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科學的恐龍哥哥
-
2 # 安全時刻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的一次轉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轉換}現代化用工業生產力取代農業生產力,在此基礎上引發了社會的整體變動,從而實現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現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領域首先邁出的……政治條件的成就給經濟發展創造了前提,工業革命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啟動的。……工業革命一旦在某個國家開始,現代化的壓力就形成了,迫使與它相鄰的所有國家緊緊跟上……現代化在動盪中迅猛推進。……對被侵略地區而言,問題表現得越來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難以抵禦歐洲國家的入侵……它遲早要使人們認識到:只有接受變革,才有可能生存。……從19世紀中葉開姑,現代化躍出歐洲,向亞非大陸推進。——摘編自錢乘旦《世界現代化程序》材料二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機器製造監統計表
時間企業數工人數量產值(千盧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2874200051937——摘編自《世界近現代史》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廠蒸汽機數量變化示意圖
-
3 # 老者閒人
農業和工業不能同時文明嗎?比如為什麼發展了工會便解散了農會?又比如城市化下卻荒蕪了農村農業?有人給以說明嗎?
-
4 # 童宏倉
農業文明要轉入工業文明,就必須轉變農業的生產方式和制度。傳統的農業文明比工業文明要早,而且落後。而工業文明,比農業文明晚而先進。工業和農業之間的差別,不僅是先進的機械替代落後的人畜耕種。而且從制度上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要轉變為全社會互相協作,互相依存的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而市場經濟的主要因素。就是生產者,生產資料,和生產方式為主體。也就是農業也必須形成農民(生產者),生產資料(農機和土地),然後,到市場去交換成果(生產方式)。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市場經濟的平臺。有利於實現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融合。從而達到實現工業文明的目的。因此,農業文明要轉入工業文明的條件,就是對農業文明進行市場化改革。農業發展必須符合現代工業化發展的要求。才能更好的發展。
和工業社會相比,農業社會中的勞動有下列特徵:
絕大多數勞動是體力勞動;絕大多數勞動都是直接和作為勞動物件的物體打交道,而較少和人打交道;較複雜的即包含智力因素的體力勞動的專業化程度很強,特別是在手工業中,這類勞動及其產品的複雜性和藝術性要求勞動者具有長期的訓練和嫻熟的技能。因此,農業社會勞動者所必備的知識主要是關於作為直接勞動物件的特定物和作為直接勞動過程的特定技術的特殊知識。農業社會的教育屬於私人而非公共領域,與農業勞動的這一特徵有直接關係。在工業社會中,由於技術進步,類似農業社會中勞動所具有的體力性和智力性越來越多地被機器所消解。工人操作機器,機器才直接作用於生產物件。機器越來越自動化,勞動的體力因素也越來越少,工業勞動特有的智力因素則越來越重要。就後者來說,主要不是關於機器和控制機器的知識,而是適應工作環境的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原因有二,一是頻繁的職業變換;第二,由於工業經濟在生產前、生產過程中和生產後的所有環節中都具有的社會性,工業社會的大多數工作都離不開與他人的交流。總之,工業社會的勞動主要是並且越來越是交流性和語義性的,離不開與人、意義而不是與具體事物打交道,只有極少數專家才需要真正專業的知識。換言之,工業文明的較之農業文明發達的專業化,僅僅體現在專家和物化的專家即機器中,工業社會對絕大多數人的要求僅僅是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