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cs周

    詩句出自《烏衣巷》作者:唐.劉禹錫 . 烏衣巷,在東晉時期,是政府高官和上流社會的聚居地。詩句中所提到的“王”指的是東晉名臣-王導.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更是東晉首席名臣。歷經元帝,明帝,成帝三朝。詩句中的“謝”指的是謝安,指揮了著名的淝水之戰。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淝水之戰,為東晉贏得數十年的和平。但是,由於謝安的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才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謝安病逝。綜合以上歷史背景和個人經歷,王導的勢力更大。

  • 2 # 九旭策劃

    王謝:具體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左右朝廷的兩姓豪門望族

    王導是 東晉初年的宰相,權勢顯赫,威震朝野,當時有“王與馬(指晉帝司馬氏)共天下”的歌謠。成語中有“新亭對泣”,表示思念故國的意思,就是說的王導的故事。一次王導與北方逃難過江建立 東晉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勞勞亭)飲宴。座中周侯豈頁嘆息地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發出了山河淪陷的感嘆(當時北方領土淪陷在匈奴人劉曜之手),於是在座的賓客都 相視流淚。王導見此情景,愀然變色地說:“當共戮力王室(勉力國事),克復神州(收復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對(何至於那樣沒有出息作當年被俘的楚國囚犯那樣相對哭泣呢)?”王導 的話慷憾激昂,批評了在座同僚消極悲觀的情緒。雖然只有這麼簡短的幾句話,卻把王導為人鶴立雞群,見識不凡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事見《世說新語》)。

    詩詞中提到的“謝”,就是 謝安,別名安石,他是晉孝武帝的丞相,人稱謝太傅,功勳卓著,曾一度辭官退隱浙江會稽東山,當時曾有“安石不出,將如蒼生何”,足見他的威望之高。後復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東山再 起”的成語,表示免職以後再度掌權的意思。後秦符堅揚言投鞭可使長江斷流,率領大軍進駐淝水北岸,威逼東晉,朝野震恐。謝安時任征討大都督,他從容排程,終於大破符堅、是為軍事上以 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據說他侄兒謝玄從前線送回報捷書信,可是謝安得信後面上卻了無喜色,對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內室,終於壓不住內心喜悅,鞋後跟過門檻時折掉,他高興得竟然沒 有察覺,其鎮靜自若,儒雅風流,在歷史上一直傳為佳話。

    王導、謝安與書法都大有淵源,兩人都是東晉的大書法家。王導是王羲之叔父,擅長行草,《書斷》稱他的書法是“風稜載蓄,高 致有餘,類賈勇之武士,等相驚之戲魚”。意思是說他的草書寫得既飽含稜稜風骨,又高雅而有韻致;既有武士的雄偉,又如戲魚般的靈活嬌曳。王羲之書法得以成名,與王導指點是有關係的。

    在東晉書壇上,王導不僅是政治上的領袖,身居丞相職位,而且在書壇上他也是名列前矛。他閒下來就喜歡弄弄筆頭,揮毫不止,他學的是鍾繇、衛?筆法,即使在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王 室南渡時刻,王導也沒有忘記把鍾繇的《尚書·宣示帖》藏在衣帶裡帶到南方。足見他對鍾繇書法的愛好了。

    至於謝安,他是參加王羲之蘭亭集會的一員,平日與王羲之詩酒唱和,書法切磋 。據《書斷》所述,謝安學寫正、草書體就是就教於王右軍。《述志賦》稱謝安“善草正,方圓自窮”。謝安的草書在東晉是很有名氣的,有副對聯寫道:“謝草鄭蘭燕桂樹,唐詩晉字漢文章” ,其中的“謝草”,看來就是指的謝安草書,又如宋代詞人、書法家姜夔曾說過:《蘭亭記》及右軍諸貼第一,謝安石(即謝安)、大令諸帖次之,顏、柳、蘇、米,亦後世之可觀者。”由此可 知謝安書法、尤其行草書的知名度是僅次王羲之的了

  • 3 # 半支蓮6

    詩出唐劉禹錫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一首寄物詠懷的名篇。六朝古都金陵,朱雀橋邊長滿了野草,烏衣巷口夕陽斜照。要知道,在晉朝,這可是赫赫揚揚的王、謝兩大望族居住的地方,現在看到的卻是殘垣斷壁的廢墟,就連懷舊的燕子也不知去向,大概飛入尋常百姓家了吧?

    詩人透過荒涼的景色,體悟到了人生、世事的榮辱興衰,也暗含了對當時名門豪族的諷刺與警告。

    王謝指的是都曾居住在烏衣巷的東晉的權貴王導、謝安,誰家更顯赫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都淹沒在茫茫的歷史長河裡了。

  • 4 # 坐看牽牛織女星w1

    琅琊王家和陳郡謝家崛起的時間不在同一個時代,王家發跡在先,王家奠定了東晉司馬氏的政權,開創了門閥政治的開端,當時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此時王氏是東晉的頂級士族,內有王導為宰相而外有王敦掌握兵權。自王氏兄弟之後,琅琊王氏再也沒能登上東晉政治的最頂層,因為王氏再也不能出現優異的人才來維繫家族的命運,但是王氏的郡望一直都比其他的氏族高一等,直到謝氏的出現

    陳郡謝氏是在淝水之戰中崛起的,苻堅的前秦統一北方之後,帶兵南下,謝安被認命為宰相,其侄子謝玄為前線作戰者,以八萬人打敗了苻堅的八十萬軍隊,謝氏一舉成為東晉的最頂級門閥。淝水之戰後謝氏交出了所有的權力,自此之後門閥政治即將結束,士族與皇帝共天下的局面再也沒有出現。謝氏的郡望一躍而起,和王氏的高度一樣。

    從郡望上看,兩個氏族不分高低,是兩個最高的氏族,比其他的氏族名望都高,這些大家族都相互通婚,行成了一個固定的圈子。而在政治中的實際作用,自東晉之後只是政權的裝飾作用而已,所謂的高低之分也無從比較了。

  • 5 # 明宇231

    當然是王家比謝家勢力大。

    “舊時王謝堂前燕”一句中的“王謝”是什麼意思?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王謝是指東晉時期的王導和謝安兩大家庭。在東晉時期,王謝兩家不僅是官場上的兩個家族,更是主導書法地位的兩大家族。

    王導是王羲之的叔父,也是王羲之的書法老師,他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他早年與琅玡王司馬睿關係親近,後來擁立司馬睿為東晉元帝,由於王導的貢獻,深得司馬家族信任,歷任三朝元老,位高權重。王導書法以行草最佳。他學習鍾繇、衛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有草書《省示帖》、《改朔帖》傳世。據傳,著名的鐘繇的《宣示表》當時就在王導的手中,深悟其法,後傳給王羲之。

    謝安也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與王羲之關係要好,他們經常遊山玩水,頗有文人斯雅與風度。後來由於歷史原因,謝安在淝水之戰中立下了大功,成為東晉時期的政治明星。謝安擅長行書,其書法“山林妙寄,巖廊英舉,不繇不羲,自發淡古。”(米芾)謝安的書法是從王羲之那裡學來的,所以就有師出一門的風格。公元353年王羲之在寫《蘭亭序》時,其中就有謝安等41人在場。

  • 6 # 貓蒲貓譜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註釋】

    朱雀橋:在朱雀門外秦淮河上。今南京城外。

    花:此為開花之意。作動詞。

    烏衣巷:對朱雀橋,晉王導、謝安居處。

    王謝:具體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左右朝廷的兩姓豪門望族。

    【簡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這首詩據說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歎賞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 7 # 零濛

    不好比較,一家的勢力決定因素有很多,功績(當局者明理自然勢力大,但如果功高震主,統治者自然也會猜忌)當局者的時喜好與政治需求等,兩家的勢力也總是在動態變化中(因素也多),個人看法王導的王家勢力更大。

    王導可以說是“創業合夥人”,起家早根基深厚,且複雜,謝安雖作為後起之秀,但和王導相比還差一點。

  • 8 # 和平鴿151212276

    南京,秦淮河畔的鳥衣巷,由劉禹錫的《烏衣巷》而名聲大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更是眾人皆知的名句。王導,東晉大臣,政治家、書法家、當朝宰相,權高位重,謝安與其並無關糸,且年齡相差懸殊,他是有名的書法家,風流倜儻,故事不少。

    1

  • 9 # 老莊說故事

    不給時間限制,而問勢力大小,都是耍流氓。

    這個問題我們得分幾個部分來回答。

    1、王謝是誰?分別出了哪些代表人物?

    王謝是指東晉時期王氏和謝氏兩個頂級姓氏,看清楚了,我這裡沒有說是兩個頂級門第,因為這裡其實是三家,王家分別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而謝氏則是陳郡謝氏。這兩個姓氏與東晉朝廷相伴始終。在東晉的朝廷上,皇帝司馬做,權臣輪流來。東晉開國的時候,作為西晉皇室遠支的琅琊王司馬睿在南渡的中原頂級門閥琅琊王氏的幫助下,再加上江南的土著士族的協助下,終於在建康建立政權了,史稱“東晉”。因為琅琊王氏有擁立大功,所以琅琊王氏從東晉一開國,就處在權力的頂層。有擁立之功的王導甚至被司馬睿硬拉著要一起坐龍椅,不過在王導的死命推辭之下,才沒有真的坐上去。隨後,王敦就因為司馬睿開始對王氏家族的權力開始摻沙子,挖牆腳而起兵造反,司馬睿也因此而抑鬱而終,雖然後來王敦叛亂被平滅,但是琅琊王氏在東晉政壇上的地位卻沒有什麼變化,王導甚至都被尊稱為“尚父”了。那個時候,陳郡謝氏還是一個被人視為“新出門戶”的二等士族呢。

    王導晚年的時候,東晉政壇開始發生變化,晉成帝時,庾亮以帝舅之尊開始掌握朝廷的大權,東晉朝堂上勢力最大的開始變成潁川庾氏,王導被排擠。但是很明顯的,王導是不甘心這種排擠的,於是王導透過一系列的手段,包括在蘇峻之亂中的操作,將庾亮踢出了中樞,從而自己重新掌權。這之後,王導只跟郗鑑聯合起來,一直到死,都沒有動搖過他手中的權力。

    王導在成帝時去世。他死後,來自譙郡龍亢的桓氏開始上臺掌權,桓溫已經差不多把皇權看成了自己的掌中之物了,所以這時候,東晉政壇上的最高權力者既非王氏,也非謝氏,而是譙郡桓氏。

    等到桓溫去世之後,陳郡謝氏開始上臺,先是和琅琊王氏的王彪之聯合,把桓溫拖死,然後在淝水之戰後達到了權力和聲望的巔峰。這個時候,陳郡謝氏的勢力明顯的要高於琅琊王氏的勢力。

    陳郡謝氏在謝安、謝玄叔侄去世之後,開始走向沉寂,這時候另一支王氏開始崛起,這就是太原王氏。太原王氏雖然一直都是一等一的高門,但是在東晉前期一直處於蟄伏狀態,直到這時候,才以外戚的身份進入中樞,以王坦之為首,開始掌握朝政。這個時候,太原王氏的勢力又要高於陳郡謝氏了。

    2、東晉政壇上為什麼會有王謝這樣的大族存在?

    這個要從東晉開國說起了。怕一不小心說多了,簡單來說吧,就是東晉的開國皇帝在江南的根基太淺,他必須要依靠世家大族對他進行保駕護航,既然需要人家的實力,自然就需要讓渡出一部分的權力和財產。所以這些世家大族在南方廣佔田地,所以葛洪在《抱朴子》裡面就說到:僮僕成軍。閉門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也正因為世家大族有了這些東西,才有跟朝廷叫板的底氣,比如王敦叛亂,比如桓玄叛亂等等,都是基於此原因。

    3、那為什麼最後卻落得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呢?

    東晉朝廷的這種君臣共治的形態,實際上是封建皇權的一個變態,它並不是常態。常態是君為臣綱,也就是說皇帝一個人乾綱獨斷,底下的大臣只要去執行就可以了。所以,這種變態是不可能持久的,一旦有哪怕一點點的機會,皇權也會要拿回屬於他的那份權力,進行獨佔,獨享,而不是與人共享。所以到了東晉末年,晉孝武帝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收回皇權了,只不過孝武帝死於意外,而在孝武帝之後,東晉的皇室已經走向衰弱,沒能完成這個歷史任務。後來以軍功崛起的劉裕則很好地完成了這個任務,那些世家大族雖然有經濟特權,卻沒有了政治特權,或者至少,政治特權已經被削弱了。世家大族也就越來越不吃香了,隨著南朝的結束,隋朝的統一天下,住在烏衣巷中的“王謝”士族也就都煙消雲散了。

  • 10 # 四川達州人

    東晉前期當然是王家。

    王敦王導兄弟煊赫一時,王敦造反,皇帝都不敢追究,繼續讓王導當宰相。

    不過王家兄弟之後,就是謝家崛起。王家基本屬於名高權低。

    謝安也是宰相。獲得淝水戰役勝利,聲望權勢無人能比,還是大將軍領幕府(對。你沒看錯的,倭國大將軍幕府就是學的東晉)。

  • 11 # 謀略秘籍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註釋】

    朱雀橋:在朱雀門外秦淮河上.今南京城外.

    花:此為開花之意.作動詞.

    烏衣巷:對朱雀橋,晉王導、謝安居處.

    王謝:具體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左右朝廷的兩姓豪門望族.

    【簡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這首詩據說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歎賞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這一句話,概意是說:以前這些燕子是飛停在王孫貴族門,如今因為這些家族沒落了,門庭冷落,這些燕子現在都飛到了尋常百姓家的屋簷下築巢.詩人看到舊時盛極一時的家族沒落的門第,感覺到了蒼涼,不由得生出感嘆,世上沒有永遠長盛不衰的門戶,瞧瞧這些燕子都知道那些家族已經沒落,而轉飛入尋常百姓家,何況曾經住在這裡的邊的王孫公子呢.

  • 12 # lxl大漠孤煙直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出自唐代,劉禹錫“烏衣巷”的一句。感嘆“王謝”故居蕩然無存。他們兩家誰的勢力大呢

    王家在東晉早期是第一家族,當時南下的北方士族,可能只有琅琊王家是整個家族南下的,其他家族很多都是多方投注,力量就分散了。

    王敦作亂,王家的的力量大衰。在王敦作亂後,真正的大權在陶家郗家庾家手上,王家的力量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個是大量子弟,這些王家後代雖然不掌重權,掛的官職都不小;當時是莊園經濟,每個莊園都意味著大量的土地和依附人口;王家盤根錯節的姻親世家。琅琊王家真正牛的其實就二十多年,後來一直不在權力中心。

    謝家一直是抱王家大腿的,謝尚任職豫州後,謝家算爬起來了,不過也算不上大家族,謝家真正進入頂級家族是謝安時代,那已經算東晉後期。

  • 13 # 小任談史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的王謝指的就是晉朝時期的兩大旺族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

    琅琊王氏

    王導像

    琅琊王氏,崛起於東晉,巔峰時期是在西晉,至隋唐後沉澱!在其鼎盛時期,晉帝司馬睿“欲與之平分天下,”史稱“王與馬,共天下”。

    琅琊王氏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王導、王敦、王曠、王羲之、王獻之等!在永嘉之亂後,以王導為首的王氏集團輔助司馬睿中興晉朝,隨著王氏子弟官職的晉升,王氏集團,登上了巔峰!

    到了南朝四代,各朝統治者紛紛拉攏,與琅琊王氏聯姻;到了元明清,都有王氏出任宰相或者軍機大臣!

    陳郡謝氏

    謝安像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能與王家比肩的唯有陳郡謝氏!謝氏的起步較晚,謝安在肥水一戰中打敗前秦,謝氏開始發跡!

    謝家的代表人物有謝安、謝尚、謝萬、謝玄等!謝安讓自己的侄子組建北府軍,對東晉有著深遠的影響!

    謝家和王家在當時是極其顯赫的世家大族,可以左右朝政!相對來說,琅琊王氏的勢力影響要大於謝氏!

    琅琊王氏可以達到和司馬氏共天下的程度,可見其勢力之龐大!根據《二十四史》記載,琅琊王氏做宰相或者級別相當的高官有186人,皇后有36個,駙馬35個,至明清還有王氏分支做到宰相級別!王家對後世的影響力比謝家要大,王羲之、王獻之兩兄弟的書法被後世所尊!

  • 14 # 小鄉說歷史

    王導是 東晉初年的宰相,權勢顯赫,威震朝野,當時有“王與馬(指晉帝司馬氏)共天下”的歌謠。成語中有“新亭對泣”,表示思念故國的意思,就是說的王導的故事。一次王導與北方逃難過江建立 東晉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勞勞亭)飲宴。座中周侯豈頁嘆息地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發出了山河淪陷的感嘆(當時北方領土淪陷在匈奴人劉曜之手),於是在座的賓客都 相視流淚。王導見此情景,愀然變色地說:“當共戮力王室(勉力國事),克復神州(收復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對(何至於那樣沒有出息作當年被俘的楚國囚犯那樣相對哭泣呢)?”王導 的話慷憾激昂,批評了在座同僚消極悲觀的情緒。雖然只有這麼簡短的幾句話,卻把王導為人鶴立雞群,見識不凡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事見《世說新語》)

    詩詞中提到的“謝”,就是 謝安,別名安石,他是晉孝武帝的丞相,人稱謝太傅,功勳卓著,曾一度辭官退隱浙江會稽東山,當時曾有“安石不出,將如蒼生何”,足見他的威望之高。後復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東山再 起”的成語,表示免職以後再度掌權的意思。後秦符堅揚言投鞭可使長江斷流,率領大軍進駐淝水北岸,威逼東晉,朝野震恐。謝安時任征討大都督,他從容排程,終於大破符堅、是為軍事上以 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據說他侄兒謝玄從前線送回報捷書信,可是謝安得信後面上卻了無喜色,對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內室,終於壓不住內心喜悅,鞋後跟過門檻時折掉,他高興得竟然沒 有察覺,其鎮靜自若,儒雅風流,在歷史上一直傳為佳話。

    王導、謝安與書法都大有淵源,兩人都是東晉的大書法家。王導是王羲之叔父,擅長行草,《書斷》稱他的書法是“風稜載蓄,高 致有餘,類賈勇之武士,等相驚之戲魚”。意思是說他的草書寫得既飽含稜稜風骨,又高雅而有韻致;既有武士的雄偉,又如戲魚般的靈活嬌曳。王羲之書法得以成名,與王導指點是有關係的。

    在東晉書壇上,王導不僅是政治上的領袖,身居丞相職位,而且在書壇上他也是名列前矛。他閒下來就喜歡弄弄筆頭,揮毫不止,他學的是鍾繇、衛筆法,即使在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王 室南渡時刻,王導也沒有忘記把鍾繇的《尚書·宣示帖》藏在衣帶裡帶到南方。足見他對鍾繇書法的愛好了。

    至於謝安,他是參加王羲之蘭亭集會的一員,平日與王羲之詩酒唱和,書法切磋 。據《書斷》所述,謝安學寫正、草書體就是就教於王右軍。《述志賦》稱謝安“善草正,方圓自窮”。謝安的草書在東晉是很有名氣的,有副對聯寫道:“謝草鄭蘭燕桂樹,唐詩晉字漢文章” ,其中的“謝草”,看來就是指的謝安草書,又如宋代詞人、書法家姜夔曾說過:《蘭亭記》及右軍諸貼第一,謝安石(即謝安)、大令諸帖次之,顏、柳、蘇、米,亦後世之可觀者。”由此可 知謝安書法、尤其行草書的知名度是僅次王羲之的了。

  • 15 # 翡翠年華

    我認為是王家勢力更大些。

    王謝家族,是指六朝望族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的合稱。王謝兩家的王導和謝安及其子孫們在江左五朝權傾朝野、功業顯著、文采風流而名留青史,為後入所羨慕。

    其實王謝兩家的比拼,終歸到底還是王導和謝安對比。

    王導,東晉政治家,歷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位東晉中興名臣之最。他官至當朝丞相,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爵位是始興郡公。王導去世後,成帝舉哀於朝堂,如此的埋葬禮,真是空前絕後,沒有幾個人可以相比。

    謝安,東晉政治家,並且多才多藝,官至吏部尚書。謝安最輝輝時刻,可能是在淝水之戰中,做為一方的總指揮,打敗了前秦軍隊。謝安去世後,追封為太傅,廬陵郡公。

    透過以上可以看出,王導的職位要比謝安的高,當然勢力也高出很多。王導作為三朝皇帝的輔佐大臣,深得帝王的信任,權傾天下,無人能比。

  • 16 # 惜緣小歷史

    功勞簿裡見真章

    說起東晉的建國,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他就是琅琊人王導。孩提時代的王導與同齡人相比,思維反應速度總是慢半拍,在許多長輩忽略他的時候,同鄉的高士張公卻對其父耳語道:“令公子命中有大富大貴之相,你要悉心教導才好。”幾年之後乏善可陳的王導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若不是好友劉實推薦他去做東海王司馬越的參軍,他的才能就會被淹沒,更不會遇上伯樂司馬睿。

    事情分兩面說,王導做參軍不表。單說司馬睿的遭遇,他出生在咸寧二年的洛陽,15歲繼承了王爵——琅琊王。彼時正是西晉八王之亂的集中爆發期,哪怕司馬睿抱著中立的態度,還是無辜被捲入了戰爭。元康二年他跟著叔父安東王司馬繇起兵,討伐成都王司馬穎,悲涼的結局是在湯陰損兵折將,叔父被殺自己隻身逃走。有道是無情卻是帝王家,司馬睿一路狂奔就怕被捉。殊不知河陽的守將,早就接到司馬穎的命令,把口袋扎牢靜等司馬睿往裡鑽。果不其然司馬睿落入陷阱,命不該絕的他得大善人宋典拉了一把。

    ——東晉開國元勳王導「276——339.9.7」

    眼瞅著前半輩子待的地無法再待,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琅琊。而另一邊東海王司馬越在王導的輔佐下是如魚得水,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佔了下邳。此地是司馬睿回封地的必經之路,也是兩人首次相逢的地點。雄才大略的司馬睿,心裡揣著恢復太康之治的夢想,可惜無經天緯地之人輔佐,有了王導的幫助那是如虎添翼。

    窗外的寒星點點,屋內人促膝長談。王導分析道:“國家自從八王之亂以後,內遷洛陽的胡人已蠢蠢欲動。一場浩劫在所難免,因而中原不是你我施展抱負的地方。但南面的荊、揚二州,卻是富庶的世外桃源。”聽完王導的話後,司馬睿猶如茅塞頓開。

    就這樣王導陪著司馬睿去了江南,此時的江南是個極其注重名氣的社會,其中尤以紀瞻、顧榮、賀循最甚。為了抬高司馬睿的身份,王導找到他的哥哥王敦幫忙。上巳節的那一天,司馬睿坐著馬車在前,王導兩兄弟騎馬在後。竊竊私語的人們都在議論,王敦前面的那人是誰啊?而紀瞻、顧榮、賀循跪在道路的一旁。由此開始,司馬睿樹立起了威望。

    ——東晉開國帝王晉元帝司馬睿「276.5.27——323.1.3」

    和王導的預言一樣,永嘉年間洛陽被胡人攻破西晉宣告滅亡。中原的名門望族紛紛逃至江南,其中桓彝、周頭兩個人較為出名。當他倆到達建康後心一沉,再想起十里繁華的洛陽,悔意油然而生抱怨道:“我輩逃至江南躲避災難,是因為他的繁華不輸洛陽,如今看來是走錯了地方!”一心一意想吸納他們,為新創的東晉王朝效力。在聽到他倆的對話後苦勸:“建康是座虎踞龍盤的城池,雖然比不上洛陽的流光溢彩。但他卻藏著很多拼搏的機會,只要諸君願和我一起擁戴司馬睿,那麼前程似錦不是夢。”一番肺腑之言,為東晉吸附了眾多的人材!

    有一句話叫“萬事開頭難”,雖然謝安在八公山上,挫敗苻堅的前秦八十萬大軍。但我個人認為王導的貢獻,還是比謝安的大。原因在於失去王猛幫襯的苻堅,在淝水之戰爆發前就已敗象層現。

    退休生活誰愜意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評價謝安,我選用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即使有淝水之戰的蓋世功勞,可也改變不了謝安掣肘的命運。先是是有桓溫的搗亂,後是有司馬道子的挑釁。最終導致謝安躲在廣陵的步丘,孤苦無依在66歲時含恨辭世!

    ——東晉名臣謝安「320——385.10.12」

    與謝安淒涼的結局不同,王導的晚年過得是愜意灑脫。在勘定其兄王敦之亂後,司馬睿並沒有遷怒於他,反而是安排他為託孤大臣。更優厚的待遇在後面,鹹康五年王導病逝,享年64歲。晉成帝為他停止上朝三日,還特意命鴻臚寺為他操辦喪事,其規模按照西漢博陸侯的來,待到下葬之際另外賜予九遊轀掠車、黃屋大纛、鼓樂手等物陪葬!

    之所以舉王導、謝安二人的例子比較,是因為他二人是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的代表人物,從生前立下的功勳、死後獲得的榮耀來看,我認為王導比謝安多了份幸運,也間接拉開了二人在權勢上的差距,顧王導強於謝安!

    ——END——

  • 17 # 微雨聽瀾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出自劉禹錫的名詩《烏衣巷》,其中王謝是指兩個世家大族,指的是東晉時期的東晉時以王導為主的琅琊王氏和以謝安為主陳郡謝氏。

    王謝兩家,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都是非常牛掰的名門望族。東晉時期門閥林立的,王謝兩門的尊貴地位也無人可及。究竟誰更勝一籌,就要看一看他們的底蘊和勝景了。比較之下,應該是王家更有勢力。

    01.王家的底蘊和勝景。

    王家在東晉時期,以王導為主要領導者,王導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父親,王家是詩書傳家的典型世家大族。據說最初來源於周王室,從秦漢開始,歷經七百年,直至東晉,擔任宰相之位的近百位,成為駙馬和皇后的加起來也有七十餘位,在歷史上非常顯赫。

    秦朝的時候,王翦、王賁父子為始皇帝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全部封侯;漢朝時更是宰相、三公頻出,無可比擬;到了東晉時期,司馬睿登基之時,就曾說過“王與馬共天下”,這種殊榮與影響,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王賁的長孫名為王元,王元的曾孫名為王吉,王吉是西漢時期的諫議大夫。王吉為王氏定下了6字家訓“言宜慢心宜善”,從此琅琊王氏歷經千年而不衰,《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琅琊王氏自漢諫議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晉南北朝,一家正傳六十二人, 三公令僕五十餘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書二十五人。”

    02.謝家的底蘊與勝景。

    相比王氏家族的源遠流長,謝氏家族的歷史稍顯薄弱,真正有史可考的第一人是曹魏齊王芳時長安典農中郎將謝纘。他雖然當時所任的官職不高,但是卻為曹魏集團掌握有人力和物力大權,又在曹魏的權力中心工作,為謝氏家族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謝氏到了東晉中後期,傳到了謝安、謝萬、謝玄等人的時候,迎來了最輝煌榮耀的階段。首先是謝安當上了東晉的宰相,其兄弟子侄謝尚、謝萬、謝玄等人,壟斷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手下兵強馬壯,司馬皇族成了謝家的傀儡政權。

    特別是震鑠古今的“淝水之戰”,更讓謝家的名氣一時無兩、無限榮光,成為了東晉時期最牛掰的世家大族。也因為此戰,謝安等4人同日封公,鼎貴無比,不僅獲得了應有的獎賞,而且還使家族的一流門閥地位得以確立。

    03.從東晉到南朝,世家排名始終是王謝袁蕭。

    從東晉到南朝的世家大族,始終有一個排名“王謝袁蕭”,王家就是琅邪王氏,謝家就是陳郡謝氏。這個排名,就是按照當時各個家族享受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特權確定的,連皇族也望塵莫及。

    四大世家可以說在東晉和南朝比皇族的勢力不遑多讓,甚至可以左右朝政,主導王朝更替。但是終究抵不過歷史的腳步碾壓,再強大的世家也有力有不逮之時,最終只能落個“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結局。這是歷史的必然。

    04.結語。

    綜上所述,還是琅邪王氏的勢力較為強大,並且在東晉和南朝時期,除了謝安、謝玄時期讓謝家名聲鵲起,其他大部分時期,謝家總是在王家的後面追隨。總之,以歷史底蘊和勝景考量,還是謝家總是沒有王家牛。

    但是,那都是歷史了。就像劉禹錫所說的一樣:“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歷史的煙雲中,任何強大的世家,也沒有傳承不滅的時候。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18 # 紅塵彌勒

    這是史上最具權勢的的兩大家族。

    王家與謝家,無論是哪一家,都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士族大家,甚而王家還一度被皇帝老兒奉為可與之相併坐天下的家族,所以史上才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

    僅從這一個小小的側面,也可以管窺出王家與謝家的威勢赫赫喧闐奪人。

    王家,是以王導為主的當時之大家。發源於王祥一支,到了王導這裡被光大到了極致,成為了當朝首輔,天下臣子惟其馬首是瞻。就連皇帝老兒也要看他們的臉色,給他們一些面子。

    但是王家也並非都是一路綠燈的紅到發紫,也有敗麥城走背字兒的時候。比如王導的足兄王敦就給王家惹下了塌天大禍,他的狂妄無知扯旗造反,讓王導和一族人等受盡了皇族和士族的懷疑猜測,一家人顫顫巍巍戰戰慄慄恭肅於皇室之外而膽戰心驚,生怕一家人就此遽招滅頂之災,死無葬身之地。

    但王家也出了史頁上流芳千古的人物,比如千古書聖王羲之,就是王家的後人,譽享千秋,粉墨丹青。

    謝家,則是以謝安為主導的當世望族,一樣都是皇帝的身邊人,主宰了朝堂和天下。要不是謝安拼死力以少勝多保住了皇家天下,司馬氏早就成了前秦苻堅的桌上肉盤中餐,謝安以區區八萬人馬硬是擋住了苻堅的八十萬大軍,這在那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交戰中是多麼的偉岸與瀟灑。卻不知謝安早已汗流涔背,連走路都下了死力,竟然一腳卡在了門檻上,把鞋齒都卡掉了。

    這樣的兩大家族,都對皇室有擁戴之力和拱衛之功,功昭日月,勳如參商。

    他們的名望此消彼長,都是無可企及的當世之隆貴,不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時之間成就了帝王也造就了自己。

    所以劉禹錫才有了這首千古流傳的著名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和《紳探》一樣的電視劇,幾集一個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