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馬拉雅的祝福

    中國國學文化是人的精神脊樑,它能使人讀懂世界,讀懂生活,讀懂自己,並且能更好地詮釋一個人的氣質、修養和精神面貌,這對於開拓人生的成功是大有裨益的。

    那麼我也查閱了一下這方面的書籍,供大家參考,因為比較多,您可以借鑑著翻閱,祝您生活愉快。

    按照時代順序如下推薦:

    先秦

    富於神話傳說的古籍——《山海經》

    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尚書》

    古代編年體史書——《春秋》

    國別體史書——《國語》

    中國第一部記事詳密的編年體史書——《左傳》

    戰國時期的史料彙編——《戰國策》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戰國時期新興的詩歌體——《楚辭》

    道家學派的傳世經典——《道德經》

    儒家學派的傳世經典——《論語》

    墨家學派的傳世經典——《墨子》

    儒家學派的重要典籍——《孟子》

    道家學派的重要典籍——《莊子》

    戰國末期的儒家典籍——《荀子》

    法家學派的重要典籍——《韓非子》

    道家學派的重要典籍——《列子》

    古代占筮典籍——《周易》

    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禮記》

    融匯百家之說的總結性之書——《呂氏春秋》

    記述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著作——《晏子春秋》

    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孝經》

    儒家主要經典——《大學》

    儒家主要經典——《中庸》

    訓釋語言文字的工具書——《爾雅》

    反映法家政治思想之書——《商君書》

    先秦百工技藝之書——《考工記》

    中國古代著名的兵書——《六韜》

    中國古代第一部專論戰略的兵書——《黃石公三略》

    古代“兵學聖典”——《孫子兵法》

    古代兵家計謀總結——《三十六計》

    中國最早的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

    醫家之宗——《黃帝內經》

    兩漢時期

    史家之絕唱——《史記》

    “天人合一”的神學觀——《春秋繁露》

    闡述哲學思想的專著——《法言》

    取自法家而優於法家之書——《淮南子》

    古代婦女的教育專著——《烈女傳》

    據“鹽鐵會議”記錄撰寫的主要史書——《鹽鐵論》

    展現吳越爭霸的歷史軌跡——《吳越春秋》

    抨擊迷信活動的學說——《論衡》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中國第一部文字學專著——《說文解字》

    天文史上的不朽鉅著——《靈憲》

    一部政治性的哲學著作——《潛夫論》

    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數學著作——《九章算術》

    道教的重要經典——《太平經》

    三國 兩晉 南北朝

    記述魏蜀吳三國興亡的歷史鉅著——《三國志》

    中國最早的一部詞典——《廣雅》

    古代重要的詩歌總集——《玉臺新詠》

    古代重要的詩歌總集——《樂府詩集》

    影響深遠的文學批評鉅著——《文心雕龍》

    中國第一部論詩的名著——《詩品》

    中國現存最早的文章總集——《文選》

  • 2 # 2019文心若水

    國學,又稱“漢學”,“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國文化與學術。

    國學經典著作有:

    1、《周易》,《詩經》,《論語》等四書五經;

    2、史部《春秋》《漢書》《資治通鑑》《戰國策》《永樂大典》等;

    3、子部《老子》《墨子》《莊子》《金剛經》等;

    4、集部《楚辭》《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等。

  • 3 # 一木蟲

    《周易》陰陽五行八卦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的基礎;《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學基礎;《老子》《莊子》道法自然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家基礎;《孫子兵法》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兵家基礎!

  • 4 # 文螢之

    國學,主要是指古代經史子集,這裡面著作當然足夠多了,畢竟華夏文明一直延續至今。當然,如果說代表起源的國學呢,那就寥寥無幾了。

    第一,最重要的當然是“群經之首”《易經》了。其內容包含了先賢,對宇宙、對世界、對國家、對社會、對人、對事的認知,智慧無窮,可稱為華夏智慧的源頭。當然,由於長期以來,《易經》被一些江湖術士神話、異化,導致很多人認識不到《易經》的重要性,且《易經》確實難以讀懂,所以,很多人無法體悟其中奧秘。但毫無疑問,有且只有《易經》才能稱得上國學的真正源頭。 第二,《老子》。春秋戰國,諸子百家都著作,或多或少,都有老子的影子。更讓人佩服的是,《老子》一書僅僅五千字,且很少有權力為其背書,兩千多年來,《老子》一直都被無數人士奉為經典。所有,《老子》也可以稱得上國學的源頭之一。(現代企業家、成功人士裝X必備) 第三,《鬼谷子》。不多說,歷朝歷代無數人士的“房中書”、“枕邊書”。不宜多說,懂的人自然懂。中國智慧、謀略的經典代表。第四,《黃帝內經》,中醫的起源。內容無比強大,雖然在今天西醫十分強大,但是中醫的力量也不容輕視。現越來越多的事實在不斷證明,中醫的科學性,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第五,《詩經》與《楚辭》,中國文學的源頭。 第六,《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第七,《孫子兵法》,兵家的代表作。第八,《六祖壇經》,中國佛學的代表作。

  • 5 # o輕羽o

    國學即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儒釋道三家,其中以儒家為最,道家、佛家為輔。

    儒家儒學為孔子所開創,以“仁”為核心,以“禮”為行事規範,提倡“克己復禮”。這種思想後經歷代大儒繼承,並不斷擴充,逐漸形成了“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學為各朝各代帝王尊崇,以儒家思想制定倫理道德,歷經兩千多年的傳承,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儒學在兩千多年的時代變遷中,湧現了許許多多的名家大儒,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孔孟朱王”。孔、孟的思想主要在於四書五經;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註》等;王陽明著有《大學問》、《傳習錄》等。道家道家思想雖然可以上溯到上古時代,但學術界一般以老子為始。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道家以“老莊”並稱,老子著有《道德經》,莊子有《莊子》一書。佛家佛教自傳到中國後,對中國文化影響很大,尤其是禪宗。禪宗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其主要經卷為《六祖壇經》、《五元燈會》。

  • 6 # 人文寶藏孩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 1923年國學必讀書目之爭。

    清華大學建立之初,是作為留美預備大學,給要去美國留學的同學進行一個提前培訓。美方在清華大學的辦學資金中挪用庚子賠款,把庚子賠款的錢都拿出來辦中國的留學學堂、給留學提供資金。所以由於資金很多,發展到後來,就不僅僅是一個留美預備學堂,就慢慢辦成了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的課程主要是學習西方的語言、西方的科學技術、美國國家的文化……但是作為華人,校長認為學生多少也要有些國學功底,所以就向當時的胡適提出了列一份可以最好的學到國學經典的書目的請求。

    當時胡適與梁啟超之間的關係是比較的微妙的,他們一直在暗中較量。胡適研究文學,梁啟超研究史學。

    所以,得知胡適為清華大學列國學書單之後,梁啟超在1923年又列了一份《國學入門書目及其讀法》。

    梁啟超《國學入門書目及其讀法》 1923

    《莊子天下篇》

    《荀子·非十二子》

    《韓非子·顯學》

    《漢書·藝文志》

    《隋書·經籍志》

    《崇文總目》

    《郡齋讀書志》

    《國史·經籍志》

    其實,列書目在中國古代一直備受重視,甚至還衍生出了目錄學,裡面存在很大的學問。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提到“目錄之學,學中第一緊要事,必從此問塗,方能得其門而入。”

    下面是梁啟超以前的兩本專門列書單的書籍:

    《四庫全書》 1772

    張之洞《書目答問補正》 1876

    其中,《四庫全書》可謂展現了中國傳統學術的知識地圖。

    其中包括 經——史——子——集。

    經:

    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七經: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東漢,提倡以孝道治天下)

    九經:詩、書、禮(周禮、儀禮、禮記)、易、春秋(春秋公羊傳、春秋梁傳、春秋左氏傳) 唐朝開始科舉考試,開始規定作為科舉考試的名目。

    十二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易、春秋公羊傳、春秋觳梁傳、春秋左氏傳、論語、孝經、爾雅 。把兼經放進去(論語和孝經),又加了一本字典(爾雅 )。

    十三經:到宋朝十三經的系統形成。

    《周易》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尚書》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

    《詩經》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

    《周禮》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儀禮》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禮記》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春秋公羊傳》漢何休注,唐徐彥疏。

    《春秋穀梁傳》晉範寧注,唐楊士勳疏。

    《春秋左氏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論語》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經》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孟子》漢趙歧注,宋孫爽疏。

    《爾雅》晉郭璞注,宋邢昺疏。

    《史記》:西漢司馬遷所著。記事始於傳說中的五帝,止幹漢武帝太初、天漢之際(前104-前97)。有十二本紀(帝王的專輯,最重要的線索)、三十世家(後來沒有諸侯王的世家)、七十列傳、十表(諸侯國的年表理順清楚)、八書(專門的專題:經濟的、月令的)外加《太史公自序》。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通史,從三皇五帝開始。特別大的功勞。開創了紀傳體。春秋左氏傳:按照時間編年。史記以人物為中心。後來也繼承了這樣的書體,名字可能會發生改變。

    《漢書》:漢班固所作。為斷代史,記西漢一朝之事。經多人續補,今有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開始是斷代史,只寫某一部分。相對而言沒有這麼多的個人情感思想。漢書與史記之爭。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著。今本為梁劉昭作注時取司馬彪《續漢書》與之合併,北宋人又取劉昭所注《續漢書》八志併入,理為120卷。思想感情上接近史記

    《三國志》:蜀人陳壽於晉統一後修撰,包括《魏志》30卷《蜀志》15卷、《吳志》20卷,唯《魏志》有帝紀4卷,餘皆列傳,奉曹魏為宗,故

    三書可分可合。《三國志》敘事簡潔,南朝宋文帝命裴松之作注,引用史料百種以上,故與《三國志》並重。

    南朝:

    《晉書》:唐房玄齡主修,帝紀10卷,志10篇20卷列傳70卷,載記30卷。以南北朝處土臧榮緒所修8更為主,前人私修晉史皆失傳。

    《宋書》:劉宋僅五十多年(420-479),當朝即命人修史。沈約受齊武帝命修《宋書》,本紀10卷,志8篇30卷,列傳60卷,實多為徐爰所撰。為現存劉宋唯一史書。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史料

    《南齊書》:蕭齊傳國僅二十餘年(479-502)蕭子顯修《齊書》本紀8卷,志8篇11卷,列傳40卷和敘錄(失傳)。唐初修成《北齊書》之後,加“南”以示區別。

    《梁書》、《陳書》:唐姚思廉承父業、受命而作《梁書》本紀6卷,列傳50卷,共56卷。《陳書》本紀6卷,列傳30,共36卷。

    北朝:

    《魏書》:北齊魏收受命而作,帝紀12、列傳92,表10,114篇130卷。因有阿私,人稱“穢史”,然沒有能夠取代之作。

    《北齊書》:唐李百藥承父業、受命而作。本紀8卷列傳42卷,共50卷。不為世所重,僅存17篇,後人取《北史》、《高氏小史》補續

    《周書》:唐令狐德棻主修,本紀8,列傳42,共50卷。

    《南史》、《北史》:唐李延壽編寫的關於南朝和北各代的通史。表奏朝廷後得到正式承認。《南史》紀10卷,列傳70卷。《北史》本紀12卷,列傳88卷

    《隋書》:唐魏徵主修,本紀5,列傳50,共55卷後加《五代史志》7篇30篇,合為85卷。

    《舊唐書》:後晉趙瑩、劉昫監修,本紀20,志11篇30卷,列傳150,共200卷,後世刻本為214卷。由於直錄唐實錄國史,前後疏密不一,較為粗糙。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等合修,本紀10卷,志13篇50卷,表4篇15卷,列傳150卷,共25卷。後刊刻為248卷。但不如《舊唐書》詳盡,受抑駢崇散影響,選錄不當,史家多有評議。

    《舊五代史》:宋初薛居正等修。包括《梁書》、《唐書》、《晉書》、《漢書》5部分150卷。後漸失傳,今本乃清人從《永樂大典》《冊府元龜》等類書中輯錄而成。

    《新五代史》:宋歐阻修蓍,唐以後唯一一部私修正史。不按朝代分編,統編為本紀12,列傳45,考2篇3卷,世家年譜11,四夷附錄3,共74卷。重經疏於史。歐陽修以自己的名義修得一部史。

    《宋史》、《遼史》、《金史》:元脫脫主修。《宋史》496卷,敘事繁冗。《遼史》116卷,最為簡略。《金史》135卷。三史矛盾脫節之處較多,前詳後略。

    《元史》:明宋濂主修,2次修纂所合,210卷,為二士四史中最粗率的一部。清末有柯紹忞的《新元史》屠寄的《蒙元兒史記》(宋完),但史料上難以取代。元代的研究很粗糙

    《明史》:清張廷玉、萬斯同(明朝的遺老,號召一些不跟清政府合作的一些大學問家。王夫之、黃宗智等的弟子。)等經多年修訂而成。本紀24,志15篇75卷,表5篇13卷,列傳220卷,共332卷。為官修史書中的精良者。明史研究很充分

    《清史稿》:1914趙爾巽、柯紹忞等主持,本紀13篇25卷,志16篇142卷,表10篇53卷,列傳316卷,共536卷。多據清修國史而錄,因局勢動盪,編纂粗疏。因清無系統史書,得以與二十四史同等刊行。臨時編起來的。

    子:

    一部分是 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 等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著作;另外一部分就是一些醫學、技術……等方面的作品。

    集:

    楚辭

    別集

    集部總集

    詩文評

    詞曲: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

    我們今天的框架自從五四運動以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研究框架都是從西方過來的,不是古人的研究框架。中國傳統的知識框架就是想圓,最核心的地方是不變的,不論外面又套了多少圓,又包含了多少內容,但是最核心的地方是不變的。比如《詩經》在中國傳統的知識框架之中是作為經的,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楚辭》是集部內容,這兩本著作在當時的文人看來是不可以同等對待的,但是現在的學科框架都把他們併入了文學這一學科類別。

    所以,要想研究中國傳統的國學經典,還是應該把他們放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框架之中研究為上策

  • 7 # 沐如風

    學好國學,做好華人。今天是拜讀《論語》的第30天,感受孔子的智慧,才發現很多生活中的諺語都出自這,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四海之內皆兄弟”“君子成人之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吾日三省吾身”……感覺自己變得更樂觀了,靜能生慧,總有靈感在頭腦中閃現,並及時記錄了下來。

    學國學,可以先從《論語》入門,《三字經》《道德經》《中庸》《孫子兵法》《孟子》《說文解字》《古文觀止》都是不錯的書。

  • 8 # 王德軍的家國情懷

    伏羲畫卦算的上一個吧。黃帝時期始制文字乃服衣裳算得上吧。古籍的話《山海經》和《尚書》是比較古老的、源頭性質的書吧!

  • 9 # 感恩生命裡的遇見

    國學是以先秦的經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最能代表起源的書有:《黃帝陰符經》、《周易》《老子》、《莊子》、《郁離子》和《素書》等諸子百家的經典。

    最具代表的人物:周文王、老子孔子、六祖慧能。

  • 10 # 素依驚流年

    我來回答一個吧!

    《山海經》這本古籍是可以首推的。

    《山海經》是一部記錄了中國古代的山川、水澤、歷史、神話、部落、動物、植物、礦產、農漁牧業、醫藥、宗教、習俗、科技、交通、水利、氣象、測量及自然現象等許多方面內容的古籍。《山海經》的作者是誰?學界的解釋不一,也解釋不清楚,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是一人一時一地寫出的。《山海經》主體形成時間大約在周穆王時代。

    在中國古代著名的經典之作裡,《山海經》《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號稱中國先秦經典四大奇書。《易經》之奇在於用二進位制符號體系描述、解釋宇宙萬物,創始人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繼創者是周文王。周朝初年,周公在上述基礎上制定出一部“社會行為規範手冊”——《易經》,內容共計64條(六十四卦辭)、386款(三百八十六爻卦)。

    《道德經》之奇在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個人專著,曾任東周國家圖書館館長的大思想家老聃,僅用五千言就揭示出宇宙的奧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人類社會管理的最高境界(無為而治)。

    《黃帝內經》之奇在於根據天地四時變化論述人體生命運轉之奧妙,為中華民族傳統醫學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被後世尊為“醫家之宗”。《皇帝內徑》又分為《黃帝內經》和《皇帝外經》,而《皇帝外經》早已失傳。如今流傳下來的《黃帝內經》包括《素問》《靈柩》兩大部分內容,各自相對,獨立成篇。

    對比之下,最奇的書還是要數中華遠古文明第一寶典《山海經》,它也是人類遠古文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海經》之奇在於記述的內容宏偉魁奇,而在魁奇中又隱藏著豐富而真實的其他古籍未見的遠古文明資訊。

  • 11 # 老外二三事

    老子——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道者,萬物之奧。”“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寬容是處事第一法;寡慾是養心第壹法;勿言無益身心之語;勿為無益身心之事;勿近無益身心之人;勿入無益身心之境;勿展無益身心之書。

    孔子——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人要本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做人要誠實,誠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嚴以律己寬於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樂也!此上就是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

    莊子——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以喜悅之身,養喜悅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義準則。所謂快樂,不是財富多而是慾望少。做人,人品為先,才能為次;做事,明理為先,勤奮為次。人生要學會平和心,喜樂心,慈悲心。

    孟子——君臣相比,君屬於強勢,臣屬於弱勢,其關係由強勢君主導。君講禮,臣講忠,故君臣之道在於禮。君禮於臣,臣必忠;臣忠於君而君不禮,其忠必退。 荀子——概括為七個方面:一是蛻:學習不能滿足於已有的成就,應該不斷地有所發明,有所進展,日漸而月進,並且使之產生質變。二是虛:虛指的是學習態度。虛者,虛心、謙虛也。

    三是一:“一”是專一、專心致志的學習,“學之道,貴以專”。四是靜:“靜”,指的是心要靜,而摒棄一切雜念。五是積: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六是師:“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有了好的老師,便可以好學,“得賢師而事之,則所聞者堯、舜、禹、湯之道也。”七是友:荀子提出,學者應“親友”,以求得在治學上的“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即不斷地得到批評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孫子——文韜武略。中國的韜略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實為傳統文化之瑰寶,歷史遺產之精華。韜略猶如雙刃古劍。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若藏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願學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發揚古道,利國利民。教練不是知識訓練或者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拓展信念與視。

    管子——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教練猶如一面鏡子,反映當事人的真實現狀和侷限,同時引發對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給對方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教練的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

    韓非子——統馭理論:“精誠為道,運籌為術,組織為器,人才為本,制度為體,文化為魂”,帶你修煉六個方面的能量,幫你完成從攻城略地到運籌帷幄、從創業有成到基業長青的驚險一躍,成長為新經濟時代的新型領袖。

    鬼谷子——權謀,是指在爭奪、鞏固、發展權力的過程中使用的一切靈活應變的手段。權力,是指能夠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的力量。權力帶來財富、地位、榮耀。權謀天然地不受一切仁義道德、公平正義的約束;它甚至沒有任何原則可言,唯壹的原則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權謀的合理性取決於權謀的結果,即所謂“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是也。

    大學——修身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過程。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的發展之道;致知就是獲取知識,誠意就是赤誠、真誠、忠誠之心對待壹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正,是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修為高深的人,因此,修身的過程,就是探究事物發展規律的過程,就是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真誠地對待一切的過程,就是嚴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變成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的過程。

    易經——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謂天地之道,也不過是自然法則。你若遵從了——便能遺世獨立,飄飄欲仙:返之則——萬劫不復,永世不得超生。想那輪迴之苦,卻非人力所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註定,天意實屬難違。仔細想想,可也不就是這樣的麼?故,天地之道在於人心。

    禪宗——死生間觀節,細微處品德。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個生的開始,生亦是另一個死的結束。故,生則生、死則死,豈能賴著不死或就是不生?故來之則應,去留無意,隨緣而行,不糾結、不著相。

  • 12 # 國韻

    《周易》、《論語》、《老子》、《孫子兵法》

    1、《周易》由《易經》和《易傳》組成。《周易》一書,並非僅僅為占卜之書,乃是借占卜學修身。每個卦都是修行中岔路,人身不正,處世即不正。

    2、《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彙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

    4、《孫子兵法》是中國最古老、最傑出的一部兵書,歷來備受推崇,研習者輩出。

  • 13 # 軫念信箱

    文化是人的精神脊樑,它能使人讀懂世界,讀懂生活,讀懂自己,並且能更好地詮釋一個人的氣質、修養和精神面貌,這對於開拓人生的成功是大有裨益的。本書介紹了從先秦兩漢到三國兩晉南北朝,從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以及近現代不同時期最具影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共300部,對其精要內容進行了講述,便於讀者一冊在手,對眾多中國經典名著瞭然於胸。[1]

    誠然是一本極方便、極實用又極富收藏價值的知識寶典。

    圖書目錄

    先秦

    富於神話傳說的古籍——《山海經》

    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尚書》

    古代編年體史書——《春秋》

    國別體史書——《國語》

    中國第一部記事詳密的編年體史書——《左傳》

    戰國時期的史料彙編——《戰國策》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戰國時期新興的詩歌體——《楚辭》

    道家學派的傳世經典——《道德經》

    儒家學派的傳世經典——《論語》

    墨家學派的傳世經典——《墨子》

    儒家學派的重要典籍——《孟子》

    道家學派的重要典籍——《莊子》

    戰國末期的儒家典籍——《荀子》

    法家學派的重要典籍——《韓非子》

    道家學派的重要典籍——《列子》

    古代占筮典籍——《周易》

    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禮記》

    融匯百家之說的總結性之書——《呂氏春秋》

    記述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著作——《晏子春秋》

    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孝經》

    儒家主要經典——《大學》

    儒家主要經典——《中庸》

    訓釋語言文字的工具書——《爾雅》

    反映法家政治思想之書——《商君書》

    先秦百工技藝之書——《考工記》

    中國古代著名的兵書——《六韜》

    中國古代第一部專論戰略的兵書——《黃石公三略》

    古代“兵學聖典”——《孫子兵法》

    古代兵家計謀總結——《三十六計》

    中國最早的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

    醫家之宗——《黃帝內經》

    兩漢時期

    史家之絕唱——《史記》

    “天人合一”的神學觀——《春秋繁露》

    闡述哲學思想的專著——《法言》

    取自法家而優於法家之書——《淮南子》

    古代婦女的教育專著——《烈女傳》

    據“鹽鐵會議”記錄撰寫的主要史書——《鹽鐵論》

    展現吳越爭霸的歷史軌跡——《吳越春秋》

    抨擊迷信活動的學說——《論衡》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中國第一部文字學專著——《說文解字》

    天文史上的不朽鉅著——《靈憲》

    一部政治性的哲學著作——《潛夫論》

    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數學著作——《九章算術》

    道教的重要經典——《太平經》

    三國 兩晉 南北朝

    記述魏蜀吳三國興亡的歷史鉅著——《三國志》

    中國最早的一部詞典——《廣雅》

    古代重要的詩歌總集——《玉臺新詠》

    古代重要的詩歌總集——《樂府詩集》

    影響深遠的文學批評鉅著——《文心雕龍》

    中國第一部論詩的名著——《詩品》

    中國現存最早的文章總集——《文選》

    中國第一部記載河道水系的綜合性地理書——《水經注》

    涉及佛事,考證地理——《洛陽伽藍記》

    志怪小說的代表——《搜神記》

    述神仙方藥,言人間得失——《抱朴子》

    筆記小說之先河——《世說新語》

    形神相即,形質神用——《神滅論》

    講解天文,兼述曆法——《大明曆》

    注重儒家思想的教育著作——《顏氏家訓》

    中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齊民要術》

    一部極有影響的志怪小說集——《博物志》

    中國文字訓詁學重要著作——《玉篇》

    舉各種階層,論世事風情——《語林》

    系統闡述佛教般若思想的論文集——《肇論》

    流傳千百年的蒙學教科書——《千字文》

    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瑰寶——《法顯傳》

    中國針灸學專著——《針灸甲乙經》

    儒事百發,沉雄慷慨——《曹操集》

    詠物抒情,氣調諧婉——《魏文帝集》

    詞采華茂,高峻雄深——《曹子建集》

    質樸之中含風韻——《陶淵明集》

    凌雲健筆意縱橫——《庾子山集》

    唐代

    最完整的古代法典——《唐律疏議》

    譯述西域各國的地理名著——《大唐西域記》

    獨具特色的政論性史書——《貞觀政要》

    中國第一部典章制度專史——《通典》

    兼文學、史料、鏡鑑三重價值於一體——《反經》

    中國禪宗的代表作——《壇經》

    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詞選集——《花間集》

    似幻似真,離魂相合——《離魂記》

    以愛情悲劇,抨門閥制度——《霍小玉傳》

    明乎所業,探於史傳——《歷代名畫記》《法書要錄》

    頗具豪俠之風的唐代傳奇——《虯髯客傳》

    以詩才入小說——《秦夢記》

    不染神怪色彩,表現悲歡離合——《柳氏傳》

    汪洋恣肆,激情豪放——《李太白集》

    盡得古今之體勢——《杜少陵集》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右丞集》

    文章合為時而著——《白氏長慶集》

    文以明道,詞必己出——《韓昌黎集》

    遍悟文體,雄健深沉——《河東先生集》

    片言可以明百意——《劉禹錫集》

    獨愛詩篇超物象——《李長吉詩歌》

    神韻疏朗情豪邁——《樊川文集》

    宋代

    宋朝四部大書——《文苑英華》《太平御覽》《太平廣記》《冊府元龜》

    中國第一部官修韻書——《廣韻》

    宋代傳奇——《李師師外傳》

    宋代傳奇小說的翹楚之作——《洛陽縉紳舊聞記》

    一部系統完備的歷史資料書——《資治通鑑》

    運用易理推究宇宙起源變遷——《皇極經世》

  • 14 # 金山雲朵

    “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鼎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了 兩漢經學、 魏晉玄學、 隋唐道學、 宋明理學、 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 漢賦、 六朝駢文、 唐宋詩詞、 元曲與 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 “ 西學東漸”後相對 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國學”一詞,古已有之。《周禮·春官宗伯·樂師》言:“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禮記·學記》又曰:“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國學源流有:五倫、五常、四維、八德 。國學的淵源演變 “國學”這個概念,《周禮》《漢書》、《後漢書》、《晉書》裡面,都有“國學”的概念。

    《易經》,老子的《道德經》,莊子以及弟子編撰的《莊子》,《黃帝四經》,《詩經》,孔子以及弟子編撰的《論語》這些名著可以代表國學起源。國學,又稱中華民族自己創造的學問。

  • 15 # 懦弱是恐懼的源泉

    如果說起源,只有“易經”。《易經》是中國第一經,它是群經之首、也是群經之始。所有的東西都是從這裡發源出來,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

    非常多的耳熟能詳成語都來自易經:否極泰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匪夷所思、剛柔相濟、安不忘危等等。透過這些成語是不是可以從中看到後世儒家、道家的思想。

  • 16 # 建設踐行者

    先秦

    富於神話傳說的古籍—《山海經》

    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尚書》

    古代編年體史書—《春秋》

    國別體史書—《國語》

    中國第一部記事詳密的編年體史書—《左傳》

    戰國時期的史料彙編—《戰國策》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戰國時期新興的詩歌體—《楚辭》

    道家學派的傳世經典—《道德經》

    儒家學派的傳世經典—《論語》

    墨家學派的傳世經典—《墨子》

    儒家學派的重要典籍—《孟子》

    道家學派的重要典籍—《莊子》

    戰國末期的儒家典籍—《荀子》

    法家學派的重要典籍—《韓非子》

    道家學派的重要典籍—《列子》

    古代占筮之箸—《周易》

    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禮記》

    融匯百家之說的總結性之書—《呂氏春秋》

    記述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著作—《晏子春秋》

    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孝經》

    儒家主要經典—《大學》、《中庸》

    訓釋語言文字的工具書—《爾雅》

    反映法家政治思想之書—《商君書》

    先秦百工技藝之書—《考工記》

    中國古代著名的兵書—《六韜》

    中國古代第一步專論戰略的兵書—《黃石公三略》

    古代“兵學聖典”—《孫子兵法》

    古代兵家計謀總結《三十六計》

    中國最早的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

    醫家之宗—《黃帝內經》

  • 17 # 崑崙139100429

    代表國學起源的有文字起源的倉頡,畫八掛的伏羲,嘗百草(農、醫)的神農,神話傳說的盤古、女媧、活羿、《山海經),黃帝內經(可能為假託),修《道德經》的李耳,建築始祖魯班等等。其餘古代典籍、名人很多,但都算不上起源。

  • 18 # 梁現實

    博大精深,漢語中常見的成語詞彙,用來形容思想和學術廣博高深。多用於形容理論、學識、思想、作品等廣博豐富,深奧精微。 其形容物件多為某某內容。

    釋 義:博:寬廣。形容思想和學術廣博高深。多形容理論、學識、思想、作品等廣博豐富,深奧精微。 一般形容內容。

    出 處 :明·姜世昌《〈逸周書〉序》:"迄今讀書,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者所及。"

    示 例 :瑚之為學,~,以經世自任。 (《清史稿·陸世儀傳

  • 19 # 莫言大叔gGjV

    經史:史記、資治通鑑、三國志子集:孔、孟、墨、莊詩:詩經、楚辭還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東京夢華錄、菜根譚、閱微草堂筆記、夢溪筆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黃金價格還會漲,我能買兩個金鐲子囤起來嗎?等金價再漲一些,我再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