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悠遊閭春暉

    忽必烈身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第四子,本無多少承嗣大汗帝王的希望。然而,在貴由汗猝然去世後,由於朮赤家族和拖雷家族的聯合,使得汗位轉移到拖雷家族長子、忽必烈的哥哥蒙哥手裡,自此,拖雷的幾個兒子逐漸掌握了大蒙古國的兵權。

    在此前,忽必烈幾乎沒有領軍作戰過,蒙哥成為大汗後,忽必烈得以開府金蓮川,蒐羅了大批各族精英為己用,成為其以後爭橫天下的重要資本。公元1252年,蒙哥汗認命忽必烈和名將速不臺之子兀良合臺為正副統帥,率大軍繞道吐蕃、遠征雲南的大理國,以達到在戰略上包抄南宋王朝的聲勢。由於部下英勇效命,忽必烈的這次處女遠征大獲成功,滅亡了大理政權,招撫了雲南、吐蕃一帶的番邦部落。然而,令人玩味的是,蒙哥汗之後卻表現出了對忽必烈這個兄弟的明顯不信任感,不但將征服領地全部交給副將的兀良合臺鎮守,並且在忽必烈率軍班師途中就下令撤銷了他的兵權,讓其徑自迴歸封地。

    公元1256年,急於建立不世奇功的蒙哥汗下令三路大舉伐宋,以幼弟阿里不哥和自己的長子玉龍答失留守和林,塔察兒王率左翼諸王及北方漢人世侯的軍隊進攻湖廣;兀良合臺率雲南駐軍配合進攻廣西、湖南;自己率怯薛精銳及四川地區蒙、漢、探馬赤軍,直取四川。戰事鋪開後,塔察兒的左翼軍進展緩慢,接連遭到了蒙哥汗的訓斥,而恰好忽必烈又遣使前來請求從徵,於是蒙哥汗順水推舟,下詔讓忽必烈代替塔察兒為左翼軍統帥,務必控制湖廣,以接應以後東出四川的大軍。

    1259年2月,忽必烈於邢州與軍中諸王會面,並接受了手下謀士們穩紮穩打的建議。到7月12日,左翼軍主力剛剛抵達淮河北岸,就傳來了蒙哥汗死於合州釣魚城下的訊息。但忽必烈與心腹大將霸都魯(木華黎國王之孫)商議後,認為是南宋軍隊散佈的謠言,遂下令繼續渡河南下,與南宋軍激戰於鄂州、江州一線。到9月1日,從蒙哥汗征戰四川的穆哥,因與忽必烈交好,派來告知大汗死訊、並勸忽必烈趕緊北返以登汗位的使者到了軍營,但忽必烈以為如果無功而返,將難以贏得汗位,於是依然堅持要進行鄂州會戰,但直到11月,左翼諸軍雖然在野戰、水戰中多次擊潰宋軍,卻始終拿不下鄂州,且風聞宋軍的援軍正在集中前來,忽必烈的主要謀士郝經看出了危險,專門上了《班師議》,希望主公不要再顧忌太多,必須斷然北返,這最終促成了忽必烈與宋軍議和班師。

    儘管忽必烈集團班師回到燕京的速度很快,但其競爭對手阿里不哥已經在和林做好了準備,不但漠北諸王及部落軍隊聽命於他,連蒙哥的幾個兒子及隨徵四川的多數將領也都支援阿里不哥,因此他邀請忽必烈等來和林奔喪,準備趁機拿獲。忽必烈看出了端倪,遂於1260年3月,在擁護自己的東道諸王塔察兒、移相哥、呼剌忽兒、西道諸王合丹、阿只吉、穆哥等的要求下,在開平召開忽裡勒臺大會,(儘管參與的宗王人數遠遠不是全部),正式宣佈登上汗位。

    阿里不哥聞訊後憤怒不已,於四月在和林城西也召開了忽裡勒臺大會,在擁護自己的宗王簇擁下,也宣佈登上汗位,大蒙古國第一次出現了兩位大汗公開對峙的局面,解決之道也唯有戰爭了。

    當時散佈於關中和四川的原蒙哥汗從徵諸軍中,本來支援阿里不哥的佔多數,但由於各不統屬,有的如四川的紐璘與乞帶不花等還有矛盾,故而未能形成有利的態勢。相反,在忽必烈派出的使者廉希憲的聯絡下,劉黑馬、汪惟正、汪良臣等迅速行動,誅殺了乞帶不花、劉太平等,控制了東川諸軍,而後配合諸王合丹的討伐軍進入關中,九月間在甘州以東的耀碑谷進行的會戰中,阿里不哥集團在關中地區的大將阿蘭答兒、渾都海皆大敗陣亡,這意味著阿里不哥在中原地區僅有的勢力趨於消亡。

    與此同時,在北方戰場上,阿里不哥軍的統帥出術哈兒(旭烈兀之子)、哈喇察兒的軍隊,也被支援忽必烈的東道諸王移相哥(哈撒兒之子)的軍隊打敗。該年冬,忽必烈以中原駐諸軍北征和林,阿里不哥自知不敵,不戰西退,忽必烈大軍奪取和林,自此似乎大局已定。

    然阿里不哥之後施展緩兵之計,一面遣使悔罪,自稱來年將親自覲見忽必烈;一面加緊蒐集軍馬。1261年秋,阿里不哥自認為羽翼已豐,遂突襲和林,留守的移相哥部毫無防備,被打得大敗,阿里不哥重新奪回和林。到該年11月,忽必烈以諸王合丹為主將,於昔木土腦兒之地大敗阿里不哥,斬殺其先鋒合丹火兒赤。但在十天後的另一場會戰中,雙方激戰一天均傷亡慘重、未分勝敗。此後,因發生山東軍閥李璮之亂,忽必烈不得不分軍南下,北方戰場遂陷入對峙、拉鋸的局面。

    由於阿里不哥統轄之地均貧瘠、苦寒,相持數年後漸漸不支,但其到處搜刮的惡行,最終使得原來的同盟者——察合臺汗國統治者阿魯忽決定背叛阿里不哥、投效忽必烈,於是阿里不哥被迫又展開了與察合臺汗國的另一場戰爭。。。。到了公元1264年七月,面對眾叛親離、缺衣少食、東西受敵的絕望局面,阿里不哥只得承認爭位失敗、決定向忽必烈投降。

    史書記載的兩人見面時的景象十分有趣,忽必烈當時沉默了很久才開口說:“我與你孰是孰非?”,阿里不哥也良久才回答道:“昔日我是,今日你是”。。。。最終,忽必烈宣佈赦免阿里不哥爭位的罪行,僅誅殺了其部下中最主要的十人,然阿里不哥僅僅一個月後即染病身亡,具體病因史書沒有註明。

    若有希望瞭解忽必烈、阿里不哥爭位內戰詳細過程的讀者,可參閱李治安先生著《忽必烈傳》。

    忽必烈汗

  • 2 # 股票才子

    蒙哥奪取汗位後比較重用幾個同胞兄弟,二弟忽必烈負責經營原來金國治下的中原地區,三弟旭烈兀經營中亞西亞地區,小弟弟阿里不哥負責留守和林大本營!忽必烈政策比較溫和,受到當時中原漢文化集團的好感,積累了比較雄厚的實力!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都比較強勁,這也是奪位成功的重要因素!還有一個直接原因就是蒙哥突然去世了,汗位空虛,他實力最強

  • 3 # 珍品美玉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的關係,忽必烈是鐵木真四子拖雷的四子。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也可以說,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繼任者,他完成了成吉思汗未完成的心願,也就是統一中原大地。忽必烈繼承了他爺爺成吉思汗的遺志,未登位前滅了大理,登位後毀滅南宋,統一全國,建立元朝,是元朝世祖(也可以說是元朝始皇帝)。

    元憲宗蒙哥在他即位的第八個年頭(1258年)率兵攻宋,以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哈喇和林,命皇弟忽必烈進攻鄂州(湖北武漢市武昌)。但到了第二年七月,便病死於釣魚城(四川合川東)。他原以為蒙古兵剽悍,天下無敵,南宋很快便會獻璧出降,然後便可返篩北歸,基於這個考慮,他對後事未作任何安排。天子既死,天下無主,有許多宗王想乘機攫取帝位,但最有競爭力的是蒙哥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他們弟兄之間手足情篤,從無矛盾,但是為了爭奪帝位,卻是刀光劍影,拼了個你死我活。

    蒙哥逝世後,究竟誰能繼位,一時還看不出端倪,阿里不哥留守哈喇和林,這裡是蒙古帝國都城,是根本之地,因而佔有天時地利。忽必烈手握重兵,將士聽命,人馬強悍,可在軍事上與阿里不哥一決雄雌。這樣,雙方都在採取對策,爭取把帝位弄到手裡。

    忽必烈得知蒙哥已死的訊息,便在鄂州城下召集智囊團會議。謀士郝經認為,知曉進退存亡並能立於不敗之地者才是聖人。國家自從太宗六年(1234年)滅金,兵連禍結,戰爭從未停止過,如今已快三十年了。現在國內空虛,宗王之中窺伺帝位者甚多,如有一人捷足先登,搶先發難,局勢就很難說了。況且阿里不哥已命令脫裡察赤據有燕都(北京),收繳圖籍,號令諸道,事實上已在行使皇帝職權了。

    大王你平日威望甚高,手中又有軍隊,看來形勢對你有利,可是如果阿里不哥宣稱受有遺詔,強行即位,你還能夠安然北歸嗎?忽必烈倒抽了一口氣,急切地問:“你看現在該如何辦才好?”郝經說:“為今之計,與南宋的戰爭不應再打下去,速和他們議和,你輕騎回到燕都,阿里不哥就無法施其技了。

    然後你派人接回先皇靈柩,收回天子玉璽,遣使在哈喇和林召集諸王辦理喪事事宜,派人安撫諸路,命王子真金鎮守燕京。這樣,就可萬無一失,穩坐天下了。”這一席話說得忽必烈心花怒放,於是連忙與南宋議和,率兵返回北方去了。

    正如郝經所料,阿里不哥果然活動頻繁,在他的慫恿下,大將阿藍答兒、渾都海、脫火思、脫裡赤等四出活動,要擁立阿里不哥為帝。阿藍答兒在漠北發兵,脫裡赤則在漠南地區徵集軍隊,阿藍答兒拿著阿里不哥的符節四處調兵,離開平僅百餘里。

    忽必烈的妻子敏銳地覺察到這其中大有文章,忙派人責問說:“發兵是國家大事,開平是太祖曾孫真金駐譁之地,你們在這附近徵兵,為什麼不察報他?”阿藍答兒自知理虧,不敢回答。不久,她又聽說脫裡赤已到燕京,派人密報給忽必烈,讓他晝夜兼程,趕回燕京,密切注意事態發展。

    這年的閏十一月,忽必烈滿身征塵抵達燕京,忽然見脫裡赤正在民間徵兵,百姓叫苦不迭。忽必烈問他徵兵何用,脫裡赤說這是憲宗蒙哥臨終遺命,他只是奉命行事。忽必烈見他說話躲躲閃閃,吞吞吐吐,便知道包藏禍心,下令將軍隊解散,允許百姓回家,這一措施受到了百姓的歡迎。

    忽必烈駐躥燕京,因阿里不哥擅自調發人丁、徵收賦稅,便派人去責問他。當時阿藍答兒已回哈喇和林,脫裡赤仍在燕京,忽必烈讓他派一名那可兒同使臣一起前往。脫裡赤卻暗中派一名那可兒去奏告阿里不哥說:“忽必烈似乎已經知道了你的圖謀,現在最好由你派一個萬夫長和急使們一起帶著海東青去見忽必烈,以解除他的疑慮。”

    阿里不哥派人帶了五頭海東青作為禮物前往,並指示他們同脫裡赤一起,向忽必烈說些甜言蜜語,使他感到安全,很快放下心來。忽必烈雍容大度,他說:“既然你們解釋了這些無謂的謠言,那就一切都太平無事了。”便把他們放走了。

    脫裡赤回去見了阿里不哥,說明事情原委,阿里不哥說:“既然忽必烈對我們的計謀已有所聞,最好把宗王、將領們召集起來,找一處偏僻的地方,把即位問題解決了。”於是他們便向各方面派出急使,但是來的宗王不多。阿里不哥再次與將領們商議,最好再派急使到忽必烈處去,用假話騙住他,讓他放心無慮。

    於是便派脫裡赤帶著人前去通知忽必烈,為了舉行蒙哥的葬禮,務請忽必烈和全體宗王出席。他們企圖在這些人來時,把他們全部抓住,一網打盡。通知下達後,全體宗王都說:“參加葬禮是件大事,必須而且應當去,但我們剛從前線回來,我們先回家去,從那裡出發赴會,然後聚在一起。”脫裡赤派人把這一情況報告給阿里不哥,他自己則隨著忽必烈到了開平。

    當脫裡赤的那可兒到阿里不哥處覆命後,全體宗王一致說:“要等什麼時候人才能聚齊?”當下達成協議,立阿里不哥為汗。這些人有哈喇旭烈兀的妻子兀魯忽乃,蒙哥的兒子阿速帶、玉龍答失,察合臺的侄子阿魯忽等。他們派人向蒙古帝國的各個地區頒佈了詔效,宣諭說:“旭烈兀汗、別兒哥和宗王們已同意並宣佈我為大汗,你們不要聽忽必烈的話,也不要服從他的命令。”

    忽必烈的一些將領截獲了急使和詔救,送到了忽必烈處,他深信阿里不哥已經叛亂。中統元年(1260年)三月,親王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諸王,塔察兒、也先哥、忽刺忽兒等率東道諸王相會於開平。他們一致認為,旭烈兀遠征在波斯,朮赤、察合臺兩系后王因道途遼遠未能範會,現在形勢危急,忽必烈應馬上即位。忽必烈照例再三遜讓,才正式登位,就是元世祖。這年,他四十六歲。為了慶祝登基,一連八天進行了宴樂活動,滿載金銀布帛的車輛,賞賜給了他的部下和故舊,整座開平城都沉浸在了歡樂的氣氛裡。

    忽必烈即位後,阿里不哥不服,互相之間又攻打了好幾年。至元元年(1264年),阿里不哥進退失據,無力與忽必烈抗衡,只好向忽必烈投降。他在忽必烈的大帳裡叩頭請罪後,木然立在那裡。忽必烈手足情深,見他惶惶不安,不禁流出了眼淚,間阿里不哥:“我與你誰是誰非?”阿里不哥說:“以前我是,今日你是。”

    宗王脫合察兒說:“今日弟兄相聚,不應追究往事。”又問忽必烈:“阿里不哥站立已久,應坐於何處?"忽必烈讓他坐在自己兒子行列裡,未追究他叛亂之事。第二天,忽必烈逮捕了阿里不哥的部下,並組織法庭審訊。阿里不哥說叛亂是自己的主意,與手下人無干。

    忽必烈說:“過去有人口頭反對蒙哥稱帝,還要受到懲罰,你們殺害宗王,屠戮士卒,哪能無罪?”阿里不哥只得據實供出是阿藍答兒的主意,但此人已死,無從追究,有十名將領被判處死刑。至於阿里不哥之罪須待旭烈兀、別兒哥、阿魯忽三個勢力最強的宗王開會決定。三人表示同意大汗對此事的決定。忽必烈決定釋放阿里不哥,允許他進帳朝見。過了一個多月阿里不哥便病死了。

    趁著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內戰,西北地區的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紛紛自立,此時常在西亞進行西征的旭烈兀也準備自帝一方,不論忽必烈還是阿里不哥都只得到一部分宗王支援,沒有召開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子嫡系後裔參加的大忽裡臺,忽必烈不被廣泛承認,於是,忽必烈將大汗在西亞的直轄地(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邊境)封給旭烈兀換取旭烈兀的支援,旭烈兀建立伊兒汗國(其實旭烈兀留在西亞忽必烈也沒辦法,但忽必烈給了旭烈兀統治的合法性)。忽必烈將大汗在中亞的直轄地(阿爾泰山以西直到阿姆河的農耕和城郭地區)封給察合臺汗阿魯忽換取阿魯忽的支援。而欽察汗國早在元定宗貴由和元憲宗蒙哥統治時期已經取得實際上基本獨立的地位。 因為大蒙古國 (蒙古帝國)的分裂,忽必烈實際管轄的政治版圖僅止中原地區、東北地區(包括整個黑龍江流域)、吐蕃地區(包括今青海、西藏等地)、蒙古草原全境,西伯利亞南部地區以及今新疆東半部。

  • 4 # 龔柳輝

    忽必烈的繼位,確實經歷過慘烈的爭奪,主要還是阿里不哥獲得蒙古很多人的支援,對大汗之位,覬覦已久。

    其實,忽必烈登上大汗寶座,在於搶奪先機,只是登基後,阿里不哥不服,也在哈拉和林,被部分蒙古本土貴族推舉為大蒙古國大汗,蒙古就出現了兩個大汗相抗衡的局面。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競爭由來已久,特別是在蒙哥死後,兩者的爭奪更加表面化和白熱化,其中的明槍暗箭,你來我往,非常兇險和慘烈。

    我可以從這麼四個方面來解說。

    其一、繼位之爭,忽必烈棋高一著,透過召開“庫裡臺大會”,舉行登基大典,已經有先聲奪人之勢,阿里不哥只得匆匆召集留守漠北份地的諸王舉行大會,緊隨其後也被擁立為大汗繼位之爭,忽必烈棋高一著,透過召開“庫裡臺大會”,舉行登基大典

    忽必烈的長兄蒙哥就是蒙古帝國大汗,因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當中最年長,且比較賢惠,蒙哥即位後不久,就任命忽必烈負責總領漠南漢地得事務。

    忽必烈在此期間內,任用了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如劉秉忠、許衡、竇默、趙璧等人,他們提出了“行漢法”的主張。

    當時著名的儒士元好問和張德輝,還請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師”的稱號,忽必烈居然非常高興的接受了這個稱號。

    不久,蒙哥在四川合州的釣魚山病逝。在四川的忽必烈的異母弟末哥,派來使者向忽必烈宣佈了這個訊息,他還請忽必烈北歸,以便儘早繼承帝位。

    忽必烈開始認為:

    吾奉命南來,豈可無功遽還?

    於是,他加緊進攻南宋,並多次獲得勝利,後來,忽必烈的正妻察必,也派使者來密報,和林眾臣想謀立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而且阿里不哥已經派阿蘭答兒,讓他在開平城附近調兵遣將。

    阿里不哥的部屬脫裡赤,也在燕京附近徵集民兵,所以,使者極力催促忽必烈早日北還。

    後來,著名儒臣郝經上《班師議》,陳述必須立即退兵的理由,從而堅定了忽必烈退兵北返的決心。

    忽必烈非常有謀略,他聲東擊西,先聲稱要進攻南宋的首都臨安,留大將繼續對鄂州進行圍攻,表面上增加了對南宋的軍事壓力。

    這些舉措,終於迫使南宋丞相賈似道,派使者請和,約定南宋割地,並且送上歲幣,忽必烈這才於當日撤兵北返。

    這樣,忽必烈就挾戰勝南宋之軍威,率師北歸。

    忽必烈率得勝之師,抵達燕京後,立馬解散了脫裡赤徵集的民兵。

    忽必烈率軍就在燕京近郊駐紮,度過整個冬天,並積極和諸王聯絡,準備在1260年春天,召開庫裡臺大會,舉行登基大典。

    1260年5月,忽必烈在精兵強將的擁立下,於中原開平自立為大汗。

    阿里不哥只得匆匆召集留守漠北份地的諸王舉行大會,緊隨其後也被擁立為大汗

    事實上,在蒙哥汗親征時候,留鎮漠北的阿里不哥曾經竭力誘使忽必烈回到草地,以便逼迫他就範,好名正言順地登上大汗的寶座。

    但是,忽必烈非常清楚地意識到,在阿里不哥鞭長莫及的情況下,自己在控制和調動進入漢地的蒙古軍,以及漢軍方面,擁有很大的優勢與便利。

    因此,他不肯輕易離開經營多年的中原,而貿然北上。雙方間使臣往返,交涉不斷,矛盾日趨表面化。

    1260年4月,忽必烈拘禁阿里不哥派往燕京的心腹脫裡赤,先發制人,他在新的開平城宣佈即大汗位。

    忽必烈在漠南搶先即位,可能完全打亂了阿里不哥的預謀。

    阿里不哥只得匆匆於1260年夏季,在駐夏據地阿勒泰山中,召集留守漠北份地的諸王宗戚,舉行大會,並在會上被擁立為大汗。

    出席大會的,有阿魯忽、爾赤、海都、忽裡迷失和合刺察兒、阿速臺和玉龍答失等人。

    如此,蒙古就出現了兩個大汗相抗衡的局面。站在阿里不哥一方的,有影響的東道諸王似乎很少,但很多西道諸王,都支援他做大汗。

    其二、忽必烈的大將移相哥擊潰藥木忽兒和合剌察兒,阿里不哥難以立足和林,匆匆退到吉利吉思

    1260年秋,阿里不哥兵分兩路,大舉南下。

    東路軍由藥木忽兒、合剌察兒統率,自和林逾漠南而來。

    阿里不哥的東路軍,以蒙古宗王藥木忽兒為帥,直接威脅忽必烈的根據地燕京,因此忽必烈親自領軍抵抗,而以移相哥、納鄰合丹為其先鋒部隊。

    移相哥率軍擊潰藥木忽兒和合剌察兒後,阿里不哥難以繼續立足和林,匆匆退到由他繼承的拖雷分地吉利吉思。

    初冬的和林城已經比較殘破,所以到達不久,忽必烈便去汪吉河冬營地了,以便短期休整。

    阿里不哥擔心忽必烈乘勝追擊,乃遣使假裝道歉,並稱待馬力稍復,再來請求謝罪。

    忽必烈比較擔憂漢地政局,於是留下移相哥鎮守漠北蒙古,自己冒著嚴寒逾越漠南,而返回了漢地。

    其三、廉希憲平定劉太平等叛亂,力拒阿里不哥的大將渾都海進攻,忽必烈派兵增援廉希憲,阿里不哥的得力戰將,阿蘭答兒、渾都海因此被擒殺,關隴從此平定

    阿里不哥的西路軍,由阿蘭答兒統領,直指六盤山,意在接應從四川前線退屯該地的蒙哥攻宋的蒙軍主力。

    這支軍隊在蒙哥死後,曾歸阿速臺節制,阿速臺投奔漠北後,就控制在阿里不哥的大將渾都海和哈剌不華的手中。

    阿里不哥進攻六盤山的西路軍,雖為偏師,但它牽動川蜀、關陝等地,使那裡本來已經化險為夷的形勢,又開始緊張起來。

    原來,早在廉希憲接受忽必烈之命,讓他擔任宣撫京兆、四川之時。

    屯兵觀望於六盤山的渾都海,就企圖聯絡阿里不哥遣往關中的劉太平、霍魯懷,以及川蜀軍中親阿里不哥的將領,以便趁機發難。

    廉希憲當機立斷,捕殺劉太平、霍魯懷,而奮力抵抗阿里不哥渾都海的軍隊。

    渾都海居然中計,他聽說廉希憲早有防備,遂西渡河,趨甘州,採取了率軍北歸,以應和林的策略。

    在廉希憲的努力下,關陝之危,竟得安然化解。

    可是,當阿蘭答兒提兵與北歸途中的渾都海會師之後,這支軍隊又折返向東,還派人聯絡隴蜀諸將,一時“人心危疑”。

    很多人有放棄兩川、退守興元之議。兩軍兵鋒初接,忽必烈方面又先失利,遂愈使“河右大震”。

    這時候,忽必烈派的諸王合丹、哈必赤等人率師來增援,他們與汪惟良、八春等人,復戰西涼,大敗之,俘斬略盡。

    阿里不哥的得力戰將,阿蘭答兒、渾都海被擒殺,關隴地區從此徹底平定了。

    其四、阿魯忽臨陣倒戈,阿里不哥憤而移兵西討阿魯忽,擊敗阿魯忽後駐營於阿力麻裡,不幸的是阿力麻裡出現大饑荒,阿里不哥差點餓死,被迫承認忽必烈為蒙古大汗

    潰敗遠逃的阿里不哥,在吉利吉思休養生息,到1261年秋天,元氣稍有恢復,他又舉兵東來。

    他事先遣使向移相哥偽稱率眾來歸降,使移相哥疏於防備,因而突襲成功。

    移相哥大軍潰散,和林城再次失守。

    這年的十月,忽必烈率諸路漢軍,以及蒙古諸王所部,再次北伐阿里不哥。

    兩軍相遇於昔木土腦兒之西,阿里不哥先因所部外剌軍隊潰敗,而撤兵。待阿速臺率領的後繼部隊趕到,阿里不哥回軍再戰。

    阿里不哥的右翼被擊敗了,左、中兩翼卻與忽必烈軍鏖戰,至夜仍不分勝負。

    此後,雙方引軍後退,相峙於大磧南緣。

    這年冬末,忽必烈率軍東歸,他命令“撤所在戍兵,放民間新籤軍”,形勢似乎緩和下來。

    1262年,據守和林的阿里不哥,糧餉不繼,而由他派往察合臺兀魯思的阿魯忽,又拒絕聽命於他,反而截留他徵集的糧草物資,因此阿里不哥憤而移兵向西,去征討阿魯忽。

    阿里不哥自知揮兵向西後,和林必將失守,所以臨行前,命令和林城諸長老貴族,如果忽必烈來猛攻,他們可以舉城歸降忽必烈。

    阿里不哥西走之後,忽必烈所部果然不戰而收復了和林。

    此後,阿里不哥擊敗阿魯忽,駐營於阿力麻裡。由於他肆行殺掠,伊犁河流域為之殘破不堪。

    1264年春,阿力麻裡出現大饑荒,阿里不哥的軍心越來越渙散。阿里不哥迫於無奈,被迫向忽必烈謝罪,表示願意聽命於忽必烈,長達五年的汗位之爭,從此結束。

    綜上所述,繼位之爭,忽必烈棋高一著,透過召開“庫裡臺大會”,舉行登基大典,已經有先聲奪人之勢,阿里不哥只得匆匆召集留守漠北份地的諸王舉行大會,緊隨其後也被擁立為大汗。

    忽必烈的大將移相哥擊潰藥木忽兒和合剌察兒,阿里不哥難以立足和林,匆匆退到吉利吉思。

    廉希憲平定劉太平等叛亂,力拒阿里不哥的大將渾都海進攻,忽必烈派兵增援廉希憲,阿里不哥的得力戰將,阿蘭答兒、渾都海因此被擒殺,關隴從此平定。

    阿魯忽臨陣倒戈,阿里不哥憤而移兵西討阿魯忽,擊敗阿魯忽後駐營於阿力麻裡,不幸的是阿力麻裡出現大饑荒,阿里不哥差點餓死,被迫承認忽必烈為蒙古大汗。

    就是經歷如此慘烈的奪位後,元世祖忽必烈才登上大汗的寶座,進而成為大元朝的開國皇帝。

  • 5 # 華夏問長安

    1259年8月,蒙古大汗蒙哥死於合川釣魚城。蒙哥之死,使得大蒙古帝國頃刻間陷入到了一種微妙的狀況當中,所有的帝國高層都在關注一個問題:大汗死了,誰來當大汗呢?

    正是在這樣的思路引導之下,原本正在向外急速擴張的蒙古帝國突然轉向,開啟了長達四年的內部大汗爭奪戰!

    一、蒙哥汗去世時的整體狀況

    大汗蒙哥的去世可以說非常不是時候,此時的蒙古正發動三路大軍對外進行擴張戰爭。其中忽必烈率領左翼諸王及北方漢人軍隊進攻湖廣;兀良合臺率軍自雲南切入廣西、湖南境內;自己則是御駕親征,率領主力部隊意圖佔領四川全境。

    蒙哥死訊傳來之後,忽必烈、兀良合臺等蒙古高階將領隨即開始揮師北返,因為他們都知道必須要馬上回去,此刻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大汗的位置!

    在北返的路上,忽必烈心中一直在盤算,一直在思考……他知道有一個人正擋在自己繼承大汗的道路上!

    二、幼子守灶,佔據優勢的阿里不哥

    此時此刻,留守在蒙古帝國起家的和林城的阿里不哥是忽必烈繼承汗位的最大競爭對手。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都是拖雷(就是《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的義兄)的兒子,忽必烈是阿里不哥的兄長。蒙哥死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有權繼承兄長的汗位。但是阿里不哥比忽必烈小,所以優勢更明顯。為什麼這樣講?

    因為蒙古帝國的繼承順序與漢制不同,不是單純遵循嫡長子繼承製,而有一個“幼子守灶”的規矩。簡單的說,就是一家人裡面,先出生的男孩子都出去創業,然後自立門戶,留下一個最小的兒子繼承父親的財產。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是忽必烈外出征伐,而阿里不哥卻是守著和林城的老家。而阿里不哥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蒙古帝國的軍事貴族有很多便在和林城常駐,這樣一來阿里不哥就擁有了討好這些人的先決條件。而事實也是這樣,當汗位空出來之後,支援阿里不哥當大汗的貴族要超過忽必烈!

    三、繼承人之間的博弈,忽必烈搶先註冊

    忽必烈北返的過程中,身處和林城的阿里不哥就一直來信催促其迅速返回。忽必烈實際上很清楚,自己這個弟弟是想把自己騙回到和林然後徹底把自己架空,接著他阿里不哥就能順利的繼承汗位!

    忽必烈識破了弟弟的圖謀,於是在北返途中就聯絡了支援自己的蒙古貴族,先後匯聚了東道諸王塔察兒、呼剌忽兒、移相哥、西道諸王合丹、阿只吉、穆哥等,提前在開平召開忽裡勒臺大會,也就是所謂的蒙古諸王大會。忽必烈在大會上順利被推舉為新的大汗!

    這樣一來,等於是忽必烈搶先註冊了“大汗”這個商標,此時此刻氣急敗壞的阿里不哥於是也組織支援自己的蒙古貴族在和林城召開了另一個忽裡勒臺大會,自己也被推舉為蒙古大汗。到了這個時候,兩個大汗並立,也就預示著內戰不可避免了!

    四、四年內戰,槍桿子最硬的笑到最後

    接下來不用猜了,當然就是兩個大汗拉開架勢開幹了!

    自1260年到1264年,長達四年的時間裡,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雙方進行了長期的內戰。在實際的軍事對弈上,雙方皆是互有勝敗。但是,忽必烈的勢力範圍是南方的漠南及中原地區,所以整體經濟實力、人口數量等等都要超過阿里不哥所控制的蒙古故土。在長期的戰爭消耗之下,忽必烈一方“回血”較快,軍隊是越打越多;而阿里不哥的人馬卻是越打越少,漸漸的便越來越支撐不住了。

    到了1264年,阿里不哥終於在忽必烈如潮水一般的攻勢之下徹底屈服了,不得不向忽必烈投降。而忽必烈因為自己手中的槍桿子足夠“硬”,最終笑到了最後,徹底坐穩了蒙古的大汗之位!

  • 6 # 百里不奚

    蒙古大汗蒙哥死後,黃金家族內部再一次開始了你死我活的兄弟相殘。這個時候有資格繼承汗位的只有兩個人,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當時阿里不哥正好留鎮漠北,他抓住了機會,立刻與蒙古各封王取得了聯絡,以蒙古幼子守業的傳統作為理由,要求召開忽裡臺大會,他選中在蒙古的本土哈剌和林召開大會,這樣就可以迫使忽必烈離開他的勢力範圍,逼他就範。

    此時的忽必烈正在南宋的鄂州地區作戰,當他接到蒙哥的死訊時,部下勸他回師北返,而忽必烈的回答是:“今已渡江,是言何益!”他打算先佔領南宋,以此作為自己取得汗位的籌碼。然而很快他就接到了妻子察必的書信,知道了阿里不哥的陰謀,這樣一來他就不得不返回了。

    1260年,忽必烈和南宋簽訂了一份合約,留下了一小支部隊就立刻北返,不過這份合約被賈似道扣留,他出兵殲滅了留守的那一小股蒙古部隊,然後謊稱大捷。

    忽必烈其實絲毫不慌,他並沒有貿然回到蒙古草原,中原地區的蒙古大軍以及漢軍都由他節制,阿里布哥鞭長莫及,於是雙方之間互派使臣,互相交涉,但是沒有任何成效,矛盾日益激化。

    1260年的四月份,忽必烈拘禁了阿里不哥的心腹脫裡赤,先發制人,在剛建成不久的開平城,首先召開了忽裡臺大會,宣佈繼承汗位。

    阿里不哥也緊隨其後,在駐地阿勒泰山中,召集留守漠北各諸侯王舉行大會,並被擁立為大漢,這樣就出現了南北兩位大汗相互抗衡的局面。雙方都得到了部分蒙古貴族的擁戴,忽必烈得到東道各王的支援,而阿里不哥則得到了西道諸王的支援。

    忽必烈做了幾件事:

    1.忽必烈繼位之後,第2個月就向天下頒行了《即位詔》,在詔書中他明確宣佈:“祖述變通,正在今日”,他向中原的儒士們發出了明確訊號,要採用漢制!這樣一來忽必烈就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後方。

    2.由於蒙哥的怯薛軍在扶靈柩北歸後滯留在了漠北,歸入了阿里不哥旗下,忽必烈毫不遲疑的開始徵調和組織忠於他個人的精銳部隊,他迅速重建了一隻怯薛軍,戍守北方各地,尤其是燕京、開平一線地區。

    3.為了集中力量對付阿里不哥,忽必烈對南宋的背約行為採取剋制忍讓的態度,他在蒙宋邊界上的江淮和江漢地區分別派遣李璮和史權鎮守,只防衛不攻擊。

    1260年秋天,阿里不哥兵分東西兩路,大舉南下。東路軍從和林南下,西路軍直指六盤山。但是兩路大軍都被忽必烈擊退,阿里不哥被迫在吉里吉思休整。

    1261年十月,元氣恢復的阿里不哥再次舉兵東來,再次被擊敗。

    1264年七月,阿里不哥糧草用盡,軍心渙散,他不得不向忽必烈投降,投降時忽必烈問阿里不哥“我們兩人究竟誰有道理呢?”阿里布哥回答說“從前是我,現在是你。”

    長達5年的汗位爭奪就此結束,阿里不哥投降以後,忽必烈舉辦了宴會,但是第2天忽必烈就下令處死了阿里不哥的眾多將領,一個月之後,阿里不哥神秘病死。

    其實說起來忽必烈繼承汗位雖然有點曲折,但是他的能力擺在那裡,兵來將擋,水來土囤,阿里不哥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 7 # 春風解語

    按照蒙古族的規矩,大可汗人選應該由“忽烈而臺”(皇室議會兼選舉委員會)推舉認可,才算是合法的。但是忽必烈在開平登基,顯然是不合規矩的。

    因為其弟弟阿里不哥才是得到合法認可之人。

    這就造成了兩種實力的對抗,一邊是支援阿里不哥的蒙古貴族,一邊是支援忽必烈的漢人。

    另一方面,忽必烈放低姿態拉攏蒙古貴族與軍人,以金銀之物相贈,這一招其實挺管用的,無論有多麼不願意,在金錢的“腐蝕”之下,一部分人也是會動搖的。

    跟忽必烈完全相反的是,阿里不哥這個作為要坐上蒙古帝國大汗寶座的人,在言語中對漢人與漢族文化表現出了不滿,他不認同上述文化,認為蒙古人自己的東西才是最好的。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對比,忽必烈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援,中原的漢人,再加上用金錢收買的蒙古貴族,老汗王蒙哥一去世,本來也沒有留下什麼遺詔之類的東西,所以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也是無法避免的。

    忽必烈先發制人,在阿里不哥還未登基前,就自作決定,先宣佈自己坐上那個寶座。

    忽必烈的突然發難,讓阿里不哥手忙腳亂,迫不得已也提前宣佈登基大典,這裡就出了問題了,兩個皇帝總是很矛盾的啊,典型的一山出了二虎。

    兩隻老虎在一個山頭,可想而知,這將是一場惡戰。之後為了這個合法性,雙方打得不可開交,不過兩隻老虎實力相當,並沒有分出勝負來。

    本來軍事能力雙方都差不多,可壞就壞在,阿里不哥每到一處就燒殺搶掠,當然沒有一個老百姓會支援這麼一個統治者,於是阿里不哥在民意方面就失去了支援。

    每一個王者總有他勝利的理由,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8 # 四十五度說

    開慶元年,蒙哥在攻打宋朝的過程中身負重傷,在四川去世。

    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時候留在漠北擁有繼承權的一些貴族就坐不住了。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皇帝的貴族不是好貴族。如果爭取一下就可以得到無上的權利,這對每個男人都是巨大的誘惑,天下第一至尊的位置誰都想坐一坐。忽必烈之弟、蒙哥深信不疑的阿里不哥在蒙哥諸子和心腹大臣的支援下,都開始謀劃準備繼承汗位。

    由於憲宗蒙哥死的過於匆忙,他並沒有對自己的後事做出安排。這樣等於說每個人都有競爭資格,這樣在蒙古王室之內引起一場關於爭位的戰爭。忽必烈無疑是最有資格和實力繼承汗位,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和憲宗之子也有這個資格,就在這種情況下拖雷系諸王人人都想登上大汗天子的寶座,兄弟之間勾心鬥角,各顯神通的時候到了,這場奪取王位的爭鬥情況十分慘烈,最後以元世祖忽必烈登上大汗天子的寶座結束。

    在政治上:憲宗蒙哥南下攻宋之時,阿里不哥聽命留守在和林,主持大兀魯思,管制留守軍隊和諸斡兒朵,這簡直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皇后忽都臺以及蒙哥諸子都是阿里不哥的忠實擁護者。在軍事上:他擁有和林的軍隊,這些都是忽必烈不具有的優勢。特別是在蒙哥死後,忽必烈正在南下征戰,為了奪取王位忽必烈準備返回漠北。當時的南宋賈似道派使者講和,忽必烈同意將大軍留在江北,自己則統領一支心腹軍先行。

    忽必烈在和林稱自己聽從遺詔繼承汗位。經過四年雙方的混戰,阿里不哥最終慘敗歸降忽必烈。

  • 9 # 鳶飛九天2018

    準確的說,蒙古大汗的寶座不是落到忽必烈手裡,而是忽必烈自立為汗。也就是說,忽必烈的蒙古大汗的位置是自封的,並沒有普遍受到所有蒙古貴族的認可。

    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蒙古帝國後,他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將只有草原的蒙古擴充成世界第一大帝國。在征討西夏的過程中,成吉思汗因病去世。他的第三個兒子窩闊臺繼位,成為蒙古帝國的第二位大汗。

    窩闊臺繼承成吉思汗的遺志,繼續南下滅金,並派拔都遠征歐洲,將疆土擴充套件至中亞,中原及東歐地區。窩闊臺死後,他的長子貴由繼位,成為蒙古帝國的第三位大汗。

    只當了三年蒙古大汗的貴由暴死,由於貴由未指定汗位繼承人,在西征中屢立戰功,有極高聲望的蒙哥宣佈繼承汗位,蒙哥則跟忽必烈一樣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兒子。蒙哥的地位遭到了窩闊臺子孫的反對,但蒙哥將他們一一鎮壓,穩定了自己的汗位。

    蒙哥在征服南宋過程中,在釣魚臺身受重傷,不久就死亡。看到機會的忽必烈放棄了與南宋作戰,在他黨羽的簇擁下自立為汗。忽必烈擊敗了親兄弟阿里不哥,穩定了自己的汗位。

    但由於按照成吉思汗的規定,忽必烈自立為汗的行為並未受到蒙古貴族們的普遍認可。因此雖然忽必烈就任蒙古大汗,但並不為其他蒙古勢力所承認,龐大的蒙古帝國也正式分裂為大元和四大汗國。

  • 10 # 戴你看歷史

    成吉思汗像

    1227年,成吉思汗死去。1229年9月窩闊臺登上大汗位。1241年12月11日窩闊臺死後,由其後乃馬真稱制,因各派勢力爭奪,汗位虛懸達5年之久。1246年夏,乃馬真後召開忽裡勒臺,推舉其長子貴由為合汗(定宗)。但貴由繼汗位不到三年就死了,由海迷失皇后稱制,欲立其子失烈門。

    1251年,由朮赤系和拖雷系兩個兀魯思推舉拖雷子蒙哥為合汗。

    蒙哥像

    蒙哥即命其弟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軍國重事,統軍南征。命其弟旭烈兀總領阿姆河以西諸地軍國重事,統軍西征。

    忽必烈在南進過程中,但道到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1253年,忽必烈採取大遷回包抄戰略,穿過吐蕃區進入滇北,滅大理國。蒙哥汗親率主力軍進攻四川,被南宋軍隊阻於合州(合川縣)堅城之下。1259年七月,蒙哥染病死於軍中。忽必烈急於回去爭奪汗位,十一月初率軍北還。

    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開平(今內內蒙古正藍旗東北閃電河北岸)違反傳統的召開忽裡勒臺的選汗程式,由親王合丹、阿只吉所率西道諸王和塔察兒、也先哥、忽刺忽兒、爪都所率東道諸王會商,在諸大臣“勸進”之後,就匆忙於三月二十四日“即皇帝位”,時年46歲。

    當蒙哥汗發兵攻宋時,命其少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在忽必烈搶先即汗位後,同年四月,阿里不不哥也“僭號於和林城西按坦河”。

    當時蒙古請王多站在阿里不哥一邊,忽必烈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用高官厚祿來爭取漢族封建武裝力量的支援,任命大批漢族官僚士大夫擔任軍政要職,同時,採取一系列符合中原情況和地主階級利益的措施,以安定軍心、民心。又大力拉攏西域諸王以擴充自己的實力。

    忽必烈像

    1260年五月十九日,忽必烈“建元為中統元年”。在建元詔中,完全用儒家的語氣昭示自己政權的性質和綱紀國家的原則。五月二十七日,以阿里不哥反,詔赦天下。七月,忽必烈親征阿里不哥,雙方進行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戰爭,1264年七月,阿里不哥與諸王蒙哥汗的兒子阿速帶、玉龍答失、昔裡吉等向忽必烈投降。至此,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以忽必烈的最後勝利宣告結束。

    1271年十一月十五日,忽必烈“取《易經》“乾元”之義”,建國號日“大元”,元朝建立。

  • 1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首先,忽必烈獲得了大汗蒙哥的高度信任。當貴由汗去世以後,新的大汗選拔提上了議事日程。當時有資格當大汗的,有三股勢力:一是窩闊臺選定的汗位繼承人失烈門,二是貴由汗的兒子忽察等人,三是蒙哥。蒙哥得到了金帳汗國可汗拔都的強力支援,在忽裡臺大會上的呼聲最高。但是蒙哥繼位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無論是成吉思汗還是窩闊臺還是貴由,都沒有說過讓拖雷系的人來繼承汗位。而且有人在會上直截了當地說,窩闊臺是指定了由失烈門來繼承汗位的,因此汗位應該給失烈門。這話誰也反駁不了,拔都派來的代表別兒哥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不過這時候,忽必烈站起來說道,窩闊臺是說過由失烈門來繼承汗位,但是貴由早已把這個規矩破壞了,現在的汗位不是在窩闊臺那裡繼承,是在貴由那裡繼承,因此不存在失烈門繼位的問題。此話一出,如同拔雲見日,蒙哥死而復生,最後如願以償獲得汗位。

    (忽必烈畫像)

    其次,蒙哥把整個經略南方的大事都交給了忽必烈,讓忽必烈坐大。他先是派忽必烈拿下大理,作為從南向北攻擊宋朝的一個跳板。接著又讓忽必烈總管整個漠南事務。也正是在這裡,忽必烈打出了一片天空,身邊聚集了非常多的文臣武將,獲得了一支戰鬥力超強的隊伍。整個南方甚至都只知道忽必烈,不知道蒙哥。

    忽必烈的風頭蓋過了蒙哥,也引起了蒙哥的猜疑和不滿,他以調查忽必烈手下財務問題為由,想把忽必烈那些能幹的部下一個個拿下。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忽必烈的那些部下非常忠心,就是寧死也要維護忽必烈的尊嚴。這件事,由於蒙哥最後顧念兄弟感情,又由於蒙哥急於親自率兵攻打南宋,因此,最後不了了之。這樣,在客觀上進一步壯大了忽必烈的勢力。

    第三,忽必烈在南方具有超高的人氣。蒙哥死後,忽必烈和兄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阿里不哥得到蒙古本土貴族的支援,本來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其實,那些支援阿里不哥的本土貴族們,都沒有什麼實力。沒有實力,也就沒有話語權。而忽必烈在整個漠南具有超高的人氣,蒙漢兩族對忽必烈都充滿期待,因此,從支援率來看,忽必烈是高於阿里不哥的。

    (忽必烈的團隊)

    第四,忽必烈雄厚的軍事實力是他成功的保證。當蒙哥發動全面戰爭的時候,他的軍隊分成了四部分,一部分給旭烈兀去西征,一部分給忽必烈從北向南進攻南宋,一部分給兀良合臺由南向北進攻南宋,最後一部分他自己率領從西向東進攻南宋。留在國內給阿里不哥的,是非常少的。

    最後,當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開戰的時候,阿里不哥手裡只有蒙哥戰死後,回國的一小部分軍隊,而忽必烈具有他自己的和兀良合臺的兩支大軍。而且,旭烈兀最後也表態支援他。雖然旭烈兀的大軍並沒有參與作戰。但忽必烈的軍隊已經足夠了。所以,忽必烈打阿里不哥,可以說打起來太輕鬆了。

    (阿里不哥)

    第五,忽必烈拉攏了最有實力的諸侯旭烈兀。旭烈兀是忽必烈的兄弟,阿里不哥的哥哥,忽必烈一開始就看出旭烈兀力量不可小視,所以積極地拉攏他,並向他許諾,一旦自己獲得天下,將允許旭烈兀高度自治。旭烈兀因此同意支援他。雖然並不參戰,忽必烈至少保證了自己沒有後顧之憂。

  • 12 # 平沙趣說歷史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個兒子(幼子)拖雷的第四個兒子,蒙古大汗的寶座不是落到他手裡的,是他搶來的,而且是自立為汗,並沒有受到廣泛支援。

    汗位短暫空懸

    蒙古汗位的傳承,要從成吉思汗說起。

    成吉思汗死後,蒙古汗位竟出現了空懸。根據成吉思汗的遺囑,汗位應該由他的第三子窩闊臺繼承,然而事情卻出現了波折。

    因為蒙古汗國的繼承製和中原王朝不同,並不是前任君主指定來就可以的,還要透過“忽裡臺大會”的確認,只有經過此會確認,汗位才是合法的。

    但此會遲遲無法召開,因為此會需要多方大佬齊聚參加,可此時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已經去世,其次子拔都不願參加,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也表示不去。

    這兩個實力派的反對導致窩闊臺遲遲無法上位,只能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規矩加以綜合,由拖雷監國,汗位空懸。

    窩闊臺上位

    兩年後,在各方力量的斡旋下,成吉思汗的兒子們終於在克魯倫河畔召開了“忽裡臺大會”,又在耶律楚材等人的運作之下,推舉窩闊臺為新的大汗。窩闊臺這才正式登上大汗之位,主導蒙古大軍的軍政大事。

    窩闊臺等了這兩年,對這幾位兄弟可是面和心不和,他先把察合臺遣回其封地察合臺汗國,然後把拖雷留在了自己身邊,因為繼承了父親絕大部分軍隊和財產的拖雷是四兄弟中實力最強的,窩闊臺要把他留在身邊,慢慢奪權。

    四年後,拖雷離奇死亡,據史書記載是因為窩闊臺病了,託雷效仿周公旦願以身代兄長,結果窩闊臺好了,託雷暴斃。

    託雷的死很蹊蹺,這一點,他的妻子唆魯禾·帖尼看得出來,所以她依靠丈夫留下來的軍隊,既在窩闊臺的威勢下保全了孩子們,也為他們日後爭奪汗位奠定了基礎。

    窩闊臺死後的亂局

    窩闊臺也指定了繼承人,原本是他第三子闊出,結果闊出戰死了,窩闊臺又改立闊出的兒子失烈門。然而失烈門太小,窩闊臺死後,政權被其皇妃乃馬真掌握,乃馬真掌權五年,立自己的長子貴由為汗。

    貴由經過忽裡臺大會確認後,成為新的大汗,然而他只在位三年。貴由汗死後,他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把持朝政。

    託雷系崛起

    海迷失掌權時,貴由的死對頭拔都跳出來反對,說前面有一個乃馬真已經亂了制度,現在海迷失又要亂搞,不行!

    拔都提出的理由是窩闊臺系的人太差,總是讓女人掌權,還是別當大汗了,於是,拔都擁立拖雷的長子蒙哥為大汗,其他人紛紛贊同,蒙哥成為新的大汗,汗位轉到了託雷系手中。

    蒙哥在位八年,意外地死在了南宋的釣魚城下,由於蒙哥根本不信自己會在這座小城下折戟,生前並沒有指定繼承人,汗位之爭就此展開。

    汗位爭奪

    蒙哥死後,最有實力繼承汗位的,是他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忽必烈本人極度沉迷和推崇漢文化,因此遭到了不少他蒙古貴族的嫌棄,這些人認為他不那麼“蒙古”了,而阿里不哥向來反對忽必烈的漢化政策,所以那些貴族都倒向了阿里不哥那邊。

    雖然阿里不哥得到蒙古本土貴族的支援,明面上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最重要的軍隊,他反而是佔劣勢的。

    忽必烈當時正在長江攻打南宋,手握重兵,在得到阿里不哥要與他爭位的訊息後,忽必烈匆忙與南宋訂立了和約,率軍北返。

    1260年1月4日,忽必烈率軍抵達燕京(今北京市),解散了支援阿里不哥的脫裡赤所徵集的民兵。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擁立下,在開平自立為大汗。次月,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貴族推舉為大汗。雙方遂展開激烈內戰。

    1261年,忽必烈佔領哈拉和林,隨後再次發兵進攻,大敗阿里布哥軍。1264年,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將他幽禁,蒙古汗國內戰結束。

    內戰遺留

    這次內戰以忽必烈的勝利告終,但卻導致了蒙古內部的巨大分裂。內戰時蒙古各大汗國中,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都支援阿里不哥,只有有伊利汗國支援忽必烈。

    阿里不哥失敗後,三大汗國紛紛獨立,伊利汗國也獲得了忽必烈許諾的高度自治權,蒙古汗國名義上雖然以忽必烈為主,但實際上忽必烈所能影響到的只有他自己統帥下的土地,也即後來的元朝。

  • 13 # 內閣大學士a

    蒙古大汗是由蒙古上層透過忽裡臺大會選舉產生(西方現在的議會、選舉等都是學習蒙古人的),而忽必烈確是自任而非透過忽裡臺大會,所以造成蒙古帝國四分五裂。

  • 14 # 鄧海春

    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七月,忽必烈的哥哥元憲宗蒙哥在攻宋時病死在釣魚城,他的突然死亡,使剛剛平靜了幾年的蒙古帝國,又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上圖元憲宗蒙哥

    憲宗八年(1258)春,蒙軍分兵三路同時發動對南宋的進攻。蒙哥親自統帥兩路軍馬,斬將奪關,勢如破竹,大敗宋軍,直至長沙城下。憲宗九年(1259年)七月間,蒙哥在指揮攻打釣魚城時,頭中飛石,回到營中不久即死去。蒙哥出征前,對汗位承繼未作任何安排。蒙哥一死,爭奪汗位者竟起。最具竟爭實力的當屬蒙哥的兩個弟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

    當時,忽必烈正指揮東路軍攻打鄂州,兵強馬壯。阿里不哥留守和林,近水樓臺,佔盡地利。忽必烈部下慫恿他迅速揮師北上,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

    元憲宗十年(1260)春,忽必烈回到開平,立即召開忽裡勒臺。忽必烈被擁立為汗,是為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按漢制,頒佈了即位詔書,改可汗稱皇帝。此後,忽必烈以開平為基地,囤糧集兵,為與阿里不哥進行殊死的汗位爭奪作準備。 蒙古選汗,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條件是,選汗的忽裡勒臺必須在鄂嫩河、克魯倫河之地舉行;另一個條件是,必須有各系宗王參加。具備上述兩個條件選出來的汗,才被人承認。忽必烈在開平召開的忽裡勒臺,顯然與傳統不合。

    上圖元世祖忽必烈

    不久,留守都城和林的阿里不哥,也在其支持者的擁立下,於按坦河(今阿爾泰山一帶)稱大汗。自蒙古建國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兄弟並稱大汗的局面。

    然而,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二虎相爭,勝者為王。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爭,只能以武力來加以解決。激戰的結果,阿里不哥於至元元年(1264)秋,率眾向忽必烈投降。他的親信不魯花、禿滿、脫火思等人被處死。隨從叛亂的諸王,因為同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得赦免其罪。歷時五年的爭奪帝位之戰至此結束。

    上圖據說是阿里不哥

    經過殘酷激烈的戰爭,忽必烈奪得了汗位。忽必烈深感蒙古傳統的選汗方式弊病太多,於是採取漢人王朝預立皇太子的辦法來確定皇位繼承人。但是,歷史事實證這種辦法也沒有能避免日後元朝皇位繼承中的激烈鬥爭。

  • 15 # 龍文說史

    對於整個蒙古史,包括元史,忽必烈算是名氣最大的,僅次於成吉思汗,但有些功績已經超過祖父,尤其是代表的地區性比較強,忽必烈是中國的。在教科書中,一提忽必烈耳熟能詳,在講忽必烈專欄中,要大篇幅講,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有它獨特和創新的一面,比如中書省和樞密院,宣政院。元朝在中國歷史上印下了深深的痕跡,開創了大統一的先河,而且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忽必烈功不可沒,他相對於成吉思汗是個全面性帝王,所以忽必烈是中國最偉大帝王之一不容置疑。

    忽必烈當上皇帝,按理說是不合法的,因為他沒有得到全蒙古支援,原因是蒙古內部已經分化,成為守舊派與革新派,尤其是守舊派佔大多數,這也就有後來爭奪汗位的慘烈局面。忽必烈恰恰和守舊派對著來,因為他常年在漢地呆,已經適應了這種生活,有必要將蒙古改新換面,在他認為蒙古是個單一性政權,必須採取漢法,不然蒙古就不能以一個新姿態屹立於歷史之列。忽必烈所謂的變述祖制,遭到了守舊派的不滿,他們認為不蹈他國之法。在他的兄弟父輩中,都延續成吉思汗治國之路,追隨《大扎撒》,可忽必烈卻不一樣,他有大有為之天下的野心,試圖想在各方面超越成吉思汗,唯一選擇就是改朝換代,入主中原。所以他的大汗位沒有得到太多蒙古貴族的支援,只有東部諸王和漢地將領和謀士。

    而他的幼弟卻被歷史推到前面,那就是阿里不哥,阿里不哥素來反對忽必烈漢法,所以他得到大部分蒙古諸王的支援。在當時守舊派佔有的勢力很大,尤其是蒙古本土還有西方三大汗國,窩闊臺汗國和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當初他們還沒有獨立,維持在蒙哥汗時期,屬於大蒙古帝國一部分。蒙哥就是忽必烈的哥哥,拖雷家長子,忽必烈排行老四,阿里不哥排老七,還有旭烈兀排名老五。在當時,蒙哥汗被欽察大汗拔都提攜,得到了全蒙古的支援,由於汗位從窩闊臺系轉移到拖雷系,蒙古那時已出現裂痕,可蒙哥鐵腕手段硬,將窩闊臺系盡數打壓,分割處置,還將前汗貴由的妻子海迷失等反叛者投入河裡淹死。蒙哥汗將權利牢牢把握到手,由於本身崇祖特性,蒙哥汗一直踏踏實實的沿著成吉思汗和窩闊臺的道路走,武力至上原則,所以蒙哥較他的四弟忽必烈而言,是兵血刃得到全蒙古認可的大汗的,那時蒙古帝國高度統一,疆域橫跨歐亞大陸。

    而忽必烈卻和他的大哥相反,因為沒有得到全蒙古認可,在漠南稱汗違背傳統這也導致一場決定蒙古命運的大戰發生。忽必烈沒有大哥那麼順利當皇帝,可手握重兵,在中原實力穩固,這也是他拿到勝劵的唯一籌碼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爭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哥蒙哥皇帝身死他鄉,在攻宋遇到意外,被擊斃而亡,走時匆忙沒有留下遺詔這也成了他們奪汗位的導火索。

    阿里不哥本身身居漠北,坐在監國這個位置,相當於代皇帝,由於本身崇尚祖宗之法,所以他被推舉為大汗。忽必烈相對他而言很弱勢,在當時他只不過是個帶兵打仗的王爺,名分上佔不到優,所以就有之後實力決定一切的辦法。忽必烈在之前由於治理漢地政績卓越,南攻大理,又扼江淮於大宋,他當時就有蓋過蒙哥大汗的勢頭,只是不敢聲張而已,直到大汗已死,這場被包多少年的火氣終於爆發出來。

    忽必烈為了當上大汗,拉攏西方諸王,擅自將波斯劃分給五弟旭烈兀,讓他當伊兒汗,這就有後來的伊兒汗國出來。不直如此,他還將河中賜給了察合臺大汗兀魯忽,准許自治,察合臺汗國由此出現。欽察汗國也跟著起鬨,老早就獨立出去。忽必烈得到這些籌碼後,等於就有了名分,他後來靠著強大的中原實力打敗了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在孤立無援下,幾經折騰,最後投降。至此長達四年的汗位之爭就此結束,忽必烈才當上了名副其實的大汗,可背後蒙古帝國已經分裂,他佔有的只有中原和蒙古,後來建立大元,所以忽必烈當上大汗是很曲折的,和後來過渡到大元皇帝的,都是一步步探索,一步步革新才有的結果。

  • 16 # 大國布衣

    1242年蒙哥汗在攻打南宋的過程中命喪釣魚城。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兩兄弟展開了慘烈的汗位之爭。

    阿里不哥,蒙古大汗託雷第七子,蒙古大汗蒙哥和忽必烈的弟弟。蒙哥大汗在位時,阿里不哥駐守在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阿里不哥素來反對忽必烈的漢化政策,對忽必烈的重用漢人改漢制意見很大。1259年8月11日蒙哥汗於攻打南宋釣魚城時受重傷而死。汗位空缺,1260年,正在宋蒙前線的忽必烈匆匆撤軍抵達燕京準備爭奪汗位。

    早有奪取蒙古汗位野心的阿里不哥想誘使忽必烈到漠北以便軟禁他逼他就範。但忽必烈經營漢地多年,自己在控制和調動進入漢地的蒙古軍及漢軍方面擁有莫大的優勢與便利。在漢地根基深厚,所以絕不會輕易離開這裡。1260年4月,忽必烈首先打破僵局,於開平宣佈繼承汗位。

    忽必烈率先宣佈稱汗位,阿里不哥自然也不甘示弱,他有漠北地區蒙古龍興之地王公貴族的支援,1260年夏,阿里不哥在他單獨舉行的忽裡臺大會上被推舉為大汗。

    一夜之間,出現了兩個大汗。雙方優劣勢各有,阿里不哥有西道諸王及欽察汗國的支援,忽必烈的支持者主要來自東道諸王。皇弟兀列旭和立足於伏爾加河的拔都後玉別兒哥則態度曖昧,沒有表明立場。

    一個偉大的帝國,只能有一個皇帝。因此,兩個人必須分出高下,戰爭不可避免。1260年阿里不哥率先發難,兵分兩路大舉南下。但阿里不哥軍隊的戰鬥力實在渣,在忽必烈的軍隊面前潰不成軍。忽必烈乘勝追擊,揮師北進,目標直指阿里不哥的老巢和林城。

    阿里不哥傾巢而出南下攻打忽必烈,而後方的和林城糧道被截,和林城陷入斷糧的絕境,忽必烈大軍未至,和林城已是破城在即。面對極為不利的形勢,阿里不哥被迫向忽必烈求和。而忽必烈因為出師日久,恐後方不穩,於是答應阿里不哥求和,回軍南下,雙方的第一次正面交鋒都沒有達到最終目的。

    次年(1261年)阿里不哥捲土重來再一次大軍南下。先擊敗依附於忽必烈的宗王先哥,進圍和林。最終與忽必烈在昔木土腦兒相遇,兩軍展開了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決戰。

    這一次,忽必烈沒有給阿里不哥任何喘息的機會,大敗阿里不哥大軍並收降他的部眾。此役在《元史·卷四·世祖紀一》有詳細的記載“十一月壬戌,大兵與阿里不哥遇於昔木土腦兒之地,諸王合丹等斬其將合丹火兒赤及其兵三千人,塔察兒與合必赤等復分兵奮擊,大破之,追北五十餘里。帝親率諸軍以躡其後,其部將阿脫等降,阿里不哥北遁”。

    昔木土腦兒之戰的慘敗讓阿里不哥徹底一蹶不振。1264年,更大的災難到來,阿里不哥的統治地出現大饑荒,導致軍心渙散統治根基動搖,絕境之中的阿里不哥被迫向忽必烈投降,阿里不哥此後遭到忽必烈的軟禁。至此持續時間長達5年的蒙古汗位之爭以忽必烈的完勝結束。

  • 17 # 愛新覺羅丶崇禎

    一、提前謀劃。

    忽必烈之所以最後成功,絕對是提前謀劃得很好。可以說,當蒙哥上臺,派他去攻打大理的時候,他就已經在提前謀劃了。

    為了得到南方人的認可,攻打大理的時候,他特意改變了蒙古人喜歡屠城的習慣,特別寫了幾十張“止殺”的牌子,讓士兵們全城宣傳。當時的大理王不服,一直在抵抗,忽必烈也沒有為難他,最終還讓他當大理的王。這讓他親善王爺的名聲,得到了很好的傳播。

    之後,忽必烈被蒙哥安排總理漠南。在漠南期間,忽必烈廣泛吸納人才,尤其是吸納漢人知識分子。這樣一來,他的王府一時之間人才濟濟,遠遠超過了大汗蒙哥所有的人才。這為他最終奪得大汗之位,提供了強大的智力保證。

    接著,忽必烈再次訓練軍隊,囤積錢糧。

    按照規定,忽必烈收起來的錢糧,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上繳中央國庫。但是他指示下屬,瞞報數量。絕大多數錢糧,都運進了忽必烈的開平王府。這也造成蒙哥“鉤考”(查賬)他的事件發生。

    可以說,在爭奪大汗之位前,忽必烈已經是兵強馬壯。這也使得他爭奪大汗之位,變得水到渠成。

    (察必畫像)

    二、提高警惕。

    蒙古人打仗,將領們有把家屬帶在身邊,一同前往戰場的習慣。這樣的家屬,通常都會組織成一個隊伍,稱為“奧魯營”。

    但是忽必烈隨蒙哥南下攻打南宋的時候,他並沒有把他的妻子察必帶在身邊,讓察必留在王爺府上,觀察阿里不哥的一舉一動。

    也正是因為察必的留守,當蒙哥去世,忽必烈還準備繼續進攻南宋的時候,察必給他來信說,大魚(蒙哥)已經死了,小魚們都在蠢蠢欲動,你還留在南方幹什麼?

    忽必烈接到這封信後,立刻匆匆忙忙和南宋賈似道簽訂了停戰協議,回到北方,果斷開始奪位行動。

    (阿里不哥)

    ​三、提速奪位。

    忽必烈回到他的開平王府的時候,阿里不哥一邊悄悄準備武力,一邊派人前來通知忽必烈回漠北,商量召開忽裡臺的事情。

    忽必烈並沒有前往蒙古漠北。他知道,一旦前去,肯定就會被阿里不哥軟禁起來,甚至可能性命不保。

    不僅如此,忽必烈還拋開了眾多的繁文縟節,自己組織人馬開忽裡臺,把自己選為大汗。如此一來,就搶先了一步。讓阿里不哥搞的忽裡臺,落在了後面。所謂“先到為君,後到位寇”,忽必烈就這樣搶先樹立了君王的形象。

    又有軍隊,又有糧草,又有人才,又有聲威。不管阿里不哥有多少人支援,缺了這些,在戰場上自然不是忽必烈的對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開詹姆斯,感覺歐文一年不如一年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