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朝文DMU

    倘若劉備光復漢室,諸葛亮很可能“走狗烹”了。

    有的人可以共患難,但是卻不能同富貴。在患難的時候他們需要面對的是敵人,是真槍真劍,到了同富貴的時候他們的敵人就成了對方,時時刻刻要對昔日的夥伴警惕著。

    就好像漢高祖劉邦,對於幫助他打下天下的韓信,一絲憐憫之心也無,就讓他死在了長樂宮。我們不知道33歲的韓信到底有沒有反叛之心,只知道劉邦殺了功臣,帝王實在是無情。

    在歷史上殺掉幫助自己打江山的將軍的君主也不是隻有劉邦一個人,做了皇帝之後大多都會被權利矇蔽雙眼。坐在天底下最高的位置上難免會變得猜忌多疑,時刻都要擔心有沒有人覬覦這個位置,他們只是想長久的坐在帝位上,能夠讓自己一手建立下的王朝能夠千秋萬代。

    大家都知道三國時代,三個國家為了爭奪天下的所有權進行了將近一百年的對峙。劉備是蜀漢的領導人,但是他在國家統一大業還沒完成的時候就去世了,將一切事務和教導幼子的重擔放到了諸葛亮的肩上。假如要是劉備能夠統一天下,而且還很健康,他會不會像那些皇帝一樣,對曾經浴血奮戰的臣子們他會痛下殺手嗎?

    作為劉備手下的諸葛亮。在被重用的時候,也同時被劉備時刻提防著。

    諸葛亮謀略過人。劉備的所有大事一般都要問過諸葛亮之後才做,對於這樣一個接近於神的人,劉備是十分忌憚他的才能的。作為一個統治者,到了天下安定的時候,是肯定不能容忍這樣一個人出現在自己身邊的。

    不管諸葛亮有沒有什麼反叛的心思,劉備肯定是不能容下他們的。就算明知道他們很忠心,作為一個君主也不能允許身邊有這麼三個定時炸彈,這樣出色的手下身邊難免會有野心的人,控制得了他們未必可以將手伸到他們的手下當中。

    雖說劉備以仁義出名,但是誰敢保證他不是為了自己的大業裝出來的仁義呢?所以說帝王無情,為了一個皇位什麼事情都可以做的出來。也可以那麼說,不狠心的人幹不成大事,就看大家想怎麼理解了。

  • 2 # 史海清流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很實在。然而我們只能猜測劉備和諸葛亮的結局,稍微有些可惜。那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

    一,劉備繼續重用諸葛亮。

    我們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之後,前途一帆風順,不僅聚攏人才,而且三分天下得其一,諸葛亮功成名就,因此劉備繼續重用他,可以更好的治理國家。

    二,劉備冷落諸葛亮

    劉備光復漢室,諸葛亮在其中出謀劃策,鼎力相助,但是劉備害怕諸葛亮功高蓋主,把自己的權利架空。因此排擠諸葛亮,將他邊緣化。

    三,劉備殺掉諸葛亮

    劉備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論戰功,自己幾乎不御駕親征,更不必說帶著大軍打勝仗,而諸葛亮每次隨軍出征,草船借箭,七擒孟獲……;論治國理政,諸葛亮編纂法律,依法治國,高劉備一頭;以上幾點說明諸葛亮精明強幹,因此劉備可能選擇殺掉他以絕後患。

    四,劉備沒有能力控制諸葛亮,諸葛亮反而大權在握

    當劉備光復漢室後,自己年事已高且兩個兒子在朝中沒有根基,只能把軍政大權交給大臣,而諸葛亮在之前已經把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廢為庶人,自己的勢力已經無人能比,從中央到地方都是自己信得過的人,於是諸葛亮可能把持朝政,統攬全域性

    這是我的拙見,感謝採納和認同

  • 3 # 星瑩海雜談

    劉備如果光復漢室成功,如何對待諸葛亮,關於這個問題鄙人愚見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我們來看看劉備為人,不管他內在本性如何,但在外他是一個禮賢下士,寬以待人,知人善用,以仁德稱道的人。從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就可以看出劉備對人才的渴望,諸葛亮當軍師後劉備可以說對諸葛亮言聽計從,因此在劉備光復漢室,劉備在世的情況下,是不會對諸葛亮如何的,反而會更加重用,畢竟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難。

    再次,從劉備的人生經歷來看,劉備從最底層一步步到達高位,一直以仁德處世,也是一個很好的領導者,但他治理天下的才能,這個需要倚仗諸葛亮的政治天賦,而如果漢室一統,天下歸劉,經歷過多年戰爭,天下民心所向乃是休養生息,劉備也無須擔心諸葛亮。所以劉備在位,諸葛亮是丞相的不二人選,君丞齊心,必將創造新的盛世!

    最後,當時的劉備集團主要成員可以說都是跟隨劉備打天下,為劉備魅力所折服,所以劉備更不需要對諸葛亮如何,因為他有自信只要他在,誰都能壓住,對孔明也就無須擔憂。但是,如果劉備時日無多,諸葛亮正當壯年,那為了皇家家天下的考慮,或許劉備會在臨走前,安排好一切,消除諸多隱患,諸葛到時歸隱山林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吧。

  • 4 # 超自然研究所

    首先,說一下結果,諸葛亮大機率會被賜死。

    三國時期,人傑輩出,臥龍諸葛,鳳雛龐統之輩不說多如牛毛,也是有很多人比擬,甚至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歷史上有名的忠臣,一生為光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到四川旅遊,你可以不知道劉備的昭烈陵,但你絕對聽過諸葛亮的武侯祠,諸葛亮的名聲之大可見一斑。

    劉備素稱仁德,諸葛亮忠誠著稱。然而,倘若劉備成功光復漢室,諸葛亮的下場會悽慘無比。

    皇帝最忌諱的便是功高震主,俗話說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些例子數不勝數,一代兵聖韓信,為劉邦的大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最終卻不得善終。而宋國趙匡胤比較仁慈,也杯酒釋兵權。

    下場最好的應該是李世民的臣子,然而,一代軍神李靖,神話中哪吒他爹,疑似因功高震主,半生稱病閒在家中。

    綜上所述,諸葛亮大機率會被殺害,小機率也會被囚禁在都城閒賦在家。

  • 5 # 一頁笑談

    劉備三顧茅廬而得到臥龍諸葛亮,在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輔助下才得以建立蜀漢政權,假如劉備沒有白帝城託孤而是先剿滅了孫吳後又會師北上剪除曹魏光復大漢天威延續漢之輝煌,那麼劉備對待功高震主的諸葛亮只會有兩種做法。

    其一,劉備會來個大清洗,如後世的朱元璋。別看劉備漢室宗親溫文爾雅其實在他謙卑恭敬的皮囊下裹藏著一顆老奸巨猾的心,要是劉備有堯之重義 舜之恭敬 禹之守道,那麼就不會奪得遠親劉璋之地盤,不會久居荊州而不還,不會籠絡趙雲摔阿斗等。可以想象劉備並非大義凜然而是善於偽裝,不過也不怪劉備所為人生在世全靠演技。既然劉備是假仁義那麼一統天下後對功高震主的諸葛亮必定是想盡一切辦法除之而後快,要不安劉備撒手人寰阿斗即位肯定難以威懾開國元老,特別是像諸葛亮關羽等人,唯恐他們犯上作亂充當權臣。

    其二,劉備會杯酒釋兵權,如其一所說劉備非真君子,在為後代阿斗考慮的情況下劉備一定會有所行動,如果不採取簡單強硬的措施大清洗,那麼就會採取懷柔循序漸進之計,劉備會想盡一切辦法逐步削弱諸葛亮等人的權利,並且還會誘導暗示諸葛亮等人主動交出兵權卸甲歸田 頤養天年。要不然劉備留給阿斗的是一個充滿驕兵悍將的燙手山芋,別說阿斗能擺平眾功臣,他能在充滿驕兵悍將並且自身威懾力不足的情況下活下來都是奇蹟。所以劉備在領盒飯之前一定會想方設法的為阿斗剪除潛在威脅順利交接政權。

  • 6 # 橘子講歷史

    首先來說劉備這個人生性多疑如果成功光復漢室,諸葛亮肯定功不可沒,劉備肯定會對諸葛亮生疑,但也會敬重諸葛亮。將軍即是帝室之胄,劉備想當皇帝總要有個理由啊,賣草鞋的誰能看得起他?所以打著根正苗紅的旗號籠絡人心唄。第二,不能給諸葛亮,名不正言不順,給諸葛亮劉備集團的荊州勢力和益州勢力都不幹了,憑什麼啊?你辛苦創業億萬資產的企業臨近退休了,本來可以傳給兒子,傳給職業經理人了,你的股東和子女願意嗎?第三:古人和現代人沒啥區別,只是時代不同,如果都在乎名聲和名節的話還有貪官汙吏和姦臣酷吏嗎?有文天祥也有賈似道,有于謙也有王振;有嚴嵩也有張居正,古人也是人,也有私心也有慾望,也有需求,有了需求就有買走賣,不然社會如何進步?

  • 7 # 柳樟筆劍

    琢磨題意和看了大家的回答,大概擔心的是劉備真正統一全國、漢室光復後會因為諸葛亮功高蓋主,極有可能把他殺掉。這個擔心我看不必有,為什麼?

    開國皇帝從大局出發,一般對功臣有三種態度:愛而用之、疏而遠之、憂而殺之。而且態度也不會一以貫之,會根據局勢作出調整變化。都說劉邦開了殺功臣的壞頭,其實只是殺了幾個他不放心的而已,大多數還是在愛而用之和疏而遠之之間徘徊。比如蕭何、陳平、周勃等,之所以要殺彭越、黥布、臧荼、韓信等,有的是確有反跡,有的是確有怨心,而太子劉盈又懦弱,劉邦擔心自己死後新帝制不住他們,便先下手為強。要知道,雖然皇帝位置最高、權力最大,但高處不勝寒,危機感最強的其實就是皇帝,只要感到威脅,能不全力消滅嗎?但即使這樣,西漢開國一百五十三位功臣,被殺的王侯只有六個,絕大部分還是結局不錯的。

    因此,會不會大開殺戒,皇帝是按威脅程度來定的,如果威脅不大,一般會念舊情,給功臣一個好的歸宿,向後世朱元璋那樣大肆殺戮,有其特殊原因,只是個例。因此,從三個方面來看,若漢室光復成功,劉備和諸葛亮還是能和睦相處的。其一,對皇帝來說,威脅最大的當然是武將,而諸葛亮還算不上,他剛入夥的時候是軍師中郎將,只是個軍事參謀,入蜀後雖然高居丞相之位,但也是個參謀長而已,大政方針還是劉備拿的,而且現實中的諸葛亮並沒有《三國演義》中那麼神奇。據《三國志》裴松之注中記載,有個到了晉朝的原諸葛亮的廚師回憶,當時跟孔明在一起時,也感覺很尋常啊,但是後來回憶他的一點一滴才覺得真偉大。這樣看,孔明的偉大屬於平凡中的偉大,低調的偉大,諸葛一生唯謹慎,對劉備是沒什麼威脅的。而且如果劉備能達到光復漢室的大業,靠孔明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必須有一個人才方陣,可用的人立大功的人很多,諸葛亮不會像輔佐劉禪時人才凋零那樣凸顯,自然不會“功高震主”。

    其二,諸葛亮的人格魅力不容置疑。他是做“臣子”的典範,儘管後世有質疑他架空後主,獨攬大權的,但頂多算個權臣,而且是不得已而為之,蜀漢人才實在太少,不得不親自操勞,而且讓蜀漢官員忠於皇帝,而不像曹操那樣讓下屬忠於他自己。從他給後主的信和給子孫的教誨以及實際置辦的家產、死後情況來看,諸葛亮不是王莽,他的忠心是光明的,不是偽裝的。對這樣的實在忠臣,劉備為什麼要疏而遠之甚至憂而殺之呢?因此劉備白帝託孤,不能說一點擔心沒有,畢竟人心隔肚皮,形勢會隨時變化,但絕大部分心跡還是真實的。孔明流淚也不是鱷魚的眼淚,他是真心想輔佐後主,光復漢室,這是他的信仰,也是他的行動。

    其三,結局如何,還與君臣之間的淵源關係有關。劉邦殺的功臣,大都是半路從項羽那裡投奔過來的,本來就有反水的前科,所以有被懷疑的硬傷,對一直跟自己死心塌地打天下的兄弟,都得到了保全。所以臨死前聽說樊噲造反,要殺他,陳平也知道只是一時之怒,讓人緩辦,樊噲得以善終。從這點看,諸葛亮的入職履歷是清晰清白的,從一開始就投到劉備門下,從無二心,成為劉備集團的基本班底、核心成員,這樣的人能不善待嗎,若疏遠或殺了他,老班底的人不寒心嗎,說不定真造反了。

    第二點就是劉備和諸葛亮雙方都有強烈的感恩之心。諸葛亮不像彭越、黥布等人都有一支大部隊當“投名狀”,來了不重用都不行,說白了跟劉邦只是“合夥人”,他出山前,只是一介鄉野草民,雖然有大才,但沒有實踐證明,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能三顧茅廬、慧眼識珠,這種知遇之恩,諸葛亮能不銘記在心?韓信之所以不反,也就因了劉邦的猛力提拔,算是知遇,他的被殺,主要跟傲氣的性格得罪人多被曲意告發有關,是真的冤枉,典型的性格決定命運。而諸葛亮卻從來不居功自傲,非常謙退,與後世的郭子儀比較像。

    從劉備這一方來看,孔明投奔自己時,已是才名遠揚,自己正在落魄之中,人家不嫌自己這個私企廟小,請幾回就來了,而且這個職業經理人當得確實好,從此劉氏集團蒸蒸日上,攻城略地、從無地自容到有能力爭奪全國市場,產值連年飆升,最後一躍成為央企,諸葛亮居功至偉,而且人家報酬要得極低,忠心擁戴他這個董事長。作為家族企業的老闆,這份恩德,還是不能忘記的。而且劉備的知人之能還是很強的,能夠把別人看不上的書生孔明用起來,對孔明的心裡底數肯定都是清楚的。

    因此劉備若光復漢室,與諸葛亮君臣之間最大的可能是和睦相處,成為像趙匡胤和趙普一樣的君臣相得的典範。當然,歷史不能假設,以上所言,個人臆斷而已,拋磚引玉,求教於大方之家。

  • 8 # 歷史長河有你有我

    歷史沒有假設,但是有些事情可以從規律和特殊的環境來推測和探求!

    三國演義中劉備和諸葛亮是一對好搭檔,可惜劉備沒有完成匡扶漢室的霸業就去世了。假如劉備如果光復漢室成功,如何對待諸葛亮?

    首先,要從二人的性格和人品來看。劉備為人,不管他內在本性如何,但在外他是一個禮賢下士,寬以待人,知人善用,以仁德稱道的人。為劉備光復漢室做出巨大貢獻的諸葛亮,劉備對他是瞭解的,瞭解他的才能和人品和性格。所以劉備在世的情況下,是不會對諸葛亮如何的,反而會更加重用,畢竟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難。

    會不會大開殺戒,皇帝是按威脅程度來定的,如果威脅不大,一般會念舊情,給功臣一個好的歸宿。像朱元璋為什麼大殺功臣宿將,是他有種危機感的存在,比如他的兒子朱標英年早逝,而朱元璋卻想讓他柔弱的長孫朱允炆將來繼位,他害怕在他死了之後長孫朱允炆控制不住這些驕兵悍將,所以才大開殺戒,替孫子拔掉這些“刺”。而劉備在用人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不然他不可能白手起家籠絡天下豪傑到自己身邊,他掌控諸葛亮的自信還是有的。而且諸葛亮一生謹慎,忠心為主。他也瞭解諸葛亮的人品和性格,所以他不會對諸葛亮大開殺戒的。因此劉備若光復漢室,與諸葛亮君臣之間最大的可能是和睦相處,相得益彰,會共創一個盛世吧!

  • 9 # 居安思危的盛世

    如果劉備光復了漢室,劉備不會殺了諸葛亮,要麼是給諸葛亮高官厚祿,位高權重!要麼是讓他隱居山林做個隱士!

    首先我們主要分析一下為什麼不會殺了諸葛亮!

    一、諸葛亮是天生的軍師,但做不了主公,對劉備沒有威脅。

    有些人天生就是想自己成事兒,而有些人天生就想輔佐別人成事兒。

    很明顯,諸葛亮就是想輔佐別人成事兒的人,而劉備天生就是想自己成事兒的人,他們搭配起來工作效率不錯,但一旦調換了位置,事情就會變得一團糟。

    不信你想想,張飛、關羽在劉備跟前服服帖帖,如果是諸葛亮,他們能心悅誠服的聽令嗎,有些人的領導氣質是天生的,別人學不來。所以諸葛亮對於劉備來說,基本上沒有威脅。

    二、殺諸葛亮會寒了一眾將士的心。

    諸葛亮為劉備付出了多少心血,蜀漢沒有人不知道的。如果劉備連諸葛亮都殺,那麼,可想而知蜀漢政權其他人會怎麼想,天下士子會怎麼想。

    所以咱就先不說諸葛亮本身就沒有謀反的意思了,其實,就算諸葛亮有謀反的心思,劉備也不會不念舊情將他殺了。

    三、劉備平素就以仁義著稱。

    劉備平素多以仁義著稱,殺諸葛亮無異於是自唾顏面,自亂陣腳,他那麼聰明的人,是不會幹這種事情的。

    先說說劉備。

    陳壽在《三國志》中敘述了這樣一件事。公元223年,劉備禦駕東征孫權,慘遭失敗,退守白帝城。彌留之際,給後主劉禪寫了一封遺書《遺詔敕後主》。其中有這樣兩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分析這兩句話,我們能知道,劉備是一個仁慈寬厚、品德高尚的君主。這樣的君主不可能像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那樣,對有功之臣興師問罪、大開殺戒。

    這樣的君主,還有強大的人格魅力,能得到臣子的尊敬和愛戴。作為臣子,能忠貞不渝至死追隨他。

    關羽投降曹操以後,“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後又回到劉備陣營,就是很好的說明。

    陳壽在《三國志》中,還敘述了這樣一件事。劉備在臨終前,託孤諸葛亮,說了這樣一番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無論劉備說這番話是否出自真心,都足以說明,劉備不是一個狹隘自私的人,而是一個心胸寬廣之人。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歷數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找不出第二個人,能說出這番大器的話了。同樣也說明,像劉備這樣心胸寬廣之人,必能容人,註定不會濫殺無辜。

    再說說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小心謹慎,做事循規蹈矩,殫精竭慮輔佐後主劉禪。諸葛亮這種小心謹慎的性格,也決定了諸葛亮不會做出僭越之事。

    公元228年,諸葛亮興師伐魏。魏延建議,由他率領一支部隊,沿著秦嶺,穿過子午谷,出奇兵直取魏國西北重鎮長安。這是一招險中求勝的棋,稍有不慎便會全軍覆沒。但是這招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值得冒險一搏。就如同後來,魏國將領鄧艾帶兵走陰平小路,插入蜀國腹地一樣。

    可惜的是,諸葛亮沒有采納魏延的建議。諸葛亮小心謹慎的性格特徵,由此可見一斑。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有這樣一段話“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年輕時非常自負,自認為有曠世之才。希望以後能成為管仲、樂毅那樣的人。

    既然諸葛亮以管仲、樂毅為楷模,以匡扶漢室天下為己任,那麼就會對篡權謀位這種大逆不道之事不屑一顧。他的心思不在這上面。即使劉備想殺掉諸葛亮,也找不到堂堂正正的理由!

    其次為什麼會說,會給他高官厚祿,官居要職那!

    從諸葛亮的才華裡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光復了漢室,以劉備的才華是完全穩定不住國家的經濟發展,他需要一個能夠幫助他穩固朝局,穩定國家的能人之才!而最合適的人,非諸葛亮莫屬,所以劉備會給他高官厚祿,官居要職!

    最後說諸葛亮也有可能會隱居山林,做一個隱士!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之前就是一個隱士,是劉備的三顧茅廬給請出來的,所以劉備如果不殺他也有可能會讓他繼續做一個隱士隱居山林!

  • 10 # 不沉的經遠

    劉備光復漢室以後,肯定是繼續重用諸葛亮。

    現在網路上確實有很多人認為劉備是一個偽君子,所謂的“仁義”不過是他裝出來的。由此認為劉備如果真的光復了漢室,那麼諸葛亮、關羽、張飛等功臣肯定沒好下場。這種想法其實是多慮了。

    劉備出身貧寒,能吸引那麼多的人才追隨左右,靠的就是“仁義”。《三國志》裡記載劉備在當平原相時,郡民劉平派刺客暗殺劉備。然而刺客不忍下手,將此事告訴劉備以後離去。劉平派去的刺客肯定是心腹,但是卻不願意殺劉備,可見劉備得人心程度。

    而在曹操南征荊州,劉備不得不放棄樊城前往江陵經過襄陽時,只是在城下喊一聲,劉琮左右和襄陽百姓就蜂擁而出,“眾十餘萬”。劉備此時沒有自己地盤,後有追兵,前途未卜,卻有這麼多人願意追冒險隨,這絕不是靠一點假仁假義能做到的。

    因此劉備的仁義絕非假裝而來。

    另外劉備雖然是漢室宗親,不過因為起點低,因此基本都是靠自己一手打出來的天下,並沒有什麼親友相助。而且劉備早年顛沛流離,妻子都幾次被人所捉,所以他的子嗣和他年紀差距很大。

    像劉備的長子劉禪是到荊州以後所生,此時劉備已經46歲。劉永、劉理年紀更小,即使算上義子劉封,劉備的皇族也是人丁稀少。因此如果劉備真了奪取了天下,要想鞏固統治只靠皇族力量顯然是不可能的,必須依賴手下的功臣。

    在這些功臣中,最值得信賴的無疑就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在他最窘困時還不離不棄的老臣。

    因此只是從鞏固統治的角度來看,劉備也肯定會重用諸葛亮等人,而不是將他們殺死。

    實際上在劉備稱帝以後,諸葛亮不僅擔任了丞相之職,而且還錄尚書事,在張飛死後,又兼任司隸校尉。丞相在古代本來就是僅次於皇帝的重臣,而錄尚書事可以決定哪些奏摺由皇帝親自審批,司隸校尉則可以監察百官。

    諸葛亮的這幾個職務可以說都非常重要,一般皇帝對會讓人分擔以便互相制衡。劉備卻讓諸葛亮一人兼任,對諸葛亮的信任可見一斑。這也可以從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讓他獨掌軍政大權得到證明。也正是劉備的信任,才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全心全意輔佐劉禪。

    所以劉備和諸葛亮兩人是真的互相信任,絕不是裝出來。並不會因為劉備地位的改變而改變。

  • 11 # theclown78445620

    我相信劉備會更加看重諸葛亮吧,畢竟蜀漢政權的建立,諸葛亮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劉備三顧茅廬時,雖說諸葛亮才智過人、名聲在外,但他沒有實踐經驗啊,在這樣的情形下劉備願意放低身段請他出山,諸葛亮對於劉備心中多少應有知遇之恩的感激吧。

    在後來的發展中,事實證明諸葛亮也是忠心事主,諸葛亮為蜀漢的建立鞠躬盡瘁,在治理國事上也是事必躬親,特別是在劉備死後,這樣雖說有獨攬大權的嫌疑,而我更加相信他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劉備死後,劉禪繼位時年齡還很小,蜀漢陣營裡又大多是忠義志士,其他人在管理國家方面可能還是能力不足吧。

    所以我假設劉備在世時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境況,光復了漢室,以他厚德仁義行事作風,想必也不會做卸磨殺驢的事。

  • 12 # 愛讀行動派

    梟雄是類什麼動物?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早在商王朝,梟已然作為王朝的圖騰出現了。梟雄則是形容烈鳥一樣的人物性格,逐步演變成為形容胸懷大志、內附機心、殺伐決斷、不囿古今的人物。用通俗話來說,這類人往往有問鼎天下的雄心,也有相當的城府,行為以成功為極端目標導向,在實踐中也常常有突破常人底線之舉。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東漢末年,漢靈帝採納了劉焉“廢州立牧”的政策,再加上加外戚勢力大將軍何進與宦官勢力“十常侍”的驚天大火拼,本來就“與豪強共天下”的東漢政府,對各大片區的掌控更如脫韁Mustang。

    於是袁紹、袁術、劉表、曹操、公孫瓚等人玩起了“搶灘登陸”的割據遊戲,並迅速“套現”實體資源,成為主政一方的軍閥勢力。

    而涿州起步的劉備,沒有上述群雄的起手牌,開局只有一堆草蓆、草鞋,收攬關羽、張飛後,先後投奔歸順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終於在赤壁之戰的亂局中,分得荊州一杯羹;在厚道謙讓大半輩子後,不厚道地賺取了益州全境,終成一方霸業,可以稱得上是“零資本創業”的範本。

    劉備體現出了成大業的三種梟雄質素:

    一、自成體系

    劉備顛沛流離、轉戰南北,團隊技術骨幹關羽、張飛,財源支援糜竺、糜芳從沒有主動解散過,部曲、物資無論是歸順哪一位領導,始終保持獨立,這意味著劉備的歸順從來都是“寄居”,時機成熟,還是要做老大。

    二、能屈能伸

    劉備創業受累於先天不足,在一群官二代、富二代間周旋,多次兵敗(被曹操、呂布、袁術等人擊敗),委身事敵(曹操、呂布),屈尊紆貴(三訪諸葛亮、拜望周瑜),卻總能重整旗鼓,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三、意志堅決

    劉備三讓徐州和接連敗績,總讓人覺得這人慫的夠夠的,但當下決心的時候,劉備從來沒有遲疑過:借周瑜攻打南郡之際,佔據荊州四郡;在與劉璋套足近乎,吃飽喝足後突然反目,攻佔益州;在漢獻帝退位後,不顧其尚在人世的事實,公開給漢獻帝“活出喪”。

    劉備的前半生與後半生,看似是割裂的,實則是其因應形勢的順勢而為:實力不足,深隱待時,賺個名聲;羽翼豐滿,振翅高飛,賺個實惠。

    劉備,說到底還是一位追求上位的政治人物,仁厚的表象下,也有極端精緻的利己主義算盤。

    為何諸葛亮避免不了悲劇

    那麼,劉備費勁吧啦請來的諸葛亮,在事業有成後,應該會得到善終吧?畢竟開國元勳,畢竟付出過感情~

    但歷史不是過家家,劉備豈不想高風亮節?時勢也不允許他這麼選……

    一、價值衰減

    很多人受《三國演義》影響,認為劉備三顧茅廬看上的是諸葛亮的奇謀妙計,其實這種觀點有失片面。諸葛亮作為荊州地區豪強勢力的人脈集合點,與豪強蒯氏、蔡氏,學閥司馬徽、龐氏都有姻親關係,劉備想在荊州開啟局面,就不得不找這麼一個地頭蛇。

    但如果劉備富有天下了,荊州豪強勢力就成為滿朝文武中的不起眼一系,畢竟,管理是一門平衡的藝術,這一點,在劉備入益州,提拔法正、劉巴、李嚴可見一斑。

    二、身後格局

    諸葛亮比劉備年輕20歲,有一輩人的代差,劉備先諸葛亮而去的可能性較大。那麼,劉備辛辛苦苦打拼下的天下,應該留給劉禪一個怎麼樣的格局呢?“主少國疑”常常是喪權的前奏,驕兵悍將,又常常是幼主不好駕馭的群體。

    如果天下平定,劉備集團的外部矛盾消失,內部矛盾將成為主線,選擇朱元璋式地大清洗機率非常大。歷史上,劉備受限於蜀漢外部壓力和內部人才凋敝的情勢,依然設定了諸葛亮、李嚴相互牽制的輔政格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令我們感動,但我們不可否認,劉備的制衡機制失效後,諸葛亮成為了“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的權臣。

    三、集權需要

    每一代立業雄主,無不認真汲取前代滅亡的教訓。劉備如果一統天下,也會時刻繃緊“豪強”這根弦。東漢建國,一部分是依賴劉秀等人的辛苦打拼,另一部分是依賴豪強的鼎力支援,從龍的豪強骨幹,自然而然成為了分享帝國權力股份和皇室血統股份的勝利者。一方面,這幫助劉秀迅速統一全國,避免更大程度的流血戰爭,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地方坐大的隱患。

    劉備創業的年代,曹操、袁紹、孫權、劉備等人成事離不開豪強的支援,但也對這些“臥榻之側酣睡”的股東心懷戒備。憑豪強之勢力“逆取”,削豪強之勢力“順守”則成為帝業集權的頭等課題。諸葛亮也許不會死,但被壓抑、貶斥則是大機率的。

    結語

    儘管我們內心中對美好事物充滿幻想,但便覽史冊,類似的事情總在反覆發生。好在,這只是一個假設,也只是一個也許。

  • 13 # 蒼茫大地顧煒斌

    如果劉備能興復漢室,他會禮遇孔明,原因如下:

    一、劉備待人寬厚仁義,勝過高祖劉邦,有光武帝劉秀遺風。

    你讀《三國志》,看劉備一生待人,都重情重義。他早期的小弟關羽、張飛,劉備對他們極為禮遇。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被擁立為漢中王,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鎮撫荊州;張飛為右將軍、假符節。劉備稱帝當年,張飛晉車騎將軍,晉爵西鄉侯。死後追諡桓侯。長子夭亡,次子官至侍中、尚書僕射。劉璋舊部法正,幫劉備打下益州、漢中,協調蜀漢人事關係,劉備對一他言聽計從。甚至能容忍攻下益州時,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時法正的睚眥必報,擅自處死有仇之人。劉備晉漢中王,任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法正去世,劉備為他流淚多日,賜諡號為翼侯。賜一法正兒子法邈為關內侯。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劉備善待麋竺及黃權的家族。麋竺,前輩世代經商,家中有奴僕上萬人,財產巨億。徐州牧陶謙徵召他為別駕從事。陶謙死後,麋竺奉遺命請劉備為徐州牧。建安元年,呂布乘劉備攻打袁術,襲擊下邳,俘獲劉備妻兒。劉備敗逃廣陵海西縣,麋竺嫁妹妹給劉備,獻上奴僕二千餘,以及許多金銀珠寶,劉備重新雄起。後麋竺又辭去曹操上表的官職嬴郡太守,一生追隨劉備,益州平定後,劉備按股分紅,麋竺為安漢將軍,位列軍師將軍之上,劉備待之以上賓之禮。後麋芳任南郡太守,和荊州守將關羽不睦,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麋芳叛迎孫權,關羽因此兵敗身亡。作為兄長麋竺反綁雙手向劉備請罪,劉備好言相慰,待之如初。黃權曾隨先主伐吳,後無奈歸魏,劉備沒有治黃權家屬的罪!劉備寬宏如斯!

    二、劉備一生以知人善任出名,他必定知道孔明除了才高八斗,更有對劉氏的忠誠。

    劉備重用孔明、法正,在漢中又力排眾議,扶牙門將軍魏延為帥,臨死時仍明察秋毫,關照孔明馬謖言過其實,不堪重用。老江湖劉備察人的本領甚至超過孔明,他怎會不懂孔明的忠誠?臨死,將江山、兒子悉數託付孔明,他對孔明如此信任,怎麼下孔明的手呢?

    三、孔明把他的一生全部奉獻給劉氏,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三顧茅廬,孔明就獻上《隆中對》,這是劉氏股份有限公司的遠景規劃圖!孔明從此,以死相隨,為劉備單身赴東吳,連吳抗曹,赤壁大勝後,劉備在荊州有了一席之地,孔明任軍師中郎將,都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調三郡賦稅,以便充實軍用器械、糧餉。後劉璋派法正迎劉備攻張魯,孔明與關羽同鎮荊州。後劉備從葭萌公回擊劉璋,孔明奉令與張飛、趙雲逆江而上,平定沿江各郡縣,又與主公合圍成都。平定益州後,孔明任軍師將軍兼管左將軍府事務。劉備外出時,孔明常留鎮成都,備足糧草,擁劉備稱帝后,孔明任丞相總理尚書檯事務,假節。張飛死,孔明兼司隸校尉。孔明對劉備感激涕零,死命盡忠,兩人關係如魚得水。

    孔明處處為劉備著想。劉封,是劉備在荊州時無香火繼承者時,收的養子,有繼承權的。劉封勇武過人,當年入川時所到處攻無不克,益州平定時,任副軍中郎將。孟達降劉備,率四千人駐江陵,益州平定後,任宜都太守,奉令攻下房陵。又去進攻上庸,劉備派劉封率軍援助,降申耽。後關羽被呂蒙偷襲,劉封、孟達以所轄郡歸附不久,不可遠征,拒絕援助關羽,劉封和孟達不和,搶了孟達的儀仗樂隊。孟達降曹,劉封不聽孟達忠告,迴歸劉備。孔明從國家的長治久安出發,力勸劉備藉機斬殺劉封,以保劉禪和平接班。

    處置彭羕。彭羕在法正、0龐統舉薦下,在劉備兼任益州牧之時,升治中從事。他的狐狸尾巴露出來了,狂妄至極。孔明屢次向劉備諫言,說彭羕是個大野心家,充滿變數,暗中觀察彭羕,果然垃圾,貶他為江陽太守。彭羕很鬱悶,竟私見馬超,挑逗他:那老兵油子荒唐無理,和他無話可說。您為外官,我為內官,兩人聯手,天下能搞定。馬超寄人籬下,尾巴夾緊得不要不要。密奏劉備,彭羕被殺!

    四、孔明一生謙虛謹慎。

    有些文友愛拿後劉備時代的孔明說事。說孔明架空劉禪,有欺主之嫌,此論大錯特錯了。

    劉備留給孔明的是爛得不能再爛的攤子。荊州全失,大批四海精銳盡失,強敵環伺,國內豪強地主、少數民族又不斷反叛。孔明受劉備遺命輔政,受劉備遺命教育劉禪等兒子,他又奉劉禪旨意開府儀同三司,他竭盡忠誠,平定叛亂,修好吳蜀聯盟,對內大搞生產,對外攻式防禦,最終死在北伐路上!臨死前,把軍隊盡交楊儀、費禕等帶回!還舉薦忠臣、能臣蔣琬、費禕為接班人!這等忠誠,驚天地、泣鬼神!劉備怎忍心下手?

    五、開國君臣關係有兩種模式,絕不僅是狡兔死、走狗烹一途。

    縱觀中國歷史,開國功臣也不是盡被開國君主斬殺。像秦始皇一統天下,和李斯、王翦等功臣關係和睦;劉邦,斬殺了諸侯王,蕭何、張良、陳平、周勃、曹參等絕大多數功臣善終;劉秀沒殺一個功臣;李世民對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秦叔寶、李靖等功臣甚厚;趙匡胤也沒殺過功臣……記住!不是每個國君都是勾踐、朱元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孩不愛學習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