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氣東來今夜打老虎
-
2 # 吾立秦磚漢瓦
首先確認一點李世民並不屬於少數民族但有少數民族血統。之所以很多人傳李世民是少數民族,無非兩種情況:
一。曾祖父被賜“大野氏”。李世民曾祖父李虎曾是西魏的開國元勳。位列八柱國12將軍之列。出生地位於北魏六鎮之一的武川鎮(現內蒙古包頭)。祖上為北魏的戍邊將士,後因戰功卓著,被賜大野姓。
二。祖母是鮮卑族。李世民的祖母是獨孤氏(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第四女),是鮮卑族,所以他有鮮卑血統。李世民於隋文帝開皇十七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一說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別館,父親是時任隋朝官員的李淵,母親是北周皇族竇氏。
李世民4歲的時候,家裡來了一位自稱會相面的書生,對其父李淵說:“您是貴人,而且您有貴子。”當見到李世民時,書生竟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
李淵便採“濟世安民”之義為兒子取名為“世民”。童年時代的李世民聰明果斷,不拘小節,接受儒家教育,學習武術,擅長騎射。
-
3 # 鑄造藝術猿大鐘
確切的說他身上有好一部分是胡人的血,也就是混血兒,我估計混了大概要說證據嘛也不是沒有,首先他親姨奶是隋文帝的皇后,她就是匈奴血統,他奶奶不就是匈奴血統了,還有一個他媽媽好像是鮮卑血統,反正他是混血兒,肯定沒跑!
-
4 # 奕垣講歷史
李世民還真是有胡人的血統。有史學家明確說過,“唐人多胡氣”。為什麼會這樣說?那是因為隋唐承襲南北朝時期,正是民族大融合的時代,而李氏可以數的著的祖上,就是出身於武川鎮,這是鮮卑北魏的六鎮之一,出於各種需要吧,基本上胡漢雜處的,那裡的漢人,基本上也都是鮮卑化的漢人,或者是漢化的鮮卑人,他們文化相近,習慣相近,有了融合的條件,所以在那裡胡漢之間的通婚是很正常的事情。李世民的祖母,也就是李淵的媽媽,就是鮮卑大族獨孤氏,所以說他有少數民族的血統,也不算錯,但是不能說他就是胡人,畢竟胡化的漢人和胡人,還是走著很大的區別的。
-
5 # 半支菸換半支菸
後人一直對李世民的血統問題提出質疑,甚至說李世民是鮮卑人,其實李世民是百分百的漢人,只是因為李世民的祖母和母親有鮮卑族一半的血統,所以李世民身上擁有鮮卑族的血統,這是事實,但說李世民是鮮卑族,卻完全不符合事實。所以,李世民是漢族,李唐王朝自然就是漢族王朝。
說到李世民擁的血統,得從李世民的太祖父李虎說起。李虎是南北朝西魏八柱國的大臣,和鮮卑族走動密切,為了促進關係,最常用的就是聯婚。李虎的兒子李昞也就是李世民的祖父,迎娶的是北周衛國公獨孤信之女。孤獨信是鮮卑族,但孤獨信的妻子是漢族,所以李世民的祖母一半血統是鮮卑族,一半血統是漢族。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就有四分之一的血統是鮮卑族。
而李世民的父親李淵迎娶的妻子,是北周大將竇毅之女,竇毅是漢族,而竇毅的妻子是北周襄陽長公主,是鮮卑族,所以李世民的母親有一半的血統是鮮卑族。這樣算來,李世民的身上有八分之五十漢族血統,有八分之三四鮮卑族血統。就是因為這個關係,所以,後人對李世民的血統問題總是提出疑問,實際這只是漢族和鮮卑族聯姻帶來的關係而已。
中國的傳統,以父親的血統為標準來判斷自己是屬於哪個民族,所以即使李世民身上擁有八分之三的血統是鮮卑族,只能說他和鮮卑族有血緣關係,但是依然改變不了他是實打實的漢族人,因為李世民的父系一直是漢族,所以,李唐王朝是漢族的王朝,這點是無可置疑的。
-
6 # 史研
李世民怎麼可能是少數民族呢?他頂多是有其他少數民族的血統而已,早在隋朝以前的那一段時間裡面,南北朝時期就開始民族大融合了,北方的話有很多胡人來到了中原,所以他們就雜居佔領了一起。
像李世民的先輩們也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所以他們就和一些有權勢的少數民族的少女通婚,自然而然的就帶著一些血統,但是他們還是漢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唐朝是一個真正的漢人朝廷,並不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李世民創造的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中最厲害的王朝。像李世民的話,雖然是可能存在著一些胡人血統,但是這也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像我們現在的話,很多人都長得不怎麼一樣,就是因為和其他的人進行了通婚,所以才會造成現在這個樣子。
不信的話就去看其他國家,其實有很多人都長得是差不多的,但是中國的人口卻是各色各樣的,大家都是黃種人,也都是炎黃子孫。
正是因為這種開放的格局,所以才能夠讓李世民的唐朝特別的繁華,疆域的面積也特別的大,唐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繁華的朝代,在這裡的話很多人都可以生存下來,不管你的膚色還是種族,都可以透過科舉考試得到重用,這樣的開放文化才是中國文化最鼎盛。
-
7 # 唯一的知新
李世民是不是少數民簇:
李世民的母親長得就像是少數民族的,
李世民的母親是竇皇后,這個優秀的女人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名字。她的父親是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母親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陽長公主。
竇毅,字天武,竇熾兄長的兒子,扶風平陵人。襄陽長公主,北周皇室成員,鮮卑人,所以竇皇后身上有鮮卑的血統。
同樣,李世民的爺爺李昞,是代北武川人(今內蒙古武川縣),他奶奶是獨孤信的四女兒,隋文帝楊堅妻子獨孤皇后的姐姐,獨孤信家是鮮卑望族。
說起來李家應算是漢族和鮮卑族的混血,不過古代以男方血統為準,李世民說自己是漢人並沒錯。他們家那個大野姓是被北周開國皇帝宇文泰賞賜的,並不是他們的本姓,被賜姓二十多年後,楊堅代北周而立,宣佈恢復漢族本姓,令所有被鮮卑皇帝賜了鮮卑姓的漢人恢復自己固有的漢姓。李氏家族也就是在那時候重新改為李姓。這時候李淵已經十五歲了。
再說人家爹爹李淵可自認是老子和飛將軍李廣的後代呢,雖然不知是真是假……貞觀六年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人勘正姓氏,修訂《氏族志》,以李唐皇族為首,外戚次之,山東氏族崔民幹被降為第三等。《氏族志》的刊正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壓制舊士族勢力,加強皇權。
李世民曾祖那一輩的8個祖先裡 (李淵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竇皇后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已知的三個母系全部是漢族士族: 吳興姚氏,清河崔氏,安定梁氏
還有一個未知,但是沒有記載進入史料說明貴族聯姻的可能性不大,應該和隋文帝楊堅的母親呂氏一樣是漢族平民子女。
而父系四個人,首先李淵與竇皇后兩個人的爺爺都是漢族貴族——李虎, 竇嶽
至於李淵和竇皇后的外公:
李淵外公獨孤信,是投降匈奴的漢人隨後又隨匈奴投降鮮卑的人的後裔,按照父系看屬於漢族,文化上先後是漢人,匈奴化,鮮卑化最後重新漢化...
也就是說,唯一和鮮卑扯得上關係的,只有這個李世民的母親的母親的父親——宇文泰
不過諷刺的是,宇文泰的生母是漢人士族——樂浪王氏,宇文泰的奶奶, 宇文泰父親的生母也是漢族士族——樂浪王氏。 不過最諷刺的是,本身宇文這個姓.....是當年投降鮮卑的匈奴部落。
所以要硬說李世民是少數民族的話,李世民應該是個匈奴人。雖然李世民只有32分之1的匈奴血統,比2分之1漢族血統的愛新覺羅玄燁可是差遠了。
-
8 # 紅色追尋
從史料上看唐太宗李世民應該是漢族和鮮卑族混血,從遺傳學來說,他的鮮卑族血統佔3/4(祖母 、母親都是鮮卑族人),所以在《步輦圖》中被畫成了少數民族形象。
實際上,李世民的血統我們可以從父系和母系兩個方面來看。
李世民的父親唐高祖李淵,在舊史認為是隴西李氏,但經陳寅格考證:在河北省隆平縣發現了李淵之父李虎,祖父天賜以及曾祖李熙的墳墓,及光業寺碑。其規格都是漢人舊制,而碑文上有“維王桑梓”之語,從此可以證明這裡就是他們的故鄉。所以,李氏一族是漢人無疑。
根據資料考證,李世民的母親竇氏,祖母獨孤氏,以及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都是鮮卑族,所以,李世民是漢族和鮮卑的混血。
-
9 # 弱水三千0309
從正史中可以找到的記載是:李世民之父李淵,李淵之父李,李之父李虎,這些都沒有問題,李虎的孫子李淵618年稱帝建立唐朝後,追諡李虎為景皇帝,廟號太祖,是為唐太祖。
而再往上追溯就不是很明朗了,李虎為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五世孫,李暠又自稱是西漢將領李廣十六世孫 。李廣是純正的漢人,那麼這樣往下推,李淵、李世民肯定是漢人無疑了。不過李暠是否真的是李廣的十六世孫,李虎又是否為李暠的五世孫,就顯得有些撲朔迷離。
暫且不去管李世民祖上是否真的是李廣,單說李世民可考的祖上李虎這一代,為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稱隴西郡公。當時山東地區的李氏為名門望族,關隴李氏則是被宇文泰抬舉為望族的,有人說關隴李氏本為鮮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而李世民的祖母獨孤氏是確定的鮮卑族,母親竇氏也為鮮卑族,即便祖輩是根紅苗正的漢族,他也是有一半鮮卑血統的。如果祖輩也是鮮卑族,那李世民就根本沒有一點漢族血統可言了。
但確切的結論是唐太宗李世民是各民族的混血兒,民族大融合的產物。
-
10 # 雕蟲
李世民從未承認自己是少數民族,李唐王朝一直宣稱李氏血脈源自道家李耳(老子),並以華夏正朔自居。但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本身有少數民族血統,從這個角度說李世民是少數民族並不無道理。
一、先看李世民的家族起源
李世民家族,起源於西魏時期受封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史稱"八柱國"。
分別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
於謹,獨孤信(宇文毓和楊堅岳父,李淵的外祖父),侯莫陳崇。
八柱國軍事集團有兩大特徵:
1."融治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團中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
在八柱國中,產生了從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門閥貴族,而這幾個時代的皇室後族大多都出自這些家族--宇文泰子孫為北周皇族,李虎子孫為唐朝皇族,大將軍楊忠子孫為隋朝皇族,北周歷代皇后多在這些家族中產生,隋文帝的皇后與唐高祖李淵之母都出自八柱國裡的獨孤信。
獨孤信原名獨孤如願,字期彌頭,鮮卑族。
獨孤姓氏,是典型的的少數民族姓氏。所以李世民最少有四分之一的少數民族血統。
二、其次看李世民父子的日常行為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資治通鑑・唐紀七》武德九年六月記事寫到:上乃召世民,撫之曰:“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高祖傳召李世民前來,撫慰他說:“近些日子以來,我幾乎出現了曾母誤聽曾參殺人而丟開織具逃走的疑惑。”李世民跪了下來,伏在高祖的胸前,吸吮高祖的乳頭,長時間地放聲痛哭。)
據房千里《異物志》裡記載:獠婦生子即出,夫憊臥,如乳婦,不謹則病,其妻乃無苦。這顯然是少數民族行為。以此推測,李家的行為習慣中還不自覺的保留著胡人的文化習慣。
三、當時世家門閥與李氏皇朝的關係
李唐王朝自始至終都存在一個以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河東裴氏為代表的世家門閥,是半獨立於皇權之外的政治力量。當時,世家門閥是天下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商人、並且壟斷了知識權、教育權,進而變相壟斷了官員選拔權,房玄齡、杜如晦等高品文官均與門閥世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就連長孫皇后一族都是門閥世家的親族,三品以上高管只有一個馬周是出身平民,還是在清河崔氏受的啟蒙教育。
《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寫過一首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就是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這些門閥同氣連枝,統一共識是不把李氏皇族列在最頂級名門望族之內的。李世民以帝王之尊,後宮之中沒有一個妃子是世家嫡親血脈。當時通婚作為承認門第的最大指標。名門望族對李氏皇族的態度卻是即不熱心嫁到皇族,也不熱衷娶皇族的來。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李氏的胡人血脈。
四、李世民的昭陵喪葬規制
中國所有帝陵中,只有李世民的昭陵裡有戰馬石刻。馬是突闕人不可離開的伴侶,所以在突闕的葬俗中,有一種奇特的祭祀悼念馬功勞的習俗,一般有三種儀式。主人死後,隨從會騎著馬繞著死者墓地轉圈,然後把馬殺掉或者活埋到墳墓裡。無論是突闕貴族,還是一般牧民,死後都要與馬共葬,只是數量多少不同。唐太宗獨特的墓葬形式也側面顯示了突闕的習俗。
-
11 # 嘗古研今
李世民確實有少數民族的血統,西晉滅亡後進入了南北朝時期,北方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個王朝,李唐家族先是跟著鮮卑人起家,接著又投靠了鮮卑化的匈奴人宇文北國,所以李唐血統中融入了大量匈奴人、鮮卑人的血統,那是那個歷史決定的。李世民的祖母、生母和長孫皇后(歷史上少有的賢德皇后)都是鮮卑人。所以李世民的血統裡有少數民族血統,按現在話說是混血兒。
李世民的祖先是漢人,那個時代北方大量少數民族進入中原,並且佔具了政治中心,與漢人完全地融合,從血統上講李世民有少數民族血統,但他是漢人,不是少數民族,好像現在漢人娶美華人為妻,在添寫民族時,應寫漢族一樣。關鍵是李唐崇尚漢文化,信孔孟之道,按漢文化治理國家,當然也吸收了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化,繼承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
綜之,李世民不是少數民族,是漢族。李唐不是元與清那樣的外族統治,而是漢人治理。
-
12 # 樸實的青年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貞觀之治的開創者,盛唐的奠基人!
祖父李昞娶了大將軍獨孤信的一個女兒,獨孤氏是胡化漢人匈奴混血。李昞和獨孤夫人生了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李淵後來又娶了竇毅的女兒,而竇毅的先祖也是胡化漢人鮮卑混血。很顯然,李世民的身上,有來自祖母和母親的血統。如果細算李世民只有三十二分之一鮮卑血統,三十二分之一匈奴血統。漢族血統佔百分之96。
少數民族和漢族的區別,血統只佔一部分。重要的是文化上的區別,
-
13 # 貓叔講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關於李世民是否漢族人的身世我們可以從他父親和他母親這一角度來考察。
關於唐高祖李淵的身世,過去根據舊史認為他是隴西李氏、西涼王李嵩之七世孫,經歆、重耳、熙、天錫、虎、傳至淵。後來經國學大師陳寅恪考證,認定他的先世是趙郡李氏。證據是:在趙郡的河北省隆平縣境內發現李熙、天錫、虎的塋墓,及光業寺碑。塋墓的規格,都是按照漢人舊制,而寺碑頌詞有“維王桑梓”之語,證明那裡就是他們的故鄉。所以,李氏先祖為漢人確鑿無疑。
而根據可考證的歷史資料證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祖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屬於鮮卑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煬帝之間還有著姨表關係。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氏也是鮮卑族人。所以李世民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混血兒,這也是歷史事實。
其實關於李世民的民族身份史學界早有定論,李世民父系血統主要都是漢族,母系血統是鮮卑族,李世民可以說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混血兒,但是父系是漢族,因此李世民自然是漢族人,而且李世民自始至終都認同漢族文化,李唐也是建立在漢族文明基礎上王朝,因此,無論從血統還是文化認同來說,李世民都是漢族人。
-
14 # 狼居高閣
其實這種說法有失偏頗。要說清這個問題,必須捋清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概念。
民族這個概念是舶來品,它是由歐洲殖民者傳入中國。在中國古代,並沒有民族這個概念,也沒有明確的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概念。中國的民族概念及劃分是由梁啟超最早於1899年提出。
梁啟超
三皇五帝時,中國黃河流域的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聯合在一起,形成了最早的華夏族(漢族的前身),彼時華夏族以自己所在的黃河流域為中心,將四周劃分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這也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的基礎概念。
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長期的人口流動和融合,使得東夷和南蠻的概念首先退出了歷史舞臺。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東夷齊國和南蠻楚國都成為秦統一的物件。這一事實足以證明,在當時世人的眼中,齊國和楚國不是“其他民族”的政權,而是華夏族的一部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統一中國的秦國,如果從當時的地理位置論和血統論來說,也不是一個純種的華夏族政權,至少算半個西戎。
也就是說,到秦統一中國時,三皇五帝時代的華夏族概念已經比最初放大了數倍。
漢朝同北方匈奴打了一百多年,其中一支南匈奴在西漢後期選擇併入漢朝,進入黃河流域同漢朝人融合,最終使得匈奴民族的血液融入了華夏族。而西域(今新疆)於公元前60年成為漢朝一部分後,漢朝人與西域各國的人口流動頻繁,使得西域各國的血液也融入了華夏族。
所以,漢朝以後,純粹的華夏族已經不復存在,學者們稱之後的中國主體民族為“漢族”。
唐朝建立之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期之一,漢族第一次失去了黃河流域的主導權,黃河流域由多個北方部落輪流坐莊,它們的政治中心基本都在古代中國的傳統中心西安一帶。最後,北方由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統一。在這一過程中,北方鮮卑族望族和中原地區的漢族望族相互聯姻,最終形成了盛極一時的“關隴貴族”。隋朝的楊氏和唐朝的李氏都是關隴貴族的代表。
接下來可以進去正題了。李世民是少數民族嗎?
李世民
如果從當時的漢族和鮮卑族分立的角度來看,這種說法並不成立,只能說李世民有四分之一的鮮卑族血統,他的奶奶元貞皇后獨孤氏是鮮卑族,他的爺爺和母親都是漢族。
如果從現在的民族角度來看,李世民則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漢族人。因為長期的民族融合,今天早已不存在鮮卑這個民族,而當今漢族人的血液裡也早已融入了鮮卑民族的血液。
-
15 # 強哥說文史
李世民確實有胡人血統,但你不能說他就是胡人啊。
因為縱觀李世民家族的通婚史和民族構成,也只有他母親的母親的父親叫宇文泰,是個鮮卑人而已。
這個讓我們讀著都感覺拗口的血緣關係,從實際情況來看,到了李世民身上,這胡人血統早已稀薄得不值一提了。
如果不到百分之五的血統不是漢族人,你就稱他為胡人,那剩餘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做陪襯的嗎?
不要拿現代的民族觀念來判定古代的民族觀念,其實在古代,文化認同的流行度、認可度要比血統認同廣得多。
你只要認可華夏文化,認可漢文化,在生活上、行為上、穿著上都朝漢文化靠攏,那麼社會普遍就認為你是漢人。
所以李世民最多是南北朝民族融合後具有少數胡人血統的漢人而已,但你不能就此認定他是少數民族。
-
16 # 愛尊筕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 )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千古一帝,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唐太宗於599年出生於貴族之家,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長孫氏,(登基後稱長孫皇后)。
好多人說李世民是少數民族,其實不然,李世民是真真確確的漢族人!就好比我們現在好多漢族人,也有其他民族血統,好多混血人有外國血統,但是是漢族人。漢族和血統是兩個概念,況且歷史上好多少數民族都在慢慢的漢族化,在我們中國和西方國家是不一樣的,民族和血統是不能畫等號的!
李世民祖先是出自拓跋族。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因為從南北朝到隋朝,正是一個胡漢各民族同化的歷史階段,很多歷史人物的血統都很複雜,李氏家族涉嫌混血也是很自然的。
李
姓家族往往與胡姓通婚,如唐高祖李淵的皇后為竇氏(魏孝文帝曾改胡姓為竇氏),李淵的父親曾娶獨孤氏為妻,李世民的皇后為長孫氏。連續三代的母系均為胡姓,可證明李世民先世絕非漢族。
由上可見,李世民家族血統中確有少數民族基因。但是,寫李世民家族的民族問題不是我的目的。我想說的是,民族是一個特定的歷史社會範疇,而不是一個種族生理範疇。李世民家族在長期的民族同化過程中已經漢化了,即使李世民家族的血統中有少數民族的成分,但他們始終是以漢族統治者的身份從事政治活動,民族問題也沒有在任何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政治生活。相反,正是這個具有少數民族血統的李世民,開創了中華民族的一段輝煌的歷史,建立了影響世界的“貞觀之治”。 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皇帝!
-
17 # 味哎兒
唐朝李家是西域人,不是華夏的中塬人。
因此,李家執政後編出自是老子李耳後代,若是中塬土著,沒必要攀老子李耳家的家枝,更不會有武氏殺盡李家的事發生。
李家,歸胡人,婚俗是族婚,即整體自本家的娶婦,都是可通婚的外族人群,從而夫死,其妻不論爺孫輩.同輩否,都可領自家為自妻的。真中華人則誰第一娶隨誰的輩,永固定,非同輩,不可再娶的。
即,妻族不入自族內,妻族成自族內成員。
因此,中塬人自村周圍各村都是通婚人群,但自村哪輩娶一女後,其女方家其她女只可嫁這輩人了,其他輩者不可再娶了,除非遠方相遇不明老家情況,才有差輩同妻發生。即叔侄或爺孫娶女是同輩女。
而,唐李家不管這一套,非本家女,不論輩誰都可婚的,從而爺的妻與孫的妻可是親姐妹的同父母的人的,中塬人絕不准許的,漢族僅同輩兄弟稱者可娶這同家女的,其他輩不可娶的。
唐朝李家是隋朝楊家的遠地鎮守將軍,反隋時參入反隋,而平各反軍,建唐朝政府的。隋是北狄之人,婚更隨意,除同父母女不可妻外,凡女人都可妻的。從而自父的妾也可妻的,僅自母及同母的親姐妹不可妻的。漢人則認定亂倫了。
當然非漢式族婚也須夫亡後,才可納為自妻妾的。
讀史時,會遇到群婚說。
有高人解為亂婚,即任意互婚。
實際是族婚,即兩群人之間可互通婚,自人群內不得婚。
從而,分兩式:
1.他人群任意通婚,不與自人群輩份掛勾的,只要對方願意就可成婚。
2.通婚後輩份與本人群輩份掛勾,非同輩人,不可婚了。即笫一婚的各輩份被等同為同輩,從此非同輩不得婚了。此婚規漢人或中塬人堅守。
因此,漢人的父輩以上,兒輩以下,不可娶兒子妻的妹姐為妻的,其他人群有不論這一套的。
鮮卑人形象。
-
18 # 識海泛舟
關於李世民是少數名族的說法其實並不準確,弄清這個問題,就先要了解李世民的父輩以及祖輩的情況。
首先解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個名詞,“八柱國”——這是西魏時期受封的八位柱國將軍,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精英團體,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誕生了很多傑出的歷史人物,八柱國分別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趙貴,於謹,侯莫陳崇以及獨孤信。
其中這裡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獨孤信,之所以有觀點說李世民是少數名族,就是和他有關。獨孤信其中有兩個女兒比較出名,第一個就是隋文帝楊堅的獨孤皇后,另外一個就是她的四姐元貞皇后,也就是唐高祖李淵的生母,獨孤氏是鮮卑族初始36部落之一的部落,因此元貞皇后就是鮮卑族的,但是後來嫁給了當時的唐國公李昞並生下了李淵。
據以上分析,說李世民是少數名族並不準確,只是她的祖母是鮮卑族的,李世民只是具有一定的鮮卑血統,而且當時鮮卑族入主北方時很多都和漢人融合漢化了純正的鮮卑人已經很少了。
-
19 # 明離子
如果非要從血統上較真,那李世民確實有1/32左右的基因是少數民族。
首先從李世民的曾祖一輩兒8個老人中,也就是李淵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竇太后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部分都是地道的漢族,有隴西李氏、吳興姚氏、清河崔氏、安定梁氏等,當然,也有鮮卑族姓氏。
具體說來,李淵的爺爺李虎,竇太后的爺爺竇嶽,都是典型的漢人家族,而李淵的外公獨孤信的家族就比較複雜了。
獨孤家族最初是投降匈奴人的漢人,經過一次匈奴化後又投靠鮮卑人,鮮卑漢化過程中又重新漢化。所以可以說血統上來看,獨孤氏應該還是漢族,但文化上已經經歷了匈奴化、鮮卑化,復又漢化的過程。
然後是竇太后的母親的父親是宇文泰。宇文家族本來是匈奴族,後歸順鮮卑,而宇文泰的母親依舊出自漢人家族樂浪王氏。
這麼看來,那些血統論證李世民是少數民族的人,恐怕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從家族來看,李世民出自隴西李氏,從血統看,李世民有不到1/16的匈奴或鮮卑的基因,無論從哪條來看,都算不上某些人嘴裡的少數民族。
-
20 # 柿子殿下
嚴格意義上來說李世民並不是一個少數民族。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時間並不長只有23年,但他的功績及名聲絲毫不遜於中國歷史上的任何創業之主。他開創的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了鼎盛時期,他也被稱為“千古一帝”。正因如此有少數民族稱李世民的實際身份可能是鮮卑人的後裔。為何會如此呢?
1、父死子娶母為妻的習俗
在唐朝帝王史中,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之間的關係近乎亂倫。歷史上楊貴妃也是一例。楊貴妃本是唐玄宗之子壽王李瑁的妻子,卻被身為公公的唐玄宗討來做了妃子。這些為李唐王朝大臣們所不齒的關係是不是李氏家族身體裡流淌的胡人的血液在作怪。
2、性格特徵與鮮卑人相似
李世民善騎射,一生過著不倦的戎馬生涯。貞觀年間,唐太宗平定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解除了北邊的威脅;五年後,平定吐谷渾,俘其王慕容伏允;貞觀十四年,又平定高昌氏,於其地置西州,並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置安西都護府。
3、墓葬形式與胡人相似
昭陵的墓葬形式也體現了胡人的風俗。史書中記載,在昭陵外有14個“蕃酋”的石雕像,而且有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浮雕。“昭陵六駿”的確是李世民留下的又一個疑點:中國所有帝陵中,為什麼只有李世民的昭陵裡有戰馬石刻?唐太宗獨特的墓葬形式是否真的顯示了少數民族的習俗?
世人從以上三點判斷李世民可能是少數民族,實際不然。
根據可考證的歷史資料證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祖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屬於非漢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煬帝之間還有著姨表關係。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氏也是鮮卑族人。所以李世民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混血兒”。
回覆列表
可以說是少數民族,因為他身上確實有鮮卑血統,
祖父:李昞,北周唐國公(仁公),追尊唐世祖
祖母:獨孤氏(鮮卑族)
外祖母:宇文氏(鮮卑族)
由此可以斷定李世民父親和母親身上都有鮮卑血統
認為李世民是鮮卑人,主要有以下幾點證據:第一,李唐開國初期的一系列事件體現了胡人的風俗。在該風俗中有父死子娶母為妻的習俗,也流傳有共妻的故事。在昭君出塞的故事裡,王昭君在死了丈夫後就嫁給了他的兒子。
而在唐朝帝王史中,也有一些類似的情況。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之間的關係近乎亂倫。歷史上楊貴妃也是一例。楊貴妃本是唐玄宗之子壽王李瑁的妻子,卻被身為公公的唐玄宗討來做了妃子。這些為李唐王朝大臣們所不齒的關係是不是李氏家族身體裡流淌的胡人的血液在作怪呢?而且唐朝人對肥碩豐腴的女子情有獨鍾。像楊貴妃的傳說、《唐代仕女圖》的記載,都證明了唐人有這方面的審美傾向。這帶有一定的少數民族趨向。
第二,唐太宗的性格特徵與鮮卑人的性格特徵極為相似。李世民善騎射,一生過著不倦的戎馬生涯。貞觀年間,唐太宗平定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解除了北邊的威脅;五年後,平定吐谷渾,俘其王慕容伏允;貞觀十四年,又平定高昌氏,於其地置西州,並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置安西都護府。
晚年時,唐太宗戰志尤存,親征高句麗。不僅對敵人兇狠,對自己的親人,他也毫不留情。李世民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在長安宮的北門玄武門佈下了伏兵,射死兄弟李建成、李元吉。3天后,唐高祖李淵便冊立秦王世民為太子。再過兩個月,李世民逼使李淵退居太上皇,而他則在頌德殿即帝位。
第三,昭陵的墓葬形式也體現了胡人的風俗。史書中記載,在昭陵外有14個“蕃酋”的石雕像,而且有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浮雕。“昭陵六駿”的確是李世民留下的又一個疑點:中國所有帝陵中,為什麼只有李世民的昭陵裡有戰馬石刻?唐太宗獨特的墓葬形式是否真的顯示了少數民族的習俗?
馬是遊牧民族不可離開的伴侶,平時生活遊牧,戰時馳騁沙場。在很多少數民族的葬俗中,都有一種奇特的祭祀悼念馬的功勞的習俗,一般有三種儀式。主人死後,隨從會騎著馬繞著死者墓地轉圈,然後把馬殺掉或者活埋到墳墓裡。李世民的這一做法是不是在證明著自己的胡人身份呢?
但是,以上證據卻並不能證明李世民就是鮮卑人。首先,唐朝時候少數民族與漢族的界線劃分不嚴格,唐朝之前,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現象廣泛存在,如在隋煬帝時,突厥人就曾強制改穿漢裝,北魏孝文帝推行民族之間友好往來的政策,同一個等級的人可以被允許通婚。這一時期各民族融和加劇,少數民族“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影響唐朝非常正常。
而且唐朝初期皇族中這種幾乎亂倫的行為,也不能牽強地和胡人的血統聯絡起來。其次,自古宮廷皇室的權力之爭都是很殘酷的,這和他的血統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絡。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是形勢所迫,身不由己。不能將“玄武門之變”作為唐太宗李世民是胡人的依據。再次,昭陵六駿只能說明李世民與陪伴自己南征北戰的戰馬感情很深,與少數民族的葬俗牽扯到一起實在是毫無道理。
實際上,李世民的身世我們可以從他父親和他母親這一角度來考察。關於唐高祖李淵的身世,過去都根據舊史認為他是隴西李氏、西涼王李嵩之七世孫,經歆、重耳、熙、天錫、虎、傳至淵。但經近人陳寅恪考證,認定他的先世是趙郡李氏。
證據是:在趙郡的河北省隆平縣境內發現李熙、天錫、虎的塋墓,及光業寺碑。塋墓的規格,都是按照漢人舊制,而寺碑頌詞有“維王桑梓”之語,證明那裡就是他們的故鄉。所以,李氏先祖為漢人確鑿無疑。
而根據可考證的歷史資料證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祖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屬於非漢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煬帝之間還有著姨表關係。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氏也是鮮卑族人。所以李世民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混血兒,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