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如果晚清沒有奢侈腐敗,強大的晚清海軍北洋水師加了晚清名將,只要指揮得當運籌得力正面迎敵,而有可能會扭轉甲午戰局,還能一舉重挫入侵強敵,重振清朝昔日榮光。

  • 2 # 鑑史檀香

    甲午海戰後期,李鴻章嚴令北洋海軍不得出戰,使北洋海軍不能正面迎敵,只能堅守威海衛軍港之中,任憑日本海軍進攻,結果最終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如果北洋海軍正面迎敵,能否扭轉甲午戰局?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有以下幾點原因:

    1. 根本原因:制度文化的差異導致清政府侷限於傳統軍事制度的理念

    表現在清政府不追求軍隊的戰鬥力,而是考慮軍隊如何聽命和效忠皇上。晚清時期,這一傳統的軍事制度仍然是當時盛行的主流文化。

    洋務運動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指導下,只引“裝”不引 “制",使軍事改革基本限定在軍事器物這一層面上。對於國家的安全體制,因觸及到封建的倫理綱常和宗法思想,甚至關係到封建官吏的切身利益,而無法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就海軍而言,清政府缺乏對高層軍事領導體制的徹底改革,致使海軍建設分散、規劃短且弊端叢生,逐漸使海軍變為大臣的私家軍隊。

    2. 北洋海軍炮彈老化,日本海軍多為新式速射炮 北洋海軍的方速射炮為0門(也有說3門的),而日本艦隊速射炮為97門。北洋很早就打報告要求購買速射炮,結果了無音訊,只能使用老式的架退炮。

    3. 北洋海軍物資供應質量極差

    北洋艦隊的煤,都是那種次品,燃燒值不高,而且煙霧極大,導致日本艦隊提前1個小時發現北洋艦隊。

    彈藥方面,中國戶部禁止進口外國的東西,而國內,比如天津機器局只能生產那種無法爆炸的實心彈,使海戰中無法造成大的威力。

  • 3 # 3D地理視覺

    我們回頭來盤點這場戰爭,發現在眾多的失敗原因裡,李鴻章的戰略指揮失誤要佔據很大的因素。

    戰前:猶豫不決,錯失先機

    1894年初,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難以抵擋,被迫向清朝乞援。清朝隨即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淮軍2000人,分兩批從朝鮮牙山登陸。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獲悉清軍登陸的訊息,如獲至寶,決議利用這次機會挑起中日戰爭。當年6月,日本以《濟物浦條約》《中日天津條約》等為藉口,不斷向朝鮮增兵。到6月28日,日軍在朝鮮的總兵力已經達到8000餘人。而清軍在朝鮮的總兵力只有2465人。相比之下,日軍佔據了絕對優勢,清軍形勢很危急。

    當朝鮮半島戰雲密佈,戰爭一觸即發之際,李鴻章表現出不可思議的猶豫和遲鈍。牙山清軍不斷向李鴻章求援時,李鴻章卻一會兒要他們“要堅貞,勿怯退”,一會兒搪塞“靜守勿動也”,一會兒安慰他們“英、法現已出場也”,總之,就是拒絕向朝鮮半島繼續增加兵力。

    開啟百度APP,檢視更多高畫質圖片

    7月10日,聶士成向李鴻章提出,建議清軍先撤兵,以利於緩和朝鮮半島的局勢,迫使朝鮮日軍處於被動狀態,他們在各國干涉下也會自動撤兵。然而,李鴻章沒有采納。

    於是,在李鴻章的猶豫不決之下,駐守朝鮮的清軍就陷於進退兩難的窘境:打又打不贏,退又不能退。這為後來平壤戰役中,清軍一潰千里埋下了一道伏筆。

    戰中:貪生怕死,一再避戰

    儘管李鴻章打心底不願與日本開戰,但戰爭是你不願打就不打的嗎?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朝軍艦“濟遠”號和“廣乙”號,豐島海戰爆發。

    中日甲午戰爭終於引發。

    奇怪的是,當戰爭打響後,李鴻章仍然幻想用外交手段解決戰爭,希望英國、法國、俄國等列強進行干預。為此,他命令駐守牙山的清軍不要主動攻擊日軍,“先定守局,再圖進取”,要他們遵守萬國公約,避免在各國輿論聲中喪失主動。

    正因為此,日軍順利完成了對平壤的四路包圍,打響了平壤之戰。清軍總指揮葉志超不戰而潰,連夜撤出平壤,在5天之內狂奔500裡,一路逃至鴨綠江邊。由於清軍的全面敗退,日軍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朝鮮全境……其實答案已經不言而喻!

  • 4 # 說歷史的小白

    北洋水師的失利個人感覺不在劉步蟾的指揮上,這就好像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跟一個年輕小夥子打架一樣,當時的清王朝貪汙腐敗,為了給慈禧修個養老的花園剋扣軍費,內鬥不斷的農業國。反過來再看當時的日本,已經是工業國,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節省開支,壯大軍隊,當時的日本可以說從任何一個方面來說,都不是當時清王朝可以抗衡的,就算指揮的再完美,也是無濟於事。

  • 5 # 老劉雜學館

    甲午之敗並非完全是軍事之敗,即便北洋水師正面迎敵,恐怕也難以扭轉最終的敗局。

    一是軍備差距。雖然北洋水師的紙面實力強於日本,但實際上在北洋水師後期,軍費被大量挪用,艦隊裝備配備並不到位,炮彈數量不足,而且很多都是粗製濫造,甚至有的不合規格,在實戰時根本無法使用。北洋水師空有最強艦隊之名,但戰力無法施展。

    二是軍心渙散。甲午之戰中,有很多戰役清軍都是未戰先逃,甚至將領帶著士兵一起逃跑,日軍並未受到真正的抵抗。將士貪生怕死,軍心渙散。而且北洋水師後期,大部分軍隊軍紀鬆弛,訓練不足,毫無戰鬥力。儘管有部分將士既有氣節也有實力,怎奈在大戰面前,猶如螳臂當車。

    三是大勢所趨。當時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迅速增強,急於向外擴張獲取更多資源。對中國的覬覦也非一日,無論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都做了充分準備。反觀大清,清政府的封建統治腐朽不堪,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已然落後於世界,內憂外患之下卻仍然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一場戰局的勝敗,已經無法阻擋整個政權的衰敗。大勢之所趨,也非北洋水師所能挽救。

    基於此,甲午之戰早已註定了敗局,即使北洋水師正面迎戰也難以扭轉。

  • 6 # 慕一影視匯

    即使正面迎敵,也無法扭轉敗局,其原因有四點:

    一是政治的腐敗。當時的清政府已經是百孔千瘡,根本沒有建設海軍,加強海防的國家戰略,更沒有應對日本海軍的具體行動預案。戰事一起,高層首先便方寸大亂,缺乏國家層面的強有力的統籌謀劃和組織指揮。以慌亂之態迎接日本的精心謀劃,怎能不敗!

    二是用人的腐敗。當時的北洋水師是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地盤,於是在用人上便多用重用李鴻章的親信,舊部和老鄉,而不是真正根據能力水平來用人。

    有的根本不懂海軍,不知道海上作戰為何物的官員都被用到了關鍵崗位,重要位置。比如丁汝昌,僅因為是李的親信舊部,就由淮軍將領直接轉為北洋水師提督,對海上作戰基本不太懂行。

    其他還有隻知當官發財,中飽私囊的將領都得到了重用。用人的腐敗是最致命的腐敗,必將導致人心渙散,戰鬥力低下。以一幫無能之輩,貪婪之輩去指揮作戰,怎能不敗!

    三是訓練的缺乏。再好的裝備,也只有在懂裝備的人手裡才能發揮性能和作用。平時不訓練,戰時怎能不捱打,平時不流汗,戰時怎能不流血。尤其是艦隊作戰,指揮協同,戰法技法非常重要,平時既不研究戰法,又不組織協同訓練演習,怎麼能發揮出艦隊的威力來,只能守著好裝備當對方的靶子。

    四是紀律的鬆弛。北洋水師紀律之鬆弛令人難以想象,炮塔上曬褲衩,炮膛內鏽蝕斑斑,甚至連炮彈,彈藥都準備不充分,談何戰鬥力?一支現代裝備的軍隊,必須要有完備的制度體系,嚴明的作風紀律,否則難以形成戰鬥力。

    綜上四點,戰敗不可避免。

  • 7 # 隱者康司馬

    甲午戰爭與北洋水師正面迎敵和被動應戰是沒有關係的,戰爭的勝負主要看一個國家的海軍實力和日常訓練的科學規劃,還有戰鬥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軍艦和武器的更新維修和保養。

    清朝於1888年建立北洋水師,成為亞洲第一強大的海軍力量。清朝海軍經過十多年的洋務運動,初見成效,開始得意輕敵。1891年後,就再沒有增添任何的軍艦,甚至連軍艦的彈藥都停止購買了。可是慈禧太后卻把用於購買軍艦和武器彈藥的幾十萬黃金白銀給挪用了,來修膳為自己慶祝六十大壽的頤和園了。而北洋水師的軍艦的艦齡逐漸的老化,與日本新購買的戰艦相比,火力弱,射速慢,艦速遲緩。再加上清朝政府政治腐敗無能,老百姓生活困苦,官場中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松馳。

    日本自1890年後,每年以國家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來發展海、陸軍,1893年起,明治天皇決定每年從皇宮的經費中撥出三十萬元,再從文武大臣的薪水中抽出十分之一,補充造船費用。舉國上下士氣高昂。

    中日兩國甲午戰爭前的海軍力量對比:日本海軍有32艘軍艦,魚雷艇24艘,總排水量72000頓;北洋水師軍艦25艘,官兵4000人。管理混亂,訓練廢馳,戰鬥力低下。而日本還出動了大量的間諜組織和偽裝成商人的特工,潛入中國,對中國軍事政治社會動態進行情報蒐集。

    1894年9月17日中午,甲午戰爭開始。清朝海軍的*致元*艦在打出最後一顆炮彈時,管帶鄧世昌命令*致遠*艦開足馬力撞擊日本海軍的旗艦*吉野*號時,不幸被*吉野*號軍艦發射的魚雷擊中,全艦252名官兵壯烈犧牲。

    經過五個多小時的激烈大戰,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五艘軍艦,死傷官兵千餘人;日本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五艦受重創,死傷六百多人。

    此戰,北洋水師損失較大,但是並未完全戰敗。然而,李鴻章為了儲存實力,命令北洋水師躲入威海軍港內,不準巡海與日本海軍交戰。日本逐漸的奪取黃海的制海權,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

  • 8 # 漁人文史

    竊以為北洋水師即使正面迎戰,幾乎也無勝算。原因如下:

    第一,裝備差距。由於清廷挪用軍費,北洋水師裝備數年未有更新,也未購買最先進的戰艦。在黃海海戰中,日方發揮重大優勢的吉野艦,英國在最初造成此艦時,李鴻章本欲購買,但因經費不足而作罷。另外,由於洋務企業的衙門式管理,腐敗問題極其嚴重,生產效率低下,炮彈質量尤劣。

    第二,體制差距。日本在倒幕運動、西南戰爭後,明治政府實現了對全國的控制,明治天皇全力支援維新並積極籌備侵略行動。而中國清政府推行洋務運動的動力不足,朝廷之中清流派與洋務派鬥爭激烈,李鴻章等人在四方掣肘中難以放手經營,更不敢作大膽的嘗試。

    第三,觀念差距。在甲午戰前,日方已開始蒐集情報、四處測繪,並在戰後有效引導囯際輿論。而清政府對此全然不知,戰前未作防備,戰中未有反制。

  • 9 # 當代曹植

    北洋水師正面迎敵,亦不能扭轉敗局。

    因為南洋水師、福建水師與廣東水師並未參戰,北方水師以一已之力對抗日本聯合艦隊,無論從噸位上、射速與航速和彈藥質量上,全面落後於日方,縱然將士們英勇殺敵,也不能改變結局。

    但是清廷不知道,只有李鴻章明白,所以李鴻章不建議對日開戰。而光緒剛剛親政,急需立威,想拿日本開刀,並藉機削弱李鴻章的淮軍和北洋艦隊。

    從1891年開始,北洋水師不再新添一艦,李鴻章建議裝備速射炮也被擱置,北洋水師逐漸被日方趕上並超過。

    甲午戰爭中,清朝海軍能戰,而陸軍不能戰。日軍佔領威海衛之後,用岸炮炮擊北洋水師,使其全軍覆沒,罪不在海軍而在陸軍。

    除非是清廷遷都抗戰,或者是在李鴻章在日本被刺客槍傷後憤而回國再戰,此時列強紛紛轉而支援清朝,或有打贏日本的希望。

  • 10 # 颱風遊戲

    北洋水師雖然號稱亞洲第一,全球前十,但由於晚清財政腐敗,大量用於擴充海軍陣容的白銀都被用到了慈禧太后的60大壽了。

    清日朝鮮半島戰役之中,清朝慘敗。這就由此引發了甲午戰爭。雖然在當時,北洋水師在世界排名上是高於日本的。但還是由於財政腐敗,炮彈裡裝的竟是沙子!而日本,當時又新採購了一搜戰艦“吉野”號,從實力上已經能和清朝平起平坐了。

    如果正面迎敵,把全部戰艦投入戰爭,是絕不會造成鄧世昌那樣的局面的。雖說不一定能打過日本,但絕對能極大地消耗日本的實力。

  • 11 # 樸心若水

    就像明朝末年明軍拿火槍火炮打不過拿弓箭錘子的清軍,清朝末年你給清軍原子彈都沒用,人家只需要刺刀衝鋒就贏了。

  • 12 # 濱城老王

    談到甲午戰爭,往往講海戰的多,講陸戰的少。北洋水師在整個甲午戰爭中,負責海上禦敵。即使北洋水師頂住了日艦從海上的進攻,要扭轉甲午戰局,恐怕也很難。

    北洋水師與日本聯合艦隊進行了三次戰鬥。第一次是豐島海戰,應該屬於小規模的遭遇戰,損失不是很大。濟遠艦受傷返回威海基地,廣乙艦自爆沉海,操江號被俘,英國商船高升號被擊沉,清兵陸軍千餘人遇難。第二次是黃海海戰,北洋艦隊正面迎敵,擺出夾縫雁行陣,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而且頗為兇悍的進攻陣形,旗艦定遠號衝在最前面,首先開炮,親自迎擊日艦一字長蛇陣。這次戰役,北洋水師沉沒5艘戰艦,主力戰艦定遠號和鎮遠號受重傷,但是整個艦隊的建制還是完整的,艦隊的主要領導和骨幹大都保留了下來。受傷的艦隻經過維修還能夠投入戰鬥。日本人並沒有實現一口氣吃掉北洋艦隊的願望。

    應該說,這個時候北洋水師還是有一定實力,可以繼續與日艦進行周旋。 可是,接下來發生了鎮遠艦觸礁事件,管帶林泰曾引咎自殺,北洋艦隊雪上加霜。

    李鴻章為了儲存北洋艦隊實力,將艦艇都駛入威海衛灣內,任憑日艦如何挑逗引誘,決不出戰。此時,日本陸軍分成兩路,一路強渡鴨綠江,攻入遼東境內。另一路從花園口登陸,佔領了軍事要塞旅順口。在攻打旅順要塞的時候,日艦從威海趕赴旅順海面,用艦炮猛轟旅順的清軍守軍,支援日本陸軍作戰,使日本陸軍得以順利攻佔了旅順要塞。

    北洋水師與日軍第三次交鋒是在劉公島。日軍在山東榮成登陸後,佔領威海衛,劉公島諸炮臺苦苦支撐,北洋水師困守劉公島等待援軍。然而,丁汝昌等北洋官兵望眼欲穿,卻沒有盼來援軍。

    山東巡撫李秉衡囿於門戶之見,對出兵增援李鴻章麾下的北洋官兵並不熱心。同樣,在日軍進攻旅順的時候,李鴻章也是隔海觀望,不伸以援手。內部扯皮,互相掣肘的結果就是要死大家一起死,我不好過,你也別想好過了。

    絕望中,北洋海軍司令丁汝昌自殺了,副司令劉步蟾自殺了,陸軍指揮官張文宣也自殺了。 李鴻章說過一句話,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他無法“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國之師”。言外之意是說,甲午戰爭是我李鴻章一個人(淮系)在同日本一個國家戰鬥,勝固可喜,敗了責任可不全在我身上。他的話雖然有為自己漂白辯解的意思,卻也暴露出甲午戰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屢次提到的體制問題。 沒落腐敗的王朝,落後腐朽的制度,在全國無法形成合力一致對外。

    門戶之見,權力之爭,裙帶關係等等,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遇到外侮,便縮回脖子各自儲存實力,不肯為國家出力。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怎麼能指望北洋水師來扭轉甲午戰局呢?

  • 13 # 陳參

    首先要說明的是:北洋水師開始對敵採用的就是正面對敵的倒V字型的雁行陣式!不過後來日本船隊利用航速快的優勢,想駛到中方航隊側面,利用火炮強大威力攻擊北洋艦隊,才改變了北洋艦隊的對敵方向!下面讓我們來重新回看下120多年前慘烈悲壯的海戰!

    在公元1888年之前,清政府建立的北洋艦隊,擁有世界一流戰艦~鐵甲艦鎮遠號定遠號,以及多多艘巡洋艦,艦隊總噸位居亞洲第一,號稱世界第八!遠超日本,但之後日本上至皇室下到平民,都在日本政府號召下勇躍捐款購買戰船,同時日本政府也加大了對海軍軍費的投入,從原來國家計劃的10%增加到40%左右,到了甲午戰爭前的1894年初,日本海軍艦隊無論是總噸位,還是艦船航速以及火炮配置方面,都遠超北洋航隊了。而腐敗的清政府還沉迷於亞洲第一的睡夢中茫然不知,自1888

    年清政府就停止了對艦隊的投資,艦隊動力使用的燃煤來自於唐山開平煤礦,但是因為官府徵用的是平價,所以煤礦把優質煤賣給了外國商人,只供給艦隊劣質煤,所以北洋艦隊的航速只有10節。而同時期的日本艦隊卻能達到16節的航速,快了一半!由於欠缺經費水洋艦隊不但火炮配置不足,使用的瞄準儀也是老舊落後的六分儀,而日本海軍不但艦船火炮先進充足,使用的還是先進的自動瞄準儀。最主要的一點:北洋艦隊因為缺錢購買彈藥,很多艦船火炮配給不少訓練用的實心彈,這種實心炮彈不能爆炸,只有擊中敵艦吃水線以下才能產生破壞,而且殺傷為十分有限!即便有部分炮彈是可以爆炸的開花彈,但因為軍費被慈禧挪用辦壽,無法購買先進炸藥,只能使用普通黑火藥填充開花彈,所以北洋艦隊最先進的開花彈威力也有限!反觀日本,自發研製高爆烈性炸藥——下瀨火藥,不但威力驚人而且爆炸後可引發強烈燃燒,據說連鐵板都可以被點燃!這只是從裝備及後勤作出的對此,當然戰爭的勝負不是以裝備後勤來論定的,否則沒有上甘嶺戰役!下面還是看看甲午海戰的現場吧。

    事仲要從1894年7月25日清晨說起,因為之前朝鮮發生動亂,日本想趁亂打劫佔領朝鮮,而清政府也看到了日本的野心,及時發兵幫朝鮮平息亂局,當然也為了防備日本。而日本也早就打算對清政府動手了,於是7月25日清晨,日軍艦隊在豐島海域偷襲伏擊了清軍運兵船隊,結果清軍運兵船高升號被擊沉,官兵750多人遇難!這次偷襲成功讓日本政府信心大增,更是集中海軍艦隊準備隨時對北洋水師發動攻擊。時間到了1894年9月17日,這天北洋艦隊為去朝鮮的運兵船護航,行駛到黃海大東溝海域時,遭遇了有備而來的日本海軍艦隊12艘軍艦,至此甲午黃海戰爭不期而遇地爆發了!

    戰鬥開始,雙方參戰艦船都是12艘,

    中方北洋艦隊:

    由旗艦定遠號鐵甲艦(管帶鄧世昌),

    鎮遠號鐵甲艦(管帶林泰曾)

    經遠號巡洋艦(管帶林永升)

    來遠號巡洋船(管帶邱寶仁)

    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劉步蟾)

    靖遠號巡洋艦(管帶葉祖珪)

    濟遠號巡洋艦(管帶方伯謙)

    揚威號巡洋艦(管帶林履中)

    超勇號巡洋艦(管帶黃建勳)

    平遠號巡洋艦(管帶李和)

    廣甲號炮艦(管帶吳敬榮)

    廣乙號炮艦(管帶林國祥)

    廣丙號炮艦(管帶程壁光)

    福龍號炮艦(管帶蔡廷幹)

    左隊1號炮艦(管帶王登雲)

    左隊2號炮艦(管帶李仕元)

    左隊3號炮艦(管帶徐永泰)

    右隊2號炮艦(管帶劉芳圃)

    右隊3號炮艦(管帶曹保賞)

    日方艦隊:

    旗艦松島號海防艦,艦長尾本知道

    嚴島號海防艦,艦長橫尾道昱

    橋立號海防艦,艦長日高壯之丞

    吉野號巡洋艦

    浪速號巡洋艦

    高千穗號巡洋艦

    秋津洲號巡洋艦

    千代田號巡洋艦

    西京丸號巡洋艦

    扶桑號巡洋艦

    比睿號巡洋艦

    赤誠號巡洋艦

    面對北洋水師,日本艦隊擺出了一字長蛇陣,而北洋艦隊則排出雁行陣對敵。也就是說雙方都是以旗艦領頭對敵,在不知敵情虛實情況,用火力最強的旗艦領頭來對陣找到對方命門。雖然不瞭解對方虛實,但對自己一方實力是有底的,北洋船隊把實力最弱的超勇號揚威號排在了最後,而日本也同樣把實力較弱航速較慢的比睿號扶桑號赤誠號西京丸號四艘艦排在了陣型最後。結果第一回合就是雙方都是最強旗艦打上了對方相對較弱的船艦。所以那些指責北洋航隊對敵陣型錯誤是沒有道理的!第一回合的結果,北洋艦隊老舊巡洋艦超勇號被敵旗艦松島號重創沉沒,管帶黃建勳拒絕了前來營救的小船沉水而亡為國捐軀!揚威號受傷之後失去了戰鬥力,退出戰場!日方的比睿號扶桑號因為航速慢,被鎮遠,定遠兩艦擊中數炮,落荒而逃!而西京丸號因為急於追上日本艦隊,冒險從鎮遠定遠兩艦中間穿過,因為怕重炮誤傷到自已艦隊,鎮遠定遠兩艦隻以小口徑火炮重創了西京丸,第一次錯失了擊沉日本艦船的機會!最後逃跑到落在後面的日軍赤誠號,擊中了追擊的北洋水師來遠號引發大火,北洋水師因為救火,而讓赤誠號僥倖逃脫!第一回合北洋水師損失一艘船艦,一艘因份退出戰鬥,日軍兩船遭重創一船退出戰鬥,只能算打個平局。

    第二回合水洋水師巡洋艦平遠號廣丙號遭遇敵旗艦松島號,平遠號艦首主炮發射命中松島號!可惜炮彈是沙土實心的訓練彈,炮彈穿越船體擊中了驅動液壓罐,使松島號主炮癱瘓,如果是可以爆炸的開花彈,松島號勢必被炸沉海底!運氣幫了日本艦隊,返回戰場的日本扶桑號擊中了定遠艦,丁汝冒受傷,為了掩護旗艦,致遠號主動上前為定遠艦擋炮彈,身中數彈後航體傾斜,管帶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衝向敵艦吉野號,想撞沉它,與敵同歸於盡!但致遠艦中彈爆炸沉沒,管帶鄧世昌拒絕救援,把營救自已的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沉於海中為國捐軀!混戰中,福龍號在距敵艦西京丸號300米時發射魚雷,日軍船員嚇得齊聲大喊,西京丸艦長鹿野勇之進冒險一搏,下令以艦首面對魚雷,想以海浪打偏魚雷方向,結果魚雷被海浪推離了方向,但在兩船相距50米時,福龍號又發射一枚魚雷,距離如此之近,日軍全都震驚失色認為難逃一死了!但是因為福龍號船體受傷,發射時船體傾斜,魚雷偏向了下方,從西京丸艦下面穿越而過,運氣又幫了日本人!見到致遠艦沉沒後,濟遠艦管帶方伯謙嚇破了膽,帶頭逃離戰場,它的僚艦廣甲號也跟隨逃離了戰場!到此時,戰場上只剩下受傷的定遠艦,鎮遠艦和經遠艦,被日軍數艦圍攻。面對失利局勢,三艦依然奮戰不屈,經遠艦身中數彈後,爆炸沉沒!管帶林永升拒絕救援,和愛艦一起壯烈殉國!而鎮遠艦主炮也再次命中敵艦松島號,這次可是爆炸彈!引爆了日船上的烈性炸彈,並引發大火和毒氣,日本想去救火也不可能了!但老天再次幫了日本人,颳起了大風,風吹散了毒氣,日本人才得以撲滅大火,但松島號已經失去了戰鬥力。此時天色已晚,被打散的水洋船艦也再次組成隊型,重回戰場跟隨定遠鎮遠兩艦,尋機再戰。但日方指揮人員怕遭到北洋水師再來營救圍攻,主動打旗語撤離戰場。而北洋艦隊也因濟遠艦逃跑撞沉了揚威號,再加上廣甲號也逃離了戰場,自身炮禪也所剩無幾,也就沒再追擊日軍艦隊。至此驚心動魄的黃海海戰結束!

    回首這場戰爭,北洋水師固然落敗,原因不在對敵陣型,更不是艦隊人員戰鬥素質不如日方,而是裝備不足和落後,如果是和日方同樣的炮彈,戰敗的應該是日本!所以認為北洋艦隊陣型錯誤導致失敗是不對的!

  • 14 # 唯戀無名

    1894年的甲午戰爭,標誌著洋務運動破產,打破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民族復興的追求,使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急劇下降,但是在這其中,如果北洋水師正面迎敵的話,又是否能扭轉甲午戰局呢?

    我們可以從以下的內容好好分析分析。那時候,北洋水師炮彈老化,日本水師多為新式速射炮,水師炮彈稀缺,因為北洋水師的方速射炮為0門,然而,日本艦隊速射炮為97門。

    雖然北洋水師很早就打陳訴要求購置速射炮,但是效果卻了無音訊,所以只能使用老式的架退炮。與此同時,北洋水師物資供應質量極差,那時候軍艦總是發出濃濃的黑煙,北洋艦隊的煤,都是那種次品,燃燒值也並不高,而且煙霧極大,導致日本艦隊提前1個小時發現北洋艦隊。

    在彈藥方面,中國戶部剋制入口外國的工具,而海內的,好比天津機械局只能生產那種無法爆炸的實心彈,使海戰中無法造成大的威力。

    並且在那時候,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作壁上觀,除了兩江總督劉坤一、南洋大臣張之洞不聽指揮外,當時中國軍隊的消極防守思想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所以,即使是北洋艦隊,戰鬥的過程中也很少主動出擊,更多地是死守港口被動挨打。

    其實,無論是北洋還是南洋,成軍時的任務就是“拱衛京畿”、“防衛東南”,完全是純粹守口防禦的思路,但是到了戰時根本不可能憑空出現積極的打變化。所以,這種雖然是一種假想,但是如果建立在積極作戰精神的基礎上,以及高效的海上指揮、偵察情報乃至高層的戰略意識的話,我們就可以取得很好的結果,然而,那時候的環境確實清朝,所以這明顯是不可能有的。

    所以啊,我們要不斷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會落後才不會捱打,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 15 # 顫動的丹田

    它孤零零一支艦隊是不可能扭轉戰局的,關鍵在於有沒有友軍和援兵。

    當時最好最多的資源都向北洋系統大幅度傾斜,可是一旦有事兒,同樣出身於湘軍系的李中堂大人自己手下的淮軍都望風披靡,更不用指望那些平日裡被李鴻章看作後孃生養的其它系統的地方實力派了。

    劉公島保衛戰中,北洋水師中的水雷營十幾條軍漢在南幫炮臺爭鬥戰中,在守衛炮臺的司令和士兵都跑個精光的情況下,埋好了地雷,偽裝成屍體趴在旁邊,待日本兵衝上炮臺歡呼雀躍之際,引爆地雷,炸死了數百日兵。即便就是丁汝昌,在屏護自己的南北幫炮臺丟失後,也未混日子等死,他先親率軍艦衝向北幫炮臺用艦炮將炮臺轟毀,又派北洋水師中的敢死隊炸燬了南幫炮臺,在這以後的日子裡,帶領手中僅存的日島炮臺和劉公島上的一點小炮臺,以及不到十艘大大小小,土洋結合的殘破軍艦打退了日本聯合艦隊規模不等的七次進攻,擊毀擊沉了共計四艘日本聯合艦隊的魚雷艇,最後山窮水盡,吞鴉片自裁。

    令人唏噓的是,就在這位中國第一支海軍艦隊司令和他的部下苦苦支撐之時,那些援兵,就是那在不久以前跟長毛和捻子拚命勇不可擋、兇悍過人的湘軍淮軍們,也是在他們的憑藉對太平天國和捻軍戰功出人頭地的將領率領下,竟然面對往日蹴爾小國敵人怕死到殺頭也不敢拼死一搏的地步。

  • 16 # 漩渦鳴人yy

    可能性不大!

    其他的軍種都好說!唯獨這個海軍作戰,那就真的得看兩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以及對於這場戰爭的態度了!

    俗話說的好十年陸軍,50年空軍,百年海軍!建設一支海軍部隊所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海軍部隊是大國才能玩得起的玩具!北洋水師的問題,其實早在甲午戰爭開戰以前,清政府就已經意識到自己對於海軍部隊不重視!

    為了能買一艘吉野號,日本天皇都每天只吃兩頓飯,而且吃飯的時候還規定不能夠出現葷腥,但看看清政府那錢到哪兒去了,被太后拿去修園子了,當然這個故事版本有很多,但是毫無疑問的就是海軍的經費被人給剋扣了,剋扣的人就來自於中央,而中央的這筆錢轉去修園子了!

    不說其他的,如此龐大的金額進行調動,肯定會驚動上頭政府,為何上頭會默許了這種事情存在?還不是為了滿足某人私慾!

    當然說這事情罄竹難書,咱也是不多說,咱說說這個北洋水師的戰鬥力問題!北洋水師很多人把它的戰鬥力歸結到他的戰術體系過於落後,明明是速射炮稱雄的時代,為什麼北洋水師會有這麼多老師的大炮,而且射速極其真慢呢?其實大家搞錯了一個時間,當然對於不瞭解軍事歷史的人來講,這段時間可能會稍微有些模糊!

    簡單來講,軍事武器的發展其實是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對於戰艦來講無非就是兩個方面,一個就是裝甲裝甲的厚度決定了這個戰績的防禦力,另外一個就是大炮大炮的口徑決定了這個軍艦的破壞力!

    因此處理的方法也不一樣,有的國家打算增大大炮的口徑,俗話說一錘定音嗎?我用大炮的威力把你的裝甲直接給砸開,另外一種就是宿舍火炮,當然這個宿舍火炮裡面裝的可不是原先的實心炮彈,而是開花的!

    這裡就不得不再進行闢謠,也就是有人所謂的沙子是用來給炮彈配重的!這人是完全沒有看軍事書!這連物理書都沒看,你家沙子的重量能超過鋼鐵啊!炮彈裡面裝沙子是用來配重的,這種屁話他媽的也能造謠造出來!炮彈裡面的沙子就是用來踢他炮彈裡面的炸藥的,姐就是傳說之中的開花彈,這種炮彈砸到軍艦上面,它不是直接砸一個坑出來,而是砸上去之後由於延時隱性發生爆炸,這樣的話形成大面積的燃燒!威力雖然削弱,但是卻能夠大面積的損傷軍艦的表面,切還有可能造成一個情況,就是火炮在甲板表面爆炸產生的衝擊力會直接震碎表面滲碳的那一層滲碳的鋼鐵。

    而這種火炮清政府居然連著十年都沒買!How5戰爭開戰以前才匆匆像國外購買結果炮彈要麼不賣給你,要麼被日本人給買光了,此時清政府自己造造了多少?30枚,前線急著打仗後線沒有炮彈了,怎麼辦?就拿這些東西以次充好!

    炮彈裡面全是沙子!

    北洋水是正面硬地,根本就沒法打戰爭物資,根本就知應不出來!話說的好,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至於說海軍的戰艦,那都是真金白銀花出來的!如此眾多的資源,清政府竟然想著只是養著一個花架子來給自己做陪襯,而多餘的錢拿過去做,享受這樣的軍隊怎麼可能打得贏戰爭!

    更何況內部的互相扯皮以及爭權奪利讓整個清政府烏煙瘴氣到無法挽救的地步,就這樣一個政府,不滅亡那天理難容!

  • 17 # 不沉的經遠

    題主這問題問的並不正確,北洋水師曾經主動出擊,但是最後也沒能扭轉甲午戰局。

    在甲午戰爭爆發以後,李鴻章確實曾經上書認為北洋水師的軍艦艦齡已長,艦體老化,速度緩慢,火炮落後,因此難以和日本海上決戰,建議“保船制敵”,以儲存艦隊守衛渤海灣。

    惟現在密籌彼此情勢,海軍戰守得失,不得不求保船制敵之方。

    很多人批評李鴻章採取“避戰保船”的戰術,導致北洋水師沒有主動出擊,放棄了戰爭的主動權,最後招致了失敗。不過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準確。

    李鴻章雖然主張“保船制敵”,但是並沒有一味死守。早在豐島海戰爆發以後的第二天,李鴻章就致電丁汝昌,命他率北洋水師主力前往漢江一帶尋找日本海軍作戰。當天下午丁汝昌就帶著“定遠”等艦出發。到7月29日才因為沒有找到日本軍艦,又起了大風,丁汝昌才帶艦隊返回威海,補充彈藥、煤炭、淡水。

    8月1日,李鴻章認為日本會透過海路向前線運輸軍隊,於是下令丁汝昌前往仁川攔截日本船隊。次日丁汝昌率艦出海,在仁川一帶搜尋一番,結果還是沒有找到日本艦隊,於是在8月6日返回。

    就在丁汝昌返回當天,李鴻章因為得到情報,說日本海軍在大同江一帶,於是再次致電給丁汝昌,質問他為何不去大同江一帶巡視。8月9日,丁汝昌再次率北洋水師前往大同江。抵達大同江以後,丁汝昌未發現日本軍艦,隨即派人上岸詢問當地官員,得知並無日本軍艦來過,因此繼續向西巡航。直到8月13日,北洋水師在巡航時遇到趕來報信的“金龍”號輪船,得知日本海軍襲擾威海,才匆匆趕回。

    北洋水師返回威海以後,光緒認為日本海軍襲擊威海,於是下令北洋水師前往山海關一帶巡視,攔截日本海軍。於是丁汝昌率隊再次出海前往山海關。當然結果自然是撲了一個空。

    我們可以看到,李鴻章雖然制訂了“保船制敵”的戰術,不過實際上還是多次命北洋水師主動出擊,尋找和日本海軍交戰。但是由於清政府不重視情報工作,對於日本海軍動向一無所知,只能透過各地風聞上報的訊息推測,結果導致北洋水師多次出擊無功而返。

    而日本由於派遣了大量的間諜,知道了北洋水師的一舉一動,從而掌握了主動權,可以選擇在有利的時機發起進攻。加上日本海軍在總體實力上已經超過了北洋水師,所以北洋水師主動出擊也無法改變戰爭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心安理得的單身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