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隱者康司馬

    是東吳的安東中郎將孫桓,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關羽、張飛死後,劉備不顧趙雲、諸葛亮等一批有遠見大臣的反對,組織起來蜀國75大軍討伐東吳。

    東吳的安東中郎將孫桓和劉備的前鋒部隊交戰,被劉備的大軍包在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北)。孫桓派人出城快馬加鞭向陸遜求救,陸遜部下的將軍們都表示應該救援孫桓。陸遜對大家說:*夷道城堡堅固,糧草也充足,不必多濾,等我的計謀成功後,孫桓之圍可解*。東吳的將領們見陸遜既不出兵救援孫桓也不出兵攻打劉備,都認為陸遜膽小如鼠。

    陸遜透過觀察蜀軍大營多日,心中有數了,於是決定反擊。陸遜先派一支軍隊攻打蜀軍的一個大營。結果被蜀軍給打敗了,陸遜卻找到了進攻蜀軍的方法。

    陸遜命令士兵們每個人拿著一把茅草衝進蜀軍大營,順風點火,發動火攻。那天晚上,風颳的特別的大,蜀軍的大營都連在一起,一個營寨著火會馬上就燒到另一個大營。頓時,蜀軍的大營都陷入了一片火海中。陸遜率領大軍乘機反攻,一連打下四十多個營寨,殺死蜀軍很多年輕的將領。蜀軍是潰不成軍,包圍夷道孫桓的蜀軍也都潰逃了。

    這一場大戰,蜀軍幾乎全軍覆滅,歷史上把這場*夷陵之戰*,又稱為*猇亭之戰*。

  • 2 # 蘭谷清音

    是孫權。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七十多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當時,兩國的國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率領4萬多人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今湖北巴東)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為了防範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北將軍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 孫權在面臨蜀軍戰略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他任命右護軍、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禦蜀軍;同時又遣使向曹丕稱臣修好,以避免兩線作戰。

    陸遜上任後,透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指出劉備兵勢強大,居高守險,銳氣正盛,求勝心切,吳軍應暫時避開蜀軍的鋒芒,再伺機破敵,耐心說服了吳軍諸將放棄立即決戰的要求。果斷地實施戰略退卻,一直後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線。然後在那裡停止退卻,轉入防禦,遏制蜀軍的繼續進兵。並集中兵力,準備相機決戰。這樣,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嶺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里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 公元222年正月,蜀漢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屯兵長江兩岸。二月,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抵猇亭,建立了大本營。這時,蜀軍已深入吳境二三百公里,由於開始遭到吳軍的扼阻抵禦,其東進的勢頭停頓了下來。在吳軍扼守要地、堅不出戰的情況下,蜀軍不得已乃在巫峽、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線數百里地上設立了幾十個營寨。為了調動陸遜出戰,劉備遣前部督張南率部分兵力圍攻駐守夷道的孫桓。孫桓是孫權的侄兒,所以吳軍諸將紛紛要求出兵救援,但陸遜深知孫桓素得士眾之心,夷道城堅糧足,堅決拒絕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議,避免了分散和過早地消耗兵力的行為。

    從正月到六月,兩軍仍然相持不決。劉備為了迅速同吳軍進行決戰,曾頻繁派人到陣前辱罵挑戰,但是陸遜均沉住氣不予理睬。後來劉備又派遣吳班率數千人在平地立營,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馬,企圖引誘吳軍出戰,伺機加以聚殲。但是此計依然未能得逞。陸遜堅守不戰,破壞了劉備倚恃優勢兵力企求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蜀軍將士逐漸鬥志渙散鬆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劉備無可奈何,只好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於深山密林裡,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後再發動進攻。由於蜀軍是處於吳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後方,故後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加上劉備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為陸遜實施戰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

    陸遜看到蜀軍士氣沮喪,放棄了水陸並進、夾擊吳軍的作戰方針,認為戰略反攻的時機業已成熟。為此他上書吳王孫權說:交戰之初,所顧慮的是蜀軍水陸並進、夾江直下。現在蜀軍舍舟就陸,處處結營,從其部署來看,不會有什麼變化。這樣就有了可乘之機,擊破蜀軍,當無困難。孫權當即批准了陸遜這一由防禦轉入反攻的作戰計劃。

    陸遜在進行大規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隊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這次進攻雖未能奏效,但卻使陸遜從中尋找到了破敵之法--火攻蜀軍連營的作戰方法。因為當時江南正是炎夏季節,氣候悶熱,而蜀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所築成,其周圍又全是樹林、茅草,一旦起火,就會燒成一片。 決戰開始後,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頓時間火勢猛烈,蜀軍大亂。陸遜乘勢發起反攻,迫使蜀軍西退。吳將朱然率軍5000首先突破蜀軍前鋒,猛插到蜀軍的後部,與韓當所部進圍蜀軍於涿鄉(今湖北宜昌西),切斷了蜀軍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軍馮習部,大破之。諸葛瑾、駱統、周胤諸部配合陸遜的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起攻擊。守禦夷道的孫桓部也主動出擊、投入戰鬥。吳軍進展順利,很快就攻破蜀軍營寨40餘座,並且用水軍截斷了蜀軍長江兩岸的聯絡。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及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劉備見全線崩潰,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山據險自衛。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又殲滅蜀軍數萬之眾。至此,蜀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後衛將軍傅彤等被殺。後依賴驛站人員焚燒潰兵所棄的裝備堵塞山道,才得以擺脫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

    這時,蜀軍鎮北將軍黃權所部正在江北防禦魏軍。劉備敗退後,黃權的歸路為吳軍所截斷,不得已於八月率眾向曹魏投降。

    劉備逃到白帝城後,吳將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果。陸遜顧忌曹魏方面乘機渾水摸魚、襲擊後方,遂停止追擊,主動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吳,但因陸遜早有準備,魏軍終於無功而返。次年四月,劉備惱羞於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於白帝城。夷陵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 3 # 江湖小曉生

    孫桓是孫河的第三個兒子,孫河被孫堅所收養,跟隨他南征北戰。所以孫桓從輩分上來說,應該是孫權的侄兒。

    即使不是親侄兒,也算是孫權的心腹,畢竟是家裡人。而陸遜在夷陵之戰前,卻差點把孫權的這位侄兒給害死。

    陸遜提領江東大都督的時候,孫桓被拜為安東中郎將,前往夷道。可是孫桓作為前鋒,卻被劉備大軍重重包圍。在這種情況下陸遜並沒有著急去救孫桓。

    01陸遜不救孫桓,是為了實施自己的策略。

    東吳的實力,不足以和強大的劉備相抗衡。所以要想對付劉備,必須要選擇智取。可是仗還沒怎麼打,孫桓就被劉備大軍給包圍了起來。

    這個時候孫桓派人前來求救,眾將士也全都在位孫權求情,因為孫桓是孫權的侄兒,畢竟是有點感情的。

    孫桓字叔武,河之子也。年二十五,拜安東中郎將,與陸遜共拒劉備。備軍眾甚盛,彌山盈谷,桓投刀奮命,與遜戮力,備遂敗走。桓斬上夔道,截其徑要。備逾山越險,僅乃得免,忿恚嘆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桓以功拜建武將軍,封丹徒侯,下督牛渚,作橫江塢,會卒。---《三國志》

    可是陸遜卻表示,孫桓本事大,手裡兵馬充足,而且兵精糧足,不需要前去救援。那麼陸遜這麼說有道理嗎?當然是沒有的。

    因為孫桓顯然是已經吃不消了,這才前來救援,陸遜不救他也就算了,居然還說他兵精糧足,簡直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那麼陸遜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其實陸遜這麼做,是有苦衷的。孫桓的確重要,他是孫權的侄兒,能救肯定救。可是孫桓再重要,也比不上這場大戰的重要性。陸遜所著眼的,是整場戰爭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為了救某一個人而已。所以說陸遜不會因為孫桓的生死,改變自己的既有方略。孫桓的死活,只能看他自己的了,陸遜這邊必須要按照原來的計劃實施,不可能為他浪費時間和兵馬。

    孫桓自己還是很給力的,他肯定是得知了陸遜的態度,所以決定堅守城池,抵擋劉備的進攻,不能夠破壞陸遜的大局。

    此後陸遜按照計劃實施,果然大敗劉備。孫桓在劉備逃跑的時候,主動帶兵前去攔截,差點就活捉了劉備。為此劉備還長嘆一聲,說當初在京城看到孫桓的時候,才是只有11歲大的小孩兒,沒想到今天會把他逼成這樣。

    02孫桓英年早逝,孫家宗室成員還是很給力的。

    如此英勇的孫桓,在夷陵之戰結束以後,被封為丹徒侯,可惜26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了。生前能夠建立如此功業,所以才得以在青史留名。

    策破昕等,斬之,遂定會稽。表拜靜為奮武校尉,欲授之重任,靜戀墳墓宗族,不樂出仕,求留鎮守。策從之。權統事,就遷昭義中郎將,終於家。有五子,暠、瑜、皎、奐、謙。暠三子:綽、超、恭。超為偏將軍。恭生峻。綽生綝。---《三國志》

    其實孫家的子孫都是非常給力的人,而且多數是少年英雄。孫權能夠穩坐江東基業,其實少不了這些宗室子孫的幫助。

    孫堅的弟弟孫靜,他生的幾個兒子都不簡單。長子孫暠,早在孫策去世以後,就打算奪取江東權位,結果沒有成功。他孫子孫峻成為孫權託孤大臣,殺害諸葛恪奪權後,開始濫殺孫權後代,此後又將權力傳給堂弟孫綝。孫綝也是權臣,最終被孫休捕殺。

    孫靜的二兒子孫瑜,官至奮威將軍。本人非常喜歡讀書,雖然是武將出身,卻很重視文化人才,在東吳境內興建學校,培養文化學者。孫靜的三兒子孫皎,差一點就坐上了大都督的位置,他和呂蒙一起,為平定荊州出力。原本孫權打算讓他和呂蒙分別任左右都督,以此來掣肘呂蒙,結果被呂蒙拒絕這才作罷。孫靜的四兒子孫奐,在孫皎去世以後,接管了哥哥的軍隊,鎮守江夏。被封為揚威將軍,沙羨侯。

    這些人都是少年英才,在孫權統治江東期間,宗室的力量起到了決定性因素。為什麼呢?因為江東地區以世家大族為主。人家都是豪門大族,你勢單力薄之下,要想統治人家,是很難辦的。

    所以孫權對宗室的依賴,僅次於曹操。曹操一邊有曹家的宗室,一邊有夏侯家的宗室幫忙,自然是漁翁得利。三國君主中,唯一不靠宗室的,可能就是劉備了。因為他善於交朋友,他的集團內,主要是以朋友掌權為主。

    03不救孫桓,也是陸遜立威的一個步驟。

    陸遜其實並不年輕,當時也三十大幾歲了,而且帶兵也有十年的時間。可是他的名聲一直都不是很響亮,所以給人的印象,是那種讀書人的形象。

    這樣形象的人,想要做大都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很難服眾。當時軍中的將領,要麼是孫策周瑜的舊部,要麼是孫家的宗室。

    這些人要麼久經戰陣,要麼都是地位崇高,讓陸遜這麼一個沒什麼戰功的人,來統領這幫人,的確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初,孫桓別討備前鋒於夷道,為備所圍,求救於遜。遜曰“未可”諸將曰“孫安東公族,見圍已困,奈何不救”遜曰“安東得士眾心,城牢糧足,無可憂也。待吾計展,欲不救安東,安東自解”及方略大施,備果奔潰。桓後見遜曰“前實怨不見救,定至今日,乃知排程自有方耳”---《三國志》

    所以陸遜為此傷透了腦筋,其中不救孫桓,就是陸遜所設下的一項計謀。幾乎所有將士都要救孫桓,可是陸遜偏偏就是不救,必須要讓大家跟著他的思路去走才行,而不是使自己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孫桓的死活真的不重要,可是他如果無法在軍中立威的話,那就指揮不動這隻軍隊,那這一戰都不用打就知道肯定會輸了。

    陸遜告訴大家,劉備用兵如神,曹操都感到害怕,是非常強大的。如果大家想要打敗劉備,那麼就應該團結起來,聽從安排。

    此後陸遜使出的計謀,在擊敗劉備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這才讓眾將士口服心服。尤其是孫桓,得知陸遜不肯來救的時候,孫桓心裡是非常惱怒的,可是沒辦法,只能咬著牙去抵抗劉備。

    等到戰勝了劉備以後,孫桓這才和陸遜冰釋前嫌,並且表示陸遜實在是厲害,原來果真是有自己的一套計劃。

    總結:東吳最大的敗績,就是豪族林立。

    孫權最討厭的勢力,那就是豪族,可是最需要依靠的勢力,也是豪族。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大問題,那就是孫權在爭奪天下的時候,必須要考慮這些豪族的意見。

    為此孫權想要把豪族的權力一點點抽絲剝繭一般地奪過來,所以培養宗室執掌兵權,就成了孫權登基以後,最需要辦的一件事了。

    可惜最後豪族的確是解決了不少,而宗室因為權力過大,開始架空皇族,最終還是引發了政變。

    參考資料:《三國志》

  • 4 # 折梅相問

    被圍的是孫權的侄兒孫桓。當時劉備為了給老弟關於報仇,全軍上下士氣高昂,佔據地理優勢居高臨下,佔據長江上游,同時兵力數量上佔有一定的優勢(並非演義中的70萬,大約8萬上下)。劉備這邊佔據優勢急於求戰,求勝心切。陸遜這邊肯定要避其鋒芒,不可能盲目決戰,等一等,等對方士氣消退一點,再找機會出擊。這陸遜也是沉得住氣,劉備再怎麼挑釁也不出戰。劉備這才令張南率部分兵力包圍孫桓駐守的夷陵道,這下東吳這邊就炸了鍋了,各大將領紛紛要求出兵救援。陸遜考慮到夷陵道城堅糧足,堅決反對救援孫桓,為了不分兵提前消耗兵力,同事斬了孫權內弟傅駿以震懾各將領,這才壓下來。磨了劉備兩個月,劉備這邊士氣消沉,也放棄了水陸並進,將水軍一併安排在岸上休息。陸遜見機這才有了火燒連營八百里之計,燒的劉備幾乎全軍覆沒,隻身逃亡白帝城一命嗚呼! 回過頭來再看,也不能說陸遜不救就一定是對的,萬一夷陵道城破,陸遜也是陷入三面合圍之地。但歷史沒有如果,成王敗寇,陸遜贏了,他就是牛啊,他就是神機妙算啊!他就能算到城堅不能被攻破,他就能算到劉備軍士氣消退,緊接著會上岸被燒。我想無論是誰都沒有這樣的神機妙算的能力,也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抓住有利時機,一擊斃命。

  • 5 # 穿越再現彼岸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遭遇慘敗,率軍逃跑。結果被孫權的侄子孫桓佔據險要地方截擊,差點生擒了劉備。劉備事後非常感嘆,當年去東吳都城娶孫尚香的時候,孫桓只有11歲,沒想到十幾年後成了一員猛將,把我逼迫城這個樣子。

    (劉備)忿恚嘆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三國志.吳書六.宗室列傳第六》)

    夷陵之戰中,陸遜不去救援的應該是孫權同族的侄子——安東中郎將孫桓。

    孫桓的父親孫河,是孫河的第三個兒子,屬於孫堅同一家族的人。孫河過繼給自己的姑姑做兒子,改姓為“俞”。後來自己改了回來,估計這事當時是不承認的,孫策賜姓“孫”,算是正式改回祖宗的姓了。(孫桓劇照,《三國演義》最初版)

    孫河一直追隨孫堅、孫策南征北戰。204年,孫策、孫權的三弟丹楊太守孫翊被自己手下的將領媯覽、戴員買通他的家將邊鴻刺殺了他。不知究竟的孫河去孫翊部討說法,結果也被殺。

    此時孫桓只有6歲,應該是孫權將他撫養在宗室之中,並著力培養。孫恆在同輩之中應該是佼佼者,被孫權稱為“宗室顏淵”,顏淵居於孔子72弟子的首位。(陸遜雕塑,孫桓跟隨他差點擒獲劉備)

    孫桓因何被圍困?

    夷陵現在屬於湖北宜昌夷陵區,瀕臨的是清水,清水古代稱“夷水”,夷陵因此而得名。劉備發兵進攻東吳,為關羽報仇,深入東吳境內200-300裡。孫權派陸遜、孫桓(25歲)、朱然、潘璋、周泰等人率領軍隊5萬抵禦,孫桓駐紮在夷道城。

    劉備的兵力大約和東吳的兵力相當,約有5萬人,後方趙雲等將領率領約2萬人,沒有參戰。蜀軍的佔據有利地勢,軍隊士氣正旺,陸遜決定堅守不出,於蜀軍對峙。

    劉備急於與吳軍決戰,頻繁使用招數誘使陸遜出戰,計策頻出,開罵挑戰、設伏兵等。陸遜就是一個招數,堅守不出。劉備於是派遣前軍都督張南圍困了孫桓駐守的夷道城,準備圍點打援。東吳諸位將領都請求增援孫桓部,不過這一計策也被陸遜看破了,堅決不肯救援孫桓。

    其實劉備的部隊人數有限,如果進攻孫桓的夷道城得不償失,會損兵折將。根據兵法所說,有5倍於守城人馬就可以攻城,10倍人馬可以包圍,看來劉備的蜀軍只是虛張聲勢,目的是圍點打援或者進行決戰。蜀軍沒有攻下孫桓拒守的城池也說明蜀軍兵力並沒有那麼多!(呂蒙塑像,孫桓跟隨他收穫第一次大功)

    孫桓的戰績如何?

    孫桓由於在宗室子弟之中表現特別突出,年紀輕輕就被孫權委以重任,結果也不負眾望。

    21歲追隨呂蒙襲擊荊州,這一戰中孫桓在華容道襲擊關羽的敗軍,俘虜了5000多人,牛馬軍械不計其數。

    25歲跟隨陸遜抵禦劉備的進攻,拒守夷道城,陸遜火燒連營之後截擊劉備的敗軍,差點俘虜劉備。

    26歲,孫權派遣他去修築金沙江的支流橫江船塢,病死在哪裡。

  • 6 # 歷史都付笑談中

    是安東中郎將孫桓,孫氏宗族,人稱“孫安東”。

    夷陵之戰中,孫桓帶兵和劉備的先鋒在夷道交手,但是被劉備的大軍圍困。孫桓向主帥陸遜求救,眾將認為陸遜應該發兵去救援,但是陸遜最終沒有發兵相救。

    陸遜不出兵的原因,其一是相信孫桓的能力,其二是從大局考慮。

    初,孫桓別討備前鋒於夷道,為備所圍,求救於遜。遜曰:“未可。”諸將曰:“孫安東公族,見圍已困,奈何不救?”遜曰:“安東得士眾心,城牢糧足,無可憂也。待吾計展,欲不救安東,安東自解。”

    陸遜最終沒有發兵,而孫桓也的確堅持了下來,後來還和陸遜一起,對劉備發動反擊,差點捉住了劉備,劉備翻山越嶺,撿了一條性命,非常氣憤,後來說道:“我當初到京城時,孫桓還只是個小兒,如今竟然把我逼到這個地步!”讓後輩逼到這個地步,劉備老臉實在是掛不住。

    應該說,孫桓是個十足的將才,此時的他,才僅有25歲。

  • 7 # 梨叔說史

    夷陵之戰中被蜀國大軍圍困,陸遜未馬上發兵相救的吳國將領是孫桓。他為什麼不救呢?因為他對孫權有三不滿。下面一一道來:

    大名鼎鼎的劉備,為了給二弟關羽報仇,曾經興師東伐。一開始他一路順暢,每戰必勝,但是,到了夷陵這個地方,他受挫了。守城的人,是孫權最器重的宗室子弟——孫桓。面對危在旦夕的孫桓,陸遜竟然放棄援救,還口口聲聲說他打敗了劉備後,危情自然會解除。陸遜果真打敗了劉備,孫桓不但被解救了,他還差點抓獲了劉備。但是,事實上,真是如此嗎?其實,陸遜根本不想救孫桓,他是想借劉備的手除掉他,好發洩對孫權的不滿。孫權明明把侄女都嫁給了他,他為什麼對孫權還滿呢?

    一、陸遜的一不滿:對孫權的用人政策非常不滿,他不想被孫權幹掉

    很多人都認為,孫權最倚重的人,是周瑜、張昭、魯肅、呂蒙和陸遜。前幾個人,除了張昭外,都死得比較早。因為周瑜、魯肅和呂蒙,都手握兵權,在軍中有威信,能耐也非常大。孫權不好讓他們長久地活著。即便是張昭這樣的重臣,孫權也沒讓人有好日子過。孫權的丞相,竟然都沒讓張昭做。

    孫權的用人策略是,先培養主事人的接班人,然後用完主事人再殺。他用周瑜時,暗中扶植提出江東對的魯肅。孫權用完周瑜打敗曹操後,再暗中除掉周瑜。周瑜哪是諸葛亮氣死的,周瑜的心胸大著呢。魯肅在從關羽手中要荊州三郡時,孫權又暗中培養吳下的阿蒙。孫權培養好呂蒙後,魯肅就掛了。呂蒙收復荊州後,驕傲得不行,孫權又把培養好的陸遜推到了前臺。呂蒙自然又被孫權除掉了。結果,孫權發現,陸遜之後,江東暫時沒有像樣的人才可以培養。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雖然有潛力,但是當時太小了。這個孫權真是太恐怖了,難怪江東人才輩出,卻沒有統一天下。人才都被他整死了,還怎麼統一。

    陸遜說,權權,俺不是傻子,別那麼黑,要不然不跟你玩了

    而陸遜的才智,不下於周瑜、魯肅,呂蒙給他提鞋勉強能勝任。這樣的一個人,連狡猾的劉備都被他打敗了。孫權的那些伎倆,他怎能識不破呢。

    孫權把親侄女都嫁給了陸遜,有意拉攏他,為什麼還要對陸遜下手呢?因為孫權,怕的不是陸遜,而是擔心江東計程車家大族。

    陸遜背後的陸家是江東的大族,家族勢力十分龐大,而且江東的各大家族都有姻親關係,盤根錯節,十分讓孫權棘手。陸遜是江東的青年才俊,孫權喜歡他,也防範他。

    陸遜字伯言,吳郡吳人也。本名議,世江東大族。遜少孤,隨從祖廬江太守康在官。袁術與康有隙,將攻康,康遣遜及親戚還吳。遜年長於康子績數歲,為之綱紀門戶。

    陸遜當然知曉孫權的用意,便和孫權過了幾招。他想讓孫權明白,別逼老虎太緊,否則會咬人的。陸遜對孫權的第一個反擊,就是故意不救孫權非常器重的孫桓。陸遜不想讓孫桓做他的接班的,然後被孫權暗中除掉。

    二、陸遜的二不滿:對孫權打壓士族政策的不滿,他不想讓族人受牽連

    孫桓,是何許人呢?他是孫權的侄子,因為他比較聰明好學,知識豐富,善於辯論,孫權對他寵愛有加,稱他為宗室顏淵,對他有很大期待。

    三國時期吳國的建武將軍。孫河的第三子,儀容端正,器懷聰明,博學強記,能論議應對,孫權常稱為宗室顏淵,擢為武衛都尉。

    因為孫氏政權在江東的根基並不穩固,要靠士家大族來維繫,這就造成了皇權與士家大族之間的矛盾。孫權就想提高宗室的聲望,方便提拔他們,讓他們掌握權力,慢慢替代士家大族。因此,孫權非常留意宗室的子弟,對宗室子弟多加栽培。孫桓被稱為顏淵,說明了他在孫權心目中的分量。顏淵可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由此可見,這個孫桓絕非平常之輩。劉備是連曹操都要畏懼的人,但是孫桓一點也不怕他,甚至差點抓住了劉備。孫桓這小子,不愧是孫權看上的人。

    年二十五,拜安東中郎將,與陸遜共拒劉備。備軍眾甚盛,彌山盈谷,桓投刀奮命,與遜戮力,備遂敗走。桓斬上(兜)道,截其徑要。備逾山越險,僅乃得免。

    陸遜說,權權,你偏心,對孫桓好,忘記了荊州是俺幫你奪回的

    陸遜所在的陸氏家族,在江東是名門旺族。陸遜的能力,並不下於周瑜,甚至有勝之而無不及。他當然明白孫權的心思,如果孫氏子弟將來被重用,江東計程車家大族將來就會有滅門之禍尤其是陸遜還是孫策的女婿。雖然孫權的王位,是孫策讓給他的,但是,他對孫策並沒有感激之情。孫權稱位後,追封了自己的父親孫堅為皇帝,卻對自己的哥哥置若罔聞,可見他是多麼的冷血。

    孫權說,小遜,不是俺有意怠慢你,是你能耐太大了,畢竟俺是老大

    陸遜知道劉備的厲害,只要他給劉備多一點時間,孫桓就會兵敗城破,死於劉備之手。這樣劉備大軍就會更加驕傲。既能除掉孫桓,還能驕縱劉備,簡直是一舉兩得。

    孫桓一死,孫氏一族中的人,暫時不會有出類拔萃的人才。陸遜的身家性命,就可以保全。

    而且陸遜,不像周瑜等人,他為人比較低調,根本不給孫權把柄。

    三、陸遜的三不滿:孫權幹不過劉備時,才想到了他

    陸遜自從幫助呂蒙打敗關羽,奪回荊州後,他好像消失了似的。

    按說孫權是非常瞭解陸遜的才能的,收荊州之功,陸遜的功勞非常大。這樣的人,應該重用才是。但是,孫權把他冷落了。甚至在劉備大軍壓境的時候,孫權都沒有想到任用陸遜。他把陸遜忘了嗎?肯定沒有。只是因為陸遜太厲害了,太年輕了,背景也太強大了。

    在孫權眼中,陸遜是他的棋子。用完了,棋子可以丟下。

    孫權有意重用孫桓,所以把他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夷陵。

    在陸遜眼中,孫桓何嘗又不是棋子。只是孫桓這個棋子,在孫權眼中,比陸遜更重要而已。

    陸遜知道孫桓的本事,明白他不會短時間內被劉備大軍打敗。這樣孫桓的軍隊,就會消耗掉更多劉備的軍隊。劉備攻破孫桓的城池後,他更會驕傲,更會得意,他就會更加輕視江東群臣。陸遜想給劉備一個驕傲的機會,而能夠完成任務的只有孫桓。

    陸遜說,桓桓,並非俺冷血,是你叔太陰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孫桓確實厲害,他差點擒獲了劉備。

    劉備: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

    而陸遜也給自己留下了後路,如果他的計策能夠順利實施,而孫桓又堅挺到那個時候,圍困孫桓的大軍,就會不救自解。

  • 8 # 吃貨曉哥哥

    是孫恆,孫河的兒子,

    三國志·孫桓傳記載

    孫桓字叔武,河之子也。年二十五,拜安東中郎將,與陸遜共拒劉備。備軍眾甚盛,彌山盈谷,桓投刀奮命,與遜戮力,備遂敗走。桓斬上夔道,截其徑要。備逾山越險,僅乃得免,忿恚嘆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桓以功拜建武將軍,封丹徒侯,下督牛渚,作橫江塢,會卒。

    東吳國史記載

    河有四子。長助,曲阿長。次誼,海鹽長。並早卒。次桓,儀容端正,器懷聰朗,博學強記,能論議應對,權常稱為宗室顏淵,擢為武衛都尉。從討關羽於華容,誘羽餘黨,得五千人,牛馬器械甚眾。

    夷陵之戰,又稱猇亭之戰,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揮兵攻打東吳孫權。孫權應戰,派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抵禦蜀軍,同時向曹丕稱臣避免兩線作戰。戰爭初期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率領約三萬人為先頭部隊,攻入吳境,在巫地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吳軍為了暫避鋒芒後退五六百里,在夷道,猇亭一帶防禦蜀軍。第二年正月蜀漢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佔領長江兩岸。二月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抵猇亭,這時蜀軍已深入吳境三百公里,開始遭到吳軍的層層阻擊進攻勢頭被檔了下來。吳軍堅守不出,蜀軍不得已在巫峽到夷陵數百里地上設立了幾十個營寨。為了逼陸遜出戰,張南率軍進攻夷道,駐守夷道的孫恆主動出擊但不敵張南,退守夷道城。雙方一致相持到六月,六月的江南天氣炎熱蜀軍久戰不勝苦不堪言。劉備無奈只好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於深山密林裡,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後再發動進攻。蜀軍放棄水軍的行為給了陸遜有機可乘的機會。當時江南正值夏季,氣候悶熱,而蜀軍的營寨確都是木建的周圍還全是密林一旦燒起來就是滅頂之災。陸遜正是看中這一點命令吳軍各持茅草,夜襲蜀軍,順風放火火借風勢燒的蜀軍大亂。陸遜乘勢而攻,蜀軍被迫西退。朱然率軍五千突破蜀軍的防線後迂迴到了蜀軍後方,和韓當所部切斷了蜀軍的退路。潘璋大破蜀軍馮習部。諸葛瑾、駱統、周胤配合陸遜的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起總攻。困守夷道城的孫桓也主動出擊圍城的蜀軍,吳軍連續攻破了蜀軍營寨四十餘座,並且東吳水軍完全切斷了蜀軍長江兩岸的守軍。蜀軍將領張南、馮習蠻將沙摩柯陣亡,杜路、劉寧投降。劉備在夷陵西北馬鞍山收攏殘軍和陸遜決戰,但又被吳軍大敗死傷近萬。至此蜀軍完全全線崩盤,糧草物資喪失殆盡。劉備乘夜突圍在石門山和主動出擊的孫桓遭遇,差點被抓靠著傅肜率部斷後戰死在包住一命。後來靠焚燒物資堵塞山道才逃到永安城。

    猇亭之戰劉備的敗因主要是放棄了水路並進讓吳國水軍切斷了長江南北兩軍。不察地利,將大軍分佈在二、三百里的山路里處處堅守處處薄弱造成首尾不能兼顧。被吳軍集中兵力一敗再敗。

  • 9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夷陵之戰被蜀國大軍圍困,陸遜未馬上發兵相救的吳國將領是哪位?可能大家對魏蜀兩國將領比較熟悉,吳國的瞭解較少,這位將領就是孫權的宗親孫桓。那麼孫桓身處險境,陸遜為何不去救援呢?我們依據正史來分析下

    孫桓是東吳孫權的宗親,也是一位擅長領兵的優秀將領

    孫桓是孫河(與孫堅是同族子弟)的第三子,孫桓長相儀表堂堂,器懷聰朗,讀書博學強記,被孫權稱讚為"宗室顏淵”,是東吳年輕二代裡比較出色的將領。

    東吳宗親孫桓

    先是跟隨呂蒙襲取荊州,在華容道擊敗關羽,擒獲了關羽的餘眾將近五千人以及大量的牛馬及軍備。

    後與陸遜一起率軍抵禦劉備的伐吳大軍。當時陸遜駐守在夷陵,孫桓在夷道分兵去攻打劉備,結果被劉備大軍圍困,向陸遜求救,可知孫桓當時的兵力遠不於劉備。

    陸遜為何不救援孫桓?

    據《三國志》記載,陸遜不救援孫桓得想法是堅信孫桓能守住夷道,不必擔心孫桓。

    初,孫桓別討備前鋒於夷道,為備所圍,求救於遜。遜曰:“未可。”諸將曰:“孫安東公族,見圍已困,奈何不救?”遜曰:“安東得士眾心,城牢糧足,無可憂也。待吾計展,欲不救安東,安東自解。”及方略大施,備果奔潰。

    然而事實上孫桓的兵力是不如劉備的,隨時都有可能會被劉備全殲,劉備的意圖是想圍而不殲,想讓陸遜分兵去救,劉備好趁機猛攻夷陵,在夷陵開啟缺口就可進入荊州。但陸遜識破了劉備的意圖,讓孫桓堅守夷道,陸遜也在長久的對峙中發現了破劉備的戰機,以火攻破劉備的連營。

    等到陸遜火燒連營,孫桓截斷上夔門的險要道路,劉備翻山越險,才得以自身逃脫。孫桓之前還因陸遜不救而感到怨恨,等事後才明白原來陸遜早已排程有方,既贏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又解了孫桓之圍。

    總結:如果陸遜分兵救援孫桓,劉備就會截擊救援的部隊,而陸遜的兵力不足,會給劉備猛攻夷陵的機會,夷陵失守,劉備就可長驅直入荊州腹地。所以陸遜識破了劉備的意圖,雖然不去救援孫桓,但苦思破敵之策,終於在相持六七個月後到了酷熱的夏天,讓陸遜找到了時機,以火攻大敗劉備,從而贏得了戰局的勝利。陸遜謀劃的是夷陵整場戰役的勝利,而不是一時的勝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家》中,房似錦為什麼老拿一把長杆黑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