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初見千山雪
-
2 # 奈曼
我覺得是他在藍田寫的那首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詩人不得志而消沉的情況下透過此詩來表明自己的志向,同時也沒有那麼刻意的表達,反而顯得很自然脫俗,如風來去自如
-
3 # 午夜聽風雨
王維最具禪意的詩,當屬這首:
《終南別業 》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譯文:中年以後熱衷於修佛之道,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外出遊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走到水的盡頭時,就席地而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偶然間在林間遇見鄉村父老,便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這首詩可以看出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開頭兩句:“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敘述自己從中年至晚年的思想歷程。王維中年以後受安史之亂影響,產生厭世心理而信奉佛教。晚年長期吃素,不著華麗的衣服,住在宋之問藍田別墅,即“南山陲”,沿輞水,終日彈琴賦詩,著有《輞川集》。第二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詩人勃勃興致地單獨出行,欣賞美景自得其樂,頗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禪機。第三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詩人隨意而行,不知不覺走到了流水的盡頭,於是就地而坐,看見雲霧正嫋嫋升起。因為心無掛礙,所以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既是窮途末路,何不就地休息,看看眼前的美景呢?這一點,和阮籍痛哭於窮途相比又別有一番意味。最後一聯“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又進一步加深了上一聯的閒適。整首詩都充滿著偶然性。詩人乘興出行本就偶然,又恰逢無路可走,偶然又逢美景,最後偶然遇見了林叟。面對這麼多偶然,詩人表現出極致的閒適,甚至於出來的時候沒有目的,回去也不是目的,即“不來亦不往”,因為心裡沒有執著,所以也不把窮途當窮途,而是該坐下就坐下,該看雲就看雲,以至於最後也忘記了要回家。這,不正是佛教中的“無我之境”嗎?縱觀整首詩,沒有一處刻意營造的氛圍,只是記述了一次平常的出行。但佛教參禪本身並非是奇特的行為。相對於追求一些看起來高深莫測的、神奇的事物,最為平淡的心境自有其神妙難測的地方,正如王維這首詩一樣。 -
4 # 致敬大師
《終南別業》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詩佛”王維的《終南別業》極富禪意,“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虔誠、恬淡;“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快意、灑脫;“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坦蕩、悠然,還蘊藏著一種“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機,“流水、白雲”,無所分別,坐觀物我一體;頓悟間,“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中悠閒自在,物我兩忘。
-
5 # 閒話格志
本人認為是“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理由:禪者,內不亂,此詩頗近。
-
6 # 淡然4482
《終南別業》
唐•王維 體裁 五律
中歲頗好道,
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
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便是其中代表。人生便是如此,不論在事業、學問還是愛情中,當你勇往直前發現走的路是一條絕路時,不妨在這時回過頭或者就此停下,也許當你放下心中的枷鎖,讓心靈自由自在的翱翔,說不定你會找到另一條更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
7 # 梅鶴讀書
王維的詩富有禪趣,是其被後人稱為“詩佛”的最重要原因,我認為最能體現王維詩中禪趣的,是其《輞川集》二十首。
1、《輞川集》的由來王維做官,一直有退隱的想法。他曾經兩次隱居,一次是在終南山,一次在藍田的輞川。輞川在陝西藍田附近,距離長安並不太遠,王維買下了宋之問的別墅,在這裡隱居。當年,宋之問攀附張易之兄弟,可以說有錢有勢,所以在藍田有這座別墅。這裡有很多景點,王維與好友裴迪經常在這裡遊山玩水,他們以這些景點為題目,比如《鹿柴》《欒家瀨》《辛夷塢》等,各寫下了五言絕句二十首,收集在一起,就是《輞川集》。葉嘉瑩先生稱王維的《輞川集》“最有特色”“前無古人”。
明 仇英《輞川十景圖》
2、《輞川集》的特色從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來看,以山水為主要內容的詩登上舞臺,起於魏晉時期的“遊仙詩”,比如東晉的郭璞就留下了一系列的遊仙詩。早期的山水詩並不單純寫山水,常常與神仙、宗教、老莊哲學等結合在一起。到了謝靈運,山水詩更寫得美麗、繁富、對仗工整。而王維的《輞川集》,一改魏晉六朝以來山水詩中的“玄趣”為“禪趣”,以“禪趣”入詩,他詩中的山水平淡悠遠,空靈之致。蘇軾的“詩中有畫”、王國維的“無我之境”都可以看做對這種特色的評價。
謝靈運
3、為何《輞川集》最能代表王維的詩以感覺取勝,感覺是剎那間的直覺,這種東西難以擴充套件,因此就整體而言,他的五言詩比七言詩好,絕句比律詩好。而《輞川集》則是最為精華的五言絕句,故最能代表王維以“禪趣”入詩的特色,是“詩佛”的第一代表作。
綜上所述,我認為最能體現王維詩中禪趣的,是其《輞川集》二十首。
-
8 # 仝靜德
《畫》唐代: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釋義:
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處卻聽不到水的聲音。春天過去,可是依舊有許多花草爭奇鬥豔,人走近,可是鳥卻依然沒有被驚動。
為什麼說這首詩有禪意呢?
遠近,聲色,視聽,山水,有無,在禪的靜定狀態中,的確是不驚不喜,超越時空的呀!
-
9 # 覺呈
我覺得王維的《辛夷塢》非常富有禪意:
一,花開無言,花落無語。一切任憑自然。“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老子),正是其最佳寫照。草木有本性,何求美人折。更是它的聯想。禪意盎然。
二,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已達非常巧妙之“大方便”水平。令人拍案叫絕。
-
10 # 孤竹國人1
王維《青溪》一一言人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
11 # 遠山106785061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
12 # 三尺講臺兩袖清風
王維,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之一,後人評價他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中年奉佛,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被後人稱為“詩佛”。其詩歌中不同程度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響,充滿禪意,甚至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其中最富有禪意的一首詩,我個人認為是《秋夜獨坐》: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秋夜獨坐》,題目四個字,點出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晚年的王維,對自然,對生命、對人生都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感受,在一個深秋的雨夜,詩人獨坐燈下,悲秋情緒油然而生,並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悲秋詩的前兩句“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充滿了詩人的悲秋情緒。“悲秋”,是古代詩人常見的詩歌主題,如杜甫的《登高》“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二更”,夜裡九時至十一時,詩人在秋天的雨夜,獨坐燈下,感慨自己雙鬢生白髮,倍感廳堂空曠,孤獨寂寞。看到草木零落,聽到草中昆蟲哀鳴,更添悲哀。
人在歲月流逝中走向衰老病死,山果、草蟲,也在無情的時光歲月消逝中零落、哀鳴。這兩句詩寫出了作者悲哀孤獨的心境。
禪悟“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黃金可成”,指煉丹術。黃金,道教煉丹術中一種仙藥的名字。人從出生到老死,不可更改;煉丹服藥,祈求長生不老,也是一種虛妄,不可能實現。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老病:衰老和疾病。無生:佛家禪宗用語。世本虛幻,萬物實體無生無滅的意思。要想從根本上消除衰老和疾病,只有學習、信奉佛教!
此詩感慨時邁人老,斥神仙虛妄,悟佛義根本,表皈依佛門的決心,富有禪意,歷來被人稱道。
-
13 # 福自福地來wjf
詩言志,文言情。詩家透過一首詩作,傍人便可揣其心志與生活方向和生存方式。
不再它論,單述兩首能表明王維禪心向佛的大致概況。
其一。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
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
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一天下雨了,到了餉午時分,雨才方停。空寂的叢林中,已有炊煙裊裊升起。農家婦蒸了藜菜,煮好了小米飯,要送給在東邊地裡幹活的家人吃。雨後的水田上,不時有白鷺飛過,密密的樹林蔭中,有黃鸝鳥在婉轉啼鳴。
我本喜歡幽靜,早上去觀看木槿花開。現在我準備在松樹下吃齋飯,吃飯後要去採摘帶露水的葵菜。現在,我一心向佛,已經與世無爭了,那海鷗又因何對我起疑又說三道四呢?
從這一點可看出當時的王維已經禪入佛門了。
其二。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
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
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禪製毒龍。
我不知道香積寺在什麼地方,走了數十里又走進了雲霧繚繞的山峰中。到處古樹林立沒有可供人走的小路,可是深山之中不知哪裡又傳來了敲鐘的聲音。這裡危石到處有,溪流泉水發出了嗚咽之聲。青松雖然蔥鬱,但日光也顯得充滿了寒意。我看好這傍晚時的空潭邊,尚可安於打禪唸經,只有禪佛唸經方可除去心中的雜念啊!
此詩多含蒼涼哀嘆之意。雲霧繚繞,泉流嗚咽。危石林立,即是日頭也不送人溫暖。只有山中的鐘聲才能給予理解和同情。哎,什麼都不想了,唯有一心向佛才能平靜我的心思啊!
-
14 # 吹吹風啦啦隊長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
15 # T頭頭是道
作為詩佛可以說王維的詩很多都非常富有禪意,如果一定要我挑出一首我最喜歡的,我想應該就是這首《終南別業》了!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盡顯王維辭官歸隱後的那種超然灑脫、淡然豁達的人生態度。人到了一定年齡後回首自己經歷的那些宦海沉浮都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倒不如和林間偶遇的一個老頭談笑風生無還期來的痛快。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一句更顯作者的豁達、超然物外的釋然心境
-
16 # 國學新論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此詩代表了王維一生最高的思想境界[大金牙]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漢族,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早年通道,後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外號“詩佛”。今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17 # 思想鐵錘
個人以為王維的《山居秋暝》最有畫意和禪意。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前四句描景。徐徐讀來,就是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色,交代了一幅清新毫無汙濁之感的畫面。
後四句言志。表達了以詩情畫意的山水寄託詩人高潔的情懷。
山中景與胸中志,相映成趣,富於禪意。
-
18 # 慎獨精思
《終南山別業》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這首詩最富有禪意。因為首聯的“中歲頗好道”點明瞭詩的主旨:喜愛修道。而其所謂的道就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頷聯的“獨往”與“空自知”則是合於禪心的妙境:四大皆空。頸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則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世相隨心,心無世相,隨遇而安!尾聯“無還期”則收縮時空,達到了忘我的超脫意境,解除了時間的約束,乃是禪意的終極目標。
-
19 # 優智謀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他最有禪意的詩當推《鹿柴》、《鳥鳴澗》。
《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詩意: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只能聽到人說話的聲音。人的影子被日頭斜照到深林當中,影子又漸漸照在青苔上。
《鳥鳴澗》:人間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意:在寂靜沒有人聲的山澗裡,桂花(四季桂)自開自落,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夜靜更深的時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月亮剛出,亮光一顯露,驚動了樹上宿的小鳥,它們在春澗中不時地鳴叫。
這兩首詩,幾乎通篇看不到人,反映出了人與自然或者自然界的植物和動物之間和諧相處,美輪美奐的景色,佛家包容外物,萬物共生,“空”、無我的禪意深深地沁入人的心脾,使人感到超脫、忘我的美。
-
20 # 9527依舊
王維的《使至塞上》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及註釋譯文
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
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士,告訴我都護已經到燕然。
註釋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使:出使。
單車:一輛車,車輛少,這裡形容輕車簡從。問邊:到邊塞去察看,指慰問守衛邊疆的官兵。
屬國:有幾種解釋:一指少數民族附屬於漢族朝廷而存其國號者。漢、唐兩朝均有一些屬國。二指官名,秦漢時有一種官職名為典屬國,蘇武歸漢後即授典屬國官職。唐人有時以“屬國”代稱出使邊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漢代稱居延澤,唐代稱居延海,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又西漢張掖郡有居延縣(參《漢書·地理志》),故城在今額濟納旗東南。又東漢涼州刺史部有張掖居延屬國,轄境在居延澤一帶。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維路過居延。然而王維此次出使,實際上無需經過居延。因而林庚、馮沅君主編的《中國曆代詩歌選》認為此句是寫唐王朝“邊塞的遼闊,附屬國直到居延以外”。
徵蓬:隨風飄飛的蓬草,此處為詩人自喻。
歸雁:雁是候鳥,春天北飛,秋天南行,這裡是指大雁北飛。胡天:胡人的領空。這裡是指唐軍佔領的北方地方。
大漠:大沙漠,此處大約是指涼州之北的沙漠。孤煙:趙殿成注有二解:一雲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散”。二雲塞外多旋風,“嫋煙沙而直上”。據後人有到甘肅、新疆實地考察者證實,確有旋風如“孤煙直上”。又:孤煙也可能是唐代邊防使用的平安火。長河:指流經涼州(今甘肅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條內陸河,這條河在唐代叫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蕭關:古關名,又名隴山關,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候騎: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王維出使河西並不經過蕭關,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
都護:唐朝在西北邊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其長官稱都護,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一切事務。這裡指前敵統帥。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國杭愛山。東漢竇憲北破匈奴,曾於此刻石記功。這裡代指前線。
“單車”兩句:一作“銜命辭天闕,單車欲問邊”。
候騎:騎馬的偵察兵。
參考資料: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42、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132-1333、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84-85
筆記本配件品牌排行榜已揭曉,快來看看你喜歡的品牌排在哪裡!
京東
廣告
賞析 這是詩人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紀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首聯兩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頷聯兩句包含多重意蘊,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頸聯兩句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尾聯兩句寫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於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薰陶、淨化、昇華後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裡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裡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然後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最後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長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裡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學詩裡說的那段話可算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境界。
回覆列表
王維的《終南別業》最賦有禪意;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山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還無期。
全詩都表現出超脫世俗的意境,單個句子做出禪意極致的表達;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自然而然,了無牽掛的走到水源的盡頭,就坐下來欣賞那片片白雲冉冉的浮游升空。大自然中佳景無數,懷著一顆曠達的心,哪裡都能發現美麗的風景,山光水色,雲影徘徊,那世外桃源的美景,多麼令人嚮往。看水心中無水,看雲心中無雲,只任它是盡頭,是浮游。不用禪語,盡得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