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奧會計線上
-
2 # Sunny30061646
如果基層財務人員沒有了,怎麼能成長為高階人才?沒有學爬就要學走,什麼事情都是循序漸進的,不是一個人生下來就是高階人才,都是經過洗禮才會成就人才的!沒有了基層人員,財務行業也會斷層,難道公司願意在一個高階人才年邁前培養一個可以接班的高階人才?不可能
-
3 # 會計天下
近兩年,科技在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領域飛速發展。阿爾法狗戰勝圍棋高手李世石,把機器智慧演算法推向新高。
封面上,人類坐地行乞,機器人則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顯——在未來社會,人類的工作機會被不斷進化的機器人剝奪,從而淪為了流落街頭的弱者。
也許,人類的工作真的會被機器人所逐漸替代,但到底什麼工作才更不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淘汰呢?
BBC為了找出這樣一個答案,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資料體系分析了
01
電話推銷員
被取代機率99.0%
BBC統計了300多個職業,這個職業被認為被取代的機率最大!原因嘛很簡單,即使沒有人工智慧,這個單調、機械的工種也是會被淘汰的。
02
打字員
被取代機率98.5%
曾幾何時,打字員也是一份體面的工作。如今只有速記員能靠打字生活,而語音識別技術的成熟則讓其岌岌可危。
03
會計
被取代機率97.6%
讓大家意外的是,很多澳洲留學生選擇的會計,也是機器人取代的“高危職業”!理由是,會計的本質是蒐集資訊和整理資料,機器人的準確性無疑更高。
今年,德勤、普華永道等會計事務所相繼推出了財務智慧機器人方案,給業內造成了不小的震動。前來澳洲學習會計專業的同學們,未來可能要轉行了……
04
保險業務員
被取代機率97.0%
保險業的智慧化也在加速,去年多家國內保險公司將智慧技術引入售後領域,未來更有可能替代人工成為個人保險管家。
05
銀行職員
被取代機率:96.8%
銀行櫃員被替代的前景顯而易見,雖然現在不少銀行機器人依然賣萌為主,但未來一定會走上大舞臺。
06
政府職員
被取代機率:96.8%
這裡主要指的是政府底層職能機構的職員。這類工作有規律,重複性高,要求嚴謹,非常適合機器人操作。
07
接線員
被取代機率:96.5%
智慧語音系統已經很發達,未來接線員被取代顯而易見。
08
前臺
被取代機率:95.6%
前臺是一個展示、引導、接待為主的工作,機器人恰恰很容易提供這樣的服務,比如由日本軟銀公司開發的 Pepper機器人。
09
客服
被取代機率:91.0%
說一個簡單的例子:Siri。事實上,這類人工智慧客服平臺也是這兩年國內創業的熱門方向。
10
HR
被取代機率:89.7%
簡歷審讀、篩選可以透過關鍵字進行,此外包括薪酬管理等HR工作也可以被機器人代替。
11
保安
被取代機率:89.3%
透過監控攝像機、感應器、氣味探測器和熱成像系統等,機器人可以執行大部分保安工作。
12
房地產經紀人
被取代機率:86%
據悉,歐美一些房地產機構已經開始利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完成房產交易。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太多不確定性。
13
工人、園丁、清潔工等第一二產業工作
被取代機率:80%-60%
體力活被機器人取代是大部分人可以預料的。
14
廚師
被取代機率:73.4%
這裡主要指的是披薩機器人、咖啡機器人、酸奶機器人之類的機械廚師。可以想象,融合技術和藝術於一體的中餐廚師不在此列!
15
IT工程師
被取代機率:58.3%
人工智慧可以取代IT部門中系統管理、專案管理等工作。
16
圖書管理員
被取代機率:51.9%
17
攝影師
被取代機率:50.3%
讓人意外的是,不少人認為需要主觀審美的攝影師也將被機器人取代。原因是,影象審美是可以被量化的。
18
演員、藝人
被取代機率:37.4%
演員很難被取代,但並非不可取代。機器人起碼比“摳圖”演員敬業吧?
19
化妝師
被取代機率:36.9%
化妝師也是一份依賴人類審美和社交技能的職業,因此比較難被機器人取代。不過去年奧地利設計師開發了一種化妝機器人,以“美學數字公式”提供體驗。
20
寫手、翻譯
被取代機率:32.7%
機器生成的翻譯文章和新聞已經有模有樣,未來經過語言學習和最佳化,將會更加完善。
從這些機率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基本的結論:
①.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類技能要求,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
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切;
創意和審美。
②.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徵,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無需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每天上班無需過腦,但手熟爾;
工作空間狹小,坐在格子間裡,不聞天下事。
可以預測未來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將極大地替代簡單、重複性、操作性的工種,這些工種不僅僅是傳統上定義的工廠生產線工人,還包括很多銀行職員、財會領域等現在被認為是職業技能的領域。
其實,大多數行業中都存在重複性標準化的工作,也同樣存在人工智慧無法完成的工作。
而且,隨著人工智慧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一個人一生也許不再只做一種工作,而是不得不在不同的工作中流轉。因此,比起挑選專業,也許更治本的方法是培養一些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的核心競爭力:創新、溝通、深度思考以及終生學習。
-
4 # CPA小白的財稅生活
雖然越來越多的唱衰會計行業的聲音,但我覺得未來十年稅務籌劃還有很廣闊的前景。畢竟巧用稅收政策為公司省下來的都是切切實實的真金白銀。這些是機器代替不了的。
-
5 # 財稅為家
資訊化和資料化改變著各行各業,會計行業也不例外,近十年會計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0年後,我想還會有巨大的變化。具體變化預想如下:1.會計資訊化、資料化將更加成熟,更加普及,大量會計基礎性崗位將會被機器取代。比如(1)收付款逐步自動化,銀企直聯,掃碼收付款將更加普及,傳統的出納崗位將會逐步消失。(2)會計核算將會逐步自動生成,傳統核算會計的手工錄入將會被取代。會計核算人員也會大幅減少。(3)會計檔案將會逐步電子化,傳統的憑證裝訂模式將會被改變,比如,紙質檔案量大幅減少。(4)稅務發票開具、接收、認證、抵扣將逐步電子化,電子增值稅專用發票將會逐步普及,基礎稅務崗位將會被取消。2.業財融合更加緊密。財務崗位的職業定位將會從傳統的管理部門轉變為半生產部門或者生產部門,財稅管理的工作重心將會由核算,資訊反饋逐步轉變為經營業務前期財稅籌劃。3.財務共享將會得到快速的發展。大型企業將會逐步建立自己的財稅共享中心,統一處理傳統的、簡單重複性的財稅工作。財務共享服務企業將會快速發展,企業財務人員將會由固定崗位和人員轉變為部分固定,部分共享,重要經營業務會更多的僱傭共享財稅專家。4.高階會計人才將會更加緊缺,會計從業人員的地位也會更高。會計從業人員大幅減少,但不會被取代,複合型的財稅專家將會越來越重要和緊缺,高階財稅人才的價值更加凸顯。5.非財稅專業出身的會計從業人員將會更加普遍,財稅工作前移,深度介入經營業務,懂經營懂業務的財務人員可能更有發展空間。
-
6 # 大熊貓財稅財經
曾幾何時,會計行業是炙手可熱的熱門行業,待遇好,地位高,受人尊敬。
但是,隨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取消,進入到會計行業的人越來越多,造成基層會計人員十分龐大,高階人才十分稀缺,從而使得基層會計待遇逐漸下降,競爭激烈。
同時,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以及各種軟體的普及,將來很有可能逐漸取代會計工作中的基礎性會計工作,尤其是基礎核算方面。
會計工作
但是,就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來看,會計行業還不能完全被科技所取代,尤其是高階的會計管理和決策工作,理由如下:
第一,世界經濟從長遠來看,依然是不斷向上的,那麼相應的經濟活動也會越來越活躍,作為經濟的核算的基礎性崗位,會計崗位依然有比較大的需求。
第二,雖然隨著科技發展,將來機器會部分代替會計工作,但是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各個公司的經濟實力不同,所以用機器取代還需要較長的時間,至少在未來的十年內不太可能取代。
第三,會計工作的職責不僅僅是基礎的核算功能,更是透過核算出來的資料看出公司發展的內在問題和需求,從而為決策層決策提供依據,決策能力是機器所做不到的。
第四,機器不會像人工那樣靈活,會計核算和管理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更是一個溝通協調的過程,而且又很多行業涉及到合理規劃,合理避稅的問題,這些也是機器短期無法做到的。
第五,財務部門的工作通常接觸的都是企業業務的核心,屬於保密部分,企業核心管理者自然不希望自己企業的秘密被資料化監控,即便機器很方便,但是企業業主的接受程度也不會太高。
最後,作為會計人員,要想在這個行業中未來得到比較好的發展,不僅僅要熟練地掌握基礎的核算工作,積累實務經驗,同時也要增強自己的管理分析思維。如果有時間和精力的話,儘量考取注入中高階會計師,稅務師,註冊會計師等高階職稱,只有這樣才不會給社會給輕易的淘汰。
-
7 # 泰山8896
會計行業未來十年變化不會很大,不管是人工記賬還是智慧化記賬,都還需要人工進行把關,會計分管的更細了,出納的報銷、固定資產購入、出售、往來款的核算、存貨購入、領用、銷售。工資的計算等還需要人工稽核,更需要企業內部管理的牽制制度完善和加強,所謂的變化,是隨著改革、開放政策和法規的變化而變化。
-
8 # GBLW的財會世界
先說個結論:強者恆強,大小通吃。弱者越弱,逐漸被時代淘汰。
蛋糕還在做大時,大家都可以分點。一旦進入“存量市場”就是強者開始掠奪弱者份額的時候。
為什麼?我們都知道當一個蛋糕可以不斷做大的時候,就會不停有人進來分食這個蛋糕,直到蛋糕無法再做大,市場和人員都飽和。這個時候前面積攢下資源和實力的強者,會利用手頭的人力資金技術市場優勢,逐漸排擠佔領所有市場,實現大小通吃的目的。
其實不止會計行業,目前中國很多行業都已經進入存量市場,到處一片紅海。這兩年針對產能過剩的行業,國家實施供給側改革,淘汰弱小散亂的公司,鼓勵龍頭兼併做大做強。會計行業也已經進入了存量市場,未來隨著做賬機器人的技術完善和普及,優勝劣汰起來只怕會比其他行業更可怕。
我們從
1.會計行業的從業人數和公司設立數量對比
2.近10年會計行業的技術發展與進步
3.近幾年會計準則的修訂方向和修訂帶來的機遇
4.會計人員應該做哪些準備避免被歷史的潮流淘汰
這4方面進行個大致的分析一下。
一、會計行業這幾年的發展及會計從業人員是否已經飽和,並開始惡性競爭?
非官方統計,目前全國財會從業人員的數量大概在4000萬左右,剔除掉在廣大農村從事農業工作的人員大概5億人口,也就是說20個人裡面就有1個是從事財會的人員:你住的那棟樓的上下三層裡,你每天坐的巴士裡,你吃飯的每個飯館裡,必然有1個是從事財會工作的。截止2019年底這些人中持有初級、中級、高階證書的大概是814多萬人:其中,初級資格577萬人、中級資格217萬人、高階資格18萬餘人。大資料看到,4000萬從業人員裡,其實有3000多萬是拿著從業證從事最基礎的財務工作的。
截止2019年中國註冊企業2900萬家,這些企業中其實有相當大一部分是皮包公司或者業務規模較小無需聘請專業的會計人員記賬的公司,假設剔除其中900萬,剩下2000萬家企業,平均一家公司可以聘請2個財會從業人員(實際很多小公司根本不會聘請財會人員,或者只聘請一個兼做人事行政)。
前幾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全民創業導致新註冊公司不斷增多,財務人員存在一定缺口。但是後面幾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大機率保持5-6%的區間,假設新註冊公司大致持平保持這個增長率,但財會從業人員的增長率呢?2013~2019年初級報考情況如下:2013年約135萬、2014年137.1萬、2015年128萬、2016年145萬、2017年186.68萬、2018年403.6萬、2019年439萬,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取消後,報考人數突然暴漲至403.6萬,與2017年相比,同比增加116%,翻了一倍不止。2019年,則維持了暴漲的狀態,更是突破至439萬。
算下來財會市場基本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市場上已經明顯不缺財務人員。基礎財務人員數量一抓一大把,乾的活技術含量不高,具有可替代性,所以沒有競爭力很難獲得高薪酬。所以,當蛋糕無法再做大,進入“存量市場”後優勝劣汰是必然趨勢。
對於可替代性強的基礎財會工作,不斷降低報酬進行惡性競爭已經普遍存在
二、近10年的會計行業技術發展
我記得我讀大學時還會教手工記賬,做手工序時簿,2011年畢業的時候,出去審計偶爾還能看到一些手工憑證。一些老會計還在用著計算器手寫做賬,寫的工工整整,字也特別好看。但過了兩年,新畢業的大學生看到手工帳都會覺得新奇過來拍照,像是發現了“古董”。再過2年,原來還賣幾萬塊的一些金蝶、用友的基礎ERP系統,已經像白菜價一樣在各家小型製造公司普及,連我們村裡開了家小汽修廠的小老闆也知道買個“管家婆”軟體管理它的庫存。這兩年,很多小系統已經無法滿足中大型企業的管理需求,大型財務管理系統的報價一般也都是百來萬,除了正常的財務核算系統外,軟體還要打通公司的ERP系統、預算系統、費用控制系統、往來款管理系統、考核管理系統。
機器替代普通的機械性工作的人工崗位,已經成為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印記,最開始可能寫的一手好字做賬做的工整仔細就很好;後面EXCEL玩的很溜,利用EXCEL設定各種公式做各種分析會成為部門裡的香餑餑;現在?不熟悉財務系統後臺,配合軟體開發人員提出企業管理需求及熟悉系統運作邏輯,進行簡單的程式設計好像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大企業的財務人員。
總而言之,機器替代人工在資金充足的大企業已經開始實現,等再過兩年,系統開發更加成熟,人工智慧變得普及,像以前高高在上的財務系統變得幾千幾萬就可以購買時,很多基礎崗位被淘汰的命運變得無可避免。很多券商底下的營業部門已經都將原來一個分公司配備3-4個財務人員,變成現在的“集團財務中心化”,營業部門只留下一個人員負責掃描單據和處理行政雜事,系統收到單據後自動做賬,剩下的3個人就只有被淘汰的命運。
財務機器人代替人工是不可逆的趨勢,短則七八年,長則十幾年,基礎財會從業人員可能面臨被裁員失業的困境
三、隨著國際和國家經濟的發展,原來適用於傳統工業會計的準則正變得越來越不符合現代經濟,會計準則這幾年進行了大修
原來的老準則老會計,講究按照“歷史成本”進行會計處理,講究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適用於傳統的第二行業。但隨著這幾年金融行業、軟體行業、服務行業的興起,傳統的會計準則已經漸漸與社會發展脫節。所以國際和國內會計準則這幾年都進行了重大修訂,特別是對金融工具和收入、租賃準則的修訂,導致會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按歷史成本”計量的大原則慢慢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修訂後會計估計和公允價值判斷的科目比例已經佔了財務報表科目的大頭,在資產負債表的31個資產專案和21個負債專案中,除貨幣資金、短期借貸、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長期借款外,其餘30個資產專案和16個負債專案餘額的確定,都離不開估計和判斷,佔比分別達到97%和76%。同樣地,在利潤表中的17個損益專案中,除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外,其餘15個專案也都需要大量的估計和判斷,佔比高達88%。財務報表不再僅僅強調“以客觀事實為基礎”,更多融合進了對企業未來現金流的估計與判斷。
四、財務機器人的成熟,是否就意味著會計行業和會計人員處於“夕陽”狀態,全部會被替代淘汰?
財務機器人的普及,對財會行業可能存在影響,但不意味著財會行業就是夕陽行業,不意味著所有人員都會被淘汰頂替。相反,我認為因為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和會計估計的普及,反而給了部分財務人員發光發熱,贏得社會尊重的機會。
我理解財務機器人即使再智慧,它的底層的邏輯就是非黑即白,它能夠取代大量標準化的流程作業,但無法像人類一樣,依據自己的“需要”對同樣的“會計估計”進行完全不同的判斷,對同一個東西的價值進行大差別的評判。
“會計估計”和“公允價值判斷”涉及大量的人為解讀:買同樣的一項資產,有的企業認為短期要交易放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有的企業覺得會持有至到期,放入其他債權投資;有的企業覺得只能用5年於是分5年折舊,有的企業覺得省點用可以用20年於是每期折舊費用就更少;有的企業覺得它未來現金流折現價值有500塊,有的企業估算了下風險覺得最多值50。這些事項財務機器人即使進行再多的資料分析,它也無法學會判斷。
就好比法律行業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一樣(只要還是人在主導這個社會的運轉,我們就不可能讓人工智慧去做法律判決),會計估計越多,對同樣的合同條款的不同理解和解釋越多,機器就越無法替代人的行為。機器可以就相同的合同、法律條款得出相同的結論,而人可以就相同的合同、法律條款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所以,越到後面企業會越發現,對財務理解得透徹學得精尖的人員,對企業財務報表利潤的貢獻就越大(上市公司利用新舊金融工具準則銜接時間,進行金融資產類別轉換為企業創造報表利潤的案例不在少數)。這部分人的不可替代性越強,話語權就越重,獲取的收益就越高,最後變得強者恆強,弱者被頂替淘汰。
基於此判斷,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財會從業人員,能夠看到10年內技術變革帶來的危機,更加激發自己努力學習,摒棄做一個只知道埋頭填憑證數發票算費用報稅務的會計人員,而是要在鑽研高難度會計準則的同時,跳出財務報表,深入前端熟悉行業熟悉業務,做一個既有專業有融合業務的綜合型財會人員。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那麼當時代的浪潮拍打過來時,我們才能穩如泰山,並在風平浪靜後收割“戰場”。
競爭帶來殘酷但也帶來機遇,沒有夕陽的行業,只有夕陽的人
-
9 # 花小行瞎扯財經
毫無疑問,未來十年會計行業將有大量的核算崗位消失,懂管理懂分析的管理型會計才是未來的主流。大型集團公司,或者收入過百億甚至五十億規模的企業,都將推行財務共享中心,在財務共享中心裡面財務人員變成流水線操作工,只要把標準程式掃描單獨,記賬和分錄自動形成。
大膽預測,可能會出現“財務城”等類似的小鎮,或者專門的財務工業區,各大集團可以把財務共享中心,設立在稅負比較低的二三線城市,由這個中心負責全國甚至全球的核算業務,哪個城市要是推出優惠力度大,對會計人員的吸引力大,好幾個大型集團的財務共享中心都集中搬過去,專門聚集形成一個“會計城”或者“會計工業園”,不是不可能,類似現在的富士康工業園,一個園區幾萬人。
首先我們看出納崗位,出納日常最主要做的工作,就是跑銀行,當然現在網銀推行,直接用網銀,主要工作就是核對收付款,銀行日記賬,把每一筆收付款記錄清楚,我以經歷過一家大集團為例,原本兩百多家子公司,分部在全國各地,至少需要兩百多出納在收付款,上千個賬戶,每天出納要填報資金日報到總部,工作量大還繁瑣。後面開通“銀企直連繫統”,財務系統與銀行綜合業務系統實現對接,企業無需專門登入網上銀行,就可以利用自身財務系統自主完成對其銀行賬戶包括分(子)公司銀行賬戶的查詢、轉賬、資金歸集、資訊下載等功能,並在財務系統中自動登記賬務資訊,免去了以往財務系統、網銀系統兩次指令錄入的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確保了財務系統與銀行綜合業務系統賬戶資訊的一致性。在總部幾十人的資金結算中心,就可以把原本兩百多人做的事全部做完,而且更及時、更準確。
應收應付會計,應收應付會計,負債對接客戶與供應商,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確認應收款、應付款和對賬,以及和客戶供應商各種溝通,同樣開通CRM(客戶協同系統)、SRM(供應商協同系統),直接把埠開通給客戶或供應商,每次送貨、通知、對賬、發票、進度等直接在這個埠由客戶或供應商操作,公司業務人員對接,財務憑證根據每個節點生成,財務人員可以做到實時複核。
再說總賬會計和資產會計,會計憑證自動化,相應的業務流程自動生成憑證,本身總賬會計的工作量大幅減少,做得更多的工作是複核,以及分析是否有憑證處理異常。資產會計,整個集團兩百多家的會計,全部在總部,不超過十個人就可以搞定。費用會計的替代性更強,透過費用報銷系統直接完成報銷和記賬。
每個會計核算崗,都可以透過財務共享中心,結合其他工具被代替,在各地的子公司,會有一個業務會計,不需要在像過去,要一個班子(財務經理、會計、出納至少三個人),業務會計可以不需要很懂會計,屬於財務部的編制,更多是參與業務,以及監督。
目前財務共享中心做得好的企業有:華為、中興、溫氏、蒙牛等等大型企業,隨著財務共享中心模式逐漸成熟,以及其他相應配套設施:銀企直連繫統、CRM(客戶協同管理系統)、SRM(供應商協同管理系統)、稅企直連繫統的開發成熟。核算會計必將大幅減少,會計人員應該多學管理、要懂分析、懂業務,擁抱數字,擁抱未來,避免成為某個公司,會計工業園的流水線員工。
-
10 # 財稅微課堂
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更新跟進一步完善,會計行業未來會越來越正規,所有的資料都是根據你前期的資料統計出來的,很難有修改賬目的情況存在,稅務局系統的逐漸完善,金三系統越來越強大,稅務局的管控越來越嚴實,使得會計人不趕有一絲懈怠,必須嚴謹行事。
進一步講,稅務局管控越嚴實,作為會計的你來說所承擔的風險會相對的小一點,因為企業越來越正規,老闆也不會要求你想方設法偷稅漏稅
所有的做賬跟稅收籌劃都是根據前期實際發生的業務進行,所有的稅種都是按照國家的標準在徵收繳納
所以,我預計未來的會計行業將實現大部分的資料化,簡化了會計人的工作,會計也會相對來說更好做一點,但是還是會轉向高階財務人員的稀缺,大家還是要時刻站在不斷學習的前沿。
這樣才能在不斷迅速發展的社會中立足,做自己想做的事,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
11 # 管理錢包
1、機器人代替報銷、錄入、核算,賬務處理是可以的。但是經營資料模型建立;預算計劃、檢討、改善,考核;稅務籌劃,投融資等管理活動還是需要高階會計,需要管理會計。
2、會計走向合夥模式也是趨勢,但需要包容,開放的市場環境。
3、會計會向投資、併購重組、資本運作方向發展;會從後臺走向前臺;會從事後向事前過渡;會從核算向經營轉變。
-
12 # 尚德機構
根據2018年中國財政部要求,只有擁有會計學歷,或者擁有華人社部規定的資格證書同時參加繼續教育方才能從事會計工作。與過去從事會計行業必須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相比,表面放寬了條件,實則條件更加苛刻。
而隨著中美貿易戰、《中國製造2025》的公佈,都預示著中國接下來的發展將開始從“數量”轉變到“質量”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人力成本的增加、傳統制造業的消亡和轉移,對人才的需求將越來越多向科技、網際網路、新型製造業、金融、財經等領域轉移,而這些領域對人的需要將越來越高。大量低端人才將會被淘汰,誰抓住時代賦予的契機,順勢而為,提升軟實力,誰就可能在中國新一輪的發展浪潮中獲得一席之地。
隨著時間的推演,我們相信在中國財務從業人員的一個基本條件是:會計本科學歷或者非會計專科以上學歷+會計中級職稱。而在中國會計從業人員的金字塔頂,一批年薪百萬乃至千萬的會計人員具備的條件:具備註冊會計師職業資格或者會計碩士學歷。
會計體系內的資格證書與會計學歷體系內容的對應關係有人說,隨著AI智慧的演化,會計行業即將萎縮,對也不對。任何一個行業的進化(或者退化)都是淘汰低端重複性工作為主,即機器學習替代人工重複勞動。人從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真正意義上的腦力勞動。像國外一樣,中國的會計、醫生、律師將成為備受尊重、勞動價值極高的行業。
那麼,回到現在。我們繼續看中國的財務人員晉升體系。在上課,我講過:“在中國,有兩個行業是學的越多,工資越多的行業,即工資和學習時長成極大正相關的行業:會計、律師。”他們背後有著一樣的邏輯:其規則非自然規律,人為制定的方寸,有違自然常識。而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不是規則本身,而是運用規則、組合規則達成職業價值。這也是很多學習會計的人群進入誤區的根本動因。
會計是什麼?
會計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學科。涉及語言、邏輯、而不涉及數學。(你數學不好跟會計學的好不好沒有一點關係)會計專業學習數學都是為了訓練邏輯。
就我認為而言,會計的本質更適合叫翻譯,對經濟活動的翻譯。如圖2,會計語言和英語學習的拆解頗為相似。而我們要做的是不僅會寫文章(大部分會計在寫文章),重要的是會進行“判卷”即註冊會計師的審計職能。不僅要會“判卷”還要會分析試卷哪裡寫的好,哪裡寫得不好,即更具從業價值的財務分析工作。
圖2
那麼,我們看,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就像對於一個家庭來講。你給孩子補課選擇會判卷的老師、會分析試卷的老師,還是會選擇作文寫得好的人呢。當然是會判卷、會分析試卷的老師,這也就是企業之所以願意去招聘註冊會計師的原因。知己知彼才能在社會監督與企業被監督的博弈中獲勝。
怎麼學會計?
會計知識體系的架構有四部分內容,我們類比英語學習來了解:
1. 規則的學習,包含:會計規則的學習、法律規則的學習及如何編制財務 報表,即背單詞、學語法、寫作文。
2. 審閱規則的學習:審計規則的學習即作文當中的評分標準。
3. 公司戰略管理的原因、策略內容。會計翻譯經濟活動,經濟活動的初衷是什麼?學習一門語言不瞭解其歷史是萬萬學不會的。
4. 財務分析的學習:對基本財務資料、審計資料、公司業務資料整合分析得出結論以最佳化管理。即我們分析滿分作文、學習滿分作文最終提升自己的作文成績。
我們以上述四部分對我們國家會計學習體系的內容進行劃分。在此我們借鑑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公佈的北京市自學考試培養計劃-會計以及中國職業資格考試會計職稱、註冊會計師考試的內容為藍本,瞭解下會計學習進階的過程。
我們從如下分析看。註冊會計師及自考會計是所有證書類課程對人培養最完善的一種證書。
表1資格證書考試科目的分類會計學歷課程的培養
表2會計學歷考試科目的分類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1. 會計專科、財務管理專科、初級職稱面向的是規則學習,即能夠做賬、寫文章的人群;
2. 會計本科、財務管理本科、註冊會計師、研究生面向的是戰略管理型的財務分析人才;
3. 如果你想向金融方面發展:註冊會計師是一個不錯的證書。
同時,細心的讀者或者有經驗的人士可以發現:
1. 會計專科學習完畢考取初級職稱綽綽有餘、中級職稱稍微強化些就可以考過;
2. 會計專科、本科學習完畢,和註冊會計師已經有了50%以上知識重合率。
3. 中級職稱和註冊會計師有三門課程雷同,但難度有差異。
所以在多年的教學基礎上,我們常常在學生報名時就分為兩類:
1. 考取學歷的學生。學習過程中考取初級、中級職稱輕而易舉;
2. 考取註冊會計師的學生。我們先行進行中級職稱的教學以打好基礎。
在這裡,我們從上述表格的幾個方面談會計、財務管理如何學習。
會計規則:“學完比學會更重要”會計規則更準確的叫法是會計準則,是一國政府在會計領域的基本操作手冊。隨著全球化浪潮,全世界的會計準則的變化方向是趨同。也就是說基本全球各主流國家的會計準則差異不大。這也就為我們學習各種會計相關知識提供了便捷。
首先,會計的學習沒有領路人是萬萬學不會的。而對於初學者,經常會問為什麼?在這裡想告訴大家的是,“沒有為什麼?”因為他不是規律、不是自然法則。會計準則的變動充滿了人的因素,而人的因素涉及到政治、經濟、貿易、大國博弈方方面面的事情。對於初學者瞭解背後的原因實在是太難。
其次,會計準則講究的是準確性、一致性。當你想問為什麼的時候,先想想以下幾個原因:
1. 會不會造成對不同行業的企業的不公平;
比如,製造業生產成本較多,服務業人力成本較多。衡量成本結構的時候分析方法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可以促進不同行業的一致性比較。
2. 會不會造成認為的舞弊和作假;
比如,企業存貨運用先進先出法計量而不能用後進先出法等計量方式。
3. 會不會對真實反映企業資訊產生阻礙;
比如,企業的現金流量的考量彌補了利潤考量的不足,真實的從全方位觀察企業。
4. 會不會對企業的現金流、企業的利潤產生大起大落等劇烈波動的情況。
比如,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的考量。
上述原因往往是制定企業會計準則時候考慮的主流原因。
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透過對不同規則的組合,往往可以產生“曲徑通幽處”的效果。但首先熟記規則、理解規則最為重要。
最後,會計主要講解: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及所謂的“四表一注”
資產是一切的基礎,也是最為複雜的部分。在這部分的學習會佔據約1/2的時間。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 延伸閱讀:獐子島事件
負債、所有者權益相對來講,簡單,並不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因為“欠錢還錢”的道理很簡單,合夥賺錢,“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道理也很簡單。
收入,很重要。在實際工作中如何確認收入有很多講究和說法,但收入的確認涉及到更多跨學科的知識,所以會計的學習中只學習原則、原理,不學習方式方法。 延伸閱讀:樂視的經營模式
費用、利潤相對簡單,這麼多年的教學大部分學生一學就懂。
而對於上述六部分知識相對分離,先學、後學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強相關性。可以從簡單入手,也可以從最難的資產入手。
“四表一注”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附註。
資產負債表:有錢沒錢的問題;
利潤表:賺錢賠錢的問題;
現金流量表:真賺錢還是假賺錢的問題;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戶口本上的人有沒有變動;
附註:用數字說不清楚的問題,記下一筆。
上述我們看到,四表一注是一種總結,分為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總結。有錢沒錢跟賺錢賠錢沒有關係;賺錢賠錢跟真賺錢、假賺錢也沒有關係。上述三者審視企業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就像一個學生,可以從學習成績、道德品質、生活基本素養多個角度來看待。
但是學的過程中你仍然會產生無數次想“放棄”的想法。此時不要急,“學完比學會更重要”,就像懸疑小說,只有你讀到最後恍然大悟間才會發現,當初種種都是一種鋪墊。學會計,你一定會有一個時刻恍然大悟,在此之前,學生常用來形容自己狀態的一個字“懵”。
法律規則:“瞭解即可,不必強求”法律規則中我們涉及的主要是經濟法、稅法等調節經濟關係的法律。同時,學的越多,你會發現對於同一件事情,會計、法律都有不同的規定。這個時候,你需要知道,我們會計既要滿足法律的規定也要滿足會計的規定。比如,稅法要求我們固定資產折舊5年,會計要求我們折舊3年,我們就要處理兩次還要處理他們之間的差異。再比如,會計為了謹慎性原則要求提前做一種準備叫減值準備以更加客觀的反映實際情況,而法律上是不承認這種沒有發生的事情的,因此法律不承認。“實質重於形式”就是體現了上述原則:法律更強調形式,我不管這個東西誰在用,等級是誰的就是誰的;會計更強調實質,我不管是誰的,我能用就是我的。
學習稅法,要求我們記住增值稅的原理、消費稅的原理及其他稅種的稅率方便計算,之後稍微懂得一點稅收籌劃即可。學習經濟法,要求我們知道法律條例,會運用法律條例判斷案例。
審計的學習,基於會計和法律的學習。為什麼?因為他也是一種規則,他的規則在於如何查出來你違反了法律規則和會計規則。所以建議大家在學習完會計和經濟法相關的知識後來學習,就很簡單了。
戰略管理與財務分析:“學習的難點、高薪的源泉。”一個學習會計的人是永遠無法獲得高薪的,只有邁出會計的思維方式才能進入財務管理領域。也就是說所謂的初級職稱、中級職稱儘管很有含金量,但是在塑造財務管理思維上還具備很大欠缺,也就是說如果想邁出會計人員薪資的瓶頸勢必要進入財務管理領域。
我們通常說的“供產銷”涉及到供應環節包括資金供給(融資)、生產材料等運營過程中的採購;生產環節涉及到資金的運用、生產成本的核算;銷售環節涉及到市場營銷、貿易實務等具體的細節。同時對於企業的閒置資金涉及到公司理財、專案投資等相關環節。這些環節都要求財務人員對公司的運轉有著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
具體的來看:
管理類課程:使企業有序運轉、不斷提高效率、降低風險。那麼管理類課程所有的學習技巧、答題技巧都圍繞上述三方賣弄。
戰略類課程:使企業發展具有方向性,以此指導企業發展方向。所以戰略類課程都在圍繞著長期目標、實現路徑不偏離既定方向為內容闡述理論。還有另外的一部分獨立領域:企業為了構建戰略壁壘,而對其他企業進行戰略性投資,這裡就涉及到如何更划算的取得一個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即如何衡量一個公司的價效比。
營銷、貿易類課程:企業的發展在於營收,營收的關鍵在於營銷,這已經是現代財務分析領域中重要的研究領域。其涉及的學科之廣,不能一一贅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中最重要的是擴大營收、降低營銷費用,採用多種手段提升消費者的支付意願。
企業閒置資金理財:涉及到金融、投資,增加企業存留資金的收益。
上述都涉及到戰略管理的高階內容。但其學習中心始終圍繞著各個環節的基本功能展開,一切的中心都是讓企業變得更加高效、成本更加降低、利潤更加豐厚、核心競爭力更具壁壘。
而財務管理分析是綜合量化上述領域的學科,有的人可能數學不好,但這並不影響財務管理分析的學習。因為我們分析過去的資料更多的是為了預測過來,所以最重要的要來理解趨勢,什麼是趨勢,是隨著一個量的變化,另一個量是增大、還是減少,增大的速度、減少的速度如何。記住這樣的結論之後再去記住細節,財務管理方能學好。
所以,理解會計、財務管理的初衷對於這門學科的學習至關重要。不要學完一節課複習一節課、而是學完整本書之後複習整本書,一個迴圈疊加一個迴圈。單純的一節課不會很可能因為你並不知道後續的知識,不知道全貌。
會計的結論很重要,但是很少老師會講這個結論的初衷,但重要的是得出結論的初衷恰恰是會計思維養成最重要的關鍵點。結論先理解或者記住,之後思考初衷,後續倒推結論得出的過程。這是一個初學者最為關鍵的學習備考思路。
會計的考試一旦學會很容易高分、一旦沒學會基本低分,幾乎沒有中間分值,為什麼?會計是一種方法論,一旦掌握方法,那麼錯的機率基本不大,所以先學過程、再扣細節。
最後,給各位財會學習路上的人們一句話:“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
13 # 開啟財稅之門
未來十年,基礎會計將被智慧機器人代替。企業更重視管理會計,財務參與經營管理,通過歷史資料的分析,評價經營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議,透過資料預測,為企業經營出謀劃策。
-
14 # 5毛錢的CPA
作為一名財務機器人開發的負責人回答這個問題。我曾經是做一個財務機器人專案財務組負責人,與程式碼開發組的負責人緊密配合。開發組按照財務組的要求進行開發。
首先說明下目前什麼是財務機器人。財務機器人並非是一個實體的機器人,而是一套軟體,代替了我們去點滑鼠。
舉個例子,你要認證進項稅,需要將發票的的納稅識別號輸入在認證系統,或者做成電子表格形式上傳到認證系統,然後在認證系統點選確認認證。然後再主表與附表確認相關的資料,講確認的資料與賬面進行核對。這幾個動作中,你需要不斷點選稅務系統,匯出表格,上傳表格,點選確認,核對財務資料。財務機器人,就是代替人工操作點選稅務系統,開啟表格,開啟財務系統,核對資料。
在這裡面有個最原始的資料就是要認證的發票資訊,雖然稅務系統能查出給我們開過的全部發票,但是出於稅籌,業務,稅法原因,不能一次性的全部認證,所以有選擇認證。重點來了,判斷哪些發票需要認證,這是人工乾的活,機器永遠取代不了,著也是最有價值的工作。
看到這裡應該明白了,未來隨著電子增值稅專用發票到來,業務憑據電子化慢慢會取代紙質票據,成為合法憑證附件,所有都可以線上審批,基礎會計核算,報稅崗位都要消失,可以說基礎財務崗位近乎失業。但是需要人工判斷的崗位不會消失,反而會越來越吃香。比如稅負平衡,財務稽核,資金的籌劃,財務分析成為未來趨勢,一些重複性,機械性動作將被機器人取代,這是大勢所趨。
回覆列表
2017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從年初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暫停,到德勤財務機器人的橫空出世,再到被大家臆想的“共享會計”,似乎會計這條道路越來越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會計行業未來10年將如何發展呢?經過一番討論,小編大概理出了幾條會計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大家分享一下。
會計行業未來設想一:高階小眾,鑽石行業
財務機器人的出現確實讓行業一陣,雖然短時間內不會對會計行業產生大的變動,但是在未來這很有可能演變為一場巨大的變革。財務機器人完全可以替代財務流程中的手工操作,甚至包括錄入資訊、合併資料、彙總統計、審計等工作內容。最可怕的是財務機器人是7*24小時工作,而且準確率完爆人類……所以說,最先受到衝擊的很可能是低端財務工作人員。低端財務工作者之後,中高階財務工作者同樣會受到不小的衝擊——轉型或者精英化是財務工作者的必經之路。
經過漫長的一段時間行業整合,會計行業很有可能會演變成小眾的群體:服務完全面向高階,收入超高,只做那些財務機器人無法勝任的財務工作。
會計行業未來設想二:共享會計,全面展開
共享會計說不定真的不是一個笑話。其實我們想一想,現在的小型企業,外帳很多都是由財務公司來代理,只有內帳才需要財務會計。按照這樣的形式發展,財務公司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同時也越來越正規——共享會計應運而生。A公司需要一個會計,只要開啟APP(如果那時還有APP的話)輸入需求即可:性別女,年齡30歲,從業5-6年,擁有中級會計職稱證書,服務於XXX財務公司,價格500元一天……
仔細想想,還似乎真是那麼回事。但是這裡有個巨大的問題,如果一個公司的賬目很亂,共享會計無法勝任或者不願意接這樣的工作怎麼辦呢?是加錢還是再換其他人呢?這只是一個思路,有待大家繼續思考。
會計行業未來設想三:ERP強化,再無會計
一個朋友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ERP軟體全面強化,讓一切無腦化,記賬、報稅、報表、檢驗、審計……一切都由軟體自動完成,只要有個人定期重新啟動一下電腦就可以。想報銷,用電腦掃一下嗶一聲,報銷款打到你賬戶;想報稅,一點按鈕,嗶一聲打到稅務局賬戶,並生成票據;想迎接查賬,更簡單,直接把資料發給稅務局即可。從此以後再也不需要財務人員……
其實我們想想,現在的ERP已經非常便利了,如果再度強化繼續提升其功能的的話,上述情況不是不可能實現的。
前幾年某大型網站列舉了2022年很有可能消失的九大行業,會計行業赫然在列。如今我們再來回味一下當時的情景,難免感慨:未來10年會計行業將要變成什麼樣,其實只是我們的猜想。世界變化太快,無論是轉型其他行業還是精英化發展,會計人勢必要提升自身核心價值,增加個人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社會發揮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