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中書翁講史

    俗話說的好,皇帝的後宮那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這眾多後宮妃嬪不過是陪侍皇帝的生活和傳宗接代,為了獲得皇帝的寵幸,後宮中妃嬪的明爭暗鬥、爭風吃醋那也是常有的事,因此皇帝與後宮的妃嬪也很難產生真正的愛情。不過皇帝也是人,雖說在皇宮那樣的環境中很難產生愛情,但對愛情的嚮往也是人之常情,今天就說說順治帝與董鄂妃之戀,他們之間的愛之深、情之真為清史留下一段佳話。

    董鄂妃的出生背景:董鄂氏,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不是滿洲世族,確實滿洲的著名姓氏之一。其家已是三代武職,隸正白旗。父鄂碩以軍功顯,順治九年授巴牙喇甲喇章京,十三年,即董鄂氏入宮之年,擢升內大臣。父以女貴,故破格晉升;十四年,又以董鄂氏冊封皇貴妃,進三等伯。由此可見,董鄂氏出身也是不錯的。

    那在這眾多的入宮女子中,董鄂妃有何魅力能夠把順治皇帝迷得神魂跌倒呢?據後來人們考證,應該是我們現在人說的一見鍾情。據考證:在董鄂妃入宮前,她已經嫁給了襄親王博穆博孤兒,襄親王是順治帝的弟弟,兩人同父異母,那順治帝是如何將自己弟弟的妻子納入後宮的呢?那是順治十三年二月,宮內舉辦了大型的慶典活動,在這場活動中順治帝見到了董鄂氏,當時就對她一見鍾情,董鄂氏的美麗,她亭亭玉立的身材、高雅的氣質,立刻讓他浮想聯翩,剎那間產生了愛慕之情。在這之後,順治帝以種種理由召董鄂氏入後宮,藉機與她見面,傳達愛慕之情。此事很快被博穆博果爾直到,於是,他懷著一腔憤怒闖進宮中,向他的皇帝哥哥大聲怒吼,一來二去,順治帝竟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

    孝莊太后知道這件事後,感到事情要鬧大,就趕快為兒子冊立東西宮妃嬪。不管孝莊怎麼說,順治帝執意要娶董鄂氏,鬧得其母煩惱不已,又無可奈何。再說說博穆博孤兒,自己被皇帝打了一巴掌,妻子被皇帝看上,給自己戴了綠帽子,一氣之下自殺了,年僅16歲。博穆博孤兒的猝死確實讓順治帝感到不安,之後也做很多彌補措施,不過這並沒有擋住順治帝要納董鄂妃的決心。

    順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順治帝按納不住急切的心情,向禮部下達聖旨冊立董鄂氏為“賢妃”。不久又提升到僅次於皇后之位的皇貴妃,這這著實看出順治帝對董鄂氏的情深義重,為博美人之歡心,什麼名號啊統統都不在話下。在後宮中,董鄂妃獨得順治恩寵,為此頻頻挑皇后的刺,孝莊看破這是順治想廢除皇后,立董鄂妃為後,但被孝莊堅決阻止,也因為這樣董鄂妃終生未能立成皇后。

    順治帝愛屋及烏,把對董鄂氏的愛也施給了其親人。其父在封為伯後,不久便病逝了,順治帝打破“常例”,追贈其為三等候,她伯父也於順治十一年被授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順治帝與董鄂妃每日如膠似漆,也很快結出愛情果實。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他們的兒子誕生。不過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這個孩子未滿四個月,尚未來得及命名就夭折了。董鄂氏與順治帝悲痛欲絕,但身為皇帝不能表現出來,但屋漏又逢連夜雨,董鄂氏不久後又病倒了,順治帝指定最後的太醫,最好的藥為她醫治,結果無力迴天,董鄂妃香消玉殞,於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了。

    摯愛去世,順治帝將全部的愛傾注於其身後的事。為其辦理喪事,大大超過了常例常規,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人為董鄂氏哭泣,還停止朝政5天,請和尚為其做道場,為其超度亡靈,以寄託對董鄂氏至深的愛戀。接著,順治帝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給董鄂氏追封皇后,生前沒有得到的,死後一定要滿足她。

    順治帝對董鄂氏的愛難能可貴,真實之處就在於做到了始終如一,這大概就是真正的愛情含義。

  • 2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孝獻皇后,董鄂氏,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十七年八月,薨,上輟朝五日。追諡孝獻皇后。

    孝獻皇后,即清朝歷史上著名的董鄂妃。《清史稿》對董鄂妃的生平記載雖然不多,但一句“聖眷特厚、寵冠後宮”就足以說明順治皇帝對董鄂妃的專寵程度。從妃位到“形同副後”的皇貴妃,董鄂妃僅用了4個月時間;董鄂妃薨逝以後,順治皇帝更是將其追封為後,讓其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不附帝諡”的皇后。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從其他幾個方面一窺董鄂妃的受寵程度:

    1、清朝時期的皇貴妃,形同副後、地位特殊,乃系對中宮皇后的絕對威脅和挑戰。正因如此,如果皇后能夠正常行使職權,一般不設皇貴妃。可順治皇帝不但將董鄂妃冊封為皇貴妃,而且還令其擁有了統領後宮的實權,使得皇貴妃和皇后的實權長期並存。

    順治十五年,順治皇帝甚至想再度廢后,令董鄂妃繼任中宮。順治皇帝對董鄂妃的信任和恩寵,可見一斑。

    2、想當初,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專寵海蘭珠,將其所出皇子稱為“第一子”“大赦天下”、“宴請群臣”,大有將其立為皇位繼承人的意思。順治十四年,董鄂妃生育皇四子,順治皇帝更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麼叫“子以母貴”

    根據《清實錄·世祖實錄》的記載,皇四子的出生讓順治皇帝欣喜若狂,告祭天地、舉辦慶典、大赦天下。在大赦詔書中,順治皇帝公開給予了“第一子生,系皇貴妃出”的說法。皇四子夭折後,順治皇帝更是違制將其追封為“和碩榮親王”。而這個“榮親王”封號,直到乾隆年間還是皇位繼承人的代稱。

    3、歷史上的順治皇帝到底是死於天花,還是看破紅塵、剃度為僧,直到現在仍未形成定論。在諸多時人筆記、坊間傳聞中,順治皇帝之所以會“棄天下,遁入五臺山,削髮披緇,皈依淨土”,就是因為董鄂妃的薨逝讓其失去了寄託和依靠,從此看破紅塵。

    歷史上的董鄂妃薨逝後,順治皇帝悲痛欲絕,親作多達數千字的《孝獻皇后行狀》,詳細列舉了董鄂妃的優良品德。順治皇帝對董鄂妃的痴情程度,由此可見。

    由此可見,流傳至今的“順治帝專寵董鄂妃”故事,確有其事,甚至遠比坊間流傳來的更為真摯感人。

    只是,董鄂妃究竟有何魅力,能把順治皇帝迷得神魂顛倒,甚至寧願捨棄江山呢?

    其實,董鄂妃受寵的原因非常簡單,她將一個女性的所有角色全部完美表現了出來。歸納起來,大致有三點:

    1、孝

    《孝獻皇后行狀》對於董鄂妃的“孝行”有著明確的說明:

    後性孝敬,事皇太后奉養甚至,伺顏色如子女,左右趨走,無異女侍。皇太后良安之,自非後在側,不樂也。

    對待孝莊太后,董鄂妃就如同子女,甚至如同女婢一樣恭謹、用心、至誠至孝。順治十四年冬,孝莊太后患病,董鄂妃就像女兒一樣盡心服侍、廢寢忘食,甚至親往天壇為其祈禱。別忘了,此時的董鄂妃剛剛生了皇四子,而且皇四子的身體狀況並不樂觀。更何況,孝莊太后的親侄孫女——孝惠章皇后卻是不聞不問。

    對待孝莊太后“至誠至孝”,對待孝惠章皇后這個唯一的“後宮敵人”,董鄂妃也給予了絕對的尊重和謙和。《孝獻皇后行狀》稱其“事今後如母,晨夕侯興居,視飲食,服飾曲體罔不悉”,謙卑恭讓、關愛有加並始終如一。

    “以孝治天下”,大力倡導女性孝道的清朝時期,董鄂妃對待孝莊太后、孝惠章皇后的“至誠至孝”,勢必會絕對影響順治皇帝對她的積極看法。其實,不光是順治皇帝,換做任何男人遇到這樣一個奉行孝道的女性,也勢必會給予絕對的恩寵和信任。

    2、善

    古之妃嬪,但凡能得皇帝恩寵,基本都會出現恃寵而驕或者驕橫跋扈的現象,即使對待太后、皇后能夠有所剋制,但對待後宮妃嬪、宮女太監可能就會表現出蠻橫的另一面。

    前有廢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驕橫“榜樣”,能不能做到“不以貴自矜”,能不能做到“寬厚待下、恩澤六宮”便成為了“賢妃”的劃定標準。《孝獻皇后行狀》記載了董鄂妃的具體表現:

    對待後宮妃嬪,寬厚仁慈,絕無嫉妒之心;對待宮女太監,有過為之求情,有功為之邀賞;甚至對待“秋決囚犯”,董鄂妃也時常勸諫順治皇帝慎重對待,愛惜百姓、尊重生命。正因如此,董鄂妃薨逝以後,甚至出現了“宮中人哀痛甚篤,至欲殉葬者數人”的感人場面。

    所謂“心善則美、心慈則柔”,至美至善的董鄂妃無疑才是“母儀天下”的最佳形象。就此來看,也難怪順治皇帝會一度生出廢除皇后、扶正董鄂妃的念頭。

    3、愛

    當然,順治皇帝之所以能對董鄂妃如此恩寵,絕不僅僅因為她對上對下的絕佳表現,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董鄂妃如何對待自己。這一點,也是順治皇帝親纂《孝獻皇后行狀》的主要目的和主要內容所在。

    日常生活中,董鄂妃對於順治皇帝的飲食起居、寒暑冷暖等都極為關心,就好像海蘭珠對待皇太極一樣,將順治皇帝視為己命,以真愛真情相待。

    政務處理中,董鄂妃更是絕對的“賢內助”形象,甚至被順治皇帝評價為“朕日御萬機,藉後內助,故得安意綜理”。順治皇帝不順心時,董鄂妃溫柔疏導;懈怠之時,董鄂妃及時提醒;甚至一度影響了順治皇帝的執政風格、助其樹立了“親賢勤政”的英主形象。

    除此之外,董鄂妃深知順治皇帝厭惡奢靡,便“節儉非常,衣飾絕去華採”;生父病故,為了不讓順治皇帝擔心,董鄂妃“不敢過悲,遺陛下憂”;甚至在臨終之際,還不忘了安慰順治皇帝“妾歿,陛下宜自愛”。總之,董鄂妃將妻子、后妃的角色做到了極致,將順治皇帝當成了自己的全部。

    如此女性,試問哪個男性不將其捧在手心?

    後記

    歷史上的董鄂妃,容顏之美,足稱佳麗;天資聰慧,甚為罕見;這本就為其提供了“寵冠後宮”的基本條件。但董鄂妃並不以此爭寵,而是對順治皇帝付出真情真愛;對上至誠至孝,對下寬厚仁愛;更以皇貴妃的身份協助皇后,統領六宮,省去順治皇帝的後顧之憂。

    正如後世對董鄂妃的評價,“世祖雖有過情,董鄂卻無敗度”,順治皇帝能得如此賢妃,必是再無所求。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一·后妃》、《孝獻皇后行狀》、《清實錄·世祖實錄》

  • 3 # 常棣tandy

    歷代後宮妃嬪眾多,她們的職責,不過是陪侍皇帝的生活和傳宗接代。皇帝跟她們很難產生真正的愛情。但也有例外,如唐明皇與楊貴妃,可以稱為“生死戀”,流傳至今不衰。順治帝與董鄂妃之戀,也是一段很生動的故事,雖說故事不盡如唐明皇與楊貴妃之戀,但就愛之深,情之真,卻也不差分毫,為清史留下一段佳話。

    一、董鄂妃一波三折的入宮之路

    董(又作棟)鄂氏,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不是滿洲世族,卻是滿洲著名姓氏之一。其家已是三代武職,隸正白旗。父鄂碩以軍功顯,於順治九年(1652 年)授巴牙喇甲喇章京,十三年,即董鄂氏入宮之年,擢升內大臣。父以女貴,故破格晉升;十四年(1657年),又以董鄂氏冊封皇貴妃,進三等伯。

    由此可知,董鄂氏的家庭出身較為優越。

    董鄂氏如何被順治帝選中的? 換言之,她是怎樣入宮的? 清官方史書對此秘而不宣,《清史稿》也僅說:“(董鄂氏)年十八人侍,上眷之特厚”云云。清初“故事,后妃、王、貝勒福晉、貝子、公夫人,皆令命婦更番入侍,至太后(指孝莊)始命罷之”。

    這就是說,董鄂氏是在 18 歲那年“入侍”順治帝前,被納為妃的。凡“入侍”者皆屬“命婦”即已婚婦女。那麼,董鄂氏究竟是誰的妻子呢?

    業經清史諸學者基本考定:她是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妻子。襄親王是清太宗第十一子,順治帝排行九,兩人是同父異母兄弟。董鄂氏先嫁襄親王,後入宮歸順治帝。哥哥娶了弟弟的妻子,這在清入關前及入關初期,行滿洲舊俗,並不拘守漢人的倫理,似乎不算什麼問題。

    更有甚者,多爾袞卻納肅親王豪格之妻,納侄媳婦娶為妻,尤屬違規。但鑑於多爾袞被定為罪人,此段納侄媳為妻事載入清官方實錄中。而順治帝為皇帝,納其弟媳事,隨著滿俗漢化,已認識到,此舉不合禮俗,為君者諱,故實錄隻字不載。即使如此,仍有見證人做了記載,他就是當時在北京的耶穌會教士湯若望,他說:

    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於他申斥有所聞知的天子,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這位軍人於是乃因怨憤致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皇帝遂即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官中,封為貴妃。

    這位貴妃於一六六〇年產生一子(應為一六五七年。董鄂氏死於 1660 年),是皇帝要規定他為皇太子的。但是數星期(按,應為三個多月)之後,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於其後亦薨逝。皇帝陡為衰痛所攻,竟致尋死覓活,不顧一切。

    這段文字,正是順治帝與董鄂愛戀的故事。根據這一記載,可以恢復此一事件的真相:順治十三年二月,董鄂氏作為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命婦“入侍”宮中,參加宮內的慶典活動,因而見到了順治帝。她的美麗,亭亭玉立的身材、高雅的氣質,立即震懾了順治帝的心靈,狂熱地激起了他的愛慕之情。他以各種理由不斷召董鄂氏入後宮,藉機與她見面,傳達他對她的愛戀。此事很快被她的丈夫博穆博果爾知道,於是,他懷著一腔憤怒闖進宮中,向他的皇帝哥哥發出質問。

    順治帝不能忍受其弟的無理“犯上”,竟狠狠地打了他一記耳光!孝莊太后也知道了這件事,感到事要鬧大了,就準備趕快為兒子冊立東西宮妃嬪。正好新建乾清、坤寧二宮與景仁宮殿就要竣工,冊立妃嬪正是時候。當時,由孝莊作主,沒及徵求意見,就宣佈將孔有德之女四貞納為東宮皇妃。很不巧,四貞已由父母生前許配給孫延齡將軍,只好作罷。但順治帝執意要娶董鄂氏,鬧得其母煩惱不已,又無可奈何。她明白,這都是因為命婦例行“入侍”,才有機會讓他們相識相戀,否則,他們永遠不會認識!

    她這才認識到此制不妥,如繼續讓命婦入宮與皇帝見面,還說不定以後鬧出什麼事來!她斷然下令:命婦“入侍”制永遠停止。《清史稿》記載董鄂氏“年十八入侍”一語,也就不言自明瞭

    再說博穆博果爾,自己新婚未久的妻子被皇帝看上,揹著他私相幽會,受此大辱,又被皇帝打了一個耳光,再也咽不下這口氣,湯若望說他“怨憤致死”,或許“自殺而死”,反正因這件事而死,年僅 16 歲,時間是順治十三年七月初三日。博穆博果爾猝死,確使順治帝不安,也許是為彌補自己的過失,特給其亡弟以優厚待遇:於定例外加祭一次,派工部為其監造墳祠;順治帝移居新落成的乾清宮,因博穆博果爾喪而免行慶賀禮。

    七月初九日,禮部提出,八月十九日將是吉日,可以“冊妃”。冊何女為妃? 官方《實錄》隱而不書。順治帝答覆:因“和碩襄親王薨逝,不忍舉行。”命八月以後“擇吉”。從一般情理說,一個親王級的弟弟去世,不會影響國家事務的正常執行,也不會干擾皇帝要做的事。惟襄親王去世,卻使順治帝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本來急於將董鄂氏納入宮中,卻“不忍舉行”,正好說明他心中有愧。《實錄》將“冊妃”與襄親王之死兩事聯絡在一起記錄,也就使人看清了此事的真相。

    二、董鄂妃的得寵

    八月十一日,順治帝派內大臣公額爾克戴青“祭和碩襄親王”。此距其亡弟之死日,為1個月另 7 天。

    順治帝終於忍耐不住急切的心情,於八月二十五日向禮部下達聖旨:“本月二十二日,奉聖母皇太后諭,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性資敏慧,軌度端和,克佐壺儀,立為賢妃。爾部查照典禮,擇吉具奏。”到這時,才正式公佈董鄂氏的名字,冊為“賢妃”。他說,是奉聖母皇太后之命選定的。說明他母親不得不同意他要立董鄂氏的要求。

    同一天,他又遣內大臣巴圖魯公鰲拜,“祭和碩襄親王”。

    兩件事如此緊密地相關聯,又頻頻祭亡弟,只能進一步說明其弟之死,與順治帝欲奪其妻有關,這也證實湯若望所記的可信性。

    九月二十五日,派遣伯索尼“致祭和碩襄親王”。二十九日,順治帝給禮部發出新的指令,稱:他前奉聖母皇太后諭,擬將董鄂氏立為賢妃,於昨日(二十八日)又奉其諭旨:“式稽古制,中宮之次,有皇貴妃首襄內治,因慎加簡擇。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應立為皇貴妃。爾部即查照典禮,於十二月初六日吉期,行冊封禮。”

    清制,后妃一般是由嬪位以下逐步提升的。董鄂氏則越嬪位,而以“賢妃”冊立,還未舉行冊封禮,僅隔了一個月,一下子提升到僅次於皇后之位的皇貴妃,此舉非同尋常,看出順治帝對董鄂氏的愛戀有加,必給自己心愛的人以崇高的名號,博取美人之歡心。此次指示,已確定十二月初六日行冊封禮,亦舉行大婚禮,正式結為婚姻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出這道諭旨的 3 天前,又遣官祭其亡弟,以此告慰亡靈,也使順治帝感到心安些。大概順治帝對此事或有負罪感,心裡總是不安,故每次對董鄂氏的冊封名號,便加速他們的結合,因此就給其亡弟祭祀一次,求得亡靈的寬恕。

    十二月初五日,即冊封董鄂氏前一天,先遣內大臣愛星阿告祭太廟,預先向祖宗在天之靈進行告祭。次日為初六吉日,隆重舉行冊封典禮,其規模、程式,幾與冊立皇后無別。《實錄》對典禮的過程及熱鬧的程式,都做了詳細記錄,人們可以感受到此次典禮隆重、熱烈。

    當天,冊封禮成,頒詔天下。其文曰:

    帝王臨御天下,慶賞刑威,雖當並用,然吉祥茂集之時,尤宜推恩肆赦,敬迓天庥。朕遵聖母皇太后諭旨,思佐宮闈之化,愛慎賢淑之求,於本月初六日冊封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為皇貴妃。贊理得人,群情悅豫。逢茲慶典,恩赦特頒,所有事宜,條列如左:……

    以下,列出大赦條項 10 大項,皆以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昧爽以前”為界限,以本日前在赦免內,此日後不在赦為冊封董鄂氏,向全國頒佈恩赦,這也是超出常制,給董鄂氏一個殊榮。

    三、順治帝與董鄂妃的悽婉愛情

    順治帝終於與董鄂氏成婚,遂了心願,便把他的愛和感情都投到董鄂氏,不再愛其她妃嬪。此時,第二任皇后已進宮兩年多,他對這位皇后也不那麼喜歡,來了董鄂氏,就更疏遠了她。

    他故意挑毛病,以失禮事,擅自破壞宮中禮儀,給予皇后一些處分。已如前篇。各種跡象表明,順治帝又想廢去第二個皇后,企圖立董鄂氏,取而代之。順治帝顯然是受到母親的阻撓。僅給皇后處分3個月後,便被迫取消處分。順治帝的兩個皇后,都是孝莊皇太后的本家親人,一個是侄女,一個是侄孫女,前一個已受到傷害,絕不允許他再廢第二個!她看破了順治帝的意圖,就堅決地阻止了他。董鄂氏生前終未能成皇后。

    董鄂氏受到順治帝寵愛,自不必細說。愛屋及烏。順治帝把對董鄂氏的愛,施給其親人。前敘董鄂氏冊封貴妃時,其父鄂碩已進三等伯。封伯不久,他便病逝了,順治帝又打破“常例”,追贈他為三等侯,諡“剛毅”。她的伯父羅碩也直接受惠,於順治十七年授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順治帝與董鄂氏恩愛無比,很快結出愛的果實:他們的兒子於順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七日誕生,排行第四。此子之降生,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天賜之寶!順治帝內心的歡愉,是可想而知的。

    當他們還陶醉在歡樂之時,不幸的事卻突然降臨了:皇四子未及四個月,尚未命名,卻於順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夭折了。這突兀其來的不幸,使他們陷入極度的痛哭之中。董鄂氏為痛失愛子,痛不欲生;順治帝內心的悲傷,是不言而喻的。

    他畢竟是皇帝,不能像常人那樣,把悲傷盡渲洩於外。他要忍耐,把悲藏起來,為避免諸臣猜測,立即召見諸內大臣,向他們說明自己此刻的心情。他說:皇子剛剛死了,你們不要以為朕會過於感傷。此前,因為皇太后身體欠佳,朕為此時刻憂念。現在,太后已康復,“此真無疆之慶,於願至足,豈復以此幼子感懷!”當襄親王去世的時候(即博穆博果爾),朕尚且反覆思慮,惟恐太后悼傷,強制忍住自己的感情。看來,“生死從來定數,焉能有違!朕念切國家,仰副我皇太后之心,安敢過於傷念? 亦非強為之詞,而有動於中也。卿等宜知此意。”

    順治帝很聰明。他明白,他過於寵愛董鄂氏,為新生此子而極度興奮,舉朝皆知。此刻,當他陷人極度悲傷,卻不想讓群臣都看出來,不待他們勸慰,先自表白,既是自勸自慰,更是要作出姿態,以國事為重,以皇太后為重,一個小孩子死了,如同襄親王一樣,不過是“死生有定數”,誰也違抗不得,他不會為此而傷感。他保證自己說的都是真心話,大臣們應該知道他的心情。

    他這一番話,自然博得了諸臣們一致讚賞,都說:“臣等正以皇上傷感為慮,今聞諭旨,不勝歡慰。”事實上,他的心情遠非如他說的那麼輕鬆,他對愛子的死,也絕非不在意,相反,他看成是自己的大不幸,時刻掛在心裡。

    最明顯的表現,莫過於對其出生四個月而夭折的皇子的追封。僅出生實際不滿四個月的幼兒,而且尚未命名,也給追封,確屬多此一舉,超乎一般常理。但順治帝卻以超常的心態超常對待這個幼兒,給他追封爵位,於順治十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即幼兒死後兩個多月,追封為和碩榮親王,用以對亡兒的悼念。

    這說明他與董鄂氏對此事念念不忘,即使事過兩個來月,仍不能平復內心的悲傷。給這個才4個月的亡兒如此崇高的爵位,毫無意義,不過是聊以自慰罷了。

    不僅如此。順治帝還為這個無名的嬰兒大辦喪事。四月,還在他的授意下,為這位榮親王建寢園,“安設神牌,遣官諭祭。責成禮部為這位親王選墓址。據禮部奏:墓址已選好,是塊風水寶地,但圈丈的墓地內尚有寺廟和墳墓應予遷出。特請示順治帝批准。

    順治帝見此事牽扯百姓的切身利益,不得不慎重考慮,作出了明智的選擇,批示說:

    “民間年久墳墓,及供奉神佛之寺廟僧道等,為朕稚子建立寢園之故,俱令遷移,朕心實為不忍。況群黎百姓,莫非朕之赤子,所有墳墓、寺廟,不必遷移,仍著照舊存留。”

    他指示禮部尚書恩格德:“可作速前往,將榮親王新園附近墳主眷屬並寺廟僧道等,傳集曉諭,俾知朕體恤民之隱至意。”為選墓地,如此費周折,用心良苦,全是對董鄂氏的愛。幸虧順治帝為百姓的利益著想,還沒有不顧一切,否則,事連百姓、僧道,必造成損害。

    直到順治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才將這位無名的榮親王下葬,其葬地就選在京郊黃花山。按親王級舉行葬禮,自然是隆重而莊嚴,祭拜的程式一個也不能少。幼兒下葬成禮,這件事才告結束。

    順治帝與董鄂氏曾為子喪而有過極深悲痛,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已漸漸淡化。因為他們還很年輕,順治不過 20 歲,董鄂氏還不足 20 歲,今後,繼續生兒育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此一來,也足以使他們感到安慰。順治帝還是一如既往,仍然是那麼深的愛著她。愛,很快撫平了他們心靈的創傷,漸漸地恢復了往日的那種甜蜜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長。也許是命中註定? 人們無法想象的是,好端端的,又是那麼年輕的皇貴妃竟然病倒了!順治帝指定最好的太醫,用最好的藥為她醫治,結果是迴天無力,美麗的皇貴妃香消玉殞,心臟永遠地停止了跳動。瞬息之間,一個鮮嫩的生命突然消失了。這一天是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距離她的嬰兒夭折,也只有2年零6個月!

    四、順治帝的為情所困

    可以肯定地說,在短短的兩年間,順治帝連續痛失兩個最摯愛的親人,是何等悲痛!他為痛失董鄂氏所遭受的沉重打擊,遠遠超過失子之痛。且不說順治帝如何悲痛,還是看看他怎樣為董鄂氏辦喪事,就知道他對董鄂氏傾注了多少感情!

    董鄂氏病逝的當天,在短暫地痛哭之後,順治帝馬上張羅為她辦喪事,傾注了他的全部愛,即使超過了常規常例,他也在所不顧。他傳諭親王以下,滿漢四品官員以上,並公主王妃以下命婦等,都集於景運門內外,集體“哭臨”;還決定“輟朝五日”。

    他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各個方面的人,都來為董鄂氏之死而哭泣,還停止朝政5天,請僧道做道場,為她超度亡靈,都顯示了超規格、超標準地辦喪事,以此寄託他對董鄂氏的至深的愛接著,他又做出一項重大決定:給董鄂氏追封皇后。她生前未獲此殊榮,死後一定要得到!他迅速行動,首先向他的生母皇太后請求,期待得到支援。皇太后以死後追封,並無多少實際意義,更不會影響現任皇后的政治地位,於是,便滿足了順治帝的要求,給予支援。

    八月二十一日,董鄂氏去世的第三天,順治帝馬上傳諭禮部,說:

    奉聖母皇太后諭旨:皇貴妃佐理內政有年,淑德彰聞,官闈式化。倏爾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諭,特用追封,加之諡號。諡日: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

    八月二十三日,禮部不敢怠慢,迅速具奏,提出:追封皇后,

    應撰玉冊玉寶,並造香冊香寶,所有諡號用黃絹裱冊,須欽天監擇吉,遣官一員,告祭奉先殿。是日,即行追封禮。先期鴻臚寺官,設節冊案於太和門東,設彩亭於協和門外,禮儀院官設節冊案於梓官前。節案居中,冊案居左,設香案於節冊案前。一切都備辦完畢,再按程式,舉行復雜的儀式,最後,由宣冊官取“贊宣冊”宣讀,然後將黃絹冊在董鄂氏梓宮前焚燒。至此,追封皇后禮畢,負責此項儀式而臨時任命的正副使“即持節覆命”。

    八月二十六日,喪禮正式開始,先追封董鄂氏為皇后,告祭奉先殿;再公佈追封皇后的封號、宣讀冊文。其文古奧典雅,充溢了讚美辭,表達了順治帝的悲痛心緒,再賜以皇后之寶,其寶文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之寶”。

    八月二十七日,將董鄂氏端敬皇后梓宮移放於景山觀德殿,仍按上列順序“致祭如前”。順治帝為董鄂氏服喪 12 天,至九月二日釋服,遣官致祭。至九月十七日,已滿 27 天,眾官及命婦“俱釋服”。

    此後,對董鄂氏的祭祀不斷,充分表達順治帝對她難以忘懷的紀念。

    一個被追認的皇后,不僅得到了與正式皇后同樣的待遇,而且在某些方面多有超過,亦見順治帝愛董鄂氏早已超出了禮儀的限制,不加掩飾地盡情渲洩他對董鄂氏的愛。

    自董鄂氏去世,順治帝情緒低落,他似乎已看破紅塵,高不可攀的帝王之家,在他的眼中,已無光彩。他有一種萬念俱灰的感覺,現實的世俗生活失去了它的應有之義,連皇帝的寶座也使他感到厭惡。

    他不再留戀榮華富貴,竟產生一個不可思議的念頭,要放棄當皇帝,出家當和尚。據說,他鬧得很兇,一度非要出家不可。他自取法名“行痴”,進而剪掉髮辮,任性任情,眼看真的要當和尚了。幸虧順治帝敬重的高僧玉林琇趕到,極力勸解,始放棄出家的念頭,讓一個太監吳良輔做替身,才算了斷這段出家的鬧劇。

    順治帝出家的事,實際上,並非全因懷念董鄂氏所致,還有他自身對佛法感悟和追求。不可否認,董鄂氏之死,對他打擊至重,是促使他一度欲出家的一個重要因素。

    董鄂氏死後,順治帝還在日夜思想,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思念不但沒有淡化,卻與日俱增,他又做了一件歷代帝王不曾做過的一件事;為自己至愛的愛妃寫回憶錄,名曰《端敬皇后行狀》。所說“行狀”,是指人一生的經歷,業績,乃至思想品德的總括。人死後,由其親人即熟悉其人一生的人主筆,記述其一生的歷史。順治帝卻打破慣例,以一個皇帝給自己的后妃寫“行狀”,傾注了他對董鄂氏的全部愛心。

    且不論順治帝的漢文程度如何,敘其“行狀”,洋洋數千言,有一氣呵成之勢。通篇寫的是董鄂氏的美德,敘兩人所經歷之事。順治帝身為皇帝,卻不是以上馭下,以帝訓臣的口氣寫的,確是如一對戀人的關係,娓娓道來。

    他直言自己所做所想不足,經董鄂氏提醒或揭示,才得以更改。這也很難得。他沒有說自己完美無缺,倒是她完美無缺,從內心到舉止行為,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心地善良,性格溫柔,行為端莊,充滿智慧而機靈,又善解人意的最美好的形象,難怪順治帝那麼愛她。今人讀此文字,也不能不為之感動,對董鄂氏過早逝去抱以深深地惋惜之情。

    順治帝與董鄂氏之生死戀,是一個動人的愛情悲劇故事。他們生之戀,一方死後,一方還在戀,雖陰陽兩隔,亦不減生者對死者之戀。這個故事的可貴處,就在於他們的感情始終真實,且經久而不衰減,做到了始終如一。這大概就是真正的愛情的含義吧!

    (正文完)

  • 4 # 張峰149764346

    清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是滿清入住中原的第一位皇帝,(1643年)在和碩睿親王多爾滾的擁戴下6歲承襲父親皇太極位當了少年皇帝,在孝莊皇太后的的扶持下與(1651年)親政,親政後的順治皇帝一開始,少年得志,血氣方剛,經過一凡折騰,略有收穫,正當準備乘著年青,精力旺勝,挽起袖子大幹一場的時候,天不隨人意,沒有給他太多時間的幸運,24歲得天花病去世。

    但是電視劇裡演的是董妃病世,放棄皇位,出家當了和尚,為了掩人耳目,對外謊稱順帝因病去世了,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那董鄂妃有何魅力,能把順治皇帝迷的神魂顛倒。

    世界上的男男女女,你如果從外表看起大致相同,你如果接觸他(她)們是千著萬別,有的人家裡養著嬌妻,要去外面採別人的醜妻,那是自已的妻子在床上行同殭屍。

    能把順治皇帝迷得神魂顛倒的是董鄂妃的奇巧淫技。

  • 5 # 雨窗閒話

    董鄂妃,世稱“孝獻皇后”董鄂妃是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入宮後,深受順治帝寵愛。僅用一年時間先封為賢妃,後晉升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中國歷史少見。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宮病逝,年僅二十二歲。董鄂妃是順治一生最鍾愛的女子,死後追封為皇后,合葬清孝陵。

    董鄂妃在歷史記載裡面,其實是沒有名字的,她是旗人,是董鄂氏,但也只限如此。所以,她的名字,只能靠我們後人來猜測了。其中,一個很常見的說法是董鄂妃的名字叫做“董小宛”。這其實是野史小說為了讓自己的故事更加的動人。但是在歷史中,她們是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而且一個死在了二十二歲,一個死在了二十八歲,首先,董鄂妃是清朝人,而董小宛是明朝人,大家不要搞混。既然我們想了解歷史,就一定要弄清歷史的真相。

    能把順治皇帝迷得神魂顛倒的也就屬董鄂妃了,董鄂妃身世之謎可謂是撲朔迷離。野史上曾有這樣的記載,多爾袞奉旨南下,攻打江蘇,虜獲了名妓董小宛。多爾袞早就聽說過“秦淮河八大名妓”的美名,迫不及待想要將董小宛納入自己的帳中。多鐸攔住了多爾袞,計劃把美人送進宮去迷惑順治皇帝,然後找準時機謀朝篡位,小編覺得這些說法只是傳說罷了,歷史上並沒有依據,董鄂妃其實就是內大臣鄂碩之女。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皇帝都是愛美人更愛江山的,可順治皇帝明顯的就是個異類,有人說順治皇帝更像個多情的詩人,心裡十分厭惡祖上給他安排好的婚姻,這很明顯就是有性無愛的,而順治比較浪漫而有學識,董鄂妃的出現才讓順治體驗到真愛的感覺,這讓順治皇帝對她很痴迷,而董鄂妃嬌楚動人,一副病懨懨的樣子讓順治皇帝很是憐愛。據史料記載,每當順治下朝時,董鄂妃總是親自安排順治的飲食,並在順治批閱奏摺時陪伴在左右噓寒問暖,可以說在後宮佳麗三千這樣的情況下董鄂妃其實是最得寵的,而且很快給順治生了一個兒子,這讓順治大喜過望,對董鄂妃更加寵愛,很快就封了皇貴妃的位置。

    可是好景不長,董鄂妃親身兒子的突然夭折,這對於董鄂妃來說是一次致命的打擊。也因為這樣,董鄂妃患上了重病,而且還一病不起,最後在二十二歲的時候因為病情過於嚴重而逝世了。葬於清孝陵,順治病逝後與董鄂妃合葬在一起,由此可見董鄂妃在順治心中的位置是很深的,也驗證了順治和董鄂妃的絕世戀情。

  • 6 # 日慕鄉關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愛嗑藥的皇帝,一為長生,二為壯陽。長生成功率不高,第一名乾隆活了89歲,但過80的很少,雍正就只有58歲,更多是三四十歲就英年早逝了。

    壯陽藥在中國起源很早,西漢成帝被認為是第一個因春藥服食過量而死的皇帝,但這不能說壯陽藥沒有功效,據說南宋度宗趙禥,在藥物的幫助下,一夜寵幸了30個妃子。

    皇帝富有四海,天下的女人都是她的,本不需著急,但關鍵時刻心猿意馬,控制不住。

    女人,終究是男人繞不過去的坎,即便這個男人是皇帝。

    有女人太多喪命的,也有被一個女人勾走魂魄的。

    明朝孝宗皇帝朱祐樘,終其一生,後宮只有張皇后一個女人,大臣們一度懷疑皇帝的取向有問題,好在孝宗皇帝生了個兒子。

    朱祐樘的奇怪性格可能有遺傳成分,他的父親憲宗皇帝朱見深,也是鍾情於一個女子,就是那位年齡可以做他媽的萬貴妃。為了萬阿姨,不惜廢掉剛過門的吳皇后,要不是某天忽然衝動,打了個冷戰,大明的子嗣在他那就斷了。

    朱見深朱祐樘以後,明朝還有一位痴情的君主,就是那位幼年喪父,老孃出軌,四十年不上朝的萬曆,專寵鄭貴妃,為此不惜廢掉長子也要立福王為太子。

    不能不說,某些女人的魅力太大,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清朝是馬背上的民族,更加粗獷也更加彪悍,想象中的畫風應該是努爾哈赤或者皇太極那種滿臉絡腮鬍,行動粗魯的塞外大漢。但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順治卻是妥妥的白面書生,他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雖然早早被立為皇帝,卻長期生活在“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的陰影之下,平日裡戰戰兢兢。

    站在今人的角度,順治的成長環境很不健康,甚至有些惡劣。

    好在他剛剛親政就遇到了賢惠可人的董鄂妃。

    董鄂妃的身份要專門做個澄清。早年有傳言認為董鄂妃就是明朝末年名震天下的秦淮八豔董小婉,實則是個誤會,董小婉早年嫁於才子冒闢疆,年齡經歷和董鄂妃都對不上,再者說來,順治年紀輕輕,怎麼會娶一個漢人青樓女子。

    正史記載董鄂妃是內大臣鄂碩之女,大將軍費揚古之姐,滿洲正白旗人,有些爭議的是有人提出董鄂妃實是皇太極第十一子博穆博果爾的妃子,為順治搶奪而來。但博果爾16歲就死掉了,縱然董鄂妃是他的妃子,也可能並沒有過門。

    董鄂妃雖是滿人,卻是隨父輩在江南長大,知書達理,端莊賢良,深受大一歲的順治皇帝喜愛,“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可是很高的評價,據說順治皇帝有意廢掉孝惠章皇后,改立董鄂妃,為群臣所制止,只好加封為皇貴妃,這已經是嬪妃的最高等級了。

    有了這樣一個賢內助,順治自然情緒大好,後宮雖不的干政,但董鄂妃卻能在紅線以外,經常給他提出好的意見建議,夫妻二人鶯鶯燕燕,琴瑟和鳴,可謂一對佳偶。

    如此這般,就不難理解董鄂妃死後,順治為何精神崩潰,選擇出家避世(正史認為順治死於天花)。

    當然,這麼解釋還是不具有普遍性,那我們再來看清朝其他兩位皇帝。一個是順治的兒子康熙,順治出家後,康熙7歲即位,鰲拜專權,可以說康熙重複了父親的老路,雖然他性格堅強,但終其一生對青梅竹馬的原配皇后赫舍裡念念不忘,另外一個就是苦孩子同治,早早沒了父親,缺乏管束的他染上惡習,最終死於梅毒。

    縱觀明清兩朝的皇帝,對某一個女人用情極深的,大多家庭不幸,不是童年留下陰影,就是單親家庭長大,缺乏溫暖的成長環境在他們的性格中留下了巨大的隱患,長大後的一些古怪行為可能就源於此處,而當某一個女人走入他們內心的時候,影響力是巨大的,這個女人可能並不是好人,也可能並不賢惠,但肯定是他們最需要的,或者說最合適的。

    至此,他們的關係不再是簡單的男和女,也不是夫與妻,更像是溺水的少年抓住了一艘救生艇,沙漠中的旅人找到了一株仙人掌,這種奇怪的關係穿越了時空,彌補了幼年的缺憾,驅散了籠罩頭頂的陰影。

    但這種關係同樣是不健康的,即使是一個普通的成年人,也必須丟開別人的攙扶,獨自走進這個世介面對風雨,皇帝註定是孤家寡人,如果他把有情感的缺憾都寄託在一個女人身上,當這個人離去,他的情感又會便的殘缺,這種得而復失的殘缺,比起從未擁有,更加致命,順治出家也就不難解釋了。

    這個故事生動的告訴我們: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即使做了皇帝也會有問題!

  • 7 # 天寧閣

    順治有4位皇后、7位正妃、9位庶妃、17位格格(低階妾) ,卻獨寵董鄂妃。

    董鄂氏,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大將軍費揚古之姐,1656年 (順治十三年) ,17歲的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封為賢妃。1個月後,順治又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之快,清朝罕見。

    董鄂妃與順治帝的感情很深,但僅一起生活4年。因為孩子早逝,董鄂妃一病不起,不久離開人世,年僅21歲,去世後追封為皇后,史稱孝獻端敬皇后。

    順治帝如此痴迷的董鄂妃,她究竟長得有多漂亮?有人說她是江南的名妓,也有人說她本來是順治皇帝的弟妹,更有傳言說董鄂妃是某將軍的妻子,不管哪種說法,董鄂妃確實漂亮,能讓順治皇帝對她深深的迷戀。

    因為歷史的推動和母親的幫助,年幼的福臨被推上了皇位,但他的性格確實不適合當皇帝。他厭惡皇家的包辦婚姻,過著有性無愛的生活。順治帝自從遇到了董鄂妃,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愛情。他痴愛董鄂妃,愛到可以不要江山的地步。

    董鄂妃病逝,順治帝內心的痛苦和鬱悶更加明顯,變得一蹶不振,甚至尋死覓活;建水陸道場大辦喪事,讓學士撰擬祭文;命朝中大臣、皇親國戚都去哭喪,還令官員服喪一月,百姓服喪三日,讓30名太監和宮女為她殉葬,真是荒唐透頂。

    1661年(順治十八年)農曆正月初二,順治帝病情惡化。正月初六子時,順治傳召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到養心殿,他說朕患痘(天花),勢將不起,速草詔書。他掙扎著將遺詔修改了三遍,天亮時才定稿,初七傍晚就死了。

    民間有這樣一種傳言,順治皇帝根本沒有去世,他對塵世沒有任何的眷戀,他信奉佛教,選擇出家做和尚,而皇室成員當然明白皇帝出家不是什麼光彩之事,所以對外謊稱順治帝因病去世了。

    關於順治帝出家的說法主要源於《順治演義》、《順治與康熙》等野史中,說他脫去龍袍換上袈裟,去五臺山修身向佛。

    1660年(順治十七年)農曆十月,順治帝請僧人溪森為他淨髮。十月十五日,溪森的師傅、玉林法師趕到北京,讓徒弟們架起柴火要把溪森燒死。順治只好說我不出家了,才救了溪森一命。

  • 8 # 圍爐趣談

    提起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冶,想必大家都不是很陌生。他之所以讓後人這麼記憶深刻,並不是他文治武功的大有作為,反而是與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傳奇故事有關。他那充滿情感糾葛的短暫一生,與其所鍾愛的女人董鄂妃緊緊的交織在一起,有兩情相悅的幸福,更有生離死別的傷痛,令後人唏噓不已。

    順治皇帝是皇太及的第九子,6歲即位,13歲親政,共計在位18載。期間,他興利除弊,免除三餉,減輕百姓負擔;興教崇文,積極吸收漢家文化,親善和重用漢臣,並懲治腐敗,整頓吏治,為穩定和發展清初時期的政治經濟做出了貢獻。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順治和董鄂妃之間的情緣從何開始呢?

    這還得從一手遮天的攝政王多爾袞說起。在他的親自安排下,順治迎娶了母親孝莊皇太后的侄女、蒙古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也許是沒有緣份,順治打心底兒不喜歡這位皇后。多爾袞死後,順治就將她廢掉了。可沒想到母親孝莊皇太后又將自己的侄孫女指定為第二位皇后,即孝惠章皇后。 可以說,順治的兩位皇后都是政治聯姻,沒有什麼感情基礎可言,也更談不上卿卿我我的愛情。

    順治十二年,他結識了自己一生中最愛的女人董鄂氏。董鄂氏身為八旗名門閨秀,自小隨家人在江南生活,酷愛漢學文化。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聰慧賢良,善解人意。順治一見傾心,兩年後迎娶入宮,先封為賢妃,不久又晉封為皇貴妃。這一年順治19歲,董鄂氏18歲。

    據史料記載,董鄂妃容貌端莊大方,舉止優雅得體,對順治寒問暖,十分貼心。每當順治批閱奏章至夜分,她總是毫無例外地為其展卷研磨,侍奉湯茶,並且從不干涉朝政。即使順治同意她一起閱覽奏章,她也是堅辭拜謝,從不僭越後宮不可干政律條。她溫婉善良,對後宮嬪妃婢女寬容有加,從不輕易苛責他人,她盡心竭力輔助皇后處理內宮事務,不論鉅細皆打理的井井有條。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歡喜至極,為此祭告天地,舉行頒佈皇第一子誕生詔書的隆重慶典。然而這個孩子卻在數月後不幸夭折。董鄂妃從此一病不起,於三年後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殞,病逝於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年僅22歲。

    順治哀痛至極,他沒有聽從董鄂妃臨終前的喪禮儉辦的囑託,以極盡哀榮的喪禮來表達對愛妃的哀悼和生前沒有晉升她為皇后的內疚之情。 繁縟的祭祀禮儀,他都親力親為,本來就很虛弱的身子每況日下,硬是撐著送別了最後一程。

    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皇帝始終未能從悲痛欲絕的心情中走出來,每日裡神情恍惚,都是在懷念的煎熬中度過,輟朝時達四個月不能理政,如果不是孝莊皇太后及王公大臣的再三勸阻和極力反對,順治早已經絕意剃度出家了。

    半年後,中國歷史上用情最深的大清皇帝順治,身染重病,生無可戀的告別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與心愛的女人永遠的在一起了。可以說,董鄂妃溫良賢淑,才華洋溢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順治皇帝,而順治皇帝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多情也為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9 # 古今譚

    大家都知道,自古江山愛美人,順治皇帝更是不例外,在董鄂妃未出現之前,順治帝一直過著有性無情的生活,直到遇到了了董鄂妃之後,順治帝才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他痴迷的愛上了董鄂妃,可以為她拋棄一切,甚至江山。那麼順治帝為何偏偏喜歡上了董鄂妃呢?她到底是怎樣一個奇女子呢。

    據史料記載,董鄂妃是出了名的賢惠忠良,她出身忠臣之家,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喜歡漢文化,溫婉賢淑,每當順治帝下朝以後,董鄂妃便親自安排飲食,並且每當順治帝在旁邊批閱奏摺時,董鄂妃總是在旁邊陪伴,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兩人的感情越來越深,這也是董鄂妃進宮不久便成為賢妃的理由。

    不過老天似乎不太眷顧這對神仙眷侶,在順治十七年董鄂妃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2歲。董鄂妃的離世給順治帝造成了嚴重暴擊。從此自暴自棄,不顧政治,更有為心愛者拋棄一切剃度出家的想法。不到一年的時間,順治帝便染上天花死了。可以說順治帝是一位非常痴情的人了。

  • 10 # 張細水

    放下卷宗,順治打著哈欠,伸了個懶腰。自從入關以來,沒有一天不是在這樣的忙碌中度過的。今天的奏章看完,已經是四更天了。喝退了太監,順治想一個人去御花園中走走。

    不覺中順治已經走到了花園深處,正打著哈欠想回寢宮休息。突然一陣怪風吹來,順治只覺的頭一陣昡暈。遠遠的只見一隻怪獸張牙舞爪的向自己撲來。順治抬腿就跑,沒料想怪獸越追越近,眼看就要遇險。

    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位仙女從天而降攔在了順治身前。仙女輕撫著怪獸的腦袋,怪獸越來越小,只片刻就變成一隻白色的波斯貓,蜷縮在仙女的身邊。

    順治向仙女稱謝,仙女卻微微一笑,彎腰抱起波斯貓凌空而去。順治伸手去拉,卻拉了個空。等再抬頭,才發現是南柯一夢。

    這一夢,夢的真實。自此後順治茶飯不思,總覺得這仙女是真實存在的。大內總管黃公公給順治出主意,讓他命宮中畫師依他所言畫像。等畫出滿意相似的畫像,再張榜全國尋人。

    不料宮中大小百名畫師,數日間,竟無一人能畫出夢中之人。順治大怒,對一眾畫師連打帶罵,弄得眾畫師怨聲載道叫苦不迭。

    順治等不及,命黃公公在北京各處張榜招民間畫師入宮畫像。言有畫的像者百金賞賜,不像者亦有些許酬勞。一時間北京城內應者如雲。

    這一天順治正在翻看民間畫師的畫像,突然對其中一張目瞪口呆。畫中女子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臉上顰蹙間楚楚動人。關鍵是腳邊還有一隻波斯貓和夢中的一模一樣。

    黃公公見順治盯著這幅畫發呆,知道有戲,忙命人把此畫畫師召來。等畫師一來,只問了幾句就審出來是個目不識丁的街頭無賴假冒。黃公公大怒,問無賴畫從何來?無賴說是年前在護軍統領鄂碩府上順手偷的。看畫像中女子好看,本想來糊弄一下,混幾個賞錢。

    黃公公稟明順治後,順治忙命人傳鄂碩。待鄂碩見了畫像大呼該死。此畫像乃是前朝名妓董小婉的畫像。鄂碩只因女兒愛好仕女丹青,每次行軍打仗總央同僚幫著收集。這幅畫便是前些年攻破北京城由某前朝官員家中所得。女兒說這幅畫中之人極像自己,經常在家臨摹。去年家中遭竊,這幅畫也被竊賊盜走。

    順治聽完奇之,忙宣鄂碩之女覲見。一見之下,果然與畫中人無異。順治大喜,當場令其入宮,封為董鄂妃,此後恩寵有加,後宮無人匹敵!

  • 11 # 夢香寒冰

    我這裡說一個我自己瞎胡謅的東西。

    順治是一個清朝歷史上很重要的皇帝,但卻是人們很忽視的皇帝。因為他前有多爾袞,後有康熙,又沉迷董鄂妃,所以儒家大師對他評價不高。

    好在今天有樸素的群眾的觀點,在這裡評價一下順治。

    第一:順治時期,清朝天下初步大定。此時吳三桂、噶爾丹等康熙朝的叛亂份子真心歸降清朝。只有臺灣孤懸海外,用我們今天的觀點,順治做的很不錯了。

    第二:順治時期,順治為了國家統一做了很多國策,最突出就是藏傳佛教為國教政策,維持整個清朝。

    第三:順治時期,順治極為重視農業。不僅順治二年就開闢了崇禎朝通不了的運河,而且順治的耕明田奠定了清朝從馬背民族到種地民族的過度。後來康熙的永不加賦和攤丁入畝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的。

    第四:順治開闢了滿漢全席,到今天滿漢全席都是我中華文化上最突出的瑰寶。順治的滿漢全席本意不是炫富的,而是安撫蒙古人的,順治的第一次使用滿漢全席在大同姜瓖反正時期,順治用滿漢全席安撫蒙古人,蒙古人因此不和姜瓖同心。順治的滿漢全席和康熙的千叟宴,慈禧的國宴意義都不一樣。

    我們再來說董鄂妃。有人說董鄂妃是董小宛,這是不可能的,第一兩者年齡差距太大,第二兩者擅長不一樣,

    董小宛秦淮八豔之一,琴棋書畫詩詞歌舞無一不精。但是,董小宛有兩個歷史貢獻永載史冊。第一是化妝,董小宛是中國歷史上化妝大成者,著有<奩妝>一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化妝術大成著作。第二,董小宛發明了走油肉,配料中使用了白糖,開闢了中國大陸南甜北鹹時代,一直持續到今天。

    這裡有些事項需要注意:第一,董小宛時代荷蘭沒有佔據臺灣,荷蘭人才是世界推廣白糖的人。荷蘭人沒有佔據臺灣說明,董小宛的糖是絕對的海外進口。所以董小宛的用糖做法,其實在當時是很貴的做法,是給上層人做的。也就是說,董小宛具備做大場面菜的能力。第二,董小宛本人也打算將她廚藝做法流傳於世,只是沒有寫完。

    當我注意到董小宛和董鄂妃順治年齡差距時,注意到一個問題:若是歷史上有個女人,學會了董小宛的廚藝,然後到了清朝區域,有可能嗎?

    根據這個假設,我認為既然這個女人是專門來和董小宛學藝的。那麼她的東家,必定是產自一個盛產美女、注重飲食的地方。這很好找:山西。姜瓖就是這個女人的東家,姜瓖此時是山西大同總兵。

    因為山西是今天,中國北方傳統菜的代表地區。首先是山西今天的菜系,辣椒幾乎沒有地位,和廣東差不多。這兩個地區正巧也是南甜北鹹的代表地區。其次,山西有道菜叫做過油肉,傳承超過五百年,恰好使用肉的方式,和走油肉有類似的地方。再次,山西自古產美女。早在漢高祖劉邦時代,白登之圍就是大同美女救的。歷史上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以及武則天都是山西人。山西美女多並不稀奇。

    這個女人也姓董也很好解釋,作為董小宛的徒弟,學會很多董小宛的技能的她,代替董小宛走穴撈金,在網際網路不發達的古代,並不難。所以她是董小宛的冒名頂替者。

    姜瓖將這個女的培養好,是有政治目的的。這個女人,下稱董姑娘,具備廚藝、化妝等功夫,而且琴棋書畫無所不知,姜瓖讓她做的事情,只有一個,很明顯,那就是打聽清朝上層內幕。

    董姑娘不辱使命,她應該很順利的進入清朝上層,她的渠道是大玉兒。大玉兒是順治的媽,勢力很大。大家若是看南明史,在多鐸破南京後,有多個清朝降將因為造反被殺,而且身邊都有女人。他們有:李自成降將賀珍,金聲桓,以及高傑降將李成棟。這些降將無一例外死因和女人有關,其實都是大玉兒的挑撥離間計。因為他們的死去,最大好處是大清。此時也證明了,大玉兒,和她身後的科爾沁蒙古,為大清忠心耿耿。這種間諜戰,其實起源於成吉思汗。為了培養女間諜,大玉兒發現董姑娘很容易。

    董姑娘到了大玉兒身邊,卻恰好被順治發現,於是被順治留在身邊。這裡需要注意幾件事。

    第一,順治最初對於董姑娘的目的其實就是滿漢全席。滿漢全席不僅是報菜名,其實它是中國歷史上等級最高的禮餐,是中國國宴的象徵。往高點說,菜餚象徵農家,禮儀象徵儒家,滿漢全席是中國歷史上農家和儒家再一次結合。它以前的結合例子有:洛陽水席,大唐最好水平禮餐。滿漢全席繼承的就是洛陽水席的雍容華貴。

    第二,董姑娘真的做了很多事。具體表現為,皇太極、多鐸、多爾袞和順治都死於天花。造假也太明顯了,其中除了順治,那三個恰好都是姜瓖掌控大同日期。

    第三,順治對董鄂妃,以及董鄂妃對順治,都動了真心。兩者共鳴是很容易猜到的。對於董姑娘,一個廚子做到了國宴,可以說是此生最大的人生目標。對於順治,透過滿漢全席,不僅僅讓漢人歸心,鄭芝龍吳三桂王輔臣在順治時期都沒有主動反叛,鄭芝龍是被殺的,不是造反被殺的。而且讓蒙古人歸心,前面說過了。而且還讓錢糧掌控手中,滿漢全席時間和修運河是同期的事情,這騙不了人。

    但是順治對於董鄂妃的愛,卻不是這件事,而是別的事。因為董鄂妃是和碩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妻子,可是順治謀劃運河的事情不會晚於順治二年,那時候襄親王不到四歲。可見最初董姑娘進入後宮的滿洲貴族女眷的身份,更像是順治的故意安排。可是襄親王會長大的,長大後會要回自己的妻子。後來襄親王因為董鄂妃和順治爭執過,為了搶回董鄂妃,順治曾經安排過襄親王迎娶蒙古著名白富美——巴圖爾琿臺吉的女兒,噶爾丹的姐妹。可見順治為了霸佔董姑娘是煞費苦心,竟然打著滿蒙一家的口號。襄親王死於順治的治下,年紀還比順治小,此中滋味,呵呵。

    而董鄂妃對於順治的愛,不僅僅是生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一個侍衛的死。這個故事更傳奇。

    我們都知道,順治沒死,而是出家,因為董鄂妃死了。但是要知道,順治所謂去世後,真有侍衛陪葬,這個侍衛叫做富達禮,叫做瓜爾佳。這哪裡是為順治陪葬,這分明是為董鄂妃陪葬。

    我們可以想象,董姑娘獨自一人來到清朝,做出那麼多事,根本不可能。以姜瓖的實力——能行刺皇太極、多鐸、多爾袞——派出一人看管董姑娘難度不大。只是姜瓖死後,二人孤苦無依——姜瓖可沒下過命令殺順治,姜瓖一直反對多爾袞,他和順治無冤無仇。所以姜瓖和多爾袞死後,二人是真心投靠順治。而這個所謂的董姑娘的監視者,其實內心更痛苦。一個願意陪葬的人,有多大決心,就不說了。何況他的對手還是天下第一人!而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陪伴董姑娘。

    以上全是我自己胡謅,證據再確鑿,沒有史記記載。

    大明是一個神奇的時代,董鄂妃這個女人故事看上去神奇,但是比起同期的女人故事,也算不得什麼。著名的有桃花扇,有秦淮八豔,有陳圓圓。不被大家所知的有邢氏三姐妹——江北四鎮之一高傑妻子邢夫人,李自成手下李巖妻子紅娘子,以及陳圓圓,原都姓邢,這三個邢,就是一部最好的南明故事集。更為悲壯的,還有揚州瘦馬,以及無法成為瘦馬的南洋漁女,其中漁女的故事在近代還有留存,日本還有人做這種事。

    那個時候的大明是多姿多彩的,不然史料不會留下那麼多女人的痕跡。這與清末只有賽金花形成鮮明對比。什麼?秋瑾也算一個?秦淮八豔可有八個呢。

  • 12 # 考古者說

    董鄂妃是誰,是順治皇帝最喜歡的女人。董鄂妃從哪裡來,傳教士《湯若望傳》裡說:“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我滴個乖乖,這個料有點大,靠譜不靠譜我也說不好。

    不過,無論怎樣,董鄂妃與順治皇帝相遇了,相愛了。《湯若望傳》裡說,順治皇帝“和一切滿洲人一個樣,而肉感肉慾的性癖尤其特別發達”,也就是天子風流嘛,即使在大婚之後,“人們仍聽得到他的在道德方面的過失”,也就是說結婚後繼續風流。但是這一切都在董鄂妃出現後發生了轉變。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上眷之(董鄂妃)特厚,寵冠後宮”。從此只愛她一人。

    董鄂妃有什麼魅力讓順治皇帝著迷到這個地步呢?

    順治皇帝自己寫過這些話,讀過之後也就明白了。

    “後(董鄂妃)性孝敬知大體,其於上下,能謙抑惠愛,不以貴自矜。事皇太后奉養甚至,伺顏色如子女,左右趨走,無異女侍;

    侍聯(順治帝)如父,事今後(孝惠後)亦如母;

    今年(順治十七年)春,永壽宮(格妃石氏)始有疾,後亦躬視扶持,三晝夜忘寢興;

    宮鬧眷屬,小大無異視,長者媳呼之,少者妹視之,不以非禮加人”。

    一句一句簡單翻譯下:

    第一句:孝敬識大體,對待上下人都很有禮貌,為人很謙遜,不以受寵而自傲。侍奉皇太后的時候就像親生女兒伺候母親一樣,來回奔走,和侍女一樣侍奉在左右;

    第二句:董鄂妃很懂得尊重人,即使受到專寵,仍然謙遜,對待順治像對父親一樣,對待皇后像對待母親一樣(這裡,看的心裡發毛,順治是找了個老婆還是養了個閨女);

    第三句:其他嬪妃生病的時候,董鄂妃親自去照看,曾經三天三夜一直守護沒閤眼;

    第四句:宮裡宮外的女眷,無論職稱高低,一律一視同仁,大的叫姐姐,小的叫妹妹,從來沒有過不禮貌的表現。

    這就是董鄂妃的魅力所在!

  • 13 # 農夫看天下

    董鄂妃到底有何不可名狀的魅力呢?竟然能夠使得順治迷戀得那般神魂顛倒呢?

    董鄂妃在歷史上其實是沒有名字的,關於她的出生家庭也存在著爭議。

    一種說法是說董鄂妃是順治帝的弟弟博穆博果爾的妻子,博穆博果爾十六歲就離開了人世,福臨收弟婦為妃。

    另一種說法說董鄂妃是內大臣卾碩的女兒。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董鄂妃就是江南名妓董小宛,可是董小宛按照史實記載的年齡卻比順治帝大了十幾歲,而且董小宛曾經是才子冒闢疆的妻子,這種說法許多人都認為不太可能。

    說起董鄂妃之美《天童寺志》這首詩是最好的寫照:

    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裡。

    順治帝為了悼念董鄂妃曾經親自召集大學士金之俊、內閣學士胡兆龍、王熙一起編寫一部四千多言的,內容極其豐富的《孝獻皇后行狀》。

    其中有一句曾經使順治帝讀後潸然淚下:

    “小活茲五夜之箴,永巷之聞何日?去我十臣之佐,邑姜之後誰人?”

    詩中說明了董鄂妃每晚總是陪伴著順治批閱奏章,她說出的話都是金科玉律一樣的箴言,失去了她就好像失去了十個忠心輔佐大臣一樣,從今以後還有誰能夠代替她呢?

    那麼為什麼順治會如此依戀董鄂妃呢?

    這其實和順治的心性有關,順治是皇太極的第九子,六歲就登基當皇帝了,長期在攝政王多爾袞的強權壓制之下當了十八年的傀儡皇帝。

    一個六歲就失去父愛的兒童依著盡日儀容儀規第一的母親,整日高高在上地讓群臣朝拜,小小年紀倒要如此這般“坐如鈡,立如松”,並沒有感受到任何的童年樂趣,心理上如果不畸形,那才奇怪呢。

    然而當順治那一顆渴望被關懷,被溫暖的心被董鄂妃捂熱之後,自然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那麼愛得死去活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順治帝愛董鄂妃愛到什麼程度呢?我們來看看當董鄂妃不幸辭世之後,順治帝的種種表現。

    當董鄂妃的兒子榮親王和董鄂妃相繼辭世之時,順治帝像瘋了一樣,當即命令上至親王,下至四品官以及所有的公主、命婦全部齊集靈堂哭喪,且不哀者議處。

    一時之間悲號之聲震天動地、響徹雲霄,整個皇宮片刻不得安寧。最後還多虧了皇太后親自力解乃止。

    可是順治帝又要將太監、宮女等三十多個全部活埋,給董鄂妃殉葬。一時之間又是嚇得奴才們哀嚎充滿宮廷,後來又是百官集體諫阻乃止。

    當董鄂妃的梓宮要從皇宮遷往景山觀德殿暫安之時,抬棺的人員全是純滿族的二三品大臣,這樣的場景別說是董鄂妃不夠格,就是皇后死了也沒有這個先例。

    安定了靈樞之後又是一百零八位聖僧日夜不停地念經面佛,燒香的燒香,焚紙的焚紙,鬧得整個京城籠罩在一片烏煙瘴氣之中。

    另有清朝皇帝批點章程之時平常都是採用硃批,只有遇到國喪之時才會使用藍批,然而即使國喪也只能使用藍批二十七天。然而順治帝卻因此連用藍批達三個月之久,這也是史無前例的。

    那麼為什麼董鄂妃能夠這樣讓順治帝愛得死去活來呢?

    按理說後宮佳麗三千、美女如雲,那福臨(順治帝)什麼樣的女人沒有,怎麼會用情如此專一呢?就算董鄂妃天生麗質,姿色蓋過整個後宮,又怎麼能夠拴住福臨一顆年輕的心呢?

    在《清后妃傳》中是這樣描述董鄂妃事福臨的:

    “帝與閨帳禮教甚簡,惟妃善侍顏色與居晨夕。飲食服御,曲體不悉。或返蹕宴,必迎問寒暑。……獨承帝眷,知大禮如此,性慈慧,每庭諫疏奏,帝握管猶豫,妃必為言所以矝恤之,故大獄都全活者。當時是,妃寵冠後宮,妃與宮中衣飾無華,事皇后盡禮,病躬自扶持。”

    原來董鄂妃並不是用美色迷住了順治帝,而是用她聰明絕頂的腦袋,敏銳洞察的觀察力在生活上體貼入微地關心著順治帝。她不但懂得觀顏察色,而且熟悉皇帝早晚起居的一切習慣。

    每當福臨外出赴會,她總是問寒問暖,並且有迎有送,一個人包攬了作為皇帝內眷的所有事務。

    她不但識得大禮,而且心地極其善良,每當皇帝遇到批覆犯人問斬事務而猶豫時,董鄂妃總是勸諫順治帝從輕發落,所以遇到大刑伺候的往往都能活命。

    董鄂妃雖然被順治帝獨寵於後宮,但是生活簡樸、衣飾無華,並且總是以禮相待皇后,每當皇后生病,董鄂妃總是親自煎湯喂藥的。

    如此看來,董鄂妃實在是一個知書達禮,溫柔賢慧、心地善良的奇女子,難怪順治帝會那樣地對她一往情深。

  • 14 # 風雨中傳說

    在清初歷史上,存在著很多疑案,長期以來不僅是史家研究的熱點,也是文學界、藝術界關注、演繹的重要題材,順治帝是否出家即為其中之一。而在這一問題中,受到順治帝萬般寵愛的董鄂妃自然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很多的影視劇和小說中,都講到順治皇帝因為董鄂妃病死而心灰意冷,執意出家為僧,給當時的清朝政局帶來了巨大的震動。可以說,董鄂妃本無意於政治,但她的一舉一動,特別是她的死卻給清初政局產生了巨大影響。而關於她的傳說,更使她帶上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我認為順治帝喜歡董鄂妃的原因就是,順治帝幼年即位,母親孝莊文皇后對他管教極嚴,加之朝廷大權長期由叔叔多爾袞掌管,形成了暴躁、猜忌的性格。孝莊文皇后出於政治順治皇帝冊立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詔書上的考慮,將自己的侄女、蒙古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立為皇后。這位小皇后從小嬌生慣養,尖酸刻薄,並不能體諒順治帝的苦衷,常常與順治帝發生口角,小兩口的感情並不和諧。因此,順治帝覺得事事皆不順心,內心很是苦悶。清初有命婦輪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董鄂氏經常到後宮入侍,這便給順治帝與董鄂氏的相識相戀提供了機會。董鄂氏的美貌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而董鄂氏的丈夫常年出兵打仗,閨中寂寞,也對順治帝產生了好感。兩個情誼相投的人迅速墜入了情網。

  • 15 # 長話漫漫

    比起外在條件來說,我覺得更多的是心意相通吧。

    正所謂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董鄂妃遇上了順治帝這個有情郎,共同譜寫了一段絕美的清宮絕戀。雖然兩人先後早逝,但他們的愛情故事卻在紫禁城裡迴盪了一遍又一遍。

    順治帝福臨,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母親是大名鼎鼎的孝莊太后,他年幼繼位,在母親和攝政王多爾袞的共同輔佐下,成為了清朝入主北京的第一位皇帝。這位年輕的皇帝心中有許多鴻圖抱負,可他前有多爾袞,後有母親孝莊太后,無論是公事還是私事都不得自由。

    他的兩任皇后都來自博爾濟吉特氏,一個是多爾袞為他定下的,一個是孝莊太后屬意的。可他並不喜歡這兩位蒙古格格,他對這樣的政治聯姻感到厭煩,可他又無法抵抗母親。這樣的婚姻註定是不會幸福的。

    好在老天爺還是很眷顧他,將董鄂妃送到了他身邊。董鄂氏天資聰慧,好讀史書,精通書法,又溫柔又善解人意,正是順治帝最需要的生活伴侶。他們成為了彼此的知己,在冰冷無情的後宮裡互相扶持,互相照顧。這種扶持不僅僅是在身體上,更多的還是精神需求。

    順治帝幾乎將董鄂妃當成了精神支柱,不惜為她逾越祖制,為她開創各種先例。

    順治十三年,董鄂氏被冊立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又晉封她為皇貴妃,不僅為董鄂氏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更為她頒詔大赦天下。在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上,因為冊立妃嬪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而在董鄂妃生下皇四子後,順治歡喜至極,直接稱他為”朕之第一子“,併為他大赦天下。

    可惜天不遂人願,這位備受寵愛的皇四子出生後不久就夭折了,順治帝不惜超越祖制,封他為和碩親王,還為他修建了高階園寢。而董鄂妃本就體弱多病,在孩子去世後,她拖著病體支撐了大概三年,最終還是先行離開了順治帝。

    失去了摯愛的順治帝很快陷入了難以自拔的悲傷之中。董鄂妃不僅僅是他的妃子,也是他深愛的人,更是他的知己,他的好幫手,他的靈魂伴侶。她幾乎佔據了他所有的生活。

    順治帝的生活被掏空了,心也變得空蕩蕩的。在鬱鬱寡歡了一年多之後,年輕的順治帝隨董鄂妃而去,年僅二十三歲。他們的愛情故事永遠留在了史書上,留在了後人心中。

  • 16 # 走在歷史邊緣的三三

    順治帝與董鄂妃之間的愛情一直是帝后婚姻天花板一樣的存在,撇開順治帝一國之君的責任不說,順治確實是一個疼愛妻兒的好男人。但其實細究兩人之間的相處,我發現其實董鄂妃就是個頂級綠茶,順治帝也不過是一個浪子回頭的花花公子。

    董鄂妃18歲入宮,21歲去世,入宮不過三年的時光,但是順治帝卻對她百般寵愛,不僅一改往日風流縱慾的滿洲男兒本性,甚至為她做了許多不合規矩的事情,真·霸總無疑了。

    董鄂妃入宮沒多久就封賢妃,一個月後封皇貴妃,是清朝歷史上第一個皇貴妃,位同副後。順治帝為她舉辦了盛大的冊妃典禮,頒佈冊封《詔書》,並大赦天下。頒佈《詔書》是冊後才能有的禮制,大赦天下更是絕無僅有,從來沒有一位皇帝因為娶老婆就大赦天下的。

    後來董鄂妃生下順治帝的第四個兒子,順治卻頒佈皇第一子誕生詔書,並且大赦天下。結婚要大赦天下,生兒子也要大赦天下,這樣的殊榮真的是寵冠後宮了。而且,董鄂妃生的明明是順治的第四個兒子,順治卻說是他的皇長子,那麼前面的玄燁是誰的兒子呢?

    儘管得寵風光無限,但是董鄂妃依舊留不住自己的兒子,不過百日,董鄂妃的兒子夭折了。順治傷心欲絕,下令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為他修建了高規模園寢,並親筆寫下《皇清和碩榮親王壙志》。

    不僅封號超越祖制,喪葬的規格也不符合禮制,而且,在墓誌銘中還寫“和碩榮親王,朕之第一子也。”這樣堂而皇之地偏愛,至玄燁於何地?

    沒多久,董鄂妃就因為難以承受喪子之痛,身體每況愈下,終於一命嗚呼了,享年21歲。

    順治帝痛失愛子和愛妻,傷心欲絕,在處理董鄂妃的喪禮時,順治帝真是極盡所能地給董鄂妃一切哀榮,比如:

    追封皇后 給了董鄂妃10個字的諡號 要賜死30名太監宮女為董鄂妃陪葬 為董鄂妃抬梓宮的是滿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請了108名僧人誦經做法事5次親臨壽椿殿為董鄂妃守靈叫停了當年的秋決,只因為董鄂妃臨終前關心秋決的犯人用藍筆批閱奏章長達4個月,按規定遇國喪只需27天親筆寫《孝獻皇后行狀》,歌頌董鄂妃的德行

    這麼多違背祖制和禮法的行為,順治帝為了董鄂妃都做全了,可以看出順治對董鄂妃真是愛到骨子裡去了。

    那麼平平無奇的董鄂妃到底憑什麼能得順治帝的偏愛呢?

    首先,董鄂妃從小長在江南,熟讀經史子集,具有滿洲世家小姐所沒有才情和氣質。

    董鄂妃的父親是鄂碩,正白旗的軍官,順治二年鄂碩隨軍南征,在蘇州、杭州、湖州一帶駐紮6年,他的孩子都在江南長大,尤其是董鄂妃,江南水鄉培養了她溫婉柔順的氣質,她本人過目不忘的天賦,讓她在閱讀經史子集的時候,能夠一目十行,成為一個具有古典氣質的美女。

    在滿人入關之初,滿洲女子一般都是彪悍豪邁的氣質,像董鄂妃這種擁有漢人女子氣質的滿洲女屬於稀缺資源。

    而順治帝對漢族文化非常感興趣,自14歲親政後,他深感自己文化素質的不足,在批閱奏章時茫然不解,所以他就發奮讀書,每天五更就開始讀書,平時除了處理軍國大事之外,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讀書,前後讀了九年,還為了讀書而吐血。

    這時出現了一個才女,熟讀經史子集,出口成章,能聽懂他說的話,還能提出不同的見解,靈魂伴侶當如是啊。

    順治帝對董鄂妃是始於顏值,陷於才情,董鄂妃不僅有滿洲人的文化背景,還能有漢人文化鍍金,加之高顏值,溫柔的性格,多情風流的順治帝徹底淪陷。

    要知道,在遇見董鄂妃之前,順治可是個十足的花花公子。

    在努爾哈赤時代,大清是不許漢人進宮當宮女的,但是福臨親政後,他竟然暗中派太監到江南採買秀女,弄得江南有女兒的人家人心惶惶,為了避免自己女兒入宮紛紛抓緊嫁女兒。

    順治此舉被大臣們發現,上奏摺勸阻順治,順治惱羞成怒,堅決否認自己的行為,還把上奏的大臣被貶斥流放。

    說明順治在少年老成的表面下,藏著一顆剛愎任性的叛逆少男之心。

    他對女性其實很少有憐惜之心,他的第一任皇后,是多爾袞為他選的,多爾袞去世後,他就找了個理由把皇后廢了,降為靜妃。

    順治所有的愛意和憐惜都給了董鄂妃,只有董鄂妃能得他的青眼。

    當然,這跟董鄂妃長袖善舞的交際能力也有關係,董鄂妃入宮後,除了把順治的日常生活打點得很好之外,跟後宮所有人的關係都處得很好,包括順治帝的現任皇后。

    在生活上,董鄂妃親自為順治做飯,為他斟酒佈菜,順治下朝回來,她立刻遞上茶水,安排順治喜歡的膳食,順治晚上批閱奏摺,她也是隨侍一旁,磨墨、倒茶,噓寒問暖,沒有一處不妥帖,順治下課回來,她也會撒嬌要順治把老師教的內容再複述一遍給她聽,儼然是順治的小迷妹。

    工作上,董鄂妃也會勸誡順治要認真批閱奏摺,不可草率行事,太監宮女犯錯,董鄂妃也會求情。甚至她還關心秋決犯人的生命,看起來就是一個柔弱、善良又悲天憫人的——高階綠茶。

    正好對了順治這樣的浪子的胃口。

    因為順治的偏愛,董鄂妃在後宮的權力就相當於皇后一樣,反而是皇后因為身體不好,一直不太理事,而董鄂妃也非常懂事地照顧生病的皇后,皇后因為比董鄂妃還小兩歲,所以,經常稱呼董鄂妃為“姐姐”。

    看起來董鄂妃善良體貼,其實她才是宮鬥高手,皇后在她面前簡直不堪一擊。

    後來,孝莊太后身體不好,董鄂妃親自去服侍婆婆,而且還去天帝壇為孝莊祈福,反觀皇后,身為孝莊的侄孫女,竟然對婆婆的病情毫不關心,甚至連派個人去問候都沒有。

    這樣的反差,順治帝當然不滿,以不盡孝道為由,順治要廢了皇后。幸好孝莊阻止,大臣勸阻,才沒有被廢。

    而董鄂妃也假惺惺地跑到順治面前磕頭求情,讓順治不要廢了皇后。

    董鄂妃此舉要說完全沒有作秀的成分,我是不相信的,如果她真的對皇后沒有壞心眼,為什麼不提醒下皇后,總管後宮事務的她為什麼不把這件事遮掩下去,順治又怎麼會知道得那麼清楚?

    所以說董鄂妃本質就是個高階綠茶+宮鬥能手,順治當然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如果她不是身體不行的話,估計後位早晚也是她的。

    結語:

    董鄂妃憑藉她的才貌和能力,讓順治對她神魂顛倒,不僅為她做了許多出格的事情,甚至因為她的逝世而生無可戀,沒多久就感染天花去世了。

    順治從小目睹了宮廷政治鬥爭,在多爾袞的強權下,他如履薄冰,與母后在後宮中戰戰兢兢地生活,甚至要忍受母后與多爾袞之間的緋聞。當他終於能夠掌握權力以後,他雖然有勵精圖治、開創宏圖霸業的決心和志氣,但是年紀輕輕的他一時也被權力迷失了自我,出現了許多剛愎自用的行為,這一切都源自他沒有安全感的童年。

    因此,董鄂妃的出現,其實彌補他內心深處對母愛的缺失,他的母后孝莊是一位偉大的女性,這一點毋庸置疑,她對順治的愛也毋庸置疑,只是孤兒寡母要在吃人的皇宮中掙扎求生,孝莊對順治的關心當然不可能如尋常母親那般細緻體貼。而這一點正好被董鄂妃補上了,所以順治從此沉溺其中無法自拔了。

  • 17 # 方程讀史

    世間沒有平白無故的愛,董鄂妃與順治皇帝的愛情感動無數人,今天就來回顧這對戀人的悽美愛情。

    我們所說的董鄂妃,實際上並不姓董,她是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鄂碩的女兒,董鄂妃只是從滿洲音譯而來。由於封建社會中女性的地位很低,就連完整的姓名都沒有留下,因此在很多影視劇中的名字也各不相同。

    戀人男主角順治皇帝大家都很熟悉,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的父親。既然男主角是皇帝,董鄂妃能夠獲得順治的專寵,想必是有特殊的才能特點,同時他們的愛情也必然會受到朝堂政治的影響。

    董鄂氏出生在公元1639年,她的父親是清朝的軍事長官,1644年的滿清正處於征戰狀態,而鄂碩也按照命令在蘇杭一帶打仗。年幼的董鄂氏正是在這段時期一直跟著父親成長在江南地區,由於環境的耳濡目染,董鄂氏受到江南特有漢文化的影響。

    此外,董鄂氏個人條件非常好,從小就在家庭教育酷愛讀書,漢文化中的經史子集全部都達到熟讀程度,這是在滿清家族中是非常難得的。

    公元1856年,董鄂氏被選進皇宮,同年八月,就被冊封為賢妃,從此開始與順治帝的愛情故事。董鄂氏進宮的方式並非選秀,而是被順治帝看中直接召入皇宮,從此一直深受皇帝寵愛。

    董鄂妃為什麼會受到順治帝長盛不衰的寵愛。或者說將順治帝迷得神魂顛倒呢?

    第一是董鄂妃的漢文化知識涵養。

    滿清作為草原部落崛起的政權,雖然在軍事上打敗明朝取得疆域控制權,但是要想在遼闊的領土上建立穩定的統治並不斷髮展,則要減少文化上的衝突,否則到處都是反清復明的起義鬥爭。

    順治帝是清朝入關統治天下的第一位皇帝,嚴格來講,是滿清真正面臨文化衝突的開始。順治帝本身對漢文化算是較為推崇的,其中不僅僅有統治天下的需要,也有發自內心深處的崇拜。

    董鄂妃自幼在飽受漢文化薰陶,對其瞭解相當深入,這是讓順治帝都頗為驚奇的,也成為他們二人靈魂溝通的基礎。

    環境對人性格氣質的養成有很重要的作用,董鄂妃長時間處於江南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就養成江南女子獨特的溫婉,絲毫沒有滿蒙女孩的粗獷,有一種獨特溫柔的風韻又有善解人意的嫻靜,這是順治帝喜愛董鄂妃的重要原因。

    董鄂妃不僅愛讀史書,並且悟性非常高,寫得一手好字,當時順治初次見到她的字,根本沒想到這是出自一位女子之手,因為字寫得恢弘大氣。在董鄂妃的影響下,順治皇帝還迷戀上佛學。

    第二是福臨身為皇帝卻遭遇“不幸婚姻”。

    這裡所說的不幸婚姻是指政治婚姻,這樣的現象在皇帝身上非常普遍,但是順治對這樣的婚姻更加厭惡,這與順治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在皇太極突然駕崩後,面對爭奪皇位的兩大勢力,福臨憑藉著一股運氣登基成為皇帝,但是年幼登基的他始終面臨著壓在頭上的攝政王多爾袞。

    順治帝的首位皇后就是多爾袞安排的,那是一位來自科爾沁部落的女子,由於順治對多爾袞的厭惡,所以對皇后也非常厭惡,最終在兩年之後就將她廢掉。

    在首位皇后被廢除後,孝莊太后立即又為順治帝安排了一位科爾沁的姑娘,這位姑娘同樣也沒有得到順治的喜愛,並且還與孝莊的關係越來越僵硬。

    從順治帝的婚姻經歷來看,他並沒有從後宮妃嬪那裡獲得心理慰藉或者是寄託,而是更多的仇恨蘊藏其中。因此董鄂妃的出現彷彿是夜空中的星,直接給順治帶來前所未有的愛情,這讓他徹底淪陷在董鄂妃的懷抱中。

    第三是董鄂妃超凡脫俗善良無比的性情品質。

    公元1660年,董鄂妃在承乾宮因病去世,她的身體本來就相對較弱,而再加上痛失愛子的打擊,因此一病不起之後最終香消玉殞。

    在董鄂妃臨終之前曾再三囑咐,她的喪葬禮儀要一切從簡,禁止將黃金玉器等貴重物品作為陪葬品。從董鄂妃對死後葬禮的要求可以看出,她真的不是一般人,對於榮華富貴並沒有太多的追求,她想要的可能是真正的愛情。

    在奢華的皇室人群中,能夠得到皇帝恩寵並且保持儉樸的人極為罕見,這是董鄂妃善良本心的直觀體現。在後宮中不免有嚴酷的爭鬥,董鄂妃都堅持寬以待人的態度,試圖與後宮妃嬪搞好關係。

    由於來自孝莊太后孃家的科爾沁女子都不受順治喜愛,導致孝莊對董鄂妃也意見很大,但是董鄂妃仍然能夠每日給孝莊請安,在孝莊生病時衣不解帶地伺候身邊。

    董鄂妃的胸懷很大,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她作為深受順治帝喜愛的寵妃,卻能夠主動讓出順治的愛,她經常勸告順治帝臨幸其他嬪妃,做到雨露均霑。

    順治帝是位短命皇帝,但是他留下的八位皇子和六位公主,這其中就有董鄂妃的功勞。如果董鄂妃獨佔順治帝,至少順治皇嗣不會有這麼多,縱觀歷史,能夠做到這樣的人寥寥無幾。

    董鄂妃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讓順治帝迷戀,作為大清皇帝,按道理說能夠給予董鄂妃最高的一切,但實際上在董鄂妃活著的時候一直受到種種制約限制,沒能實現。

    在董鄂妃去世後,順治帝並沒有理會她儉樸節約的遺願,執意要大操大辦,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彌補順治心中的愧疚遺憾和痛苦。

    董鄂妃在後宮中的位分是皇貴妃,但是順治要求以皇后的葬禮規格來安葬,這是超越本身的規制;追封的諡號從禮臣擬定的四個字一直加到十個字,即使這樣,順治仍然因諡號中沒有“天”“聖”字眼心中愧疚;為董鄂妃抬梓宮的官員全部是滿洲八旗二品或者三品官員,在整個清朝的皇后葬禮中都沒有這樣高的規格;舉辦了大型的水陸道場,超規格請108位僧人祈福超度;清朝皇帝遇到皇帝或者太后去世,批閱奏章硃批要改紅筆為藍筆,滿27天再換回紅筆,順治因董鄂妃去世使用藍筆長達四個月。

  • 18 # 秦曰漢雲

    順治皇帝最後的結局,歷來是困擾史學界的一個謎團。有人認為他是為情所困,選擇出家,也有人認為他是傷心過度而病死。不管真相是哪一種,都與一件事分不開——董鄂妃之死。

    董鄂妃

    順治帝究竟有多愛董鄂妃?

    據記載,董鄂妃死後,順治帝為什麼追封她為皇后,不惜與孝莊太后翻臉。要知道,順治帝自從即位以來,就一直生活在孝莊的陰影之下,任其擺佈,心理上早已臣服,孝莊對於他來說,是有血脈壓制的。然而董鄂妃之死,他突然一反常態,衝破牢籠,決意要作一回主,追封董鄂妃為孝獻皇后,並且要按照皇后的規格禮葬董鄂妃。老實人發起火來,實在可怕,孝莊太后不得不妥協。

    孝莊太后

    順治帝命學士撰寫祭文,一連寫了幾篇,他都不滿意,最後他親自作了一篇《董妃行狀》,字字一語雙關,句句話裡有話,極力諷刺孝莊太后的心機和偽善。董鄂妃死了,關孝莊太后什麼事呢,就算婆媳關係不太融洽,孝莊太后還能殺死兒媳董鄂妃不成?順治為什麼要把怨氣都撒在孝莊太后身上?其實,董鄂妃之死,還真和孝莊太后脫不了干係,至少順治帝是這樣認為的,這一切還得從頭說起。

    孝莊太后和小福臨

    孝莊太后和董鄂妃的恩怨瓜葛

    董鄂妃的父親擔任過內大臣,又在江蘇一帶擔任過地方官。董鄂妃從小接受很好的教育,培養了作為女人該有的溫婉、善良、賢淑的優良品質。她十四歲參加選秀入宮,被許配給順治帝的弟弟博穆博果爾為妻。按照大清規矩,皇室成員的妻子必須輪流進宮陪侍后妃,董氏作為和碩襄親王的王妃,經常要進宮服侍孝莊太后。

    董鄂妃

    順治帝就是在早晚向太后問安的時候見到董氏的,兩人當時都是十六歲左右,正處於情竇初開的年紀,一見鍾情是很正常的事。從此他們便陷入了熱戀當中。

    就像很多故事一樣,周圍的人都知道了順治帝和董氏的秘密,唯獨只有當事人博穆博果爾還被矇在鼓裡。一天,一群將士圍在一起閒聊,說到和碩襄親王時,都鄙夷地說起了董氏和順治的曖昧。不想這話被旁邊的襄親王本人聽見了,他大怒抽出寶劍,一陣砍殺。

    博穆博果爾

    砍完人,親王絲毫不解氣,又氣勢洶洶地衝入了皇宮,當面質問順治帝。順治帝本來就心虛,這會兒被問得惱羞成怒,扇了親王兩巴掌,親王一激動,返回王府就上吊自殺了。

    一個月之後,董氏被冊立為賢妃,又三個月後,晉升為貴妃。此後皇帝和董鄂妃恩恩愛愛、夫唱婦隨,絲毫不受外界議論的影響,好像博穆博果爾之死從沒發生過一樣。然而他們可以當這件事沒發生,有一個人卻不能,她就是孝莊太后。

    孝莊太后

    皇室是何等尊嚴的地方,違反人倫綱常的事發生在這裡,又被外界議論不止,簡直太尷尬了。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的事情被人議論得夠多了,但那時候只能依靠多爾袞,沒有別的辦法。好不容易多爾袞死了,兒子親政了,外界的議論也慢慢平息了,這會兒又弄出個董鄂妃事件,怎能不叫她糟心?所以她決定找個機會把這件事解決一下。

    順治十四年十月,董鄂妃生下一個皇子,不幸的是,僅僅兩個月,這位小皇子就夭折了。董鄂妃受此打擊,心情鬱郁。

    董鄂妃

    孝莊太后認為機會來了,她告訴順治,說自己身體不舒服,要到距離皇宮幾十公里以外的南苑修養,命令董鄂妃隨行服侍。南苑是皇家獵場,此時正值隆冬,環境寒冷惡劣,其實並不是修養的好地方,孝莊太后之所以要去那裡,並且一定要帶上董鄂妃,其險惡用心,一目瞭然。

    董鄂妃剛出月子不久,又痛失愛子,正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摧殘,這會兒又要隨行去惡劣環境侍奉皇太后,可想而知結果會怎樣。董鄂妃就是因為此行,種下病根,纏綿病榻三年後,於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

    福臨和董鄂妃

    在董鄂妃生病期間,順治帝就恍然大悟,孝莊一直恨董鄂妃,不僅恨她害死一個親王,還恨她給皇室帶來閒言碎語,更重要的是,順治帝自從有了她,變得和以往不太一樣了,他更有主見,漸漸對她這個太后不那麼依賴和尊重。她認為,只要董鄂妃一死,一切的問題就會得到解決,當初那個對自己俯首帖耳的小福臨又會重新回到她的懷抱。可是她哪裡知道,董鄂妃的死,將使她徹底失去小福臨。

    董鄂妃把順治皇帝迷得神魂顛倒,究竟魅力何在

    董鄂妃和福臨

    其實順治帝之所以那麼迷戀董鄂妃,原因都寫在他那篇《董妃行狀》裡了。《董妃行狀》說,董鄂妃從來不干預政事,就算皇帝向她詢問,她都會推辭。但她心地非常善良,每次皇帝要對死刑犯做出批示的時候,她都會從旁勸諫,要慎重對待,人死就不能復生了,寧可放過,也絕不能錯殺。

    她十分關心皇帝的身體,時刻擔心皇帝過於勞累,總是要身邊的宦官提醒皇帝注意休息。但是如果皇帝偷懶不看奏摺,她又會好言規勸皇帝,一定要認真仔細地閱讀奏摺,不能因為每天都是千篇一律的事情就心生懈怠,敷衍了事。

    董鄂妃和福臨

    皇帝有時候會偷懶不上朝,想和董鄂妃安靜地呆上一天,但這時候董鄂妃往往開始掃興,勸皇帝一定要上朝,即使沒有什麼事情,這種天天上朝的習慣也一定要保持,因為天下事是皇帝的事,如果連皇帝都想方設法偷懶,那朝堂上的大臣們就更加沒有理由兢兢業業了。

    以上等等內容,順治帝在《董妃行狀》裡進行了大篇幅的描述,意在突出董鄂妃的賢惠以及對他的幫助。從中不難看出,董鄂妃的品行確實配得上順治帝為她傾倒,如果不是他們的結合有些不光彩,那麼他們的愛情就堪稱完美了,值得被後人傳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可以更好地減脂,鍛鍊好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