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明淏
-
2 # 史海泛舟擺渡人
關羽的死是關羽自己造成的,關羽性格上的缺陷,是導致關羽敗亡的根本原因。從關羽獨自鎮守荊州開始,關羽狂妄自大的毛病就越來越嚴重,無論是馬超還是黃忠,糜芳還是孫權,都曾經遭到過關羽的羞辱。關羽不擅長搞好同盟和同僚的關係,直接導致了荊州地區的防禦空虛,造成了孫權背信棄義偷襲荊州。
馬超剛剛投奔劉備的時候,劉備封馬超做了平西將軍,都督臨沮的軍事,臨沮就是關羽遇害的地方。關羽聽說馬超升官,憤怒的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質問諸葛亮:“馬超這個人的能力如何?能夠與什麼人相提並論?”
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諸葛亮知道關羽一直驕傲自大,故意回答說:“馬超這個人文武兼備,能夠與張翼德並駕齊驅,不過比起來您美髯公還是差得遠呢!”關羽看到後非常的高興,讓人把信件抄下來,傳給賓客們觀看。因為關羽過於自大,臨沮又是荊州屬地,馬超始終沒有到臨沮赴任。
關羽從麥城突圍後,在臨沮被東吳軍隊俘虜殺害。假如馬超駐紮在臨沮,以馬超的威名和能力,肯定能夠接應關羽回到蜀漢。除了馬超之外,關羽還曾經侮辱過黃忠,蜀漢的大將都比較畏懼關羽,因為關羽性格上的缺陷,劉備始終沒有給關羽派遣副將。
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假如劉備把黃忠或趙雲派給關羽做副將,關羽征伐曹魏的時候,孫權肯定不敢打荊州的主意。實際上如果關羽能夠處理好和糜芳的關係,糜芳也不會放棄國舅的身份,去東吳做一個人人都瞧不起的降將。然而關羽絲毫沒有把糜芳當成國舅對待,甚至威脅要處死糜芳,最終逼得糜芳投降了東吳,荊州守軍不戰而降。
孫權偷襲荊州之前,孫權和劉備一直都是同盟的關係,特別是在漢中之戰前,孫權已經得到了荊州三郡,孫劉之間的矛盾已經得到了初步的解決。假如關羽能夠和孫權搞好關係,在關羽進攻曹魏的時候,孫權不僅不會偷襲荊州,還有可能策應關羽出兵。
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然而關羽一直瞧不起孫權,孫權想要讓自己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女兒,關羽罵走了孫權派來求親的使者。假如關羽答應孫權的親事,或者婉拒了孫權,孫權對待關羽的態度肯定會有所改變,至少關羽在被俘後不會立刻被殺。
從關羽的所作所為來看,關羽之死的罪魁禍首就是關羽。因為關羽的性格過於狂妄,把盟友和同僚全都得罪了,所以關羽才會遭到孫權的偷襲,糜芳才會毫不猶豫的投降東吳,關羽在逃亡的路上才會沒有一兵一卒接應。上帝想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關羽過度的自大,最終導致了他的敗亡。
-
3 # 小小的酸奶
關羽在公元219年攻打曹魏在荊州的佔領區襄樊之地。剛開始順風順水,打的曹仁只能龜縮在樊城之中,而且還消滅了于禁和龐德率領的援軍,並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之後盛極而衰,徐晃在正面戰場戰勝關羽,東吳背盟,呂蒙白衣渡江偷襲江陵。關羽不得已只得來到麥城,但是兵敗如山倒,加上外無援軍,想趁夜撤離的時候被擒,最後隕落。
那麼在這裡我們探究一下關羽的死是誰直接造成的。我從三個陣營來進行分析,請大家指正。
劉備陣營關羽是劉備集團的第一大將,而且荊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為什麼劉備還會眼睜睜看著他死。
其中的原因就是劉備集團剛拿下漢中不久,而且原本富庶的漢中可以說被曹操劫掠一空,劉備必須要將漢中充實起來,這一頓操作下來,就算益州的家底再怎麼豐厚,消耗也是巨大的。而且劉備在益州的軍隊可以說幾乎沒有停歇,必須修養。再加上剛拿到川蜀不久,也必須有軍隊震懾。同時訊息不靈通,等到關羽戰敗的訊息傳來,再發動軍隊,關羽早已隕落。
唯一有機會救援的是在上庸的劉封,那難道要他來負責任?其實也不可能,劉封得到劉備的命令前去攻打上庸郡、新城郡等地,在關羽求援的時候,劉封可以說立足未穩,一旦抽兵前往救援,剛得到的地盤又將丟失。劉封其實實在是無力救援。
因此,劉備陣營中不可能直接造成關羽的戰死。
曹魏陣營曹操剛剛和劉備爭奪完漢中也要進入修養的狀態。第一波前往救援的于禁的軍隊都是青徐之地的軍隊,但是就被關羽幹完了。第二波救援是派了徐晃和張遼的,徐晃的兵其實是司隸地區的,還來不及修整就前來支援,張遼的軍隊倒是生力軍,只是還沒等他部署完防禦南下支援的時候,關羽已經戰敗。但是曹魏當時的軍隊能做到的就僅僅是擊敗關羽,就連奪取關羽在荊州的地盤都是不可能的,更別說將關羽逼入絕境,從而斬殺關羽。而且在進一步說,曹魏的軍隊真的可以讓關羽丟失荊州,但是絕對封不住關羽撤往益州的通道。
因此,曹魏陣營最多是關羽戰敗的直接推動者,不可能直接造成關羽隕落。
江東陣營從我上述這麼說,我的觀點就特別明顯就是江東直接造成了關羽的隕落。
三軍齊備,白衣渡江
因為江東與曹操暗地裡結盟,直接可以緩解來自北方的壓力,全心全力地為偷襲荊州做好準備。關羽進攻樊城,後方可以說是絕對空虛,雖然沿江有著烽火臺,但是被呂蒙白衣渡江成功突襲到了荊州腹地。
失去根基,後路被斷
江東的背盟直接導致關羽荊州大本營的丟失,使得軍中失去糧草,軍無戰心。使得關羽軍隊的崩潰。而且江東直接將關羽撤往益州的通道阻斷,逼得關羽來到麥城這座小城。
小道擒將,武聖歸天
知道關羽早晚要逃,在小道上設下埋伏,一舉擒獲關羽。因為關羽十分傲慢平時總是挑釁江東,江東眾將可以說一直忍氣吞聲,再加上之前孫權低聲下氣企圖用聯姻來維持這段聯盟,被關羽一口回絕。主辱臣死,江東眾將可以說對關羽是恨之入骨。最後關羽就這樣隕落了。
可以說,江東的偷襲直接導致關羽軍隊的崩潰,後方的丟失逼得關羽只能撤往益州,但是撤往益州的通道一斷讓關羽退往麥城,最後遭擒、隕落。所以江東才是直接造成關羽的死亡的那一方。
但是如果硬要說是誰造成的,我認為還是得歸咎於孫權。不論背盟這個決定還是出兵的進行,必須是要有孫權這個江東之主的首肯才行。也許孫權沒想到關羽最後被殺,但是可以說是因為他的原因導致關羽的隕落。
-
4 # 南柯夢說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公元220年2月),關羽率軍進攻樊城失利之時,身後的荊州也被孫權偷襲,陸續失守。在這一年之前,關羽還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正經歷人生的巔峰。轉瞬間卻身陷囹圄,被人兩面包抄,導致無家可歸,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擒獲斬殺。
為何在一年前還勢如破竹,威震華夏的關雲長,一年之後就落得身首異串的下場?那麼是誰應該為關羽是死負責?
我覺得要負起關羽失敗被殺的責任的人正是關羽自己,因為他的高傲、因為他的輕敵、因為他的目中無人,才是他自己失敗被殺的最大罪魁禍首。有人說呂蒙跟陸遜應該負責,因為是他們偷襲荊州導致關羽腹背受敵,最終敗走麥城還被擒殺,這當然沒道理。
首先東吳跟蜀國本就分屬兩個陣營,而荊州都是兩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作為荊州最高長官的關羽必定要嚴防死守,而不是自己帶有荊州兵馬北伐中原。導致荊州兵力空虛,讓東吳輕而易舉的攻陷。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州之長,必定要對敵人的才能有所瞭解。而關羽卻因呂蒙為東吳大都督就有所輕視,試問周瑜、魯肅乃當世之才,正是有他們才有東吳如今之輝煌。如今呂蒙能繼他們二人之後任命為大都督,必有其過人之能,以絕非吳下阿蒙。關羽卻還用以前的眼光看待,更是因為陸遜的一封書信就相信東吳的臣服之意,可以說是可笑至極。更何況呂蒙奪取荊州本就是為自己國家著想,這本就無可厚非之事。所以呂蒙、陸遜不該為關羽之死負責。
這也是關羽麻木輕視,過於自大,認為東吳在自己的威名之下只能怯怯發抖,才導致兵敗被殺。
有人說是因為糜芳、傅士仁。這兩個人在大戰前夕還喝酒誤事,後勤保障不利,導致被關羽責罵,威脅他們要秋後算賬,結果他們直接投降東吳,導致江陵、公安失守,關羽無家可歸被殺。
但糜芳、傅士仁固然有錯,醉酒誤事。尤其是糜芳,身為劉備的大舅卻依然這樣。但同樣關羽也有錯誤,大戰前夕本應該安穩內部,一直向外。哪怕對糜芳、傅士仁進行處罰也應該在勝利之後,凱旋而歸之時。而不是在還沒開打就對他們說回來後嚴厲處罰,而關羽又是出名的傲上伶下,糜芳、傅士仁二人可以想象到時不死也要脫層皮。在這種恐懼之下,二人有怎麼安心的完成後勤工作,也是在這種恐懼之下,東吳的勸降就成了很好的後路。所以糜芳、傅士仁不是關羽失敗的直接原因。
身為荊州最高長官,尤其是決定親自率軍北伐的重要時刻,穩定內部安定,一致對外才是重中之重。但關羽卻不懂得因時制宜,盲目的打罰部下,導致在自己的重要後方埋下了一個地雷,最終炸死了自己。
當然還有人怪處於上庸的劉封、孟達。因為他們在關羽最需要援助的時候沒有出兵救援,導致關羽被困,只能敗走麥城。
問題是哪怕劉封、孟達趕到也對局面無計可施。首先上庸才剛剛奪得,內部還沒穩定,能夠召集的兵馬必定不多。其次劉封跟孟達之間就有矛盾,根本不能有效的控制軍隊。而且上庸確實是離關羽最近,但那時在表面上。正所謂望山跑死馬,現實之中從上庸但麥城山路崎嶇,叢林茂密,當到達時關羽可能早就被擒殺了。所以最後還是要靠關羽自己突圍才能博得一絲生機,可現實是失敗了。
因此關羽的被殺應該怪誰了?只能怪關羽自己,這一切都是關羽自身造成的。
在劉備奪得漢中的時候,面對孫權的刻意示好,關羽不但沒有領情,反而對其進行辱罵。“羽罵辱其使,不許婚”,這對於堂堂的東吳話事人來說是怎樣的侮辱。其次在北伐之戰中,不懂得見好就收,正是因為久攻不下樊城才會讓孫權有機可乘,被其趁機拿下了荊州。嚴重的低估了曹魏及東吳的實力。
重要的是違背了當時諸葛亮給劉備訂下的戰略藍圖,在諸葛亮託付荊州給關羽時就對其說無論發生什麼事,只要死守好荊州就是大功一件。結果看到自己的大哥劉備一路勢如破竹,就忘了諸葛亮的吩咐,自己冒進北伐。最終引起了一系列事件,也把蜀漢的大好局面毀於一旦。
結語:關羽雖然忠勇有加,但為人持才傲物,過於傲慢。或許為大將時還可行,但作為荊州的最高領導人,不懂得因時制宜,不懂得變通、聯合。只會在不知不覺中在自己身邊親手埋下一個個炸彈,最終自身造至惡果。所以導致自己兵敗死亡的人正是自己。
-
5 # 塵子渝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簡單的將關羽之死的責任給任何人和勢力都是不負責任的。
關羽自己的原因,持寵而嬌,剛愎自用,既不能團結荊州官員和士族也不能緩和盟友東吳之間的矛盾,和曹仁更是經常搞摩擦,荊州兩面環敵,關羽是其中的刺頭,被夾擊是必然。首先關羽敗亡和自己是有莫大關係的,但是關羽性格的養成和劉備、諸葛亮等人的遷就也是有莫大關係的,但總的來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張飛屢次被劉備批評和勸諫,最終還是死於小人之手可見性格中的悲劇使然。
對內不團結
和張飛恰恰相反,關羽愛兵如子卻不敬士人,而且自認蜀漢甚至天下第一名將。黃忠斬殺夏侯淵,關羽卻不屑一顧認為黃忠是老兵,恥與和黃忠為伍。馬超名垂西涼,一度殺的曹操割須棄袍,更是在投降劉備之後,成功威懾劉璋出城投降。關羽聽說之後,私自寫信問諸葛亮馬超和自己相比如何,諸葛亮刷滑頭,一面說馬超是一世之傑,又明捧關羽說不及美髯公超逸絕倫。當然也無可指責諸葛亮,畢竟也是為了緩和矛盾,但卻也滋長了關羽傲慢之心。
實際上關羽自我感覺良好的同時,卻沒有發現,整個蜀漢朝廷,幾乎沒有一位和關羽交情莫逆的官員,除了關羽自己的部下之外,關羽是一位孤狼。諸葛亮和關羽一同在荊州的時候,或許並無問題,但是龐統一死,諸葛亮入蜀,獨留關羽掌握軍政大權,弊端叢生。
實際上荊州除了關羽這一位名將,在文治方面也有很多名士,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馬良,被諸葛亮讚譽有龐統之才的廖立,年僅三十不到就被劉備任命為郡守,可謂年少有為。還有後來投降孫權成為東吳重臣的潘睿都是荊州的文官。可以說這三位雖然演義之中名聲不顯,卻是三國曆史上少有的大才,馬良是諸葛亮的摯友,馬謖被諸葛亮器重未嘗沒有馬良夷陵早死的補償心理。
廖立雖然後來因為亂群被貶,但是歷來也是被認為是諸葛亮不能物盡其才的最大黑料之一,李嚴都沒有這個待遇。
然而在關羽部下,除了馬良比較被器重之外,其他人是荊州之戰後才聲名鵲起的,馬良在關鍵時刻的建議,都被關羽所反對,可見關羽只是將領而無大局觀和人才觀念的。更難堪的是,關羽在發現掌握輜重的糜芳、博士仁沒有盡責任之後還責問兩人,表示回荊州要治兩人的罪,這不扯淡嗎?
後方不穩,關羽有重大責任,在團結部下,重用賢良方面和大哥劉備差的太遠,非常不及格。這一點張飛就好很多,一向和諸葛亮關係非常好,還發現了龐統的才能,後來仰慕大名士劉巴,要和劉巴同寢而臥,被拒絕鬧的雖說很不愉快,但張飛並沒有因此辱罵劉巴。張飛義釋嚴顏也成為佳話,關羽對內卻毫無隊友,如果不是和劉備信任度高,蜀漢也無人可用,龐統、法正不早死,恐怕荊州軍政大權還真落不到關羽頭上。
對內尚且如此,對外關羽更是驕狂
最著名的當屬關羽拒絕孫權為子求婚的那句“虎女焉嫁權女”了,實際上孫權當然是心懷鬼胎的,關羽如果答應了更是中了孫權的離間計,但是辱罵孫權則過激了,這種事情,推給成都就好了。劉備都需要政治聯姻,何況是關羽呢?答應不答應那是得問朝廷,而不是關羽個人所能決定的。這件事答應不答應,關羽親自處理都太把自己當回事,作為荊州留守的主人,女兒的婚事已經不是私人問題,而是國家大事,關羽乾坤獨斷是真的太剛愎自用。
荊州之戰的擴大化是沒有和劉備商量的
荊州之戰的發起雖然是曹仁先進攻的關羽,但是關羽勝利之後卻沒有顧忌劉備剛剛才奪取漢中,無力支援的問題而盲目擴大戰事。很多人疑惑為何關羽發動荊州之戰,東吳和曹魏幾乎集中了主力軍隊來夾擊關羽,而劉備這邊毫無動靜,即使關羽要求劉封支援也被拒絕。劉封如果有劉備的命令會拒絕關羽嗎?顯然不能,那麼答案很明顯,荊州之戰的盲目擴大化是劉備所不知道的,後來劉備知道的也是形勢一片大好,等到戰敗訊息傳來,再提支援已經來不及了。
蜀漢集團的盲目樂觀,沒有意識到荊州的危機已經臨近也是關羽孤立無援和盲目擴大戰事的重要原因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雙方几乎拼盡全力,或者說是劉備方是真的拼盡全力,成都諸葛亮都產生反對和疑問的情況下,楊洪勸解諸葛亮,漢中不容有失,漢中存則蜀中安,漢中失則蜀必亡。即使是“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全民皆兵也在所不惜。諸葛亮這才繼續支援劉備,賣命的運人運糧,這樣的情況下才奪取漢中之戰的勝利。蜀漢根本沒有餘力支援關羽發動荊州之戰。
但是蜀漢的形勢一片大好,蒸蒸日上之際,關羽又傳來水淹七軍的莫大勝利,劉備等人就沒有意識到勝利背後的潛伏這更大的危機,存在這盲目樂觀的情緒,沒有及時讓關羽回軍。實際上漢中之戰勝利之後,正是蜀漢開始勵精圖治,消化勝利果實的時候,怎麼能再度主動出擊。荊州雖然富庶,在漢中之戰也未損傷,但其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位置,是蜀漢沒有意料到東吳的悍然出擊。
那麼實際上早在漢中之戰前夕,東吳就已經和關羽搞過摩擦的,劉備還親自帶了五萬人馬支援,這才劃湘江而治。那麼東吳實際上是做了讓步的,因為這時候劉備要和曹操主力爭奪漢中,而東吳則想攻取淮河一線,將地盤擴張到淮河。
然而劉備目的是達到了,孫權的十萬大軍徹底被張遼給打的十不存一,本人也差點被張遼給活捉。合肥攻略失敗的東吳,很快就將注意力放到了荊州一線,和合肥那邊的一馬平川即使攻克也難以守住不同,荊州是東吳上游,本就是東吳門戶,更何況東吳有三國中最強大的水師,拿下荊州即是掌握自身安全的命脈也是更現實更容易達成的目標。
這些都是諸葛亮和劉備等人忽略的致命問題,東吳對荊州從孫堅時代就窺視良久,又豈會和蜀漢相安無事?隆中對的戰略本身就有些想當然忽略了東吳的進取心和野望,盟友何從靠得住,當年劉備的祖先劉邦還不是墨跡未乾就追這項羽打?
所以關羽之死的責任在於關羽自己以及蜀漢的戰略失誤所致,至於曹操和東吳原本就是敵人,夾擊,突襲關羽無可厚非。不能說東吳突襲關羽就是卑鄙,劉備反叛劉璋就是仁義,這種雙標是非常錯誤的,三國之戰本就爾虞我詐,蜀漢技不如人,關羽之死還是要找自身的原因。當然不可忽視的是蜀漢頂樑柱法正和龐統雙雙早死,導致漢中之戰後蜀漢無人可獨當一面的窘境。而關羽則是當時最好的選擇,軍事上關羽還是非常強勢的,而且關羽是少有的很快掌握水師作戰技巧的統帥,單憑這一點就是無愧於名將之資。 -
6 # 穀子的地
關羽丟失荊州,兵敗身死,是內因和外因多個因素影響,導致最後結果出現。總的來說,有幾個原因:
內因一:劉備用關羽守荊州本身就是個錯誤。
荊州對劉備非常重要,這在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裡有表述。荊州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可以說是他的軍隊,糧食,財政的供給基地。
荊州對劉備很重要,同樣對孫吳也很重要。對孫吳而言,荊州不僅僅是錢、人、糧的供給基地,還是遏守江東的大門。孫吳只有佔據荊州,才可以向西防範蜀國順江而下,對自己的侵擾;向北防範魏國的進攻,佔據荊州之後,長江就徹底變成屬於東吳獨家的天險。
這樣一個重要兵家必爭的四戰地區,劉備應做的是,派遣一個文武雙全,有智有謀,懂得外交的大將駐守,但劉備安排的是關羽。
關羽作為蜀國的五虎上將,武功行軍打仗都不錯,但關羽自身有兩個致命缺陷,
第一個缺陷:是弱與外交。
對荊州這個面臨魏、吳兩大軍事集團壓力的重要地區,諸葛亮的聯吳抗曹,尤其顯得重要。
關羽先是拒絕了孫權的聯姻,後對孫吳將領各種不屑,都為激發東吳背後偷襲埋下伏筆。
關羽另一個缺陷是:輕傲對手,獨斷專行。
事實上諸葛亮在荊州附近的佈置還是不錯,荊州附近不僅有關羽,還有劉備義子劉封。
給關羽留下的班底,文臣有馬良,糜芳,潘濬,武將有趙累,關平,廖化,傅士仁。馬良,廖化才能也都可以,以後都成為了蜀國大將。
關羽的孤傲使得他不善用人。糜芳、傅士仁投降東吳,劉封拒絕援助關羽,使得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身亡。所以說,劉備用關羽在荊州是個錯誤。
如劉備帶著關羽進川,而留下與東吳關係相恰,並謹遵執行諸葛亮策略的趙雲,則荊州不失,關羽又是另一個命運。
關羽身死的內因之二:劉封拒援。
劉備在荊州時候商沒有子嗣,劉封被他收為義子。劉備對劉封很重視,劉封也爭氣,為劉備立下很多戰功。
公元219年,劉封和孟達攻佔上庸,被劉備拜為副軍將軍。
關羽被困麥城,陷入絕境時 ,派廖化求援劉封、孟達,劉封卻聽從孟達之言,居然拒絕出兵援助關羽。最後導致關羽兵敗被殺,荊州丟失。
《三國志》中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歷史上一方將領不和,拒絕施援的案例很多。但無論什麼理由,最後都會導致失敗。
大概劉封也沒想到結果是這樣慘烈。劉封怕劉備怪罪,遷怒孟達,孟達畏罪投降曹軍,並與徐晃一起兵伐上庸,在孟達、徐晃、夏侯尚等圍攻下,劉封丟失上庸,逃回蜀國。
荊州一大片重要區域丟失,蜀國最重要的大將關羽戰損,對劉備可謂損失慘重,劉備怒不可遏,賜死劉封。
劉封的死,改變不了關羽被殺的結果。但劉封沒去救關羽,關羽外無援軍,是其潰敗被殺的重要原因。
關羽被殺,還有外部原因:
一個原因是魏國的兵強馬壯,和吳國暗地勾結。
荊州之戰,打到最後,關羽面對強大的魏國,已經是獨木難支。
雖然在荊州之戰前面有關於兵圍樊城,水淹于禁七軍,擒獲龐德的輝煌戰績,但曹操又派來五子良將之中的徐晃和張遼前來應戰,這二人勇武,不亞於關羽。而且二將均各領一軍,與關羽所部實力不相上下,再加上和關於對峙的曹仁,關羽以一己之力,已經無力獨撐。
這就是曹操將多兵多,而蜀國的兵力,則是捉衿見肘,抽不出人馬。
何況曹操還和孫吳暗地裡聯合。
關羽失敗的另一個原因是東吳使用計謀,是關羽上當。
蜀國和吳國修好結盟,對於關羽鎮守荊州,是有利的。
孫權的謀求聯姻,關羽以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拒絕,受到侮辱的孫權對此懷恨在心。
這還不算,關羽居然命令蜀兵越界,去東吳一側去搶糧。
這種簡單粗暴的外交和策略,完全破壞了蜀吳的聯盟。
本來孫權對劉備不歸還荊州念念不忘,關羽做法,最終促使孫權撕毀盟約,和曹操合力對付關羽。
與曹操當面鑼對面鼓,打陣地戰不同,孫權對付關羽,是利用關羽的驕傲和自大,巧施計謀。
孫權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將領陸遜,替代了老將呂蒙,別說這個無名將領,就是呂蒙也沒讓關羽放在眼裡。關羽相信東吳方面,已經不足為懼,隨後抽調荊州的軍隊,協助攻打曹仁。
孫權見計已得售,派呂蒙、孫皎,率軍攻佔江陵;派蔣欽率領水軍堵截,以防關羽從水上逃走。
呂蒙把戰船和東吳士兵,偽裝成商船和商人,很快偷襲得手。呂蒙先使得關羽部將傅士仁歸降,接著讓傅士仁勸降了江陵守將,劉備小舅子糜芳,並優撫蜀國將士的眷屬,同時陸遜進至夷陵,防劉備派兵救援關羽。
而曹操這邊也沒閒著,徐晃將孫權的信射給關羽,關羽見後大驚失色,徐晃趁機和曹仁,文聘猛攻關羽,關羽潰退。
蜀國的將士得知家屬被東吳優待,紛紛逃散,士氣劇降。
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將領截獲後殺死。
一代名將就此凋零,只為後人,留下一個傳奇。
-
7 # 新城鎮居民
直接殺死關羽的是東吳劊子手。
劊子手是聽了孫權的命令。兇嫌變為孫權
關羽是被孫權手下馬忠抓住了交給孫權的。兇嫌變為馬忠
馬忠是聽了呂蒙的指揮,截斷往益州的去路。兇嫌變為呂蒙
呂蒙是為了替主公孫權找回場子,劉備借了人家南郡不還。兇嫌變為劉備
劉備明知荊州這個事情上自己耍了個無賴,坑了盟友,還讓關羽一個打工仔給他頂包。因此責任在劉備
-
8 # 龍貝特
關羽素來忠義,武略超群,勇猛過人。被譽為“武聖”又被譽為“義絕”可見後人對關羽的推崇。
劉備集團在取了西川之後,留守荊州的人選便提上了議事日程。經過篩選商議,確定為關羽。在劉備的心目中,關羽顯然是最合適的,因為荊州重鎮,戰略要地,非股肱之人豈能用之;將來向中原反攻,經略華夏,無威猛之名,怎可用兵:保荊襄太平,寸土不失,應具備謀略之人,方能北服曹魏,南鎮江東。如此,關二弟鎮守荊州實在是不二人選。然而,在諸葛亮的心目中,關羽並不是最適合的。在近幾年的磨合中,諸葛亮發現關羽確實忠勇可嘉,對劉備的崇拜簡直是奉若神祗。缺點是除了劉備,誰都不放在眼裡。雖然有勇有謀,可也狂妄自負,常常目中無人。管理部下苛責過嚴,輕慢寡恩。然而,諸葛亮也深感劉備對關羽的信任是別人替代不了的。如果堅持己見,恐怕最後還是說了不算。權衡再三,諸葛亮還是對由關羽鎮守荊州這件事,舉起了自己的右手。雖然勉強同意了,但諸葛亮還是委婉的表達了對關羽鎮守荊州的隱憂,並鄭重的告誡關羽,一定要堅持一個原則:“南和孫權,北拒曹操” 對諸葛亮定的這個原則,關羽當然沒有深入的學習和思考。所謂秉性難移,在鎮守荊州,對外聯絡的工作中,關羽的直率、狂妄和自負便漸漸顯露出來,也為後來丟失荊襄九郡埋下了嚴重的惡果。後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在呂蒙卓越的領導下,一步一步的把關羽逼退到了麥城。後來在突圍的路上遭遇埋伏,被俘後遭到殺害。 因此我們認為,關羽的死是呂蒙直接造成的。(點贊關注都感謝)
-
9 # 王小倩545
關羽在公元219年攻打曹魏在荊州的佔領區襄樊之地。剛開始順風順水,打的曹仁只能龜縮在樊城之中,而且還消滅了于禁和龐德率領的援軍,並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之後盛極而衰,徐晃在正面戰場戰勝關羽,東吳背盟,呂蒙白衣渡江偷襲江陵。關羽不得已只得來到麥城,但是兵敗如山倒,加上外無援軍,想趁夜撤離的時候被擒,最後隕落。
那麼在這裡我們探究一下關羽的死是誰直接造成的。我從三個陣營來進行分析,請大家指正。
劉備陣營
關羽是劉備集團的第一大將,而且荊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為什麼劉備還會眼睜睜看著他死。
其中的原因就是劉備集團剛拿下漢中不久,而且原本富庶的漢中可以說被曹操劫掠一空,劉備必須要將漢中充實起來,這一頓操作下來,就算益州的家底再怎麼豐厚,消耗也是巨大的。而且劉備在益州的軍隊可以說幾乎沒有停歇,必須修養。再加上剛拿到川蜀不久,也必須有軍隊震懾。同時訊息不靈通,等到關羽戰敗的訊息傳來,再發動軍隊,關羽早已隕落。
唯一有機會救援的是在上庸的劉封,那難道要他來負責任?其實也不可能,劉封得到劉備的命令前去攻打上庸郡、新城郡等地,在關羽求援的時候,劉封可以說立足未穩,一旦抽兵前往救援,剛得到的地盤又將丟失。劉封其實實在是無力救援。
因此,劉備陣營中不可能直接造成關羽的戰死。
曹魏陣營
曹操剛剛和劉備爭奪完漢中也要進入修養的狀態。第一波前往救援的于禁的軍隊都是青徐之地的軍隊,但是就被關羽幹完了。第二波救援是派了徐晃和張遼的,徐晃的兵其實是司隸地區的,還來不及修整就前來支援,張遼的軍隊倒是生力軍,只是還沒等他部署完防禦南下支援的時候,關羽已經戰敗。但是曹魏當時的軍隊能做到的就僅僅是擊敗關羽,就連奪取關羽在荊州的地盤都是不可能的,更別說將關羽逼入絕境,從而斬殺關羽。而且在進一步說,曹魏的軍隊真的可以讓關羽丟失荊州,但是絕對封不住關羽撤往益州的通道。
因此,曹魏陣營最多是關羽戰敗的直接推動者,不可能直接造成關羽隕落。
江東陣營
從我上述這麼說,我的觀點就特別明顯就是江東直接造成了關羽的隕落。
三軍齊備,白衣渡江
因為江東與曹操暗地裡結盟,直接可以緩解來自北方的壓力,全心全力地為偷襲荊州做好準備。關羽進攻樊城,後方可以說是絕對空虛,雖然沿江有著烽火臺,但是被呂蒙白衣渡江成功突襲到了荊州腹地。
失去根基,後路被斷
江東的背盟直接導致關羽荊州大本營的丟失,使得軍中失去糧草,軍無戰心。使得關羽軍隊的崩潰。而且江東直接將關羽撤往益州的通道阻斷,逼得關羽來到麥城這座小城。
小道擒將,武聖歸天
知道關羽早晚要逃,在小道上設下埋伏,一舉擒獲關羽。因為關羽十分傲慢平時總是挑釁江東,江東眾將可以說一直忍氣吞聲,再加上之前孫權低聲下氣企圖用聯姻來維持這段聯盟,被關羽一口回絕。主辱臣死,江東眾將可以說對關羽是恨之入骨。最後關羽就這樣隕落了。
可以說,江東的偷襲直接導致關羽軍隊的崩潰,後方的丟失逼得關羽只能撤往益州,但是撤往益州的通道一斷讓關羽退往麥城,最後遭擒、隕落。所以江東才是直接造成關羽的死亡的那一方。
但是如果硬要說是誰造成的,我認為還是得歸咎於孫權。不論背盟這個決定還是出兵的進行,必須是要有孫權這個江東之主的首肯才行。也許孫權沒想到關羽最後被殺,但是可以說是因為他的原因導致關羽的隕落。
-
10 # 一葉小舟168521774
關羽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高階將領,郭嘉稱之為萬人敵,周瑜稱之為熊虎之將,劉曄稱之勇貫三軍。可見,關羽在三國曆史中的武力值有多高。
然而,關羽卻死在孫吳名不見經傳的手中。同時,也丟失了對蜀漢來說相當重要的荊州重地。流下了大意失荊州的成語。那麼,英雄一世的關羽究競是怎麼死的呢?
劉備奪取漢中後,蜀漢政權在地理上終於有了一方穩固的根據地。按照貫例,自然是對功臣的封賞。關羽被封為前將軍,這個職位相當於蜀漢武將之首。對於一生剛強,自負的關羽來說,這個職位給他帶來的喜悅自不必說了。
這時,荊州地區連降大雨,曹魏的襄陽樊城,處在一片汪洋之中。征戰一生戰場經驗相當豐富的關羽,從中看到了絕佳的戰機。當時,曹營中沒有水軍,關羽手中卻有一支水軍。關羽不失時機地發動了襄樊戰役。
戰役開始,效果出奇地好,曹營大將於禁投降,龐德兵敗被殺,七軍被全殲。曹魏一方一片恐慌,曹操一度甚至有遷都的想法。關健時刻,司馬懿建議聯合孫權共同應對關羽的猛烈攻勢。
於是,有了呂蒙的白衣渡江,有了失荊州,有了關羽的走麥城。
從七月開始到十月結束,從輝煌到兵敗被殺,只有短短的幾個月,一生英勇的關羽走完了他的一生。
有人說,整個戰役從發動到結束不見劉備和諸葛亮的片言隻語。所以,他們對關羽之死應付責任。
其實,這也正反映了關羽的自大,說明,關羽在發動戰役前並沒有知會劉備知道。戰役的發動只是關羽的自行發動,前期一路高歌猛進,剛愎自用的關羽自然不會告訴劉備。當形勢直轉而下時,他己經沒有機會去向劉備求救了。因為,益洲到荊州一路山路崎嶇,即便,劉備從益州發兵也是遠水不解近渴了。所以,劉備,諸葛亮救不了關羽。
也有人說,住紮在上庸三郡的劉封,孟達能救關羽。不錯,關羽是向他們求救了,他們沒有發兵。問題來了,這牽涉到指揮權問題。關羽有權命令他們出兵嗎?關羽的關轄範圍是荊州地區,而上庸三郡並不在關羽的勢力範圍。因而,他沒有權力指揮他們。更何況,這三郡是剛收服的地方,局勢並不穩定。一但劉封,孟達傾力出兵,後方一但叛亂,將是腹背受敵的局面。不僅救不了關羽,還的搭上他們自己的命。所以,劉封,孟達不敢救關羽。
綜上所述,這兩個方面的人馬都救不了關羽,他只能是死了。所以,關羽之死,是死於他自己的剛愎自用,死於他的自大。
-
11 # 張小白4710
1.關羽自己要負責。對士人集團不好的態度導致後來荊州士人集團不願意再效忠關羽,以及主動發動戰爭破壞隆中對策。
2.劉備要負很大甚至是主要責任。荊州需要水軍,當時關羽剛開始確實是合適的人選因為他會帶水軍,本身能力強。劉備的責任在於第一,沒有給關羽的後方選一個合適的將領,寧願用小舅子糜芳也不用閒置的趙雲,結果呂蒙一來糜芳就害怕背叛了。第二,有惡化的訊息傳到成都時未能及時做出反應,對於戰爭的局勢盲目樂觀,當時劉備完全是有能力派兵救援的。
回覆列表
孫權手下的人!不知道是誰?
也叫“孫權的左右”,《蜀紀》: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具體是陸議、陸績、顧雍、顧劭,還是全琮,沒說清楚,我估計就是他們幾個人。不可能是張昭、諸葛瑾!如果是張昭,那一定會有記載得;諸葛瑾更不可能,不看僧面看佛面,他弟弟還在劉備那裡,萬一被劉備知道了,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