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磚家腫了

    如果劉備得天下,我們分人分析下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馬超、黃忠每個人的性格和可能的結局:

    1.關羽

    三國志: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就是說二爺三爺打仗很NB,但二爺太過於高傲耿直且自負,三爺暴戾不懂施恩,最終也都敗在了自己性格的短處

    關羽性格剛愎自用,自大驕狂,而且經常摟不住火氣而亂髮脾氣,如此性格缺陷導致他大局觀有所欠缺。

    但是關羽這樣的性格比張飛更危險,關羽是禮賢下士,看不起士大夫;張飛是尊重士大夫,虐待手下。

    為什麼關羽更危險,戰爭年代還好,一旦大耳得天下,第一個倒黴的是關羽,即使大耳不弄死關羽,劉禪登基後也會對他下手。

    2.張飛

    三爺暴戾不懂施恩,但三爺很尊重士大夫。這點張飛在戰爭年代很危險(隨時可能被弄死),但是大耳得天下後,他反而很安全,歷史上劉禪娶了張飛的女兒,如果大耳得天下,應該還會是這樣。

    3.諸葛亮

    三國志: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諸葛亮是管仲,蕭何一類的人才,不擅長打仗。

    諸葛亮的結果應該也會和蕭何一樣。或許諸葛亮會像范蠡,張良一樣歸隱山林。

    4.趙雲

    三國志裡,陳壽將趙雲比做灌嬰,應該結局不會比灌嬰差。

    5.馬超

    大耳得天下,第一個死的可能是馬超,別忘了一件事,剛才說的上面的都是打工仔,馬超是老闆。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大耳得天下後,必弄死馬超。

    6.黃忠

    老將軍年事已高,大耳的天下時或已入土……

  • 2 # 史留青書

    我認為都不會殺,①關羽與劉結義之情。(殺之易導致其他人叛亂)②關羽歲、張飛早年相隨,知根知底,加上他們年齡與劉相當,那時候都是老頭子了。劉備肯定會讓二人相互牽制,然後慢慢打壓關張等子孫權力(官高無實權)。③在加上其他戰敗勢力,也需要威懾。④與蠻夷等勢力也需要威望高的人威懾。⑤馬、黃、魏、李嚴,地方士族等一些政治勢力都是容易發生叛亂,又怎麼會先斬其臂膀。綜合以上,我認為劉備會先為其子培養一批人才,然後開始打壓名將勢力。畢竟當時老一輩人才實在太多,關張諸葛並沒有異心(劉備識人用人之道,應該不會出錯)。我認為對關羽只會分化關手下勢力(關羽自大隻禮賢下士,卻不交文臣,在朝中沒有政權,只有匹夫之勇,所以不會危及阿斗政權)。至於諸葛亮從其不培養子孫,為人法度嚴明,不討人喜歡,又沒有自己勢力。在加上戰亂初平,最需要諸葛這樣的人才。所以關羽,諸葛二人都應該善終。

    補充: 劉備若壽終正寢,兒子能力不足(扶不起的阿斗),則更需要關羽(武力威懾又兼忠義之臣),諸葛亮朝政處理內部和諧。誰都不敢保證,吳魏降將(司馬家族,夏侯曹氏,鄧艾,鍾會,陸遜,孫氏等一些名士)會不會‘反清復明(擁兵自立)’。如果沒有關羽這樣的大將加上諸葛這樣的政策,阿斗更可能成為傀儡。

    史載,劉邦、朱元璋這內殺功臣的皇帝,記載只是少數。

  • 3 # TANK王子

    一個也不用殺,劉備後期其實就不怎麼重用諸葛亮,後期都聽法正比較多,而且諸葛亮身後無根基折騰不出什麼動靜,給他安心治國就好,關羽雖說不殺,但會有一些提防,卸兵權做一方土豪,或者扣押家人在朝,仍讓關羽駐守在外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一統天下以後,還得看關羽的表現,他本身驕傲自負,如果天天喊著天下是他們幾個人打下來的或者又要劉備封個王之類的,估計就要被做掉了。

  • 4 # 夢的精彩

    你這裡說的大耳應該是劉備吧。劉備如得天下,也依舊走入中國歷史“狡兔死,走狗烹”或“同患難不可同富貴”的怪圈。

    在劉備沒死前,其實諸葛亮並沒有多大權利,充其量不過是個後勤部長的位置。大家心目中的“神”一樣諸葛亮,只不過是羅貫中透過《三國演義》強行給大家灌輸的。諸葛亮不會對劉性天下構成威脅,如劉備真想殺他,諸葛亮憑著他的聰明,也會如范蠡一樣遠遁他鄉隱姓埋名。

    關羽則不同,手握重兵是劉備重要的依仗。關羽的性格又是體恤下屬,群眾基礎極好。而對上面又剛直不阿,喜歡扛上。這樣人物打天下時好用,得天下後必成麻煩,必須除之。

    歷史不可以假設,侃侃也就罷了。正如《三國演義》裡面說的“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5 # 使用者58443600208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劉備要是你們這種人,不要命的帶著70萬大軍傾巢出動!夷陵之敗,小部分就是劉備復仇心切!當時諸葛亮怎麼勸都勸不回!魏國虎視眈眈,劉備有點腦子都不會打吳國!這還不能說明他們的兄弟情義?

  • 6 # 佛言寄曇說丶

    提問的明顯是劉黑啊。

    關羽忠義天下皆知,他對誰都可以不敬,但他對劉備是絕對服從的。要是他真有野心,當初早就歸順於曹操了。對他來說,名節極其重要。劉備馭人手段一流,自然會認識到這一點,否則也不會把最重要的荊州交給關羽坐鎮。

    諸葛亮,總有人說諸葛亮把劉禪當傀儡皇帝。然而出師表已經表明了諸葛亮當時的心跡。更何況如果諸葛亮真的有野心,他根本不用六出祁山讓自己受苦受累最後英年早逝,完全可以守在成都安享晚年。也許諸葛黑會說,他守在成都豈不是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但有沒有想過,諸葛亮也可以名義上去伐魏,實際上自己跑北方划水養老。但他這麼做了嗎?並沒有,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所以劉備就算統一了天下,不可能去殺掉關羽和諸葛亮。

  • 7 # 五嶽十八

    答:兩個都不會殺。劉備,以布衣之身,起於蒿蓬。兩三隨從,周旋於諸侯。所到之處,高迎遠送。陶謙讓徐州,孟德煮青梅,臥龍鳳雛,名士相投,關張趙魏,猛將追隨。名滿天下,仁義四海。此等恢宏人格,高超政治手腕。豈會簡單的玩那,蛟兔死,走狗烹的低階遊戲。三國演義沒能刻畫出真實劉備的不凡人格,甚至是負面化了。歷史上的劉備才是三國第一梟雄,是最符合傳統道德標準的高超政治家。

  • 8 # King萬人爺

    這種問題也能問?劉備得人心主要依靠施仁政,殺了諸葛亮或關羽,都會讓他失去民心,最終過不了多久就會走向滅亡!而且關羽和諸葛亮在軍中威望遠遠高過劉備!不管從哪個方面,劉備也不會更不敢砍他們二位中的任何一位

  • 9 # 當代包不同

    有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來形容歷代開國帝王再也合適不過了。查閱歷史不難發現,開國太祖殺功臣基本都是殺掉武將,保留文官。

    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經過多年征戰,反對勢力已被肅清,天下大局已定,太祖若想安坐龍庭,必先清除對自己構成威脅的潛在勢力。

    開國太祖為什麼要殺功臣?答案就是:擁兵自重,功高蓋主。

    舉幾個例子。

    漢高祖劉邦:

    劉備的祖先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就殺功臣,比如韓信、樊噲、英布、彭越等人都死於劉邦之手。這些被弄死的功臣幾乎都是軍事主官~從韓信與劉邦之間的一段對話就知道日後韓信必死無疑。

    這段對話是這樣的: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

    瞧瞧,這麼厲害的將領萬一自己hold不住那簡直就是滅頂之災,與其留個不安定隱患還不如提前幹掉你!

    反觀人家文官蕭何,雖然功勞巨大,卻只是文官,俗話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本身就沒多大威脅,還能輔佐帝王開創盛世,因此能得善終。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這個開國太祖就比較聰明瞭,既收回兵權又沒殺害功臣。僅僅憑藉幾句話幾杯酒就成功達到目的。

    摘自原文:出處《宋史·石守信傳》

    乾德初,帝因晚朝與守信等飲酒,酒酣,帝曰:“我非爾曹不及此,然吾為天子,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安枕而臥。”守信等頓首曰:“今天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守信等謝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謝曰:“陛下念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稱病,乞解兵權,帝從之,皆以散官就第,賞賚甚厚。

    宋太祖以杯酒釋兵權的手段溫柔的收回了兵權。

    明太祖朱元璋

    這傢伙就厲害

  • 10 # 明天的事兒

    首先不會先砍關羽,因為有諸葛亮在可以壓制關羽,可以看到後期是讓關羽守的荊州,而荊州可是諸葛亮的地盤。那麼會砍諸葛亮嗎?不一定,要看什麼階段,如果老死之前的話,為了給下一代鋪路,這些開國元勳都得除掉,諸葛亮太傲了,根本沒把劉禪放在眼裡(別說是劉禪了,就算是劉備都沒放在眼裡,在荊州的時候看看有幾個決策是跟劉備商量過的?完全都把自己當老大了,劉備也是沒辦法,因為諸葛亮的背後勢力在三國可是最大的,劉備也只能忍,後期劉備打關中打孫吳的兩仗,根本就沒帶諸葛亮一起。),出師表就是最好的證據,身為臣子還這樣教訓劉禪,根本就不把老大放在眼裡,要不是諸葛亮手控兵權,他敢這麼大聲說話?如果需要,諸葛亮肯定會被除掉,關羽不用說,他除了劉備和諸葛亮,其他人都不放在眼裡,就算是諸葛亮剛來的時候也不放在眼裡,當然還是被諸葛亮整的服服帖帖。張飛就不用說了,自從丟了徐州之後,就沒讓張飛一人打過仗。脾氣太爆,打罵下屬,只有劉備能壓住他,就連關羽都壓不住張飛。關羽從曹操那邊回來,第一次遇見張飛,張飛直接就去幹他了,可以說張飛對關羽毫無信任。後期基本就沒說過什麼話。得天下後,劉備傳位之前,這三個人必除之。(當然,如果選著棄官歸田韜晦示弱,說不定還能活命,當然關羽張飛是不可能會的,諸葛亮到是可能不會死)

  • 11 # 燈影書畫

    我覺得,如果大耳劉備得了天下,對輔佐他建立帝王大業的老臣老將如孔明關羽都不會殺,為什麼這樣說?

    第一,從主觀上講,劉備是個寬厚仁義而又性情溫良之人,從他的過去看他的現在再看他的將來,除非萬不得已,劉備是不會開殺戒的,更不會對為他得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居功至偉的軍師諸葛亮和五虎上將排第一的關羽下毒手,何況關羽還是他的拜把兄弟。

    其二,劉備得天下的背景形勢和他老老爺爺劉邦大不相同。劉邦是滅秦而代漢。劉備是承繼漢室,一如他再後的老爺爺劉秀,就沒對功臣大開殺戒。

    第三,一俟劉備得了天下,孔明關羽等老臣老將也都垂垂老矣,對劉氏王朝構不成多大威脅,因而也沒有殺的必要。

  • 12 # 銫媒體

    劉備要殺的人,是對劉禪威脅大的人。所以年紀大的都可以排除了,關張兩人可以排除掉了,即使想造反也沒那精力了。要殺的都是少壯派人物。那麼蜀漢集團裡能稱為少壯派的代表是誰呢?

    絕對不是諸葛亮,諸葛雖然年輕,但大耳在,諸葛絕對拿不到軍權。劉備就會把諸葛當蕭何一類的人物,會打壓絕對不會殺。

    那麼會是誰呢?一,馬超;二,魏延。馬超此人,估計劉備早就想殺了,本身身為諸侯,而且本事極大,號召力非凡。如果大耳得天下,馬超出力絕不會少。因為劉備即使不安排馬超具體事務,但奪取關中隴西,馬超動動嘴皮子,估計羌人邊民都會來投靠。再加上馬超也年輕,反覆反叛過都讓劉備覺得不安心。

    其次是魏延。魏延能夠給劉備看中,那麼劉備拿天下絕不會少魏延的出力機會。像魏延這種同僚關係不好,情商低下,功勞巨大,還年輕的人物。劉備會放過?

    除了這兩個,就有第三個了。就是姜維,就看姜維在沒有諸葛的情況下會不會被劉備收服了

  • 13 # 適情雅趣

    答:兩個都會殺。劉備表面忠厚,內心城府極深。與操煮酒論英雄時就己看出。關羽失荊州被害,實則劉備借東吳之手除之,後以報仇為名傾舉國兵力伐吳,就是想一舉吞併東吳。兵敗東吳後,對諸葛亮託孤:如若小兒平庸,你可取而代之。諸葛亮頓,汗流浹背。可以看出當時劉備對諸葛亮已有戒備之心。其實劉備伐吳時諸葛亮百般阻撓,劉備不聽,對諸葛亮己失去信心。

  • 14 # O上古白澤O

    個人覺得,劉備可能會殺一些功臣,但不會殺死關羽張飛諸葛亮,第一,劉備以仁義治理打天下,誓同月同日死,世人皆知,如果得天下後殺死他們,那就讓世人有話柄了,第二,關羽張飛是自家兄弟,肯定封王的,削奪兵權是肯定的,治理州郡,當時關羽在荊州一代威望聲譽是非常好的,第三,關張兩個人都是忠義之人,不會有貪圖批圖之心,對劉備絕對忠心只會幫助劉備更好的發展國家,退一萬步說就算沒治理國家的能力,也不會也不會去反叛,因為劉關張三人知根知底,再來說諸葛亮,就算劉備要殺諸葛亮,以諸葛亮的才能必定提前下野了,告老還鄉,趙雲就不提了,很聽話的人,沒必要動到他,關鍵時刻還能有用途。劉備用人是非常厲害的肯定會在零時前安排了一下後事

  • 15 # 吳君逸

    劉備是政治家,由其擅長打″仁厚"這張牌,不能被假像迷惑,你不看夷陵之戰前後怎處治劉封\範疆等人的嗎,劉對諸藹丶關羽能力非常清楚!劉在龐統\法正死後,劉巴又不願效力,才用諸藹,可想諸葛亮在劉備心中是什麼位置?關羽是結義兄弟,夷陵之戰看劉是重情義,但是否對諸藹不管不問丟荊州的憤懣而為,二者皆有!從這劉對諸藹有間隙。反映在大局\能力上!故劉備若得天下,諸葛亮`關羽靠邊站。不會殺,這二人的性格和能力對他不構成威脅,留著在危難還能用得著。

  • 16 # 滬說

    題目中的大耳應該說的就是劉備了。倘若關羽沒失荊州也沒死,後來劉備帶兵支援關羽與關羽合兵滅了吳國,之後諸葛亮從漢中出兵,與劉備兩線夾擊曹魏最終統一全國。真的會“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嗎?關羽張飛趙雲和諸葛亮等一干人等難道真的會像韓信之流一樣會被幹掉嗎?

    我認為即使真的劉備統一了全國也不會砍這些人,首先關羽,關羽性格高傲,為人剛正,好虛名對關羽而言名譽勝過一切,從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不接受曹操的招降就能看得出來。如此重名節的人肯定不會對關羽的皇位有危險,這不同於韓信對於劉邦,況且關羽還是劉邦的結拜兄弟,關羽對名的重視遠遠超過對權對錢對女色,劉備完全沒有殺他的必要。

    至於諸葛亮,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諸葛亮會不懂“功成身退”嗎?會不知道“狡兔死,走狗烹”嗎?其實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就曾言“我功成之時,定當歸隱”,所以以諸葛亮的聰明應該不會落得個像“劉伯溫”一樣的結局。

  • 17 # 江雪寒

    定是關羽無疑!

    看看漢朝,看看明朝,都是這樣的結果。文臣終究是文臣,歷史上的諸葛亮沒有演義中那麼神通廣大,充其量也就是個善於排程的文臣。

    而關羽則不同,領關家軍十萬,那可是相當於關羽的私家軍啊。不砍你難道留著你造反啊。

    韓信和徐達等人都是這樣,皇上不怕你有造反的野心。就怕你有造反的實力,有了這個實力,你不想死都難啊。

  • 18 # 再現經典愛情與時尚

    劉備是不會砍諸葛亮的頭的,所有的頭都砍光了,也不會砍諸葛亮的頭。諸葛亮拿劉備那是正兒八經當領導的,諸葛亮對劉備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從來不會頂撞劉備,大事面前給足了劉備面子!

    如果大耳賊取得天下,那麼關雲長的頭顱風險是非常巨大!因為關雲長有汙點:第一,居功自傲,不把劉備放到眼裡。關雲長人前人後介紹自己從來都是漢壽亭侯關某,漢壽亭侯是漢獻帝和曹操加封的。關雲長不說自己是前將軍關羽!第二,關羽和劉備的兩位夫人在曹營同居十餘年,慢說是在三國時代,就是在當下,也沒有誰能受得了!第三,關羽干涉劉備的內政。劉備收取劉封作為義子,關羽不悅,關羽說兄長既有長子,何必用螟蛉?第四,關羽直面對抗劉備。劉備封關羽為五虎大將之首,對於這個封賞,關羽直接對傳旨官說我不受這個官職!抗旨不遵是多大的罪過!

  • 19 # 馨悅經典

    孔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然陛下三降尊貴之軀顧臣於草廬之中,臣倍感涕零,許陛下驅馳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今天下大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臣懇陛下許臣還南陽終老,臣不勝受恩感激……

    劉備:准奏……朕賜卿食邑萬戶,良田千頃,駿馬千匹,絹萬匹,奴婢百人……準卿奏事不稱臣,受詔不參拜,……另加封卿為南陽公,依卿意歸南陽頤養天年吧……

    劉備:至於弟雲長,汝常年征戰,勞苦功高,朕心甚慰!然弟已近古稀之年,早應安享晚年,況手足之情使朕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特准雲長卸任一切官職,收回假節鉞權力,加封弟為荊州王,因荊州遠途,恐弟身體不消,朕另譴將治之,弟勿憂矣,汝府邸設成都,慮弟年邁恐體有失,故非詔不許出!另慮弟安危,朕加派近衛親兵護弟左右,保弟安全無虞!弟在此……度餘生吧……勿負朕意!退朝…………

    是年,羽暴病而卒……

  • 20 # sunjin6278

    現在也不知受了哪些方面的影響,不少人都喜歡曹操而厭惡劉備,認為劉備是個假仁假義的偽君子。但是在真實的三國中,劉備確實以厚德仁義面世,從沒有無緣無故擅殺屬下,倒是曹操為人自私殘忍,在征伐中多有屠城,多有殺戮,也殘害了不少無辜之人。面對曹操的兇殘,劉備的仁德,如果你是當世人,你難道情願跟隨曹操,情願被他殺死嗎?不論劉備是假仁假義還是真仁真義,他能一直做到寬厚仁愛,這是很難能可貴的。正因為如此,白手起家的劉備,才在漢末亂世中,匯聚了不少人才,才後來者居上,才達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結果。那麼如果劉備能取得天下,他會對功高震主者大開殺戒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劉備起家效仿劉邦和劉秀,以收買人心為上。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善於納諫,做事從不武斷專行。他正是不吝嗇土地財物,大加分封,才大得人心,打敗了項羽。當了皇帝后,劉邦並沒有大殺功臣,只是分封的異姓王多有反叛,才一個個鎮壓了他們,像蕭何、張良、樊噲、周勃等人,身居列侯,劉邦並沒有對他們進行殺戮。東漢的劉秀打下天下後,更是歷史上少有的優待有功之臣,讓每一個有功的功臣名將都得到了很好的善終。也許正是傳承了劉家皇族的基因,《三國志》中說劉備“寬厚宏毅”,仁德照人。到徐州,徐州牧陶謙三讓徐州給他,投曹操投袁紹,都因為劉備仁厚的名聲而得到優待。投靠劉表後,荊州士人都願意跟隨他。而且劉備做事也很講仁義,劉表死,劉琮上位投降了曹操,諸葛亮勸劉備襲取荊州與曹操抗衡,劉備不忍心,錯過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劉備在襄陽城下喊劉琮,劉琮在城上不能應,而荊州很多士人願意跟隨劉備而去。劉備受益州劉璋所邀,帶兵入蜀,在涪城劉備劉璋相會,龐統等勸劉備挾持劉璋直取成都,劉備不肯。關羽敗亡,劉備重兄弟情深義重,不顧隆中對策,堅持伐東吳,為關羽報仇。從這諸多情況可看出,劉備重情重義,決不會輕易殺有功之臣的。諸葛亮是個做事講究完美的人,一定不會招致殺身之禍。聰明人不做傻事,往往會消患於未形。諸葛亮治國講究公平公正公道,做事一身作則,因此雖法度嚴歷,人民卻無怨言。諸葛亮治軍嚴肅,軍紀嚴明,進退賞罰,都很公平,將無怨言,士兵用命。因此蜀漢軍雖弱小,卻能屢屢耀武邊疆,打得曹魏只有固守防禦的份,卻沒有進攻的力量。在五次北伐中,諸葛亮都是穩紮穩打,不出奇,不冒險,進可攻,退可歸。諸葛亮對自己更是嚴於律己,率先垂範,日夜奔忙於國事,運籌謀劃,食少事煩,終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詮釋了自己進忠漢室的理想。由此可見,諸葛亮是個事事追求圓滿完美的人,就是劉備得了天下,也決難找到理由殺害諸葛亮的。關羽是劉備的鐵哥們兒。劉備起事之初,關羽張飛就緊緊跟隨,三人抱著共同的理想,走在了一起,晝則同食,夜則同榻,有同生共死之義。劉備深知關羽的性格,恤下而驕於士大夫,但劉備深知關公的忠義秉性,他深深瞭解關羽只會為大漢打天下,只會忠於漢室,決不會有非非異想。即使關羽傲慢無禮,只要不危及大漢天下,劉備也是能容忍的。

    有人會說劉備不是也曾殺劉封斬彭漾了嗎?劉封為什麼被殺,未及時出兵援救關羽,其罪一;激反孟達,其罪二。有此兩罪,再加諸葛亮分析劉封剛猛將來有威脅太子擔憂,劉備才不得已,殺了劉封,可殺後劉備就又後悔了。彭漾因不滿劉備對自己的委任,在馬超跟前竟說出了大逆不道的反叛之言,本就投蜀漢驚懼不安的馬超,為了撇清自己,就向劉備打了小報告。封建社會最怕的就是反叛之言,那可是極惡大罪,要滿門抄斬的。劉備核實情況後,就將彭漾下獄處死。但劉備對迫不得已的背叛,又是網開一面的。像與他一起東征的黃權,因不得已被迫投降曹魏。當時曹魏的人就對黃權說,劉備一定會把你滅族的。黃權當時就肯定地說:“陛下知道我是迫不得已,一定會原諒我,並善待我的家人的。”果然,劉備不但沒有斬殺黃權家眷,還優待了他們。因此,以劉備的為人處世,就是打下天下,也不會大殺功臣名將的,更不會首先拿諸葛亮或關羽開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住別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