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歡喜

    本次的蝗蟲災有多嚴重呢?印度總理莫迪都開始建議巴基斯坦暫時擱置兩國衝突的問題,先來共同解決蝗蟲災的入侵,目前已經達到了4000億隻,覆蓋超過2000平方公里。

    蛙類,鳥類以及大公雞,老母雞都是蝗蟲的天敵,那麼為什麼沒有被天敵阻止它們的擴張蔓延呢?

    首先,蝗蟲的單兵作戰能力一般,但是團隊作戰的戰鬥力高,所到之處,片甲不留。目前經過地區的農作物都被吃的差不多了,對當地的影響很大。所以,蝗蟲難以被天敵消滅的根本原因還是贏在數量多,和繁殖力迅速上。

    對於蛙類鳥類來說,數量遠遠不及蝗蟲災的數量,透過已有數量的蛙類和鳥類吃掉的蝗蟲,消化的速度還沒有蝗蟲的繁殖速度強,怎麼可能消滅呢?

    雖然大公雞和老母雞的數量也多,但大多數都是被養殖的,商家也不敢放出養殖場的全部的雞去吃蝗蟲,最後不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最後雞找不回來了怎麼辦呢?

    所以蝗蟲一旦成災的時候,目前我們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根治手段,只能最大化的降低損失。

    不過蝗蟲在一個地區的出現預警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已經出問題了!

  • 2 # 無法謝地

    想靠其他動物消滅蝗蟲,只能是妄想,如果行得通,在古代,早就實行了,古代野生動物比現在多很多,吃蝗蟲的生物也更多,但是也無法阻止蝗蟲。

    因為蝗蟲的繁殖能力實在是太強大了,唯一能打敗它的,只有人類。

    一個農民,拉一條大網,一天就可以捕殺數十萬只蝗蟲,十萬只蝗蟲如果讓動物吃,要多少動物吃多久呀?

    所以一個人的戰鬥力,就可以抵得上幾萬只小鳥了。

    如果使用殺蟲劑,那麼就更厲害了,但是即使這樣,蝗蟲災一爆發,人類都可能未必能應付得來,甚至出動飛機噴藥,都未必能贏。

    因為蝗蟲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了,實際上,除了蝗蟲之外,老鼠,蟑螂,野兔,野豬等等都非常厲害,一些野外環境,野生動物,如果人類不加以注意以及處理,任由他們生長,一但他們發展壯大,他們就會來危害人類。

  • 3 # 水近道非道

    原因很簡單,但對於我們沒有經歷過蝗災的人卻無法想象。

    我也就此類似問題問過上年紀的人,比如可以抓來吃為什麼會餓死人之類的問題。

    因為蝗災如風,短短几天之內,黃風過處寸草不生。即使你有沖天之能,幾天之內能抓住多少做口糧?一旦此處掃光很快就向下一地區飛去,在絕對數量之前,任何可以想得到的捕殺都是徒勞的。

  • 4 # 炎炎爸爸

    本次的蝗蟲之所以規模如此之大,我認為還是錯過了消滅它們的最佳時機。

    我們都知道這次是先從非洲過來了的,席捲了非洲多國,由於非洲整體貧窮落後,消滅蝗蟲的辦法不多,加上蝗蟲的繁殖能力驚人,所以蝗蟲的數量越來越多。

    我們國家也要有一定的幫助,現在已經到了我們的鄰國巴基斯坦和印度了,要是這兩個國家沒有處理好此次事件,造成大面積農業減產,即使最後蝗蟲消滅了,也會造成糧食大面積減產。勢必對我國也會造成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巴鐵,我們肯定要進行援助。

    今年世界範圍真的是多災多難,敬畏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

    給地球

  • 5 # 窺見真理之貌

    這就和非洲野牛過河一樣,河裡的鱷魚和岸上得獅子都是野牛的剋星。可野牛一樣能過河,靠的就是數量優勢,蝗災是數以億計的蝗蟲組成,鳥群娃群在蝗災面前就顯得無能為力了……

  • 6 # 下油鍋的白菜

    數量!數量!數量!重要的說三遍,蝗災的數量達到了已經不是單一天敵能夠消滅的數量,太多了,青蛙一天能吃幾隻?鳥類能吃幾隻?當蝗蟲的數量達到十幾億隻,甚至百億隻的時候,哪怕是幾十萬的鳥和青蛙也吃不過來,畢竟是幾十億的蝗蟲,你就不說別的,讓你數數,從一數到一萬,你都要花半個小時,數個數1秒不到,就算青蛙,鳥吃的跟你數的一樣快,幾十萬的鳥也要不間斷的吃半個小時,才能吃完這幾十億的蝗蟲,開玩笑,一隻鳥吃一萬隻蝗蟲,早撐死了,人都吃不下那麼多,何況體型更小的鳥類,所以根本做不到用青蛙和鳥類來消滅蝗災,所以才導致了蝗蟲的無敵局面,所到之處沒有綠色,全部啃完,就連人類都沒有辦法對抗如此數量的蝗蟲,其他物種就根本沒法了!不過之前又看過如果蝗蟲進入我國,我國用鴨子來對抗蝗災的辦法,據說效果非常好

  • 7 # 鄺斌3

    蝗災的時候,蝗蟲是以億計,而那些以萬計成群的鳥兒蛙兒都進了人類的肚子裡,你讓那每平方公里只有幾隻的鳥兒昨吃啊。。。

  • 8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蝗災過處,寸草不生。自然界數量有限的鳥類、食肉動物面對數以億計的蝗蟲也是無計可施的,即便是擁有現代化武器的人類也沒有辦法。 1937年,美國陸軍國民警衛隊在慢速行駛的火車上用火焰噴射器試圖消滅穿越科羅拉多州的蝗災。 但是火焰噴射器失敗了。炸藥也不起作用。蝗蟲仍舊吞噬農田。 到了現在,大規模蝗群仍然無法被控制。

    不久前聯合國宣佈最具毀滅性的沙漠蝗蟲襲擊了東非,在隨後的幾個月裡,這些蝗蟲的數量增加數百倍。肯亞70年來從未面臨過如此嚴重的蝗蟲威脅,聯合國說。 一群蝗蟲,它們是貪婪的昆蟲種類,可以蔓延開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數千年來至少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都是災難。在二戰最激烈的時期,英國人在非洲、中東專門成立了一個反蝗小組。直到今天,蝗災仍在繼續。

    今天,人類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大規模蝗蟲爆發並最終吞噬大量農作物之前,預測蝗蟲群會在哪裡形成。需要儘早發現它們,提前採取滅蝗措施。 一旦蝗蟲成年後長出翅膀,就沒有回頭路了。它們是強大的飛行高手,它們可以在一個國家,然後在週末飛到另一個國家。

    在沙漠蝗蟲“肆虐”期間,蝗蟲群會影響地球20%的土地,超過65個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並可能損害世界十分之一人口的生計。 在蝗蟲爆發開始後,一般措施通常是向蝗蟲群投放大量化學殺蟲劑,這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有害。 但是準確地識別蝗蟲開始聚集的地方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當涉及到非洲和鄰近地區的沙漠蝗蟲時,這些蝗蟲自然就棲息在那裡偏遠、無人居住的大約1600萬平方公里地區。

    蝗蟲通常過著孤獨的生活,但是,當合適的環境條件出現時(比如雨季之後),這些蝗蟲會變得相互吸引,改變顏色,並且經常長出更長的翅膀,變得更強壯,它們變成了可怕的群體。 重要的是,人類不應該僅僅因為蝗蟲的數量會爆炸就試圖徹底消滅它們。畢竟,蝗群是野生的自然現象。試圖消滅這些昆蟲,即使有可能,也可能會產生無法預料的連鎖環境後果。

    這是自然界的奇蹟之一,人類不可能阻止它們,但要管理它們。 蝗蟲群與野火有相似之處。當然,沒有人希望他們的房子被燒燬。但是範圍很廣撲滅野火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導致了森林的過度生長。殺死數十億隻蝗蟲會有什麼作用? 為了防止一些超級蝗蟲群吞噬人類食物,今天的主要任務是預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目前正努力預測蝗蟲群。蝗蟲會襲擊哪裡?蝗蟲的數量會在適當的降雨後、適當的時間和溫度後激增。

    蝗蟲是同類相食的,當開始成群和食物開始減少時,它們開始吞噬同伴。一旦資源有限,它們就會互相攻擊。 儘管蝗蟲群影響了地球上大約十分之一的人,但是對蝗蟲研究的資金卻明顯不足。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蝗蟲群存在於爆發和平息的週期中,所以在爆發之間的幾年,有時幾十年裡,人類研究的興趣可能會減少。蝗蟲群通常不會降臨到富裕的國家。所以富裕發達國家對此缺乏興趣。 然而,當蝗蟲從地平線上蜂擁而來時,人類並不是一個完全不幸的觀察者。很有可能是文明給了這些蝗蟲群一個推動。

    人類種植大片土地,為蝗蟲提供它們和我們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氣候變化可能會使蝗蟲群變得更加極端,因為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降雨變得更加強烈,洪水過後,也許會產生以大量生長的植物為食的蝗蟲群。這些問題需要更多的研究。 起源於東非的蝗蟲群會在它們的食物耗盡和消失之前吞噬植物和農田,然後消失,直到下一個蝗蟲群再次出現。

  • 9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近日來源於東非的蝗災蔓延事件已經成為人們又一關注的熱點話題,這些蝗蟲有的分支已經成功飛越紅海和阿曼灣,抵達到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數量達到千億之多。蝗蟲作為一種昆蟲,其蛋白質含量比較豐富,成為眾多鳥類和蛙類非常喜愛的“美食”,另外像螳螂、蜘蛛、蜥蜴等也常以蝗蟲為食,蝗蟲的天敵可謂眾多,那麼為何蝗群的蔓延之勢沒有受到阻止呢?

    從蝗蟲的繁衍來看,蝗災之所以能夠成為和水災、旱災並列的農業三大自然災害,主要原因在於蝗蟲強大的繁殖能力和對所經之處所有植物的巨大的破壞力。成年雌性蝗蟲一生平均可以產卵200粒,最多的時候可以達到1000粒,而每顆卵從產下到生長為成蟲的時間也非常短,在條件適宜的時候還不到30天。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每年蝗蟲可以繁衍3代-4代,也就是說一對成年蝗蟲,在一年之內,少說也可以繁育出至少幾百萬個後代,在比較乾燥、食物量豐富的地區,甚至可以達到上千萬只,這僅僅是一對成年蝗蟲的後代數量。

    從蝗蟲卵的發育來看,其比較適宜的孵化環境為乾燥的土壤,這種氣候條件土壤中的溫度偏高、含水量較小,植被也比較稀疏,非常適合蟲卵發良。據有關機構監測,眾多蝗蟲在尋找到適合的土壤後,便會蜂擁而至進行產卵,許多卵聚在一起形在卵塊,每個卵塊中可以存在50粒以上的蟲卵,而每平方米這樣的土壤可以有3000個以上的卵塊,也就是說,每平方米合適的土壤中,將可能會孕育出15萬個蝗蟲,這個數量是也是非常可怕的。

    從天敵的數量來看,雖然蝗蟲有眾多的天敵,但天敵的數量,與蝗蟲的本底數量以及增殖速度相比,簡直太低太低。我們假定那些鳥類、蛙類和其它天敵的數量能夠達到上限,我們給它們平均取值每類有10萬隻,加上它們增殖的速度,具有捕殺蝗蟲能力的有效數量也就會達到平均每類100萬隻,總的天敵數量我們估且計為500萬隻,而每個天敵平均每天的捕殺量也不過20只上下,畢竟不可能無限制地去吃,而且那些小型的天敵,胃口就更加小了,那麼每天的捕殺量也就1億隻左右,這與動輒幾千億隻的蝗群相比差距太明顯了。

    從天敵的活動範圍和食性來看,這個方面也是減分項,鳥類、蛙類和其它天敵都有自己固有的棲息地範圍和生活習性,不可能隨著快節奏飛行的蝗群而迅速轉移,只能是當地的天敵來消化侵入的蝗蟲,而且這些天敵的食物來源又絕非蝗蟲一種,無形中又會嚴重拉低每天吃掉蝗蟲的數量。

    因此,靠天敵的“吃”是解決不了蝗災問題的,當然,人類在歷史上解決蝗災問題,也試過“吃”這個辦法,不過效果也非常不好,畢竟蝗蟲所富含的脂肪和糖類物質較少,僅靠蛋白質是解決不了因糧食絕收而帶來的飢餓問題的,所以歷史上發生過蝗災的地區,有人寧願去啃樹皮也不多吃蝗蟲,畢竟吃不飽呀,還浪費大量的體力去捉,得不償失。

  • 10 # 百科千尋君

    在通常情況下,蝗蟲的數量會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因為蝗蟲的天敵很多,它的壽命也很短,受環境影響大。中國有句老話“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 ”。但如果蝗蟲的數量在某個時期爆發時增長,而它的天敵數量沒有及時增長,反而下降了,那麼蝗蟲在自然界中的天敵也就束手無策了。在特殊情況下,蝗蟲就會形成災害,這個特殊情況就包括乾旱和高溫。其次東非爆發的蝗災是由沙漠蝗引發的,沙漠蝗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沙漠地區,此次東非蝗災受害嚴重的地區基本都是熱帶沙漠氣候區,比如衣索比亞、索馬利亞、肯亞、阿拉伯半島、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我國沒有熱帶沙漠,我國西北地區的沙漠屬於溫帶沙漠,所以此次東非蝗災對我國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蛙類屬於兩棲動物,喜愛陰涼潮溼的環境,熱帶沙漠裡的蛙類很少。而且蝗蟲的數量如果出現爆發式增長,它的天敵也無法將其遏制住,蝗災由此發生。

    中科院院士、生態和昆蟲學家康樂表示:沙漠蝗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中國常見的蝗蟲是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東亞飛蝗具有異地遷飛、叢集和選擇適宜環境產卵等特徵。它主要分佈於北緯42°以南的華北平原,華北平原是我國曆史上蝗災最頻繁的地區。

    乾旱和高溫天氣是蝗災爆發的主要原因。乾旱和高溫會使蝗蟲的產卵量增加,促使蝗蟲發育加快,縮短其生命週期,提高蝗蟲成活率,降低農作物的抗蟲能力,同時也會使蝗蟲的天敵數量減少。此消彼長之下,蝗蟲就如脫韁之馬,迅速繁衍,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不過,現代農業技術飛速發展,人類消滅蝗蟲的技術也不斷進步。如果自然界中蝗蟲的天敵已經無法遏制它們的數量,那就人為的給蝗蟲製造天敵。比如大規模的飼養雞鴨鵝等家禽,這些雜食性的家禽會以蝗蟲為食,一天能夠吃掉數百隻蝗蟲。利用蝗蟲的天敵來消滅蝗災屬於生物防治,這是非常環保的,如果實在不行,那就使用飛機噴灑殺蟲劑,使用農藥等方式來殺滅蝗蟲。全世界的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都有蝗蟲的分佈,種類超過1萬種,所以蝗蟲是無法消滅乾淨的。蝗災會週期性爆發,是世界農業大國必須面對的問題。除了蝗蟲以外,還有蚜蟲、天牛、螟蛾、草地貪夜蛾等害蟲也時常成災。總之,人類與害蟲的鬥爭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 11 # 漫步科學

    “蛙類鳥類都是蝗蟲的天敵,為何蝗災來的時候依然無法阻止?”,首先來說,可以形成蝗災說明蝗蟲的數量是非常大了,而且蝗蟲的繁殖力也非常強,整個種群數量以指數級增長,依靠自然狀態下的天敵是很難抑制蝗蟲數量的。除此之外,形成蝗災的蝗蟲群往往具有遷飛性,並不會在一個地區一直停留。

    自然狀態下蝗蟲的天敵種類很多,但是數量並不多

    單從個體而言,蝗蟲是一種非常弱小的昆蟲,它的天敵種類也非常多,據估計有八大類七十多種,包括線蟲類、昆蟲類、蜘蛛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等,還有真菌類、細菌類、和蟎蟲等微生物。雖然蝗蟲的天敵種類很多,但是相較於成百上千億數量的蝗蟲群來說,自然狀態中的天體數量還是非常少的。

    以本次蝗災為例,科學家估計本次肆虐非洲的蝗蟲群,其蝗蟲個體數量超過四千億隻,保守估計一隻蝗蟲重兩克,那麼整個蝗蟲群總重量就高達八十萬噸。而且蝗蟲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估計每三個月就能繁殖一代,每代數量可以增加二十倍以上,如果不加遏制,到六月份蝗蟲數量將暴增到上百萬億隻。單說東非地區的四千多億隻蝗蟲,這個數量已經超過正常生態環境下的六千多萬倍,也正是這個原因,蝗蟲必須遷飛到其他地區獲取食物。

    在天敵治蝗方面,我國有牧鴨牧雞治蝗的經驗。我們假設一隻鴨子一天可以捕食二百隻蝗蟲,面對四千億隻蝗蟲,我們一次性投放一百萬只鴨子,那麼吃完這些蝗蟲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這還是不考慮蝗蟲的指數級增殖和上千平方公里的活動範圍以及遷飛特性的情況下。然後我們可以想一想,自然情況下一個地區會有一百萬只鴨子嗎?而且並非所有的天敵都能達到鴨子的捕食數量與速度,因此相較於蝗蟲來說,雖然它的天敵很種類很多,但是數量還是太少了,自然情況下能影響蝗災發展的因素主要還是氣候和環境。

    蝗蟲具有遷飛性

    當蝗災發生後,大量的蝗蟲在極短的時間就可以將一個地區的植物啃食殆盡,由於食物匱乏蝗蟲不得不遷飛到其他地區,據估計蝗蟲群的遷徙速度可達一百五十公里每天,不僅如此,蝗蟲的發育速度也非常快,若蟲僅需要二十天左右的就能發育成年。對於蝗蟲的天敵來說,除了蟲群內部的傳染病和鳥類天敵外,其他種類的天敵是遠遠跟不上蝗蟲的腳步的。

    蝗災的防治

    蝗災一旦形成,往往對生態環境和農作物產生巨大的破壞左右,因此最好的手段還是預防蝗災的發生,我們的大自然其實是一個巧妙的平衡系統,通常情況下依靠天敵是可以很好的抑制蝗蟲數量的,但是由於人類過渡開發利用自然環境,大量的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蝗蟲天敵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蝗災的破壞性,因此對於蝗蟲的防治我們可以從生態治理角度著手,包括蝗蟲天敵的保護、合理放牧、保護生態多樣性、調整農業結構等手段,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自然的力量來抑制蝗災的產生。對於蝗災形成後的治理工作,我們也應該減少使用一些影響生態環境安全的農藥,可以考慮使用一些以真菌生物和群聚拮抗劑製成的新型治蝗農藥。

    總結

    一場蝗災所包含的蝗蟲數量往往高達成百上千億,雖然蝗蟲天敵種類很多,但是數量上還是有極大的差距的。而且蝗蟲的繁殖能力非常強,並且具有遷飛性,這都為自然狀態下的天敵治蝗帶來困難。

  • 12 # 使用者思想guo369

    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農業部

    近有煌蟲肆虐的報導,給農業造成巨大的損失。滅煌的辦法多種多樣。如農藥滅蝗,效果慢,汙染環境。我建議用火炬滅蝗,用天燃氣罐製成火炬噴槍,裝在汽車上滅地面的蝗蟲,裝在直升機上,滅空中的蝗蟲,搞上幾十臺直升機和汽車,很快就可滅蝖。

    噴槍的溫度可近千度,所到之處,瞬間把蝗蟲翅膀燒壞落地,失去破壞力,收集其屍體製成高蛋白飼料,效果很好,不汙染環境。地面上還可配合網捕拍打等辦法。

  • 13 # 軍機處留級生

    大批沙漠蝗蟲入侵了東非,毀壞莊稼,毀壞牧場,並加劇了該地區的糧食危機,該地區已有2500多萬人處於飢餓狀態。

    沙漠蝗蟲通常在暴雨下成群結隊,形成一大群飢餓的昆蟲,它們可以穿越大陸和海洋尋找食物。

    它們分佈在30個國家的沙漠和半乾旱地區——從西非的馬裡和尼日到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但也可能影響到我國。

    蝗蟲群有多大?

    蝗群從大約一平方公里到幾百平方公里不等,其中可能有4000萬到8000萬蝗蟲成蟲。

    2020年1月17日,肯亞桑布魯縣勒馬蘇拉尼村的牧場裡,沙漠蝗蟲隨處可見。

    一個蝗蟲群能吃多少?

    一平方公里的蝗蟲群,大約有4000萬隻蝗蟲,一天可以吃掉35000人、20頭駱駝或6頭大象同樣多的食物。它們通常順風飛行,一天能飛行150多公里。

    你能吃沙漠蝗蟲嗎?

    蝗蟲是可食用的,富含蛋白質,但專家建議目前不要食用它們,因為作為控制措施的一部分,它們可能被噴灑了殺蟲劑。

    雖然人和鳥經常吃蝗蟲,但它們吃的不足以顯著減少大群蝗蟲。

    蝗蟲群危險嗎?

    聯合國表示,沙漠蝗蟲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遷徙害蟲,因為它們威脅到生計、糧食安全、環境和經濟發展。

    氣候變化會導致更大的蝗災嗎?

    科學家表示,全球變暖可能是東非和南亞目前疫情的幕後黑手。

    溫暖的海洋給印度洋帶來了更多的氣旋,導致阿拉伯半島和非洲之角的暴雨,為蝗蟲的繁殖創造了理想的條件。

    怎樣才能阻止蝗蟲?

    控制沙漠蝗蟲的最好方法是從車輛或空氣中噴灑殺蟲劑或生物殺蟲劑。

    到目前為止,天敵和寄生蟲的控制是有限的,因為蝗蟲可以迅速遠離大多數天敵。

    最終,蝗群會因自然死亡或遷徙而減少。

  • 14 # 朝文社

    其實,“利用天敵防治蝗災”的思路,早在中國古代就十分豐富。

    比如在中國古代治蝗史上,這種“等天敵”的事情就不少。許多曾震驚朝野的蝗災,都是被神兵天降般的“蝗蟲天敵”打敗的:唐朝開元二十五年(737)貝州蝗災時,就有數萬白鳥從天而降,把蝗蟲轉眼一掃光。元朝泰定四年(1327)洛陽蝗災,蝗蟲前後來了兩次,鳥群也飛來兩次,在洛陽上空開了兩場“蝗蟲宴”。明朝天啟二年(1622)的山東新泰蝗災,更把禿鷲都招來了,又是一頓猛吃……

    除了飛鳥外,其他“蝗蟲天敵”也常來湊熱鬧,清朝同治二年(1863)的曹縣蝗災,就引來了漫山遍野的蛤蟆,逮著蝗蟲就“便吞食之”。“蜂群滅蝗”也常見給力場面,北宋熙寧六年(1073)遼國南部蝗災時,就有過“蜂食蝗”的記載。崇禎十五年(1642)東明縣蝗災,也是黑壓壓的蜂群斜刺裡殺出,把恐怖的蝗蟲“殺”得無影無蹤,救了全縣百姓……

    “天敵”如此有效,放在科技落後的古代社會,也讓人們在蝗災時多了指望。永樂二十二年河南浚縣蝗災,知縣王士廉乾脆連蝗蟲都不抓了,帶著縣衙屬吏們沐浴更衣齋戒,跑到祠堂裡不吃不喝求了三天,果然盼來了數萬只呼啦啦的飛鳥,給蝗蟲來了場殲滅戰。類似燒香磕頭“求天敵”的事兒,中國古代也不少。當然,能像王士廉縣令那樣“求”來的,真是為數不多的奇蹟。

    不過中國古人也早明白,“求天敵”不如“養天敵”靠譜。明朝萬曆年間的農學家陳經綸(推廣番薯的那位),就首創“養鴨防蝗蟲”的思路。他的《治蝗筆記》裡,更詳細介紹了鴨群養殖訓練治蝗的各個步驟,明清年間的江南地區,也從此常見“鴨群數百入稻畦中,蝗頃刻盡”的解氣景象。造福中國農村數百年。

    這種“養鴨治蝗”的傳統智慧,還在21世紀初新疆治蝗時大放異彩:2000年5月,新疆北部爆發特大蝗災,3萬隻浙江鴨子被緊急空運到新疆,迎擊黑壓壓的蝗蟲。而當時類似這般投入新疆滅蝗的雞鴨,總數更有10萬隻之多。之後的三個月裡,曾威脅新疆百萬畝草原的蝗災,被10萬“鴨兵”一口氣擊敗。“鴨子滅蝗”的場景,也叫當地牧民連呼精彩:“一隻鴨子一口氣能吃100多隻蝗蟲。”“鴨子們太自覺了……每個隊中鴨子一隻跟著一隻,真像訓練有素的部隊。”但雖然有過這類精彩景象,可殘酷的事實是,放在大多數的特大蝗災裡,單靠“天敵”們阻擊蝗蟲,依然非常無力。

    比如中國史料上,那些有過“天敵滅蝗蟲”精彩場面的年代,“精彩”的背後,常是席捲多省,造成餓殍遍野的大蝗災。個別縣市出現的“飛鳥吃蝗”“蜂群滅蝗”的景象,無力阻止大蝗災的蔓延。甚至19世紀中葉,正經歷工業革命的美國,也曾用高科技手段,推廣“養火雞滅蝗蟲”,但面對當時席捲北美大陸西部和中部的特大蝗災,依然作用有限。

    原因也很簡單:蝗蟲太多了,“天敵”根本吃不過來。

    特大蝗災有多恐怖?比如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蝗災,肆虐中國長江以北各地。當時宋真宗正在皇宮裡吃中午飯,卻突然驚覺外面“天黑了”,只見漫天的蝗蟲將天上的太陽都遮住,正午的汴京城瞬間成了“黑夜”。

    如果說古代史料的景象,尚有誇張渲染成分,那麼近現代的記載,則更加直觀:比如19世紀美國人“養火雞滅蝗蟲”的年代裡。1857年席捲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的大蝗災,把長150英里寬80英里區域裡的農作物啃食殆盡。1874年的美國蝗災,受災11個州,僅密蘇里河沿岸就有75萬居民受災。這些蝗蟲群不但數量多,飛行速度也奇快,每天可以在強風下飛行300英里。靠火雞來吃?那既是吃不過來,更攆不上。而放在蝗災“重災區”的非洲,非洲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蝗災,更曾波及29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禍害六十五個國家地區,導致六億多人受災。單是1988年的塞內加爾蝗災,每一群蝗蟲密度就多達1000億隻。這樣的強大蝗蟲群,再強的“天敵”,也是扛不住。像2000年中國新疆那樣,短時間利用現代化運輸手段,調動大批“天敵”滅蝗的案例,只能說是特定條件下的特例。而說起網際網路上被調侃無數次,據說能消滅蝗災的“吃貨”們,那更要明確一個事實:餓急了的蝗蟲群不止啃莊稼,更啃人畜。五代後晉年間的蝗災裡,鄉民們飼養的家畜,都遭到蝗蟲的啃食。清朝乾隆年間的蝗災裡,也有百姓“為蝗所食者”。靠“吃貨”對抗蝗災?那真不一定誰吃誰!

    所以古往今來,最重要的治蝗方式,還是根治蝗蟲孳生地且滅殺蟲卵。就是靠焚燒孳生地加“化學除蝗”等方式,才令蝗災漸漸消停。今天的美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也常透過直升機與衛星監測等手段預警蝗災,並以地毯式的噴灑農藥方式來滅殺蟲卵。

    而比起蝗災頻發的中國近代史來,新中國防治蝗災的重要舉措,就是改造“蝗區”。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滋生蝗蟲的“蝗區”,總數在450萬公頃以上,包括了大江南北的河岸淺灘窪地鹽鹼地。而從1949年起,這些“蝗區”終於得到了徹底的改造:有的變成了肥沃的墾田,有的成為了綠油油的森林,還有的變成了鹽場和水庫。

    比如曾是蝗災重災區的河南安陽,為了改造蝗區,就從1961年起,修建了長40公里的新水渠,重新清理修復了100公里的舊河道,終於在昔日的“蝗區”上,建成了總面積100公里的田間水利工程。同是“蝗區”的河北黃驊縣,也將昔日滋生蝗蟲的淺灘剷平,變成當地民歌裡“水庫塘澱魚蝦滿”的稻田區。安徽淮河沿線的“老蝗區”種植了幾十萬畝森林,揚州提水工程的建立,也令江蘇北部河網化,大量滋生蝗蟲的淺灘不復存在……

    這些舊貌換新顏的改造,貫穿新中國至今。但蝗災的隱患,至今也沒有根除,由於氣候和地理水文條件的變化,新的“蝗區”其實也在不定期滋生,中國中小規模的蝗災時有發生。於是跟進的改造與監控,也從未停止。也正因如此,雖說有蝗災,可新中國至今,我們再也沒有經歷過類似史料記載裡那般,曾席捲數省的特大蝗災。有些被網際網路傳播的蝗災,動不動還在網路平臺上“紅”一下。

    所以說,蝗災真正的“天敵”,哪裡是飛鳥蟲蛙?卻是那些一代代默默探索,默默守護歲月靜好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們。

    參考資料:章義和《中國蝗災史》、高冬梅《建國以來我國蝗災防治工作的歷史考察》、王潤黎《我國飛蝗發生動態及防治對策》、朱恩林《澳大利亞的蝗災治理》、趙豔萍《十九世紀中美應對大蝗災的比較研究》、中央電視臺《浙江三萬鴨“兵”空運新疆滅蝗》、海河傳媒《4000億隻蝗蟲快速逼近中國!浙江曾派3萬隻鴨子滅蝗》

  • 15 # HuiNanHistory

    利用蟲子的天敵來抵禦蝗災,這確實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思路。但是,這種防範側露其實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前一階段,網上傳出要用珍珠雞這個蝗蟲的天敵來防治蝗災,吸引了很多人的好奇。

    事實上,古代面對蝗災,確實是考慮應用蝗蟲的天敵去解決問題。例如,根據《新唐書·五行志》載:

    (開元)二十五年,貝州蝗,有白鳥數千萬,群飛食之,一夕而盡,禾稼不傷。

    這是唐朝開元年間的事,貝州蝗災,數千萬只百鳥從天而降,把蝗蟲全吃趕乾淨了。

    這樣的成功案例有個前提——上千萬只白鳥。

    也就是說,蝗蟲不是一隻兩隻,不是你養了一個養雞場的雞就能解決的。蝗蟲的數量級很大,是呈幾千萬、幾億只的規模爆發。

    用禽類去對付蝗蟲,其實是沒有效果的。1949年建國以來,我國每隔3-5年就會爆發一次蝗災,像是黃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華北平原等地,都是屢次遭受蝗災侵擾的地方。

    如果引進鳥類有用,這何樂而不為?但事實證明,如果捕食者的規模不夠大,結果是沒用處的。此外,引進大量鳥類,也有可能破壞當地的食物鏈,造成物種入侵。

    治理蝗災,終究是要靠著現代的科學技術,而不是單靠著天敵把蝗蟲都吃了。

    原因也很簡單:蝗蟲太多了,“天敵”根本吃不過來。

    特大蝗災有多恐怖?比如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蝗災,肆虐中國長江以北各地。當時宋真宗正在皇宮裡吃中午飯,卻突然驚覺外面“天黑了”,只見漫天的蝗蟲將天上的太陽都遮住,正午的汴京城瞬間成了“黑夜”。

  • 16 # 科技歷史說

    解決蝗災的關鍵,利用天敵確實是最好的生態防治手段,然而這裡我們要考慮防治效率的問題。

    蝗蟲的繁殖能力在自然界近乎無敵

    令人惶恐的蝗災,其實在我國古代就已經肆虐橫行。古人用來防治蝗蟲的方法,也很簡單粗暴,儘管蛙類還是鳥類,都算得上蝗蟲的天敵。但是真的無可奈何,蝗蟲的繁殖速度,很顯然不是他們所能比擬的。蝗蟲之所以難治理,就是因為他近乎病毒式的爆發繁殖。天敵的數量短時間內很難達到與蝗蟲分庭抗禮的程度。

    蝗蟲的遷移能力在自然界也近乎無敵

    儘管青蛙和鳥類都吃蝗蟲,但是我們卻不得不考慮蝗蟲的遷徙速度。青蛙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水源的制約,儘管它們是兩棲類動物,但是也不可能長時間離開水源。但是蝗蟲因為有翅膀的存在,幾乎沒有定居某地的說法。

    而此時看似鳥類派上了用場,但是那麼龐大的蝗蟲族群,如何在短期內聚集大量的鳥類,同樣也是一大難題,很顯然鳥類不受人類控制,但其實飼養的家禽就不一定了。所以在整個治理蝗災的過程當中,雞鴨其實還是能發揮一定的作用的。但是用家禽防治還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基本上對於特定的蝗蟲群有效果。對於像突如其來的蝗災,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培養雞苗。

    對於蝗蟲天敵的管控也是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蝗蟲對於我們人類而言,儘管被端上餐桌,但是綜合蝗蟲對於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很顯然是弊大於利的,基本定性為害蟲。而我們總觀蝗蟲的天敵,它們對於蝗蟲作為食物的選擇,也並非非它不選。畢竟蝗蟲的生理週期比較短,相比較於蝗蟲,它們的壽命更長。所以需要的食物種類也儘可能要豐富。即使對蝗蟲有一定的治理效果,我們人類也要儘可能的發揮自身的作用,利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對蝗蟲進行防控。

    總結

    總體而言,對於蝗蟲的防治,不可能單純的只從找到蝗蟲的天敵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我們還要使用其它人工輔助手段,而綜合之前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治理措施,利用無人機噴灑藥物,也稱為現如今一種極為行之有效的一種措施。蝗蟲之所以難以防治,就是因為短時間內高爆發,而且遷移性強。治理措施也應該具有相對應的特點,才能夠達到可防可控的目的。

  • 17 # 西府趙王爺

    俗話說的好,猛虎也怕群狼,任何物種,只要他們的數量龐大到了一定程度,所謂天敵也就不足為懼了。

    換句話講,貓是老鼠的天敵,為什麼養貓人的家裡還會鬧老鼠呢?光明能夠照亮黑暗,當人置於完全的光明之中時,為什麼會有影子呢?

    “蝗災”是一類由乾旱引起的自然災害,而乾旱的自然環境能夠提高蝗蟲的產卵量,提高到什麼程度呢?

    蝗蟲產下的每個卵塊中含有80粒卵。在乾旱少雨的情況下,每立方米土地中的蝗蟲卵塊大約有5000個。

    也就是說,看似“風平浪靜”的土地,實則“暗流湧動”!因為每立方米的土地中埋藏著蝗蟲40萬粒卵!

    當這些蝗蟲卵,孵化成蟲的那一刻。漫天的“蟲雨”將會覆蓋整片天空。鳥類、蛙類,這些蝗蟲所謂的天敵,面對數以萬計的“蝗蟲大軍”根本無能為力。

    澤陸蛙(中國最常見的蛙類之一),一天能夠吃60—100只蝗蟲,是蝗蟲的自然天敵,但蝗蟲的數量是青蛙的數百倍,甚至是數千倍。

    如此龐大的數量,撐死青蛙也吃不完啊。且蝗蟲是一種“帶翼昆蟲”,蝗蟲一天能飛行118公里,速度極快。青蛙的機動性與蝗蟲相差甚遠,故此青蛙對蝗蟲根本無法起到絕對抑制作用。

    粉紅椋鳥,自然界中的“蝗蟲殺手”。蝗蟲真正意義上的天敵,將蝗蟲視為“主食”。一隻成年粉紅椋鳥每天能夠吃掉120只—200只蝗蟲。是對蝗蟲威脅性最大的一種鳥類。不過粉紅椋鳥的平均產卵數量為5枚,最多8枚,與蝗蟲相比不足以一道。

    且粉紅椋鳥主要棲息在中國新疆,對氣候、地理的要求極高。而蝗蟲的行軍方向不定,棲息地跨越南北兩域,對氣候、地理的適應能力極強。因此,在生存區域這一塊存在地理侷限性的鳥類,幾乎不可能消滅或抑制蝗災的發生。

    森林在減少,鳥兒的數量在減少,氣候變暖,土地乾旱,人類造成的乾旱成為了蝗蟲繁殖的溫床。鳥兒卻因為蝗災而填飽了肚子,人類因為蝗災而開始重視對自然的保護。

    人類摧毀了鳥兒的棲息地,讓鳥兒沒有食物。自然便摧毀人類的棲息地,用蝗蟲餵飽鳥兒。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果報應,都是自然規律。消滅蝗災,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只要我們每個人抱著一顆愛護自然的心,保護環境,保護樹木,減少尾氣的排量,減少工業煙塵的排放。讓乾旱的土地得到雨水的滋潤,讓大自然重新煥發活力……

    蝗災,並非不可戰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意失敗欠債幾百萬,信用卡刷空了怎麼翻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