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冶鐵匠

    一,有真材實料的導演,會挑劇本,會找適合的演員,懂得音樂與場景的配合,服裝和道具之類的玩意兒也要知道,拍攝的時候畫面感強,這就如同酒店的大廚,除了清楚做菜用的材料,炒菜的手還得熟練,什麼時候放什麼料,對火候的把握要做到胸有成竹。

    二,至於演員,好的演員標準,就是你在電影中看到他時,沒有演戲的感覺,彷彿他跟影片融為一體了,他就是劇中的人,散場後,人們提到的還是他演的那個人物形象,而不是談論他的名字。換言之,他把人物演活了,或者是,他就是本色出演。

    三,一部好電影,或有深度,能引人深思,給人啟發;或讓人印象深刻,許久不忘;或有創新,令人耳目一新……這些都需要導演和演員以及劇組成員等各方面的默契配合。

    你看了一次,覺得不夠,又刷一次,看出一些不同,但又意猶未盡,於是,三刷、四刷……

    看了好電影,你同時也就明白:

    哦!這就是好的導演拍出來的片子;

    哦!這就是好的演員演出來的電影!

  • 2 # 尿不溼影視

    一部成功的電影離不開好的導演和好的演員,那麼下面我就從兩個方面簡單的談談導演的功力和演員的演技。

    第一:導演的功力

    導演的功力簡單的理解就是講故事的能力,首先導演要有一個好的故事(劇本),這個就要求導演會選劇本或者自己能寫能打磨劇本,同樣一本劇本放到不同導演身上會匯出不同感覺的電影,導演後期要對劇本進行適合自己的精心打磨,讓劇本烙上自己特有的烙印,這樣導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其次就是透過鏡頭將故事精彩的講出來,這裡的精彩不是自己認為精彩,而是站在觀眾的角度上精彩,把握市場的需求和觀眾的喜好,這個很難。

    第二:演員的演技

    演員的演技個人認為就是演員對角色的把握,對觀眾的帶入性,只有演員自身融入到角色當中後才能利用語言表情動作等對觀眾進行誘導性的吸引,讓觀眾先融入到角色中才能再次融入到電影中,成功的演員往往都是帶有角色的烙印,比如趙薇的小燕子,王寶強的許三多和順溜,傻根,孫儷的甄嬛娘娘等,都是演員將角色演活了把觀眾帶入進去後得到的烙印和認可。

    很多小鮮肉演技差,那是因為自己在演戲的過程中並沒有將自己融入角色當中,全程尬演,自己都沒有融入怎麼讓觀眾融入,融不進去就得不到烙印,得不到認可。

    總得來說一部好的電影離不開用心用功的導演和能融入角色的演員。

  • 3 # 旅行的古塵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如果僅就一部電影的話,可以參考的點比較少,常見的有:整個電影的節奏和剪輯水平,輕重緩急、平鋪高潮的設定是否得當或具有藝術感。

    演員(尤其是配角和其他演員)的表演是否很好的融入劇情整個電影的立意是否被很好的詮釋

    如果要集中評價某部電影(設為電影A)的一個導演的話,最好是綜合幾部電影來說,其中包括這個導演的其他電影(如A1、A2等)。

    還有就是要包括A電影其它主創人員(主演、編劇攝影)等的代表作,透過這種交叉對比,來分析這個導演在劇情把握、鏡頭藝術、塑造演員等各方面的水平。

    舉個例子,比如說王家衛的電影時,他的電影敘事結構很另類,這是其他電影裡都沒有的,所以這就是他的風格。

    而他的電影美術和服裝造型也都做的很好,但一般都把這個成果歸功於美術師張叔平,因為張在其他導演的電影中也表現出了同樣的水準,可以認為和王家衛關係不是很大。

  • 4 # 流螢扒劇

    導演的功力:一個優秀的導演不僅要會選劇本,還要善於處理劇本的情節,把劇本上的文字轉換成為鏡頭語言,這需要導演的想象力和藝術感。一個優秀的導演還要具備一個符合大眾口味的審美。電影是由畫面構成的,無論這種畫面是什麼風格——比如陳凱歌的《妖貓傳》構畫出大唐盛景,畫面華麗旖旎,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2》在春節檔上映,畫面熱鬧、時尚、喜感——都要具備一個最基本的美感

    演員的演技:首先是演員要能夠代入到角色中,也就是所謂的走心,去思考角色,想象角色,塑造角色,說難又不難,都要看演員的用心程度。一個神態,一個眼神怎麼樣,就能看出演員與角色的融合怎麼樣。當然,演員的演技還是得靠不斷學習來積累經驗,挑戰不同角色,經過時間沉澱的東西總是好的。比如趙麗穎演誰像誰;蔣欣演繹的華妃,形象深入人心;張子楓在《唐人街探案》中邪惡的眼神和笑讓多少人心存陰影

  • 5 # 楊柳清風LY

    導演一是對劇本進行二度創作的能力,如何形象的展現在觀眾面前,這是功力,二是導演要會選演員,激發他們的潛能,調動他們的演技

  • 6 # 草帥影視

    又是一個很大很深的問題,在普通大眾看來導演就是那個說卡的人,沒什麼了不起的。有人說導演就是整個影片拍攝過程中說行,或者不行的那個人。

    一部電影導的好不好,觀眾一看便知,假如一部電影畫面漂亮,音效出彩,表演真實可信,能讓觀眾獲得滿足感。就能算是一部好電影,可是你也許要問,如果我們喜歡這個故事,這不是編劇的功勞麼?如果要說表演,那個主演不是很出名麼,他演什麼像什麼,再說了演員的服裝也不是導演設計的,還有漂亮的跟拍鏡頭,又不是導演負責操作攝影機,我們喜歡的電影插曲,也不是導演寫的,電影裡震撼的音效,也不是導演做的。有評論認為我們太高的評價了導演在一部影片裡的作用。

    可是你不知道導演除了判斷影片拍攝這個巨大工程裡的行,還是不行,他不能出現重大的錯誤,否則一部影片會因為導演的判斷失誤而成為一部爛片。

    除了這些,導演還要全程和影片專案綁在一起,通常導演跟電影綁在一起的時間要比任何一個製作人員或者演員都要長,導演首先要選擇故事題材,或者決定是否接受制作人的片約,接下來要和編劇一起定劇本終稿,有時要徹底重寫,然後,選角色、排練,召集其他人,勘景,確定風格,等等,這些還都是前期的工作。

    比如吳京在《戰狼2》拍攝的時候,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如果他不是導演,只負責演出,

    那他的壓力要小的多,不至於要抵押房子,當然吳京導演的結果證明了,他是一個好導演。

    開拍了導演就變成了一場戰役的總指揮,那麼要看導演的功力,你想想一場戰役的總指揮要具備什麼素質,要確定好戰略,戰術,還有衝鋒,打掃戰場,對待戰俘,然而,導演要比戰爭指揮更不容易,因為傳統的戰爭指揮家的敵人是非常明確地,而導演要打贏一部影片戰役,要影片成功,他的目標是非常模糊的,細心思考一下,導演的敵人應該是所有大眾的心裡需求。這是一個虛擬的敵人,你看看導演難當不,導演的功力表現在導演是否把控好了整個電影,在這部影片裡是否讓觀眾感覺到了他的野心和想法。這才是導演的功力所在之處。

    至於演員的功力,本人經過長時間的觀影,總結出來好的演員都不是外漏的,膚淺的,都是深沉的,內斂的,藏著掖著的。

    如果觀眾不相信某一段表演,他們是不是會想今天晚上吃點什麼,完了這就說明演員沒有演好,他沒有能讓觀眾感覺到他的心跳,只是一味的在表演,偉大的演員能夠讓觀眾看到他的心跳,有時候甚至讓觀眾感覺到他自己也沒有感覺到的內心矛盾。

    這一點在最新的綜藝《演員請就位》裡陳凱歌導演幾乎每場演出都要重複問的問題:

    你是一個兒子,我沒有感覺到你是一個父親將要被打死時候的兒子,你是女主的發小,我沒有感覺到,你跟她是發小的關係。可見戲都在演員揣摩角色內心世界裡,而不再表演,臺詞,如果連角色的心裡都沒有抓住,或者都沒有選擇好,要給觀眾呈現怎樣的心裡情緒,當然是演不好電影的。

  • 7 # JASONWORLD

    題材,人設,心態,團隊,對手等等,這些固然都是影響一個演員發揮的因素,個人覺得導演,是這些因素裡最直觀的一種。因為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而風格不等於B格。比如郭敬明,他的風格也很明顯,華麗的服裝,佈景,柔光,一言不合的分鏡頭與長鏡頭,但你能說他拍的東西對演員本身的表演有任何價值嗎?

    1.陳可辛

    第一個說說陳可辛好了。

    本來《七月與安生》導演是曾志偉兒子,曾國祥,陳可辛只是監製。負責拍攝進度,支出預算,後勤保障,協助導演,監督經費支出balabala。

    不過我相信陳可辛在這部電影裡不僅僅是管管錢,算算賬,對於演員的把握,他應該也給了不少意見,何況度娘還說了,“參與實際拍攝,監製通常也回去現場督導,遇到重要戲份,監製也會親自導演。”

    我想陳可辛對周冬雨的表現應該很滿意,不然不會再找她和金城武一起拍戲。

    陳可辛是個很會講故事的導演。他的片子有很多不經意的細膩,在對演員的調教上,近年最被大眾所熟知,並認可的就是教主的成東青了,放張圖,不再多說。

    成東青以外的黃曉明

    調教演員的“調教”在我看來很複雜,因為這囊括了方方面面的東西,其中一點,我覺得是先要會挑選演員。陳可辛的《甜蜜蜜》,個人認為是黎明最好的表演了,不接受反駁。

    角色的背景和那種初來乍到,青澀新鮮的氣息跟當年的黎明很貼近,這種貼近造就了舒適感,演員演起來很舒適,觀眾看得也舒適。

    又比如《七月與安生》,陳可辛道,“拿周冬雨來說,她代表了我特別好奇的90後,我對這個群體很不瞭解,不清楚他們的價值觀、他們的審美。但周冬雨來了,就帶來了這些東西。在劇組的時候,我就一直鼓勵她放開,愛幹嘛就幹嘛,我會根據她的反應來修改劇本。”

    “選對了演員,你的戲就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就要跟著演員的個性去改你的劇本,使得他跟你的角色融為一體……一個好的導演,不應該讓演員完全按照你的思維來表現。”

    看完這番話以後,我大概明白陳可辛作為導演的過人之處在哪裡了。

    周冬雨和馬思純都將角逐接下來的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看到時怎麼樣吧~~~

    2.杜琪峰。

    本來想先說杜sir的,因為LZ是銀河映像NC粉。

    有很多演員在杜琪峰手裡都感覺到“你變了,我都快認不出你了。”

    比如梁朝偉,《暗花》裡他標誌性的眼神語言幾乎沒有展現,而是變成了由一舉一動,面部表情,簡短臺詞,構成的一個新鮮的整體。

    看過N部梁朝偉的電影,深情的,戲謔的,深沉的,不一而足,從來沒想過他會是暴虐的。

    有人說水平越高的演員,導演的影響越有限。我認為這要視情況而定。

    還有人說杜琪峰不會拍女人,我覺得在劇情需要的時候,他是非常會展現女演員的女性美的。(像《槍火》裡的大嫂就只代表著一種女性符號,把她拍美或拍醜對故事並不重要)比如《暗戰》的蒙嘉慧,《文雀》和《神探》裡的林熙蕾。

    《神探》中林熙蕾

    在看她們出現在杜琪峰電影裡之前,我絕對想不到她們會是這樣,好像在一個很普通的日子裡闖進鏡頭,穿著普通的裝束,卻充滿了女人味。

    跟杜琪峰合作最多劉青雲就不用多說了,每一部都不一樣。(其實我只是趁機表白而已。)

    這時重點來了,其中最令人感覺到脫胎換骨的一個演員,非張家輝莫屬。

    LZ從小認識的張家輝叫“化骨龍”,沒錯,就是王晶電影裡跟男版花千骨似的跟在劉德華後面“師父 師父”的那個。

    那陣他拍的好幾部賭片的性質都差不多,包括跟周星馳合作的那部《千王之王2000》,除了師父換了個人,真的看不出任何差別。

    大本事沒有,小缺點一堆,粗俗,本質不壞,說話時喜歡伸出一隻食指出來點點點,邊說嘴巴一歪。

    第一部時尚且有驚喜,到第三部還是這樣子,同一型別人設演多了的創作疲勞伴隨著觀眾的審美疲勞,我幾乎要以為張家輝就是這樣子了。

    然後,突然有一天,張家輝一下子就令人驚醒過來了,比如你開啟一部電影,在開頭字幕知道有他出演,本來你也沒抱什麼特別期待,看著看著,就在你漫不經心之時,他猛地一下子擊中你,令你睜大雙眼,腦中一直迴盪著“臥槽這是張家輝?!!臥槽!!!”

    而這部電影,就是杜琪峰的《黑社會》。

    同樣是古惑仔,《賭俠1999》裡的化骨龍和《黑社會》裡的飛機之間差了100個郭敬明。

    本來兩部電影型別不一樣,人設自然也不一樣,那個需要你外放,這個需要你內斂,但為什麼就是覺得《黑社會》裡要好呢?

    因為質感啊。

    我猜張家輝演這個角色時,杜琪峰也沒少從旁指導,因為杜琪峰是那種會教演員演戲的導演。過往油滑,虛張聲勢的化骨龍變作鏡頭裡那個沉默持爆的飛機,眼睛和動作一樣,毫不掩飾的暴力乾脆。

    更重要的是,《黑社會》開頭幾分鐘就是張家輝和梁家輝的對手戲,梁家輝大家都知道,已經成精了,而張家輝毫不遜色,如果沒有個人的領悟力與功底支撐,一個演慣了以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的誇大來體現喜劇的演員,是沒辦法鎮得住場的。

    梁家輝飾演的大D囂張跋扈,問張家輝,你笑什麼?張家輝笑容慢慢收起來,眼睛裡的東西卻越來越放。梁家輝道,有吃的不吃,那把這個勺子吃下去!張家輝二話不說,砸碎瓷勺,一口倒進嘴裡嚼了嚼,對面的梁家輝這樣看著他。

    截圖的時候LZ再次感嘆,這場戲真贊爆了。

    不過杜sir火氣大是出了名的,劉青雲曾笑言,杜琪峰在香港罵人,北京都能聽到動靜。不知道張家輝當時挨的罵多不多呢?(梁朝偉就是忍不了,所以演完《暗花》之後再無合作)

    《黑社會》之後,張家輝的《證人》,《激戰》,《掃毒》陸續而來

    還有今年的《使徒行者》,帥出天際!

    以前快餐喜劇片裡,那麼多個張家輝,分不清有什麼不同,而現在,滄桑起來的這麼多個張家輝之中,我卻能清楚的看出區別。

    其實張家輝期間也有拍像《澳門風雲》這類影片,這好比你挑戰過一個高難度專案之後,其他的就是玩票性質的了,畢竟你的實力已經向大家證明過了。

    至於跟杜琪峰、劉青雲、張家輝同樣有過多次合作的古天樂,我只能忍痛貼一段導演對他的評價:

    【古天樂心魔未除:在我眼中,古仔也是位好演員,工作態度也不錯,以他的外在條件,絕對可以成為星級小生。但不知何解,他演戲時好似有心理障礙,搞到做戲時缺乏了演員潛在的爆炸力,未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當有一日,他能衝破心魔,他的表現可能會升華去另一層次。】

    道理我都懂,但問題是你究竟啥時候能去到另一層次?

    那麼,是不是隻要是牛X的導演,到他手裡的演員就一定會出彩呢?

    並不是。導演的功力和演員的功力是成正比的。

    比如歌手出身的任賢齊,儘管在《放逐》裡被作為神槍手驚豔亮相,但跟同組其他演員相比,還是差點意思。

    這裡我就不說那些連演戲態度都沒有端正的偶像們了。

    最後放張杜琪峰片場圖,結束。

    在LZ還很年少無知的時候,我以為做導演很簡單——大喇喇往監視器前一坐,不滿意的時候就喊“咔”,差不多時候喊“收工”就可以了。後來漸漸知道,其實劇本能給到你的東西很有限。

    天才型的演員能有多少呢?劇本上一個需要你哭的場景可能只有一個字,哭,或者“嚎啕大哭”,你是幹愣著哭,還是坐著趴著躺著哭,抑或是邊走邊哭?手放在眼睛邊好還是放下來好還是抱頭好?

    這時候導演把所有的走位,動作,都跟你講明白了,甚至還要求你在哭到幾秒鐘的時候眼淚再流出來。沒那麼會的,導演就得一遍遍給你講,給你疏導,想想也是不容易。

    突然想到以前開過的帖子裡貼過AB演哭戲,導演怎麼講怎麼教硬是哭不出來,最後沒辦法,眼藥水上。

    恩。其實我能理解有時候為了宣傳什麼話也能說的出來。陳凱歌那時不也說過“林志玲演技被低估了”嗎?

    我講這一段的目的是,導演再好,你不好,也等於白瞎。所以做演員,沒那麼多借口。踏踏實實演好才是硬道理。

    下面再舉一個例子。

    據說,《甄嬛傳》裡眉莊死後,孫儷走出來的那場戲,劇本里只有四個字,“淚如雨下。”

    另外,我覺得《羋月傳》口碑不如預期的很大一個原因,除了故事本身,就是導演鄭曉龍已經跑偏了。

    3.張藝謀。

    本來想先寫徐克的,但是前面都是香港導演,插播一下好了。

    陳可辛說選對了演員就成功了一半,真的就是這麼巧,LZ在搜有關張藝謀怎麼教演員的時候,搜出一段宣傳《山楂樹之戀》的影片,張藝謀原話:“主要第一還是選,當選出ta們兩個之後,你成功了一半兒。”

    當這句話一出,果然好的導演都是相同的嗎。

    “因為選出來了,所以ta實際上是具備某種可能的,只是ta自己不知道。”

    你看他選的那些女演員,剛開始還好,時間長了,對比多了,大家不免紛紛感嘆“老謀子的眼睛真毒啊。”

    鞏俐就不說了,在此只列出幾位還活躍在娛樂圈的謀女郎

    在天涯,章子怡的臉型,董潔的鼻子也被說了太多遍,就連周冬雨,近來也獲得了不少網友的認可。

    今年奧運前,LZ在B站回顧了一下08奧運的種種,發現一段老謀子海選“開幕式引導員”的影片,儘管這跟選演員可能存在著標準差異,但也可以感受下他的那雙眼睛是怎樣的“毒”。

    初選完了,錄影被送到張藝謀那裡,再由他最後拍板。最後確定的人數就有400多人,而張藝謀肯定不會挨個的很仔細的看,就是在這走馬觀花一閃而過的過程中,他提出有一個腿上有一點胎記。旁人感嘆,導演你眼睛也太尖了吧,張藝謀答,美女的所有細節都漏不過我。

    題外,影片裡有一段人物飛快變幻的鏡頭,隨便一按暫停都是美女。還看到了當時的12號,張藍心。我個人覺得前面好多個都更漂亮,不過畫面最後的定格是她。

    言歸正傳。張藝謀有句話,“沒有不好的演員,只有不好的導演。”

    恩。導演,您的《長城》馬上就要上映了。

    說到這裡,LZ試著總結了一下,會調教演員的導演,要麼是從演員本身的特質出發,將那部分自然的放妥、放大,要麼就是另外塑造出一個全新的形象。

    比如《金陵十三釵》,引用一段飾演許大鵬的黃海波的原話:“最初見到《金陵十三釵》裡那十三個女孩的時候,只覺得很可愛。第二次見她們化妝後,覺得有些意思了。第三次再見到她們,覺得十三釵非她們莫屬。能把一幫基本沒接觸過影視的女孩子調教成這樣,太驚豔了。”

    再比如更早的《一個都不能少》,N年過去了,我還記得其中一個特別皮的男生被魏敏芝一把扯住的情景,除了不記得具體臺詞,兩人的神態語氣都還很清晰。

    一般孩子是最難把握的,就算你手把手教他怎麼做,怎麼說,出來的效果極大可能會是一個“小大人”。而《一個都不能少》裡的所有孩子看起來都很自然,真實,包括魏敏芝。以前不覺得什麼,現在一想,臥槽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有網友說完全是本色出演。這麼說吧,比如你自身自帶著10樣東西,但電影裡只要求你展現7樣,其他的不要,或者要有12樣,可你對怎麼收啊放啊,根本一竅不通,怎麼辦?

    顯然,除了“本色出演”之外,這裡面還有導演的事。

    (不放圖怪怪的,所以隨便搜了一張。)

    4.尚敬。

    前面都是電影導演,說一個電視劇的好了。

    看到這個名字第一時間就想到《武林外傳》,LZ以前看這部劇的時候,幾乎要以為裡面演員的一舉一動全是自己自由發揮的,最近看了花絮才知道,原來不是這樣。

    先貼一張寧財神和導演的合照。

    作為本劇的編劇,寧財神在寫的時候,腦子裡自然是有一幅幅的場景。

    而導演在拍的時候呢,當然不可能完全照編劇的“場景”來,老話,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導演在琢磨劇本的時候,他腦子裡浮現出來的東西肯定是和編劇不一樣的,所以就要事先溝通,說明。

    截圖的這段是寧財神說,秀才和小郭得有一個唱rap的場景,兩人拿著麥的那種,尚敬道,這個可以有。

    這段就是第26回,兩人分手後在巷子裡唱的這段《失戀小曲》。

    前兩年《龍門鏢局》遭批的時候,就有網友說過,《武林》有尚敬把關,不是任由寧財神一股腦把什麼都放進去。

    看來所言非虛。

    花絮一開頭,就是尚敬非常細緻的跟演員說戲,糾正演員臺詞的語氣什麼的,等於是一句一句的對。

    到小郭這裡,還要示範怎麼走,再怎麼坐下,接著怎麼水到渠成的開口說話。

    大嘴被“菜刀門”的那集,在大嘴屋,一群演員都在,尚敬就一個個盯著,指揮老白在幹什麼,小貝在幹什麼,小郭和秀才要在那裡坐著。

    在花絮裡,我看到了演員的認真,大嘴一遍遍的唸叨不算,掌櫃的也在一遍遍的配合

    大嘴很激動的作拿著菜刀走上前來狀,問你要不要,你要不要?尚敬就指出,你別太過了,稍微收著點。

    還有問完以後,老白的那個搖頭的反應,說到這裡覺得導演好累啊。這一場下來就不得了,事無鉅細,還要管“這裡得有一個凳子,拿個凳子來。”

    跟著再是小郭因為老白的一句“女人都不靠譜”的話不爽,剛開始小郭只是坐著指了一下,“說什麼呢!”導演:你得站起來,小郭又站起來,“說什麼呢!”

  • 8 # 阿峪

    我一直覺得電影是導演的藝術,演員其實是導演的一個介質,導演透過演員和場景去向觀眾表達情感。說的直接一點,在我的觀點裡,演員只是導演的一個道具,但是這個道具是一個有自己思想情感的人,這個道具的好壞也會直接決定一個作品的表達層次。而導演對演員的把控是從選角到調教一整個系統的。所以,我想看一場真正的導演之間的角逐,而他們之間的較量需要靠演員去展現出來。

    這四位導演挺具有代表性的,他們完全代表四種不同的型別的導演,首先是性別,有男有女

  • 9 # 小朵愛看劇
    如果僅就一部電影的話,我覺得最重要的參考點是導演和演員,如何透過劇本和演技表達出劇情裡面的深刻的含義;比如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就很好。下面是解析:

    多少年過後的夢裡,我又看見了徘徊在凡塵邊緣的至尊寶,又回到了那風兒肆起,你正緩緩托起金剛圈的水簾洞。我聽不清你的口裡的臺詞,耳際始終迴盪一生所愛的悲哀。

    你說完那一句一萬年之後,整個世界都沉默了。閉了雙眼,滿是嘆息,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

    那麼桀驁不馴,傲視天地,我行我素。此在仙界無疑是大逆不道。觀音和如來的安排也不過是為了讓他歷經磨難,大徹大悟,褪去任性而成長。而凡塵世間最能磨礪人的便是人間的愛與情,上天自知,讓孫悟空在塵緣間走一段路,了卻凡心,拂去浮躁,從此成熟。而至尊寶在苦海泛起的愛恨,瀰漫給我們的卻是那麼痛徹的悲傷。這或許便是成仙的痛楚,成長的代價。

    成仙須如此,成長亦須如此。

    白晶晶不是能讓至尊寶成熟的人,紫霞才是。因為白晶晶是一段完整的愛情,這只是會讓至尊寶更加深陷凡間,不對世間的一切加以思索。而紫霞是一段殘缺的遺憾,這樣的愛情才會讓至尊寶有所領悟。在至尊寶剛穿梭回五百年前的那一刻,那是急躁的,凡間慾念紛擾攻心,他根本就沒有用心去看這個世界。在當時焦急尋找白晶晶的他,是沒有閒暇心痛的,就更沒有什麼領悟可言。

    而在他回去盤絲洞的那一刻,上天便註定他已走進這設定的輪迴。當他的心被掏出,當他看到紫霞在他心中留下的那一滴眼淚之後,焦躁的他也完全被融化了。

    他開始沉澱,開始滄桑,開始用心看世界,開始慢慢品那嘗殘缺不全的遺憾帶來的苦澀。在他托起金剛圈的那一刻,菩薩的內心是欣喜的,因為她和命運設定的命中註定成功了。而那一刻的至尊寶也並非真正看淡或放下一切了,他之所以帶起金剛圈是因為他的成長,因為他懂得了要肩負起自己身上的責任。

    我始終相信,他是無奈的,而不是心甘情願的。

    我一直認為他選擇帶上金剛圈的時機是那麼的不恰當,不應該在承認對紫霞深深的愛意隱隱浮出的那一時候,這樣無疑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悲哀和嘆息。

    他的靈魂的佔據者已不是孫悟空,而是至尊寶。不是至尊寶是孫悟空的一段故事,而是孫悟空是至尊寶的一種過去。孫悟空回來了,至尊寶卻未曾離開。菩薩和如來都不知道,不是孫悟空長大了,而是至尊寶成熟了。菩薩和如來也永遠不懂得了解,因為他們早已沒有了人間的情感和愛慾。而懂至尊寶的,除了他自己,還有依舊活在塵緣中的我們。

    至尊寶說,如果上天能夠再給他一次機會,他會對紫霞說我愛你。他告訴菩薩他已經放下了,但他始終沒能騙過自己。

    而當紫霞漸漸飄遠,在真正要失去她的那一刻,他所偽裝的一切堅強終於崩潰了。這一次,念緊箍咒的不是唐僧,而是他自己,咒語便是他在昏迷的時候,那七百八十四遍的紫霞。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至尊寶欠了紫霞一生我愛你的同時,也欠了她一輩子的一句對不起。

    故事的最後,他對自己的總結卻是說自己像一條狗。在世間難逃避命運,誰不是喘息得像一條狗?至少我覺得我是,有時候甚至連狗都不如。

    夕陽西下,至尊寶臉上瀰漫的悲傷終於被一抹淺笑替代了,他長大了。他知道,從前,現在,過去了再不來,開始終結總是,沒變改。天邊的你漂泊在白雲外,自己的一生所愛,也隱約在了白雲外。

  • 10 # 電影審片室

    針對你的這個疑問,我想分享給你一部老電影,就是華人之光李安導演的父親三部曲之一的《飲食男女》,你就會明白一個導演的的功力和演員的演技對於電影想表達的東西有多重要。

    這是電影開始的一幕,擁擠的街頭,隨著訊號燈的改變,車子如卸閘的洪水一般洶湧,好似壓抑著的慾望迸發的一剎那,千滋萬緒湧上心頭…… 是整部電影的情感基調.片中隱忍的父親,他的感情就如同被抑制的洪水,總是在嚴肅背後透露出一點點小小的深情。

    孔子曾經說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就是食與色,從影片一開始那將近四分鐘父親的廚房忙碌,就把觀眾帶入了一個充滿隱喻的美食世界,看著那些活物在父親手中從生到死,從不堪入目的血汙到令人胃口大開,不免俗地想到美侖美奐的盛宴背後,是無盡的辛酸與支離破碎的一顆慈父之心。

    ”食“不僅僅是一週一次的家宴,更暗喻著被女兒們視為”不得缺席”包含了女兒無盡的反感,也包含了父親無法言說的無奈:愛女兒,想女兒,想聚會,想溝通.但結果卻是女兒們的挑剔味道和匆忙宣告。

    影片在整體節奏上是溫和的猶如李安導演溫文爾雅的性格,然而這種溫和卻無法阻擋感情洶湧的暗流,例如戲中反覆出現的雨景,就是慾望所代表的鏡頭語言,那一幕幕或狂熱或溫和的雨景,代表了父親心中澎湃的感情,也代表了飲食男女的慾望之流。路口也是時常出現的場景之一,然而總是有阻隔的,前幾次是指示燈,後幾次是交通警在維持秩序,然而在這秩序的背後,是無法抑制的感情洪流。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李安導演準確的把握了故事的節湊發展,從中國的飲食文化出發,由飲食的五湖三江匯流入海的“一個味兒”到男女情感的“多味”。由“味覺喪失”到“味覺恢復”的功德圓滿,體現了儒生李安對於“和為貴”的理解。

    李安是生在臺灣的中國人,又往美國深造,深諳其中之味,因而在其編導的本片中,一浪高過一浪的矛盾衝突隨著中國菜的濃汁重醬潑灑開來,再憑藉郎雄﹑楊貴媚﹑吳倩蓮﹑趙文暄﹑歸亞蕾和張艾嘉這些臺灣資深藝人的出色演繹。

  • 11 # 肥啾話電影

    我們看一場電影,2小時左右,但一部電影 能夠呈現在我們面前,卻是融合了很多人、很多細緻,繁瑣且充滿技術性的工作。

    一部電影的誕生要經歷什麼

    1.準備階段,包括策劃、劇本從大綱到成型、資金落定後 ,製片組合導演組進駐啟動,演員的招募、服化道的準備、場景的搭建;

    2.拍攝階段,劇本到分鏡頭劇本,再到拍攝計劃,這兩項敲定後開啟拍攝工作;

    3.後期階段,粗剪、精剪、特效、調色、錄音配樂等一系列後期處理,最初的成片才能誕生

    在經過一些列調整精修上字幕,經過稽核拿到龍標之後,電影就可以上映。

    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導演、編劇、演員、製片、以及一系列後期工作,都是成就一部好電影的重要環節。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如何評估一個導演的功力和演員的演技呢?

    1.一個好的導演,就是一部電影的魂。他會根據自己的特性挑選適合自己的劇本或者跟自己有深刻共鳴的劇本,只有基於此,他可以在短短的一些思路中構建無數的畫面和豐富立體的人物形象,挑選與這些形象近似的演員、懂得如何與演員溝通,充分調動演員的潛能、懂得運用恰到好處的音樂和節奏來傳達資訊,。我們常常看到電影的畫面,是鏡頭語言的展現,導演就是鏡頭背後無聲的朗讀者。

    2.一個好的演員,常常是抹去了角色“演”的痕跡,而是讓觀眾覺得一切就是自然而然的發生了,一名演員可以讓我們在情節中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我想就是演員的最高境界。

    在我腦海裡,印象最深刻反而是港產片的輝煌時代那些驚豔了一代人的角色,周潤發的小馬哥、張曼玉的阮玲玉、張國榮的程蝶衣、林青霞的東方不敗、王祖賢的聶小倩、梁家輝的周朝先等等

    一部好的電影,不一定結構複雜層層懸念,但一定會讓你意猶未盡,反覆咀嚼,甚至產生強烈的失落感。

  • 12 # 半朵澐

    借用天道電視劇丁元英對文化產業,影視創作的觀點闡述,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只要顛倒過來,就會有新意和深度,這就是他的思維方式中的果導因,逆向思維的體現。

    其實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反映的就是社會本質,把社會文化作為基礎,融入到特定環境中。利用特定人體和環境表達出文化的本質,從而吸引觀眾的眼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究竟是人改變了社會還是社會改變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