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國布衣

    八王之亂持續時間長達七年,直接把強盛的西晉王朝拖垮了,而東海王司馬越能成為最後的贏家,不是因為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其他王在長期的內鬥下或死或退,司馬越坐收漁翁之利,運氣使然也。分封宗室為王,埋下禍根

    晉武帝建國之初,有感於漢末三國以來宗室勢微,權臣亂國,決定恢復西漢時期的分封制。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一口氣分封了二十七個同姓子弟為王,這些同姓王以郡為國,權力大到可以自行任免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還能擁有一定的軍隊,一些諸侯王還兼有都督諸軍事和兼任地方刺史的特權。此後晉武帝又將封國分為大中小三等。引發八王之亂的這些王,無一不是兵多糧足的大國。

    八王之亂的直接導火索,是西晉有名的妒後賈南風和外戚楊駿專權。白痴皇帝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是西晉開國元勳賈充之女,賈南風大司馬衷,長的相貌醜陋,狠毒善妒,且極有政治野心。武帝時期,外戚賈氏和楊氏在西晉政壇隻手遮天翻雲覆雨,擁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武帝死後,即位的晉惠帝毫無能力治理朝政,外戚楊駿(武帝岳父)總攬朝政輔佐惠帝,當時野心勃勃的賈南風不甘大權旁落,遂引諸王外援與楊駿爭奪朝政大權,外戚、宗室爭權奪利,你方唱罷我登場。

    諸王爭權奪利,個個結局悽慘

    楊駿大權獨攬,這顯然是賈南風所不願意看到的,為了剪除專權的楊氏,賈南風派人秘密聯絡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命他們帶兵進京討伐楊駿,元康元年(291年),賈南風讓晉惠帝下詔書誣楊駿謀反,由楚王司馬瑋帶兵包圍楊府,楊駿兄弟被殺,楊太后被廢,楊氏勢力被消滅。汝南王司馬亮及老臣衛瓘同掌朝政,但是,賈南風獨掌大權的目的並沒有達到,於是她又密令楚王司馬瑋殺了汝南王司馬亮和衛瓘。

    司馬瑋殺死司馬亮和衛瓘後,賈南風又認為司馬瑋權力太大,準備滅了他。在殺死司馬亮的第二天,賈南風利用中軍張華之計,派中軍將軍王宮逮捕司馬瑋,以司馬瑋偽造手詔害死司馬亮和衛瓘為名處死了他。賈南風這一招一石二鳥的計謀,直接把當時對她有威脅的幾個權臣全部弄死,至此賈南風獨攬大權,專擅朝柄長達八年。

    元康九年(299年),賈南風設計讓惠帝廢了太子司馬遹,將其囚禁在洛陽郊外的金墉城。這引起了太子太傅趙王司馬倫的不滿,準備找孫秀密謀除掉賈后,但孫秀忌憚太子司馬遹聰慧過人,將來若即位會危及自己的權位,就勸司馬倫等賈后殺了太子再動手也不遲。於是賈后在司馬倫、孫秀的勸說下,在金墉城毒死太子。司馬倫、孫秀等人覺得時機到了,於是偽造惠帝的詔書,以賈后害死太子為由,發兵搜捕賈后及其黨羽,這個西晉歷史上有名的妒後,自掘墳墓被送到金墉城喝下金屑酒而死。

    賈后既死,趙王司馬倫越發膽大,偽造詔書自任相國,永康二年(301年)更是將惠帝囚禁在金墉城,自立為皇帝,如此倒行逆施自然引來其他藩王的不滿,由此引發了三王起義。在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合在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隅、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討伐司馬倫,結果很快就把司馬倫和孫秀一夥打的潰不成軍,司馬倫同樣被送到金墉城賜金屑酒而死。

    惠帝復位後,司馬冏擔任大司馬一職主持朝政,但他獨攬大權後,同樣胡作非為無臣下之禮,不僅荒淫無度,政令皆廢,還自以皇帝自居,這自然也引起了其他藩王的不滿,首先起來發難的就是河間王司馬隅興兵討伐洛陽,當時駐軍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與其約為內應,司馬乂率百餘衛士以奉天子名義攻打皇宮,司馬冏戰敗被殺,其兩千黨羽全部被夷滅三族,司馬乂掌握了朝政大權。

    司馬乂如此輕鬆就獨攬大權,這讓河間王司馬隅完全無法接受。太安二年(303年),司馬隅聯合司馬穎起兵三十萬攻打洛陽,惠帝命司馬乂為大都督興兵迎敵,雙方激戰數月,終究是司馬隅和司馬穎出師無名,三十萬大軍都不能打下洛陽,反而是司馬乂還大破聯軍斬殺六萬多人,手下皆效死命堅守洛陽城。兩軍對峙不下,司馬隅決定班師退回長安。

    東海王異軍突起,成為終極贏家

    永興元年(304年),事情意外出現轉機,當時在朝中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乘機勾結一些禁軍將領,利用司馬乂軍馬疲憊之機捕獲司馬乂將他交給河間王司馬隅,司馬乂被火烤而死。成都王司馬穎進入洛陽後被增邑二十郡,封丞相,東海王司馬越為尚書令,河間王司馬隅升太宰,三王共同輔佐,但司馬穎野心不小,不僅逼使惠帝廢太子司馬覃,自己還被進位為皇太弟,以承惠帝之位。

    東海王司馬越帶著惠帝發兵十萬攻打司馬穎,但遭到大敗,惠帝反被司馬穎一方俘虜。不過,司馬越勢大,很快捲土重來,司馬穎軍節節敗退,不得已,司馬穎欲帶著惠帝逃出鄴城。永興二年(305年)張方挾持惠帝到長安,當時在東海封國已經積攢豐厚實力的司馬越起兵攻打張方,司馬隅懾於司馬越勢大,命人殺死張方械送他的首級以平司馬越之憤。但是此時司馬越已經越打越狠,他手下的鮮卑軍更是勇猛不可擋,結果司馬隅被迫退出長安逃到太白山,司馬越手下的鮮卑士兵大掠長安城,殺兩萬餘人。

    光熙元年(306年),司馬越護送惠帝返回洛陽,惠帝下詔升司馬越為太傅錄尚書,司馬穎在頓丘縣為太守馮嵩所抓獲,後被看守他的人田徽縊死。此時司馬越已經大權獨攬,能構成威脅的,只有遁入深山不知所蹤的河間王司馬隅了。光熙元年(307年)十一月,晉惠帝離奇駕崩,皇太弟司馬熾即位,是為晉懷帝,懷帝剛一即位,就下詔命人請司馬隅入京為司徒輔佐皇帝。司馬顒不疑有他,就乘車上路。到新安雍谷時,被南陽王司馬模所派遣的將領梁臣掐死在車內。一同被殺的還有他的三個兒子,八王之亂到此結束。

    這場持續了七年的八王之亂,導致七個主要諸侯王王慘死,而之前一直隱藏很深的東海王司馬越,抓住機會,憑藉自身雄厚的實力以一人之力對付三王。在長沙王司馬乂、河間王司馬隅、成都王司馬穎一一被殺後,以太傅、東海王司馬越輔政,總攬朝政大權,司馬越成為了八王之亂中最終的勝利者。

  • 2 # 江水趣談

    因為司馬越雖有封地,但他在朝廷任職司空沒有軍隊,還有是前期他沒有表現出爭搶之意,其它諸王則沒有把他放在心上。

    司馬炎冊封的八位藩地王侯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東海王司馬越、長沙王司馬乂。

    司馬炎去世後就把皇位傳給晉惠帝司馬衷,可是司馬衷的皇后為了不讓楊駿獨攬朝政大權,便聯合汝南王和楚王來阻止楊駿的陰謀,獨攬大權的賈皇后確設計將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給剷除了,這樣八王中還剩下六位。

    這裡司馬越沒有嶄露頭角,也自然不會被別的王給盯上。再接著的動亂中趙王司馬倫藉著賈南風設計陷害幼年太子一案大做文章。很快地把賈皇后的勢力給消滅了。

    之後趙王司馬倫便有了廢晉惠帝司馬衷的想法,最後還是把晉惠帝司馬衷給廢掉了,自己坐起了皇帝。奈何其它藩王手中也有兵力,他們不願意司馬倫獨享皇帝之位便傭兵自重,齊王司馬冏和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三王聯合起來討伐司馬倫,司馬倫兵敗被殺。

    他們又把晉惠帝給找來做皇帝,之後晉惠帝的去世,諸王們各懷鬼胎,一不服氣又開始騷動起來。最後就剩下四王: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和東海王司馬越。

    最後司馬越在最有利於自己的時機登場,藉助討伐司馬顒殺掉長沙王司馬乂之名,收攏了朝廷的十萬大軍,擁有兵力的司馬越在這場八王動亂中成為了最大贏家。

  • 3 # 歷史文武君

    八王之亂要說有勝利者,那必然就是司馬越,那為何司馬越能夠成為最後的贏家呢?

    簡單的來說一下“八王之亂”:

    是指發生在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之間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這次動亂從開始到結束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但在這十六年中並不是每年都處於動亂之中。第一階段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歷時七年。

    動亂參加雖然不止八個王,但是其中的核心人物有八位王,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八王之亂禍根:

    說起司馬家,總能跟奪權分在一起,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司馬師的廢除曹芳;司馬昭殺掉曹髦;司馬炎更是廢掉曹奐,自己登基稱帝。

    不難看出,司馬家就是奪權爭鬥的重災區,而八王之亂的禍根其實在於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西晉是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朝代,這個朝代是歷史上第一個有世家大族控制的大一統王朝,而士族也就成為了西晉王朝維持統治的基礎。

    其實西晉建國之後,司馬炎也考慮到士族實力的強大,因為西晉的建立就是士族竊取的魏國政權,於是出於制衡士族,司馬炎採取了一系列制約士族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宗室子弟為王,甚至給予了這個同姓王極大的權利,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隊,這為以後埋下禍根,使得各位王實力過於膨脹,最終無視中央政權。

    而八王之亂爆發的重大原因在於晉武帝司馬炎在繼任者上選擇失誤。

    八王之亂爆發:

    說到司馬炎選擇失誤,想必大家都會想起他那個傻兒子當皇帝的各種笑話,就是因為皇帝沒有才幹、沒有威望,使得中央內部管理混亂,最終被人鑽了空子,而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就是典型的代表。

    賈南風一直是被認為是八王之亂爆發的主要原因,因為她的設計讓晉惠帝假傳聖旨,從而挑起“八王之亂”,而八王之亂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起因便是因為賈南風,拉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

    第一階段:

    在晉武帝司馬炎病危之時,晉武帝的皇后向晉武帝請示,最終改了自己的遺詔,讓楊皇后的父親楊駿獨自輔佐晉惠帝,將另一位輔政大臣汝南王司馬亮踢了出去。

    隨著楊駿的掌權,晉惠帝皇后賈南風很是不滿,於是秘密與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聯絡,最終讓他們帶兵進京討伐楊駿,楊駿三族全部被殺。

    本應該風平浪靜,卻不想波瀾又起,賈皇后對司馬亮掌權很是不滿,於是以晉惠帝的名義下密詔,讓楚王司馬瑋除掉司馬亮,至此第一位王司馬亮被殺。

    就在司馬亮死後不久,司馬瑋開始掌權,於是賈南風再次用計除掉了司馬瑋,而第二位王司馬瑋被殺

    第二階段:

    在第二階段要比第一階段規模大的多,持續時間也長達七年之久,在這一階段才決出所謂的真正的“勝利者”,這最終勝出的就是東海王司馬越。

    賈南風專權之後,但是苦於沒有屬於自己的孩子,並且太子司馬遹更是晉武帝司馬炎欽點的接班人,所以賈南風很是嫉妒,於是除掉了太子,而趙王司馬倫是太子太傅,於是司馬倫偽造詔書,征討賈皇后及其黨羽,最終除掉賈皇后及其黨羽。

    掌權之後的司馬倫卻將晉惠帝廢掉,自己稱帝,於是引起三王起義征討,在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的征討下,第三位王司馬倫最終失敗被殺。

    司馬冏重新擁立晉惠帝復位,並自己擔任大司馬,而司馬顒和司馬穎也得到封賞,但是司馬冏卻在洛陽過起了不是皇帝勝似皇帝的生活,一時間很多人對此感到不滿。

    翊軍校尉李含矯稱受密詔,勸河間王司馬顒除掉當朝的司馬冏,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司馬顒興兵討伐司馬冏,並聲稱長沙王司馬乂為自己的內應,而司馬冏得知訊息後,派兵襲擊司馬乂,而司馬乂毫不示弱,以天子的名義攻打司馬冏,最終將司馬冏殺死,而司馬冏成為第四位被殺的王。

    司馬乂佔據洛陽,掌管大權,而原本想要攻打司馬冏的司馬顒看到司馬乂掌管大權,心懷不滿,於是派人刺殺司馬乂,最終導致司馬乂與司馬顒和司馬穎聯軍大戰,而戰事持續太久,雙方都選擇了撤退,但是此時的東海王司馬越趁司馬乂大軍疲憊,擒住司馬乂,將其活活燒死,而司馬乂成為第五位犧牲的王。

    軍事實力最強的司馬顒藉機入主洛陽,廢掉皇太子司馬覃,擁立成都王司馬穎為皇太弟,自己則拜為丞相。這一任命導致司馬越的不滿,於是司馬越發兵征討在朝中剛剛掌管大權的司馬穎,但是司馬越卻慘敗給司馬穎。

    之後司馬越經過一系列的準備,終於擊敗司馬穎,而司馬穎在逃亡的路上,被他人殺死,至此司馬穎成為第六位被殺的王。

    司馬穎死後不久,晉惠帝司馬衷也突然死亡,至於怎麼死的不得而知,之後掌管朝中大權的司馬越擁立司馬熾為帝,而司馬越也讓剛剛登基的晉懷帝下詔書任命司馬顒為司徒,讓其回朝,而司馬顒沒有懷疑最終選擇乘車上路,在半路上被南陽王司馬模所殺,而司馬顒成為第七個被殺的王,至此狹義上的八王之亂結束。

    五胡亂華:

    司馬越的勝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前一階段儲存實力,後一階段看準時機,快速出擊,再加上他挾持天子發號施令,使得天下群雄皆看他幾分臉色,這就是司馬越的勝利之處。

    雖然司馬越以勝利者的身份掌管著朝中的大權,但此時的西晉已經被多方勢力分裂,國內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社會經濟得到嚴重破壞,西晉的有生力量也在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中消耗殆盡,隱藏著嚴重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

    在西晉實力削弱的同時,北方少數民族勢力逐漸強大,並擺脫西晉的掌控,在西晉的地區建立了相應的政權,從而逐漸形成對西晉的威脅,胡人的不斷南侵,也使得中原再次大亂,爆發了歷史上漢民族最嚴重的一場災難——五胡亂華。

    而司馬越最終也在眾多討伐中,急火攻心最終病死,而當司馬越死時,廣義上的八王之亂才算徹底終結。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八王之亂”其實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贏家,八王都是西晉的本家,自己鬧內訌,結果整個西晉都鬧沒了。

    司馬越雖然算是贏家,但其實也輸了。

  • 4 # 正史漫談

    東海王司馬越是“八王之亂”這一系列政變中的最後一王,也就是收尾者。但若因此就認為他是“笑到最後的勝利者”,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他能佔據這個身位,不是因為他夠強,而是由於像他們的祖宗司馬懿那樣:活得久。如果說有真正的贏家,那估計是首次入主中原的“胡人”們。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八王之亂,實際上是司馬氏諸藩王為爭奪政權而展開的車輪戰:一個藩王奪得大權後不久,很快被後浪拍死在岸上;如此迴圈,最後動手的司馬越,成了終結者。

    但是在這之後,之所以沒有新的藩王取代司馬越,不是因為他有多厲害,而是西晉王朝已經徹底被他們這些敗家子給玩廢了,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對滴,就是這個國名)已經兵臨城下,司馬氏也許還想再度上演九王、十王......然而他們已經沒機會了。

    我們先理一理八王之亂的流程,以及這些敗家子們的下場。

    公元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封藩王與公侯。其中,司馬氏子弟共17人被封王,同時八位立下功勳的世家大族為列為“八公”。

    司馬炎這一舉動的用意,史書稱是“懲魏氏鼓勵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職任”,也就是說,鑑於曹魏缺乏藩王的拱衛,因此被司馬氏輕鬆篡奪,為了避免自家重蹈覆轍,司馬炎大封藩王,而且安排他們掌握了實權。

    其中,最致命的權力是:兵權。那時,司馬氏藩王的頭銜中,除了司馬、將軍之類的職務名外,時常有“都督XX州諸軍事”的字眼,也就是掌握一州\多州軍隊的指揮權。槍桿子裡出政權,司馬炎以為,國家武裝掌握在自家人手中,自然就高枕無憂了。

    然而怕啥來啥,司馬炎屍骨未寒,他的“自家人”立即開始大打出手,而根本目的只有一個字:權。

    公元290年司馬炎去世前,本想安排老丈人楊駿(東漢太尉楊震的後代)、叔叔司馬亮共同輔政,然而皇后楊氏從中作梗,司馬亮被排擠在外,楊駿掌握了大權;

    然而楊駿顯然水平不足,史稱他“嚴碎專愎”,可以理解為管得很細,為人嚴苛、剛愎自用,所以“中外多惡之”,朝廷內外都很煩他;加上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了奪權,她在第二年拉攏司馬衷的親弟弟、掌握荊州軍權的楚王司馬瑋進京,徹底清除楊駿一黨,殺人數千,其後召汝南王司馬亮進京為太宰,連同太保衛瓘一同輔政;

    但司馬亮也是坨爛泥,他有專權之心,卻沒有相應的能力。這段時間賈氏家族囂張氣焰如日中天,但司馬亮、衛瓘卻首先看著“剛愎好殺”的司馬瑋不順眼。

    賈南風再次成了幕後黑手,她聯合司馬瑋除掉了司馬亮、衛瓘;但司馬瑋還沒來得及高興,自己也順帶被清除了。

    至此,西晉王朝大權徹底掌握在賈南風一黨之手,“八王之亂”暫時告一段落。到了公元299年,風波再起,搞事的還是賈南風。

    當時的皇太子,是司馬衷當初與謝氏所生的司馬遹(yu),這個娃自小聰明機智,被司馬炎認為有“司馬懿之風”;正是這個孫子的加持,司馬衷這個公認智力有缺陷的兒子才被司馬炎任命為接班人。

    而賈南風本人無子,跟同樣性格兇悍的司馬遹相當不對付;擔心自己將來榮華不保,這個狠女人決定先下手為強,設計以“謀反”的罪名將司馬遹廢除;

    第二年,賈南風決定斬草除根,將司馬遹毒死。然而這回她步子邁得實在太大了,全然不知一堆人躲在暗處等她犯渾。

    司馬遹剛死,原本一向對賈南風俯首帖耳的右軍將軍、趙王司馬倫(也是司馬炎的叔叔)立即以為太子報仇的名義起兵。

    最終,賈氏一黨被屠殺殆盡,西晉朝廷大權被司馬倫掌握。他自封“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跟當初司馬師、司馬昭“輔佐”曹魏時一毛一樣。顯然,他這是想篡權了。

    當然了,其他藩王自然也不是瞎子。司馬衷的親弟弟、淮南王司馬允對此就心知肚明,他性格沉毅、頗得人心,此時暗自豢養死士,計劃複製當初司馬懿的神操作。

    而司馬倫對此也非常忌憚,他計劃以升任太尉的名義剝奪司馬允的兵權,遭到了對方的反抗,雙方在皇宮拉開陣勢大打出手。司馬允人數雖少,但勝在兵精將猛,一度佔據了優勢,但最終被汝陰王司馬虔等人設計接近刺殺;

    經此一難後,司馬倫更以為自己是天命所歸。公元301年,他悍然廢除晉惠帝司馬衷,自己稱帝。但與司馬衷相比,他也好不到哪兒去,史書這樣描繪司馬倫一黨的德行:

    倫及諸子皆頑鄙無識,秀狡黠貪淫,所與共事者,皆邪佞之士,惟競榮利,無深謀遠略,志趣乖異,互相憎嫉......

    更搞笑的是,司馬倫跟自己的搭檔孫秀之間也開始了狗咬狗,朝廷裡越發的烏煙瘴氣。

    公元301年,許昌的齊王司馬冏(司馬炎的侄子),聯合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司馬炎的堂弟)、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炎兒子),正式起兵討伐司馬倫,後者也不敢束手就擒、發兵反擊。

    雙方持續混戰了60多天,戰死者接近十萬人。最終,司馬倫一黨落敗後被誅殺殆盡,晉惠帝司馬衷復位。

    然而在接下來,歷史再度輪迴。擔任了大司馬的司馬冏自以為有再造王朝之功,大權在握後不可一世,儼然他自己才是皇帝;而立下大功的司馬顒、司馬穎同樣擁兵自重,西晉朝廷沒有任何改觀。

    公元302年底,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司馬炎兒子)響應司馬顒,率人突襲司馬冏。後者戰敗被殺,兩千名黨羽被誅滅三族,司馬乂獨攬大權。

    這引起了司馬顒的不滿,第二年,他聯合司馬穎,共集結近30萬大軍討伐司馬乂,雙方鏖戰數月死者數萬人,但一直僵持不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304年初,司空、東海王司馬越(司馬炎堂弟)乘機抓獲司馬乂,將其交給司馬顒。

    接下來,擁兵20萬的司馬穎掌握了大權,並且被封為皇太弟。這下輪到司馬越不高興了,他率軍10萬討伐司馬穎,然而落得慘敗;

    然而事情還沒完,司馬穎派兵討伐司馬越的親弟弟、幷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後者聯合烏丸、羯族勢力對抗。司馬穎落敗後,司馬顒掌控了司馬衷,命令司馬越回朝共同輔政,但後者不接受,雙方開戰。

    其後,在鮮卑等勢力的幫助下,司馬越進入長安,擔任了太傅錄尚書職務,掌握大權。(司馬穎則在鄴城被人殺死)

    公元307,當了一輩子傀儡的晉惠帝司馬衷突然死亡,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

    “八王之亂”正式結束,看起來,司馬越確實笑到了最後,然而此時,正是西晉王朝更恐怖噩夢的開始。

    在司馬氏曠日持久的內耗同時,西晉王朝連年遭受天災,大量百姓流離失所、居無定處,形成了特殊的群體:流民,他們四處求食、朝不保夕,甚至餓死荒野,這也給了那些野心家以千載難逢的機會。

    自司馬炎在位時,西晉王朝就時常爆發羌人、氐人、禿髮鮮卑之亂,依靠著當時尚屬強力的中央集權,西晉將這些騷亂強行鎮壓。但這並不代表矛盾就徹底消失了,不公正的待遇、官員的壓榨、生活的困頓,更大的危機就像火山一樣即將噴湧而出,而將這一危機點燃的,正是天災、人禍。

    天災,上面已經提到了;人禍,則是讓司馬諸王沉迷不已的內耗。當然了,天災任何朝代都有,關鍵在於朝廷怎麼應對;而此時的西晉朝廷,顯然沒工夫搭理這些老百姓。

    新一輪的暴亂再次爆發了,首先是氐人齊萬年在氐、羌的支援下稱帝,嚴重威脅關中;而大量流民為逃避朝廷內外的戰亂,被迫湧入益州,氐人李特、李雄、李流兄弟藉助流民的力量,在蜀地建立了成漢政權;

    而在八王之亂的過程中,匈奴人劉淵依靠成都王司馬穎乘機壯大,其後瞅準機會建立漢國(他們自稱是漢王朝的外孫,而且也姓劉,所以建國“漢”),這也是後來滅亡西晉的直接力量。與此同時,司馬氏諸侯王在互毆時,大量藉助烏桓及鮮卑各部的力量,也客觀上使各少數民族力量進一步壯大。

    就這樣,八王之亂將西晉王朝的數十萬精兵消耗殆盡,大量朝臣在這一過程中也被禍及,張華等名臣紛紛淪為了皇族內鬥的犧牲品;而剩下的,幾乎都是些善於鑽營、八面逢源的大家族(比如琅琊王氏)。

    此消彼長之下,西晉王朝終於徹底失去了對中原的掌控。公元310年11月,司馬越以討伐劉淵為由,率領精兵四萬向許昌進發,洛陽城“無復守衛,荒饉日甚,死人交橫,盜賊公行”;

    司馬越出京,他的政敵們也藉機展開了對他的攻擊。第二年,在苟晞、潘滔、劉望等人的控訴下,晉懷帝賜密詔除掉司馬越。後者得知,憂憤成疾,3月死於項城。他麾下的十餘萬大軍,在太尉王衍(出自琅琊王氏)的率領下,不僅毫無討賊之心,反而開始緩慢的護送司馬越靈柩返回東海國封地。漢國大將石勒得知此訊息,率輕騎追擊。

    4月,在苦縣寧平城,西晉十餘萬大軍被石勒追上。由於缺乏像樣的統帥,晉軍被迅速擊潰,人數處於下風的石勒軍對晉軍“圍而設之”,就像圍獵一樣,將一片混亂、互相踐踏的西晉十餘萬大軍屠殺殆盡。

    自此以後,西晉徹底失去了對抗匈奴漢國的軍事實力,不久洛陽陷落,晉懷帝被殺;公元316年,長安也被攻破,司馬鄴被俘,西晉王朝正式滅亡,中原首次落入了少數民族之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輪番上陣,華夏大地進入了持續近三百年的混亂與分裂局面。

    而這一切的開端,正是西晉皇室內部的“八王之亂”。十餘年中,大量精兵、良將、名臣被屠殺,社會生產秩序被嚴重破壞;在天災的肆虐下,大量百姓淪為流民,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集中大爆發,西晉朝廷徹底失去了公信力與掌控力,只能坐視中原沉淪、百姓墜入痛苦的深淵。

    堡壘從內部攻破,在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歷史上,這一規律從未失效過。這也為時下的我們提了個醒:外敵固然兇猛,但更可怕的敵人,也許另有其人。

  • 5 # 世界人文通史

    八王之亂沒有贏家,司馬越雖然奪取了政權,但西晉王朝已經千瘡百孔,很快就被匈奴人和羯族人所滅。

    東海王司馬越為躲避羯族人的追殺,往東逃跑,結果途中病死在項城附近,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公元265年,司馬懿之孫司馬炎篡奪魏國江山,建立了西晉王朝。晉武帝司馬炎一度結束三國分裂局面,可是留下了兩個隱患,第一是繼承人昏庸,晉武帝留下的太子司馬衷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第二是大封宗室叔伯兄弟為王爺,結果引發八王之亂。

    東海王司馬越只是皇室遠支,可是卻最能偽裝和站隊,在暗中積蓄力量

    晉惠帝司馬衷在位時,朝政先後落入太傅楊駿、皇后賈南風手中。司馬家族的王爺們看到朝廷如此內亂,紛紛起兵造反,攻城掠地,史稱八王之亂。

    不得不說,司馬越這個人有點能力,挺會站隊的。八王之亂爆發後,東海王司馬越幫助皇后賈南風誅殺太傅楊駿,站隊成功。

    (歷史上著名的“惡婦皇后”賈南風)

    此後,趙王司馬倫又殺皇后賈南風,廢除晉惠帝,自立為君,此舉招致其他諸侯王不滿,他們又聯合起來攻殺趙王司馬倫,只有東海王司馬越出工不出力,坐山觀虎鬥。這場八王之亂持續了10多年之久,導致數百萬人死亡,可是各諸侯王相互攻殺,直接埋下了西晉王朝亡國的隱患。

    皇后賈南風死後,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都曾短暫上臺專權,可是旋即又被攻殺。

    反正無論誰奪位成功,東海王司馬越就歸順於誰,一時之間還混得風生水起,而他也在暗中積蓄實力,可謂老奸巨猾

    由於西晉內亂不停,邊境的遊牧民族也紛紛作亂。公元304年,原本是成都王司馬穎的同黨、匈奴首領劉淵在山西起兵反晉,揭開了五胡入侵的序幕,史稱永嘉之亂,此後285年時間裡再也沒有出現過統一王朝。

    劉淵起兵時,八王之亂雖然已經接近尾聲,但西晉王朝在長達10多年的八王之亂中完全崩潰,喪失了大量的人口和軍隊。

    東海王司馬越“身榮死哀”,八王之亂沒有贏家,只有神州顛覆、社稷崩潰

    在洛陽,東海王司馬越毒死了晉惠帝司馬衷,改立晉懷帝司馬熾,成了八王之亂“笑到最後”的諸侯王。儘管外部危機重重,司馬越當政時期,還是繼續迫害宗室成員,屠殺政敵,完全不顧少數民族作亂的危害。

    可是,還沒等他笑得久一點,匈奴人、羯族人就真的打過來了。

    眼見京師洛陽危在旦夕,司馬越以鎮壓羯族石勒為名,將洛陽的4萬大軍全部帶走,實際上是悄悄“跑路”。這支隊伍在路上走走停停,最後輾轉才到了項縣。這時,朝廷有人揭發他的罪行,而路上又有匈奴軍隊、羯族軍隊圍堵,司馬越終於憂俱而死。

    此後,當地的西晉軍隊、百姓、女眷一共10多萬人為他送葬,這支部隊滿載金銀財寶和禮器、糧食,移動速度非常緩慢。羯族首領石勒率領騎兵在苦縣追上了這支混亂的隊伍,史書記載“石勒用騎兵包圍了司馬越的送葬隊伍,縱騎踐踏、劫掠女眷。羯族軍隊彎弓射殺王公大臣,而隊伍裡庶民和士兵相互踐踏而死,哭聲震天,哀嚎遍野,十不存一”

    事後,石勒得到了東海王司馬越的靈柩。他把司馬越的棺材劈開焚燒,又把他的屍首拖出來鞭撻、焚燬。

    作為八王之亂中“笑到了最後”的東海王司馬越,最後落得這種下場,也純屬咎由自取。可是,八王之亂的危害還遠遠不至於此,在匈奴和羯族的圍攻下,北方悉數被胡人佔領。公元311年,匈奴人劉曜攻破洛陽,焚燬宮殿,殺晉朝貴族宗室三萬多人。

    西晉的末代皇帝晉懷帝司馬熾、晉愍帝司馬鄴均死於胡人屠刀之下,而長安、洛陽的王公貴族、妃嬪公主、黎民百姓更是以“團滅”收場,此時距離晉武帝司馬炎建國也不過才過去了50年左右。

  • 6 # 馬行貌

    司馬越是西晉“八王之亂”主要參與者,幸運笑到最後的人。八王之亂的歷史背景及起因西晉是維護士族利益的王朝,所以西晉制定了一系列維護士族集團利益的政策,賦予士族特權。這就造成整個王朝上層利益固化,從而奢靡腐敗之分大行其道,搞得朝綱烏煙瘴氣,毫無生機。司馬炎曹魏失去政權的原因就是缺少宗室藩屏,所以就大封司馬宗室為藩王,用以維護司馬天下永固。這其實是開歷史倒車,為以後八王之亂埋下隱患。前期,司馬炎因個人政治能力,能夠掌控朝局。當司馬炎選定司馬衷為繼承者時,一切變了。司馬衷為晉懷帝,為人愚鈍,世人稱之為白痴。“主上明則難侍奉,主弱則好欺”,正因司馬衷好欺,滋長了眾人的不臣之心,一場爭奪權利的大戲拉開了序幕。拉開序幕的人就是為人貌醜陰狠毒辣的司馬衷皇后賈南風。由於賈南風的干政弄權直接引發了西晉的八王之亂。於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開始粉墨登場,演繹了一場陰謀詭計互相攻訐的內亂。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其核心人物有。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參與者無一得到善終,皆因這八王人格操守低階,政治頭腦及水平低下。每位掌握權利之後倒行逆施,大失人心,這又為其他人反叛提供了口實。

    而司馬越成為能成為最後勝利者,無非是運氣所致:在八王之亂初始階段,司馬越相對於其他七個宗室王,勢力較弱。勢力弱並不代表是壞事,一者自己無非分之想;二者不會成為眾矢之的;三者可成為其他人拉攏的物件。故而可以儲存實力,以待變數。當其他人勢力逐漸消亡或弱化時,司馬越也因形式變化,反而勢力增強。這也為自己登上權利頂峰奠定了基礎,正所謂槍桿子出政權。司馬越因勢力和人望等原因,打著勤王旗幟,消滅了最後競爭者河間王司馬顒。也就說,當“八王之亂”主要參與者因倒行逆施跌落塵埃時,司馬越成為幸運之人。而司馬越當政後,也如其他人一樣特權思想嚴重,私慾膨脹。只考慮隸屬自己政治集團的利益,卻不能放眼天下,團結一致,共克國難,最後落得憂懼而死。

    而這場為爭奪中央集權引發的八王之亂,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勝利者。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給華夏民族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慘痛代價。

  • 7 # 閒話歷史君

    首先,所謂的八王之亂:是指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參與動亂的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其次,從結果上看根本談不上贏家。於司馬氏,自相殘殺,血流成河。於國,大一統的西晉王朝曇花一現。於民族,中國進入五胡亂華時代,導致了近三百年的大動亂,漢族幾乎遭滅族。

    最後,看看東海王司馬越的結局。司馬越是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長子,與西晉皇室的血緣關係很遠,在爭權奪利上並沒有優勢。八王之亂非常混亂,見下圖:

    司馬越在八王之亂生存之道就是後發制人和“牆頭草”,待其他諸王殺的差不多了再出手。司馬越在毒死晉惠帝司馬衷後,重新扶持皇太弟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司馬越掌權以來,誅殺忠良,排除異己,不臣之心引起世人不滿,但鑑於其他諸王的教訓,沒有稱帝。但是司馬越手裡的天下就只是一個爛攤子。外部,北方匈奴人劉淵建立的前趙政權不斷壓迫。內部,晉懷帝不滿司馬越專權,下詔大將軍苟晞討伐司馬越。在內憂外患下,司馬越驚懼成疾,吐血而亡。司馬越的靈柩在運回東海途中被焚燒。 司馬越的王妃裴氏在逃回東海時,被亂兵所俘虜,後被轉賣給江南吳氏,東海王的世子被亂兵所殺。從這個結局來看,司馬越完全談不上是勝利者!!!

  • 8 # 最愛歷史

    八王之亂這段歷史很亂,我嘗試給它講清楚了,諸位看完也就知道,所謂最後的贏家其實並無多大意義。以下是正文。

    公元290年5月16日,晉武帝司馬炎撒手人寰。

    在司馬氏的治理下,西晉初年即有盛世之相。“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均平,人鹹安其業而樂其事”,國家上上下下富得流油,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史稱“太康之治”。

    而政治上,在進一步革新、完善制度之餘,司馬炎大行分封:二十七個同姓親王各鎮一方,同時國內州郡之兵馬悉數被裁撤。靠著世族大家的力量登·上·帝·位的司馬氏,此時再也不用擔心外姓專權、魏晉禪代之劇重演。

    雖然四海承平如此,但隨著最·高·統·治·者的離去,晉朝的命運陡增變數。

    因為新·皇帝,是個傻子。

    1.

    晉惠帝司馬衷,司馬炎的次子,其母為武元皇后楊豔。由於其兄司馬軌早夭,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嫡出的司馬衷便毫無爭議地成為第一皇位繼·承·人。

    然而,若從“立儲以賢”的角度來看,這爭議可就大了。早在司馬衷做太子的時候,朝廷上上下下就都知道這傢伙沒什麼帝王之才,就連他老爸也對他表示懷疑。

    ▲ 晉武帝司馬炎(236-290)

    而司馬衷繼·位之後的事蹟,更是與段子無異。有次司馬衷去華林園遊逛,聽到蛤蟆叫聲,腦洞大開問左右說:

    “此鳴者為官乎,私乎?”

    這是公家的蛤蟆?還是私人的蛤蟆?

    在場的人聽了無不懵逼。有個人機智地回答說:

    “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在公田裡的就是公家的,在私田裡就算私人的。

    後來天下大亂,百姓多餓死。見此場景,司馬衷又說了句曠世名言:

    “何不食肉糜?”

    啊,餓死人了?那饑民不是正好有肉粥喝了嗎?

    一千多年後,明武宗正德年間,浙江錢塘發生命案,死者身中五刀,刀刀致命,錢塘縣令斷此人系自殺身亡。案情上報後,刑部駁回勒令杭州府重審,而重審的結果仍然是自殺。於是案情再次被上報,到了皇帝那裡。明武宗朱厚照了解案情之後便勃然大怒:

    “豈有身中五刀自斃者?欲將朕比晉惠乎?”

    自殺要如此捅自己五刀嗎?當朕傻嗎?

    “晉惠”已然成了“傻皇帝”的代名詞。

    2. 駿

    皇帝痴傻如此,自然就很容易被身邊的人掌控。最先把手伸向權力的,是皇帝的母族,外戚楊氏。

    司馬衷15歲的時候,他的生母武元皇后楊豔就撒手人寰了,年僅37歲。臨終前的楊豔對自己的痴兒很是放心不下,生怕自己走後說不定哪天,多情好色的晉武帝另立皇后,痴兒的儲君之位便就此不保。於是楊豔便枕在晉武帝的膝上請求說:

    “叔父駿女男胤有德色,願陛下以備六宮。”

    叔父楊駿的女兒德貌兼備,希望陛下選她來備六宮。

    晉武帝流著眼淚答應了她。兩年後便立楊豔的堂妹、楊駿之女楊芷為皇后,即武悼皇后。

    楊芷立後,楊氏家族更加飛黃騰達。而晉武帝在位晚期,由於天下太平,無事可憂,於是晉武帝也變得“不復留心萬機,惟耽酒色始寵後黨”。雖然有大臣對晉武帝說楊駿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但終不被採納。

    藉著晉武帝的專寵,楊駿與其弟楊珧楊濟,勢傾天下,時人有“三楊”之號。

    晉武帝病重時,楊駿趁著“親侍左右”的機會,“改易公卿,樹其心腹”。晉武帝發現楊駿“所用者非”,這才有所醒悟,下詔讓以汝南王司馬亮入朝輔政。

    然而楊駿害怕失寵,從從中書監那裡“借”了詔書來看,看完便把詔書“藏”了起來。任憑中書監怎麼要,楊駿都不給。武悼皇后於是向晉武帝奏請以楊駿輔佐新君。在看了臣下擬好的遺詔後,晉武帝一言不發,知道事情已經不可挽回,無奈點了頭。

    ▲ 楊駿

    楊駿此人雖然沒什麼威望,沒什麼器量,也沒什麼能耐,但權力慾卻非常強。

    司馬衷一繼位,楊駿即升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鉞,統攝朝政,總領百官。為了收買人心,不惜大肆封賞。卻又“不納良言,遍樹親黨,疏遠宗室。”

    針對這種情況,他的朋友勸誡道:

    “你現在是外戚之身,卻行伊尹、霍光之事,輔佐傻皇帝,必須要效法古人至公至誠謙順之道。從來沒有外姓專政而得善終的。

    現在海內盡是司馬氏藩王,宗室的力量如此強大,你卻不給他們參政的機會,‘內懷猜忌,外樹私暱’。如此很快就要大禍臨頭了。”

    但楊駿卻當耳旁風。完全不把二十多個宗室親王放眼裡。

    然而,還沒等司馬氏藩王動手,有人就給楊駿做了局。

    3. 風

    晉惠帝司馬衷之所以留名青史,除了因為他的痴他的傻,還有他的皇后給他增光添彩。

    賈南風,曹魏名臣賈逵的孫女,晉朝開國元老賈充之女。她和司馬衷的這門親事,最初是非常不受公公晉武帝待見的。

    當時晉武帝中意的是衛瓘家的女兒,而武元皇后楊豔則受了賈充妻子郭氏的賄賂,在晉武帝面前推極力薦賈充之女。這時候晉武帝就說了:

    “衛公女有五可,賈公女有五不可。衛家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賈家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

    話都說這份上了,這親事要成那得多離譜。

    然而武元皇后堅持推薦,而大臣也有人進言說賈氏之女“賢”,最後晉武帝架不住勸,就給自己的傻兒子訂了這門親事。

    之後的事情跟所預期的差不太多,畢竟這賈南風是名門之後,爺爺和爸爸都那麼聰明,到她這,智商自然低不到哪裡去。

    史載在司馬衷當太子的時候,晉武帝經常懷疑太子不聰明,覺得他難當大任,有朝臣也進言說“太子不慧”。於是晉武帝便召集東宮屬員宴飲,並出了題目讓司馬衷作答。

    啥?要考試?太子妃賈南風得知訊息後可是嚇得不輕。知道這傻太子肯定答不上來,所以沒辦法,賈南風“急中生智”:找人代答。

    槍手把答案寫好了,其文各種引經據典,文采飛揚。眼尖的人看出破綻來了,跟賈南風說道:

    “這太子又不讀書,你答案裡那麼多典故,不是一下子就露餡了嗎?還不如直白了說。”

    賈南風聽後大喜,便讓這人重新用大白話作答。晉武帝看了之後,“甚悅”

    賈南風不僅有心機,還是出了名的狠心妒婦。史載:

    “性酷虐,嘗手殺數人。或以戟擲孕妾,子隨刃墮地。”

    司馬衷的小妾懷孕,便以戟打之,以致流產。

    晉武帝聞之大怒,想廢了她。有大臣勸道:

    “賈妃年少,妒是婦人之情耳,長自當差。願陛下察之。”

    後來楊珧也替賈南風說話:

    “陛下忘賈公閭耶?”

    就算不喜歡這兒媳,好歹給她爹她爺爺一個面子吧。

    由此賈南風才得不廢。

    ▲ 賈南風

    性格殘忍,有心機,善妒,這一系列性格特質背後的本源,是賈南風的權力慾:

    現在的她身為太子妃,未來便是皇后。而皇帝是又是個傻子。如此天下,不就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嗎?

    4. 亮

    雖然楊駿也知道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不是省油的燈,處處對其提防限制,並任命親信掌控禁軍,但在楊駿專權於朝,得罪皇親之時,一張大網早已不知不覺地佈下。

    鑑於朝中四下多為楊駿所把持,為了扳倒楊駿,賈南風只得打親王們的主意。先前因楊駿矯詔,錯失輔政之機的汝南王司馬亮進入了賈南風的視線。

    公元291年,賈南風密令司馬亮興兵討楊。司馬亮聞之曰:

    “駿之兇暴,死亡無日,不足憂也。”

    另外,楚王司馬瑋也收到了賈南風的密詔,也上表請求入朝。楊駿雖然素來忌憚司馬瑋,可生性懦弱的他面對司馬瑋的“請求”卻不敢拒絕。

    於是司馬亮、司馬瑋兩個親王便進了京城。形勢對楊駿而言,急轉直下。

    ▲ 八王之亂中主要的幾個王的分封情況

    楊駿的下屬向他進言,勸他燒雲龍門,向賈南風示威,並興兵先下手為強,懲辦宮中“奸人”。以此扭轉局勢。然而楊駿“素怯懦,不決”,並說:

    “魏明帝造此大功(雲龍門),奈何燒之!”

    出於這樣一顆愛惜古建築的心,楊駿終無所行動。

    而當司馬瑋等人率軍圍攻楊駿府邸時,楊駿已無處藏身。一代權臣就這樣被亂兵殺死在馬廄裡了。武悼皇后楊芷亦被廢,囚於金墉城,凍餓而亡。

    在株連數千人,剷除了楊駿的黨羽之後,根據晉惠帝的詔令,司馬亮與老臣衛瓘分掌大權。明眼人應該很容易就看出來,這自然不可能是傻傻的晉惠帝自己的主意,必是賈南風在後面翻雲覆雨。

    對誅滅楊氏之功臣為何如此處置,賈南風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很快,司馬亮就給出了答案。

    事實證明,當初晉武帝病重時,選擇的輔佐新君之臣,無論是楊駿,還是司馬亮,論政治手腕,都是非常差勁的貨。

    楊駿伏誅後,司馬亮掌權,而另一個參與其事的實力派司馬瑋卻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這本就是一顆定時炸彈。而司馬亮卻忌憚司馬瑋的功勳和威名,竟然迫不及待地要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削奪司馬瑋的兵權。司馬瑋聞之,大驚。而賈南風則心中暗喜。

    一道司馬衷的密詔,下到了司馬瑋的手中。司馬瑋據此興兵,圍殺司馬亮、衛瓘等人。而就在殺死司馬亮的第二天,又一道皇帝的詔令發了下來,這次卻是向司馬瑋的部下宣佈司馬瑋偽造詔令,殺害司馬亮、衛瓘。司馬瑋的部下聞之皆散,司馬瑋就此被擒殺。

    就這樣,楊駿、衛瓘等老臣不在了,兩個親王也做了陪葬。

    天下,是賈南風的了。

    5. 遹

    八王之亂,起自公元291年,終於公元306年。然而這十六年間,並非年年動亂。在公元291年,誅殺楊駿、衛瓘、司馬亮、司馬瑋,前前後後只用了三個月。之後的八年,賈南風大權獨攬。

    在這段時間裡,史家給出的評價是海內晏然”“朝野寧靜”。賈南風雖如其他外戚一般擢拔宗族,卻也能選賢任能,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不論寒門還是高門,皆得任用。以致這八年,在名臣張華等人的輔佐下,短命的西晉王朝又渡過了一段穩定的時期。

    然而造化弄人,最後打破這種穩定的,還是賈南風,是她的善妒的性格,是她膨脹到無以復加的權力慾。

    傻皇帝司馬衷,只有一個兒子,名叫司馬遹[yù]。

    司馬遹的生母,出身低微。為了躲避賈南風的妒害,其母回到晉武帝皇宮,這生下孩子。於是司馬遹出生之後就一直長在宮中。而對此,時為太子的司馬衷居然毫不知情,直到有一次進宮上朝,才知道自己有這麼一個兒子。

    司馬遹小的時候,一直養在他的爺爺晉武帝身邊,也非常討人喜歡。司馬遹五歲的時候,宮中失火,晉武帝登樓觀望,司馬遹卻拽著爺爺的衣角,輕輕地把他拽到暗處。晉武帝問其原因,司馬遹回答說:

    “暮夜倉卒,宜備非常,不宜令照見人君也。”

    宮中失火,非常時刻,身為人君不可以被火光照到,以避險。

    武帝甚奇之。

    一次,司馬遹跟著晉武帝視察豬圈,對晉武帝說:

    “豕甚肥,何不殺以享士,而使久費五穀?”

    豬都這麼胖了,為什麼不殺了犒賞臣下,還讓這豬在此浪費糧食?

    晉武帝深為嘉許,於是就把豬殺了。

    在晉武帝眼裡,這個小皇孫有宣帝司馬懿遺風,對自己的大臣說:“此兒當興我家。”

    史家也普遍認為,晉武帝沒有改換皇儲,堅持立傻兒司馬衷為太子,除了長幼嫡庶的考慮,也有這“好聖孫”的因素。

    然而等到“好聖孫”長大了,事情卻起變化了。

    雖然少時有美名,但跟司馬衷一樣,年紀稍長得司馬遹也不好學,每天只顧嬉戲玩鬧。不僅玩,還玩得很花:

    史載司馬遹竟然在宮中開市場了……讓人殺牲賣酒,他親手稱重,從不缺斤短兩。由於其生母是屠戶之女,因此他也特別喜歡賣肉。又讓西園賣葵菜、藍子、雞、面等,賺錢牟利。

    如果只是玩鬧也就算了,司馬遹跟自己的“後媽”賈南風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僵。

    賈南風本就忌憚身為太子的司馬遹長成之後,會分自己的權力,遑論以後君主更替,新君繼·位會不會像當初自己對楊氏一族一樣斬盡殺絕。而太子在賈南風面前也很是跋扈,幾次對人揚言以後要清算賈氏。

    於是隨著司馬遹年紀漸長,賈南風對他的憂慮也日日漸長。

    一個驚天的陰謀布了下來。

    ▲ 晉都洛陽。“政治監獄”金墉城位於洛陽城東

    6. 倫

    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的第九子。論輩分,他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是晉惠帝司馬衷的叔爺爺,是司馬遹的祖叔爺爺。此時的他正擔任太子太傅,是司馬遹的老師。

    一直以來,司馬倫對賈南風與司馬遹之間的爭鬥,看得都很清楚。雖說是太子太傅,東宮的人,但司馬倫很明白,此時帝國的掌權者,唯賈南風而已。因此對賈南風,司馬倫一直是諂媚逢迎。

    而賈南風對司馬遹,也終於到了不可再忍的時候。

    公元299年,賈南風騙太子司馬遹進宮,誘至別室,以酒灌之,司馬遹大醉。然後趁司馬遹醉酒讓他抄寫一份要其父、白痴皇帝司馬衷退位的文章。但因為司馬遹醉得太厲害,只寫了一般就醉得不省人事,剩下一半,賈南風只得找人代筆,仿照司馬遹的筆跡抄完。

    此文呈給司馬衷之後,傻皇帝大怒,下詔將太子廢黜,囚禁於金墉城。

    雖然張華等大臣力勸,但太子只是被廢,顯然不能讓賈南風滿意:得讓太子死了,賈南風才會放心。

    另一方面,司馬倫在太子被廢后,曾一度想與東宮屬員一起,謀廢賈南風,讓太子復位,然而幕僚孫秀的一番話,卻讓司馬倫改變了主意。孫秀說道:

    “今國無嫡嗣,社稷將危,大臣將起大事……

    明公素事賈后,時議皆以公為賈氏之黨。今雖欲建大功於太子,太子含宿怒,必不加賞於明公矣。當謂逼百姓之望,翻覆以免罪耳。此乃所以速禍也。

    今且緩其事,賈后必害太子,然後廢后,為太子報仇,亦足以立功,豈徒免禍而已。”

    傻皇帝就一個兒子,現在太子廢了,國家後繼無人,社稷將傾。明公一直與賈南風親善,現在人都把你當做賈南風的黨羽。明公想建功於太子,但太子對明公宿怒已久,一定不會加賞,反而會加害。如今之計,不如暫緩一步,等賈南風殺了太子,我們再廢后為太子報仇。這樣既可以立功,又可以免禍。

    司馬倫聞之,便堅定不移地開始鼓動賈南風謀害太子。

    ▲ 司馬倫。此人對西晉之害,遠甚於賈后。

    不久,賈南風果然於金墉城殺了廢太子司馬遹。司馬倫等人於是立即偽造晉惠帝的詔書,派齊王司馬冏[jiǒng]進宮收捕賈南風,廢為庶人,並大肆捕殺後黨。

    在被押出宮殿時,賈南風隱約看到了傻皇帝司馬衷的身影,打呼道:

    “陛下有婦,使人廢之,亦行自廢!”

    你讓人廢了你的皇后,無異於讓人廢了自己啊!

    司馬倫將賈南風囚於金墉城,下偽詔賜喝金屑酒。

    一代妖后的人生就此謝幕。

    7. 亂

    賈南風謝幕了,真正的八王之亂的帷幕卻剛剛拉開。

    皇帝是傻子,皇太子被廢殺,皇后又被廢殺了,而之前太后一族也已被殺乾淨:中樞皇權轟然崩塌,一時間沒有了絕對的權力統領全國。

    原來被賈南風壓制的各個宗室親王,這下都躍躍欲試,都想在這亂局之中分一杯羹,試試自己有沒有皇帝運。

    為首的便是趙王司馬倫。

    在廢后不久,司馬倫便大殺特殺,許多有功有能之臣,如張華等,皆被殺盡。

    清理完各路障礙後,司馬倫迫不及待地將手伸向了CROWN。他強逼晉惠帝司馬衷退位,囚於金墉城,尊為太上皇。

    就這樣,司馬衷成為史上第一個既當過皇帝又當過太上皇的人。可憐的他,不僅在皇帝圈裡面,傻的程度位列前茅,在太上皇圈裡,還是他獨霸傻帽頭名。

    司馬倫當皇帝了,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yì]、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óng]、東海王司馬越等等能不能當皇帝呢?反正就是比誰的膀子粗唄。別忘了,當初晉武帝可是封了二十七個王啊!至高的權力面前,誰不垂涎?

    自此天下大亂。

    經過一通混戰,七年後,所謂“八王之亂”,終於以東海王司馬越的勝利告終,然而晉朝的天下,也就此歇菜了。華夏迎來了一個更大慘局:

    五胡亂華開始了。

  • 9 # 兵家謀士

    司馬越能成為最後的贏家是因為其他有資格和能力的人都相互鬥死了,剩下一個最低調的他。美國有一個真人節目《倖存者》最後的贏家大多都是最沒能力和最平庸的。

  • 10 # 藤樹先生

    八王是怎麼來的?

    八王之亂的起因,說來話長。

    事情還要從曹魏建國說起。

    曹魏建國以後,鑑於魏國沒有完成統一中國的使命,因為曹魏皇帝沒有冊封曹家子弟在地方上割據稱王。

    而這樣做,固然有效增強了朝廷的實力,但客觀上埋下了隱患:比如高平陵之變以後,司馬懿殺害曹爽,逐步控制了曹魏朝廷,而曹家子弟只能眼睜睜看著曹家天下逐步落在司馬家手裡而無可奈何——曹家子弟在高平陵之變後,能拿得出手的反抗,也只有曹芳密謀殺害司馬懿和曹髦討伐司馬懿這兩件事。

    因此司馬炎篡奪曹家天下以後,吸取了這個教訓,他認為,如果曹家在天下多分點自家子弟做諸侯王,是不是就可以在朝廷權力被架空以後,依靠諸侯王奪回權力?

    於是,司馬炎開始大封諸侯。

    所謂的“八王之亂”,指的就是司馬炎冊封的王爺裡面的八位,製造出來的混亂,因此被後世稱之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怎麼爆發的

    司馬炎去世以後,西晉的皇位被太子司馬衷繼承——司馬衷的諡號是晉惠帝,不過,歷史上諡號叫惠帝的,多半沒有好下場,司馬衷也不例外:這個司馬衷,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痴兒皇帝,智商可以用智障來形容。

    而智障當皇帝的好處就是可以成全野心家。

    於是司馬炎死後,晉惠帝的母親楊太后和老婆賈皇后,以及背後的兩大家族就開始動起手火併,起初楊太后佔優勢,但是賈皇后知道找外援:比如先是利用司馬瑋(八王之一)殺死了支援楊家的輔政王爺司馬亮(也是八王之一),然後賈皇后又以司馬瑋亂殺人為藉口,殺了司馬瑋,掌握了朝廷大權。

    賈皇后這麼幹,是忘了司馬炎當初為啥在各地分封諸侯王了,不過,這次沒用地方上的王爺動手,禁軍頭目司馬倫(也是八王之一)在賈皇后殺死司馬瑋沒多久,就發動政變,把賈皇后全家殺了個一乾二淨,而且還索性把晉惠帝趕下臺,自己上臺當了皇帝。

    如果司馬倫僅僅殺賈皇后一家,那麼本身也算不得什麼大事兒,但是,你自立為皇帝,等於犯了眾怒,為此,司馬囧、司馬穎、司馬乂、司馬顒等西晉王爺(都是八王裡面的王爺)開始起兵討伐司馬倫,討伐司馬倫的同時,司馬囧等人還互相火併,就這樣,八王之亂全面爆發,整個西晉帝國,陷入戰亂之中。

    司馬越的脫穎而出

    仔細讀前文的朋友會發現,八王只出場了七個,沒錯,還差一個司馬越。

    在八王之亂起初,司馬越一直在一旁做一個看熱鬧、打醬油的,而隨著參與火併的“八王”只剩下司馬顒和司馬穎、司馬乂之後,司馬越突然襲擊,殺死了司馬乂,開始和司馬顒和司馬穎的火併。

    不過,論軍事水平,司馬越遠遠不敵司馬穎——因此在和司馬穎的較量中,被司馬穎打敗。

    而司馬穎本身的水平和能力,其實真不如司馬越——其實八王之亂的八位王爺,本身都是草包,區別在於誰比誰更加草包。

    司馬穎是一個比司馬越要草包的人,但是偏偏司馬穎手下有個將領,叫張方,這個張方軍事造詣比較強,在中國軍事史上有西晉名將的稱號,除此之外,司馬穎脅迫晉惠帝西逃關中,而張方在關中有不少實力派朋友,可以保證司馬穎政權穩定。

    也就是說,只要張方在,司馬穎進可以碾壓司馬越,退,可以割據關中自保,司馬穎佔有絕對的主動權。

    而面對司馬越的窮追猛打,司馬穎居然有了惶恐和厭戰心理,甚至不知道是不是司馬穎被鬼迷了心竅,居然認為,只要殺了張方和司馬越議和,天下就太平,自己也可以太平了?

    於是司馬穎殺了張方。

    而張方之死,在軍事上,意味著司馬穎的軍事優勢蕩然無存,而張方的朋友、關係聽說司馬穎殺了張方以後,唯恐司馬穎不死自己會被司馬穎暗殺,於是紛紛暗地勾結司馬越。

    這一切,對司馬越來說,不亞於中了頭彩——就這樣,司馬越擊敗司馬穎,攻入長安,控制了西晉朝廷,之後不久,司馬越殺死了司馬穎和司馬顒,成為了八王之亂中,最後的贏家。

    可以說,司馬越的最後獲勝,一定程度上,是受益於對手的愚蠢。

  • 11 # Mer86

    八王之亂沒有最後贏家。一個皇帝被匈奴人俘虜並虐殺,朝廷被人給一鍋端的王朝,何來的勝利者可言?

    一、八王之亂的起因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老祖宗的兵變給了後人一個啟示——只要對統治者不滿意,是可以兵變的。

    公元254年,司馬師廢黜魏帝曹芳。老祖宗的行為又給了後人一個啟示——只要看小皇帝不爽了,是可以廢黜的。

    公元260年,司馬昭殺掉魏帝曹髦。老祖宗殺戮再次給了後人一個啟示——對不服的人就要殺掉,皇帝也不例外。

    公元265年,司馬炎廢掉魏帝曹奐。小祖宗的登基繼位給了所有人一個啟示——只要拳頭夠硬實,誰都能當皇帝。

    公元266年,司馬炎分封二十七個王,這些王以郡為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並且,各諸侯王還可以有數目不等的軍隊。

    雖然說,司馬炎分封諸侯王的本意很好,是為了讓諸侯王領兵制約大士族。但就實際結果來說,卻導致了諸侯王擁兵自重,使諸侯王變成了事實上的軍閥。

    結果這一下,諸侯王起兵造反的硬體和軟體算是全具備了。

    從硬體上說,諸侯王手上有兵,具備了造反的實力。從軟體上說,老祖宗早有示範,不滿意可以造反,皇帝是可以廢殺的,實力夠硬還可以稱帝。既然祖宗都可以這麼幹,那麼我為什麼就不能這麼幹?

    當然了,硬體軟體全齊活,不代表諸侯王就一定能造反。因為只要皇帝不昏庸,拍死個把造反的諸侯王根本不是難事。但是,問題壞就壞在了皇帝這一點上。

    晉武帝司馬炎明知道兒子司馬衷是傻子,卻還是要傳位給他。於是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壞的影響——傻子都能當皇帝,我們智商正常的人為什麼不行?

    於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這八位諸侯王就開幹了。(參與八王之亂的諸侯王不止這八個王爺,但這八王是主要參與者,也就是核心人物)

    二、司馬倫、司馬瑋被誅殺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他在嚥氣之前,他的老岳父楊駿懼怕失勢,就修改了司馬炎的遺詔,讓半死不活的司馬炎默許他一個人輔佐司馬衷。由於司馬衷是傻子,所以國家大權全掌握在楊駿一人之手。

    楊駿獨攬大權後,汝南王司馬亮害怕楊駿要害他,便逃亡許昌。司馬亮這一跑,更是讓楊駿囂張跋扈。他輔政時期,凡有詔令,晉惠帝過目後還要交於他,然後由他直接下發執行。一時間,楊駿儼然變成了西晉王朝的真皇帝。

    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對楊駿獨攬政權的行為非常不滿,她便派人與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秘密聯絡,要他們帶兵進京,討伐楊駿。結果,楊駿就被殺了。

    賈南風聯合二王誅殺楊駿後,朝政大權由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元老大臣衛瓘三人共同執掌。賈南風的親戚也擔任了一些要職,在朝中有一些勢力。

    但未能獨攬大權,這讓賈南風極為不滿。於是在誅殺楊駿後不久,她又以晉惠帝的名義下密詔給楚王司馬瑋,讓他殺了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然後再讓他一個人輔政。楚王司馬瑋為人比較實在,聖旨讓他殺,他也就殺了司馬亮和衛瓘。

    結果,等他殺了司馬亮和衛瓘後,賈南風卻翻臉不認賬,派人造謠,說他偽造手詔,故意殺害朝廷重臣。司馬瑋的部下聽到謠言後嚇得不輕,丟下武器就跑路了。於是司馬瑋也就這麼稀裡糊塗的變成了光桿司令,被賈南風派人活捉。

    過後,賈南風以司馬瑋偽造手詔,惡意害死司馬亮、衛瓘為名,將其處死。

    至此,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結束。朝政大權被賈南風掌控,她的親戚黨羽,比如她的族兄賈模、內侄賈謐、母舅郭彰等人,很多都被委以重任。司馬氏的江山,就這麼被賈南風給操控了。

    三、賈南風、司馬倫被誅殺

    賈南風獨攬大權後,掌權了八年,社會比較平靜,諸侯王們都不怎麼敢造次。(八王之亂前後二十年,並不是一直都在亂戰,中間有一段平和期)

    假如說,賈南風要是有個兒子,八王之亂到這裡可能就結束了,不會有後來的事。但是偏偏就這麼巧,賈南風沒有兒子,並且當時的太子司馬遹跟她還不和。她為了保證自己將來能當上皇太后,就設毒計害死了太子司馬遹。

    結果這一下,趙王司馬倫高興了。因為趙王司馬倫早就看賈南風不爽,並且他也想當一把皇帝過過癮。於是,他就在賈南風毒死太子司馬遹後,也學賈南風一樣,偽造晉惠帝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殺掉賈南風,並誅滅了賈氏一黨。

    事後,司馬倫偽造詔書自封相國,掌握了朝政大權。又過了幾個月,司馬倫廢黜惠帝自立為帝,將惠帝軟禁於金墉城。

    由於司馬倫一黨道德低下,無治國能力,黨羽之間又勾心鬥角,在政治上並無建樹,因此司馬倫稱帝后,天下徹底大亂。

    在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合關中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三王聯合起兵討伐司馬倫。

    司馬倫興兵反擊,與三王混戰,死者近十萬多人,但最終戰敗,被三王殺掉。至此,司馬倫一黨被消滅。

    四、司馬囧、司馬乂被誅殺

    司馬倫被誅殺後,三王當中勢力最大齊王司馬冏迎接惠帝司馬衷復位,並由他出任大司馬一職,主理朝政。

    三王當中的另外二王,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見司馬囧撈的好處最大,對司馬囧獨攬朝政也非常不滿,便決心二度起兵,殺掉司馬囧。但是由於二王實力不夠,二人就決定再拉一人入夥,此人就是第七個被裹入八王之亂的諸侯王,長沙王司馬乂。

    長沙王司馬乂當時駐軍在洛陽,他在密會河間王司馬顒的使者後,率軍奔襲皇宮,以奉天子的名義攻打司馬冏。司馬冏最終戰敗被殺,其黨羽被誅滅。

    誅滅司馬冏黨羽後,司馬乂獨攬大權。而司馬顒因為什麼都沒撈到,又見朝政被司馬乂一人獨攬,便心懷不滿,聯合司馬穎集中了27萬大軍起兵討伐洛陽。

    司馬乂領兵迎戰,與司馬顒、司馬穎聯軍會戰於洛陽城下,雙方打的兩敗俱傷。

    此時,在朝廷內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見雙方兩敗俱傷,便勾結一些禁軍將領,在夜裡捕獲司馬乂,將其交給了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處理。最後,司馬乂被火烤而死。他的黨羽也被誅滅。

    五、司馬越獲得最終“勝利”

    在接連坑死了司馬囧和司馬乂後,成都王司馬穎終於是修成正果,坐上了第一輔政大臣的寶座。他一入洛陽,就給自己增封了二十郡的封地,拜丞相。儼然當年獨攬大權的趙王司馬倫一樣。不過司馬穎認為洛陽乃不祥之地,就沒有留在洛陽,而是回到了封地鄴城。

    此時在洛陽的東海王司馬越對司馬穎的遙控專政非常不滿,就召集了十萬大軍,並帶著晉惠帝一起進攻司馬穎的老巢鄴城。司馬穎領兵還擊,大敗司馬越十萬大軍,並把晉惠帝搶到了手。

    司馬越兵敗後,他的弟弟司馬騰害怕被司馬穎報復,就外結烏丸、羯朱等胡人部落,共同攻擊司馬穎。司馬穎派去的鎮壓大軍打不過,被打的全軍覆沒。

    失敗的訊息傳到鄴城後,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續逃跑。司馬穎甚是恐慌,與幾十個將軍連同晉惠帝連夜逃到洛陽。司馬騰糾集胡人番兵在其後一路追殺,不及而還。

    就在司馬越和司馬穎混戰期間,河間王司馬顒偷偷攻佔洛陽。他看到司馬穎失勢,就把司馬穎趕回了封地,由他接替司馬穎,自行選置百官,獨攬大權。

    其後,司馬顒讓晉惠帝下詔,要司馬越回朝與自己共同輔政。但司馬越不受。於是司馬顒就挾持晉惠帝,發詔攻打司馬越。司馬越當時的實力有所恢復,就起兵迎戰。

    雙方一通混戰,司馬顒軍大敗,由洛陽退往關中。司馬越繼續追殺,由他從塞外搬來的鮮卑外援攻破潼關進入中,大掠長安,屠殺了兩萬餘人。

    司馬越進入長安後,留下一軍鎮守關中。然後他就率領諸侯及鮮卑軍隊護送晉惠帝回到了洛陽。事後,晉惠帝下詔:升司馬越為太傅錄尚書,增封下邳、濟陽二郡。司馬越變成了朝廷權臣。

    這個時候,司馬穎和司馬顒全完了。可是二人不服輸,就想翻盤。其中,司馬穎派部將劉淵回老家搬救兵。可當劉淵回老家後,卻故意不救司馬穎,而是自立為王,建立了五胡亂華時期由胡人建立的第二個政權——匈奴漢國。(第一個是由氐人在四川建立的成漢政權)

    六、司馬穎、司馬顒之死

    八王之亂期間,天下大亂。東海王司馬越獨攬朝政時,氐人在益州、匈奴在幷州,都趁機建立了胡人政權。冀州和幽州雖然沒有獨立,但兩地的地方最高長官劉琨、王凌也都是擁兵自重,不拿朝廷當回事。

    並且這還沒玩。當時的遼東半島實際上已經獨立了,被鮮卑慕容氏霸佔。而山東和河南也分別由苟晞、王彌割據。所以事實上,西晉王朝當時已經是四分五裂。

    但儘管如此,西晉朝廷那幫肉食者卻依然是渾渾噩噩,不知悔改,繼續內鬥。

    成都王司馬穎等不來劉淵的援軍,又被司馬越追殺,便躲到了范陽王司馬虓處避難。司馬虓只將司馬穎囚禁,並未將其加害。但是司馬虓不久後暴斃,范陽國長史劉輿擔憂留司馬穎一命,會成為後患,就令人秘密勒死了司馬穎。

    司馬穎死後不久,惠帝司馬衷突然死亡。有人說是被司馬越毒死,但沒有證據。其後司馬越扶持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

    晉懷帝剛登基,就下詔書赦免司馬顒,任命為司徒,讓其回朝廷。司馬顒喜極而泣,沒懷疑這是陷阱,就急忙奔赴洛陽。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南陽王司馬模早已派遣人在半路截擊,最終把掐殺死了趕往洛陽的馬車內。

    司馬顒死後,參與八王之亂的八人,就僅剩司馬越一人了。

    七、後續

    東海王司馬越雖然贏下了八王之亂,但是面對日益強大,由劉淵建立的匈奴漢國時,他完全沒有應對辦法。並且由於他的無能,朝中大臣也對他頗為不滿。為了排除異己,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他下令殺害中書監繆播、散騎常侍王延等人,結果此舉不僅沒有鞏固地位,反而大失人心,遭到了朝野內外的一致指責。

    為了平息輿論,司馬越只得自請出徵,帥軍征討匈奴漢國。可他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匈奴人的對手,因而大軍還在半路上時,他就急血攻心,病死在了軍中。

    司馬越一死,十幾萬晉軍群龍無首。匈奴軍隊在石勒的率領下,襲擊晉軍。石勒把匈奴騎兵擺成了一個環形陣,將十幾萬晉軍圍在環形陣中,用弓箭射殺,十餘萬王公、士兵和庶民相踐如山,全被殲滅。

    隨後,石勒焚燒司馬越的靈柩,將天下大亂之罪歸罪於司馬越,同時,洛陽的晉懷帝也發詔貶司馬越為縣王。至此,八王之亂算是完全終結了。

    八王之亂雖然結束了,但是悲劇其實才剛剛開始。由於司馬越出征討伐匈奴時,帶走了洛陽的所有精銳,因而這就導致石勒殲滅司馬越大軍後,洛陽變成了一座空城。匈奴軍隊眼見洛陽空虛無防,自然是大舉進攻。不久後,洛陽淪陷,晉懷帝被俘。

    洛陽淪陷後,秦王司馬鄴於長安即位,延續國祚。但當時天下大亂,各地的軍閥和藩王都不救援。因此,司馬鄴在關中堅持了四年後,也被匈奴擊敗,淪為俘虜,而西晉也正式滅亡。

    在匈奴兵全力攻打關中期間,琅邪王司馬睿在江南趁機發展勢力。司馬鄴死後,司馬睿於江南即位稱帝,是為晉元帝。

    所以說,八王之亂沒有勝利者,所有參與八王之亂的人,都是失敗者。還說勝利者,那也是胡人、江南計程車族。

  • 12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八王之亂又是怎麼發生的呢?可以說司馬氏最出色的三個人就是司馬懿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了。除此三人之外司馬氏後代皇帝都是一些蠢材。尤其是晉惠帝司馬衷完全就是一個白痴。歷史對司馬衷的評價就是“痴呆無作為”。而司馬衷時期由於司馬衷智商不夠用。所以由太傅楊駿輔政。而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起了歪心思。賈南風眼看司馬衷無能不作為所以起了奪權的心思。所以賈南風藉口殺掉了楊浚開始干預朝政。 司馬家的王爺一看晉惠帝痴呆沒腦子。而朝堂權柄又旁落到皇后手中。所以都起了爭權奪利之心。而爭權奪利的王爺遠不止八人。只不過在其中有八人勢力為最龐大所以這起司馬氏內部爭權奪利的暴亂被稱為“八王之亂”。

    當時爭奪權力勢力最大的八位王爺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人。整個“八王之亂”持續長達十六年。皇后賈南風殺害輔政大臣楊浚只不過是“八王之亂”的誘因。後來王爺們看到賈南風不僅自己干涉朝政,還要立太子鞏固自己的勢力。所以聯合起來推翻了賈南風。而推翻賈南風的大功臣司馬倫掌握了大圈之後又廢掉了晉惠帝司馬衷想要獨攬朝政自立為帝。司馬倫這麼一來其他王爺又不樂意了。所以在看到晉惠帝被廢之後大家紛紛起兵爭奪皇位。

    司馬越這個人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本身司馬越有野心,但野心又不太大。所以感覺司馬越這個人有些畏畏縮縮的。而且司馬越在“八王之亂”初中期並沒有太多建樹反而還有過失敗的經歷。但到了“八王之亂”的後期司馬越好像開掛了一般先後擊敗了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諸王的勢力之後開始掌控西晉政權。這個時候西晉王朝司馬越說了算。可以說當時司馬越即使自立為帝的話也沒有任何人敢反對,有能力反對。但司馬越並沒有自立為帝。反而把晉惠帝弟弟司馬熾立為皇帝。自己只當了一個太傅。但是司馬越並沒有把權利還給皇帝。反而以太傅的身份獨攬大權。這就有點“脫褲子放屁”的嫌疑了。

    雖然司馬越是八王之亂的最大贏家。但是他畢竟沒有自己稱帝。所以其他的世家大臣也不懼司馬越紛紛和他開始爭奪朝廷上的話語權。而司馬越也由於獨攬大權被其他人排斥。最後西晉內部要聯合起來攻打司馬越。而北方異族也開始野心勃勃的想要入駐中原。導致司馬越終日膽戰心驚的活著。最後憂慮驚懼而亡。說白點就是嚇死了。司馬越死後正式標誌著“八王之亂”徹底結束。而司馬越也當了最終的“背鍋俠”。西晉把八王之亂的罪責一股腦兒的全壓在了司馬越的頭上。所以說司馬越是先贏後輸。並不能算是贏家。

  • 13 # 山鬼說歷史

    我是山鬼說,我來作答。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發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這場長達十六年的內亂,改變的不僅僅是西晉一個王朝的歷史,而是整個中國歷史的走向。

    在這場浩劫中,除了參與內戰的諸位王爺之外,還有不少形形色色的野心家,他們都幻想在這場內戰中分一杯羹,壯大自己的實力或者佔有更多的利益。

    在這些野心家裡,最有名的是一個名叫張方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讓"八王之亂"這把火燒的更旺,讓整個西晉王朝的局勢完全失控的那個人,並不是"八王"裡的任何一個王,而是這個叫張方的小人物。就像陳佩斯在小品《主角與配角》裡說的那樣:"說實在的,到了舞臺上那還得看誰有戲!"張方就是一個很會搶戲的配角。

    據史料記載,此人出身很低,但是情商特別高。他以一個草莽出身的土匪頭子的身份,跑到大城市長安混,先是得到了著名富商郅輔慷慨供給物質支援,後來更是抱上了西晉分封在長安的一把手,河間王司馬顒的大腿,在司馬顒的手下做到了振武將軍。

    公元301年,河間王司馬顒開始參與"八王之亂",張方成了他手下最鋒利的一把尖刀,可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河間王司馬顒本人政治和軍事智商可以說十分的有限,是一個有野心沒能力,有夢想沒主見的人,他各種被人當槍使,然後還沒有在鬥爭中得到多少實際利益。

    司馬顒是一個糊塗蛋,但張方不糊塗,他跟著司馬顒混,是看重實利的。於是,在八王之亂的過程中,此人對司馬顒陽奉陰違,不斷的在戰爭中壯大自己的實力。最後,他做到了自己的主子司馬顒都沒做到的事情。

    他首先聯合東海王司馬越擊敗了佔據洛陽,掌握朝政的齊王司馬乂,在活捉司馬乂之後,張方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個性:殘忍、不顧一切、壞事做絕。

    他把司馬乂綁在杆子上,用火活生生的烤死了。幹掉司馬乂之後,他馬不停蹄的奔回長安,幫助司馬顒平定了窩裡鬥,司馬顒一開心,封張方為右將軍、馮翊太守。當然,這一戰張方贏得的不止是官位,作為資深土匪頭子,他看重的是金錢以及女人。

    在佔據洛陽期間,張方的軍隊大肆搶劫,撈的滿手流油,還擄掠了官私奴婢萬餘人。

    公元304年,八王之亂的戰火又一次燃起,張方趁著諸位王爺你死我活,打的亂七八糟的機會,再次佔據了洛陽。這個土匪頭子出身的將軍,佔據了當時全國最大的城市不算,而且,成了西晉王朝實際上的太上皇。他先派兵搶回了當時的皇帝,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痴晉惠帝,然後藉著晉惠帝的名號發號施令,廢黜了太子司馬覃。

    在佔據洛陽期間,張方再次下令洗劫全城,這次他的軍人幾乎將洛陽的物資都搜刮殆盡,能搶的搶光,搶不走的燒光。自曹魏到西晉兩代建都洛陽期間積累的財富,都歸屬了張方和他的手下。等張方基本上把洛陽洗白白了以後,他決定,帶著傻子皇帝回長安,然後藉機把司馬顒幹掉,有朝一日自己做皇帝。

    然而,晉惠帝根本不配合張方,張方只能來硬的。

    張方耍了一個心眼,他請晉惠帝拜謁宗廟,意圖途中晉惠帝到長安,但晉惠帝拒絕。及後張方決定領兵入宮逼晉惠帝上路,晉惠帝躲在後園的竹樹之間但都被發現,並強行拉上車,送到張方的營壘去。

    這一次,張方可以說出盡了風頭,他不但廢黜了太子,玩弄皇帝於鼓掌之間,而且還打敗並且活捉了八王之一的皇太弟成都王司馬穎,劫持著晉惠帝、司馬穎還有未來的晉懷帝司馬熾等宗室和官員到長安。到長安後,張方又一次升官了,升任中領軍、錄尚書事,領京兆太守。

    參與八王之亂的幾個王爺之中,齊王司馬乂被張方活捉,烤死。成都王司馬穎被張方打敗,捉回長安勞動改造。

    他的主子司馬顒也管不了他。此外,他還曾經打敗過東海王司馬越。現在,張方可以說混到了人生的頂點。他玩弄著現在的皇帝司馬衷,俘虜了未來的皇帝司馬熾,還順手廢掉了太子。

    他兩次洗劫了西晉的首都,在西晉王朝這樣一個十分看重出身的王朝裡,張方一個草莽軍閥,可以說,有了一個巨成功的人生了。

    但人生的規律是,當你爬上命運的頂峰的時候,再往前走一步,就可能是萬丈深淵了。對張方而言,也是如此。他的所作所為,主子司馬顒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此人雖然沒什麼主見和能力,但下屬功高蓋主,野心勃勃他多少還是看得出來的。

    張方現在有錢,有兵,有實力,有聲望,而且他什麼都乾的出來,什麼都敢幹,他下一步就要幹自己了。於是,司馬顒搶在張方之前,下手把他殺了。

    張方死了,他的兵也散了不好好打仗了,司馬顒沒了張方,也就誰都打不贏了。司馬顒很快就被司馬越擊敗,司馬越成了"八王之亂"的最後贏家。

  • 14 # 榮耀歷史

    為什麼司馬越是最後贏家?因為他隱藏得最深,跳出來的最晚,可謂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是他是最後的贏家嗎?“八王之亂”沒有贏家,且聽細細道來。

    先秀一張圖,大家看看“八王之亂”到底是司馬家的哪些混蛋在亂搞!

    整體來看,“八王之亂”牽扯了司馬家2位皇帝,8位王爺,前後持續時間長達20多年。

    從事件的整體經過來看,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階段:

    白痴皇帝司馬衷的醜皇后賈南風不是一個安分的女人,她像個爺們一樣也貪戀大權,但是此時的朝政大權都在國丈楊駿手中,於是賈南風只能藉助外力,拉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入夥,殺掉了楊駿,正式開始了“八王之亂”。

    汝南王和楚王為什麼乖乖聽賈南風的話呢?因為賈南風答應他們,除掉楊駿後就把軍政大權交給他們倆,這一下兩個人像打了雞血一樣!

    可是最毒婦人心,兩個傻帽不知道他們已經淪為賈南風的棋子,殺了楊駿之後,賈南風開始下一步,她偽造晉惠帝密詔給楚王,讓他殺了汝南王,然後獨掌朝政,楚王又乖乖聽話了,汝南王成了被殺的第一個王爺。

    但是楚王的美夢沒有成真,待他殺了汝南王,賈南風突然翻臉,說他偽造密詔殺害國丈和王爺,可憐的楚王百口莫辯,最後被逮捕處死,他成了第2個被殺的王爺。

    至此賈南風大權在握,胡作非為。

    第二階段:

    放蕩了8年的賈南風乾盡了壞事,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但是直到她殺害了太子司馬遹!

    趙王司馬倫立忙跳出來,已謀殺太子的罪名討伐賈南風,賈南風也許只是紙老虎,司馬倫輕鬆獲勝,後面他還廢了白痴皇帝司馬衷,自立為帝。

    這就讓很多人不舒服了,於是齊王司馬冏秘密聯絡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三人一合計,覺得大事可行,一起發兵討伐趙王,很顯然,趙王寡不敵眾,還沒享受夠做皇帝的快感,只得退出歷史舞臺。

    趙王被殺了,朝堂就留下了權力真空,誰來當皇帝,誰來把持朝政?

    三人當中齊王勢力最強大,說話有分量,他決定把白痴司馬衷接回來繼續當皇帝,然後他一個人獨攬朝政。

    然後呢?就沒有然後!河間王、成都王辛辛苦苦造一次反什麼都沒撈著,太不像話!

    他們倆由找了一個新夥伴——長沙王司馬乂!於是齊王就走了趙王的老路,被新的鐵三角給滅掉了!

    然而河間王、成都王再次發現,勝利果實的味道自己還是沒有嚐到,全被長沙王一個人獨吞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兩人再次起兵,這次他們學聰明瞭,沒有再拉外人入夥,但是有一個人主動貼上來了,那就是我們的大BOSS——東海王司馬越!

    話說此時的司馬越正在朝廷當差,他冷眼看著權力鬥爭中這一波接著一波的過客,他在等待自己的時機。

    河間王、成都王與長沙王正在鏖戰,背後的司馬越竟然策反宮中禁軍,直接抓了長沙王送給河間王、成都王,最後長沙王被殺!

    為什麼司馬越要幫河間王和成都王呢?因為他分析了,長沙王的威脅更大,反觀另2王,從他們後來的表現可以看出來,政治智商堪憂,如果司馬越面對的是這倆人,他有信心!

    第三階段:

    到了司馬越收網的時候了,果然如他判斷的那樣,河間王和成都王兩人殺了長沙王后,竟然都不留在權力中樞洛陽,反而回到自己的封地,將洛陽和皇帝拱手送給了司馬越!

    控制了皇帝的司馬越不久便發兵攻打成都王,最後在烏丸大軍的幫助下,擊敗了河間王,不久又擊敗了河間王,兩王都被殺,於是司馬越笑到了最後!

    他毒殺了晉惠帝,立司馬熾為傀儡皇帝,大權獨握。

    因為司馬越上位後,國內混亂,多方不服,最後他的傀儡皇帝還下詔要求各方討伐他,最後司馬越急火攻心吐血而亡,死後被貶為縣王,不久封國東海國也被除名。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嚴重的是對晉朝的傷害,“八王之亂”嚴重削弱了晉朝實力,各個內附的少數民族紛紛蠢蠢欲動,匈奴人劉淵割據稱王,最後兩次攻破洛陽,滅亡西晉,晉朝王室“永嘉南渡”後才在南方建立東晉,北方全部落入胡族之手,黑暗的“五胡十六國”時期拉開帷幕。

    所以“八王之亂”並沒有贏家,最大的輸家就是司馬氏和漢族!

  • 15 # 鄧海春

    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想必大家都早有耳聞。這是一場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這場動亂共歷時十六年,自元康元年(291)起至永嘉元年(306)晉懷帝改元永嘉,東海王司馬越輔政為終,這也宣告著東海王司馬越成為了“八王之亂”最終的勝利者。那麼,司馬越究竟為什麼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場動亂的大致發生歷程,其實在“八王之亂”總歷程十六年之中,並非每一年都是動亂,而是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這一階段的動亂主要由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一手挑起,當時晉武帝司馬炎剛剛過世,傳位給晉惠帝司馬衷,司馬炎留下詔書讓汝南王司馬亮和外戚楊駿共同輔政,可楊駿獨攬大權,司馬亮不得不避禍出鎮許昌。野心勃勃的皇后賈南風為了避免楊駿攬權,便暗中聯絡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進京討伐楊駿。可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進京後的結局並非賈南風所設想,於是她便略施小計,便讓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相繼蒙冤受死。而後,賈南風便攬了大權。

    第二階段便是從元康九年(299)到光熙元年(306)了,過了幾年快活日子的賈南風在這時又感到了由才人謝玖所生的太子司馬遹的威脅,於是元康十年(300),她以謀反的罪名將太子殺害。不料真相大白後群情激憤,第一個站出來的便是趙王司馬倫,他發動政變除掉了賈氏集團,隨後又廢掉晉惠帝司馬衷自立為王。隨後諸王便不樂意了,緊接著齊王司馬冏便聯合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一起除掉了司馬倫,幫助晉惠帝復位,由齊王司馬冏輔政。太子死後,晉惠帝下一個繼承人便該是成都王司馬穎,可司馬冏為能長期輔政便堅持立晉惠帝的侄子司馬覃為皇太子。這下便又引發諸王不滿了。

    於是,元康十二年(302),河間王司馬顒便聯合長沙王司馬乂發兵討伐司馬冏,討伐成功後,司馬乂便將司馬冏極其黨羽處死,攬了朝中大權。此時的司馬顒便不高興了,他本以為自己可以攬權,沒想到卻被司馬乂搶了風頭。多次刺殺司馬乂失敗後,司馬顒便開始聯合成都王司馬穎討伐洛陽。討伐過程中,東海王司馬越終於出場幫助了司馬顒擒下了司馬乂,而後司馬乂便被司馬顒用火給活活烤死。此時的司馬穎便如願成了皇太弟。

    這樣一來,八王便只剩下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和東海王司馬越三王還在互相殘殺了。經歷兩年多的紛爭動亂後,到元康十六年(306),司馬穎被抓後縊死,同年年底,晉惠帝去世,司馬越擁護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為帝,即位晉懷帝。隨後司馬越以晉懷帝的名義下詔要求司馬顒到京城任職。就在司馬顒和三個兒子趕赴京城的路上便被司馬越派來的人給殺害了。這樣一來,七王相繼被殺害,只剩司馬越一王,這樣看來,他確實是成了最大的贏家。

    司馬越之所以能在“八王之亂”中活到最後,其一在於他出場時間晚,前半段他一直都在按兵不動,等到其他幾王廝殺到一定程度,找準時機,他才出手。其二便在於他擁有強大的號召力,在最後一場戰役司馬越出兵討伐司馬顒時,司馬越的兄弟司馬騰、司馬略、司馬模,以及原來就聽命於司馬越的范陽王司馬虓、王浚紛紛響應之外,東平王司馬楙還將徐州都督之位讓給了司馬越,琅琊王司馬睿、淮北護軍劉蕃、穎川太守劉輿、都督荊州諸軍事劉弘等地方實力派也都表示支援司馬越,這才使得司馬越大軍勢如破竹。

    雖說司馬越活到了最後,但他卻並沒有笑到最後,長期的動亂已經讓京師洛陽遍體鱗傷,司馬越接手的不過是已經奄奄一息回天乏術的西晉王朝了,司馬氏的統治在這時已經算是快要落下帷幕了。

  • 16 # 丫丫說史

    八王之亂是發生在西晉時期的一場由皇族為爭權而引發的內亂,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內亂造成了西晉嚴重的經濟政治文化破壞,直接導致了西晉政權的滅亡以及將近三百年的動亂,從此進入了五胡亂華這個悲慘恥辱的時期。

    所以,我不同意題主的說法,“八王之亂”沒有贏家,司馬然更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八王之亂的起因是由於當時的皇后賈南風見晉惠帝司馬衷無能,便起了謀逆之心,想用外戚干政,剝奪皇權,於是便動手除掉了當時的保皇派太傅楊駿,此時賈皇后一人獨大,開始他的干政之旅,但是當時其他的司馬王爺也看不過去,紛紛想來分一杯羹,於是藉口外戚干政,分別出兵勤王,一番混戰後幹掉賈皇后,然後當時實力最強的王爺司馬倫便開始公然獨攬大權,這時,一起起兵的其他王爺不幹了,於是又開始一番混戰,在其他王爺都已經相互消耗的差不多的時候,司馬然突然異軍突起,剿滅其他勢力贏的戰爭。

    當時西晉連年內戰,國內非常混亂危機,國內百姓苦不堪言,同時國庫空虛,國外當時匈奴國已經日益強大,頻繁來犯,勝利之後的司馬然還沒來得及稱帝的,突然匈奴來犯,於是司馬越不得不出徵,結果在出徵路上自己生病死了。他一死,整個局面就亂了,導致大軍被匈奴國大敗。最後便是五胡亂華的局面。

    所以任何時候,國家內亂永遠都沒有贏家,軍隊打的都是自己的臣民,打得越激烈,最後不管哪一方勝利都要收拾之前的爛攤子,打著打著自己的家底就掏空了,而且還導致了五胡亂華,給當時的人們造成極大的傷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當下要獲得成功是平臺重要還是個人能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