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聊翁
-
2 # 無酒不言
人口多是利也是弊,一味追求某些方面數量上的優勢毫無意義,一個人口大國教育如果跟不上將是致命的,如果共同生活在一個國家都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將造成內部分裂人心離散,只有透過教育與政府的均衡政策才能使整個國家強盛。
-
3 # 中山禧膳劉剛
印度最大的問題是這麼幾個。
1.基礎建設嚴重不足,很難理解一個沒有多少高速公路的國家,一個沒有高鐵的國家,它的發展會是怎樣。中國的高速公路13萬公里,高鐵2萬公里。印度呢?高速公路只有200公里。高鐵幾乎沒有。而印度的土地完全私有化,也使得它建設起來非常困難。沒有這些公路網,印度的國內市場就不能有效的連結起來,甚至實現工業化這是幾乎不可能的。而這個問題,現在看幾乎是無解的。
2.印度的所謂民主。印度的民主和美國是不同的,美國的民主,沒有影響一個完整的大市場的形成,四通八達的鐵路網把這個國家連結起來。可是印度的民主,彷彿是地方主義的保護傘,搞不了交通網的建設,各邦之間還收稅,儼然是一個個獨立的國家。印度的民主更像阿拉伯世界的部落。權利不在中央,但是也不在人民手中,在地方部落家族派系手裡,他們是國家進步的一大障礙。
3.印度的種姓制度。印度確實有一億的高素質人口,不過對於大多數低種姓,還是未來渺茫。我在中東接觸過很多印度人,特別是低種姓的,他們不但赤貧,而且呆呆傻傻,沒有上進心。和中國的貧困人口是不同的,中國哪怕是貧困人口都基本受過初級教育,對改變生活和命運充滿期待。這是一個民族上升的動力,印度的底層民眾是沒有的。跑到中東的很多印度人,都是偷渡去的,也沒有護照,即便被抓也一聲不吱。沒護照不說話,都沒法遣返。就是寧可在國外坐牢,都不願意回祖國。這是和華人大不同的,我們出去都是帶著發財夢,不行就回國唄。
4.印度沒有大規模的製造業。有人總提印度的軟體和醫藥,沒錯,那可能搞的很好。可是一個國家真的振興,民眾真的富裕,就必須有製造業。印度這一點確實比較差,十幾億人口並不能融入到世界的大合作大生產中來。總說人口紅利,你都不能和世界真正銜接,哪裡來的紅利呢?上面的三個原因,也使得印度不會出現像中國一樣的,大範圍的,全系統的製造業。因此印度的經濟是沒有後勁的。我不覺得印度會趕上中國,至少三十年之內肯定不會,五十年也看不見可能,甚至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會。
-
4 # 樂文42
印度標榜是民主國家,實際上就是眾多土邦的聯盟,而且不是自願的,是英國殖民主義者退出時強行捏合的,離心分裂的力量全國都有。社會各階層離心離德,這樣的國家將會被人口爆炸所毀滅,還談何發展?
-
5 # 猴子軍師
印度同中國作為人類歷史長河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兩個亞洲大國,在近代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都被迫走上了一條尋求民族復興,夢想國家崛起的漫長而又痛苦的現代化之路。現代化在印度的啟動稍稍早於中國,約開始於19世紀早期,在英國殖民者一步步的蠶食過程中,現代化的曙光也逐步灑落在這片神秘而又古老國度的土地上。當中國及其他一些亞洲國家才剛剛開始面臨著列強瓜分和暴力破壞的時候,印度已經在英國殖民政府的統一治理之下,開始自覺或不自覺地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這條道路正如馬克思的精闢論斷所言:“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隨著建設鐵路、敷設電報、建立現代企業、實現農業商業化、推廣近代教育、實行世俗政策、引進議會民主制的因素等,也就往往意味著現代化的啟動。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政治現代化、經濟現代化以及社會現代化歷程後,經過長期的反殖民鬥爭,印度到二戰後還基本完成了建立獨立民族國家的目標,開始了自主獨立的現代化建設程序。在尼赫魯、英迪拉・甘地和拉・甘地領導下,印度基本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民族工業體系,具備了經濟獨立的能力,工業實力大為增強,工業技術水平令人矚目,特別是以軟體、資訊通訊等高精尖技術而聞名世界,一度享有“世界辦公室”的美譽,印度在世界經濟舞臺上佔有了一席之地。作為世界上又一臺經濟增長的巨型引擎,印度正在快速崛起,與改革開放後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之間形成“龍象之爭”的態勢。 但是,工業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並不能等同於現代化,印度發展的前途也絕不能僅僅取決於經濟的發展。印度炫目的現代化成就下仍然存在著如美國現代化學者英克爾斯所言“只有某個小部門已經現代化而有大片傳統主義窮鄉僻壤”那樣對比鮮明的社會現實,面臨著難以迴避的發展困境。過快增長的人口數量,形形色色的教派鬥爭與衝突,界限明晰的種姓對立,日益嚴重的貧困與失業境況,根深蒂固的社會陋習,不斷增長的惡性暴力犯罪事件等等這些都成為困擾印度這頭“巨象”前進的阻礙因素,使其陷於困頓與崛起之間。 自80年代現代化研究在中國史學界興起以來,國內學術界對印度現代化問題的探索與研究就已經開始。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史學界對印度現代化問題關注頗多,專著和論文不斷湧現。學者們大多或對印度問題的某一方面加以關注,強調其對於印度現代化程序的不利影響,如傳統種姓制影響、腐敗問題等,或將印度現代化困境歸之於幾個主要因素,如政治民主制度、經濟發展模式、傳統文化的異化等等方面,但是都沒有從整體上對印度現代化陷入困頓的原因作出總結性的回答。本文旨在梳理概括前人學者的觀點的基礎上,對印度現代化所面臨困境的形成原因做一系統性的總結,為進一步研究的進行提供參考。 一、種姓制下的社會分立 凡是到過印度或對印度有所瞭解的人,都會對現代印度社會中的種姓問題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印度現代化已走過漫長的路程,現代化的成果在今日印度也隨處可見,但種姓勢力和種姓觀念在印度社會仍頑強地存在著,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對印度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起著極大的阻礙作用。馬克思也曾指出,種姓制度是“印度進步和強盛道路上的基本障礙”。因此,想要探究印度現代化程序困境形成的根本原因,對代表著印度數千年傳統文化的種姓制度不進行一番探討是不可行的。 盛行於印度次大陸達三千年之久的種姓制度具有鮮明的等級性和血統論的特徵。在這種社會制度與思想觀念的影響下,人被認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天生被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種姓,在這四大種姓之外還存在著被稱為“不可接觸者”的賤民,這些種姓之間尊卑分明,社會地位不可變更,不同種姓的人必須嚴格分離開來。出生在婆羅門家庭的是婆羅門,出生在賤民家庭的就是賤民,婆羅門的血統天生純潔高貴,賤民的血統則生來汙濁低賤。一個人的血統出身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決定了能否接受教育,能夠從事何種職業,決定了他能與社會哪個集團的成員交往,與誰通婚,也決定了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雖然獨立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種姓制度作為一種社會等級結構已經不具有合法依據,原先的幾個種姓也逐步結合形成三個種姓集團:高階種姓、中等種姓和低階種姓集團,但是印度人深受該制度傳統的浸染和薰陶,在社會上仍然留下了根深蒂固的種姓觀念以及強大的種姓勢力。這些種姓觀念、種姓勢力以及其所產生的種姓問題都人為地給印度社會造成了分裂,給現代化發展設定了重重的阻礙,嚴重地阻礙著印度現代化的歷史程序。 現代印度中的種姓問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歧視迫害賤民,認為血統有清濁之分;二是在現實生活中,用人處事考慮種姓背景。賤民是印度社會中最受壓迫和歧視的社會階層。賤民不僅像社會中其他勞動人民一樣遭受剝削和壓迫,處於貧困狀況,而且還被社會上其他人當做汙濁的人,被擯棄在社會之外,被剝奪了做人的一些基本權利。隨著印度現代化的不斷進行,作為原種姓制度核心的賤民制受到一定的削弱和限制,但是賤民的社會和政治地位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觀。佔賤民人口90%以上的農村賤民在經濟上受到高種姓地主的嚴重剝削,城市賤民由於受到歧視也很難找到工作,這就更加劇了賤民的痛苦程度。到1980年,印度全國兩千萬賤民家庭中,66%都還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他們貧困,營養不良,居住條件差,缺乏社會保障,沒有接受教育和醫療的機會,在政治上就連最起碼的人權也得不到保障,隨時遭到歧視、凌辱、迫害和殘殺,印度全國迫害賤民的案件逐年增加。即使在現代印度,賤民已經得到政府的保護性優待,一些賤民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進入了企業或政府部門,但是賤民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很有限,得到晉升和提拔的機會也很少,更多是被中、高種姓勢力或是利用或是排斥。如某邦一名賤民出身的國大黨黨員在一次大選中當選為議員,要求擔任黨議會黨團裡的一名書記,但是由於遭到其他種姓出身的黨內議員的反對而落選。歧視賤民的不可接觸制嚴重妨礙了印度人民相互之間的團結,不時發生的迫害賤民的暴行,不僅給賤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而且給印度帶來了動亂不安,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力。然而,印度社會不僅存在中、高種姓與賤民之間的對立,各個種姓集團之間也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與排斥關係。比如在職業市場中,求職者的種姓背景仍然是僱主所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某個種姓開辦的企業往往僱用同種姓的人就職,種姓商店、場館甚至學校也到處存在。在印度,“種族忠誠(Caste Patriotism)和種姓主義(Casteism)比民族主義更加流行,這一事實對印度的民族整合來說是威脅也是挑戰”。種姓內部的上層為了在激烈的政治經濟競爭中加強同一種姓聯合來壯大自身的力量,大力呼喚種姓觀念意識,建立各種種姓組織,開展各種活動,以謀取自身及本種姓階層的最大利益。當有權勢的種姓集團利用這種辦法在政治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排斥其他種姓階層時,這便意味著政府甚至在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和經濟機會方面就會偏袒特殊群體,排斥其他群體――通常是低階種姓。幾十年的政治歧視給予了上層種姓接受教育和攫取資本的特殊便利,讓他們成為富裕階層的主流,可以從國家日益增長的財富中受益。根據種姓劃分經濟權益,並以政府行政命令的方式來加以落實,這種做法完完全全地扼殺了一個民族的“公民才能”;也使得印度社會中種姓和少數民族的幫派林立。印度是一個因為種姓制以及相伴而生的種姓觀念與種姓勢力而四分五裂的國家,這使得印度的大多數公民不可能有效地參與經濟的或政治的發展程序。 二、宗教鬥爭下的社會對抗 除了因幾千年的種姓觀念而造成印度社會分立外,還有另外一種是因為長期宗教鬥爭所形成的社會痼疾使得印度社會內部出現了嚴重的相互對抗。 和種姓制的歷史差不多一樣悠久,印度的宗教鬥爭從古代就已經開始,那時主要在佛教、耆那教、婆羅門教和印度教四大本土宗教之間展開的。自12世紀末13世紀初,伊斯蘭教進入印度地區以來,印度次大陸的宗教鬥爭衝突就主要表現為伊斯蘭教育印度教的矛盾。在英國殖民統治前後以及獨立之後,這種矛盾從此都一直貫穿整個印度社會。 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習俗矛盾甚多,政治經濟方面的利益衝突更是兩教上層鬥爭的焦點。英國殖民者利用兩教矛盾對印巴予以分治,使得兩教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大規模的教派仇殺給兩大宗教的信徒留下了深重的心理創傷。雙方因為教派成見、現實的利益衝突以及難以化解的歷史問題而互相仇視。在現代印度內部,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兩教的互不信任。具體說來,又可以體現在兩大方面: 首先是語言問題。在印度的多數穆斯林都使用烏爾都語,僅次於印地語的使用人數,是印度的第二大語言。它與印地語在北印度對地區官方語言的爭奪一直很激烈,在一些穆斯林占人口多數的北方邦,許多穆斯林不滿於印地語成為該地區的指定官方語言,要求給予烏爾都語同樣的地位,但是都遭到官方的拒絕。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烏爾都語才以政府條令而非立法的形式在一些邦獲得第二官方語言的地位,但是後來又都隨即取消,並且大多數的邦都對烏爾都語的學習、交流使用加以限制,直至本世紀初,烏爾都語僅僅取得了輔助性官方語言的地位,或者被視為在某些地區使用的特殊用途的一種語言,把烏爾都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努力仍然未果,長期的正當要求得不到政府的重視和滿足,這使得伊斯蘭教徒對在政治上佔優勢地位的印度教勢力非常不信任,也十分不滿。 第二個問題是教派利益之爭。這個問題主要以發生在1984年北方邦莫拉達巴德的流血事件和低階種姓的印度教徒改宗狀況為典型。發生在1984年的這起流血衝突事件是由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為爭奪該地區的銅製造業的優勢地位而起。由於在莫拉達巴德,印度教業主的店鋪生意清淡,僅僅勉強維持度日,而穆斯林業主則貨源充足,又從外地接來大量訂單,營業興旺,可以有更多的資金來興建清真寺和學校,因此遭到印度教徒們的極端仇視,將這樣的情況認為是在印的穆斯林在一些境外伊斯蘭國家支援下搶奪印度教徒的飯碗和生意,對穆斯林教眾大加迫害和殘殺,這一教派屠殺慘劇震驚了全國。 此外,在印度一些農村地區,信奉印度教低階種姓常年受到印度教高階種姓的嚴酷迫害和壓榨,生活難以為繼,由於受到伊斯蘭教所宣揚的內心信仰、宗教簡樸以及教派和睦等等教義的吸引,往往選擇放棄原來的印度教信仰而改宗伊斯蘭教,甚至出現整村整村的低種姓群體集體改信狀況。一些印度教狂熱分子利用改宗大肆渲染,危言聳聽地說,這是伊斯蘭教蓄謀擴張的表現,是對印度教的進攻。還蠱惑道,伊斯蘭信徒們夢想利用民主制度在印度建立穆斯林的統治。在這樣的輿論宣傳下,多地都出現了各種針對穆斯林或是改宗伊斯蘭教的信徒的迫害和殘殺事件。如1982年初,在馬哈拉施特拉就發生了印度教狂熱分子殘殺改宗伊斯蘭教的賤民的案件。 兩大宗教在印度的衝突鬥爭一方面是因為教派的偏見,印度教徒視留在印度的穆斯林以及改宗伊斯蘭教的低種姓群體為不忠誠分子而加以仇視,穆斯林則因為在印人數較少而擔心在民主政治中受到不公正的壓制從而不信任占人口大多數的印度教徒;另一方面,印穆教派之爭的幕後,是世俗政黨、政客的顯示政治利益之爭,並不是真正的宗教狂熱,一些政客為了撈政治資本常常打起宗教旗幟,使得印度政壇不時籠罩上狹隘的教派主義陰影。 三、貧富分化下的社會對立 印度獨立以來,國民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人均國民收入也有較大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一定提高。據官方資料,印度國民收入從1950-1951年的1673.1億盧比增長至1984-1985年的5701.4億盧比,增長近3倍;同期人均國民收入從466盧比增至771.5盧比,增長率超過65%;按照當年價格算,同期印度國民收入從881.2億盧比增至17320.7億盧比,人均國民收入從245.5盧比增至2343.8盧比,分別增長18.66倍和8.55倍。 然而這些絢爛數字的背後卻隱藏著兩個印度的存在:一個是高階技術和尖端工業、富裕的印度,另一個則是浸泡在貧困、失業、飢餓、疾病和無知中的傳統印度。正如印度能源部長瓦桑特・薩蒂所言:“增長與發展僅僅限於印度人口中的一小部分,我們事實上在貧困的汪洋大海中建造了一個繁榮的小島......在那裡我們可以看到立體的摩天大廈和五星旅館為水平蔓延的貧民窟所重重包圍。”印度的收入和財富越來越集中到一小部分人手中,在印度,資產超過500萬盧比的家族財團就有75家,根據1965年的資料,它們佔印度全部私營公司的5.9%,總資產的46.94%,實收資本總額的44.1%。到1980年底,資產超過2億盧比的大財團共有92家,它們的總資產相比1964年75家大財團的總資產數額增加了3.83倍。家族財團基礎雄厚,實力強大,雖有政策的嚴格限制,但是它們總能有各種辦法繞過和避開,所以政府的嚴格限制並沒有辦法制止家族勢力的增長,只能在速度上有所影響,家族財團的勢力愈發強大。 與印度社會的頂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底層的億萬城鄉貧苦大眾。貧困線是指維持最低生活的標準費用,而這樣的標準也會按照當時當地的價格不斷變化。據印度政府抽樣調查,印度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在全國的人口比重中一直保持在39-50%左右。比如,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貧困線規定為農村家庭年收入低於6400盧比,城市家庭收入低於7300盧比。按照這樣的標準,官方統計資料顯示,1977-1978年和1984-1985年的貧困線以下人口數量分別為3億和2.7億,佔全華人口的48.3%和36.9%。而印度學界和輿論界則認為,印度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數目自獨立以來一直在增長,所佔全華人口的比重從獨立時的40%左右增加到80年代的50%以上。 印度貧困人口占總人口較重比例這一現實一方面對大眾消費者的購買力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印度的大多數人口接近或低於貧困線,除了勉強餬口外,沒有更多的購買力。在印度,人均開支在1200盧比以上的人總共只有8000多萬,僅僅約佔總人口的12.5%,造成印度社會購買力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印度貧困人口占總人口較重比例的現實對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也造成不利影響。由於收入低,微薄的僅僅能填飽肚子外,沒有多餘的支出來增加營養和改善居住環境。據80年代印度《經濟時報》的報道,印度人每天攝取食物的熱量僅為1949卡路里,低於世界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數(分別為2590卡路里和2282卡路里);印度人每天攝入的蛋白質為48.1克,達不到正常人每天需要的62克標準,比亞洲(57.8克)和非洲(56.3克)都要低。1982年,印度有8330萬戶沒有合適住房,按五口之家標準計算,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面臨住房問題,大眾勞動者的住房既擁擠又破亂不堪;1981年,全國城市有2500萬人住在貧民窟,1985年增至3310萬人,約佔城市人口的20%。嚴重存在著的貧富分化現象日益嚴重地撕裂著並深刻影響著印度社會。 四、結語 縱觀整個印度社會,其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總結起來就是:社會分裂。而社會分裂給處在現代化程序中的民族國家所帶來的影響往往是深刻的,只有以全社會力量的團結融合為前提的民族國家才有可能真正走向現代化。英克爾斯在對六個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行研究後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並得出結論:“這些只有某個小部門已經現代化而有大片傳統主義窮鄉僻壤的國家,如果想要避免可怕的全國性的分裂對它們產生影響,就必須尋找某種方法把所有公民團結起來並融合到社會的現代部門中去。”印度的社會分裂由來已久,情況交錯複雜,尋道之途異常艱難,非一時一人之功可以解決,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印度的社會分裂問題的解決尚需時日,政府和社會都需付出極大的努力,只有處理好社會分裂對自身現代化發展的阻滯,印度社會才能在“印度道路”上繼續前進,否則印度現代化成果將會因為嚴重的社會分裂而阻遏不前,盡付東流。
-
6 # 老粥科普
你這是在出難題。印度哪來的挑戰?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能力?這個似乎並不難,他們只要稍稍改變一下GDP的計算辦法,問題就解決了,經濟增速要多少有多少。
人口數字的虛假紅利?這個也不是問題,最近聽說印度禁止搞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理由是自動駕駛將奪去印度司機的工作機會。這是多麼貼心的政策啊!如果各行各業都限制自動化,印度哪怕再生個十億人也不用擔心就業問題嘛!
汙染嚴重環境不堪重負?這要看你這麼去看,外華人應該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印度,帶上墨鏡就看不到汙染了。或者你可以去恆河的上游,再往上一點看看,其實恆河還是很乾淨的。汙染不是問題,不必大驚小怪。
人民健康堪憂?多慮了吧!死幾十個孩子那是偶發事件,醫院不是天天沒有氧氣供應,再說了,你們華人都誇印度的免費醫療嘛!還有印度的仿製藥,還有印度人很少得痔瘡。羨慕嫉妒恨吧?
說起痔瘡,一直都有人說這是因為印度人用手指頭摳屎的緣故(請一定要用左手),所以這是印度文明先進性的具體體現(希望南韓人不要搶著把摳屎申請成非物質遺產)。與之相比,有沒有廁所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所以,沒有廁所不算是印度的挑戰。
接下來是軍事……不可否認,印度擁有全世界非常強大的軍隊--僅比美國差一點點。印度有的是錢,可以買全世界的武器,包括子彈炮彈和頭盔,印度還可以摔飛機玩兒,這是其它國家做不到的。當然印度的海軍也不甘示弱,他們喜歡撞潛艇玩,前幾天他們就把租來的核潛艇給撞毀了,霸氣!
印度是個多民族多種族多語言的……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有教育的優勢,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讓文盲有文化,這是別的國家做不到的。
印度的種姓制度非常完善,這是印度的驕傲,當然印度人也非常大氣,他們會讓賤民當總統,所以種姓制度也不是挑戰。
最後總結,印度的發展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挑戰,印度很快就能躋身於最發達國家之列,孟買比上海領先何止二十年!
-
7 # 地北齋5號
1.政治 印度政黨太多,而且勢均力敵。宗教多,也是勢均力敵。民族多,還是勢均力敵。語言多,互不通。種性制度。
2.經濟 印度製造業缺門太多,基礎設施極端落後,中央管不了地方現象嚴重。印度也有不少富人,但缺治理國家的人才。
3.軍工 印度基本上沒有自己的作為大國的軍事工業,重要武器靠進口。
4.文化 印度是文明古國,但僅此而已。長期的殖民地文化影響,自吹自擂,老大自居,又不肯發憤圖強。
長期以來印度人給我的感覺,一是懶,二是狂。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沒治。
-
8 # 出來混總會遇到狗
1.種姓制度的根深蒂固2.宗教信仰所致的全民懶散3.盟邦制所產生的內部力量交錯…且有越來越激化的勢頭4.從上到下的傲慢自大(某媒體評選世界最自戀的國家…印度第一)5.對於民主制度的過度迷戀與信賴6.政府的低效率和好大喜功(咱雖然也有這毛病…但跟印度比還真不夠格)7.我想說基礎設施和工業體系…但不解決以上幾條…也不會有個好的基礎……僅為個人意見…所有疏漏和偏差表示抱歉…
-
9 # 山東夏津赤腳大仙
一枕黃粱不願醒 鼠目寸光難遠行
儘管印度是目前全世界發展勢頭最強勁的發展中大國之一,但是出於對印度人狂妄自大民族性格的鄙視,本大仙認為印度人最喜歡做的大國夢,現階段僅僅就是個“夢”而已。夢想成真,還將面臨很多嚴峻挑戰。
一、經濟發展不容樂觀
印度這個國家最怕的就是擔心人家不承認它是個大國,所以總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在國際上頻頻生事,以便向世人展示其“大國風采”。
直觀上講,我們總習慣於把大國定義為“面積大、人口多”,凡是符合這個特點的國家就是大國了。而從表面上看,印度國土面積排行世界第七,人口暫時屈居第二位,這恐怕也是印度總以世界大國自詡的底氣所在吧。
殊不知,大國不代表是富國,更不代表是強國。三哥看問題總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不自知,所以才總會淪為世人笑柄。
1、人口紅利是個陷阱
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三哥別的教誨沒記住,偏偏惦記上要爭奪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頭銜了。事實上,就目前印度人口的總量及增勢來看,短期內超過中國幾乎就是個時間問題了。出現這種可悲的局面,除了拜印度官方“人口紅利論”的慫恿誤導,還跟印度是個奇葩國家不無關係:印度人大都好吃懶做,除了fang事勤其餘都不怎麼勤;不少印度人喜歡QJ婦女,直接後果就是會出現大量意外受孕案例;同時受到宗教教義影響,印度禁止婦女墮胎,這就導致了大量非婚生子的客觀存在。
以上之所以用了一個“可悲”,是因為印度經濟發展總體形勢實在是破綻百出,也可以說是危機四伏。除去透支消費以及泡沫經濟,印度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可謂後繼無力。而且政府缺乏強有力的領導能力以及對市場的管控措施,面對單一的發展模式,粗放的管理手段,低階的單體市場,拼湊的人力資源,可想印度未來幾十年經濟發展會啃光高能耗、高汙染帶來的靈光一現似的這點“老本”。所謂的“人口紅利”,只不過是“畫餅充飢”的前奏曲而已。
2、貧富差距是座火山
印度社會形態長期以來都是封建制社會,近代又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印度人頭腦中的階級思想根深蒂固。加上印度全國宗教盛行、全民信教,導致教義的麻痺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導致印度人或多或少都相信宿命論,不想或者不敢跟自己的命運作鬥爭。這就是印度長期以來,統治階級之所以很容易盤剝被統治階級的思想根源所在。
而作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現代的印度社會並沒有改變“人吃人”的現狀,貧富差距反而更加嚴重,階級對立也更加不可調和了。這是因為印度的經濟發展,並沒有讓印度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大量社會財富還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些少數派其實就是以前的封建主後裔,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比祖先更加有錢,屬於既富且貴,因而有權有勢。而大量的農民、手工業者、城市低收入階層還是過著一貧如洗的日子,吃不飽穿不暖,瑟縮在貧民窟裡遭受政府官員和宗教領袖的雙重洗腦,變成了“痛並快樂著”的奴隸。
只是,奴隸有沒有覺醒的一天?十幾億奴隸一朝覺醒,其瞬間爆發出的能量試問世上哪座火山能及?
3、缺乏創新是個死結
印度經濟增長,靠的並非“印度智慧”,而是大量的依靠“三來一補”這種早已落伍的發展模式。慘就慘在印度人的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的民族性格,非常適應當前的這種形勢。換句話說,當奴隸當上癮了,站起來就頭暈,不受剝削反而渾身難受。
印度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而且地廣人多導致國內市場需求也相當可觀。這就讓“友邦”們如蠅附便,調集更多淘汰專案來謀求合作,以免印度賤民們下崗失業。而印度從上到下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自覺乾爹們皇恩浩蕩,於是照單全收,樂此不疲地幹活去了。只是從“印度製造”到“印度創造”這個看似輕鬆的臺階,恐怕要到印度滅亡的那一天都不會邁上去。
二、軍事衝突導致危機
印度地處南亞次大陸,獨特的地理環境、特別是周邊小國+弱國並存,讓一向自負的印度人更加夜郎自大,更加不可一世起來。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三哥,除了打架鬥毆、逞強鬥狠之外,似乎從來就沒有什麼戰略規劃。
1、印巴對峙人民遭殃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印度和巴基斯坦曾經是同一個國家,儘管是個沒有主權任人宰割的殖民地國家。印度人跟巴基斯坦人也有著共同的祖先,照理說該是血濃於水,就算不能相親相愛,起碼也不能兵戎相見啊。
可是印度三哥霸王餐吃慣了,容不下令其記賬開錢的主兒,就算是同宗的巴基斯坦小弟也不行。你跟我論理?我就往死裡打!讓你知道拳頭硬就是老大哥。這就是印度人的強盜邏輯,也是導致印巴衝突的直接原因。
可是兩國長期對峙,使得原本可以用於改善民生的大量資金被挪作軍費,原本該送到農民手裡的拖拉機變成了裝甲車,原本該送到學生手裡的書包變成了炸藥包,原本該送到千家萬戶廚房裡的米麵魚肉變成了戰場上的槍支彈藥。
總之戰爭的直接後果是導致印巴兩國士兵平民送命,間接後果是導致兩國經濟發展遲滯倒退。要知道印度大部分平民就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巴基斯坦情況更糟,相當多的老百姓要靠國際救援物資才能活命。
2、侵略弱國前景堪憂
用“欺軟怕硬”來形容印度的外交國策,我認為是足夠恰當的了。比如印度以直接武力侵吞的方式佔領了曾經的獨立國家錫金,並不顧民意硬是把該國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再比如印度以經濟援助(制裁)、能源供給(控制)、軍事合作(保護)等多種障眼法,霸佔和控制著不丹和尼泊爾這兩個國家;在武裝侵吞克什米爾地區時,要不是巴基斯坦誓死抵抗,恐怕整個克什米爾早就變成印度的地盤了。
要不是害怕西孟加拉邦等地區內亂,印度恐怕早就出兵佔領孟加拉了。而孟加拉的反制措施也很有意思,既然兩國邊界犬牙交錯難以釐清,那就是你生我也生,用大量的人口跟印度爭地盤、爭水源、爭奪生存空間,也以此確保不被印度同化或者佔領。
3、招惹強國引火燒身
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印度三哥,逐漸對自己“天朝上國”的地位和能力沾沾自喜起來,欲與天公試比高。隔著喜馬拉雅山,就想對東方強國發號施令,甚至進行戰爭威脅。
在傻了吧唧侵入大國境內幾十天后,才終於咂摸過味來。不但侵略行徑在國際上得不到任何聲援之外,就算是其美國爹和日本二爹也不敢明著插手。印度跟東方強國的巨大差距,尤其是軍事實力的對比,令印度三哥最終嚇尿了,乖乖滾回自家地盤去了。
印度有賊心沒賊膽,可是其幕後黑手攛掇過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本大仙高度懷疑憑印度人的智商,究竟能不能不被別有用心的國家當槍使,再次給自己釀下亡國滅種的大禍臨頭呢?
三、國家統一是個問題
曾幾何時,“印度”只不過是作為一個地理名詞使用而已,因為“印度”嚴格來講是指的一個地區,而不是一個國家。而“印度斯坦”儘管1948年就宣佈獨立,形式上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其實就是發展到今天,也不過就是一個邦聯體而已。之所以這麼說,並非有意黑印度,首先得說印度歷史上就沒有“中央集權”的概念,歷屆政府都沒有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對所屬邦的控制能力實在是有限。
1、民族不睦成為動亂根源
印度有數百個民族,分佈於全國各地,操著上千種語言,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過著各自不同的生活。
由於千百年來的戰爭、遷徙,以及由此引發的民族大融合,導致印度少數民族眾多。不同民族的歷史由來各異,現實生活中又缺乏“共同語言”,因此缺乏交流,事實上也是難以溝通。
溝通不暢導致的後果就是誤解多,天長日久就演變成了矛盾,甚至是不可協調的“深仇大恨”。加之別有用心的宗族長老、教派領袖的“引導”,往往會演變成民族之間的大仇殺。
2、教派對立易發流血衝突
印度歷史上曾經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宗教在國家事務中的影響力非常大。即便到了今天,印度國內大大小小的教派也有數百個,而印度人普遍信教,所以說印度的歷史和政治,甚至印度的文化,總是與宗教糾纏不清。
宗教的積極成分,以及在推動歷史發展前進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印度宗教色彩過濃,而且各個教派之間又各吹各的號、各彈各的調,各家教義之間相差懸殊甚至是尖銳對立。
信仰不同,又總是想讓對方順從自己。於是,中毒太深又智商偏低的印度各教眾就只好選擇揮刀相向了。
3、階級矛盾走向不可調和
封建時代的印度,全國大概分為四個等級:僧侶,貴族和武士,平民,奴隸。時至今日,印度人仍然被種姓制度所困擾。高階種姓的人與低階種姓的人,相互之間有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其情其景有點類似於美國的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之間的關係。高階種姓的人有著與其身份相稱的社會地位,幹著體面的工作拿著不菲的收入;低階種姓的人則恰恰相反,不僅幹活多報酬少,而且一下生身上就被貼上了鄙賤的標籤。高低種姓的人甚至無法通婚,因為一旦生下子女,都不好歸類了。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屬於下等人,而且註定世世代代蝸居在貧民窟裡遭人白眼吧。
總之,印度這個奇葩國家的問題多如牛毛。而非得要說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本大仙以為還是印度政府領導人的戰略眼光問題,是想登上美帝賊船任由乾爹差遣充當其打手和走dog,還是要致力睦鄰友好為自己和友邦創造和平穩定的發展機遇。選擇前者損己害人,引火燒身;只有後者,才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符合人類福祉的正確抉擇。
莫迪政府的智囊團不都是吃白食的吧,我想看完此文要有所醒悟為盼。
-
10 # 世界歷史唯物觀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當年我投稿被退的一篇文章,文章名字為《誰是印度之敵》,這篇文章中我從幾個角度分析了印度未來發展的最大阻力是什麼,而我的結論就是印度快速增長的人口與印度落後的製造業,將是毀掉印度社會的主要因素。
印度當年人口達到12億,但是經濟總量卻只排世界第八位。而且印度80%以上的地區存在貧困人口,而且工業化程度較低。人均購買力達不到同等國家的一半,也就是印度的內需市場極度的被壓縮,難以增長。而且由於缺乏外資,印度的人口紅利並不明顯,甚至可以說印度人口眾多嚴重阻礙了印度推行義務教育和醫療。
而且在當時的文章中我指出來,印度想要製造立國面臨的幾大問題。首先就是來自於東南亞的競爭,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世界普遍認為印度擁有的廉價勞動力將會為印度帶來發展機遇的時候。出現了兩點大的變化,第一就是東南亞由於沒有宗教問題,以及國家穩定,地理位置較為優越,成為了產業轉移的最佳地點。第二就是產業升級,也就是在中國的一些外國企業,會捨棄在中國舊的裝置,而在東南亞重新建立產業園區,而產業一升級就意味著所需人力下降,所以一個東南亞和中國就足夠了。
並且當時我提到了科技的發展會使得印度失去成為製造業大國的機會,而現在我覺得這項科技就是人工智慧了。也就是說在印度推行人工智慧,已經缺少必要的高素質人才,而中國由於整體教育水平的發展,已經可以適應人工智慧的發展,甚至搶佔人工智慧的制高點。而這對於印度來說無疑是致命的,人工智慧帶來的生產力,將完完全全取締大部分人工。
而印度經濟總量遠遠低於中國,但是印度人口卻已經快要超過中國,而一旦印度消化不了這麼多人口,那麼就將導致印度國民素質的整體拉低。這麼多的人口的就業問題,社會保障問題,都會敲列印度那脆弱的製造業。而人口眾多的話,又會導致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而印度人民在哪時候勢必還是過著低水平的生活,而且幾乎是一個惡性迴圈。
並且印度人口平均壽命,除去幾個發達地區,基本上是55歲左右。這也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也就是印度到2050年的時候,60%的地區將會出現老齡化的問題。這也將是讓印度崩潰的一大原因,因為那點可憐的內需無法拉動。
所以印度龐大的人口,以及落後的生產力,將是印度面臨最大的挑戰。其實參考一下70年代的中國就知道了,印度的人口增長,如果沒有這麼多就業崗位來消化,那麼將會毀掉印度。
-
11 # 東方閏土養木
印度這個國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這問題本身就是個問題。按常理分析印度的國情到處都是問題。人有種姓制度,國內到處都是不能受到教育的低種姓人口,沒有未來,歧視女性,無處容身,流浪街頭,但是在印度這都不是挑戰,印度教告訴你你生活不好是因為你有罪孽,要習慣,想下輩子生活好點就要去漂滿浮屍和垃圾的恆河裡洗澡和喝水就行啦,你說這還能有什麼挑戰?!外交問題也很嚴重,為了面子和野心控制南亞小國,侵吞別國領土,到處煽風點火,可是因為能給北方大國找麻煩,世界上很多大國都樂見其成,提供所需,什麼先進武器都可以出售,目視印度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可印度自己不覺得這是挑戰,它覺得這是世界上大國對其國際地位的認可。軍事問題都不知道怎麼說,為了強國,多年來購進1000多架二代半以上的先進戰機基本上都被自己摔光了,買的航母著火了,自己造的護衛艦在船塢裡側翻了,對,你沒聽錯,船翻了不是沉了是翻了,沉了的是自己的導彈擊沉的自己的潛艇,是,被自己的導彈擊沉的自己的潛艇,常識完全限制了我的想象,導彈是用來打潛艇的嘛?這是什麼條例訓練出來的神奇的軍隊啊。印度也不認為是挑戰,反而認為是外國武器的質量問題和北方大國的零件不好。政治問題也挺嚴峻的,印度使用民主選舉制度,國內政治混亂不堪,腐敗橫行,效率低下。國內現有的幾條鐵路居然還是英國殖民者修建的。印度仍然不覺得有挑戰,車外面多掛點人也算增加運力了。經濟問題到真是個挑戰了,這次不認也不行了,連日本人都告到國際仲裁機構了,北方大國也開始追討20億美元的借款,不給就要制裁了。要說挑戰除了這個其他在國內都可以靠跳舞解決。
-
12 # 只想黑印度
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地球太小,快裝不下阿三的野心了。
按理說,印度跟中國一樣,都是文明古國,千年的歷史不應該沉澱出屎一樣的智商,但事實總是打臉,一個沒經歷過抗爭便取得民族獨立的國家,確實像先天性的生理缺陷,催生出迷一樣的大國自信。好吧,我們都承認印度是超級大國,只要你印度人開心就好。
-
13 # 魂舞大漠
中印兩國看似差不多,在建國時間、人口數量等方面,基本相同,但印度不同中國,中國是在經過了社會深刻變革的,而印度則沒有,在繼承了大英豐厚殖民遺產的同時,也選擇了社會制度,以及種姓制度等,成為印度社會無法擺脫和選擇的痼疾,種姓之間,民族之間矛盾重重,正在嚴重製約著國家發展。說起來頭疼,解決起來卻束手無策,毫無辦法。
不恰當的地緣政治設計。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得全面繼承大英殖民遺產的印度想法多多,甫以建國,即以強硬示人,發動戰爭,戰火不斷,吞錫金,控不丹,與巴基斯坦爭奪克什米爾的戰爭不曾有過中斷,其開國總理即宣稱,印度人的印度洋,為此長期不顧國計民生,發展武力,嚴重影響和制約著印度國力發展,有點錢即買槍買炮,正成為印度最大的挑戰。一方面由於國力不濟,實在難以完成不恰當的地緣政治野心;一方面長期心有不甘,以戰爭而定政治圖謀,發展核武,購買高大尚的洋武器,養肥了外國軍火商。多令人不解,一個發展中的弱國,如此蠻橫,也不知印度到底要幹什麼。表面上印度的目的達到了,成為南亞霸主,其實在自己痛苦的同時,也給周邊鄰國帶來了長期不安定。這種日子不知何時方休。
工業基礎還十分薄弱。印度發展幾十年,工業體系倒也健全,只是還相當薄弱,科技實力明顯不足,還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家。如果說中國工業化完成了的90%以上的話,那麼印度只相當於60%偏弱,且發展後勁乏力,其中有印度國民受教育程度水平偏低的問題,也有民族眾多語言不統一的問題,這使得政府治理相當棘手,長期以來不知如何因應,這與印度的地緣政治圖謀形成了明顯反差,總有一種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味道。在世界輿論的聲音中,域外大國處於這樣或那樣的目的,總是把印度給捧得過高,加劇了印度的驕傲,好像無限風光的印度,似乎也常到得到東西方的恩寵,這使得它無比得意,往往不能正視自己發展存在的挑戰和問題,或視而不見,或不知計將安出。
社會矛盾根深蒂固。貧富差距在拉大,造成的社會持續動盪,長期不解,世上不了解的是,一個得意洋洋的印度,在國內長期存在著幾支比較大的反政府武裝,他們有槍有炮,嘯聚一方,政府卻拿他們根本沒有辦法。社會安定發展的時候,尚好,動靜還不是很大,一但經濟發展減緩,就會鬧出莫大的動靜,這在世界大國中也是極少見的。現在的莫迪政府一改強硬的剿殺政策,溫和地與他們展開談判多有接觸,但亦並非長久之策,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在可見的未來,看不出他們的政府有何良策因應。
-
14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客觀而言:如今的印度也算是個大國,不過這是一個發展嚴重失衡的大國。目前印度至少面對如下挑戰:
種姓制的困擾:印度的種姓制將人按不同的種姓進行高低等級的劃分。低種姓的人從一出生就受到各種不公平的對待:他們不能享受和高種姓人群一樣的教育,因此從一開始就輸在了人生起跑線上。他們只能從事較為繁重的體力活,無論如何辛苦勞作也無法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他們不被允許和高種姓的人同桌進餐、結伴出行,更遑論通婚,他們受到種種歧視和白眼。這限制了他們對生活的激情,逐漸成為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人群。儘管印度有十億以上的人口,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然而有相當規模的人口屬於絕對赤貧的文盲或半文盲,又怎麼可能帶來人口紅利優勢呢?
民主的異化:印度自稱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然而印度的民主是一種異化的民主——印度的國家權力既沒掌握住中央政府手裡,也沒掌握在基層選民的手裡,而是掌握在地方主義勢力的手裡。這些勢力往往為了本地區的利益而阻撓中央的政策,彼此之間互相推諉扯皮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國內地區文化宗教差異巨大:歷史上印度次大陸人種雜亂、民族眾多、語言各異:先是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征服了當地土生土長的達羅毗荼人,後來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蒙古人又征服了雅利安人,再後來大英帝國又在這塊土地上建立起殖民統治。至今印度盧比上還印著二十多種官方承認的各地區語言,這其中包括梵語、巴利語、孟加拉語、泰米爾語等等。在孟買以南的農村地區基本生活的都是印度次大陸的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而作為印度主體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其實是雅利安人的後裔(他們佔印度總人口的46.3%左右),南部居民幾乎都不會使用印度斯坦族的印地語。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幾乎全世界的宗教都能在這裡找到:印度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蘭教。此外還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錫克教徒佔1.99%;佛教徒佔0.77%;耆那教徒佔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猶太教的信仰者約佔0.43%。國內各民族之間在語言宗教文化方面的巨大差異使印度一直存在分裂和種族衝突的隱患。
女性地位低下:在2017年《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連續兩部印度電影在全球掀起票房高潮,與此同時我們也不難從中看出印度女性的地位之低下。而在現實中印度甚至被冠以“強姦之國”的名號,在印度虐待女童並不是稀奇事,甚至有的女嬰會像《神秘巨星》的女主角一樣險些在胎兒時期就被剝奪了出生的權利。高種姓的印度男人會明碼標價要求女方支付嫁妝,否則女方一嫁過去就會遭受虐待毒打,這種現象以發展到觸目驚心的地步——根據印度官方的統計數字:每四小時就有一名印度婦女因無法支付高額嫁妝而自殺;而低種姓男性群體則湧現出大量光棍,或許這也是印度強姦頻發的原因之一吧。
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後:啥?你問有多落後?啥也不說了,直接看下圖就明白了
-
15 # 人稱黎叔
(印度的位置、國旗和首任總理尼赫魯)
印度人口多、語言多、宗教多,其中一個有意思的事實是,印度沒有國語,英語和印地語是官方語言。但我就有認識和一起工作的來自印度的同事,他只會說泰米爾語和英語,卻一點也不懂印地語。我因此特意問過他的問題是,“那麼你在電視裡看到你們的總理莫迪用印地語發表演講時,你是不知道他在說什麼的麼?”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聽不懂!
說起來上述這三方面好像都是印度面臨的巨大挑戰,因為人太多了人均就上不去、語言太多就互相聽不懂,宗教多了就是容易產生衝突甚至導致分裂。但我認為印度現在面臨的比這些更大的挑戰是,如何從心裡真正信任中國,和中國這個體量巨大的鄰國搞好關係。按照印度獨立首任總理尼赫魯的話來說,“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
就衝著這一目標,無論如何,印度不和中國建立起真正信賴的關係是無法達到這一國家發展的目標的。尼赫魯時代開始也是想和包括蘇聯、中國在內的國家在社會主義的理念下一道前進的,但在領土有了爭議之後卻首先出兵(尼赫魯有點狂妄了),以至於在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慘敗。想想不只是尼赫魯本人,全體印度人也都因此而錯愕和長期無法接受,並導致了此後半個多世紀對中國的不信任。好在去年的金磚會議前雙方沒有發生衝突,隨後莫迪已兩次來到中國,中印雙邊關係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果莫迪真是一位不凡的領導者,那他唯有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自信但不張狂,才有可能向尼赫魯所設定的印度的宏偉目標一步步靠近。
-
16 # 唐俊龍55398571
頂塔蘭
一個澳洲青年哲學家被戴上重刑犯的枷鎖,從兩個航班指揮塔之間穿過,他將被關押到無盡的黑暗之中,他本來是上帝的使者為人間帶來文明之光,現在成為撒旦的代言人,看來天使與魔鬼之間真是一念天堂。
他繼承澳洲歐洲移民的犯罪基因,但是重來都是衣冠楚楚,喜歡文明優雅知性的氣質去搶銀行,他不是因為缺錢才變成這樣,他在30歲的時候突然間失去了一切,妻子與自己離婚,5歲女兒監護權也被奪走,自己大學教職工作被剝奪,一切都是源於他憤世嫉俗的反政府反一切國家機器強加給人民身上的規則,人民希望藉助這位學者的熱情為他們爭取更多的麵包和福利,從內心來講大農場主和大資本家的施捨將換來人民的選票來繼續維持精英集團政治秩序。他感到自己被利用了,或者說他沒有準備好被利用,於是從反政府進化到反人類,教授穿上西裝搶銀行,他被媒體封為紳士強盜。
格里高利·大衛·羅伯茲不打算作為毒蟲被消滅,於是他逃離了澳洲飛向能讓他從世界消失的天堂—印度孟買,這裡是印度最大城市之一,擁有世界最高密度的人口和人類登峰造極的族群信仰,生活在這裡的人如同熱帶雨林的露珠一樣,可以淹沒在人海茫茫中,充分吸收太陽神阿波羅的光芒。
格里高利·大衛·羅伯茲(Gregory David Roberts)。出生於澳洲墨爾本,從學生時代就是個激進的運動分子,活躍於各種反戰、反法西斯、反政府組織,深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優異的天賦,使他成為大學中最年輕的哲學和文學講師,卻在25歲婚姻破裂,失去妻子,更失去5歲愛女的監護權。他選擇用海洛因來填補生命中乍然到來的空洞,從一個理想主義者墮落為毒蟲。上癮的需求逼使他拿著仿造手槍,以全套西裝打扮、溫和的談吐、禮貌的舉止,去搶劫銀行,因而獲得“紳士大盜”(TheGentlemanBandit)的封號。作者自稱“曾是在海洛因中失去理想的革命份子,犯罪中失去操守的哲學家,在重刑監獄中失去靈魂的詩人。 後逃獄成功,度過八年的流浪生活。再次被捕之後決心坦然面對,出獄後寫下了《項塔蘭》著名小說,一鳴驚人成為專職暢銷作家。
折翼天使遇到了自信的印度人帶著假名字、假護照和不可告人的過去,他在印度導遊的帶領下進入孟買底層社會,和乞丐、妓女、苦修聖者、演員、士兵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逃亡者一起,在這個城市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他將成為第一個住進貧民窟的白人,憑著一隻急救箱,當起受人尊敬、沒有執照但免費的醫生;
他將愛上孟買,這個空氣中瀰漫著酸腐和甜膩、自由和狂野的城市,隨處可見收賄的警察、主持公道的黑幫、有組織的遊民、大剌攬客的妓女、從香菸檳榔到毒品都賣的攤販,以及人人臉上毫不吝惜的笑容;
他將學習用印度語、孟拉語和當地人溝通,並因言談間使用了bear hug(熊抱)這個英文比喻,而榮獲一隻母熊的擁抱; 他將從偏僻村落的老嬤嬤口中,得到“項塔蘭”這個名字,印度語意為“和平之人”,那時還沒人知道,其實他是個惡名昭著的通緝犯; 他將邂逅美麗的卡拉,一個擁有聰明、秘密和湖水綠眼眸的女人,讓人在她身上尋找天使翅膀的同時,也看見魔鬼的犄角。他會為她奉獻一切,包括性命在內;
他將視哈德汗為第二個父親。哈德汗是孟買家喻戶曉的黑幫老大、聖人暨哲學家,與許多藝術家、企業家、政治人物有很好的交情,並在清真寺開講神學和倫理學,吸引各宗教的學者和學生慕名而來。透過哈德汗,他被黑幫吸收,認真上課學習各種“專業”,包括如何洗錢、偽造護照、走私黃金、販賣軍火等,甚至加入了寶萊塢電影圈、穆斯林游擊隊,同時,也一步步陷入謎團與陰謀的糾纏中……
印度讓格里高利·大衛·羅伯茲學會了宿命,接受今生一切相遇都是前世的因果報應,如果恆河明天依舊絕望,那麼為什麼不欣賞他絕望的樣子呢?反正種姓制度賦予了每一個人,私人訂製的生活,我們可以用幾張紙板和幾根塑膠竹子支起風雨可進的家,只需要一身乾淨衣裳可以週末進入神的殿堂,反正我們要做的就是積德行善和樂天安寧,期待來生會有一個好運氣。
莫迪抓破腦袋希望改變這種自信滿滿的正能量,他希望印度可以理解現代文明和進步,他希望眾多沒有身份證的同胞可以適當控制一下自己走腎的強度,他希望拿著國家薪水的官僚體系可以不像恆河的蒼蠅一樣茹毛飲血,他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尼赫魯政治遺產和甘地精神繼承人帶領印度重回孔雀王朝的輝煌。
印度最缺的是什麼?印度兄弟們穿在腳上的鞋會告訴他們,我們看到的是自信滿滿的正能量,印度平安無事一片繁榮擁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5000年(我們歷史是5000年,有文字記載是3700年,印度有蚊子記載的歷史比我早1300年),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2025年將超越阿里巴巴集團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馬雲在2017年年會說阿里巴巴集團將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在2025年。)
一言不合的印度兄弟,用歌舞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誰能告訴我 我身處何地
誰能告訴我 我現在何方
我選擇的路正確與否
這趟旅途是否該開啟
擔憂自己的夢想
怕它們毀了一切
擔憂身邊的家人
怕他們離我而去
我是明月 抑或陰暗 我是灰燼 抑或烈火
我是水滴 抑或波濤 我本善良 抑或暴烈
誰能告訴我 我是何人
為何而活 成何模樣
我是何人 該相信自己 還是懷疑
我存在與否 是否重要 犯下錯誤
我能依靠誰而哭泣 丟失目標
誰能為我指明方向
我是明月 抑或陰暗 我是灰燼
抑或烈火 我是水滴 抑或波濤
我本善良 抑或暴烈
我應實活實說 抑或沉默不語
我應敞開心扉 抑或心碎沉淪
我應超越極限 抑或固步不前
我應寧死不屈 抑或苟且偷安
我是明月 抑或陰暗 我是灰燼 抑或烈火 我是水滴 抑或波濤 我本善良 抑或暴烈 嘿...
-
17 # 木春山談天下
前年,木叔去印度的時候,與負責創新業務的新德里官員聊天時,獲得的一些靈感。當時在新德里FCC的辦公大樓裡,幾位看起來30多歲的年輕官員和木叔討論如何吸引中國資金到印度投資創新科技產業的問題。一位先生拿出了一本書,是印度總理莫迪最為推崇的“印度製造 Make in India”。
木叔畢竟拜訪人家,自然要說點好話,就說,這真是很厲害,應該取得了很大成就吧!這位先生讓我看書的封面,上面畫著一隻虎還是獅子,但是身子上都是晶片啊齒輪啊一樣的工業和科技產品。他說,之所以這麼設計,是以示印度未來要用工業來武裝自己。但是現在這個基礎還相對薄弱。一個原因就是印度農民占人口的70%。他的話是比較中肯的,因此木叔也認為,印度如何讓更多的農民走向工業時代,實現城鎮化、工業化特別是提升強有力的高科技產業,是該國發展的最大挑戰。畢竟印度GDP已經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強國了,未來如果要有更大發展,最大的潛力也是在農村,也是要把農業社會轉變成工業社會。這才能讓印度發展更加穩健。
木叔說幾個小事兒,就能看出印度社會還是帶有很強的農村氣息,特別是農業時代無規則的感覺。這雖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印度,但能說明印度社會的一個側面。比如在新德里的時候,去看賈瑪清真寺,當地真是完全的破舊不堪,低矮的小房和數十年的老樓交織,私搭亂建不說,電線還滿天飛,街邊塵土飛揚,還在賣各種各樣小吃。人們有的蓬頭垢面,有的滿身油漬。我們的計程車司機說,一般遊客到這裡看看清真寺就要離開,不敢在這裡隨便逛,確實髒。
(印度首都老城的髒亂差)
要知道,這裡是距離印度總統府只有3公里左右,也是新德里的中心區了,竟然年久失修到這樣,真是讓人有點吃驚。
一個社會的發展,老百姓的精神面貌是很重要的。如果首都的印度人還是這種鄉下人的生活狀態,沒有工業和科技進步的面貌,國家的發展肯定會拖後腿。
不過木叔也對印度的發展還是有信心的。原因很簡單——人口素質在提高。這個國家的人口紅利非常大,大約一般的人口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求知慾強,和老一代不同。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而且具有蓬勃發展的大國意志。和暮氣沉沉的日本青年相比,印度人更有朝氣。
(印度門附近的年輕人)
因此木叔當時問一些學校組織參觀印度國家博物館的年輕人:你們最想超越的國家是哪個?還以為他們能說是我們,結果他們說:美國和日本。可見印度人以西方發達國家為準繩的觀念深入人心。
再有10年,木叔提問的年輕人肯定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了。他們也會看到自己當年的夢想實現的那一天。因為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字,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2030年印度就會超越日本,成為全球GDP第三大國家。 -
18 # 天下會會天下
頗受人詬病的印度大舉廢鈔,其實是印度邁向一個現代制度的國家的努力。
國際大分工的意義
首先伐木工人開進森林,砍伐下木材,被卡車司機運到木材加工廠加工,再加上金屬加工廠生產出套頭,套上一小塊橡皮,往裡塞入打磨好的鉛芯,再烤上油漆,一支鉛筆才算大功告成。如果再加上這些所有工人的衣食住行,想想有多少人參與到製造中。
國際大分工的意義就在於讓所有人不知不覺中捲入分工中,每個人從分工中精益求精,每個人從分工中獲得社會地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簡單的勞動合作關係,過去的種姓制度,家族制度將被這一大趨勢盪滌無存。
國際分工同時帶動了資金流動、技術流動、意識流動,印度社會過去的陳腐觀念在國際分工、國際參與面前根本無力抵擋。
印度為何要廢鈔
印度在2016年11月推出的廢鈔令,是給印度社會下一劑猛藥,徹底打擊黑市交易及各種違法行為,形成一個正常的全國統一金融市場。沒有一個正常的全國統一金融市場,何談深度參與國際大分工。所以印度廢鈔是正確的,是打通國際大分工的重要里程碑。
-
19 # 金十資料
近年來,印度的經濟增速可謂冠絕全球,讓世界似乎看到了印度有超越中國經濟的潛力,然而印度的經濟增長面臨著不少的問題,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就拿前幾月油價暴漲、再疊加美國加息的影響,印度貨幣盧布大幅貶值,貶值幅度一度超過12%,成為亞洲年初至今表現最差的貨幣。
1、此前油價暴漲,印度進出口逆差創4年新高面對同樣的國際環境,為何印度盧比的“抵抗力”如此脆弱呢?其實,這與印度的進出口和財政均出現雙赤字有很大關係。作為世界第三大原油進口國,印度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度不斷增加,有望超過第二大原油進口國美國。據印度官方的資料,10月印度的進出口逆差達到171億美元,創出近4年的新高,而國際油價攀升更是擴大了印度的進出口逆差,這意味著印度需要花費更多的美元去購買油價。
隨著印度動用外匯儲備購買的進口石油越來越多,國際市場對印度的資本穩定產生疑慮。資料顯示,從今年4月開始,印度的外匯儲備不斷縮水,直至10月,已經跌破4000億美元,隨著資本紛紛抽離印度,盧比貶值趨勢就會逐漸形成。
2、財政赤字和債務走高,經濟改善預期渺茫另外,印度國內財政赤字和外債佔比繼續走高,也讓國際投資者對印度政府改善經濟的能力產生質疑。一般來說,財政赤字佔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3%是一國財政是否安全的警戒性。目前,市場普遍分析印度財政赤字有可能突破年初設定的佔GDP3.3%的目標。不僅是財政赤字,印度的外債佔GDP的比例接近20%,有持續提高的趨勢。在全球外債最多的幾個主要發展中經濟體中,印度位列第六,僅優於巴西。
僅從進出口和財政兩個重要經濟指標來看,印度經濟可持續增長空間很渺茫,外資自然選擇出逃,印度盧比的匯率也將出現了大跌。隨著盧比持續貶值,反過來又會繼續擴大進出口逆差和外債償還壓力,可能形成貨幣繼續貶值的惡性迴圈。
3、印度盧比常年貶值,原來是製造業出了“問題”事實上,“雙赤字”已經成了印度的“舊頑疾”,因而印度盧布幾乎是一個每年都會貶值的貨幣。在過去的10年中,印度盧比出現過7次年度貶值,而僅僅有3次年度升值,而這三次升值的幅度加起來不過15%,而在2008年和2011年,印度盧比分別貶值24%和19%。一旦貨幣貶值呈現惡化趨勢,印度的經濟將遭受致命打擊。
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局面,印度必然要增加出口和吸引外資,可是印度又面臨基建落後和工業製造水平弱的問題,使得印度產品不具有市場競爭力,國際資本也不願意在印度投資。儘管印度想出了增加基建投資和改善投資環境的辦法,然而債務高企和外資不買賬制約著印度的美夢。
4、中國積極帶動印度製造發展,但印度只願坐享其成出於合作共贏的理念,近年來中國在進口和投資方面幫了印度不少。一方面,中國承諾增加印度商品的進口,此前據聯合早報10月26日報道,印度貿易部長普拉布(Suresh Prabhu)對外高調公佈稱,中國已經同意增加來自印度的進口額。
另一方面,在中國的鼓勵下,一大批中國企業製造商出海投資印度,比如大眾熟知的手機和家電行業。今年4月,小米公司宣佈,將在印度新建三座智慧手機制造工廠,緊隨OPPO和vivo在印度建廠的步伐。中國家電品牌也在印度快速擴張建廠,今年以來美的、海爾、TCL等紛紛加碼在印度的投資。
不過,中國的誠意合作並沒換來印度的感激,印度至今仍對中國進口商品採取最大的限制措施,還不斷要求中國繼續進口印度商品。對於中國製造企業的到來,印度指責其搶佔了當地中小企業的市場,導致生存壓力增加。不得不說,印度懷有的這種坐享其成、不勞而獲的態度,恐怕無法讓其徹底擺脫“痼疾”。
回覆列表
人口是把雙刃劍,這是阿三要解決的最大挑戰。貧困是一個國家的潛在爆炸點,他們也不能小視。人種貴踐是印度的老傷疤,隨便解決不了,也很頭痛。其它的大小問題世界各國都存在,連鎖反應是,人口量引起貧窮,貧窮引起不公,不公引起造反,造反引垮臺,印度能活下去,也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