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夫歷史
-
2 # 遠古歷史
在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都不缺乏讓人民津津樂道的民族英雄,比如我們的戰神白起、戰神霍去病、戰神成吉思汗、戰神韓信等等,數不勝數。但是要說起誰稱得上亞洲第一戰神,我們中國的英雄們都是候選人了。但是在南韓,有一個名叫李舜臣的人被稱作是亞洲第一戰神。這個李舜臣到底何德何能可以稱得上是亞洲第一戰神呢?接下來讓我們瞭解一下他是誰吧!
在明朝萬曆年間,日本有一個名叫豐臣秀吉的人,估計是日子過得太舒服了,想要攻打大明王朝。於是就想聯合北韓國一起,你想想看,北韓肯定不會自不量力了,因為他們都知道中國是日本和北韓的父母國,他們一個區區小國怎敢與諾大的中國抗衡呢?
北韓拒絕了豐臣秀吉,豐臣秀吉不開心了,就攻打了北韓。北韓國是一個不聞於戰事的國家,最後打不過豐臣秀吉,於是就向大明王朝求救。這時候大明王朝就派了陳璘去增援北韓國,北韓國略有一些能力的李舜臣就給陳璘打下手。大明王朝的將領陳璘和日本的一大部分軍隊展開激烈的鬥爭,而李舜臣就把一小部分的日本軍隊引到了鳴梁海峽,打出了著名的鳴梁海戰。
李舜臣用十二艘戰船擊敗了日本戰船三十餘艘,殺了一千多名倭寇。“鳴梁海戰”確實是以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與中國相比確實是沒什麼值得炫耀的,但是在北韓國就是一場封神之戰。李舜臣的功勞可以說是他們北韓國的國家英雄,但是確實和亞洲第一戰神的稱號格格不入
-
3 # 公元前
李舜臣:16世紀北韓王朝的水軍將領,北韓官員,曾在抵抗日軍侵略北韓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南韓有一部電影叫《鳴梁海戰》,主要講述的是:古代北韓對抗日本侵略者的一段精彩故事,故事以鳴梁海戰為背景,重現了古代北韓將領李舜臣的精彩故事。電影播出之後,在南韓掀起了很大的熱議,很多韓媒對李舜臣大加讚賞,甚至他們認為“李舜臣是亞洲第一戰神”。
南韓人為什麼把李舜臣奉為神?這主要是和李舜臣抗擊日本侵略者有關。李舜臣是李氏北韓時期的水軍將領。他從小就好舞槍弄棒,後來透過武舉考試入朝為官。不過,李舜臣是在五十歲的時候才名聲大噪,算是大器晚成。李舜臣能夠名聲大噪,還得歸功於日本人。公元1589年,日本人要求北韓和他們一起進攻明朝,但被北韓斷然拒絕,惱羞成怒的日本人轉過頭來開始侵略北韓。就是在這個時候李舜臣被破格提拔為水師節度使,後來他在鳴梁海戰中一戰成名。公元1597年,李舜臣率領北韓水軍,在明亮海峽和日本海軍交戰。當時李舜臣有12艘戰船,外加一百艘改裝的民船,而日本則有一百三十多艘戰船。面對敵強我弱的局勢。李舜臣就是利用複雜的地理環境,提前布好了陷阱,然後利用身堅體大的改裝的龜船,等到日軍進入埋伏圈之後。最終以少勝多,將日本水軍全殲。但是到底戰果如何,至今一直頗有爭議。
公元1590年,李舜臣又參加了露梁海戰,不過這一次他參加的是大明水軍,總指揮是明朝將領陳璘。這一戰中明朝和北韓聯合將日軍主力全殲。不過在南韓人的眼裡,李舜臣在這次大戰中卻成了英雄,反而明將陳璘卻成了拖後腿的人。
李舜臣確實是古代北韓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但是他只能在北韓排第一,如果是放在亞洲,估計要排在幾百名以外。 -
4 # 譚小龍29
除了他,還有誰呢?
歐洲:前有亞力山大、漢尼拔,中有凱撒,後有拿破崙,其間各種名將不說有如過江之鯽,至少也是英才輩出!進入現代隨著科技和工業的領先各種軍事著作和用兵思想更是百花齊放,別的不說就一個“二戰四大名將”評選就夠各國軍人和軍迷吵一輩子!說句人才濟濟有人反對嗎?
中國: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七十二將、兵家四流派,兵家著作前有《孫子兵法》後有《論持久戰》,從權謀到陰陽都可入兵事,說句“四聖”其實有十多人都不是笑話,把誰拉出來說“第一”,都有不服的,實在是太多了!沒得到進武廟機會的都有不少,吵幾輩子都吵不出結果。
美國:立國300年,從獨立到阿富汗(不知道會不會和伊朗來一場,看看是自由的戰士厲害還是“萬王之王阿爾達希爾”的子孫厲害),說句不缺人不算過!
中東:在那片土地上建立過大流士波斯帝國、帕提亞安息帝國、貴霜帝國、薩珊波斯帝國,後有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名將是不缺的,而且文明延綿,一樣要面對自家先吵清楚的情況。
而南韓,一直在做兒子,實在沒有那麼多拿的出來自己吵名將,意見非常統一,自然端出來現眼了!
-
5 # 歷史地下室
去南韓旅遊的朋友,可以去南韓首爾的國會門外看看,那裡有一尊和北韓歷史上著名的國王世宗大王並立的雕像,當然了,那就是李舜臣,他在南韓人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知道了下面的史實後,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何在南韓的地位如此之高了。
李舜臣——具備了一個民族英雄所有的特質和經歷,在北韓歷史上是無可挑剔般的英雄存在:
出身低微卻從小勤奮好學,鑽研中國儒家學說,熟讀《孫子兵法》;
為報效國家,投筆從戎,得到時任北韓首相柳成龍賞識被破格提拔;
上任後嚴明軍紀,訓練得法,親自發明瞭世界艦船歷史上著名的戰艦——龜船;
因為戰功,遭到莫須有罪名的誣陷,被罷官囚禁;
日本最強海軍再度進犯,國家危在旦夕,臨危受命,再次為國效忠,在與日本海軍決戰中,為國捐軀,力戰至死,終獲大勝。
這樣的英雄,不要說北韓歷史上,放哪個國家不是大英雄?
最後不得不提兩次大型戰役。分別是發生於公元1597年的鳴梁大捷和公元1598年的露梁海戰,奠定了李舜臣作為北韓歷史上最有名的海軍將軍的地位。特別是1598年,中朝聯合水師在露梁海面幾乎全殲500艘日本戰船,這次戰役給侵朝日軍以重大打擊、對戰後北韓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
6 # 海東青奉天
這個問題說的非常有趣,我打算用相對論的觀點來回答。南韓人對李順成的推崇有合理的基礎,也有誇大的成分,理由如下。
第一,李舜臣確實是一位傑出的海軍將領。1592年,北韓開始七年壬辰衛國戰爭,面對日本20萬的侵略者,在幾乎亡國的時候大明王朝出手,兩國聯手於1597年打敗日本,取得美國戰爭的最後勝利。在此過程中,海戰成為重頭戲,李順臣最大的功績就是組建北韓海軍,與大明海軍配合多次打敗強大的日本海軍。李舜臣最引以為傲的是指揮了以少勝多的鳴梁海戰,率領13艘軍艦對陣300艘敵,充分發揮軍事指揮才能,展現出色的組織能力,值得肯定。
第二,李舜臣還是一位發明家。李舜臣能以少勝多獲得鳴梁海戰的勝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主持建造的龜船,這種戰艦在當時世界都是極為領先,獨樹一幟,攻守兼備,成為擊敗日本海軍的利器,在海戰中武器的優劣,相比於陸戰,對戰爭的影響更為直接,甚至能夠起到決定作用。從這一點上來說李舜臣,不但是一位軍事家,還是一位武器發明家。李舜臣對古代戰船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第三,鶴立雞群。李舜臣領導的幾次對日海戰,都有大明海軍或多或少的幫助,這對其打贏日本海軍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當然,鳴梁海戰的光輝還是不能抹殺的。如果沒有大明海軍,不可能取得對日作戰的制海權。正是李舜臣的突出表現,北韓在一片潰敗中,才挽回一些顏面,在當時的北韓壬辰衛國戰爭中,李舜臣這樣的將領極為稀少,可以說是鶴立雞群。縱觀古代北韓(北韓 南韓)歷史,被世界認可的軍事家、民族英雄,鳳毛麟角。
綜上,作為古代北韓主要繼承者之一的南韓推崇李舜臣,帶有明顯的民族主義色彩,其現實意義在於可以增強民族自信感,榮譽感,自豪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需要英雄的存在,而李舜臣是少有的合適物件,在南韓內部具有廣泛的認可度,在國際社會又有較強的影響力,所以推崇李舜臣一點都不奇怪。
-
7 # 西門不帶刀
南韓人到中國的第一件事就是飯店裡大吃一頓肉,因為他們那裡肉少而且貴;
南韓人喜歡將大白菜做成各種各樣的泡菜,還美其名曰“泡菜文化”,因為這白菜產量大而且便宜;
南韓人喜歡將用拼音作為自己的文字,貌似這樣就可以展示自己民族的優越性。但是是韓文有點不爭氣,”作為表音文字對於字面意義的解釋有先天缺陷。為避免表音文字帶來的異議,在許多正規文書,都必須用漢字作為註釋。生活中也是如此,大部分南韓人,其韓文姓名都有對應的漢字。
說多了,我們今天只說為什麼南韓人喜歡捧李舜臣。用南韓人的話說:李舜臣是“東亞第一戰神”。李舜臣確實有可圈可點的地方:1.愛國,2抗日。
對於任何一位主動抵抗外來侵略的英雄,我們都需要保持一顆敬仰之心。本華人怎麼尊敬都不會過分。
但是如果某國後世子孫們把本國的英雄作為世界性的英雄進行推廣的話,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當然了,我們不參與這事。南韓將李舜臣擺在了“東亞第一戰神的”位置上,就有點夜郎自大了。
我們先看一看在南韓人的描述中李舜臣所取得的戰績:在鳴梁海戰率領12艘戰艦擊敗了日本海軍,擊毀了日艦30餘艘,消滅了4000多人。乍一看這個戰果確實不錯,以少勝多。如果大家看到下面的真實歷史的話可能會有另外一種想法:
1592年,日軍到達北韓計程車兵總數有九個軍團,共14萬人。日軍一個月攻陷北韓京城。而這個鳴梁海戰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
大家應該也看出點問題來了:他們乾死了4000人,還有13萬人日軍。這些日軍在哪裡呢?還都在北韓!
而這些剩餘的13萬日軍是什麼時候被趕出北韓的呢?是六年後也就是1598年,明朝海軍在陳林和鄧子龍的領導下,在露梁海戰,以800艘戰船包圍500艘日本戰船,幾乎全殲,日軍死亡非常慘重,才徹底打敗日軍的。就是說:李舜臣這個第一戰神的水分有點大。
不過南韓畢竟是宇宙第一大國,封一個東亞第一戰神也不是什麼事。
-
8 # 熱心市民宋閔皓
因為李舜臣確實結合了很多古代將領那種優秀的品質。而且他對抗的是豐臣秀吉為首的日本侵略者,一下子就上升到民族英雄的高度,所以南韓人比較吹捧李舜臣。而且據南韓方面資料介紹李舜臣鳴梁海峽以14艘戰船擊退了日本100多艘戰船的光輝戰績。但是該戰役是存在質疑,不過並不影響他在南韓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南韓人心中最好的王如果是世宗大王,那他們心中最好的武將就是李舜臣了。而且你縱貫之前的北韓歷史,確實沒有拿得出手的名將。所以李舜臣理所應當到就被南韓人吹捧了。
-
9 # 陳健4396
南韓之所以吹捧李舜臣,是三個原因:一、李舜臣確實是名將。二、只有一個李舜臣可以用來吹噓。三、因為自卑而自大,因為無知而吹牛無底線。(此處是重點)
一、李舜臣確實是名將。
李舜臣確實是忠於國家的名將,以少勝多不簡單。
在日本豐臣秀吉發動的侵略戰爭中,李舜臣無愧於南韓名將,也是唯一拿的出手的名將。
A. 積極備戰,整頓軍紀、加強訓練,改制武器和戰船。
B.創造性改造龜船,李舜臣改造後的龜船,長十餘丈,寬一丈多,龜殼和船身包上鐵板,敵人炮火不容易打穿;船體密佈鐵釘,習慣於跳船近戰的日本水軍跳上來就是一身的血窟窿; 船頭有一個大龍頭,上設兩個炮眼,還可以施放煙霧,據說還有毒氣(存疑!);船身有很多槍眼炮眼;
總之,龜船如龜,防守嚴密,善於進攻,行動快捷,為南韓水軍取勝有很大貢獻。
C.鳴梁海戰
這場頗多爭議的戰鬥是李舜臣的封神之戰。1597年10月26日,日軍海軍派出133艘戰船發起進攻,李舜臣的戰船大概只有十幾艘,敵我兵力懸殊,李舜臣巧使計謀,沉著應戰。他先派出一艘戰船進攻敵艦,將大批敵艦引入鳴梁海峽。等潮水退了以後,日本軍艦被暗設的鐵索;木樁所阻,無法駛出。李舜臣即派水師反攻,以12艘戰船撞破敵船30多艘,日軍損失比較嚴重,傷亡數字有很大差別,從一千多人到四千多人不等。這就是北韓歷史上著名的"鳴梁大捷"。
二、南韓只有一個李舜臣 可以用來吹噓。
公元1592年,掌握日本大權的豐臣秀吉派日軍渡海,進攻北韓,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就進逼王京(也就是現在的首爾)。北韓國王李昖沉溺酒色、弛於武備、政治腐敗,北韓軍隊望風而潰。日軍進佔王京後。又攻入開城、平壤。
北韓國土只有八個道,現在就淪陷七個道。北韓除了李舜臣在的那個道,全部淪陷。
北韓除了李舜臣是個名將,其他將軍都是酒桶飯袋,只會吃飯和逃跑。
如果不是大明出兵救援,北韓從1592年就被日本佔領同化。
那麼現在的南韓人,會不會用日語吹噓李舜臣呢???
三、因為自卑而自大,因為無知而自嗨無極限。(此處是重點)南韓、越南等國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在幾千年的歲月裡,中國都是天朝上國。
不僅僅是玉皇大帝手下才有天兵天將,中國軍隊都被藩屬國稱為天兵天將。
所以,二戰之後,南韓、越南等大中華文化圈的國家,迸發了高度的民族自尊心,他們開始編造歷史,乃至把歷史當做了玄幻文學,開始創作歷史。
有些南韓所謂學者,有些南韓媒體,吹噓李舜臣是東亞第一名將,現在還有所謂專家說,李舜臣的帶兵能力是岳飛的一百倍。
我看了以後真是啞然失笑,李舜臣帶過幾千人,消滅過一千多到四五千的日本海軍。我還不知道北韓還有一個叫岳飛的排長,只能指揮三四十人打仗,而同時期的李舜臣能帶領三四千人打仗,所以南韓李舜臣的帶兵能力,是南韓岳飛的一百倍。南韓以自我為中心傲視宇宙的“異次元觀”,在他們看來“文化整容”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宇宙皆以自我為中心而轉動。
如果關起門來自吹自擂也就算了,不要出來丟人了。偏偏出來說李舜臣是東亞第一名將,我們先不說吳起、白起、孫武、孫臏,也不提衛青、霍去病、韓信、岳飛,也不提李靖、薛仁貴、郭子儀,就拿同時代明朝的開國元勳們看看吧,徐達、常遇春、湯和、鄧愈、藍玉、馮勝、傅友德,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哪一個不是指揮幾十萬大軍,哪一個不是殲敵十萬以上???如果自己覺得自己抗倭功勞大,問下戚繼光、俞大猷,服氣不服氣!問問抗日援朝的主將李如松,問下鳴梁海戰的主將,大明陳璘服氣不服氣呢???夢想太大,成了幻想。
編造不成,成了創造。
自卑過甚,成了自大。
自嗨過度,成了笑話。
敬告某大國,尊重歷史。
敬告華人,奮發圖強。
-
10 # 西府趙王爺
如果各位去首爾旅遊,在南韓國會大廈的門外豎立著兩座大型雕像,一個是南韓歷史上最傑出的君王,李氏北韓的世宗大王。
另一個便是李舜臣,可見其在南韓人心中之地位,其乃是十六世紀的李氏北韓名將,因在壬辰倭亂中抗擊倭寇,英勇殉國而稱為南韓歷史上的一代民族英雄。
而近代以來,李舜臣更是被南韓人捧上神壇,被譽為東亞第一戰神。
2014年七月上映的南韓歷史戰爭電影《鳴梁海戰》,其便是講的李舜臣如何率軍在鳴梁海峽擊敗倭寇的故事。這部電影在當時的南韓火爆程度堪稱現象級。
其從一上映便在不斷的刷南韓電影市場的各項記錄,從最高首日票房(68萬人次)到最最高單日票房(125萬人次)再到高平日票房(98萬人次)……
其最終觀影人次總計超過1760萬,票房收入達到了1357億韓元,重新整理了南韓歷年觀影人次紀錄與票房收入。這不僅僅是南韓本土電影之最,連曾經火爆全球的好萊塢大片《阿凡達》都甘敗下風乃是。其也由此成為了南韓第一部突破1000萬觀影人次、1000億韓元票房紀錄的本土電影。
而這部電影在南韓更是拿獎拿到手軟,當年的電影大鐘獎盛典,《鳴梁海戰》拿下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影帝在內的十項大獎,絕對的叫好又叫座。
當然,電影絕對是一部好電影,無論是演員、服裝道具、劇情設定、拍攝手法,視覺效果,其都有著稱道之處。說實話,其絕對可以碾壓中國絕大多數同類型電影。
但更讓人稱奇的,這畢竟只是一部商業片,其卻在掀起了一股李舜臣熱。他那句“今臣戰船,尚存十二”,成為好比“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熱血名句。
這一切的一切,都堪稱現象級,而這些熱度,不僅僅來自於電影本身,更來自於他們的東亞戰神李舜臣。
李舜臣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竟然能當得起南韓人如此熱捧?
其實僅從南韓歷史而言,李舜臣確實配得上這樣的待遇。
首先十六世紀末的壬辰倭亂,是南韓歷史上參與程度最高,並且取勝了的一場戰爭。換句話說,這是他們最值得自豪的一場戰爭,畢竟趕走了倭寇,贏得了勝利。要知道歷史上,他們基本上都是被日本人欺負的主。
不過這場戰爭,其實是李氏北韓被倭寇暴打,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僅僅一個月即“三都守失,八道瓦解”,就連北韓國王都差點而被趕到明朝流亡了。最終還是明朝派大軍相助,這才趕跑了倭寇。而那些硬仗、大仗,比如什麼平壤之戰、露梁海戰,那都是明軍擔當主力,北韓王朝的軍隊起到的僅僅只是一個輔助的作用。至於明軍沒有參加的,那幾本就是完敗。比如北韓水師和倭寇水師的第一次大決戰漆川梁海戰,北韓完敗,損失了188艘軍艦,幾乎是全軍覆沒。
所以僅僅就軍事角度而言,李氏北韓雖然是勝利者,但卻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
這就很尷尬了,你說好不容易以勝利者的身份揚眉吐氣一次,卻不知道該從哪裡來誇自己。
還好有個李舜臣,其乃是那場戰爭中北韓軍隊表現最為出色的將領。所以他們必須得捧李舜臣,因為沒得捧了。
自兩國開戰,全羅道左水使李舜臣便率領北韓水師抗擊倭寇,在北韓大軍全面潰敗的情況下,李舜臣算是唯一一個能給倭寇帶來威脅的人物。其指揮的玉浦海戰以及閒山島海戰都給予倭寇海軍以重創。
此時的李舜臣稱得上是全村人的希望。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還是鳴梁海戰。此時乃是北韓水師最困難的時期,前面的漆川梁海戰,由於李舜臣被離間下獄,沉船將軍元均甫難堪大任,導致北韓水師損失慘重。朝廷不得不重新啟用李舜臣。
戰前,李舜臣的手裡,就只有12艘戰船。
但是李舜臣沒有退縮,稱“今臣戰船,尚存十二”,意思就是我還有十二艘戰船,我還能打。頗有些死戰不退的悲壯味道在裡面。
其實就這一點來看,他李舜臣就稱得上英雄二字,值得推崇。
而在鳴梁海戰中,李舜臣就是用這12艘戰船,以少勝多,擊敗了倭寇130餘艘戰船的大艦隊,創下了海戰史上的奇蹟。
當然了,這個資料是南韓給出來的,其實爭議頗多,甚至還有說是擊敗了300餘艘倭寇戰船的。
事實上,當時李舜臣的水師擊敗的只是倭寇的一支先鋒船隊,數量大概在30艘左右。因為鳴梁海戰之後,倭寇的水師依然攻克了全羅道水師大營,並完成了對於陸上部隊的接應任務。如果鳴梁海戰李舜臣對戰的是倭寇主力,這隻水師又是哪兒來的?
其當時的情況大致是就是倭寇水師在進攻全羅道水師大營的時候,與李舜臣部隊遭遇。李舜臣部隊撤退,倭寇派遣水師追擊,然後被李舜臣引入鳴梁淺海,借退潮之機反擊,最終擊敗了倭寇。
而因為敵我懸殊太大,之後李舜臣便引兵退走,倭寇主力因為害怕再次中計,便沒有追擊,而是繼續向全羅道水師大營進發,最終將其攻克。
所以,鳴梁海戰無論是規模還是戰果,其實都挺一般的。遠不如後來的露梁海戰,要知道那可是上千艘戰船的大決戰,就連北韓水師都有百餘艘戰船。而且李舜臣甚至還在這場戰役中陣亡,以身殉國,相較而言,無疑更加悲壯。
但這些都不重要。
對於南韓人來說,鳴梁海戰才更值得歌頌。因為那是李舜臣的獨角戲,是他們獨立戰勝了倭寇,沒有藉助他國的力量。而且這是在“今臣戰船,尚存十二”的超級劣勢情況下,當時的北韓水師內部,一片低迷,盡皆言敗。
可是他們嬴了,即使這場勝利不大,也足以自豪。
即使露梁海戰李舜臣戰死殉國,那也不足以與此相提並論。因為那場戰役,他李舜臣不是主角。
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滿足南韓人那強烈的民族自卑情緒。
為什麼我要說自卑?
李舜臣是英雄不錯、是名將也不錯,就算是稱其為南韓的戰神那也沒問題。其相對於南韓的意義不亞於咱們的岳飛霍去病嘛,這個可以理解。
但是“東亞戰神”是個什麼鬼?
你得知道,那場戰爭,李舜臣只是個配角,其對於整個戰局的影響並不大。而且就戰績而言,露梁海戰中殲滅倭寇兩百餘艘戰船的明朝水師主帥陳璘,還是70高齡,肉搏殺敵的副將鄧子龍,哪個比你李舜臣差了。更不要說韓信白起這樣的人。
即使是日本的織田信長、武田信玄這些人,估計李舜臣都還無法與其相提並論吧?
其實縱觀世界歷史,那些能被後人奉為世界級英雄的人,哪個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亞歷山大、成吉思汗、拿破崙……他們哪個不是百戰名將、橫掃天下?
李舜臣連北韓半島都沒走出來過,東亞戰神,確實有些過分了。
-
11 # 尊重歷史
,李舜臣確實是一位傑出的海軍將領。1592年,北韓開始七年壬辰衛國戰爭,面對日本20萬的侵略者,在幾乎亡國的時候大明王朝出手,兩國聯手於1597年打敗日本,取得美國戰爭的最後勝利。在此過程中,海戰成為重頭戲,李順臣最大的功績就是組建北韓海軍,與大明海軍配合多次打敗強大的日本海軍。李舜臣最引以為傲的是指揮了以少勝多的鳴梁海戰,率領13艘軍艦對陣300艘敵,充分發揮軍事指揮才能,展現出色的組織能力,值得肯定。
-
12 # 谷老師
南韓與北北韓,組成北韓半島,偏居於東北亞,歷史上是一個國家。
在古代歷史上,北韓半島和日本長期以來是中國的藩屬國,特別是北韓,與中國的政治關係非常緊密。在古代歷史上,北韓多次遭到日本的侵略,特別是1592年到1598年的壬辰衛國戰爭,在日本幾乎滅亡北韓的背景下,明朝出動4萬大軍,打敗了日軍,最後在1598年徹底打敗日本,光復國土。
二戰後,北韓半島分裂為南部的南韓和北部的北韓,隨著南韓經濟奇蹟的出現,南韓民眾的心態變得自大起來。十年前南韓製造一艘驅逐艦“世宗大王”號,排水量達到11000噸。南韓人便吹噓該艦是東亞第一艦。由於受地域和人口的限制,歷史上南韓的軍事家與中國的軍事家在戰略戰術方面根本沒法比。可悲的歷史和自大的心態相結合,就出現了扭曲的歷史觀,南韓民眾要數典民族英雄來尋找歷史定位。歷史上的乙支茂德,姜邯瓚,李舜臣便進入他們的視野。乙支茂德是高麗王朝抗擊隋軍入侵的主將,姜邯瓚是高麗王朝抗擊中國遼朝入侵的主帥,由於過度宣傳,他們兩人會刺激敏感的中韓友好關係,他們便自然地想到了李舜臣,這位在壬辰衛國戰爭中取得鳴梁大捷和露梁海戰勝利的民族英雄。
如果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我們對南韓民眾的做法大可不必反應過度,因為宣傳李舜臣有利於增強南韓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奮南韓的民族精神,也有利於增強中韓友好關係。
如果從史學研究的角度,我們就要認真對待。沒有明朝派出援軍,日軍將佔領整個北韓半島,在反抗日軍侵略的壬辰衛國戰爭中,明朝軍隊是主角,北韓軍隊是配角。在戰場上。明君主帥陳璘和副帥鄧子龍的作用要大於李舜臣,把李舜臣說成是東亞第一戰神,是言過其實了。
-
13 # 熊二翠花在這
因為北韓人民不承認擊退日本戰國英雄們的北韓戰爭是大明王朝無私援助的結果。
那麼擊退強大日本的英雄自然就落在李舜臣身上,堪稱北韓第一民族英雄。
-
14 # 醉觀滄海
【用心回答,交流歷史】導語:題主這個問題提的好!南韓人之所以喜歡捧李舜臣,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一】南韓與日本目前存在竹島(獨島)領土紛爭,而李舜臣為抗倭名將;
雖然我們經常提到南韓和日本時,經常合併稱呼“日韓”,那是因為它們兩個國家都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在經濟、文化等發展方面有著相同處。但是其實,南韓和日本的關係非常不好,可以說,南韓人在世界上最討厭的國家就是日本了。
過去:因為從歷史上,日本就是個類似於海盜的國家,華人抗擊倭寇,南韓人同樣抗擊倭寇,且南韓人在地裡位置上更接近日本。歷史上日本究竟侵略了南韓多少次呢?小的襲擾不算的話,大的侵略戰爭大致就有四次。分別是:
1️⃣第一次侵略:公元四世紀,還是倭國,尚未形成天皇制度,日本就已經侵略了南韓。對標倭國的歷史年代座標軸的話,就是東晉-西晉以及十六國時期。
2️⃣第二次侵略:公元663年,唐朝為了支援臣服自己的北韓半島上的新羅、百濟政權,出兵抗擊日本侵略者,唐朝及北韓聯軍發動了“白口江大戰”。這一仗打的日本侵略者落花流水,幾乎是全軍覆滅。
3️⃣第三次侵略:明萬曆年間,日本強人豐臣秀吉崛起,他一心想要透過佔領北韓半島進而圖謀東方大國。明朝那也不是吃素的,立馬出兵援助了北韓,最終將日本的侵略者趕出了北韓。
4️⃣第四次侵略:甲午戰爭後,日本戰略北韓半島,一直統治到了二戰結束,時間長達35年。也就是說,在這35年中,南韓人是活在日本的侵略統治之下的。
現在:南韓和日本,還對一島嶼有著爭議,日本稱之為“竹島”,南韓稱之為“獨島”。說是島嶼,其實就是因為二百萬年前火山噴發的兩個島嶼和礁岩群。從地理位置上講,該島嶼最近處離南韓本土為49海里,而離日本本土約為86海里。所以,南韓人一直堅持該島嶼為南韓的,而日本也是寸土不讓,就這樣僵持著。
所以,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南韓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對於日本都是有著很大的仇恨心理。而這種情況下,被視為抗擊倭寇的名將的“李舜臣”自然就受到了南韓人的喜歡,幾乎很少有例外。不斷誇讚“李舜臣”,就會不斷激勵人們懷念抗擊倭寇的成功,鼓舞自己,再接再厲,在未來與日本的竹島(獨島)領土紛爭中樹立起一面強大的精神旗幟。
【二】南韓本身值得可稱讚的名將不多,矮子裡面拔將軍;縱觀南韓歷史,本身北韓半島就沒有建立起強大的獨立文明,所存在的政權也都是依託於中華政權,是附屬國。
對外:幾次面對日本侵略者,還是在唐朝和明朝的幫助下才抗擊成功,免於滅國。在對外戰爭中,過於依賴外部支援。所以,幾乎沒有出什麼有名的將領,這時候靠著“唐浦戰役”、“鳴梁海戰”和最終戰死沙場的“露梁海戰”名揚四海的李舜臣自然就受到了南韓人民的追捧。說實話,“鳴梁海戰”李舜臣指揮的確實可以,以十三艘戰船硬是靠著勇氣以及天時地利,打退了日本百餘艘戰船,在南韓歷史上實屬難見。
對內:北韓半島本身起初也是四分五裂,長期存在著“新羅”、“百濟”、“高句麗”等政權,相互之間攻伐不斷。但哪怕是這樣的內戰,在外人看來也都是小打小鬧,並沒有能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名氣的大的戰爭。其中,還牽扯到了唐朝援助新羅國攻打百濟國和高句麗聯軍的外部勢力介入。所以,對內戰爭也並未出什麼名將。
所以,不管是對外戰爭,還是對內戰爭,南韓歷史上並未有較大較精彩的戰爭可值得稱讚,也並沒有太多卓越的名將湧現。這個時候,唯一在世界歷史上,被其他國家所認可的名將“李舜臣”自然就被南韓人當做國寶一般,被不斷的稱讚甚至吹捧。
【三】南韓軍事指揮權歸美國,民族自卑感需靠李舜臣樹立民族自豪感;在二戰勝利後,南韓作為戰勝國一方,雖然擁有國家主權,但是因為歷史原因,截止目前大約有接近30處美軍基地,幾萬餘人的美國駐軍,並且美韓聯軍的指揮權是在美國手裡。說白了,哪怕遇到戰爭,打還是不打,怎麼打其實南韓人自己都說了不算,因為指揮權不在南韓人自己手裡。
不過,隨著美國“薩德反導”等計劃的實施,南韓人也越來越明白美國只是將南韓當做一個戰爭的橋頭堡。戰爭來臨時,首先遇到攻擊的就是南韓本土。且美軍在南韓這樣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上的大規模駐軍,且掌握著軍事指揮權,讓很多南韓人覺得在國際地位上低人一等。所以,急於樹立以及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南韓人,將李舜臣當成了一救命稻草,透過大力宣揚李舜臣的歷史功績,讓很多南韓老百姓都以“大韓民族”為豪。
問題總結:所以,總體來看,南韓總喜歡捧李舜臣,是有原因的。因為李舜臣是最能夠代表南韓抗倭戰爭成功的歷史英雄,透過讚美他,南韓人不僅可以凝聚華人的愛國情懷,還可以在面對美軍駐軍時增強自我的民族自豪感,穩定人民情緒,讓大家的民族主義情感有合理的地方去釋放。這一點從南韓稱讚李舜臣的電影《露梁海戰》一經上映便超越《阿凡達》所創下的歷史觀影記錄,達到驚人的1800萬觀影人次可以看得出來。
回覆列表
被南韓人吹上天的李舜臣,其實也就是個打仗還不錯武將,可是一些南韓人卻把他吹上了“亞洲第一戰神”的地位,不吹不黑,中國歷史上像李舜臣一樣的將領,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有人還拿他和岳飛對比,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的好伐! 李舜臣拿的出手的也就是鳴梁海戰,關於這一戰仍然存在很多爭議,但是結果就是李舜臣勝了,只是這一戰的作用卻被無限誇大了,再加上南韓人又在資料上運用了誇張手法,然後慢慢的南韓人竟然將李舜臣推到了“亞洲第一戰神”的位置,在這一方面不得不佩服南韓人(會吹沒辦法)。 鳴梁海戰的充其量只算是一個漂亮的伏擊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李舜臣也算的上是一個比較聰明的將領,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再加上提前好埋伏,以逸待勞,將日軍引入埋伏圈,鳴梁海峽狹窄,日軍船隊雖然數量龐大,被狹窄的海峽限制了發揮,再加上李舜臣有十幾艘龜船,比日軍戰船堅固,撞毀了三十餘艘日軍戰船。但是他對整個戰役的影響確實微乎其微的。 鳴梁海戰歸根究底是還是屬於“壬辰倭亂”(萬曆北韓戰爭)的一部分,從大的方面來看,這次勝利只不過是一次區域性戰爭的勝利,之所以要這樣大吹特吹,是因為在這次戰爭是北韓人是在沒什麼拿的出手的,在整個戰役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明朝軍隊,在正面戰場和日本人硬鋼的也是明朝軍隊。 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李舜臣真的有那麼厲害,你們還向明朝求援幹嘛,自己打唄,日本人在在戰爭之初,佔盡優勢,只用了一個月就佔領北韓京城,後來明朝馳援,戰爭才逐漸僵持下來。也就是說以北韓人的能力根本就不是日本人的對手,明朝人不得以進行了兩次“抗日援朝”戰爭,直到豐臣秀吉死後,日本無力維持戰爭,才全面撤出北韓半島。 連人家日本戰國時期的“村長”都打不過,還說什麼“亞洲第一戰神”羞不羞?曾經還看過一個綜藝節目,主持人問中日兩國有像李舜臣這樣偉大的將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