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是科學嗎?什麼原理?什麼感覺?
10
回覆列表
  • 1 # 瀟瀟子

    催眠術是怎麼回事?

    科學家已對這一現象研究了150多年,但到底也沒能弄清楚其真諦。有的理論家認為,催眠術打開了通向潛意識的大門,有的傾向於認為,恍惚是非睡非醒的心理邊緣狀態,有的乾脆稱之為偽科學。

    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人處在催眠狀態下最容易接受暗示,可以讓他做出一些乃至最為暴戾的舉動,因為那個時候,大腦、甚至身子開始身不由己。

    催眠術究竟是真是假,一些研究知覺邊緣狀態的專家透過類似的試驗解開了其中一些不為人知的謎團。

    所以說,催眠術是存在的 。

    俄羅斯創造性和醫療性催眠術研究協會副會長伊戈爾·拉濟格拉耶夫認為,對知覺施加影響能對一個人的生理過程起到作用,他不止一次得到了證明。 他有一個女患者的更年期曾經鬧得很厲害,由於經期紊亂,頭部和心口都疼得實在難忍。經做幾次催眠治療後,其更年期“推遲”了7年,不僅不再頭疼和心口疼,月經也恢復了,變得格外精神,身體沒災沒病。

    拉濟格拉耶夫還堅信,透過催眠能把一個人送到未來。 他曾透過催眠告訴過一個人,他比實際情況要老許多許多。一次,一個音樂學院的女學生來找他看病,說自己當著觀眾彈鋼琴有些怯場。他在給姑娘做催眠時告訴她,說她不是22歲,而是32歲,還說她是個天才的鋼琴家。這大大增強了女大學生的信心,使她在音樂會上的演出大獲成功。

    不久前,專家們還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試驗,在試驗過程中謊報了患者的年齡———二百歲、三百歲、一千歲、一百萬歲,與此同時還記錄下反映受術者大腦生物電活動情況的腦電圖,發現其波形圖總起變化,彷彿患者能清楚看到遙遠未來的畫面。不過這又該如何解釋呢?而且患者清醒過來之後,什麼也記不得了。

    哈佛醫學中心的吉南德斯和羅森塔爾教授還發現了催眠術的另外一個不可思議的屬性:病人處在恍惚狀態下,骨折和外科手術的傷口能更快癒合。 第一項研究請了12位踝骨斷裂的病人參加。吉南德斯對其中的6人在3個月內每星期做一次催眠,另外6人只接受一般治療,由另外一批專家透過X光透視儀來觀察病人的骨頭癒合情況,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人接受了催眠,哪些人沒有。結果表明,那些接受過催眠的患者要比接受一般治療的患者早兩個星期下地行走。

    一些生物化學家認為這是內啡肽影響的結果,拉濟格拉耶夫對此表示認同。內啡肽是人體內合成的一種麻醉物,據說患者在接受催眠過程中會分泌得更多,從而減輕了癒合過程中的痛苦。因為它能給人帶來精神愉快,所以有一種無痛感覺。

    可是,又該怎麼去解釋美國前不久所進行的另一項試驗呢?那裡在麻醉狀態下對婦女所做的人工授精的成功率要高出一倍,這好像就不僅僅是內啡肽的問題了。不過目前用催眠術來治精神病、心臟病和傳染病還不見什麼療效。

    瑞士巴塞爾大學發表宣告,說他們找到了治療花粉過敏症的新方法,還非常有效,他們的方法便是催眠術。

    此項研究進行了兩年,有66名花粉過敏症患者自願接受試驗。第一年將他們分為兩個組,第一組頭一年實際上並未參加試驗,還在照常繼續服用那些傳統的抗過敏藥。

    第二組在一名經驗豐富的神經療法醫生的指導下施行旨在祛除過敏主要症狀的自我催眠,與此同時還在繼續服用一般的抗過敏藥,只不過劑量要小一些。第一年的結果非常明顯,第二組患者在花開季節症狀就不那麼顯著,不再是經常流鼻涕。

    到第二年,第一組的人也接受了催眠,到“過敏季節”末他們也承認症狀有所緩解。 科學家認為,這些人的症狀有所緩解是因為在催眠作用下人體血液迴圈有所改善,解決或部分解決了呼吸系統愛出現的問題。

    不過,雖說接受試驗的人都異口同聲說類似方法對治療過敏症有效,但仍缺乏事實依據,這只是他們的自我感覺,而不是醫學上的鑑定。而且在做催眠的同時,仍得服用小劑量的抗過敏藥物。就連參加此項試驗的一些科研人員也承認,他們只是提出了一種哪怕能對治療花粉過敏有部分幫助的方法,並不認為自己發現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

    科學家們有一次做試驗的時候,要人們伸出雙手託磚,時間越長越好。人們在一般狀態下只能託5分鐘,可處在催眠狀態下連女性也能託半小時。體層X照片表明,如果說在正常情況下大腦的兩個半球在同時工作,那在恍惚狀態下只有負責情感和藝術創造力的右半球在活躍,它像是“壓抑”了負責邏輯和智力的左半球的任何企圖,讓人就知道傻乎乎地託著。

    而另一個新研究證明,催眠透過改變大腦特殊區域的活效能夠有效地避免認知衝突的發生。 研究者用一個經典方法讓受試者說出書寫字跡的墨水顏色。面對用藍墨水書寫的“綠”字,受試者在回答“藍色”時往往會猶豫和犯錯。

    如果相同的受試者在經過催眠後再看這個字時,就會把這個字視為一個沒有意義的符號。

    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的認知神經學家瑞茲和同事將目光匯聚在這一結果背後的大腦活動上。研究人員在最初的行為研究中發現,面對字義與顏色的衝突,那些接受了高度催眠的受試者比暗示影響較淺的受試者判斷得更為準確。

    相關的大腦成像也顯示,受到影響的大腦區域包括負責早期視覺處理的區域和前扣帶腦皮質———這一區域已知與人的注意力、情感控制和自我調節有關。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路版上報告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瑞茲表示,“這一解釋令人感到驚訝的地方在於閱讀被認為是一種無意識的過程”。然而事實是,一種特殊的暗示透過改變大腦的活性從而顛覆了這一過程,他認為,這意味著催眠可以用來啟用和關閉特定的大腦區域。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麥克里昂德表示,“很多人都認為催眠暗示是值得懷疑的”,但是“與催眠在認知世界的地位相比,這項研究賦予了催眠更多的現實意義”。

  • 2 # 小崔不抑鬱

    催眠其實並不神秘

    催眠既不是讓人睡覺,也不是控制他人的意識,催眠是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即恍惚狀態(trance),是一種自然現象,其實並不神秘。幾乎每個人都曾經多次體驗過出神的狀態,儘管人們並不將它稱為催眠。

    當你被一本書吸引,或專注於構思一項周密的計劃時,會不會完全覺察不到別人正在對你說話,也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也許你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深深沉浸於一部影片,當影片接近尾聲,你才發覺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已經悄悄過去。或者是某一次,思緒萬千的你在路上駕駛,由於過於專注地想心事,竟錯過了公路的出口。

    這些其實都是類似於催眠的狀態。這種狀態和催眠治療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它們缺乏明確的動機和目的。催眠治療能夠引導這種狀態達到某些期待的效果,比如放鬆和緩解疼痛。

    催眠製造產生深層變化的機會

    美國著名的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米爾頓·艾瑞克森(Milton Erickson)17歲時曾患小兒麻痺症,一度嚴重至頭部以下皆無法動彈,他懷著強烈的重新站起來的目標。當他在全然放鬆狀態下,他的心中映現出一幅畫面:他兒時摘蘋果的一個畫面。這是個真實的畫面,他兒時的確曾這樣摘過蘋果,當時他非常快樂,非常享受。

    這一畫面無比生動,細緻入微,他的手緩緩地伸向蘋果樹上的蘋果,似乎被分解成了一系列的細小動作,而他只是在全然放鬆又非常專注的情形下去體驗每一個細小的動作中手和身體的移動。這個摘蘋果的畫面不斷在他心中影響,而他則不斷去體驗每一個細小動作中手和身體移動的感受。

    幾個星期後,這一畫面中牽扯到的肌肉恢復了輕度的行動能力,它們可以做這一畫面中的動作了。接下來,他不斷重複這一工作,最終傳奇般的站了起來。由此,艾瑞克森提出了將個人經歷和自我感知與催眠相結合的想法。使來訪者進行深刻的個人體驗,用不同角度來看待事物,製造產生深層變化的機會。

    另外,透過催眠可以中斷原有的“問題恍惚狀態”。比如,有一位考駕照屢屢失敗的年輕人,即將要參加第三次考試,他每到考試時就會非常擔心自己考不過,滿腦子都被擔心失敗的念頭佔據著,焦慮萬分,進入了一種“問題恍惚狀態”。

    治療師問年輕人是否擅長講笑話,並給他一個神秘的信封,告訴他要到坐在駕駛位開始考試的前一刻再開啟信封,裡面裝的紙片上寫了一個笑話。治療師與他打賭,如果他看完笑話,當場講給考官聽,能把考官逗笑,就算他贏,他駕照考試通過後請他喝啤酒;如果辦不到,就要請治療師喝香檳。

    年輕人欣然照做了,開始考試前他給考官講笑話,並把考官逗笑的那一刻,他原有的問題恍惚狀態就被中斷了,他根本來不及去擔心考試失敗的事,而是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順利通過了考試。當然針對不同的情況,催眠起效的原理是多種多樣的,如果你們感興趣,可以閱讀文後的參考書。

    所有的催眠都無異於自我催眠

    催眠治療師可能會幫助引導你進入催眠狀態,但整個催眠由你掌控,是你自己的催眠。因此,每個人透過練習都可以掌握進入催眠狀態的方法,進行自我催眠。

    在自我催眠中,由你自己給出積極的暗示,催眠事實上是幫助我們增強了而不是削弱了對自我的控制。在催眠中,你能夠意識到周圍世界所發生的一切,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對其做出反應。你利用催眠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完全取決於你實現自我轉變的慾望有多強烈。

  • 3 # 大米故事

    這個問題我很有發言權,因為我自我催眠過,只要堅持,很多人都能做得到,高三那年為了節省時間保證睡眠質量,每次睡覺就進行自我催眠,很有用。過程:躺在床上,放鬆意識,忘記身邊的一切,用意識在腦海中呈現一個鐘錶的樣子,不管它什麼顏色、規不規則,在鐘錶上有個時針,你的意識開始跟著時針轉,時針掃過的地方變成空白的顏色,什麼都不要想,意識要跟著時針一遍遍的把鐘面全部掃成空白,你的意識就被催眠了。開始自我催眠的時候可能有點難,因為意識集中不了,可能在鐘錶上掃著就分心了,又得重新來,但只要長期堅持,開始意識要50遍把鐘錶掃成空白,後期只要兩三遍就能自我催眠成功,意思是隻要你想睡,只需幾十秒就能睡著,想休息一下的時候,課間十分鐘完全可以高質量利用起來。

    催眠全靠意識控制,你的意識控制大腦,意志力弱的就沒辦法了,只能等著被催眠了……

  • 4 # 曼珠紗

    一提到催眠,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這種?一個個像中彈一樣被秒睡著~

    或是這種?令人目瞪口呆的經典“人橋”~

    這些真的是催眠,不是江湖騙術嗎?作為一名持證心理諮詢師,我可以明確地告訴您,這真的是真的,不過,這並不是標準的心理治療“催眠術”,更確切的叫法應該是“催眠表演”。

    1.催眠表演有三寶,翻跟斗、架人橋、秒睡著。

    曾有一位同事姐姐,跟大夥兒吃飯時談起某次“不可描述”的經歷:在一場偶然參加的公開活動中,她和幾個人被請上舞臺,在施術者跟她們說了些什麼之後,令人震驚的一幕發生了,臺上所有人竟跟著了魔一樣,全部做起了高難度的翻跟斗,甚至還有什麼“托馬斯大回旋”都出來了!

    What!她在下臺後,已然完全忘記一切。當聽到一起去的母親描述那一幕時,她也震驚了,因為,她從來不是一個這樣展露自己的人,更不會什麼翻跟斗!之前這種事就算別人告訴她,她都不會信,而這次,由不得她不想,自己到底是怎麼了?

    其實,這個翻跟斗,跟之前的架人橋(一個柔弱的女生可以懸空撐起一個摳腳大漢的全部體重)、秒睡著(一排人依次聽到口令後,像先後中槍一樣睡去)一樣,都可以算得上是催眠表演界的“經典專案”。只要選擇一些足夠易感的人群,再加上一定的催眠技術,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而且,催眠表演也不算是江湖騙術,畢竟,和鍊金術發展為化學、巫術發展為醫學、占星術發展為天文學一樣,催眠術也是開啟心理學的一把重要的鑰匙哦~

    2.什麼是真正的催眠術?

    《心理學大辭典》中把催眠術的定義為:催人恍惚入眠的治療技術。但這種描述是不夠準確的。竊以為,催眠術的本質應該是,一種意識對另一個人意識系統的干預。

    直觀一點說,就像這幅著名的心理學“冰山理論”,我們人的意識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部分,意識只是冰山露出的一角,我們的行為思想受到影響更多是來自於,冰山隱藏在海面下方的潛意識。

    而催眠,就是催眠師要躲過被催眠者“意識”的注意、繞過“前意識”的把門,直接對話潛意識。總的來說,受過良好教育、聰明、富有好奇心的人更容易被催眠,因為他們有豐富的想象力。

    催眠的過程通常會經過“感覺發熱——眼睛睜不開——身體僵硬——服從指揮——出現幻覺”等幾個階段。在催眠的狀態下,時空扭曲,催眠師全面接手被催眠者的“五感”——被催眠者所看到、聽到、聞到、感到、嚐到的,所有的動作、狀態,都由催眠師來引導安排。被催眠者的潛意識寶庫被開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空狀態。而隨著催眠師的一個口令或動作,被催眠者可以馬上神清氣爽地醒來,記得多少也由催眠師在催眠中設定。

    看到這裡,你對催眠術可能帶來的危險,應該已心中有數,並可能會想,既如此,那催眠術豈不是好危險?如果催眠師不懷好意地讓你做一些違背法律良知的事情怎麼辦?放心,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人的“意識”將會馬上警醒,並接管身體、啟動自我防衛機制,催眠自然會被終止了。

    追根溯源,歷史上的“驅邪斬鬼”的治病巫醫和修煉仙家秘法的道家高人,其實都是最早的“催眠師”。現代意義的催眠術,只有不到兩百年的歷史。往下看,你就知道,催眠術有著不為人知的好處,也有著巨大的危險。

    3.尋找足夠強大的催眠師

    看過電影《盜夢空間》的朋友,應該對其中的一個理論不陌生:世界上最強大的不是細菌和病毒,而是意識。催眠作為一個意識對另外一個意識的干預與操控,其成功的關鍵點在於,被催眠者的潛意識是否接受。

    催眠師要憑藉經驗和素養,在與潛意識的對話中,找出身心問題的根源。在催眠結束前,也要擦除不必要的記憶痕跡,就像手術後要小心不要在病人體內留下紗布和手術刀一樣。否則被催眠者醒來,分不清現實與幻覺,也將十分危險。

    催眠師的技術有多重要?比如,催眠可以抹去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如果你是辛辛苦苦過的英語四六級,催眠醒來“英語力”木有了那你還不抓狂。再者,催眠術有引發躁狂和精神分裂的先例,也被認定主要與催眠技術的不足有關。

    電影《催眠大師》裡展示了幾位極為優秀的催眠師,卻依然要在自我救贖的旋渦中掙扎。在現實中,要做一個優秀的催眠師,談何容易!除了一個足夠強大的自我意識,全面而深厚而多樣的學科背景、專業靈活而富有想象力的催眠技術、極好的約束自制力和專業道德精神缺一不可。

    而在長久以來催眠術被定義為“偽科學”的情況下,中國催眠術的真正發展不到30年,催眠師的素質良莠不齊。所以,想找催眠師,請一定要睜大眼睛,多方瞭解不盲從!而有志於做催眠師的騷年,需要好好努力啦~

    4.誰可以被催眠?

    催眠術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技術手段,要求被催眠者在適合的身心狀態下,才可進行。

    催眠術發揮效果比較好的有:輔助減肥、戒菸、戒酒、戒賭、開發記憶、提高創造力和體力潛能;治療失眠、消化不良、厭食、偏頭疼、性功能障礙、社交恐懼、焦慮、抑鬱。而且,司法上有時用它作為偵訊事實的手段,以及作為犯罪心理深層結構的參考。還有一些國家把它作為情報部門和特種部隊的作戰手法。

    而所謂的“清醒催眠”的使用就更多了,很多所謂的廣告,其本身就是一種清醒催眠,像最經典的的麥當勞的標誌,紅與黃的結合,就是最能刺激人食慾的顏色搭配。所以有個段子說,很多高校學習心理學的學生畢業後,找的都是做廣告的工作。

    對催眠瞭解地更多,我們就知道它雖然神奇,卻並不神秘,更不是什麼特異功能與神力,不會被欺騙、被利用,也知道了催眠術應該注意什麼,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避免一些本不應該發生的危險。

    不過仔細想想,我們人類的“五感”設定皆來自於天,眼睛能看到的只是波長在400到700奈米之間的電磁波,其他的絕大多數你都看不見;人耳能夠聽到的聲音訊率在20-20000赫茲之間,其他的絕大多數你聽不見……

    所謂天道迴圈,這人生世間,又何嘗不是一場造物主對人類的催眠。

  • 5 # 鄭重大-

    關於催眠,我們有兩個可以確定的事實:1. 人被催眠的能力各有不同。按照可被催眠的能力通常有低、中、高、極高之分。2. 只有來訪者允許催眠效應發生,催眠效應才會產生。

    因此,如果來訪者內心對催眠師的暗示具有強烈的牴觸情緒時,他是很難被催眠的。

    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對於「舞臺催眠」和「臨床催眠」的催眠師而言,如何評估志願者/來訪者被催眠的難易程度?事實上,對於這兩種催眠情境,所採用的手段是有所不同的,下面分別來談。

    ———————————————我不是分割線——————————————————

    舞臺催眠的秘密

    最為大眾所熟悉的催眠形式就是舞臺催眠,如

    @周克所言,在舞臺催眠中,催眠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篩選出那些「真正想被催眠」的志願者們。

    事實上,這些志願者們往往有一個共同特質,即在某種程度上具有表現自己的癖好。這種表現自我的傾向越嚴重,他們能夠被催眠的機會也就更大,對催眠師來說就越有價值。這一點我們將在之後進行詳細說明。但同時也要警惕的一點是,在志願者中,也有一些人是別有用心的,他們的目的是為了透過讓催眠師出醜以表現自我,這一部分不合作者是要透過正式表演之前的催眠測驗來剔除的。

    這部分測驗可以在臺下完成,也可能在臺上完成。測驗的目的在於揭示出志願者會在多大程度上對催眠師的暗示做出反應。比如對志願者發出“你可以嘗試睜開你的眼睛,但是你發現你睜不開”這樣的暗示,然後留下那些反應最佳的志願者而請回其他人。

    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篩選過程中,催眠師在留下來的那些志願者心中建立了一個如下的心理暗示:你是被我千挑萬選的那個人,因為我知道你會按照我的暗示來做。

    社會心理學已有證據表明,當個體很難成為某個團體的成員,或獲得某段關係時,這一團體或關係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就尤為珍貴。因此,當志願者被選中的那一刻,一種臨時的社會規範便在志願者、催眠師和觀眾三者之間形成了,即「上臺表演的志願者要在表演中配合催眠師的指令」。

    也就是說,當志願者被選定展開正式表演時,他們即面臨了來自催眠師、觀眾及自己所構建的社會規範的重重壓力,這種壓力與他們自我表現的傾向相結合使得他們必須在臺上按照催眠師的暗示去行動。這也就是舞臺催眠的奧秘之所在。

    從觀眾的角度看,某場催眠秀的表演可能剛剛開始,但從催眠師的角度看,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志願者已經在服從的狀態下準備好了。接下來的演出只不過是按照指令碼發號施令罷了。

    ———————————————我不是分割線——————————————————

    臨床催眠的催眠測驗

    在正式的臨床治療中,催眠師有條件也有必要進行較為正規的易感性測驗,以獲知來訪者被催眠的難易程度。一般而言,這種測驗還有以下兩個好處:1. 透過測驗過程,瞭解來訪者易於感應的暗示型別。如直接還是間接?正性還是負性?命令式還是輕鬆式?2. 易感性測驗也可以看作是正式治療前的小型催眠。有益於讓來訪者卸下對催眠治療可能存在的心理包袱,讓他們對催眠治療的成果建立信心,以達成和催眠師的良好關係。正式的催眠測驗工具多達幾十種,其中最常見的有三種:斯坦福催眠易感性量表(Stanford Hypnotic Susceptibility Scales, SHSS)哈佛催眠易感性團體量表(Harvard Group Scale of Hypnoic Susceptibility, HGSHS)催眠匯入剖圖(Hypnosis Induction Profile, HIP)

    它們將透過一系列如“手臂下降”、“眼睛轉動”、“蒼蠅幻覺”的測驗專案,為來訪者被催眠的難易程度進行打分,併為催眠師提供有關催眠策略的建議。

    而非正式的催眠測驗,也受很多催眠師的青睞,原因就在於它們隱蔽性更強,不會讓來訪者感覺到“很假”或者因為“測驗過於冗長”而感到煩躁,喪失對催眠治療的資訊。常見的方法有三種:雪佛氏靈擺測試、物體發熱測驗和握手測驗。下面分別介紹:

    雪佛氏靈擺測試是一個類似碟仙的遊戲,在某些關於催眠的電影中也經常看到。即讓受測者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個擺錘的線,然後在催眠師的暗示下,擺錘將自發擺動。靈擺的奧秘在於「念動反應」,即受測者在處理催眠師的命令時,無意識間產生的微小肌肉運動,正是這些運動讓靈擺的擺動愈來愈大,從而讓來訪者對催眠師更加信服。

    物體發熱測驗與靈擺測試類似,只不過這次是讓受測者產生感受到溫度的幻覺效應。在這一測試中,催眠師會讓受測者閉上眼睛並把一個物體交到他們手上,然後告訴他們這件物體由於某種物理或化學的處理而開始升溫,直到它變得太燙以至於根本握不住為止。

    握手測驗是斯坦福催眠量表中的一個測題。催眠師會讓來訪者雙手相握,然後給出他們雙手被緊緊地粘在了一起之類的暗示,比如「你會發現,越是用力地嘗試把雙手拉開,它們就會吸得越緊」等。

  • 6 # 願我能向前走

    催眠術是真的,但是,世界上只有百分之10到百分之20的人很容易接受催眠,百分之10的人完全不能接受催眠。能不能接受催眠取決於你的個性特徵和氣質特點,一般來說,如果你具備一下特徵,你是比較容易被催眠的:1、經常做情節生動的白日夢2、想象力豐富3、容易沉浸於眼前或想象中的場景4、依賴性強,經常尋求他人的指點5、對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催眠的辦法其實一般都是由大師口傳的,由一套獨特的方 法,一般不會輕易告知他人,但是催眠的方法還是會有一些基本的流程:1、首先要讓被催眠者處於放鬆舒適的狀態,讓他躺在柔軟舒 適的床上2、催眠者坐在被催眠者頭部的左側或右側,不要讓被催眠者直接看到他3、催眠者用平緩溫和的聲調對被催眠者說話,內容要簡單易懂,單調重複:“什麼都不要想,只聽我說話”“你現在覺得你很舒服”“想象一下你在蔚藍的大海里游泳”“你的腦子裡只能聽見我說話,聽我說話”......“你現在覺得很舒服,很安靜”......“你現在覺得有點想睡覺,想睡覺”“睡吧,慢慢睡吧”......基本的流程就是這樣,最好讓被催眠者集中注意力於某一點或某一事物上。不過如果不是專業的催眠師,一般是很難把人催眠滴。

  • 7 # 火星一號

    在現實中,催眠確有其事,但不像電影中展現的那樣。催眠其實是一種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潛意識佔據主導位置,而意識被抑制。這種狀態類似於人處於睡覺的時候,但催眠是在人醒著的時候,被催眠者感到非常放鬆,使意識處於抑制的狀態。事實上,臨床催眠已被廣泛使用,但不要與魔術師表演的催眠相混淆。

    臨床催眠不是把人的意志交給別人,催眠也不會讓人做他們不想做的事。這不是什麼精神控制,而是一種深度放鬆和注意力集中的狀態,從而使暗示的力量變得容易接受。臨床催眠是一種心理療法,利用人的潛意識來解決心理上的問題或提高對過去事件的認識。

    催眠與潛意識有關,因為潛意識是大腦的一部分,在人睡眠和清醒的時候都在“後臺執行”。例如,人的潛意識會一直控制呼氣和吸氣。就像計算機中的作業系統一樣,人的潛意識大腦總是在運轉,而有意識大腦產生行為的執行。臨床催眠被用來影響受試者的行為或思維過程,其中最廣泛的用途包括戒菸、體重控制和壓力管理。催眠也可以作為疼痛控制的一種療法,通常用於燒傷患者和臨產孕婦。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催眠。目前,科學家尚不清楚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接受催眠。此外,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為什麼有些人會受益於臨床催眠,而另一些人卻沒有。某種程度上,自我催眠可以減少一個人對催眠療法的抵抗,有助於使受試者獲得一種深度放鬆的狀態。

  • 8 # 宜賓酒匠曉飛

    有的,但是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神乎其神,

    催眠術是一項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心理,調整技術。在古代就有很多類似於催眠的記載,由於科學不發達,要藉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來治療某些疾病,再如寺廟的僧侶或者教堂的神譜進行講道說法告解的,都有類似於自我催眠的作用,這就是催眠的神學時代!

    究竟什麼是催眠術?

    其實,當一個人與自己的感覺進行溝通,或者正在內心觀想工作,便是處於,一定程度的催眠狀態,催眠術是透過特殊的誘導使人,進入類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技術,在此種狀態下,

    人的意識進入一種相對消瘦的狀態,潛意識開始活躍,因此其心理活動包括,感知覺情感思維意志和行為等心理活動,都和催眠師的言行保持密切的聯絡,就像海綿一樣能充分汲取催眠師的指令,能導致這種狀態的技術就叫催眠術。

    生活中的自然催眠現象

    其實催眠現象是人的一種自然適應的反應,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自然催眠現象,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種,典型的例子,駕駛員長途駕駛,單調的汽車馬達聲,會誘發催眠狀態,容易發生事故,所以在修築公路時,會在路旁設定一些醒目的標誌,或者有意識地將公路築成彎道,避免誘發公路催眠。 長途乘車旅行也是同樣,長途旅行中單調刻板的車輪轉動聲會成為催眠性刺激,誘人進入催眠狀態,在催眠中似乎能聽到列車員報站的聲音,而對其他聲音的迷迷糊糊甚至一無所知。

    凡是單調重複刻板的刺激,都能誘發不同程度的催眠,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方面的體會,這是人的正常反應功能,而催眠術則是幫助人們開發和利用自身的這些功能,為調整身心狀態,提高生活質量服務的。

    催眠術的應用

    長期來,催眠術在人們心中一直帶著一種神秘的色彩,企業的作用或是為江湖術士的妖法而排斥在科學殿堂之外,使他的聲譽受損遭到非議,特別是在中國長期封建社會的影響下,尤其是被那些不法之徒用作於,愚弄和欺騙人們的伎倆,達到他們的個人目的使催眠術遭到致命的傷害。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科學的興起,人們努力探討催眠術的奧秘,使其不斷科學化系統化,催眠術作為心理調整和治療作用,給人以智慧和啟迪,他作為心理學之瑰寶,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研究越來越深入,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心理保健和醫學界,商業,教育,體育,司法界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

    實施催眠的環境和時間設定

    環境設定,最好選擇安靜舒適溫馨的環境,有利於放鬆心情的環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輕鬆舒適和安全。

    時間設定一般一次催眠一個小時左右,根據催眠中要解決不同問題是具體情況調整,作為治療性的催眠,最起碼五次治療,第一次為適應性治療,第二次才是,真正開始質量,一般每十次為一個療程!當然,由於個體差異,有人並不一定能夠做完,整個療程就全面恢復。

  • 9 # 奕寧讀書

    這個可以有。催眠在於特定環境狀態下的人專注於某一事物才能進行催眠,如果說思維不集中再厲害的催眠師也沒用武之地。他是透過引導一種潛意識,短時間的共鳴。

  • 10 # 自在獨行記

    人能不能被催眠,與人的意志有關,例如,現在社會普遍存在一些傳銷組織,他們會利用人的薄弱意志來吹眠他們,俗稱被洗腦。

    所謂施以催眠術,就是運用語言暗示,改變受術者的心理狀態、生理狀態。這個心理、生理改變的狀態就是催眠狀態。這種催眠狀態每個人每天都有經驗,就是類似半夢半醒的狀態,做白日夢的狀態。

  • 11 # 為本教育

    人類很早就認識到似睡非睡的冥想意識狀態具有異常靈敏的感知力。這種認識是史前世界各地原始部落薩滿教的基石。薩滿們把自己引入冥想狀態,利用下意識超凡的感知力來洞察天地,療愈病症。古埃及和古希臘在3,4千年前都建有睡眠寺堂。在那裡醫者會把病人引入似睡非睡的狀態,並根據他們的表現分析病情實施治療。這是類似今天催眠技術的最早記載。

    今天的催眠技術相比過往時代無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了更大的發展和進步。催眠學說開始自成體系,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各個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

    陳一德老師是美國NGH催眠培訓師,從事催眠教學已經二十多年了,他藉由催眠協助過無數有緣人。關於催眠,他直指核心問題:“如果生活馬上就成問題,你早上是否能夠早起出去工作?”。在缺乏改變動機的情況下,他評價個案並無意願接受催眠。很多問題是父母不斷承擔孩子的問題,又期待孩子改變。也許父母放手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並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大家老是講修行。其實對我而言,修行的意思就是“修改行為”。”陳醫師語重心長地指出:“若是不願修改行為,那麼讀再多身心靈書籍,接受再多次心理成長課程與治療都不會太大成效。”

    毫無疑問,催眠是真的,而電視和小說裡對於催眠的描述過於誇大,導致很多人對於催眠持懷疑態度!催眠是否有效,除了看催眠師本人的經驗外,被催眠人是否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 12 # 聽覺有道助聽器惠安店

    人類很早就認識到bai似睡非睡的冥想意識狀du態具有異常靈敏的zhi感知力。這種認識是史前dao世界各地原始部落薩滿教的基石。薩滿們把自己引入冥想狀態,利用下意識超凡的感知力來洞察天地,療愈病症。古埃及和古希臘在3,4千年前都建有睡眠寺堂。在那裡醫者會把病人引入似睡非睡的狀態,並根據他們的表現分析病情實施治療。這是類似今天催眠技術的最早記載。

    今天的催眠技術相比過往時代無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了更大的發展和進步。催眠學說開始自成體系,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各個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

    陳一德老師是美國NGH催眠培訓師,從事催眠教學已經二十多年了,他藉由催眠協助過無數有緣人。關於催眠,他直指核心問題:“如果生活馬上就成問題,你早上是否能夠早起出去工作?”。在缺乏改變動機的情況下,他評價個案並無意願接受催眠。很多問題是父母不斷承擔孩子的問題,又期待孩子改變。也許父母放手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並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大家老是講修行。其實對我而言,修行的意思就是“修改行為”。”陳醫師語重心長地指出:“若是不願修改行為,那麼讀再多身心靈書籍,接受再多次心理成長課程與治療都不會太大成效。”

    毫無疑問,催眠是真的,而電視和小說裡對於催眠的描述過於誇大,導致很多人對於催眠持懷疑態度!催眠是否有效,除了看催眠師本人的經驗外,被催眠人是否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 13 # 萬物未解之謎

    關於催眠,應該有很多人會質疑,但這是一個真正的現象,甚至動物也可以被催眠。就連我們有些老師也是“催眠師”…但是,催眠就究竟是什麼還不清楚。催眠通常被認為是意識狀態的改變,包括冥想狀態,“流動”狀態,迷幻藥物誘發狀態和精神病等廣泛類別。但是因為意識不被理解,所以對它的改變也不是很好理解。

    更具體地說,催眠是一種極端的“暗示性”狀態,這種現象包括安慰劑效應,廣告和宗教信仰,但也可能包括任何情境特定行為。

    比如說:如果火車站的陌生人要求你脫掉衣服,你可以打電話給警察。但是如果一個在醫院,穿白色上衣的陌生人提出同樣的要求,你會自然遵守。催眠可能僅僅是巧妙地操縱注意力,語言和情境來建立一組替代的臨時信念,然後影響知覺和行為。

    催眠誘導過程通常涉及三個組成部分:注意方向,語言的不尋常使用和測試。注意的方向決定了什麼人會或不會進入知覺意識。語言的不尋常使用可以分散意識,因此間接提出建議,而推理和懷疑則分散注意力。

    這些測試是用來製造這樣的錯覺:主體已經放棄了對催眠師的控制,從而導致自身放棄更多的控制權。例如,催眠師可能會說你的眼皮很沉重,所以當你感覺到時,你相信你現在已經被催眠了,這會讓你變得更加催眠。許多恍惚級別已被確定。在某些模型中,有超過30種不同的“恍惚深度”從輕微暗示,忘記詞語,看不到物體,看到某種顏色變化,沒有注意到疼痛,或根據命令“入睡”的能力。

    雖然催眠師可以說服某人做一些令人尷尬的事情,但人們普遍認為人們不會做違背自己的價值體系的事。

    但真正大神級的催眠師,確實是非常恐怖的存在!

  • 14 # 鵜鶘心理

    人可以被催眠,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被催眠,催眠其實是一種深層次的心理暗示,注意是深層次,僅限於用於對部分症狀的治療,較多涉及潛意識層面,操作過程具有一定的風險,對於心理治療師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一般情況下,具有職業道德的心理諮詢師不會輕易使用。

    現下心理諮詢培訓市場上流行的催眠技術培訓,較多是譁眾取寵的角色,常常聽說有現場做催眠演示的,譬如讓被催眠者想象自己是跟木頭,在躺在兩個凳子中,懸空無支點而不會落下。看上去確實很神奇,很多人因此而迷戀催眠,我雖然不清楚其中的緣由,但我覺得那種演示並無意義。很多情況下,要明白自己學習心理學的意義是什麼,若只是希望吸引人眼球,或是靠此來圈錢,不如去學魔術,至少不會傷害到來訪者。

    推薦電影《入侵腦細胞》,影片中並沒有如何使人進入催眠狀態的技巧,而是透過儀器,使得諮詢師能進入來訪者的潛意識。推薦的原因是看了電影,你能很深刻的體會到進入他人的潛意識會是什麼感覺,進入的目標是什麼,可以發揮什麼積極的作用,又可能存在什麼的樣的風險,適合真正對催眠技術好奇的朋友。

    最後,教大家一個可以測試你接受心理暗示程度的活動。站直,閉上眼,平舉雙手,掌心向上,然後跟著引導語,想象自己的一隻手掌被放上了一件重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感覺越來越重,越來越重。當引導結束,睜開眼時,雙手之間的落差越大,則接受心理暗示的程度則約深。

  • 15 # 暖心理

    作為一名參加過催眠治療培訓,並且順利考過催眠師職業認證的心理諮詢師,有責任用科普來替大眾揭開催眠神秘的面紗。

  • 16 # 心理諮詢師許燁

    人是可以被催眠的。如果你瞭解以下三點,那麼你會對催眠有更多的瞭解,並且更容易進入到催眠狀態中。

    一、瞭解催眠到底是什麼

    催眠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影像學曾作過研究,催眠一種介於清醒與睡眠之間的第三種狀態。

    如果你簡單的把催眠與睡眠畫上等號,那麼你將會錯過領略催眠魅力的機會。催眠並不是催人入睡而是一種注意力的引導。

    或許我們在生活中也曾體驗過這樣的感覺,當我們在打王者榮耀的時候,感覺時間過得非常快,這是因為我們的主觀意識將注意力全部投入到了遊戲上,全情的投入導致注意力範圍的變窄,所以在當下你很難感受到時間的流逝。

    所以只要你在生活中有過這樣的體驗,你就能更容易的理解,催眠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也可以在你願意接受催眠的前提下被催眠。

    當你進入到催眠狀態後,你的注意力會由外部轉向內部,你不再會聽到外界的聲音,因為你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了內部感受上。或許隨著催眠師的引導詞,你能夠聽到引導語中包含的一系列聽覺的內容。例如引導詞中提及有一臺老式的音響正在播放一首你最喜歡的歌曲,這首歌曲縈繞在你的耳邊。那麼處於催眠狀態下的你,就好像正在聽這支曲子一樣。

    二、催眠不是一種挑戰賽

    有的人會認為自己是非常理性的人,所以不會進入到催眠狀態中。也有的人認為自己的意志力很堅定,所以不會被催眠誘導。當你把催眠定義為一種對自己的能力挑戰時,你是不適宜接受催眠的,因為這完全沒有催眠的意義。

    催眠最直接的功效是可以幫助對方減輕心理壓力,體驗到放鬆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會看到正處於催眠狀態的下的人像是睡著了那般,因為這個時候他非常的輕鬆。當個體處於放鬆的軀體狀態時,他的肌肉都是放鬆的,呈現出類似睡眠的軀體表現。

    所以當你不斷的在提醒自己不能被催眠,否則就是自己不夠理性或意志力不夠堅定時,你的放鬆狀態會不斷的被打斷,你將會無法體驗到催眠放鬆的感覺。

    三、催眠有些什麼作用

    有些內心的創傷會演變為表層意識無法識別的問題。例如催眠大師艾瑞克森曾經處理過一個案例,是醫學院的學生。

    這個學生的問題在於他沒有辦法去上面板病理學這門課程,但是他說不出為什麼自己無法去上。原因就在於這裡份抗拒是出於他曾遭受的內心創傷,而因為這份創傷實在太沉重或恐怖,相應的記憶內容被壓抑了下去。但在現實生活中,一旦被觸及,潛意識會發送給大腦一個訊號是:“我不願去上面板病理學這門課程”。

    如果學生不去上這門必修課,就要面臨被退學的嚴重後果,所以當這名學生求助艾瑞克森時,艾瑞克森用了催眠的方式幫助其回溯與該問題相關聯的記憶。有趣的是,當你挖掘到了這個問題形成的源頭,你就能更好的應對與處理這份恐懼。

    這名學生的恐懼是因為童年期看到小夥伴因為受了外傷而發綠滾膿的面板,覺得既害怕又噁心,這份記憶之後被壓抑了起來。如果不是透過催眠回溯的方法,這名學員將不能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如此抗拒面板病理學這門課程。即使系主任、同學再三的勸導他,也無法克服因為這一些勸導都是屬於意識層面的處理。

    而催眠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可以喚起你潛意識的力量,這就是催眠的魅力所在。

    多琢磨,勤練習,讓我們進步的更快!

  • 17 # 螞蟻科學

    人能被催眠。但是,催眠並沒有影視作品中所描述得那般“神秘”。

    什麼是催眠?

    說起催眠,我們總是想起一個搖擺著的懷錶,彷彿正在“施法”的催眠師,被催眠者的對催眠師的言聽計從......

    其實,催眠並沒有那麼邪乎。

    催眠,其實是一種類似於睡覺時的神經麻痺狀態,但是和睡覺不一樣,催眠狀態時容易受到他人(或是自己)的暗示。

    此外,催眠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接受催眠者本身的特質,即可催眠性。

    可催眠性體現在一個人是否容易受到自己或他人的暗示,是否能全神貫注專注於某一體驗上。

    最重要的一點,(狹義的催眠)無論是可催眠性高或是低,當被催眠者意識到自己即將進行催眠時,他要有進行催眠的意願,如果沒有進行下去的意願,催眠是無法進行的。

    由催眠師進行的,在自己完全放鬆的狀態下進行的催眠,被稱為“狹義催眠”。

    而“廣義催眠”指的是我們在生活中受到言語暗示、自我暗示的影響。

    比如,我們每天在出門之前對著鏡子對自己說,“我很棒,我很棒。”

    比如小時候當你摔跤之後媽媽給你拍拍腿,說拍完就不疼了.......

    這些都是廣義上的催眠。

    此外,說一個實驗,不過這裡面的“催眠”可以算是廣義的催眠。而且,這個催眠的深入程度讓人咋舌。

    “斯坦福監獄實驗”

    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領導的研究小組於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進行了一項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權威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

    充當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學的在校大學生志願者,實驗資助者是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

    研究小組在當地報紙上徵集志願者參與監獄生活的研究,為期兩週,志願者每天能得到15美元的報酬(相當於現在的89美元,570人民幣)。

    有70名應徵者被招到斯坦福大學面試,接受一系列心理測試。

    這70個男人都與美國大學生年紀相約。

    其中24名被認為非常健康、正常的人被選中。

    他們絕大部分都來自中產階級。從24人中間隨機抽出一半,讓他們飾演監獄的看守,餘下的一半飾演囚犯。

    志願者們被告知,如果被分派去飾演囚犯,他們可能會被剝奪公民權利,並且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飲食和醫學護理。

    那些將飾演囚犯的人被告知在某個週日等在家裡。在那一天,令他們感到吃驚的是,他們被真的警察“逮捕”了(真實情景的“催眠”),隨後被帶到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地下室的模擬監獄。

    第一天,大家還相安無事

    第二天,,“囚犯”便發起了一場暴動,撕掉囚服上的編號、拒絕服從命令,並取笑看守。

    津巴多要求看守們採取措施控制住局面。

    看守們採取的措施包括強迫囚犯做俯臥撐、脫光他們的衣服,拿走他們的飯菜、枕頭、毯子和床、讓他們空著手清洗馬桶等。

    最後局面完全失控。

    第五天,這項實驗的道德性被質疑。

    第六天,實驗被停止

    這個實驗遠遠超出了心理研究的範圍,其中實驗個體被“廣義上的催眠”,社會角色的代入的現象,給人們留下了很多思考。

    擁抱科學,終生受益

  • 18 # TiandirenisAmituofo

    催眠術是運用心理暗示和受術者潛意識溝通的技術,催眠者透過一種具有暗示性的話術(言語)或讓人感到愉快或悲傷的音樂(聲音),或某些集中注意力如單調的刺激的動作(動作,眼神等),讓被催眠者進入一種類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識恍惚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中,被催眠者可以閉上眼睛,也可以不用閉上眼睛,也就是可以進入淺度的、中度的和深度的催眠狀態。催眠者可以引導被催眠者說出自己內心深處的一些造成自己痛苦或不安的情結或事件,並追溯其原因,從而對自己潛意識裡騷動的,但意識層面又意識不到的心理問題提供一種具有治療作用的答案。最終,透過催眠師的積極正能量的暗示,給被催眠者提供一些積極的潛意識資訊,讓被催眠者感到自己現在和以後都很輕鬆愉快,從而達到舒緩或解決心理問題的目的。

    1841年英國醫生布雷德爾出版了一本書——《神經催眠術》,在此書中他正式把心理暗示技術定名為“催眠”。催眠術最初是多應用於心理治療,現在很多人將其運用到給人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從而讓人保持比較高效的心理狀態,以更好地完成日常的工作和學習。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可以被催眠的,而且催眠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這主要取決於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催眠師的素質和技能如何,二是被催眠者對催眠術的信任度和接受暗示性的能力大小如何。受暗示性較強,對催眠術持信任態度,催眠即可進行。

    目前,在催眠術這個領域,以騙錢為目的的騙子很多。一方面吹噓自己是什麼樣的大師,有什麼樣的證書,另一方面收費很高。所以提請大家要謹防上當。催眠術沒有什麼神秘的,只不過是讓意識變得控制力不那麼強,而讓潛意識的資訊活動活躍起來而已。譬如人在夢中,或似醒非醒的時候,就是一種催眠的狀態。這時候,如果有催眠師加以誘導,自己的潛意識就會將內心的一些秘密及原因說了出來,從而達到心理釋放和疏導的目的。所以,自己從網上查詢一下催眠術的資料,觀看足夠多的催眠術影片,仔細揣摩,必要的時候,找個自己周圍熟悉的物件,實驗多次,自己就漸漸熟悉了,直到掌握為止。

    目前這個領域催眠師的情況大體有以下幾類:

    1、假大師型:催眠術學了一些皮毛,就吹噓自己是大師。因為騙了不少人和錢財,就自以為是大師,可以百分之百地給人催眠成功了。

    2、裝神弄鬼型:催眠術學了一些皮毛,又學習了一些鬼神方面的用語和知識,牽強附會,故弄玄虛,宣稱自己能通神,當然是以騙錢為最高目的。

    3、辦班型騙錢型:在境外或境內註冊個皮包協會或公司,自封總經理,董事長,Quattroporte,博士,專家,然後辦培訓班,發內部承認的結業證,騙取錢財。

    4、混合型:集以上幾種為一身,騙取錢財。

    5、真憑本事做事業型。看到這個領域市場需求很旺,就投身於這個行業。行行出狀元,就努力鑽研和積累經驗,以自己的真誠服務來賺取生活所需。其中也不乏有著濟世救人,即解決人們心理病痛的目的的人。

    個人建議,要對這個行業感興趣,還是要做第五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互利共贏,和諧天下。

  • 19 # 使用者100687104762

    相信催眠,催眠可以讓自己疲勞的身體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舒適,可以試試,你會發現被催眠後對自己的心理也會有所瞭解,可以幫你解決一些煩勞,讓你生活得更健康

  • 20 # 景德鎮伊德心理

    我對此保持中立的態度。

    中立的意思是,我不知是真是假,不過親測有效。

    在給我的來訪者(客戶)進行前世回溯時,遇到過很多各種各樣的反饋,有報告說自己前世是王公貴族的,有報告稱自己前世是某個已經消失了的原始部落的居民,還有報告說自己前世是一隻青蛙、一株開滿花的小樹。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女性白領,當她進入前世以後,她的表情非常的恐懼和痛苦,不斷的呢喃著“好餓...好餓...好餓...”。

    之後她報告說,前世的她在逃荒,與家人失散,非常的飢餓,不過在回溯快結束時,由於我給了她獲得食物的暗示,醒來後非常的放鬆和平靜。

    在她報告前世時,我注意到她的脖子周圍的褶皺處有一些發黑,懷疑她有假性黑棘皮病,加之她在前世回溯時表現出極端的飢餓感,催眠一結束就叮囑她立刻去醫院檢查身體,果然,她檢查出了早期糖尿病。

    之後她專程跑來感謝我,幸虧透過前世回溯及時發現糖尿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且對比前世的悽慘,非常的感恩珍惜現在的生活,整個人都很積極樂觀,和家人關係很好,相處融洽。

    前世是否真的存在有很多的爭論,比較主流的聲音認為,所謂前世不過是頭腦對記憶中各種意象的組合編造,但仍然有不少心理學家和催眠師對前世的存在堅信不疑。

    著名的催眠大師William W.Hewitt堅定地認為前世是一定存在的。他在《催眠入門》一書中介紹了前世回溯的技術,在他看來,回溯是時間的移動,對處於催眠狀態中的來訪者(客戶)暗示霧從身邊迅速經過,當腦海中的人和事物開始快速移動時,回溯就開始了。

    1930年,榮格提出“共時性(Synchronicity)”一詞,來對某些神秘現象進行解釋。例如,你正在想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就來了;你夢見一些事,後來在現實中就真的發生了,諸如此類的神秘現象,在榮格看來,這類現象絕不僅僅是“巧合”。

    榮格認為,可以從“心靈母體內部”與“我們外在世界”兩方面跨越進入意識狀態,當兩者同時發生時便稱為“共時性”現象。

    同時性是突破時空限制的一種巧合,夢境在現實生活中成真,許多相似的事件重複地發生(某個意象在生活中的不同場景中出現),這種巧合並不是隨機的,榮格認為,這與人類潛意識中的原始意象緊密關聯。

    潛意識中浮現出的心理事件有時會以意味深長的方式與外部事件相巧合,心理世界與現實世界有著奇妙的對應性和平行性,如果“共時性”是真的,那麼前世當然也有可能存在,從這個角度來看,催眠不過只是一個工具,讓凡人能夠對造物的奧妙管中窺豹。

    榮格提出“共時性”並不是要提高自我意識,而是要幫助人們改變自身以適應世界,因為宇宙的變化並不是為我們設想的。

    透過催眠來回溯前世,能夠對來訪者(客戶)的今生有啟發,有幫助,讓人能夠珍惜當下,更好地生活,這就足夠了,何必糾結於前世是真是假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煮大米飯?對你沒看錯,就是大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