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水精進的日常

    目前的我三十出頭,特別鍾愛西遊記,師徒取經好比我的大學畢業~人到中年!

    取經啟程好比大學畢業:

    懷揣著美麗的夢想,迫不及待投身社會,一腔熱血企圖改變世界!

    取經路上好比初出茅廬:

    在不斷嘗試跌跟頭之後,新鮮感漸漸褪去,感受到社會的規則和邊界,人也從年輕氣盛變得沉穩成熟!

    取經成功好比三十而立:

    在一翻摸爬滾打之後,生活在角色不斷加碼後開始變得沉甸甸,而我也迴歸現實不再幻想,扛起了家庭的重任,確立了未來的方向!

    就如老孫說師傅的的那句:肉眼凡胎,步步挨災!

    到目前,革命尚未成功,小女子仍需努力啊!

    希望自己以後不斷打怪升級,擁有強大的能力,活出漂亮的人生!

  • 2 # 章魚小八

    對於西遊記來說,其中5個師徒的描寫,我覺得就是人的一生:

    剛出生,沒有太多自我意識,父母怎麼抱你,帶你去哪裡,你都得跟著一起,這時候就像是白龍馬一樣

    慢慢到了兒童期,還沒上學的你接觸的世界很小,父母說啥你就認為是啥,這時候對應沙僧

    後來你開始瘋狂的長身體,家裡的活也不用你幹了,想想大學的你,是不是像極了豬八戒

    一直到你孩子成年,你的擔子沒那麼重了,你可以去追求自己精神層面的東西,也可能自己帶團隊,去創造屬於你的天地了。

  • 3 # 何妨吟嘯獨行

    不知道《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不是刻意為之,這師徒四人因緣巧合之下竟是演出了一場人生大戲!

    天生頑石,放蕩不羈!正如初生牛犢不怕虎——就像我們的孩童時代。

    得遇唐僧,他走上西行之路,身是佛家弟子,心卻巧如頑石,上天入地,降妖除魔。

    接著,第二個徒弟豬八戒代表的就是充滿七情六慾的青春期少年

    因為慾念,他冒犯嫦娥,被貶下界;

    下凡一遇高玉蘭,險些踏上不歸路;

    幸得唐僧來點化,修成佛者結善緣。

    豬八戒取名“八戒”便可見此人(豬)俗欲太多,他的心充滿著渴望,憨傻得不知饜足。

    他身上暴露出的缺點就像很多“中二”少年:渴望成功卻很怯懦;追求女孩卻略顯笨拙;心有忠誠卻難擋誘惑……

    第三個徒弟沙悟淨——活脫脫一個被生活磨平了稜角的中年大叔

    網路上戲言:沙師弟在《西遊記》中說的最多的臺詞是什麼?

    可以想見,沙悟淨在西行四人中言語的單薄。

    可就是這樣一個存在感不高的人,他承擔著整個大後方的運輸保障任務。

    八戒時常想要放棄回高老莊成親過;

    自始至終,只有沙悟淨勤勤懇懇從未抱怨。

    伴隨著一次次磨難的只有他的一聲聲嘆息。

    相信很多在社會中摸爬滾打的中年人會明白他的苦楚:

    本是天庭捲簾大將,卻因為一點小錯被貶下凡!

    如果沒有這次唐僧取經,恐怕他此生無法再登仙門……

    最後說的就是他們的師傅唐三藏——他出生便是佛門中人,因此跨過了俗事紛擾直接進入了我們所說的——知天命的老年階段

    他的眼中總是充滿慈悲,就像老人的眼,滿是滄桑。

    或許是佛緣根深,金蟬子轉世的他年紀輕輕就已經走上了西天取經這條聖路。

    可就是因為慈悲,正是因為這一份胸懷,由於他心中的“道”,才成就了唐三藏!

    當中年逐步轉入老年,所謂凡塵俗事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眼前繁華不過是大夢一場。

    來來去去,茫茫沉浮,都不過是滄海一粟!

    若問我現在是誰?

    有人雖是二八年華,卻心如枯井,看破紅塵;

    有人空長年歲,整日蠅營狗苟,心中毫無慈悲;

    一切如何,應從心境論起。

  • 4 # 一休哥11

    有人說,當你有一天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

    有人認為,《西遊記》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還是世間最偉大的一部成功學。

    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

    吳承恩透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

    這一顆騷動不安的心,於天堂地獄善惡之間自由穿梭。

    世人的心非常善變,瞬息間七十二變。

    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黃帝八十一難經》上說“人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氣。

    什麼東西能夠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大能通天,小之則如繡花針呢?

    就是人的氣度。

    五行山也象徵著佛學中的“貪、嗔、痴、慢、疑”。

    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

    現實中,又有多少佛門弟子,自以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頭來依舊不離“貪、嗔、痴”,只因不瞭解“貪、嗔、痴”的本質。

    五行山後為兩界山,過了這一山,曾經那顆騷動不安的心終於跳出三界了。

    意思就是:靈山再遠也就是心的一個念頭就到了!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

    師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經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真正的靈山,就在我們的心中。

    “只要你見性志成,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還有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並且也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因為要靠心來點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時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領悟了。

    “定心真言”緊箍咒能定心、約束心,讓心疼了又疼。

    “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這就是六根。

    白龍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Mustang,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

    收伏小白龍,達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

    後來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這個最完美的團隊就組成了。

    西天路上的每一個妖怪都是有含義的。

    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個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

    每一個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間那些牽絆人的東西,都是一個人自己的心魔。

    西天取經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去除心魔的過程。

    師徒五人在取經路上不斷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不斷的戰勝心魔。

    此外,紅孩兒還象徵著“赤子”,我們要保住赤子之心。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在人生路上保住赤子之心,不要被自己的“三昧真火”燒燬了,要保住那份童心(赤子被菩薩保住了)。

    白骨精的三個形象分別代表了一個人的情、愛、欲,心將它們全部打死,說明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愛、欲,不要讓其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

    人總是會被世間種種美麗表象所迷。

    金錢(金角大王、銀角大王)能把人心捆住、封住,難以逃脫。

    七個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慾,七情六慾就像蜘蛛結的網一樣,能把人困住。

    世人因思(絲)生情,被情絲纏繞。蜈蚣精身上有千隻眼睛,乃是人眼所見的各種物質慾望的象徵。

    蠍子精代表美色,美色就像蠍子一樣會勾人,所以師徒幾個都敵不過她。

    書中很明確的說到這一難是由師徒四人的心魔所生。

    在比丘國,鹿精要吃一千個小孩的心,象徵“多心”。

    我們常說“心頭鹿撞”,人有“二心”就會生出災禍,更何況這多心。收服了這個鹿精,心頭也就沒有鹿撞,“多心”就會變成“一心”,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好為人師,不謙虛,因此惹出一窩獅子精。獅者,師也。

    九頭獅子象徵“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

    一個人如果做到了九思就可以成聖,九思成聖,所以叫九靈元聖。

    九思分別指的是:

    視思明:當我們看事物時,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被事物的假像所矇蔽。

    耳思聰:如果我們能管住我們的耳朵,辨別出真假是非,那我們將不再被外物所傷。

    色思溫:色代表情緒,溫代表喜怒哀樂皆不發。成大事,情緒控制要達到喜怒哀樂皆不發。

    貌思恭:貌代表形為,恭代表恭敬心,做任何事都應有一份恭敬心去對待。

    言思忠:言代表言語,此句意為不說謊話。

    事思敬:敬代表全力以赴,做任何事都應全心全意的去做。

    疑思問:君子不恥下問,就為此理。

    忿思難:忿代表忿忿不平,生氣的時候要想到後果災難,不可以意氣用事。當我們遇到別人對自己發火時,也應該換位思考一下他的難處,可能就不再生氣了。

    見得思義:君子看到的都是義,小人看到的都是利。無論別人給予了我們多少,我們都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做到了這九思,就可成聖了。

    師徒在寇員外家裡借宿,遭遇打劫,寇員外被強盜打死,唐僧被冤枉入獄。

    寇員外姓寇而被寇,唐僧求道而得盜,因為善惡不過是一念間。

    最後的玉兔精,真假公主。求真去假之後,離真理也就不遠了。

    對唐僧師徒而言,歷經磨難,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終於到達靈山了,也就成佛了。

    對一個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種種習氣,魔障消滅,即見靈山。

    身體(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得真經。

    情慾(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情慾是戒不掉的,所以最終只被封為使者。

    本性(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因為本性像金一樣珍貴。

    意志力(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護法,我們要時刻捍衛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為護法。

    至於書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國家裡所發生的荒誕怪事,則是對當時社會的辛辣諷刺。

    獅駝城是一個巨大的妖精王國,也是黑暗時代的一個巨大折射。

    最後佛祖之所以給師徒無字經。是因為無字經,才是真經。

    無字經的“經”,是“經歷”的意思。這一路上的“經歷”才是更重要的“經”,遠遠勝過那些個文字。

    一個人,若在經歷世間一切事之後,依然能保持一顆真心,即使未到西天,而心中早已成佛。

    佛之經典,正為《金剛經》。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讀同一段文字,他的體會是不一樣的。

    比如《西遊記》,同一個人在十幾歲時讀和三十幾歲讀,他的體會是完全不同的。

    再過二十年再讀,體會又會不同。

  • 5 # 喜馬拉雅下的一塊石頭

    《西遊記》描寫的是人的一生吧,經歷99八十一難才能去到西天,取得真經。唐僧師徒五人,雖然都經歷著相同的磨難,但他們每個人處理的態度和方式截然不同,自然最後的收穫也都不同,但最後他們都取到了真經成了佛,因為他們都在考驗中戰勝了自己的內心的弱點,取得圓滿,這就是真經。

    就像我們的人生,從出生,每天都在經受著各種大大小小的磨難,每段磨難都是一次考驗,考驗的結果也都因人而異。據說人在死亡的瞬間,像看電影一樣放映自己的一生,在那一刻也許,人世間的一切財富,權利,地位你都不會想起,你只會在作為第三者看完自己的一生後在結尾處給自己一個評價:這樣的人生,我後悔嗎?我的真經我找到了嗎?

    拿本人舉例,都說30而立,89年的我已經31歲了,卻負債累累一事無成。

    從小成績優異,畫畫,足球,唱歌都拿過獎。高中以全省前三百名的成績進入北京某名牌大學。

    大學畢業南下廣東進入國企,在國企混的風聲水起,毅然辭職創業做微商,那個時候是2014年,微商的概念才剛剛興起,結果失敗,敗光工作所有積蓄,無負債。15年進入電競藍海,在深圳200萬融資,做電競開黑平臺,1年卒。17年在佛山,總結失敗經驗東山再起,做電競消費市場,融資總額達1500萬,19年中,由於成本管控不合理導致資金鍊斷裂失敗告終,公司解散,負債300萬。19年至今想方設法還債近100萬,還差200萬。

    我一直在問自己,我智商不低,情商不低,逆商也不低,為什麼明明選對了方向,時機也很好,還是碰到這麼多困難,這麼多問題,最後輸的這麼慘???這個問題讓我頹廢至今。

    今天看了題主的問題,我突然明白了問題所在。所謂的智商,情商,逆商和能力,就像唐僧的善良,孫悟空的本事,豬八戒的圓滑,沙僧的吃苦耐勞,白龍馬的忠誠,它們是你的長處罷了。千萬別忘了唐僧的是非不分,孫悟空的衝動,豬八戒的懶惰,沙僧的毫無主見,白龍馬的平庸,這才是他們在取經這一路碰到所有劫難的根本原因,他們需要在劫難中修煉改變,才能取得真經。

    我,拖延,不在意細節,自以為是,不夠努力等等等,只要這些問題依然存在自己的身上,失敗就會不厭其煩的找上門來,今天是財務問題,明天是管理問題,後天是市場問題,永遠都是一大堆問題。只有認清自己的問題,並且克服,才能不翻船。

    然而,人非聖賢,只有磨難才能有機會成長。

    最後,希望每個還在路上的人能早日取得屬於自己的真經。

  • 6 # YTB分享者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的性格特點恰好與人生的少年、青年、中老年的特徵有所契合。隨便一說,大家權且當做胡扯。

    再說豬八戒,豬八戒雖然貪吃嗜睡,卻風趣幽默,異性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塵世間的各種慾望總能輕而易舉的將他誘惑,若沒有遠大的人生理想,真的會走很多冤枉路。這和我們迷茫躁動的青春期有很多的相同之處,你覺得呢?

    再說那沙和尚,平時沒有多少言語,總是忍辱負重、顧全大局、默默挑起屬於他自己的責任,這和一家之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的特徵太像了。

    而白龍馬我把它看做人生理想的一個載體,加快理想實現的一個工具。

  • 7 # 泡沫小劇場

    說到《西遊記》大家並不陌生,從出生,到後來的取經人,最後取得真經,這完全像我們的人生。

    我們小時候從出生到開始學習知識,慢慢長大,唐僧師徒也是如此,有了知識我們慢慢的進入社會,這才看清在社會上不是那麼好混的,做啥事情完一步一步慢慢來,不可能一口吃個大胖子,遇到困難要像他們師徒一樣想辦法化解,才會看到明日的Sunny有多精彩,不要被困難打倒,勇敢面對生活,活出自己的人生!!!

    師徒四人經歷的種種困難,在一一的化解,這不就是我們的人生嗎?

  • 8 # 嘟嘟小滑頭

    偶然想起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的性格特點恰好與人生的少年、青年、中老年的特徵有所契合。隨便一說,大家權且當做胡扯。

    再說豬八戒,豬八戒雖然貪吃嗜睡,卻風趣幽默,異性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塵世間的各種慾望總能輕而易舉的將他誘惑,若沒有遠大的人生理想,真的會走很多冤枉路。這和我們迷茫躁動的青春期有很多的相同之處,你覺得呢?

    再說那沙和尚,平時沒有多少言語,總是忍辱負重、顧全大局、默默挑起屬於他自己的責任,這和一家之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的特徵太像了。

    而白龍馬我把它看做人生理想的一個載體,加快理想實現的一個工具。

  • 9 # 暖墨青煙

    《西遊記》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如今的人們已經不僅僅從其文學價值去解讀。現在有很多改編的關於西遊的小說故事,像《悟空傳》、《大潑猴》,講述的都是自己所理解的西遊。唐僧不再是慈悲向佛,悟空不再是戰無不勝,八戒不再是好吃懶做,沙僧不再是任勞任怨,地上妖魔不再是凶神惡煞,天上諸佛也不再是普度眾生。這是個人心境的不同,也是吳承恩筆下的人物對我們的影響不同。

    對於我來說,《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加一匹馬,與其說代表的是我人生中的哪個階段,不如說這五個人物恰恰組合成了現階段的我。

    唐僧是心善的我,是軟弱的我,也是有著堅定目標的我。

    善良是作為人最基本的品德,有時候卻會被視為軟弱,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但我覺得與人為善好過與人交惡,人生短短數十載誰能知道你的一個小小的善行或是惡行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從年少輕狂浪蕩不羈愛自由,到成家立業養兒養女供雙親。每個人都在成長中不斷強大自己,偶爾露出本性,最終也會約束自己走正確的道路。

    八戒是懶惰的我,是醜陋的我,也是心有遺憾的我。

    惰性難改是人生過程中一個很高的坎,因為懶惰會影響自己的很多行為,這些行為又會在有形無形中傷害到他人。不是天生麗質的我無法靠顏值在現今社會中生活光鮮,只能改掉自己還有的些許懶惰,不斷提升自己的內在美,讓自己在慢慢老去的路上回首望去少一點點遺憾。

    沙僧是老實的我,是忠誠的我,也是調節內心情緒的我。

    白龍馬是改變的我,是救贖的我,也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我。

    現實是殘酷的,但是生活仍然要繼續。能做的只有改變自己走好每一步,畢竟身上的是希望,腳下的是現實。

  • 10 # 理想跑步機

    唐僧師徒一路走來,是30歲左右的我,哪個時段明白了必須要奮鬥了。一路的困難,迷茫,誘惑都要挺過去。

    按《西遊記》原著情節,我的現在大概在第六十七回《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汙垢道心清》。

  • 11 # 衛冕

    [摘 要]人的一生就如同一部《西遊記》,唐僧師徒這四個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所演繹的生命狀態可以被解讀為一個人生命歷程中四個階段的不同特質。孫悟空代表人童年時的童真和青少年時的桀驁不馴;豬八戒代表人初入社會時奮鬥受挫後的退縮及貪圖一時的享樂與安逸;沙僧代表人到中年時的成熟與穩重;唐僧代表人老年時的超越名利與對生死的淡然。從這四個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生命中不同階段的影子,他們共同構成一部個人生命發展史。

  • 12 # 無量天真

    孫悟空有少年學子心猴王對須菩提老祖說自己是天地所幻化,無父母,無名無姓,正是在說人初之態。“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始雖未入得俗世,但已開始被六塵所染,自然無法明心見性地悟得萬法本空之真諦。猴王自稱未被“貪、嗔、痴、慢、疑”所纏所繞,實則已被六塵所迷而不自知,老陰不能化育,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老祖教他姓‘孫’姓。祖師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猴王乃第十輩之小徒,正當‘悟’字。”祖師給取的孫悟空名字由來。也正好說明了悟空個性純善。

    他拜師學藝的過程,很像我們小升初、初升高那階段。當然,好學上進也不是哪個人都有的精神,大多時候,我們是躲著老師走的,被家長壓著去的,這點孫猴子比我做得好。如果看武俠小說瓊瑤劇也算做一種學習,那就都是孫猴子,那可是非常用心的,我們學的七十二變,也可以是談情說愛行俠仗義。

    孫悟空學了點皮毛本領,就作弄師兄弟,愛炫愛鬧,不得停歇,這就是小孩子天性。後來偷定海神針,劃拉生死簿,這就是任性而又無所畏懼的少年,懵懂又衝動,又保持一份善良初衷,最叛逆莫過於大鬧天宮,懂我的人太少,只不過想吃個桃子,想得到點起碼的尊重和認可而已,弼馬溫這小官不是太小瞧人了嗎?明明我想當班長和體育委員的。

    但後來能闖能擔當,衝鋒陷陣打妖怪,也是孫悟空了。多像我們剛走入社會,面對所有未知的困難,只能迎難而上,打不贏也要打,沒有退路。要經歷各種擠壓、挫敗、誤解,擇業的艱辛和成家立業的負擔壓力,有時候七十二變也覺得不夠應付。“鬥戰勝佛”,就是跟自己鬥,戰勝自己的缺點,讓自己變得優秀的過程。

    豬八戒是青春期的悸動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天蓬元帥愛慕嫦娥仙子,那是暗戀,後來又看上高老莊的三小姐,才有了八戒背媳婦,可謂是在愛情的路上很是用功。

    誰沒有青春年少過呢,誰沒有個同學初戀、順帶追個星、仰慕個少年,都是正常。

    只不過,佛教裡八戒也可以稱為“八齋戒”,分別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華麗的床、不打扮聽歌舞、正午過後不食。前七條是戒,最後一條是齋,總稱八戒齋。如果沒有這八條戒律壓著,八戒就是個情聖,又貪吃懶睡,依賴性又強,任何時候都是:“大師兄,師傅又被妖怪抓走了。”

    只能說,人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八戒身上所反應的那些個特質,在我們不成熟的時候,也多少有些影子的。

    沙和尚是中年裡沉默的擔當

    這就是一個苦行僧,個性憨厚、忠心耿耿、正直無私,大師兄叫往左,絕不往右,自覺向善、中庸求全,有君子之德;但他一味遵聽天命,循規蹈距,又無突出才幹,只求個人前程,即使隨波逐流,尊為神仙,於世於時又有何裨益。

    沙僧沉靜而不求回報,淡泊卻堅認不拔,以將自己看得輕的智慧和對取經事業的忠誠,維繫著取經隊伍的和睦,服務著取經團隊。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挑著生活的擔子不敢調皮,也放下了青春不羈,也不敢有任何肆意妄為的想法,因為你承擔不起任何風險,你不是為自己活著,你是為了團隊,為了讓這駕馬車能平穩前行,所以忍辱負重也好,還是碌碌而為也行,放下一切奔放的念頭,靜心向前,這是人生最需要毅力的時候,才能得“金身羅漢”的修行,才能讓一切圓滿。

    唐僧是老年的持重和固執唐僧謙恭儒雅,溫柔敦厚,忠貞篤誠,有君子之風;其負面影響是愚善固執,沒有風險和危機意識,缺少應變能力。

    雖然他一路婆婆媽媽,常常念緊箍咒,但都是為了猴子好。。雖反應能力跟不上法力無邊的妖怪神仙的腳步,容易上妖怪的當,但大體上能壓住取經隊伍的陣腳,凝聚隊伍意志,沒了他,這個隊伍立馬各回各家了。

    多像家裡的老人,有一生為人的經驗,有對人生的深度覺悟,心懷仁慈,普度眾生,他可陪伴幼稚的孩童,也常可教化迷茫的少年,可鼓勵疲勞的中年,家有一老勝似一寶,唐僧可不能丟,還得重點保護。

    白龍馬就不多講了,是我們最帥氣謙卑的那一面,負重前行,又傲嬌得像神仙。

  • 13 # 晨夕19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取經的過城中,斬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最終取得真經。這就是我想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臺,有合作精神的團隊,大家做一件事, 一條心 ,一生情。

    唐僧師徒取經不容易, 他們都是在觀音菩薩的指點下找到了組織。唐僧就是這個團隊的“領導”,雖然每次好心把妖精看錯,但是他能籠絡人心,大家聽從他的指揮。孫悟空“能力”很強,一路斬妖除魔,火眼金睛,一眼認出妖精 ,打敗妖精戰無不勝, 所向披靡。豬八戒“幽默”搞笑,就是現在職場的和稀泥,但他有點不同,雖然還吃懶做,但是心中的目標,信念的一直沒有改變。一路上和孫悟空打打鬧鬧,增加了不少的笑料,在路上消除了煩悶,帶來了歡樂。沙僧的“老實”一路勤勤懇懇,對師傅敬重,對師兄敬佩,踏踏實實,任勞任怨,沒有埋怨, 一直埋頭苦幹。像沙僧現實中這樣的人很多,他們很努力的工作。

    唐僧師徒就是一個團隊,我覺得現在面對的階段是想找一個喜歡的工作,有個合適的平臺,大家一起奮鬥,一起共同努力 ,實現人生價值。最近我很沒有自信,可能想透過一個合適的工作證明自己。

    以前覺得自己的專業錯了,想再選一次,我會努力奮鬥,堅持自己心中的夢想。前提是現有一份工作,不管工資多少,然後慢慢的實現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們的人生一直在奔跑中。

  • 14 # 隨筆淺談

    豬八戒是經歷過生活磨練的我們,這時我們沒有剛出社會的闖勁,也沒了曾經的美好追求,成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整天好吃懶做。或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已經沒有主動的活力與激情。

    沙僧是成家後的我們,每天必須養家餬口卻也無處訴苦。每天必須勤勤懇懇,無怨無悔的工作。但也不得不面對社會上的人情世故,不再那麼偏執,保持自我潔身自好。對人對事有了一份理解與豁達。

    唐僧是更加成熟穩重的我們,或者步入老年的我們。對世界只有愛和寬容,卻也善惡難辨,總是太過仁慈。活在人世,對待萬物都有了一定的感情,眼裡可以融下整個世界。

  • 15 # 小林黛玉

    《西遊記》的故事,一百個人有一百個觀點。在我看來它就像我們的一生,追求信仰的歷程。

    從心中種下執念,再到與心魔抗爭,最後戰勝心魔修得正果。

    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也如是記載,除了妖魔鬼怪的不同,心歷路程大都是一樣的。

    如今有很多人更願意去看世界,旅行,徒步,窮遊富遊各種遊,去朝聖遠方的詩和田野。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信仰是可以堅守的,心魔與執念也會在旅途中化成泡沫,煙消雲散。

    也許所有的心結都可以透過一場旅行去消解,這是對外的修行。

    反觀現在浮躁的社會,人們彷彿更願意去向心靈的內部去尋找安寧。於是像田園生活詩情畫意變成了另外一種浮世繁華的解脫。燈紅酒綠,霓虹閃爍都將告別,一起在室內修習讀書,品鑑時光的美感。讀書抄寫經文,畫畫,泡茶養花,快樂幾乎無所不及。

    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都是一種磨鍊心智的過程。但願始終保持著單純,放下執念與心魔,才能超脫你想要告別的煩惱與過去。

  • 16 # 藍貓愛娛樂

    沙僧是幼年,不懂得反駁沒有個人意見

    整部劇中只有沙僧的臺詞最少“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傅說的對”,完全看不到自己的主見,像極了幼年的自己,憨厚沒有觀點、沒有主見隨波逐流

    豬八戒是少年,沒見過世面經不住誘惑

    劇中的豬八戒像及了初出茅廬的少年,剛剛開啟世界的大門,看到五花八門絢麗多彩的世界完全不知所措、不停地的欺騙打壓然後慢慢成長

    青年的我們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自己的判斷並對其深信不疑,做事衝動不計後果,容易好心辦壞事,不聽勸導一意孤行

    唐僧是中年,隱忍、大度、慈悲

    人道中年,經歷滄桑後變的穩重大度更加的能夠隱忍能夠了解他人的不易,我們更加知道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一切並非都是好的,所以我們會變的慈悲心,更加的為別人著想

  • 17 # 言默讀書筆記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神魔小說《西遊記》極富浪漫色彩,伴隨一代人成長,給無數人帶來歡樂。

    小時候看《西遊記》,都是被新奇的劇情吸引,一個和尚帶著三個徒弟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真經,圓滿完成任務,立地成佛,普度眾生。

    現在看《西遊記》,更容易被表象背後的本質所吸引,這哪裡是一部天馬行空的神話小說,明明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人生大戲,師徒四人演繹了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對比現實世界,這就是一群出身豪門的顯貴子弟,少年天才,有句諺語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不可否認,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很多時候,普通大眾終其一生努力奮鬥的結果不過是別人原本就擁有的。

    如果沒有取經大業,他們這四人大概一輩子都不會遇到。但為了共同的使命,他們相聚到一起。唐三藏受觀音菩薩點化,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豬八戒因調戲嫦娥被貶下凡,投胎失誤成了半人半豬的妖怪,沙僧因在蟠桃會上打破琉璃盞被貶流沙河。

    師徒四人註定不是平凡之人,曲折的經歷會把他們湊到一起去完成共同的使命。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就註定要負重前行,透過一生努力去完成一些使命任務。

    中年:步步前行就猶如打怪升級

    進入社會,家庭、工作、房貸、教育、醫療等各種現實問題猶如大山一樣壓在每個人身上,像極了《西遊記》裡的各種磨難,一次次打怪升級,只為了眼前的生活。

    九九八十一難裡,有是非真假的判別、有情愛責任的選擇、有行業潛規則的順從,更多的是人性貪念的映照,你看,長生不老的執念,不光是人,連妖怪要這麼執著,想要吃掉唐僧,活的長長久久。

    在各種現實磨難面前,師徒四人的各種狀態也像極了各個階段下我們自身的不同反映。

    剛進社會遇到困難,我們就像唐僧一樣無所適從,只能寄希望於他人,渴望藉助他人的力量去破局;隨後就像豬八戒,能逃就逃,能撂挑子就撂挑子,稍有不順心就想著回家,不敢正視困難;成為沙僧後,總想著上面還有兩位師兄,即使天塌了還有高個子頂著,當個鴕鳥也挺好;可是現實總會把我們培養成孫悟空,有了困難就迎面而上,盡全力護師傅周全,沒有外力可尋,就讓自己做到最好。

    老年:故事的最後全都歸於平凡

    歷經磨難後,師徒四人終於取得真經,完成考驗,普度眾生。

    年老之後,回想起年少時總想著自己以後要成為多麼了不得的人物,可是滄桑過後,我們都在為成為平凡人的路上盡力奔跑,甚至會止不住的感慨,終於成為其中之一,可這也是好不容易才實現的,也許,平凡才最偉大的不凡。

    《西遊記》的故事從來沒有結束,你瞧,我們都是其中之一。

  • 18 # 觸控灬未來

    西遊記裡面唐僧師徒描寫的就是人到中年的我,上有年過半百的老父母,下有牙牙學語孩子,身體肩負事業與責任,還有無法表達的愛。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肩負的是使命,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勇往直前,不曾退縮。

    這個恰如現在的自己,有了目標,卻前路坎坷,重重的險阻,迫使你停下腳步。回首望去才剛剛起步,可荊棘的道路如何才能前行。

    孫悟空出現了,一路斬妖除魔,所向披靡,卻不服管教,肆意而為,所做之事,全憑喜好。無論如何教導依舊無法統一觀念和目標,也曾離去,也曾放棄,可最終統一了戰線,為了目標一路前行。

    這孫悟空好比我的愛人,對之又愛又恨,愛的是她的人格魅力,恨的卻是她的不確定性,各種摩擦不斷,卻不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紙婚姻最終捆綁了我和她,從慢慢的理解我,信任我,到共同為一個目標去打拼和奮鬥,攜手同行相互扶持。

    唐僧和孫悟空一路披荊斬棘,卻碰到了八戒,八戒成為取經路上最大的阻礙了,動不動就要散夥,好吃懶做,圓滑的處世之道卻獨得唐僧喜愛,內部的鬥爭團隊差點解體,唐僧發現問題巧妙的解決矛盾,最終三人一起迎接未來的挑戰。

    八戒好比孩子,是夫妻愛的結晶,滿心的歡喜迎接進來,雖然帶來很多歡樂,但卻產生了很多分歧,隨著年齡的長大,慢慢的懂事,家裡也變得越來越和睦,和理想的目標也就更近了。

    沙悟淨出現了,作為三位師兄弟中能力最弱的,沙悟淨總是默默無聞的付出,從不奢求什麼。

    沙悟淨好比父母,年邁的二老,已經沒有能力去獨擋一面天了,只能靠自己去拼搏,去奮鬥。雖說能力減弱了,卻依舊扶持我,作為我的精神支柱,支撐我前進的腳步。

    西遊記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體會,年齡越大體會越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教育過程中,育德重要,還是教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