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歷說史

    朱元璋有很多妃嬪,總共為他生下了二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女兒。但在眾多妃嬪中,他最敬重的還是結髮妻子馬氏。有道是“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朱元璋與馬氏的感情非常好,關於大腳馬皇后的各種傳說也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她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賢后之一,當之無愧的賢內助楷模,如果沒有她的時時關心與幫助,朱元璋的功業肯定要受到很大影響。

    當朱元璋還在郭子興軍隊裡的時候,由於戰功越積越多,聲望也日漸高漲,結果經常受到郭子興的猜忌,有戰事的時候依靠他帶兵打仗,安定下來以後就開始找他的麻煩,有一次甚至把他關起來,不許人給他送飯。馬伕人暗自著急,最後偷了新出爐的熱餅給他送去,又怕被人看到,只好揣在衣服裡,把面板都給燙傷了。後來她處處想辦法照顧朱元璋的生活,寧願自己不吃飯也要省下來給丈夫送去,又處處想辦法在郭子興面前說朱元璋的好話,才使他平安度過難關。

    後來朱元璋的疑心病越來越重,開始大殺功臣,太子的老師宋濂也因為孫子宋慎被牽連在胡惟庸案之內,即將被連坐處死。馬皇后向朱元璋求情,說即使是平民百姓家為子弟請先生,也要好好對待,更何況是皇帝為太子請的老師,怎麼能說殺就殺?更何況宋濂早已回家養老,孫子的事情和他無關,但朱元璋只是不許。結果到了吃飯的時候,馬皇后就坐在那裡不吃不喝,朱元璋以為皇后病了,連忙詢問原因,馬皇后只說是為宋先生祈福。朱元璋聽了也難過起來,於是赦免了宋濂的死刑。

    到了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馬皇后患了重病,大臣們建議祈禱祭祀,又建議尋找良醫治病,但馬皇后卻說死生有命,祈禱沒有什麼意義,又說假如自己吃了醫生開的藥仍然不能好轉,朱元璋一定會遷怒於醫生們,於是拒絕了各種努力,病情越來越重,不久後去世,終年五十一歲。朱元璋慟哭不已,從此再也不立皇后。馬皇后在後宮中很有威望,當她去世之後,思念她的宮人們為她作歌唱道:“我後聖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懷德難忘,於萬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蒼天。”

  • 2 # 天外梵音

    朱元璋有很多妃嬪,總共為他生下了二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女兒。但在眾多妃嬪中,他最敬重的還是結髮妻子馬氏。有道是“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朱元璋與馬氏的感情非常好,關於大腳馬皇后的各種傳說也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她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賢后之一,當之無愧的賢內助楷模,如果沒有她的時時關心與幫助,朱元璋的功業肯定要受到很大影響。

    當朱元璋還在郭子興軍隊裡的時候,由於戰功越積越多,聲望也日漸高漲,結果經常受到郭子興的猜忌,有戰事的時候依靠他帶兵打仗,安定下來以後就開始找他的麻煩,有一次甚至把他關起來,不許人給他送飯。馬伕人暗自著急,最後偷了新出爐的熱餅給他送去,又怕被人看到,只好揣在衣服裡,把面板都給燙傷了。後來她處處想辦法照顧朱元璋的生活,寧願自己不吃飯也要省下來給丈夫送去,又處處想辦法在郭子興面前說朱元璋的好話,才使他平安度過難關。

    後來朱元璋的疑心病越來越重,開始大殺功臣,太子的老師宋濂也因為孫子宋慎被牽連在胡惟庸案之內,即將被連坐處死。馬皇后向朱元璋求情,說即使是平民百姓家為子弟請先生,也要好好對待,更何況是皇帝為太子請的老師,怎麼能說殺就殺?更何況宋濂早已回家養老,孫子的事情和他無關,但朱元璋只是不許。結果到了吃飯的時候,馬皇后就坐在那裡不吃不喝,朱元璋以為皇后病了,連忙詢問原因,馬皇后只說是為宋先生祈福。朱元璋聽了也難過起來,於是赦免了宋濂的死刑。

    到了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馬皇后患了重病,大臣們建議祈禱祭祀,又建議尋找良醫治病,但馬皇后卻說死生有命,祈禱沒有什麼意義,又說假如自己吃了醫生開的藥仍然不能好轉,朱元璋一定會遷怒於醫生們,於是拒絕了各種努力,病情越來越重,不久後去世,終年五十一歲。朱元璋慟哭不已,從此再也不立皇后。馬皇后在後宮中很有威望,當她去世之後,思念她的宮人們為她作歌唱道:“我後聖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懷德難忘,於萬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蒼天。”

  • 3 # 興安雜談

    馬皇后是郭子興戰友的女兒,也是他的養女,朱元璋在投奔郭子興後,得到郭的賞識,便將馬姑娘許配給了還是中下級軍官的朱元璋,從此他們相濡以沫、伉儷情深。令人欽佩的是,馬皇后沒有嫡出的皇子,朱元璋依然對她愛護有加,可見他們感情的牢固,而馬皇后也是一個十分賢明的皇后和賢惠的妻子。

    1、患難與共。馬姑娘嫁給朱元璋的時候,還是他創業階段,她沒有嫌棄他出身貧賤,而是夫唱婦隨。有一次,郭子興把朱元璋關了起來,還不給他飯吃,在朱元璋快餓死的情況下,她冒險把滾燙的餅藏在衣服裡偷偷送去,胸口多次被燙傷,但依然堅持送飯。

    2、勤儉有德。在朱元璋作戰時,馬皇后把自己的所有首飾拿出來犒勞軍隊,還組織婦女為士兵縫補衣衫。即使後來成了皇后,馬皇后依然勤儉節約,還勸告朱元璋,不要忘記民間疾苦,而且在用人上也提出了建議:“願得賢人共理天下”,被老朱奉為至理名言。

    3、宅心仁厚。朱元璋在統治中期開始,大肆誅殺功臣,很多臣子受到牽連,馬皇后多次出面營救。太子的老師宋濂,因孫子涉及謀反,被朱元璋下令處死,馬皇后下跪求情道:“民間尚且尊師重道,何況帝王家”,於是朱元璋赦免了宋濂。朱元璋要處死李文忠,馬皇后為之求情,讓李文忠保住了性命。朱元璋中期後行為偏激,除了馬皇后外,很少人能改變他的決定,馬皇后救了很多人。在馬皇后患重病時,她居然拒絕太醫為她醫治,她說:“太醫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太醫醫治不好,皇帝一定會降罪,這是我不願意看到的”。馬皇后就是這樣一個仁慈的人。

    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后病逝,年51歲,諡號孝慈皇后。永樂元年上尊諡號: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諡號: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后。馬皇后去世讓朱元璋悲痛無比,沒有再立皇后。

  • 4 # 文史並蒂

    朱元璋與馬皇后是古代皇帝之中難得有真感情的夫妻,他們的感情是經歷過時間考驗的。

    朱元璋剛剛投奔義軍時,朱元璋險些被活活餓死,是馬皇后不顧危險為朱元璋偷著送吃的。

    朱元璋與陳友諒正面對抗時,馬皇后主動發動女子為將士縫補衣物,支援朱元璋。

    朱元璋稱帝后雖然娶了不少女人,但沒有一個女人的地位能夠匹敵馬皇后,朱元璋後期性格越來越怪癖,此時只有馬皇后能夠影響他的決定,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 5 # 歷史逸事

    朱元璋與馬皇后肯定有真情。

    我們分為兩個時期來談,一是朱元璋未建立明朝前;二是建立明朝後。

    一、未建立明朝前,他們患難與共,同呼吸,共命運。

    首先:他們有都有悲苦的童年,容易同病相憐,互相愛惜。

    朱元璋出生貧寒,很小的時候就進少林寺當和尚,沒過幾年就爆發了大饑荒,他離開少林寺到處乞討,過著風雨漂泊的日子,之後去參加義軍,投在郭子興的帳下。隨著郭子興東征西戰,作戰表現勇猛,深得郭子興的重用,朱元璋逐漸打出一些自己的名氣。

    馬皇后的幼年也很悲苦,家道中落。幼年喪母,父親馬公因殺人避仇,臨行前將馬姑娘託付給生死之交郭子興撫養,郭子興將馬姑娘收為義女。由於馬姑娘天性聰慧,能詩會畫,尤善史書,而且識大體,遇到突發事情總能處變不驚,因而頗受郭子興夫婦喜愛。 郭子興看朱元璋頗有能力,做主撮合義女(馬皇后)與他。

    朱元璋夫婦二人幼年遭遇極度相像,結婚以後,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關係一直很好。

    其次,戰爭時期,患難與共,並肩作戰馬皇后儘自己所能,保住朱元璋安全與性命。

    感人故事有許多,摘取一二共同分享。

    (1)郭子興生性多疑,對朱元璋自然也少不了猜忌,有一次把朱元璋關了禁閉。馬姑娘害怕朱元璋餓死,每次都偷偷給朱元璋送飯。怕被人發現,馬姑娘都將炊餅放進自己的懷中。為了讓朱元璋吃到熱的食物,自己胸脯每次都會被燙傷,可是她毫不介意。

    此外,馬姑娘還利用自己的智慧遊說義父郭子興,並請郭子興的妾張氏為朱元璋多說好話,最終使朱元璋成功脫險。

    (2)在與朱元璋並肩作戰的日子裡,她不僅為朱元璋整理軍事檔案,而且還積極勸說朱元璋要收服民心,深得朱元璋信任。

    在與朱元璋敵對的陳友諒進兵龍灣時,不少官員百姓準備逃難。在人心慌亂的緊急時刻,馬姑娘拿自己的釵環犒勞軍隊,穩定了軍心,並且發動女子為戰士縫補衣服,對朱元璋獲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在殘酷的戰爭裡,朱元璋從妻子馬皇后那裡得到了足夠的溫暖與支援。馬皇后成為了朱元璋一生都無法替代的人。

    二、建立明朝後,朱元璋對結髮妻子依然尊重與愛戴。

    (1)不改初心,生活一如當初。

    馬皇后登上了“後宮之主”的寶座,也並未因此驕奢淫逸,反而崇尚簡樸的生活。平時自己穿的衣服,都要洗了又洗,補了又補。不僅如此,她還時時勸諫朱元璋要為政勤儉,善待百姓。她的一句“願得賢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引為至理名言。

    (2)馬皇后賢惠善良,妥善處理後宮事宜,讓朱元璋安心治理國家。

    (3)國事上,經常勸戒朱元璋不要過度殺戮,要有仁愛之心。

    在1382年,馬皇后重病纏身,醫治無效死亡。她在病榻上留下了給朱元璋的遺言:“願陛下求賢納諫,有始有終,願子孫個個賢能,居民安居樂業,江山萬年不變”。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朱元璋和馬皇后可以說是兩個人一起白手起家的,共同經歷人生中的低谷,同風雨共患難,這麼一路走過來的,感情很深厚。 此人之後再無皇后,沒有人能替代馬皇后在他心中的地位,朱元璋沒有再立皇后。

  • 6 # 小亮歷史匯

    身世背景

    馬皇后的祖上是宿州富豪。父親馬公家住新豐裡,由於樂善好施,所以家業日漸貧困。母親鄭媼,在1332年生下馬氏不久就去世了。馬公沒有兒子,視馬氏為掌上明珠。馬氏自幼聰明,能詩會畫,尤善史書,性格也頗倔強。

    馬氏的父親馬公因為殺人避仇,逃亡他鄉,臨行時將愛女託付給生死之交郭子興。鄭媼早卒,其後馬公也客死外地,郭子興越發可憐此女孤苦,收為養女。郭子興教她文化知識,夫人張氏則手把手教她針織刺繡。十幾歲的馬氏聰明無比,凡事一經指導,馬上知曉。年近二十的馬氏,模樣端莊,神情秀越,還有一種溫婉的態度,無論何等急事,她總舉止從容,並沒有疾言厲色,所以郭子興夫婦很是鍾愛馬氏,一直想給她找一個好夫婿,使她終身有托,不辜負馬公遺言。

    嫁朱元璋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社會黑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使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河南、江淮一帶大旱,赤地千里,而黃河又接連決口,饑民遍野。到至正十一年(1351),河患已經連續六年,天災人禍把廣大農民推向死亡的邊緣。這年五月,江淮流域終於爆發了以劉福通為首的大規模的紅巾軍起義。

    1352年(至正十二年),郭子興在定遠(安徽定遠)起兵響應。郭子興聚眾燒香,成為當地白蓮教的首領,同年農曆二月二十七日,率領起義軍攻下濠州後,郭子興自稱元帥。

    濠州鍾離人朱元璋前來投奔郭子興的義軍,朱元璋入伍後精明能幹,處事得當,打仗時身先士卒,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興元帥,得了賞賜,又說功勞是大家的,就把賞賜分給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隊中的好名聲傳播開來。郭子興也把他視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總是和朱元璋商量 。

    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對自己的事業將會有很大的幫助。於是便把養女馬氏許配給了朱元璋。馬氏與朱元璋成親後,和朱元璋感情深厚,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精心輔佐朱元璋。

    馬氏與朱元璋婚後不久,收養了朱元璋的親侄兒朱文正、外甥李文忠還有定遠孤兒沐英,馬氏對這三個養子視如己出,細心照顧。後來,馬氏和朱元璋又收養了二十幾個義子。

    朱元璋和馬皇后感情非常好逗是夫唱婦隨,兩人之間還流傳了兩個典故

    1.懷餅救夫

    據《明史·后妃列傳》和《明史演義》說:馬氏的義父郭子興有兩個兒子,忌恨朱元璋,於是在郭子興面前說朱元璋圖謀反叛。郭子興把元璋關了禁閉,郭子興的兒子想從此除了朱元璋,就告訴人不給朱元璋飯吃。馬氏知道以後,在廚房偷了剛烙好的燒餅放在懷中偷偷給丈夫送去。剛出廚房,恰巧與郭子興的夫人張氏撞個滿懷,馬氏害怕義母張氏瞧透機關,忙將燒餅放在自己懷中,一面向張氏請安。張氏看見馬氏神情慌張,就故意與她說長論短,馬氏勉強應答,言語支吾;後來疼的流淚說不出話來,張氏把馬氏扶進屋裡,叫奴婢都出去,仔細詢問馬氏。馬氏才伏地大哭,說明苦衷。張氏趕忙叫馬氏解開衣服拿出燒餅,那燒餅還熱氣騰騰,粘著乳頭,好容易將燒餅除下,肉差點焦爛了。張氏也不禁淚下,一面命馬氏敷藥,一面叫入廚子,速送食物給朱元璋。當晚,張氏便進諫郭子興,勸他不要聽信兒子的話。郭子興立即命令將朱元璋釋放。

    2.背朱元璋

    據《明書·懿文皇太子紀》記載:朱元璋與陳友諒對戰時,曾被對方追擊受傷,馬氏揹著傷重的朱元璋逃跑,太子朱標為此繪有影象,放在懷中。後來朱標與父親朱元璋政見不合,朱元璋追打他,朱標故意把影象遺落在地,朱元璋見到,痛哭一場,也不打兒子了。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率領大軍渡江,馬氏和將士的家眷仍留在和州(今安徽和縣)。當時長江交通線被元軍切斷,和州孤立,馬氏鼓勵將士,撫慰眷屬,穩定後方。攻下集慶(今南京市)以後,由於戰爭的需要,她還親手為將士縫衣做鞋。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陳友諒率兵東下,直逼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郊),朱元璋親自領兵抵禦。強敵兵臨城下,城中的官員、居民有的打算逃難,有的忙著窖藏金銀,囤積糧食。馬氏卻鎮靜自若,把自己的金帛全都拿出來犒賞士兵,穩定了軍心,為朱元璋獲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位居皇后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於應天府(今南京),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冊封馬氏為皇后。

    馬皇后有五子,其中朱橚最為年幼,性格放蕩不羈,長大後被封到開封做周定王。馬皇后對他極不放心,周定王臨行時,便派江貴妃隨往監督,還把自己身上的舊布衣脫下來交給江貴妃,並賜木杖一根囑咐:“周定王有過錯,可以披衣杖責。如敢違抗,馳報朝廷。”從此一見著慈母的舊布衣,周王便生出敬畏之情,不敢胡作非為。以嚴為愛是馬皇后對待子女的原則。對寧國公主、安慶公主,馬皇后也要求她們勤勞儉樸,不能無功受祿。而對待朱元璋的義子沐英、李文忠等,她慈愛有加,細心照顧視為己出。

    諸王的師傅李希顏因一小王頑皮不聽話,常用體罰懲治。一天,李希顏用筆管戳了一下一個小王的額角,小王便哭著到朱元璋處訴苦。元璋大怒,正要發作,馬皇后急忙從旁勸解說:“烏有以聖人之道訓吾子,顧怒之耶!”朱元璋覺得有理,不但沒有懲辦希顏,反而提升他做左春坊右贊善。

    後宮典範

    明太祖孝慈皇后馬皇后雖貴為皇后,每天仍親自操辦朱元璋的膳食,連皇子皇孫的飯食穿戴,她也親自過問,無微不至。宮人或被幸得孕,馬皇后倍加體恤,嬪妃或忤上意,馬皇后則設法從中調停。

    馬皇后在內宮的治理工作上“講求古訓”,並注意借鑑前朝的經驗。她覺得宋朝有許多賢惠的皇后,便命女史摘錄她們的家法,經常翻閱檢視。有人說,宋朝的皇后太過仁厚了吧?馬皇后反問道:“過於仁厚,難道不比刻薄更好嗎?”有一天,皇后問女史:“黃老之學是什麼,漢朝的竇太后卻非常地喜歡?”女史說:“黃老之學把清靜無為作為根本。像棄絕仁義,讓老百姓注重孝順友愛,這就是它的教義。”馬皇后說:“孝順友愛就是仁義,難道有讓人棄絕仁義卻去講究孝順友愛的嗎?”

    馬皇后也設法保護宮女,朱元璋曾經非常生氣地責備宮人,馬皇后也假裝生氣,讓人送到宮正司定罪。朱元璋說:“為什麼?”馬皇后說:“作帝王的不因喜怒而隨意的賞罰。當您生氣的時候,恐怕有所偏重。交付到宮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較合理了。也就是說陛下您定人罪也應該交付到有關的部門罷了。”

    馬皇后勤儉持家、 以身作則,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舊不堪,也不願換新的。後來聽了元世祖的察必皇后煮弓弦織帛衣的故事,大受啟發。就命人在後宮架起織布機,親自織些綢衣料、緞被面什麼的,然後以皇家獻愛心的名義賜給那些年紀大的孤寡老人。而剩餘的布料,馬皇后則裁成衣裳,賜給王妃公主,並解釋說:”你們生長在富貴家庭,不知紡織的難處,要愛惜財物。“

    愛民如子

    朱元璋在前殿處理事情,有時非常生氣,馬皇后等朱元璋回到後宮,常常依據事理委婉地勸阻。朱元璋的性格雖然剛毅,但因為馬皇后的勸阻而能夠減免刑罰的人也有很多。

    參軍郭景祥守衛和州,有人告密說他的兒子拿著槊想殺他的父親,朱元璋聽後大怒,想要殺了郭景祥的兒子。馬皇后說:“郭景祥只有一個孩子,別人告密的也許不是實際情況,殺了他恐怕就會斷絕郭景祥的後代。”朱元璋認真瞭解情況後,發現他果然是冤枉的。

    朱元璋的義子李文忠守衛嚴州,楊憲誣告他不遵守法律,朱元璋想召李文忠回來。馬皇后說:“嚴州,是面臨敵境的地方,隨便的更換將領不合適。況且李文忠向來賢明,楊憲的話難道可以相信嗎?”朱元璋於是停止了這件事。李文忠後來終於建立了大功。

    學士宋濂因為孫慎的事情而獲罪,被抓來定為死罪,馬皇后勸阻朱元璋說:“普通百姓家為孩子請老師,尚且將尊師之禮奉行一生,何況我們天子之家呢?況且宋濂住在家裡,一定不知道實情。”朱元璋不聽。正好趕上馬皇后侍奉朱元璋吃飯,馬皇后不飲食酒肉。朱元璋問原因。馬皇后回答說:“我在為宋先生作福事。”朱元璋內心也感到悽然,於是放下筷子站起。第二天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

    吳興富戶沈萬三多年在海外經商,為全國第一富戶,被迫捐獻家財助修都城城牆的三分之一,後又被迫出資犒勞軍隊。事情被朱元璋聞知,不料觸犯了忌諱,大怒說:“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高皇后勸諫說:“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經馬皇后勸說,沈萬三才得免去死罪,遣戍雲南。

    朱元璋曾經讓重刑犯築造城牆。馬皇后說:“透過罰勞役來贖罪,這是國家對待犯有重罪的囚犯的最大的恩惠,但本來就疲憊的囚犯如果再加重勞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朱元璋於是全都赦免了他們。

    馬皇后非常愛惜人才。一次朱元璋視察太學回來,馬皇后問他太學有多少學生,朱元璋答有數千人。馬皇后說:“數千太學生,可謂人才濟濟。可是太學生雖有生活補貼,他們的妻子兒女靠什麼生活呢?”針對這種情況,馬皇后徵得朱元璋同意,徵集了一筆錢糧,設定了20多個紅倉,專門儲糧供養太學生的妻子兒女,生徒頌德不已。

    一天,馬皇后問朱元璋:“如今天下的老百姓生活安定嗎?”朱元璋說:“這不是你應該問的。”馬皇后說:“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親,我有幸能成為天下人的母親,孩子的安定與否,我怎麼可以不問!”每當遇到災年,馬皇后就率領宮人吃粗茶淡飯,幫助百姓祈禱。朱元璋有時把賑災救濟的事情告訴馬皇后,馬皇后就說:“賑災救濟不如事先有積蓄好。”有時朝廷官員上奏完事情,在宮廷中聚餐,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來酒菜自己事先嚐一嘗。味道不好,於是就告訴朱元璋說:“作為人主奉養自己應該差一些,奉養別人應該豐厚。”朱元璋為此整頓了光祿寺的官員。

    因病去世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想尋找馬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馬皇后拒絕說:“分封爵祿偏愛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馬皇后堅決拒絕才停止了這件事。然而有時談到父母早亡,馬皇后常常痛哭流涕。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馬皇后在睡覺的時候得病。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太醫院的良醫診治。馬皇后對朱元璋說:“死生,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麼用處呢!況且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病情加重時,朱元璋問她想說什麼。馬皇后說:“希望陛下能夠求取賢能的人,聽取別人的意見,自始至終,認真對待,子孫都能夠賢能,大臣百姓都能夠有所依靠罷了。”

    馬皇后在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丙戌日(八月二十四)去世,享年五十一歲。朱元璋非常傷心,於是從此不再立皇后。

    《明史》: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蔡東藩:她總舉止從容,並沒有疾言遽色。的是國母風範。

    參考《搜狗百科》

  • 7 # 風不止

      朱元璋很愛馬皇后,而且對馬皇后也充滿了感激之情。當年朱元璋落魄的時候,身邊陪伴他、幫助他的人是馬皇后。馬皇后在朱元璋還沒有繼位之前就已經嫁給他了,一直在朱元璋背後默默支援他,所以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感情也特別深。馬皇后雖貴為皇后,每天仍親自操辦朱元璋的膳食,連皇子皇孫的飯食穿戴,她也親自過問,無微不至。宮人或被幸得孕,馬皇后倍加體恤,嬪妃或忤上意,馬皇后則設法從中調停。朱元璋在前殿處理事情,有時非常生氣,馬皇后等朱元璋回到後宮,常常依據事理委婉地勸阻。朱元璋的性格雖然剛毅,但因為馬皇后的勸阻而能夠減免刑罰的人也有很多。《明史》: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蔡東藩:她總舉止從容,並沒有疾言遽色。的是國母風範。

  • 8 # 小吱吱z

    從無名小卒到一國之君,他金戈鐵馬併吞八荒,她生死相隨無怨無悔。她的一生,都陪伴著他,也陪伴著大明王朝和子民,傾盡所有,直至死亡。這段話說的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他的妻子孝慈高皇后馬氏的故事。

    說起這二人,著實是令人羨慕的一對,兩人結婚一共30年時間。馬氏是在郭子興的主持下,嫁給了朱元璋,兩人此後也是攜手渡過了諸多苦難,所以朱元璋和馬氏的感情十分深厚。等朱元璋建國稱帝后,馬氏被封為皇后,雖然朱元璋給人的印象是一位脾氣暴躁的人,但他對馬氏一直有著尊重、感激之情。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慢慢往下看!

    至正十二年,郭子興在定遠聚眾起義,自稱了元帥。25歲的朱元璋正當盛年,志意廓然。入了軍後,他不爭不妒,總是將自己的功勞讓給大家。郭子興看他是個人才,心下自喜,便做了主,將溫婉聰慧的女兒嫁與了朱元璋。

    二人的新婚雖美滿,但世事總非一帆而順。朱元璋在郭子興手下屢立戰功,因而遭人記恨,郭經不住小人讒言,多次將朱元璋關禁閉。馬氏便暗中為其送食物,助他化解一時之難。

    漆黑的夜晚,他獨自躺在冰冷的空室中,飢餓讓身體的溫度消耗得更快。便是此刻,無人的小道上出現了一個孤單的身影——她冒著寒風送來了食物。她將滾燙的炊餅藏在胸口,因心中太過著急,以至於連皮肉被燙傷也渾然不覺。

    他看到她從心口處拿出的炊餅,內中感動無可名狀。他緊緊握住她早已冰涼的手,默了半晌。

    後來,她每日如此,風雨無阻。可朱元璋不知道,馬氏為此已獨自捱餓了許久。

    多年後的某一天,他再回顧起這段往事時,將她送的餅喻為“蕪蔞豆粥”、“滹沱麥飯”,乃救命之食,常常以此事向宮人嬪妃誇讚她的賢惠體貼。

    四海飄零,戰亂不休。至正二十餘年,他與敵軍對戰不慎受傷,意識模糊。隨戰的她努力想將他扶起,卻幾番失敗。

    可遠方飄渺的馬蹄聲漸漸響起,這一切容不得她繼續耗下去。馬氏二話不說,以一個女子之身,背起了比自己重許多的朱元璋。

    她自小性格溫婉,卻不效古人裹足之俗習,常有人取笑她為“馬大腳”。可正是這雙被世人屢屢嘲笑的大腳,承載著她和朱元璋兩個人的重量,跨越了鮮血和死亡,跨向了新生。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四海終清平,二人再無需受凍捱餓顛沛流離,他們成為了那個時代萬人敬仰的一對。

    朱元璋晚年時期,開始變得暴戾多疑。他不相信身邊的每一個人,害怕失去江山的歷史會在他朱家重演。於是,便有了文字獄,有了無窮無盡的殺戮,他不斷以各種藉口賜死王侯將相,即便是功勳顯赫的開國元老,也難逃宿命。

    自那以後,整個大明宮都籠罩在了殺戮的陰影之中,人人自危。

    “定天下以不殺人為本。”她總是在他身邊屢屢勸諫,每一次有罪呈堂,她便在旁為他耐心分析,獻上權宜之計。如此反覆不知倦,她阻止了次次戮刑,挽救了條條生命。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體恤百姓的好皇后,終於在勞累中病倒了。

    御醫進進出出,群臣爭相禱告。可她的病還是日漸嚴重,朱元璋心下發慌。她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奉獻給了他。在他登上帝位前,她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當他做了皇帝后,她又屢屢為百姓勞形。如今,他唯一能為她做的,卻只有四處尋求良醫。

    迷離之際,馬皇后對著守在她身邊的朱元璋說道:“這世間的生生死死,都不過是天命罷了。禱告又能怎麼樣呢?不必讓那些大夫忙活了,沒用的。如果他們給我開的藥方醫不好我,陛下又要怪罪那些無辜的人了……”

    直到臨近死亡的那一刻,她還依舊念著別人的性命。

    “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這是她最後的話。

    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感情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最原本的愛,他不參雜任何利益因素,並且,經過這麼多年的相處,他們二人早已把對方視為自己的一部分,誰都離不開誰!在馬皇后死後,當時的世界上,只怕沒有一個人敢和朱元璋"剛"正面了!

  • 9 # 輝大少39885331

    答:明太祖朱元璋,史書記載他本出身農民,幼時家庭貧困,生活異常堅辛,從小便給地主家放牛,年長些便出家當了和尚,好歹有口飯吃,而後從寺廟出來便開始了四處流浪,乞討為生的生活。艱苦的流浪造就他堅毅果敢的個性,行腳四方令他心量廣闊,眼光宏遠。

    年輕時的朱雲璋吃了不少苦,因而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亂世使他叄軍入伍,亂世令其官運亨通,因其屢立軍功,不貪財物,受到領導賞識並引為心腹,後領導又將乾女兒許配與他,即是後來的馬皇后。馬皇后是大家閨秀,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素質相當高,而且心腸柔軟,有母儀天下之風;嫁與朱元璋後,便常隨左右,與其躍馬天下,金戈鐵馬四處征戰了,朱元璋曾失敗坐過牢,馬皇后亦是不離不棄,千方百計送好吃的給他以至被燙傷,朱元璋感激涕零,從此發誓要給她好日子。苦難中的伴侶,不離不棄,感情早已昇華,那是真感情、真愛情,歲月的磨練更令日久彌堅。感嘆今日諸多情感已淪為濫情、物慾、肉慾乃至分崩離析,老死不相往來矣。這足以成為我們的現代愛情觀標版。

    馬皇后這個人,可以說是端莊典雅,母儀天下。朱元璋作為創業皇帝,自然陰謀陽謀,無所不用其及,而且殺心甚重,要不是馬皇后從中周旋,身邊的人幾乎會被他殺光,據史書記載:有一日朱元璋特高興,與馬皇后喝酒暢談,聊到當時叄軍打仗,未曾想今日卻當了皇帝,開心之餘便無所顧忌的聊了一大難,不該說的都說了,酒醒後感覺不對,身邊兩個侍奉的小太監都聽到了,認為有損皇威,欲殺之。好在馬皇后早已令二人一個裝聾,一個裝啞,自此逃過一劫。如此例子,不勝列舉。馬皇后的慈悲心腸,亦挽回朱元璋的不少殺業啊!其逝後被封為‘孝慈高皇后’,可謂是實至名歸矣!

    願在讀諸位:“此生已得一人心,攜手天涯共白頭”。

  • 10 # 人者仁義也

    歷史中的記載馬皇后是一個十分賢惠的人,明史對她的評價非常高,說她:

    高皇后從太祖備歷艱難,贊成大業,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是一個母儀天下的模範人物。我們可以看看歷史上的馬皇后是什麼樣的人,藉此可以瞭解她與朱元璋感人肺腑的故事。

    朱元璋起兵之前的馬皇后是一個賢內助

    馬皇后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名字,只知道她叫作馬氏,是宿州人。馬皇后從小雙親就去世了,是一個孤兒。由於馬皇后的父親對待郭子儀非常好,臨終前託孤給郭子興,於是馬皇后就成為郭子興的義女,郭子興對待馬皇后很好,1352年(至正十二年),郭子興在定遠起兵正式造反,當時朱元璋投奔了郭子興手下,朱元璋很有能力,打了幾個勝仗,被郭子興當做自己的心腹,就這樣郭子興把馬皇后嫁給了朱元璋。

    郭子興雖然看重朱元璋,但是也擔心朱元璋功高蓋主,自己壓不住朱元璋,有一次他就把朱元璋關起來了,而且當時還正值糧食歉收,被關押的朱元璋時時吃不飽飯,馬皇后為了丈夫吃飽飯,偷偷的從廚房拿出剛出爐的炊餅,放在胸前懷揣著前去看望朱元璋時,拿給朱元璋吃,由於炊餅剛剛出爐,放在胸前,把肉都給烤焦了。馬皇后還是偷偷的送過去,為了搭救朱元璋,她把家裡的所有財產全部給了養母張夫人和郭子興的妾張氏,最後兩人幫忙說情,這才放出了朱元璋。

    朱元璋後來自己創業,攻下集慶(今南京市)以後,當時和陳友諒長期征戰,戰事緊逼,後方後勤有時候跟不上,馬皇后還親手為將士縫衣做鞋。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陳友諒直逼南京,朱元璋趕往前方禦敵,集慶城內人心惶惶,為了穩定軍心,馬皇后把宮中的金帛全都拿出來犒賞士兵,穩定了人心。而且她還常常勸諫朱元璋少殺人。

    朱元璋稱帝之後的馬皇后是一個賢德的皇后

    朱元璋稱帝以後,馬氏被封為皇后,朱元璋有感妻子的賢德,常常在大臣們面前說皇后賢德,把馬皇后比作唐朝時期賢后長孫皇后,散朝之後回到後宮就和馬皇后說自己在朝堂的上說的話,接下里馬皇后說的話,就很有政治水平了,馬皇后說:“我聽說夫妻之間相互保全十分容易,君臣之間相互保全十分難,陛下沒有忘記我們當年的艱苦日子,希望陛下以後也不忘記和臣子們度過的艱苦日子。而且我也不敢自比長孫皇后。”

    馬皇后還常常救助官員和其他人的性命。當時的參軍郭景祥守和州,有人參奏說他的兒子想要殺他的父親,朱元璋大怒,想要殺了郭景祥的兒子。馬皇后勸朱元璋說:“郭景祥只有一個孩子,別人告密的也許不是實際情況,殺了他恐怕就會斷絕郭景祥的後代。”朱元璋認真瞭解情況後,發現他果然是冤枉的。朱元璋的義子李文忠守嚴州,楊憲誣告他不遵守法律,朱元璋想召李文忠回來。馬皇后勸朱元璋不要相信,而且臨陣換將不是好事。朱元璋聽從了,李文忠後來終於建立了大功。當時的吳興富戶沈萬三修築城牆還犒賞軍隊,朱元璋大怒一個平民就敢這麼做,想要殺死沈萬三,最終是馬皇后勸諫,沈萬三才被流放到雲南。有時候朱元璋被侍奉的宮人搞得生氣,馬皇后也假裝生氣,讓人送到宮正司定罪。她說陛下在氣頭上,判處罪行也會很重,而宮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較合理。

    馬皇后還關心天下人民,每當遇到災年,馬皇后就率領宮人吃粗茶淡飯,幫助百姓祈禱。如果遇到災害更厲害的年月,馬皇后則吃麥飯野羹。朱元璋有時把賑災救濟的事情告訴馬皇后,馬皇后就說:“賑災救濟不如事先有積蓄好。”其實這句話說的很對,每當遇到災年,百姓民不聊生,政府一直救災,看上去不錯,實際上還不如事先對災年有所防範。後來明朝大軍攻佔大都城,得到了寶玉,馬皇后就對朱元璋說:“元朝有寶玉卻不能夠守住國家,帝王自有自己的寶物。”朱元璋就知道馬皇后在勸解自己多重用賢人。

    馬皇后生活十分簡樸,穿的都是十分樸素的衣服,衣服穿破了也不願意換。她還在宮裡架起織布機,紡織一些衣服給那些孤寡老人穿。而剩餘的布料,馬皇后則裁成衣裳,賜給王妃公主。

    當時的朱元璋曾經想尋找馬皇后的族人,封給他們一些官職,馬皇后反對,她表示分封爵祿偏愛外戚之家,不合乎律法。但是一談及自己的父母,馬皇后就淚流滿面。朱元璋最後封馬皇后的父親馬公徐王,母親鄭氏為王夫人,修建墓室安置守廟人。

    1382年(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重,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良醫診治。但是馬皇后拒絕了,她對朱元璋說:“生死有命,祈禱祭祀沒有用,而且醫生也不可能讓人活命,要是治不好陛下到時候也會責罰他們。”最後病重去世,《明史》上說朱元璋痛哭,從此再也沒有立過皇后。16年後朱元璋去世。

    慟哭,遂不復立後

  • 11 # 聞學天史

    朱元璋和馬皇后感情甚篤,而且朱元璋頗為尊重馬皇后,即使馬皇后過世以後也沒有再立皇后。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歲月裡,馬皇后一直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精心輔佐朱元璋,穩住後方。朱元璋能夠發跡,馬皇后功不可沒。甚至有人說要是沒有這位馬皇后,朱元璋只能是那個窮一輩子的朱重八。

    歷史上人人稱道:模範夫妻

    馬皇后,原名馬秀英,出生於宿州,父親是當地的富豪,母親在她出生後不久便去世了。父親馬公從小視馬秀英為掌上明珠,因不愛纏足,就有了馬大腳的綽號。

    後來,父親因為惹上人命的官司,無奈之下,將女兒託付給生死之交的朋友郭子興,郭子興念及兄弟情義,將她收為養女,對她視同己出,義父教她識字,義母教她刺繡。

    元末動盪不安,各路英雄都趁亂起義。郭子興也趁亂在濠州揭竿起義。這時候,朱元璋也因走投無路而前來投起義軍。

    起初,郭子興非常賞識有勇有謀的朱元璋,由於郭子興的賞識,機緣巧合之下,朱元璋和馬皇后走到了一起。朱元璋就成了郭子興的乾女婿。

    而之後,由於朱元璋在短短的時間裡快速提升,引起郭子興兒子的記恨,郭子興受兒子的挑撥離間,說朱元璋有謀逆之心,郭子興一氣之下,將朱元璋關起來,不給吃的,打算餓死朱元璋。

    馬秀英見此性情,就偷偷地給送吃的,據傳說剛出爐的餅太熱,馬皇后把熱餅放在衣服裡,把身體燙壞了。正是由於有馬姑娘的相救,朱元璋才熬過了那段日子,最終,郭子興看在義女馬秀英的份上,將他放了出來。這就是馬皇后“懷餅救夫”的故事。

    馬皇后與朱元璋同生共死的見證,使得他們之間積累了深厚的感情。後來,朱元璋憑藉著自己的威望和能力收攬了郭氏餘部,成為一方統帥。

    在與陳友諒對攻時,朱元璋血親侄兒朱文正,這是老朱為數不多的血緣親戚。朱文正守南昌,非常辛苦,後來因為戰後封賞給得太少了,朱文正不太高興,開始墮落了。

    把老朱氣得要治罪,馬皇后出來說文正怎麼怎麼不容易,又戰功赫赫,況且就是耍耍脾氣,也不是造反。這一勸說,老朱不再追究。

    馬皇后一直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精心輔佐朱元璋。她親手為將士縫衣做鞋,撫慰眷屬,鼓勵將士。此外,為了幫助朱元璋穩住軍心,她還拿自己的金帛拿出來散發給軍士們。

    朱元璋稱帝后,馬皇后更是表現出賢良的一面,多次保護朝中賢良的大臣,因此受到舉朝稱頌。朱元璋開創了“洪武之治”,與馬皇后的賢良是分不開的。

    朱元璋的賢內助:馬皇后

    朱元璋登基後即冊封她為皇后,並且對她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能聽取和採納。

    至此,馬皇后正式成為一國之母。馬皇后是文體兩開花,不光是能做朱元璋的賢內助,有時候不打仗了,馬皇后就帶領著軍隊的家眷熬夜為前線部隊織造軍衣,所以說,她雖然是個女子,卻頗有膽識。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攻克太平後,率領主力部隊渡江,當朱元璋帶大部隊走後,剩下的只有一幫老弱婦孺了,馬皇后認為元軍有可能會趁機進攻後勤,所以她當機立斷,率領後勤緊急渡江。

    也整如馬皇后所料,她前腳剛走,元軍就正好來進攻。

    元軍走了,陳友諒又來了,大舉來攻,直逼集慶(今南京),朱元璋率軍於龍灣和陳友諒展開激戰時,後方若亂了,前線必然軍心大亂,但馬皇后卻臨危不懼穩定了後方。

    朱元璋幾次要封官加賞馬皇后親族,都被馬皇后勸止:“皇上如果偏袒外戚,有可能會引起臣民的不滿。”除此之外,馬皇后還多次告誡孃家人,不可驕奢自大。

    朱元璋容易暴怒,動不動要殺大臣將才,馬皇后總是積極地勸諫,婉言規勸,甚至勸告朱元璋不要忘記民間的疾苦,使朱元璋有所節制,

    相傳,明初有個商人叫沈萬三的,曾資助過朱元璋的紅巾軍,號稱“貲鉅萬萬,田產遍吳下”,江南第一富商。

    《明史》記載這樣一段對話:

    朱元璋問:“朕有百萬軍,汝能遍濟之乎?”

    沈萬三說:“沒問題,每一軍犒金一兩。”

    朱元璋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的也是我的。”

    所以朱元璋要以亂民罪殺掉他,馬皇后及時出來勸說,最後沒收財產,流放了沈萬三。

    可見,馬皇后不僅關心朝政國事,且對朱元璋產生了一定影響。

    最能左右朱元璋的人:馬皇后

    要知道,創業容易,守業太難。對於朱元璋來說,後面的考驗還多著呢。他需要克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脾氣太爆,動不動就想把人幹掉。

    而最能左右朱元璋的人,確實只有馬皇后。在朱元璋晚年對官場的清洗下,許多功臣和黨羽遭到殺戮,動不動一殺就是上萬人,這要不是有馬皇后在一邊攔著,朱元璋可能殺的人更多。

    《明史》說:朱元璋處理完政事時,非常生氣,等朱元璋回到後宮,這時候馬皇后常常會委婉地勸阻。所以朱元璋雖然性格比較烈,但是馬皇后的勸阻讓很多人獲了救。

    不過還好,馬皇后這份朱元璋欣賞不了的仁慈,並沒有降低她在丈夫心中的位置。

    總之,朱元璋一想殺殺戮,大腳馬皇后就要想辦法救人,翻閱史書,你會發現馬皇后的善意是那種發自內心、沒有任何雜質的。

    除此之外,還能看出,馬皇后是一個對自己有著高要求的人。話說,馬皇后本人很喜歡看史書,所以空閒的時候,她就要求宮裡的妃子們也都學習一些古代聖後賢妃的品行。

    朱元璋治理國家傷在一個“猛”字上,做事太過刻薄。相比之下,馬皇后卻顯得寬仁慈愛。

    由此可見,朱元璋與馬皇后還是互補一類的夫妻。

    生命垂危依舊為臣民著想:馬皇后

    洪武十五年,跟朱元璋一起從苦難中並肩走來馬皇后卻染病在床,臨近了生命的終點。

    之後,馬皇后病情加重,群臣紛紛上表,請求下詔遍訪名醫。朱元璋此時也因馬皇后的病情加深,顯得憂心忡忡,焦躁不堪。榜文發下去很多天了,所謂的名醫也來了不少,可就是不見效果。

    朱元璋大發雷霆之怒,惡狠狠地說:要是救不了皇后的命,全讓你們陪葬,哪個也活不了!”群臣和宦官一看皇上情緒不好,都不敢言語,只會低著頭望“病”興嘆。

    馬皇后勸朱元璋說:“生死有命,禱祀何益?白白地浪費人力財力。世有良醫,也不能起死回生,倘若服藥後不見效,大家恨罪起治病的醫生,豈不是增加妾的罪過嗎?”

    因後馬皇后拒絕吃藥。不久,馬皇后就去世了,享年51歲。朱元璋悲痛得大哭,從此不再立皇后。

    馬皇后是和朱元璋一起從患難中走過來的人,只有她的話朱元璋才肯聽,她的去世使得朱元璋嗜殺的性格再無遏制,於是,一場又一場的大屠殺發生了。

    寫到最後

    馬皇后與朱元璋感情深厚,即使馬皇后過世很久,朱元璋看到馬皇后的遺像時,也睹物思人,嚎啕大哭。可見,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感情絕對的真摯。縱觀馬皇后的一生,她的賢良、為人,都是令人敬佩的,所以說,她的格局很大,站得很高,看得很遠。而且在她生命垂危時,仍記掛著讓老朱“求取賢能之人”,讓百姓有所依靠。

  • 12 # 錦書無憑

    洪武十五年八月,一個人去世了,這個人的死在歷史上似乎並不是什麼大事,但對於朱元璋而言,卻是一個真正的悲劇。這個人就是馬皇后。

    馬皇后她救朱元璋於危難之中,在朱元璋被困、就快餓死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給朱元璋送飯。即使在大富大貴後,她也保持了簡樸的作風,不驕不奢,並勸告朱元璋不要忘記民間的疾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願得賢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引為至理名言。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阻止了朱元璋的很多惡行。朱元璋要殺朱文正,她勸告朱元璋,朱文正是你的侄子,立有大功,請你不要殺他;朱元璋要殺李文忠,她勸告朱元璋,李文忠是你的外甥,也是你的養子,留他一命吧;朱元璋要殺宋濂,她跪下求朱元璋,宋濂是太子的老師,老百姓尚且尊師,何況帝王家呢?

    她就是這樣用她的慈愛去關懷每一個她認識或是不認識的人,把他們從朱元璋的屠刀下救出來。她比朱元璋更知道人命的可貴。

    她重病後,自知很難醫好,居然拒絕醫生為她醫治,朱元璋問她原因,她的回答實在感人心魄。她說:人的生死是由命運決定的,求神拜佛是沒有用的,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如果讓醫生為我醫治,服藥無效,陛下一定會降罪於醫生,這是我不想看到的。這是一個始終用自己的愛心關懷他人的人,即使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她還是那樣做的。

    她在病榻上留下了給朱元璋的遺言:“願陛下求賢納諫,有始有終,願子孫個個賢能,百姓安居樂業,江山萬年不朽。”含笑而逝。朱元璋靠在她的身邊,這是他一生中最愛的女人,這個女人給了他無數的幫助,卻從未向他索取過什麼,她的一生就是這樣度過的。

    經過了那麼多的磨難,朱元璋的心早已比鐵石更加堅硬,自從他的父母死後,無論多麼絕望、多麼痛苦,他也很少掉淚。因為他知道,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但此時,他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他放聲大哭,只有痛哭才能哀悼眼前的這個人,只有痛哭才能發洩他心中極度的痛苦!因為他終於發現,眼前的這個人就是他的一切,就是他的唯一。

    馬姑娘,這個平凡的女子,在困難的歲月裡,她沒有嫌棄出身貧賤的朱元璋,而是跟隨著他,為他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無論環境多麼險惡,情況多麼複雜,她始終遵守了自己當年的承諾。無論貴賤生死,永不相棄。在她的丈夫成為皇帝后,她仍然以愛心待人,每當朱元璋舉起屠刀時,她總是上前阻止。

    她用女性特有的母性和慈愛關懷,挽救了許多的人。雖然她最終也沒能把朱元璋這輛失控的車拉回軌道,但她已經做了她能做的一切事情。

    在今天,我們可以說,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生如夏花,逝如冬雪;人生如此,何悔何怨。馬皇后的死給了朱元璋巨大的打擊,之後朱元璋在錯誤與偏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他生命的終點。

    可見馬皇后在朱元璋背後默默做了多少事情,在一個王朝建立之時,她為了他付出了多少,朱元璋對於任何人都會持以懷疑,但唯獨對這個人,一直不讓他做錯事的女人,沒有任何懷疑,只有深切的愛。

    當年,他宴請群臣,告訴他們,創立明朝,功勞最大的人中,就有我的妻。

    他敬她、愛她,甚至有點怕她。

    她去了,他從此再沒有皇后。

    如果說這世間有最美好的感情,莫過於萬千人中,我的心中,只有你一人。

    她嫁給他真心真意,他娶了她也倍加珍惜。

    愛有緣,情無價,黃金不掩沙。

    這是多麼浪漫的一段感情啊!

  • 13 # 深更讀史

    朱元璋和馬皇后感情如何?

    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感情很好,這也是皇帝當中少見的。朱元璋在投奔了郭子興之後,受到器重。郭子興還把養女馬氏許配給了朱元璋。馬氏與朱元璋成親後,和朱元璋感情深厚,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精心輔佐朱元璋。

    兩人是結髮夫妻,更是患難真情。或許這還看不到他們的感情。但是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雖然有了更多的女人,但他從來沒有冷落馬皇后。據說,馬皇后竟然敢坐龍椅,朱元璋竟然不生氣。而且,馬皇后甚至能夠左右朱元璋的想法,這也是非常難得的。而在馬皇后死後,朱元璋非常傷心,再也沒有立皇后,足見在他的心裡,沒有人能夠替代。

    馬皇后是個怎樣的人?

    馬氏家的祖上是富豪,但父親馬公因為殺人避仇,逃亡他鄉,臨行時將愛女託付給生死之交郭子興。馬氏自幼聰明,能詩會畫,尤善史書,性格也頗倔強。自從嫁給朱元璋後,她可是很好的賢內助。

    朱元璋南下之時,馬氏曾負責往來的文書,並做得井井有條,同時她還勸朱元璋不要擾民,更不要濫殺,深得朱元璋的讚賞。馬氏鼓勵將士,撫慰眷屬,把自己的金帛全都拿出來犒賞士兵,穩定後方。

    成為皇后以後,馬皇后每天仍親自操辦朱元璋的膳食,連皇子皇孫的飯食穿戴,她也親自過問,無微不至。她勤儉持家、 以身作則,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舊不堪,也不願換新的。

    朱元璋這個人好殺,脾氣也不好,要不是馬皇后壓著,勸著,恐怕不知道有多少人死於朱元璋之手。客觀說,馬皇后的確是朱元璋的賢內助,不僅管理著他的生活,對於他的治國,同樣影響很大。《明史》: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可以說,馬皇后是大明難得的賢內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首歌能讓你回想起兒時無憂無慮的生活,與天真無邪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