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想看一些這樣的書來提升自己對於寫作的理解以及一些技能,但是在網上搜索後發現並不多,大家有什麼好一點的書可以推薦的嗎?
7
回覆列表
  • 1 # 林欣浩的操場

    《文學講稿》

    這本書應該完全符合你的需要。它直接是作者對《包法利夫人》、《尤利西斯》等世界著名經典進行分析的講稿合集。

    你可以看看從大師的視角,是怎樣解讀那些經典名著的,不管是文學性還是技術性,都有詳細的解釋。更重要的是可以從中學到寫作的思路和對美的判斷。

  • 2 # 棋簍子

    寫作的第一要素,在於積累。不管你想寫什麼型別的文章,首先要做的就是大量閱讀相關方面的資料文獻,做好知識積累工作。許多人想寫作,但是覺得別人的東西不夠看,這是不科學的,要先掌握豐富的知識,不要輕視知識的作用。

    寫作的第二要素,在於興趣。如果你找不到你的興趣切入點,那麼你很難堅持下去。這裡講的興趣,不單純是你喜歡什麼,而且還指能夠讓你感到有趣的事物。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你要去挖掘,要去了解一切。因此,熱愛生活、善於觀察的人更容易獲得寫作的靈感。

    寫作的第三要素,在於技巧。寫作有很多種技巧,並不是無規可循,也不是千篇一律。你要形成自己的一套寫作思路,比如寫小說,先打好框架,再考慮是否使用規範的章回模式,劇情是什麼格調,主人公是誰,這些都是要考慮的,熟能生巧,多訓練多堅持,不要怠工。

    寫作的第四要素,在於交流。寫作人不能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更不能玻璃心,心高氣昂,要多和其他寫作人還有讀者交流,瞭解彼此的興趣愛好,共同學習,這樣才能取長補短,一起進步。

  • 3 # 近朱者黑

    1.寫作這回事

    斯蒂芬·金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4年10月

    老金曾是世界首富作家,但入門寫作之前曾過著很落拓的生活。這本書無論是作為勵志讀物還是寫作指南,都很有意義。

    2.王鼎鈞的作文四書 三聯書店 2014年6月

    王鼎鈞先生是名家了。《講理》是作文四書中的第一本,教授論說文的寫法。作者在這本書裡不但付出作文心得,也付出對少年人的愛,可是,誰都知道,這樣一本書?除非得到教師和家長支援,否則難以擺在學生的書桌上。作者說,他曾收到很多同學的來信,說《講理》打通了他的思路,使他加速進步。

    《作文七講》年輕朋友不怕有技術而無性情,就怕有性情而無技術,有志寫作的人,實在應及早注意技術訓練,早日為性情準備“容器”。《作文十九問》

    問:景物太大,固然難寫,景物太小,也不好辦。不知道莎士比亞是怎樣處理的?

    答:有時候,莎士比亞把他要描寫的景物放大。放大可以誇張效果。他描寫一個人受了傷,要死了,“創鉅痛深的傷口,像是一道毀滅的門戶。”把傷口放大到門戶的程度。另外,他描寫一個英雄打了勝仗,立下戰功,自己身上也多處受傷,他說:“每一個傷口都是敵人的一座墳墓。”這又把傷口放大到墳墓的程度。他描寫英雄為了復仇與兵打仗,士兵的每一根頭髮都是一條懲罰的鞭子,又把頭髮放大到鞭子的程度。

    《文學種子》作家是人類中的一員,他不是超人,他具有的能力,非作家也可能具有,不過“天之生物不齊”,作家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別人敏銳,而且精神愈出愈勇,他得天獨厚的稟賦,可能因鍛鍊而更強過同類。

    ·在詩人筆下,一朵花是一個世界,文學自有千秋,不以植物學爭長短。

    ·意向加意向,好的意向寫得好,把最好的意向放在最適當的位置,這就是文學。

    4-創意寫作書系

    這個系列有許多本,我讀過《開始寫吧!非虛構文學創作》《成為作家》《創意寫作大師課》等幾本,最愛《創意寫作大師課》,書中引用了很多世界名家的創作經驗談,即使不圖從中學到寫作技巧,也可順藤摸瓜認識大票名家,何樂不為呢。

    5.美國講稿

    對寫作提升最有幫助的一本書,有關文學的輕逸、速度、精確、形象,卡大師講得津津有味。從他那裡,我認識了語言的力量,也認識了語言的侷限。透過卡爾維諾,我知道達·芬奇為突破這一難題,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

  • 4 # 易圈點

    其實這個問題,關乎作者身份的認定,即作家是否是文藝評論家或學者。往往厚重的作家,除了自己會寫作之外,都建立有自己的創作美學,有自己的一套文學標準。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以現代的有張愛玲、沈從文、老舍、汪曾琪等;當下的作家中比如:王安憶、曹文軒等。他們即寫作,也談寫作本身。個人特別推崇老舍的《文學概論講義》,非常值得一讀。當然,他的很多作品更值得去玩味地讀了。《文學概論講義》是一部難得的文學理論入門書。老舍先生綜合古今,以作家的視角對文學進行全面又獨特的思考,化呆板的理論為充滿智慧的思考,講文學的特質、文學的創造、文學的起源、文學的風格,分體裁論文學的形式,又談文學的風氣和傾向。另外,王安憶的《眾聲喧譁》也不錯。

  • 5 # 儂行蓋碗茶

    一、自我成長

    (1)用寫作者的視角來閱讀

    (2)與筆下的人物一同成長

    (3)把寫小說當成一場思維遊戲

    (4)提升寫作技能

    二、寫作與生活

    (1)描述圖片與學習冥想

    (2)“人景互動”

    (3)情節年譜與人物年譜

    (4)讀了很多小說寫作教程

    正文

    儘管我從小學五年級就試著寫小說的我幾乎沒有透過寫小說賺到錢,但我也沒有把“自娛自樂”當成堅持下去的理由(在這一點上我沒什麼好說的,用我前男友損我的話來說就是“自以為精神享受高”。連共同語言都沒有,妥妥地掰)。

    說到這裡,那我就從自己創作《書劍驚鴻》這本原本已經寫完30萬字的完本但又讓我改得面目全非的小說的動機開始談吧。

    這是多少年來我心中一直保留的一點願望,直到現在我也沒能拿出一部令我自己滿意的作品來。

    我從寫作中收穫到的最大的益處,就是透過小說中的人物和理念來折射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也追問自己的內心,拷問自己的價值觀。

    一、自我成長

    (1)用寫作者的視角來閱讀

    作為一個讀者,把閱讀視角向分析小說情節結構和人物這種解剖視角轉換,是我之前沒有料到的。要不是因為要寫小說,我很難用純粹欣賞和主觀感受之外的角度去選擇作品來閱讀。

    基於分析作品的原因,一些沒有營養但有吸引人之處的通俗小說我也找來讀了些。我想知道它們哪裡吸引人。在這裡可以參考我在知乎上的回答為什麼華胥引能那麼受歡迎,它的受眾都是什麼群體?而且相對於經典之作,讀一些有瑕疵的作品更能讓人注意到在寫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我在微博上請教作家青語:小說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中,最重要是哪個?之所以有這個疑問,是因為初中時候上課講人物最重要,我當時一直不理解,覺得情節最重要。

    青語姐姐從“嚴肅文學”和“地攤文學”兩個角度解答了我的疑惑,具體的話我就不放上來了。

    唐七公子給我的啟發角度主要是小說衍生品對小說傳播的影響。可以參考我以前在知乎的回答

    讀馬伯庸 的《古董局中局》一、二部時,留意了這兩本書的結構:第一部完全是用懸念來推動故事,由最初的線索剝繭抽絲牽出環環相扣的迷局;第二部是在情節的進展中顯現出懸念,相較第一部,情節本身已經有了相當的意味和可讀性,不必單靠懸念來推動。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變化。值得一提的是《古董局中局》中的金庸範兒也令我備感親切。

    馬伯庸在《古董局中局》第三部中寫了這段話:“鑑寶要究其本源;鑑人要究其本心。想要拿捏住人的心思,得往根兒上倒,弄清楚他到底想要什麼、最怕什麼、最在乎的又是什麼……”

    你看,這道理對寫小說也適用吧。塑造一個人物,得從慾望和執念入手,人物的言行舉止不能脫離這一核心。

    後來在知乎上一些大神的號召下看了《英雄志》,發現自己對古代社會的思考實在很幼稚,對社會中人們的執念和動機的理解也很幼稚。這讓我必須重新審視《書劍驚鴻》,重新想我能表達什麼。我能創作出的人物和篇幅遠不足用來闡釋什麼道理,或者說我就不應該在小說中寄託什麼情懷,寫小說和寫新聞一樣,最好不要價值觀先行。

    (2)與筆下的人物一同成長

    作為一個剛從應試教育體系中掙扎出來的悲摧學生,高中對我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擺脫不掉。這是不是我成為別人眼裡的學霸的原因我不管,我只知道這鐵定是我成為自己眼裡的學渣的原因啊!

    我這麼叛逆,這麼喜歡違拗老師的意思走自以為正確的路……曾經長時間處在懷疑的、批判的、叛逆的狀態。於是就有了書淺(《書劍驚鴻》女主)這個人,她在書中出場的年齡陪我度過壓抑的高三,讓我看似心如止水姿態端正、實則心潮澎湃波濤洶湧~就這麼騙過了高中的老師、騙過了那一沓厚厚的高考卷子、騙過了齊魯大地孔孟之鄉的威嚴學府裡的夫子們……

    扯遠了……

    溯本追源,這個故事開始於我高二的時候,那時還沒有故事的女主人公書淺,主角是藍靈。就是《書劍驚鴻》裡面《年年醉裡把花枝問》這一章的故事,一萬五千字左右,絕大部分是我高二有一段時間在週末的自習課上寫的。(那時小說名叫《桃花源》,我同桌聽完我介紹故事梗概後問我是不是在寫兄妹戀,唔)

    在這段兄妹戀裡(別開玩笑,認真點啊喂!)藍靈是被現實逼到絕境但內心仍堅持那一絲信仰的小姑娘,當然她的內心也有被現實改變一些——對應著高一時在應試教育中失去了自由的我,高二的時候我用小說記錄了下來。文章雖不好,總歸是擺脫了我高一寫小說時明顯的影射。

    之後又寫了一個三萬字左右的故事,與《書劍驚鴻》沒有直接關係,只是那個女主人公的性格在藍靈的基礎上更強勢一些。

    書淺這個灑脫不羈(那時她對權威還沒有那麼重的警惕心)的人物在我腦海裡出現是高三的時候,她就像那沸水衝開的新茶,給我的高三生活添了生機,課上走個神或是自習時發個呆,書淺常常在我腦海裡面肆意張揚、灑脫不羈。

    回顧我的高中,高三是最愜意的一年(父母為了保障我的營養大大提高了我的生活費標準是最重要的原因,沒有之一):最自信、最灑脫,這是我個人的成長和成熟。構思小說對此也是功不可沒,高考前幾天以此減壓,情節設定陡然由輕鬆變得壓抑,我把我的壓力都給書淺了。所以我那時覺得自己有輕度的人格分裂嘛。

    高三畢業後,暑假我將這個故事付諸文字,沒日沒夜地在電腦上敲了十五萬字左右——基本上寫出來的只是故事框架,沒有系統的理念。

    上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光顧著看熱鬧去了,把這十五萬字扔到了一邊。幾個月的熱鬧沒白看,濟南的地勢果然拉低了眼界,這裡各種躍躍欲試也僅有躍躍欲試,躁動不安的心臟血液半滿晃盪晃盪,青春熱血一灑雖然壯哉壯哉也是年少輕狂“青春無悔”——可是本姑娘有幾年的時間能拿來以“青春”的名義胡亂揮灑耍流氓……從此還不收了心思兩耳不聞眼前事,一心讀我的聖賢書寫我的小說去~

    想明白這點都是考試周了。數日埋頭於複習計算機的時候小說靈感忽然如泉湧,這也從一個方面證明了本姑娘雖然是一個文科生但還是理科思維居上風,後來受到程式設計和產品研發的有利影響對寫小說又開了竅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從高三開始構思到現在在簡書上連載,一年多的時間裡暑假、寒假以及大學課餘,我把很多的精力放到了《書劍驚鴻》上面。《書劍驚鴻》回報給我的是讓我有依託、不迷茫,從高考前的坦然心態到高考後看著同學們打工、旅遊、學車,再到大學裡看著同學們參加學生會、社團及各種比賽,我能一直不被別人的熱鬧干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創作這部小說。

    ——它讓我知道自己目前能集中起精力來做什麼,因此不用去做各種嘗試。

    我用了好幾個假期來修改,寫到了第三稿,暫時停筆了。我若有時間有毅力,寫到十稿、二十稿也許不在話下。然而想到歲月悠悠,總是害怕的。

    所以現在的書淺是什麼樣子的呢?在原本的狂放不羈中,多了幾分內斂和隱忍,她懂事了,不再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不顧其它。如果順利的話,下個月大家也許能在我的新作《行雲元年春》也就是《書劍驚鴻》的續篇(目前還沒有發出來)中看到她。

    唔,您是問《書劍驚鴻》還更新麼?

    唉……大概也許可能等我有時間了會把它縮成一部中篇小說。

    (3)把寫小說當成一場思維遊戲

    看KK的代表作《失控》的時候感覺整個人都開竅了。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有其執行的規律(廢話),微妙的是人為干預在宇宙、生態、社會中扮演的角色。

    第八章“封閉系統”中,人造生態系統的試驗和對人工干預的思考使我產生了在小說中演變一個小國度的文明的念頭:把那一畝三分地上的小國度當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參考中國古代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再向封建社會的轉變過程,考慮能使南華這個小國寡民、無為而治的國度演變和發展的必要或意外的因素。小說裡面的各色人物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些符號:不得志的政客、有抱負的君王、處江湖之遠的俠客……

    有人曾欣然將路走錯,每個人都作繭自縛,命運不饒他們、他們也助紂為虐不饒自己,反抗總是驚天動地,然而宿命已經給每個人定好的基調。

    寫作像是個思維遊戲,讓我去思考不同價值觀的人應該如何相處,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個人應該如何與社會相處。通常沒有人能逃避這些問題。

    這又是另一個版本的談理想、談人生了。

    (4)提升寫作技能

    據說瑪格麗特寫《飄》的時候並不是按章節順序寫的。因此我在卡殼的時候便理直氣壯地跳到下一個情節來寫,最後再補漏洞。

    ——這也是我把整個故事寫完才開始連載的原因之一。

    前幾天簡書上的筆友D兄問我“大概多少篇幅啊 簡書現有的大概佔幾成?”,得知是“二成左右”時,說“要說兩成,要開始第一個小高潮了。”

    什麼?!還有這回事……頭頂無數烏鴉盤旋著飛過……這又是要進行大範圍修改的節奏嗎?

    事實證明是的……

    在《書劍驚鴻》中,情節兩成之後是《年年醉裡把花枝問》的故事,原計劃是作為《書劍驚鴻》的前傳。後來發現有割裂感,便插入到《書劍驚鴻》整體中了——這是我寫作中最大、最複雜、最艱難的改動。基本上大半個寒假就在寫這一部分了。

    這個故事用了三線敘事,如果加上書淺的理解和分析便是四線。之所以用了這用手法,是因為當年看《雪山飛狐》的時候對金老先生用的手法特別讚歎:用回憶的方法寫主要情節,苗若蘭、平阿四、寶樹,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動機,在事發時不同的處境,使他們講述的三段故事有重合也有分歧,而關鍵的真相就在分歧之中。

    我覺得還挺好玩兒的。

    二、寫作與生活

    (1)描述圖片與學習冥想

    對於我這樣一個沒看過什麼風景又想象力匱乏的人來說,小說中的景物描寫簡直讓我頭痛死了。

    喜羊羊頭頂上燈泡一閃的時候,本姑娘也靈機一動下載了許多好看的風景圖。

    看圖說話,小學生都會的東西啊。還用學麼?

    這種技巧對我的景物描寫水平有顯著提升,可喜的是還有意外收穫:

    前段時間舍友參加一個答辯,出發前很緊張,我說“我們來做冥想吧,閉上眼睛,深呼吸……”然後我拿出手機,點開風景圖冊,用舒緩的語氣給她描述一系列寧靜祥和的畫面。她說:“真的特別管用!”

    透過冥想來調節情緒是我一直心嚮往之的技能。高二有一次因為上課前收到前男友的信而心緒不佳,可愛的同桌(你記得兄妹戀麼?)在老師的講課中壓低聲音,給我描述了一幅幽林圖景,我把自己的思維帶進去,隨著她輕緩起伏的語調在腦海中構建畫面,心情很快就平復下來了。

    冥想對調整心態的作用實在是立竿見影,不過我之前學習這個一直沒什麼進展。

    以後我會試著擺脫圖片做冥想,以我的經歷來看很難,因為描述的時候需要連綿不絕,腦中一直要有一幅動靜相宜的畫面,這對想象力和注意力是極大的考驗;而且構思的時候、尤其是將要卡住的時候要控制好語氣,不能有明顯的起伏。

    還有需要我認真學的是透過冥想自我調節,在緊張的時候讓自己冥想比較難,因為那時很難集中精力在腦海中給自己構思畫面。

    (2)“人景互動”

    我發現的讓景物描寫生動起來的一種方法,就是在寫作中牢記“人景互動”這一理念。下面就以拙文舉幾個例子……

    原稿:(我居然儲存了暑假寫完後的原稿,哈哈——這有什麼好得意的~)

    修改後版本:

    (3)情節年譜與人物年譜

    寫小說的時候建立了一個本子,用來構思,以及記錄一些突然冒出來的靈感。

    這個故事的時間跨度長達十三年,而且不是完全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因此我需要記一下每件大事發生的年份及主要人物當時的年紀。

    其實我還畫過一小幅地圖,目前不在手邊上。

    還有人物關係圖、情節走向圖什麼的,字太醜,實在不好意思拿出來。

    (4)讀了很多小說寫作教程

    學習教程對於寫作本身是最立竿見影的,畢竟是直接教授操作層面的技法。當一個尚不明確的構思時在腦海中醞釀時,將自己的構思作為例子來印證教程中的技巧,能及時修正很多不妥當的設定。

    像一些經典的小說寫作教程《寫好前五十頁》《弗雷的小說寫作坊——讓勁爆小說飛起來》《弗雷的小說寫作坊——勁爆小說秘境遊走》自然是極有用的,不過,恐怕你根本想象不到知乎的《產品設計師技能書》這類的書亦能對小說創作有所助益。我從中看到了產品的迭代思維(就像小說的改稿,在網路便利的時代,我們可以先把作品發出來,根據反饋來進行修改)、設計在細節上對使用者接受方式的迎合。(圖片來自知乎電子書截圖,侵刪)

    茫茫書海卷帙浩繁有“書劍”指引姑娘我好歹不會迷航,不過哭笑不得的是我一向自詡讀書不少、還仗著讀過金庸和N遍《紅樓夢》不屑妹子拿消遣文學當乾糧,如今眼見快二十了卻是連《春秋左傳》《戰國策》《世說新語》都沒有正兒八經地讀過,在文學院還能見人麼?啊?啊?啊?

    寫個小說要學的東西那麼多,還要培養個跨界思維,模仿起來是沒完沒了的,需得有核心的東西是自己的,要不然終得在構思某部小說查資料時見大神的小說炫酷無比頓生“崔顥題詩在上頭”之感,索性將自己的小說扼殺在搖籃裡滾去學習了。

    好了,再扯回來。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下次我另寫一篇專門說說這些在方法論上對小說寫作有幫助的書好了。

    囉嗦了這麼一大堆,最後要補充的是:

    目前我除了在寫武俠中篇《行雲元年春》(目前還沒有發出來吶)外,還在構思一部科幻小說,正在為此查一些相對論、量子物理、心理學等方面的資料,離動筆還早,我已然受益匪淺了:帶著問題學習,多少增加了學習的動力和效率,不然一位標準的文科生還真沒有什麼契機拿出大把的時間來接觸科學方面的知識。

  • 6 # 笨起讀書

    有諸多作家都寫過談寫作的書籍,如下幾本具有一定代表性並被無數讀者認可的。

    (一)金薔薇

    《金薔薇》是一部總結作者本人創作經驗、研究俄羅斯和世界上許多文學大師的創作活動、探討文學創作的過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作者是俄國的康·帕烏斯托夫斯基,作者將本人創作經驗、研究俄羅斯和世界上諸多文學大師的創作活動、探討文學創作上一系列問題的散文集。

    (二)《寫作這回事》

    美國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恐怖小說之王的人生回憶錄,斯蒂芬金手把手的教有志於寫作的文學青年在從事寫作的道路上如何打怪升級。作者為自己多年來寫作與閱讀的關係間確立了一種理論基礎,值得精讀。

    (三)《寫作技巧與方法》

    《寫作方法與技巧》一書是著名教育家葉聖陶針對熱愛文學和寫作的青年學生而寫的,是透過挖掘前人的寫作經驗,吸收中外優秀的寫作成果,以典範的名家著作和優秀作品為範例,結合教育科學、行為科學、創作論、美學等先進的理論觀點進行研究和探討,經過數年的辛勤耕耘而收穫的一些體會,用以奉獻給熱心寫作的青年學生和廣大教師。

    (四)《成為作家》

    比較老的書了,不過作者認為寫作是可以傳授的,諄諄教誨,直面問題本質,帶領讀者踏上一條成為作家之路,本書出版七十多年了,是美國文學界長盛不衰的經典之作。

    (五)《暢銷書寫作技巧》

    作者為想要寫出小說和賣掉小說的讀者提供了相關的背景知識、透徹的寫作建議以及必要的寫作程式。作家們可以學習如何把素材化作動作、把動作化作場景、再把場景化作故事;學習如何發展人物,如何修改加工,最終如何把作品賣掉。

    (六)《給青年小說家的信》

    本書是一部難得的文藝散論作品,它以書信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小說創作中,一系列關於技巧和形式方面的基本問題所作的鞭辟入裡的分析和見解。巴爾加斯・略薩在這本書中談及的語言風格、時間、空間視角、不同的現實層面以及許多技巧變化都屬於小說創作的“基本功”。讀者可以從中窺探到優秀現代小說的欣賞途徑。

    其實還有很多書籍從不同層面和細節方面談論如何寫作,如《文學講稿》,《風格的要素》,《作家之旅》,《情節!情節!》,《寫好前五頁》等,但絕大部分書籍中談論的一個共同觀點就是:多讀多寫多改。

  • 7 # 三毛錢動畫

    自身感受、經歷、積累、對於寫作很重要,但確實也有介紹寫作的書籍。要全方位提升寫作能力需要看三類書。第一,美學層面。沒有好的審美觀、藝術觀,怎麼判斷自己創作的優劣?寫作如此,其餘藝術創作也是如此。這類書籍很多。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應該是必看的。尼采的《悲劇的誕生》也可以看看。第二,談寫作技術的書籍。寫作確實有技巧,但不能捨本逐末,只專注這方面的書籍。這類書籍建議多看戲劇類寫作技巧介紹的書籍。大家都喜歡金庸的小說,但金庸寫小說之前寫過大量的戲劇劇本。《北平無戰事》著名編劇劉和平曾經也是戲劇出家。有紮實的場面開掘和人物塑造能力。這類書籍首推譚霈生先生的《論戲劇性》,好萊塢所謂的“最後一分鐘營救”、“懸崖上的決鬥”等寫作技巧,在《論戲劇性》中更好的表述。說句大話,這本書讀透,寫作技術也就很好了。第三,寫作要看雜書。寫作來自生活,來自想象力,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其實是有限的,所以要看雜書,看各行各業的雜書,特別是名人傳記、歷史典故,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 8 # 有書有影

    我讀過十幾本作家談論小說的書籍,因此想以自己的閱讀經驗來回答一下。

    我放棄了一些書,最終選擇了以下這四本,主要是因為他們的作者都是經過時間檢驗過的作家,其中包含2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第一本:略薩(2010年諾獎得主)《給青年小說家的一封信》(其他譯名《中國套盒》)

    作為一本面向青年小說家的書,略薩談及了敘述者、時間、空間、風格等小說創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理論。

    和批評家不一樣,雖然略薩也舉了很多作品的例子,但他的邏輯是小說家式的。這些例子不是為了解構,而是為了創作,因此更適合小說愛好者去讀。

    這本書原先譯為《中國套盒》,或許是因為存在“中國套盒”這麼個玩意。如果你沒聽說過它,那麼至少聽說過俄羅斯套娃。

    它是指小說的一種形式,像套娃一樣一個故事套著一個故事,正如《一千零一夜》裡的那種講故事的方式,包括《堂吉訶德》在內的很多小說都採用過這種形式。

    第二本:帕慕克(2006年諾獎得主)《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

    當你瞭解了略薩所說的小說的基本理論後,下面就該進入帕慕克的世界了。在這本書裡,帕慕克會讓你瞭解到自己究竟屬於哪一種小說家。

    這裡以德國的一對好基友作家為例,歌德屬於天真型小說家,這類作家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他們盡情地宣洩自己的情感,靈感迸發、熱情洋溢。

    席勒則屬於感傷的小說家,這類作家通常考慮周到,不斷在“讀者需要什麼”等問題上思來想去。當然,你要明白,在一位小說家身上,這兩種型別並非非此即彼,而是誰的比重更大。

    第三本:卡爾維諾《新千年文學備忘錄》(其他譯名《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

    作為一位天才型的小說家,卡爾維諾在展望未來文學時,提到了輕逸、迅速、確切、易見和繁複五個部分。

    在涉及作品中的“輕”時,卡爾維諾引用了詩人瓦萊裡的一句話:要像鳥兒一樣輕,而不是像羽毛。這種“輕”不僅體現在語言上,也表現在意義上,它強調的是有生機的、靈動的、自由的輕,而不是隨風飄蕩的、隨意的、膚淺的輕。

    卡爾維諾的這本書,你可以看作是略薩那本的升級版。它會讓你明白天才作家不僅能寫出好作品,還能像醫師使用手術刀一樣,精準地剖析小說的創作過程。

    第四本: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

    當你已經瞭解了小說中的各種手法與理論,明確了自己屬於哪種小說家之後,我們再來讀一讀昆德拉。

    昆德拉自認為是一個搞理論的門外漢。而這本《小說的藝術》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從塞萬提斯說起,談論了一個小說家眼中的文學史和各種流派。如果你曾經學過西方文學史,那麼你肯定能從中看出差別來。

    這本書當然也聊文學,並且是設身處地地去聊。昆德拉從自己的作品出發,來分析“復調”等手法是如何在小說中實現的。沒有什麼比小說家現身說法,更具有參考價值的了。

    簡單聊一下我放棄掉的那些書。比較有名的是福斯特的《小說面面觀》,這部作品裡率先提出了圓形人物與扁平人物的說法,然而它的很多觀念實在是太陳舊了。

    大江健三郎的《小說的方法》,我一開始準備選擇這本東方視角的書,但相對於那四本書而言,它在語言等章節上的內容過於晦澀了。

    《布洛克的小說講堂》是一本比較實用的通俗小說指導作品,如果你愛寫暴力、偵探等型別小說,建議找來讀一讀。

    至於國內的作品,包括曹文軒的《小說門》、馬原的《虛構之刀》、王安憶的《小說課堂》等,由於作家本身還不夠有分量,因此我就不推薦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質量還算不錯。

    最後,如果你是一個偏執狂寫作者的話,建議閱讀陳衛的《保護才能》,但不必輕信裡面的話語。

  • 9 # 馬維

    有感於家中孩子苦於應試作文及語文教育,更長期受困於各種不假思索的空話、套話和口頭語,臺灣著名作家張大春創作新書《文章自在》,以七十餘篇文章演繹文章之道,既談他對文章寫作和當前語文教育的看法,剖析常人習焉不察的種種說話惡習,也示範各種寫作技巧。同時徵引蘇洵、魯迅、胡適、梁實秋、毛尖等古今名家文章各一篇,進一步闡述文章妙趣、語言美好。

    作文字是練習寫文章,但在應試教育下的命題作文卻與文章割裂開來:寫文章,是我手寫我口,是自主思想的訓練;寫作文,卻是要揣摩出題人之意、應和題旨,學生往往編織語言疲於應付。文章本有法,可是真正讓文章有妙趣、有神采、有特色、有風格的方法,非但不能經由考試鑑別,也不能經由應付考試的練習而培養。唯有以寫文章的抱負和期許來鍛鍊作文,方可體會文章的樂趣,也才能培養一種隨身攜帶的能力,而非用後即棄的資格。寫文章,是一輩子的能力。

    各級考試“誘導”考生學習作文所加強的,不是一種隨身攜帶的能力,而是用後即丟的資格。人們通過了考試,卻會更加打從心眼兒裡瞧不起作文這件事:以為那不過一個跨越時費力,跨越後卻可以“去不復顧”的門檻;一種獵取功名的、不得已而施之的手段。作文,若不是與一個人表達自我的熱情相終始,那麼,它在本質上根本是造作虛假的。

    如果不能以寫文章的抱負和期許來鍛鍊作文,不過就是取法乎下而不知伊于胡底,到頭來我們所接收的成果就是一代人感慨下一代人的思想空疏、語言乏味、見識淺薄。

    本書中處處皆是敏銳的觀察、自傳性的筆記,以及毛姆很多最傑出作品的萌芽。《作家筆記》是我們對於一位偉大作家的活躍的心靈,得以進行令人愉悅的窺探的獨一無二的視窗。

    在差不多近五十年的時間裡,毛姆記了一部私密的日記。在這部日記裡,我們看到了毛姆無可比擬的洞察力,以及他作為一名作家的非凡職業生涯的萌芽與發展。年代跨越他在倫敦作為一名青年醫科學生,到他成為經歷豐富的世界旅行者。《作家筆記》有趣、睿智,充滿啟示。無疑,這是毛姆最富有意義的作品之一,對於他的粉絲,以及任何對創作過程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必讀書。

    全書由十二封信的形式組成。除作為“附言”的末信外,第一二封信談的都是些“大道理”,第三至第十一封信則具體探討(長篇)小說的語言、風格、空間、時間、視角等等敘事形式和技巧問題。從純粹實用的角度來看,寫作者主要關心的恐怕都會是後者涉及的那些具體問題。確實,略薩在這本書的大部分篇幅裡都在努力探討寫作中的具體問題,他是在用自己的文學經驗和理論素養指導年輕作家掌握寫作的技巧和克服文學的障礙。不過,他所說的一切,其實都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即文學的才能必須首先建立在寫作者的大量閱讀和寫作實踐之上。這隻要看略薩所同時提及並憑藉的眾多作家作品的名單即可一目瞭然。相對於理論而言,閱讀和寫作無疑是更重要的。理論可使人獲得抽象的明白,但真正的文學悟性在我看來只能產生於具體的閱讀和寫作之中。這也正是文學常常會難以言說的原因所在。

    本書是英國小說家、文藝理論家戴維·洛奇所著的小說藝術賞析,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欣賞小說這門藝術的方法,也可以作為學術理論的入門書,和寫作技巧的指南。

    本書分為五十個篇章,從五十個方面,對小說藝術做了深入淺出的闡釋。每篇引用一到兩個小說片斷,在對文字作細讀分析的基礎上,展示了小說技巧的方方面面,既有傳統小說中的開場白,細膩的人物刻畫手法,也有現代派和後現代派小說特有的意識流、元小說等理論。書中的大多章節曾在《星期日獨立報》、《華盛頓郵報》作為專欄文章登載,內容涉及範圍極廣,幾乎包括了英語小說史上古典和現當代的每一位大作家,如菲爾丁、薩克雷、奧斯丁、亨利・詹姆斯、喬伊斯、海明威、貝克特、米蘭·昆德拉等等。行文既淺顯易懂,又專業準確,可以作為小說學習和寫作的教科書、參考書;作者風趣幽默、興味盎然的文筆,又使之也適合於大眾讀者的口味。

  • 10 # 星星詩語

    我也是寫作愛好者,我覺得寫本書關鍵是要確定提綱,寫那一類的書;其次要多蒐集相關方面的素材;最後才開始創作,語言表達要創新。

  • 11 # 江南的故事酒館

    王安憶 小說家的十三堂課

    布洛克 布洛克的小說學堂

    張大春 小說稗類

    亞里士多德 詩學

    詹姆斯.傅瑞 超棒小說這樣寫 超棒推理小說這樣寫

    斯蒂芬·茨威格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阿摩司•奧茲 故事開始了

  • 12 # 弓長小初

    你的問題應該是作家寫的關於寫作的書吧。我剛好讀了三本,分享給你。

    《文心》

    作者是葉聖陶和夏丏尊,這兩位作家應該不用介紹了吧,讀書時課本上的語文課本中《荷花》、《爬山虎的腳》、《記金華的雙龍洞》等文章都是出自葉聖陶先生之手。

    夏丏尊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文學家。

    這本書是寫給中學生的,所以是故事的形式。但請別小看了1934年的中學生,讀完你會發現,比現在的部分本科生強太多了。

    我收穫比較大的是,

    讀書貴在新得,作文貴在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讀書時對於書中某一句話,覺到與平日所讀過的書中某處有關係,就是觸發;覺到與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種印證,是觸發。覺到可以作為將來某種理論說明的例子,是觸發;這是就讀書說的。

    以前我覺得看書就是看書,看的多總比看的少強,現在會有意識的去選書,會做主題閱讀。在讀書時會珍視那些觸發的點,及時將觸發點記錄下來。

    現在記錄很方面,我一般是訊飛語言,直接轉問題。最近新出的子彈簡訊也很好用。

    普通心理學家分為知、情、意三種。知是知識,情是感情,以是意欲。對於一事物,明瞭它是什麼,與別的事物有什麼關係,這是知的作用。對於一事物,發生喜悅、憤怒或悲哀,這是情的作用。對於一事物,要想把它怎麼處置,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現,也可有三種分別,就是知的文、情與文與意的文。情義與知識不經知識的駕馭,就成了盲目的東西。

    不知道怎麼判斷自己的文章好不好?這本書指出,具有“知情意”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此外,寫文章要注意起承轉合的地方。

    關於這本書我寫過一個完整的答案。不懂的怎麼插入連結,你可以翻一下我回答過的問題,這個問題的上一條就是。

    2、《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這本書的作者來頭很大,他的作品先後五次榮獲“國際圖書獎”、五次榮獲“總統圖書獎”金獎,2011年榮獲“年度教育圖書獎”。他寫的《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一本小小的金色語法書》等經典著作,成為全球英文寫作、語法、邏輯推理領域的標杆之作。

    寫作包含四大支柱:結構、風格、可讀性和語法,它們如同保持椅子穩固的四條腿。結構關乎文章組織以及表述觀點的順序;風格是寫作的方式,包含如何使用恰當的例證支撐所寫內容;可讀性與表達方式、寫作材料的視覺愉悅感和易讀性等有關;語法包括措詞等,與語言表達形式的正確性和可接受性有關。

    這本書從結構、風格、可讀性入手,講了20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寫作法則。

    3、《寫作課》

    豆瓣評分8.1的寫作書。這本書的副標題是《何為好,何為不好,如何能寫好》,通篇也在解決這三個問題。

    好的作品中有生動形象的人物、起承轉合的情結及鮮明獨特的語言,所有這些融為一個優秀的整體,讀者只要看了開頭就停不下來,直至讀到結尾才長舒一口氣,還會時不時的回味。

    怎麼寫出這樣的作品呢?怎麼構建一個豐滿立體的人物?怎麼讓文章跌宕起伏讓讀者欲罷不能?這本書裡都有答案。

    4、《一本小小藍色邏輯書》

    《教父》中有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花半分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邏輯學存在的意義就是教會我們如何用本分鐘看透事物本質。生活中很多困擾我們的問題其實都是邏輯問題。

    在寫作中也是這樣,一本小說吸引人的關鍵在於邏輯主線,一篇書評吸引人的關鍵在於邏輯主線。

    甚至我們平常說話時,邏輯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比方說被diss的時候,是不是想反擊,那就要懂得論點和論據,通常從論據入手可以讓反擊更有力量。

    我做過這本書的思維導圖,你可以參考一下。

    以上就是我目前看過受益匪淺的寫作出,希望可以幫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漫威雷神自稱最強,可放眼其他宇宙高手怎麼感覺有點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