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和我老婆就這個問題已經成為階級敵人,我說適當有益,她把遊戲類比為毒品,堅決抵制。並說出了很多虎媽、虎爸的例子,揚言成功人士就沒有玩遊戲的。
5
回覆列表
  • 1 # 豆丁媽咪說育兒

    手機遊戲在當今社會層次不窮,男女老少幾乎無人不玩兒,小學生玩遊戲,不在少數。個人認為孩子上網遊戲弊大於利。

    一項調查顯示,不少的孩子,成為了小網蟲。沉迷網路遊戲,將90%的時間都在用在手機上,做了網路的俘虜,為網路所累,痴迷於遊戲當中。導致了孩子不思學習,荒廢學業外,對他們的身體影響也不可忽視。

    長時間使用手機有害與視力。網路上有很多不良的資訊,對孩子的成長不好!虛擬的世界對孩子的心理有很大的影響。遊戲的虛擬世界裡。他們可以擺脫現實生活中的一切,去做平時現實中做不到的事情。使電腦遊戲就像鴉片一樣,是孩子們越陷越深,甚至是逃課月不歸宿,睡眠不足的問題接踵而至!

  • 2 # 丿丿丿乂乂

    關於手機電腦裡的遊戲發展到現在,以我個人的看法手機電腦裡的遊戲已經成了災難。玩遊戲佔去了學生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家長管不了了,學校管不了了。聽聽家長們的呼聲,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憂心忡忡而束手無策。看上去這不是什麼大事,然而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十分值得高度重視的大事。因為玩遊戲已經影響到了我們下一代年青人的成才質量了,儘管這個結果還沒有到來,我們必須做出果斷地處理,以免造成嚴重後果。在家長們管不了,學校管不了的情況下,建議黨和國家出面徹徹底剷除手機電腦裡的遊戲部分,以絕後患。這是關乎培養合格接班人的大事不可輕視。各位家長,各位老師看了我的建議,如果您同意我的建議,我們就同心協力把這事促成,讓我們的孩子重歸正道吧。

  • 3 # 上官與生活

    對孩子來說,遊戲雖然不是洪水猛獸,但如果要區分利弊的話,我覺得還是弊大於利首先小朋友的心智和身體都不成熟,他不能有效地控制玩遊戲的時間,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身體正在生長髮育階段的小朋友來說,有百害無一利。其次,玩遊戲容易分散精力,小朋友本身自制力不強,容易上癮,影響學習。再則,有些網路遊戲內容充斥著暴力,色情等不良元素,小朋友心智本身並不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造成不良影響。也許有人會說,適當的遊戲可以讓小朋友培養一定的反應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可以舒緩學習壓力,勞逸結合。但我想說,這些我們完全可以,透過讓小朋友參加別的活動來獲得。國家之所以明文規定,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咖。網路遊戲,之所以要設定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系統。這些都足以說明,對小孩來說,遊戲的弊大於利。

  • 4 # 淅爸育兒記

    先否定一點:成功人士就沒有玩遊戲的。不知道怎麼界定這個成功,現在遊戲已經成為一種職業,某些遊戲甚至是亞運會的專案,而諸如PDD(劉謀)、大司馬等遊戲主播,不僅僅在遊戲界功成名就,也為大家傳遞了不少正能量,感興趣可以查查他們的事情,在此按下不表,更不希望題主以此為範本去和妻子“討教”,跪鍵盤不是鬧著玩的。

    回到主題中來,遊戲對於孩子來說是不是洪水猛獸?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相信題主所指的是電子遊戲、電腦遊戲、手機遊戲,而不是諸如跳繩、彈珠、炸牛糞這些我們兒時的遊戲)

    這些電子遊戲,並不能視之為洪水猛獸,往往如此看待遊戲的家長,其實自身連這些遊戲是怎麼樣的都沒體驗過,只是聽多了、看多了,也就隨波逐流的認為遊戲壞處多多。

    實際上,如果對孩子有合理的引導,這些遊戲對孩子的好處還是很多的:

    1. 增進親子共同話題

    不知大家是否和孩子一起探討過遊戲的內容,當你和他們交談這些遊戲內容的時候,他們會非常興奮,而且你會發現他們的學習能力遠超我們的想象。

    而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快的,隨著孩子的成長親子間的共同話題就越來越少,親子間有一項共同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電子遊戲還是體育競技類目。

    2. 培養孩子的挫商

    電子遊戲有一個特點:可以無限重來。如果你細心點去觀察那些剛剛接觸遊戲的孩子,他們大體會分成兩撥:

    一種是遇到困難了,過不去關卡、打不過敵人,瞬間就自覺無趣地放棄了;

    另一種是越挫越勇,無論失敗多少次,他們總是鍥而不捨的想要攻克這些難關,想要擊敗那些虛擬的敵人;

    這就是挫商的區別,一個人只有一種做事習慣,習慣於放棄的孩子,不僅僅會體現在遊戲中放棄;而習慣了堅持的孩子,生活中也是懂堅持的存在。

    可能他們的堅持體現在負面的一些狀況中,例如要某個玩具就一定要買到手,但那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有問題。

    真正要對抗的,不是遊戲,而是其負面影響

    遊戲對於孩子來說是有莫大的好處的,當然這建立在家長能對孩子有正確的引導之下,實際上我們要對抗的,是遊戲的負面影響。

    1. 長期遊戲影響身體健康

    長期坐著低頭玩遊戲,對孩子視力不好,對孩子的脊柱發育不好,對孩子的手指骨發育不好...

    這就要求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適度遊戲”的概念,並讓孩子能做到這一點,同時也要求家長能引導好孩子做運動舒緩身體。

    2. 負面資訊流

    很多遊戲具有社交屬性,而在網路上魚龍混雜的情況下,孩子能接受的資訊流範圍是非常廣的。

    我們更多的是要遮蔽掉孩子能從中獲取的資訊流。

    諸如一些遊戲裡面,玩不了多久就會接入各種廣告,包括付費的、情色的、賭博的;而在遊戲中與他人的交流,同樣可能會有一些髒話、噴子的存在。

    這就要求我們在給孩子篩選遊戲時,要下一番功夫,首先家長得試玩一番獲取遊戲裡面可能帶來的資訊,才能做好遮蔽動作。

    規則+引導,永遠是對抗負面影響的最佳選擇

    個人認為,這些視遊戲如洪水猛獸的家長,其實目光是比較“狹隘”的。別覺得我在罵人,認真思考一下,我們幫孩子遮蔽的遊戲,生活中孩子就遇不到這些情況嗎:

    他們同樣可以沉迷於漫畫而半天不動彈,影響視力發育;他們同樣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給予他們各式各樣的資訊,而我們不可能永遠為他們提供一個強制性的屏障。

    而再細細品味一番,其實我們需要孩子有自控力、分辨力,而不是控制孩子,幫孩子辨別,對此個人最認同的方式是規則+引導,這一個方式在我們家兩個孩子身上十分湊效:

    1. 一份規則,一份包容,一次機會

    任何事情,當我們過分沉迷的時候都是弊大於利的,而這些讓人沉迷的事情都無一例外地給我們帶來了快樂。

    所以實際上,我們要去克服的是某些快樂的誘惑,即“我想要”的誘惑;規則,則是“我應該”。

    而孩子的自控力是很差的,孩子也是很狡猾的,他們會有意無意地觸犯這些定下的規則,目的就是測試家長的底線,看家長是否能夠堅定地執行,這就要求我們給與孩子包容和機會。

    以我們家為例,遊戲可以玩,一天3次(疫情期間,開學是一天1次),同時我們約定了,違規的話就三天不能玩,3次違規以後都不能玩;

    對於一個4、5歲的孩子而言,他很容易就把規則拋諸腦後,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堅定的執行,我家孩子觸了兩次雷,一次無意(忘記了規則)、一次故意(試探底線),兩次我們都沒有批評,只是強調了規則,並且禁玩3天。

    這兩次禁玩中,第一次禁玩他還會鬧彆扭(試探底線),我們沒有理會他,包容他的情緒(他只是覺得無聊)並陪他玩其他的遊戲(學習英語),而第二次禁玩則是很乖巧了,他只是到了晚上就自己倒數:還有X天,這次不能再犯規了。

    2. 一份引導、一份思考、一份實踐

    對於遊戲,是需要進行引導的,如上所述,他們需要分辨資訊,需要學會自己過濾資訊。

    再者是軟篩選,這方面需要陪伴來進行,例如某吃雞遊戲,開語音的話同樣會有各種資訊出現,我們並不避忌讓孩子聽到那些資訊,反而是陪著他,聽到什麼就給他引導一番,很快他就自己能辨別--對於一個5歲的孩子而言,他需要知道的是,只要隊友不是在談論遊戲,或者說談論遊戲時出現粗口,那麼就需要自己遮蔽這些資訊,有疑問的就來找爸爸媽媽求解釋。

    最後一層引導,是一份思考,家長的思考,以及一份實踐,親子的實踐。

    所謂家長的思考,是指就著遊戲內容,可以給孩子延伸什麼知識:

    例如,吃雞遊戲涉及槍支,槍支的正面社會形象是軍警;

    例如,某王者遊戲涉及歷史人物,如何引導孩子學習人物背後的歷史知識;

    所謂親子的實踐,是指在思考過後如何與孩子互動起來,實踐起來:

    例如,是否有與孩子玩一下軍警遊戲(我們給孩子看天安門升旗的影片,然後他揹著自己的98K,學起了唱國歌、升旗敬禮),又例如是否與孩子玩角色扮演,演一場迷你歷史劇(講真,三顧茅廬這個情節挺好玩的)。

  • 5 # 嫻聊成長

    這兩天,我們開了多次網路公益課,和家長探討孩子玩手機的事。其中有一次課是,《網路是把雙刃劍》。

    課程之後,我們收到家長這樣的留言:“聽完課程發現,其實自己的孩子並沒有李老師講的小孩那麼沉迷手機,但我卻出現了嚴重的焦慮,過於擔心未來他會成癮,特別的牴觸,甚至於打心眼裡頭就希望孩子不要碰手機。直播課後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玩手機,一味的防、堵, 防患於未然卻不知用李老師說的將它作為工具,引導孩子認知外面的世界,瞭解無限的知識。曾經勵志要讓她能展翅高飛,如今卻不斷的蹂躪她想飛往世界的羽翼。”

    從這位善於學習和反思的媽媽的話中, 我們可以看到:一旦認知上改變,手機網路遊戲便不是洪水猛獸。其實這就是我們改變的第一步——認知的改變,也是心智模式的改變,先從認知上接受這件事,既然電子產品進入生活已不可避免,而我們擔心的是孩子沉溺於電子產品,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使用它們,讓它們為我們服務。

    未來是人工智慧時代,孩子們需要的就是人機對話能力,孩子如能更多的瞭解,更好地運用,是一件好事。 同時孩子們是網際網路的原生代,需要學會使用網際網路,而不是把網際網路隔離在生活之外,透過合理使用網際網路,為孩子開啟一扇門:學會搜尋資訊,學會整理資料、學會辨別真偽,學會創造性地學習。這些本領,不是長大了就知道了,而是在孩子們的成長中逐漸積累的,從小培養意識,鍛鍊思維,才能積累能力。

    如果我們一開始的反應是控制和禁止,對孩子釋出各種“不可以”的指令,很可能結果適得其反。我們都熟悉大禹治水這個故事,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父親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解決了困擾部落多年的水患。

    對待孩子使用手機,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一味的阻止,明爭會變成暗戰,讓我們更加防不勝防。而當孩子住校、特別是大學後,脫離掌控的他們會過分的追求自由,陷入過度補償的狀態。那些通宵打遊戲,因為網遊花費生活費,甚至欠下鉅額網貸的悲劇事件往往都根源於此。

    如果我們試著轉換思路,改變認知,以接納的態度,用“平衡而非禁止”的方法,管理孩子的使用時間和範圍,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不限制不代表放任不管。 有個孩子學習任務並不重,媽媽只要求按照老師的要求把作業完成,每天閱讀至少30分,作業做完可以玩遊戲,但孩子每次拿起手機就控制不住,暑假媽媽為了給到孩子“豐足感”,儘量放手滿足孩子的需求。結果整個暑假把手機給孩子自己掌握,孩子一天除了吃飯會玩十幾個小時,作業也沒做完。

    我們看到媽媽儘量放手滿足孩子的需求後,孩子反而沉迷遊戲更厲害了。這個媽媽的問題在哪兒呢? 這個媽媽的問題——放任而沒有規則。

    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有必要,但是自由一定是在規則的基礎上的,整個暑假都在玩,沒有看到家長和孩子制訂了什麼遵守的規則,其實是在放任孩子,當然孩子會越來越沉迷,這其實是另一類家長的問題。

    我們接受孩子玩遊戲,我們也給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和空間,因為孩子還小,自制力差,遊戲有那麼吸引人,所以孩子總是得寸進尺,他已經知道自己玩的時間超過了,但是他就是想多玩一會兒,就是和你耍賴皮。

    所以,對於孩子玩手機,要有規則出來,這個規則是和孩子協商制定的,當孩子完成了約定,父母都要及時給予鼓勵。

    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的責任,就沒有絲毫的約束力。但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他聽取孩子的意見,任何時候我們的教育都要建立在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否則很難取得成效。

  • 6 # 睿寶and駿寶

    1.想要孩子少玩遊戲,首先大人應該做好榜樣,以身作則,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老玩遊戲。我家裡我們夫妻兩個人甚至爺爺奶奶在這個意識上都是統一的。

    2.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這裡不是說要一刀切,可以慢慢讓孩子從遊戲往別的地方去轉移。在控制孩子玩遊戲的同時先看孩子有什麼興趣,比如說有的孩子愛畫畫,有的孩子愛手工等,可以家長帶著孩子往這個方面去,慢慢弱化孩子玩遊戲的興趣。

    3.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有時間天氣好可以多帶孩子出去運動一下,散散步,爬山,體驗鄉村生活,甚至旅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那麼多新鮮的事物,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有比遊戲要精彩很多的地方。

  • 7 # 使用者8617971969832

    現在孩子不玩遊戲,國家將來不發達,現在年輕人追明星,一夜暴富,國家才能富,文武雙全,國家百年大計,利國利民,大家看?

  • 8 # 羊媽帶牛娃

    看到孩子玩手機遊戲,很多父母常用的方法是:用家長的權威身份強壓孩子,習慣會說:怎麼又開始玩遊戲了?多費眼睛啊!說了不準玩就是不準玩!”然後強行奪走。或者用親子關係來威協:“你要是再玩手機我就不喜歡你了……”用這兩種方法短時間內確實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時間久了不僅會加重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沉迷還會影響親子關係。“關係大與教育”,丟了關係得不償失,顯然不可取。我們要理智分析玩手機遊戲並不是十惡不赦,而是想辦法引導預防過度沉迷,而不是像洪水猛獸般去禁止。

    心理學裡有個“禁果效應”,有時候父母越強令禁止的事情,孩子越是對你禁止的事情產生好奇和反叛心理。生活中想要讓孩子避開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影響幾乎不可能。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的手機丟了或出現故障去維修,一天時間你暫時拿不到手機,會不會感到空虛?”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我們已經到了“一機在手,搞定一切”的這個時代!

    怎樣利用好手機這把“雙刃劍”正確疏導幫助孩子才是當務之急。您可以嘗試這樣做:

    1.讓規矩說話,讓懲罰變得有趣。

    和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間和次數,如果違反自己定出懲罰的規則。

    比如我和孩子制定的家規,其中有一項是針對使用電子產品的協議“電子裝置非常方便,能夠幫助我瞭解這個世界、聯絡朋友,甚至查閱資料。我知道,在這些裝置上的言行會直接影響我的名譽以及未來,因此我保證負責地用科技裝置。我保證(週一至週六)我會有意識地培養剋制能力,不讓電子產品干擾我的正常學習生活。週日有50分鐘玩手機自由支配的特權。如果違反規定我將失去一項特權,除非我用(罰自己洗碗、罰帶弟弟一個小時、罰下週少玩十分鐘等等)”

    記住讓孩子自己決定怎樣自我懲罰,家長溫和堅定幫助執行。

    2.合理利用電子產品,不讓手機變“手雷”!

    3.讓孩子有事可做。

    孩子學習、看書之餘無事可做自然就想玩手機、看電視。特別是疫情的特殊時期,為了安全不能像之前出去找朋友玩,父母正好利用這個時機多和孩子互動,一起搭樂高,玩拼圖,魔方、桌遊,卡牌、棋類遊戲或有趣的文字遊戲,做做室內遊戲“丟沙包、板羽球、彈力軟軸乒乓球……”都是不錯的選擇。你會發現,當孩子沉浸在玩樂之中,自然不會想到拿手機玩遊戲的事情了。這樣既休息眼睛鍛鍊身體又增進了親子關係。

    智慧的父母,在發現問題時,應當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指引孩子,而不是簡單粗暴去禁止!

  • 9 # 渡淳

    要看哪一類的遊戲,如果是電子遊戲,大多是弊大於利,對於孩子來說在成長過程中電子遊戲會影響想象力,容易讓孩子沉迷,而不再學習新知。本身相對於學習和讀書來說,電子遊戲更具有娛樂性和遊戲性,就像刷短影片一樣,適當的休閒一下是不錯,但整晚整晚的漫無目的的刷,就有些浪費時間。有時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這件事一直做下去,將來1-2年後會不會對成長有幫助。

  • 10 # 上海望江驛

    遊戲只是一個工具,應該不能算是洪水猛獸。學習緊張或工作繁忙的時候,偶爾玩玩遊戲,會放鬆心情,對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是有幫助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開發一些益智的輕鬆的遊戲,偶爾玩玩,其實利大於弊。但是假如沉迷於中就不好了。事實上,如果沒有自控能力,即使沒有遊戲,也可能會沉迷於其他的不良嗜好中,從這個角度上講,沉迷其中,並不能單純只去怪遊戲。

  • 11 # 隨遇而安ww369

    這兩天,我們開了多次網路公益課,和家長探討孩子玩手機的事。其中有一次課是,《網路是把雙刃劍》。

    課程之後,我們收到家長這樣的留言:“聽完課程發現,其實自己的孩子並沒有李老師講的小孩那麼沉迷手機,但我卻出現了嚴重的焦慮,過於擔心未來他會成癮,特別的牴觸,甚至於打心眼裡頭就希望孩子不要碰手機。直播課後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玩手機,一味的防、堵, 防患於未然卻不知用李老師說的將它作為工具,引導孩子認知外面的世界,瞭解無限的知識。曾經勵志要讓她能展翅高飛,如今卻不斷的蹂躪她想飛往世界的羽翼。”

    從這位善於學習和反思的媽媽的話中, 我們可以看到:一旦認知上改變,手機網路遊戲便不是洪水猛獸。其實這就是我們改變的第一步——認知的改變,也是心智模式的改變,先從認知上接受這件事,既然電子產品進入生活已不可避免,而我們擔心的是孩子沉溺於電子產品,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使用它們,讓它們為我們服務。

    未來是人工智慧時代,孩子們需要的就是人機對話能力,孩子如能更多的瞭解,更好地運用,是一件好事。 同時孩子們是網際網路的原生代,需要學會使用網際網路,而不是把網際網路隔離在生活之外,透過合理使用網際網路,為孩子開啟一扇門:學會搜尋資訊,學會整理資料、學會辨別真偽,學會創造性地學習。這些本領,不是長大了就知道了,而是在孩子們的成長中逐漸積累的,從小培養意識,鍛鍊思維,才能積累能力。

    如果我們一開始的反應是控制和禁止,對孩子釋出各種“不可以”的指令,很可能結果適得其反。我們都熟悉大禹治水這個故事,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父親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解決了困擾部落多年的水患。

    對待孩子使用手機,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一味的阻止,明爭會變成暗戰,讓我們更加防不勝防。而當孩子住校、特別是大學後,脫離掌控的他們會過分的追求自由,陷入過度補償的狀態。那些通宵打遊戲,因為網遊花費生活費,甚至欠下鉅額網貸的悲劇事件往往都根源於此。

    如果我們試著轉換思路,改變認知,以接納的態度,用“平衡而非禁止”的方法,管理孩子的使用時間和範圍,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不限制不代表放任不管。 有個孩子學習任務並不重,媽媽只要求按照老師的要求把作業完成,每天閱讀至少30分,作業做完可以玩遊戲,但孩子每次拿起手機就控制不住,暑假媽媽為了給到孩子“豐足感”,儘量放手滿足孩子的需求。結果整個暑假把手機給孩子自己掌握,孩子一天除了吃飯會玩十幾個小時,作業也沒做完。

    我們看到媽媽儘量放手滿足孩子的需求後,孩子反而沉迷遊戲更厲害了。這個媽媽的問題在哪兒呢? 這個媽媽的問題——放任而沒有規則。

    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有必要,但是自由一定是在規則的基礎上的,整個暑假都在玩,沒有看到家長和孩子制訂了什麼遵守的規則,其實是在放任孩子,當然孩子會越來越沉迷,這其實是另一類家長的問題。

    我們接受孩子玩遊戲,我們也給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和空間,因為孩子還小,自制力差,遊戲有那麼吸引人,所以孩子總是得寸進尺,他已經知道自己玩的時間超過了,但是他就是想多玩一會兒,就是和你耍賴皮。

    所以,對於孩子玩手機,要有規則出來,這個規則是和孩子協商制定的,當孩子完成了約定,父母都要及時給予鼓勵。

    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的責任,就沒有絲毫的約束力。但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他聽取孩子的意見,任何時候我們的教育都要建立在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否則很難取得成效。

  • 12 # 程雲71

    這個要區別理性的看。有些孩子沉溺遊戲,玩物喪志,確實讓人心痛。那麼,在孩子玩手機的初衷,卻成了害孩子的根由,家長深深自責,痛苦如掉冰窟!但有些孩子,確能把遊戲當增長知識的工具,家長其樂無窮!同樣是玩遊戲,卻是兩個極端的結果,家長們就應反思,這是為什麼?我認為,必須給孩子灌輸,遊戲的目的是什麼,而且有強有力的約束。天下沒有沒有約束的自由,家長陪著孩子玩(監督)遊戲,不然,孩子畢竟是孩子,若有故,必是家長的錯!個人建議!

  • 13 # 花開富貴娛樂創作者

    遊戲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提高思維能力,到孩子正是學習階段,過分沉迷遊戲會一發不可收拾,這就要看孩子的自控能力,但我想孩子在這個階段駕馭自己的自控能力還沒形成,會不會一發不可收拾。大人有沒有掌控孩子時間的威力,如你有這種威嚴,那麼兩者兼顧是最好的。

  • 14 # 心宇不忘初心2

    遊戲對於孩子弊大利小,支援限制開放時間,少年強則中國強!科學家,軍人,英雄白衣天使家才是孩子們應該學習追求的方向!

  • 15 # 勁犬

    孩子是一家的未來,如果人生有詩、有遠方,孩子就是詩和遠方的寄託。一個人從孩提到成人、所經的階段應有對應的生活,養育了孩子、就應提供其成長的環境;小孩天性好動、好玩,在未入學之前,他對世界的認識和學習除了大人所做所為外,有許多途徑是透過玩具、遊戲來獲取的;在無大人陪伴時,玩具、遊戲也是孩童的惜慰,再者玩具、遊戲也是提高智力和身體協調能力的有效方式,尤其是現在許多玩具、遊戲都具有知識啟萌的功效,所以讓學前兒童適當的接觸一些相適應的玩具、遊戲,對小孩的成長是有益的。當然大人要對學前兒童成長的每個階段的玩具、遊戲應有所關注和了解,要有識有度地將孩子的性趣、愛好向求知學習上引導,讓孩子自然而然的適應讀書學習。當然到了孩子讀書上學階段、大人對孩子的遊戲、特別是電子遊戲,是應有所瞭解與控制,畢竟讀書對孩子來說、是首要任務,除了假期、遊戲少玩為益。

  • 16 # 使用者77今夕何夕

    這個東西好比糖對小孩子的誘惑,他們是沒有抵抗力的,成年個人都不一定對遊戲有抵抗力,有的還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玩物尚志,遊戲的好利弊關鍵是大人對孩子怎麼約束,要靠孩子自己自覺是肯定不行的,大人要監管給他適當的時間玩,如果沒有大人監管還是不要給小孩子玩的好。

  • 17 # 紫竹院的歲月

    好好讀書在家當豬,這雖然有些極端,但也符合事情,會吃會睡離現實也不會太遠,可玩遊戲得有個分寸,機不離手,日夜兼程不會是個好結局,不見洪水便有猛獸,山林是勝地,師傅展拳腳,治好洪水猛獸為上策,去除弊端會見益處,利大於弊,如氣不然適得其反,不單洪水猛獸擋不了,就連豬都不好當,拿捏之下,權衡在上,導致事情脫離實際而危險可殆不可取。

  • 18 # 縹緲間1

    對於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戲是不是洪水猛獸,是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呢!?

    至今,人們仍然難做出科學論證。就目前來說,我只能根據個人,談談我自己家庭情況和孩子們,關於玩遊戲的事。只能說利弊參半吧!雖然說,仍然是沒有明斷,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應該加以引導,加強管理的!

    我有一個獨苗,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受到我丈夫的寵愛。尤其是我公公婆婆,孩子的爺奶奶

    更是隔代親,他們疼愛有加。好吃好喝小心的伺候著,生怕有點閃失。

    孩子即頑劣又頑皮,總是做些大人難以想象的動作,比如:裝假哭,裝小大人。常說些假話騙人等。這些個如果不注意甄別對待,等孩子長大都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那時,孩子留在家裡跟著爺奶奶生活,我和丈夫一起在距離千里之外的省城做生意。我們一年只能回家一次。父子關係與母子關係有點淡漠,只想孩子吃好穿暖,對孩子的也就疏於管理了。

    而孩子的爺奶奶,又不懂得怎樣管教,孩子零發錢後來都用於了在網咖打遊戲了。

    孩子到八九歲時,他已經把遊戲學得很精通了!

    以至於後來,孩子在網咖吃住,全天逃課在網咖。

    孩子正是成長教育階段,一張白紙,你怎麼寫,怎麼描繪都可以的。對於教師應該發現有逃課的苗頭,結合他爺奶奶齊抓共管,甚至於告訴給他的爹媽都是可以的。

    而恰恰相反,爺奶奶不知,等後來知道又不告訴他的爹媽!而他的爹孃又遠在千里之外。

    後來孩子也慢慢長大,早已經形成打遊戲習慣′養成愛好了!

    學習,顯然跟不上,又缺少父母親之愛,爺奶奶又不善於教育,所以,就厭倦了學習。

    遊戲,只有遊戲才是他最終最美最快樂的選擇!

    有人把打遊戲比作洪水猛獸,百害無一例。

    我丈夫就是這麼一個人。看問題總是偏面的,而不用正確的眼光看。這是不對的!

    我們該如何看待呢?

    未成年網上游戲,應該有成年人監督之下有安排有規律有節制的上網。在提升他的自制力和自控能力上下功夫,安排上網次數和時間。

    應該規定在30分鐘內,在不影響學習的情形之下。

    每天中午或者晚上,可以上網。

    選擇一些對自己學習利的網站,對於勵志,有正能量的,下載或登入。

    選取一些能開發人類智力性強,有助於開發大腦的網上游戲!

    引導,他們不能玩遊戲,而是玩遊戲。要讓他們多想,以提高他們的思想和形象思維能力。

    正確玩遊戲,把有利變大於有弊,而不是把弊大於利!

  • 19 # 多傑斯讓

    有些遊戲能開發智力,鍛鍊身體協調能力,但現在的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影響視力,浪費時間,遊戲也是一把雙刃劍。

  • 20 # 春來未來

    簡單推論一下,如果遊戲是洪水猛獸,百害而無一利,那麼不用家長操心,政府早就會像對待黃賭毒一樣施以雷霆萬鈞了。或者說,僅需要動動手指頭,就能讓其無立身之處。

    可為什麼只有一些限制性、防範性、指導性的政策措施?

    因為正規的遊戲產業,電子產品,並不會構成絕對或巨大的危害,相反,如果健康蓬勃地發展,有利於國民經濟,有利於豐富群眾生活。

    對孩子來說,遊戲的弊端歸根結底有兩點,一是導致成績下降荒廢學業。二是可能危害健康,特別是眼睛。

    那麼玩遊戲的益處又有哪些呢,個人覺得有一下幾點:第一,鍛鍊人的反應,眼手配合的能力。第二,舒緩心理壓力,調節精神狀態。第三,開闊眼界,廣交朋友。對孩子來說,還可以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

    貌似優點還多一分,但對家長而言,肯定要穩妥起見,即便不要這些好處,也不能冒學業健康可能滑坡的風險。

    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不一定是最明智最可取的。

    究竟利弊誰大,要看孩子的具體情況,不宜一概而論。

    如果孩子沉溺無度,完全被吸引把控,當作生活的重心,肯定就是弊大於利。如果只是有興趣有節制,在一個正常的範圍限度內,那麼利大於弊。

    靠強權也許能杜絕孩子玩遊戲。但是,總有一天他會逃離你的磁場。如果處理不當,一旦這種曾經被壓制的慾望得以釋放,他可能會用更糟糕更可怕更放縱的東西或方式來彌補。這,不是危言聳聽。

    所以,家長不能“懶政”。多作交流,多花心思,多想辦法。既不要粗暴地斷絕孩子的樂趣,也不要麻木地任其氾濫。

    至於成功人士是否玩遊戲咱真不知道。但是如果遊戲公司的老闆也算是成功人士的話,他們的生活肯定和遊戲有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詹姆斯靠什麼秘訣保養,三十多歲還有這麼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