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湖南中歷隕石鑑定

    在《陶雅》中有這樣的記載“康熙彩硬,雍正彩軟,軟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紅為淡紅,綠為淡綠,故約軟彩也。”它說得很清楚,把彩裡添上了粉,使它的紅變成了淡紅,有了過度,使它的綠變成淡綠,也有了過度,這就是粉彩的一個功效,它實際上是在五彩的顏料里加了一種叫玻璃白的物質,使它的彩呈現了過渡的顏色。

    粉彩創燒於康熙晚期,興盛於雍正、乾隆時期,尤其以雍正一朝製作的粉彩瓷器最為精美,無論造型、彩繪技法紋飾圖案等方面,都達到空前的水平,粉彩在道光年間就開始衰退了,同光中興以後,粉彩就徹底變成了一個商品,跟藝術的距離越拉越遠,因此粉彩古瓷藝術價值最高的也就是康熙雍正時期。

    雍正乾隆時期的粉彩表象風格不一,雍正喜歡清新淡雅柔和,乾隆時期更趨向於富麗繁縟,出現“百花不漏地”的瓷器,粉彩除了“百花不落地”還有另外一種極為特殊的瓷器,偏偏不是以粉彩最擅長的顏色取勝,而是以其獨特的樣式,不僅讓生活在清代的人追捧,也讓我們現代人驚歎不已,它就是包袱皮,包袱皮給人第一美的衝擊力是非常震撼的,它將柔軟的絲巾與堅硬的瓷器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以堅硬表現柔軟,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有多大的意義與價值,藝術之美,粉彩之美不可言之。

  • 2 # 洪三元談收藏

    早在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緻,粉潤柔和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它們相互襯托,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表現技法上,從平填進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風格上,其佈局和筆法,都具有傳統的中國畫的特徵。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並與繪畫技法緊密結合,這是景德鎮陶工們的一項新的創舉。經研究化驗,所謂“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濁劑,屬氧化鉛、矽、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濁作用,可以使彩繪出現濃淡凹凸的變化,增加了彩繪的表現力,讓畫面粉潤柔和,富於國畫風格,因此博得“東方藝術明珠”的美稱。

    早在清朝康熙後期,景德鎮的粉彩瓷就已問世,雍正時相當精緻,乾隆年間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畫的瓷器珍品,其領袖人物王琦,將一般的繪瓷方法應用於繪瓷板人物像,畫持精深,畫風新穎,被人們稱為“神技”。新中國成立後,粉彩瓷更有長足的發展,許多具有健康、清新、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滿目。藝術瓷廠生產“福壽牌”粉彩瓷獲國家金獎。

    藝術發展至今天面臨今天對過去和未來的期待及選擇,就象火與泥土透過人的創造之路發生了許多的藝術,最初中國的原古彩陶,在泥士與火凝固燒成一種物質的精神永恆,這種物質同人的意識完美結合,逐步在人的生存活動中將精神注 入這種物質,形成藝術功能,這個過程就人的生存需要發,即泥土與火在人類最初生活一直延續到今天,並隨著人的生活實現人的信念而隨著時代在火與泥土這間產生新的文化價值。景德鎮的粉彩藝術在火與泥的燒成後產生了許多新的因素,並且將理性和感性因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表現藝術形象的超鴻人微的審美價值。

    粉彩文人畫是景德鎮人為生存智慧性地創造陶瓷裝飾技術和吸收其它工藝而開創的材料手段。由於具有一定的飾造形象的能力,因而被 藝術家們認定為具有繪畫性的藝術。粉彩文人畫在幾代人的努力和探索之下已經具有自身的藝術語言、評價標準及公認的藝術價值。

    1粉彩文人畫的興起及其價值

    粉彩藝術從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步入民國時期以及解放初至現今不停地吸收借鑑其他藝術營養才得以發展。尤其是受到西方藝術的巨大沖擊,粉彩藝術在保留中國傳統藝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把西方造型基礎巧妙 地吸收在自己的藝術根基上,因而粉彩文人藝術作品呈傳統、現代交融在一起,形成技術、材料特性和藝術為一體的粉彩藝術。

    文人瓷畫從淺降彩程門、金品卿、王少維到粉彩的潘陶宇、汪曉棠、周小松、王琦等興起之後,逐步構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依賴文化來發展自己的個性。

    文人粉彩藝術的興起同歷史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在不同於原始的裝飾藝術逐漸在裝飾的特點上依託文化控制視覺的能力,取材於自然的因素。

    因此粉彩藝術的最大特點是自然形態在精神文化上的過濾摹擬性的創造,實質是依託文化的內化精神選擇性地表現。所以文人瓷畫不是裝飾性的點綴花、葉藤。而是 將價值觀念擴充套件到審美思考的經驗上,達到藝術的“無為而治”的高境界。

    創造一件粉彩藝術作品,今天看來,最重要的是以藝術思維及其創作規範達到目的。

    我們可以認為,粉彩文人瓷畫在潘陶宇、汪曉棠、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鄧碧珊、程意亭、何許人、汪大倉、田鶴仙、畢伯濤、劉雨岑。以及王步在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的各個領域各具自身的藝術風格。他們共同之處在於注重工藝的完美結合,注重文化素質的積累,並且融合哲學思想、典 故、文人詩、書畫及印為一體的粉彩文人畫,倡導個性為高境界,排斥工匠氣息,因此為景德鎮陶瓷藝術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更重要的是瓷畫的繪畫語言。

    從另一個角度看,粉彩材料在景德鎮陶瓷生產中,粉彩適用於日用陶瓷產品中,然而這同粉彩文人瓷畫完全不同,在潘陶宇,汪曉棠及八友之後 ,他們的弟子進一步發展了陶瓷藝術,例如:王錫良、余文襄、張松茂;李進、汪桂英、畢淵明、徐煥文等一批藝術家不懈的努力,進一步開拓了這門藝術的表現效果和擴大了藝術表現範疇。由於歷史的原因,他們注重文化修養,自覺增加藝術功力,吸 收色彩和文化的價值並相應的密切的綜合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吸收西畫的結構,造型基礎及體積,明暗光線的效果,配合中國傳統線的魅力,達到技巧和藝術整體效果的統一。這樣使粉彩藝術增添了許多新的面貌。

    在這批弟子之後,新的後起之秀在受過完整的繪畫基礎教育之後,把色釉的天然效果巧妙地同繪畫精神相結合,達到妙趣天成的效果,出現了許多新面貌有價值的作品。

    2 粉彩文人畫的藝術創作與視覺規律

    陶瓷藝術創作的基本素質要求,必須把某些侷限變成智慧創作,使藝術和工藝技能相結合探索出若干的文化精神價值,表現出粉彩藝術的精美,玩賞的特點,充分挖掘粉彩藝術的豐富審美內涵,達到伴隨生活審美持續性的要求。所以粉彩技能是靠經驗的積累才能自由的創作,尤其強調師傳的技術經驗, 另外,在材料加工和繪製過程中,控制繪製油性的經驗,加上填色的技術,這些基本靠經驗的傳授。因此粉彩藝術在創作思維至表現形式和內容的價值上,創作者都必須根據材料的經驗積累,以最終的理想效果思考藝術形式及藝術體材。並且配合製作材料,使技法達到表現藝術情感的目的。粉彩藝術在這裡說明藝術思想必須同瓷胎泥性、加工材料、思考創作目的和透過“火”的燒成,才能形成一整套有機的聯絡,才能恰到好處地創作出理想的效果。

    正因為如此,粉彩藝術強調粉彩的韻味,也就是線與面,墨與色相互滲透,使線與墨色,色相混合的整體效果顯示出來,強調白的空間表現內容的價值,為主體充分顯現形象及環境整體視覺效應的過程,注重視覺規律,所謂“計白當黑”“知其白,守其黑”正是使藝術視覺效果給人欣賞的直接性與內在心理相聯適應的過程,這充分說明審視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增加感性的愉快和理性分析雙重的滿足。

    這是內在的藝術哲學價值。

    現代粉彩文人藝術仍然在保留中國畫線飾造結構的傳統,同時使線結構不同於形體塊面的結構方式,即控制塊面、色彩、明暗線上結構之中,承擔空間形體任務,又承擔結構的任務和強求其內在變化。這樣韻味就顯示了內在的價值。從總體看,色彩、調子、形狀以及線都透過整體到區域性滲透,視覺雙回覆整體交差的過程,成功的粉彩作品提供了許多的審美品味的過程和創作的價值。

    3 粉彩文人畫的審美價值及品味的規律

    粉彩文人畫的藝術性不是直觀裝飾性。因為粉彩文人畫的藝術發展同現代環境密切相關。如原始社會生存在自然環境之中,經受自然的種種分割,及解脫自然環境的直觀精神使現代人同原始人在具象和抽象有明顯的區別。這樣原古時期人化精神的超越性在彩陶紋式上的圖騰價值,以直線、弧線等抽象圖案為主。然而現代環境生存逐漸處在以直線和抽象幾何空間建築裡,間隔了自然環境,迴歸自然就形成了現代精神的表現主體。粉彩文人瓷畫恰恰以自然時空綜合文化的因素作為創作的依託,使自然形象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上的獨特內在語言出現,粉彩文人畫在現今環境才得以發展。因此注重表現精神特徵的審美價值,將更多把自然的和宇宙作為一體的象徵,粉彩文人畫藝術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經構築繪畫意識的藝術哲學語言,並透過工藝為特徵而具有藝術的內涵表現,創作的價值。因此裝飾意識只是外在特徵,而不是內涵。所以文人粉彩藝術適應新文化環境正長趨直入的發展。可以認為粉彩文人畫藝術在審美的規律提供時代的美學價值。

    文人粉彩藝術注重品味的價值,然而品味反映人類在實踐活動中所獲得的時空感,因而伴隨著生活活動中透過感官反映感覺性質,它的客觀社會性透過感官特徵極為突出和重要的是文化特徵,在綜合的感觀基礎顯示其文化的價值。品味至使審美視覺整體同區域性構成互補的關係。這就是藝術和工藝材料構成依據,使審美感覺存在價值及思想的特點。因此粉彩材料的美感同技巧密切相關。所以色釉高雅,韻味,厚重在粉彩藝術中顯示性格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粉彩藝術語言區別於其他藝術而顯示自己的內在審美魅力。

    4 粉彩文人藝術的發展

    粉彩文人畫藝術正經歷艱苦的考驗和價值的評判。現在不是補充血液的問題,而是從冷藏的狀態中沸騰起來,追求藝術對粉彩文人畫的本源。必須確認這門藝術上升更高一層的藝術格調,並且把具有藝術膨脹和張力的高標準和不斷遞進的狀態和諧地形成粉彩藝術的語言。創作者必須帶有濃重的氣 質去融合人與自然的創造能力。

    粉彩文人畫最初受傳統文化逐步發展起來,也把各種各樣的技藝反覆比較篩選,精心創作,選擇成功的經驗及效果,區分陶瓷藝術家和匠人。這就是說陶藝家必須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思想和素質為前題,把自身的情感和感知至器官的人化自然創造性地表現出來。成功的作品必須具備創造和表現藝術的素質。王琦的粉彩文人畫雖然脫離黃慎的影響僅差一步,然而英年早逝仍使他在今天看來,他是第一個表現現實 體材的人。

    我們必須承認,粉彩藝術是陶瓷藝術中最具飾造形象能力的藝術,所以我們可以認為至今景德鎮仍然是藝術瓷繪製作中心。粉彩藝術是這個中的軸承。儘管現代藝術思想及潮流變化莫測,但粉彩藝術仍以傳統精神穩步發展至使陶瓷藝術具有雄厚傳統底蘊。

    郭世五仿雍正、仿乾隆的粉彩瓷最為精細,具有雍、乾時彩瓷的風韻。據《景德鎮史稿》、《明清瓷器鑑定》、《古玩舊聞》等著作介紹,袁世凱任大總統時曾派郭世五(原名郭葆昌)在景德鎮擔任陶務監督,是我國陶瓷史上最後一個督陶官。此人在擔任督陶官前後的一段時間內,主要是發展仿古瓷。由於他常駐景德鎮,對窯工熟悉,也有條件用重金聘用制瓷能手。郭氏仿雍正、乾隆的琺琅彩和粉彩瓷,胎質純白、畫工精細、色彩瑰麗。1949年郭氏親屬捐獻給故宮博物院的瓷器中,就有多件類似的器物,以瓶為主,瓶體多為撇口燈籠式,器表紋飾主要以人物為主,有嬰戲圖,麻姑獻壽圖,高士圖以及古代文人喜愛的琴、棋、書、畫圖案。繼承乾隆時的施彩方法,以琺琅彩為主,部分紋飾加施粉彩,畫面紋飾精美,生動活潑。其款識均為紅彩篆書或楷書“居仁堂制”、“觶齋主人”、“陶務監督郭葆昌謹制”等。這種精品在當時古董界稱為“洪憲”瓷或稱民國琺琅彩。民國早期“洪憲”瓷已成為郭氏仿品的代稱。由於製作水平高,當時“洪憲”瓷名噪一時,不少古董商因此牟取高利。

    故宮藏品中還有郭世五專為他自己燒製的仿雍正粉彩瓶,瓶高30釐米左右,洗口、細頸、溜肩、圓腹、圈足,瓶身以下部裝飾為主,繪盛開的花卉和草蟲、蝴蝶,如海棠菊蝶瓶、百合花草蟲蝶瓶、蘭花靈芝瓶、牡丹瓶、月季花瓶、梅竹瓶等。瓶底有兩種款識,一種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之字款,一種紅彩篆書“郭世五”三字款。仿雍正粉彩瓶均通體白釉泛青,色彩有的豔麗,有的淡雅,遠效果較為漂亮,具有雍正粉彩的韻味。仔細觀賞,足內面有較大鬃眼,藍色彩料偏黑灰調,彩料表面不光潤,與雍正粉彩真品相比則相形見絀。

    總之,對粉彩文人畫的分析認為:今天粉彩藝術的潛力仍然無原則要藝術家提高自身的修養和把握工藝材料,嚴格規範藝術的創作規律、面對現實、面對外師造化來表現粉彩藝術語言。只有排斥拼湊資料的畫面遊戲,培養綜合的修養及加深功力,完善工藝技術和材料的開發,注重摸索陶瓷繪畫的語言,不斷更換調整及淘汰不成熟觀念使粉彩藝術一步一步走向正規的創作之路。

    粉彩文人畫在景德鎮近代陶瓷藝術歷史變化發展中正穩步前進,並且如磐石一般支撐著陶瓷藝術的內在動力,儘管文化潮流風雲變換,然而粉彩藝術仍不知不覺地穩步發展。

  • 3 # hour說故事

    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粉彩瓷器,粉彩是指在燒好的白瓷胎上,用生料作畫,填好粉彩顏料後,再次用760攝氏度的溫度燒製,燒成後顏色不僅固著在瓷器釉表面,而且光澤晶瑩,粉潤柔和,用手觸控有明顯的凹凸感。

    這一段是由來,

    粉彩是於康熙時期,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琅彩的影響演變而來的。

    個人看法,粉彩瓷器的包容性很強,他可以吧你夢中的美景,路邊的風光,還有心中的情懷完美的展現出來。他能表達的情感很多,能創作的空間也很大,因為粉彩瓷器對於創作方面是沒有太大約束的。我說的不太成熟,但是希望題主可以明白我的意思。

    至於價值嗎,這個因人而異,這個人即指創作人也指收藏者。

    看圖

  • 4 # 古董送拍員

    粉彩瓷器造型優美,實際脫胎於五彩和琺琅彩,粉彩瓷屬於釉上彩,有油調和水調之分,一般油調粉彩有凹凸感,我們業界稱為硬彩,水調粉彩無凹凸!

    粉彩始創於康熙,極盛於雍正。康熙晚期在景德鎮窯開始燒製粉彩瓷,但製作較粗,流行於雍正乾隆嘉慶直至清朝滅亡!

    粉彩瓷器屬於清代非常重要的瓷器種類,其存在豐富了中國瓷器文化的多樣性,在中國瓷器文化發展中佔據了重要地位,也是為歷代收藏家所最鍾愛的瓷器種類之一!論價值雍正粉彩價值最高,其次是乾隆嘉道粉彩!在北京翰海一次拍賣會上一隻雍正粉彩碗成交價近1500萬,而在北京保利一次拍賣會上一隻乾隆粉彩雙耳瓶也以280多萬成交,一隻粉彩長頸瓶也以480多萬成交!

    綜上,一件清中期粉彩官窯瓷器按器型和儲存完好度,一般成交價格都在百萬以上,特別精品的也能過幾百萬甚至過千萬!

  • 5 # 收藏遊天下

    粉彩瓷器是唯一動搖了瓷器老大青花地位的瓷器。他的早期產生主要是仿製琺琅彩,然後慢慢普及,價值比較中庸!好的貴孬的便宜,價格差距相當大!

  • 6 # 土疙瘩LR

    粉彩瓷器的意義:

    ①粉彩的出現結束了青花瓷七百多年的霸主地位,成為了清代繼五彩,鬥彩,琺琅彩之後,最後一個陶瓷品種,其在陶瓷史上地位及影響力,足以與青花平分秋色。

    ②粉彩對色彩的表現力顛覆了皇權貴族對傳統色彩追求的認知,粉彩對人物神態,翎毛走獸,花鳥魚蟲等帶有西方文化氣息的寫實表達,成為當時風靡海外的貿易瓷器。

    ④粉彩始創於康熙,極盛於雍正、乾隆,衰於嘉道,延續到同光,仿製於民國,粉彩瓷器自康熙朝晚期一改硬彩的熱烈張揚而變得柔順溫和,對瓷器要求和審美進入官民共享時代,琺琅彩為皇家獨有,粉彩為官民共擁。

    ⑤康熙粉彩色彩柔和,雍正粉彩舒朗淡雅,乾隆粉彩富麗繁縟,嘉道粉彩簡約純樸,同光粉彩獨特變種,故坊間有"雍八乾九包袱皮,嘉瘦道簡大雅齋"的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的價值:

    ①粉彩對藝術的真實表達,是其價值的真正所在,時至今日,由於粉彩的色彩豐富,色調淡雅柔和,做工精美的天然優勢,加之民眾對粉彩瓷器的情愫繾綣,情有獨鍾,使得近些年來其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節節攀升。

    圖①清雍正粉彩碗。

    圖②清乾隆粉彩天球瓶。

  • 7 # 孝感天下

    你好!你問粉彩瓷器有什麼意義?價值幾何?我作為一個收藏者來回答你的問題,所謂粉彩,是指一種工藝技術,稱為軟彩,也叫釉上彩。它在製作過程中先把沒有作畫的素胎上釉燒成型,再出窯在器物上面用彩色顏料作畫,畫好後第二次入窯燒製,窯內溫度在600至900度之間,低溫燒烤而成。所用色彩豐富,鮮豔奪目。一改青花單一色調,粉彩首先在技術上就是一種進步。粉彩瓷器上每件器物上所畫內容都是有講究的,其中有人物故事以及吉祥的圖案,山水花鳥,草木魚蟲等口人容豐富。工匠們把這些畫作,用粉彩上色,還原了本色,提高了人們視覺亨受,表現了工匠技術和創作意義。粉彩瓷器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可見它的價值是蠻高的。再說它的發明和創新就是一種價值吧?

  • 8 # 看不慣這黑暗的世界

    在明清時期的五彩瓷器的工藝基礎上,受琺琅彩製作工藝的影響,制瓷工匠經過反覆的摸索實踐,在康熙年間創制出了粉彩瓷器,這是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釉上彩新品種。自清代康熙年間之後,粉彩瓷器逐步成為我國彩瓷產品裝飾方式的主流。

    粉彩彩料的化學組成,基本上是在低溫玻璃釉料中摻入一定量的金屬氧化物和含砷的白色彩料配製成的。當彩繪後的瓷品在750攝氏度左右燒烤後,彩料中由於砒霜起乳濁作用,使色釉具有一種不透明之感,即乳濁效果,給人以“粉”的感覺。

    它的線條有濃淡深淺,色調秀麗柔和,使紅彩變成粉紅色,綠彩變成淡綠色,藍彩變成淡藍色,幾乎所有的顏色都能被粉化。同時,藉助於改變玻璃白的加入量,更可以把同一彩色化成一系列不同深淺濃淡的色調,擴大了釉上彩的色調範圍。

    至雍正時期,無論造型、胎釉和彩繪都有長足進步,粉彩的畫面因已採用玻璃白粉打底的方法,加上燒成的溫度、氣氛掌握好,粉彩瓷不僅色彩豐富,而且更加嬌豔,以淡雅柔麗而名重一時。

    至於價值如何,粉彩也有分為官窯民窯,官窯分三等級一等官官價值連成,二,三等價值不非,清代精品民窯粉彩價值不也錯。

  • 9 # 陳年老瓷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粉彩瓷器個人總結以下幾點:

    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是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粉彩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琅彩瓷製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從康熙晚期創燒,後歷朝流行不衰。

    康熙粉彩瓷,是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粉彩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琅彩瓷製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是由康熙晚期燒製。

    早期的康熙粉彩還處於初創階段,主要是民窯,產品流傳很少,圖案和施彩的風格比較簡樸,紋飾以龍鳳、花卉、仕女為主。施彩濃重,多數無款。粉彩瓷器發展到雍正時期極為盛行,景德鎮御窯廠出於雍正帝的愛好和宮廷陳設、使用的需求,大量燒製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為釉上彩的主流。無論顏色和描繪技巧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特點。這件粉彩牡丹玉蘭蜂蝶天球瓶堪稱雍正粉彩的典範。

    雍正、乾隆、嘉慶朝彩瓷以粉彩為主流,陳設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皿以及五供(由兩件香罐、兩件花抓及一件香爐組成)和法器等都屬常見。早期的粉彩還有乾隆朝的特點,比較精細。

    粉彩的特徵有以下幾點:

    一是官窯器中的粉彩開光器為多見;

    二是繼承康熙製作的壓鳳尾紋(即軋道工藝)粉彩仍屬多見;

    三是萬花堆、百花圖畫面的器物十分突出;

    四是在碗類器上也出現了山川風景畫;

    五是碗、盤之類器物的圖案以花卉、花果為多,特別突出的是過枝癩瓜的圖案,象徵著瓜瓞綿綿的吉祥之意道光朝粉彩瓷類同於嘉慶朝,只是繪瓜蝶、草蟲紋飾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當於官窯器,其工藝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盤、碗、燈籠尊、蓋碗等。

    近年來清三代瓷器一直是市場寵兒,特別是“乾隆瓷”幾乎成為高價瓷、天價瓷的代名詞。清三代粉彩瓷在海內外拍賣市場上一直居高不下,其中雍正時期的粉彩是清三代中的鼎盛時期,其在拍賣市場上也是佼佼者。4年前,在香港蘇富比的拍賣會上,一隻雍正官窯粉彩蝠桃紋橄欖瓶,以4150萬港元的驚人價格拍出,創下當時清代瓷器拍賣的世界記錄。近兩年,雍正粉彩在拍賣市場上也是高價迭出。據瞭解,雍正粉彩官窯傳世甚少,只要有精品現身就不愁獲得高價。

    主要原因在於當前藝術市場投資成風,在藏家心目中,買中國藝術就要買頂級的,買有來路的,買有品相的。清三代瓷器這3點都具備,因此對新買家而言,清三代很容易入門。

    附2019秋拍參考:

    清乾隆 御製洋彩加金鏤雕團螭紋開光內繪“時時報喜”雙龍耳轉心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 38.1cm

    諮詢價

    成交價:9200萬元

    北京保利2019年秋拍

    清乾隆 粉彩無量壽佛、粉彩白度母、粉彩綠度母 (三尊一組)高29.5cm;高29.8cm;高29.5cm

    估價:1500-2500萬元

    成交價:2990萬元

    北京保利2019年秋拍

  • 10 # 古今收藏文明

    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粉彩瓷器,也即瓷器鑑賞中的“軟彩”瓷器,為何得此名,皆因其色彩雖豐富,卻都清淡素雅,不同於康熙時期的明紅豔綠,別具品格,優柔溫潤,所以是中國瓷器史的重要瓷器品類。那麼,粉彩瓷器有什麼意義呢?它的價值又是幾何呢?

    首先,粉彩瓷器的出現,在清代本身就是較為特殊的,相對於青瓷以及琺琅彩等等,粉彩瓷器無疑是中國瓷器傳統審美的迴歸,其端麗溫和,淡彩出眾,有中國文人所稱道的“君子之氣”,內斂深沉。尤其是雍正時期的瓷器,以粉彩瓷器為優,其彩繪的技法與優美的裝飾都水平極高,這個時期的粉彩瓷器,無論是藝術價值還是收藏價值,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同光之後,粉彩瓷器逐漸普通化,所以從客觀上來說,康雍時期的粉彩瓷器,是最具價值的。

    那麼粉彩瓷器所呈現出來的溫潤淡彩,是怎麼做到的呢?它又有何意義?粉彩瓷器的淡彩,是透過在彩中新增粉而達到的,這是一種名為玻璃白的物質,與瓷器原本的顏料混合,再加以精心描繪、燒製,可以減去幾分清代彩料的煊麗耀目,而添幾分優柔溫潤,最後出品的粉彩瓷器可以做到色彩飽滿而不刺眼,紅為粉紅,綠為淡綠,且深淺有過渡,有溫潤稚趣之妙。玻璃白的運用,對於中國瓷器發展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不過在瓷器甄別與鑑賞中,即使是康熙雍正時期的粉彩瓷器中,也各有不同。康熙雍正時期的粉彩瓷,偏向淡雅溫潤,柔媚婉麗,且器型端莊,在御用瓷器中別具一格。而乾隆時期則並非如此,由於時代審美的因素,原本粉彩瓷器所具有的婉麗特性被另一種富麗堂皇的風格取代,在乾隆時期,粉彩瓷器多用花形,且紋飾繁密,色彩密集,甚至有“花不露底”的粉彩瓷器出現,不得不說是別樣的風格。

    總的來說,粉彩瓷器作為軟彩瓷器,透過在彩料中新增玻璃白來呈現效果,其特性就是溫柔婉麗,潤澤淡雅,在清代的瓷器中是一股清流,特別是康熙與雍正年間的粉彩瓷器,更是端莊大方,秀逸非凡。至於乾隆時期,才轉向繁麗富貴。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粉彩瓷器,都是具有收藏價值的,當然,最優質的還是康雍時期的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圖片及成交價格參考:

    1:清雍正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盌(一對),尺寸:直徑14釐米×2,估價:諮詢價,成交價: HKD 50,720,000 ,成交時間:2007-05-29,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7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雙圈雙行六字楷書款 。

    2:清雍正粉彩過枝八桃五蝠福壽雙全盤成對,尺寸:直徑20.2釐米,估價:諮詢價,成交價: RMB 50,600,000 ,成交時間:2018-06-19,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盤為一對,敞口,弧壁,圈足。盤心以粉彩繪一株蒼茂桃樹,沿盤壁蜿蜒伸展至外壁,枝上雅繪盛開桃花,繽紛花蕾,八顆嫣紅桃實,五顆於盤內,三顆於盤外,渾然一體;桃枝盈間,以礬紅繪就三隻蝙蝠飛舞於盤心,另有兩隻繪於外壁,底足青花雙倭角方框內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此對盤,其上以精湛的筆法工筆寫出一顆桃樹,其枝幹虯錯矯健,蜿蜒而生,時而乍然轉折,卻總與碗形相得益彰。花蕊及花苞以細筆淡墨勾勒,突顯其高潔清雅,密而不亂,充分表現畫家功力。形態端莊秀雅,運用過枝花的手法在白底上從器外壁起畫,經過口沿,延續到器內壁,繪八桃五蝠,取「洪福齊天」、「福壽雙全」之意,雍正時期一般繪八桃,乾隆時多繪九 桃,故有「雍八乾九」之說。本品佈局構圖之妙見於「過枝」技法之運用。過枝又稱「過牆」,即花繪佈局將碗盤內和外壁相連通,圖案自盤外壁攀延過盤邊伸展鋪陳於盤心,使內外圖案既獨立成章又渾然一體。晚清陳瀏所著《陶雅》記載:「庚子後出五彩過枝盤碗甚夥。過枝雲者,自此面以達於彼面,枝幹相連,花葉相屬之謂,皆雍正官窯也。」

    3:清雍正仿木紋釉墨彩高士策杖圖筆筒,尺寸:直徑18.3釐米,估價:諮詢價,成交價: HKD 34,840,000 ,成交時間:2016-06-01,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6年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單圈三行六字楷書款。

    這件筆筒做工一流,洵為雍正年間 (1723-35年) 的御窯精品。雍正帝的御用工藝品素以品味高雅、做工精湛見稱。作為藝術贊助者,他的要求甚為嚴苛,無論身為親王之時,或是在位的短短十多年裡,他諭令製作之器物,無不體現了他超卓的審美水平,故深得藏家青睞。是次拍賣的筆筒,正是技術突飛猛進、藝術靈感遄飛和皇家大力贊助的成果。

    4:清雍正粉彩瑞果三多暗刻龍紋大碗成對,尺寸:直徑20釐米;直徑20.2釐米,估價:RMB 15,000,000 ~ 25,000,000,成交價: RMB 32,200,000 ,成交時間:2016-12-05,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雍正年制]款。

    5:清乾隆粉彩過枝五福九桃福壽盤,尺寸:直徑20.5釐米,估價:NTD 10,000,000 ~ 20,000,000,成交價: NTD 17,700,000 ,成交時間:2019-10-19,拍賣公司:藝流國際拍賣股份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秋季拍賣會。

    6:清雍正粉彩玉堂富貴紋菊瓣盤,尺寸:直徑23釐米,估價:HKD 18,000,000 ~ 25,000,000,成交價: HKD 16,860,000 ,成交時間:2016-11-30,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6年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雙圈六字楷書款。

    此盤作二十四瓣菊瓣形,盤內以琺琅料繪以折枝牡丹、木蘭及紫菀組成的團花紋飾,構圖主次分明,勾勒精細。花瓣以琺琅白料染邊,葉片以深淺不一的綠料繪製而成,意圖表現西洋的光影明暗技法,為雍正彩瓷中極為珍罕的佳作。

    7:清雍正粉彩福壽紋碗,尺寸:直徑14.4釐米,估價:RMB 8,000,000 ~ 12,000,000,成交價: RMB 14,950,000 ,成交時間:2011-11-17,拍賣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1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直口,弧壁,深腹,圈足。粉彩裝飾,盤內外壁繪桃蝠紋,一株枝繁葉茂的桃樹,盤根錯節,由碗外壁彎曲盤內,粉花綠葉,六枚嫣紅熟透的碩桃懸掛枝頭,五隻紅蝠展翅飛舞。外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清末陳瀏《陶雅》記有:“庚子後,所出五彩過枝之盤碗甚多,有桃實八枚綴於枝上者,索價亦甚巨。過枝雲者,自此面以達於彼面。枝幹相連,花葉相屬之謂,皆雍正官窯也。”

    粉彩瓷始創於清康熙朝,雍正、乾隆時期迅猛發展,雍正粉彩由玻璃白在彩繪畫面打底,用傳統繪畫中國的沒骨畫法渲染,突出了陰陽濃淡的立體感,色彩豐富,以嬌豔柔麗名重一時。粉彩裝飾圖案豐富,紋飾有山水人物、花草蟲蝶等。

    造型精巧玲瓏,胎體輕薄,釉面瑩潔細潤,敷彩新嫩,紋飾繪製精工,紋飾畫意生動,寓意吉祥,色調清麗淡雅,清新雋雅,為雍正粉彩器的上品。正如陳瀏《陶雅》評論雍正窯器有:“雍正窯極精之脫胎瓷畫。有四絕焉。質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絕也。薄如卵幕,口噓之而欲飛。映日或燈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之筆畫彩色。二絕也。以極精之顯微鏡窺之。花有露光。鮮盆娥細。睫有聳毛。且莖莖豎起。三絕也。小品而題極精之楷篆,各款細如蠅頭。四絕也。”

    8:清乾隆鬪彩福壽開光題詩粉彩秋芳圖扁壺,尺寸:31.8釐米,估價:HKD 12,000,000 ~ 18,000,000,成交價: HKD 14,500,000 ,成交時間:2017-10-03,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年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幹」、「隆」印。

    乾隆一朝造瓷樣式繁多,時有創新。此扁壺造型精美華豔,符合當時造瓷風氣,而且裝飾細緻巧究,可洞窺高宗雅趣。本品採明初扁壺器形,壺身以鬪彩纏枝福壽紋為地,兩面開光,一面畫粉彩花卉圖,另一面題詩,加綴如意雙耳,極富巧趣。乾隆個人品味喜好與本朝制瓷發展之息息相關,此壺糅合多種瓷器工藝,悅目非凡,可為一例證。

    本壺正面開光繪粉彩花卉圖,妍葩自然可愛,邊框描金,與背面題詩相應。花卉秀雅清新,渙明末名家惲壽平花卉繪畫之風。惲壽平,號南田,「清初六大家」之一,尤擅「沒骨」花卉畫法,不鉤輪廓,直接用色、墨渲染成形。其畫法獨闢新徑,筆下花卉婉約柔美,若隨風輕擺。惲氏師古法,重用鮮明豔色,如紅、紫、明綠,將之重新融入中國繪畫。雍正、乾隆二帝皆甚愛惲氏之畫,康熙晚期新創粉彩,遂以惲氏花卉意韻入瓷。

    本壺以如意為雙耳,別出心裁,可見其吉祥寓意深得乾隆聖心。壺身更以鬪彩畫纏枝瑞蓮及礬紅彩蝠五隻,寓意鴻福齊天。

    9:清乾隆洋彩綠地開光四季花卉御題詩燈籠瓶,尺寸:高40.2釐米,估價:RMB 8,000,000 ~ 15,000,000,成交價: RMB 13,800,000 ,成交時間:2019-12-04,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造型典雅,撇口,短頸,溜肩,長圓腹,圈足外撇,其形似燈籠,故又有燈籠尊之稱。與別緻的造型相比,紋飾佈局設計則更顯匠心獨具,以纏枝錦地襯開光白地花卉並御製詩為飾。本品除腹部開光外,通體以淺綠色釉為地,並以洋彩繪各式纏枝蓮紋,設色鮮妍佳妙,配以翻卷的枝蔓,洋溢位濃郁的巴羅克風格;腹部設計尤富巧思,以描金做八如意方框開光,其內施白釉,繪一面畫一面詩,交融更替為飾,所繪四幅花卉皆與御製詩文相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雞湯怎麼燉最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