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jK東北Ren

    韓信能不能封壇拜將,其實取決於高祖劉邦。《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劉邦曰:“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劉邦一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極高的情商,知人善任是他成功的決定因素。當然,能被劉邦委以重任的韓信必然不是泛泛之輩,韓信初見蕭何之時,蕭何已經對韓信的能力相當認可,因此才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說,蕭何將韓信舉薦給劉邦後,韓信對於當時的形勢分析十分透徹,其優異的表現使劉邦非常相信其戰略能力。

    兵者詭道,韓信敏銳的戰場洞察力和超常的指揮能力,必然成為一代名將!當然,和大多數名將一樣,結局悲慘,正所謂兵者,兇也!

  • 2 # 國內ERP專題

    這個問題應該這麼解答:

    01天份

    有的人一生下來,對軍事方面就特別有天賦,而且興趣愛好也特別濃,韓信就屬於這樣的人才,正《亮劍》裡李雲龍講的,不用上學,一看地圖,腦海裡就浮現出相應山坡高度、坡度、水溝是如何分配的。

    另一種就將將之才,說白了就是如何排列組合、如何進行人員事務安排的的問題。有這方面天賦的人即使沒有上過學,也會把人員、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比如在農村辦喜事,很多都是德高望重的人負責人員調配,很多人就沒上過學,但是管理起來,得心應手。

    像就這樣天份的人,大腦裡時刻都在運轉,如何調兵、順應天時、地利和人和。如何溝能,別說一般人不相信,其實劉邦和底下的大將也不相信。但是韓信就能唬住這些人。

    02實踐決定認識,還有前半句,理論決定高度

    那就是熟讀兵書,理論結合實際,分析了以往的各種案例,首先是分析天下大勢,各地的地形。其次才是排兵佈陣。對軍事不感興趣的人,基本上不研究這些。

    韓信從小無所事事,他是讀過兵書的人,但凡有軍事天分的人,讀兵書的體會比一般人要深刻,如同現在的學霸一樣。同樣讀一本書,人家就比你考得好。

    實際上韓信能說服劉邦、蕭何,先用理天下大勢分析結果來打動對方。而劉邦也是極度困難的時候,有這麼一個人願意站出來扛這個事,自然是一拍即合。

    至於韓信成了大將軍之後,不需要真正帶兵,只需要把具體要求與手下的大將交待清楚就行,至於真正的攻城撥寨,自然不用韓信親自動手。

    而且韓信的成名之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因為他剛好知道有一條小路可以直通陳倉,因為不當時漢軍實力還不如楚,需要時間擴軍,另一方面,也需要麻痺對手,所以,表面上做出修棧道的行為。假如一個對軍事不感興趣的人,即使知道有這麼一條路,頂多用來做逃跑線路可已。

    天下萬物,原理同出一轍,沒有打過仗,不等於韓信沒有做功課。萬事只要把正確的準備工作做足了,加上正確的決策,基本上就可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 3 # 東方史證

    父輩去世後,他掇學了,沒有勞動能力,不能經商務農,遊手好閒,有時到河邊釣魚,中午有時沒飯吃,漂母給他飯吃,他說將來富貴了一個要厚報漂母。漂母說,給他飯吃,是可憐王孫,不圖回報。可見韓信出身王侯將相,不是一般人,才被稱為王孫。如白居易詩句,又送王孫去,悽悽滿別情。

    韓信雖無業,但每天腰裡跨著一把刀東遊西逛,貌似有錢人有武藝,卻被人看不起,而受人欺負而忍胯下之辱。這個忍辱,說明他有大志,有大謀,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大志大謀從何而來?從讀書而茉,從讀兵書戰策而來。

    韓信跟著項羽造反,當的是項羽的門衛警衛,跟著項羽觀敵料陣衝鋒陷陣,聽著項羽范增運籌維幄決勝千里,熟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無疑是實戰培訓,每戰成敗得失經驗教訓,他都瞭然在胸,一清二楚。比專門的學習培訓更直接。所以他才在幾次向項羽建議不被採納後,憤而叛項歸劉。

    投劉後蕭何欣賞他,他與蕭河交流多,蕭河知道他兵書戰策滿腹經倫。所以當他又離漢而去時,才有了蕭何月夜追韓信。才有了韓信與漢王劉邦的關中對,劉邦才破大格以重大儀式拜韓信為大將軍。就這一破格大拜,決定了韓信終生攻必克戰必勝對劉邦不離不棄永不背叛。

  • 4 # 使用者7218009106513

    韓信沒有實戰經驗,但是悟性高。在項羽門下當上執戟郎,每次出謀劃策,並預測戰爭勝負,長期在戰神身邊浸潤。這與商鞅能出人頭地如出一轍。

  • 5 # 蘭臺講史

    首先,要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天才

    排除“甘羅十二為宰相,周瑜十七拜都督”被民間誇張了的人物,這世界是真的有天才的,韓信也不是孤例,比如,霍去病也沒有一開始也沒有什麼從軍經歷,但十八歲時,直接拜為將軍討伐匈奴,一戰成名;比如慕容恪,十五歲時帶兵兩千,把久經沙場的戰將石虎的幾十萬大軍打的滿地找牙(當然主要是夜間偷襲);比如拿破崙戰爭期間的英國首相,威廉.皮特,當首相時不過24歲,打敗拿破崙時26歲,你說他能有多少實踐經驗?不但如此他還培養了大量比他年齡大的多的政治家

    可見,韓信是很厲害,但是在這些牛人天才中間,他也是正常水平

    其次,韓信的起點其實很高

    雖然前面說了,有天才的原因,但是天才的確不是天縱英明。他們成名會遇見其他人難以幸會的機遇或條件:

    比如,霍去病是漢武帝、衛青的外甥,如果沒有衛青這個舅舅,普通人家的孩子可能力氣大敏捷,頭腦極為聰明,但是沒有機會學習、起碼見識帶兵打仗;另外如果沒有漢武帝這舅舅,即使會領兵打仗,也沒有機會直接拜大將

    比如,慕容恪是鮮卑前燕皇帝慕容皝的兒子,身居高位又兵荒馬亂,就是沒有帶過兵,對行軍打仗作戰廝殺也是耳濡目染的

    比如,威廉.皮特,所在家族是英國的政治世家,從小就是當政治家培養的,儘管沒有實踐經驗,對政治操作宮廷風雲那是耳熟能詳的,還可能獲得家族的幫襯

    這些都是普通人普通孩子,不可能獲得的

    而《史記》中記載韓信很落魄了仍舊佩劍,在先秦佩劍是貴族的特權;

    同樣記載他在南昌亭長家寄食,父親能和幹部攀上關係,還能寄養兒子,身份不會低;

    更記載,漂母說“我同情你們這些公子王孫不能自食其力才分食給你,哪圖什麼報答”

    都表明韓信是貴族出身,只是父親死的早,又不幸遇見秦國統一天下,可能是受打擊的那些六國貴族後人,所以才顯得很落魄……

    先秦的貴族都是要接受貴族教育的,除了讀書,還有駕車、射箭這些作戰技能,如果級別高一些,家學深厚一些,不排除學習排兵佈陣——就像項羽,從小要叔叔教他“萬人敵”

    這是基礎,更重要的一點可能被大家忽略,韓信在項羽手下當了一年多的執戟郎中,執戟郎中這個職位大致相當於主帥的警衛員、參謀、傳令兵(高階),而項羽可稱為楚漢第一名將

    想想吧!他起點有多高,跟項羽學習排兵佈陣……如果想不出,可以假設讓你給馬雲和喬布斯當一年多貼身秘書(不要誤會,高階秘書一般是男的),你會是什麼身價,什麼眼界——更重要的是:這讓他很瞭解項羽,為最終打敗項羽做了鋪墊

    最後,劉邦的帶兵作戰能力遠遠被低估

    現在大家可能有一種誤解,認為漢朝三分之二的天下都是韓信打下來的,所以韓信是滅亡項羽的主力,而“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劉邦最多能將十萬兵”更是加深了這種誤會

    實際上直到垓下決戰,劉邦一直是作戰的主線前線,和項羽這樣的頂級名將死磕。

    如:漢二年3月,劉邦率漢軍出關,聯合田榮、趙歇攻打項羽,在彭城被打的大敗,韓信接應。

    同年6月退到滎陽的劉邦重整旗鼓,說服英布反楚,再聯絡彭越,於冬季再次發動對項羽的攻擊,韓信的任務是打掃北方戰場,解除劉邦側翼的威脅

    看見了嗎?韓信是副線後方戰場8,從容收拾魏豹、陳餘這樣的菜鳥或者二流角色,直到田橫這樣的狠角色,他也不是打下來的,而是趁和談的時候違約偷襲。這讓韓信可以從容練手邊打邊學,而不至於一下子就遇見項羽這樣的殺星被直接當菜鳥拍死

    楚漢戰爭作戰路線圖,可以明顯的看出,劉邦是粗線主線主力方,對手是項羽;韓信是副線細線策應方

    這從一開始韓信被劉邦重視的起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可以看的出,他只是貢獻了計謀,直接執行者並不是他,是曹參、樊噲和周勃

    等手練得差不多了,又特別瞭解項羽,天下人又都背叛了項羽,水到渠成一戰成名。

    所以,Sunny之下沒有新鮮事,韓信既特別,又合乎常理

    (以上圖片連源於網路,僅供大家參考理解文字)

  • 6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韓信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軍事知識,也有一定的打仗經驗。再加上蕭何的極力推薦和劉邦的親自面試,這才被劉邦拜為大將軍。

    01.韓信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軍事知識,也有一定的打仗經驗:

    我們知道早年的韓信,日子過得非常清苦,基本上是每天到人家裡去蹭飯吃。再加上又不能被察舉做官,還沒有經商的能力。

    因此,早期的韓信,特別地窮困。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疑問了。韓信所掌握的軍事指揮知識,是從哪裡來的呢?

    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只是提及了韓信早期的相關經歷,並沒有提及他是怎麼掌握那些軍事知識的。

    我們或許可以做一個猜想:韓信所掌握的那些軍事指揮知識,源於他刻苦地讀書,透過自學而掌握的。

    這是根據《史記·淮陰侯列傳》中,並未提及韓信的老師是誰,而所做的一個猜想。

    韓信有一定的打仗經驗。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

    由此可知,早期的韓信,後來是去參軍了。而且,投靠的是當時聲勢浩大的項梁、項羽率領的楚軍。一直到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的時候,韓信才離開項羽,轉而投靠劉邦。

    那麼,韓信在項羽軍隊的這段時間裡,跟隨楚軍四處征戰,最終還能夠活下來,肯定是積累了一定的打仗經驗。

    因此,韓信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軍事知識,而且還積累了一定的打仗經驗。

    02.韓信能夠被劉邦拜為大將軍的原因:

    韓信能夠被劉邦拜為大將軍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蕭何的極力推薦。

    起初,韓信投靠劉邦軍營的時候,也沒有被劉邦所重視。做的官職也只是治粟都尉,負責管理軍中糧食的。韓信感到自己沒有被重用,於是,在一個夜晚離開了漢軍營地。

    蕭何知道訊息後,來不及稟報劉邦,就騎馬去追韓信,最終將韓信追回來了漢軍營地,並且允諾讓劉邦重用韓信。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

    在蕭何追回韓信後,和劉邦有過一番對話,其中這幾句話,是比較重要的。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蕭何對於韓信的評價,可見非常之高,用了“國士無雙”四個字。

    第二,劉邦的親自面試。

    在聽了蕭何對韓信的評價後,劉邦的內心也是大感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人,能夠讓蕭何做出如此評價。於是,劉邦在拜了韓信為大將軍後,再親自面試他一番。

    在聽完韓信的一番建議後,劉邦的反應“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由此可見,韓信能夠被劉邦拜為大將軍的原因,一個是蕭何的極力推薦,一個是劉邦親自面試後,確認韓信真的是有真才實學。

    03.總結:

    韓信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軍事知識,而且在跟隨楚軍四處征戰的那段時間裡,也積累了一定的實戰經驗。

    劉邦能夠任用韓信為大將軍,一個是因為蕭何的極力推薦,以及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經歷;一個是因為韓信通過了劉邦的親自面試,韓信真的有真才實學。

    參考文獻:《史記·淮陰侯列傳》

  • 7 # 枝枝葉葉

    有語言天賦的人 學外語速度 是別人的幾倍。

    貓沒見過老鼠,突然見了,自然會捉。

    韓信祖上應該軍隊裡混的,有軍事基因

  • 8 # 歷史小俠客

    應該說漢高祖劉邦非常的幸運,他僅僅是一個亭長出身。

    蕭何也不過是一個小吏,樊噲不過是個殺狗的。這樣一群人跟著跟他一起,誰會打仗呢,顯然沒有,樊噲雖然能夠衝鋒陷陣,但是他當不了軍事統帥最多作為一名勇將,而劉邦自己的戰績更是糟糕透頂,自己統率60萬聯軍居然被項羽3萬騎兵殺得大敗,而劉邦能夠戰勝項羽,消滅其他的諸侯國,離不開他的大將軍韓信。

    韓信的確是一代奇才,但是他在政治上也是過於幼稚了,在行軍打仗方面,中國歷史上的。能夠與之比肩的,也只是僅有幾個人而已,韓信留下來的戰例簡直就是不可複製的。但是他的確也沒什麼經驗,早期他和劉邦那幫手下那幫人的成長經歷並沒有什麼不同,韓信是一個落魄貴族出身,混的連泥腿子劉邦都不如了,韓信實際上就是一條底層的鹹魚,甚至他並沒有翻身的夢想,唯一想做的事都是混吃等死,所以說人人都厭惡他。

    這樣一個人和貴族兩個字完全不沾邊,簡直就是一個流浪漢。但是即便他已經落魄到這種程度了,他也沒有改變喜歡佩劍的習慣,因為這把劍證明他是貴族出身,正因為如此他受到人們的羞辱,一個屠戶對韓信說,要麼拔劍殺了我,要麼從我的胯下鑽過去。

    換做一般人肯定會生氣的,殺掉屠戶,但是韓信卻不一般,他選擇從屠戶的胯下鑽了下去。後來風起雲湧的秦末農民戰爭打響了,項梁起義之後,韓信投入了項梁的麾下,成為一名小兵,項梁戰死之後他又跟著項羽,雖然他在此期間經常出謀劃策,可惜項羽並沒有正眼瞧他,最終跳槽到了劉邦手下。

    即便到了劉邦手下也沒有擺脫落魄的境遇,甚至受到了別人的牽連要被處死,可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在劊子手下手除掉他的前一刻。他大喊一聲,漢王不打算得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殺掉壯士?

    夏侯嬰覺得他不是一個凡人,於是在他臨死前的一秒放掉了它,兩人相談甚歡,互相欣賞。後來蕭何知道他之後更讚歎他的能力不凡,向劉邦舉薦了韓信,而劉邦顯然是不相信它有什麼奇特的才能的,只讓他做了一個治粟都尉。

    此時的韓信還在認為自己被埋沒了,也想開小差跑路,蕭何卻沒有放過他,於是留下了月下追韓信的典故,在蕭何一次又一次的推薦之下,劉邦終於拜韓信為大將軍,並且舉辦了非常隆重的儀式,這是劉邦很難受的一件事情,因為劉邦也認為韓信並沒有帶兵的經驗,雖然自己的打仗戰績一般,但好歹還是有經驗的,韓信一個毛頭小子,一個落魄貴族,甚至是一個流浪漢,怎麼能夠當大將軍的?劉邦心裡不服氣,其他的將領也不服氣。

    但是韓信的確讓人大吃一驚,他用了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的名將章邯措手不及。一舉就滅掉了三秦。隨後四處征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韓信為什麼能夠如此的順利呢?不是說實踐出真知呢,他根本就沒有經驗,為什麼能夠戰無不勝的。

    應該說大部分情況下,一名優秀的將領往往是從一個小兵一步步爬上來的,比如說岳飛,韓信從小軍官瞬間成為最高級別的大將軍,樊噲是不服氣的,如果他不能打勝仗自然是死路一條,韓信也是看過兵書的人,雖然他是落魄貴族。但至少有一些文化知識。這就保證了她學習能力比其他人快。這是第1個原因。

    而第2個原因是韓信是一個心理戰方面的專家,他很懂得利用其他人的心理。你知道劉邦是不想當一輩子漢中王的。所以他就用激將之法,當上了統兵大將,他也知道章邯是瞧不起他的,所以說他搞了偷襲,他也知道士兵們打仗只是為了求得功名富貴,誰也不想玩命殺人,所以說他搞了背水一戰,讓士兵不得不賣命。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韓信是心理戰方面的專家,他的確將這些計謀用得非常成熟。

    第3個原因,就是韓信總結了其他人的經驗將理論用到了實踐之中,韓信是讀過很多兵書的人,而他面臨的挑戰也是其他人沒有面臨過的,韓信能夠將自己的兵法知識和實踐經驗,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並且汲取了其他人失敗的教訓,而趙括雖然也通曉兵法,但是在理論實際相結合上遠遠不如韓信,所以會輸掉,所以實踐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間接經驗以及書本知識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機的結合,才能夠取得最終的成功。

  • 9 # 峰頂攬勝

    帶兵經驗不是拜將絕對的條件,韓信拜將是經過兩人舉薦+自薦才被錄用。憑藉其出色的軍事才能,活學活用兵書,做到了攻必克、戰必勝。劉邦對他也是有防範措施。

    1、帶兵經驗不是拜將絕對的條件

    不能簡單地用現代單位招聘人員的經驗要求做類比。歷史上,在韓信前後有很多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例子。最有名的有:①周文王遇到垂釣的姜子牙,經過一番深入交談,便尊其為“太公望”,封為太師,姜子牙並沒有豐富的從政經驗;②劉備三顧茅廬,聽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拜為軍師,諸葛亮也沒有擔任軍師的經歷,關羽、張飛等人開始也是不服氣的。

    因此經驗不是絕對的,有時反而會犯經驗主義的錯誤,關鍵看人的眼光、戰略、格局。

    實際上,韓信也絕非一張白紙,毫無經驗。他在跟隨過項梁、項羽,經歷過不少戰爭,見過,思考過,也提出過建議,只是未被採用、未被證實。

    2、第一個伯樂是夏侯嬰

    我們聽過“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知道蕭何舉薦了韓信,但很少人知道最先舉薦韓信的是夏侯嬰。夏侯嬰何許人也?他是劉邦的同鄉好友,擔任劉邦的“司機”,與劉邦親密無間,忠心耿耿,立下不少軍功。這位“老司機”善於救人,救過韓信、季布,在劉邦兵敗彭城逃跑時救了漢惠帝和魯元公主。

    史載:(韓信)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夏侯嬰),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

    韓信不是大喊求饒,而是剛好看到夏侯嬰,他應該知道夏侯嬰的身份,說話有分量、管用,因此喊出“主公不是想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啥壯士呢?”夏侯嬰一聽這話很驚奇,趕緊刀下救人,同韓信一番交談,非常欣賞他,便舉薦給劉邦,可惜劉邦沒覺得韓信有特別才能,只是封他為治粟都尉,掌管軍糧。

    3、第二個伯樂是蕭何

    韓信不滿足於現狀,他知道丞相蕭何是劉邦倚重的人,便多次同蕭何交談,透過言談展示自己的才能,想要蕭何舉薦,蕭何也十分賞識他。韓信估計蕭何已向劉邦舉薦多次,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仍未被提拔,於是跟隨部分將領逃跑。

    蕭何聽說後,來不及向劉邦彙報就去追韓信,追回後再次向劉邦舉薦,用“國士無雙”讚賞韓信,而且封將不行,一定要封大將,而且要舉行隆重的儀式。

    4、第三位推薦韓信的是他自己

    拜大將儀式結束後,劉邦開始和韓信深入交流。韓信給劉邦分析最大的對手項羽,對於老東家,他是知根知底,進行了條分縷析。

    首先分析項羽的弱點與問題:

    “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

    只要與項羽做法相反,就能戰勝他。而且鉗制漢王的三秦王章邯、司馬欣、董翳不得民心,不足為慮。

    再對比分析劉邦的優點與長處:

    “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鹹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這段深入分析,相當於後世的《隆中對》,絕非“紙上談兵”之輩能想到的。劉邦深以為然,相見恨晚。這段言論也成了楚漢戰爭的指導戰略。

    之後,劉邦馬上行動,韓信果然不負眾望,還定三秦,一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用實際證明了自己的才能。

    5、拜韓信為大將後,劉邦是否絕對信任他呢?

    對於跳槽過來的韓信,才能出眾,又帶走自己大隊人馬,劉邦自始至終防範心理不減,而且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1)如安排心腹曹參等人在韓信手下,能起到一定的牽制作用。

    (2)劉邦並非把全部軍隊交給韓信,他自己還帶有部隊,最高指揮權掌握在手上。彭城戰項羽時,56萬的聯軍就是劉邦自己統帥的。

    (3)後來劉邦兩次奪韓信兵權。①成皋之戰劉邦不敵項羽,劉邦對韓信按兵不動非常惱怒,自稱使者,一早闖入韓信大營中,奪了兵權,讓韓信自己去重新招募軍隊。②垓下之戰消滅項羽後,劉邦對於韓信按兵不動請封假齊王之事再次惱怒,又闖入齊王韓信大營中,奪了兵權。

    (4)兩次改封。①楚漢戰爭結束後,改封韓信為楚王,防止他在齊地做大。②聽到有人告發韓信謀反,馬上偽遊雲夢把他抓到洛陽,降為淮陰侯。

    正因為以上種種防範措施,劉邦才會拜韓信為將,猶如千里馬有韁繩,不管如何奔跑,騎士能駕馭自如。

  • 10 # 妙眼看歷史

    引言

    韓信出生布衣,常隨身佩帶刀劍,四處遊蕩,寄食在別人家。韓信先追隨項羽,不得志後轉投劉邦。起初韓信也不被劉邦重視,離軍逃走,被蕭何月下追回。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被後世稱為兵仙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是被蕭何話語所激;韓信戰必勝、攻必克,是因為韓信熟知兵法,且能活學活用

    劉邦為何拜韓信拜大將軍

    一、韓信自薦

    韓信出生布衣,由於“貧無行”,從而不能推薦為吏。韓信雖然家境貧寒,卻胸懷壯志,這一點從韓信安葬其母親可見一斑。韓信葬母時,尋找高大開闊的地方為墓穴,旁邊可葬萬家。

    《史記•淮陰侯列傳》: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餘視其母冢,良然。

    韓信胸懷壯志,卻無處展現,若想出人頭地必須得尋找機會推薦自己。韓信無論在項羽麾下,還是在劉邦帳下,都一直在自薦自己的才能。

    項羽麾下

    韓信追隨項羽時,僅僅為執戟郎中。雖然韓信僅僅為一位哨兵,也常常給項羽出計策,只是不被項羽理睬。

    《史記•淮陰侯列傳》: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

    項羽為什麼不重視韓信呢?

    ①破釜沉舟,足見項羽善於用兵;自刎烏江,足見項羽高傲霸氣。如此高傲、善謀之人,連亞父范增的話都聽不進,怎麼能聽一個執戟士兵的話呢?

    ②項羽久經沙場,因此他認為帥才應該經過戰場的洗禮,而一位執戟郎中的話無疑是紙上談兵!所以對韓信的計策不予理睬。

    劉邦帳下

    韓信在項羽麾下不得志,又轉投劉邦帳下。在劉邦部下也是不斷的自薦自己。韓信找的伯樂是滕公蕭何,事實證明韓信的眼光還是很準的,滕公救韓信一命,蕭何幫韓信上位

    韓信“坐法當斬”,滕公是執行官。當滕公該斬韓信時,韓信高喊“漢王不想取天下了嗎?為何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不僅沒有斬韓信,並將其言轉告給了劉邦,只是沒得到劉邦重視,任韓信為糧食官。

    韓信不死心,繼續自薦。韓信這次找的伯樂是蕭何。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論自己的觀點,得到了蕭何的讚賞,只是遲遲不見劉邦重用。韓信自認為沒有希望,便離軍逃走,便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

    韓信透過自薦終於有了一展身手的機會,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歸功於蕭何的推薦。

    二、成也蕭何

    蕭何推薦韓信,也是下了一番功夫。蕭何首先將韓信推到了“國士無雙”的高度,接著告訴劉邦,若僅僅滿足現狀,可以放走韓信;若想奪取天下,必須留下韓信。劉邦聽從蕭何所言,想任韓信為將軍。蕭何勸說劉邦,要想留下韓信,不僅要任韓信大將軍,並且要設壇拜將。劉邦便“擇良日,齋戒,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軍。

    劉邦為什麼聽蕭何的話,拜一個糧草官為大將軍呢?

    ①對蕭何的信任。

    蕭何為沛縣縣令時,就一直幫助劉備;劉邦起義後,蕭何就一直追隨劉邦。蕭何對劉邦絕對忠誠,劉邦對蕭何絕對信任,這是一種經歷過戰火淬鍊的關係。所以蕭何無論推薦誰,劉邦都不會懷疑蕭何的眼光。

    ②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使劉邦驚訝。蕭何在劉邦眼裡絕對是一位頂級的人物。而蕭何月下追韓信的舉止,使韓信在劉邦心裡的地位徒然驟增。

    劉邦被項羽推到了鳥不拉屎的地方,關外還安排章邯防備自己。所以劉邦要想出關,奪取天下,必須得壯大自己、招賢納士

    ④劉邦需要一位將帥。

    劉邦的武將班底樊噲、周勃、盧綰、曹參,這些人衝鋒陷陣沒問題,但是要統領全軍卻沒人能擔當。所以劉邦十分需要一位蕭何口中“國士無雙”的將帥。

    ⑤劉邦善於招才納士。

    劉邦禮賢下士,招才納士。劉邦在於項羽爭霸時,不僅善於用人,還善於留人。拋開韓信不說,劉邦主要謀士陳平、開國元勳王陵、項羽手下大將英布等都是從項羽陣營中來投靠過來的。所以當蕭何推薦韓信時,劉邦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也要留下韓信。

    ⑥沒有賭注的賭博。

    劉邦愛賭,對蕭何的推薦同樣賭了一把。不過這是一次沒有賭注的賭博。如果劉邦賭贏了能得一位正真的“大將軍”,輸了也不過是輸掉了“大將軍”一個虛名而已。

    韓信如何做到戰必勝、攻必克

    一、具有理論基礎

    據《史記》記載,韓信即使衣食難於保障,也劍不離身。韓信喜歡帶刀劍,並非喜好爭強好鬥,要不他也不會忍受胯下之辱。劍大將軍身份的象徵,所以韓信布衣時對行兵佈陣就有所研究。

    《史記•淮陰侯列傳》: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

    韓信兵書從何而來?

    從韓信出生時的時代背景行為舉止看,韓信祖上可能為將軍,併為韓信留下兵書象徵權力的劍

    時代背景

    ①韓信於公元前231年,出生於楚國。同一年嬴政開啟了統一全國的戰爭

    ②公元前223年秦老將王翦俘虜楚君負,項燕扶持的熊啟也被俘殺,楚國滅亡

    韓信出生在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

    行為舉止:

    ①喜歡杖劍。

    ②四處遊蕩,“不能治生商賈”。

    韓信活生生一個沒落官二代的形象。

    韓信父親是誰,史書沒有記載,不過從韓信出生時代背景和韓信行為舉止推測韓信父親很可能是位戰死的將軍。因此為韓信留下象徵將軍的劍和兵書就不足為奇了。

    二、理論結合實踐

    韓信追隨項羽時,為執戟郎中。執戟郎中就是項羽帳外的哨兵。因此韓信有機會獲得項羽行軍佈陣的資訊。項羽本身善戰,要不然也不會破釜沉舟,以少勝多打敗章邯。韓信熟讀兵書,再加上在項羽旁邊耳燻目染,使韓信的軍事理論進一步昇華

    三、理論付諸實踐

    韓信被拜大將軍後,沒有立即帶兵打仗。韓信在訓軍過程進一步將自己的軍事理論付諸於實踐。

    四、在實踐中昇華

    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小試牛刀,滅章邯。打仗指揮能力在實踐中進一步得到了昇華,隨後韓信的指揮能力一路飆升,最終創造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傳奇,將戰爭昇華為藝術。

    總結

    韓信能拜大將軍,受益於自薦和蕭何的推薦。

    韓信“戰必勝、攻必克”受益於自己對兵書鑽研和實戰中磨練。同時還受益於韓信的天賦,例如對戰場的Octavia覺察、掌握轉瞬即逝的機會、對兵書的活學活用的能力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唐朝之所以開放是因為李氏家族有鮮卑血統,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