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國獨行人1

    確實存在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那些個招考的中小學教師,學啥的都有,唯獨不懂教育i學心理學。用非所學,學非所用,確實存在浪費現象,再就是職教嚴重短缺。大國工匠的學校教育很不到位!研究純理論的人太多了,不接地氣!

  • 2 # 張熙新夢想食品

    完全沒有必要,這就是當年劉強東在中關村倒賣燒錄機時,親朋好友包括女朋友質問劉強東一樣。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 3 # 陶侃難偷一日閒

    眾所周知,清朝科舉狀元張蹇放棄做官開辦大生紗廠實業救國,然而大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我認為學生所學專業不一定應用於相關部門,人才的思想及能力較之常人又深一層,完全可以根據自身選擇!我身邊就有很多的例子,一對研究生夫婦開了幾個西點店和豬手店,雖然規模不大,但位置好,口味佳,經營的好,收入不菲,時常環遊歐洲!我們老師同事家孩子畢業與清華卻在加拿大賣肉,雖然也很掙錢,但我們老師感到很惋惜!我不瞭解也不敢主觀臆斷!

  • 4 # 使用者22902042932

    那我想到問下董阿姨,你覺得什麼樣的人才應該去賣米粉?難道都應該是初中畢業的人去幹嗎?每年畢業的法律學生有多少?試問國家社會每年能提供多少崗位給這些畢業生?剩下的找不到工作的你讓人家幹啥去?

  • 5 # 逺3726693

    我還是認為社會的進步就是你有選擇的權利,你有本事讀到碩士那是你的本事,你畢業之後有權利選擇去當律師的權利你也有選擇去賣米粉的權利。 你選擇當律師或者從事與本專業相同的職業很好能發揮你所學的知識。你選擇賣米粉也很好對社會也有貢獻。 沒人能因為你學習了這個東西到博士或者碩士就一定要你去做這個相關的工作,那麼多人大學畢業你們有多少人就從事與自己所選專業相同的行業了?

  • 6 # 真功夫yujunle

    一個北大法學碩士畢業生賣米粉,確實是對教育資源的大大浪費。其實我們讀書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才去讀的,我們讀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社會和國家的需要才去讀的。一個法學碩士畢業生,理應去從事他所學的專業,來好好的為社會和國家之需要做出自己應做的貢獻,才能對得起國家給予他的培養以及社會對他的期望。

  • 7 # BGNE

    現在的教育,是有限資源;但是不可否認,也是一種產業。定量有限資源的投入,卻產出的無限產業回報,所以教育在批次生產人才的同時,也成為商業化生產而謀利的工具!許多教育和社會依然脫節,許多專業知識在社會上已經無法作為謀生手段。高高的房價,高昂的學費貸款,畢業不得不為謀生而努力,誰管自己愛什麼,喜歡做什麼?在社會上生存下去,才有資格談理想吧!

  • 8 # 井觀1970

    董大姐首先把這位研究生招進格力,再來質疑北大和高校教育!並非所有的名校畢業的都是精英,並非普通大學出來的都是庸才,這是沒問題的結論吧?

    大學教育固然有問題,但研究生擺攤只是個例!不要放大,北大是領軍者,不能只在國內耀武揚威,要到國際上揚名立萬!這是當務之急,爭一流需要做的很多,北大還需努力,但不是失敗。

    大家也不要把個例看成普遍,不客觀。格力既需要白領也需要更多藍領,董大姐這些企業家也要負起社會責任,為大學生提供機會,就業壓力大,大學畢業的基數這麼大沒有那麼多好職位提供,就必須現實一點。而不是責怪教育失敗,企業同樣也是培養人才的陣地,先做好自己的事再評論別人吧,少些批評,多些寬容。

  • 9 # 俊9

    碩士賣米粉是誰造成的?如果有選擇紅會去賣米粉嗎?現在就是董這些有錢人把控著社會資源,一個人身家至少幾個億,給應屆生開兩三千的工資。好一點的崗位先找好門路。我是想當律師,結果社會處處設定門檻。第一、老一輩仗著喝多幾年酒、認識幾個人就指點江山,挑肥揀瘦。第二、當底層律師養不活自己,成不了家,買不起房,讓一個大學生在社會立足都成問題。目前社會都想一夜暴富,都想著別人拼命幹,自己坐著數錢。我想問問,你們誰沒讀過書?你們讀書的時候,開小差,抄作業,看小說是不是浪費社會資源?山區還有這麼多孩子想上學都上不了。北大出來肯自食其力,先賣米粉養活自己,有何不可?別人又沒有說賣一輩子的米粉,誰都有低谷的時候。有一句話送給在座鍵盤俠,職業無貴賤,指責別人的時候多想想自己。

  • 10 # 01171958

    董明珠沒說錯,碩士畢業生賣米粉是對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但具體問題我不太清楚,仰或這畢業生有其他的不為人知的原因也為可知,人生的路是自己走的,別人無法幫忙,自己認為成就行了。

  • 11 # 留研

    1、北大法學碩士生“賣米粉”之議論紛爭,無疑已經是“一石激起了千重浪”的效果了,如果這確實迫於無奈選擇了“賣米粉”解決自我就業難題。確實給人以資源浪費與“錯配”的感覺! 2、前幾年就出現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的話題引起華人的廣泛關注,而最終該學生收益頗豐。是金子總會發光,期盼該研究生歷經磨練後擁有美好的未來…

  • 12 # 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者

    讀書不一定都要當官,碩士生畢業,不過說明社會又多了一個高階知識分子。不管幹什麼工作,只要是他喜歡的都行。只要合法,都是謀生的手段,只要對社會有益無害,我們都應該容忍,無可非議!說不定,十年、二十年以後會成長為全國、世界知名的企業家!也未可定!絕不是什麼中國教育的失敗!就是要讓畢業生幹自己感興取的事,幹自己喜歡乾的事。這樣社會才會不斷進步!如果畢業後什麼事都不幹,在家啃老!那才可怕!如果畢業後不幹正事,整天對社會怨氣沖天,這不滿意,那不滿意,遊手好閒!那才可怕!!

  • 13 # 格物豪言

    我認識很多世界排名前25的大學畢業生。包括我自己。最後不靠自己本科的專業去謀生而轉行的,超過一半以上。轉行從商是很正常的而且正確的選擇,因為任何專業→法律,醫生,建築師,工程師…的收入無論你做到多好多成功得到的工薪相比自己做生意不到十分之一,從事專業你只能期望得到名氣。而每一個專業幾百萬、幾千萬人之中能成功的不會超過三個。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讀書進哈佛耶魯拿個學位只是為了功名。進名校最大的樂趣是享受與天才賢士共聚一堂的生活。是去學習謀生的思想能力和交朋友,同時體驗大學時代的生活。畢業以後真正成功的人不到1%是一生靠自己的本科。有真本事和家庭背景的人華業以後都不會去當律師,醫生,建築師,工程師…而是自己創業或者承繼家裡的生意。

    董明珠不是大學生,出身寒微,所以不知道我說的事實。

  • 14 # 老袁談吧

    蘇北網核心提示】最後更新時間:2017年01月02日13:21:01,原標題:北大碩士賣米粉估值數千萬 卻遭董明珠反對系是人才資源的浪費,張天一,一個好像大家都很熟的名字,準確地說“天一”很出名,不過這位不是響遍全國的那位,而是一位北京大學法律碩士畢業生。在2016年,張天一不僅當選為北京市第十一屆青年聯合會委員,而且入選90後10大影響力人物榜單。 張天一何許人也?

    張天一,一個好像大家都很熟的名字,準確地說“天一”很出名,不過這位不是響遍全國的那位,而是一位北京大學法律碩士畢業生。在2016年,張天一不僅當選為北京市第十一屆青年聯合會委員,而且入選90後10大影響力人物榜單。 張天一何許人也?上文說了他是北大法律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比較獨特的是,他畢業後沒有像大部分北大畢業生那樣從眾多單位中挑選一家自己中意的去工作,而是賣起來米線。

    【蘇北網核心提示】最後更新時間:2017年01月02日13:21:01,原標題:北大碩士賣米粉估值數千萬 卻遭董明珠反對系是人才資源的浪費(2),北大碩士賣米粉估值數千萬 卻遭董明珠反對系是人才資源的浪費 他和幾位小夥伴東拼西湊了10萬塊錢就開始了,幸運的是他的創業路順風順水,沒過幾個月就有投資人願意投資了,估值據說數千萬。 這位北大碩士不喜歡被描...

    他和幾位小夥伴東拼西湊了10萬塊錢就開始了,幸運的是他的創業路順風順水,沒過幾個月就有投資人願意投資了,估值據說數千萬。 這位北大碩士不喜歡被描述為利用網際網路思維的創業者,他認為網際網路思維是九零後的本能,因為自己就是和網際網路一起成長起來的。 他利用微信、微博、社群等渠道進行宣傳和維護自己的客戶,不僅如此,他們除了線下的米粉店還在網上售賣米粉套餐,營業額也十分可觀。 本來北大畢業生就自帶光環,北大畢業生賣米粉就更是引人關注了,何況他確實做出了成績。所以,媒體進行了各種報道,再加上他們的選擇恰好是對國家“雙創”的一種相應,還受到了有關領導人的點贊。 在獲得廣泛關注後,張天一受邀參加過很多活動和電視節目。之前在央視一檔節目中,在場的很多人就直接表示北大的賣米粉是對國家教育資源的浪費。而董明珠沒有貿然發表這種觀點,而是問他賣米粉的目的是什麼。 張天一:“我覺得是自己的一種生活選擇,每天要考慮30來號人,搭很多東西,很有成就感。” 董明珠:“你學了這麼多,社會給你付出那麼多的資源,你應該把資源極大化回饋到社會。” 張天一:“今天我幹這件事情,恰恰認為不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 董明珠:“你學的是法律,你知道我們國家發展這麼多年,現在缺什麼。” 不料張天一很自信的回答:“我告訴您北京還真不缺一名律師,北京還真缺一碗好吃的湖南米粉。” 面對張天一的這種回答,董明珠的回答就顯得格局大多了,她說:“你不能看一個北京,要看一個國家,我覺得確確實實是人才的浪費,這是我們國家資源的浪費。” 面對董明珠的這種迴應,張天一竟然說:“我認為作為上一輩的人,讓我非常難受的是,大家有一個誤區......” 沒等他說完,董明珠直接打斷他的講話,毫不客氣地說:“我不認為我是上一代人的觀點,因為我也喜歡創業,我覺得要想清楚自己該幹什麼事情。米粉是透過實踐就能做好的,不是讀了碩士研究生才能做好。透過今天的談話,我覺得你是有思想的人,那我們的眼光是隻看到賺錢呢?還是應該把自己個人的擔當釋放得更大呢?” 看到這裡,你對董明珠和這位賣米粉創業的北大碩士,有什麼看法呢?

    伏牛堂創始人 張天一

    26歲的張天一在創立伏牛堂一年後驀地發現“輿論發生了反轉”:2014年7月,張天一發表的一篇《我碩士畢業為什麼去賣米粉》被各大媒體轉載,當時輿論幾乎一邊倒向批駁。在一檔電視節目裡,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叫板”張天一,她認為一名北大法學碩士畢業生去賣米粉“是對國家資源的嚴重浪費”,張天一應該把米粉店關了,去從事一份用得上自己知識的事業。

    同樣是在這備受爭議的一年,伏牛堂先後獲得險峰華興、IDG、真格基金的投資,成為估值接近1億人民幣的“新興網際網路餐飲品牌”。反對聲逐漸消匿,張天一也不出意外的被輿論重新冠上類似“90後創業代表”、“大學生創業榜樣”等略顯浮誇的標籤。

    “這個事情(輿論轉變)讓我很惶恐。正是因為伏牛堂做得還不錯,才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但我回過頭去想,如果伏牛堂做一半死掉了,那我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嗎?”張天一顯得有些慍怒。

    儘管輿論變了,但以結果為導向的社會價值衡量標準如前無異。

    “你做的只是生意,不是創業”

    上大學前,張天一給自己的人生設定是從政。

    “那時候還是個憤青,總覺得改變中國的力量只有政治力量,所以一定要當學生會主席,要去北京市學聯,要考公務員,要去團中央。”張天一呷了一口水,這個想法在他如願當上學生會主席之後發生逆轉,“忽然間發現好像哪裡都不對”。

    大二,張天一“接地氣”地開了家餃子館。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段經歷,讓他如今在面對一些求教“怎樣成功開一家咖啡店”類似問題的學生時,能夠一言中的“他們這個叫生意,不叫創業。生意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賺錢。我開餃子館就是為賺錢支起的生意”。

    張天一學法,法律體系壁壘森嚴,但真實世界執行的另一套規則讓他不適應。“開餃子館要籤很多合同,結果人家就給我打個字條。”這個插曲讓張天一印象深刻,甚至在創辦伏牛堂的時候,他確信自己追求的不過是不想“世界觀被同化,然後順理成章成為一個所謂合格的社會人”。

    這樣想的是少數。創業大軍篳路藍縷,人人都有一個關於財富的夢想。尤其是在“情懷”用意不明的時代,直言慾望似乎更受人追捧。但即便如此,張天一仍然無法苟同“創業等於創富”的價值觀。

    “創業是為了成為馬雲嗎?不是。一千萬人裡面也出不來一個。”他擔心站在新一輪起跑線上的大學生會被成功學的表象所誤導,“如果以創富,或者以成為比爾蓋茨為追求來創業,首先這個想法不靠譜,其次會讓你的心態發生變化,會變得更浮躁,結果成了炮灰”。

    體驗。張天一認為這是大學生創業應該抱有的正確心態。創業像顯微鏡,創業者所有的缺點和優點會被無限放大,但這有利於創業者快速完成對自我的認知。“這是創業最寶貴的東西,有的人活一輩子也不認識自己”。

    一次公開演講,張天一稍稍興奮地表示自己十分支援大學生創業,甚至稱這是“必須”的選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張天一對這一說法進行了進一步闡明。他篤信一名合格的創業者身上必須具備某種天賦,比如精力一定是正常人的兩倍,甚至更多;一定熱愛高風險,並且能影響其周圍的人。“現在大家都在說創業教育,要找導師。實際上有些東西可以培養,但有些東西(創業)根本教不了”。

    “伏牛堂這樣的企業出現是必然”

    今年3月,張天一入選中歐創業營第四期學員,一同上課的還有俞敏洪、王小川眾人。

    當時伏牛堂已經拿到多家融資,團隊核心成員也快速擴充套件到三十多人。伏牛堂的野蠻生長讓張天一始料未及。“時代太猛”,他驚覺自創的那套野路子應該要,也必須要“完善一下”。

    為了中歐創業營12.8萬元的學費,張天一在伏牛堂的各類傳播渠道釋出眾籌。14個小時後籌款高達51.6萬元,超出原定籌款計劃近300%。對於這件事,知乎網友給予張天一的評價是“真正懂得O2O的人”。

    再回溯到更早以前。去年4月4號,第一家伏牛堂成立。短短4個月內,伏牛堂開了第二家門店,營業面積從37平方加大到180平方,最初只有4位創始人的團隊也拓展到了20多人。外界將這一罕見的商業案例簡單地歸類為“伏牛堂是一家有網際網路思維基因的米粉店”。

    “我非常不理解,伏牛堂一開始就是四個人在賣米粉啊,結果一幫人圍過來說你是網際網路思維。憑什麼說我是網際網路思維,我覺得這個時代有問題,社會有問題,輿論有問題,導向不對。”張天一以一種強硬而直接的方式來表達不滿。一次主題演講,他乾脆將題目寫成《賣米粉不要拿網際網路思維說事兒》。

    時隔不久,當記者再次提起“網際網路思維”時,張天一已不再牴觸。“1992年下海的現在都叫“92派”,2000年去買房現在都成了大鱷。所以說當你站在時代的風口上,你個人出來創業可能是偶然,但是你這樣的企業出現是必然。”張天一將今天國內的企業做了條分縷析,伏牛堂被他歸為“時代的企業”。

    “正是伏牛堂被貼上了這個(網際網路思維)標,所以行業內最新的商業模式、技術會主動找過來,包括最新的思潮。很快你會發現好像還真有網際網路思維了,你還真把這回事弄明白了。這就是時代在推著你往前走,主動權不在你身上。”張天一強調,中國過去三十年最大的紅利是人口紅利,在它徹底消失之前,能填補缺口的只有“年輕”。

    採訪當天,張天一穿著胸口印有“霸蠻”兩個大字的文化衫,這是伏牛堂的“隊服”。“湖南的一句方言“吃得苦、耐得煩、不怕苦、霸得蠻”,用在伏牛堂身上就是‘不認輸、不同意、做自己’。”他喜歡跟人聊“霸蠻文化”,希望透過這種“強符號記憶”讓霸蠻成為一個時代詞彙。

    賣米粉的伏牛堂,主角卻從來不是米粉。去年國外餐飲巨頭供應商被曝出用過期肉之後,伏牛堂為表現用料安全,對外公開了一向被餐飲業視為機密的配方。而在此之後的某個創業大賽上,張天一也幾乎沒有談及產品體驗,反而主動為伏牛堂貼上了“社群餐飲”的標籤。

    張天一建立的“霸蠻社”,目前已經集聚了近20萬生活在北京的湖南人。“伏牛堂未來想做成北京湖南生意的入口,如果湖南的產品要在北京推廣,沒有比伏牛堂更好的方式了。”他希望透過“霸蠻”、“社群餐飲”等關鍵詞讓使用者在腦海中快速索引到伏牛堂,“這些可能是我的核心價值”。

    “創業是為了更好的苟活”

    伏牛堂成立一週年的時候,張天一寫了一篇《如履薄冰:寫給伏牛堂一週年的信》,“我曾經幻想過,要是我們的規模大一點,應該日子就不會那麼艱難了吧。可事實是,現在的我比任何以往都覺得要艱難”。

    就像本·霍洛維茨所感“在擔任CEO的8年多時間裡,只有3天順境,剩下的8年幾乎全是舉步維艱”,張天一偶爾也會懷念伏牛堂成立前半年“每天賣賣粉,數數錢,跟媒體吹吹牛,和顧客聊聊天”的日子。現在他幾乎每天早上四點就會起床,“伴隨著一陣心悸,真的是那種心跳加速把人催醒的感覺”。

    “我們這批90後是極具競爭意識的一代。出生要在醫院裡面搶床位,上學搶座位,到公司又去搶工位,出門又要搶車位。”張天一說自己是一個很自信的人,“什麼事情都能幹成”,包括伏牛堂,他也願意採取最激進的商業策略讓它“要麼短期內特牛x,要麼短期內掛掉”。

    但目前首先擺在他面前的是如何團隊100來號人的吃飯問題。“在沒有任何創業管理經驗的情況下,這個壓力讓我很難受。很多高管拖家帶口被我挖過來,得給人家一個交代”。

    一次例會,他問團隊如果公司的現金流斷了或者下一輪融資沒融到該怎麼辦。團隊有些錯愕,昨天還在說新三板,今天怎麼就……有人甚至私下問張天一,是不是公司出現了什麼問題沒有告訴大家。

    在這個高風險、高溢價、高度不確定的時代,看似安寧背後往往已東海揚塵,張天一打算長轡遠御。

    “伏牛堂一開始就是為了‘求死’,包括到今天也是。”那次例會之後張天一有些沉重,這讓他在寫《如履薄冰》的時候再次提到初心,“伏牛堂最初在我腦海裡的概念是先幹兩個月,乾死了算逑。三月份開始籌備,合夥人很有默契地買了五月份的機票。後來結果比較尷尬,五月份的時候我們居然沒有死,還拿到了險峰華興的第一筆投資。”

    而現在剛過去一年,他發現包括自己在內的整個團隊所追求的不再是如何活下去,而是每個人都在想著如何讓伏牛堂活得更好。

    在人人做著“三年新三板,五年A股,七年納斯達克敲鐘”荒誕的美夢時,張天一要求伏牛堂必須保持清醒,“創業是為了更好的苟活。在競爭和迭代無比激烈的市場環境裡面,追求生存比活得更好所迸發的動力要強很多。”

  • 15 # 幸福雜談室

    不認同董的看法,首先他憑自己的勞動生存就值得尊重,上大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應該是多樣的,不應該單極化。他賣米粉對社會沒有任何危害,他自己只要覺得這麼做的高興就行,旁人站在所謂的道德制高點上評頭論足實在是欠妥當。

  • 16 # 頑石保護艾比湖

    這種炒作是很有效果,北大學生很聰明的,如果不冠北大,誰管你去幹啥,這不是浪費精力嗎?董明珠的質問,又達到了出奇的效果,作為推銷自己,也無可厚非,但作為這個人,如果挖掘他靈魂更深處的東西,值得推敲。

  • 17 # 明明如月學長

    回答問題請就事論事,北大清華有個別去“賣豬肉”、“買米粉”的,可能還有一些幹平凡崗位的。這就是浪費教育資源?

    按照這麼說每年那麼多畢業大學生,名校的也不知道誰以後幹這些行業。

    是不是應該籤個合同呢幹這些行業的學歷作廢?

    想幹這些行業的不許入學?

    這樣才不浪費資源?

    你看看多少普通高校,如一本尤其是二本三本甚至專科的學生

    雖然有一些也很優秀,這個不可否認。

    但是很多都是混日子,上課玩手機,考前突擊一兩週,沒有鬥志沒有目標,或者目標短淺,沉迷打遊戲,吃吃喝喝,甚至把談戀愛當做主業等等。

    這不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名校幹這些的只是少數,有什麼好噴的?

    名校裡面也不都是沒有一個相對差一些的,也不是都符合你的思維方式,人家自己做出自己的職業規劃怎麼了?

    而且行行出狀元,聽說“賣豬肉”那個學生,生意做的也很大。

    人家賣豬肉都普通人掙錢多。

    雖說李彥宏、雷軍、劉強東學校都不錯,現在也創業掙錢,你就高看兩眼,人家北大畢業賣米粉或者賣豬肉而且大部分都很成功,也掙錢了難道一點不值得肯定嗎?

    名人、成功人士說的都是對的?

    我們要有辯證的眼光看問題,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創業成功的、去大企業等,固然很輝煌,難道要逼著所有名校的都去創業嗎?名校創業就不會垮嗎?

    教育的目的

    有多少學生畢業不好找工作,或者工資不高。

    國家也鼓勵靈活就業,雖然掙錢不應該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的唯一標準。

    但是人家喜歡某個行業,並做的非常棒,也能盈利很多錢,有何不可呢?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去大企業,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去幹你喜歡的行業。

    如果一個人去某個行業,能給成為領軍人物,在某個行業會比較平庸,你的選擇是什麼?

  • 18 # 捕捉生命靈性的人

    董大姐辦公室坐久了,不知柴米油鹽醬醋茶。

    董阿姨,你來改變社會啊,女方出嫁不要嫁妝,房子不需要貸款,讓社會公平啊。就知道狗拿耗子多管閒事。講道理,你讓農民便宜點用上空調都比你說這個事強

  • 19 # 茶渣兒

    我認為質疑是有必要的,雖然北大學生去賣米粉並沒有錯,但是是有問題的。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崗位的權力,北大學生也一樣,但是,如果北大所有學生都跑去賣米粉,那還合理嗎?所以,有些問題並不是是非那麼簡單,它放在個體上,看上去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擴大一個集體,那就很有問題。所以,我認為對於這種現象,應該進行質疑,這個質疑的目的不在於強調北大學生賣米粉是錯的,而在於要阻止更多的北大學生去賣米粉。所以,這個北大學生去賣米粉沒有錯,但質疑他人的也是正確的,而且這些質疑的聲音是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的。只是大家看事物的角度,出發點不同罷了

  • 20 # 楓竹梅

    老實說,我完全不同意董明珠的看法,可我說不出理由,也辯論不過大家。我只想說,如果他是自己願意的話,那無可厚非,沒必要打擾人家。如果他是真的沒本事才這樣的話,他已經夠痛苦的了,再批判他也沒用,如果不是想幫他就別給他增加困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貓洗澡對貓來說殘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