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景普影像
-
2 # 愚漁娛
川貝母具有耐寒、喜溼、喜廕庇、怕高溼的特性,因此喜愛冷涼的氣候條件,當氣溫高達30℃以上時,或地溫超過25℃以上時,川貝母就會出現枯萎的現象,所以在氣溫高、海拔低的地區不宜種植。
一、川貝母種植條件
1、川貝母主要產於西藏、雲南、四川、甘肅、陝西、山西、青海、寧夏等地區,喜愛冷涼的氣候條件,具有喜溼、耐寒、喜廕庇、怕高溼的特性,當氣溫達到30℃以上,或地溫超過25℃以上時,植株就會出現枯萎的現象,因此在氣溫高、海拔低的地區不能生存。
2、在完全無廕庇的條件下種植,容易導致幼苗成片曬死,日照過強會促使川貝母水分蒸發,還有呼吸作用加強,容易導致鱗莖幹燥率低,並且色澤稍黃,加工後易成黃子;軟子油子
二、川貝母種植方法
1、種子培育
(1)川貝母在6-7月份進行採挖時,可選直徑為1cm以上、無病害、無損傷的鱗莖作種,鱗莖需要按照小、中、大分別進行種植,可邊挖邊種植,每畝可用鱗莖100kg。
(2)種植後第2年的3月份種子出苗前,可噴適量鎮草寧,然後在4月上旬出苗後,及時拔除雜草並施適量人畜糞水,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進行1次追肥,等到7-8月份果實飽滿膨脹,果殼變為黃褐色或褐色,種子已幹漿的時候剪下果實,可趁鮮進行脫粒或帶果殼進行後熟處理。
2、後熟處理
(1)川貝母帶殼種子需要用過篩的細腐殖土,其含水量要低於10%,一層果實一層土,然後放入透氣木箱中,放在冷涼、潮溼處。
(2)脫粒的種子與腐殖土,按照1:4的比例混合貯藏於室內,或者透氣的木箱中,貯藏過程中要保持土壤溼潤,果皮膨脹大約40天左右,胚長度超過種子縱軸的2/3,胚先端呈彎曲,完成胚形態成熟後即可進行播種。
3、選地
川貝母種植地需要選在背風的陰山或半陰山,期間要遠離麥類作物,避免感染鏽病,以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含有豐富腐殖質的壤土或油沙土為宜,生荒地塊可種植1季大麻,有熟化土地、淨化雜草、改良土壤結構、增加有機質的作用。
4、整地
需要在結凍前進行整地,並清除地面雜草,進行深耕細耙,作1.3m寬的畦,每畝施過磷酸鈣50kg、油餅100kg、廄肥1500kg,堆漚腐熟後撒在畦面,進行淺翻,畦面要呈弓形。
5、播種方法
(1)條播:在畦面開橫溝,深為1.5-2cm,然後將拌有細土或草木灰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內,並覆蓋篩細腐殖土3cm,期間可用山草或無葉樹枝覆蓋畦面,每畝用種量為2-2.5kg。
(2)撒播:將種子均勻撒在畦面,每平方米適宜撒3000-5000粒種子,並覆蓋篩細腐殖土3cm,期間可用山草或無葉樹枝覆蓋畦面。
(3)點播:在果實未乾時進行點播,期間將未乾果實分成3瓣,在畦面按照5-6cm的株行距開穴,每穴撒1瓣川貝母,並覆土3cm,這種方法比較費工,但是出苗率非常高。
-
3 # 唐老三
川貝怎麼種植
現在的主產區在四川、西藏、雲南等省區。播種出苗的第一年,植株纖細,僅1匹葉;葉大如針,稱針葉。第2年具單葉1-3片,葉面展開,稱飄帶葉。第3年抽莖不開花,稱樹兜子。第4年抽莖開花,花期稱燈籠,果期稱果實為八卦錘。適宜生長環境川貝喜冷涼的氣候條件,具有耐寒、喜溼、怕高溫、喜廕庇的特性。氣溫達到30℃或地溫超過25℃,植株就會枯萎;海拔低、氣溫高的地區不能生存。
川貝的繁殖方法
1、種子培育:在6~7月採挖貝母時選直徑1釐米以上、無病、無損傷鱗莖作種,鱗莖按大、中、小分別栽種,做到邊挖邊栽,每畝用鱗莖100公斤。栽後第2年起,每年3月出苗前噴鎮草寧,4月上旬出苗後及時拔除雜草並施稀人畜糞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7~8月果實飽滿膨脹、果殼黃褐色或褐色、種子已幹漿時剪下果實,趁鮮脫粒或帶果殼進行後熟處理。
2、後熟處理:川貝帶殼種子用過篩的細腐殖土,含水量低於10%,一層果實一層土,裝透氣木箱內,放冷涼、潮溼處。脫粒的種子,按1:4(種子:腐殖土)混合貯藏室內或透氣的木箱內。貯藏期間保持土壤溼潤,果皮(種皮)膨脹,約40天左右,胚長度超過種子縱軸2/3,胚先端呈彎曲,完成胚形態後熟可播種。
3、適時播種:川貝通常9~10月下雪前播種,條播、撒播或用蒴果分瓣點播均可。
川貝的栽培技術
川貝種子具有後成熟特性,溼度和溫度保持在5~25℃,胚胎繼續分化。播種出苗的第一年,植株纖細,僅1匹葉;葉大如針,稱針葉。第2年具單葉1-3片,葉面展開,稱飄帶葉。第3年抽莖不開花,稱樹兜子。第4年抽莖開花,花期稱燈籠,果期稱果實為八卦錘。
在幼苗期即開始生長鱗莖,但僅僅有米粒大,以後每年隨植株發育而增大。川貝母植株年生長期約90~120天左右。
多年生草本;植株長15-50釐米。鱗莖由2枚鱗片組成,直徑1-1.5釐米。
葉通常對生,少數在中部兼有散生或3-4枚輪生的,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4-12釐米,寬3-5(-10)毫米,先端稍捲曲或不捲曲。
花通常單朵,極少2-3朵,紫色至黃綠色,通常有小方格,少數僅具斑點或條紋;每花有3枚葉狀苞片,苞片狹長,寬2-4毫米;花被片長3-4釐米,外三片寬1-1.4釐米,內三片寬可達1.8釐米,蜜腺窩在背面明顯凸出;雄蕊長約為花被片的3/5,花葯近基著,花絲稍具或不具小乳突柱頭裂片長3-5毫米。
蒴果長寬各約1.6釐米,稜上只有寬1-1.5毫米的狹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
4 # 煙火大叔
中國的川貝主要主要產於西藏、雲南和四川,還有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和山西。川貝喜冷涼氣候條件,有耐寒、喜溼、怕高溼、喜廕庇的特性,當氣溫達到30℃或地溫超過25℃時植株就會枯萎死亡。
川貝種植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地整地。選擇背風的陰山或半陰山為宜,以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油沙土為好。種植地需要在結凍前整地,清除地面雜草,深耕細耙,作1.3米寬的畦,每畝用有機肥肥15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花生麩(油菜餅)100公斤,有機肥施於畦面,淺翻,畦面中間高,兩頭低,呈弓形。
二、種植時間。川貝母通常9~10月下雪前播種,條播、撒播或用蒴果分瓣點播都可以。
三、搭棚。川貝母生長期需適當廕庇,播種後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蓋的薄膜或稻草,分畦搭棚遮蔭。矮棚高大約15~20釐米,第1年廕庇度約50~70%。第2年約降為50%,第3年為30%,收穫當年就不用再遮蔭了。最好是晴天廕庇,陰、雨天亮棚練苗。
四、田間管理。川貝第一年和第二年生植株要注意防乾旱,要及時灑水保持土壤溼潤,久雨或暴雨後也要注意排水防澇。川貝秋季倒苗後每畝用腐殖土、有機肥加25公斤過磷酸鈣混合後覆蓋畦面約3釐米厚,然後用搭棚樹枝、竹稍等覆蓋畦面,保護貝母越冬,有條件的可以每年追肥3次,川貝長勢更好。
-
5 # 鄉村健哥
選背風的陰山或半陰山為宜,並遠離麥類作物,防止鏽病感染,以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油沙土為好。生荒地可選種1季大麻,以淨化雜草、熟化土地、改良土壤結構、增加有機質。
結凍前整地。清除地面雜草,深耕細耙,作1.3米寬的畦。每畝用堆、廄肥15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油餅100公斤,堆漚腐熟後撒於畦面,淺翻,畦面呈弓形。
川貝母以種子繁殖為主。⑴培育種子:6-7月採挖貝母時,選直徑1釐米以上、無病、無損傷鱗莖作種。鱗莖按大、中、小分別栽種,做到邊挖邊栽。每畝用鱗莖100公斤。也可穴栽,栽後第2年起,每年3月出苗前,噴鎮草寧,4月上旬出苗後,及時拔除雜草。並施稀人畜糞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7-8月,果實飽滿膨脹,果殼黃褐色或褐色,種子已幹漿時剪下果實,趁鮮脫粒或帶果殼進行後熟處理。⑵種子後熟處理:帶殼種子,用過篩的細腐殖土,含水量低於10%,一層果實一層土,裝透氣木箱內,放冷涼、潮溼處。脫粒的種子,按1∶4(種子:腐殖土)混合貯藏室內或透氣的木箱內。貯藏期間,保持土壤溼潤,果皮(種皮)膨脹,約40天左右,胚長度超過種子縱軸2/3,胚先端呈彎曲。完成胚形態後熟。可播種。
播種 9-10月下雪前播種(太白貝母,下同)。條播、撒播或用蒴果分瓣點播均可。
條播:於畦面開橫溝,深1.5-2釐米;將拌有細土或草木灰的種子均勻撒於溝中。覆蓋篩細腐殖土3釐米,並用山草或無葉樹枝覆蓋畦面。每畝用種子2-2.5公斤。
撒播:將種子均勻撒於畦面,以每平方米3 000-5 000粒種子為宜。覆蓋同條播。
點播:趁果實未乾時進行。將未乾果實分成3瓣,於畦面按5-6釐米株行距開穴,每穴1瓣,覆土3釐米。此法較費工,但出苗率高。
川貝母生長期需適當廕庇。播種後,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蓋物,分畦搭棚遮蔭。矮棚,高15-20釐米,第1年廕庇度50-70%。第2年降為50%,第3年為30%,收穫當年不再遮蔭。高棚,高約1米,廕庇度50%。最好是晴天廕庇,陰、雨天亮棚練苗。
除草 川貝母幼苗纖弱,應勤除雜草,不傷幼苗,帶出小貝母隨即栽入土中。每年春季出苗前,秋季倒苗後各用鎮草寧除草1次。
追肥 秋季倒苗後每畝用腐殖土、農家肥,加25公斤過磷酸鈣混合後覆蓋畦面3
釐米厚,然後用搭棚樹枝、竹稍等覆蓋畦面,保護貝母越冬。有條件的每年追肥3次。
1、2年生貝母最怕乾旱,特別是春季久晴不雨,應及時灑水,保持土壤溼潤。久雨或暴雨後應注意排水防澇。冰雹多發區,還應採取防雹措施,以免打折花莖、果。
注意病害
鏽病:為川貝母主要病害。病源多來自麥類作物。多發生於5-6月。防治方法:選離麥類作物較遠,或不易被上河風侵襲的地塊栽種;整地時清除病殘組織,減少越冬病源;增施磷鉀肥或降低田間溼度,增強抗病能力;發病初期噴0.2波美度石硫合劑或97%敵鏽鈉300倍液,亦可用代森銨或退菌特防治。
立枯病:危害幼苗。發生於麥季多雨季節。防治方法:注意排水,調節廕庇度,陰雨天揭棚蓋;發病前後用1:1:100的波爾多液噴灑。
根腐病:5-6月發生,根發黃腐爛。防治方法: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溼度,拔除病株;用5%石灰水淋灌,防止擴散。
2、蟲害
金針蟲、蠐螬:4-6月危害植株。防止方法:用菸葉熬水淋灌(每畝菸葉2.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時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畝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於整地時拌土或出苗後兌水500公斤灌土防治。
地老虎:咬食莖葉。防治方法:早晚捕捉或用90%晶體敵百蟲拌毒餌誘殺。
-
6 # 漢源印象
降低海拔。
將其種子植於海拔3000米左右的河壩地區。
搭置陰棚。
自播種後每年均搭置陰棚,這樣既可防止強烈Sunny直接照射貝母葉片,又可以避免輻射熱灼傷全株植物。
早晚澆水。
以草治草。
適當密植。
以0.5千克的播種量播10平方釐米的密度合理密植。
化莠為肥。
結果得摺合畝產75千克以上的產量,比原方法提高產量兩倍。
-
7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川貝可以人工種植,關鍵要創造適宜川貝生長的野生環境。現在把川貝母種植技術全盤托出,希望對廣大藥農有幫助。祝大家2020年發財!
-
(一)概述:2000年版《中國藥典》記載可供川貝的植物有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貝母F.unibracr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肅貝母F.Przewalskii Maxim.ex Batal.和稜砂貝母F.delauayi Franch.。它們產於四川、雲南、西藏、青海、甘肅等地。前三種稱松貝和青貝,第四種俗稱爐貝,統稱川貝。味甘,性微寒,歸肺心二經,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癆嗽、咯痰帶血等症。過去全靠採挖野生,60年代初開始由野生轉為人工栽培。現在四川阿壩、理縣、小金等縣,甘肅漳縣,雲南麗江等地均有栽培,並建有種子、鱗莖種源基地,供各地引種栽培。
(二)植物特徵
1.川貝母:株高20~85釐米,莖生葉通常對生,頂端葉多呈線形,先端捲曲,蒴果6稜,翅寬1-1.5毫米。
2.暗紫貝母:株高較川貝矮(15~60釐米).莖生葉最下面2枚對生,上面通常互生,葉先端不捲曲,花深紫色,蒴果長圓形,6稜,稜翅寬約1毫米。
3.甘肅貝母:與暗紫貝母很相似,區別在於花黃色,有細紫斑。
4.稜砂貝母:株高15~35釐米,生長有葉的莖段比花梗短,莖稈上生長的葉卵形至橢圓狀卵形,果實上有翅,翅寬2毫米,長在果實上的花被果熟前不萎蔫,可與其他種相區別。
此外80年代引種栽培成功的瓦布貝母和濃蜜貝母適應環境能力強,更易於栽培。特別是瓦布貝母生物鹼含量及止咳祛痰作用優於暗紫貝母。目前,“野轉家”栽培成功的還有秦貝母和太白貝母等。
(三)生長習性
1.生長髮育:從種子萌發到開花結籽需經4~5年時間,第一年地上只有1片由種子出苗後生出的一片扁平線形葉,分不出葉柄和葉片,長4~5釐米,只有一綠豆粒大的小鱗莖。第二年有1~2片具明顯葉柄的基生葉,鱗莖如黃豆大小。第三年大部分具2片基生葉,其中部分發育良好的植株可形成短小的地上莖,直立高5~10釐米,莖上生有3~7片無柄葉,鱗莖近球形。第四年植株有10~18釐米地上莖,有6~12片葉。川貝地下鱗莖和地上基均逐年增大、長高、葉片也增多,第四年可開花、結實,第五年可大量開花結實。進入成年期,鱗莖重量在7年以前呈直線增長幅度達到生長盛期,以後生長開始減慢。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2)溫度:研究表明從四川西部暗針葉林帶引種的多種貝母年生育期90~105天。日均氣溫5℃左右出苗,10~13℃開花,14~16℃果實成熟。15~20℃是生長的最適溫度,超過30℃則抑制生長。種子採收後,種胚尚未成熟。種胚發育以10℃左右為好。完成種胚形態後熟所需時間因種而異,一般需42~56天,此後還需經0~3℃的低溫70~90天才能完成生理後熟階段,種子才能出苗。
3.光照:川貝需光、但忌強光,因高溫和乾旱常與強光伴隨,夏季高溫強光使川貝早枯。在全光照而涼爽的條件下,植株生長健壯,鱗莖發育良好,質地堅實,在廕庇地方則生長不良。
4.水分川貝喜溼潤,忌乾旱和積水。
(四)栽培技術
1.選地與整地
(1)種植環境與土地的選擇:川貝喜冷涼氣候,應根據川貝對環境條件的要求選海拔2 000~3 000米,年平均氣溫0~6℃,最熱月不超過15℃,最冷月不低於0℃,年降水不少於700毫米的區域為宜。考慮到中藥材很重視地道產區,因此將當地所產優質川貝就近引種容易獲得成功。土壤以有機質含量高、疏鬆透氣的沙壤土為好,過沙,不利保水保肥;過黏,土壤容易板結,通氣不好,貝母容易早衰。
(2)整地:川貝母根系不發達,多水平生長,人士不深,因此以耕深20~25釐米為宜,川貝對肥料較敏感,肥料充足能顯著增產。缺氮,葉片黃綠;缺磷鉀植株生長不旺,葉片薄無光澤,鱗莖膨大受影響。整地時應施足基肥,有性繁殖的育苗地,每公頃可均勻撒施過磷酸鈣750~900千克,栽種鱗莖的地,每公頃可均勻撒施過磷酸鈣900~1200千克,腐熟廄肥37 500~60 000千克,將士塊打碎耙平,作成寬約1.20米,高約0.15米,溝寬0.3米高畦。
2.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
①種子處理:將幹籽浸泡24小時,使種子充分吸脹,再用2%甲醛水溶液浸泡10~20分鐘,進行表面滅菌,再用清水洗去藥液,然後沙藏催芽。催芽用層積法,以4倍於種子的腐殖質土或鋸末與種子混拌均勻,選室外樹蔭下,挖深20~30釐米的平底淺坑,長寬視種子多少而定,將種子放入坑內,厚10~20釐米,上蓋山草、苔蘚類物1~2釐米,每隔10天左右翻動檢查1次,保持溼潤,透氣,平均氣溫10℃左右,50天左右可使90%以上種胚完成形態後熟,在上凍前播完種。若第二年春播可放0~5℃的地方沙藏越冬。
②播種方法:坡地採用撒播,平地可用條播。條播,播幅寬15~20釐米,幅間距7~10釐米,將種子均勻撒於畦面或播幅內,並立即用過篩的堆肥或腐殖質土覆蓋,厚1.5~5釐米,然後再蓋上山草或其他覆蓋材料,以減少水分蒸發防止土壤板結和凍拔。播種量根據不同種的籽粒大小,以每平方米播90~180粒為宜,各種貝母種子千粒重在1.33~4.48克之間,因此每公頃播量在24~40.5千克。
(2)鱗莖繁殖
①鱗莖的選擇:貝母枯苗後及時挖收。要收籽進行有性繁殖的鱗莖可選2~10克的大小為宜,栽後可連續採籽2年再翻栽,可降低用種量及勞力投資。以收藥材為目的,可選鮮重10~30克或1~5克的鱗莖作種。種用鱗莖選好後,需在通風良好的室內或蔭棚下晾置10~15天,待鱗莖表面呈淺棕色再栽種,否則影響出苗。
②栽植:在整好的畦上橫向開溝,行株距與溝深依鱗莖的大小而定,大於5克的鱗莖,行距宜15釐米左右,溝深宜12釐米左右;1~4克的小鱗莖,行距13釐米,溝深8釐米左右,株距隨鱗莖的增大而增大,變化在10~20釐米之間。將鱗莖均勻擺放溝內,芽頭向上,用開第二溝時的土蓋好第一溝的鱗莖。
3.田間管理
(1)覆蓋及防旱排澇:目前,種川貝的地區多無灌溉設施,播、栽後應覆蓋山草或枯枝落葉既可減少水分蒸發,又可防止土壤板結,還能避免暴雨將泥土濺汙苗加重病害。
(2)間套作:種子播種的一二年生幼苗葉面積很小,地面多裸露,直射Sunny可使地溫高達50℃以上,容易引起貝苗早衰,可套作同種貝母的較大鱗莖降低地溫,在畦上套作的行株距以30~35釐米×20~25釐米為宜。貝母枯苗後還可套種蕎麥大麻等作物.繼續保護貝苗過夏,間套作物枯苗後還可割倒作覆蓋材料。
(3)除草:川貝播種密度大,蓋土淺,拔草容易損傷或帶出小苗,因此應及時除草。不等野草長大就徹底清除,尤其7~8月雨季溫度高,雜草萌芽生長快,應特別注意將雜草消滅於萌芽期。
(4)培土追肥:貝苗枯萎後要在畦面培土2~3釐米,使貝母鱗莖處於較厚土層下,容易安全過夏和越冬,每年貝母出苗前要揭去覆蓋物追施廄肥或堆肥,每公頃30 000~45 000千克,花果期再用過磷酸鈣水溶液或磷酸二氫鉀0.5%水溶液進行1次根外追肥,可提高種子及商品鱗莖的產量和質量。
4.病蟲害及其防治
(1)鏽病:5月開始發病,近地面莖葉出現棕褐色凸斑,後期散出橙黃色孢子。防治方法清除枯萎莖葉減少病源,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貝母出苗展葉後用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每隔10~20天噴撒1次可以預防。
(2)白腐病:栽植時操作及保管不好,堆漚發熱的種裁(繁殖材料)容易得此病,鱗莖區域性成乳酪樣腐爛,患部表面可見菌絲呈灰白、黑色或藍綠色孢子。防治方法:防止鱗莖損傷及堆漚,栽前鱗莖必須晾置並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浸種20分鐘。
(3)菌核病:被害鱗莖產生黑斑,嚴重時整個鱗莖變黑,其內形成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地上部枯萎。防治方法:輪作;高畦種植;肥料充分腐熟。發現病株立即拔除,並用石灰消毒病穴,再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灌根防止未病植株進一步蔓延。
(4)立枯病:此病主要發生1~3年生貝母出苗展葉期,症狀和防治方法參見人參。
(5)金針蟲和蠐螬:4~6月咬食根部,防治方法:在為害時期,用菸葉熬水澆灌,每公頃用菸葉37.5千克熬成1 125千克原液,用時每千克原液加水30千克效果較好;或每公頃用50%氯丹乳油7.5~15千克在播種前整地時拌土或出苗後對水7 500千克灌土防治。
(五)採收與加工
1、種子採收:川貝以5~6年生留種為好,為保證種子飽滿,每株留花2~3朵為宜。7~8月,果實黃熟時分批剪下脫粒立即沙藏,或用布袋盛裝,放通風處供外地或次年使用。
2.鱗莖的收穫與加工:種子繁殖第三、第四生長年,此時尚未大量開花結實,商品質量好,無性繁殖的一個生長年可採收鱗莖作種栽和加工成商品。用狹鋤或小齒耙仔細挖收,勿傷鱗莖,以免影響種栽和商品質量。加工要選晴天,將鱗莖用水洗淨泥土,裝入麻袋或編織袋,紮緊袋口,來回拉動使之相互摩擦至殘根脫落,表皮稍有脫落但不損外形為度。3克以下的小鱗莖可直接曬乾。先晾乾表面水氣;然後攤在竹蓆、棉毯等物上曝曬4~6小時可成粉白色,冷卻之前不宜翻動,最好蓋上黑布,傍晚鱗莖降溫後,薄晾室內,次日再曬即可乾燥。若天氣不好,需用烘房烤乾,將洗淨摩擦好的鱗莖攤放在烘烤盤的竹簾上,烘烤溫度以40~50℃為宜,溫度宜先低後高,要注意排潮,特別是前期。若高溫、高溼會使澱粉糊化造成“油子”、“僵子”,低溫高溼會發黴腐爛。3克以上的鱗莖不易乾燥,需放燻灶內,用硫磺燻蒸,至斷面加碘液不變色為止,然後再烘乾。川貝的鮮幹比為3.1~3.5:1。
-
8 # 不計歸期
人工種植較少,需仿野生環境。
川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種較多,可分為松貝、青貝、爐貝三種規格。川貝母主生於高寒地帶。分佈中國雲南、四川、西藏等地。川貝母主要以野生為主,多分佈在人口稀少、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中,土壤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人工栽培緩慢,故很少人工栽培。
-
9 # 農學博士教種植
隨著現代社會不斷進步,人們對於健康越來越重視,隨之中藥材的使用量也逐漸上升。川貝母作為一種止咳化痰的良藥,在中醫中使用十分廣泛。川貝母作為一種中藥原料,可以製作成多種不同的中成藥,需求量極大,價格也不斷上升。因此,農戶可以學習川貝母的人工高產種植技術,以期獲得最佳經濟效益。
川貝母的特徵特性一年生的川貝母種子苗植株長度在3-9釐米,平均為6釐米;地上部分為一針葉,俗稱“一顆針”,針葉長度在1.9-5.7釐米。鱗莖呈現球形、近球形,表面為類白色,稍透明,汐層鱗葉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則呈現新月形,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1-2枚;先端鈍圓,底部平,微凹入;高度在0.18-0.23釐米,直徑為0.2-0.25釐米。通常只有1條根。
兩年生的川貝母幼苗由1年生苗產生的小鱗莖進行營養生長形成的植株,植株長度在5-12釐米,平均長度在7.7釐米;地上部為一匹葉,習稱“雞舌頭”,披針形,兩面無毛,長度為1.7-5.5釐米。鱗莖呈現近球形或類圓錐形,表面顏色為類白色,稍透明,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現新月形,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根具有2-7條,平均3條。
三年生的川貝母幼苗由2年生營養生長植株產生小鱗莖進行營養生長形成的植株,植株長為6-14釐米;地上部多為一片葉,偶有兩片葉,故稱“一匹葉”、“雙飄帶”。葉長為3-8釐米。鱗莖呈現近球形或類圓錐形,表面乳白色,稍透明,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葉1-2枚;鱗莖先端稍尖,底部平,微凹入,通常有5-11條根,平均有6條根。
川貝母原野生於海拔2700-3000米的高灌叢及草甸地帶。當平均氣溫在5度左右時,就可以出苗,10-15度的時候,可以開花,14-16度的時候,果實成熟。川貝母十分耐寒,喜歡溼潤的生長環境,喜肥、怕旱、怕澇,不適應高溫乾燥的種植環境。
川貝母的人工高產種植模式1、選地整地
在種植川貝母的時候,需要選擇海拔3000-3600米,氣候冷涼溼潤,自然植被較好、有水源、地形開闊地段;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質的砂質酸性土壤;氣溫最高不能超過28度,年降雨量保持在700-1200毫米,相對溼度為67%,無霜期必須超過100天。另外,需要遠離麥類作物,防止鏽病感染。
在年底凍土前,我們需要將土地雜草除淨,深耕40釐米以上,清除雜草根、樹根、石塊等雜物。每一畝土地施用腐熟雞糞1000公斤作為基肥,耙鬆土壤。耙平之後作畦,畦寬為120釐米,畦面呈現弓形,間距30釐米,備用。另外,我們要開挖排水溝,使地塊利於雨季排水,不積水。
2、種植方式
(1)種子處理
種子處理可以用層積法,以4倍於種子的腐殖土或鋸末與種子混拌均勻,選擇室外樹蔭下,挖20-30釐米深的平地坑,長寬根據種子量多少而定。將種子混合物放入坑內,厚度為10-20釐米,上面覆蓋麥草或苔鮮類植物1-2釐米,每隔10天,應該翻動檢查1遍。保持溼潤、透氣,平均氣溫在4-10度,大約需要50天左右,就可以使90%以上的種胚完成形態後熟。
(2)鱗莖選擇
我們選擇枯苗後及時收挖,以收藥為目的的,可以選擇10-30克和1-5克的鱗莖做種,在通風良好的蔭棚下晾置10-15天,等到鱗莖表面呈現淺棕色再進行栽種,否則會影響出苗。
(3)播種方法
種子播種的播種期一般為每年的4-5月份,坡地用撒播,平地用條播。在條播時,播幅以15-20釐米為宜,幅間距設定為7-10釐米,我們要將種子均勻撒於畦面或條播幅內。並立即用過篩的堆肥或殖質土覆蓋,厚度以1.5-2釐米最為適宜,然後覆蓋麥草或其它材料,以減少水分蒸發,防止土壤板結和凍害。種子的播種量需要根據不同用種的籽粒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平方米90-180粒為宜。
鱗莖播種需要在整好的畦面上橫向開溝,行距與溝深應該依據鱗莖大小而定,大於5克的鱗莖,行距設定為15釐米,溝深為12釐米;而1-4克的鱗莖,行距保持為13釐米,溝深為8釐米。株距需要隨鱗莖大小增大而增大,變幅在10-20釐米之間。均勻擺放在溝內,芽頭朝上,用開第2溝的土蓋好第1溝鱗莖。
3、田間管理
(1)鬆土除草
在川貝母出土以後,我們需要結合除草進行淺鬆土,深度以不損傷鱗莖為準。一般在生長期問,及時松1次土,除2次草,植株枯萎後,還要再鬆土除草2-3次。如果採用化學除草,我們應該先除大草,再在川貝母出苗前,每畝土地用50%兩瑪津或阿特拉津0.15公斤,對水200公斤處理土嚷。
(2)灌水施肥
由於春季土壤較為乾旱,正值川貝母的生長旺期,我們應該在5月中旬左右澆1次透水。對於有條件的地塊,可以進行溝中灌溉,灌後及時鬆土。在生長期間,我們應該追施適量硝銨、過磷酸鈣、磷酸二銨等化肥。追肥宜早,分次進行,隔行開溝追施。在川貝母的生長後期,我們還可以進行葉面追施氮、磷、鉀肥。
(3)摘蕾遮蔭
對於不留種的川貝母,剛剛現出的花蕾要全部摘除,以增加川貝母的產量,對於留種的川貝母,我們要適當疏蕾,每株保留1-2朵花即可,摘下的花蕾陰乾,也能夠供藥用。在每年的6月上旬以後,川貝母的地上部分逐浙枯萎,轉入地下鱗莖活動期,形成新芽、子貝母等。在這個時候,地面裸露,我們可以在川貝母行間種植大豆、茄子、玉米等作物進行遮蔭。
川貝母的病蟲害防治川貝母主要病害為鏽病,蟲害為金龜子幼蟲蠐螬。針對病蟲害,採用綜合防治,以生物防治為主,結合農業防治,儘量少用或不用化學農藥,如果使用,適宜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藥劑。
1、農業防治
(1)清理園地:在秋季川貝母倒苗後,採挖後將棚內、大田內的雜草、枯枝、落葉集中收於園外燒燬,以便消滅病蟲源。
(2)土壤耕作:在秋季川貝母倒苗後採挖後,大棚中土壤集中消毒殺菌,大田中深耕土,殺滅土層中羽化的蟲體,以有效降低蟲口密度。
2、農藥防治
(1)鏽病:病原物多來自麥類作物,因此,必須遠離麥類作物,或不易被上河風侵襲的地塊進行栽種;在整地時,我們要及時清除病殘組織,減少越冬病源;另外,可以增施磷鉀肥或降低田間溼度,以便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在發病初期,可以採用5%-10的生物農藥進行噴施。
(2)白腐病:在除草時,我們要注意別傷及地下鱗莖,在翻栽時,可以選用無傷鱗莖,在晾置時,要注意鋪層厚度,防止局部發熱。需要注意排水,以便充分降低土壤溼度。一旦發現病株,我們就應該立即拔除,並用5%石灰水或50%多菌靈500-1000倍液澆灌病區,以防止擴散。
(3)蠐螬:在冬季的時候,我們要及時清除雜草,並集中銷燬,以便消滅越冬蟲卵。我們可以施用腐熟的廄肥、堆肥,再用菸葉熬水淋灌,或者採用布氏白僵菌進行生物防治,布氏白僵菌侵染蠐螬幼蟲後,在僵蟲體內繼續繁殖,並侵染其他幼蟲。
採收加工對於種子採收,一般在7-8月果實成熟時,分批剪下,脫粒立即砂藏,或者用布袋盛裝,放在通風處供外地和次年使用。鱗莖的收穫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當植株枯萎的時候,需要選擇晴天,從畦的一端順次序進行,儘量做到不傷及鱗莖。在採收之後,我們要將鱗莖洗淨泥沙,除去心芽,加工成元寶貝,小的加成珠貝,裝入麻袋,扎口,來回拉動使之相互摩擦直至殘根脫落即可。
結語:由於川貝母的性質特殊,傳統的人工種植存在較大難度,需要選擇良好的地塊進行種植,並做好田間管理,供給充足營養,才能保證良好的產量及品質。我們要全面掌握川貝母的生長習性,並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包括地質條件、自然環境、氣候情況等,制定科學的種植計劃,做好各項管理工作,提高川貝母的產量和品質,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回覆列表
川貝可以人工種植:
1、先搭棚:川貝母生長期需適當廕庇,矮棚高15-20釐米,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遮陰,收穫當年不再遮蔭。
2、除草:川貝母幼苗纖弱,應勤除雜草,不傷幼苗。
3、追肥:川貝母秋季倒苗後每畝用腐殖土、農家肥加25公斤過磷酸鈣混合後施用,保護貝母越冬。
4、排灌:川貝母1、2年生植株怕乾旱,應及時灑水保持土壤溼潤,久雨或暴雨後應注意排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