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經常在頭條看到有人在質疑進化論,否定進化論,感覺很搞笑啊,你是生物學高材生?生物學教授?生物學博士?你瞭解生物學?你係統研究過生物學?進化論是一個很複雜的生物學理論,否定或者證明都需要很高的門檻,為什麼那些啥學問都沒有的人就喜歡瞎質疑瞎否定?
6
回覆列表
  • 1 # 跑跑輪

    進化論本來就有問題,我的研究生導師從哲學角度評價過進化論,這個理論是二維思維,憑什麼一定是進化,不可以退化嗎,適應環境都得進化,非常不合理。

    在科學論證角度也不被證明。有人問達爾文,為什麼沒有過渡物種。達爾文說,過渡物種不適應環境都死了,所以你沒見到。目前出土的生物化石中,沒有一塊生物化石支援進化論。這個理論的問題不止於此。黑白樺尺蠖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吧,由於樺尺蠖要適應環境由白變黑了,適者生存。這裡兩個問題,第一,可以因此說所有物種都這樣適應環境嗎?第二,黑色樺尺蠖難道不是樺尺蠖了?生物不會因為適應環境變成另一種生物,這裡面存在巨大的鴻溝。達爾文晚年自己否定自己的理論,但是,一切都晚了,他的理論已經被政治家利用,廣為流傳。達爾文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自己的眼睛,眼睛如果有0.001的差錯,根本連光都看不到,為什麼會進化呢?達爾文聽到心跳聲都緊張,心臟出了0.0001的問題都是心臟病,早死了,連繁育後代都做不到,怎麼進化?

    回答為什麼沒文化的人質疑進化論之前,先說明白為什麼我國,進化論這種,意義在於開創學科的,不確定的,漏洞百出的理論,放進中小學課本里。這非常不合理,本來應該是研究生以上學歷研究的課題,需要辯證看待的理論,為什麼要放進啟蒙課程裡?是為了政治教化。

    現在很多學歷高的人,當然他們沒研究過生命起源的課題,他們對進化論深信不疑,有人說進化論的問題一定要跑出來盡力反駁,彷彿傷到自尊心一樣。這樣的人我見多了。

    用進化論解釋物種起源當然是錯的,目前,成百上千的理論中,還沒有發現比進化論更對的物種起源理論,所以學術上,進化論位置沒被動搖過。

    不是學歷不高質疑進化論,也許是某些自認為學歷高的人被洗腦太深。進化論問題太多,誰都可以指出來,這裡不分學歷。

  • 2 # 冷眼觀風雲

    學歷高的也質疑,進化論在中國是不可冒犯的天條,在國外是廣受質疑的理論。這和東西方的世界觀有關係,咱們信奉叢林法則,優勝劣汰。西方講究人文關懷,眾生平等。所以進化論在中國更受歡迎,在西方反而有很多人質疑。。不過這和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物種起源之謎到現在依然無法解開。。我等吃瓜群眾看個熱鬧就行了。

  • 3 # 旁友結棍絕對模子

    全世界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信仰基督。而基督教(包含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的信仰基礎之一就是上帝創造(參見聖經第一篇創世紀)。其他穆斯林,猶太教,同樣是相信上帝創造的。所以,這個世界上真正相信進化論,並且把進化論當做科學真理的國家,其實是極少的。

  • 4 # 素月墨羽YH

    因為讀書少容易被騙啊,我看到的反對進化論的基本都是來句外國不信進化論,什麼高階器官無法進化而來,那我讀的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等肯定是假的咯?外國有些質疑的科學家不過是在細節上質疑,進化論從誕生到現在一直在不斷完善,你拿著達爾文初版的進化論在說事不是來搞笑?說到底讀書少,還不喜歡自己思考,人云亦云

  • 5 # 陽之影

    進化論,準確來說只能算是一種假說,解釋了人怎麼來的。這種假說能解釋大部分問題,也有越老化石動植物越簡單,越年輕的化石出現了較為複雜的動植物,基因是會突變的,突變出來的物種更適應環境就可以把基因留給後代來支撐這個學說。但是比如寒武紀為什麼出現生命大爆發。過度物種為什麼沒有化石,都是進化論無法解釋的。之所以質疑,是因為學說還有未解決,未能解釋的問題。

  • 6 # 長策宇內

    個人認為,進化論帶給人們最寶貴的東西,不是人的祖先到底是不是古猿,而是其留下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自然選擇”等等思想,這些思想改變了人類歷史,對西方的政治文化積極影響不可估量,就連近代中國的政治文化也頗受其影響,戊戌變法的改革思想就是從中演化而來,並且這些思想不僅適用於自然科學,同樣適用於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與其說是進化論,不如說是自然保留論。這就涉及到一個認識誤區,進化論認為自然選擇那些能夠適應環境的具有某一性徵的人,並且把這一性徵傳給後代,而並非人類為適應環境而發生基因突變。進化論雖然是一種假說,但也是相對其他說法(如上帝造人,女媧造人等等)最為科學的說法(說進化論被推翻的洗洗睡吧)。所以,糾結人類到底是不是猿類演化而來,本身就沒有什麼意義,是猿也好,是亞當也好,但現代人與其有著重大的身體構造差異是一定的,進化論的可貴之處就是說明了這一點。總之,人類的祖先是不是猿無法充分考證,由上帝一手創造更是無稽之談,但一定是由其祖先經歷漫長的歲月和各種複雜的環境而演化成為現代人。

  • 7 # hao33合親1斤兵

    因為進化論依據的是自然物質邏輯,而這些物質邏輯是多向可能地,後果並不一定一直向前進化,很多物種都一直在原地打轉。所以,質疑進化論很正常。這是古典進化論的時代眼光和相對簡單知識資訊經驗架構地必然結局。此外,進化地定義是一直向前進演化,在自然環境下發展趨向非常複雜,真正的進化只是其中的一種。

  • 8 # 碧水藍天30984301

    大爆炸的瞬間,溫度高達約10的32次方C氏度,宇宙中連原子都沒有,後來有了原子,然後有了分子,然後有了化合物分子,然後有了有機物分子,然後有了細胞,然後了低等生物,然後有了高等生物。這不是進化嗎?你千萬不要告訴我,最初的那個奇點中就有了大象和魚等

  • 9 # 妖龍七星

    進化論是全世界的科學界都承認的,與我黨什麼樣沒有關係,是個世俗國家都承認進化論。只是出於言論自由的原因容忍神創論罷了。美國宗教界以各種理由要求學校停止教授進化論,實際上在有識之士看來屬於反智主義的典型。宗教界打出的旗號是高大上的“言論自由”,認為教授進化論不教神創論是一種意識形態灌輸。但基本上不被主流接受,科學界更不必說。這是美國的恥辱,儘管它打的旗號很高大上質疑進化論者所舉出的很多例子常常是出於對進化論的無知和誤解,比如眼睛的問題:質疑進化論的人總說,眼睛這東西結構非常複雜精密,缺少任何一個部件都會導致眼睛失去作用,因此在眼睛各個部分都進化完整之前,眼睛是沒有什麼作用的,但這怎麼可能呢?就像答主所說的:“古生物學家無法找到剛有眼睛的雛形,但還無法感光的器官的生物”但這種想法的出現,乃是出於對眼睛進化過程的誤解。他們覺得眼睛一定是一出現就很複雜完美,可以看清楚周圍世界了。實際根本不是。最初的眼睛只是一團感光細胞而已(現在很多原始的蠕蟲還是這樣的眼睛),用於區分周圍的明暗,這個東西很容易進化出來。然後,這團感光細胞慢慢分成兩團,位於身體兩側,因為這樣有助於區分光源來向。這之後,感光細胞所在的區域開始下凹,變成碗狀,因為碗狀的結構更有利於區分光源的朝向,碗狀的結構進一步發展,最終成為一個腔體,開口收縮為一個小孔。由於小孔成像的原理,動物終於能夠看到清晰的影像了。在開口由碗口最終收縮為一個小孔的過程中,每前進一步,視力就會進一步提高,看的東西就會更清晰。然後其他一些結構再慢慢補全,眼睛就進化出來了。這個過程是可以由進化一步步實現的。我所舉的眼睛進化的例子可以間接回答你的另一個疑問:為什麼化石發掘出的進化過程的中間態很少?記住是很少,不是沒有。這是因為,進化的速度並不是固定的,有時候生物從一個狀態進化到另一個形態,所需的進化時間很短,而一旦某種形態比較固定下來,甚至可以幾億年都改變很小(比如鯊魚)。為什麼進化的中間狀態的化石很少,這是因為中間狀態是一個不穩定的狀態,存在的時間很短,當它過度到另一個穩定狀態之後,這個穩定狀態則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因此穩定狀態的化石比中間狀態多得多得多,就給人一種錯覺,以為生物是一下子從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我們以眼睛為例,眼睛的結構在碗狀結構過渡到腔體結構這個中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設想,其過渡時間應該是很短的,因為眼睛只要下凹一點,視力上的優勢就馬上顯現出來,收益這麼大,付出的卻很少,就使得這一進化具有極大的動力。碗狀結構的眼睛很快就會被凹得更厲害的眼睛淘汰,眼睛的腔體結構很快就會進化出來。同理,腔體結構很快會進化成眼球結構,這是一個穩定的狀態,進化到這一步之後,就基本已經完善了。這之後眼睛會一直存在很長很長的時間,與之相比,進化的中間狀態存在的時間實在短得太多。

  • 10 # 雪岸撫琴覓河秀

    進化論本就是個猜想,沒有真正的理論基礎和充分的實際證據,尤其是有很多的生物和歷史狀況無法支援進化猜想。因此,進化也許是實際發生的情況,但也不是絕對的,至少不是生物成長的唯—方式。

  • 11 # 公議

    質疑“進化論“的絕大多數是質疑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我也是質疑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者。中華民族有自己的“進化論“與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有許多不同但知道的中華民族的“進化論“者很少!中華民族的“進化論“的核心是不斷超越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過去而獲得進化性的進步!故支撐“進化論“的與質疑“生物進化論“的沒有說到同一種文化上而各自都覺得自己有理。

  • 12 # 口吐箴言永遠堅立

    一、進化論是尚未被證實的假說

    進化論被寫進很多書裡,不少學校也在課堂上宣講進化論。人們自然會認為進化已是事實(the fact of evolution),認為進化論是科學定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進化論並不是科學規律,它只是達爾文基於他觀察到的一些現象而提出的一種假說。這個假說並沒有被證實,目前正受到嚴重的挑戰。

    上一章談到,科學研究(尤其是實驗科學)的物件所必備的一個條件是重複性。宇宙、生命、人類的起源是已完成的事情,無法重複,故已超出科學研究的範疇。宇宙是進化來的還是由神創造的這一問題,科學無力作答。對此,進化論學者和創造論學者都有相當的共識。

    亨利"莫瑞博士(Dr. Henry M. Morris)指出:“最近再版的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序言裡,英國進化論領導人之一的生物學Mathews教授承認:‘相信進化與相信特殊創造完全一樣 -- 兩者都被信者確定為真,但至今卻沒有辦法能加以證實’”1。

    所以,進化論只是一種假說,一種沒有被證實、也無法用科學研究的方法加以證實的假說。這一點是首先需要澄清的。

    二、兩種模式

    既然進化論和創造論不能用科學方法證明或否定,關於起源的看法是憑信心而不是憑眼見建立的。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客觀地、合乎科學地來討論起源問題。因為我們的信心不應該是憑主觀意願或輕率、盲從的,而是基於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和思考而建立起來的。基督徒接受創造論是因為他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相信《聖經》是完全無誤的。《聖經》明白地教導說,“起初神創造天地”(創一1)。同時,他們也確信,神啟示人類的兩本書 -- 《聖經》和大自然決不會相互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一定會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宇宙萬物是神創造的而非無目的地依機遇進化來的。

    為便於分析比較,我們可以建立兩種關於起源的模式,即進化模式和創造模式。進化模式是:宇宙是一個無始無終、自給自足的封閉體系;其中有自生自長的律,使一切可以由簡到繁、由紊亂到有序、由低階到高階不斷地進化、發展;這種進化、發展至今持續不斷。創造模式是:宇宙萬物由超然的造物主所創造和維護;現在,創造過程已完成,進入了護持階段。本章將著重討論有關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或“物競天擇”)等方面的科學觀察及成果。現代科學的資料更符合哪一種模式,那麼,該模式可以作為較正確的模式予以接受。

    三、熱力學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科學界公認的宇宙普遍規律。能量守恆定律是說,能量可以由一種形式變為另一種形式,但其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會減少,是恆定的。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發現能量和質量可以互變後,此定律改為能質守恆定律。這個定律應用到熱力學上,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這一定律指出物質和能量既不能被消滅也不能被創造,一度曾被無神論當作宇宙永恆的根據。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描述熱量的傳遞方向的:分子有規則運動的機械能可以完全轉化為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熱能;熱能卻不能完全轉化為機械能。此定律的一種常用的表達方式是,每一個自發的物理或化學過程總是向著熵(entropy)增高的方向發展。熵是一種不能轉化為功的熱能。熵的改變數等於熱量的改變數除以絕對溫度。高、低溫度各自集中時,熵值很低;溫度均勻擴散時,熵值增高。物體有秩序時,熵值低;物體無序時,熵值便增高。現在整個宇宙正在由有序趨於無序,由有規則趨於無規則,宇宙間熵的總量在增加。

    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宇宙不是在進化,乃是在退化之中。曾長期在美國西北大學執教的物理學家貝克博士(Dr. Edson Peck)指出,“我們的宇宙中熵值有增高的傾向”,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宇宙象一個發條逐漸慢下來的大時鐘” 2。誠然,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一些暫時逆熱力學的自然現象,如生命現象。動、植物由受精卵開始,從簡到繁、從不分化到分化,最後成為一完整的動物或植株。之所以說“暫時”,是因為這些動、植物最後也要衰老和、死亡和解體。

    暫時逆熱力學的生命現象需要兩個必備條件。第一是要有藍圖或指令。這就是在精子和卵子的DNA中所攜帶的來自父母雙方的遺傳基因。在這些基因的調控下,一顆綠豆發芽長成一株綠豆苗,雞蛋孵化後成為一隻小雞。第二是要一個能量轉化系統,以供給發育時期所需的能量。光合作用、消化作用、血液迴圈和呼吸作用等都是這樣的轉化系統。

    進化論者認為,地球是開放系統,可以不斷從太陽吸收能量以彌補在熵增高的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因而進化與熱力學第二定律並不矛盾。但是,他們把能量的多寡與能量的轉化相混淆了。問題不是太陽是否有足夠的能量維持進化過程,而在於太陽的能量怎樣用來維持進化過程。如果把一頭野牛放進一家瓷器店,野牛用它巨大的能量在店內作功的結果只能是一場破壞。同樣,如果蓋一座樓房沒有設計圖紙,沒有建築師統一指揮,乃是讓各種機器自由運作,讓人們把水泥、磚頭隨意堆砌,樓房根本無法蓋成。

    如果進化是宇宙的普遍現象,那麼在宇宙中一定有宏大的指令系統和能量轉化系統,使萬物能逆熱力學第二定律,由無序到有序、由低階到高階不斷地進化。但是,人們在宇宙中找不到這樣的系統,故進化的模式是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直接相沖突的。

    創造的模式則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相吻合。起初神創造天地時,“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創一4)。這告訴我們神起初創造的世界是冷熱分開的低熵世界。世界被創造後,即慢慢開始退化。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提出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但《聖經》早在兩千多年前清楚地指出了宇宙中熵不斷增高的自然趨勢,“天地都如外衣漸漸舊了”(詩一○二 26);“天必象煙雲消散,地必如衣服漸漸舊了”(賽五一6)。

    熱力學第二定律還告訴我們,宇宙不是永恆的。因為按此定律,宇宙的熵值在不斷增高;總有一天,當宇宙各處的溫度完全均勻一致時,熵增到最大值,一切能量都不再能作功,只剩下分子的隨機運動。此時宇宙就到達等溫熱死階段,一片死寂荒涼。這就是宇宙的終點。現在宇宙還沒有進入最後階段,說明宇宙的過去還不夠長;即,宇宙必有一個起始點。宇宙必有起點和終點,不是永恆的。創造模式相信宇宙是神創造的,故宇宙不是永恆的。

    如果把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結合起來,可以引伸出一個十分重要的結論。第一定律說:質能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也就是說,宇宙不能自己開始;熱力學第二定律卻說宇宙必定有一個開始。這樣,宇宙只能有一個不受第一定律支配的超然的開始。這樣的開始不可能是自然進化而是神超然的創造。

  • 13 # 敬畏神就是智慧

    宇宙的起源

    雖然起源問題無法直接用科學的方法重演,但科學家們仍在觀察、推理的基礎上對宇宙的起源提出各種假說。現在,大爆炸論被廣泛地接受。李志航博士在《科學對基督教的挑戰》 3 和梁斐生博士在《真金不怕洪爐火》4兩本書中對此都有引人入勝的論述。

    宇宙不是永恆的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德國醫生奧伯斯(Olbers)從一個簡單的觀察中提出宇宙不是處於衡定狀態的假說。大家都知道星與星之間的夜空是完全黑暗無光的。奧伯斯首先想到,這說明宇宙中星球的數目是有限的,不能使宇宙的每個角落都發光。其次他假設,由於星球之間的萬有引力,星球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小;或者由於什麼尚不清楚的原因,萬有引力會被抵消,使星球間的距離不斷加大,即宇宙可能在膨脹。但這種假說未引起當時科學界的注意。

    本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天文學家觀察到了紅移現象(red shift)。他們發現距地球很遠的星球或星系射到地球的光比離地球近的星的星光弱而且較偏紅色,即偏向可見光中的長波光譜。在聲學上有一種現象叫做都普勒轉移(Doppler Shift):當一個運動物體接近我們時,我們收到的它的聲波頻率偏高;當它遠離我們而去時,我們收到的它的聲波則偏向低頻。一個最常見的例子是,當火車駛進站時,站在月臺上的人聽到它的鳴笛十分高亢;當它離站駛去時,笛聲則變得低沉。因此天文學家們把紅移現象解釋為:遠處射出紅光的星球正在以高速度遠離地球。

    幾年後,愛因斯坦於一九一七年發表了著名的普遍相對論,震動了科學界。一些科學家發現相對論的公式包含有宇宙不恆定的結論。但愛因斯坦不同意此見解,他當時以為自己的計算有誤差,於是在方程式中又加進一個常數,以抵消宇宙有不斷澎漲或收縮的可能性。

    一九三一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博(Edwin Hubble)用當代最大的二百寸天文望遠鏡驚奇地發現在銀河系外還有千千萬萬個天河系,而且這些天河系明顯地不斷迅速向外擴張。在事實面前,愛因斯坦承認他在相對論公式中所加的宇宙常數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誤。儘管他感到有些刺激,並認為不盡合理,仍勉強地接受了“宇宙有個原始的必須性”的假說。由於理論和觀察都提供了充分的證據,此後科學界再不懷疑宇宙確實是在膨脹了。

    大爆炸理論的確立

    基於宇宙在不斷澎漲的事實,早在四十年代,旅美俄裔物理學家伽莫(George Gamow)等科學家就預測說,只有一個從近於無限高溫迅速冷卻的宇宙,才能合理解釋質子和中子的融合,以致產生今天這個含73%的氫、24%的氦、和3%的重元素的宇宙;如果宇宙是由大爆炸產生的,在整個宇宙都可以測量到絕對溫度-273oC以上約五度的微光5 。只是,他們的預測並未引起應有的重視。當時,一般實驗室沒有足夠精密的儀器在如此低溫下來偵測這種微波。

    一九六四年,美國電訊公司的貝爾(Bell)研究所的兩位科學家彭茲雅(Arno Penzias)和威爾遜(Robert Wilson)用一種敏感的天線裝置測量銀河系的電波時,記錄到很多雜音。他們一直以為天線有毛病。但天線經過徹底檢查、確保無誤後,這些雜音仍然存在,而且從各個方向測量的結果完全一樣。這種雜音的強度所代表的溫度是-270oC左右。

    與此同時,以狄克(R. Dicke)為首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群物理學家也在尋找太空微波。他們理論計算的結果是,如果宇宙是由大爆炸而來,其遺留的爆炸微波所代表的溫度應是-263oC左右。有趣的是,這兩個研究小組並不相通,而且他們都不知道伽莫等人在1948 年所作的計算。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得知了彼此的研究情況,並認為彭茲雅和威爾遜接收到的雜音正是大爆炸後餘留至今的微波幅射!當他們的研究結果在天文物理學報上發表後,引起強烈震動。其他科學家隨後所從事的觀測和計算,也完全一樣。由於這一震驚世界的發現,彭茲雅等獲得1978年諾貝爾獎。美國太空總署釋出的宇宙背景探測衛星(COBE)在大氣層以上測得的資料表明,宇宙是一個完全的幅射體,與大爆炸論相符。

    此外,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中最先形成的元素是原子量小於7的元素,主要是氫和氦。氫和氦在宇宙中的比例的理論推算與現今在宇宙中測定的是吻合的。二十年來,物理學家用核子加速器研究不同核子、粒子高速碰撞的結果,用以推測宇宙形成過程中不同核子的比例,其推測結果也與今天實際觀測的比例一致。

    大爆炸理論是否符合客觀實際,需要進一步被檢驗;宇宙是否有百億年的歷史,也值得商榷;該理論在細節上也存在不少問題。但因它合理地解釋了宇宙的膨脹,找到了大爆炸的直接證據;加之,按此理論推算的結論和在加速器中得到的資料,大都與在宇宙中觀測的實際情況相符。因此,大爆炸理論已成為現今被廣泛接受的理論。

    大爆炸理論的超然性質

    大爆炸理論的觀點、推論和實際觀測結果中,包含了許多奇特、不可思議和超越自然律的部分。對此,梁斐生博士在《真金不怕洪爐火》一書中有詳盡論述。我這裡只簡要地舉出幾點。

    第一,現在多數宇宙學家都認為,在大爆炸之前,只有虛無,連時間和空間也沒有。可是,如果什麼都沒有,爆炸怎麼會發生呢?而且,宇宙這種“無中生有”的起源是與熱力學第一定律不相符的。

    第二,前面提到,當一個過程處於初始階段時,冷熱不均衡,熵質很低,然後冷熱趨於均勻,熵值不斷增高。但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彭羅斯(Roger Penrose)卻提醒人們,原始爆炸的火球原是處於熱膨脹平衡狀態,具有極高的熵值。這又與熱力學第二定律尖銳地對立。

    第三,根據宇宙新膨脹論,在大爆炸發生後的1023秒的一瞬間,宇宙膨脹了10倍,其膨脹速度每秒可高達1031米,遠遠地超越了相對論中的光速極限(每秒3乘109米)。

    第四,現在大多數學者對大爆炸後10-35秒以後的過程已有不少共識,但對大爆炸後10-35秒之內的情況卻根本無法窺測。因為在這段時間內,溫度極高,可達攝氏10 32度,一切自然律都失去了功效。換句話說,宇宙是在超自然的狀況中產生的。

    另外,我們一般人都會認為,如此劇烈的大爆炸的結果,一定是雜亂無章的,就象炸彈的爆炸一樣。然而實際情況卻大出人的預料。美國太空總署為偵測大爆炸遺留的背景微波幅射而特別發射的衛星於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升空後兩年內收集到的資料表明,宇宙每一個方向的背景溫度幾乎完全一致,只相差萬分之一凱爾溫度!到一九九二年,科學家從該衛星收集到的幾億個測量資料中發現,它們只相差萬分之三度!也就是說,大爆炸所產生的微波細浪是出奇地均勻、平滑!這是大大超乎人們的想像的。更奇妙的是,正是從這極微小的不均勻中,各種元素、星雲、星系得以產生,形成今日的宇宙!

    加拿大天文學家Hugh Ross指出:科學家們發現,為在宇宙中形成生命所需的必須物質,宇宙中的很多特徵一定要被精細微調。他在書中列舉了人們已發現的二十五種特徵。這些特徵之精確,使人瞠目。比如,宇宙的膨脹率不能與現今的膨脹率相差1055分之一!又比如,宇宙中電子與質子數目相等的精確度的誤差是1037分之一,否則宇宙的電磁力就將克服各種引力,使星體不能形成。1037分之一是什麼概念呢?Hugh Ross有一個形像的比喻。把十億個北美洲大小的面積鋪上硬幣,從地球一直鋪到月亮那麼高,其硬幣的總數就約為1037。把其中一個硬幣塗上紅漆後,再混到硬幣堆裡去。在這個堆裡找到這枚紅漆硬幣的可能性就是1037 分之一!隨著對宇宙精妙的不斷認識,科學家們不能不面對宇宙的創造者。“某人精調大自然”、“超智慧”、“耍弄”、“無可抗拒的設計”、“上帝的手”、“最終的目的”、“ 上帝的思想”、“優美的秩序”、“非常精密的平衡”、“超然聰穎”、“超自然結構“、 “超自然機制”、“合身裁剪”、“超然存在者”、“神工斧鑿”等等,已成為天文學家們描述這位造物主的常用語6。宇宙必有一個開始,一個超越自然律的開始。這個結論與進化的模式無法協調,卻與神創造宇宙的創造模式完全吻合。

  • 14 # 請輸入使用者名稱十次

    首先進化論它不是科學,只是一種假說,但很多人把它當成了科學。加上官方的推薦(為某種利益)所以大眾化了。進化論只是一種推導,缺少有力的證據支援,中間層化石基本上沒有,這是最大的漏洞。但目前沒有更合理理論解釋,所以,成就進化論。但這並不代表它是正確的

  • 15 # 其曰

    1、這是假說

    2、反對的人大部分只關注自己與猩猩或猿的關係,不願意承認自己與靈長類的關係這是我見到最多的意見。

    3、對一些概念並不清楚。比如覺得進化與退化有矛盾、基因變異都是有害的之類,且有人認為基因是永恆不變的

    4、少有化石證據

    5、達爾文近親結婚……

    個人觀點:承認物競天擇,也可以理解一些物種發生有利變異後適應環境活下來之類的猜想,但也有部分我想不明白那將是長篇大論。只能說這是目前唯一能接受的理論,比起叫你做奴僕羔羊才能找到起源的理論這實在好接受的多!

  • 16 # 蓴簡拉基茨徳

    國內一些有心之徒,如輪子,到處散佈各種反科學反進化論的言論。因為共產黨是無神論的,輪子為了抹黑政黨,在國內編造謠言,如什麼國外科學家都信神,愛因斯坦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進化論是錯誤的等等荒謬言論。不少文化低的國人成為他們的利用工具,宣傳邪教思想。

  • 17 # dw61974918

    進化論不是經過科學驗證過的東西,這麼多年化石研究沒找到任何一個物種的中間化石,一個假說找不到證據,那他仍然只是一個假說而已。提升不到科學常識的地步,科學是實證的,不能靠感覺,靠猜想,靠個人的認為。

  • 18 # 五色石餘1

    從根本上說,任何科學理論都是假說,都有被證偽的那一天,不能被證偽的理論那是宗教神學或者宇宙真理,而不是科學。但目前對進化論的質疑,大多數是民科或民科精神在生物學領域的表現而已。

  • 19 # 晴月浩新雪

    排除知識匱乏的民科和宗教分子外,就算有一定科學素養的人,也可能對進化論存在各種不解或誤解。比如生物體內有形形色色的複雜而精巧的生化機械,讓人們有時忍不住懷疑是不是真的可能透過進化鏈條進化而來,又或者真的有個生命設計師(上帝)存在。可是有很多遺傳和生物構造的證據把一些相當複雜精巧的進化解釋得太好了,還有一些證據看起來屬於壞設計和垃圾設計、能設計生命的神應該不至於這麼愚蠢等等,讓人不得不歎服進化的力量啊。起碼暫時還沒出現能否定進化的替代品。當然,也許叫做演化比進化更合適些。

  • 20 # 手機使用者3503570243

    應該反過來問為什麼不質疑神創論。亞當夏娃生完孩子後第三代怎麼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競靠什麼淘汰了利物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