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殲-11BS,注意翼尖階梯式導彈發射架

    殲-16,注意翼尖傳統導彈發射架

    殲-11BS和殲-16都是雙座多功能戰鬥機,從外表上來看的確很難區別,不過兩種戰鬥機在定位上面還有一定區別,殲-11BS是雙座殲擊/教練機,是殲-11B同型教練機,需要執行飛行員機型轉換任務,殲-16是殲擊轟炸機,它主要用於遠端對地攻擊和精確打擊,因此殲-11BS一般編入殲-11B部隊,而殲-16單獨編成作戰部隊。

    從外表來看,殲-16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機頭沒有空速管,機載導彈為PL-10空空導彈,採有傳統發射架,殲-11BS配備機械掃描雷達,機頭有空速管,機載導彈為PL-8,考慮到導彈翼展較大,翼尖採用階梯式發射架,這是最主要外部識別特點,當然不排除未來殲-11BS升級為有源相控陣雷達、PL-10導彈,所以這兩個識別特點有一定時效性,還有一點,殲-16配備有空中加油系統,機載紅外搜尋系統為了給空中加油探管讓出空間,位置在座艙右側,而殲-11BS沒有空中加油系統,機載紅外搜尋系統在座艙中間。

  • 2 # DreamWorks夢工廠

    殲11是制空戰鬥機,偏向於空戰,所以飛機的機動性,高低速效能要求較高。殲16為多用途戰機,主要為對地對海對雷達輻射目標的攻擊,兼顧對空。所以16對載彈量要求比11高,進而導致16的機翼面積比11大(提高升力),機動性高低速效能比11差一些。以上為飛機總體效能上的差別。

    在系統上差別主要體現在航電火控、飛控、機電方面。航電火控方面由於16要掛載更多型別的導彈武器,所以16的航電火控比11要複雜。同樣16有更多的作戰樣式就帶來更多的掛載方案,這就導致不同的掛載方案下飛機的氣動,重心等變化較多,所以16的飛控系統控制律比11要更復雜。機電兩者差不多。

    希望專業回答能幫助大家。

  • 3 # 天機網路

    謝謝邀請。中國造的殲11是從俄羅斯引進的蘇凱27的仿製品,作戰效能方面比俄羅斯引進的蘇凱27更加先進,增加了武器外掛點和改進了戰機的雷達探測功能,屬於世界上比較先進的第三代戰機產品。中國造的殲16是從俄羅斯引進的蘇凱30戰機的仿製品,作戰效能優於俄羅斯的蘇凱30戰機,增加了中國自己研製的火控雷達系統,屬於比較先進的近四代戰機。

  • 4 # 有緣相逢知己人

    謝邀請。殲16是蘇27戰鬥機引進中國後第三階段消化改進的產物。殲16是在殲11-BS基礎上研製出來的中國造。有如鷹擊長空,威武,雄壯。區別是各項功能都全面地超過了殲11-BS戰鬥機。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國科學家,還會憑著勤勞,智慧,創造出更多的世界奇蹟,創造更多輝煌。

  • 5 # 厚石

    要想分清殲11和殲16的區別,先要看它們倆的聯絡。

    殲11和殲16都是沈飛生產的。其中,殲11,是蘇27國產化的產物。而殲16是在殲11B/BS的基礎上,經過重大改進發展而來的。殲11,殲16都是以蘇27為基礎發展而來,因此外形相似。

    說完它們二者的關係,再說它們的區別。從外形看,最大的區別在於,殲11是單座,殲16是雙座。這是二者最大區別。如果再從殲11BS來說,雖然二者都是雙座。但殲16有可收縮的空中受油管,殲11BS則沒有空中受油能力。

    從航電來講,殲11A/B/BS都是機械掃描雷達,而殲16據媒體披露,應是相控陣雷達。

    從武器來講,殲16的對空武器為新一代霹靂10和霹靂15。而殲11目前為止,還沿用霹靂8和霹靂12。在對地對海武器方面,由於航電系統的進步,殲16的選擇範圍會更大一些。

    從功能上來講,殲11系列飛機,包括傳說中的殲11D,都定位在空優戰鬥機上,突出空戰能力。而殲16則定位在多用途戰鬥機上。即能空中截擊格鬥,又可以對地對海攻擊。這兩類飛機,是不同作戰理念的產物。

    正因為不管是作戰使用上,還是效能引數上,二者有巨大差別,所以才為殲16賦予新的編號。

  • 6 # 小杰V奇牙-傑

    殲11和殲16最大的區別是作戰任務不同,殲11屬於空優戰機在飛機區域性設計上更多注重高空高速的飛行效能,殲16屬於綜合作戰飛機,它更多的是整合對地打擊,電子戰系統,反輻射武器等多種作戰任務的整合平臺。不同的作戰任務也使的兩款飛機外貌雖然神似,但是內心確實完全不同的。殲16的出現也表示我國空軍已經從積極防守轉變為攻守兼備型了,而殲11的最新設計殲11D則是走上徹底最佳化空戰能力的道路。

  • 7 # DS影片

    殲-11和殲-16雖然同屬“側衛”家族,但兩者存在一個明顯區別,那就是殲-11是空優戰鬥機,殲-16是多用途戰鬥機。

    殲-11的原準機型是蘇-27SK。1990年12月,我國與蘇聯達成了蘇-27SK戰鬥機的購買協議,引進了這種先進戰鬥機。1996年12月,俄副總理波雷納科夫訪華,與中方正式簽訂了引進蘇-27生產線的協議。這種由沈飛製造的蘇-27就是殲-11。透過在生產中積累經驗和摸透技術,沈飛又生產出航電大幅改進的殲-11B。

    無論是原裝蘇-27SK、殲-11還是殲-11B,都缺乏對地攻擊能力,也就是隻能打打火箭彈,或者扔一下無制導的鐵炸彈。和F-15C一樣,這三種戰鬥機本質上還是空優戰鬥機,專門執行奪取制空權的空戰任務。

    “側衛”是一種優秀的戰鬥機平臺,具有載彈量大、航程遠的突出優點,非常適合用來執行對地攻擊任務。俄羅斯和我國對該機的下一步改進都集中於擴充套件該機的多用途能力上,於是就誕生了蘇-30MKK/MKI和殲-16。

    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從俄羅斯進口了近百架蘇-30MKK/MK2,這種多用途戰鬥機使用了蘇-27M戰鬥機的加強結構和高垂尾,增加了內油容量,機翼根部增加兩個載重2噸的過載掛架,前起落架改為雙輪結構,徹底解決了之前“側衛”在0.7-0.9馬赫之間過載被限制在7g的問題。

    蘇-30MKK/MK2透過改進航電和武器系統具備了發射大量先進對地制導武器的能力,該機的裝備使我國海空軍的精確打擊能力大幅提升。

    殲-16是沈飛借鑑蘇-30MKK的機體結構後自主研製的新一代多用途戰鬥機,基本可被視為國產化的第二代蘇-30MKK。殲-16相對於蘇-30MKK的主要改進在於:1、以有源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全新架構的國產航電。2、透過電子裝置和複合材料零件上的減重,以及換裝國產WS-10B發動機,提高推重比。3、掛載多種新型國產武器。

  • 8 # 深藍海平面

    很好區別

    首先,殲11屬於空優戰鬥機,主要任務是奪取敵方制空權,為對地或反艦提供了保障。而殲16戰鬥機屬於一款多用途戰鬥機,可執行空戰,對地,反艦等很多工,因為是多用途戰鬥機,所以用途面是很廣的。

    整體上來看,殲11和殲16都仿製於蘇霍伊的蘇27系列戰鬥機。

    此外,殲11B使用的是太行WS10A發動機,屬於重型戰鬥機,還有殲11BS和殲16一樣,也是多用途戰鬥機也採用太行WS10A發動級,雖然殲11BS和殲16類似,但殲16的航電,載重還有隱身能力,都強那麼一點點。因為載重量大,因此殲16被賦予了炸藥卡車的稱號,綜合來看殲16的用途很多,對地攻擊或反艦能力強。但殲11空戰效能很強。

  • 9 # 笑談古今中外天下事

    至於如何區分殲-16和殲-11系列戰機,也是個比較有趣的話題,首先要知道殲-16是雙座機,明顯不同於單座的殲-11A、殲-11B和殲-11D。不過,殲-11系列戰機也有雙座型的殲-11BS戰機。更詳細的區分方法就是殲-11BS戰機有空速管,沒有空中加油管,機載紅外搜尋系統設定在機頭座艙中間位置。而殲-16取消了空速管,增加了空中加油管,機載紅外搜尋系統也移到了座艙右側。另外,殲-16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的是灰色雷達罩,往往採用了低可視話塗裝。

    殲-16主要就是作為一款重型攻擊機而研發的,但也具備不俗的空戰能力,如果是在空戰武器掛載的模式下,其空戰能力是不遜於殲-11的。殲-16在新國產航電系統的支援下,幾乎可以使用全部現役機載武器裝置。這一點是蘇-30,殲-11A、殲-11B、以及殲-11BS戰機等三代戰機都不具備的。由於是重型雙座機,殲-16還被改造成為電子戰機,增加了電子作戰吊艙和相關機載裝置,極大的增強了電子作戰能力。

    原版的俄製蘇-27戰鬥機,底子不夠好,設計壽命只有2000多小時,太短了,中國組裝的殲-11A戰機的壽命也不高。而在新世紀研製生產殲-11B,壽命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超過了4000小時。到了最新的殲-16戰機,機體壽命已達到6000小時以上,已經跟西方標準相同。

    在綜合作戰效能對比上,殲-16戰機是要明顯強於殲-11A、殲-11B、以及殲-11BS戰機這幾款三代戰機的。和目前正在研發的殲-11D同屬於中國最先進的三代半戰機。殲-16其實就是中國國產版的蘇-30戰機,主要改進內容就是採用了國產先進的航電裝置,例如換裝了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此外,殲-16還更大規模的採用複合材料製造,並裝備了推力更大的國產WS-10發動機。

    殲-11戰機和殲-16戰機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殲-11系列戰機屬於一款空優任務為主的戰機,主要執行空戰任務。而殲-16戰機則是注重增強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一款重型戰鬥轟炸機,未來是可以接替“飛豹”戰鬥轟炸機的。

  • 10 # 桑普多力呀

    殲11是蘇27的國產版

    殲16是蘇30的國產版

    殲11是對空優先的戰鬥機

    殲16是對地對海優先的戰鬥機,殲16稱為炸彈卡車。

  • 11 # 道樂居士99

    第一,首先山寨/抄作業都不等於吃透。吃透技術的證明是可以獨立進行重大改進。個人看法:沈飛根本沒吃透SU27的氣動設計,可能也是沒想吃透或者沒必要吃透,又或者沒本事吃透,反正吃透真的很難。

    第二,個人認為中國真正吃透的前蘇聯噴氣戰機只有米格21和19(本次不談19)。1962年引進實體樣機和不完全的製造圖紙,1966年國產機首飛,直到1990年殲7E的出現才證明中國徹底吃透了米格21。一個二代機,我們花了二十多年才吃透。那麼吃透一架三代機呢?個人認為吃透一架戰機恐怕比自行設計還難。

    第三,為啥說沈飛沒吃透SU27?這要從前蘇聯飛機設計的大流程來說。第一次見到SU27和MIG29有些人都分不清,因為它們非常相似,原因很簡單,因為兩家設計局同時應用了當時茹科夫斯基飛行研究院的同一個飛機氣動科研成果。那麼這個成果到底是什麼,蘇聯沒給我們。我們只是拿到了SU27的散件,他們派人教我們如何安排組裝、測試、試飛,而已。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我們可以測繪所有零件,可以反推、猜測、試驗材料牌號、加工工藝,但是我們不知道設計原理和資料,更不知道各處資料怎麼來的。所以也就不敢大改結構,更不敢動了原機的重心,減輕了局部重量還得萬分小心去配平!總之,所謂的吃透其實就是從頭再設計一遍,還得揣測人家的思路。比自己從零設計還要麻煩!

    第四,在四代機已經快爛大街的時代裡,再花很大代價去吃透一個不隱身的三代機也沒有必要。因為俄羅斯還在不斷髮展SU27系列,我們也能買到,那就還是繼續抄作業吧,抄更好的結構,換上我們自己有優勢的航電再加發動機,這條路線在這個時期其實挺划算的,可以說是多快好省。所以我們看到抄SU27的機體的J11B(單座空優),

    抄SU33機體的J15(艦載三翼面戰鬥機),抄SU30機體的J16(雙座戰鬥轟炸機),SU35(單座空優)是終極SU27機體,應該是J11D吧!否則,不抄作業買啥SU33原型機?自己吃透了完全不用買那麼多型號的SU27系列。再說了,中國航電比俄羅斯先進很多,發動機也正在超越,俄軍機除了機體真的沒啥好看的。

    第五,看完了這些背景知識,也就自然知道J11和J16有什麼區別了。J11用術語說叫空優,也就是空中優勢戰鬥機是專門用來空戰奪取制空權的。而J16是雙座戰鬥轟炸機,主要用來對地攻擊,也能適當空戰,相當於美帝F15E。

  • 12 # 科技之重

    在航空製造上,沈飛還是有很強實力的。從二代機的殲5,殲6,殲7,殲8到三代機的殲11,殲15,再到三代半的殲16和殲11D,以及最新的四代機殲31。儘管殲11系列和殲15以及殲16的氣動佈局沒有擺脫蘇系戰機的框框,但是與90年代進口的蘇27和蘇30相比,幾乎是全新的戰機了。

    在製造殲11B時,採用了剛度替代的原則,就是製造相同強度,剛度的複合材料,鈦合金,鋁合金等替換了蘇27原來的材料。這樣的好處就是便於快速製造,不用像重新設計戰鬥機一樣計算戰鬥機各部位的強度。但壞處就是,不利於吃透戰鬥機的氣動佈局,結構設計等。至於沈飛是否吃透了蘇27和蘇30的氣動佈局,誰都說不好,也只有內部的人知道。另外,如今吃透吃不透蘇系戰機的氣動佈局也無關緊要了,因為蘇系戰機再怎麼改,也難以抗衡四代隱身戰機。要知道,如今的殲11,殲15,殲16都是仿製蘇系戰機的,估計也沒有要求沈飛要徹底吃透蘇系戰機的設計。因為那時我國急需要先進的戰鬥機,應該是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製造出殲11B,沈飛估計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吃透蘇27。

    當四代機出現時,再吃透蘇系戰機的氣動佈局已經沒有必要了,因為即便是魔改蘇系戰機也無法對抗先進的四代機。其實,我國對先進的戰機一直是急缺的,在蘇30MKK的基礎上使用新材料,新航電,新技術製造出來的殲16,也就應運而生了。殲16戰鬥機出現的時間段並不完,如今重型三代半戰機還是很有必要大量裝備的。畢竟隱身四代機的造價昂貴,空軍上千架戰機也不可能全用四代機吧。所以說,殲16戰鬥機的出現,填補了我國海空軍重型三代半戰機的缺口。最起碼有了可以與F15改進型,蘇35,蘇30MKI相抗衡的實力。否則,僅僅依靠作戰半徑小的殲10C,是遠遠不夠的。

    殲11系列戰鬥機與殲16區別

    殲11主要的作用就是制空,殲16就是多用途了。其實早期的殲11B根本沒有對地攻擊能力,只是在新復產的殲11B增加了對地攻擊能力。而作為殲11的最新改進型殲11D的前途如何還很難說,不過前不久有訊息指出殲11D要轉正了。其實如今的殲16造價就不差殲20多少,殲11D作為純空優機型,那造價也不會便宜。與其製造無力抗衡四代機的殲11D,有製造殲20香嗎?量產殲16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有大量的殲轟-7需要替換,這也只有殲16適合了。而可以替代殲11D的機型就太多了,殲20,殲16,蘇35。

    綜合來看,殲11和殲16都是出現在海空軍急需的年代,都承擔了保衛我國領空的責任。

  • 13 # 鋒芒FM

    殲11是空優型戰鬥機,殲16是多功能戰鬥機,兩款戰鬥機外形相似但功能有極大不同。

    殲11戰鬥機

    殲11戰鬥機是蘇27的國產改進版。上世紀90年代我國引進了蘇27戰鬥機,上百架蘇27戰鬥機中的76架由蘇霍伊公司生產交付,其餘的在國內組裝,這些在國內組裝的蘇27稱之為殲11A,而在後期雷達、航電、武器火控系統全部換為國產型號的蘇27戰鬥機則稱之為殲11B,殲11A/B兩款機型的總產量超過兩百架。

    殲16戰鬥機

    殲16戰鬥機是空軍在2016年剛剛列裝的一款重型多功能戰鬥機。有觀點認為殲16是蘇30MKK的國產化版,實際上殲16是由殲11改進而來的多功能版。殲16戰鬥機雖然剛剛量產沒幾年,但這款戰鬥機效能先進、技術成熟、並且需求量大,因此殲16的生產速度非常快,截止到目前的四年時間內已經生產了150架左右。

    殲11與殲16的不同

    首先是定位不同,殲11是一款空優型戰機,主要用來制空作戰,其機載武器也大多是空空導彈,對地對海攻擊能力較差,僅具備發射火箭彈和小型空地炸彈、導彈的能力,而殲16是一款多功能戰鬥機,不僅具備優秀的空戰能力,還具備強悍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作戰功能全面。

    其次是技術指標不同,殲11戰鬥機是一款三代戰鬥機而殲16是一款三代半戰鬥機,殲11B裝備的是無源相控陣雷達,殲16裝備的則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其他在武器航電火控等系統上兩者也有眾多不同之處,整體而言殲16的技術水平要領先殲11半代。

    再者就是載彈量的不同,殲11由於不需要用來對地對海攻擊,其武器掛載以制空為主,即便是在滿載狀態下載彈量也大不到哪裡去,畢竟空空導彈的個頭體積要小於反艦導彈,殲11的最大載彈量只有7噸,而殲16有“炸彈卡車”之稱,其最大載彈量可達12噸。

    還有一點就是隱身效能的不同,蘇27戰鬥機的設計完全沒有考慮隱身問題,其雷達反射面積達十幾平方米,蘇27的國產化版殲11的隱身能力也不強,雖然有所改進但雷達反射面積也接近10平方米,而殲16的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隱身問題,除了氣動外形有所改進,還使用了隱身塗層和低可視塗裝,整體隱身效果遠超殲11。

  • 14 # 大志遠思想空間

    簡單的說,殲-11是蘇27國產化的各階段發展版本,而殲16則是蘇27UBK的大改國產版本。

    中國空軍引入蘇27後,經過30年發展,已經是牆內桃花牆外香了!中國先後有600餘架各型蘇27/殲11加入現役。包括進口的76架蘇27SK/UBK、100架蘇30MKK/MK2和24架蘇35SK。

    中國在沈飛引進了蘇27的生產線,俄羅斯提供零件,中國組裝,叫殲11A。不到100架的時候,中國停止了組裝,開始全力生產殲11B,雖然經歷很多挫折,現在已經全面成熟,成了全國產化的殲11。當然還可以叫蘇27,只不過基本都換了。

    殲16來自蘇27UBK,而不是人們說的從俄羅斯進口的蘇30MK系列,因為中國沒有進口蘇30的生產線,也就是說中國的殲16不是俄羅斯蘇30的仿製品,而是和蘇30是同源的。

    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殲11B是空優戰鬥機,相當於F15C,是一個飛行員單座的。而殲16是攻擊戰鬥機,相當於F15E,是雙座的,一個飛行員駕駛,另外一個操縱武器,進行精確打擊。

  • 15 # 東斯坦因

    上世紀80、90年代,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空軍基本完成了第三代戰鬥機換裝,而我國空軍還是以殲-7、殲-8等二代機戰鬥機作為當家主力,第三代戰鬥機根本沒有。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空中力量形成明顯代差,維護國家空中安全的作戰實力嚴重不足且面臨重大挑戰。為此,我國從前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採購了一批蘇-27戰鬥機。並同時引進蘇-27生產線。

    在生產線引進後,我國在很短時間內迅速完成蘇-27組裝生產線的安裝除錯,並在引進成品配件的基礎上開始批次組裝生產蘇-27。而由國內組裝生產的蘇-27被命名為殲-11。

    而在殲-11投產之後,為實現全面國產化和技術升級改進,我國在殲-11打的基礎上陸續推出殲 -11B 等改進型,並在此基礎上設計研製出改進型殲-16戰鬥機和殲-15艦載戰鬥機。

    從傳承上來說,殲-11及其改進型是蘇-27SK(蘇-27的外銷版)的延伸升級版。殲-16則是我國吃透蘇-27的技術精華之後,以殲-11及其改進型為基礎,並根據自身作戰需要,進行技術升級和深度改進而成。(簡單點說殲-11是一代產品,殲-16是二代產品)

    殲-16與殲-11都保留了蘇-27戰鬥機原有的氣動佈局。一個略向下傾的流線型機頭 , 飛行員的座艙呈水滴形。 機身兩側是一對懸嘴式中單冀 , 平面為梯形。 機尾是雙垂直尾冀 , 並排安裝了2臺發動機 , 進氣道安裝於機身下部 , 三點式起落架。兩者在外形上很是相似。所以外觀上很難辨認這兩種本來就幾乎完全相同的戰機。

    殲-16與殲-11之間的區別,主要是在機載裝置和諸多設計細節方面。

    首先,殲-16與殲-11裝備的發動機不同。殲-11的早期型號使用的是俄羅斯AL-31F系列發動機,殲-11B使用的是渦扇-10A渦扇發動機。殲-16使用的則是渦扇-10的改進型渦扇-10B發動機(渦扇-10A發動機與渦扇-10“太行”發動機最大的區別是核心機技術不同,渦扇-10A的核心機是CFM56核心機技術與AL-31F的核心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不過,殲-11最新的改進型殲-11BS的後期生產型,目前已換了裝渦扇-10B。

    其次,武器掛架不同。我國早期從俄羅斯進口的蘇-27SK使用的是拉長水滴型掛架。而在蘇-27的國產化程序中,原有的掛架被取消,改為了梯形掛架。原因在於進口的蘇-27無法使用國產武器,改為梯形掛架以掛載國產PL-8空空導彈。殲-16戰機則又將梯形掛架,改為了拉長水滴型掛架。至於原因有分析認為這種改動與殲-16航電有關。

    其三,機載雷達。殲-11和殲-11B裝備的機載雷達,都是脈衝多普勒雷達。殲-16的機載雷達為我國最新一代的ASEA自動電子掃描有源相控陣雷達,該源相控陣雷達的T/R元件高達2000到2200個之多,發射功率在24千瓦,全球最大;能夠在 200 千米~300 千米距離內發現典型三代目標,且同時跟蹤30個目標,並可攻擊其中4個目標。

    殲-11BS裝備的也是數字式有源主動電掃描相控陣雷達,不過外觀上與殲-16有一個區別,可以分辨出兩款戰機。二者機頭的雷達罩不同,殲-16是灰色,沒有空速管,而殲-11BS是帶有空速管的。

    其四,殲-16載彈量更大。殲-16相較殲-11,強化了武器掛載能力。一架殲-16就形同一個小型導彈庫,一共是12個武器外掛點,最大的載彈量可達12噸,完全能當一架重型戰術轟炸機使。而殲-11系列包括新型的殲-11BS外掛架數量和掛載能力都要比殲-16差一些(殲-11系列外掛點10個,最大載彈量8噸)。而殲-16為了掛載更多的武器彈藥,起落架前輪採用了雙輪;而殲-11系列則為單輪。這也是兩者在外觀上的一個明顯區別。

    其五,殲-11,沿襲了蘇制戰鬥機的一個毛病,人機功效相對較差,特別是顯控系統,不僅是看上去土,也會嚴重影響武器運用。我國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的積累,並在殲-11的不同批次上逐步改進。到了殲-16這一代,戰鬥機的人機功效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

    其六,殲-11系列戰鬥機並不具備空中加油能力,而殲-16增設空中加油裝置,進一增強了續航和連續作戰能力。

    此外,殲-11早期型號,完全是仿製俄羅斯蘇-27SK戰鬥機,採用的標準也是蘇俄軍用標準。而自殲-11B開始,則全面改用西方軍用標準。

    總體來看,殲-16其實也是殲-11的一個衍生型號,是在殲-11系列的基礎之上進行技術升級和深度改進的全新版本。用戰鬥機劃代標準來衡量,殲-16 屬於第三代半,比殲-11要高了一頭。

    同時與更多的用來進行國土防空的殲-11相比。殲-16作為一款典型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在制空方面,能夠對大部分目標形成“先敵發現”,從而避免近距離格鬥,保證自身安全;即使進入了近距離格鬥,基於蘇-27 機體的殲-16 依然具備非凡機動能力;強大的載彈量,使殲-16可以發射各種反艦導彈、對地炸彈的能力,具備強大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這些特點使得,殲-16成為空軍塑造有利空天態勢、奪取制空優勢、中遠端對地對海精確打擊的重要力量。也是是我國空軍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型空軍轉型的重要裝備之一。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16 # 魑魅涅磐

    殲16作為沈飛基於殲11BS雙座機型衍生而來的雙發重型多用途戰機,殲16的重要性可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殲16戰機要搭配殲20隱身戰機完成對地對海攻擊作戰,另一方面殲16戰機也要逐步替代我海空軍現役的俄製蘇30MKK和MKK2戰機,可以說殲16戰機雖然只是一款基於殲11BS衍生而來的雙發雙座多用途戰機,但是其未來的重要性完全不亞於殲20隱身戰機。但是在很多人眼中真的是傻傻分不清同樣為“雙發雙座重型戰機”的殲11BS和其衍生機型殲16之間有什麼區別?首先從殲11BS和殲16戰機的定位來說,殲11BS戰機衍生自單座的殲11B戰機,主要透過額外增加一個座位提供飛行學員的教練和日常飛行訓練工作,定位類似於美國的F15D戰機,專職用於人員訓練和制空權爭奪作戰任務;其次殲11BS戰機雖然是雙座機型,但是因為其整機平臺依然延續殲11B空優戰機平臺,而且其裝備的機載雷達不具備完整的對地測量能力,也就無法發射各種對地對海攻擊導彈實施空對面攻擊作戰。殲16則不一樣,殲16是衍生自殲11BS的多用途機型,主要以對地、對海攻擊作戰為主,兼職制空作戰,所以殲16戰機裝備的雷達不僅換裝成更先進的相控陣雷達,而且該雷達除了具備傳統對空掃描功能外,更具備強大的對地對海掃描測量能力。同時為了增強殲16的對地對海武器掛載能力,殲16的機身吊艙掛架和兩側機翼掛點都是經過強化過的,就是為了保證其對空地、反艦這類重量較大的導彈具備強大的掛載能力。總的來說,從殲11BS和殲16的定位來說,殲11BS就是基於殲11B空優戰機衍生出的“雙座教練機型”,除了比單座的殲11B多一個座艙外,基本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殲16則是基於殲11BS衍生而來"專職對地對海、兼職制空作戰”的多用途機型,最大的職責就是替代海空軍服役多年的蘇30MKK和蘇30MKK2以及殲轟七戰機,助力殲20完成對地對海攻擊作戰任務。其次從殲11BS和殲16的外觀來看的話,雖然兩款戰機的基因都相同,而且外觀上很難一眼分辨出來,但是透過一些雙方特有的外觀上的“小細節”還是能夠一眼分辨出誰是殲11BS戰機誰是殲16戰機的。

    從機頭位置來看,1殲11BS戰機雷達罩顏色是“黑色”的、2並且雷達罩頂端是"有”空速管的、3座艙風擋前的紅外探測器是在風擋前“正中間”、4機頭左側位置“沒有”可伸縮加油探杆;殲16戰機的雷達罩顏色是“灰色”的,雷達罩頂端“沒有”空速管、紅外探測器則是在風擋前“靠右”位置、機頭左側位置“有”可伸縮加油探杆;5其次殲11BS戰機前起落架是“單輪”,殲16戰機因為要承載更重導彈則是“雙輪”設計。其次到機身中部位置,殲11BS戰機的兩個發動機吊艙外側進氣口側面位置,是設計有雷達告警裝置的,殲16在這個位置則沒有這個設計;並且殲11BS戰機當初為了掛載霹靂8導彈,機翼兩側翼尖掛架設計成了"階梯式”掛架結構,殲16戰機則迴歸到之前的“一字型”翼尖掛架設計。機身尾部和其他位置基本看不出來任何外形上的區別,所以要想透過肉眼分辨同為雙座雙發設計的殲11BS和殲16戰機“誰是誰”?在地面滑行停放狀態就看前起落架輪胎數量、在空中飛行狀態下則看發動機吊艙外側有沒有雷達告警裝置和翼尖掛架形狀。剩下的包括空速管、雷達罩顏色這些其實並不完全準備,因為有些殲11BS戰機的雷達罩尖端也沒有空速管、雷達罩顏色還是灰色的,所以真正區分的點就是“前起落架輪胎數量、雷達告警裝置、翼尖掛架形狀”這三大點準沒錯。

  • 17 # 軍武尤里

    從蘇27到殲16,"側衛"東遊記,一脈相承生生不息

    上世紀末蘇聯解體前夕經過我方代表的軟磨硬泡,蘇聯方面終於表示原則上可以對華出售當時紅色陣營中最強的戰機—蘇-27"側衛"。由此蘇-27這款蘇霍伊公司研製的重型第三代戰機開啟了自己的"東遊記",當時的眾人可能都沒想到這款蘇聯研製的最後一款戰機竟然對中國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蘇-27戰機在中國的發展史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整機進口(蘇-27SK)仿製生產(殲-11)、本土化改裝(殲-11B)、深度挖掘改進型(殲-16),因此理論上可以將殲-16視為中國版本的蘇-35。

    一:整機進口—蘇27SK

    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中蘇關係破冰,中國軍方再次考慮從蘇聯獲得先進戰鬥機的可能。於是1990年9月由空軍牽頭一支規模龐大的軍事代表團秘密前往莫斯科,商討引進第四代戰鬥機的相關事宜。代表團抵達蘇聯後才發現蘇聯人雖然同意向中國出售戰機,但只願意提供低端的米格-29戰機,至於效能更加出色的蘇-27戰機蘇聯方面則一口咬定絕不外賣!

    幸好當時為中國代表團做展示飛行的米格-29戰機發生機械故障,代表團趁機提出想要採購效能更加強悍的蘇-27。趁休息時間代表團中曾經留蘇的軍官"打起了感情牌",和蘇聯代表一起回憶起了那些年兩國曾一起肩並肩奮鬥的歲月。最終蘇聯官員被中方的誠意所感動,同意中方以整機進口的形式採購蘇-27SK戰鬥機。

    二:仿製生產—殲11

    由於歷史原因我軍對於主戰武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戰時關鍵時刻不能被別人卡脖子,所以在蘇聯同意出口蘇-27戰機的第一時間就提出能否由蘇聯提供零件,由國內航空企業進行總裝隨後不斷提高戰機使用國產零部件的比例。經過國內論證由沈飛承擔仿製生產蘇-27的任務,沈飛仿製型號被稱為殲-11戰鬥機。這批戰鬥機與此前進口的蘇-27SK戰機幾乎完全相同,就是換了個名字。

    三:本土化改裝—殲11B

    蘇-27戰機的確是一款效能非常出色的戰鬥機,不過由於蘇聯在電子領域、複合材料領域和先進水平尚有差距,所以沈飛仿製蘇-27戰機成功後立刻開始了改進工作,改進的重點就是使用國產新型脈衝雷達取代蘇-27戰機上笨重的脈衝多普勒雷達,使用國內新型複合材料製造機體。透過這一系列改進相較於蘇-27戰機大幅度提高了中遠距空戰能力、機體更輕更堅固,戰機載彈航程使用壽命也有了脫胎換骨的提高。

    四:深度挖掘改進型-殲16

    殲-16可以視為中國對於蘇-27系列戰機最高的理解改進,該機採用了大量五代隱身戰機殲-20的同款技術,將其稱之為4++代戰機並不為過。殲-16巨大的載彈量可以掛載多枚超遠端空空導彈的能力,完全能夠充當殲-20戰機導彈載機,大幅度提高殲-20戰機的空戰效率。

  • 18 # 巴爾幹尖刀

    殲11是中國引進蘇27SK後,賦予的國內作戰稱號。在上世紀90年代,為了應對周邊 先進戰機,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中國開始引進和自研第三代戰機,自研的就是殲-10,引進就是蘇聯的蘇-27,分兩條路走!

    在引進首批24架蘇-27SK和蘇-27UBK後,中國與俄羅斯開始談判引進蘇-27的生產線,最後談定蘇霍伊授權中國在境內組裝200架,首批由俄羅斯直接提供零件,後逐步轉為中國產,但是俄羅斯仍提供全部的雷達、火控系統和發動機。中國將中國產化的蘇-27SK賦予編號殲-11,外形和效能與蘇-27SK並無差別。

    但是中國在生產了105架殲11後,就不在接受俄羅斯的發動機、雷達和航電裝置,沈飛開始自主對殲11進行改進,主要是中國產航電裝置、太行發動機、中國產雷達和中國產武器,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機頭雷達罩為全黑色。

    殲16是中國沈飛在引進的蘇30MKK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是一款對地對海打擊、雙發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相比於與殲11,殲16的戰鬥力直接甩幾條街。殲16使用了大功率有源相控陣雷達,配備了中國產空空導彈,如霹靂10和霹靂15,精確打擊武器天戈和雷石系列,以及鷹擊系列反艦反輻射導彈。

    殲16對機體機構進行了加強,而且使用數字電傳操控系統,反應將更加靈敏,換裝了太行-10B發動機也比31F推力大,同樣的,殲16的空重也遠大於殲11。就是說殲11是空優戰機,負責國土防空,殲16是多用途戰機,在保留殲11空中能力的基礎上,可以進行遠端對地對海打擊,是攻防兼備的戰機,角色類似於美國的F-15E。

  • 19 # 軍武次位面

    簡單來說,殲-11型飛機是蘇-27的I階段發展型,而殲-16則是蘇-27的II階段發展型。

    中國空軍引入蘇-27飛機後,經過26年的發展進步,已經先後有600餘架各型蘇-27飛機加入現役(包括進口的76架蘇-27SK/UBK、100架蘇-30MKK/MK2與14架蘇-35SK飛機)。而中國產蘇-27飛機的發展脈絡也已經逐步清晰,目前基本可以用如下幾個詞來形容:仿製開路、逐步提升、適時飛躍。

    “仿製開路”指的是引進蘇-27飛機之初,主機廠所與空軍的主要目標,一是摸透蘇-27飛機的特性,二是掌握蘇-27飛機的生產與製造技術,三是研究適合第三代戰鬥機的戰術戰法,從而達到在工業製造與空軍裝備領域三代化的目標。這一階段的中國主要以來件組裝、自產部件組裝蘇-27飛機為主,技術路線相對保守,以“能造出飛機”來為彼時的主要目標。

    “逐步提升”則是在完成了第一階段掌握第三代戰鬥機的製造技術之後,結合90年代與21世紀初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進步,針對蘇-27型飛機進行的自主研發改進。重點放在為蘇-27飛機換裝更加先進的航電雷達、武備動力方面,主要目標是以蘇-27飛機這個優良的平臺為基礎,基本滿足21世紀初爭奪戰區制空權的作戰需要。這一發展階段的主要成果是殲-11B/BS飛機,使用了完全中國產的機體、動力、航電、火控、武備,將蘇-27飛機的作戰能力提升了一大截,基本達到了蘇-27中期改進型的戰鬥力,該機已經成為21世紀10年代我空軍制空作戰的中堅力量。

    “適時飛躍”則是在完成了第二階段目標後,在對蘇-27型飛機已經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結合21世紀10年代中國航空工業發生的巨大飛躍,對蘇-27平臺進行的自主研發升級。這一階段的成果主要就是殲-16、殲-16D、殲-15S、殲-15D四種。主要特徵是為蘇-27平臺改裝更加先進的機體、更加強大的航空電子系統與種類更加多樣的武器裝備,以確保該型飛機的改進型足以遂行好未來複雜戰場環境下制空作戰、對地對海攻擊任務。

  • 20 # 合肥的律

    殲11是制空型戰機,高仿蘇27,根據中國產配件比例,電子系統,武器系統和發動機型號,有A.B.D發展型號。殲16是多用途,具備面攻擊能力,這個是殲11不具備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白天媽媽們上班,孩子交給奶奶帶,對孩子影響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