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黎叔970787056

    正念是對不同的修行法門而有不同的見解,如果是念佛法門,在面對紛雜環境下,心中仍然不失唸佛的念頭,不隨境轉,是為正念。在參禪法門上則是時時刻刻觀照不分別思量的念頭,如憨山大師說,正念者,無念也,無念不是念無的念,念有無善惡是邪念,不念有無善惡是正念,換言之就是觀不分別有無善惡的疑情。即圓覺經所說: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 2 # 清清河邊草162102694

    不思一切善,不思一切惡,方能清淨心體,清明常寂,妙用無量。比如,有人為你做了很多好事,心裡不要覺著總是虧欠別人的。有人背後或當面傷害了你,不要記掛於心,更不要伺機報復。不但如此,須是慈悲為懷。只有這樣,才能有顆清淨的佛心。一切隨緣好了。

  • 3 # 釋聞安

    舉兩個易失正念的例子,以此瞭解什麼是正念。三歸依是正念,是走入佛門的開始,也是學佛的根。歸依佛,不歸依外道,從始至終,新修老修,這一條易失正念。一位老修行,吃長素,但某醫學說,長期吃素會缺營養,如何如何有毛病,為此常掛心,常恐懼,常糾節,醫學科學是世間法,是外道,佛是福慧圓滿者,吃素就是一個福慧圓滿的佛法,信佛吃素就是歸依佛的正念。第二個例子,學佛人逆境現前時,不明白三世因果之理,不懺悔自己業障,反而對佛法僧產生懷疑,甚至謗佛謗法謗僧,這也是在三歸依上失去正念。

  • 4 # 行者唯我獨行

    佛教講因果規律,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除惡揚善。佛教講愛心,慈悲心,上進心,孝心,敬畏心。佛教講戒律,如五戒十善分別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為: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綺語,不拍馬,不貪婪,不惱怒,不背離佛法。不殺生因為萬物皆有靈,不害一切生命。不殺生也是善行。不偷盜也是善行,修心人應佈施善財。不邪淫是指佛教以清靜無為,不去思想哪些邪念邪行,常懷有正知正見正念。不妄語是講不要狂妄自大狂言狂行,講大話。不兩舌是指不要說閒話傳閒話。不惡語是指不罵人不講髒話不講不文明語。不綺語是指不花言巧語即不拍馬屁。不貪婪不要要有私心私利貪得無厭,貪心不足。不惱怒是指不要動不動發火發怒,佛教講火燒功德林。不要背離佛法。佛法是講善惡講因果捨得法則的。佛法是傳播正知,正見,正義,正能量的,這些和五戒十善足以證明佛法全是講正念的!

  • 5 # jordan25

    首先是“什麼是正念”,其次才是什麼是佛教的正念。佛教主要有兩部分基本內容,一部分說因果報應,輪迴是苦,一部分講解脫。因為輪迴苦,所以要解脫。不僅自己解脫,還要救度眾生。因此,佛教的正念就是深信因果,求生極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自然就脫出輪迴)。但是,這樣的“正念”未必能被大家接受,不完全是佛教理念的問題,首先是價值觀的問題,比如,佛教認為世間苦,可還是會有人認為世間有很多快樂啊!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價值觀呢?即什麼才是正念呢?這還是需要每個人自己去體驗和感悟的。

  • 6 # 一聲佛號一聲心

    所謂正念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心常住於正定。

    妄想、分別、執著,是妄念,既無妄念,便是正念。正念無念,不是沒有念頭,是沒有妄念。無念而念,是沒有妄念,只有正念。

    正念在佛門各個宗派的含義又是有所差別的,在淨土宗,唸佛就是正念,有別的念頭,就是妄念。你心口如一,心裡想著阿彌陀佛,口中念著阿彌陀佛,這就是正念分明。裡面夾雜一點其他的念頭,想工作了,想孩子了,那就是妄念。

    再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你如果在唱一首歌,那你嘴裡唱的,心裡想的都是這首歌,那你就是正念分明,如果中間浮想聯翩,一會想這個,一會想那個,那就是生了妄念了。

  • 7 # 天一生水159279922

    這和中華道德根文化的“陽意識”是一回事,現代人因為過多追求物質生活,心裡大多是扭曲的,比如說現代人賺錢是對的,但有些年輕人心裡想如何錢來的快,這就是“歪念”,有的人就會“放高利貸”,“搞黑彩”等等,是“陰意識”。而有“正念”的人賺錢就不是這麼想,他會想,我準備從事哪方面正當行業,這個行業需要哪方面技能,我本身是否具備這方面的技能,自身有什麼不足,我該如何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去實現賺錢的想法,這種“正念”,中華道德根文化叫“陽意識”,往往有“正念”的人不怕困難,就算自己做事辛苦也很幸福;有“陰意識”的人就不一樣了,遇到困難就退縮,整天疑神疑鬼,提心吊膽,每天活著都很累。而且有“正念”的人,時間一長,身體越來越來好,也會吸引正能量的人或事,自然運氣就好;有“負能量”的人,時間一長,身體越來越差,有時到醫院還查不出毛病,其實是“心”裡出問題了,自然運氣就差

  • 8 # 夢露居士

    佛陀曾經指出想獲得最終解脫,有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分別是: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就是八正道。

    正念正是八正道之一,意思是正確的心念。即讓心念時時刻刻符合佛教真理,在作任何事情時都是這樣,放下一切妄想執著。

    王陽明《傳習錄》中有一段話可以作為“正念”的註腳:

    陸澄問:“主一之功,如讀書,則一心在讀書上。接客,則一心在接客上。可以為主一乎?”先生曰:“好色則一心在好色上。好貨則一心在好貨上。可以為主一乎?是所謂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專主一個天理。”

    釋迦牟尼所說的“正念”,和王陽明所說的“主一”是類似的。“主一”是指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以儒家天理為指導,念念不離天理。“正念”就是指無論做什麼事,念念不離佛教真理。

  • 9 # 靈臺主人

    “無念之念,是為正念”,這是過去祖師們對於“正念”給出的定義,然而所謂的“無念”又是指什麼呢?時到今日,文化衰落,佛法不振,實在是很需要多些此類問題的提出,有善知識出來解答,以決群疑。

    其實,所謂“無念”的含義有兩層:無者無妄想,念者念真如。如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有言:“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

    而我們平常所謂的這個“心”,其實嚴格意義上是指“念”而言的,所謂心中念頭紛雜,此念才息,彼念又起,萬念並至,煩惱由此而起。而念念遷流不息,不能有一刻止息,從而構成了我們的這個“心”。

    而我們這個“心”正是由這數不清的念頭所組成的,這些念頭共同構成了我們的心。而我們此“心”,之所以能夠起這些“念”,那是因為“真如”的作用。故而祖師言:“真如是念之體,念是真如之用。”

    所以我們可以勉強定義為:真如是心之本體,念是心之用,而所謂的“無念”則是由用歸體,由妄念歸到真如本性。所以說歸到真如本性之念,才稱得上是“正念”。

    然而,從辯證法的角度講,有“正念”,必然就有所謂的“不正念”,即平常所說的“邪念”。但是這個正邪觀念都是後天形成的觀念,並無一個既定的標準。事實上,我們是無法找到一個真正的“正念”的,所謂起心即違,動念即乖,我們所有能想到的,自認為的“正念”,其實都不是。

    所謂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祖師有云:“不見一法即如來”,因而,只有將所有的念頭,當然包括所謂的“正念”在內,都推倒以後,便剩下正念了。這有就是為何佛在《楞嚴經》的“七處徵心”中,並沒有真正指出一個“心”之所在,而是將阿難的答案一一否決的道理。

  • 10 # 隨緣而顯

    湊個熱鬧。正與邪是相對的,正念當然來自於正法。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儒釋道經典,自己不明白其含義。借用俗語,真做假時假亦真,假做,,,,,,。還是靜下心來,聽聽經典,多說無益,得問自己。

  • 11 # 建章君

    佛教中的“正念”,簡單來講,就是保持正確的存念。

    念,是由觀點和情感所形成的。如果我們認為未來會很美好,應當以善心對待別人,就會由此形成積極的善念,這就是一種“正念”。

    念,從“思念”、“憶念”這些詞彙來看,其實就是人心底裡的認識觀念。偏向於記掛不好的事,過度懷疑別人,對世界與人生產生錯誤的認識,就會形成所謂“妄念”。由於“妄念”是煩惱的根源,所以佛教要求人們修行“正念”。

    這與現代心理學所發展出來的心理診療方式是不謀而合的。

    我們經常會講“態度決定一切”,因為內心裡的實際的態度會決定我們對待事業的方式與人生的走向。錯誤的態度會引發失敗,而只有正確的態度才能解決問題。我們一般所講的“正確的態度”其實就是一種“正念”。

    最簡單的,也是最初步的,比如關於做不做好人的選擇,就是一種“正念”與“妄念”的抉擇。當我們在人生中,對於做好人這件事,做出了決定性的抉擇後,也就等於獲得了一種決定性的“正念”。也就是說,我們通常所說的建立正確的三觀,其實就是相當於修行自己的“正念”。

    佛教中正念的建立包括很多層次,不僅包括基礎的善念,還進一步包括建立能夠對治無明的一些“正念”。比如佛教強調修“無常觀”,要求人們強烈認識到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因為這有助於人們化解內心中在物質慾望上的過度貪著,在情感方面的過度執著。而這些其實是無助於人們獲得內心的解脫的。

  • 12 # 菩提佛語

    所謂的正念,就是一念心,要保持非常難,進入這一念心的常態,就真正進入上乘了。那什麼是一念心呢,就是守住第一念,那什麼又是守住一念呢,比如我看見一個挺美女孩向我走來,當我保持她就是個美女孩這個念頭,不讓別的念頭蔓延是為守住了,那怎麼樣算沒有受住呢,當我再生起另外的念頭咯,就比如說,哇個女孩的臉真好看,真白,這就是蔓延,哇她眼睛真漂亮,身材真好,能認識她就好了,等等一系列念頭出現叫妄念紛飛,就遠離了正念。就會生煩惱。正念是沒有煩惱的,比如說有人罵我,那我如何保持正念呢?第一念是什麼啊?別人在罵我,這是第一念。只是一個覺知而已,只是知道別人在罵我,沒有別的了。至於罵什麼我也聽得很清楚。我就保持這個覺知,不會在去想為什麼他會罵得這麼難聽,為什麼要罵這麼過分,這些念沒有,這就是正念。那要不要辯解,要不要理會,該說什麼,那得看這個人的智慧了。如我們念不能正的話,那我要反觀自己了,或者轉念,不讓這情緒發作出來,儘量用一切能用的念去安慰生氣的念頭。這是另一層次的方法。

  • 13 # 能量加持

    正念就是慈悲喜捨。

    慈,菩薩能夠善用各種法門,助眾生離苦得樂。悲,"菩薩能夠把一切的功德、善行,都與眾生分享。”喜,“舉凡有益眾生的一切事,都能十分歡喜無悔。”舍,“一切修行作為,都不希求回報。”

  • 14 # 智慧575

    正念是什麼?怎麼理解正念的本意?我談談我的認識供大家參考。正念是指一個人具有正確的的認識生命本質真理的思想意識。我們是生命的存在,只有正確的認識了生命本質真理並依之指導你的生活生存方向,才是正念的真正含義。這也是佛法的對正念的真義的內含。人類的的對生命和社會及對宇宙的認識都有.對錯之分,但是歸根到底只有一個才是真的正念,那就是佛法對生命本質真理的認識即佛性法身(我叫生命體(不是靈魂丿,)。人生只有正確的相信生命是永恆存在的不是一生一世的不是進化來的不是神上帝創造的從而去學習探索認識和證明生命本質真理讓生命從生老病死的迷悶和困惑中徹底的走出來才是真正的正念。

  • 15 # 劉禹錫遊玄都觀

    聲聞因為聞佛陀說四聖諦悟道,緣覺因為悟佛陀所說十二因緣證悟,那麼佛陀緊接著就開始了八正道的開示,正念,正見,正定,正精進,正思維,正業,正語,正命!

  • 16 #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有所謂“正念”必有所謂“邪念”,有所謂“出世想”,必有所謂“入世想”,如此二元對立起來,就無窮無盡,沒完沒了了。

    有人說,應以“無念”為宗,可又會錯了意,整日枯坐,無思無想,以“無念”為正念,自以為得道。就如同《壇經》裡提到的臥輪禪師有偈語云:

    臥輪有技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他以為對境不起心,無思無想即為“無念”之正念,就可以菩提“日日長”了,豈不知,這不過是磨磚成鏡,終不可能。

    禪宗以“無念”為宗,無念指的是於萬法不著於心,心念數起卻無所滯留,就是《金剛經》裡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具體起了什麼心念不重要,哪怕正在想殺人放火,只要不著於此念,隨它去了,這就是“正念”,如果你心滯於念,哪怕你想的是要燃指供佛,也是邪念。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心不著於念,心性就像是汙泥中的蓮花,雖然處於極骯髒的環境卻絲毫不染,念念不斷,又念念不著,心又如青松咬定磐石,任他念如八風狂吹不可動之。如果心滯於念,念頭便不再是普通的念頭,而成了你的慾望,對鏡起心,心著於念,念滯成欲,欲生分別,分別即為不了,這樣你的心就像水面上的落葉,隨紅塵起伏不定,永無寧時了。

    蘇東坡有“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東”的典故,大家都說他坐不住。蘇東坡只是在字面上理解了“八風吹不動”,心性上還是滯留於佛印“狗屁”的批語而心起分別,正在生氣的蘇東坡即使不去找佛印算賬,強制自己“八風吹不動”也是妄心妄念,因為他修為不夠。

    惠能祖師聽了臥輪的偈語之後自己也寫了一個:

    惠能沒技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做麼長?

    心念本就是心性之外的東西,就像是明鏡上的浮沉,明鏡都沒有了,哪裡來的浮沉?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空性,就不會怕心念數起,也就沒有所謂“正念、邪念”,菩提本自具足,也不用日長日消。

    惠能大師是個文盲,他自己悟出的道理竟然跟《圓覺經》中的教導一模一樣,經雲: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意思是在一切時候都不要起妄念,什麼叫不起妄念呢?對各種妄心妄念不要刻意去打消它,在妄想妄念的妄境中不要刻意去了解它,在不可瞭解的境界中,不要刻意去分辨它的真實與虛假。如果你這樣做,就是不起妄念,如果反之,就是起妄念。

    時刻關注自己的菩提自性,於念想上念念無住,就是菩提,就是修行。

    阿彌陀佛!

  • 17 # caoxiaopeng

    前面的回答都很好,但略顯高深。我也摻合兩句,不一定精準,供體會。你認同世間的事是真假不二,就是正念。你認定唸佛是念心,自心是佛就是正念。內不跟念頭跑,外不隨境牽,就是正念。遇事拿的起,放得下也是正念。平常心,無分別心也是正念。體會到了,無所追求,無不追求也是正念。綜合其實,體會出禪宗最重要的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正念。體會出這些非常重要,因為它是正定的基礎,由定而生慧。由正念開始,才是佛教的因地法行。

  • 18 # 離相如如

    最上的正念是無念,但除佛外,菩薩都不能完全作到無念!無念很不好理解,無念不是真的沒有念頭,只是不受任何念頭的干擾!猶如虛空,不論雷鳴電閃,風起雲湧,還是晴天雨天,氣候如何變化,虛空接受一切都從來不變!

    次一等的正念是淨念!但淨念也很不好把握,佛法的淨念並非世俗的所謂仁義道德所能概括!佛法的淨念是不二的!同時又是以五戒十善為基礎的,但五戒十善等善念卻不是淨念!淨心是以覺為師,不受善惡的干擾,不受六根的干擾,不受一切環境情慾的干擾……的一種覺悟空明的如如狀態!淨唸到極致即是無念!

    佛法的正念沒有佛法基礎是無法完全理解與把握的!是要靠悟與證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雖無法說透仍說一說,權當拋磚引玉吧!願諸仁者各抒己見,以惠眾生!

  • 19 # 村夫196903617

    把佛經念來無矛盾,即是正念。有矛盾即是非正念!

    舉例: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根據第一句:三十二相屬於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能見如來。

    根據第二句: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可以見如來。

    自相矛盾:非相不屬於所有相?所有相不包括非相?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雲:“‘……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沒有矛盾了!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 20 # 墨印2

    以錯誤的基礎展開的念是邪念!那麼什麼是錯誤的基礎呢?非真實!什麼是不真實的?比如我看見了蘋果,這裡看見和蘋果都是真實事件,剎那就過去了,但是意識裡的看見和蘋果都是映象!需要細細品味其中差別,邏輯上認識到的差別還是假的,體會到的才是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既然尿酸有80%都是自身合成的,那還有必要控制飲食攝入的尿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