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彩雲東昇戴寶山
-
2 # 崔浩暢談歷史
以下是隋朝兩帝開鑿運河的目的和具體介紹。
隋朝的大運河,全長兩千五百多公里,共分五段,即廣通渠、通濟渠、永濟渠、山陽瀆和江南運河,這五段運河聯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等五大水系,將隋朝南北有機聯絡了起來。
溝通五大水系、長達兩千五百餘公里的隋朝大運河
其中,廣通渠、山陽瀆是隋文帝時期開鑿的,通濟渠、永濟渠、江南運河是楊廣在位時開鑿的。
開鑿廣通渠:
公元584年,隋朝都城長安內糧倉空虛,百姓無糧可食,整個關中遭遇到嚴重的糧食危機。
為了緩解危機,隋文帝楊堅立刻組織人力將關東各州的糧食轉運至關中。
為解決關中百姓糧食危機而開鑿廣通渠的隋文帝楊堅可是,由於陸路運輸糧食速度緩慢耗費巨大,水路運輸雖然省時省力,可用船從黃河經渭水來運輸糧食時,渭水的水少沙多又導致渭水河道深少淺多起伏不定(渭水多沙,流有深淺,漕者苦之。節選自《隋書·食貨志》卷二十四),這樣一來,運輸糧食的槽船在深少淺多的渭水逆流向西時便經常擱淺誤事,有時得耗時好幾個節氣才能運糧至京城(一年分二十四節氣)。
於是,為了將山東的糧食財賦安全迅速地轉運至關中,儘快緩解關中百姓的缺糧危機,隋文帝特地下詔:令太子左庶子宇文愷和開漕渠大監郭衍共同負責,引渭水從都城大興城到潼關附近的黃河開鑿一條人工渠。
宇文愷、郭衍領命後,便於當年六月率領水工和數萬百姓從大興城開始向東開鑿新河渠,經新豐(今陝西臨潼)、渭南、鄭縣(今陝西華縣)、華陰等地,東至潼關,而後繼續開渠,終至附近的黃河。
該渠耗時三個多月而成,全長三百餘里,因經過置於渭水與黃河交匯處的廣通倉,故稱廣通渠。
廣通渠開通後,關東地區的糧食經該渠得以迅速快捷地運至長安,關中人民深感其便利,故在當時稱其為富民渠。
開鑿山陽瀆:
疏浚山陽瀆是為了隋軍可後勤充實地南征陳朝
公元587年四月,考慮到廣通渠對糧食運輸的巨大保障貢獻,同理,為了籌備好滅陳戰役的後勤供應,確保隋軍攻陳時能便利迅速地向前線運輸糧食、武器裝備等軍資,隋文帝下詔:開鑿一條聯通淮河與長江的運河。
於是,隋朝運河中的山陽瀆開始開鑿:
由於隋文帝在戰前不敢過分傷民(否則作戰時後方極易生亂),所以該運河只是動員當地數萬民工,將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過的邗溝進行再次疏浚和拓寬,整個工程從淮河流域的山陽(今江蘇淮安)開始疏浚,經安宜(今江蘇寶應南)、高郵(今江蘇高郵),向南拓寬至江都(今江蘇揚州),再到長江,最終將淮河和長江再次聯通了起來。
結果,這條運河的重新疏浚和拓寬,對後來滅陳戰役的成功,也確實起到了相當程度的後勤保障作用。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的隋煬帝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駕崩,太子楊廣繼承皇位,是為隋煬帝。
次年改元大業後,三月二十一日,功業心被壓抑已久的皇帝楊廣正式下詔:大規模開鑿運河!
就這樣,在隋朝百姓的辛勤開鑿下,弊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運河於短短几年間就迅速竣工了。
具體說來,楊廣下令開鑿的隋朝運河共分三期才竣工。
在諸多城市附近開鑿、貫穿眾多河流的隋朝大運河
第一期(公元605年):為快速高效地將江淮地區的賦稅運往洛陽和長安,同時也為了確保自己能夠輕鬆便捷地順河乘船到江南遊山玩水,楊廣下令開鑿通濟渠、整修山陽瀆。
至於具體安排,楊廣令尚書右丞皇甫議主持此項工程。皇甫議徵發河南、淮北各州的一百多萬民工,並指揮民工們先從洛陽西苑開鑿渠道,引洛水、谷水流入黃河;再從板渚開鑿渠道引黃河水經滎澤流入汴河;然後,百姓從大梁東部開渠引汴河水流入泗水,再鑿渠引泗水注入淮水。
同時,楊廣還徵發十幾萬的淮南民工疏浚古邗溝,即將聯通淮河與長江的人工渠山陽瀆,進行重新整修和拓寬,使其與通濟渠的高規格相匹配。
整個工程,從三月開始,到當年秋天竣工,開鑿成的通濟渠和重新整修的山陽瀆,渠水寬四十步,水中可行龍舟,運河兩岸還築有御道,岸邊種植著柳樹,自洛陽至江都,將近一千公里的沿途,還建築了四十餘行宮供楊廣下龍舟休息。
至此,溝通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的通濟渠和山陽瀆被開鑿、整修完成。
聯通南北的隋朝大運河
第二期(公元608年):為便利黃河北部的軍事運輸,鞏固東北部邊防,併為北征高麗作準備,楊廣下令開鑿永濟渠。
這項工程,楊廣命殿內丞閻毗為工程總監,徵發了河北各郡的一百多萬民工從事開鑿工作。
永濟渠從沁水與黃河交匯處向北開鑿河渠,引沁水北上,途中與清水、淇水相接,在獲得補充水源後,向北經河南新鄉、汲縣(今河南衛輝)、黎陽(今河南浚縣)、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南)、魏縣(今河北大名西)、館陶、臨清(今河北臨西)、清河、長河西(今山東德州)、東光、長蘆(今河北滄州)等地直達涿郡(今北京)。
永濟渠全長兩千餘里,河道較寬,可通龍舟,可運輸作戰物資。
第三期(公元610年):開鑿江南運河,隋煬帝欲南巡會稽(今浙江紹興),歷來講究排場意欲收買江南人心的他,遂下令對六朝時的江南運河進行疏浚、拓寬。
江南運河從北長江附近的京口(今江蘇鎮江)開挖,向南經曲阿(今江蘇丹陽)、晉陵(今江蘇常州)、無錫(今江蘇無錫)、吳縣(今江蘇蘇州),一直挖到餘杭(今浙江杭州)的錢塘江結束。
該運河全長八百餘里,水面寬十餘丈,可通龍舟,並在沿岸設定了驛宮,作為隋煬帝南巡時上岸休息的場所。
連通五大水系、容易記憶的隋朝大運河
總體來說,隋朝大運河的開鑿,雖然給當時的天下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甚至以餓殍遍野、莊稼荒蕪、國破家亡為代價,但是有舍才有得。開鑿成的各處運河,既能如統治者意志那樣有利於全國糧食的運有餘補不足,有利於稅賦的高效轉運,繼而有助於統治者解民於倒懸,又能保證軍事行動的後勤供應,繼而確保隋軍作戰的大多數勝利。此外,隋朝大運河在客觀上還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共同發展,客觀上促進了運河兩岸百姓和城市(如洛陽、開封、杭州等)的繁榮發展。
開鑿運河,有利有弊,但弊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就是譭譽參半的隋朝大運河。
綜上所述,隋帝楊堅楊廣父子即使勞民傷財,仍要開鑿大運河,主要是因為:
其一,開鑿廣通渠,是為了透過漕船及人工渠的水上運輸,將潼關以東地區的糧食便利快速地轉運至關中地區,以緩解關中的缺糧危機,長遠來看,也為了便利關中與關東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其二,疏浚、拓寬山陽瀆,是為了確保隋軍攻陳時能便利迅速地向前線運輸糧食、武器裝備等軍資,為滅陳戰役做好後勤供應;
其三,開鑿通濟渠,是為了快速高效地將江淮地區的賦稅運往洛陽和長安,同時也為了確保楊廣能夠輕鬆便捷地順河乘船到江南遊山玩水;
其四,開鑿永濟渠,是為便利黃河北部軍事物資的運輸,方便楊廣視察並鞏固東北部邊防,併為北征高麗作準備;
其五,疏浚、拓寬江南運河,是講究排場和享受的楊廣為了南巡會稽鎮服南陳土著勢力而採取的恩威並施之舉。
-
3 # 終南高揚
楊廣只是疏通原來的運河,增加了一部分里程,運河的很大一部分是吳王挖出來的。
楊廣疏通運河的目的一是灌溉,二是運輸。這和其他修水利的目的是一樣的。
往上把隋煬帝大運會說成是他想去揚州享樂生活,這是一種欲加之罪,隋煬帝很有抱負,運河通行的時候他出行了一趟,最多算是剪綵,而不能算是為了自己的享受。
-
4 # 數到五答應我
為了加強控制力,隋朝兩代君王做的很多事都是為了打擊關隴貴族,隋煬帝太激進了,他應該先籠絡關隴貴族打高句麗,然後讓兒子孫子搞大運河科舉,就完美了
-
5 # 知未是也
隋煬帝楊廣真的是一個好皇帝嗎?他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開皇八年,二十歲楊廣被隋文帝封為尚書令統籌各路兵馬,以高熲為元帥長史決斷行軍謀略,率八十總管、五十一萬八千名士兵南征陳國,隋煬帝率五路兵馬專攻建康,在滅陳統一戰中立下大功。
大業四年(608年)隋聯合鐵勒擊敗吐谷渾後,隋軍撤回,吐谷渾主伏允許又恢復其故地。鑑於此,煬帝意欲親征吐谷渾。大業五年三月,隋煬帝率文武百官、嬪妃侍從浩浩蕩蕩從長安出發,經扶風、隴狄道,出臨津關渡過黃河到西平郡,後大敗土谷渾,出祁連山扁都口,在河西走廊接見了西域二十七國國使,打通了隋朝和西域諸國的聯絡與往來。
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對高句麗進行的三次戰爭。[1]三次均為煬帝御駕親征。從大業七年(公元611年)起,剛剛結束巡遊江都的煬帝便開始為這次東征進行各項糧草軍備,至大業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煬帝正式進軍,第一次東征,因隋煬帝指揮錯誤,隋朝遭遇慘敗,損失慘重,隋朝國內開始發生農民起義。第二年正月,隋煬帝就開始籌劃第二次東征,但因楊玄感叛亂而退兵。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煬帝第三次發動戰爭,高句麗國王遣使請降,並將去年叛隋投奔高句麗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還,隋煬帝班師還朝。
從隋煬帝的個人經歷看,楊廣應該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皇帝,他馬不停蹄,東征西討,都是為了開疆拓土,光大隋朝,這一點應該說是毫無疑問的,他把自己的年號定為大業,可見其想有一番作為,也想把這個皇上幹好,包括他開鑿大運河,應該是為了加強南北水上交通和運輸,便於實行對大江南北乃至全國的統治。
但由於隋煬帝好大喜功和急於求成,不懂得休養生息和物極必反的道理,常年征戰,大肆修建,過度消耗了國力,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徭役,激起了各地農民起義,導致國家失控,最後成了一個亡國之君。
(隋朝大興善寺,距今一千五百多年)
-
6 # 冰凍小胖子丶
隋煬帝楊廣,在其即位之前是很有作為的。先是平定了南方的陳朝,後又在與突厥的戰役中立下戰功。是一位很有才華和能力的皇帝。其在位期間最被人所熟知的就是公元605年遷都洛陽與修建大運河。
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是中國古代勞動人們智慧與勞動力的結晶,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其實隋煬帝所修建的京杭大運河是在春秋吳國開鑿的運河的基礎上大幅修建並貫通至洛陽、涿郡。
隋煬帝開鑿運河的初衷鄙人認為:一,楊廣剛剛當上皇帝,加之其實楊堅眾多兒子中能力最出眾的一個,必然會有其的驕傲性,在戰場上也屢建奇功。這些都促使他必定不甘心當一個平庸,沒有作為的皇帝。大運河則是其準備為自己留下的一個豐功偉績。二,楊廣雖然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暴君,但其不是昏君,而是有著很高的政治能力的。大運河建成後溝通了中國的南方與北方,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大統一、大貫通。加強了南方繁華地區與北方的交流,彌補了北方生產力上的差距與物資上的短缺,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同時是也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三,大運河鞏固了隋朝的統治,抵禦了北方少數民族,隋朝的北面有東西突厥,靺鞨等少數民族,水運作為當時最快捷有效的運輸方式能夠很好的將南方的物資,糧草等運往北方。四,遷都洛陽,加之大運河的修建很好的控制了南方與北方,加強了朝廷對南北方的控制。
從後世來看隋朝修建大運河的功績是偉大的,也體現了中華民族人民當時豐富的水利建設技術與知識。但是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隋煬帝還是有些急功近利,過度用民。也是太想建立偉業了。大興土木,同時又“三架遼東”使廣大百姓民不聊生,加快了人民的起義與叛亂,也加快了隋朝的滅亡。
-
7 # 東白啟明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說一下題外話。隋朝只存在了38年,而人們把這個短命王朝覆滅的罪魁禍首指向了隋朝的第二代皇帝楊廣。人常說:牆倒眾人推。其實,楊廣真正廟號諡號是大隋世祖明皇帝,也可稱“隋世祖”或"隋明帝"。但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把楊廣稱為隋煬帝。“煬”表示“好內怠政” “外內從亂”,徹徹底底否定了楊廣的一生,並把他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一個人都有兩面性,要全面、客觀地評價一位歷史人物,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楊廣固然有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性格缺陷,也有不惜民力、急於求成的做事風格,但不能抹殺楊廣做出的豐功偉績,站在歷史發展的全域性角度上來說,楊廣的文治武功絕不輸於一些彪炳史冊的千古一君。
下面,我們圍繞主題,加以佐證。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當時開鑿運河的目的非常單一,基本都是諸侯國為了征服其他諸侯國的而進行的。在公元七世紀初,隋煬帝統治後,遷都洛陽。為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隋煬帝於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又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今淮安市)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再於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貿易港)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大運河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這麼偉大的工程可不是想幹就能幹成的,這需要超強的戰略眼光和超級的個人能力,楊廣就是這麼牛逼,雖然只當了短短14年的皇帝,大運河就在他手中由藍圖變成了現實。
有人說,楊廣修大運河只是為了貪圖享樂,“煙花三月下楊州”有人更加推測楊州出美女,楊廣是出了名的好女色,他修這樣一條大河,也許是去找美女享樂去了。其實這樣的說法不值得一駁,有點太小兒科了。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運河一通,從此揚州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回到主題,楊廣為什麼大費周張去修運河,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自己對江山的統治,其動機已極大超越了以前只服務軍事的單一目的。當時,南方富北方窮,因此,為了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把江南的糧食物資供應北方,迫切要求南北經濟加強聯絡。同時,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江南地區形成了勢力強大的門閥世族,他們有些不服管,企圖與中央政權抗衡。使隋政權面臨嚴重威脅,要實施對南方的有效統治,貫通南北運河勢在必行。正是這些原因,才迫使楊廣這位政治強人,採取強硬的措施,不惜勞民傷財開鑿運河,為後世千秋萬代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
8 # 種地的秀才
隋煬帝楊廣即位後,因為有文帝時所積聚的雄厚財力為基礎,所以決定營建東都洛陽,以便更好的控制全國,但是洛陽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對於控制江南地區還是不夠,所以為了控制江南地區加強江南和洛陽的聯絡,決定開通運河。因此營建東都的工程開始後,通濟渠的開鑿工程也緊跟著開始進行了,可以說建東都和開運河都是楊廣為了鞏固隋朝政權的組成部分。
開通運河控制南方的要求可以從政治和經濟兩方面來說:
從政治上來說,自隋滅陳後,南方反抗隋朝的戰爭就很少停止過,楊素、史萬歲歷時兩年才予平定。其後陳朝大將蕭摩柯的兒子蕭世略又曾起兵反隋,還有少數民族的反抗亦曾發生多起,楊廣建東都同時開運河就是為了對付江南人民的反抗,加強對江南地區人民的控制。當然他說的比較好聽,說是為了便於人民伸理冤屈所以建東都,並將巡歷淮海,觀省風俗而開運河。
從經濟上來說,關中物資不足以供給隋朝所需。江南自東吳孫權時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南朝時人口大量南移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江南已日趨繁榮,到了隋朝時期江南經濟已非常豐饒。江南生產這樣發達,如何運往北方供應隋朝政府的需要呢?開通運河是當時最好的辦法。
除去這兩點原因外,毋庸置疑楊廣也有貪圖享樂的動機,這點從後來巡遊江都就可以看出來,但要說純為享樂則有點以偏概全了。不管是為加強控制江南還是轉運江淮物質都決定了運河的必須開鑿。
發動開通運河的雖然是隋煬帝,但這個工程耗費了無數人民的生命財產,是用幾百萬人民的血汗所開成的。通濟渠是由河南淮北100多萬人民所開,邗溝是由淮南10多萬人所開,永濟渠是由河北100多萬人所開,江南河是由江南10多萬人所開。開鑿的時候人民受著殘酷的役使,開通濟渠丁夫亡三分之二,開永濟渠時男丁不夠,役使婦人,楊廣即位之初所說的免除婦人的租課、減輕力役全成了空文。
運河的開通作用極大,南起餘杭、北到涿郡將南北連成一氣,對於鞏固統一和南北物資交流都給予了很大的便利。經濟方面,從運河開成時起就成了南北物資交流的大動脈,商旅往來的要道。政治方面,由於當時隋朝很快滅亡作用還不明顯,但到了唐宋時期舊明顯的表現出來了。
因此隋煬帝開鑿運河的意義必須予以肯定,但殘酷役使人民的事實也必須揭露出來。
-
9 # 1啊米豆腐1
現在關於隋煬帝的話題很多,評論多數是過度吹捧的,說是站在全域性歷史發展的角度,一個個屌絲卻站在皇帝立場上看問題,都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了還說發展,搞笑之及。 自西晉衣冠南渡以來,相比北朝不斷混戰,南朝要穩定許多,動盪也基本上是宮廷政變,對民生影響很小,至隋朝一統,南方特別是江南,經濟已經慢慢超越北方,而關中一帶,由於戰亂,過度開發,基本只能自給自足,隋王朝迫切需要南方的賦稅糧食維持統治和對外擴張,這樣大運河便水到渠成了,至於騎鶴下揚州,不過是順便之事。非要說花費無數人力物力的運河促進了國家的整合發展,卻也不盡然,南稅北運是必然,沒有漕運自然會選擇更經濟的海運,安逸的運河使統治者閉上了望向海洋的眼睛,不說跟上後來的大航海時代,至少不會有片帆不得下海的愚蠢。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0 # 初心不改巖
隋煬帝開運河的初衷無非是加強對南北的統治,評價隋煬帝現在就是兩端要麼歌頌成千古一帝要麼是亡國的暴君!楊廣和朱棣李世民其實一樣得位有爭議都想透過文治武功為自己正名,並且都算二世(朱允文四年)朱棣親征漠北下西洋修永樂大典李世民開言路徵突厥高句麗,楊廣也一樣發展科舉制度修運河東征西討!除了李世民其他兩位都濫用民力(李世民的爹留下的沒有其它兩位的爹留得多財力)楊廣修東都朱棣修北京,朱棣的名聲也不好但是至少還有人稱永樂盛世也被稱為永樂大帝可是楊廣基本以批判為主為什麼?因為楊廣輸了,三徵高句麗累死山東百萬兒郎無功而返如果楊廣滅了高句麗縱然民反可是軍心在農民起義在古代也不是什麼大事李世民時期,朱棣時期也不是沒有軍心在就能穩住可是輸了!楊廣是被自己的近臣殺掉的,可是天下諸侯竟然沒有一路打著為楊廣報仇的旗號要知道崇禎死後吳三桂引清軍入關都是打著為崇禎報仇的旗號,如果楊廣稍有民心軍心李淵得長安後完全可以挾天子令諸侯平天下後再逼小皇帝禪讓畢竟楊廣的爹也是這麼幹的關係也差不多可見楊廣在當世的聲名有多差!
-
11 # 鯤鵬國學
全國大發展,構成一個戰略佈局!
與建東都洛陽聯合起來組建把天下的大動脈打通!南方經濟發達,魚米之鄉已經形成,經濟已經是很富足!所以有了後來唐朝詩人的騎鶴下揚州的詩句,就是要到南方與享受享受!
當時的南方經濟是可以的,北方經濟比較落後,洛陽周圍的經濟也是落後於南方,這樣就能透過這個運河大動脈講杭州,揚州等等南方地區獄洛陽連線起來,洛陽也能與北方涿郡(現在的北京)聯合起來,除了經濟發展的需求外也就戰略需求,為了遠征高句麗提供良好的軍隊運輸和糧食運輸渠道!
為什麼要走水運,因為可以藉助水力進行透過大型船隊運輸物資,而陸地運輸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當時的路上運輸難度非常大,只有馬車,獨輪車等,這樣運輸一千里地的話,糧草的運輸效率可能只有10~20%,運輸兩三千里地甚至更遠的話,運輸效率可想而知,可能只有5%都不到!全在路上消耗掉了!水運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文景之治積攢下來的糧食被漢武帝劉徹用了攻戰匈奴的幾次戰爭中被消耗帶進的原因!因為陸地運輸不僅糧草消耗在路上,運輸糧草的人員也不能從事生產!只有大量的消耗而沒有生產!這樣就是的糧食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這也是打仗就是打錢的原因!
隋朝大運河,哭了隋朝百姓,但是獲益了後世子孫上千年!如果不是當時百姓太過悲慘的話,是可以與大禹治水相提並論!
-
12 # 方山中人
很好,開始為楊廣翻案了。
楊廣開鑿運河的初衷是什麼呢?楊廣有沒有被黑呢?楊廣是不是千古一帝呢?是不是比李世民厲害多了呢?
呵呵,首先我們必須要清楚,開鑿運河,那不是楊廣一個人弄得,上古三朝且不說,自秦以下,幾乎歷朝歷代都會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修建運河,遠的不說,就是楊廣他爹,隋文帝那也是開了好幾條的運河,如廣通渠,如山陽瀆,但隋文帝期間,也沒動輒徵用幾百萬人,還死上一半,要知道隋文帝那也是大興土木過的,比如運河開鑿,比如大興城的建造。
這時候有人可能會說,什麼,文帝期間的運河那都是前人修建的,工程量不大,那你不會看看楊廣修的啊,那四條好像不是前人栽樹?
還有大興城是啥,也就是唐代長安城,要是去過西安的遺址,你就會知道這城有多輝煌,這工程量大不大?
但是隋文帝在位期間,那叫開皇之治!即便是到了後期,猜忌大臣等等,那人民過得還可以啊。到了楊廣這,現在人就看上他兩件事,覺得真是好,真是個好皇帝。
一大運河,二科舉制,楊廣開了四條渠,為的是啥,顯擺唄,各種巡,動輒徵發男女百萬人,死傷不計其數,對了,唐朝也開運河,因為到了隋朝末年,楊廣開的運河已經有些不好使了,唐朝也徵過高句麗,而且沒有被選上去參戰計程車兵哀嚎不止。
而對於科舉制,我只想說一句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也不是所有的進士科就是科舉制。
是,隋朝有所謂的進士科,但是,他仍然需要人推薦,而且還必須得是五品以上的人推薦,根本不是後世科舉,為啥,因為科舉制有個特點,叫做允許平民投牒自進!
最關鍵的,為啥有科舉?是因為寒門對門閥世族的衝擊,是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後期被世家把持,是劉裕為代表的寒士上位的結果。
如果說科舉的萌芽,那一定是發跡於南北朝時期,最終在唐朝正式形成。至於楊廣修運河的目的,也許是為了造潛艇吧。
-
13 # 付哥電影推薦
謝謝邀請!隋煬帝楊廣從父親那裡繼承過來皇位後,確實是想有一番作為,畢竟他的父母太優秀了,楊廣不希望生活在父母的光環之下,正是這種心裡逼迫他必須要有一番作為開證明自己!楊廣西出嘉峪關打通關絲綢之路的通商口岸,期間自己的孩子和妃子也凍死了好幾個,意志堅定的楊廣終於把西域要塞打通了,是的,絲綢之路又開始繁華起來!從西域回來後,楊廣把目光轉向發展經濟上來,經濟開始從北方轉向南方蔓延,從戰略規劃上考慮長安屬於偏僻,糧食物品運輸極不方便,且不利於對全國的統治,楊廣把目光定在揚州或者洛陽!但他的這個戰略規劃遭到關隴貴族的反對,但是憑著楊廣的政治手腕反對聲音淹沒了!楊廣著手開挖京杭大運,進行先是分段開挖最後在連線,花了3年時間就完成!每一次楊廣去揚州都是在考察自己的戰略規劃的合理性,然而短短3年的時候動用了300萬農民,使得大片田地無人種植,農民過得很苦!導致楊廣和關隴貴族分道揚鑣的爆發點是楊玄感造反,這是統治階級內部的分裂!雖說楊玄感造反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但是這個裂痕沒有彌合!楊廣三徵高麗,由於遇到海嘯等自然災害,使得楊廣鎩羽而歸!這時候統治階級以前的矛盾開始激化了,由於長期的急政導致大批農民不堪重負,紛紛起來反抗。最終導致楊廣命喪江都!縱觀楊廣的一生,一直在開疆拓土,繁榮經濟,雖說是功在當代,確實是利在千秋!然而,他的急政沒有在統治階級內部達成共識,一些重大工程原本慢慢做的,確實在幾年之內就完成了讓農民苦不堪言!這是典型的好心辦壞事,這對後人很具有教育意義!因此,我個人覺得楊廣放在恥辱柱上明顯有失公允!雖說是急政但罪不至死,隋明帝還是比較公平的!
-
14 # 尚武菌
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300餘年的長期分裂之後,公元581年,北勰北周的外戚楊堅篡位自立為隋文帝,建立了隋朝。此時的北方已經基本統一,隋朝三分天下已有其二,此後數年間,又集中力量向南部推進,直到將南朝的陳國攻滅、平定了南方後,中國南北方宣告統。
但是南方的勢力並未輕易臣服,隋朝在當地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又失於強硬和急迫,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控制南方的局勢,位於長江北岸、距南陳故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東北方不遠的江都(今江蘇揚州)就具有了非同尋常的軍事戰略意義。
楊堅的兒子晉王楊廣因此被派往江都擔任總管,負責整個東南地區的軍政事務。 楊廣鎮守江都地區前後長達十餘年,在他身邊自然地形成了一個由許多南方士人為核心的幕僚集團。他的夫人蕭氏出身自原來南朝的蕭梁家族,而他本人也深受到南方文學、思想傳統的浸染和影響。在他即位為帝(後稱煬帝)後,雖然常駐東都洛陽,但親近、認同南方之心仍在。在隋煬帝統治前期,國家的發展一度進入鼎盛的狀態,府庫錢糧充盈,人口繁育達到新的高峰,對外征戰與外交拓展也很順利。
這時,隨著隋煬帝野心的增長,他開始佈局和實施了一系列大規模的公共工程,除了營建東都洛陽之外,最重要的一項便是開鑿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鑿修建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大業元年,隋政府就開始徵集河南、淮北等地民工,先後達上百萬眾,利用天然河道與舊有渠道修建“通濟渠”。該渠西起東都洛陽,東南到達淮水,達到了溝通黃河流域與淮水流域的目的。同年,又徵發淮南民工開鑿“邗溝”,繼續將水向南引到江都,將淮水流域與長江流域連線起來。公元608年,徵河北等地軍隊鑿穿“永濟渠”,令其向西北直抵涿郡(今北京地區),溝通海河流域。公元610年,又鑿穿江南河,最終到達最南端的錢塘江流域。這段工程竣工後,標誌著全長2700千米的大運河貫通,將中國東部由北到南的海河、黃河、淮水、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成一體,成為古代世界史上最長的一條運河。
大運河建成後,隋煬帝曾多次乘坐為他出遊專門製造的“龍船”巡遊江都,一路鋪張靡費、勞民傷財。很多人因此認為大運河純粹是隋煬帝為了滿足其個人慾望而修建的;但實際上,此項工程從他的父親隋文帝時期便已經開始設計,隋煬帝不過是將之擴充套件到了全國範圍,建成了以洛陽為中心的南北交通大動脈。從客觀的效果而言,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這一水運體系對於中國南北方的經濟、文化交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影響是正面和積極的。
此後,隋唐帝國立足關中長安與東都洛陽,坐擁天下水陸運輸的便利,可以控御東方、聯結南北。洛陽成為隋唐盛世的經濟、文化、宗教中心,其影響一直輻射到日本,京都便是模仿洛陽都城而建。而運河最南端杭州地區的繁榮發展,直接促成了安史之亂後中國經濟中心南移的局面,至今杭州還有“人間天堂”的美稱。不可否認,大運河的修建耗費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加上隋煬帝的好大喜功以及對高句麗戰爭失利等原因,激化了社會矛盾,導致天下大亂,隋朝終於走向覆亡。
但是,隋的速亡並不能歸罪於運河,我們不應因為強調隋煬帝在修築運河時對民力的濫用,而忽略和貶低了這一偉大工程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價值。
-
15 # 清林劍客
修大運河絕對是一個功在隋朝,利在千秋的事情。
只是可惜,這個功太大,隋煬帝受不起。因為消耗的人力物力太大,把隋朝耗滅亡了。
之後唐朝,為了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開始對隋朝進行大量的汙衊。最終,隋煬帝成了世人眼中的只顧享樂,不顧天下的人。
編輯搜圖
京杭大運河並非隋煬帝始建。早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便命人開鑿邗溝,以便輸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也是如此。
所以大運河修建的最主要目的之一,便是為了調兵方便。京杭大運河南起餘杭,北到涿郡(今北京),途徑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對於運輸來說非常方便。
而楊廣在位期間,戰事頻繁,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尤其是征討高句麗,隋朝動用了數百萬人,徵調財物無數。這些人都要運到朝鮮戰場,或者為其提供後勤保障。開通京杭大運河,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如果只是為了巡遊享受,隋煬帝何必要連北方的涿郡也一起開通?要知道,當時的北京還是比較荒涼的。
編輯搜圖
其次,為了調控南北經濟。在中國古代社會,很長一段時間經濟中心都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發達。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由於長期遭受戰亂,所以經濟發展滯後。而南方經濟卻因為北人南遷,得到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的重心。隋朝統一全國後,對南方地區分外重視,但因為定都長安,所以不便南遷。為了加強對南方的控制,隋煬帝便主持開通了京杭大運河,溝通南北經濟,使全國均衡發展。
編輯搜圖
然後,為了擺脫關隴貴族對隋朝的掌控。在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對朝廷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只有得到他們的支援,才能坐穩皇位。楊堅能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就是因為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援。而在江南地區,也存在著強大的門閥士族。他們一直保持著強大的勢力,企圖與中央政權抗衡,隋王朝一直面臨著嚴重威脅。
隋煬帝要想有效統治南方,貫通南北,勢在必行。除此之外,隋煬帝的蕭皇后出身江南貴族,如果靠她拉攏到江南士族的支援,也能對抗在朝廷把持政權的關隴貴族。關隴貴族正是因為看到了隋煬帝剷除他們的決心,所以才轉而支援李淵,換了代言人。
編輯搜圖
最後,為了將各地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京城。隋朝所在的都城長安,由於常年征戰,早已不是秦朝那會兒的千里良田。但隋煬帝在長安,總不能讓他吃糠咽菜,缺水斷糧吧?為了保障首都的糧食安全,隋煬帝便命人開通大運河,構建龐大而複雜的漕運體系。如此一來,各地的物資便能源源不斷地送入長安。但由於隋煬帝是失敗者,所以他開通大運河的功績也被抹殺了。而後來的唐朝,之所以在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情況下,還能再維持一百多年。主要原因是因為大運河,透過大運河從南方源源不斷的調來物資給朝廷。才使得朝廷維持下去。
-
16 # 斗柄東指
這就好比南水北調工程,國家費事,百姓受益。明明是為了水陸交通便利,缺被描寫成為了私利。
南方的物資運送到北方特別不方便,隋煬帝就在原來的吳國運河的基礎上開挖運河。這條運河不是隋煬帝自己拍腦袋決定的,而是在原來的吳王時期就已經挖好的,河道荒廢了,隋煬帝只是改造了一下。
隋煬帝年輕時就在揚州,就是廣陵,對揚州有感情,歷史上說他因為看花或者為了美女等等都是陷害。這人實際上是個工作狂,他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做更多的事……
可惜,每一個老闆都是工作狂,但不是每個員工都願意加班!隋煬帝就犯了這個錯誤:他以為他是為了天下百姓,而百姓一心只想著回家抱娃。這就好比老闆以為他是為了公司員工而努力工作,以為員工都願意跟他一樣每天16小時不下班……而員工都希望趕緊放假回家。
所以,隋煬帝應該給老百姓放假回家,與民修生養息,老百姓才不會鬧事。好比工資照發給員工放假,員工一致認為這是好老闆。保證不造反。
回覆列表
楊廣開鑿運河的目的漕運,那時江南是糧食等物資的主產的,如果陸地運輸是勞民傷財效率低的勞動。大運河開道後有了多種便利和作用,沿岸的百姓也分享了實惠。過去有一種說法是楊廣為了到揚州玩樂而開鑿運河是很片面的詆譭楊廣的說法,經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