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現代青少兒英語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它簡單明瞭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3~6歲更是人格形成的最關鍵期,家長千萬不要忽視了!父母在這個時期需要選擇正確的教育方法,有意識地去塑造,會更容易培養起孩子的良好性格。

    至於在這個關鍵時期,職場媽媽是否需要回家全職帶孩子?個人覺得要看具體情況,畢竟經濟壓力大,不是全部家庭都允許媽媽在家全職帶孩子的,而且有效的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

    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在孩子人格關鍵培養期,家長陪伴在身邊是最好的,可以更有效的針對孩子的情況做出調整,培養親密的親子關係。

  • 2 # 家庭教育島

    相對於3到6歲,在孩子0到3歲的時候.媽媽如果能全職帶孩子會更好一些,因為孩子0到3歲的時候是需要更多的陪伴和更多的照顧。

    3至6歲的確是孩子人格培養最關鍵的時期,媽媽要不要全職在家帶孩子因人而異,看看媽媽的出發點是什麼,如果工作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很多,經常加班沒有辦法顧及孩子的話,在經濟條件許可,家裡不需要媽媽現實的一些收入來支援家庭的開支,是可以考慮全職的。

    第二.3歲的孩子已經入園了,媽媽一定要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間,找到一些可以讓自己成長的事情來做,而不是無所事事,比如可以學習一些如何陪伴孩子成長的親子陪伴知識,或者是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專業進行學習,提升自己。不要把所有的眼光都盯在孩子身上,自己的成長才是最根本的。,因為只有自己成長才充滿信心,Sunny快樂,不會帶著焦慮去陪伴孩子。

    第三.要有自己的社交圈,比如參加一些寶媽俱樂部或者是自己領域內專業的團體學習,讓自己持續不斷地成長。

    第四.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要給孩子有效的陪伴,透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同時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並且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而不是大包大攬。

    第五.多跟老公制造一些共同陪孩子的時間,如果是男孩的話,一定要注意讓爸爸及時的參與孩子的成長,不要因為媽媽全職帶孩子而忽略了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在三到六歲這個期間爸爸對於男孩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當然,如果無法全職帶孩子,也不要太焦慮,只要每天下班以後有高質量的陪伴孩子一個小時左右,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平時在休息日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同樣的爸爸的作用也舉足輕重。

    其實就是一個原則:營造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爸爸媽媽有成長,同時每個人都有邊界,家裡愛意滿滿也有規矩,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是充滿快樂、Sunny和幸福的。

  • 3 # 新疆湘妹子

    工作時間正常的話,不用回家全職帶孩子娃。3-6歲的孩子已經步入幼兒園了,白天大部分時間在幼兒園度過,幼兒園下課時,一般媽媽也到了正常下班時間。這樣可以很好的和孩子時間銜接在一起。

    如果工作時間特殊,時間上不能固定,建議就回家全職帶孩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那麼孩子從幼兒園回來最想見的就是父母,他們會把在幼兒園遇到的一些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情說給父母聽,父母是他們的第一傾聽者。同時,父母也要及時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當天情況。這樣才能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

  • 4 # 打工仔的小生活

    四歲孩子奶爸覺得沒有必要辭職,三歲的寶寶一般都送到幼兒園了,有條件的話可以為孩子選擇一個靠譜的幼兒園,下班或者節假日多陪陪孩子。有時候,專業老師確實是比我們家長更專業的!

  • 5 # 江南考拉君

    3-6歲確實是孩子人格行成的關鍵期,但是職場媽媽沒有必要一定要辭職做全職麻麻,因為只要掌握了高質量的陪伴,這條黃金定律,也可以培養出非常優秀的寶貝,職場上的媽媽,也會給自己的寶貝樹立好的榜樣,孩子會看見媽媽的努力和奮進,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的成長!

  • 6 # 童小畫

    首先很認同你這個觀點:三到六歲是孩子人格培養的關鍵期,我家孩子今年六歲了,我想談談個人的一些觀點和感想:

    1)年齡階段的重要性。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我們也是透過學習和交流,意識到三到六歲這個階段對於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性,可以說,孩子今後的性格主要就是這幾年形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個階段,我認為家長做到兩點很重要,第一就是做好榜樣,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好的家風對孩子影響太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孩子的行為舉止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2)父母帶孩子的重要性。從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我家孩子幼兒園就明確不希望老人直接帶孩子,必須由父母親自帶,家長會澤須要父母親自來參加,因為學校也很清楚這個階段對孩子習慣培養的重要性。現實的說,如果這個階段,孩子父母的工作都很忙,那其中一方做出犧牲是有必要的,雖說家長不能因為孩子而犧牲自己的生活,但必要的犧牲還是需要的。家長可以嘗試換到一個空餘時間比較多的崗位上,能有更多時間參與孩子教育當中。全職帶孩子沒有必要,因為孩子白天還是要去幼兒園的,家長能保證晚上和週末的陪伴就好,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之一。

    3)孩子教育和家長事業的平衡。如果全職在家,白天孩子去幼兒園後,家長反而顯得無聊,就會對孩子的事情更加事無鉅細的關注,不是說關注不好,但過分的關注就會存在問題。就如沙子一樣,我們握得越緊,沙子跑的越多。父母還是要學會給孩子一定空間和時間的自由,家長也應該給釋放下自我,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關於孩子教育和家長事業,我個人認為我們尋找的是一個時間和空間的平衡,而不是兩個教育方式的兩頭。

    對於孩子的教育,緊握是一種方式,放手同樣是一種方式,就如風箏一樣,我們緊緊拉著風箏線的時候,是否考慮到風箏渴望自由的希望呢?

  • 7 # 巫山桃桃廣場舞

    答:3-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的最佳年齡段,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強,接受能力快,好奇心也很大,可以說你教什麼他學什麼,你希望他成為什麼樣子就會成為什麼樣子,所以說這個時期媽媽很需要陪在孩子身邊,幫助他們健康成長,人這這一輩子不就是為孩子著想嗎?孩子才是我們的全部,也是國家的棟樑之才,只要孩子們好了,也是我們的驕傲

  • 8 # 老A教育a

    3—6歲倒可以不必全職在家帶。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正在上幼兒園,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呆在幼兒園裡,孩子從家庭的親子關係走向了更廣闊的夥伴關係了。因此,這個時期的人格養成主場,有很大部分轉到幼兒園了,小夥伴和老師對他的影響可能相對多些。

    所以,這個時期,媽媽可以不用全職在家帶。這個階段,媽媽也無法滿足孩子的全部需求了,他需要更廣闊的空間。

    相對重要的是,如果自己的家庭條件和實力允許,可以給孩子找一個質量比較好的幼兒園,讓他在一個好的軟硬體和人際關係環境中去受到良好的薰陶,比如教學設施比較不錯、老師的素質和教學能力比較高等,這些都能給到孩子好的人格薰陶,尤其是師資水平,非常的重要,一個好的老師可以影響一個人一輩子。

    當然了,如果媽媽有條件全職在家帶,那就是好上加好、錦上添花了。

    要注意的是,雖不必全職在家帶,但也不要離得太遠,或者離得太久。比如在外地或外省工作,把孩子留在家裡由老人接送,比如雖離得不遠但長時間沒在家,等等。如果離得太遠,長時間沒在家,孩子就會成為“留守兒童”,就容易產生各種問題。

    說白了,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還小,還需要有培養感情的時間,還需要給予一定的監督。

    綜合起來看,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孩子找一個比較不錯的幼兒園,然後媽媽可以在本地工作,正常上下班,或做點自己的事,只要保證每天能回家見到孩子,能有親子互動的時間,週末節假日能帶他出去戶外活動。這對孩子良好人格和習慣的養成,是足足的加分專案了。

  • 9 # 含笑在此

    個人認為不需要。媽媽的高度決定孩子的高度!理由如下:

    從時間上看:3-6孩子是幼兒園成長階段,孩子白天在幼兒園學習生活玩樂,媽媽沒有必要空守在家裡,完全可以和寶寶同步。

    從幼兒心理分析:孩子都以媽媽為榮,對媽媽有崇拜心理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小孩子都有炫父炫母的心理,媽媽在哪裡工作做什麼工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媽媽有工作,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

    從媽媽成長來看:寶寶3-6歲,媽媽也離開職場幾年,剛好孩子可以上幼兒園,是自己和社會好好融合的最佳時期,一份工作對女人很重要,任何時候女人要有養活自己的能力,很多男人不認為女人帶孩子是一份重要而辛苦的工作,反而男人會覺得是自己在養家養女人。

    個人覺得,走出家庭去工作,不會影響孩子,你的生活態度才回影響孩子的成長,很多媽媽的悲劇就是隻有家沒有自己,結果家人瞧不起,孩子沒帶好。社會分工不同,幼兒園小朋友在幼兒園成長更好,媽媽們只需要和孩子同步成長,不斷充電,孩子一定很棒!

  • 10 # 慎慎小魔女

    常言說:“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並非空談,科學研究顯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孩子0-6歲的生長髮育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變化。身為家長,只有把握好0-6歲的黃金期,孩子才會按照其自身的生長髮育特點,發揮出潛能,健康成長。

    我是一名12年幼教經驗的媽媽,女兒6歲了,結束哺乳期,就回到崗位上。沒有必要做全職媽媽,但是要保持與白天帶寶貝的成人的溝通,回到家裡,多陪伴孩子。

    孩子在3歲的時候已經不再那麼需要媽媽了,開始主動玩遊戲,開始主動探索這個世界了。多一點認可和讚美,樂觀開朗,小孩耳濡目染,也會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卡斯比教授指出,3歲之前幼兒的性格形成期,而3-6歲是兒童性格調整期。這就意味著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0-3歲之前,性格調整和定型期是3-6這個重要階段。

    所以這一階段,家長要花費心思,日後才能有所收穫。

  • 11 # 無主題就是主題

    如果你有相當的育兒知識和經驗,並且能夠踐行那就可以。如果不是,應該把孩子交給專業的機構更好,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擅長的事。

  • 12 # 教育and成長

    有了孩子以後,孩子的每個成長期都是非常重要的。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具備良好的人格修養非常重要,畢竟孩子在小的時候,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學習的最佳期,錯過了最佳期,確實會存在大的教育問題,影響孩子後面的成長和發展。

    3-6歲這個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張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家長在孩子這個階段應該給予高度重視,有句老話說的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孩子這個階段的重要性。給孩子提供合理科學的膳食營養,充足的睡眠,適宜的鍛鍊,讓孩子感受充分的愛和親情,形成穩定的情感體驗,以及幫助孩子建受益終身的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形成一定的生活能力,都很重要。

    3-6歲的孩子,還有一個重要的能力培養就是社會交往能力,這個時候應該送孩子到合適的幼托機構,讓孩子學會在集體生活中得到鍛鍊。家長認為這個階段應該全職在家照顧孩子,沒有必要,如果管理不當,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展。這是因為,家長在育兒的過程中並不專業,精心呵護和過度照顧,甚至包辦代替,容易剝奪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特別是孩子小動作慢,家長在旁邊看著著急,就親自上手幫著孩子完成,或者自己就做了,孩子養成過於依懶的不良習慣,缺乏獨立自主意識,最可怕的是孩子長大後,不願意吃苦,懶惰散漫,其實都是這個時候造成的。家長一邊上班工作,一邊照顧孩子,也許很辛苦一些,父母的辛苦也是對孩子非常好的一種引導和教育,體諒父母,關愛父母的教育也在這個階段形成。如果家長全職之後,孩子的發展不如自己預期的好,父母還會有付出這麼多,責怪孩子的心理意識,這種意識更容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現不妥當的言語和行為,也會造成對孩子的心理傷害。

    孩子3-6歲這個階段,全職不全職在家帶孩子,還需要每個父母認真思考,慎重做出選擇。

  • 13 # 漢娜媽媽

    要不要回家全職帶孩子,其實這是個風險太大的職業,“全職”是個沒有五險一金,不敢生病,不能休假,看病沒有報銷,失業沒有補助的高風險行業。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是怎麼看的,至少在我看來職場媽媽辭職回家帶孩子,在回職場的可能性有太小了,家庭的認可度又有多少。

    前段時間全職媽媽葉愛玲,52歲,畢業於同濟大學,企業高管,04年兒子出生後辭職全職在家帶孩子,目前孩子快初中畢業了,為了改變現狀做外賣配送員。葉媽媽是為了家庭和孩子做了這樣的犧牲,52歲的年齡,本來在國企在做幾年就可以退休了,可以迴歸家庭。現狀是又要出來找工作。

    “知識真的能改變命運嗎?”讓我們這樣生女兒的看不到希望,辛辛苦苦的培養出來的女兒,難道就是生完孩子回家當個保姆,外賣、快遞嗎?現在時代給我們女性機會,可以有職場也可以帶孩子。小編我就是生完孩子去上班了,老公辭職在家當奶爸。因為綜合考慮後我們商量我的收入比他多,我就負責繼續上班,他在家帶孩子。孩子這幾年都是我們夫妻自己帶。雙方的老人都沒有找來幫忙。讓老人帶孩子也有諸多的不利因素。

    婆媳關係,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會有很多的矛盾。雖然說老公的家裡也不是很贊同老公辭職在家帶孩子,一直慫恿我們把孩子送回老家,老家人幫忙帶,可是我堅決不同意。我寧可收入少點,孩子還是要在我們自己的身邊。而且這幾年下來我最欣慰的是孩子的重要時刻我們都在她身邊,爸爸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所以要辭職的不一定要是女性啊,可以是爸爸。如果眼下只能有一條路走,那麼等孩子上了幼兒園或者小學還是要回歸職場,孩子不管是男孩是女孩,都要給他們一個感覺媽媽是這個家裡最重要的人,她是可以隨時選擇自己要的生活。媽媽不是一個家庭的附屬物,可有可無的。這是最重要的。

  • 14 # 藥師小平

    3到6歲是孩子人格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期。

    是否真的24小時都需要媽媽的陪伴呢?

    在這裡忍不住給您推薦一本書《教養的迷思》,之所以市面上很少看到這本書,因為符合當下育兒主流觀,這本書也不可能成為熱門書籍。

    當下育兒市場就是販賣養育焦慮的,可這本書的作者迪絲·哈里斯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專家,也是一位母親,卻給了為人父母者一個很紮實的科學結論——父母的養育方式,對子女沒有決定性影響。

    是不是難以置信呢?

    《教養的迷思》告訴我:影響孩子發展的,其實是社會。

    社會對孩子影響最大

    前兩天一個女性朋友今年36歲了,還沒有找物件,很著急,父母更是著急在家裡經常發生爭吵。

    跟我說周圍的很多人結婚以後也不幸福。為了孩子,為了柴米油鹽,各種爭吵,她都害怕了。她覺得自己又沒有錢,又沒有閒,就有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就這個結婚呢。結婚以後,那麼重的責任是自己承擔不了的。

    然後我告訴她:正因為是這樣,我們才要把自己放在這種關係中去成長、去修煉自己。

    小的時候父母把你保護的很好,長大以後你自己又畏懼,那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有機會成長的。

    我會覺得這是一個一直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的孩子,身體的年齡已經到了36歲,而實際的心理年齡還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小女孩。

    孩子和同伴的相處更重要?

    孩子的未來不取決於父母有多麼愛他們,而取決於他們與集體中其他成員能否和諧相處,尤其是與同輩人的相處,因為他們要與同輩人在一起生活一輩子。

    在您關心的問題,人格方面。

    孩子與父母相像有兩個原因:因為他們繼承了父母的基因,也因為他們同屬於一種文化或子文化。

    以為自己可以讓孩子成為我們理想中的人——這完全是家長的錯覺。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存在於家裡,但世界才是孩子度過餘生的地方。孩子的社會化與人格發展,是在家庭以外、與同輩在一起的體驗塑造的。

    職場媽媽能做什麼?

    帶孩子3到6歲的這個年齡段,父母可以選擇一份輕鬆一點的工作,或者說有可以支援自己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如果這些都不能滿足,那也儘可能選擇。家和單位近一點,至少每天路上了一兩個小時,可以節約下來陪伴孩子。

    如果真正的能夠做到深度陪伴這一兩個小時完全是足夠的。

    3到6歲是孩子的大腦功能,開始由右腦主導向左腦主導轉變的時期。

    你會發現這個時候孩子會喜歡問:為什麼?

    孩子三歲之前,主要是經常使用右腦。就有家。只有右腦和左腦之間的迴路培育出來,孩子長大以後才能夠均衡的巧妙的使用左右腦!

    推薦一本書《全腦教養法》

    書中有很多的實操建議是非常適合這個階段,孩子幫助他做左右腦整合。

    如果孩子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其實這個時候媽媽花個一個小時專門的幫ta建立,

    慢慢的腦神經迴路形成以後。就算你不在它身邊,它也會自動這樣執行。

  • 15 # 育兒鵝

    3-6歲是孩子人格關鍵培養期,職場媽媽要不要回家全職帶孩子要三思而行。在決定是否回家做全職媽媽前,先思考一下幾個問題。

    (1)你是否掌握3-6歲孩子人格或性格培養的方法,或者理解這個階段人格或性格發展的需求?

    (2)你是否瞭解你的孩子人格或性格特點?

    (3)你愛你丈夫嗎?除了照顧孩子的時間,你現在依舊有時間給到你丈夫嗎?

    (4)你給到孩子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嗎?它會受你離職影響嗎?

    (5)離開工作迴歸家庭,你自信的狀態能夠繼續維持?

    其實對於是否需要放棄工作迴歸家庭,這個都是媽媽自己的決定。但是在做決定前,媽媽不凡思考一下上面的問題,能夠幫助你更好的做出抉擇,對於你和孩子來說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接下來我就為媽媽分析一下,為什麼需要思考以上的問題。

    什麼是人格呢?人格跟性格有什麼區別呢?又有什麼關係呢?

    人格是一種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覺,情感,意志等機能的主體。

    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

    人格包括了性格和氣質,而人格與性格的關係就是人格是穩定的性格。性格是屬於個體意義,而人格是屬於社會意義。性格對於人格養成來說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因此我們3-6歲在培養孩子的人格里,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性格。

    (1)提前理解人格或性格培養需求,會事倍功半,否則只會收穫挫敗

    如果我們是為了培養孩子的人格而回歸家庭,那麼我們一定要清楚孩子人格培養的方法,以及人格培養的需求。如果沒有做好這些準備就貿然迴歸家庭,你收穫到最多的只會是挫敗感。千萬不要以為孩子的人格培養只需要你陪著就行。要怎麼陪著,陪著的方式,和自己的態度以及情緒是怎樣的。這些都是我們要去提前瞭解的。在沒有了解前,不要做決定,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不合理的陪伴,只有傷害,沒有幸福。

    (2)瞭解孩子人格或性格特點,給予最合適的引導與幫助

    請調整你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使他適應孩子天生的發展模式,這樣當他逐漸成熟時就不會背離他天生的生命模式——《聖經》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人格或則性格前,一定要去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點。因為不同性格的孩子需要用不同方式的引導,用錯的方法只會給到孩子誤導,對於孩子性格和人格的認識,媽媽可以去看阿爾佛雷德·阿德勒的《兒童人格形成及培養》和蔡萬剛《兒童性格心理學》這兩本書,可以幫助到媽媽更好的認識到孩子的人格和性格特點,然後針對性的做培養輔助。

    (3)幸福溫暖的家庭是培養健全人格,和好性格的關鍵因素

    家庭是製造性格的工廠——《兒童性格心理學》

    孩子的人格養成絕對不是僅靠母親陪伴就足夠,家庭環境才是關鍵。所以在媽媽決定離開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思考清楚您先在給到孩子的家庭環境是幸福的環境嗎?這個環境會因為你的離職而受到影響嗎?如果不會,選擇工作還是全職,對於你來說影響都不大,但是如果會因為你離開工作而有不好的影響,最好還是不要去做這個選擇。

    (4)良好的夫妻關係,是幸福家庭的基礎

    我們要怎樣去判定自己的家庭是幸福的呢?最重要的方法是判斷你和你丈夫的關係。你們在家庭中,是隻做父母,給予孩子所有的愛,還是在做父母的同時也是妻子和丈夫,會同時給到對方愛與幫助呢?如果你們只是承擔父母的角色,忘記夫妻的角色,就會造成家庭關係系統的失衡,從孩子身上無意識過多索取對伴侶愛的需求,這樣對於孩子來說,壓力會很大。所以營造幸福家庭的條件是有良好或者幸福的夫妻關係。

    (5)自我價值的肯定,是建立良好夫妻關係的基礎

    夫妻雙方的相處方式,是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工作可以給你的是自我的成就感和價值,這個會使你在夫妻關係中保持一個自信積極的態度,同時給到孩子很好的榜樣。如果這個成就感不會受到離職的影響,那樣你可以去選擇離開工作迴歸家庭,但是如果會受到影響,你要思考一下。因為媽媽自我情緒,以及自身狀態影響的不單單是孩子性格養成,還有家庭的氛圍等等。家裡只有媽媽好了,一切才會變得很好。

    【育兒分享鵝說】

    面對這個問題,其實做決定的是媽媽,媽媽只需要想清楚以上問題即可。以上問題也只是幫助媽媽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對於孩子人格和性格的養成,我們自身的狀態以及對生活的態度等等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最需要的不是你無時無刻的陪伴,而是你恰到好處的陪伴。而且在我們培養孩子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過程中,我們的家庭和親子關係都是最重要,在做決定前,不妨先思考一下我們的家庭和親子關係。

  • 16 # 毛櫻瑛鴻志感統專注力

    0—6歲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幾乎影響人的一生。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很深刻地詮釋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0至6歲不僅僅只是性格習慣能力品質的培養,最重要的是這個時段是人格形成和健全的關鍵時期。父母和幼教們都擔負著艱鉅的任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健康人格的形成決定了一個孩子長大後幸福指數、心理健康、價值大小、品質優劣、回饋社會的正負指向,不可小覷6歲之前的早期科學教育!

    0—3歲寶寶建議職場媽媽放棄本職工作,全職帶寶寶,一心一意陪伴;寶寶3—6歲時,媽媽可以投入職場,但也別忽視了陪伴和教育寶寶[太陽][太陽][太陽]

  • 17 # 職校老師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條件許可的話,3-6歲的孩子還是媽媽全職帶孩子比較好。主要原因如下:

    一、3-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3-6歲,這個年齡,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是孩子詞彙量增長最快的時期,也是語言快速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是孩子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還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對小孩的管理和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幼兒園的老師,更多的應該還有身邊的親人,尤其是父母。因為,除了幼兒園的時間,還有更多的在家的時間,在家的這些時間更關係到小孩好習慣的養成。

    二、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最好時期

    這個時候的教育,就是需要家長的的陪伴,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一些良好習慣的養成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基本上都是靠孩子從家長那裡、從親近的人那裡模仿而來的。透過家長與小孩每天的共處,在陪伴中做給小孩看,讓小孩受到影響,形成意識。

    我們說,什麼是教育,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的第一責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三、3-6歲,是需要媽媽管轄更多的時期

    而3-6歲,這個年齡段,應該主要屬於媽媽,當然也包括三歲之前,這個階段應該是讓孩子在愛的包圍下,安全成長,不能和母親分離。這個時期,應該讓他感受到母親給他的足夠的愛。相反,如果和母親分離,會讓孩子產生焦慮感。只有朝夕相處的陪伴,在母親的接納信任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有信心和勇氣。

    在這個階段,除了幼兒園老師的教育外,母親可以在家提供豐富、適宜的智力玩具,啟迪和滿足他們的求知慾。耐心熱情地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並經常結合生活實際向他們提一些問題,培養他們愛思考、愛觀察的習慣。可以讓小孩聽故事、講故事等活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詞彙量,同時有計劃地讓他們學習一些書面語言。如果沒有媽媽的陪伴,許多的親子活動都沒辦法實施,小孩也得不到各種生活技能的鍛鍊,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四、3-6歲,教會孩子生活技能的任務應該是媽媽

    曾聽到一個笑話,說一個媽媽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準備把手裡的書包遞給孩子,自己就離開。這時小男孩盯著他的書包發呆,當時老師也在一旁也叮囑孩子快進教室,小男孩卻哭了。老師就問他怎麼回事,孩子哭著說:“我不知道要用左手拿書包,還是用右手拿書包……”

    這似乎是一個“現代寓言”故事,但是也反應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生活技能的缺失。

    生活技能對孩子們來說,是有利於他一生的人生課程。我們常常看到不少孩子遇見事情時手足無措,或第一時間尋求大人的幫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自信,也會影響孩子對外界的探索。據說猶太家庭的父母對小孩的要求極為嚴格,他們要求6歲的孩子就能處理所有日常生活小事。我們中國家庭的孩子顯然做不到。但孩子的獨立自信,是其他方面發展的基礎。倘若他的基礎很堅固,那麼他們在其他方面也就會更自信。

    孩子6歲前,父母尤其是母親,應該培養孩子掌握幾項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果你家孩子超過7歲還不懂得,那做父母的就更該努力了。

    1、孩子自我做決定的能力

    在生活中,我們總喜歡幫孩子做出選擇,而不是讓孩子自我決定。這是不可取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要培養孩子做自我決定的能力。我們先不強求孩子做的決定多麼英明,我們先要求孩子有做決定的意願和習慣。做決定的能力應該從孩子年幼就培養。從選擇巧克力還是冰淇淋,到選擇藍色的襪子還是白色的襪子,再到選擇玩火車還是汽車……如果孩子從小就有為自己決定的能力,當他們進入小學時,就能收穫良好決定能力帶來的好處,例如不磨蹭、不優柔寡斷。否則,他們或許會經常陷入猶豫、拖延帶來的惡果。

    父母可以教孩子做決策的步驟。例如先引導他們權衡選項的利弊、進行相互對比,還要培養他們預見的能力,即如果這樣選擇會有什麼結果,如果那樣決定會有什麼結果。慢慢地把他們培養成優秀的決策者。

    2、保持身體清潔衛生

    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衛生習慣,永遠也不會過早。在我們忙碌的日復一日的時光中,我們經常會要求孩子洗澡、刷牙、洗手、換衣服……可是我們從沒告訴他們,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所以,母親可以告訴孩子們,這樣做的好處:健康了、衛生了,更容易讓他人接受,同時骯髒會帶來細菌和疾病。你還可以幫孩子們把這些日常的健康事項做成清單,哪一項完成了便打上勾勾。當孩子們把這些事項內化成習慣後,你就可以撤掉這樣的清單“儀式”了。這些應該是全職媽媽的細心和幫助才會幫孩子培養的好習慣。

    3、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大人們做家務很容易,但孩子們卻不容易。孩子們看父母做家務,他們沒什麼感覺,不讓他做,他們以為就是父母自己的事,與他無關。這麼打的孩子,做家長的應該重視培養他保持家庭清潔的能力。然後當孩子哪天進入中學或大學,或等到他擁有自己的房子,這項能力就能幫助他們獲得舒適。

    做母親的,可以製作一張家務表,鼓勵孩子每天來完成。例如整理床鋪、洗碗、掃地等,還要鼓勵孩子養成自己製造的混亂自己整理的習慣,例如收拾玩具、清理手工後的碎紙。

    如果想讓孩子的積極性更好,你還可以讓他們擁有一條做家務的專屬毛巾,或一個專門的收玩具的籃子。然後做好後及時的在表上標記,對他做出表揚和鼓勵。

    4、學會洗一些小衣物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家裡的要清洗的衣物會比較多。可以趁機教會孩子如何洗衣服、晾曬衣服和疊衣服,不僅是幫助他們學會一項生活技能,也是在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當然孩子很小,他們洗不一定會,當要培養他們的洗衣服的意識,讓他們知道洗衣服的程式。比如可以從分衣物的顏色、辨別材質開始,當孩子稍大後,你可以鼓勵他把衣物放進洗衣機。甚至可以教他如何啟動洗衣機,加進多少洗衣液等等。當然也可以給他一雙他自己的襪子或一條毛巾,鼓勵他自己動手去洗洗。

    當衣服曬乾後,教孩子們如何摺疊、整理衣服,從摺疊簡單的T恤開始,再到把衣物分季整理,慢慢地,孩子便能學會從髒衣物到乾淨清潔一隻到存放這一整個過程了。

    5、讓孩子學會一點時間管理

    很多父母自己懂得時間管理。可從來不會教孩子怎麼管理時間。其實,父母尤其是母親在家也應該教孩子更好地自我管理時間。當孩子有自己的時間表並且遵從時間安排,也能減輕父母們的育兒負擔。從幾點起床,到什麼時間吃完午餐,再到玩耍時間長短、學習時間的安排……日積月累中,孩子們便能從時間管理中獲益,他們最終能成長為高效時間管理的受益者,而不是被時間驅趕的失敗者。這種嘗試,不僅有助於孩子們的幼年生活,未來他們工作了,當他們成了自己時間的主人,也將受益匪淺,而且將受益終生。

    6、初級的金錢管理能力

    從教孩子們數數開始,到教他們簡單的算術知識,再到教他們如何算小金額的金錢……一步一步地,他們就能把這些技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很多成年人都有金錢管理方面的麻煩,所以,趁你家孩子還小,趕緊把這項寶貴的能力教給他們吧。當他們哪天開始領工資或勞動報酬時,金錢管理能力或許就能成為孩子成長的“沃土”。

    在初級的金錢管理方面,做母親的可以教孩子們如何儲蓄,例如放進小豬錢罐或大人幫忙開的賬戶都可以、學會有計劃地花錢、買東西付錢後記得找零、或者學會記賬、明白借錢消費等一些道理。

    孩子的成長,其實就像捏橡皮泥小人,每一步的積累,都是離成熟更近一步,以上這些基本技能的培養,都要我們父母平時一點點的積累,需要和小孩的陪伴共處的時光中才能完成。我們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是孩子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可以說家長從三歲到六歲這段時間的培養,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這個階段,母親和孩子的共處與陪伴不可或缺,所以有人說,3歲到六歲孩子的習慣鑄造了孩子一生的習慣與性格。希望職場媽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是暫時的放下手中的工作,做一個智慧的全職媽媽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氙氣做完手術幾年後又有硬塊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