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內ERP專題

    匈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主要生活在鄂爾渾河上游地區,現在蒙古境內。

    在被東漢擊潰後,一支匈奴往西竄去,到了歐洲大陸。

    公元432年,在魯嘉的領導下,分裂的匈奴再度完成統一,但兩年之後,魯嘉去世,阿提拉和布勒達開始共同統治匈奴。此後,匈奴的勢力開始擴張,並向當時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要回了被拜占庭帝國保護的叛亂部族。公元435年,阿提拉前往馬古斯,與拜占庭帝國代表會晤,雙方達成了有利於匈奴的條約,包括歸還背叛的部族、開放市場、拜占庭向匈奴納貢等。

    由於阿提拉動作矜持,表現出優越感。當他想引起恐怖時,習慣轉動兩隻兇猛的眼睛。在人們表現興奮、急迫或恐慌的時候,他面不改容,表現鎮定。他酷好戰爭。在歐洲人的心目中,他是一個殘暴的人物,故被稱為“上帝的鞭子”。

    阿提拉像烏單一樣,認為世界上任何地方,他想要征服便可以征服。他曾對羅馬人說:“在羅馬帝國的廣大疆土中,沒我匈奴攻克不了的堡壘和城市都。只要我們喜歡,都可以把它從地面上抹掉。”

    其實按人口數量,在歐洲的匈奴人並不很多,阿提拉之所以能夠戰勝其他民族,是由於軍隊精悍。

    平時,他聽任各族的領袖住在各自的領地,統率其部隊。必要時,他可以呼叫和指揮五十萬至七十萬軍隊,他是一位很出色的軍事統帥。

    阿提拉雖然宣稱他每戰必勝,可是凡在不用兵即可達到要求時,他從不出兵;即使出了兵,也會自動退卻。

    即《史記·匈奴列傳》所載匈奴人的傳統戰術:“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

  • 2 # 神州萬年

    匈奴是頻繁出現於史書上的一個名詞,匈奴曾經一度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不斷地侵擾邊境,尤其是漢朝時期。其中歷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是因為匈奴而留名青史的,比如說霍去病、王昭君等人。但是到了後來,匈奴人就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那麼匈奴人後來都去哪兒了呢?他們現在都是什麼民族?

    據傳,匈奴本來與華夏民族是同源的,都是源自夏朝。夏朝滅亡之後,其中的一支就逃到了北方,並且吞併起北方的其他遊牧民族,逐漸形成了匈奴人。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匈奴人到了公元前三世紀,也就是戰國時期的時候,終於崛起為一個強大的王朝,開始騷擾中原邊境。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蒙恬帶領著三十萬大軍,遠征匈奴,不僅收復了很多疆土,還將匈奴人逐出河西走廊。然而秦朝滅亡之後,他們趁著楚漢爭霸的時候,又悄咪咪地強大了起來,不斷騷擾漢朝邊境,成為了漢朝的心頭大患。

    漢朝初立,國力衰微,漢高祖劉邦帶領32萬大軍遠征匈奴,卻被匈奴騎兵圍困在白登山達7日之久,史稱“白登之圍”。不得與,漢朝只能對匈奴採取和親之策,以作日後之圖。經過幾代人的發展,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任用衛青、霍去病統兵出擊匈奴,經過幾十年的持續打擊,使匈奴元氣大傷。到了西漢末年,匈奴發生分裂 ,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率眾降漢,漢元帝將王昭君嫁於呼韓邪單于,屯居於五原西部塞,這部分匈奴被稱為南匈奴,留在原處的被稱為北匈奴繼續和漢為敵。

    南匈奴在漢朝的庇佑下,和平安定了60年。東漢時期,南匈奴後裔遷徙到陝西和山西一帶,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把自己的姓名改為了漢姓,生活方式也逐漸漢化。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前趙政權,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鐵弗人建立過胡夏。後來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權。之後楊堅篡奪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並統一中原,最終南匈奴也在這期間融入中華名族之中了。

    北匈奴從西漢到東漢一直叛服不定,讓東漢下決心摧毀北匈奴。東漢從公元73年開始,開始了對北匈奴的全面出擊,竇憲率領的東漢軍隊,於公元89年,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又向北追擊匈奴諸部,出塞三千餘里。公元91年,竇固、耿忠在金微山,也就是現在的阿爾泰山附近大敗北匈奴。從此,匈奴開始了逃竄的歷史,也稱其為西進。

    北匈奴從金微山逃離以後,就逃到烏孫國內了,他們在此休養生息,並不斷騷擾大漢。烏孫國在現在的新疆地區,天山附近。過了二十年後,漢將司馬達他直接把北匈奴又趕到新疆西邊去了。從此北匈奴和大漢的之間基本就沒有關係了。北匈奴此時西遷到了錫爾河 ,後來由於當地的土著的反抗,北匈奴又開始西遷了。

    公元375年,西遷的北匈奴征服阿蘭國。公元376年,匈奴打敗了當時在第聶伯河以西的東哥特王國。 同年,西哥特人,為了躲避匈奴人的入侵,被迫放棄在中歐平原的土地,度過多瑙河南下,進入羅馬帝國。 由於東西哥特人的離去,匈奴人到406年經擴張到多瑙河右岸,成為了羅馬帝國的鄰國。歐洲大陸到了三國鼎立時代:東羅馬、西羅馬、匈奴帝國 。435年,被稱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殺兄即位後,使匈奴帝國變得更加強大。當時的匈奴帝國被歐洲史學家稱為“阿提拉王朝”。公元441年,阿提拉向東羅馬開戰,他渡過多瑙河,橫穿今天塞爾維亞和保加力亞,然後劫掠了色雷斯。歷時7年的不斷進攻,讓東羅馬帝國幾乎崩潰。

    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國在阿提拉的帶領下,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在這廣大區域的一帶附屬國,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部落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

    451年,阿提拉對西羅馬帝國的領土和聯姻要求遭到拒絕後,開始進攻西羅馬帝國。阿提拉統領大軍越萊茵河,進攻高盧(法國東北部地區),與西羅馬和西哥特聯軍發生沙隆之戰,敗退。452年春,阿提拉再度出兵義大利,攻克了阿奎萊亞、米蘭和帕維亞,並開始向羅馬進軍,羅馬皇帝瓦倫丁三世從羅馬逃走,指派羅馬主教利奧一世與阿提拉談判,利奧一世被迫答應交納貢賦,並把羅馬皇族公主荷羅麗娜嫁給他。阿提拉於是撤退。453年,阿提拉離奇死亡。阿提拉時期是匈奴帝國最輝煌的時期,在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國迅速土崩瓦解,使他在歐洲歷史中更富傳奇性。掘說,他的後裔最後聚居在匈牙利地區,匈牙利的國名也源於此。在西歐,他被視為殘暴及搶奪的象徵,被稱為‘黃禍’。但也有歷史記載形容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尤見於古北歐的薩迦文獻記載中。

    匈奴王一阿提拉,是一位充滿野心和征服慾望的君主,他率領匈奴鐵騎向傲慢強大的羅馬帝國發起了挑戰。

    整個歐洲在匈奴的鐵騎下顫抖,高盧人,西哥特人、日爾曼人等等被迫逃離自己的家園。西羅馬帝國在阿提拉的進攻下,名存實亡。東羅馬帝國也在戰戰兢兢下苟且。

    歐洲人終於低下了高貴的頭顱!由於阿提拉的入侵,歐洲的許多民族,被迫遷移。歐洲現在的格局也就是在這次入侵中形成。

    對於匈奴王阿提拉入侵歐洲,歐洲人現在也心有餘悸,稱之為"上帝之鞭"。

    在我看來,匈奴是我大漢的手下敗將,北匈奴在東漢時期被大漢軍隊打殘,被迫西遷;沒想到這群手下敗將逃到歐洲卻大發神威,把羅馬帝國等一眾歐洲國家打的滿地找牙,稱臣納貢。這樣一對比,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誰說我中華自古不勇武善戰?歐洲人也不是自古就比我們強大,我們只不過是這近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打了個盹,落後了,但現在我們已經奮起直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華民族必將復興,重回世界之巔,傲視歐美這群“手下敗將的手下敗將”!

  • 3 # 路遙lgy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在與中原王朝的爭鋒中,曾一度佔據上峰。

    從漢武帝時期開始,漢朝對匈奴開始有戰略防禦改成了戰略進攻。名將霍去病追擊匈奴人到今蒙古國內的狼居胥山,衛青在東路掃平樂匈奴王庭。

    公元48年,匈奴分裂成兩部分。匈奴日逐王率四萬匈奴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另一部分匈奴人居住漠北,稱為“北匈奴”。後來,南匈奴與東漢聯合攻打北匈奴,北匈奴人被迫西遷,從此在中國歷史上消失。

    公元187年,南匈奴發生內訌。後來他們參加了中原混戰,蔡文姬就是被匈奴人擄走的。

    公元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曹操將南匈奴人分成五部,異地安置。從此匈奴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也就是說,匈奴人在歷史的變遷中,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難以尋找難於分辨了,被其他民族同化了。

    公元375年,突然從歐洲傳出一個驚人的訊息:有一群匈奴人攻打東哥特人領地,拉開了歐洲歷史上持續二百多年的民族大遷移序幕。

    而這支匈奴人,正是在四百年前,被西漢校尉陳湯打敗,並殺死致支單于的那支北匈奴人。幾百年當中,他們沒有任何訊息,或許是因為他們沒有文字,沒有人記載他們的歷史。

    這支匈奴人的首領就是被稱為最後一個單于的阿提拉。

    阿提拉帶領的這支匈奴人,促成了歐洲歷史發展的轉折。他們把生活在叢林裡的日耳曼人推上歷史的舞臺,並與他們一起如摧古拉朽般地結束了羅馬人的時代。

    帝國曆史的消失,使各個封建國家組成的西歐多元政治格局開始了,一個幾乎延續到現在的歐洲國家的劃分形成了。

    而最後一個匈奴單于阿提拉,被羅馬人和日耳曼人一致稱為“上帝之鞭”,表達了歐洲的恐懼與無奈。

    說通俗點就是,阿提拉帶領的匈奴人突然出現在歐洲,他們與日耳曼人一起結束羅馬帝國統治的歷史,使歐洲基本形成了如今的國家分佈格局。可見阿提拉對歐洲的影響深遠。

  • 4 # 輝哥讀書會

    匈奴人和匈人是兩個概念,阿提拉是匈人而不是匈奴。

    歷史上打敗東西哥特,逼迫羅馬繳納鉅額貢金的是匈人帝國,匈奴被打敗後分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五部被東漢政府安置在山西雁門關外,成為五胡亂時前趙的主體,還有同期的赫連勃勃的夏,隨著北魏統一北方,匈奴南部已經融入到其它民族中。

    至於北匈奴則被陳湯一舉殲滅。

    而且歷史上威震歐洲的匈人來歷不明,阿提拉死後,餘部被打敗,部分融入到其它種族當中,部分做了僱傭兵,也慢慢消亡了。

    所以,阿提拉是匈人,不是匈奴,二者風馬牛不相及。

  • 5 # 從來去留

    匈奴,曾經稱霸草原,屢屢進犯中原,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扭轉了雙方攻守,對匈奴佔據優勢地位。到了東漢時期,透過進一步的軍事打擊,匈奴內部更加分裂,最終難以形成整體的合力,對中原也就構不成威脅了。到了漢朝末年,曹操將匈奴分為五部,開始插手匈奴的內部管理。到了西晉時代,北方大亂的時候,匈奴的一部首領劉淵建立了割據政權,此時匈奴已經被漢化的差不多了,首領都姓劉了,對外宣稱是漢朝皇帝的外甥。此後匈奴的記載逐漸變少,直至消失。估計已經漢化成北方人。

    這是中原對匈奴形成絕對優勢之後,歸服中原的部分匈奴人的歸宿。而當時的匈奴還有一部分沒有選擇與中原友好的結束爭鬥,而是選擇了西遷。穿過中亞到達了東歐草原,在這裡一邊休養生息,一邊壯大實力。實力強大了就進攻當時歐洲的哥特人。哥特人不是匈奴的對手,被打的逃離故土,逃到當時歐洲強大的羅馬帝國尋求庇護,在羅馬哥特人還不老實,經常鬧事!

    而匈奴也步步為營,逐漸向歐洲的腹地發起進攻。尤其是阿提拉繼承了匈奴單于之後。阿提拉本來有個哥哥,單于應該是他哥哥繼承,但是在一次兄弟倆的摔跤活動中,哥哥意外死了。這其中有什麼暗地的操作就不得而知了,總之阿提拉上臺了,帶領匈奴走向最後的輝煌。阿提拉率領的匈奴大軍,是歐洲人無法抵禦的,幾乎每戰必敗,阿提拉的匈奴軍團也越戰越勇,讓歐洲人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就認識匈奴是上帝派來懲罰自己的,而匈奴軍團的單于阿提拉則是上帝的鞭子!

    阿提拉一度進攻到了西歐,歐洲人對阻擋阿提拉不報希望,只好進獻普魯士美女,阿提拉在跟普魯士美女成婚的晚上,莫名其妙的死了。匈奴失去了阿提拉,如同失去了精神支柱,軍隊很快就消失了,匈奴人慢慢的在歐洲也失去了記載。

    有人說匈牙利有一部分匈奴血統,當然真實性還需要更嚴謹的科學鑑定,總之,匈奴消失在了東西方的史料記載中,最終匈奴人去了哪裡,真成了一個迷。

  • 6 # 我是阿生

    首先你這第一個問題 太廣義了,古代匈奴人是蒙古草原上的一隻遊牧民族。

    後來發展強大之後不斷的上華夏地區瞎得瑟,就被大將蒙恬。一頓胖揍。

    之後又被漢武帝一頓胖揍所以匈奴人分裂成了5支,一大部分往西走了。

    去了中亞地區最遠的到了歐洲附近,阿提拉時代還打到了歐洲和中歐義大利附近

    而另外一部分搬遷到了河套地區也就是華夏的內蒙古和寧夏地區。

    到了現代已經沒有明確意義的匈奴人了,子有匈牙利還在宣稱是嫡傳匈奴。

    因為匈奴確實統治過這裡,但是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不可能建立太長久的政權。

    後來匈牙利的匈奴政權被推翻,但是匈牙利還保留著很多當年統治時期的習俗。

    最主要的是匈牙利的主體民族是馬扎爾人,而馬扎爾人卻和匈奴沒多大關係。

    所以匈牙利總理,雖然是黃種人 說他來自西方,是匈奴人。但這話的含金量聽聽就行。

    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首先說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以及他的長子遠征隊伍。

    基本打到哪兒,哪兒就會血流成河橫屍遍地。成吉思汗以及長子遠征的隊伍,

    很少把善後和戰後的事情,考慮在作戰範圍之內。所以成吉思汗,

    在很多東西方的學者眼裡都是殺神與破環的象徵,

    而匈奴王阿提拉比成吉思汗更懂得,人子有活著 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所以匈奴王阿提拉在行軍打仗的時候,會顯得更仁慈。

    通常會把戰敗者都奴役成奴隸,由於少了無謂的殺戮。

    所以即使阿提拉比較好戰,打到了義大利。但是沒生靈塗炭。

    那麼在很多人眼裡他就算是仁慈的人。所以阿提拉才會被稱為上帝之鞭。

  • 7 # 青唐風馬旗

    自殷商時期至戰國末,中國北方蒙古高原一帶一直就有遊牧民族在活動,商朝時的鬼方、獫狁,西周時的犬戎,春秋時的夷狄,戰國時的胡人,都是和後來匈奴人相關的族群。西漢司馬遷認為,匈奴人是夏的遺民,《史記·匈奴列傳》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日淳維”。唐朝李泰在《括地誌》中也說“夏桀無道,湯放之鳴條,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眾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中國謂之匈奴。” 可以大致判斷有部分夏民移徙融入草原民族的可能,但匈奴絕不會完全是夏桀的後裔。中國古代強大的民族都是民族融合的結果,匈奴族也不例外。正如中原地區的部落兼併形成了華夏族,草原遊牧部落的兼併形成了匈奴族。

    匈奴是一個馬背民族,他們擅長騎馬射箭,騎兵的戰鬥力很強。他們戰術靈活,善於誘敵深入。匈奴的崛起構成秦漢帝國的一大邊患。為了防範匈奴人的進攻,秦始皇舉全國之力修築長城。

    圖1 匈人騎兵的武器裝備

    圖2 秦人修長城

    公元前209年 ,匈奴冒頓殺父自立為單于,率兵襲擊東胡,“大破滅東胡王,虜其民人及畜產”;接著“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史記 ·匈奴列傳》)奪回一度被秦朝蒙恬將軍佔據的河套地區。

    圖3 匈奴單于冒頓(mò dú])

    圖4 漢高祖劉邦

    經過楚漢之爭,劉邦建立漢朝,建國之初因連年戰爭民不聊生,國勢凋敝,邊境屢遭匈奴的侵襲。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征討匈奴,結果被冒頓單于圍困於平城白登山7天7夜,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圍”。最後漢臣陳平用計收買匈奴閼氏,勉強逃脫。可見當時匈奴的軍事實力之盛。

    圖5 白登之圍形勢圖

    圖6 白登之圍戰爭場面

    此後漢朝對匈奴一直實行“和親政策”,通關市,歲奉年供,歷經惠、呂后、文、景諸帝。冒頓死後,老上單于繼位,他向西打敗大月氏,殺月氏王。至此匈奴勢力盛極一時,發展為一個真正的草原遊牧帝國。

    直至漢武帝時,經過漢初休養生息,西漢國力漸盛,有能力對匈奴實施大規模地反擊,大的戰役前後有三次。元朔二年(前127年)漢武帝命大將軍衛青率兵從雲中出擊,衛青大敗匈奴,奪取河南地 (河套地區),修築朔方城。元狩二年 (前 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從隴西出擊匈奴,霍去病過焉支山千餘里,敗匈奴,奪取了富庶的河西走廊。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分別從定襄和代郡出發,進攻漠北。

    圖7 大將軍衛青

    圖8 驃騎將軍霍去病

    經此戰役,匈奴主力被擊潰。西漢後期,匈奴內部發生分裂。公元前57年,匈奴貴族呼韓邪和郅支爭奪單于位,呼韓邪引眾居陰山一帶,內附歸順漢朝。漢與之和親,元帝把宮女王嬙嫁與他作閼氏,這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郅支留居漠北與漢為敵。在漢朝的打擊下,郅支率部退至中亞的康居,將漠北王庭留給了呼韓邪單于。公元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遠征康居,殺死郅支,留下“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進一步消除了匈奴在西域的影響。

    圖9 王昭君出塞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再度分裂為兩部分。日逐比王南下附漢,被東漢朝廷安置在河套地區,稱為南匈奴,留在漠北的稱為北匈奴。之後東漢聯合南匈奴大舉出擊北匈奴,先後敗之於大漠以北和金微山(阿爾泰山),北匈奴對漢的威脅被徹底解除,大部分西遷,公元73年至91年,東漢與南匈奴聯合攻擊,將北匈奴驅逐出漠北高原,從此北匈奴開始了西遷的歷史。

    歸降漢朝的南匈奴,二十多萬眾被安置於今內蒙古、山西與陝西北部及甘肅東部一帶,為漢帝國守邊。東漢後期,他們更進一步內徙到山西中部汾水流域一帶,與漢人雜居。

    1、分化為突厥、氐、羯人。

    突厥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尚存爭議),滅亡了柔然,後被回鶻和漢族所滅,剩餘的向西逃竄,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氐是匈奴一部分,後被漢族融化;羯也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紀被漢人冉閔一次性屠殺20萬人,導致羯族滅種。

    2、分化為室韋、回紇

    部分匈奴人融入室韋部落中,後來成為蒙古族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西遷入今新疆與甘肅河西,分化為回紇。其中,河西的回紇為西夏所敗,餘眾仍留居河西,明代稱為撒裡畏吾爾,今日稱為裕固族;留在新疆的回紇在五代之際建立喀喇汗王朝,勢力及於準噶爾盆地以西,伊犁河流域及南疆,其族眾後來成為今日維吾兒族的主要成員。   

    此後三百年的史書中很少提到西遷的匈奴人去向,公元四世紀,這個神秘民族又現身歐洲,來到裡海北岸的頓河草原遊牧。公元375年,匈奴人開始大規模擴張,他們向西攻滅了阿蘭人和東哥特人在多瑙河沿岸所建立的國家,向南攻克亞美尼亞,一直打到波斯和敘利亞。匈奴人以兇殘聞名於世,他們所過之處往往留下一片廢墟,一地白骨。進佔匈牙利草原後,匈奴人暫時定居下來。公元433年,匈奴大單于阿提拉成為各部首領,建立了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東起伏爾加河,西至萊茵河,南抵多瑙河的廣袤土地上出現了一個龐大帝國。在阿提拉統治的二十年裡,匈奴首都布達城成了歐洲的政治中心,各國使者雲集於此,爭先恐後地獻上自己的貢品,表示臣服。匈奴帝國步入極盛時期。

    圖10 上帝之鞭——匈奴大單于阿提拉

    阿提拉在西歐人眼中,他被視為殘暴及掠奪的象徵,是最可怕的敵人;而在北歐的薩迦人看來,他卻是最偉大的皇帝。他的帝國東起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他的一生只活了47年,卻令當時最強盛的東、西羅馬帝國臣服在自己的鐵騎之下;他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遠征至高盧(今法國),誓言要吞下整個亞平寧半島,他弒兄獨掌王權。公元4、5世紀的歐亞大陸,烽煙四起.位於絲綢之路兩端的東西方兩大文明古國——中華帝國和羅馬帝國,都陷入一連串的分裂和無休止的戰亂中。就在此時,羅馬人從來不知的一個蠻族,以令人恐怖的方式出現在頓河河濱 。

    “不知是從地球何處,就如高山上的暴風雪般來臨,碰到他們,東西都將被洗劫一空。”這夥人被叫做“匈人”,直到18世紀 ,才有人把他們跟長期盤踞在蒙古草原、曾對中華帝國造成巨大威脅的“匈奴人”聯絡到一起,認為他們是匈奴人戰敗後西遷的後裔。雖然對此至今仍有爭議,但是有一點誰也無法否認,“匈人”和“匈奴人”一樣,具有強悍的戰鬥力。

    12歲時阿提拉被作為人質送到西羅馬帝國的宮廷。作為交換,西羅馬帝國也把阿提拉日後的朋友、對手埃提烏斯,送到了匈人的王庭。在羅馬宮廷裡,阿提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其間,他更是下功夫瞭解羅馬人的內政和外交政策。這些學習和積累,為他日後實現自己的雄心,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7歲時,阿提拉和他的哥哥布萊達,一起從叔父路阿王手中繼承了王位。這對兄弟剛一繼位,就讓東羅馬人嚐到了苦頭。他們迫使東羅馬帝國簽署合約,答應給予他們叔父在位時雙倍的年金。然而,雙王共治的時代僅僅維持了不4年,30歲的阿提拉就無情地殺害了自己的哥哥,獨掌匈人帝國的王權,開啟“阿提拉時代 ”。

    圖11 對日耳曼部落的征服讓匈人勢力大增

    相較於自己的祖輩、父輩、兄長,阿提拉顯然更有野心,也更有才華。他不僅用在羅馬學到的先進制度治理自己的王國,還是一個求賢若渴的君王。在他的王座之下,有眾多民族的大臣,包括日耳曼人、希臘人甚至羅馬人。在他的統領下,帝國迅速強大起來。此時,整個歐洲已沒有任何一件東西可以阻擋阿提拉的萬丈雄心 。

    公元441年,35歲的阿提拉在強盛的波斯帝國面前撞得滿頭血包之後,他很快將矛頭對準了東羅馬帝國,藉口東羅馬帝國未按時繳納年金,對多瑙河北岸的城市不斷進行騷擾,之後更渡過多瑙河,橫掃巴爾幹半島。其中有一座位於多瑙河以南100多英里的城市,被匈人徹底摧毀,以至於數年後前往晉見阿提拉的羅馬使者經過此處時,仍可見岸邊累累白骨,城內屍臭熏天。

    圖12 阿提拉的入侵東羅馬驚動了教皇 公元447年1月,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和色雷斯等省區發生強烈地震,持續4個月之久。阿提拉趁機大舉進攻東羅馬。史書記載,阿提拉大軍所經之地“殺戮無數,血流成河。他們搶劫教堂和修道院,遍殺修士與修女……他們徹底摧毀了色雷斯,使其不可能再恢復過去的舊貌了”。整個戰役中被阿提拉大軍毀滅的城市和要塞,超過70個。最後阿提拉率大軍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將城市團團圍住。東羅馬皇帝狄奧多修斯二世只好乞降,代價是除了補繳以前所欠的年金,還要把年金的數額提高至每年黃金2100磅,是過去的7倍,並割讓多瑙河以南大片領土。從此,東羅馬的財政幾乎瀕於崩潰。

    阿提拉對東羅馬帝國的這次狂勝,震動整個歐洲,他的帝國也達到空前強盛。從此,這位身材矮胖、雙肩寬闊、脖子短粗、頭顱碩大的匈人領袖和他那無堅不摧的大軍,成了羅馬人和曰耳曼人各部族的夢魘,他們恐懼又敬畏地賦予了阿提拉一個響亮的稱號——“上帝之鞭”。

    公元450年,東羅馬皇帝狄奧多修斯二世去世。他的兒子馬西安一接替皇位,就命人在巴爾幹地區建造一道堅固防線來阻止匈人入侵,同時斷然中止向阿提拉繳納年金。東羅馬的行為當然使阿提拉不快,但他清醒地看到,這幾年東羅馬已被他盤剝得差不多了,此時進攻東羅馬得不償失。於是,他果斷地把馬頭轉向了西邊,要把對東羅馬的怒火,轉嫁到西羅馬身上。相較東羅馬,西羅馬的兵力更弱,而財富不像東羅馬那樣被掠奪得一乾二淨。

    與東羅馬不同,在此之前,匈人帝國跟西羅馬非但沒發生什麼戰事,反倒交往密切。這要部分歸功於阿提拉與埃提烏斯的友誼。在阿提拉掌權後,埃提烏斯甚至三借匈軍,以征討西哥特人、勃艮底人等日耳曼蠻族。但到了450年,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阿提拉斷然斬斷了這份友誼。恰在此肘,一位美麗的公主給了阿提拉一個絕好的出兵理由。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妹妹霍諾莉婭,浪漫、熱情而富有野性。她愛上了一位宮中的低階官員,並與之私通。私情敗露後,霍諾莉婭被囚禁於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出於仇恨和報復的心理,這位公主居然使出了一個幾近滅國的招數——同時給兄長的對手、西哥特王西奧多里克和阿提拉發出了內容相同的求愛信。西奧多里克接信後,率領軍隊對東羅馬帝國進行洗劫,卻不提婚約之事便撤退了。為了防止阿提拉接踵而至.東羅馬皇帝馬西安收買了阿提拉身邊的侍衛,讓他伺機行刺,不料卻被阿提拉識破了這一計謀。東羅馬再次陷入恐慌。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等來的不是阿提拉大兵入侵的訊息,而是一份厚禮和阿提拉捎給馬西安的口信:“你我都出身貴族,但你的行為使你失去了繼續保持這份頭銜的資格,而我卻以我的功績保留了榮耀。我們因此可以分出高下了。”

    圖13 西羅馬霍諾莉婭公主

    此時的馬西安,再也無法像繼位之初對阿提拉那樣強硬,只得像他的父親一樣屈辱地交納大量的黃金,以求苟安。

    阿提拉沒有對東羅馬採取行動。並不是他發了什麼善心,而是他有更大的野心,他要的是整個西羅馬。很快,他以收到霍諾莉婭公主的信為由,要求迎娶公主,並要求將西羅馬帝國的一半土地作為嫁妝。對於這種無理的要求,西羅馬帝國理所當然地予以拒絕。於是阿提拉便以此為由,入侵西羅馬。

    圖14 沙隆之戰

    阿提拉大軍首選的目標是西羅馬的高盧地區。他親率大軍渡過萊茵河,一路攻城掠地,勢如破竹,直至奧爾良城下。奧爾良是當時高盧最重要的城市,一旦奪取它。就能掌控高盧的軍事中心。但就在此時,阿提拉遭遇到埃提烏斯率領的援軍。阿提拉大軍侵入高盧後,埃提烏斯就意識到單靠西羅馬是無法抵擋匈人的。於是他施展外交手腕,說服西哥特王西奧多里克以及勃艮底人、阿蘭人的首領,甚至是法拉克國王,幾方組成聯軍,共同抵禦阿提拉。一場大戰不可避免。戰爭發生在今法國香檳省境內馬恩河畔的沙隆附近,史稱“沙隆之戰”。這是中古歐洲史上一場著名的戰爭,也是世界軍事史上最著名的戰爭之一。雙方投入兵員之多、傷亡之慘重,堪稱空前。

    然而這一次,阿提拉遭遇了他一生中最慘痛的失敗,不得不暫時放棄佔領高盧,放棄把帝國領土延伸到大西洋東岸的雄偉計劃。如果把阿提拉比作一頭 猛虎,那兵敗高盧充其量只是傷了老虎的一隻爪子,根本沒有澆滅阿提拉的雄心。經過兩年的休整,阿提拉率領大軍捲土重來。這次,他的理由仍然是要履行和霍諾莉婭公主的婚約。只不過,他的目標不再是高盧,而是要吞下整個亞平寧半島。阿提拉帶著他的鐵騎,翻越阿爾卑斯山,以銳不可當之勢將義大利北部夷為平地。驚懼過後的羅馬人形容阿提拉大軍說:“凡是阿提拉馬蹄踐踏過的地方,草也永不生長。”

    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為避鋒芒,從行宮一路逃回了舊都 羅馬城,只留下埃提烏斯在北部死守。最終,匈人軍隊在亞平寧北部 的波河停止了攻勢。西羅馬帝國派出了由教皇利奧一世、元老院首席議員阿維努斯及禁衛軍統領特里傑久斯等顯赫人物組成的議和使節團。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阿提拉決定接受議和條款並撤走,但他同時警告說,如果西羅馬帝國違反他與霍諾莉婭公主的婚約,他將再次入侵羅馬。

    關於阿提拉撤軍的原因,至今仍然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糧草不濟,也有人說是瘟疫終止了大軍的步伐,還有人認為是阿提拉擔心東羅馬帝國在其背後進行報復……但不管怎樣,阿提拉終於停止了他的征戰步伐,回到了他在多瑙河北岸的皇宮 。

    1年後,也就是公元453年,阿提拉似乎忘掉了霍諾莉婭公主,早已妻妾成群的他又迎娶一個名叫伊笛可的日耳曼姑娘。新婚第二天一早,當眾人準備向這對新人賀喜時,卻發現新郎阿提拉早已死在臥室中,而新娘則在一旁嚇得瑟瑟發抖。據史書記載,阿提拉是因為新婚之夜飲酒過多、情緒激動導致鼻血流入氣管,窒息而死。

    一代梟雄阿提拉就這樣以近乎怪誕的方式離開了人世。聽聞他的死訊後,他的戰士們紛剪下自己的一撮頭髮,並用劍在自己的臉上剌下傷口。他們認為,“最偉大的戰士是不應以女性的哀號和淚水,而應以戰士的鮮血來哀悼的”。阿提拉死後,被放在一個由金、銀、鐵所製成的3層棺木中,連同戰利品和那些負責挖掘陵墓的俘虜們一起 被埋葬。他的身後留下的是東起鹹海、西至大西洋東岸、南抵多瑙河、北到波羅的海的龐大帝國。這個帝國的地域之大、種族之多,超過之前的任何一個帝國。

    可阿提拉死後不久,他那些野心勃勃的兒子們就開始了無休止的仇殺和爭鬥,帝國隨即轟然倒塌。自匈人首次出現在頓河北岸起,到帝國覆滅,僅僅80餘年,就像流星一閃而逝,但它曾經的光芒卻使人類無法忘懷。作為匈人最傑出的領袖,阿提拉被演化成了不同的傳奇。迄今,匈人勇士的青銅塑像仍屹立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英雄廣場上,似乎仍在俯視這片他們曾經馳騁的歐亞大陸。

  • 8 # 老狼4499

    匈牙利人和斯拉夫人有匈奴人的血統,現在的土耳其人自稱為也是匈奴人的後代,但在歷史的長河裡,土耳其人應該是突厥人的後代。

  • 9 # 安思講歷史

    來嘍,這個問題安思來回答。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古代匈奴的疆域範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南沿長城與秦漢相鄰,並一度控有河套及鄂爾多斯一帶。向西跨過阿爾泰山,直到蔥嶺和費爾幹納盆地,北達貝加爾湖周邊。被稱之為“百蠻大國”。那麼匈奴人現在在哪裡呢?

    匈奴國的全盛時期在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公元89年漢和帝劉肇,命將軍竇憲攻打北匈奴,北匈奴慘敗。匈奴國從此不復存。在匈奴衰落後的日子裡,東方的鮮卑人迅速進入蒙古高原,餘下的匈奴約四十萬人併入鮮卑。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後投奔羌人的後秦。後自認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連,在河套地區創立夏國,史稱胡夏。後被鮮卑人政權北魏所滅。而南匈奴人定居在現如今山西和河北一帶,隨著歲月推移,匈奴人也改為了漢姓。最終他們的血脈也早已和漢人融為一體。還有一部分的匈奴人逃到了歐洲,可能由於戰爭的失敗使得他們失去了家園,他們也不曾再提起這些往事,便也就慢慢遺忘了歷史,最後在歐洲定居了下來。,如今的匈牙利人與古代的匈奴人是最為接近的,因此很有可能逃往歐洲的這部分匈奴人便是現在的匈牙利人。

    被稱之為“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是在歐洲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征服者,是匈奴人最偉大的領導者。他所引起的多次戰爭,在歷史上都畫下了濃墨的一筆。他還被人們稱為“戰神”。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沙隆之戰被停止向西進軍。然而後來阿提拉他卻攻向義大利,並於公元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448年至450年,匈人帝國在阿提拉的帶領下,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

    西方的史書上對於匈奴王的記載說,他的取勝不僅是靠他的武功,還有他聰明的頭腦, 以及他的野心,才使得他多次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匈奴王十分的殘暴,他的所到之處都血流成河,讓人聞風喪膽。匈奴王統治的期間,匈奴帝國的勢力達到頂端。在這之後,匈奴王引發的與羅馬軍團和各國聯軍組成的軍隊之間的著名戰爭沙隆之戰中,雙方投入的兵力都十分的多,戰爭規模很大。而如果當時匈奴王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那麼西羅馬帝國將會徹底瓦解,整個西方國家很有可能都會受到匈奴的統治。但最後雙方選擇了平局。

    阿提拉時期是匈奴帝國的最後一個時期,他的存在,讓當時很多人都擔驚受怕,聞風喪膽,可能這就導致他和他的軍隊被稱為上帝之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露營會不會成為新一代主流旅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