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JJY丶布傑剪影

    導演奉俊昊並沒有刻意說這塊石頭,而且中途給到的鏡頭非常少 寓意就是,在這個時代要想跨越階級,得靠三樣東西:天賦,努力和時運,天賦決定了你跨的上限,努力決定了你的下限,時運是時代大勢和個人運氣了。如果沒有天賦和使命,無法幫助你跨越階級,成為億萬富翁,在這個社會,至少還可以透過努力過著還不錯的生活放下心中的那塊石頭,努力奮鬥或者開心的生活。

  • 2 # 學音樂教程

    《寄生蟲》故事劇本起源於2013年,電影講述一家四口全是無業遊民的爸爸基澤(宋康昊扮演)成天遊手好閒,直到積極向上的長子基宇(崔宇植扮演)靠著偽造的文憑來到富豪樸社長(李善均扮演)的家應徵家教,兩個天差地遠的家庭因而被捲入一連串意外事件中。

    這部片子的特色應該是,對窮人的一家憎恨不起來,對相對無辜的富人一家同情不下去,對地下室一家感覺生不如死但也必須死,因為還要給窮爸爸騰地方——這個殺人犯真的無處可去。結尾,如昏暗燈光般的那一點點溫情,依舊是窮人遙不可及的發財夢。

    它太真實了,我說的是這部影片,所以才會有強烈的震撼力。以往,我們不願意承認階級之間的殘酷性。窮人淳樸,富人不仁,如此這般的洗腦式思維成為我們與現實之間的面紗,但其實我們之間什麼都沒有,非要有的話就是影片最後的那一場血光之災。

  • 3 # 幸福記憶錄

    導演奉俊昊並沒有刻意說這塊石頭,而且中途給到的鏡頭非常少,以至於觀眾以為“敏赫送基宇石頭”真的是為了來基宇家說件事。

    石頭的擬人視角

    大雨過後,基宇回到自己快淹了的家,那塊石頭竟漂浮在他面前,這是片中唯一的超自然現象,看到後來你就會明白,這個鏡頭已經決定了基宇的命運。

    基宇的命運是什麼?

    我不知道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我知道,基宇的命運在那一刻已經與石頭緊密相連。

    上面這句話引自《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片子的結尾有一場生日會,也是電影的常用套路,所有前面的鋪墊,都會在結尾一個特定的大事件中全部被揭曉。

    《寄生蟲》中的大事件也是生日會。

    大雨來臨,文光的突然到訪打破了基澤一家的美好幻想,這也是電影正式進入主線的提示;然後是基澤一家與文光夫婦的鬥智鬥勇,最後樸社長回家。這個過程兩個寄生蟲家庭都沒有被宿主發現,都是為了結尾生日會的鋪墊,是時候有個結果了。

    生日會與石頭有什麼關係呢?

    沒有基宇帶石頭去地下室,多頌的生日也不會變成爸爸的忌日。

    基宇在大雨過後,似乎冥冥中與石頭融為一體,體育館睡覺放在胸前,再到後來把石頭放在書包帶進樸社長家,然後基宇被反套路、文光丈夫被反殺等等一系列事情就發生了。

    基宇後來把石頭放進了水裡,看起來與其他石頭沒有什麼不同,這就是一件信物的強大之處,不是他本身多好用,只因他能給到當事人很多原本不存在的想法與自信,或者說假想與狹隘。

    個人比較喜歡基婷這個角色,不僅僅因為這個單眼皮女孩很酷,我很喜歡她坐在馬桶上抽菸的樣子,也喜歡她把大房子當自己家的樣子,她是那種能承受生活中痛苦的部分、也能為更好生活而奮鬥的人。

  • 4 # 文學高手誰能比

    與其說是各種野心的隱喻,其實是一種寄生於石頭的希望。

    石頭既能帶來運氣,它自己也是運氣好才能當上富貴石。

  • 5 # 金錢美酒加上狗

    《寄生蟲》裡,對石頭這個意象的解讀是題眼。石頭指的是“進取心”,進取心在上層階級手裡能帶來官運和財運,在底層人手裡,財運是虛幻,進取心反倒是催人變質的「兇器」,是帶來災厄的源頭。

    電影后半段父子忽然探討起有沒有“計劃”,其實也是和石頭一樣的意象,指的就是“計劃”。

    父親象徵老一代貧農,沒了計劃和進取心(“殺人也好賣國也好不在意”),是貧窮逼得他們無法善良。

    兒子象徵新貧農,從有計劃和進取心(“是石頭它一直纏著我”),到最後放下了石頭,只在想象裡救父親也是同理。

    我想電影真正要表達的主題很多,“貧窮如何使人變惡”肯定是其中之一,兒子最後怕是連“孝”這樣的善也只能放下,變得和父親母親一樣,這是階級註定的悲哀。

    仔細揣度,富人一家的所有行為都是合乎邏輯的,哪怕是最後男主人的“見死不救”和“捏鼻子”——見死不救是因為發病的兒子必須在15分鐘內趕到急診室(電影有鋪墊),“捏鼻子”是對一個在地下生活整整四年的人的味道的本能反應。反而是富人一家對窮人一家的信任和成就,以及窮人一家逐步登堂入室顯得更加無禮。包括窮人母親暴力推開無辜的小狗,窮人父親對“味道”“蟑螂”等詞的敏感,都說明長期的底層生活,已經滋生了這個階級對外部社會的仇視和對自身深深的自卑感。

    貧窮真正限制的,不只是人的能力和資源,而是他們的視野、自我認同和以寬厚之心看待這個世

  • 6 # 新達趣影

    1.基宇偽造資料上的畢業大學延世大學,是導演奉俊昊的母校,他是該校88級的社會系學生。

    延世大學與高麗大學、以及基宇父親提到的首爾大學是南韓公認最著名的三所超一流大學,只有高考成績在前百分之一的學生才有機會被錄取,近年來的南韓失業青年多在百萬計(截止2018年南韓總人口5164.00萬人),像基宇這樣的家境,只有考上這種頂級名校才能找到一份改變階級的機會,所以這也是他足足考了四次高考都沒成功的原因(目標定得太高)。

    2.樸夫人在給基宇包工資進信封時,偷偷抽了幾張錢幣出來,卻謊稱給基宇的工資要比敏赫多得多。

    敏赫眼中單純的夫人其實也藏了點心眼。

    3.石頭

    敏赫送來石頭的時候,說他家中各處都塞滿了各種奇石,就數這塊最能帶來財運和好運,但他的真正意圖其實是:

    這塊石頭是假的名貴奇石(片中有個畫面,基宇在被水淹沒的家中,看著本該沉底的石頭慢慢地浮出水面。這可能就是基宇腦袋被猛砸石頭,卻沒死沒傻的緣故),只是從地攤這種地方隨便買來編個理由欺騙基宇,讓他代替自己去當補習老師看著多惠的。

    至於為什麼選他呢?因為多惠是絕對不會看上他這種窮人的。

    基宇一家抓住了“石頭”的財運,但慾望卻越發膨脹,兒子當了老師,就想讓女兒也當老師,然後變本加厲,欺騙富人家把司機和傭人炒了,替換成父親和母親,在富人離去的豪宅中撒歡,最終這一系列張狂的破綻導致了悲劇事件的發生,暴露出是假石的“石頭”被基宇拿去富人家中成為了殺人利器,而財運也完全轉變成了凶兆。

    PS:再度補充下奇石,說它是假的名貴奇石,不代表它的原材料就不是石頭,可能是假山裡利用青石、石筍、湖石、黃石,以及鋼筋混凝土水泥製作的人造石頭(也可能像是浮巖這種,內部多孔,材質較輕的天然石頭,不過感覺可能性較小) 塊頭不小,內部多為空心,但本身仍是有一定重量的, 後面基宇曾單手拿著石頭,這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重。

    當基宇把石頭放回山上小溪,石頭卻沒有浮起來,與前面漂浮場景相悖時,要注意下,這個場景前面的畫面是什麼?

    是基宇躺在沙發上睡覺,旁邊放著他的計劃。

    放下石頭和救回父親都是存在於他陷入夢境中所幻想的事情。(打光也很近似)

    但在現實裡,他真能放下嗎?真能買下那座豪宅嗎?不言而喻。

    “這部電影的精妙就在於社長一家做的事情其實都非常合理 但是從窮人的眼光去看 就變味了。”

  • 7 # 3A影視

    電影中石頭也是基宇的一個物象寄託,最開始敏赫給基宇這塊石頭時把石頭的來歷不斷地誇大,並說其能帶來好運。而後這塊石頭確實帶來了“好運”,透過敏赫的介紹,基宇去了富人家當家教老師。這是開端。中間基宇有一次拿起石頭就是為了趕走那個在他們家窗前尿尿的醉漢。在之前,他們一家都只敢在屋子裡咒罵還會關心是否關上窗,而當他們在富人家開始工作後,隨之而來的不僅僅是他們提高的收入還有他們那點可憐的自尊心。雖然最後以潑水喜劇的結束了這麼一場鬧劇,但石頭就是基宇的一個寄託。

    石頭也是一個特殊的道具,是貫徹電影的一條重要線索也是一條明線。送來石頭的好朋友敏赫,希望石頭可以給他們帶來“石來運轉”的好寓意。敏赫希望基宇可以在自己外出留學時可以替自己上課,為什麼他不找其他朋友?因為他很清楚,基宇家裡的經濟實力,是無法和自己競爭這個富豪家的白富美千金的。

    第二次出現石頭的時候,是在被雨水漫灌的地下室家中,他只抱住了水中的這個石頭,對於基宇來說,這個石頭就是他迫切希望轉運的幸運石。

    第三次出現石頭的時候,基宇說:“這個石頭它一直粘著我”。他想用這個石頭除去下面阻礙自己的人。這塊石頭是他通往上層社會的墊腳石,他特別希望抓住這份機會,用石頭殺掉阻礙自己向上爬的阻礙。

    最後一次石頭出現,是在影片的結尾。在經歷了命運這樣的起伏之後,基宇把這塊自己寄予厚望的石頭還回了自然。這裡的石頭更代表著基宇的決心。他決定放下自己的幻想,找回真我。而新的目標是賺足夠的錢,買下這個房子,然後救出困在底下的父親和母親一家團圓。從片頭到片尾,這塊石頭從寄託到幻象,然後再到決心,刻畫了基宇內心真實的整個心路歷程。

  • 8 # 小魚兒歌

    有緣昨天才看了這部電影,感覺能得這麼多獎像是值得肯定的,為什麼評分這麼高?得獎這麼多?到底觸動了什麼人的心底?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關於石頭,是他同學送給他的,他出場的時候厲聲嚴色制止了在窗外撒尿的渣渣,代表Sunny正義,推薦兒子去工作,兒子本來也有本事,卻放著Sunny大道不走找捷徑。石頭擺放在一家人吃飯兒子身後代表靠山。在大水淹沒的時候,石頭竟漂浮在水上,說明別人是靠不住的,石頭沒砸到地下工作者,卻被人反殺,看似傷人的利器,終究也能傷自己。是不是南韓也在影射米國?米國是個靠不住的石頭,自己卻是個生活在陰影下的寄生蟲。

    還有我泰山石可不背這個鍋。

  • 9 # 可樂看電影video

    關於《寄生蟲》裡的這枚石頭,雖然已經有眾多影評評述過它在劇中的象徵意義,然而,在心中已經裝著無數枚水石的影像的人,或許能從這塊石頭身上看到更多的隱喻。

    然而我們的隱喻之路還在延續。更進一層的隱喻在於:這塊石頭甚至很可能是假的。很多細心的觀眾都注意到,當半處於地下室狀態的這家人的房子遭遇下水道倒灌時,這枚壽石居然從汙水中“浮”了起來,被基宇撈起,從而引發了之後他試圖帶著石頭去終結一切卻令自己成為了這枚兇器的受害者的悲劇故事。

    石頭“浮起”這一幕引發了一些影評者的質疑,另外一些人則注意到大結局時行兇者舉起偌大一塊石頭居然都沒法砸死毫無抵抗力的基宇,因此有的影評認為這塊石頭是假的,從而證明了這整個故事的荒誕性。

    最後一層,無之隱喻。

    在當代高度物化的社會中,魔幻與隱喻常常就是現實本身。

    事實上,在真實的當代南韓社會里,願意花上正常人一輩子都掙不到的價錢去去製造一個虛幻的假山世界的人大有人在。根據媒體報道,首爾的富人階層中,熱衷於豪擲百萬美元建造由泡沫塑膠、泥土、岩石、花草構成的模擬山林。然而,一座模擬的“金剛山”,脫離了它本身所在的風土、文化與歷史語境,其實還留下什麼呢?難道,我們只能和影片中的男主角一樣點點頭,說,“這真的很有象徵意義啊”麼?這在我看來,是《寄生蟲》這部電影中隱藏在這枚壽石身上最後的、也最深刻的隱喻了。

    整部影片裡最讓我難忘的場景,不是那些笑料,不是最後的殺戮,而是在那個大雨的夜裡,當主人一家外出後,一前一後兩個“寄生蟲”家族先後在這從來不屬於他們的豪華別墅裡“平靜”地享受他們理想生活的那一幕。這荒誕的一幕,這陶然的表情,與那些銀幕之外、假裝徜徉在假想的山林中、尋找慰藉與快感的人類,真的不同嗎?

  • 10 # 南山大王看大片

    這塊石頭,本應該是什麼?

    片中有鏡頭交代,這塊石頭本身就應該是與其他普普通通的石頭一樣,存在於山間,存在於溪水之中,並非什麼富貴石。富貴人家的赫敏怎麼可能會把他爺爺最鍾愛的一塊富貴石送給基宇。放到現實中你自己想一下,如果家裡一貧如洗,在學校認識了一個富家子弟,他會送你一張價值連城的畫嗎?即便你們關係再好,我想也是不會的。

    從這一刻開始,荒誕就開始誕生了,而石頭就是荒誕的標誌,只是這個石頭的荒誕交代的不是很明顯,有疑問估計也是導演故意設定的,如果影片交代出來赫敏從路邊隨便撿了塊石頭,拿去送給基宇,說這是富貴石,我想影片也就沒必要看了。

    所以在貧窮的基宇一家一系列滲入富家的劇情之中,石頭總是偶爾出現,甚至被基宇帶在身上,就是要告訴你,這都是假的。基宇一家的這種富貴之路是短暫的假象,猶如煙花在天空中綻放,只是那一瞬間而已。既然是假象,就會有破滅的時候,就像說謊的人,總會露出破綻,早晚會被發現。

    所以與其說這是一部懸疑恐怖片或者劇情片,不如把他說成是一部科幻片更為準確。石頭的出現帶著基宇一家進入了一種夢境,一種富貴的夢境,就像我們通常說的黃粱美夢,在夢中我們很輕易就得到想得到的一切。就像基宇一家透過替赫敏做家教這樣一個導火線,慢慢滲入富貴樸家一樣。

    但夢總會破。當夢醒以後,我們才清晰想要實現夢想要加倍的努力,要付出很多的汗水。

  • 11 # 趣野祥子啊

    《寄生蟲》這部電影從開始到結束,一共出現了七次石頭的鏡頭,各有什麼意義呢?我想大家都會有各自的看法。

    其實,電影的表現手法和寫文章是一樣的。

    藉助於物象去表達其象徵意義。

    只不過一個是透過文字,一個是透過影像罷了。

    比如說詩歌裡面的月亮讓人自然想到的是團圓,沙漠讓人自然想到的是荒涼,條件艱苦。

    這部電影裡面的石頭最簡單的的象徵就是好的運氣(財運和考運)。

  • 12 # 秦X森

    關於《寄生蟲》裡的這枚石頭,雖然已經有眾多影評評述過它在劇中的象徵意義,然而,在心中已經裝著無數枚水石的影像的人,或許能從這塊石頭身上看到更多的隱喻。

    然而我們的隱喻之路還在延續。更進一層的隱喻在於:這塊石頭甚至很可能是假的。很多細心的觀眾都注意到,當半處於地下室狀態的這家人的房子遭遇下水道倒灌時,這枚壽石居然從汙水中“浮”了起來,被基宇撈起,從而引發了之後他試圖帶著石頭去終結一切卻令自己成為了這枚兇器的受害者的悲劇故事。

    石頭“浮起”這一幕引發了一些影評者的質疑,另外一些人則注意到大結局時行兇者舉起偌大一塊石頭居然都沒法砸死毫無抵抗力的基宇,因此有的影評認為這塊石頭是假的,從而證明了這整個故事的荒誕性。

    最後一層,無之隱喻。

    在當代高度物化的社會中,魔幻與隱喻常常就是現實本身。

    事實上,在真實的當代南韓社會里,願意花上正常人一輩子都掙不到的價錢去去製造一個虛幻的假山世界的人大有人在。根據媒體報道,首爾的富人階層中,熱衷於豪擲百萬美元建造由泡沫塑膠、泥土、岩石、花草構成的模擬山林。然而,一座模擬的“金剛山”,脫離了它本身所在的風土、文化與歷史語境,其實還留下什麼呢?難道,我們只能和影片中的男主角一樣點點頭,說,“這真的很有象徵意義啊”麼?這在我看來,是《寄生蟲》這部電影中隱藏在這枚壽石身上最後的、也最深刻的隱喻了。

    整部影片裡最讓我難忘的場景,不是那些笑料,不是最後的殺戮,而是在那個大雨的夜裡,當主人一家外出後,一前一後兩個“寄生蟲”家族先後在這從來不屬於他們的豪華別墅裡“平靜”地享受他們理想生活的那一幕。這荒誕的一幕,這陶然的表情,與那些銀幕之外、假裝徜徉在假想的山林中、尋找慰藉與快感的人類,真的不同嗎?

  • 13 # 一南五樹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是在舒緩而又沉重的鋼琴聲下的半地下室的場景。冷色調的鏡頭,略帶一點弔詭的風格,在這個鏡頭中,導演有意識的將襪架至於左邊構圖中,在右邊窗戶上緩緩打出片名。在這個場景裡,低矮的牆壁,封閉的窗戶,還有明顯多次洗滌之後的襪子,給人一種若隱若現的壓迫感。導演有意的運用了畫框的場景,使得我們能從側面感受到一家人的貧窮。

    隨後的場景確實如此,因為一些小錢而和披薩店店主爭吵,看著家門口有醉鬼在撒尿而無動於衷……直到一個叫敏赫的人的到來。他自稱是基宇的朋友,帶來了一塊石頭,說是能帶來好運。這塊石頭,也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有了其獨特的作用。

    石頭是什麼呢?在亂石灘上,有許多石頭,在其中的一塊你沒看到的石頭,對你而言,是沒有任何寓意的,或者甚至可以說是不存在的。但一塊石頭被獨立起來,成為了象徵好運的物品時,那他的寓意就是巨大的。在影片中的這塊石頭看上去平淡無奇,藏青色的色調,卻又是整部影片的主要色調。

    在基宇第一次見到這塊石頭的時候,導演很有意思的運用了一個近景鏡頭,身居左位的基宇仔細的端詳著它,後面是被虛化的敏赫。“這塊石頭真的很有寓意呢。”這句話,在此時的場景中,顯得有些突兀。西裝革履的朋友,看似普通的奇石與平庸的主人公構成了奇怪的三角關係,又耐人尋味。我想,這是對於所謂窮人階級對富人階級的一種窺探吧。

    基宇說這塊石頭一直在“粘著”他,這是一種比喻義,也可能是他自己心靈的寄託。這塊石頭在電影中是一條主要線索,敏赫帶著這塊石頭前來邀請他當富人家老師,才會有接下來的一切。但這也意味著風險,就像奇石,靜可以當山石盆景欣賞,動也可以成為殺人的兇器。

    而富人家的孩子露營成為了故事的轉折點。在基宇透過演戲讓家裡人都被社長僱用之後,我原以為只是窮人和富人的矛盾,以及陰謀敗露的風險,萬萬沒想到影片還有另外一條線。當家人都在豪宅裡放鬆的時候,外面傳來了門鈴聲。然後便是老管家和她丈夫這另一條線的敘述。

    在地下室的場景中,整個鏡頭裡都是慘綠色,煞是可怖。兩對窮人家庭的相遇,激起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也為後來誰都沒有想到的結局作了鋪墊。也是在這個雨夜,基宇一家狼狽的從豪宅裡逃出,回到了已然是水漫金山的家裡。 在雨夜中,導演先是設計了層層臺階,走廊,還有樓梯。這種帶有狹窄構圖的設計,一方面使得他們的逃跑帶有一定的戲劇性,甚至是反諷的態度,另一方面,這種帶有狹小空間會給人一種強烈的緊迫感,讓人感到窮人的被禁錮。

    路旁昏暗而又發黃的燈光也恰到好處的體現了這種感覺。這,說不定也是窮人與富人難以逾越的走廊吧。 在家中搶救東西的畫面值得玩味。忽明忽暗的燈光,極度黑暗甚至是逆光的拍攝手法,晃動的水面和鏡頭,還有關乎於開頭襪架的特寫,這都耐人尋味。在黑暗的水中,本該沉底的石頭卻又緩緩浮出水面,這個場面令人毛骨悚然。同時這個鏡頭是轉場鏡頭,前管家在幽深的地下室中的呼喊和這塊石頭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共鳴。那是屬於窮人共同的共鳴。

    此時,在邏輯上我們也可以理順了。這塊石頭是假的名貴奇石,很有可能是基宇那個所謂的朋友買來逗他開心的,那個朋友認為,只有他,進入富人的生活會顯得突兀,也只有他,是個窮人,對那個富家少女沒有任何威脅。但是,基宇卻抓住了這個機遇,將這塊石頭的象徵意握在了自己的手上,但他,也得到了慾望膨脹時的後果。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下,配合弦類樂器獨有的略帶淒涼的顫弓,顯得淋漓盡致。

    在被安置的體育館裡,基宇抱著那塊石頭的時候,他就已經下定了決心。略帶藍色色調的體育館內,俯拍的畫面,微微抱緊石頭的手臂,以及關於石頭的特寫,都有其象徵意味。當他沉重而又堅定的說出一切都交給他負責的時候,那塊石頭,其實已經變成了殺人工具。

    一場雨,對於窮人可能是摧毀一切的災難,但是對於富人而言,說不定只是為聚會找了一個藉口。那句“昨天雨都下完了,今天會是一個好天氣”就是最現實的反應。基宇覺得自己終究與他們格格不入,他也愧對喜歡自己和自己喜歡的那個富人家的女孩,當他從揹包裡那出那塊石頭,並衝進地下室時,一場戲劇化的場面在所難免。 在地面上的人們享受著快樂,在地下的人會是怎麼樣呢?墨綠色的地下室,急促的呼吸聲,石頭失手的掉落,與地下室大叔的搏鬥……這一切都發生於電光火石之間,卻又有如此的震撼。

    兩個人都想打死彼此。然而,在外面的人全然不知。搏鬥的最後一個場景頗具畫面感。大叔靠在牆邊,滿臉血汙。背景音樂卻是輕快的詠歎調,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隨後是一個俯拍鏡頭。基宇躺在地上,額頭旁有血紅的液體。旁邊還有玻璃的碎渣,石頭就放在他旁邊。然後鏡頭切回遠景,大叔拿起石頭,狠狠的砸向他,隨後揚長而去。 最後的結尾簡直是鏡頭的快進,看似不合理帶著一絲荒誕卻又讓人深思。

    編劇填上了所有的坑,以一個隨機殺人案作為故事的交代。但這並不是結尾。在影片的最後,基宇知道父親躲在了原來那間地下室裡,他發誓,自己要透過努力買下房子,好讓家裡團聚。他把石頭放到了小溪邊,出人意料的,石頭沉了下去,混在了溪水裡,看上去就像它原本就在這裡一樣。

    石頭只是石頭,它有什麼寓意,都是人賦予的。基宇認為這塊石頭很重要,它就很重要,能左右很多人的命運走向,但把它放回河灘後,它實際上,已經是不存在的了。因為存在本身,相比不存在,就是意義。茫茫宇宙中,“存在”本身,實在太稀少了。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窮人家庭,他們都是所謂的石頭,怎麼實現自己,就要看自己認為自己存不存在。或許他們自己認為自己是上流社會的寄生蟲,那麼他們就永遠是。但貧富差距也確實是一道鴻溝,是一座大山,不是你想跨過就能跨過的,也不是單單靠智慧和勞動就能改變的,往往需要兩代人、三代人、多代人才能改變。

    與其埋汰階級的不公,不如說,是階級固化太嚴重了。想要改變這些,不是一塊石頭,一句謊言就做的到的。基宇他們在電影中可能是惡,但他們也會問起司機的去處,社長他們可能是單純,但他也在金司機開車時用那杯咖啡考驗他。

    但是因為基宇一家的階級,他們是蟲子,在底層,他們是蟲子,所以打不死。電影反映的就是複雜的人性,複雜的社會。或許,兩個階級,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吧。只是,我覺得,人總要去證明自己的存在吧,不是嗎?

  • 14 # 華子xie

    大衛.林奇曾經說過:“生活是相當相當複雜的,電影也是。”一部好的電影會在題材上和敘事手法上引起人們的關注,而《寄生蟲》做到了。有人說這部電影反映了階級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有人說這部電影是對人性的反思,也有人說這是在影射南韓的建國曆史,林林總總,不一而論,但可以預見的是,這幫電影的題材夠複雜,在拍攝手法上也有很好的運用。這也是它能奪得奧斯卡和金棕櫚的重要原因。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是在舒緩而又沉重的鋼琴聲下的半地下室的場景。冷色調的鏡頭,略帶一點弔詭的風格,在這個鏡頭中,導演有意識的將襪架至於左邊構圖中,在右邊窗戶上緩緩打出片名。在這個場景裡,低矮的牆壁,封閉的窗戶,還有明顯多次洗滌之後的襪子,給人一種若隱若現的壓迫感。導演有意的運用了畫框的場景,使得我們能從側面感受到一家人的貧窮。

    隨後的場景確實如此,因為一些小錢而和披薩店店主爭吵,看著家門口有醉鬼在撒尿而無動於衷……直到一個叫敏赫的人的到來。他自稱是基宇的朋友,帶來了一塊石頭,說是能帶來好運。這塊石頭,也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有了其獨特的作用。

    石頭是什麼呢?在亂石灘上,有許多石頭,在其中的一塊你沒看到的石頭,對你而言,是沒有任何寓意的,或者甚至可以說是不存在的。但一塊石頭被獨立起來,成為了象徵好運的物品時,那他的寓意就是巨大的。在影片中的這塊石頭看上去平淡無奇,藏青色的色調,卻又是整部影片的主要色調。

    在基宇第一次見到這塊石頭的時候,導演很有意思的運用了一個近景鏡頭,身居左位的基宇仔細的端詳著它,後面是被虛化的敏赫。“這塊石頭真的很有寓意呢。”這句話,在此時的場景中,顯得有些突兀。西裝革履的朋友,看似普通的奇石與平庸的主人公構成了奇怪的三角關係,又耐人尋味。我想,這是對於所謂窮人階級對富人階級的一種窺探吧。

    基宇說這塊石頭一直在“粘著”他,這是一種比喻義,也可能是他自己心靈的寄託。這塊石頭在電影中是一條主要線索,敏赫帶著這塊石頭前來邀請他當富人家老師,才會有接下來的一切。但這也意味著風險,就像奇石,靜可以當山石盆景欣賞,動也可以成為殺人的兇器。

    而富人家的孩子露營成為了故事的轉折點。在基宇透過演戲讓家裡人都被社長僱用之後,我原以為只是窮人和富人的矛盾,以及陰謀敗露的風險,萬萬沒想到影片還有另外一條線。當家人都在豪宅裡放鬆的時候,外面傳來了門鈴聲。然後便是老管家和她丈夫這另一條線的敘述。在地下室的場景中,整個鏡頭裡都是慘綠色,煞是可怖。兩對窮人家庭的相遇,激起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也為後來誰都沒有想到的結局作了鋪墊。也是在這個雨夜,基宇一家狼狽的從豪宅裡逃出,回到了已然是水漫金山的家裡。

    在雨夜中,導演先是設計了層層臺階,走廊,還有樓梯。這種帶有狹窄構圖的設計,一方面使得他們的逃跑帶有一定的戲劇性,甚至是反諷的態度,另一方面,這種帶有狹小空間會給人一種強烈的緊迫感,讓人感到窮人的被禁錮。路旁昏暗而又發黃的燈光也恰到好處的體現了這種感覺。這,說不定也是窮人與富人難以逾越的走廊吧。

    在家中搶救東西的畫面值得玩味。忽明忽暗的燈光,極度黑暗甚至是逆光的拍攝手法,晃動的水面和鏡頭,還有關乎於開頭襪架的特寫,這都耐人尋味。在黑暗的水中,本該沉底的石頭卻又緩緩浮出水面,這個場面令人毛骨悚然。同時這個鏡頭是轉場鏡頭,前管家在幽深的地下室中的呼喊和這塊石頭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共鳴。那是屬於窮人共同的共鳴。

    此時,在邏輯上我們也可以理順了。這塊石頭是假的名貴奇石,很有可能是基宇那個所謂的朋友買來逗他開心的,那個朋友認為,只有他,進入富人的生活會顯得突兀,也只有他,是個窮人,對那個富家少女沒有任何威脅。但是,基宇卻抓住了這個機遇,將這塊石頭的象徵意握在了自己的手上,但他,也得到了慾望膨脹時的後果。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下,配合弦類樂器獨有的略帶淒涼的顫弓,顯得淋漓盡致。

    在被安置的體育館裡,基宇抱著那塊石頭的時候,他就已經下定了決心。略帶藍色色調的體育館內,俯拍的畫面,微微抱緊石頭的手臂,以及關於石頭的特寫,都有其象徵意味。當他沉重而又堅定的說出一切都交給他負責的時候,那塊石頭,其實已經變成了殺人工具。

    一場雨,對於窮人可能是摧毀一切的災難,但是對於富人而言,說不定只是為聚會找了一個藉口。那句“昨天雨都下完了,今天會是一個好天氣”就是最現實的反應。基宇覺得自己終究與他們格格不入,他也愧對喜歡自己和自己喜歡的那個富人家的女孩,當他從揹包裡那出那塊石頭,並衝進地下室時,一場戲劇化的場面在所難免。

    在地面上的人們享受著快樂,在地下的人會是怎麼樣呢?墨綠色的地下室,急促的呼吸聲,石頭失手的掉落,與地下室大叔的搏鬥……這一切都發生於電光火石之間,卻又有如此的震撼。兩個人都想打死彼此。然而,在外面的人全然不知。搏鬥的最後一個場景頗具畫面感。大叔靠在牆邊,滿臉血汙。背景音樂卻是輕快的詠歎調,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隨後是一個俯拍鏡頭。基宇躺在地上,額頭旁有血紅的液體。旁邊還有玻璃的碎渣,石頭就放在他旁邊。然後鏡頭切回遠景,大叔拿起石頭,狠狠的砸向他,隨後揚長而去。

    最後的結尾簡直是鏡頭的快進,看似不合理帶著一絲荒誕卻又讓人深思。編劇填上了所有的坑,以一個隨機殺人案作為故事的交代。但這並不是結尾。在影片的最後,基宇知道父親躲在了原來那間地下室裡,他發誓,自己要透過努力買下房子,好讓家裡團聚。他把石頭放到了小溪邊,出人意料的,石頭沉了下去,混在了溪水裡,看上去就像它原本就在這裡一樣。

    有人說這故事過於離奇,許多設定無法經得起推敲,比如基宇為什麼還能出院,比如富人一家為什麼那麼單純。但我覺得,這正是導演的高明之處。離奇的設定本身成為荒誕的骨架,更豐富的人物狀態、心理角力以及虛構與真實在空間內的多重融合均成為了荒誕感內部的鮮活內容。荒誕卻又真實,反而能給人帶來更多的思考。

    石頭只是石頭,它有什麼寓意,都是人賦予的。基宇認為這塊石頭很重要,它就很重要,能左右很多人的命運走向,但把它放回河灘後,它實際上,已經是不存在的了。因為存在本身,相比不存在,就是意義。茫茫宇宙中,“存在”本身,實在太稀少了。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窮人家庭,他們都是所謂的石頭,怎麼實現自己,就要看自己認為自己存不存在。或許他們自己認為自己是上流社會的寄生蟲,那麼他們就永遠是。但貧富差距也確實是一道鴻溝,是一座大山,不是你想跨過就能跨過的,也不是單單靠智慧和勞動就能改變的,往往需要兩代人、三代人、多代人才能改變。

    與其埋汰階級的不公,不如說,是階級固化太嚴重了。想要改變這些,不是一塊石頭,一句謊言就做的到的。基宇他們在電影中可能是惡,但他們也會問起司機的去處,社長他們可能是單純,但他也在金司機開車時用那杯咖啡考驗他。但是因為基宇一家的階級,他們是蟲子,在底層,他們是蟲子,所以打不死。電影反映的就是複雜的人性,複雜的社會。或許,兩個階級,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吧。只是,我覺得,人總要去證明自己的存在吧,不是嗎?

  • 15 # 向北影視錄

    電影《寄生蟲》從開始到結束,一共出現了七次石頭的鏡頭,我給大家一一介紹分別寓意什麼,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可以補充。

    1、第一次出現石頭是基宇的朋友給他帶來了,並告訴他這個石頭可以帶來財運和考運(以下簡稱好運)為什麼是財運和考運?財運很好理解,窮人缺錢。而考運是基宇四年都沒有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

    2、第二次出現石頭,是一家人全部找到工作後在家裡吃飯,流浪漢又過來尿尿。基宇想用石頭趕走他,被父親制止,用礦泉水代替。這裡給了很多石頭的鏡頭,彷彿在告訴基宇,告訴觀眾,這個石頭真的可以帶來好運。

    3、第三次出現石頭,是大水淹了基宇家,石頭卻漂浮起來了。彷彿是在告訴基宇,這塊石頭根本就不能給他帶來好運。暗指基宇幻想的破滅。

    4、第四次出現石頭,時基宇他們在體育館睡覺。基宇的爸爸問他為什麼不把它放下?基宇回頭說“是它粘著他”,其實是基宇不願意放下這個改變他階級,改變他生活現狀的希望或者說幻想吧,即使他知道這個石頭是假的。

    5、第五次出現石頭,是基宇帶著石頭參加小兒子的party。這個情節之前有一段基宇和多惠對白,基宇問多惠自己是否適合這裡,多惠說適合,所以基宇想要去更下面,只有把地下室的那兩個人都殺了,他們的秘密才不會發現。他才可以永久的在這裡。

    6、第六次出現石頭,是基宇帶著石頭去地下室,剛開始石頭自己掉了下去。其實是給基宇的幻想會破滅做的鋪墊。然後基宇在地下室和地下室出口分別遭受了兩次襲擊,都是用石頭。這裡的諷刺意味更強,我要用你的象徵好運的石頭,把你砸死。

    7、第七次出現石頭,基宇將石頭放入水中沉下去了。這個情節和前面的情節不矛盾。因為這個是基宇想象的畫面。而放下的是他不切實際的幻想。經歷那麼多後,他終於明白,靠幻想是不可能住上那個大房子,徹底改變他的生活。所以最基本的計劃就是賺錢。

  • 16 # 歪歪牙兒

    石頭有著多層含義。

    1、石頭的重量代表著生活的沉重感

    2、石頭象徵著藝術,而藝術這件事對於窮人來說,一文不值,所以後者在雨中被沖刷著

    3、石頭的本性,石頭就是石頭,哪怕雕刻了華麗的外衣,落入泥中,返璞歸真。

    總之,導演用了隱喻的拍攝手法,化繁為簡,將對現實的諷刺,全都暗含在了畫面裡,其中還有印第安人的裝扮,氣味啦,樓梯啊,獎狀,小孩的畫,都有著不同的含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人是看了《陳情令》才中了肖戰的“毒”,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