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浩然媽媽521

    我家孩子16個月也是這樣 什麼都懂就是不會說 所以才會和大人對著幹 越不讓拿的東西越拿 孩子大了有自己想法了 才會這樣吧

  • 2 # 一諾媽聊育兒

    一歲半的小孩子,家長總感覺和自己對著幹,我不得不說,孩子只不過是沒有遵照家長的意願,小孩子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專業一點說,他是在按照自我意願在發展自我。

    換到小孩子的角度來看,他是不是覺得:“媽媽總是不允許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總是和我對著幹”呢?我想,孩子只不過用語言表達不出來,如果能表達,一定也會有這種感覺的。

    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孩子剛出生時,他的意識是混沌的,感覺和媽媽是一體的,甚至感覺與萬物是一體的。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從這樣一個混沌的意識中脫離出來,是自我分離和發現自我的過程。

    實際上,0-6歲的兒童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了自我的構建中。

    最開始孩子的表現為“打”人,“咬”人,喜歡說“不”。“打”人,“咬”人,我用了引號來強調這兩個字,是指這並不同於我們成人理解的“打”和“咬”,孩子只是用打來表示他不喜歡、不同意的態度。而到了喜歡說“不”的階段,是意識上的最早分離,透過語言表現了出來。

    一歲半的寶寶,不聽大人的話,做自己想做的喜歡的事情,如果被制止,開始反抗,正是兒童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

    父母必須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發展的必然階段和特點,有了瞭解,也就有了理解:恍然明白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那麼,父母接納孩子的行為很自然的就會在心裡開啟。

    0-5歲的孩子,說教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們很多父母都喜歡說教,我以前也很喜歡,這應該遺傳於我們自己童年被父母說教。太多太多的時候,當我們感覺孩子犯錯了或者沒有如我所願了,說教完全沒有經過大腦,自然而然的就開始了。

    學齡前的孩子,特別是年齡小一點的孩子,當他還不明白那些父母說教中抽象的詞語意思時,可想而知,孩子聽都聽不明白,何來的照做?

    如果感覺孩子在做一件危險的事情,父母不必說任何話,把孩子抱到一邊,孩子還去,再抱開。幾次過後,孩子就會明白:媽媽每次都把我抱開,是不想讓我做這件事情。

    記得,前提是,孩子在做一件危險的事情,比如:拿著插頭要插上、擰動天然氣開關等。如果孩子只是在做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哪怕是玩水,玩泥巴,這件事情並沒有危險,也沒有傷害到別人,只是父母覺得髒,或者覺得還得洗澡洗衣服,很麻煩,這時候禁止孩子,父母就該反思了。

    一歲半的小孩子,因為解放了雙手和雙腳,正是很多敏感期的關鍵期。父母要做的是,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給孩子愛和自由,讓孩子自由的發展自我。只有在童年時期自我發展好了,長大後才能真正的走出自我,形成獨立的人格。

  • 3 # 奇麥麥童書
    經常打別的小朋友或者家人2歲左右的寶寶,經常出現推搡同伴,或者打家長,掐人等情況,表現的特別有攻擊性,該如何制止呢?應對方法:首先在大人眼中的寶寶打人,可能僅僅是他們互動的一種方式,孩子很難掌握手臂的力度,撫摸很可能會變成推搡,另外他們也認為大力的接觸他人是什麼不好的行為,所以父母要演示給孩子,如果你喜歡一個人,應該是過去拉住他的手,而不是過去直接拍他的頭。當孩子出現打人的情況時,父母都要馬上告訴他這種行為是不好的,但是一定要心平氣和,不能粗暴的打孩子,否則孩子就會認為打人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不講禮貌,不與長輩打招呼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一輩人,在寶寶會說話之後,會經常的讓孩子,叫人叔叔,阿姨,姥姥,老爺之類的,如果孩子叫了則皆大歡喜,如果沒叫則會很尷尬,家長可能還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沒禮貌,對寶寶進行說教。應對方法:剛會說話的寶寶不叫人是非常正常的,他們對陌生人,尤其是男人有恐懼感,這是與生俱來的,正確的方法就是不要強迫孩子做這類事情,父母要做的就是進行演示,比如在超市付款後,主動向工作人員說謝謝,見到長輩主動問好等等,你的寶寶會很樂於模仿你的,在講禮貌這件事上,身教是非常合適的。看到這我想細心的媽媽應該發現了一個問題,大部分問題都出現在2-3歲,其實這就是傳說中的Terrible 2&Horrible 3,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他們人生的第一個不穩定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足以把父母弄得手忙腳亂。最後我覺得有些父母在教育寶寶的時候脾氣大,方式不當,主要是在心理上和方法上不正確造成的,我總結了3點我認為最重要的,也一併分享給媽媽們。這是最最重要的,不要以大人的眼光看待寶寶,雖然他們已經可以和你交流,已經能跑能跳,但是他們的心理發展遠遠沒有成熟,有很多要過的坎需要你的陪伴,真正正正的把他們當孩子看,這樣即使他們犯了錯,你也會心平氣和的處理,其實你兩三歲的時候可能還沒你寶寶懂事呢。閱讀一些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書籍比如《捕捉兒童敏感期》之類的,因為孩子的發展是有其內在規律的,家長了解這些規律對兒童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用明確的語言與他們溝通,並且進行示範,這樣他們才能明白你的意思之前包子可以把垃圾放到垃圾箱,但是突然有一天偏偏要把香蕉皮扔到地上,我當時很生氣質問包子“你不知道要把垃圾放到垃圾箱嗎?”,包子同學依舊我行我素,我當時情緒馬上就要失控了。。。。後來包子爸爸剝了一個香蕉,然後對著包子說“要把垃圾放到垃圾箱中”,然後親自做了示範,結果包子很開心的撿起了地上的香蕉皮,放到了垃圾箱中。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媽媽一定要用正向的表達加上演示讓他們明白你的意思,絕大部分情況,孩子並不是要和你對著幹,而是他們不明白你到底想要什麼!

  • 4 # 香港若曦媽媽生活vlog

    要多跟她說什麼不能做,又為什麼不能做,你不要老婆跟她說不能,不可以。切從不告訴你為什麼。就算聽不懂,也得說從小習慣聽,我女兒才10個月我就經常跟她說,我說她很聽話你信嗎?她喜歡亂撿東西吃,我一說你吃什麼,她就張嘴巴了,不再吃了,有時候她吧唧嘴,我又因為她吃東西,她張大嘴,笑,好像告訴我,她沒有亂吃東西,有時候她挺過份的,非要爬吃飯桌啊。你好聲,不行,那我我就大聲說,她果然,停下來了。然後你要告訴你為什麼不能爬,桌子是吃飯的地方,是要敬重的地方。自己也是做過小孩的人,什麼方法讓你覺得可以接觸你沒想過?反正我從小最討厭我媽跟我說不。切從不會告訴我為什麼不,所以我們都不聽話,反骨。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方法,切用孩子身上。讓孩子服你聽你是門技術活。能做能做看,看你做人的語性,智惠。

  • 5 # Jenna1023396

    首先孩子是想引起你的關注,讓你陪他玩,互動。再有,孩子都有叛逆期,特別是當你不允許他做的事情是他覺得很有趣的,比如玩泥巴沙子,那肯定不會聽話的,孩子天性就是玩。最後我想可能還是因為愛你,喜歡看你生氣的樣子。希望每一位寶媽寶爸都可以打破所謂的偏見和不正確認知,給孩子足夠的空間時間去探索,給孩子足夠的親子時光和歡樂,這樣相信孩子未來成長不會差

  • 6 # 為父筆記

    因為孩子開始覺醒了啊,不再是任人擺佈的小寶寶了。

    我們通常稱孩子一歲多至2歲的覺醒為第一次叛逆。這個時候,孩子不再像嬰兒時期那樣言聽計從、百依百順,你說東,他偏向西,你說打狗,他偏要攆雞。於是,我們開始疑惑了、驚訝了——呦吼,這麼小個人兒,挺倔嘛?還治不了你了?!——我們開始霸權了、粗暴了。母慈子孝、其樂融融的景象一去不返,雞飛狗跳、大呼小叫的時代已然來臨。似乎,每一對親子都難逃這一“宿命”。

    其實,當我們稱孩子“叛逆”時,就已經把雙方推向對立面了。“叛逆”的潛臺詞是“我”即“正確”,“你”即“錯誤”。然而孩子的自然成長有何錯誤呢?只不過是他成長中的某些行為,有悖我們的意願,或者不在我們的預料和計劃之中,給我們造成麻煩了,因此我們覺得他錯了。在“實力”不對等時,弱小的一方必然被打壓和強制,而他所能做的,就是不那麼順從、不那麼聽話,以示抗議。

    如果我們把孩子的“叛逆”稱為“覺醒”,那麼可能就更容易接受他的種種行為。我們會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為什麼這樣做,進而理解其行為的目的。如果這個目的是合適的,那麼我們就給予滿足;而如果這個目的有違常規的,那麼我們就該理性地阻止——因為我們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的,所以容易變得理性。

    那麼,具體的“理性”有哪些呢?

    1、把“不許”“不準”扔掉,用“應該”“最好”來做交流語句的開頭。

    2、給孩子行為預留準備時間。比如喊正在玩玩具的孩子吃飯,給他10分鐘從玩耍中過度出來。

    3、不能太過“民主”,一些需要強制的事情,用選擇題的方式讓孩子決定。比如,“我們馬上吃飯好不好?”你得到的回覆通常都是“不好!”;而如果說“我們是現在吃飯,還是10分鐘之後吃飯?”就會得到較好的效果了——倘若孩子耍賴,非要選在此之外的結果,那麼就該嚴肅地重複一遍命題,讓他明白自由也是有限制的。

    4、讓孩子他爸多參與其中。父親天生的威嚴,更能讓孩子遵守規矩。

  • 7 # 王老師談教學

    孩子一歲半以後,慢慢就有了自己的小想法,孩子只是沒有遵照您的意思去做,並不是與您對著幹。

    我家二寶也是這樣,我說不能著急生氣,不能爬到桌子上,但是他還是會去做這些事情。你不讓孩子做的事情,實際上孩子是想去自己探索他自己的世界。

    寶寶不按照你的意思區做事,其實是引起父母的注意,讓自己的爸爸媽媽多關心自己。

    如果危險的東西,寶寶要碰,你可以對寶寶溫柔得說:不。寶寶碰熱水瓶,那你可以讓寶寶輕輕試一試有熱水袋杯子,他感覺到燙,下次就不敢了。

    我家二寶,以前經常在家裡亂跑,有時拖地了,我告訴他,拖地了,再亂跑會摔得很疼的。後來我有一次拖地我叮囑他了,但他還是不聽,還會亂跑就摔倒了,摔了兩三次之後,我拖地就把他放沙發上,或者椅子上,地面不幹就不下來。

  • 8 # 暖媽育兒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一個令父母特別心煩和頭疼的時期,那就是父母越是禁止的事情,孩子越喜歡和父母對著幹。這是為什麼呢?

    小孩一歲半,老喜歡和我對著幹!這是為什麼呢?

    1、“諷刺性反彈”效應

    當人們試著不去想某件事時,反而會想得更多。壓抑人的本能時,就會產生這種諷刺性反彈效應。這也就是,為什麼大人越叫孩子不能幹的事情,孩子越要幹。

    2、孩子叛逆期的出現

    孩子在一歲半到三歲時,自我的意識漸漸萌芽,逐漸變得不聽話,在兩歲時最為典型,稱之為“可怕的兩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時期。

    3、強烈好奇心的驅使

    0~3歲是寶寶好奇心最強烈的時期,一歲半的寶寶會走路不久,由於好奇心會喜歡到處搗鼓,弄得家裡亂七八糟,而父母的禁止,對孩子來說就暗示這個事物有趣,往往會適得其反。

    父母用好以下方法,孩子乖巧又聽話

    1、用可以代替不可以

    父母越說“不要”,“不可以”,孩子越喜歡對著幹。所以父母要用正面的積極的語言引導孩子,少說不,用可以代替不可以。比如父母想讓孩子不要在牆上亂畫,可以這樣和孩子說“我們可以在紙上畫畫”。

    2、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書中提到:家長由監督和控制者的角色退出,把信任還給孩子,讓孩子獲得自我管理的權力。比如,孩子要去摸電源開關,家長可以把該行為會導致的結果告訴孩子,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3、在該出手時就出手

    遇到孩子不聽話,如果父母的嘮叨對孩子沒用,干預就是最簡單、直接的做法。比如孩子已經看了很久的動畫片了,父母跟孩子說了很久,孩子還是不願意,父母就過去直接把電視機關掉。

    對於不好的事情,父母的禁止不但不管用,還可能助長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要用合理方法,多鼓勵孩子,而不是質疑孩子。

  • 9 # 呆萌老爸育兒經

    1、我家小孩一歲半,老喜歡和我對著幹!其實他不是和你對著幹,而是你的指令不明確。因為一歲半還搞不清楚大人的意圖,如果是小孩子做錯事情,就要給到明確的指令。比如:如果孩子喜歡摔東西,那麼你就要把它摔的東西藏起來,讓他感知到這個東西他一摔就沒得玩了。而不是一邊說不能摔東西一邊幫他撿起來,那麼孩子可能會認為你喜歡看他摔東西,以為是鼓勵他。

    2、這個時候的孩子,一定要用他懂得語言來和他溝通,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溝通方式。多細心的觀察,一定可以找到溝通的方式。

    3、這個事情的孩子千萬不要溺愛,也千萬不要用粗暴的方式,這兩種方式都會適得其反。

    多花點時間陪護孩子吧,如果做父母的都不瞭解自己的孩子,那麼怎麼去教育呢。

  • 10 # 皮皮兔小姐756337

    顯得他厲害,哈哈!而且你越是沒辦法他越喜歡跟你對著幹。

    作為大人都想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不可以撕書、不可以東西亂扔、不可以……可是小孩做所有的事只有一個出發點:好玩。他才不管可不可以,會有什麼後果呢。

    所以,我們想教他什麼,不妨都變成一個個好玩的遊戲。他想撕書,就把好的書收起來,給他一些廢紙,然後一起撕,撕成碎片然後往空中扔“下雪囉”,然後一起來掃“雪”吧,看誰堆的雪多!(建議和孩子一起看《大衛,不可以》系列繪本故事,嘗試著瞭解小孩天馬行空、天真爛漫的想法)

    還有就是小孩會經歷一個漫長的“試錯”過程。讓他趕緊吃完飯出門,他偏偏還是慢慢吃,再催,乾脆就放下勺子哭了,延誤的時間更久。他沒辦法理解“遲到”是什麼,“快快吃”要多快?甚至看著你在那忙亂的樣子他小腦瓜還在想“媽媽要幹什麼呀”。你需要他執行命令列動起來,他卻停下動作思考這個命令是什麼意思,就像低配置的電腦,無法識別命令,再催,就宕機了。

    下次,不妨先多準備些時間,然後在他面前放一個鬧鐘,定個三分鐘五分鐘,然後告訴他分針到哪,或鬧鐘響了就要出門了,到時候吃不完也不能吃了,一次兩次,他會盯著鬧鐘看,反正到時間就不讓他吃帶出去,等他哭完了再好好解釋給他聽,讓他了解這個規律,瞭解時間是什麼概念,來不及是什麼意思。時間久了他就會知道,指標走到哪就要出發不能吃飯了。

    人生匆匆,看慣了歲月更迭,花開花落,一切我們早習以為常,但因為孩子,不得不放慢腳步,才看見,一直錯過的風景。

  • 11 # Matt老師家庭教育

    感謝邀請。一歲多的寶寶開始和媽媽“對著幹”了,這是一個好事,這說明你的寶寶已經進入到一個有自我意識,開始能夠獨立思想的新階段了。雖然,一般的兒童在兩歲的時候開始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但一歲多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所表現了。

    對於,在這個階段的寶寶是很讓爸爸媽媽頭疼,無論是女孩還是男孩,他(她)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語言、神態都是那麼類似,所以,不要擔心孩子,而是要客觀面對孩子這個特殊時期的狀態。

    一、理解並且真的能夠去尊重你的孩子。

    總是說理解、尊重孩子,但是真到事情發生的時候,很多家長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控制,又何談去理解孩子呢。其實無論是一、兩歲的寶寶,還是進入青春期的少年都需要家長的理解與尊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對著幹”的行為,同時,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孩子有些時候只是想自己去做,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嘗試。

    二、不要對孩子發火,更不要斥責與打罵孩子。

    理解孩子同時也能理解家長的心情,父母都是為孩子著想的,父母提出的要求、想法卻沒能得到孩子的認可,心裡必然產生不好的情緒,但做為家長來講應該知道發火、斥責甚至打罵是從根本上解決不問題的。不僅解決不了,反而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很大陰影與影響,這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只會有負面作用。

    三、在確定原則的同時,家長學會說“不”。
  • 12 # 育兒有故事
    1、我家小孩一歲半,老喜歡和我對著幹!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老是與父母對著幹,說明孩子已擁有自我意識,透過與父母對著幹的方式來強調自我主張,其實這是一種好現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階段。

    孩子喜歡與父母對著幹,對於父母而言,可以理解這是一種叛逆行為。通常人會經歷3個叛逆期,您孩子的這種行為屬於幼兒叛逆期(通常是2-3歲)的行為表現,當然有些孩子也會提前進入幼兒叛逆期。

    我家大寶在2歲多的時候也喜歡跟我對著幹,反正無論何事,“不”總是掛在嘴邊。甚至有一次叫她吃飯,她不吃,在地上打著滾,我便把他抱到門口,跟她說“家裡很乾淨了,不用你這樣打滾來拖地,你可以把門口的地板拖得更乾淨些”,誰知道這小傢伙竟然一聲不響的躲起來,搞得我們還以為離家出走了,一頓好找。

    2、如何應對幼兒叛逆期的孩子?(1)循循善誘的引導

    一歲半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是非觀,弄不清對錯,堅持以自我為中心,說教的方式根本沒用。

    我當時針對我家大寶我也非常頭痛,甚至有時候還有些無力感,孩子年幼根本就不懂啥是道理,跟她講道理無異於對牛彈琴。針對這種情況,我每當在孩子哭鬧過之後再跟她溝通,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我便引導他除了說“不”、哭鬧還有其它的解決辦法,讓她下次試著採取其它方式解決。

    透過繪本對孩子進行引導,繪本一般孩子都喜歡,孩子也希望與父母進行親子共讀。並且很多繪本對孩子也具有情感教育的價值,如《分蘿蔔》教會孩子守秩序的重要性;《猜猜我有多愛你》能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城裡最漂亮的巨人》能讓孩子瞭解奉獻精神,並可以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必須相互幫助與謙讓。

    (2)立規矩

    我在以前認為孩子應當有一個天真爛漫的童年,立規矩會束縛孩子天性的發展,但自從孩子進入幼兒叛逆期我便不這麼認為。如果不立點規矩,孩子可以一整天在家看著電視,現在不解決後期更麻煩。為了讓大寶順利度過幼兒叛逆期,我便給孩子立了點規矩,如果叫吃飯三次不來,便直接收拾碗筷不讓吃;看電視每天至多1小時等等。自從立了規矩,大寶被餓了一次肚子後,每次叫吃飯隨叫隨到。

    您可以針對您家孩子的情況為孩子立點規矩,當然規矩不要立太多,主要針對性的解決孩子的某些壞毛病即可。

    (3)父母要做好榜樣

    現在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管教,具有很多壞毛病,而這許多的壞毛病卻不知道正是自己教會孩子的。像我家大寶愛看電視便深受她奶奶的影響,老人家無聊,為了打發時間便只能看電視,整得大寶也愛看電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特別是處於幼兒叛逆期的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影響巨大。因此,父母應首先應正視自己的問題,改掉一些不良行為,然後再慢慢的影響孩子。

    總之,處於幼兒叛逆期的孩子不用著急,慢慢引導便會改善。當然,我們作為父母也必須正視孩子的叛逆行為,不能過度的縱容、溺愛,否則會培養孩子的一些壞毛病,事後想改便會更加困難。

  • 13 # 依然25027

    一歲半到兩歲的時侯出現的上述現象,就是這個年齡階段突出的年齡心理特徵,大人要是懂得孩子的年齡心理特徵,只要沒有危險就不干預,他做一會兒,覺得沒有什麼意思,也就有可能自動地放棄不做了,要是大人進行干預或強行制止 ,他就有可能非做不可,所以說,這種現象是正常的。

    孩子到了“人生的第一反抗期”的時侯,家長要有個心理準備,免得來個措手不及,遇到孩子跟大人“對著幹”的情況,要平靜、冷靜,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大發雷霆,最好是採取示範、講道理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耐心地循循善誘,因勢利導。

  • 14 # 樂育媽咪

    寶寶喜歡和你對著幹其實是他長大了的表現,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父母應該要正確對待。兩歲左右,隨著寶寶接觸的事物增多,自我意識逐漸強化,喜歡按自己的想法去探索事物,因此出現了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這個時期最典型的特徵就是不講道理,脾氣一來無止境的哭鬧,愛說我不要等等,作為老母親的我也是經歷了各種掙扎,有時候真的會忍不住情緒崩潰,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孩子的爸爸了,由於他耐心有限,陪孩子的時間相對少一點,見到孩子時各種親和抱,一旦孩子鬧脾氣,他就忍不住大哄著說要扔掉孩子之類的話。

    見多了也就淡定些了,在我看來,只要不是關於原則性的安全性的問題,我會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其實寶寶一發脾氣父母也容易不淡定,很容易被寶寶的情緒點燃,忍不住發火了以後又很後悔。

    這麼小的孩子只對身邊的事物好奇,但是對於自己的行為會有什麼後果是沒有概念的,這就要父母有方法去引導,比如孩子愛玩飲水機,但是有燙的開水,如果一味的制止,說不定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孩子就會去玩弄一翻,造成燙傷事件,這個時候你當著孩子的面倒出燙水,用棉籤粘一點放在他手上體驗一下,注意把握好燙的程度,因為燙這種不舒服的體驗,孩子會更容易記住不去放燙水開關。

    關注寶寶的心理動態。其實這個時候的孩子你越不讓他做什麼,他會越反抗,反而家長對孩子給予足夠的尊重和鼓勵,以愛之名感化孩子,對於他抵抗情緒也是有作用的。比如提供選擇替代你要幹什麼或你不能幹什麼,徵求寶寶意見,如果你希望寶寶吃點水果,那麼你可以問孩子你要吃香蕉還是吃蘋果,孩子自己做出選擇的效果比你直接拿個蘋果去喂效果會好很多。

    個人總結對待孩子這個階段的訣竅:可以順著他的語言但反其道而行。寶寶兩歲要吃辣椒醬拌麵條,但是我覺得太小寶寶口味太重對其發育不好,就下了碗清淡的麵條,開始她不吃,說要很多辣椒,我口上答應她也假裝去放辣椒醬,回來跟她說我放了好多辣椒以後,她才全部吃完了。

  • 15 # 美小護喵喵媽

    一歲半的小孩兒最是好玩,不但自己愛玩兒,還想方設法的誘惑大人陪他一起玩兒,這恐怕就是大人口中常說的和家長對著幹了。還有一種情形,一歲半的孩子,為了彰顯自己小小的存在,冒著被大人責罵的風險,雖然雙腿瑟瑟發抖,但還是勇敢的挺起胸膛,對著媽咪說“不”。

    幼兒和大人對著幹,純粹的因為好玩,並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孩子天性愛玩,更何況這小小的人兒剛學會走路沒多久,正新奇著呢,忙著用自己的小腳丫兒探索這世間的神秘。這時候媽媽說,過來,該回家了。你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一想,人家願意不?

    幼兒不但天性愛玩,而且沒有時間觀念,他們並不知道,一天有24個小時。他們更不知道,並不是所有的時間都可以用來玩耍。大人可以引導孩子,幫助寶寶培養健康的生活起居習慣。

    現在的大人們一有空就刷手機,把寶寶晾在一旁。寶寶會抓住每一次和家長互動的機會,那是寶寶在告訴你,看,寶寶多好玩啊,別玩手機了,來玩寶寶吧。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難道不是大人們的失責嗎?

    幼兒和大人對著幹,從第一次說“不”開始,是主權意志的萌芽。

    一直以來,大人們說什麼,寶寶就做什麼,哪怕心裡面不樂意。可是有一天,寶寶開口說“不”,並因此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寶寶明白了“不”的含義,學會了拒絕,學會了選擇。自我意志因此而甦醒。

    寶寶喜歡說“不”,那是告訴你,我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我最喜歡的就是,你看我不順眼還拿我沒辦法的表情。可能我們忘記告訴寶寶了,媽媽看你不順眼,可能有很多法子整治你。

    主權意志的覺醒,意味著寶寶有自己的思維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不在喜歡被人強迫著做違背自己內心的事情。頻繁的說“不”是小人兒叛逆期的開始,隨著時間的增長,智慧的成熟,寶寶不在無理取鬧。

    幼兒開口說“不”,和大人們對著幹,只是因為好玩,並不是寶寶變壞了。誰還沒有個叛逆期,家長們應當理智、合理的引導寶寶,幫助寶寶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 16 # AAAAA愛的港灣

    孩子才一歲半,和你對著幹,無非就是不聽你的話,你讓他幹啥他偏不幹啥,這是正常現象!沒什麼問題!就是你要足夠愛他就可以了!這種情況你也不要喝斥他,也不要懲罰他。很多東西還沒有形成,也不好說是好是壞,不過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小男孩身上!這也沒什麼原因,這個年齡很多的本能的東西!也有可能是調皮的一種表現!所以寶爸寶媽也不要擔心!我家兒子小時候也是這樣,現在不也挺好!

  • 17 # Mr菇菇話育兒

    我家小孩一歲半,老喜歡和我對著幹!

    首先恭喜你,你家孩子開始認識到自我、獨立性開始萌芽,這是身理、心理發展正常的表現。

    據幼兒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寶寶兩三歲的時候,由於自由活動的能力大大增強,各方面的知識不斷增多,自我意思越來越強,才會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自主選擇性,對家長的要求和安排喜歡說“不”,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別人來干涉自己的行動。

    這一時期孩子出現的一系列逆反行為就是第一反抗期。

    孩子愛跟你對著幹並不一定是壞毛病

    曾經有專家做過一項研究:把2~5歲的孩子分成反抗性強和反抗性弱的兩組。結果發現,反抗性強的一組中,80%的孩子長大後獨立判斷能力比較強;相反,反抗性較弱的 一組中只有24%的孩子長大後能夠獨立行事,但是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仍舊比較弱,經常會依賴他人。

    專家根據研究結果得出結論: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這是他發展判斷力和獨立能力的好時機,父母應當予以重視。如果要求孩子事事都聽孩子的,反而會阻礙孩子判斷力的發展。

    孩子愛跟你對著幹,並不是什麼壞毛病,家長不要覺得孩子不聽話就是“不懂事”,這只是他表現自我的方式之一。

    那問題來了,我們應該怎麼樣幫孩子度過這第一反抗期呢?可以試試以下的幾點。

    1、蹲下來,以平等的姿態和孩子交流,理解、尊重孩子

    孩子到了兩三歲,喜歡跟家長唱反調,這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家長在此時對孩子的行動不要輕易干涉,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即使孩子在做的事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家長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氣說“該這樣做”或者“不該這樣做”。而是應該蹲下來,寶寶孩子,以平等的姿態徵詢孩子的意見,給孩子留出選擇的餘地。比如“你是想先玩積木,還是先看書呢?”這樣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又聽家長的話,就不會輕易跟家長作對了。

    2、嘗試主動改變孩子“對著幹”的環境

    孩子會跟家長對著幹,很多時候是源於家長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對著幹”的環境。比如孩子的零食問題,正式因為家長給孩子準備了小零食,所以孩子才會不停地去吃。若是家長能主動去改變環境,不買或者少買零食,那孩子自然也就不會跟家長對著幹了。

    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不聽話”就去埋怨他,可以多考慮下自身,改變一些做法,不再為他創造“對著幹”的條件。

    3、透過非語言行為向孩子表示讚許或者反對

    當孩子堅持他自己的意願時,如果家長一味地制止他,孩子就會變得越發執拗。這時父母可以採用非語言的方式,家長的表情、目光或其他肢體語言是很容易被孩子接受的。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家長可以對他微笑,給他擁抱以鼓勵;當孩子出錯的時候,家長可以用嚴肅的目光或表情示意他犯錯了,孩子就會停止錯誤的行為。

    4、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家長的過度保護,往往也是導致孩子說“不”的原因。好奇心的驅使和強烈的自主願望會使孩子什麼都想試,什麼都想做。一味的斥責、制止,過度的包辦,會讓孩子失去許多學習探索的機會,就會發生“對著幹”的現象。此時家長應該相信孩子的能力,滿足他的好奇心。比如,孩子想要自己穿鞋子,穿衣服,那就讓他去穿,等他穿不好的時候再去幫他。他們透過親自實踐,積累經驗,體會成功,就不容易跟家長對著幹了。

    當然除了這幾點,家長也能放任孩子這樣的行為不管,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明確自己的態度,走開,用冷處理的方式來終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說在最後

    當孩子跟家長對著幹的時候,也不要著急、頭疼。要知道這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教養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個性品質的形成,需要家長耐心引導。

  • 18 # 暖爸萌媽育兒記

    以我的推測,題主一定是個相當慈祥的家長吧?孩子就那樣,你不發威,他便以為你是軟柿子。就像我家婆婆說的,孩子總是在欺負她。不過,這不正好證明你們的感情很親密嗎?

    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那麼,你是不是一天到晚都是跟孩子嬉皮笑臉呢?一個一歲半的孩子,這樣子似乎也沒毛病呀,那麼溫馨又融洽呢。

    事實上,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行為,還談不上叛逆吧。如果她不是有意為之,極有可能只是覺得這樣好玩。

    另外,有些大人在對孩子的溝通上,表述很可能會不明確。比如我家婆婆,如果孩子對著幹,她反而會說:“你再來一次試試?”

    她本意是制止,可是孩子聽了明顯以為是在鼓勵。如果孩子聽話了,那是不是就真的再來一次呢?

  • 19 # 漢中華西婦產醫院

    孩子在一歲半左右就慢慢有自己的思維,會學著看大人的一些反應做出行為,這是很正常的。所以說如果你的孩子總喜歡和你對著幹,一定從你真身存在著一些問題,從而導致孩子認為這樣的溝通方式是有效並且能達到他預期效果的。

    關於孩子的教育對於第一次做家長的人來說,都是慢慢摸索的過程。當然,就算已經是幾代人的長輩,同樣也會存在教育方面的不同和認知。因此當我們發現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或者行為的時候,哪怕孩子溝通出現問題,我們也要儘量和孩子溝通,從而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或者做法的錯誤。

    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錯了,罵就好,罵不行打就一定能解決問題!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你會發現這樣的解決方法只是解決當下的矛盾,日後還會有更多的矛盾出現,甚至這樣做還會對孩子起到反作用,隨著成長的過程,愈演愈烈。

    真正有效的溝通方式其實是,父母和孩子能夠明白對方的意圖或者意思,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溝通成本,並且雙方清晰明瞭的清楚對方要的以及自己的需求,公平有效的進行處理問題,慢慢雙方磨合建立良好的相處模式。

    再次分析孩子和自己對著幹的原因

    1、孩子小,無法正確卻表達,認為自己的行為可以引起父母的重視,這樣可以和父母有更多的相處交流時間。雖然是不愉快的,但是父母的“陪伴”還只是有安全感的,被重視的,被在乎的。

    2、家長同樣也有這樣的溝通交談方式,孩子學會了!

    3、家長不明白孩子的意圖,從而誤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所以透過簡單、暴力、反抗的方式告訴你,這不是她需要的,由於家長的問題導致認為孩子和自己對著幹。

    有寶寶的家長一定不要覺得孩子小,就隨意幫孩子做決定,這時不對的,也不要因為一點事情就對孩子爆粗口,或者拳打腳踢,這都是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同樣也會更為孩子改變的或者慢慢你不理解的原因。

  • 20 # 安慶宜聲聽力

    說明孩子有自我意識,有想法了,如果反對成功,孩子可能就喜歡上了這種感覺,甚至樂此不疲;反對無效,孩子也會慢慢知道家長的底線。

    帶小孩不容易,干涉多了,怕孩子逆反或者沒主見、什麼都依著,又怕寵壞孩子。

    正視孩子的心理和要求,該拒絕的就不要心軟,但是,也不要嚇到孩子,好好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慶餘年》葉輕眉為何信中說他們不是穿越來的?她說的“種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