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趣百科

    戰略導彈是指用於打擊戰略目標的導彈。它是戰略武器的主要組成部分。通常攜帶核彈頭,戰略彈道導彈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上,用於打擊政治和經濟中心、軍事和工業基地、核武器庫、交通樞紐等目標,以及攔截來襲戰略彈道導彈。 戰略核導彈是衡量一個國家戰略核力量和軍事科學技術綜合發展能力的主要標誌之一。

    技術特點導彈用途用於打擊戰略目標的導彈。進攻性戰略導彈,通常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攜帶核彈頭或常規彈頭,主要用於打擊敵方政治經濟中心、軍事和工業基地、核武器庫、交通樞紐,以及攔截對方來襲的戰略彈道導彈等重要目標。戰略導彈是戰略核武器的主要組成部分。組成部分戰略彈道導彈主要由彈體、動力裝置、制導系統和彈頭等組成。彈體是安裝彈上各部件的圓柱形承力殼體,通常選用比強度高的金屬及複合材料製成。動力裝置是為導彈高速飛行提供動力的裝置,通常採用固體或液體火箭發動機。

    制導系統是導引和控制導彈飛行的裝置,通常採用慣性制導、星光 -慣性制導等。彈頭是摧毀目標的裝置,主要由殼體、核裝藥及引爆裝置組成,有的還帶有突防裝置。戰略巡航導彈的組成與戰略彈道導彈所不同的是:彈體上安裝有彈翼;主發動機(即巡航發動機)通常採用空氣噴氣發動機;一般採用全程制導;戰鬥部(即彈頭)安裝在彈體內的前段或中段。

    發射方式地地戰略彈道導彈,可採用地面固定發射、機動發射或地下井發射。潛地戰略彈道導彈,採用潛艇水下發射。戰略巡航導彈,可在地面、艦艇或飛機上發射。

    導彈分類

    按發射點與目標位置分為地地戰略導彈、潛(艦)地戰略導彈、空地戰略導彈等;按作戰使用分為進攻性戰略導彈、防禦性戰略導彈(反彈道導彈導彈) ;按飛行彈道分為戰略彈道導彈和戰略巡航導彈;按射程分為中程、遠端和洲際導彈。中程導彈射程為1000~3000千米,遠端導彈射程為3000~8000千米,洲際導彈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各國按射程分類的標準不盡相同,例如美國、前蘇聯在限制戰略武器會談中規定:中程導彈射程為1100~2700千米,中遠端導彈射程為2700~5500千米,洲際導彈射程在5500千米以上。

    不同型別的戰略導彈,其發射裝置和控制裝置不同,發射方式也不同。

    常見型號

    ■東風-5洲際地對地彈道導彈戰略導彈■東風-41洲際地對地彈道導彈■東風-31(JL-2)準洲際地對地彈道導彈■俄羅斯SS-20地對地戰略導彈■美國“民兵3”地對地戰略導彈■美國“戰斧”式巡航導彈(陸上發射)■美國“和平保衛者”地對地戰略導彈■美國“侏儒”地對地戰略導彈■美國“三叉戟”潛對地戰略導彈

    ■法國M4潛對地戰略導彈

    符號命名規則A(Air)表示空S(Sur-face)表示面U(UnderWater)表示水下I(Intercept)表示截擊G(Ground)表示地面N(Navy)表示海軍M(Missile)表示導彈例:SS-N-2其中,美國現役的各種導彈編號為三個字母,一、第一個字母表示發射方式:A-空中平臺發射 如:AIM-120中距空空導彈B-多種平臺發射 如:BGM-109C“戰斧”巡航導彈C-地面發射,水平貯藏如:“波馬克” C I M-10地對空導彈F-單兵攜帶發射 如:FIM-92“毒刺”單兵防空導彈H-豎井貯藏,地面發射 如:H G M-25 A“大力神” I 洲際彈道導彈L-豎井貯藏,地下發射 如:L G M-30 G “民兵” I I I地對地洲際導彈M-由地面車輛或移動式發射架發射;如M G M-31 A“潘興” I 地對地戰術導彈R-艦載發射,如“標準” R I M-66/67艦載防空導彈U-潛艇發射或水下其他裝置發射。如UGM-96 A“三叉戟” I 彈道導彈二、第二個字母表示用途G-對地攻擊或對海面目標攻擊I-空中攔截(對空中目標攻擊)D-誘餌對於還處於試驗階段的導彈會在第一個字母之前加上表示導彈狀態的字母如:X表示實驗性質的導彈西方對於俄羅斯(或蘇聯)的導彈編號方式相對簡單一般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兩個字母組成第一個字母表示發射環境:S表示陸地或海面發射A表示空中發射第二個字母表示打擊目標S表示地面或海面目標A表示空中目標第二部分是數字,表示導彈具體型號如:“瘦子”SS-10地對地洲際彈道導彈 “環礁”AA-2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 “鬥士”SA-12地對空導彈注:由海上艦艇發射的導彈會在這兩部分中間加上字母“N”,表示艦艇發射

    如:SS-N-19艦對艦導彈、SS-N-27潛對艦導彈

    發展沿革

    二戰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和前蘇聯在德國V-1和V-2導彈的基礎上,開始發展戰略導彈。美國先重點研製戰略巡航導彈,於50年

    圖/馬斯"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tm-61a"鬥牛士"

    代初期和中期,先後研製成功"鬥牛士"、"鯊蛇"等中程、洲際巡航導彈,有的裝備了部隊,但由於效能較差,不久陸續退役。與此同時,美國也注意了彈道導彈的研究工作,並先後研製出"雷神"、"丘闢特"、"宇宙神"等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於50年代末期開始裝備部隊。前蘇聯先著重發展戰略彈道導彈,並在中程彈道導彈研製成功的基礎上,又進行洲際彈道導彈的研究工作;導彈推進系統採用了並聯捆綁技術,將4臺助推發動機捆綁在主發動機周圍,避開當時研製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多級火箭分離、高空點火等技術障礙,於1957年8月試射成功,從而縮短了洲際彈道導彈的研製時間。美、蘇兩國早期裝備的戰略彈道導彈都是液體推進劑導彈。這種導彈的主要問題是:導彈在地面存放和發射,地面裝置複雜;液體推進劑需在發射前臨時加註,發射準備時間長;生存能力弱,可靠性差,命中精度低,圓機率偏差約為4~8千米。冷戰時期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為克服前期戰略彈道導彈存在的問題,採用發射井內貯存、井內發射,並研製水下發射的潛地彈道導彈,提高生存能力;採用固體推進劑、可貯液體推進劑,縮短髮射準備時間;採用全慣性制導,改進制導技術,提高命中精度,使圓機率偏差縮小到4千米以內,最小可達幾百米;採用誘餌、假彈頭和抗核加固等突防技術,研製集束式多彈頭和分導式多彈頭。美、蘇兩國分別於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裝備了集束式多彈頭;70年代初期和中期,裝備了分導式多彈頭,提高了突防能力和打擊多個目標的能力。60年代初期,法國開始研製戰略彈道導彈,70年代初,地地中程彈道導彈和潛地中程彈道導彈先後裝備部隊,80年代初期,研製成功並裝備分導式多彈頭導彈。60年代末期,英國開始裝備"北極星"A3潛地戰略彈道導彈,並裝配了集束式多彈頭。冷戰末期70年代中期以來,除進一步改進慣性制導系統和加固導彈發射井外,為提高戰略彈道導彈的生存能力,一些國家著手研製機動效能好的陸基戰略彈道導彈。例如,前蘇聯的SS-24導彈由鐵路列車載運機動發射;SS-25導彈由汽車載運,在公路上機動發射,也可部署在加固的發射井內發射。同時還注重增大潛地彈道導彈的射程,擴大核潛艇作戰巡邏海域,加緊機動式彈頭的研究,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使其具有摧毀硬(點)目標的能力。此外,加強新型戰略巡航導彈的研製,以提高導彈的生存能力、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發展現狀

    美、蘇等國先後研製和裝備的戰略導彈已達90多種型號,現裝備的戰略彈道導彈有30餘種。此外,還裝備有戰略巡航導彈。戰略導彈經過幾次更新換代,戰術技術性能不斷提高。射程在1000~10000千米以上;彈頭由單彈頭髮展到集束式和分導式多彈頭 ;彈頭(戰鬥部)威力有萬 、十萬、百萬、千萬噸梯恩梯當量級;命中精度(圓機率偏差)由數千米精確到幾十米;發射準備時間由十幾小時、幾小時縮短到幾十分鐘;發射方式由地面發射發展到半地下、地下、水面、水下和空中發射,由地面固定發射發展到機動發射,由發射井熱發射發展到冷發射等。

    中國研製

    總體概述迄今為止中國已經研究生產了三代戰略核導彈。中國第一代的戰略導彈除巨浪-1以外,都是使用液體燃料的彈道導彈,機動效能比較差,自動化效能也不高,洲際的導彈基本上都儲存在固定的發射井裡,容易被發現,儘管經過了抗核加固,戰時生存能力仍然不高。中國的第一代戰略導彈是:東風-1、東風-2、東風-3、東風-4、東風-5、巨浪-1,共六型別號。每個型號都有效能改進的亞型號,增加射程,提高制導精度(CEP),增加彈頭載荷,等等。在中國的第一代戰略導彈中,東風-4和東風-5是洲際彈道導彈,可以威懾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及地區。中國的第二代戰略導彈幾乎都是固體燃料的導彈,體積小,機動效能強,自動化效能高,洲際的導彈基本上都儲存在機動發射車上。儲存、豎起、發射三個功能都在一部汽車上,汽車在不同的洞庫之間機動轉移,偵察衛星和偵察飛機很難發現,具有相當強的戰時生存能力,是很厲害的核反擊力量。中國的第二代戰略導彈是:東風-21、東風-25、東風-31、東風-41、巨浪-2,以及一個型號的中程巡航導彈。在中國的第二代戰略導彈中,東風-31、東風-41、巨浪-2是洲際彈道導彈,可以威懾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及地區。中國的第三代戰略導彈主要是在核彈頭上的改進。中國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戰略導彈的核彈頭幾乎都是大當量的氫彈頭,準備核反擊時極大地摧毀敵方的城市用的。以大當量的核爆炸來增加其核武器的威懾力。中國第三代戰略導彈的不同之處在於,核彈頭向單一效能方面變化,極大地加強核爆炸的某一方面能量釋放,抑制核爆炸其他方面的能量釋放。例如以衝擊波能釋放為主,輻射能很小的核彈頭;以中子輻射波能釋放為主,衝擊波能很小的核彈頭;以熱輻射能釋放為主,核輻射能較小的核彈頭,等等。核彈頭效能和效能的改變,使核導彈便於在戰爭中使用,這是中國第三代戰略導彈的重要特點。在中國的第三代戰略導彈中,長程的巡航導彈研究生產出來,進一步增加了中國核武器的威懾力。導彈代次第一代簡介中國的第一代戰略導彈由東風-1,2,3,4,5等陸基彈道導彈和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組成。(一)東風-1彈道導彈(DF-1)東風-1戰略導彈實際上是德國V-2導彈的變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從德國奪取了製造導彈的專家,設計生產了SS-2彈道導彈,蘇聯又將SS-2導彈轉讓給了中國。中國對SS-2導彈進行仿製,仿製的成品便是東風-1。東風-1導彈在一九六0年十一月仿製成功。導彈射程僅僅六百公里,沒有實戰部署過。但是中國透過仿製SS-2導彈建立了導彈研究體系,培養了一批導彈專家。(二)東風-2彈道導彈(DF-2,CSS-1)東風-2導彈仍然屬於蘇聯彈道導彈的仿製品,射程一千五百公里的東風-2導彈在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試射成功。東風-2導彈的制導系統比東風-1導彈有較大改進,採用慣性制導和無線電制導並存的制導系統,導彈射擊精度有所提高。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中國以東風-2攜帶第一枚核子導彈彈頭,從甘肅省雙城子基地發射,導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東風-2導彈曾經實戰部署過,現已退役。(三)東風-3彈道導彈(DF-3,CSS-2)東風-3是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種戰略導彈。射程二千八百公里的東風-3導彈在一九六七年五月發射試驗成功。東風-3導彈的改進型射程增加到三千五百公里,可以攜帶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武器。東風-3的射程覆蓋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大部分國家,中國生產的數量也較多。一九八七年中國曾經一次性賣給沙烏地阿拉伯三十六枚東風-3導彈。(四)東風-4彈道導彈(DF-4,CSS-3)東風-1,2,3等導彈均採用一級火箭發動機,東風-4導彈採用二級火箭發動機。東風-4導彈的增程型射程達一萬公里。東風-4在一九七0年試射成功,一九七七年正式裝備部隊。東風-4導彈採用捷聯式全補償慣性制導系統,這個以氣浮陀螺和氣浮陀螺加速度表為核心的制導系統,使東風-4導彈的命中精度高出東風-3導彈所用的捷聯式雙補償制導系統數倍之多。(五)東風-5彈道導彈(DF-5,CSS-4)東風-5導彈的射程覆蓋全球。中國設計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的目的是可以威懾美國本土的重要目標。東風-5導彈也採用二級液體火箭發動機,其制導系統採用三軸靜壓氣浮陀螺穩定平臺,制導精度達到攻擊戰略目標的要求。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可以攜帶多達十個以上的分導多彈頭,具有相當大的摧毀能力,東風-5是中國威懾美國的主要戰略武器。(六)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JL-1,CSS-N-3)巨浪-1導彈是中國第一種使用固體燃料的彈道導彈。巨浪-1導彈是裝備在夏級核子動力導彈潛艇垂直髮射裝置內的潛射彈道導彈,具有比較好的機動性和隱蔽性。儘管美國有些人認為夏級潛艇噪聲極大,很容易跟蹤(5),但中國海軍的一些特殊戰術戰法仍然能夠使夏級潛艇脫離跟蹤進入太平洋。巨浪-1導彈射程二千七百公里,一九八八年八月發射試驗成功。夏級導彈核潛艇上裝備十二枚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巨浪-1導彈也有改進型,它的陸上型便是東風-21戰略導彈。實際上巨浪-1導彈乃是中國第一代戰略導彈和第二代戰略導彈之間的過渡導彈型號。第二代簡介中國的第二代戰略導彈有東風-21、東風-25、東風-31、東風-41、巨浪-2等等。(一)東風-21彈道導彈(DF-21,CSS-5)東風-21等等是從巨浪-1潛射導彈衍生而來的,中國稱為「巨浪上岸」。中國考慮到需要機動性較強的中程導彈,所以將巨浪-1變成東風-21。東風-21導彈在一九七八年開始研發,一九八五年五月試射成功。裝載於汽車上的東風-21戰略導彈具有極強的機動性,一般的公路橋樑它都可以透過。導彈的自動化程度也比較高,是效能可靠的戰略導彈。(二)東風-25彈道導彈(DF-25)東風-25導彈的特點是彈頭重量比較大,大約二千公斤,它可以配載多個核子彈頭,也可以配載常規彈頭。東風-25導彈射程1800公里,具有比較突出的戰術武器功能。東風-25戰略導彈同隨後的東風-31洲際戰略導彈之間有突出的繼承性,東風-31導彈的前二級運載火箭與東風-25導彈的二級火箭相同。東風-25導彈改進型射程二千五百公里,它覆蓋大多數亞洲太平洋國家。(三)東風-31彈道導彈(DF-31)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採用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儲存、豎起、發射三用車運載,是機動性很強的洲際導彈。由於東風-31採用車載機動,所以在敵方發動第一次核打擊的條件下具有比較高的生存能力。東風-31導彈採用彈上計算機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導彈命中精度較高,也能配載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武器。東風-31導彈的射程達八千公里以上,對美國有一定的威懾力。東風-31洲際導彈同中國的第二代潛射彈道導彈巨浪-2有著導彈型號上的血緣關係。(四)東風-41彈道導彈(DF-41)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同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的研究發展是同時進行的,在一九九五年五月東風-31導彈試射前,東風-41導彈就進行過高彈道試射。東風-41洲際導彈射程達一萬四千公里。東風-41洲際導彈同東風-31導彈的差異主要是第三級運載火箭的不同,東風41的第三級火箭推力更大。東風41洲際導彈也能夠配載導彈頭,也採用地面車載機動發射,也有較強的生存能力。(五)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JL-2,CSS-N-4)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是東風-31洲際導彈的潛艇用型號。中國領導人稱此為「東風下海」,意思是在陸地上的東風-31導彈下到海里去,變成潛艇發射的海軍用洲際導彈。巨浪-2導彈裝備在中國的094級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上,該導彈核潛艇裝備了十六枚巨浪-2。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其核潛艇的靜音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094級導彈核潛艇是中國極其重要的核威懾力量。第三代簡介中國的第三代核子導彈主要是在核彈頭效能和效能的改變,在運載工具方面的改進並非主要的方面。中國的第三代核導彈,主要是開發出各種單一破壞力加強型的核彈頭。由於單一效能核彈頭的技術開發,中國在戰術核武器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使核武器實用化,便於在未來高科技區域性戰爭中使用。種類介紹一、中國最讓人恐怖的戰略導彈 東風-41DF41自上個世紀80年代中晚期開始研製。它是在原有中國DF4型老式彈導彈基礎上的研製的。老式的DF4彈道導彈是60-70年代開發的產品。由於採用了液態發射模式。導致的效能很差。絕大多數只能部署在陸基地面發射井中。單彈頭弱勢明顯:老式DF4彈道導彈因其早期中國國力與技術能力不足。因此,只能使用單彈頭打擊。不具備分導控制能力。同時沒有機動規避能力。曲線彈道一旦進入後,將無法再執行設定修改。美國國家防務安全評估委員會1993版評估報告:“中國DF4型彈道導彈目前已經基本不具備“殺傷能力”,國防部第二代防空導彈可以在其尚未進入打擊階段,將其有效攔擊。”所謂“有效攔擊”主要是指:DF4並不具備“核雲爆”的二次軟殺傷的後期效應,再加之其不具備分導能力,1顆導彈僅可以搭載1枚100萬噸級彈頭,一旦遭到攔擊,整個導彈或者彈頭將不產生任何作用,最低起爆距離為20000米,低於SM2的有效攔擊距離。中國隨後於1991年開始更新DF41彈道導彈。這種最新研製的彈道導彈,改進了原有了制導措施,採用分導技術增加成功打擊機率。每顆導彈可以搭載3枚核彈頭,每顆當量10-25萬噸,總計當量約為30-75萬噸。後期於1995年在此進行改進,增加了1顆誘導彈頭。採用末端制導+GPS全程定位跟蹤。修改早期彈道設計,增加了二次進入能力。彈頭採用“不可摧毀”設計,即增加了核高空雲爆的能力。每顆15萬噸級的核彈頭,在20000-25000米高空遭受攔擊後,會自動起爆,製造大約可以覆蓋1-2座大型城市的“核烏雲”。單體彈頭裝有一排小余度彈道變化發動機,可以修正大約5-1500米距離。軟殺傷能力按照美國國防部戰略情報機構探測發射資料推算,可一次性軟殺傷20-70萬人。(中低檔人口密度)。導彈最大射程11240公里,採用3級固態裝藥的火箭發動機。採用一二級二次分離技術,在返回大氣層初期,分導彈頭散落角度成不規則運動,隨之啟動彈頭助推發動機。修改每個分導彈頭的軌道。便於規避對方所發射的攔擊導彈,這一設計模式被美國軍方稱作“多次修正式規避”,類似於美國侏儒-13彈道導彈。常規裝藥可以使用子母彈,總裝藥量750-1000公斤。在進入大氣層後,實施分導自爆,可以一次性拋射大約20-100顆小型子母彈,每顆子彈質量100-15千克(按照預置的子彈數量),可以打擊覆蓋一座以上中型城市,最小殺傷機率不低於200000人。最大打擊精度一次修正精度範圍355米,二次修正小於300米。同時它還可以採用半核裝藥,即在3枚彈頭中其中1枚為核彈頭,其餘均為等同質量的常規彈頭,以增加核彈頭的生存機率。採用MZA重型軍用載重汽車搭載實現了運輸—發射一體化,即運輸車也就是發射車。採用90°垂直髮射。每輛載車1枚。從準備到啟動發射由原來的75分鐘縮短到34分鐘,僅次於侏儒-13的32分鐘。全自動化定位裝填彈道。美國國防部預計這種導彈中國從1995年開始,總計試驗了大約5-7次,總計製造了大約40枚。但是此資料不包括2002以後持續生產的數字,預計總數不低於80枚。二、中國“東風3號”地對地導彈1970年發射成功的中、遠端導彈,射程約2500千米。在“東風3號”和“東風4號”的基礎上,1980年5月中國又成功發射了“東風5號”戰略彈道導彈。該彈最大射程12000千米(射程大於8000千米的稱為洲際導彈),核彈頭威力400~500萬噸TNT當量(相當於產生同樣能量所需的黃色烈性炸藥重量),命中偏差250米,其精確度相當於用箭射中百米以外的一隻蚊蟲。三、中國CY—1型反潛導彈從水面艦艇發射,能對付隱藏在水下150~300米深,以33節(1節=1.852千米/小時)速度在水下航行的潛艇。它的戰鬥部是一枚魚雷,可以發射和接收聲波,利用聲波制導而導向目標。四、中國XW—41巡航導彈中遠端導彈,可以從陸地或空中發射,用於攻擊大型艦船和地面目標,重量輕、射程遠、維護方便。五、 中國KS-1“凱山1號”地對空導彈用於對付中、高空飛機和導彈。長5.6米,直徑400毫米,最大速度1200 米/秒,最大射程42千米,最小射程7千米,最大射高25千米,採用先進雷達制導,可同時追蹤、攔截多個飛行目標。六、中國“紅旗2號乙”地對空導彈1979年開始研製,用於對付中、高空飛機。可全天候、全方位(從各個方向攻擊)作戰,抗干擾性能好,且有敵我識別能力。彈長10.8米,直徑650毫米,最大速度M4.2,作戰高度27千米,射程35千米,採用雷達和電視制導技術,單發命中率92%。七、中國M型地對地戰術導彈80年代開始,開發了第一代M—9型和新型M—11型戰術導彈。射程大於400千米,命中偏差小於200米,採用慣性制導或利用地形制導,彈頭有效殺傷半徑約1000米八、中國“紅旗61號”地對空導彈圖為車載機動發射型,1988年定型。整個系統結構緊湊,操作方便。除雷達制導外,還採用了電視跟蹤技術,從而提高了導彈的作戰適應能力。九、中國C801反艦導彈1987年設計定型的多用途導彈,可從飛機、艦艇和地面車輛上發射,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命中精度高、作戰威力大等特點,採用主動雷達制導,“發射後不用管”。彈長5.814米,直徑360毫米,重815幹克,速度M0.9,射程42千米(艦射型)和50千米(空射型)。導彈發射後先爬高、加速,再下降至20米高度處平飛,接近目標時降至5~7米掠海飛行,隨後俯衝,在艦船水線附近命中目標,命中率為95%。一枚即可重創或擊毀一艘3000噸級驅逐艦。其效能指標部分優於法國“飛魚”導彈。十、中國“紅旗61型”艦對空導彈1988年定型。彈長3.99米,直徑286毫米,最大射程10千米,最大射高8千米,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單發命中軍可達80%。艦首、艦尾各配一套,可同時攻擊不同來向的飛機。十一、中國“海鷹3號”岸對艦導彈中國繼C101超音速反艦導彈之後發展的彈頭威力更大,射程更遠的岸對艦導彈。彈長9.85米,直徑0.76米,飛行速度M2。有效射程可達180千米,採用主動雷達制導,“發射後不用管”。十二、中國C101超音速反艦導彈1985年發射試驗成功,有艦射型及空射型(可裝於轟6丁轟炸機上)。彈長6.5米(艦射型)或7.5米(空射型),直徑540毫米,飛行速度M2,巡航高度50米,掠海飛行高度5米,有效射程45千米,主動雷達制導。十三、中國“海鷹1號”岸對艦導彈1974年定型,主要用於對付入侵的大、中型水面艦艇。彈長5.8米,直徑760毫米,飛行 速度M0.8,巡航高度100~300米,有效射程85千米,主動雷達制導,“發射後不用管”。以後又改進為“海鷹1號甲”,提高了抗干擾能力,於1987年透過技術鑑定。十四、中國“海鷹1號”艦對艦導彈1983年定型,裝備導彈驅逐艦,用於對付水面艦艇。該彈用3聯裝旋轉發射器進行發射,測試時取得4發全中的成績十五、中國“海鷹4號”岸對艦導彈7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彈長7.36 米,直徑760毫米,飛行速度M0.9,有效射程135千米,採用主動雷達制導。十六、中國“飛龍2號”艦對艦導彈飛龍1號”的改進型。1986年公開展示。彈長6米,直徑540毫米,飛行速度M0.9,有效射程50千米,主動雷達制導十七、中國“海鷹2號”岸對艦導彈1967年研製成功,以後又不斷改進,發展了多種改進型,其中“海鷹2號乙”彈長7.36米,直徑760毫米,飛行速度M0.9,巡航高度30~50米,有效射程95千米,採用主動雷達或紅外製導。機動性好,發射及撤離時間短,彈頭威力可擊沉或重創3000噸級以上的中大型軍艦。十八、中國C802反艦導彈比C801導彈長一些、輕一些(彈長6.392米,重715千克),而效能更好一些,射程從42千米增至120千米,也是可空射、艦射和岸射的多用途導彈,岸射型配備4輛發射車,每輛3枚導彈。可以封鎖160度以上的扇形海域。十九、 中國“飛龍7號”艦對艦導彈飛龍”系列中的最新發展型。彈長6.6米,直徑540毫米,飛行速度M1.4,有效射程30千米。二十、中國“上游1號”艦對艦導彈1966年底,中國仿製前蘇聯“冥河”導彈成功,命名“上游1號”,1983年完成改進型“上游1號甲”。與此同時,中國自行研製了“上游2號”,該彈體積小、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1980年試驗成功。二十一、中國“海鷹2號甲”岸對艦導彈“海鷹2號”的改進型,用紅外製導取代主動雷達制導,提高了抗干擾能力,1982年定型。以後又改進了制導技術,可全方位攻擊並可降低飛行高度。二十二、中國“霹雷7號”空對空導彈中國空對空導彈的研製始於50年代末期,現已形成“霹雷”系列。“霹雷7號”是1986年鑑定的中國第二代空對空導彈,裝備中國殲—7M殲擊機,有效射程0.5~14千米,採用紅外製導技術,具有空中格鬥、自動搜尋、捕獲和跟蹤目標的能力。二十三、中國“霹靂9號”空對空導彈中國第三代空對空導彈。彈長3米,直徑160毫米,速度M2。最大作戰高度21千米,最小作戰距離500米,最大射程15千米。採用紅外雷達制導,可自動搜尋、截獲和跟蹤目標,“發射後不用管”,有較高的機動性和近距格鬥能力。二十四、中國“紅箭8號”反坦克導彈中國第二代反坦克導彈,可供步兵攜帶,單兵發射,也可車載機動發射,彈長875毫米,直徑120毫米,射程3000米,破甲厚度大於900毫米,抗干擾能力強,命中率大於90%,由行軍轉為戰鬥狀態不到1分鐘。採用光學瞄準和紅外製導。不怕惡劣氣候,也經得起路面不平引起的顛簸。二十五、中國臺灣“天弓二型”地對空導彈臺灣自行研製的防空導彈。“天弓一型”1989年服役,射程30~40千米。“天弓二型”為改進型,射程增至100千米,採用主動雷達制導。具有敵我識別、同時攻擊多個目標的能力,反應時間短,抗干擾能力強。一型和二型分別用於取代從美國購買的“雷克”和“奈基Ⅱ”導彈。

    相關知識

    戰略導彈與戰術導彈區別主要根據射程區分,大概400-600公里以內的算戰術性的,以上的算戰略性的。不過具體的區分各個國家不一樣。根據國情決定,無統一標準.按照西方也就是美軍的劃分標準,700公里以下算戰術導彈,700公里-3000公里算中程導彈,3000公里以上算洲際導彈也就是戰略導彈。在冷戰時代,美蘇進行導彈控制條約談判時,爭論最大的就是中程導彈的劃分,蘇聯認為部署在中歐的應該算戰略導彈,因為這些都對自己的戰略縱深有威脅,美國不算,由於有兩洋的保護中程導彈威脅不到他,他認為中程導彈都只算戰術導彈。因為以色列的傑里科-2可以打遍中東任何國家,雖然其基本型射程不過800-900公里,阿拉伯還是堅持把他視為戰略導彈。同樣的道理,日本把北韓的勞動-1以戰略導彈對待,而在美國眼裡只算戰術導彈。

  • 2 # 一輩子礦工

    戰略導彈有別於戰術導彈,戰略導彈一般射程遠,威力大。也可稱作洲際彈道導彈。它有常規導彈和核導彈、單頭導彈和多頭分導導彈之分。戰略導彈的主要任務和攻擊目標,是打擊和催毀敵人縱深或後方的戰略設施或戰略基地,切斷或催毀敵人的運輸補給基地和運輸線路,使敵人喪失了二次打擊能力和後勤補給能力,使敵人的戰鬥力受到大大的削弱,甚至完全喪失戰鬥力。是保證整個戰役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打擊手段和根本保障。

  • 3 # 威吶解析

    戰略導彈準確的說應該是“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射程遠,從其名稱也可以看出射程至少要能跨越大洲之間的距離,按照當前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判斷標準,洲際導彈的射程至少要達到8000公里以上。目前,人類所掌握的武器裝備中,能夠達到洲際導彈標準的只有大型彈道導彈這一類,因此,以當前的技術水平而言,應該叫做洲際彈道導彈更為確切。洲際彈道的一般打擊過程

    說到洲際導彈,除了擁有超遠的射程外,還需要具有另外一個特點才能具有實際意義,那就是必須要用足夠大的威力,因此,洲際導彈+核彈頭就具備了戰略價值,而洲際導彈的全名應該是洲際戰略彈道導彈,這裡的“戰略”二字就是隻能夠起到戰略作用,簡單的說就是具有“一錘定音”把控全域性的能力。當前,擁有完整的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技術的國家一般認為只有聯合國“五常”,其他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四個擁核國家中,個人認為以色列同樣也擁有這一能力,其他三家正在積極建立這一能力。洲際導彈+核彈頭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按照發射方式不同可以分為陸基發射和海基發射兩大類,而按照燃料形式不同則可以分為固體燃料導彈和液體燃料導彈。隨著國防技術的不斷髮展,尤其是各種精確打擊手段的不斷出現,對洲際戰略彈道導彈各項技術指標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包括射程、打擊精度、機動性、隱蔽性等。目前各主要核大國裝備的主力洲際彈道導彈均為液體燃料導彈,而且以陸基機動發射和海基隱蔽發射兩種方式最為倚重。“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戰略彈道導彈試射

    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洲際戰略彈道導彈的例子,首先是美國的UGM-133A“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改型導彈是美國和英國戰略核潛艇的標配,最大射程達11000公里,可以搭載8-14枚分導式多彈頭,打擊精度90米,連續成功試射130多次,威力大、精度高、可靠性好,是當前全球最先進的一型洲際戰略彈道導彈;第二個例子是俄羅斯的RS-28“薩爾瑪特”陸基洲際彈道導彈,該型導彈是俄羅斯最新研發的一款戰略重器,最大射程可達16000公里,可以攜帶10枚分導式多彈頭,是當前射程最遠的一款洲際戰略彈道導彈;第三個是中國最新研發的東風-41陸基機動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最大射程超12000公里,可以搭載6-10枚分導式多彈頭,整體技術指標居世界前列。俄羅斯RS-28“薩爾瑪特”洲際導彈試射洲際戰略彈道導彈的分導式多彈頭

    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是各大國維護本國戰略權益的重器,也是全人類目前掌握的威力最大的武器。雖然全球的洲際導彈的威力足以將人類文明毀滅幾十上百次,但是,洲際戰略彈道導彈自出現以來從未有過實戰,當然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將其投入實戰,希望洲際戰略彈道導彈能夠永遠沒有實戰的機會。希望這樣的場景永遠不要出現在實戰中

  • 4 # 跪射俑

    用於攻擊戰略目標的導彈。射程在1000千米以上。包括中程、遠端、洲際導彈。主要攻擊政治軍事中心、軍事或工業基地、交通樞紐以及核武器庫等重要戰略目標。

  • 5 # 飲馬江湖血未涼

    戰略導彈主要用於攻擊對國家生存和戰爭勝敗有重大意義的戰略目標,如政治經濟中心,指揮控制通訊中心,預警系統,機場、港口等重要交通樞紐,核電站和大型發電站,大型水壩,城市和戰略武器生產、貯存、發射基地等。其主要作用是對敵實施威懾,制止敵方發動攻擊或使戰爭升級,並在威懾失效後進行有效打擊。

    中文名

    戰略導彈

    外文名

    strategic missile

    射程

    1000公里以上

    射程在1000KM以內的導彈界定為近程導彈、1000-5000KM為中程導彈、1500-5500KM為中遠端導彈、5000-8000KM為遠端導彈、8000KM以上為洲際導彈。

    按發射點與目標位置分為地地戰略導彈、潛(艦)地戰略導彈、空地戰略導彈等;按作戰使用分為進攻性戰略導彈、防禦性戰略導彈(反彈道導彈導彈) 。

    戰略導彈按飛行彈道分為戰略彈道導彈和戰略巡航導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件事是你過了很久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