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堃育兒經
-
2 # 拾二的眼
塗辣椒油是不正確的方法的。1,可以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玩一些親子游戲,需要用到手的遊戲。2.瞭解孩子的需求,寶貝是否肚子餓了渴了,或者無聊了。3.不要焦慮,家長不要將焦慮的情緒傳達給寶寶
-
3 # 寶媽談科學育兒
1.小孩愛吃手指並不能夠體現體內缺什麼。吃手指也叫吸吮手指,一般孩子在出生後的幾個月就開始吸吮手指,很多嬰兒在1週歲生日之前就能戒掉,絕大多數由於同伴的壓力也能在5歲前戒掉。吸吮手指有一種舒緩、鎮靜的效果,並且可以幫助孩子入睡。但當孩子開始長牙的時候,吸吮手指可能會影響牙齒的排列,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而影響咀嚼功能和美觀,還可能影響顎部的形態發育,甚至影響孩子的發音,因此需要設法減少孩子的吸吮手指習慣。
2.小孩愛吃手指可能是身體不舒服,身體裡缺少了某種微量元素。家長要注意觀察。即使發現,及時治療。
3.小孩愛吃手指有可能是心理問題。比如引起別人的注意,比如覺得那樣可愛等等。
4.如果家長髮現小孩子有咬手指的壞毛病時,千萬不要去指責她,更不要一遍又一遍的在孩子面前講。重複著咬手指這樣的事,反倒會讓孩子對吃手指印象深刻了。
5.兩歲多的孩子可以會簡單的表達自己想法了。家長不防給孩子好好聊聊天,瞭解下是不是心理問題。
6.養育孩子需要極大的耐心與細心。家長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指責孩子。孩子的內心脆弱,我們不要去傷害了他。
7.多形式的活動轉移孩子注意力,多動手,就能少啃手指了。傳統的塗辣椒麵,非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用這招,以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
4 # 雅奕
好像每個寶寶都有一段吸吮手指的經歷,父母覺得不衛生,會進行強制性的干預,硬拔出來或者像題主所說的手指塗抹辣椒,我不太贊成這種做法。
寶寶嚐到辣椒會特別痛苦,寶寶飲食一直都是清淡為主的,食鹽都很少攝入,一下子接觸到辣椒,絕對是鼻涕眼淚一應俱下,並且不停的吐舌頭流口水,看上去就很難受,嚴重點甚至會給寶寶留下心理陰影。但是2歲的寶寶對什麼都感到新奇,又喜歡摸來摸去,病從口入,吸手指會把細菌帶入體內而生病,或者影響牙齒的生長,導致牙齒不整齊,放任不管也不行,可以用一些其他方法改善這種行為。
大多時候吸手指是為了得到生理上的滿足,緩解“焦慮”的情緒,尋求父母的安撫。2歲的寶寶可以聽懂父母的教導,直接告知吸手指是不允許的行為,耐心講解不好之處;給寶寶勤洗手,把手指餅或者磨牙棒之類的讓寶寶握著,減少吸手指的頻率;轉移寶寶注意力,父母可以給寶寶一些拼圖或者積木等動手能力訓練的玩具,陪同寶寶一起玩耍。
我們家寶寶吸手指的行為沒有持續很久,多陪伴寶寶,與寶寶互動,帶寶寶玩耍,相信很快就可以戒掉吸手指的不良行為。
-
5 # 陽光快樂寶媽
兩歲多寶寶尚在嬰兒時期,吸吮自己的手指是正常的現象,這有助於他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家長不用過於擔心而急於阻止。
在孩子到2-3歲後,這種現象一般會逐漸減少,但是有的孩子在飢餓、寂寞無聊、焦慮不安、身體有疼痛或其它不舒服表現時,仍然喜歡吸吮指頭以減輕焦慮、轉移注意力,如果偶然出現這些行為或持續時間不長,家長不必著急。
隨著寶寶年歲的增長及與外界接觸的增多,一般這一不良嗜好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但是,如果諸如飢餓、疾病、孤獨無伴、缺乏玩具等不良情境經常存在,吮手指或者咬指甲的行為就可能形成一種嗜好,以致難以革除。
那麼,究竟該如何幫孩子戒掉吃手的習慣?在於從小培養寶寶良好的習慣,避免錯誤的哺乳方法,以杜絕養成不良嗜好。
對於已養成此類不良習慣的孩子,在矯治時應注意:
1.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如果是因為餵養方式不正確,應培養孩子有規律的進食習慣,做到定食定量、飢飽有節;
如果是孤獨、寂寞等原因,則要給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讓他們有機會與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樂,培養其對環境、遊戲的興趣,以轉移其注意力,逐漸糾正此類不良嗜好;
如果是體內缺少鋅、鐵等微量元素,最好先帶孩子去做微量元素測定檢查,再給與對應的治療方法。
2.創造一個寬鬆、溫馨的家庭環境
家長給孩子創設一個寬鬆、溫馨的家庭環境,有助於孩子釋放壓力。在與孩子相處時,父母面帶微笑,語調輕鬆,蹲下來與她說話,保持與寶寶平等的姿態,都有助於滿足孩子多方面的情感需求。
而適當改善對孩子的要求,不對孩子太過嚴厲,不過分強調競爭,不給孩子施加壓力,不要求孩子盡善盡美等,也利於給寶寶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穩定、寬鬆的成長氛圍。
3.正確教育,切忌粗暴
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兒時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應簡單地禁止,否則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使他們感到更緊張。像文中寶媽給寶寶手指塗辣椒的行為,顯然是不可取的。
只有主動提供多種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遊戲等,而不應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自然會解除其困惑,而不致這些不良嗜好的產生。
因此,對此類兒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強行制止的行為是有害無益的,嘲笑、譏諷、恐嚇、打罵更是不妥,這樣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緒更加緊張不安,甚至產生自卑感、孤獨感等不健康心理。
-
6 # 小黃人凱蒂貓
請回憶一下,當孩子處在正常口欲期,也就是0到1.5歲時,是否經常阻止他將手放入嘴巴!孩子的口欲期得不到滿足,於是在兩歲時,這個口欲期又出現了!不要過於阻止孩子,對她吸手指表現的很在意,或者粗暴的阻止孩子!
如果是突然開始吸手指,觀察下在什麼情況下孩子會吸,是在一個人發呆時,還是緊張時,還是睡覺等情況下,看下是否是缺乏安全感,孩子靠吸手指來緩解情緒!如果是安全感的缺失,那就要仔細回憶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必然是與家庭生活相聯絡的……
多陪伴孩子,多對孩子表達愛意,擁抱他,讓寶寶感受到!
在孩子吸手指時,可以走過去抱起來,跟她一起玩其他的遊戲,或者用其他玩具轉移她的注意力!不要直接的去阻止他吃手指!
最後,溫馨提示,孩子既然開始有吸手指習慣,家長肯定要給寶寶勤洗手,保證衛生!
祝寶寶健康成長!
-
7 # 快樂這麼簡單329
不對的小孩兒受不了辣椒,虎啊,那不是坑孩子嗎,給手指頭高點香皂洗一洗,要不然得給他買一個奶嘴兒,給他讓他國奶嘴給他國。
-
8 # 嬰語說
首先寶寶兩歲多吸手指是十分常見的事,寶爸寶媽不用過分當心。
先和你分享下我家寶寶的“吸手指”史吧!我家大寶差不多3、4個月的時候就發現有吸手指的現象,而且是進階版的“吸拳頭”,特別是在肚子餓的時候,容易揮舞小手,然後很“順手”的就放進嘴裡吮吸了起來。我也沒過多的干預,該餵奶就餵奶,後來會爬、會走後,反而喜歡把抓到的東西放到嘴巴里,有看見的時候就給他拿出來,等再長大一些就自然而然的好起來。這裡給寶媽的建議是:
如果寶寶吸吮手指不是特別頻繁,只是在睡覺時、想吃飯時吸吮,就不必過多的干預。還有父母發現寶寶剛出生沒滿月就開始吮吸手指了呢!其實啊,吮吸是寶寶的本能,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小寶寶就建立起了吮吸反射。吮吸能讓孩子得到安全感,能促進寶寶生長髮育。但是題主的寶寶2歲多孩子還在吸手指,要引起注意,抹辣椒未必是最優方案。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寶寶會有吮吸手指的現象:一、寶寶自我滿足的本能
寶寶剛出生,最大的感官就是“飢餓感”,當孩子肚子餓了,就會有強反饋回大腦,而哺乳之後才能消除了孩子的飢餓感,這個過程就是透過孩子“吮吸”的行為完成的,當孩子感覺系統和運動神經正常發育能控制手臂的時候,允吸手指不但滿足了孩子指揮手臂帶來的的新鮮感,還讓孩子的“口欲“得到了滿足。大多數寶寶隨著爬行、站立、行走行為的建立,能接觸到更多東西的時候,“口欲期”也過了,就會喜歡抓東西放進嘴巴里咬了,這也是非常常見的情況。
二、提示媽媽“我餓了”
前文說道,寶寶消除飢餓,獲得母乳是透過吮吸完成的,所以當寶寶發生吮吸行為的時候,是在向媽媽發出“我餓了”的訊號。媽媽們要善於捕捉該訊號,不要讓孩子餓太久。
三、宣洩情緒
寶寶的情感正在萌芽,寶寶的所有感受都需要一個宣洩口,但是寶寶還不會說話,不會其他反應,就透過最舒服的“吮吸手指”來表達情緒,父母不用為此擔心,應該為孩子的情感發展感到欣慰才對。
四、緩解牙齦癢
寶寶長牙的時候,牙齦會非常癢,這時透過吸吮手指可以有效減低癢痛感。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想辦法解決孩子的癢痛感,比如透過給寶寶啃食“牙膠”、“磨牙餅乾”、“磨牙棒”等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另外孩子長牙期要注意觀察孩子體溫,有時孩子長牙時容易引起發燒,要加以重視。
這些都是寶寶發現吮吸現象的根源,如果寶寶在嬰幼兒時期發生吮吸手指的現在,無需過分緊張,只需注意寶寶手指衛生,防止病從口入。發現寶寶肚子餓的時候,及時餵養,不可放任嬰兒長時間吮吸手指,長時間吮吸手指會導致手指角質增生、糜爛或生長畸形。
那麼時候父母要干預孩子吸手指現象?一、無節制的吸吮行為
寶寶無節制的吸吮手指,開始有咬手指的現象,手指有生長變形的徵兆時,就要開始人為的干預,幫助他轉移注意力,逐漸地改善他的習慣。
二、開始長恆牙的時候
吮吸手指會影響恆牙生長,如果不加以干預,容易出現牙齒歪曲生長,導致山下牙咬合不齊,嚴重者會影響寶寶相貌。
2歲小孩還存在吮吸手指現在,一味的用強制手段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要分析孩子吮吸的原因,好對症下藥:一、孩子處在焦慮中
孩子是否因為某種壓力正處於焦慮之中,用吮吸手指來排解焦慮。如果是這種原因,寶爸寶媽要注意每次寶寶吮吸手指前後是否存在觸發因素。孩子是做了什麼壞事?怕被父母責罰?可以嘗試與孩子進行溝通,緩解孩子壓力。
二、孩子習慣性的行為
孩子也可能是無意識的出於習慣而吮吸手指,比如看電視的時候,習慣性的把手指放進嘴巴吮吸。這種情況就要開始引導孩子,透過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做法,比如拿個他喜歡的玩具讓他抱著看電視,久而久之,自然就改掉了吮吸手指的習慣。
當然,也有人透過抹辣椒、抹苦瓜汁,更甚者還有抹指甲油的來改善孩子吮吸手指的行為,也有取得不錯效果的,但是這裡不推薦如此作為。沒有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可能孩子不吮吸手指了,又開始用抖腿來緩解壓力,你是否又要開始“綁腿”了呢? -
9 # 凝媽悟語
我家寶寶也是2歲多,也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喜歡吸手指,但是並沒有往他手上擦什麼東西,沒有強制他去改變,吸手指的情況慢慢減少了。其實,瞭解孩子吸手指的原因,爸爸媽媽們就知道該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了。
正確理解孩子吸手指的行為孩子吸吮手指的行為,開始的時間很早,要追溯到胎兒期。懷孕11周的時候,胎兒已經能夠把手放到嘴裡吸吮。整個胎兒期,孩子吸吮手指就是最大的樂趣。做四維彩超的時候,能看到胎兒吸吮手指的樣子,給了媽媽們很多驚喜。
孩子出生後,就會出現吸吮反射,能夠正確的吸吮母乳。等到2個月的時候,孩子的手能夠張開,大腦皮質發育得更好,就開始練習吸吮手指,達到用嘴巴和舌頭探索世界、認識自己身體的目的。這個階段在心理學上叫做“口欲期”。
孩子早期吸吮手指,也常常表示餓了。到了2-3歲,孩子的手能進行更多的活動,表達飢餓的方式也升級為語言,吸吮手指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進而轉入“肛欲期”。如果孩子吸吮手指還非常頻繁,往往是一些環境因素引起的。
❥因為被糾正而延長口欲期
孩子吸吮手指的時候,父母認為這是一種不良行為,試圖糾正孩子,訓斥孩子“不要吸手指,太髒會生病!”或者採用塗辣椒水、塗胡椒水、綁手、打手這些極端的做法。
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他的大腦中會主動去掉“不”這些禁止的詞彙,而只關注後面出現的“吸手指”這樣的行為,所以他還會繼續吸手指。可以做一個實驗,如果孩子鑽到桌子底下,你讓他“別抬頭”,他肯定抬頭,就很容易理解這個道理。
《慢養:給孩子一個好性格》中有個案例,黑立言小時候喜歡吃手指,被父母發現後,睡覺的時候,父母就把他的雙手綁起來,避免他吃手,結果卻一路吃手吃到大。
❥自我安慰
孩子在小的時候,特別渴望得到面板接觸,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和擁抱愛撫,如果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或者家庭關係緊張、對孩子不夠溫情,孩子會感到非常孤獨。孩子沒有解憂的好方法,只能用吸吮手指的方式安慰自己。
2歲左右的寶寶基本上都斷奶了,斷奶以後,孩子還不能立刻從吸吮的階段轉換過來,在口欲期的結束階段,還會有短暫的停留。不能吸母乳,為了獲得口唇的滿足感,就用最方便的吸吮手指來代替。
二寶2歲斷奶,在斷奶初期,吸吮手指的現象確實有了明顯增多,慢慢適應之後就調節過來了。
❥自我調節
孩子也會有情緒,但是表達能力有限,當情緒壓抑的時候,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只能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進行自我調節,譬如吸手指。
孩子喜歡跑到廚房裡,看到鍋子、刀子、叉子就想拿,爸爸媽媽不允許。看到架子上的蔬菜、水果,不管生熟和髒淨,拿起來就吃,爸爸媽媽馬上禁止。
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爸爸媽媽簡直是形影不離,只要“亂動”東西就說“不行”,這時孩子是有情緒的,什麼也不讓動,就吸手指吧。
正確認識孩子吸手指的影響孩子吸手指,我們最大的擔心就是孩子會吃到細菌,影響身體健康。可能還會導致手指變形、影響牙齒髮育的問題。但是隻要保證孩子的手是乾淨的,吸手指的次數不是過於頻繁,對身體發育都沒有不良影響。
《善解童貞》中說,允許孩子吃手指,孩子得到的發展有很多,不允許孩子吃手指,孩子學會講衛生了,但也失去了諸多發展。
孩子吸吮手指,滿足吸吮並不是主要任務,更重要的任務是用嘴巴去探索事物。手指在孩子看來是外界的部分,吸吮手指就是在探索外界,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標誌。能吸吮手指並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手和嘴巴配合完成,這都需要大腦的控制調配。吸吮手指時,手部觸覺的發育得到刺激,手感知外部物體的能力得到提高,手握持能力也會得到加強。大腦在使用中成長,手部能力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大腦發育。
弗洛伊德主張,孩子的口部是心理的核心,吸吮手指是獲得心理滿足的一種外在表現。當孩子無聊的時候、情緒不好的時候,吸吮手指就變得安靜。當我們制止孩子吸吮手指時,孩子就會哭鬧不安,繼續允許他吸吮,他又重新安靜下來。孩子露出社會性微笑的時間,和吸手指的時間基本相同,說明吸手指讓孩子變得快樂。
如何應對孩子吸手指的行為透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瞭解到,2-3歲的孩子吸手指還是比較正常的行為,孩子吸手指還有積極的作用,所以不要過分焦慮。只要引導得當,孩子會逐漸失去吸手指的興趣,被更加有樂趣的事情所代替。如果引導不當,孩子吸手指的行為會持續到成年,到那時真是一輩子的習慣,就很難改了。
首先,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父母不要寄希望於強制孩子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有時間多抱抱孩子,陪孩子一起玩遊戲、讀書、多聊天,滿足孩子肌膚的飢餓感,讓孩子沒有時間無聊,沒有時間去吸吮手指。
二寶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讀書,他負責翻書,我們負責讀書,不管他翻到哪一頁,順著他的意思讀就是了。他的手都在忙活翻書,根本沒有功夫吸吮。
孩子吸吮手指的情況也各不相同,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一旦看到孩子吸吮手指,不要過於緊張,不要訓斥孩子,而是不動聲色地幫他拿出手指。
有的可能在睡覺的時候吸吮,有的可能在等著吃飯的時候吸吮,有的還會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吸吮。睡覺的時候握住他的手給他講故事、唱歌哄睡,等吃飯的時候給他手裡塞一把勺子或者手指食物,思考的時候在他手裡放一個可以啃咬的牙膠玩具。
其次,給孩子提供用手玩的玩具
2歲的孩子手部靈活性已經非常強,能進行豐富的活動了,給孩子提供一些動手的玩具,把手利用起來。玩小汽車、小火車、拼插積木、疊疊樂、玩球、摺紙、畫畫等等,這些都是非常適合孩子的手部活動。
有一種疊疊樂,是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硬度、不同觸感、形狀也不完全是圓形的,暗含很多新奇的東西,會引起孩子強烈的好奇心,特別喜歡玩。可以讓孩子用手去感受這些不同,除了把手用起來,還能提高手的感知能力。
二寶很喜歡玩小火車,因為看了很多關於火車的書,所以一邊用手推著火車在軌道上跑,一邊回憶書中看過的情節,自導自演著故事,這種活動每天都會樂此不疲。
說這些就是想告訴爸爸媽媽們,其實孩子可以動手的機會非常多,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靈活的選擇適合孩子的玩具,把手利用起來,減少吸吮手指的機率。
最後,滿足孩子探索的需求
孩子喜歡用手去拿或者觸控一些家居用品是正常的,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個途徑,是值得利用的一個好時機,不要輕易地去制止孩子。
孩子2歲這個階段特別喜歡玩廚房用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玩,像鍋子、勺子都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如果擔心孩子會把廚具弄壞,可以單獨給孩子準備一套可以玩的鍋子、勺子等用具。當然也有兒童專用廚房玩具,給孩子準備一套,讓孩子盡情地切切切、炒炒炒,享受做廚師的快樂。
孩子喜歡碰蔬菜,就教他擇菜的方法。孩子喜歡用大人的水杯喝水,就給他準備一個一樣的水杯。諸如此類,只要孩子想做的事,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就滿足孩子探索的需求,這也是一種不出門的早教。孩子動手的慾望得到滿足,就不會再花時間用嘴巴吸吮手指了。
結語面對孩子吸手指的行為,我們自然會有擔心,但是要認識到它的存在是有原因的,根據這些原因,一一去解決,孩子就會在平靜的狀態下自然過渡,順利改掉吸手指的習慣,又輕鬆又益智。
-
10 # 歸去來兮001
寶寶兩歲多吮吸手指頭,其實有兩點:
1.可能是四五個月時 口欲期干涉了孩子這個行為,導致孩子延遲 口欲期。
一般情況下,嬰兒在出生之後會吮吸手指頭,和四五個月的時候也會吮吸手指頭。這個期間就是口欲期。
事實證明:我身邊兩歲左右的寶寶這個期間是在到處探索,翻箱倒櫃,好奇世界,哪有時間吸手指。
2.更有可能是精神過度緊張導致不由自主的緩解壓力,所以吸手指。
要注意的是,不能對孩子大吼大叫。給孩子創造一個溫暖有愛的成長環境。
因為兩歲,是一個塑造蛻變的過程,我們更要耐心等待花開。
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作為家長要很好的過度孩子的關鍵成長時期。
幫助孩子很好的過度這個緊張時期。耐心,包容,用愛滋養孩子。
-
11 # 李老二家的二姐姐
兩兩歲多的寶寶吸手指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到了口欲期。0~3歲嬰幼兒心理發展包括很多方面,感知覺能力,記憶、思維,想象,交往、注意力,情緒情感,意志力,氣質特徵,自我意識,嬰幼兒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感覺器官,最早出現的就是觸覺,就是用手摸東西用嘴嘗,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眼睛看。
小孩子最早出現的也是最常見的行為學習方式,東西喜歡嘴巴放在嘴巴里,大人如果強行制止是不對的。大人不要過多的干涉,只要保證入口的東西乾淨即可,不要用粗暴的方式打斷,可以用轉移注意力力的方式。
-
12 # 健康管理師媛crystal
我們寶媽寶爸會發現,寶寶經常會吸吮手指,可是手指上細菌很多,所以我們家長總想著法讓孩子戒掉吸吮手指的習慣,甚至在手上塗辣椒,那麼這些做法到底好不好呢?
那麼今天媛媛老師,就來詳細說一說。
一、寶寶為什麼會吸吮手指?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寶寶為什麼會有吸吮手指的習慣。其實寶寶吸吮手指,是在透過嘴來探索世界。
而我們兒童早期智慧主要體現在動手能力上,每個年齡段有相應的精細動作發展過程,只要家長進行相對的教育,那麼手指會越來越靈巧,頭腦也會更加的敏捷。
所以在嬰兒期,吸吮手指是作為吃奶反射的一種表現。當寶寶飢餓時,90%的嬰兒會將自己的手指放在口中吸吮。媽媽們不要擔心。但是為何稍大一些的孩子也會有吸吮手指的表現呢?
寶寶如果稍大一些,還有吸吮手指的習慣,那麼家長需要引起注意,可能是以下的原因造成:
1 餵養不當比如媽媽在餵奶的時候,速度太快或者是方法不正確,這樣就不能滿足寶寶吸吮的慾望。所以這個時候,即使肚子吃飽,但心理上仍然會透過吸吮手指來滿足。
文|媛crystal
2 寶寶感到寂寞有些寶媽寶爸很忙碌,會忽略寶寶與外界交流的需要,這個時候,寶寶就會自然的玩弄手指或吸吮手指來解悶。
隨著寶寶乳牙的萌出,吸吮手指的弊端會逐漸表現出來。那麼會有哪些害處呢?
二、寶寶吸吮手指的害處寶寶吸吮手指,其實有不少的害處:
1 不衛生首先是吃手指不衛生,因為寶寶手指上有很多的細菌,吸吮就會將細菌吃進肚子裡。如果寶寶這時候免疫力不足,那麼很可能發生腸胃感染。
2 手指受傷其次,如果寶寶長時間吃手指,會影響到手指骨骼的正常發育,可能會出現手指彎曲,甚至畸形。
如果寶寶已經長牙,還會造成手指蛻皮,腫脹,甚至感染。
3 影響牙齒吸吮手指時,如果正好遇上長牙,那麼會讓牙齒照著不正確的方向生長,這樣就會影響牙齒的排列、咬合,也會引發口腔的各種問題。
4 影響生長髮育寶寶吸吮手指,還會影響臉部變形。因為吸吮手指時的外力,會時上下頜的正常生長受到干擾。
這樣就會形成上頜前突,下頜後縮,噘嘴等畸形,影響到臉型的美觀。
5 影響個性研究表明,喜歡吸吮手指的寶寶,會滿足於吃手指的樂趣,這樣就不願意參加其它的活動,這樣對智力和心理都會有影響。
既然寶寶吸吮手指,有以上這麼多的危害,那麼我們該如何預防孩子吸吮手指的習慣呢?
三、如何預防寶寶吸吮手指想要預防寶寶吸吮手指,需要在嬰兒時期吃奶的時候就開始注意。
1 奶嘴洞口我們餵養寶寶的奶嘴洞口要適中,不要太大,這樣就可以使寶寶有足夠的空間,滿足吸吮的需要。
2 給寶寶足夠的溫暖媽媽在餵奶時,要給予寶寶足夠的溫暖和愛,心情平和,不急不躁。
3 經常觀察當寶寶睡醒後,家長們不要讓孩子單獨留在床上太久,這樣就會讓寶寶無聊吸吮手指,家長要經常觀察,可以用玩具或其它東西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4 轉移注意力當寶寶在吸吮手指時,媽媽要將寶寶的手輕輕拿開,並用玩具或其它東西吸引孩子注意力。
或者家長可以多和寶寶說說話,唱兒歌,看圖書等。
5 較大孩子對於乳牙已經萌出較大的孩子,家長要鼓勵寶寶多參加遊戲活動,和小朋友多接觸,這樣吮手指的習慣會逐漸被淡忘。
6 遮蓋手指還有一種方法,家長可以將寶寶衣袖拉長遮蓋手指,這樣也是不錯的方法。
那麼有的家長會問,能不能用辣椒醬來阻止寶寶吸吮手指?
四、能不能用辣椒醬塗抹?將辣椒醬塗抹在寶寶手指上,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提倡。
醫生表示,這個方法在同理心(即換位思考)的層面上並不是最好的。
而且如果辣椒醬不小心碰到寶寶眼睛,這樣對眼睛會有很大的傷害。
五、總結媛媛老師提醒您:
1 寶寶吸吮手指,有好處,也有壞處,家長要注意。
2 寶寶吸吮手指,不要用辣椒醬塗手指,建議用文章中的6種方法。
3 對於乳牙已經萌出較大的孩子,家長要鼓勵寶寶多參加遊戲活動,和小朋友多接觸,這樣吮手指的習慣會逐漸被淡忘。
圖片來自於網路
-
13 # 雨滴年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兩個孩子都有一段吃手指的經歷,但是時間基本都在一歲左右,但是每個孩子生理和發育都不一樣,我覺得兒童吃手,絕大部分與心理有關。簡單來說,當孩子感受到壓力,或者感覺無助時,不知道如何正確地去宣洩自己的情緒。因此,他們會不由自主地開始“吃手”,用這個渠道來緩解自己內心的不安感。如果父母不瞭解這個心理原因,強迫孩子改掉吃手的習慣,那麼,自然會找到第二種宣洩情感方法,比如改為咬指甲、猛眨眼睛等等。因此,我們在保證安全及衛生的情況下,可以儘量滿足嬰兒的口欲期表現。儘量保證孩子的手手安靜多洗手,慢慢引導,吃手並不一定是壞事。
-
14 # 好媽咪學習園地
感謝邀請,兩歲半寶寶喜歡吸手指,其實有幾方面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因為這些寶寶斷奶時間晚,他們把手指當成了乳頭,因此還會時不時吮吸手指。另一方面,他們可能無意識間養成了壞習慣,比如焦慮時、孤單時、不開心時或者思考時,他們都會下意識的去吸手指,如果不及時糾正,這些孩子有可能把習慣帶到成年。家長要注意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不要讓孩子吃手,手上細菌非常多,經常吃手可能會導致出現腹瀉,腸胃功能紊亂等各種疾病,對孩子身體無益,最好多進行心理輔導,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孩子吸手指如果不是習慣問題,就有可能是體內缺鋅或缺乏維生素了。缺鋅對於孩子成長而言,後果還是很嚴重的,家長應該予以足夠重視。因此,如果家長懷疑孩子缺鋅,最好帶孩子去做個微量元素檢查,一旦確診,家長應該注意在孩子的平日飲食裡增加含鋅量高的食物,除此之外,如有必要,找醫生開一些補鋅的藥物也未嘗不可。
-
15 # 孕嬰幫幫媽
“不能把手放進嘴裡”。生活中,很多媽媽都對寶寶說過這句話,但是小寶寶們似乎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總是不自覺地吮吸手指。
我們都知道手最容易沾染細菌,小孩子又經常玩玩具,胡亂抓拿東西,所以手上很容易攜帶細菌。但是寶寶都有口欲期,在口欲期階段,他們會頻繁性地把玩具、手指放在嘴裡吮吸或者啃咬,以滿足口上的快感。
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寶寶吃手,會做出一些極端的方法,像是在寶寶手上擦辣醬等刺激性東西,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合理的,比起寶寶吃手帶來的危害更嚴重。
手是人體最靈敏的部位,可以觸碰身體的大部分地方,如果寶寶用擦有辣椒醬的手揉眼睛,後果是很嚴重的。除此之外,寶寶面板嬌嫩,辣椒醬帶有很大的刺激性,不亂他們的小手觸碰哪一寸肌膚,都會對面板產生這的影響。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能採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制止寶寶吃手。
如果寶寶有吃手的習慣,可以透過這幾個方法改善。
1、轉移注意力
發現寶寶吃手,家長可以拿小玩具或者其他東西吸引寶寶,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也可以和寶寶玩鬧,做遊戲等,讓他們沒有機會吃手。
2、用其他東西代替
在口欲期可以給寶寶買磨牙棒或者咬咬樂等,既能訓練他們的抓握能力,也能鍛鍊牙齒的咀嚼能力。
平時要勤給寶寶清洗小手,最好用兒童專用洗手液。寶寶經常玩的玩具也要定期清洗晾曬。
-
16 # 六六媽談養育
首先往寶寶的手上擦辣椒是不對的,這樣不僅會損害寶寶稚嫩的面板,還會嚇到寶寶。
其次就是我們要弄清楚,寶寶為什麼會吃手?我從兩個階段來分析下:
第一個階段 孩子口的敏感期(1歲前) 寶寶吃手是從兩個月開始,到六個月達到高潮,這時候吃手是他對周圍環境的探索。
然而現在很多的家長看到孩子吃手就把他的手拿掉,甚至打,還在一起研究說我打他兩次他就不吃了,抹辣椒等各種辦法去制止,其實這個現象就是人類行為開始發展。孩子口的敏感期的到來,有的家長為了阻止孩子啃手就給一個安慰奶嘴往嘴裡一扔,看著確實也挺心疼的,因為那個安慰奶嘴就一種感覺,只滿足了吸吮的需求,但是沒有滿足大腦發展的需求,這就阻礙了孩子的大腦發育,就是浪費了這個口的敏感期的發展階段。兒童他是透過外顯行為來去積澱內在的精神內涵的,人類的神經元在肚子裡面都是一個一個沒有連線的,當他生出來以後受到環境刺激,這些神經元就開始連線不同的資訊,比如說嘴巴啃到東西了,他這個神經元受到了來自嘴的刺激,神經元就快速的連線,連線起來以後就搭成了一個最初的心智模式。在之後到手的敏感期,見了這個危險的東西,能動或者是不能動,孩子就會自己能去辨別了,喜歡那些和不喜歡哪些,他都會進行一個選擇,這些都是口的敏感期所建立起來的心智模式,一個人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是由這個心智模式所決定的。比如說有的孩子特別被動,有的孩子積極主動,都是由神經元連線起來的心智結構所決定的。
第二個階段 孩子尋求安全感 (1歲以後) 理論上1歲後的寶寶應該逐漸對吃手不感興趣,如果這個時候,寶寶還有吃手的習慣,家長就要找找自身的原因了;
1,、你是不是平時很少抱她,跟孩子親密接觸太少,這樣寶寶會不自覺用”吃手”來尋求安慰。
2,、家長大聲說話,甚至吵架,矛盾重重的外界環境以及陌生感,讓寶寶沒有安全感。
同樣這個階段的孩子吃手,家長也不必過多的關注和焦慮。不能簡單粗暴的的告訴孩子不可以吃手,或者是直接打掉孩子正在吃的手,或者使用抹辣椒這種方式。
家長可以多花時間陪寶寶,比如說講故事,唱兒歌和寶寶一起讀繪本,玩玩具等,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當寶寶緊張的情緒得到緩解後,自然就忘記吃手了。
我家寶貝兩歲時候也是不是會把手往嘴裡塞,有時候我就感覺到,他也是無意識的就塞進去了,然後我稍微一提醒,或者微笑的看他一會,他自己就能感覺到不應該這樣做,立刻就糾正了,慢慢的也就沒有發現他吃手指頭了。
總之,孩子兩歲了,他是可以聽懂大人的講話的,儘量多去引導,適當的提醒,慢慢的他就會自然而然就戒掉這個習慣的。
回覆列表
但是不建議給寶寶塗抹辣椒水等刺激性的東西,寶寶吃到後造成的不適感也會很不舒服的。
平時也要多注意寶寶的個人衛生,勤洗手,玩具注意消毒,給寶寶營造一個乾淨舒適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