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教育
37
回覆列表
  • 1 # 宋少衛

    我認為孩子做錯事,就如同孩子會長大一樣,是不可避免的,但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家長們有必要採用一些方法,幫助孩子改正錯誤,不斷進步。其實,在未成年時期孩子做錯事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有時候也是一次家長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家長應該珍惜,因為問題的發現應該是越早越好,越早發現才能越早解決,小時候出現問題總比長大成人之後出現問題要好。

    孩子做錯了事,家長應首先了解事件發生的全過程,並認真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找出問題出現的源頭,然後採取一定的方法去解決,從根本上降低同類問題第二次發生的可能性。出現問題時家長切不可自以為了解全部過程,完全不顧孩子的想法,這樣家長的情緒很容易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處理的效果也不會特別理想;但也不可以對孩子的說法偏聽偏信,罔顧事實,尤其是針對一些比較喜歡耍小聰明的孩子,家長的一味縱容只會助長孩子耍賴甚至撒謊的習慣,這對其以後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建議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懲罰的時候要注意以下三點:

    1、先明確錯誤原因,讓孩子知道確實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可採取蠻橫方式,強迫孩子認錯;

    2、懲罰可以延遲,但不可取消。在獎勵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明確,肯定孩子的行為。但在懲罰孩子時,要給孩子自我思考的時間,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懲罰才有意義。

    3、明確懲罰的意義和目的,切忌讓懲罰成為父母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 2 # 漸漸麻麻
    什麼事是錯的?

    是對是錯,是從我們大人角度去評判的,在認為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我們是否有給孩子機會解釋原因?有沒真正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這才是教育的關鍵點。

    相信我們在小的時候都會經歷偷錢這個事,在父母看來,這是一個極不好的錯事。是壞孩子是小偷才會做的事,但為什麼有那麼多孩子都有此經歷?有的孩子被父母發現後越發嚴重,改都改不掉。也有的孩子怕被打,剋制住了。還有一些孩子,得到父母的理解,有需求向父母說明,父母滿足後覺得偷錢沒必要。

    在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有錢買零食,而我沒有。有一天中午,拿了媽媽買菜剩下的零錢。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是偷,我只是覺得拿了家裡的一樣東西“錢”。下午也跟著同學一樣買了一直想吃的零食。

    有了第一次甜頭,我每天中午趁爸媽在午睡時,我都會去拿錢。越拿越多,有時還請同學吃,很開心!沒多久後,被午睡起來的媽媽發現了。媽媽先是生氣地說我,家裡什麼都不缺,你為什麼要偷錢?我說:什麼是偷?

    我告訴媽媽,學校賣的東西,你都沒有買過,同學都說很好吃,我也想吃,就拿錢去買了。媽媽聽後,打消了正想打我的想法,而是告訴我:不許拿我的錢,但我可以每週給你錢,只能拿這些錢去買東西吃。

    因為得到媽媽的理解,我再也沒有“偷”過任何東西,有時跟同學一起去玩,她們會偷摘果子這些,我也從來沒順手摘過。

    教育需要理解,不是以個人想法去處理,更不是打罵可以解決

  • 3 # 育嬰講師徐芳老師

    首先,要認識到孩子做錯事是很正常的,因為大人都會犯錯,很正常的。

    往往,我們很多大人,看到孩子做錯事,啥都不說,先劈頭蓋臉一頓罵,嗓門都提高了N分貝。然後孩子被訓了一頓,結果呢,孩子要不就是低頭很委屈,哭哭啼啼。然後,以後要不就成了害怕的孩子,要不就成了自己犯錯了先隱瞞家長的孩子,開始學會撒謊。這難道是家長想要的結局嗎?

    其實,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孩子犯錯之後家長的引導是怎麼樣的!

    比如孩子打碎了碗——這是很常見的例子

    給大家做個參考

    第一步:先問下孩子,受傷了嗎?

    ——因為在那個時刻孩子其實更害怕,還有可能受傷了,第一步是安撫情緒為主。

    第二步:瞭解事實

    寶寶剛才發生了什麼?

    注意這個時候,不要家長分貝提高,如果嗓門加大,請先自己深吸口氣,處理完自己的情緒,再來說,否則孩子只感受到你的讓他害怕的情緒,反射性會怕或則撒謊,因為人天生害怕指責,孩子也一樣。

    第三步:引導進一步處理

    比如孩子說,我剛剛把碗拿出來,手滑了一下,然後碗掉在地上了,破了

    那碗破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孩子會說,應該用掃把掃好

    那以後,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孩子會說,我下次要拿穩一點。

    這樣,就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以後需要怎麼去做,怎麼去反思避免下一次的錯誤。

  • 4 # 萌寶家族

    首先我覺得做錯事這個情況是很正常的,不用說小孩子,連大人都一直在犯錯,然後成長。你不犯錯,永遠不會成長,我覺得很贊同。在摸索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犯錯誤,錯誤有大有小,只是看會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及認識到錯誤後能不能改正,並讓自己成長。我覺得這個才是做錯事後,該教育孩子的方向。

    如果孩子做錯事,我第一時間會告訴她:不要怕,犯錯是很正常的,媽媽也會犯錯,不犯錯才是不正常的。

    然後引匯出她犯了什麼錯誤,勇於承認錯誤。

    再讓她自己認識到是怎麼犯錯的,需要怎麼改正?

    最後引導她進行反省下次還會再犯同樣的問題嗎?

    當孩子一步一步認識到之後,就要她去承擔做錯事的後果,比如摔碎了一個碗,那麼就把她打理趕乾淨緊;又比如可能拿了同學的一樣東西,那麼就要孩子親自去道歉,並且還給同學。慢慢的孩子就能自己知道犯了錯誤要去承擔後果,怎麼承擔。

    當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的時候,那麼這就是成長的過程。犯了錯誤馬上懲戒,又打又罵這些是不可取的,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犯錯了,然後你這樣對她,她只會覺得自己莫名其妙被打了,然後也意識不到錯誤,所以最開始犯錯還是以分析為主。

    我的性格比較火爆,如果一個錯誤,總是犯幾次,我可能就要加以懲戒了。因為這就是沒有成長,她在自我反省的時候不夠深刻,當時反應後就過了,下一次犯錯前記不起來自己做錯事情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後果,所以我還是有一個針對性的懲罰,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她記住犯錯的後果。當然犯錯的懲戒不單單是打孩子,還能讓她付出一些自己比較在意的東西。比如要交出自己最喜愛的東西,又比如將自己的錯誤寫的手發軟,又或者體力勞動等等。

    我覺得教育孩子犯錯的問題,是個非常嚴肅,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是我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畢竟每一位父母對孩子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

  • 5 # i有道父母學院

    大部分的中國人都不喜歡“做錯事”。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犯錯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通常伴隨而來的是批評、羞辱甚至打罵。

    但實際上,所有的人都會犯錯,不管是我們的孩子,還是我們自己、家人、朋友和工作夥伴。我們如果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在下一次碰到錯誤的時候,試著放輕鬆,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學會接納這份不完美,告訴自己:犯錯很正常啊,所有人都會犯錯!

    接下來,我們來想象一個場景:小明和小米玩的時候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花瓶,過了一會兒他們的媽媽看到了,問:這是誰打碎的?

    小明看到氣勢洶洶的媽媽,想到平時爸媽通常會責罵自己,他很可能會說:不是我乾的。

    小米看到還算平靜的媽媽,想著媽媽接下來可能會問:打碎了以後要怎麼處理?他會說:對不起,媽媽,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馬上拿東西收拾。

    長此以往,小明和小米可能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首先,小明學會了“說謊”,小米獲得了“誠實”。其次,小明很可能因為害怕犯錯從而變得不敢嘗試,做事畏手畏腳,甚至喪失信心。而小米更多想的是如何避免或者解決問題,獲得處理問題的方法,讓自己變得更有自信,更加敢於拓展。

    從這個場景我們可以看出:同樣的事情,孩子表現出來的是挑戰還是良好的品質,關鍵在於孩子怎麼想。而這個想法則主要取決於父母平時如何處理孩子的錯誤。

    所以,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我們在處理錯誤時,要時刻想著這件事會帶給孩子什麼品質?這樣,我們會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理性地處理問題的)。

    另外,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如何解決已發生的問題本身(而不是去糾結問題是如何發生的),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當父母這麼做的時候,孩子除了會獲得一些良好的品質和技能外,也會從我們身上學習到如何正確對待錯誤的態度。

  • 6 # 妙古七七

    首先要糾正一個語言上的誤區,對待孩子做錯的事,不能用“教育”,而應該是“幫助”或者“引導”,試想,我們誰沒有犯過錯呢?而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是希望別人來教育我們呢?還是來幫助我們呢?所以,家長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很重要,如果你把它看成一件非常合理且正常的事,那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就更容易心平氣和的和孩子一起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指責。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首先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理解和寬容他,然後和孩子溝通其發生的原因,啟發他用另外一種方式去處理這件事,最後再和孩子一起解決這個問題。透過這樣一個良性的交流,我相信孩子下次再遇到錯誤和困難時首先想到的不是逃避而是勇敢面對。

    在與孩子溝通時,我們作為家長要記住這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正能量的指導和幫助,才能讓孩子走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很多時候,家長喜歡替孩子作主,替孩子安排好從小到大的成長路線,不過畢竟,我們人生就一次,更多的時候還是要多聽聽孩子的心聲,讓他自己作出重要的決定。

  • 7 # 奇聞瑣事

    孩子做錯事,你會怎麼教育?

    個人覺的孩子會做錯事情,有時候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家長在家裡對孩子進行行為指導和批評教育都是隨心所欲的:孩子放學不專心做作業,而是直奔電視機或電腦,家長就開始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孩子和同學吵架,老師通知家長,家長就進行友誼教育、紀律教育……這是一種教育的誤區,效果低下,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教育與批評孩子最好在家中。我們做父母的可以坐下來陪著孩子進行交流,父母給孩子提要求,孩子也可以給我們提出來要求,經過探討孩子就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訂出改正錯誤的計劃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他對於自己寫下的計劃是會認真對待的。

    教育與監護孩子雖是父母的權利,但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有些時間父母不應該批評教育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適的時間與合適地方採用合適的方法教育批評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評的效果自然好。

  • 8 # 夢享生活家

    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不是答案,只是讓自己有時候靜下來思考一下這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給“問題”這二個字打上引號!可能能力有限,個人給不了真正的答案!

    我們的父輩(媽媽還好),在我們小時候,只要有其他家長來家裡告狀,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認為是自己的孩子犯錯,不問原由,當著告狀的家長一頓打,好像這樣就給了對方家長一個交待;其實並不是每次都是自己覺得有錯,每每這個時候,是相當的委屈,自信心受到打擊;所以,從某一方面,這對我的心理成長是起到了一定的負面因素的,在對錯這個問題上,也會存在一定的誤解!

    孩子的成長,很多事情都是避免不了的,包括做錯事; 而當孩子犯錯,我們大人應該怎麼樣教育處理,才是最關鍵的?大人的處理方式,決定了孩子在這件事上最終的認識和TA形成自己價值觀的因素!

    先跟孩子瞭解這件事的原委?瞭解TA當時在什麼樣的想法下驅動做了這件事...等等,作為大人,這個時候應該有個正確的判斷,事已發生,不要過於的責難,有相關事實告訴TA,這件事的後果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進而有什麼樣的後果?等等...

    告訴他:人人都會犯錯,犯錯不可怕,可怕的知錯不能改,勇於承認錯誤,並在錯誤中吸取教訓,取得進步,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錯誤,爸爸和媽媽會和他一起承擔後果!

  • 9 # 創意親子一起玩

    首先,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你要明確的告知對方,這是錯的,無論在什麼情況下。

    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在家裡拿水澆到了鋼琴上,說是洗鋼琴,因為家裡人的溺愛,並沒有懲罰他,甚至沒有告訴他這樣的行為對錯,後來有一次在鋼琴店裡,這個小孩拿了一杯水澆到了一架68萬的鋼琴上。

    這到底是誰的錯,當然是家長的,孩子在探索期,作為家長要慢慢的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不可以做的,當孩子第一次犯錯的時候,也許他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行為是錯的,而上來就要粗暴的方式懲罰是不對的。

    其次,很多人一定聽過那個勇敢承認錯誤的總統故事,也對孩子這樣說,承認錯誤比撒謊好,但是有很多人還是忍不住在孩子承認錯誤後大發雷霆,並沒有遵守諾言,這樣的情況,孩子下次也不敢承認錯誤了,久而久之為了逃避懲罰必然會撒謊,這樣只會惡性迴圈,而同時也不能讓孩子認為承認錯誤了就不會接受懲罰,而產生屢教不改的習慣。

    第三,有錯必有罰,要讓孩子知道錯了是必須要接受懲罰的,第一次犯錯我允許你,第二次再犯就必須有相應的懲罰措施,這裡並不是指要暴打一頓,而是相應的懲罰措施,在第一次犯錯的情況下就約定好的。

  • 10 # 邂逅筆墨間

    首先

    孩子做錯了事,打罵孩子是父母無能的表現,而且對孩子改正錯誤並沒有什麼好處。所以,爸媽要冷靜啊,別一上來就又打又罵,好聲好氣地跟孩子說,用智慧、用方法讓孩子改正,才是上上之選。

    其次

    要讓孩子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除了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還要讓孩子對所犯的錯誤負責任。這裡的負責任絕不是懲罰,而是讓孩子親手為自己彌補過失,打碎了花瓶,就讓他用自己的零用錢去買,弄髒了地板,就讓他自己拿拖把來拖,用勞動和心血來彌補過失,讓孩子有責任感,懂得為自己所作的事情負責。

    最後

    孩子還是孩子,我們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對待他們,多一點耐心往正確的方向去引導,不管怎麼樣,未來是美好的

  • 11 # 甜甜姑娘私享會

    孩子做錯事是不肯避免的一種現象。首先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知道,小的時候我們就是在不斷犯錯誤的過程中慢慢成長的。所以個人覺得孩子做錯事不可怕,關鍵在於家長們怎樣教育孩子意識到這件事情錯在哪裡,應該怎樣做才好,正確的樹立孩子的觀點及理念。

    有一次,去姥姥家,孩子不小心把姥姥的古董給打破了,因為恐懼孩子當場嚇哭了,家裡的長輩們庇護孩子,而年輕的父母則會打罵孩子。

    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可能會帶來孩子消極的一面,甚至會讓孩子變本加厲的闖禍,其實家長們沒有考慮到孩子內心的想法,只是一個意外發生的事情,家長們不妨可以試著透過與孩子溝通問明白事情原由,透過溝通讓孩子正確意識到自己這個問題錯在哪裡。

    不能讓家裡的長輩一直護短,也不能上演關公耍大刀似的讓孩子產生恐懼心裡。要直視問題的重要性,家長要以身作則,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小問題。當然所有的孩子不能千篇一律對待,需要因人而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 12 # 我的悲催奮鬥史

    我會看情況來教育,一定要做到讓他心服口服!

    就我個人而言,我教育孩子的理念就一條——讓他心服口服。只有讓他心服,他才不會對我們產生任何的不滿,這對於我們的關係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

    假如這個事是他錯了,我會嘗試各種方法讓他認識到錯誤以及錯誤帶來的嚴重性,藉此讓他儘可能的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假如這個問題他有錯在身,但不是故意的,我會根據事情的嚴重誠度予以處理,該懲罰的還會懲罰,但我會讓他自願提出懲罰,而不是像第一種那樣我提出懲罰,這是有本質區別的。

    懲罰完了之後我一定會給予他獎勵,因為他做到了知錯就改,這個獎勵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實物的。但有一點要注意,獎勵一定不能每次都是實物或是口頭,這樣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我就不多做解釋了,大家都懂的。一定要變化,讓他每次對獎勵都充滿期待!

  • 13 # 小熊快跑A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連聖人都會犯錯,別說普通人了,所以家長們對於孩子犯錯不要只看負面,也要看積極正面的教育效果。

    孩子由於其閱歷少,對於一些事情是非觀還不是很清楚,所以經常會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錯誤,如果這個時候對其嚴厲批評甚至打罵,反而起不到好的效果。要想到,孩子犯錯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只有在孩子犯錯的道路上,讓他明白自己為什麼會犯錯,錯在哪裡,以後如何防止犯相同或類似的錯誤,這樣比打罵來的更有效果。

    對於孩子犯錯,我們處理的教育方法應該是這樣的。首先,我們不要過於情緒化,作為家長應該先冷靜平息自己的怒氣,要明白孩子犯錯是不好,但是他也許不是故意的或者是不小心犯錯了,接下來,和孩子和氣地溝通,讓孩子先傾訴整個過程,沒準孩子心理有冤屈,然後可以透過多方溝通,比如和小孩在一起的玩伴瞭解事情的真實過程,得知孩子的錯誤原因後,再次跟孩子溝通,引導孩子一步一步認識到自身犯的錯誤,並讓其意識到犯錯的後果,並且教會孩子勇於承擔責任和後果,必要的時候需要付諸行動來彌補錯誤和減少損失,最後就是讓孩子記住這個錯誤或教訓,教育孩子以後在做哪些事情的時候注意一些細節避免後期再次犯同樣的錯誤。只有這樣的教育過程,才是孩子犯錯教育的好方法。才不會讓一次又一次相同的錯誤重複發生。

    但是,對於孩子同樣的錯誤犯了3次以上,我們會認為孩子沒有成長,可以採取嚴肅教導和體罰來進行教育,對於一些嚴重的錯誤甚至武力的方式來教育。

  • 14 # 溝通彩虹橋

    孩子做錯事怎麼教育?我們成人做錯事你希望別人怎麼待你呢?理解,包容,引導。是這樣嗎?不要說孩子,我們從小到老都有可能犯錯,每個錯就是成長的機會。對於孩子做錯事,我建議的是平靜,聆聽,提問,引導四部曲。

    一、平靜。學會管理家長自己的情緒。因為,孩子做錯事,家長往往會由於沒有處理好自己情緒,會生氣,說話語氣會激動,導致爭吵或打罵。這時候,我們要學會先關注的不是事情,而是情緒。告訴自己,事情已經發生了,我生氣批判了也不會得到改變,只有我們內心能平靜下來,就可以瞭解事情的原因。

    然後是關注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做錯事時,他當下的情緒是委屈的?還是後悔的?或是傷心難過......我們要看到的是孩子的感受,就是孩子的情緒,先聽聽他做錯事的感受。給孩子一個安全的表達的空間。家長平靜,孩子才會平靜,孩子才會好好說,坦誠說。

    二、聆聽。聽比說重要。在平靜的氣氛下,聆聽的重點是先把自己的觀點放下。不插話,不打斷。我們要聽聽孩子為何會這樣做,瞭解導致這個行為的原因,能讓孩子清楚地表達整件事情。

    三、提問。如果你已經做到了不帶批判去聽完整件事情,我想你聽完能找到理解孩子的點,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做錯事是因為他們沒有經驗,或者得到足夠的肯定和支援。這時候你可以問問孩子,當時為何這樣做呢?

    四、引導。引導也是給予孩子改變的機會。再問問孩子現在再發生一次,你覺得你還有什麼辦法會有更好的結果。也可以和孩子說說如果是媽媽,我會這樣做,讓孩子去想想媽媽的做法是為什麼?也給孩子看到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種做法,我們要去思考讓大家都好的方法。

  • 15 # 婷媽alan

    孩子做錯事,你會怎麼教育?

    孩子做錯事,我覺得這事很正常,畢竟是孩子,無論是學習經驗,還是生活閱歷,都不能跟孩子相比。何況我們大人,也會有做錯事的時候呢。甚至有位大神說:“錯誤是學習的機會。”

    所以孩子做了錯事,我們要客觀看待。

    1、孩子做錯了而不自知。如三四歲的孩子,經常把衣服紐扣扣錯位,襪底穿到腳面上,兩隻鞋子穿反等……這些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點造成的,他自己全然不知錯。對於這類錯誤,我們不應該過多地責備孩子,更不要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比如:“你真笨”,“你真是沒用”等等。而是應該在“如何做”給予詳細、具體的指導,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激發他積極主動進取的願望,學會辨別對與錯,在一次次戰勝錯誤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本領。

    2、有些孩子發現做了錯事,但是拒不承認。我家女兒也有過這樣的情況。後來我問她,為什麼不敢承認。她說怕我罵。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所以孩子做了錯事,我們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進行教育,呵斥或者打罵,只會使孩子驚恐萬狀,無所適從。當孩子做了錯事後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只好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要幫助孩子克服和糾正這種不良行為,我們必須改變不良的教育方法,堅持正面教育。

    3、孩子做錯了事拒絕認錯。有的孩子個性強強,任性、倔強、執拗、自以為是,做錯了事不願承認,怕認錯後丟面子。有的孩子則從來沒有認錯的習慣,這跟家長的教育有關係,如孩子摔倒了,不教育孩子走路要當心,反而怨地不好(隔代養育最常見,我就見過奶奶這樣跟孩子說);小孩子之間發生糾紛,家長往往是袒護自己的孩子,說別人的不是(很多家長這樣做,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做過);家庭成員之間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等等,都是導致孩子做錯事又拒絕認錯的原因。對這樣的孩子,我們不要急於追究錯誤的大小,應把重點放在如何幫助承認錯誤上。首先,我們家長必須改變以上不正確的做法,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是誰的錯就是誰的錯,不要混淆孩子的是非觀念。其次要鼓勵孩子說實話,以親切的態度告訴孩子:“做錯了事沒關係,只要勇改地承認錯誤並願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時嚴肅地指出:“做了錯事又不肯承認是錯上加錯!爸爸媽媽不喜歡這樣的孩子。”(此為和善與堅定並行)待孩子認錯後,肯定他的進步,再幫助孩子分析錯在什麼地方、行為的嚴重程度、不良後果等等,教孩子應該怎樣做,讓他從中接受教訓,為今後正確的行為打下基礎。孩子雖然小,但也有自尊心。孩子做了錯事,我們要持冷靜的態度,分析孩子做錯事的原因,本著重動機、輕後果的原則,原諒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經驗造成的過失。孩子畢竟是孩子,對其行為、品德上的錯誤則要毫不客氣地給予嚴厲批評,絕不姑息遷就,以便幫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強道德判斷能力,少犯錯誤。

  • 16 # 濤說教育

    八零後一代人,尤其是像我這樣的縣城青年,在童年乃至整個青春期,對於父母的管教方式印象深刻。為什麼呢?做錯事了,先上來劈頭蓋臉的罵一頓,如果是他們認為的嚴重”事故“,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一頓先給你來個下馬威。

    現在我們這一代人“當家做主”了,也都陸續為人父母,手段要相對溫和很多。畢竟不想延續之前父母那代人簡單粗暴的管教方式了。

    然而當孩子鬧起脾氣或者做錯事的時候,心裡面的火苗卻總是不肯示弱。身邊好多家長反映過,孩子平常都挺乖的,可是一旦犯下錯誤,自己瞬間就覺得孩子不可饒恕。自己情緒轉換的能力堪稱秒速。

    觀察周圍帶孩子的親朋好友,同樣的問題也都存在。我們開始變得和自己的父母一樣沒有耐心。

    按照心理學講的,每個孩子擁有著不同的性格型別。有的粗枝大葉,有的心細如髮。有的大大咧咧,有的深沉敏感。在長期觀察和陪伴中,我們應該要知道,怎麼與孩子相處。同時在出現問題的時候,也要有相應的對策。

    犯錯誤在成人的世界尤不可避免,更何況孩子處於成長和探索階段。因此我認為,處理這個問題要注重以下一些方面:

    1、切忌吵嚷在前,談話在後。發現問題,先冷靜瞭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要一味根據壞的結果隨意評判孩子的是非。弄清楚犯錯的原因更重要。吵吵嚷嚷,只會讓孩子以後越來越討厭跟你溝通。

    2、批評教育在前,懲罰在後。經過了解後,如果孩子犯錯屬於主觀故意的,家長就要根據孩子的性格果斷採取一定的措施。切忌先懲罰再教育。

    3、因時因材,區別對待。膽小敏感的孩子,以說服教育為主,一頓行為處罰只會讓孩子的安全感越來越弱,無故的自尊心越來越強。對於這類孩子道理疏通他們更容易接受。而頑皮且易感情用事的孩子,直截了當的嚴厲批評要更有說服力。

    4、懲罰果斷,切忌拖拉。懲罰與獎勵表揚是一樣的,家長實施過程中都必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如果一次兩次只有口頭說說,沒有實質的動作。無疑孩子會存在僥倖心理,甚至認為自己不會被懲罰,而繼續犯下類似的錯誤。

    對於孩子,方方面面的教育,都需要家長捧出細心和耐心的品質。養而教,不只是說說而已。在自己怠惰的時候。千萬要告誡自己,你所有的缺點都會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犯錯,其實也是我們另一種方式的行為修煉。

  • 17 # 駐馬店人真中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生活中,大人也經常會做錯事,更何況是孩子。因小孩子不小心而惹來麻煩卻經常讓父母惱火,這其實跟小孩子的成長特點有關係,或者調皮,或者多動,或者沒在意也是值得原諒的。

    首先,要告訴孩子什麼事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是不可以做的,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曾讀過一句很好的話,叫做“人是否會勇敢前行,不在於他們是否會遭遇困難,而在於他們對待困難的態度。”

    而對於小孩子來說,這個態度往往不是他自己能頓悟的,而是父母透過言語、行為上的表現來引導的。

    孩子平時被責備多了,尤其是來自那個他一心仰仗的父母的責備,那麼他看問題的角度自然會變得消極:

    一個消極的初中生,如果打籃球時總是投不進,他可能會下意識地跟自己說“我可能不是打籃球的料”;

    一個消極的女孩,如果跟其他孩子交朋友遭到拒絕,他可能會下意識地想“我長得太醜了,所以他們不願意跟我玩”;

    一個消極的學生,如果在課堂舉手沒被老師點名,他可能會下意識地想“老師不喜歡我”;

    一個消極的班幹部,如果沒被選為三好學生,他可能會下意識地認為有人在拉票……

    這就是可怕的地方,因為消極的思維和態度,會讓孩子鮮活的內心蒙上一層塵埃。

    他們看待自己和身邊的事物都是灰暗和消極的,以至於經常錯失那些本已馬上到手的機會。

    而相反,如果你能像曾經鄰居家女孩的媽媽一樣,在孩子犯了錯誤時,把責備換一種說法,變成一種積極的安慰,就真的能獲得孩子發自內心的笑聲。

  • 18 # 科普這世界

    這時候應該先問孩子“發生什麼事”,再問他 “做錯了沒有” “你感覺有什麼做錯” “為什麼會做錯” “那有沒有補救的辦法” “以後遇到這種事應該怎麼辦”,從這幾點引導孩子走上正確道路

    有些問題可能一發生,父母就主觀性的想:“肯定是孩子做錯了,才會被老師罰” “肯定是孩子手比較多,才摔壞了東西”,這都是父母在自己角度上想的,而且沒有任何依據,就這樣錯怪了孩子。如果我們不從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問清楚事情發生的經過,都很有可能錯怪了孩子,對孩子心裡造成傷害

    遇到事情發生,應該先給孩子冷靜下來,讓他把事情經過說出來,同時把自己感受說出來,說出來了心情也會沒那麼大壓力,還有在孩子事情發生後有情緒的時候,他也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的,如果我們想要孩子聽我們的一鍵,就應該先給他發洩一下,然後再說

    之後等孩子講出了事情經過,判斷孩子對錯的同時,問孩子覺得自己有沒有錯,一當他也知道錯了,就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要問他自己,現在感覺如何,讓他自我反省,等他反省後

    再問他,有沒有想到好的解決辦法,和孩子一起想,一邊給他提意見,合理地,不合理的想法,都說給他聽,當孩子覺得其中一個方法有用時

    孩子犯錯是肯定會的,重要的是家長的引導,更重要是有耐心

  • 19 # 呂本現

    【1】對於一而再再而三犯的錯採取嚴厲的方式

    孩子犯長期重複性的錯誤,比如沒有禮貌,吃飯時候拿著筷子指人等等,必須採取嚴厲的措施,比如直接開打,罰不允許吃飯,如果說兩句就算完了,他下次還會犯,這樣孩子的這些毛病就無法得到改善,只有嚴厲到讓孩子記住,再犯的時候條件反射的就不敢再犯了,這樣孩子養成習慣,類似的錯事就是敢做了。

    【2】對於偶爾犯的錯誤要採取自己認識的方法進行教育

    比如孩子偶爾犯點,某次心不在焉的見了大人忘記了一些禮貌比如不問好啊,沒有喊長輩啊,沒有給大人打招呼啊等等這些只要不是太大的錯,平時表現的很好,那麼就不要對孩子過多的教育,提醒一下孩子就行了,比如,寶寶,見了阿姨應該怎麼樣招打招呼啊等等,這樣的話孩子會補過禮貌。

    【3】對於孩子比較嚴重的錯誤,比如經常在學校和孩子們打架

    對於孩子犯這樣錯,可不是打一頓,罵一頓就能解決問題的,必須從根源上找到孩子變成這樣一個熊孩子的深層次的原因,然後和老師一起,甚至還需要別的孩子的家長配合,共同來糾正孩子的錯誤,有些錯誤還得從孩子的思想上進行糾正,不然的話可能沒有效果哦。

    【4】不要對孩子進行重複性的教育

    所謂重複性的教育,就是爸爸教育完了媽媽再教育,媽媽教育完了,奶奶爺爺再教育,在學校里老師教育完了,回到家家裡人再教育等等,這種重複性的教育會給孩子留下非常不好的陰影,在學校里老師批評過了,還不敢回家,怕爸爸媽媽打等等,這樣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哦。

  • 20 # 青黛琉璃之時光隨記

    孩子做錯事,這太尋常不過了!孩子做錯事,有時候有太多因素在裡面,家長還是要透過事情看本質,仔細區分對待!

    我女兒尚小,許多事情不懂,因為好奇心,經常無心的搞一些破壞,做一些錯事!

    我平時在喝一種紅芡實薏米茶,每天兩包!她就上心了。前幾天的早晨,我從廚房收拾完畢出來,女兒正在撕薏米茶包,已經撕壞了三四包,撒的地上桌子上全是渣子。我當時一著急就喊了一句:“呀!你這是要幹什麼呀?怎麼都撕壞了?”語氣有些生氣,女兒怕怕的看著我,從桌子上拿過我的杯子把茶包往杯子裡一邊塞一邊說:“媽媽喝水。”

    就這樣,現在女兒每天都興高采烈的為我撕茶包。我發現每學會一點兒小技能對她來說都特滿足又有成就感。其實孩子犯錯在所難免,也不要害怕孩子犯錯,孩子也是需要在錯誤裡學習成長的。

    怎麼讓孩子意識到錯了並引導孩子改正就需要家長做正確的努力。不要一味指責批評,我覺得效果甚微也無濟於事。

    從關心孩子做這件事的初衷和出發點找出孩子犯錯的根本原因和解決辦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買房都考慮多大面積和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