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破浪的小哥哥

    演技是什麼?大白話就是有演技的人演什麼像什麼!

    詳細點講,一個演員去表達一個角色的時候,角色的一顰一笑、角色的心裡活動都要表現的足夠到位,能讓觀眾忘記扮演角色的那個演員而是全部精力都注意到他所扮演的角色上,以至於其他演員演同樣的角色的時候我們都能不忘最右演技演的那個版本。一個演員演技的高低,看的就是他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演的痕跡有多少,讓觀眾能否覺得這個角色就是你,你就是角色中的那個人,而不是你這個演員在扮演角色。陳道明老師說過,我們一直再消除演的痕跡,這也是演員一直該努力鑽研的地方。

    作為普通觀眾,我們看一個演員的演技如何,我們就是要看以下幾點:演員扮演的角色是否到位,是否不做作不到位 ,是否表達滴恰到好處;還有就是演員演的痕跡有多少,有的演技不高的明顯讓我們感覺到演的不自然,角色表達滴不自然。為啥有的演員演完一個角色之後,久久不能釋懷,甚至一輩子都出不了戲,那就是她真的把自己與角色融為一體,這樣的是真的有演技,好演員。現在為啥有很多流量明星很紅很有流量,但是隻是曇花一現,人氣轉瞬即逝,我們看他們作品就能發現,他們基本沒啥代表性的角色與作品 火起來全靠炒作,這樣的流量明星有何演技!

    大家怎麼看呢?

  • 2 # 君楠78

    真正好的演技需要演員對角色細緻入微的一遍又一遍的揣摩,對生活素材大量的積累,讓自己成為角色中的人,把觀眾也代入到了劇情中。有的演員甚至親自去生活中體驗角色,有的演員進了角色卻一直走出不來。他們的一個眼神,一個眉頭,一個微乎其微的動作,所謂手眼身法步,處處是戲,形象逼真,入木三分。他哭你跟著哭,他笑你跟著笑,他恨你跟著恨 。甚至讓觀眾只記得角色的名字而忘了自己的本名。

    同時,在現在人人皆是演員的時代,大量的沒有演技的流量小生,網紅,都開始在熒幕上亂跳亂飛,裝瘋賣傻,粗製濫造。那麼,普通觀眾如何甄別呢?其實也不難,沒有表情或者表情單一,演技浮誇,眼中無戲,大呼小叫,沒有代入感,引不起繼續看的慾望,過後想不起來是誰等這些都可以作為評判的依據。

    演技路上,任重道遠,不是上了熒幕就是演員。希望有更多的演技線上的演員們帶給我們更好更難忘的作品。

  • 3 # 陽光6182

    演技從字面上解釋就是演員的技能,是演員透過語言、表情、動作、神態的技巧刻畫所演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等,本質上是演員的一種工作能力。

    做為普通觀眾如何甄別演員演技的優劣呢?我覺得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演好人,能讓你愛到心裡。演壞人,能讓你恨到骨子裡,能夠深入人心,能讓你記得住,讓你感覺電影或電視裡的人物角色就應該是這樣的。我有很多喜歡的具有精湛演技的演員和表演藝術家。比如李雪健、葛優、李保田、唐國強、李幼斌等等。他們都演過很多不同性格的角色,能把每一個角色都刻畫的深入人心,他們就具有精湛的演技。比如張作霖這一角色張光北、王慶祥都曾在影視劇中出演過張作霖,可謂各有各的特色。張光北塑造的張作霖凸顯了人物豪爽的一面;王慶祥則把張作霖的淡定沉穩表現了出來;還有老戲骨蘇廷石,都把張作霖演繹得非常傳神。在看看李雪健老師表演的張作霖即演出了張作霖一生戎馬,剛毅、另類的硬漢形象,也演出了對張學良的愛,表現了慈愛的父親形象。他將張作霖的另類硬漢體現的淋漓盡致。本來電視的主人公是少帥,結果讓觀眾覺得是主角是大帥。

    女演員中李明啟老師是中國的資深影視演員,老年女演員的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大陸電視熒幕常青樹、老戲骨”。在《還珠格格》一劇中,李明啟將“容嬤嬤”的陰險與邪惡演繹的淋漓盡致,特別是在小黑屋對紫薇扎針那一段,當時真的讓許多人恨得咬牙切齒。這就是演技的力量。

    簡單的說好的演技就是演啥像啥。

  • 4 # 娛樂鏘鏘起

    演技,說白了就是身為一個演員必備的工作能力。

    演技可以透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得以提高。這就是為什麼想進演藝圈的同學要先考進電影學院的原因。但是,演技和智商一樣,也不是僅僅靠學習就能特別出色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天賦。有的演員,他們沒有經過科班的學習就能很好的理解角色,完美的展現到螢幕上。比如周迅,比如王寶強,老天爺賞飯吃。

    1、好的演技一定是服務於作品的。作品表達需要什麼樣的形象氣質,演員就要展現什麼樣的形象氣質。就像劉德華在《桃姐》中,為了劇情完全沒有化妝。趙薇在《親愛的》中為了表現更加淳樸而扮醜。

    不過,我們也看過很多神劇,裡面的八路軍妝容不要太精緻。

    2、好的演技一定是不露痕跡的。還記得童年噩夢容嬤嬤嗎,還有《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 馮遠征。他們的表演甚至給了我們錯覺,他們本身就是壞人。甚至這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3、好的演技是演人而不是演戲。做到這一點就不容易了。還是拿趙薇在《親愛的》中的而表現舉例。造型、方言都過關,但是她的表演痕跡很重,劇情需要她哭她就哭,需要她崩潰她就崩潰,但是從人物角度出發就太拿腔作勢了。

    最後,希望我們演員就是演員而已,其實,他們也就是演員而已啊。

  • 5 # 一個回憶的漏斗

    對於演技這件事,每個人的評判標準或許是不一樣的,有些是根據面部表情,如果總是單一表情就會被說成是面癱,有些是看眼神是否有變化,如果總是瞪眼的話,會被說成是呆,演員演好一部戲不容易,但演員的確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演技,給觀眾以最好的觀劇感受。

    在很多電視劇中都有一些哭戲,對於哭的表演就很不同,有些哭得就很假,只是乾哭,聽起來只是為了演戲而哭的,而有些人哭的時候就會流鼻涕,這樣基本可以判定為真哭,但不是說真哭就一定能打動人,有的時候隨著劇情的發展,主人公的情緒已經到那個程度,然後是由心底發出的那種悲痛,讓觀看者能夠感受得到,於是你會被演員的那種情緒所打動,這個時候你會跟著演員一起哭,這個時候不會像是看演電視劇,而是自己入戲了。記得看《鬼丈夫》的時候,真的是每一集都有哭戲,但女主角每一次哭我都會跟著哭。後來有部電視劇,當裡面的女主角終於下定決心從這個家裡離開的時候,當男主角望著女主角的背影的時候,內心突然感到無限的感慨,這就是好的電視劇和演技所帶來的。

    除了哭戲以外,演員還有很多情緒需要演繹,這時候需要靠他的眼神和動作來區分一些細微的感情,而不僅僅是睜大眼睛或者是大聲說話,提起梁朝偉,大家會公認他的演技好,可以演很沉默的人,也可以演很活潑的人,這樣不同的性格真的跨度很大,而這樣的性格特徵絕不是多說幾句話或者少說幾句話的問題,而是透過眼神不同來體現,而他演的角色和他本人的差別也是非常大的。反觀有些演員,戲裡演的角色和他本人很像,沒有太多眼神的變化,你覺得他演得就是他自己。如果說演的人物和演員本人的性格特點相差越是大,越是考驗演技,因為這個時候不是隻是停留在把那樣的一個人演出來,而是真正走進那個角色的內心,把自己當成那個人。

    真正好的演員始終會揣摩所演角色的內心,甚至有時分不清戲裡戲外,所以在這種狀態下容易抑鬱也是很正常的,因為有時會分不清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這是入戲的一種體現,也是真的不是以演的感覺去演繹一個角色,這也是演員的一個境界了!

  • 6 # 海桑的大西瓜

    其實演技這種東西是可以客觀評判的。

    演員的表現就像列出了公式和所有自變數,要讓觀眾自己得出最後的結論。

    演員何冰講過,壞人怎麼演?是賊眉鼠眼,鼠目寸光的迷瞪這眼這麼演嗎?不對,這是結果不是過程,演員的表演是要表演出過程讓觀眾自己最後得出結論:哦,這是個壞人。而不是上來就自己給自己畫臉譜忠奸寫在臉上,不對,表演是要糅合在人物的行為動作語氣臺詞中,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自己下判斷而不是幫觀眾下判斷,否則表演就低階了。因此評判一個演員表演的好不好就看演員公式和自變數給的到不到位,行為動作語氣臺詞情感都到位了,觀眾能夠順利受到感染推導到演員當初預設的結論,那麼表演就到位了。

    演員對於角色的理解,對於角色的表演是需要摸到一個點的,這個點是支撐點也是演員由此延伸角色的起點,這個點就是角色的精髓。演員演的好不好,到不到位就看能不能找到找準這個點。

    如果能夠讓觀眾忘了你本人不出戲你就及格了,如果還能讓角色鮮活讓人印象深刻就足以算得上優秀。而最高的水準則是還能引導觀眾情緒推動劇情發展催化情節走向,甚至還能將全劇拔高一個層次,就像好的作家能把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寫的引人入勝如詩如畫。

    如果你看一部劇的一個演員的表演的時候能夠發出xx(演員的名字)演技真好的感嘆,說明這個演員的演技並不到家。

    一個真正好的演員能夠藏演技於無形,完全融入在角色和情節氛圍當中,你還能此刻叫出演員名字說明演員還並沒有完全脫去自身的一些特質沒有完全完美的偽裝成角色本身,你看著看著都出戲了你都不知道?在有的劇中演員還會存在那些疑神疑鬼的眼神,那些面部肌肉牽動的特寫,那些刻意的疑神疑鬼的動作,這些刻意為之的套路化的東西。這些技巧本沒有錯,只是這些技巧是為了順應情節,推動情節並且符合人物當下的心理活動的手段之一罷了。

    你看張國榮的戲,你會發出“啊,哥哥演技真好”的感嘆嗎?你看梁家輝的戲的時候你會想到梁家輝本人嗎?不會的。(華語圈我最佩服的兩個好演員,一個是哥哥張國榮,另一個就是梁家輝)

    演員的演技是要為劇本和情節的發展服務的,是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質的。

    一個少年你就不能故作深沉,一個少女你也不能潑辣世故。演員的演技就是要符合人物特質,人物不會有的氣質和神態就絕對不會有,人物的心境和性格以及應對外界環境的反應等等都是要偽裝的完美無缺。目的只有一個,騙過觀眾的眼睛,帶動觀眾的情緒進入到劇本的故事和情節當中來。

    因此好演員在表演的完全不同的兩個角色時所做的相同情緒的表情都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些都是要在很多的細節方面來展現,演員在表演中所要表現的情緒是要符合角色特質的。(參考梁朝偉在《一代宗師》和《擺渡人》裡面的反差)

    所以演員不僅要在外表和服飾等等外在上面化妝,同時也要對自己的心理和思想上面化妝,偽裝的和角色一模一樣,角色會怎麼想,角色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怎麼做。

    梁家輝的演技簡直是出神入化,為什麼?演誰像誰,為什麼?

    為什麼《霸王別姬》裡面張國榮演的那麼好?因為他就是虞姬,他就是那個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女嬌娥。要想騙過觀眾,演員首先要騙過自己。

    優秀的演員分兩種,代表人物分別是梁家輝和哥哥張國榮

    梁家輝是典型的學院演技派,能憑藉高超深厚的演技表達詮釋角色,一般演員極難做到這一點,這需要大量的生活閱歷,敏銳的洞察力和對角色透徹的領悟延伸能力。在他這裡連他的顏值都可以為角色的需要而改變真的是無愧於千面影帝的稱號。梁家輝就是那種能做到即使是爛角色也能主動補全完善角色的好演員,資質和後天的努力缺一不可。

    哥哥是屬於典型的野路子,原本是歌手半路出家當了演員,他很明顯的特點就是他不是在演,他把自己和角色融為一體,演《霸王別姬》的時候工作人員說即使不在拍戲的間隙張國榮依然是程蝶衣的狀態。入戲是每一個演員都需要做到的,一場戲拍完就自己從角色中抽出來了。但是像他這樣完全融於角色好處就不需要那些演技上的技巧,破綻自然極少還非常有感染力。但是這種表演對演員身心要求極高,入戲太深則非常磨演員的心智。

    二者的區別就是技巧與情感,而這兩點是每一個演員都需要的。

    表演當然還是技巧性的東西,但是仍然需要情感。

    其實演員在表演的時候都是技巧與情感的結合,而情感必須是需要環境和對手演員給到才能達到合理的情感,戲才顯得真誠自然才能帶動觀眾入戲。電視劇《白鹿原》中鹿子霖的表演者何冰在《圓桌派》裡提到過:好的演員是杜絕情緒,行話講就是表演情緒(表演情緒不是褒義詞,表演情緒就是走入了誤區)。演員要有掌控力,不可以激動,需要高超的掌控力,演的不是情緒,是行為,是動作。(這種表演方式其實屬於表演流派中的表現派)

    以下引用別人的解釋來重點說明一下什麼是表演情緒,總的來說就是演員表演出來的情緒必須是情節推動和對手演員的表演給到的時候自然而然表現出來的情緒而不是自己從生活中情緒或者是用刻意擰巴自己得出來的情緒代入到戲中,這樣會使得整場表演反而顯得突兀,觀眾奇怪,好端端的這人怎麼就哭了呢,這演員在這乾瞪眼是幾個意思?因為表演情緒實則是拋棄了觀眾沒能帶動觀眾而在自嗨。

    表演情緒,是指演員在舞臺上沒有經過與對手的交流和體驗而直接將生活中情緒的外在表象呈現出來的表演狀態。這是非專業演員和學生在表演學習中最易走入的誤區,因為這種表演方式似乎不容易被觀眾指出問題所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我們首先注意的不應該是情緒的外部表現,而是情緒產生的內在邏輯,情緒的真正本質及其自然發展規律”。

    演員在舞臺上的情緒是透過以下表情體現:第一,面部表情。由面部肌肉和腺體變化來表現情緒,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組合構成,包括七種基本表情:快樂、驚訝、生氣、厭惡、害怕、悲傷、輕視。最易辨認的表情是快樂、痛苦,較難辨認的是恐懼、悲哀,最難辨認的是懷疑、憐憫。慣於“表演情緒”的演員對這七種基本表情掌握得比較好,他們可以在這幾種表情之間自由轉換,也熟悉這幾種情緒的表情體現。但是他們忽略了人類情緒情感的複雜性,很多時候並不是簡單的快樂、單一的害怕等,所以這樣塑造出來的人物是刻板的、不完整的。第二,身段表情。即用人的身體姿態、動作變化來表達情緒。在生活中人所遇到的情境都是真實的,而人也是其本人;但在舞臺上,一切都是假定的,人也非自己,如果只是機械地運用演員給這個人物所設計的身段表情,就會走入“表演情緒”的誤區,表演的實質在於表演“行動”而不是“情緒”。第三,語調錶情。即透過聲調、節奏變化來表達情緒,它也是一種語言現象。我們學習處理臺詞的時候都知道,語調是傳達人物內心的重要手段,同樣的話、不同的語調錶達的意思可以是截然不同的,而相同的語調也可能表達不同的意思,也許這種區別是微妙的,但它卻是必需的。只有這樣,句與句之間的語調才可能諧和,語意才豐滿。

    情緒與情感有著緊密的聯絡,但二者之間又存在著差異:從需要的角度看,情緒更多的是與人的物質或生理需要相聯絡的態度體驗,情感更多的是與人的精神或社會需要相聯絡;從發生早晚的角度看,從發展的角度看,情緒發生早、情感產生晚。人出生時會有情緒反應,但沒有情感。情緒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是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從表現的特點看,情緒具有情境性、激動性、暫時性、淺表性、外顯性,如遇到危險時會極度恐懼,但危險過後恐懼會消失。而情感則具有穩定性、永續性、深刻性、內隱性,如民族自尊心、父母對子女的愛等。

    但是,演員要表演的內容是有社會性的,要創造的角色也是有社會性的,這些角色一般來說是帶有某種“情感”的,所以在很多表演理論的文獻中都把二者聯絡在一起,統稱為“情緒情感”。情緒情感與行動的關係是:行動(意志行動),也叫動作,是由意志產生的,有一定目的的,屬於人類行為的活動。行動的目的永遠是想要改變動作的物件。按照自然規律的法則,任何行動在開始前都必須有足夠的要這樣行動的願望,比如我想讓你留下來陪我,於是我挽留你;我想說服某人,於是我才去說服。因此演員不可硬向自己要求情感,拼命地外逼感情,也無需努力地“表演”這種情感、模仿這些情感的外在表達形式。正確的方法只有一個:準確地決定自己的態度,用自己的想象來給自己所採取的態度找到依據,並且用這種方式喚起行動的願望(內心行動的要求),進而行動起來。切勿等待情感,因為在行動過程中,情感會以最需要的表現形式自動出現,這樣的表演演員自己相信了,對手相信了,觀眾也就相信了。

    其實由表演情緒這個詞可以拓展出來正好可以講講戲劇中的三種表演流派:體驗派,方法派和表現派,其中方法派屬於體驗派的分支,是美國式的體驗派。

    體驗派:是俄羅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創立的表演體系,認為演員應當在表演過程中從自我出發,相信表演中的情景,並真實的展現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方法派:更多的是體驗派的一種延伸,但是在表演中的很多情緒存在替換,具有一定的欺騙色彩,把自己經歷中或者生活中經歷過的一些情緒透過回憶提取然後表現出來而不是陷進人物本身做出的情緒表現。

    表現派:更注重對角色的充分理解和掌控之後對角色的設計,角色的表情動作以及行為等等都是經過充分的設計的。

    表現派如果做的不好對角色沒有深刻的理解就會存在像楊冪那樣的的程式化表演,都是透過自己固有的一些表演方式去表演,就會顯得很假,所以表現派對於演員的悟性,肢體和情緒的掌控力要求很高,需要有豐富的閱歷,洞察力以及領悟能力才能掌控這種表演方式。

    方法派和表現派的區別:

    方法派的情緒雖然是替換的但是方法派的情緒依然是真的,但是表現派的情緒本身也是假的,是演員操縱自身肢體和麵部肌肉做出的假象。

    上面講的杜絕表演情緒就是典型的表現派的表演方式。

    總結一下:

    方法派和體驗派就是:這個故事和人物我自己先信了並且用自己真實的情感來表現(不論是否是替換過來的情感)然後想讓觀眾也一起相信。

    表現派則是:這個故事和人物我自己不信,但是我把所有的條件和氛圍全部列就位後透過我做出的肢體和表情讓觀眾相信。

    三種流派本身沒有優劣,很多演員也經常在演戲的過程中根據劇情的需要切換各種表演方式,目的就是帶動觀眾,感染觀眾,目的達到了就是好的表演方式。

    好的演員是能夠帶動你,感染你的。

    王羲之就單單在《蘭亭序》裡面寫一個之字就有21種不同的寫法,這是王羲之要炫技嗎?顯然不是,這21個之字分散在蘭亭序的各個角落裡面,與前後的文字,語境渾然一體。

    演員的表演也是一樣,在恰好的情境中作出恰到好處的表演。好的表演是細緻入微,潤物細無聲的。

    好的演員就是能讓你看不到他是在演戲,彷彿這就是他的人生。

    一個好的演員同樣的情感,在對應到不同的角色中就會有不同的表情和表現方法。這個點非常重要,這也是評判演員功底的地方,也是為什麼很多小鮮肉演來演去都是在演自己的原因,因為他們表達情緒和情感的方式太單一了,他們表達情緒和情感的方式就是他們自己平時那一套的最佳化版本罷了,本質上並沒有變。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的演員的戲路非常窄,造成接的角色非常定型,因為情感的表達太單一不夠豐富老道。

    可以說,演技跟劇本好壞都沒有關係,爛劇本中角色的完成度是不夠高的,在爛劇本中除非演員自身有水平高超的發揮,主動或者潛意識的調節人物完成度上面的某些缺陷,否則在爛劇本中你演得再好也不過就是一個並不出彩的角色,因為角色本身完成度不夠高,角色不出彩很正常。

    唯一有點關係的就是演技的深度是要看角色的深度的,一個沒有深度的角色,演的最好也僅止於此,發揮的空間也並不大。這也是為什麼好多的演員都非常希望演壞人,因為相較於臉譜化的偉光正的好人,壞人的內心的情感要豐富的多,人物也更立體,更有層次感,這樣演員的發揮空間可就大得多了。這也是為什麼祁同偉的扮演者演的要比陸毅強太多,角色的深度使然。

    這裡我還不得不提鄧超在《烈日灼心》裡面的一段表演,就是鄧超演的那個角色在面臨安樂死死刑的那段表演,真的是震撼人心,把一個人臨死前的很多的內心活動都演出來了,從他抽搐扭曲的表情中能夠最大程度的感染觀眾,那種絕望窒息的氣息,我反正當時看的都懵逼了,全程是屏住呼吸看的,雖然最後被剪掉了,但是有興趣的可以去搜一下,非常值得一看。

    因此演員的表演就必須符合角色的性格,特質,說話的神態語氣以及在情節中的各種表現是否符合當時的情境,甚至是可以感染觀眾,推進劇情。所以演員的演技就必須收放自如,因為要為劇本的發展和推動情節服務。

    一部劇的好壞,是劇本,導演,攝像,演員和後期的合力的結果

    同時演員的表演最終呈現還和最後的剪輯等後期有關係,因為後期把握了整部劇的節奏和劇情和整部戲的情緒的流動。只有有恰到好處的情緒的流動和節奏的把控加上恰到好處的表演才能把觀眾代入到戲裡面去。演員你演的再好,剪輯把20集剪成了40多集,明顯節奏就拖沓了很多了,這是很影響觀感的。一個五分鐘的情緒戲,你非要剪成十分鐘,可不就讓觀眾齣戲了麼,這事不能怪演員。

    這也是為什麼說電影是導演的藝術,獲得第42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的電影《性、謊言和錄影帶》是經過哈維·韋恩斯坦重新剪輯後的剪輯版本,和導演的原版比起來就完全不一樣。這種情況我在看《天堂電影院》的時候也有相同的感受,獲得奧斯卡的版本和後來的導演加長剪輯版給人帶來的觀感也有很大差異。

    為什麼泰坦尼克號拍的好?僅僅是演員演得好嗎?就最後一幕來看,老年rose夢中的場景,鏡頭怎麼推,音樂怎麼起,這些氛圍的營造也是非常影響觀感的。

    還有演技這種東西是多方合作的結果,演員拿到劇本首先要做的是和導演進行溝通,一個好的導演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演員的潛質。會知道什麼樣的效果最好,心裡完全是有譜的,這樣導演會主動引導演員如何使勁。調教功底好的導演能夠最大程度發揮演員自身最自然最符合角色的那一面,同時還會藏拙,能夠掩蓋演員自身不成熟,不自然的那一面。所以,為什麼你看看同樣是趙本山,同樣是打醬油的角色,為什麼在《一代宗師》裡面要遠遠比在《三槍拍案驚奇》裡面演的好的多?張藝謀調教演員方面遠遠不如王家衛。(《長城》我是全程齣戲看完的,所有演員包括馬特戴蒙,劉德華,張涵予,彭于晏我看著都出戲 = =)

    同樣演員也會受到和她演對手戲的演員的影響,有好的影響也會有壞的影響,一個出色的演員是會為了照顧劇情和整部劇的整體的觀感而主動降低演技的,因為兩個演員差距太大是會容易讓觀眾齣戲的,兩個人差不多才是剛剛好。

    而好的演員在一起,能夠激發出很多想法和火花,對各自的角色的塑造絕對有非常大的幫助。

    最後借用高曉松的一句話,好的演員就是會演戲(說的是金城武),好的演員能夠知道機位在哪裡,自己在鏡頭前面表演在最終呈現的效果上面會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時候放,什麼時候收。能夠應對自如。

  • 7 # 90後影視界

    作為多年的影視迷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

    演技是由演員的姿態、動作、聲音、神情表達某個角色或者物體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簡單來說:就是你演什麼就應該像什麼、表演的技巧。

    一部劇或者一部電影是否優秀一部分是由劇本決定,劇本是否吸引人能否抓住觀眾的心理很關鍵。大部分劇情其實是經過層層把關,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都是些優秀的作品。所以演技的好壞才是決定這部劇或者電影是否是成功的。那我們怎麼去分辨演技的好壞呢?

    我們知道人在傳遞資訊時說話其實只佔了一半都不到的一部分,形體佔的比重也很大。表演啞劇也是表演系的傳統訓練和考試科目。早在默片時代,沒有對白,形體表演和表情幾乎就是全部。

    而直到今天,形體表演也依然是中高階表演技巧。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報導,某電影導演帶領該片主要演員進行某種體驗,或某演員為演好某個角色特地訓練了幾個月。

    再次是情,表情。坦白的說,表情表演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如果從演技的角度來說,表情過於給力並非是好事。像金凱利那樣的表情帝也依然不受奧斯卡的待見,原因就是表情過於豐富了。

    另外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種演員叫“偶像派”,他們是賣臉的,但不奉送臉上的表情,男的通常是撲克臉,女的通常是甜膩臉,他們一招鮮就可以吃遍天,那是因為他們的粉絲只要看到那張臉就夠了。

    而演技派演員切忌這種偶像臉,因為這是會自毀前途的,除非能像萊昂納多那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變殘。演技派需要的,是像湯姆漢克斯和羅伯特德尼羅這樣的普通臉。

    最後,意,意境,這是臺詞、形體和表情的融會貫通。

    很多的影帝影后們,比如說陳道明,他們為什麼能夠被人記住被人稱讚而名留貴圈。不是靠人氣也不是靠顏值,而是靠實實在在的演技。

  • 8 # 永奇鴿具

    通俗地說演技就是演員的表演技術唄。一部作品除了編劇的水平和故事情節以外,就要看演員的演技了。八十年代香港電視劇播出時,人們到處找電視看,社會犯罪率下降,大街上就像這次疫情似的沒啥人,今天晚上看完盼著明天演。總的來說,老百姓愛看喜歡看,看好幾遍看不夠就說明你演技高。五十到九十年代的電影電視劇演員普遍演技高,演啥像啥。現在的演員急功近利,不琢磨演技只想賺錢,拍些個垃圾沒啥經典和精品,最讓人噁心的是出些個小鮮肉拍戲找替身,垃圾導演和垃圾演員,你說能有什麼好作品和好演技!

  • 9 # 娛樂心新聞

    什麼是演技,聊聊黃軒!

    從一個明星的身段,臺詞,顏神感受劇中一幕的演技爆發!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演技是非常主觀的東西,好與不好都只是一種觀感。看電影電視時覺得自然貼切,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角色,產生了代入感,就會吸引你;或者看話劇,看舞臺上那個人一舉一動都很有範兒,每一句臺詞都抓住你的耳朵,讓你感受他(她)的喜怒哀樂,完全沉浸到那個空間裡,於是你就知道,那就是演技。。。

    但無論是理論界,還是普通觀眾,其實演技都是不能量化的指標,所以在當今這個社會,對一個演員演技的定義就變成從心而定了。你要黑一個人,就可以閉著眼睛一句話:演技不好!當然你要是喜歡一個人,也可以閉著眼睛來一句:演技好!行走的表情包也是演技好!

    對觀眾來說,我覺得演技,就是在一個特定場景下,什麼樣的演員會選擇什麼樣的表現手法。劇本里一句話,是笑著說,哭著說,還是面無表情的說,全看這個人物的身份、個性、生活習慣,此時此刻的心情。好的演技,歸根結底一句話,不能齣戲!

    在這個場景裡,你看到的是演員還是人物?看到的是角色的心理狀況、行為反應?還是演員本人的情緒?

    網上普遍流傳著幾個證明黃軒演技的段落,重點說說《海上牧雲記》的大婚,看這段戲,演員對於動作、眼神和臺詞的處理方式,讓我看到不一樣的兩個人物,而他們,都不是黃軒。

    ——————————————————————————————————————————

    海上牧雲記 之 大婚

    牧雲笙大婚這場戲,在拖拖拉拉的75集《海上牧雲記》中算是難得的精品,值得反覆體會。

    牧雲笙是個刻意遠離朝堂紛爭的邊緣人,刻意的隱忍,安靜,默然,雖然從小到大鬱結心中無數委屈不甘,卻始終維持著表面的溫和平靜。

    但是,大婚一幕,在喝下毒酒的那一刻,他把心中所有憤怒、憎恨,對虛偽皇家的悲憤一點一點往外拋,直到用盡力氣的吶喊。。。這是一個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的王者形象,牧雲笙從來不是無能,他只是不敢、也不能,他與生俱來的力量過於可怕,以至於寧可揹負沉重的委屈作為枷鎖,也不敢有一絲鬆懈讓自己爆發。。。但是在毒藥的作用下,他渴望在最終結局來臨前發洩內心所有的不滿、痛恨。

    這段從最開始的隱忍,到緩慢的吟詩、舞劍,情緒層層疊加直至高潮。

    肢體語言從最開始猶如輕歌曼舞般的優雅,到逐漸放開手腳讓劍鋒直指對手的凌厲,再到完全放棄控制的恣意妄為;臺詞從平靜的唸白,逐步推進的音量和語氣的重讀,以及語速越來越快,最後至悲憤怒吼、嘶聲力竭;情緒則從最初的神智混沌,到逐漸清明,直到最後的憤怒發飆、盡情宣洩。。。

    所有這一層一層遞進的爆發,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演出。這時的牧雲笙就是那個忍受了所有不公平、揹負了所有命運無端指責的倒黴的六皇子,終於撕下那份溫文爾雅的表象,借酒裝瘋徹底爆發。

    如果說舞劍和發瘋是情緒疊加爆發的高潮,那麼,能在高潮點的瞬間及時往回收就更顯功力。

    我最佩服的,其實是牧雲笙面對盼兮出現後的眼神變化。

    此時的牧雲笙爆發了所有的怨憤,只求一死解脫。。。在這個宴會廳,所有人都希望他死他瘋,就連最愛他的父皇,其實也在逼迫他娶一個不愛的星命皇后。。。這個牧雲笙心裡有千般委屈啊,當他看到盼兮憑空出現的那一刻,看到這個與他同樣種族的最愛的女性,就是一種如同孩子見了媽媽般的驚喜和得到安慰的釋然。。。

    此時,他可以選擇悲憤交加、涕淚橫流,也可以表達意外驚喜和歡天喜地,但是,黃軒卻選擇把所有情緒瞬間收住,他的表演是壓著的,演員臉部沒有表情,形體完全凍結,只通過特寫鏡頭展現眼神的細微變化,直到聽到盼兮那句充滿愛意的責備,才從眼底爆出淚珠,隨後眼裡的光彩陡變,彷彿立時清明。。。

    這樣完全收住的表達,是因為盼兮出現的那一刻時光是靜止的,所以牧雲笙的狀態只是一瞬,不應該有過多言行,但是,就在這一瞬之間卻以眼神的流動來體現人物內心的波濤澎湃、暗流湧動的情緒變化,這大概就是演技。

  • 10 # 忠誠與實際

    【演技】漢語詞彙,意思是指在舞臺上或攝像機前,藉由動作、姿勢和聲調來扮演某角色的藝術,如亞里士多德認為,演技是以正確的語調來詮釋不同情感。

    亞里士多德認為,演技是以正確的語調來詮釋不同情感,並認為這種才能是天生的,且懷疑演技是可傳授的。表演這門藝術在中世紀時已逐漸式微,當時由職業工會和業餘者演出的基督教禮拜式戲劇盛行。現代的職業表演隨著16世紀時義大利的即興喜劇劇團的演出而浮現,至莎士比亞時代達於鼎盛。直到18世紀,經由英國的演員兼經理加里克(D. Garrick)、演員西登斯(S. Siddons)、基恩(E. Kean)、歐文(H. Irving)等人的努力,表演才被視為是一項專業。現代表演風格受俄國導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 Stanislavsky)影響,他強調演員對角色的認知。而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B. Brecht)則堅持演員的客觀性和訓練的重要性。

    我認為:作為普通觀眾如何甄別演員的演技優劣?主要是透過劇情敘述的情景與演員所表演的角色的演技來判斷其演技的優劣如何;比如:壞人怎麼演?在既往看過的很多劇情中,壞人在我們思維中所賦予的印象就是賊眉鼠眼,而鼠目寸光的迷盲之眼神與賊眉鼠眼的壞人的眼神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如何演壞人?演的壞人像不像壞人?我們就是以直觀的思維來判斷演員的演技的優劣;但是,這種直觀判斷,實際是結果而不是過程,演員的表演是要表演出過程,讓觀眾自己最後得出結論:這是個壞人,而不是上來就自己給自己畫臉譜忠奸寫在臉上。所以,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是要將情感與劇情內涵相糅合在人物的行為、動作、語氣和臺詞中,讓觀眾感受到角色在劇情的情感中,觀眾自己下判斷,而不是演員幫助觀眾下判斷,否則表演就低階了。因此評判一個演員表演的優與劣,好不好就看演員公式和自變數給的到不到位,行為動作語氣臺詞情感都到位了,觀眾能夠順利受到感染推導到演員當初預設的結論,那麼表演就到位了——就是演員的演技優良!

    【概述總結演技】

    演員對於角色的理解,對於角色的表演是需要摸到一個點的,這個點是支撐點也是演員由此延伸角色的起點,這個點就是角色的精髓。演員演的好不好,到不到位就看能不能找到找準這個點。如果能夠讓觀眾忘了你本人、演技不出戲外—-你就及格了;如果演員透過演技還能讓角色鮮活,讓人印象深刻就足以算得上優秀演技了。而最高的演技水準則是還能引導觀眾情緒推動劇情發展催化情節走向,甚至還能將全劇拔高一個層次,就像好的作家能把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寫的引人入勝、如詩如畫——就是精湛的演員演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克萊湯普森可以和雷阿倫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