周,沒有成功。宣宗繼位後,他又裝出忠君體國的姿態,給宣宗上奏提了幾個意見,宣宗都表示採納了,而且公開對大臣說,他二叔可能已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高煦聽到訊息,以為宣宗已經被自己矇蔽了,就開始準備反叛,私自招募死士,署置官屬,封官許願,拉攏朝廷命官。

    宣德元年八月,高煦公然反叛,英國公張輔認為高煦沒什麼能耐,他願意率兵征討,擒獻闕下。但學士楊榮等人勸宣宗親征,所以宣宗決心親征,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讓有首鼠兩端的人早早改邪歸正。宣宗和大臣分析高煦可能的動向,有的人認為高煦可能直取濟南,有的人則認為高煦會奔襲南京,但宣宗認為,濟南沒那麼容易攻,高煦的兵都是樂安人,讓他們奔襲南京,也不可能,他其實並沒有什麼大本事,之所以敢造反,不過是欺負皇帝年幼新立,只要他親征到了樂安,就可以不戰而勝。

    高煦雖然有一定的戰術水平,但這時候就顯示出他遠遠不如他爹雄才大略,也沒什麼戰略眼光,所以造反雖然是模擬他爹,但是顯得很山寨,毫無整體性的規劃。宣宗到了樂安,果然高煦就嚇破了膽,就準備投降,下面的人勸他不要投降,他偷偷跑出去投降了,被宣宗帶回了北京。這時宣宗仍然沒下決心殺他,只是把他禁錮在宮中,但他不知悔改,還要繼續作死。宣宗去看他的時候,他如果痛哭流涕,也許宣宗心一軟就把他放了,結果他卻趁玄宗不注意,伸出腳把宣宗絆倒了。宣宗大怒,下令用銅鐘扣住,在外面放火,把高煦烤死了。

  • 2 # 齊君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朱高煦 影視劇中)

    朱高煦想取代老大位置,朱瞻基能留他?

    朱高熙也想當皇帝,朱高熙瞧不起他大哥,加上自己戰功卓著和朱棣無論是北征荒漠還是靖難之役,朱高熙都是頭等功勞,在軍中威望極高。而自己大哥雖是太子,但卻無法服眾。而且歷史上的朱高熾是個大胖子,身體又不好。所以朱高煦想取代他大哥的位置,成為太子,將來做皇上。

    (朱高熙 影視劇中)

    宮廷鬥爭失敗,沒鬥過他大哥朱高熾,朱瞻基自然不會養虎為患。

    歷史上的朱高熾城府極深心眼極多,朱高熾雖然沒有老二戰功卓著、出生入死,但是,朱高熾非常能把握人心,籠絡以朱棣文臣集團手下的支援,況且又有妖僧姚廣孝背後出謀劃策(因為姚廣孝是朱瞻基的師父)不過朱高熾念及兄弟之情,並沒有對老二進行趕盡殺絕,只是控制。老二反而反而還不收手,將矛頭指向朱瞻基,朱瞻基躲過了朱高熙的伏擊,叔侄之仇就此結下,還有前邊朱高熙老和自己的父親作對,朱瞻基並沒有像她父親一樣仁慈,而是直接斬草除根。

    (朱瞻基 影視劇中)

  • 3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其實看《大明風華》這部劇,我很喜歡朱高煦這個角色,在俞灝明的演繹下算是演活了。劇中老大朱高熾看似蠢但是活得明白,老二朱高煦則是既蠢又壞,老三朱高燧則是滿肚子小心機。那麼正史中的朱高煦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戰功卓越,作戰勇猛

    朱高煦此人在朱棣打天下的時候可以說是立下了赫赫功勞,甚至可以說是朱棣手下數一數二的大將了。俗話說得好:“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朱棣一統天下的程序中,朱高煦沒少立功。史書上是如此評價他的:

    “成祖屢瀕於危而轉敗為功者,高煦力為多。”

    也就是說朱棣得以轉危為安,反敗為勝,其中朱高煦多有出力。例如說白溝河一戰,朱高煦率領著精銳騎兵一路衝殺,成功斬殺了瞿能父子,隨後將佔據扭轉;在東昌一戰,面對著朱棣手下第一大將張玉的戰死的頹勢,朱高煦引兵回援,擊退敵人,救了自己父親一命,可以說朱高煦戰功赫赫。

    除了領兵作戰一流之外,朱高煦個人的武藝也是非常高超的。史書上記載:

    “高煦長七尺餘,輕趫善騎射,兩腋若龍鱗者數片。”

    朱高煦身材挺拔,善於騎射,腋下還有狀若龍鱗的東西,可以說是威風堂堂的一員將領。朱高煦與哥哥朱高熾可以說是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一人仁慈接近於軟弱,一人勇猛過人;一人肥胖且腿瘸,一人挺拔而勇武。朱棣也因為朱高煦這個兒子的勇武作風類似於自己而偏愛於朱高煦。同樣,朱高煦也常常自詡為秦王李世民。

    二、為人狡猾,但是似乎智商不太夠用

    說實話,朱高煦這個人非常狡猾,善於使用各種陰謀詭計,不過成功的次數不太多。因此如果讓我給他下個定義的話,我覺得這個人應該屬於那種比較自負以及自以為是的人。常常覺得自己能力過人,但是實際上智商不太夠用。

    朱高煦確實很狡猾,他藉助自己經常陪伴朱棣打仗的機會經常在朱棣身邊打小報告,誣賴太子身邊的屬官,想要一步一步剪除太子的羽翼。太子身邊那些智謀滔天的官員如楊士奇、楊溥、解縉等人均受到了朱高煦的暗算,由此來看朱高煦此人確實非常狡猾。書上記載:

    “時媒孽東宮事,譖解縉至死,黃淮等皆繫獄。”

    又例如說朱棣死的時候,朱高煦已經就藩。但是他仍然派人在京城之中監控,但是似乎沒什麼用。後面他哥哥駕崩,他又派士兵在路邊想要截殺自己的大侄子朱瞻基,結果也沒什麼用。後面他想謀反,找到了之前在軍中的老兄弟幫忙,結果人家都不太願意理他。

    因此我說朱高煦這個人雖然狡猾,但是智商不太夠用,因此屢屢受挫。

    三、為人脾氣暴躁且幼稚

    說實話,朱高煦本人的失敗與其性格有著很大的關係。朱高煦為人脾氣暴躁、無賴且幼稚,完全不像一個皇室人物更像是一個小混混,如果朱高煦繼承王位的話,恐怕會是場災難。例如說根據記載:

    “私選各衛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隸籍兵部,縱使劫掠。兵馬指揮徐野驢擒治之。高煦怒,手鐵瓜撾殺野驢,眾莫敢言。”

    朱高煦不遵命令,私自招募了3000士兵,我們都知道,藩王擁兵自重實屬重罪,但是朱高煦卻絲毫不管,並且還縱兵搶掠。當兵馬指揮使徐野驢站出來阻止朱高煦這種行為的時候,朱高煦居然手持鐵瓜打死了徐野驢。在這次衝突中,朱高煦私自募兵、縱兵劫掠、擅殺朝廷命官,將自己的暴躁與愚蠢暴露得一乾二淨。

    另外,朱高煦這個人還比較幼稚,例如說他常常喜歡拿自己和李世民作比較,認為自己勇武類似於唐太宗。史書記載:

    “請得天策衛為護衛,輒以唐太宗自比。”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幹了什麼,殺兄弒弟,逼父退位。朱高煦天天說自己是李世民,朱棣、朱高熾、朱高燧聽到了這話估計會後脊樑上直冒冷汗。因此此事也可以看出朱高煦很幼稚。

    四、朱高煦之死

    說實話,朱高煦多次想要謀反,在成祖、仁宗、宣宗時候都有想法,最終在宣宗時候實施,但是以失敗告終,自己也落得身死。朱高煦之死說來頗有意思,讓我覺得這個人幼稚得有趣。

    朱高煦去造反,結果大敗而歸,被朱瞻基給捉了起來。朱瞻基念及舊情僅僅是幽禁了他,並沒有對他進行什麼嚴刑拷打。說實話,換了一般人這時候就該認慫了,就該老實點了。但是朱高煦不一樣,即便是被囚禁了,他依然要抖擻一下二叔的威風。

    當時朱瞻基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朱瞻基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朱瞻基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

    你說說,這老老實實地多好,非要客串一把舉重選手,結果自己被殺不說,自己兒子的命也搭上了。這是讓人不知道該怎麼說朱高煦這個人。

  • 4 # 玄坤文史

    有其父必有其子,朱高熙的悲劇結尾很可能真是受到了朱棣的影響,朱棣是起兵謀反當皇帝的,在朱棣起兵的過程中,朱高熙一直隨軍征戰,沒有朱高熙,朱棣很可能在東昌時就被南軍給平了,在整個靖難之役的過程中,朱高熙更是多次幫助朱棣化解危機,而朱高熾在靖難之役的過程中,一直留守在北平,所以在朱棣登基之後,朱高熙仗著功勞比朱高熾大,垂涎皇位也很正常,但是他又很能作,最後活活把自己坑死了。

    明成祖朱棣

    朱高熙戰功顯赫,驕橫狂妄

    在朱高熙隨朱棣南征北戰的時候,朱高熙屢建戰功,很受朱棣的信賴,朱高熙最開始也沒對皇位繼承權產生奇怪的想法,但是朱棣多次表揚朱高熙,還有意無意的暗示朱高熙,世子的身體不太好,這就讓朱高熙開始對皇位浮想聯翩,朱棣攻破北京城後,登基稱帝,在江山穩定之後,也該開始考慮立儲的問題了,這個時候朱高熙和朱高熾機會均等,甚至朱高熙的機會還要大一些。

    朱高熙

    但是朱棣在對比了兩人後,最後因為朱高熾較為賢能,所以還是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這肯定就引起了朱高熙的不滿,朱高熾被立為太子後,朱高熙按照明朝慣例被分封到了雲南,也許是朱棣為了防止再次發生靖難之役這樣的事,所以有意的把朱高熙分封到了偏遠的地方,朱高熙就對朱棣哭訴,自己又沒有犯錯,為什么要去那麼偏遠的地方。

    這個時候朱棣才有感觸,自己老爹知道立朱允炆為太子,兒子們會不滿,為什麼卻不忍遏制兒子們的權力,朱棣也不忍心為了朱高熾過於打壓朱高熙,所以最後在朱高熙的哀求下還是允許讓他回南京,回到南京後朱高熙行為跋扈,私自招募衛兵,朱棣知道後準備將朱高熙貶為庶人,在朱高熾求情後,朱高熙被封到了樂安州,但是朱高熙可沒有感激朱高熾,反而是心生怨恨。

    樂安州在朱高熙謀反被平後,改為武定州

    朱棣死後,朱高熙開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朱高熙也由此開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朱棣死後,朱高熙開始籌劃謀反,結果訊息很快就傳了出去,朱高熾知道了也沒有準備平叛,反而是念及兄弟情誼,將朱高熙召回京城,給了他更優厚的待遇,但是這種以德報怨的行為卻被朱高熙視為軟弱,朱高熾很倒黴,皇帝還沒當滿一年就死了,朱瞻基繼位。

    朱瞻基延續了自己老爹對朱高熙的優待條件,朱高熙也不斷的提出各種要求試探朱瞻基,朱瞻基幾乎是有求必應,看到了朱瞻基的態度之後,朱高熙不在猶豫,開始籌劃謀反事宜,結果朱高熙的辦事能力真不怎麼樣,這次謀反再次被人給舉報了,朱瞻基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決定御駕親征。

    明宣宗朱瞻基

    兵臨城下朱高熙開始慌了,朱瞻基也是真給他面子,讓朱高熙交出慫恿他造反的人,可以放過朱高熙,朱高熙最後還是慫了,主動出城投降,大臣們都要朱瞻基處死朱高熙,朱瞻基還是很仁慈的放過了朱高熙,將其關押了起來,正所謂好死不如賴活著,朱高熙可能不知道這句話,很快他就開始了生命中最後一次作死。

    朱高熙被關押起來後,有一天朱瞻基心血來潮想要去看看自己的叔叔,於是就來到了監獄中,本來一切交談得很正常,結果就在朱瞻基要離開時,朱高熙沒管住自己的腳,把朱瞻基絆了一個大跟頭,惱羞成怒的朱瞻基沒有在慣著朱高熙,讓人用一口巨大的銅缸扣住朱高熙,朱高熙還在不斷反抗,幾乎把缸頂了起來,朱瞻基更不爽了,讓人在缸邊點了一把火,朱高熙被活活燒死。

  • 5 # 瘋雲史

    在明朝歷史上,身為叔叔的朱棣奪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自號明成祖。只是他一定想不到,只因他當年一句鼓勵的話,次子朱高煦和太子朱高熾形同陌路,最後還被侄子明宣宗朱瞻基烹烤至死。究竟是怎樣一句話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呢?

    我們知道,朱棣有三個兒子,長子朱高熾,性格仁厚,好文惡武,自小就生得肥胖多病,再加上他天生腿殘,行走不便。根本沒有朱棣孔武威猛的外表和氣質,所以並不得燕王朱棣喜愛。

    次子朱高煦,卻和朱棣的作風頗為相似。不愛讀書,喜好武功。只是性格狂躁,囂張跋扈。心情不爽時不管是奴僕還是權臣,張口就罵抬手就打,稍有反抗拔劍就砍。不過每次行軍打仗都非常勇猛,多次振救朱棣於重圍之中,因此深得朱棣賞識。

    至於三子趙王朱高燧,才幹平庸,精於心計。見朱高煦深得朱棣重視,便主動迎合,二哥長二哥短的,對朱高煦格外熱情。

    朱棣起兵造反時曾讓朱高熾去城外點閱兵馬,肥胖且行走不便的朱高熾,以風大怕冷為由推脫掉了,生氣的朱棣便讓朱高熾留在大本營,負責調運糧草,然後帶著次子朱高煦起兵靖難。

    建文二年(1400年),白溝河之戰中,朱高煦率精騎衝殺,斬殺都督瞿能父子。朱棣在東昌被圍困時,朱高煦率軍擊退南軍,將朱棣救出。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又被南軍圍在了浦子口,束手就擒之際,又是朱高煦領兵殺到。本已絕望的朱棣叫道:“為父精疲力竭,我兒奮勇殺敵。”,朱高煦再一次擊退了南軍,驚魂未定的朱棣欣喜之餘,輕輕拍著朱高煦的肩膀說:“好好幹!世子身體不好。”,然後頭也不回地把背影留給了朱高煦。

    說者可能無心,聽者卻很在意。愣在原地的朱高煦開始琢磨,這是暗示我呀,看來世襲的長子朱高熾位置不保,未來接替父王位置的應該是我。

    於是,開始懷惴夢想的朱高煦象打了雞血一樣,更加勇猛善戰,一口氣幫朱棣奪下了江山。只是,自從坐上皇位,朱棣再也不提世子身體不好的事了,相反,朱高熾作為長子順理成章成了太子。

    把朱棣那句鼓勵當著承諾的朱高煦,自此心中有了執念。執念會使人更執著,執念一旦發芽,便會不斷膨脹,以前和兄長朱高熾親密無間的朱高煦,開始忌恨朱高熾的存在。一次次在背後搞小動作,讓朱棣對太子生疑。但是大智若愚的朱高熾每次都以退為進,化險為夷。

    朱棣深知朱高煦的野心,為了斷了朱高煦的太子夢,他在朝中文武百官面前再次強調了朱高熾的太子地位;將朱高煦派往千里之外的雲南藩地封王;並且逼著朱高煦承認, “好好幹!世子身體不好。”這句傳得滿城風雨的鼓勵,是他自己編的。

    當年戰場臨危時許下的暗示徹底推翻,還弄得朱高煦裡外不是人。又羞又氣的朱高煦心中鬱悶,玩命打下來的江山,即將落入坐享其成的朱高熾之手,自己卻被支到遠離京城的不毛之地。不願就任的朱高煦,天天在府中和手下武將瘋狂搏鬥,以發洩心中的不滿。

    有人向朱棣私下報告,次子朱高煦拒不上任,招募兵馬偷偷在府中操練。靠造反起家的朱棣,心裡咯噔一下,這是要學我篡位呀。立即派人收繳了朱高煦的軍隊,將其關押。

    由於太子朱高熾為朱高煦求情,又念起昔日戰場的勞苦,心中有愧的朱棣沒有再追究朱高煦,還將其改封到山東的樂安州,稱為漢王。

    這次的從輕處罰並沒有引起朱高煦的反省,相反,激起了他更大的怨恨。明仁宗朱高熾登基後,賞賜給朱高煦大量的金銀財寶,可朱高煦並不領情,自己用血汗性命打下的江山,如今成了他人天下,一身武功才幹的自己,卻屈居於這麼個小地方。這是一點錢能收買的嗎?朱高煦開始秘密招兵買馬,打造兵器,一心造反。

    還沒等朱高煦造反準備妥當,當了十個月皇帝的朱高熾就駕崩了。在外領兵打仗的太子朱瞻基,接到訊息連忙往回,一路上,朱高煦前後圍追堵截,由於朱瞻基行程隱秘 ,劫殺未能成功。

    朱瞻基登基後,對半路上圍堵自己,到處揚言要學朱棣當年靖難發兵京城的叔叔朱高煦御駕親征。將未等開戰即出城投降的朱高煦押解回京,關在特製的牢房逍遙城中。

    據說朱瞻基原本不忍心殺掉朱高煦,可一次看望過程中被朱高煦伸腿絆了個跟頭,失了皇威的朱瞻基十分生氣,叫人用銅缸蓋住朱高煦,周圍點上木炭,將朱高煦活活烤死。

    當年靖難奪取皇位,燒死侄子朱允炆的朱棣,不知有沒有想到,他的兒子朱高煦學他靖難奪位,卻被侄子朱瞻基燒烤而死。這大概就是天道輪迴,因果報應吧!

    參考史料:《明史·本紀第九·宣宗》 《明史·朱高煦傳》

  • 6 # 大老二爺

    朱高煦(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熾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為高陽郡王,後隨父親起兵靖難,累立戰功。成祖即位後,封為漢王,藩國雲南。他卻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謀取太子之位,縱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輿器物。永樂十五年(1417年),被強令就藩樂安州,但仍不悔改。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繼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卻在宣宗親征後投降,被廢為庶人,囚禁在西安門內。後與諸子相繼被殺。建文元年(1399),朱高煦隨朱棣起兵靖難。在這場戰役中,朱高煦斬殺都督瞿能,救下朱棣,建立了不小的功勳,得到了朱棣的讚賞。在當時看來這是一場牽扯到無數人命運的奪嫡之爭。很顯然哥哥朱高熾的背後站著剛剛登上政治舞臺的文官集團;而朱高煦的背後,站著的則是“靖難之役”有功的武將勳貴集團。但這僅僅證明他的能力足以成為治世之臣,並不代表能夠勝任治國明君一位。靖難之役後,朱高煦恃功驕縱、橫行霸道。永樂二年(1404),明成祖立朱高熾為皇太子,朱高煦被迫離京至藩國雲南。朱高煦並沒有認識到離京背後的警告和保護之意,卻常常以唐太宗自比,多次挑撥是非,陷害太子,致使解縉冤死,黃淮入獄。永樂十三年(1415),朱高煦奪嫡之意被明成祖察覺,加上朱高煦違法犯罪達數十起,明成祖決定剝奪朱高煦的冠服,並準備將其廢為庶人。太子朱高熾宅心仁厚,念及兄弟之情,嚮明成祖極力求情。隨後,明成祖將朱高煦貶到樂安州。

    再之後朱棣在遠征蒙古時死於征途,朱高煦又想武裝奪權,當時朱高煦派兒子朱瞻圻潛伏京城,刺探訊息,想在老爹歸西后奪權。但朱棣內侍馬雲、楊榮(朱棣貼身秘書、包管朱棣印信、負責軍中宣詔)、金幼孜都是太子的鐵桿粉絲,他們決定封鎖訊息,派楊榮回京向太子報喪、將皇上朱棣遺命及時送達太子,朱高熾上位。楊士奇、楊榮、楊溥組成大明赫赫有名的“三楊"內閣。仁慈的朱高熾並沒有下老二高煦的黑手,只是敲山震虎。朱高熾只幹了十個月就駕崩,朱高煦聞訊蠢蠢欲動,準備在封地山東樂安中途謀殺按陳例鎮守南京、趕往北京治喪即位的太子朱瞻基,錯得不能再錯!朱瞻基躲過親叔叔朱高煦的伏擊,成功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8月,朱高煦感覺自己學不成李世民,還可以學自己的老爹,於是起兵造反,聯合山東都指揮靳榮,又在衛所散發刀箭、旗幟,掠奪周邊郡縣的所有馬匹,設立前後左右中五軍,任命王斌、朱恆等為太師、都督、尚書等官職,一切準備就緒。

    但是朱高煦在臨行動前,覺得少了點什麼?沒錯,少一個“李景隆”。於是又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拉英國公張輔入夥,以為內應。然而他萬萬沒想到張輔並不是李景隆,張輔直接把他給告發了。但是朱瞻基卻並不想對自己的叔叔用兵。還是“三楊”之一的楊榮對鬥爭的敏感度較高。他勸朱瞻基一定要親征。後來證明,這個決定,是無比的正確。因為朱瞻基一宣佈親征,真的就沒有動得了刀兵,未戰,朱高煦便出降明宣宗朱瞻基,因為誰也不願意陪著朱高煦一起謀反。朱瞻基處死了600多個同謀,發配了700多個叛軍,但是並沒有殺掉朱高煦,只是把他囚禁了起來。按說如果這樣下去,興許哪天皇帝開心,就能放出來了,如果這樣結束的話,你也太小看明朝王爺們的折騰勁兒了。朱瞻基有次去探視朱高煦,朱高煦不知是腦子不好使,還是發神經了,在皇帝要走的時候,故意下腳絆倒了皇帝。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又把大缸頂起,在屋裡轉來轉去表示不服不忿。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真是自己作的,《國朝獻徵錄·漢庶人傳》中寫道“亟命壯士舁銅缸覆之。缸約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項負之,輒動。積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時,火熾銅鎔,庶人死。諸子並死。”就這樣明宣宗把朱高煦放在銅缸裡活活烹死,真真是死有餘辜。從表面上看有其父必有其子,朱高煦一直是在效仿他的父親朱棣,要知道朱棣當年奪取的皇位正是從自己的侄子手中搶來的,只是朱高煦的運氣與人品要比他的父親差很多,正所謂成王敗寇

  • 7 # 跪射俑

    朱高煦是一個在政治上懷有野心,居功自傲,蓄意製造叛亂,違逆軍心民意的野心家。在軍事上,朱高煦是無謀無斷、無深圖遠算之人。他在違逆形勢的情況下發動叛亂,既在政治上負叛亂之名,又在軍事上倉促盲動,困守樂安,自取滅亡。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聯合山東都指揮靳榮,又在衛所散發刀箭、旗幟,掠奪周邊郡縣的所有馬匹,設立前後左右中五軍,任命王斌、朱恆等為太師、都督、尚書等官職。朱高煦還企圖勾結英國公張輔為內應,但被張輔告發。

    當時,御史李浚在家守孝,得知朱高煦謀反,改名換姓,由小路趕往北京告變。明宣宗仍不忍用兵,派宦官侯泰賜書信給朱高煦。朱高煦部署重兵壓陣,面南而坐會見侯泰,並道:“永樂年間皇帝聽信讒言,削去我的護衛,把我封到樂安,仁宗也僅用金帛引誘糊弄我,我怎能這樣鬱鬱不樂地長居於此?你回去告訴皇帝,將奸臣夏原吉等人送來,然後再慢慢商議我的要求。”侯泰非常恐懼,只好返回京師。宣宗問起朱高煦所言,侯泰不敢據實回答。

    同月,朱高煦派百戶陳剛上疏,又給公侯大臣寫信,多有指斥之詞。宣宗嘆道:“漢王果然謀反了。”於是派陽武侯薛祿率軍討伐,大學士楊榮卻勸宣宗御駕親征。張輔奏道:“請給臣二萬兵馬,擒拿朱高煦獻給陛下。”宣宗道:“你確實可以平定叛亂,但我剛剛繼位,也許還有心懷二意的小人,若不親征,便不能安定小人的反叛。”

    朱高煦起初聽聞薛祿率軍,非常高興,認為容易對付,及至得知宣宗親征,方才害怕。後來,宣宗致信給朱高煦道:“張敖失國,始於貫高,淮南被殺,成於伍被。現在大軍壓境,你只要交出慫恿謀反之人,朕就可免除你的過失,恩惠禮遇與原先一樣,不然的話,一開戰你必然被擒,或者你的部下把你當成奇貨綁了獻於朕,到那時,你後悔也來不及了。”

    征討大軍前鋒到達樂安後,朱高煦下戰書,約定明晨開戰。宣宗命大軍疾行,駐軍在樂安城北,包圍四門,併發射神機銃箭,震懾叛軍,又不顧眾將請求,再次把勸降書信射入城內,朱高煦仍不理會。

    這時,城內叛軍都想抓住朱高煦獻給宣宗。朱高煦大驚,暗中派人到行營面見宣宗,打算明日出降,得到允許。當夜,朱高煦把兵器與通謀書信全部燒燬。次日,宣宗移駐城南。朱高煦打算出城,被王斌等人勸阻,只得假意回到漢王府,暗中從小路出城投降。

    這時,群臣紛紛上奏,請求將朱高煦明正典刑。宣宗不許,還把彈劾奏章給朱高煦看。朱高煦叩首道:“臣罪該萬死,惟聽陛下處置。”朱高煦餘黨全部被擒後,宣宗赦免城中守軍之罪,改樂安州為武定州,命薛祿與尚書張本留守,然後班師回朝。

    返回北京後,宣宗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還親自把平息朱高煦叛亂一事編寫成《東征記》,昭示群臣。逆黨王斌等人伏誅,同謀伏誅者六百四十餘人,因故意放縱和藏匿反賊而被處死或戍邊的計一千五百餘人,發配到邊遠地區的計七百二十人。

    後來,宣宗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

  • 8 # 剛子聊歷史

    朱高煦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他的一生也很簡單,那就是想學學他的父皇:搶皇位。作為明朝歷史上知名度頗高的藩王,他之所以名聲在外,不光是因為早期他曾隨朱棣南征北戰,在“靖難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而是他最後的死法“獨一無二”,頗像今天的一道名菜:瓦罐雞。

    由於宣宗朱瞻基的震怒,這位昔日的“靖難”猛將,當今的皇叔,就這麼被壓在300斤重的銅缸底下,堆滿柴火後被活活燒死,屍骨無存。

    靖難之役中,不光展現了朱棣的雄才大略,朱高煦也出盡了風頭。

    1399年,朱棣起兵靖難,雖然經歷多次磨難,但因為朱允炆的瞎指揮,多方有利條件都倒向了朱棣,最終以一方藩王之力扳倒了有絕對優勢的朱允炆。

    如要論功行賞首當其衝該是軍師姚廣孝,如若不是這個和尚的運籌帷幄,恐怕朱棣真坐不了皇位。再就是手下的猛將,衝鋒陷陣立下了不少功勞,這其中就有自己的二兒子朱高煦。

    朱高煦外表俊朗,況且能征善戰,靖難中有多次救駕的功勞,因此朱棣十分喜歡他。相比之下大兒子朱高熾就有點不盡人意了,不僅身材肥胖常年多病,還有點瘸,路走多了都要人攙扶著。

    可以說朱高煦對靖難的勝利有一半功勞,不僅作戰勇猛,極大的鼓舞了士氣。還多次救朱棣於危難之中,若沒有他,恐怕朱棣早就兵敗身亡了。

    比如在浦子口一戰中,朱棣被擊敗,都想著要議和了。就在這關鍵時刻,朱高煦率領生力軍朵顏三衛前來助陣,朱棣一高興就說錯了話:“再晚一步老爸就死了,你哥身體不好,你好好努力"這句話頗具內涵,在朱高煦認為,老爸將來要傳位給他了,自然跟打了雞血一樣,玩命的往上衝。

    成祖的食言讓朱高煦很窩火。怎麼辦?聯合三弟一起扳倒大哥吧。

    1401年,朱棣靖難成功,順利登上皇位,但此時他卻忘了當年對二兒子說的話。封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只得了個漢王的封號。對父皇的食言,朱高煦很窩火,自己拼了命的衝鋒陷陣,最終還是要在大哥手底下裝順民,這哪能甘心呢?

    他先是仗著成祖的寵愛,屢次拒絕就藩。接著就開始和三弟趙王朱高燧想法設法的陷害太子了,朱高熾的老師丘福剛好是三弟朱高燧的親信,這也為他陷害太子提供了便利。

    從永樂8年起,朱棣連續五次御駕親征蒙古,每一次都讓朱高熾坐鎮南京監國,這樣更把常年受到成祖猜忌的朱高熾,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在朱高煦的陷害下,太子朱高熾身邊的親近大臣不斷的有人遭罪。先是大學士解縉,因被誣陷“擅與太子謀,恐不軌”被處死。接著在永樂十二年(1414年),成祖親征蒙古大勝歸來,隨行的朱高煦又趁著成祖高興誣陷太子。回到南京後,僅僅是因為監國的太子迎駕慢了點,就引來朱棣的大發雷霆,甚至動了廢太子的念頭。危急時刻,太子身邊的幾個大臣主動承擔了罪責,紛紛被下了大獄。

    父皇的反不敢造,哥哥的反沒來得及造,輪到侄子做皇帝了一定要博一把!

    大哥朱高熾當了10個月皇帝就死了,上位的是年輕的侄子朱瞻基。朱高煦根本沒把侄子放在眼裡,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藉著向宣宗朱瞻基進獻元宵燈籠的機會,開始刺探朝廷虛實。

    八月,朱高煦以為時機成熟,效仿朱棣正式起兵舉事,不想侄子朱瞻基速度太快,一轉眼打到了自己的城下,慌亂中軍心大亂紛紛出城投降,到最後朱高煦才發現自己居然成了孤家寡人,只好出城受縛。

    好好的“逍遙王”不做非要作死,最終如願成了“瓦罐悶雞”

    按說謀反是要誅九族的,但由於明宣宗朱瞻基剛剛繼位,根基未穩,所以他並沒有殺掉二叔朱高煦,只是將他軟禁在北京的逍遙城裡,除了限制他的自由外,其他一切供給都十分豐富,還時常賞賜一些東西。

    按說朱高煦也該滿足了,可他就是要作死。

    有一天朱瞻基突然興起,到逍遙城來看望朱高煦。朱高煦一見到皇帝,心中的不平之意再次升起,竟然趁著皇帝走過身邊的機會,伸出一隻腳去,把皇帝絆了一個大跟頭。宣宗驚魂未定,惱羞成怒。命人將二叔朱高煦罩在一口300斤重的銅缸下,四周圍起柴火,將朱高煦活活燒死了,連帶著處死了朱高煦的幾個兒子。

    一代猛將朱高煦,就這麼死了,既沒有戰死沙場的壯烈,也沒有寧死不屈的光輝形象,最後竟然以這種結局收場,還順道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可以說很是悽慘。

    頗有成祖遺風的朱高煦,為什麼奪位失敗了?

    朱高煦在戰場的表現勇猛果敢,很像年輕的燕王朱棣,這也是早年朱棣喜歡他的原因,但朱高煦太狂悖了,不懂得收斂。

    成祖後期,朱高煦常常以李世民自詡,永樂十三年(1415),朱高煦還秘密建立了一支效忠自己的親兵隊,這讓朱棣對他的態度逐漸由喜愛變成厭惡。

    正式起兵後又過分的自信,明宣宗御駕親征都快打到城下了,他還在城裡幻想著皇帝美夢。

    總結來說朱高煦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要知道成祖在“靖難”早期,為了保命,還裝瘋賣傻了好幾個月。可是朱高煦從一開始就表現得十分張揚,是個人都知道他想搶皇位。成祖的“靖難之役”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跟建文帝的瞎指揮有關係,可朱高煦面對的是聖明果敢的明宣宗,豈有不敗的道理?

  • 9 # 沉墨I方之城

    朱高煦只是一個殘暴,勇武,沒有頭腦的富三代,甚至他的死都是歷史上的笑話。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明仁宗朱高熾的一母同胞兄弟(母親徐氏是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徐達的女兒),但與他哥哥的性格有著天壤之別。朱高熾性格寬厚,溫和,待人誠懇,品行端正;而朱高煦卻恰恰相反,性格殘暴,言語輕浮,不思學習,喜好武力,而且濫殺無辜,在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世期間,朱元璋非常的厭惡他,但還是封他為高陽郡王。

    朱高煦其他地方都不入眾人法眼,但卻是個很厲害的武將,敢打敢衝,非常具有戰鬥力,這在後期也給他留下了發揮的空間,也註定了他最後悲劇的人生。

    太祖駕崩,建文帝朱允炆登基,要削減藩王,朱棣被逼反了,發動了靖難之變,在幾次的戰鬥中,朱棣都深陷陷阱,幾乎每次都是朱高煦引兵殺入,營救了朱棣。其中有一次,朱棣在萬分絕望期間,又是朱高煦救了他,朱棣就委婉的給他許下了諾言:世子多病......意思就就很明確了,你好好幹,世子朱高熾多病,以後我會立你當世子的。

    靖難之變成功後,朱棣登基,在還是立了朱高熾為太子,而朱高煦由於有老爹在困境中的承諾,還是惦記著太子之位,於是不去封地,賴在京城搞小動作,甚至有幾次都被朱棣知曉,還是哥哥朱高熾求情才得以倖免。

    成祖朱棣死後,朱高熾登基,史稱仁宗,此時朱高熾就更加有恃無恐了,居然安排了親信潛入京城準備造反,被朱高熾發覺,仁宗念及同母兄弟,並沒有對朱高煦任何處罰,反而還增加朱高煦俸祿,賞他財物,希望他做一個平凡王爺。

    仁宗在位一年也死了,他的兒子朱瞻基繼位,是為宣宗,朱高煦還沒有打消造反的念頭,居然還想著在朱瞻基從南京到北京繼位途中截殺朱瞻基,可惜沒有得逞。

    明宣宗對自己的叔叔朱高煦也如同他父親朱高熾一樣,基本都滿足朱高煦的要求,但是朱高煦認為宣宗軟弱,居然在自己的封地起兵造反了,宣宗親自出征討伐朱高煦。

    朱高煦居然在自己的封地一直等到宣宗大軍到來也沒有動靜,最後居然自己出來投降了。這樣的一個人居然還造反,真搞不懂有沒有腦子。

    最沒有腦子的是他的死。

    宣宗皇帝朱瞻基並沒有處死造反的叔叔朱高煦,只是關押起來了,一日想去監獄探視自己的親叔叔,剛進牢門,朱高煦居然勾了皇帝朱瞻基的腳,讓九五之尊的天子大跌一跤,宣宗此時忍無可忍,令人用一大銅鐘扣住朱高煦,但朱高煦還不老實,頂著銅鐘走來走去,宣宗的皇帝尊嚴受到極大的侮辱,命人在銅鐘周圍點上木炭,活活的烤死了朱高煦,並把朱高煦的兒子全部處死。

  • 10 # 香茗史館

    在朱棣的四個兒子當中,朱高煦可能是最像自己的那一個。靖難之役中,他曾跟隨朱棣南征北戰,甚至救過朱棣的命,或許正因如此,才導致他對儲君之位有了覬覦之心,奪位失敗之後朱高煦並不死心,在自己的侄子朱瞻基繼位之後竟然意圖再度捲土重來,結果慘遭失敗,最終落了個被活活炙死的下場。

    △朱高煦

    靖難之役屢立戰功,卻因此而覬覦皇位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明史·朱高煦傳》記載其“性兇悍”。朱元璋駕崩之後,繼位的建文帝開始大肆削藩,迫於無奈,燕王朱棣將朱高熾、朱高煦等兄弟送入京城為質,然而就是在這種關鍵時刻,朱高煦仍然不知收斂,不僅盜走徐輝祖的寶馬返回北平,還在歸途之中殺死官民,甚至在涿州殺死了驛丞。由此可見,朱高煦應該是個強於勇武、短於智謀,且隨心所欲之人。

    △朱高煦從小便是個叛逆分子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世子朱高熾因身體肥胖、行動不便,因而留守北平,次子朱高煦則跟隨燕王朱棣出戰,並在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中多次立下戰功。

    建文二年(1400年),白溝河之戰爆發,燕王朱棣被李景隆率領的軍隊圍攻,形勢極度危及,就連燕軍大將張玉也戰死了,正是由於朱高煦及時率軍來援,這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危機。而在之後的交戰中,大風吹斷了李景隆的帥旗,趁著敵陣混亂之際,又是朱高煦率軍猛烈衝殺,陣斬敵將翟能父子,南軍就此戰敗。

    △朱高煦曾在靖難之役中多次立功

    建文四年(1402年),靈璧之戰爆發,南北雙方割睢水對峙,在得知南軍缺糧的現狀後,朱棣意圖趁夜偷襲,結果徐輝祖率領援兵恰好趕到,朱棣在浦子口被徐輝祖擊敗,又是朱高煦恰好率軍趕到,這才將南軍擊退,解了朱棣之圍。

    朱高煦由於在靖難之役中表現極為出色,因此深得軍隊將領的擁戴,在朝廷商議立儲之事時,齊國公丘福、駙馬王寧便明確表示支援朱高煦。或許連朱棣也起過立其為儲君的想法,根據《明通鑑》的記載,朱棣曾撫其背曰,“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這其中的暗示之意再也明顯不過。

    △朱棣曾在兩個兒子之間動搖過

    比起朱高煦,朱高熾雖然由於身體原因,無法隨軍出戰,但他的性格卻與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極為相似,仁義賢德,再加上其嫡長子的身份,朱棣一時也難以決斷。

    儲君之爭敗於兄長,但朱高煦並不死心

    在儲君之爭中,朱高熾和朱高煦可以說是涇渭分明,朱高熾由於仁愛、儒雅,再加上其嫡長子的身份,因而深得文臣們的擁戴;而朱高煦則由於性格頗似朱棣,武勇英俊,因此深得武將們的支援。

    △對於儲君之爭,大臣們可謂涇渭分明

    朱棣的態度,最初應該是偏向於次子朱高煦的,但礙於長幼有序的傳統制度,而朱高熾又沒有犯過什麼重大錯誤,實在廢之無名,而朱高煦雖然性格很像自己,但卻多有不法之事,再加上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敏慧異常,深得朱棣喜愛,解縉也曾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種種原因之下,朱棣的態度還是一點點倒向了朱高熾。

    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正式立朱高熾為皇太子,而為了防止朱高煦依舊不死心,他乾脆將朱高煦加封為漢王,將其封到了雲南。然而正如朱棣預料的那樣,朱高熾雖然已經被封為了太子,但朱高煦並不死心,他堅決不肯前往雲南就藩。

    △朱高熾

    朱高煦利用朱棣對自己的喜愛,一方面趁機進讒言,導致在儲君之爭中發揮了大作用的解縉冤死、黃淮入獄。另一方面則積極培養自己的勢力,先是索取天策衛為漢王護衛,之後又請求增加了兩衛兵馬,並常常以唐太宗自比,其心思可見一斑。

    永樂十三年(1415年),眼看朱高煦對於儲君之位仍不死心,朱棣將其改封至青州,朱高煦仍不願前往,並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擊殺兵馬指揮徐野驢,僭用御用車馬器物。次年,朱高煦所做之事被朱棣得知,逐被囚禁於西華門內,並將其護衛全部削除,雖然在朱高熾的求情之下,並未對其嚴厲懲處,但還是將其親信全部斬殺。

    △失敗的朱高煦並不死心

    永樂十五年(1417年),朱棣將其改封至樂安州,並要求其立即啟程,朱高煦這才不情不願的離開京城。不過即使如此,他仍然不死心,在封地積極謀劃,意圖奪取大位。

    叔侄之爭再起,失敗後被活活炙死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在北伐回軍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然而僅僅一年之後,朱高熾便因病去世了。

    △朱高煦又看上了侄子的皇位

    朱高熾病逝之後,太子朱瞻基從南京趕往北京奔喪,朱高煦感覺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於是在半路設伏意圖截殺之,結果並未取得成功。不久後,趕到京城的朱瞻基順利繼位,是為明宣宗。朱瞻基與其父親一樣,對待朱高煦極為禮遇,而朱高煦則認為他的這些舉動是軟弱無能的表現,於是更加驕橫狂妄,並再度起了謀反之心。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聯合山東都指揮靳榮等人起兵造反,大量掠奪周邊郡縣馬匹,意圖效仿自己的父親奪取侄子大位。他甚至意圖拉攏英國公張輔為內應,但沒想到卻被張輔告發。

    △朱瞻基

    朱瞻基得知朱高煦謀反之後,先是派宦官侯泰帶書信給朱高煦,意圖勸其回心轉意,然而朱高煦並不領情。在大學士楊榮的勸說下,朱瞻基逐御駕親征,在大軍到達樂安之後,朱高煦下戰書約定次日決戰,結果誰知道他自己手下的將士不僅無心作戰,甚至還想抓住株高薰獻給朱瞻基。

    朱高煦眼見士兵士氣全無,且完全將自己當做了換取高官厚祿的“寶貝”,於是只好派人向朱瞻基請降,並約定次日正式投降。次日,正當朱高煦打算出降之際,結果手下的王斌等人卻並不同意,無奈之下他只得抄小路出城投降,整個起兵叛亂簡直如同兒戲一般。

    朱高煦投降之後,朱瞻基赦免了城內守軍,對於主犯朱高煦父子也僅僅是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只是殺死了王斌等六百餘名死硬分子,另外流放了相關的一千餘人。

    △朱高煦最終被活活炙死

    再後來,朱瞻基前去探望朱高煦,誰知道朱高煦腦子一熱竟然故意將朱瞻基絆了一跤,朱瞻基大怒之下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而朱高煦竟然將如此重的大缸頂了起來,朱瞻基於是又令人在銅缸周圍點火,最終將朱高煦活活炙死,而他的幾個兒子也全部被殺。

  • 11 # 努力的黃小爬

    說起歷史上因為皇權而起爭端的事件不少,但今天說的這個主角有點另類,那就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因為造反事件被處決,而是被自己的無理取鬧而"作死"的王爺朱高煦!

    朱高煦-朱棣二子,明仁宗朱高熾的弟弟,在他年少時性情非常的頑劣,不喜文,喜歡武藝,而朱高熾由於長相肥胖,又有一條腿瘸的,相比之下朱棣更喜歡這個和自己相似的二兒子。

    在後來朱棣起兵造反時,也是將朱高煦帶在身邊,並且朱高煦由於武藝高強,陪伴身側也立下了不少功勞,當時或許是為了讓朱高煦能夠更加賣力,朱棣竟然說出了"你大哥身體弱,你好好幹"類似這種暗示性的話,導致朱高煦在朱棣奪帝成功後,一直認為他爹有意將皇位傳給他,哪知最後還是朱高熾繼承了皇位!

    朱高熾繼位後,對朱高煦相當的好,可他不甘心,私下到處拉黨結派的想要起兵造反,但是一直沒什麼機會,一直到朱高熾去世,他的兒子朱瞻基趕往京城繼承皇位時,朱高煦按耐不住,想要攔截住朱瞻基,可惜最後沒成功,朱瞻基登位後,朱高煦終於起兵,可是天不遂人願,朱高煦還未正式開戰,就被朱瞻基將造反夢給扼殺在搖籃裡了!

    本來朱高煦如果好好的過日子,明宣宗朱瞻基也不會虧待他的,哪知這個朱高煦不僅不感恩,你造反人家明宣宗不僅沒降罪,還特意去看望你,可朱高煦不領情,反而在明宣宗要走之際,用腳將明宣宗給絆了一跤,這不是提著燈籠找死嗎?

    於是乎,明宣宗大怒之下命人用大銅缸將他給罩住,再用煤炭堆在缸上,煤炭像山一樣把銅缸壓在下面。再放火點燃煤堆,把銅缸燒鎔,朱高煦就這樣活活被燒死。他的幾個兒子也被問罪處斬!

  • 12 # 歷史追問

    戰功顯著萬人敬仰可享一方諸侯樂,

    無理反叛侄兒親征不識大局火燒身。

    是人都是有慾望的,可是慾望也是有限度的,明知不可求而強求,明知不可為而強為,最終結果只能傷害自己。朱高熙就是因為“強求”,“強為”而害死自己和家人的鮮活例子。

    朱高熙雖有馬上功夫,跟隨其父,即後來的明成祖朱隸南征立下不少汗馬功勞,但卻是一個不識大局,性格偏執,愛磚牛角尖的主。儘管後來明成祖也想立朱高熙為太子,但礙於文武大臣們的極力反對,最終朱隸不得不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當不上太子而耿耿於懷的朱高熙,居功自傲,不但不聽明成祖訓示,反而索要待遇比太子都高,常惹明成祖生氣發怒,遂派其到樂安,今天的山東境內一小塊地盤做藩王,這讓他感覺更加委屈和不滿,後來勉強去了山東也不守本分。暗自招兵買馬,摩拳擦掌等待機會,可謂野心不死。

    不久登基不到一年的朱高熾暴病駕崩,其子朱瞻基繼位,也就是朱高熙的親侄兒。這一來朱高熙更是心裡不平衡,正巧明成祖北征歸來途中病死,朱高熙沒有任何顧忌,於是起兵謀反,誰知侄兒宣德帝起兵親征“叛叔”,結果被捕入獄。叛軍被處死600多人,對朱高熙本人,畢竟是皇帝親叔叔,最多長期關押或貶為庶民流放,可就在被關押不久,宣德皇帝探監,一心不服的朱高熙故意使胖腳讓皇帝摔了一跤,於是宣德帝令人用300斤重的銅缸將其罩住,朱高熙竟然舉起銅缸要砸死宣德帝。好心沒有好報,惱羞成怒的宣德帝命令用碳火燒銅缸,這才把一心要做皇帝的朱高熙活活烤死、燜死。最後還把其幾個兒子盡數殺害以絕後患。

    自古成大事者,需佔天時、地利、人和,而朱高熙三者均不佔,過於高估自己,不觀時勢變化,盲目最求,一意孤行,不倒黴才怪。

  • 13 # 蒼茫大地顧煒斌

    蒼茫大地認為:朱高煦沒有學會收手,所以最後落得被親侄子活活燒死的結局。

    一、朱高煦在老爹燕王朱棣美其名曰“靖難"的叛亂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加之大哥朱高熾身有殘疾,出入須人攙扶,使他有了取而代之的妄想。

    朱棣造反各武將按功勳排名,朱高煦穩居前頭甲(前三名),和張玉、朱能齊名。在叛亂的戰場上,朱高煦是員悍將,多次救朱棣及北軍於危難之中,多年的共同馬背舔血生涯,也使朱高煦在朱棣的武將班子中有了廣泛的人脈,厚皮總統朱棣也多次忽悠這個極像他的二兒子:你哥哥高熾是殘疾人,你好好努力啊!這使朱高煦在戰場上拼了老命,同時也有了成為李世民第二的歹念,人心不足蛇吞象,他的人生悲劇就此拉開了序幕。

    二、和朱高熾爭太子失敗,不收手。

    朱高熾本是朱棣嫡長子,當年獨守北平老營,擋住了李景隆五十萬南軍的瘋狂進攻,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朱高熾獲得瞭解縉、楊士奇、楊榮、楊溥等文官集團的支援,尤其是黑衣丞相、靖難總參謀長姚廣孝的力挺,加之朱棣對朱高熾兒子朱瞻基的特別寵愛,朱高熾不僅上了太子位,還穩住啦!

    解縉是個心理學專家及大明三大才子之首,他和以上諸大臣一起成功地打動朱棣,最終朱高熾上了太子位。

    朱高煦陰謀策劃,幾次反撲,擁戴太子的文官集團曾遭到沉重打擊。但朱高煦得意忘形,竟像《祝福》中的祥林嫂般嘮叨:我英武,豈不類秦王李世民乎?沒文化真可怕!“李世民"的爸爸“李淵"不幹了!賴在京城的朱高煦竟又向朱棣要求增加自己的護衛,出於自保的需要,永樂十三年五月,朱棣敦促朱高煦去青州!朱高煦想耍賴,太子死黨楊士奇奏了一本:漢王(高煦)兩次被封不肯就藩,現在陛下要遷都了,非常時期,他要求留南京,唯陛下熟察其意!永樂十五年三月,朱棣將朱高煦趕到樂安州,從此皇位和朱高煦說拜拜了!但高煦是從不言棄的!

    三、朱棣遠征蒙古死於征途,朱高煦又想武裝奪權,錯上加錯!

    朱高煦派兒子朱瞻圻做餘則成潛伏京城,刺探訊息,想在老爹歸西后奪權。但朱棣內侍馬雲、楊榮(朱棣貼身秘書、包管朱棣印信、負責軍中宣詔)、金幼孜都是太子的鐵桿粉絲,他們決定封鎖訊息,派楊榮回京向太子報喪、將皇上朱棣遺命及時送達太子,朱高熾上位。楊士奇、楊榮、楊溥組成大明赫赫有名的“三楊"內閣。

    仁慈的朱高熾並沒有下老二高煦的黑手,只是敲山震虎。

    四、朱高熾只幹了十個月就駕崩,朱高煦聞訊蠢蠢欲動,準備在封地山東樂安中途謀殺按陳例鎮守南京、趕往北京治喪即位的太子朱瞻基,錯得不能再錯!

    朱瞻基躲過親叔叔朱高煦的伏擊,成功即位!

    按說,朱高煦應該尾巴夾得緊得不要不要啦!但這個豬頭是不獻上豬頭決不罷手的!

    朱高煦竟然反了!造反前派枚青找到老戰友張輔,張輔是個明白人,他是講政治的楷模,連夜將枚青押送給朱瞻基,朱瞻基派使者去樂安,規勸朱高煦懸崖勒馬。

    高煦竟然真反,朱瞻基聽從楊榮、夏原吉建議,御駕親征!朱瞻基料敵如神,兵扣樂安城!朱高煦竟沒有反抗,出城投降,口稱:臣罪萬萬死,唯陛人命!把造反當小孩子辦家家!朱高煦由王爺變成了“階下囚"!

    五、朱高煦罪有應得,朱瞻基想一勞永逸,瞻基本著“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的原則,開了殺戒。

    朱瞻基能和父親開創史稱“仁宣之治"的盛世,他不是建文帝朱允炆,自然是個狠角色。他多麼想攻破永安城,“誤傷”幹掉叛亂親叔叔朱高煦,出乎意料,這叔叔竟沒臉沒皮地投降了,只有先遣使把沒臉沒皮的叔叔痛罵一通,然後收監再說。叔侄已是死敵,已無情誼可言,要收拾階下囚高煦,有何難哉?於是朱高煦悲劇了,在“仁慈寬宏"的朱瞻基來探監之時,朱高煦突然腦袋短路,突然隔欄伸腳把朱瞻基勾倒在地!這等載入史冊的細節,居然還有人信?朱瞻基和朱高煦是隔著欄杆的,高煦已成囚徒,想謀殺侄皇是痴心妄想,他會沒事來找侄子摔跤?且瞻基貴為皇上,他開了金口,他的護衛即便在旁,還敢說啥?瞻基故意自己倒地栽髒都有可能!反正,他是金口玉言,貼身護衛必是心腹!

    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高煦狗改不了吃屎,竟好心當驢肝肺,對自己使絆子,瞻基立馬下令用三百斤的銅缸將朱高煦蓋住!朱高煦被扣得難受,竟改行當起了舉重運動員頂起大缸,於是朱瞻基憤怒了,派人按住大缸,找來很多木炭,壓在缸上,把煤點燃燒紅,烤死朱高煦!

    這等人生悲慘結局,是朱高煦始終不肯收手之故!純屬咎有自取,應了一句老話:出來混,債總是要還的!好侄子朱瞻基下這等殺手,對這個叔叔想必一定恨之入骨!這等活活烤死親叔叔的壯舉不也令人髮指嗎?可別和我說朱瞻基多麼仁慈、多麼老實、多麼無奈!你朱瞻基殺親叔我沒意見,但不應該採取這等“烤老豬"的方式啊!

  • 14 # 人者仁義也

    我先可以回顧一下朱高煦的人的人生,這個問題就可以很好的解決。

    朱高煦的前半生

    朱高煦按照《明史》的記載性格是十分兇悍的,他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個兒子。當年朱高煦和諸位皇子一起在南京學習的時候,就因為不肯學習,言語輕佻不被明太祖朱元璋喜歡。建文帝繼位之後,藩王的兒子入京,當時也有朱高煦和自己的哥哥明仁宗朱高熾,但是朱高煦遊手好閒,導致他的舅舅魏國公徐輝祖對他十分不滿意。常常勸解他,但是朱高煦就是不聽。最重要的是後來朱高煦回北京,當時還叫做北平,他偷偷跑到徐輝祖的馬廄裡,把一匹好馬給偷出來,直接跑了。但是再回北京的路上,朱高煦殺了很多官民,還在涿州擊殺驛丞,因此朝臣都因此指責燕王。不過這裡要說的是朱高煦當時和朱高熾一起回的北京,由於當時的建文帝雖然放他們,但是朝廷諸位臣僚包括徐輝祖一直建議建文帝不要放走,這導致朱高煦不得不加快步伐趕回北平(北京),所以路上肯定會殺人,後來是因為朱高煦奪嫡失敗,明史肯定對他有很多詆譭的地方。

    到達北平之後明成祖正式起兵對抗建文帝,就是所謂的“靖難之役”。在此後的戰爭中,明成祖派自己的長子朱高熾留守北京,而次子朱高煦隨軍出征。朱高煦當時立功頗多,經常作為軍隊的前鋒。

    白溝河之戰,明成祖差一點被瞿能抓住,但是朱高煦直接率領精銳騎兵數千直接陣前斬殺瞿能父子,救下明成祖。

    東昌之敗時,明成祖手下大將張玉戰死,明成祖隻身一人逃跑,也是朱高煦率軍趕至,擊退南軍,將明成祖救出。

    明成祖在浦子口被建文帝的軍地擊敗,又是朱高煦帶著蕃騎趕到,打敗了建文帝的軍隊,朱棣大喜道:“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兒應當奮勇再戰。”。當時的明成祖甚至還說道:“努力罷!世子常常生病。”這句話無異於是要讓朱高煦奪嫡。

    朱高煦的奪嫡之爭

    朱高煦由於在靖難之役中立功頗多,經常以唐太宗自詡,因為唐太宗就是殺了李建成,得以登上皇位,朱高煦的內心想法可想而知。明成祖登基之後,就商量設皇太子,當時的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就極力推薦朱高煦,但是明成祖沒有同意,畢竟自己的嫡子朱高熾是明太祖指定的繼承人,於是明成祖就把朱高煦分封在雲南,朱高煦對明成祖說:“自己有什麼罪過,要被趕到萬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國,朱高煦極力請求與兒子返回南京。於是明成祖同意朱高煦去南京,當時還未遷都,南京依舊是明朝的政治中心。

    在南京,朱高煦索取天策衛為漢王護衛,並且又增加兩護衛,同時開始對付太子朱高熾的黨羽,永樂八年(1410年),解縉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歸,故只好覲謁太子朱高熾。朱高煦把這件事告訴明成祖,明成祖大怒,最後解縉被凍死。此後黃淮被漢王朱高煦誣陷,入北京詔獄十年。

    最後明成祖決定把朱高煦分封到青州,但是他還是不肯就藩,並且開始挑選衛士,私自募兵三千人,估計是沒有軍費,縱容軍隊搶劫,兵馬指揮徐野驢抓了一些兵馬,於是朱高煦直接殺了徐野驢。明成祖返回南京,得知朱高煦所做的事情大怒,把朱高煦脫去冠服,囚禁在西華門內,準備將他廢為庶人。明仁宗朱高煦前去求情,朱高煦才得以赦免,但是護衛全部被剝奪。1417年(永樂十五年),朱高煦被封到樂安州,但是他的內心從來沒有停止對於皇位的渴望。

    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在北伐回軍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當時朱高煦的兒子朱瞻圻也在北京,日夜窺探朝廷的動向,而且朱高煦還派心腹前去觀察北京是否有變化。但是明仁宗朱高熾知道以後,就把朱高煦詔回京城,增加他的俸祿,賞賜寶物,仍命他返回樂安,還將他的長子封為世子,其餘兒子均封為郡王。以此安撫朱高煦,但是朱高煦還是不滿足。

    起兵造反,兵敗被殺

    明仁宗病逝,太子朱瞻基從南京趕往北京奔喪。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設伏,截殺朱瞻基,但由於行動倉猝,沒有成功。朱瞻基登基,是為明宣宗。明宣宗知道叔父朱高煦的打算,於是他暗中不發,表面上還是厚待朱高煦。

    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密謀良久終於準備起兵了,他早年目睹自己父親燕王朱棣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動靖難之役,最終擊敗建文帝登上皇帝的寶座的,如今在皇位上的明宣宗似乎在朱高煦眼中就是另一個建文帝,但是朱高煦不是燕王朱棣。他當時派枚青等人前往北京聯絡功臣,結果功臣英國公張輔立刻把這些人抓住送給明宣宗。當時的御史李濬正在家中守父喪,朱高煦前去招攬李濬,結果李濬不從,偷偷抄小路跑回北京報告明宣宗,明宣宗實際上已經掌握了朱高煦的情況,於是派太監侯泰前去賜書,朱高煦此時也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要誅殺皇帝身邊的夏原吉。他對侯泰說:“當時永樂帝聽信讒言,多了我的兵權,把我封到樂安州,明仁宗只是用重金安撫我,我怎麼能夠就這樣呆在樂安州呢?你回去告訴皇帝,將夏原吉等人送來,然後再慢慢商議我的要求。”侯泰此人嚇得只敢唯唯諾諾,回去之後,明宣宗問起漢王朱高煦的情況,侯泰直接不用實話告訴明宣宗。此後,朱高煦又派陳剛上疏,斥責公侯大臣,於是明宣宗告訴大臣“漢王果然要造反。”

    其實最開始明宣宗想派薛祿帶兵親征,但是但是楊榮和夏原吉勸皇帝親征。此時明宣宗登基不久,人心不穩,正好藉著平定漢王叛亂以此安撫天下臣民。在明宣宗率領大軍到達楊村的時候,明宣宗還未大臣做過分析:朱高煦聚齊大軍在聽聞皇帝親征,絕不敢北上攻打濟南,濟南城池堅固,一旦久攻不下必敗,而朱高煦的大軍計程車卒家庭都在樂安州,一定以家庭為重,不會攻打南京。明宣宗認為朱高煦此時聽聞皇帝親征,已經嚇到了,不知道怎麼辦,絕對可以一戰而定。同時明宣宗為了攻心,在大軍到達之後,包圍樂安州的城池,只要有來投降的人,一定會重賞,同時勸慰朱高煦早點投降,明宣宗說:“只要朱高煦交出勸他投降的人,就可以免罪;否則戰爭開始,朱高煦部下里肯定會有想抓住朱高煦獲得重賞的人。”結果朱高煦上下離心,朱高煦於是想要投降,但是部下王斌等人勸他,他不聽,從樂安州的漢王王宮密道跑出去投降。

    至此戰爭結束,群臣上表要處死朱高煦,但是明宣宗赦免朱高煦,將他和他的兒子們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最後相繼死去。

    但是據《國朝獻徵錄》記載,當時的明宣宗當時去探望朱高煦,左右的人都勸諫明宣宗,但是明宣宗不聽,到了皇城西安門內朱高煦的居所,明宣宗看了朱高煦良久,當時的朱高煦伸出一腳把明宣宗絆倒在地,明宣宗大怒,派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把朱高煦關在裡面,朱高煦力氣很大,直接頂起了銅缸,於是明宣宗下令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火炭點燃以後,熱量傳導到銅缸上,朱高煦最終活活烤死在銅缸內。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

  • 15 # 司馬通鑑

    總得來說,朱高熙戰力值不錯,但情商低,腦子不大好使,朱高熙被活活燒死的下場是他自己咎由自取,要不然他完全可以平安落地安享晚年。

    明成祖一生兒子不多,總共生了4個兒子,其中最小兒子,還沒封爵位,就幼殤了,所剩下的三個兒子中,第三子早早被成祖放棄,只剩下長子朱高熾和次子朱高熙,長子朱高熾幼年深得朱元璋的喜愛,所以早早封受封世子。但朱棣本人不喜歡這個大兒子,據說這個朱高熙身體不大好,長的又胖,不擅騎射的功夫,為人溫和,殺伐決斷都沒有自己勇猛,和朱棣的性格相反,而次子朱高熙,是朱棣的一個翻版,對朱高熙喜歡得不了的,尤其是朱高熙還救過朱棣的命,所以朱棣對這個兒子,曾許諾,將來如果有一天登上大寶,朱高熙就是皇太子。

    朱高熙建立功業

    靖難之役,就是朱允炆和朱棣,這對親侄倆的戰爭。開戰前的實力對比是朱棣30萬人,朱允炆的中央軍100萬,結果是朱棣損失6萬人取勝,朱允炆損失50萬中央軍敗北失蹤了,已成中國歷史之謎,排前五的那種。為什麼人數3倍之多,還能輸掉戰爭,有點不可思議,這裡就不表了。

    在這場維持4年之久的戰鬥中,有兩場重要的對戰,一場叫白溝河之戰,另外一場是東昌之戰,在這兩場戰役中,朱高熙表現英勇。

    1400年的4月,白溝河之戰,朱高熙率領數千精騎,斬殺了朱元璋的開國將領瞿能,使得燕軍反敗為勝。

    1400年的10月,東昌之戰,燕軍大將張玉戰死,朱棣在逃跑的路上,朱高熙率援軍趕到,保護了朱棣。

    這兩次戰功,讓朱棣對自己的這個次子更加更喜愛器重。

    但朱高熾早年受封世子,名分早定,現在一時半會也沒招,只能給朱高熙封個漢王。

    但這朱高熙情商真不高,還在耿耿於懷當初朱棣許諾給他的皇太子之位,對封漢王很不滿意,不肯去封地就藩,不僅如此,還以自己功高救主,請天策衛為護衛,常比唐太宗,在行為上是囂張跋扈,有意篡奪江山,朱元璋越來越不能容忍這個兒子,於是把朱高熙趕到了山東,讓他滾的遠遠的,以免對皇位造成影響。

    靖難之役打贏後,有影響力的百官都推朱高熾為皇太子,而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又深得朱棣的隔代親,認為朱瞻基將來是一代明君,最終在綜合考量下,還是立朱高熾為皇太子,以免慘劇發生。

    1424年8月,明成祖死在了北征的路上,朱高熾繼位,1425年的5月,朱高熾病重去世,在位時間僅9個月,但由於朱高熾皇太子20多年,多數時候代為監國理政,知人善用,業績雖然沒有很響亮,但口碑不錯,為後人津津樂道。

    朱高熾死後,朱高熙覺得自己當皇帝的機會來了,於是組織了一次暗殺朱瞻基,但過程失敗了,在半路攔截,結果朱瞻基早就從這條路上過了。暗殺不成,朱高熙就直接起義了。

    1425年5月,朱高熾死,7月,朱高熙起兵叛亂,9月明宣宗朱瞻基御駕親征,朱高熙的各路人馬不聽調動,明宣宗兩次寫信給朱高熙,困獸了2個月的朱高熙最終投降。

    明宣宗朱瞻基的本意是,這是他的親叔叔,不打算殺他。但是也沒給他自由,給朱高熙弄了一座逍遙宮,以後就住著,不許走動了。

    有一次宣宗去看他,但朱高熙用腳絆倒明宣宗,想弄死宣宗,明宣宗就把他鎮壓在一口大鼎之下,但朱高熙力大如牛,居然能舉起來,明宣宗命人在大定上放木炭,點著,把朱高熙活活烤死。

    朱高熙本來是有機會的,但他不懂得韜光養晦,沒有成祖的大略宏才,浪費機會不說,晚年本可保全自己,但也不冷靜的把自己坑死在其中,自己種的惡果自己吃。

  • 16 # 中國美6220

    朱高熾和朱高熙都是明成祖的兒子。不過,朱高熾是太子,文行武不行。朱高熙有勇無謀,武藝高強,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朱高熙殺了朱元璋的開國大將,燕軍反敗為勝。朱棣打了敗仗大逃亡,朱高熙帶領援軍救駕有功。明成祖想廢太子朱高熾,而立朱高熙當皇帝。不過,朱高熾在保衛京城中,打敗敵軍瘋狂進攻。朱高熾知人善任,很得人心。這是朱高熾當皇常的優點,長處,資本。明成祖封朱高熙為藩王,到外省,外地任職。朱高熙自恃戰功卓著,功高震祖,死活不去外地任職,死皮賴臉地留在京城不走,其目約想憑立下天大之功成為皇帝。明成祖一死,朱高熾就當上皇帝。朱高熙不服氣,要和朱高熾爭奪皇位。不巧,朱高熾當皇帝不久長,死了。由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即位接任當皇帝,這是明宣帝。這時,朱高熙在路上暗殺明宣帝失敗後,公開起兵反叛明宣帝。由於手下將士不聽朱高熙的命令,調不動軍隊,由此朱高熙失敗被囚禁。這時,朱高熙還死不悔改,想憑藉自己很高武藝,去殺害手無縛雞之力的明宣宗。朱高熙頑而不化,死不悔改,挖空心思,處心積慮地去謀殺明宣宗,殺明宣宗不成,反被明宣宗所殺。朱高熙力大無窮,武功蓋世也沒用,因要謀殺皇帝,就算立下天大之功,也罪該萬死,也該誅殺,也該用大火無情地活活燒死。朱高熙所作所為,最多是當將軍,大將的料,不是當皇上的好材料。最終,朱高熙因藐視皇帝,踐踏皇權,起兵造反,多次謀殺皇帝未遂,最終,被明宣宗一把大火,活活地燒死這個大逆不道的叛臣賊子。朱高熙的狼子野心,陰謀篡位,因陰謀敗露,謀殺,叛亂,公開要皇帝的命,明宣帝不得不計殺敢公開造反想奪取皇位的親叔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拖延症怎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