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嬙遙度天際
-
2 # 殿前都點檢
諸葛亮在揮師北伐中原前,賦過一首流傳千古的《出師表》以表自己北伐的決心。其中有句是這樣說的——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這一段不僅表明了諸葛亮對蜀漢的忠心耿耿,銘記劉備對其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同時也說明了這時候的蜀漢也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際了,雖然是三國鼎立之勢,但實力最為弱小的便是蜀國,為了突破當時那種被動的局面,必須得進行北伐挽回局面,才有可能實現先帝劉備一統天下,光復漢室的宏圖大志。
歷史上記載的諸葛亮北伐一共進行了六次,歷史七年的時間,也沒能出川,除卻首出祁山接連勝仗之後,因錯用馬謖,導致戰略要地街亭失守,令得原本一片美好的局面又再一次陷入了極其被動之中,直至第六次北伐也未能取得什麼收穫,最終壽限已到,病死五丈原。
這與諸葛亮的性格脫不了干係。
不可否定的是,諸葛亮治國有方,可謂是出類拔萃,劉備一方佔據益州之時,因前統治者劉璋的緣故,政治頗為混亂,而其民眾雖處在物產豐富之地,但卻在舊日政府下過的亦是怨聲載道。諸葛亮接管益州治理之責後,頒佈了一系類政令,短時間內就改變了劉璋時期的政治混亂,同時也令得百姓富足起來。
諸葛亮治國有方,但在統軍這方面卻顯的平庸,未能有識人之明,知人之鑑。
比方說前邊提到過的馬謖,在劉備臨終之前,一再提醒諸葛亮,馬謖只是個會紙上談兵的人,不可重用。但諸葛亮沒有聽勸,繼續重用馬謖。而馬謖,雖然有一定的統軍打仗的才能,不然也不會幾乎被諸葛亮當為繼承其衣缽之人傾囊相授(諸葛亮一直把馬謖當成自己的繼承人來培養,若不是街亭失守之事,也就不會有後邊的鳳雛龐統繼承諸葛亮之北伐大業),但為人卻較剛愎自用,這點毛病倒是與諸葛亮的相似,不聽諸葛亮指派的輔官王平的勸諫,堅持在山頂紮營,導致而後被魏將張郃所敗。最終,諸葛亮無比看好的馬謖,因自負丟失了街亭要地,導致全軍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面,持軍令狀揮淚將其斬之。
除了馬謖之外,諸葛亮不聽勸告,剛愎自用,未有知人之鑑的還有許多,其中有一個也是我們很熟悉的,諸葛亮亦是至死都不願意信任他,導致這個對蜀漢忠心耿耿的猛將,沒有戰死沙場,卻慘死在自己人手中。
這個人便是魏延,魏延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多次提出讓自己率領精兵,效仿古時候的韓信一般,奇襲長安,打破局面挽回戰局。由現在看來,這個方法是絕對可行的,魏延也是三國時期武力頂尖的武將,在劉備在世的時候一直很是受其重用,但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卻一直覺得魏延有大將之勇,無大將之才,一直不肯重用他,知道蜀漢後期無將可用之時才開始依仗魏延的勇猛,但在軍事決策上,雖魏延提出了多次有用的建議,但諸葛亮卻都不以為然,直至最後臨終前竟依舊將軍中士兵威望最高的魏延排除在外,可見,諸葛亮至死都不願信任他,令得諸葛亮死後不久,魏延被楊怡胡亂安上一個謀反的罪名,全家上下一併問斬,最是忠心的猛將,卻因為諸葛亮,沒能發揮自己的才能不止,還落得如此慘的下場。
-
3 # 歷史的影子
詩聖杜甫曾作詩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引起無數後人共鳴。眾所周知,此言歌頌的是,三國時期蜀漢陣營的丞相諸葛亮。諸葛亮自公元208年出山,一直對劉備忠心耿耿,立志助劉備恢復漢室,就算劉備去世,他也沒有放棄,而是五次北伐想讓蜀漢入主中原。不過拼盡全力的奮鬥,換來的不一定是成功,五次北伐全部失敗,諸葛亮也被活活累死。
後面的4次北伐,其實都不如第一次北伐時取得的戰果慧碩,因此有人提出,如果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馬謖沒有失守街亭,或許他能夠取得成功吧?畢竟那一戰打的如此順利。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有勢在必得之勢,動用了近十萬大軍,要知道當時蜀國上下也就十二三萬兵力的樣子。此時的諸葛亮手下,趙雲還在,文臣武將極多,南方孟獲又歸順朝廷,沒有了內憂,諸葛亮傾巢而出。曹魏猝不及防,只能抽調出六萬大軍應對。諸葛亮聲東擊西,事先揚言走斜谷道取郿,派趙雲鄧芝率一萬兵設疑兵,吸引魏軍大將曹真部的重兵,自己則親率九萬大軍攻祁山。
此次北伐打的非常順利,趙雲,鄧芝作為北伐先鋒,斬了韓德父子三人,諸葛亮兩軍陣前罵死魏國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維,上圭,安定等處都望風歸降,蜀軍直指長安。隨後又有上庸孟達準備背叛魏國,可以說,諸葛亮這一仗,是北伐中成功機率最大的一次。可是在最重要的戰略位置街亭,諸葛亮沒有任用魏延、吳懿等名將,而啟用了好談而無實戰經驗的馬稷,結果三萬大軍被魏將張郃擊潰,只剩下了兩三千人。
為了保險起見,諸葛亮則選擇了退兵,可以說第一次北伐失敗,主要就是諸葛亮錯用人,諸葛亮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回去向劉禪上表說自己因識人不清,用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損失慘重,自請貶官三級。而後為了給所有人一個交代,諸葛亮“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光戰後蜀漢就損失了3員大將,那加上這3人,第一次北伐蜀漢一共損失了幾員大將?答案觸目驚心:11人!
他們都是誰?《後出師表》裡有一句話:“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 、陽群 、馬玉 、閻芝 、丁立 、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自從諸葛亮到了漢中,折損了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八員大將,再加上馬謖、張休、李盛,共計11員大將!這對後期人才匱乏的蜀漢來說,是致命打擊!
或許正是因為第一次北伐時,損失太大,諸葛亮才會感嘆“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言說蜀漢精銳損失嚴重,諸葛亮也料到了悽慘的未來,無奈卻悲壯道:“臣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一次北伐就到此為止了,有人歡喜有人愁。對魏國來說,收穫最大的是隴西一帶的漢族反魏力量都暴露出來了,三郡之亂不啻為反魏親漢勢力的一次武裝大遊行,也因此被曹魏連根拔起。對蜀漢來說,損失是難以承受的重,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
4 # 饒大條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諸葛亮我們都不陌生,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智者,幾乎是算無遺策,再加上三國演義的神化,諸葛亮早已經成為了我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要知道蜀漢地處偏僻,諸葛亮每次只能以較少的軍馬北伐,另外還要防備東吳的窺視,可以說是很是辛苦,但是在諸葛亮十年北伐中,曹魏卻只能抵擋,不能進攻,這不能不說諸葛亮的神奇。 六出祁山,諸葛亮也耗盡了畢生的心血,始終不能夠實現自己的心願,最終隕落在五丈原,不過實際上我們彈道六出祁山的勝果其實都很小,最大的勝利其實就是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得到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但後來由於戰敗,這三郡得而復失,其實等於師出無功,第二次北伐,諸葛亮擊敗了郭淮,取得了兩郡,此後幾次北伐都是被司馬懿擋住,雙方鏖戰不休,最終諸葛亮也無功而返。 其實第一次北伐之所以能取得這樣勝利的結果,也是因為第一次作戰的時機最為有利,當時蜀漢經歷了幾年的休養生息,綜合實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尤其是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出動了12萬大軍,另外軍中戰將如雲,再加上原蜀國大將孟達在上庸準備策應,應該說萬事俱備。 而當時曹魏措手不及之下,長安守備空虛,加上三郡全失,關中震動,不得已之下,曹睿只能親自坐鎮長安,並命令張郃率領五萬大軍拒敵,其實就從這一戰的結果來看,完全是有可能取得勝利的,但最終諸葛亮因為用錯了一個人,導致了這次北伐的失敗。 馬謖丟失街亭以後,蜀漢因為糧道斷絕,再加上分給馬謖的三萬大軍損失慘重,最終只回來了幾千人,實際上街亭一戰,蜀漢除了馬謖丟失的三萬大軍以外,在列柳城也有高翔的一萬大軍,還有魏延在旁從中策應的部隊,整體損失還要超過5萬,佔據整個全軍近一半的數量。而趙雲作為先鋒也因為孤軍作戰,不能抵擋所以敗退下來,諸葛亮十二萬大軍,折損超過一半以上,沒有再繼續北伐的力量,只能退回來。 而根據諸葛亮《後出師表》記載的那樣,除了因為陣前失利而被斬的馬謖以外,同行的還有兩位大將張休和李盛。而北伐回來以後,趙雲也因病去世,可以說五虎大將這時候已經有四個人去世,而自趙雲一下,軍中將領折損多達11位,還有不少軍中的中級將領70多人,可以說劉備此前積攢的人才,也基本上都在這一戰消耗一空,此後蜀漢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取得這樣的勝果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基本上沒有,反而是曹魏陣亡了五子良將、徵西車騎將軍張郃。
張頜在曹魏軍中地位很高,五子良將中以巧變為稱。曹丕稱帝后他就是左將軍,左將軍是僅次於大將軍的最高軍職,因為街亭戰功,更是成了徵西車騎將軍,地位相當於今天的軍委委員。
-
6 # 我愛吃蘭州牛肉麵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諸葛亮六出祁連山,就連跟著他的大詩人陸游,也遭遇不幸。
不過陸游還是很支援諸葛亮的,在臨死前寫下一封家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7 # 小氣鬼影視剪輯
此次北伐打的非常順利,趙雲,鄧芝作為北伐先鋒,斬了韓德父子三人,諸葛亮兩軍陣前罵死魏國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維,上圭,安定等處都望風歸降,蜀軍直指長安。隨後又有上庸孟達準備背叛魏國,可以說,諸葛亮這一仗,是北伐中成功機率最大的一次。可是在最重要的戰略位置街亭,諸葛亮沒有任用魏延、吳懿等名將,而啟用了好談而無實戰經驗的馬稷,結果三萬大軍被魏將張郃擊潰,只剩下了兩三千人。
為了保險起見,諸葛亮則選擇了退兵,可以說第一次北伐失敗,主要就是諸葛亮錯用人,諸葛亮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回去向劉禪上表說自己因識人不清,用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損失慘重,自請貶官三級。而後為了給所有人一個交代,諸葛亮“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光戰後蜀漢就損失了3員大將,那加上這3人,第一次北伐蜀漢一共損失了幾員大將?答案觸目驚心:11人!
他們都是誰?《後出師表》裡有一句話:“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 、陽群 、馬玉 、閻芝 、丁立 、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自從諸葛亮到了漢中,折損了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八員大將,再加上馬謖、張休、李盛,共計11員大將!這對後期人才匱乏的蜀漢來說,是致命打擊!
或許正是因為第一次北伐時,損失太大,諸葛亮才會感嘆“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言說蜀漢精銳損失嚴重,諸葛亮也料到了悽慘的未來,無奈卻悲壯道:“臣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8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所謂的六出祁山,並不是指諸葛亮六次出了祁山,而是引申或代指為諸葛亮的北伐,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六次北伐中,其實只有兩次是出祁山。而在三國曆史上,諸葛亮只有五次北伐。
眾所周知,諸葛亮用兵不像劉備,你看劉備領導的漢中之戰和夷陵之戰,蜀漢戰死沙場的將領並不少,漢中之戰有雷銅、吳蘭、任夔等將領戰死,夷陵之戰有張南、馮習、沙摩軻、傅肜等將領戰死。
諸葛一生唯謹慎,尤其是諸葛亮用兵,數次北伐中,除了馬謖、張休、李盛等將領因為違抗軍令,丟失街亭被諸葛亮斬殺之外,蜀漢大將在北伐中幾乎沒有損失,都被諸葛亮安全地帶了回來,就連諸葛亮在前線病逝,北伐蜀軍主力也在諸葛亮臨死前的安排下,有條不紊地撤退回成都。
在撤退回成都的路上,除了魏延因為違抗諸葛亮的軍令,又與楊儀有矛盾而被楊儀派出馬岱殺害後,其他蜀軍大將基本沒有損失,但魏延之死是因為蜀軍內亂,並不是戰死沙場,所以算不上。
隨諸葛亮參與數次北伐的蜀漢大將有:魏延、吳懿、王平、姜維、趙雲、陳式、鄧芝、高翔、吳班、孟琰等將領。
諸葛亮的北伐從公元228年開始,到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其實整個北伐只有6年時間,在諸葛亮六年時間的五次北伐中,關於諸葛亮手下在北伐中戰死沙場的將領,其實並沒有。
魏延是蜀軍內亂被殺的,吳懿、王平、趙雲、鄧芝是病死的,姜維一直活到了蜀漢滅亡前夕,因鍾會謀反導致成都兵變被殺的,陳式、高翔、吳班、孟琰等將領死因沒有記載,從種種跡象來看,絕對不是戰死沙場的,因為這幾人在諸葛亮去世後還活著。
諸葛亮的手下不僅沒有大將戰死沙場,而且在五次北伐中還斬殺了曹魏兩員大將,一個是王雙,另一個就是五子良將碩果僅存的名將張郃,王雙死於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因追擊撤退的諸葛亮大軍被殺,張郃死於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同樣是因為追擊撤退的諸葛亮大軍被殺。
簡單地回顧一下諸葛亮的五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
諸葛亮令趙雲、鄧芝為疑兵,出斜谷攻郿城,令馬謖、王平率軍鎮守街亭,讓魏延與高翔作為馬謖的左右兩翼擔任護衛,諸葛亮則親率吳懿及主力出祁山攻打隴右,因為馬謖失了街亭,導致諸葛亮的後路有可能會被魏軍切斷,因為諸葛亮果斷退兵,第一次北伐失敗,馬謖、張休、李盛因為違抗軍令被殺,將軍黃襲被奪了兵權。
第二次北伐
諸葛亮為響應東吳的石亭之戰,倉促出兵陳倉攻打守城的魏軍將領郝昭,因為曹真提前預判諸葛亮下一次會攻打陳倉,因此提前加固了城防工事,諸葛亮率領數萬大軍攻打郝昭鎮守的陳倉城,二十多天沒有攻下,糧食快吃完了,只得撤軍,魏將王雙率軍追擊,被諸葛亮軍所殺。
第三次北伐
諸葛亮派出將軍陳式率軍攻打武都、陰平二郡,自己親率主力在建威牽制魏軍將領郭淮,郭淮沒有出擊,因此陳式成功拿下武都與陰平二郡。
第四次北伐
諸葛亮率軍出祁山,圍攻魏軍在祁山的據點,並向北收割了魏軍在上邽的麥子,由於曹魏關中軍事主帥曹真病逝,因此司馬懿被調到關中擔任魏軍主將,與諸葛亮對峙於滷城,諸葛亮成功利用計謀,引誘司馬懿出戰,這便是著名的滷城之戰。
諸葛亮派王平堅守滷城南山,派出魏延、吳班、高翔率領蜀軍主力與司馬懿作戰,斬殺魏軍首級三千,繳獲玄鎧五千,角弩三千一百張,大獲全勝,最後因為李嚴運糧不濟撤退,在撤退途中魏軍車騎將軍張郃率軍追擊諸葛亮,被諸葛亮伏擊射殺。
第五次北伐
諸葛亮率軍出斜谷到達郿城,並在五丈原安營紮寨,同時下令蜀軍就地屯田,準備做長期打算,與魏軍對峙,與此同時,諸葛亮還聯絡東吳孫權共同出兵攻打曹魏,由於東吳軍隊在前線迅速潰敗,諸葛亮只能獨自在五丈原緊守,而魏軍主帥司馬懿則閉門不戰,堅守以消耗蜀軍糧食,最終諸葛亮因為操勞過度病逝於五丈原。
除了這五次北伐,其實還有一次魏國預謀南下攻打蜀漢,發生在公元230年,由曹真、司馬懿、張郃兵分三路攻打蜀漢,由於天氣問題,道路難走,曹真走了一個月也沒有走出子午谷,只得退後,攻打未遂。
諸葛亮一死,北伐就結束了,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在整個北伐戰爭中,沒有損失一員大將,相反諸葛亮的敵人曹魏政權卻損失了王雙和張郃兩員大將,尤其是張郃,這個時候已經是六七十歲經驗豐富、身經百戰的老將了,卻仍然被諸葛亮用計謀伏擊而死。
光是憑這一點,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就遠勝劉備,劉備在歷次戰爭中損兵折將,而諸葛亮除了第一次北伐因為用人失誤,馬謖違抗軍令導致蜀軍損失一部分士兵,估計有數千人,但主要將領一個也沒有少,足以說明諸葛亮軍事能力優秀。
-
9 # 冰哥聊史論古今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在作為蜀漢的丞相的時候,多次率軍北伐,有六出祁山一說。雖然最後都失敗了,但是也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故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就是這個事惰的寫照。
在這六次北伐中,雖然蜀漢也取得了一定的勝利,給曹魏造成一定的威脅,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蜀漢本身實力也偏弱,所以諸葛亮在北伐的時候,都秉承著非常謹慎的態度,就連魏延所提出的出奇兵於子午谷也不同意。所以在真正的北伐戰爭中,蜀漢所造成的損失並不是很大,除了在第一次北伐,因為在街亭一戰中損失比較大之外。
在街亭一戰中諸葛亮寄予厚望的馬謖由於違反了諸葛亮的排程命令,所以導致蜀漢的軍隊損失比較大。所以在這一戰中後來追究責任,馬謖,張休,李勝等人被殺。在後來的北伐戰役中,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張飛的兒子張苞在戰役中摔下山崖,受了重傷,最後送回成都之後不久傷重而死。不過這是演義中所說,真實的歷史中張苞並未跟隨諸葛亮北伐。
所謂諸葛一生惟謹慎,所以在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雖然諸葛亮下了很大的本錢,但是看到沒有成功的可能性,並且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時候,諸葛亮也做好了各種安排,在退兵的時候可謂是有條不紊,基本上沒有受什麼損失。魏延在最後一次北伐中,因為退兵的時候和楊儀有衝突,所以最後被殺,但這個和諸葛亮沒有多少關係。在演義中說是諸葛亮安排好了馬岱殺他,但是歷史上並不是這麼回事。
-
10 # 冷月鉤沉
在三國曆史上,諸葛亮在白帝城託孤後,成為蜀漢的實際掌權者。在和東吳修好同盟關係後,他南下七擒孟獲,收服蠻夷部落,穩定了蜀漢的大後方。
當時的蜀漢人口稀少,只有90餘萬人,軍隊數量更是三方勢力中最為薄弱的。
連年的戰亂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大部分人都不願意發動戰爭。
但是蜀漢位於西南偏遠地區,如果沒有下一步動作,等於慢性自殺。
所以,諸葛亮發動了對曹魏的征討戰爭。
荊州落入東吳手裡後,出兵的唯一方向就是越過八百里秦川,翻越荒無人煙的山區。
這樣的情況,軍隊的補給就成為最大的難題。
所以,諸葛亮才有了六出祁山無功而返。諸葛亮用兵向來謹慎,他一般不會冒險,就連魏延的奇兵之計—子午谷奇謀也被諸葛亮否決。
穩紮穩打,轉移蜀漢內部矛盾是諸葛亮的主要目的。
所以,儘量減少人員傷亡成為諸葛亮最先考慮的問題。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任用馬謖鎮守街亭,但馬謖不聽諸葛亮勸告,執意紮營在山頂。
魏國大將軍曹真,張郃率領大軍切斷了山上的水源,讓馬謖兵敗而逃。
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後,命令大軍撤回蜀漢,並且上表請罪,處斬了臨陣脫逃的馬謖,張休和李盛。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也因為是作戰失利被貶為鎮軍將軍。
所以,第一次北伐除了馬謖,張休和李盛外,沒有別的將領戰死或者被處斬。
後幾次北伐依然延續之前的戰術,沒有大的損失,基本上沒有蜀漢大將死於戰場上。
反而是魏延在蜀漢的內鬥中,被楊議和姜維聯手殺死。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諸葛亮用兵之謹慎,他為保留了蜀漢的有生力量,為姜維繼續北伐提供了保障。
可諸葛亮雖然用兵如神,但也沒有挽回蜀漢衰落的命運。在他去世後,蜀漢的內部鬥爭更加激烈,劉禪聽信讒言,導致內憂外患不斷加深,最後被司馬家族掌權的魏國所滅。
—End—
-
11 # 魁哥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時刻不忘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了恢復蜀漢江山進行了六次北伐(正史上為五次),被稱之為“六出祁山”。我們知道,諸葛亮一生“非常謹慎”,每次打戰,先考慮失敗了怎麼撤退,怎麼降低損失。因此,他的這六次北伐,雖然都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可是損失也比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小得多。
接下來,我們看看諸葛亮“六次北伐”,到底損失了多少將領,其中有多少是戰死沙場的?
第一次北伐
馬謖被軍法處置
第一次北伐,也是諸葛亮經過數年精心準備之後的一次大的軍事行動,也是非常有希望的一次北伐。如果 沒有“紙上談兵”的馬謖丟失街亭,或許早已打到了長安,甚至到達洛陽城下,也未可知。然而,這一切都因為諸葛亮用人失誤,丟失街亭,最終功虧一簣。戰後,諸葛亮追究責任,將自己的“得意門生”馬謖軍法處置,以正軍法。
諸葛亮將馬謖斬首示眾後,非常傷心,大哭一場,認為他對不起先主劉備臨終前的一席話,錯誤地重用了言過其實的馬謖。《三國志》中和馬謖一同被殺的還有張休、李盛兩員大將。由於本文以演義為主,因此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中損失了馬謖一員大將。
第二次北伐
趙雲病逝,謝雄和龔起兩個裨將戰死沙場
第二次北伐前夕,趙統、趙廣兩人向諸葛亮報喪,說他們的父親趙雲不幸病逝。出師之前,就損失了一員大將,也是不太吉利。
在戰場之上,諸葛亮進展也確實不太順利,他準備採用“閃電戰”戰術,效仿韓信,快速奪取陳倉,進而攻入關中平原。可是由於郝昭在陳倉鎮守,諸葛亮絞盡腦汁,先後採用“雲梯”、“衝車”、“挖地道”等眾多攻城辦法,可是都無濟於事,二十多天沒有攻下陳倉,還損兵折將。
後來,曹魏先鋒王雙援兵到來。諸葛亮派出謝雄和龔起兩個裨將前去迎敵,可惜都被王雙兩三回合解決。諸葛亮聽了之後,才重視起來,慌忙派出大將令廖化、王平、張嶷三人迎敵。
《三國演義》中:卻說謝雄引軍前行,正遇王雙,戰不三合,被雙一刀劈死。蜀兵敗走,雙隨後趕來。龔起接著,交馬只三合,亦被雙所斬。
第三次北伐
張苞傷重不治身亡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順利奪取陳倉、武都、陰平,佔據很大優勢。諸葛亮巧妙佈局,王平、姜維與關興、張苞兩路夾攻郭淮、孫禮,將其打得落荒而逃。張苞驟馬趕來,在追殺過程中,由於馬失前蹄,連人帶馬跌入山澗內。張苞被救起後,頭部損傷,被送回成都養病。
諸葛亮也認為張苞沒啥太大的事,年輕人嘛,抵抗力應該不錯,很快就可以傷愈歸隊。可是不久他卻收到了成都來的噩耗,帶來了張苞身死的訊息。孔明聽聞後,接受不了,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從此,諸葛亮的身體變得很差,不得不退兵。
第四次北伐
陳式步馬謖後塵,被斬首示眾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派出魏延、張嶷、陳式、杜瓊四將,帶領2萬軍隊,從箕谷出兵。諸葛亮不放心,派出參謀鄧芝,傳達將令,讓魏延等四人在出了箕谷之後,要小心謹慎,千萬別中了司馬懿的奸計。可是魏延和陳式卻覺得諸葛亮太小心了,語言上對諸葛亮有諸多不滿,反而輕率進兵,想要狠狠地打諸葛亮的“臉面”。
然而,這次的對手是曹魏大將司馬懿,魏延和陳式豈能是老奸巨猾的司馬懿的對手,果然中計,傷亡慘重,僅僅少數軍隊逃回。諸葛亮於是責問魏延和陳式兩人。結果魏延和陳式兩人互相埋怨,“狗咬狗”,想要將敗戰的責任推出去。諸葛亮聽了幾句,心裡就清楚來龍去脈了,可是他不忍殺死猛將魏延,只能拿陳式開刀,於是將其推出斬首示眾。
延曰:“陳式不聽號令,潛入谷口,以此大敗。”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來。”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將令以違,不必巧說!”即令武士推出陳式斬之。須臾,懸首於帳前,以示諸將。此時孔明不殺魏延,欲留之以為後用也。
第五次北伐
關興病逝
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前夕,傳來了關興病逝的噩耗。此時,蜀漢中後期的兩個英勇善戰的小將張苞和關興都沒了。諸葛亮聽聞之後,“放聲大哭,昏倒於地”,大半天才醒來。
第六次北伐
諸葛亮病逝、魏延被馬岱所殺
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本人病逝在五丈原。在諸葛亮病逝後,長史楊儀和魏延自相殘殺,魏延被馬岱所殺。不過這都是在諸葛亮死後的事情了。
結語
諸葛亮六次北伐,第一次損失了馬謖,第二次損失了趙雲、謝雄、龔起,第三次損失了張苞,第四次損失了陳式,第五次損失了關興,第六次損失了諸葛亮和魏延。
以上損失的這麼多人,馬謖和陳式是被諸葛亮軍法處置的,趙雲、關興及諸葛亮本人都是病逝的,張苞是受傷後,不治身亡的,而魏延卻是因為內訌被殺的,只有謝雄、龔起兩人是在戰場上被敵將所殺的。
(本文純屬三國演義,與正史無關)
-
12 # 石頭說歷史
諸葛亮多次出兵祁山,揮師北伐,按理說應該會折損不少將領。但不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對於諸葛亮北伐中陣亡將領的記載都非常之少,只對被軍法處斬的馬謖著墨頗多,使人認為諸葛亮北伐的損失不是很大。
但在《後出師表》中則較為詳細的記載了一批戰死於北伐的“陣亡將領名單”。名列這份名單上的蜀漢將領有“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以及“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這對於國力弱小的蜀漢來說可謂不小的損失。
但這份名單上的將領,除趙雲的生平有翔實記載之外,諸如“陽群、馬玉、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絕大多數人只在歷史中留下了一個名字而已,他們的官職、經歷可謂一片空白。閻芝是個例外,他的名字在《三國志》中出現過,他在夷陵之戰時擔任巴西太守,曾派遣下屬馬忠率領5000人馳援劉備“先主東征,敗績猇亭,巴西太守閻芝發諸縣兵五千人以補遺闕,遣將馬忠送往”。從閻芝的級別來看,陽群、馬玉等人的級別也不會很低,雖然不比魏延、馬岱、王平等人,但也是蜀漢的中堅力量。
而曲長和屯將,是當時蜀漢軍隊中的基層軍官,其中曲長指的是部曲的長官,管理百人左右。屯長和曲長類似,是專門管理軍屯(軍事屯田)的基層軍官。諸葛亮北伐損失了70多位基層軍官,可見北伐戰爭的殘酷。
後面提到的“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應該是為蜀漢服役的少數民族或者是蜀漢編練的精銳特戰部隊,極為珍貴。他們在多次北伐中損失了一千多人,對於蜀漢的來說也是不小的損失。
不過對於《後出師表》,是有一些爭議的。比如它記載於東吳張儼的《默記》,而並非《諸葛亮集》,陳壽也沒有收錄於《三國志》中,所以有人認為這不是諸葛亮的作品。但從行文風格以議論見長,以及符合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長期沒有北伐,而是選擇堅守策略的歷史來看,主流觀點認為這應該是諸葛亮的作品,所以裴松之才會收錄原文作為《三國志》的註釋,其記載的內容還是可信的。
-
13 # 逗趣夢夢
戰死沙場的沒有。死了幾個大將,也不是死在沙場上,基本上都是死於疾病或者內亂。諸葛亮用兵如神,除了是說他用兵的計謀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到的之外,還指他用兵十分的謹慎。這點從他出兵討伐6次,可是次次都把人活著帶回來就能夠看得出來。最絕的是最後一次他本人死了,居然還利用計謀把蜀漢的大部隊安全地帶回了蜀地。諸葛亮的謹慎小心程度,由此可見。
民間說諸葛亮出蜀地征伐天下,大多用“六出祁山”來形容,可是實際上諸葛亮出兵討伐真正“出祁山”的次數只有兩次,當然這是指三國演義。在歷史上諸葛亮也不過只出了5次祁山。所謂的“六出祁山”其實就是代表著諸葛亮六次出兵征戰而已。
這六次中跟隨諸葛亮出擊的大將,基本上都是魏延、吳懿、王平等人,這些人並沒有全都活著,不過像吳懿、王平等人,他們是病死的,並不算是“戰死沙場”,而魏延則是被蜀漢軍隊自己人殺死的,是內部叛亂,而不是對外討伐上而死的,所以也算不上是“戰死沙場”,最後剩下的一些人,就更不是“戰死沙場”了,因為諸葛亮死後他們還活著。
說白了,諸葛亮六出祁山,雖然對於蜀漢來說沒有建立起來功勞,並且消耗了蜀漢的大量國力。可是實際上也並沒有在人才上給蜀漢帶來壓力,只是在經濟上消耗了一些國力罷了。諸葛亮深知當蜀漢退入蜀地之後,人才缺乏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也是最緊急的一個因素。沒有了人才,哪怕國力強盛,也很難在三方征戰中存活下來。所謂的“國力”,其實只不過是一個相對主要,實際次要的因素。
而蜀漢要想真正的再次強大起來,只要踏出蜀地,在外面站穩腳跟,這樣子才能夠吸收天下的英才,再次騰飛,只可惜最終還是沒能成功。
-
14 # 流廣深
諸葛亮六出祁山,主要是指蜀國北伐中原,復興漢室的戰事。其實安三國志史書記載,北伐中原只有五次。這裡且不管是幾次,但在北伐中原的戰事中,由於蜀國兵微將寡,加上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天意不可違,每一次北伐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直到公元二三四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終結。杜甫曾有兩句名詩描述此事。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沾襟。雖然每次北伐都以失敗而告終,但因為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神出鬼沒之計,軍隊和將士並無大的損失。馬謖是因為紙上談兵,丟失街亭,貽誤戰機,被諸葛亮予以軍法處置致死的。魏延是頭上長有反角,諸葛亮料知日久必生反心,是諸葛亮在離世之前安排楊儀,由楊儀安排馬岱處死的。還有張飛的兒子張苞,是從山涯上滑落不幸摔死的。與戰死也無關聯。縱觀三國演義和幾次北伐中原的失敗,給後人的感悟是,諸葛亮的確是天下奇才,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智慧的象徵,但很多時候智商才華再高再多也未必能成大事。正如他自己經歷多次失敗後的感嘆那樣,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還讓後人感悟的是,無論是打江山還是守江山,人才濟濟,人才輩出都是成功之本,都是極為重要的。曹操之所以能在東漢末年諸候割據中獨領風騷,成為三分天下的老大並最終實現江山一統,並非他比諸葛亮更高明,而是他手下集聚了更多的人才實力,文臣武將遍佈中原,正所謂謀士如雲,戰將如雨,風雲際會,豈能不勝。而蜀漢在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去逝後,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有句話說的就是當時的現實,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這又豈能不敗。
-
15 # 信陵小司徒
(一)局勢危殆 伺機北伐
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日,漢帝劉備因夷陵慘敗,在白帝城憂傷度過九個月後,溘然長逝。
劉備駕崩後,蜀漢進一步陷入了政治、軍事危機中,而且此起彼伏,早在同年二月,漢嘉郡太守黃元,便是起兵反叛。
劉備駕崩同月,南中地區牂牁郡、越雋郡、朱提郡等相繼叛亂,北部地區曹魏虎視眈眈、東部白帝外圍東吳伺機而動。
在整個軍事上,蜀漢由於襄樊之敗、夷陵慘敗後,直接陷入了相當的被動局面,連續近十萬大軍的損失、錢糧的折耗,使得蜀漢整體軍事實力相當衰頹。
與此同時,劉禪年幼,諸葛亮掌權後,還需要進一步平衡益州本土派、東州派與自己為領導的荊襄派的關係。
因此,諸葛亮一面拒絕曹魏的政治誘降,一邊聯絡東吳,恢復內政實力,直到建興三年(公元225年)三月,諸葛亮經過兩年的閉關務谷、休養生息之後,才正式南征四郡平叛。
當年十一月,諸葛亮平定南中,返回成都,第二年,便是率大軍進駐漢中,全軍繼續講武,目的就是北伐曹魏。
而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曹魏,是從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正式開始的,一直持續到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在近七年的時間裡,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曹魏,一次進行防禦作戰,那麼,正如題主所問,諸葛亮在七年的北伐歷程裡,蜀漢軍方,一共陣亡幾位大將呢?
(二)史料失載 有待考究其實,在這七年的北伐中,陣亡的蜀漢軍將,其實是沒有的,倒是在這幾次北伐中,有著因違法被處置、因病病故的幾位大將。
首先,是第一次北伐中,諸葛亮與全軍遭遇的街亭之敗,在這一次戰役之後,諸葛亮處死了當時年僅三十九歲的丞相府參軍馬謖、而馬謖手下的將軍張休、李盛等人,也被處死。
這三人,是蜀漢在第一次北伐中,明文記載的三個被處死的人,而除了參軍馬謖之外,其他兩人根本算不上是什麼大將,充其量是一個偏將軍、裨將軍之類的存在。
除此之外,在正史記錄中,沒有看到陣亡或被處死的蜀漢將軍名單。
但是,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卻是提到了這樣的一份名單,雖然《後出師表》是否是諸葛亮所作的存疑,但其中的人員收錄名單,卻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餘人。”
按照《後出師表》所提到的時間,從諸葛亮建興五年(公元227年)進駐漢中,到“期年”之後,也就是一年之後,便是損失了大將到普通將校共計七十餘人。
例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後,被貶為鎮軍將軍的趙雲便病逝了,因為在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春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之時,趙雲已經沒有隨軍了。
而在名單中所提到的閻芝,實際上是前巴西太守,但是,除了他之外,其餘提到姓名的人,都沒有具體的史料記載可參考。
所以,諸葛亮北伐近七年的時間,雖然知道這些人不在了,但是除少數之外,具體是戰歿還是病故,依舊有待於考究。
回覆列表
我知道第一次北伐
此次北伐打的非常順利,趙雲,鄧芝作為北伐先鋒,斬了韓德父子三人,諸葛亮兩軍陣前罵死魏國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維,上圭,安定等處都望風歸降,蜀軍直指長安。隨後又有上庸孟達準備背叛魏國,可以說,諸葛亮這一仗,是北伐中成功機率最大的一次。可是在最重要的戰略位置街亭,諸葛亮沒有任用魏延、吳懿等名將,而啟用了好談而無實戰經驗的馬稷,結果三萬大軍被魏將張郃擊潰,只剩下了兩三千人。
為了保險起見,諸葛亮則選擇了退兵,可以說第一次北伐失敗,主要就是諸葛亮錯用人,諸葛亮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回去向劉禪上表說自己因識人不清,用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損失慘重,自請貶官三級。而後為了給所有人一個交代,諸葛亮“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光戰後蜀漢就損失了3員大將,那加上這3人,第一次北伐蜀漢一共損失了幾員大將?答案觸目驚心:11人!
他們都是誰?《後出師表》裡有一句話:“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 、陽群 、馬玉 、閻芝 、丁立 、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自從諸葛亮到了漢中,折損了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八員大將,再加上馬謖、張休、李盛,共計11員大將!這對後期人才匱乏的蜀漢來說,是致命打擊!
或許正是因為第一次北伐時,損失太大,諸葛亮才會感嘆“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言說蜀漢精銳損失嚴重,諸葛亮也料到了悽慘的未來,無奈卻悲壯道:“臣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