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嶽之嵐
-
2 # 大海卡推
皇貴妃在後宮中的地位,相當於副皇后。如果皇后不在,皇貴妃可以代替皇后行使職權,統攝嬪妃,處理後宮事務。
皇后可以使用十人名額的宮女,而皇貴妃用八人名額的宮女。其他的月例、生活物品、衣帽服飾等,差距都極為有限。
但皇后是一國之母,代表著整個王朝的最高禮儀。每逢重大典禮,或者帝王出巡,皇后都會陪同。皇后不得擅自廢立,是國家大事。
皇后是妻,皇貴妃地位在高也是妾。一般情況不會影響威脅皇后地位。
-
3 # 澹奕
第一位皇貴妃的出現,就是因為皇帝想廢后,皇貴妃的起源就註定了這個封號是皇后的頭號剋星。
皇后為正宮,而皇貴妃就是實際上的“副後”。皇貴妃出現於明朝,在清朝也沿用設立。明朝時代,“皇貴妃”用於冊封皇帝最寵愛的妃嬪,而整個清朝,皇貴妃大多用於追封、或者在寵妃重病之際沖喜。中宮還在,不輕易冊封皇貴妃。
後宮妃嬪眾多,皇后僅一人,而皇貴妃也僅一人。若皇后仍在也無特例,皇帝動了冊立皇貴妃的心思,必然威脅皇后。
明朝的皇貴妃,從誕生起就是對皇后的威脅歷史上第一位皇貴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繼後孫氏。孫氏得寵,且為宣宗生育了皇子朱祁鎮,而宣宗元配胡氏只有兩個女兒。朱瞻基幾次三番想要廢黜胡皇后,卻因滿朝文武反對以及張太后的阻止而不得。
可是明宣宗始終不願虧待了自己的愛妃,怎麼辦呢?當時皇后之下,眾妃之首為貴妃,而貴妃有金冊沒有金寶,明宣宗破例賜給孫貴妃金寶,讓她像皇后一樣同時擁有金冊金寶,並且在“貴妃”銜之前加一個“皇”字表示尊貴。
成為皇貴妃的孫氏,冠絕六宮,之後不久,朱瞻基還是廢黜了胡皇后,將孫氏扶上了皇后之位。
之後的代宗、憲宗、神宗、世宗、熹宗等朝都出現有皇貴妃,非常著名的萬貴妃與鄭貴妃,其實就是皇貴妃之尊。
明朝的皇貴妃,都是當時盛寵無比的存在,可以說,“皇貴妃”三個字在明朝,就是建立在皇后的各種悲哀之上的。
真正意義上的皇貴妃冊封,清朝只有兩次清朝的皇貴妃數量相當多,比如乾隆朝,做過皇貴妃的妃嬪就有7位。幾乎清朝歷代皇帝的後宮,都有皇貴妃。然而真正意義上的皇貴妃,清朝兩百多年也只有兩位——順治帝的董鄂皇貴妃與同治帝的富察皇貴妃。
與明朝第一位皇貴妃孫氏一樣,清代順治朝的董鄂皇貴妃,她的出現也讓當時順治帝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欲哭無淚。
順治帝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出身科爾沁部,也就是順治帝之母孝莊太后的母族。然而這個出身高貴而且美麗的皇后,因為喜歡奢侈且脾氣很差,更加是因為攝政王多爾袞緣故入主中宮,讓順治帝非常厭惡。
而深得順治帝歡心的董鄂氏,入宮就晉封為賢妃,僅僅一個多月成為皇貴妃。甚至在董鄂皇貴妃生子後,順治帝稱:“朕終於有了第一個兒子。”然而實際上,當時的順治帝已經有好幾個其他妃嬪所生的皇子了。
因為董鄂皇貴妃的存在,順治帝更加不願多看皇后一眼,最終還是將之廢棄。
同治朝,冊立阿魯特氏為皇后之後,同治帝載淳生母慈禧太后非常不滿,認為兒子違背了自己的意思,沒有選擇自己中意的富察氏,而偏偏選了當年顧命八大臣之一端華的外孫女阿魯特氏。
在阿魯特氏成為皇后之後,慈禧太后也是各種挑刺兒甩臉子,表示自己的不滿。而對於富察氏卻相當看中,接連冊封富察氏為慧妃、皇貴妃,光緒朝仍舊為皇貴妃。慈禧太后本身就屬意富察氏為皇后,所以各種抬舉,也就註定了皇后阿魯特氏的悲哀。
清朝在皇后之下,設立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以及四妃六嬪與無人數限制的貴人、常在和答應。皇貴妃與皇后一樣都只有一位,且位同副後尊貴無比。
按照宗法制嫡庶尊卑來看,皇貴妃再尊貴也還是妾室,皇后終究是正妻。可皇貴妃手中的權柄實在是太大了,與皇后相比只是差了個名分而已。更何況,對於皇后來說,威脅有時候不僅僅是名分,皇后地位並非永恆不變,所謂的“威脅”就是皇帝他動了改變皇后的心思。
就好像漢獻帝劉協與魏王曹操,劉協空有皇帝之名,尊貴又如何,曹操如同懸在其頭頂的一把利刃,這才是威脅。
清朝冊立皇貴妃,一般都是這麼幾種情況下:
要麼,妃嬪死後追封榮譽;要麼,妃嬪快死了沖喜;最後一種,就是皇后地位受到了挑戰,有人想要改變這種情況。最後一種也比較複雜,比如皇后失寵,典型例子就是順治朝博爾濟吉特氏皇后與董鄂皇貴妃;比如皇后名存實亡,典型就是乾隆朝那拉氏繼後與令皇貴妃;而同治朝的情況特殊,雖然載淳喜歡阿魯特氏,可是載淳的老媽不喜歡啊,因為老媽喜歡的人沒成為皇后,所以老媽不喜歡現在的皇后,也因為老媽不喜歡皇后所以自己也不敢去喜歡皇后。
簡單來說,對皇后而言,除非冊封皇貴妃的人要死了或者已經死了,否則自己還好好的,皇帝就要冊立一個能夠繼續以皇貴妃身份存在的人,那就是個天大的威脅。
-
4 # 四川達州人
其實怎麼說呢。
別說皇貴妃,皇帝真喜歡的話,比如漢武帝的衛子夫,宋真宗的劉娥,唐高宗的武則天,如此身份一樣可以當皇后,關鍵還是看皇帝本身是否強勢。
皇貴妃出現在明代,因之成為僅次於皇后的特殊地位妃嬪。本來,貴妃在宋代已經從普通妃中晉升為高一等級的妃號,加皇字屬性就又拔高了一個等級,地位顯赫無比。
不過,大部分時候,皇貴妃是皇后缺位情況下的代行皇后權力者。是否晉升皇后還得看皇帝的意思。
比如康熙的表妹孝懿仁,皇貴妃當了8年,臨死前一天才冊封皇后(沖喜)。
-
5 # 猴格大人
皇后和皇貴妃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妻,一個是妾。皇貴妃很少能威脅到皇后的地步,很多時候都是搞大批發的安慰獎。
皇后活著的時候,有皇貴妃其實是常態,並不是少見的事情。只有清朝時期康熙的孝懿皇后,乾隆的繼後,嘉慶的孝和皇后這三位做皇貴妃的時候,沒有皇后在位,還有就是嘉慶生母令懿皇貴妃被封的時候,繼後已經名存實亡了。
很多人都覺得歷史上第一個皇貴妃是明宣宗的繼後孫氏,其實她只是擁有金冊金寶的貴妃,並不是皇貴妃,皇貴妃在當時也沒有制度化,後來,孫貴妃直接取代胡皇后做了繼後。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擁有皇貴妃頭銜的是明代宗朱祁鈺的唐皇貴妃,景泰七年【1456】八月冊封的,當時並沒有皇后在位,朱祁鈺的原配皇后汪氏被廢,繼後杭氏早亡,所以,唐皇貴妃實為後宮第一人,但是並沒有做到皇后寶座遭遇奪門之變,被殉葬。
明朝最知名的皇貴妃,也是官方承認的第一位皇貴妃是明憲宗的真愛萬貞兒,成化十二年【1476】封貴妃,始加皇,當時,明憲宗的繼后王氏還在位呢。第一個批發皇貴妃的是明世宗朱厚熜,當時他的第三位皇后方氏在位。
嘉靖十九年【1540】閻貴妃薨,朱厚熜就追封身為大皇子生母的閻貴妃為榮安惠順端僖皇貴妃。同時封二皇子生母王貴妃,還有另一個沈貴妃同時為皇貴妃,一回搞出三個皇貴妃,一個死的兩個活的,可想而知,皇貴妃並沒有什麼含金量。
在之後,皇貴妃就是後宮等級中的一級,僅次於皇后,就是後宮妃子熬資歷的一種認證。明神宗、明熹宗都搞過大批發,明神宗封了倆皇貴妃,鄭氏和王氏;明熹宗也封了倆,這爺孫封貴妃的時候,皇后都在位呢。
大清最出名的皇貴妃就是順治的董鄂氏,當時也是繼後在位。康熙的一個孝懿皇后佟佳氏做了八年皇貴妃,在病危時晉封皇后,給了一個安慰獎,一天皇后就死了。
第一個攝六宮事的皇貴妃清朝第一個攝六宮事的皇貴妃是乾隆的繼後那拉氏,乾隆十三年【1748】七月初一晉封皇貴妃,攝六宮事,形同副後,十五年【1750】封皇后,三十年【1765】閏二月不廢而廢。
第二個攝六宮事的皇貴妃還是乾隆的,令妃魏佳氏,在乾隆三十年【1765】五月初九晉封皇貴妃,攝六宮事,形同副後。後來兒子立太子,魏佳氏追封皇后。
清朝的皇貴妃大批發雍正的敦肅皇貴妃年氏、乾隆的慧賢皇貴妃高佳氏、純慧皇貴妃蘇氏這些都是臨終安慰獎,是丈夫封的,被封的時候皇后都活得好好的。
乾隆還追封了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兩個死皇貴妃。
嘉慶的恭順皇貴妃鈕鈷祿氏、和裕皇貴妃劉佳氏,前者被咸豐尊封,後者被道光尊封
那些追封的死皇貴妃像康熙的愨惠皇貴妃佟佳氏、敬敏皇貴妃章佳氏都是雍正追封的。
康熙的純怡皇貴妃瓜爾佳氏、雍正的純愨皇貴妃耿氏都是乾隆追封的。
乾隆的慶恭皇貴妃陸氏是被嘉慶追封的。
再後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時代,皇貴妃更是成了地攤貨,只要熬資歷能活就行,每次輪班升職,總有一天會升到皇貴妃的。
高階妾而已。
就是這樣。
-
6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深宮妃嬪們不容易啊,就算當了皇后也不安穩,低位份小妃嬪們光明正大的爭奪丈夫的寵愛也就罷了,還有一個勁敵:皇貴妃。
皇貴妃有副後之稱,的確是能威脅到皇后地位的。實際上,在宮中有皇后的情況下,通常是不冊封皇貴妃之位的。
而在漢唐宋時期,根本沒有皇貴妃這種等級,楊貴妃寵冠六宮,也只是四妃之一的貴妃而不是皇貴妃。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明朝朱瞻基時代。
(已成為太后的孫氏)
朱瞻基是朱高熾的兒子,朱棣非常看重這個孫子,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琢磨著給他找物件,在親家(朱高熾的丈母孃)的推薦下,孫氏因貌美聰慧而被送入宮中,由朱高熾的妻子(後來的張皇后)親自教導。
就這麼被當做未來皇后養了好幾年,朱棣忽然變卦了,信了方士的話,另選胡善祥為孫子的正妻,孫氏只能為太孫嬪。
但孫氏和朱瞻基青梅竹馬的早已養出了感情,朱瞻基登基後,根據慣例立胡善祥為皇后,孫氏只能為貴妃,但朱瞻基破例給了她和皇后一樣的金冊金寶,皇貴妃之名由此而來。
不過朱瞻基並不滿足於此,後來還是以無子為名廢了胡善祥,改立心愛的女子孫氏為皇后。
(已成為太后的孫氏)
由此可見皇貴妃離皇后有多近,幾乎就是皇后的替補,為了不引起誤會和爭鬥,皇帝們很少立皇貴妃,通常只有以下這幾種情況才會立:
1、皇帝極其厭惡皇后,可暫時又廢不掉,就奪了她的中宮之權只留個名頭,但後宮必然要有主事之人,總不能讓皇帝忙了前朝又忙後宮家事,這時候就會提拔一個有能力又得皇帝喜歡的妃子出來,給她皇貴妃的名頭,讓她執掌六宮;
2、某個妃嬪很得皇帝寵愛。
如果某個妃嬪很得皇帝的寵愛,但封為皇后會被朝中眾多勢力反對,皇帝就有可能封她為皇貴妃。
中國古代史上最有名的皇貴妃,當屬清朝的董鄂妃,進宮一個多月就被順治帝晉升為皇貴妃,兒子才生下來就大赦天下,可惜幾個月後就夭折了,要是能長大,鐵定是皇太子,也就沒康熙什麼事兒了。
(順治和董鄂妃)
順治和董鄂妃的愛情故事也成為後世眾多小說或電視劇的題材。
清朝另一位皇貴妃是《延禧攻略》中的女主角魏佳氏,她是個宮鬥高手,憑著極佳的宮鬥技巧進宮20年後被封為皇貴妃,運氣也比較好,兒子是後來繼位的嘉慶帝,死後被追封為皇后。
3、某個妃嬪即將要被封為皇后,先封皇貴妃是個過渡
有時候皇室也講究個工作試用期,或者說最後的考驗,在封某妃為皇后前,先封她為皇貴妃,算是個過渡。
4、死後追封。
這是最多的情況,無論是臣子還是妃嬪,皇帝都會在其死後給一個更高一點的職務或爵位、妃位,是重視身後事的一種表現。
(電視劇中的皇貴妃魏佳氏)
總之,如果沒有皇后,皇貴妃就是事實上的中宮之主;如果有皇后,出現皇貴妃就說明這位皇后大事不妙了。但無論皇貴妃還是皇后,她們的宮廷生活都不一定幸福。
-
7 # 楊朱學派
明代以前,中國沒有皇貴妃。例如: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玉環也僅僅是被冊封為貴妃。
古代天下最尊貴者有三:第一尊貴之人是皇太后。第二尊貴之人是皇帝。第三尊貴之人是皇后。
皇太后是天下父母的表率。皇帝是天下丈夫的表率。皇后是天下妻子的表率。
除此之外,其他人與這三人身份差距極大。當然,漢代長公主地位極高,是半個皇帝。後世長公主的地位大大下降。明清時長公主地位不及漢代百分之一。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有很多蓋世神功:九陰真經、九陽真經、乾坤大挪移、易筋經等等。但有一個神功,就是金庸武俠劇中的BUG和腫瘤。那就是《俠客行》中的太玄經。
中國歷史上,也有一個與太玄經類似的BUG和腫瘤——皇貴妃。
楊貴妃寵冠三宮,依然不是天下最尊貴者。
依照慣例,除皇后外,皇帝其他嬪妃的尊號不得帶“皇”。“皇貴妃”的出現,於禮不合。是皇帝欲另立皇后,太后和群臣不準。皇帝任性而為之。
歷史上第一位皇貴妃出現在明朝。
孫貴妃受明宣宗寵愛。還生育了皇子。胡皇后有女無子。明宣宗欲廢除胡皇后,另立皇后。遭到太后和群臣的反對。明宣宗便立孫貴妃稱號前,加了一個皇。
明宣宗最終還是廢了胡皇后,立孫氏為皇后。
明清時期,皇帝立某位寵妃為貴妃,皇后僅僅是心酸、吃醋。若皇帝立了皇貴妃,皇后不是心酸,而是心痛、心涼。不是想吃醋,而是欲上吊、服毒——生不如死。
-
8 # 蔚鸞
自劉邦登基冊立呂氏為皇后,皇后作為皇帝正妻的封號就被正式確定下來了,直至清朝滅亡。明朝宣宗皇帝授予貴妃孫氏金寶,使得貴妃有了皇后才能擁有的金寶,“皇貴妃”之稱由她而始。但此時皇貴妃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封號,直至代宗時期冊立愛妃唐氏為皇貴妃,皇貴妃之號自此延續了下來。那麼皇后和皇貴妃的核心區別是什麼,皇貴妃能威脅到皇后的地位嗎?
二者的區別(圖一 《甄嬛傳》臺詞)皇后和皇貴妃的最直觀的區別就是皇后是妻、皇貴妃是妾,《甄嬛傳》中皇后對挑釁自己的華妃說“皇貴妃可以有,但是母儀天下的人始終只有一個”很直觀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1.地位不同
(圖二 左嘉慶帝繼後鈕祜祿氏,右咸豐帝繼後鈕祜祿氏)妻就是妻,妾就是妾,即使是有了金策金寶,也只不過是一個身份尊貴的妾。到了清朝,皇貴妃有了“副後”之稱,甚至在皇后失寵和沒有皇后的時候能夠主掌後宮,但是根本上的妻妾之分絲毫沒變,不過,有一些皇貴妃在得到皇帝垂青後會繼立為後,如乾隆帝繼後那拉氏、嘉慶帝繼後鈕祜祿氏、咸豐帝繼後鈕祜祿氏...皆是從皇貴妃繼立為皇后的。
2.待遇不同
(圖三 左光宗生母王氏,右福王生母鄭氏)在明朝時,皇貴妃的數量其實是不定的,可以只有一位,也可以有兩位,甚至更多,比如比較有名的光宗生母王氏和福王生母鄭氏就曾並尊為皇貴妃,常言道“物以稀為貴”,相比起皇后的獨一無二,皇貴妃可就不是了。到了清朝,皇貴妃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首先就是名位上,皇貴妃也只能有一位了,在份例上,皇后年薪是1000兩,皇貴妃是800兩,依舊盡顯封建社會等級差異。
皇貴妃是皇后剋星?(圖四 左宣宗廢后胡氏,右宣宗繼後孫氏)歷史上第一位非正式皇貴妃是明宣宗的寵妃孫氏,她被授予妃嬪不應該擁有的金寶後不久,宣宗皇帝廢了皇后胡氏,冊立她為皇后,也是自此,皇貴妃有了皇后剋星一說。
再到明憲宗時,憲宗皇帝為了寵妃萬氏,竟然廢了剛剛冊立一個月的皇后吳氏,這次因妃廢后事件更是將皇貴妃推到了皇后剋星的位置,而憲宗的繼后王氏在萬皇貴妃的淫威下只能委曲求全,哪有皇后母儀天下的榮耀呢?
明朝萬曆帝鄭皇貴妃在時,王皇后也不得不退讓。不過,除了這三位皇貴妃能夠有如此超卓的地位和影響力,其他的皇貴妃也並不能對當朝皇后形成相當的威脅。
(圖五 左慧賢皇貴妃高氏,右純惠皇貴妃蘇氏。二人皆因重病在皇后在時得以冊為皇貴妃)到了清朝,有了皇后在時不冊立皇貴妃的不成文規定,除了那些病重難愈賜封皇貴妃加以撫慰,唯有順治帝的皇貴妃董鄂氏、乾隆帝的令皇貴妃魏氏、同治帝的慧皇貴妃富察氏是在皇后在位時冊立的。
(圖六 從左至右,影視劇中的董鄂妃、令妃、慧妃)順治帝為了董鄂氏廢博爾濟吉特氏皇后為靜妃、冷落繼後博爾濟吉特氏,乾隆帝冊立令皇貴妃,對皇后那拉氏不廢而廢,同治帝的慧皇貴妃富察氏乃是慈禧太后屬意的皇后人選,但是拗不過同治帝和慈安太后,但是慈禧太后趁著同治帝病危冊立富察氏為皇貴妃,爾後不久,同治帝病逝,皇后阿魯特氏也暴崩,富察氏在慈禧太后的庇佑下享受著比不差於皇后的待遇。從清朝這三位皇貴妃來說,說她們是皇后剋星還真是不誇張。
皇后和皇貴妃都是封建時代的產物,她們中的大部分也只是帝制時代的悲劇,不管身份多麼尊貴也改變不了,可悲可嘆。
-
9 # 正說清代十二朝
清朝未入關之前,後宮制度尚未明確,對於皇帝妃嬪僅以民族傳統以“福晉”稱呼。清朝入關以後的順治十五年,順治皇帝決定“採禮官之議”,設“夫人”、“淑儀”、“婉侍”等前明王朝後宮的“六局一司”制度。
但,該制度雖已議定,卻並未真正實行。
康熙皇帝繼位以後,創設後宮制度,並予以逐步完善。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有載:
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
由此,創設了皇后為後宮之主,皇貴妃領銜妃嬪的“八級”位分後宮制度。
也就是說,在康熙朝創設並沿用後世的後宮等級制度中,後宮主要分為兩大階層,一是皇后,乃系後宮之主,相當於皇帝於前朝的“扛把子”位置;皇后之下皆為妃嬪,都是皇帝的妾室,而這些妾室的“領頭人”即為皇貴妃。
皇后,乃系皇帝唯一的正室;而皇貴妃則是皇帝眾多妾室中的一員,只不過為妾室之首。
按照清朝後宮制度,皇貴妃乃系最靠近皇后之位的妃嬪,如果按照“循序而進”的晉升方式,皇貴妃成為皇后應該是最容易,也是最順理成章的。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皇貴妃這位“妃嬪之首”,到底能不能威脅到皇后的“後宮之主”位置?
我們以具體資料予以說明:
根據對《清史稿·后妃列傳》中記載的清朝後宮后妃記載,有清一朝共出現了28位皇貴妃(包括當朝冊封、尊封、追封),但只有7位成功升級成為了皇后,這其中還包括3位追封而成的皇后。
也就是說,真正能夠從皇貴妃成功升級為皇后的僅有4位,佔據百分比僅為14%。
那麼,距離皇后之位僅有一步之遙的皇貴妃,面對升級的鴻溝,為何如此難以跨越呢?
在清朝後宮制度中,皇貴妃分有兩種,一種是普通封號,僅僅是位分等級,其地位雖然相當於“副後”,但也只是“名譽”稱號,毫無實權可言;另一種則是被授以“攝六宮事”之權的皇貴妃,代行皇后之職。
僅被冠以“名譽”稱號的皇貴妃,基本相當於名譽副主席一類犒賞性或者安慰性位分封號,主要有以下三種晉封情況:
1、病重或病危時,予以“沖喜”或者安慰性質的位分晉封;
2、生前為“貴妃”或者“妃”,薨逝以後被皇帝追封;或者被後世帝王追封;
3、備受皇帝寵愛的妃嬪,予以皇貴妃位分的加封;
因為“備受皇帝恩寵”而被晉封為皇貴妃的情況,在清朝僅出現一次,就是順治皇帝的寵妃——董鄂妃,從“妃”到“皇貴妃”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升遷速度之快、升遷跨度之大,無人能及。
這也是唯一一個“榮譽性”皇貴妃真正對中宮皇后造成實質性威脅的案例。
另外,嘉慶皇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也是在乾隆帝繼皇后尚居皇位之位,被加封的皇貴妃,雖然未被明確“攝六宮事”,但實際行使了皇后職權。但這種情況出現在乾隆皇帝和繼皇后之間爆發“帝后矛盾”,繼皇后被“不廢而廢”之後,算不上皇貴妃對皇后的實質性威脅。
顯然,病重或病危、死後被追封或者尊封的皇貴妃,對於皇后更是沒有實質性威脅。
除此之外,還有被賦予“攝六宮事”之權的皇貴妃。
清朝歷史上第一位被公開賦予該項職權的皇貴妃,出現在乾隆朝,也就是上面所說的乾隆皇帝繼皇后那拉氏。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有載:
乾隆十四年,四月。辛巳。以冊封皇貴妃攝六宮事、並冊封貴妃、令妃、舒妃、婉嬪、遣官祭告太廟後殿。奉先殿。壬午。上御太和殿宣制。命大學士來保為正使。禮部尚書海望為副使。持節、冊封嫻貴妃那拉氏為皇貴妃攝六宮事。
也就是說,在乾隆皇帝原配嫡後孝賢純皇后崩逝一年零一個月後,乾隆皇帝按照後宮“循序而進”的後宮位分遞進方式,為冊封那拉氏為皇后進行了現行鋪墊,晉封其為皇貴妃,並賦予“攝六宮事”之權,為皇后冊封打下基礎。
但這種情況只出現在中宮皇后崩逝以後,用以補充中宮之位,才會出現的情況,更談不上對皇后的威脅。
所以,皇貴妃在清朝後宮中雖然為妃嬪之首,但也只是皇帝“妾室”的一員,和正室——中宮皇后比起來,絕不可同日而語。皇貴妃能夠對皇后形成實質性威脅的情況,也僅有一次的出現在順治朝。但順治皇帝只有一個,董鄂妃也只有一個。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清實錄·乾隆朝實錄》、《乾隆朝起居注冊》
-
10 # 與狼共舞說歷史
不管是歷史淵源還是實際地位,皇貴妃都很難和皇后相提並論,更不要說威脅到皇后的地位了。
二者的歷史淵源中國的皇后制度緣起於奴隸制時期的夏王朝,當初大禹之子啟繼承父位,建立夏朝之後,其妻子就被世人稱作“夏啟後”。從夏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滅亡,皇后一直都是國家最高統治者正配夫人的稱號,而且是一種象徵,內事五枚、母儀天下。
皇貴妃這一稱號相對於皇后而言,起源就比較晚了。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一方面想要給自己最寵幸的妃子孫氏一個高貴無比的封號,另一方面皇后的位子已經有胡氏母儀天下,所以明宣宗就創造了一個皇貴妃的稱號給自己的寵妃,並從此一直沿用了下來。
二者的地位象徵在中國古代,皇帝被認為是上天之一,人間的九五至尊,所以必須要高出所有人一個等級,而皇后在設立之初,人們覺得叫做“皇妻”的話,“妻”和“齊”諧音,不就和皇帝成為一個等級了嗎?所以改稱“皇后”,意思是皇帝之後的第一人,又號稱“母儀天下”。
皇貴妃相比於皇后而言,還是要低上幾分,畢竟只是皇帝的妃子,而皇后則是皇帝的正宮。如果按照普通老百姓的身份來說,那麼皇后就相當於是正妻、原配夫人,而皇貴妃就是丈夫最寵愛小妾,不管是名分還是地位,二者都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一點,根據明清時期的後宮等級來說,皇后同樣是一家獨大,其次才是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以及最低一級的答應。再者,封建皇帝對於皇貴妃的分封大多是以喜歡為標準,也沒有太多的儀式和禮儀;皇后則不同,古代皇后的廢立之事比起皇帝廢立和儲君廢立絲毫不差,同樣是國家的頭等大事,除非皇后真正失德,不能輕易去妄言廢立,二者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
11 # 水杯喝歷史
皇后是妻,妃子是妾,古代小妾其實就是男人的女奴隸,除了個別及其特殊的存在,一般都不可能威脅到皇后的地位。
皇后是妻,皇妃是妾現在很多人都羨慕古代人三妻四妾,其實並沒有,古代是一夫一妻制,每個男人只有一個妻子,其餘的都是小妾,小妾的地位很低,說句不好聽的,那就是男主人買來的女奴隸,而妻子是家裡的女主人,奴隸怎麼能夠威脅主人的地位呢?皇宮中的皇后就是皇帝的妻子,而妃子們其實就是小妾,所以正常情況下,皇妃沒資格威脅到皇后的地位,妃子在皇后面前就是個任打任罵的臭妹妹。
無論有權有勢還是傾城傾國的,妃子都比不上皇后我們將皇帝的妃子分成兩種型別,談談與皇后的差距。
第一,有權有勢的妃子,皇帝拉攏臣子的產物。
皇帝為了和皇朝的老二老三們拉好關係,以血緣為紐扣的合同是最好的拉攏方式,因此皇宮中有部分妃子是家裡有權的大小姐,然而,皇后之所以能成為皇后,不單單因為她長得好看、賢惠得體,更重要的是皇后即便不靠皇帝,本身就有家族勢力支撐,這是她能成為皇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皇后作為天字第一號白富美,又有家庭勢力又有皇朝規則撐腰,妃子即使是家裡有權也比不上她。
第二,長得好看的妃子,皇帝獸性大發的產物。
皇宮中部分妃子,是因為皇帝自己真的喜歡,再或者,皇帝某天對宮女那啥,而宮女又給皇帝生了孩子,這樣的宮女也會被封為妃子。這些長得好看又沒有權勢的妃子,只能安安心心的當個小女人,不存在與皇后爭權的機會。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古代的規則上來說,亦或者從利益關係分析上來說,一般情況下妃子都沒有資格威脅到皇后的地位。
當然啦,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說明憲宗朱見深,這個皇帝一生只愛一個人,萬貞兒一頓撒嬌就讓朱見深廢了皇后,然這種情況只是極少的特例,不能將其當作常態。
-
12 # 叨說歷史
皇后與皇貴妃的區別,通俗來講就正妻與高階妾的區別。皇后是後宮之主,統領整個後宮;皇貴妃其實相當於副皇后,位於皇后一人之下,其他後宮嬪妃之上。
那麼皇貴妃是否能威脅到皇后的地位嗎?這個怎麼說,一個正的,一個副的,兩者關係肯定是有一定的威脅,但是要說大不大,其實看具體情況,一般來說問題不大。
皇貴妃的由來及發展歷程皇貴妃這種嬪妃職稱發展比較晚,起始明朝,清朝沿襲,在皇后之下設皇貴妃一人。明朝時期,“皇貴妃”用於冊封皇帝最寵愛的妃嬪,而整個清朝,皇貴妃大多用於追封、或者在寵妃重病之際沖喜。中宮還在,不會輕易冊封皇貴妃,意義跟明朝不同。
歷史上第一位皇貴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妃子孫氏。朱瞻基是朱棣的嫡長孫,頗受愛重,在朱瞻基為皇長孫時,孫氏就與朱瞻基情投意合。朱瞻基即位後,冊封孫氏為貴妃,胡氏為皇后,依例貴妃只有金冊,沒有金寶。(金冊就是記載立後文獻的詔書;而金寶也是皇后的御用印章,與皇帝的玉璽有點像)
因朱瞻基寵愛孫貴妃,破例讓她得享像皇后一樣的金冊金寶,並且在“貴妃”銜之前加一個“皇”字表示尊貴,“皇貴妃”一稱由她而始。
不久,宣德帝以胡皇后無子,皇貴妃孫氏育有朱祁鎮而廢掉胡皇后,改立皇貴妃孫氏為皇后。
明朝後面的代宗、憲宗、神宗、熹宗、世宗等皇帝都有皇貴妃的出現,其中就有非常著名的萬貴妃與鄭貴妃。
清朝的皇貴妃相比明朝而言,那數量相當多,皇貴妃就跟大批發一樣頒發。比如乾隆朝,做過皇貴妃的妃嬪就有7位。幾乎清朝歷代皇帝的後宮,都有皇貴妃。
清朝在皇后之下,設立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以及四妃六嬪與無人數限制的貴人、常在和答應。
清朝冊立皇貴妃,不同於明朝,一般有這麼幾種情況:
其一,妃嬪死後追封榮譽;其二,妃嬪快死了沖喜;其三,皇后失寵,地位受到挑戰。前面兩種情況並沒有什麼威脅皇后的地位可言的。最後一種明顯對皇后地位有一定的威脅,典型例子就是順治朝博爾濟吉特氏皇后與董鄂皇貴妃。
與明朝第一位皇貴妃孫氏一樣,清代順治朝的董鄂皇貴妃。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出身高貴美麗,因為喜歡奢侈且脾氣很差,更加是因為攝政王多爾袞緣故入主中宮,讓順治帝厭惡而失寵。
而董鄂氏深得順治帝的歡心,入宮就晉封為賢妃,僅僅一個多月成為皇貴妃。因為董鄂皇貴妃的存在,最終還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廢掉。
還有一種情況:攝六宮事的皇貴妃,這是嬪妃後宮位分遞進方式,先晉封其為皇貴妃,並賦予“攝六宮事”之權,為以後冊封皇后進行鋪墊與打下基礎而已。典型就是乾隆朝那拉氏繼後與令皇貴妃。一般在中宮皇后去世後,用以補充中宮之位,所以這種皇貴妃談不上對皇后的威脅。
簡單來說,對清朝皇后而言,冊封皇貴妃的人要死了或者已經死了,這種是無任何威脅的,但是如果皇后好好的,皇帝就要冊立一個能夠繼續以皇貴妃身份存在的人,那就是個威脅皇后的存在,但是在清朝歷史上這種情況也只有順治帝的董鄂妃一人。
皇后地位並非永恆不變,因為皇后被廢或者去世,皇貴妃才有接任皇后,所謂的“威脅”就是皇帝他動了改變皇后的心思。當然皇后被廢,是一件大事,往往也不是皇帝一個人的意見說得算。
總的來看,皇后是正妻,皇貴妃說到底就是高階妾,位於妾室之首。一個正皇后一個副皇后,權利差別還是很大的。皇貴妃對皇后威脅關係肯定有的,但是問題不大。
-
13 # s大番茄
皇后
是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的正配,皇帝的正妻,皇后的冊立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要昭告天下,普天同慶,還有一項正式隆重的立後儀式
皇后在禮儀上,在各種家宴上是和皇帝同入座與皇帝平等。在節日,皇帝以及皇后生日要接受百官朝賀,皇后有自己的寢宮,掌管六宮事宜,要做到淑慎妥帖,承上啟下,母儀天下
皇貴妃
皇貴妃正式成為名號是在明朝景泰年間,明代宗封寵妃唐氏為皇貴妃,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設皇貴妃一人。皇貴妃這個職位,最早起源於明朝。擁有這個位置的嬪妃,地位僅次於皇后
因為皇貴妃在嬪妃中最有分量,又得皇帝喜愛,所以可以直接對皇后產生威脅,皇貴妃在後宮中的地位,相當於副皇后。如果皇后不在,皇貴妃可以代替皇后行使職權,統攝嬪妃,處理後宮事務。皇貴妃被冊封時,需要到皇后面前行禮。可見兩者之間的地位差距
-
14 # 馮光瑜
皇貴妃的尊號自明朝中期才鮮有得見。有清以來,最早得到皇貴妃稱號的是順治朝的董鄂妃。順治皇帝在繼任皇后還在位時,就加封董鄂妃為皇貴妃,位同副皇后,直逼皇后。對繼任皇后的地位提出了挑戰。因孝莊皇太后的干預,才沒有讓順治皇帝第二次廢后。但董鄂妃薨逝後,仍得到了皇后的頭銜,得以與順治皇帝合葬地宮。
因為皇貴妃對皇后的威脅太大,自康熙朝以降,有皇后在,一般不再授予妃子皇貴妃頭銜,皇貴妃只授予如下幾種人:
1.日後有可能被尊為皇后的人。
2.後宮沒有皇后,攝六宮事物皇貴妃。
3.即將病死的妃子。
3.死後追封。
4.嗣皇帝尊庶母。
注:乾隆朝的繼後輝發那拉氏,雖沒有正式被廢,但已被打入冷宮。所以十五阿哥之母,生前以皇貴妃統領六宮。嘉慶皇帝即位後,被尊為孝儀純皇后。
-
15 # 八卦說史
皇貴妃之制,明代始設,第一位皇貴妃是明代宗朱祁鈺所封的唐皇貴妃。野史裡常說的明代第一位皇貴妃是明宣宗的孫皇后是錯誤的,查詢《明宣宗實錄》可知,孫氏是由貴妃進位皇后的,並沒有封過皇貴妃。
明代能封皇貴妃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特別得寵,比如成化萬貴妃就是皇貴妃,萬曆鄭貴妃也是皇貴妃。還有一種是太子的生母,比如明憲宗的生母周貴妃,明神宗的生母李貴妃。
在明代,皇貴妃雖然地位很尊貴,但是一般不會影響到皇后的地位,而且皇貴妃也不是隻有一個名額,皇后與皇貴妃並存的情況還是挺多的,甚至出現過一個皇后、兩個皇貴妃的情況。一次是嘉靖朝方皇后在位時,有一位沈皇貴妃、一位王皇貴妃(莊敬太子生母),一次是萬曆朝王皇后在位時,有一位鄭皇貴妃和王皇貴妃(明光宗生母)。
到了清代,皇貴妃變成了位同副後的存在,清代第一位皇貴妃就是順治帝的董鄂妃。清代皇貴妃一般很少與在位皇后並存,設立皇貴妃的情況一般都是正宮無主時,封一位皇貴妃主持六宮,最後往往都會封為皇后(含追封),比如孝儀純皇后、孝懿仁皇后等等。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是臨死前加封皇貴妃,比如雍正的年妃、乾隆的純妃都是臨終前晉封皇貴妃。此外,清代的太妃也可以一直晉封到皇貴太妃。
回覆列表
皇后是皇帝的正宮妻子,只能一個,統領後宮,母儀天下,身份尊貴。皇后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首先要相貌端莊,儀態萬方,且出身高貴,經過多方選拔考核。而且冊立皇后要昭告天下,普天同慶,舉行隆重冊立儀式,成為後宮之首,接受百官朝賀。皇貴妃雖位同副後,但其地位要低於皇后,其出身要經過後宮層層選秀,在各嬪妃中得到皇帝寵愛後才有可能封為貴妃。一般來說,皇后尚在,是不會封貴妃的,而一旦被封為貴妃,就有可能撼及皇后地位,對皇后是有威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