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按說這筆買賣很划算啊,失敗了也就損失幾千兵馬,成功了就可以直搗黃龍,諸葛亮北伐一場攻堅戰,死傷也不止幾千吧?
5
回覆列表
  • 1 # 銫媒體

    魏延的計劃百分百失敗。要麼就不做,要麼做全套,蜀軍全軍走子午谷。下重本還想留後路?

    奪取關中的重點不是佔領長安城,而是殲滅關中軍團的主力。只要一消滅,曹魏從其它地方抽調援軍就沒有那麼快;假如沒消滅,這支部隊隨時都可以反攻,佔領長安根本毫無意義。

    另外關中軍團大部分騎兵,平原作戰蜀軍毫無優勢,只有在祁山山地,蜀軍才有一戰之力。

    百分百輸的事情,何必去賭。如果真要去賭,那就百分之一百去賭。如果蜀軍主力佔領長安,再分兵奪取潼關和黃河西岸還有渭河兩岸的糧倉。這麼艱鉅的任務不是魏延區區幾千人能完成的

  • 2 # 移動辦公

    這個計策成功需要3個先決條件,條件一路上不被發現,條件二,都城需要出來迎戰,要是人家城門一關,你胃炎怎麼攻城?沒梯子怎麼上去?各國都城都是城牆最厚最高的吧?那什麼攻城?就算就地造,你沒有軍糧能呆多久啊?,既然攻不下來,那就要條件三,城裡的頭得是阿斗,不放一箭直接投降!要是任何不投降關門放箭的胃炎都攻不下來!

  • 3 # 心有千緒浪

    忘了青梅煮酒論英雄之後曹操給幾萬兵馬劉備然後劉備逃跑自立的事了?諸葛亮擔心的可能是這一點,魏延要的是幾千精兵是精兵!在蜀國這個平臺有諸葛亮壓著,魏延的作為已經到盡頭了。魏延投靠曹操是不可能的,在曹操那裡他也不會有什麼作為,人家也不可能重用他,唯一隻能是自立!但是自立也感覺可能性不大,因為他歲數應該也有50左右了,憑那幾千精兵這年紀造反自立也不會有什麼作為,出師無名難得天下,還不如在蜀國的高官厚祿,所以說魏延造反是被莫須有了!

  • 4 # 請叫我逗鬥

    當時魏軍加上各地援軍有十餘萬,而且多騎兵。蜀漢北伐一共6萬兵馬,而且多步兵。所以諸葛亮一直想在岐山打,因為在平原作戰,戰力還是人數上完全打不過魏軍,甚至會全軍覆沒。而且雍涼多戰馬和勇士。他的戰略意義實際上比荊州高的多。荊州只是四通八達,但是同時也是四戰之地。而且特別是以前,部隊大部分戰力就取決於騎兵

  • 5 # 謙彧

    因為子午谷奇謀根本不可能成功,第一蜀漢國力弱小。兵民國力只有曹魏的五分之一,不可能具備一口吃掉關中的條件,即使初戰攻克長安,作為曹魏首都洛陽重要的西部屏障,曹魏必以傾國之兵爭奪。到時曹魏大軍兵臨長安,蜀漢還是會撤軍。長安之戰乃是得不償失的無用之戰。其二關中平原之地,無險可守,必然形成拉鋸戰,雙方兵力懸殊異常,蜀軍兵少,必定不是曹魏的對手。第三,蜀軍糧運險遠,難以抗衡。假如固守長安,而魏軍切斷斜谷道等地,那麼蜀漢軍隊的後勤補給都會出現問題,糧草一旦短缺,蜀漢大軍必定不戰自潰。 隴右是形勝完固之地,南依秦嶺與蜀漢接壤,西靠河西走廊,北臨黃河,東據隴山。尤其是隴山,南接渭水,北近黃河,綿亙數百里,將隴右與關中隔斷,是抵抗曹魏反撲的天然屏障。因為隴右有此地利,趁虛攻克後即可派兵防守隴山各隘口,阻擋曹魏進攻,如此隴山以西可斷而有之。第四奇襲長安不能派出很多兵馬,因為人多會被魏國發現。但是派出的人又不能少,因為長安乃是一座雄偉大城。長安乃是曹魏西部屏障的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況且長安距離洛陽實在太近。洛陽又是曹魏的首都,城內護衛兵馬肯定眾多。如果諸葛亮派出的軍隊一時之間攻不下長安,那麼一旦曹魏派出兩路援軍,一路直撲長安解圍,一路直取子午谷斷絕蜀軍退路。那麼兵出子午谷計劃等於就是送死!第五,魏延所說:夏侯懋會棄城逃跑。這話可靠度不高!太守跑了,起碼還有都尉在吧,都尉跑了,起碼還有監御史在吧,總不可能長安最高三大長官都是窩囊廢吧!何況中國每代皇朝對地方長官都規定有守土之責。長安城乃是一座大城,是曹魏王朝僅次於首都洛陽的一座大城!長安城內怎麼會沒有賢良之才,先不談賢良之才的能力有多高,但起碼能將長安守上一個半月的人才總是有的吧!以長安的地位之高、重要之大、人口之多、防禦之強,夏侯懋即便是愚蠢如豬,也絕對不會棄城而逃,因為很簡單,守都沒有守就逃,下場必死無疑。而且夏侯懋也肯定清楚(如果他這點都不清楚,曹魏也不會派他做長安太守),長安距離洛陽很近。只要堅守不戰,等待援軍必然會勝利。第六,即使拿下了長安,魏延與諸葛亮成功匯合了,但是這對於蜀國而言會造成一個更可怕的局面,那就是蜀漢不得不在沒有騎兵的情況下在關中平原與魏國至少20萬、甚至30萬軍隊進行一場戰略大決戰,而決戰對於蜀國而言是及其困難的。諸葛亮為什麼要先攻取隴右,根本原因是為了戰馬,隴右在古代是中國最重要的養馬場之一,有了戰馬就可以訓練精銳騎兵,這樣之後攻取關中平原的可行性也就更大一些了。

  • 6 # 方士的知識樂園

    蜀國總人口九十多萬,全國兵力十一萬多。曹魏兵力四十多萬。

    當時關中因為多年戰亂,殘破不堪,人口十不存一。魏都需要向長安駐軍輸糧,已經不是漢初劉邦時有巨大的人口和資源的關中。

  • 7 # 指動濟南

    原因有二。一是諸葛亮平生用兵謹慎,不願意做這種奇謀之事,何況勝負難料,即使勝了也改變不了大局。此計的可行性較低,存在極大變數。二是對魏延能不能堪此大任有疑問,魏延在之前的蜀漢軍中,並沒有太多表現機會,始終不是諸葛亮所倚重的獨當一面的帥才,更多的定位於將才。

    魏延之所以後來在蜀漢有了一定位置,更多是因為劉備的信任。史載,劉備稱王漢中後遷居成都,需要重要將領鎮守漢川,大家都認為非張飛莫屬。但劉備讓魏延鎮守,全軍上下無不驚訝。為了讓全軍服氣,劉備大宴群臣,問魏延:“現在對你委以重任,你有何計劃?”魏延答:“如果是曹操帶領兵馬來,請允許我替大王抗擊他;如果是其他人帶領十萬人馬來,請允許我替大王吃掉他。”由此可見魏延的能力,當然也透露出一份自負。

    但自負有自負的本錢!後來,升為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都亭侯的魏延同魏軍的費瑤、郭淮大戰於陽溪,大敗郭淮等人,被升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由此看來,魏延自負也好,自大也罷,他還是很有“兩把刷子”的,也證明了劉備識人的眼光很準。

    但是,諸葛亮對於魏延的使用一直是有所保留的,這也是無法採納魏延兵出子午谷之策的一個次要原因。

    這是因為,魏延本是軍人,沒有官場上基本為官技巧,只是善於養兵,勇猛過人,加上性格矜持和高傲,官場之人都對他敬而遠之。“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自負甚至自大的魏延,使大家都對他敬而遠之。只有楊儀對他不寬容、不讓步、不合作,兩人勢同水火。《三國志》說得很明白:楊儀多年跟隨諸葛亮出軍,出謀劃策,被諸葛亮所信任。諸葛亮愛惜楊儀才幹的同時,又藉助魏延的驍勇,常苦惱楊、魏二人不能很好相處,不忍心偏廢任何一人。說到底,諸葛亮對魏延是有個基本判斷的,就是認為可以使用,但是不堪大用。

    這個在諸葛亮死前託付後事時也有表現,諸葛亮在五丈原與楊儀、費禕、姜維等討論退軍事宜,決定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魏延不服從軍令,便棄他不顧,軍隊按計劃進行。這這個討論中,沒有魏延的身影,而且還預判魏延可能不會聽從指揮。事實也證明了諸葛亮對魏延的判斷沒錯。

    所以,這一切都表明諸葛亮一直是有所保留的在使用魏延,根本不可能採用他的計策。

  • 8 # 高原神鷹119

    魏延的軍事謀略並不比孔明差,守漢中魏延虛內實邊長年無事,孔明弟子姜維實內虛外蜀國被滅。子午谷奇謀魏延敢親自帶兵,就說明他認為成功的希望較大,孔明不敢行險是看到有風險,緩緩而進風險較小。如果單從子午谷戰役本身來說,很難說兩種風格好壞。但放在魏蜀大局下則魏延正確選擇,魏國力數倍於蜀,蜀勝機在於當時魏新君初立,原能臣受猜忌,養閒的養閒,甚之有叛國的,在外掌兵靠無能親信,蜀如能輕兵急進,使魏來不及調整部署,佔據關中就能成劉邦之勢,一舉改變兩國強弱,緩緩而進看似風險極小,實則是給了對方調整部暑,整合實力的機會,最後導致蜀軍勝機為零。司馬復出,即使沒有街亭之失,隨著魏國戰爭動員,最好也是對峙,弱國大軍深入敵國與敵對峙,任意一場敗仗都關生死,勝敵多少陣,不能殲敵主力,對戰略形勢而言效果為零。後面六出祁山都是印證了這個結果而也。所以,魏延之策雖有風險,那怕風險為60%以上,但仍然是蜀軍改變魏強蜀弱戰略形勢的唯一機會。

  • 9 # 使用者3586321

    諸葛亮用兵謹慎,魏延這招太大膽了。魏延這雖說是分兵,但也是獨自領軍,一旦失敗,損失人馬不說,對全軍士氣也是一種打擊,這可是第一次北伐。其次,若魏延奇襲真成功了,那麼在軍中聲望對諸葛來說就是一種挑戰,對於諸葛亮的命令,他可以提出異議,所以,於公於私,諸葛都不會同意。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討論←_←

  • 10 # 秦嶺161707473

    五千人實施子午谷戰略,肯定需要最精銳的步兵,當時蜀漢國力有限,據說人口也就百萬左右,全國兵力才多少?諸葛亮歷次北伐,出兵也就幾萬人,這裡面還得把戰兵和輔兵區分開來,五千精銳,可能就是當年蜀漢絕大多數的主力軍了,作為當家人,諸葛亮豈敢弄險。

  • 11 # 長犄角的大尾魚

    因為魏延考慮的都是戰術而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先說魏延的戰術,他的勝利是建立在敵人看到突然出現的蜀軍後棄城潛逃的,這個有可能成功但敵人堅守的可能性也很大,一旦打消耗戰魏延那幾千精兵真的能奪下長安嘛?第二,我們說下諸葛亮的戰略。很多人說諸葛亮他勞民傷財的發動多次北伐耗盡國力才智上諸葛亮也是一般,那是你們沒看懂他的動作。諸葛亮的隆中對說的很清楚,當天下有變動才是出擊的最好時機。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希望的一次,打了個出其不意,但第一次北伐諸葛亮也沒想著要滅了魏國而是想搶下涼州擴大自己地盤拉進和魏吳的國力。結果第一次失誤了,敗退回來,諸葛亮知道如果拖下去和平拼國力發展蜀吳都是拼不過魏國的,所以他冒了個險頻繁進攻魏國。這有三個好處,第一促使吳國用力攻擊魏國,如果魏和吳打起來生懟了,這才是蜀國真玩命的時候。第二,如果吳國看穿也不真打,那就是兩國消耗一國也是穩賺不虧。第三,頻繁進攻魏國促使魏國內部勢力分裂 司馬懿就是這麼發家起來的,一旦內部不和可能出現內耗,那時候蜀國可以搶地盤了。總結起來,諸葛亮打的是戰略不能真的去硬懟魏國,因為那樣會讓吳國撿便宜,而魏延的戰略則是奔著打殲滅魏國去的。所以諸葛亮才不同意。

  • 12 # 九宵一鯤鵬

    我覺得大家分析的都不準確,個人認為老年的諸葛亮已經很難控制蜀漢政局了,也料定自己無法復興漢室,怕魏延萬一成功了,自己名聲掃地,其次,立功了也會尾大不掉,自己死後,劉嬋無法駕馭魏延,導致蜀漢征途坎坷,所以,自己死了也要帶走魏延,給蜀漢一個平庸而相對安定的結局。

  • 13 # 江南布衣王

    猇亭之戰後,正史記載諸葛亮全力才建了一支九萬人的軍隊,除各地駐軍外用於征戰的機動兵力有幾萬?魏延相當於便用十分之一兵力去冒險,五幹人無攻城之具,又帶十天干糧已是負重極限,萬一魏軍閉門堅守,五幹人基本有去無回,勝算低,且首次北伐遭此敗績士氣必大損,生性謹慎諸葛,國力弱小的蜀國承受不起

  • 14 # 潯陽鹹魚

    子午谷之謀是出自《魏略》,《魏略》的故事有多少水分,用最簡單的設想也能明白:一個蜀漢軍從未實施過的計謀是如何讓魏人知曉的?

    難不成諸葛亮開會時,還有魏人間諜在場?或者是魏延將自己的計謀到處宣揚,讓魏人知道?

    《魏略》: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此為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現代人分析“子午谷”頭頭是道,講真,拋開《魏略》,但看陳壽寫的《魏延傳》,魏延的本意到底是什麼,都是未知呢!所謂的戰略分析都是無根之木,關公戰秦瓊。

    《魏延傳》:(魏延)輒欲請兵萬人,與(諸葛)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

    這文中的去潼關的“異道”到底是哪條路線?韓信故事具體內容都是未知,真不知道如何跟“子午谷”搭得上關係。

    姚範曰:延此計蓋在建興六年(228年)武鄉初出祁山之時,是年為魏太和二年(228年),魏明西征,召楙為尚書。韓信故事,《史記》未詳。

    認真點說。

    按明帝紀,太和二年(228年)二月,魏明帝曹叡至長安。同時罷免駐守長安的安西將軍夏侯楙,徵為尚書。

    而本年一月,諸葛亮才首出祁山。馬謖至街亭,高詳至柳城。

    若《魏略》的子午谷之謀為真,魏延給諸葛亮的建議之時,就是這一出祁山之前。此時,諸葛亮的第一戰略目標是天水方向,所以,怎麼可能採取魏延的冒險東進策略呢?

    反正過了本年,“怯而無謀”的夏侯楙已經不在長安了,“子午谷之謀”的可行性又被削弱了。

    說到底,我以為,凡是認為此事可行的,或多或少被演義的梗影響深了吧。

    我說一個我一直以來的猜測吧。

    我以為,既然魏延的子午谷之謀出自《魏略》,很可能這是魏人故意編造出來埋汰夏侯楙的,最終傳到魏明帝的耳中,所以導致“人有白楙者,遂召還為尚書”。

    至於魏延的建策,應該從本傳記載,《魏略》的子午谷之謀,可以休矣!

  • 15 # 小鴻哥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五千人加運糧五千就是一萬。還要諸葛亮率蜀漢主力到長安匯合。真的敗了,可不止損失數千人馬。有可能全軍覆沒,又一個夷陵之戰。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出自魏國的史書。陳壽三國志並未。只有:異道匯於潼關,如韓信故事。這裡暫不說這個。諸葛亮不用是有道理,但諸葛亮並非完全不用。諸葛亮搞了個縮小片的子午谷奇謀。切斷隴道,切斷隴西涼州跟魏國聯絡,子午谷的是切斷雍涼兩州跟魏國聯絡。先來說下諸葛亮的縮小版子午谷: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關門打狗的策略。在長安切斷魏國跟雍涼的聯絡。對外擋住魏國援軍,對內消滅曹真郭淮關中部。進而把戰線推進到長安。因為諸葛亮知道實力不夠,無法在長安擋住魏國援軍。諸葛亮採用的是向魏國力量薄弱的地方。誘羌胡叛、切斷隴道,一舉拿下隴右以西(涼州、雍州西部)。作為向關中進軍基地。諸葛亮把長安換成街亭和五丈原切斷隴道。有證據:諸葛亮第一北伐三郡叛魏響應蜀漢,之後還誘鮮卑柯比能。因為公元227年安定郡羌人叛魏。(雍涼羌胡曾多次叛魏)。隴右官員講蜀漢軍如果能擋住援軍一個月以上,隴右以西不用打都會降。所以派馬謖守街亭,擋魏國援軍。可惜用人錯誤敗了。後來諸葛亮進軍五丈原,進而向北攻北原。當時司馬懿講諸葛亮要是有膽東進武功,我們就危險了。西上五丈原,我們就不用擔心。只有郭淮看出諸葛亮的戰略意圖。郭淮講諸葛亮西上五丈原,進而佔據北原。諸葛亮就能切斷隴道,這樣雍涼境內的民、夷會動盪不安,對國家不利。司馬懿採納派郭淮去北原建營寨,還沒建好諸葛亮果然來攻。

    司馬懿講的話在晉書,並未記錄郭淮所說。而在三國志郭淮傳中有記錄。

    所以諸葛亮歷次北伐都是圍繞著切斷隴道和建立前進基地。

    諸葛亮姜維都把祁山作為戰略要點。鄧艾就曾講過祁山的重要性。祁山有數千頃麥,蜀漢如果攻佔祁山就能取羌人之食並誘為。但是諸葛亮第一北伐卻並未拿下祁山。當時攻祁山的主將是魏延吳懿等人。據諸葛亮事後反醒,蜀漢在祁山的軍隊是多過魏國守軍的。所以諸葛亮講此戰不在軍隊數量多少,而在於為將者。

    魏延的子午谷為啥諸葛亮不採用,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魏延把計劃想得太順利。

    十天到長安:到不了呢?曹真伐蜀一個月都沒走出來。高闖王走了二十天。給人發現了呢?高闖王走子午谷全軍覆沒。東晉名將桓溫派部下走子午,大敗而回。

    守城的跑了:要是沒跑,堅守呢?崇山峻嶺而來,蜀漢能帶多少攻城器械?再者歷朝歷代守邊的將士都是要留人質的,長安文武將領不戰而跑。魏國的法律能饒得了他們?就算不為自己想也要為家人想嗎?(魏國法律守城百日而無援,降者其家人無罪。)

    糧草留給他:萬一燒了呢?堅壁清噴呢?吃什麼?

    魏國援軍要二十天才能到:忘了司馬懿八天行軍一千二百里殺到新城了?忘了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張郃從洛陽率軍不到十天就到陳倉了。長安距洛陽不過六七百里。

    諸葛亮大軍二十天內到:不到呢?諸葛亮大軍趕路怎麼也要比魏延久點吧,也算十天吧。不先幹掉隴右關中曹真郭淮部,諸葛亮大軍如何安心西上?十天夠嗎?曹真郭淮非無能之輩。如果他們切斷蜀漢後勤補給呢?有人說派軍隊保護不就成了。蜀漢軍隊本來就少,派軍隊保護糧道。支援魏延的軍隊就更少了。蜀漢大軍在向長安靠近時,要不要派軍守衛後路?萬一蜀漢在長安跟魏國大軍激戰。曹真郭淮抄蜀漢大軍後路呢?

    第二:糧草如何保障?每次北伐都因糧盡而退。打到長安更遠,如何保障。諸葛亮就算跟魏延在長安匯合,後勤補給線就更長了。蜀漢根本無法供應得上糧草。有人講就地在長安關中地方徵糧,這是不太現實的。因為關中十室九空,現在你人口很多還是當年曹操從漢中遷過來的。魏國這些年一直在關中駐軍不多,就是因為關中無法供養那麼多軍隊。所以諸葛亮每次北伐,魏國要從洛陽荊州調援軍西進。諸葛亮如果強行從關中百姓奪糧,必然招致反抗。而且魏國支援的速度非常快,根本來不及到處徵糧。後來魏國派鄧艾在雍涼屯田,才改觀不少。魏國本土作戰無論是後勤糧草保障,還是調集軍隊都比蜀漢更容易。

    第三:考慮到魏蜀雙方國力軍事力量對比嗎?蜀漢不到一百萬人口,魏國四百四十萬人口。軍隊蜀漢只有十萬,魏國有四十萬。蜀漢在漢中、江州永安、南中、成都等,怎麼也要留三萬吧。這樣前線最多動員七萬左右。而魏國有近五十萬軍隊,防備東吳十五萬—二十萬。北方十萬。這樣魏國能調動加上關中的當在二十萬以上。七萬對陣二十萬,如何打?赤壁之戰魏國因水戰不行而敗,陸戰不見得不行吧。何況這時東吳未動,魏國能調動的軍隊更多。公元253年東吳二十萬大軍北伐,姜維率數萬北伐。魏國派司馬孚率二十萬抵抗東吳,陳泰率雍涼軍隊抵抗姜維。(不用從洛陽調兵了,這是司馬俘弄的拒敵之策。)公元257年諸葛誕十萬人在壽春起兵,東吳派了近十萬人支援。司馬昭從中央、兗州、豫州、徐州、青州、荊州調集二十六萬圍壽春,圍了十個月。蜀漢能否有十個月的糧?

    姜維也率數萬北伐,陳泰鄧艾憑雍涼軍隊抵抗。還有幷州、幽州、冀州的軍隊呢。陳泰鄧艾曾打算在從幷州調軍。公元263年魏國調集十八萬伐蜀。

    而諸葛亮北伐時,南方一線並未有戰事。北方曹操、曹丕數次大破遊牧民族,也無大動靜。在蜀漢東吳同時伐魏,魏國都能調動二十萬對付東吳調動數萬對付姜維。現在只有諸葛亮一路軍,魏國能調集多少軍隊救援長安?

    而且蜀漢精銳盡喪於失荊州,東征之中。諸葛亮北伐的軍隊可以說都是後來新招訓練的。經過幾次北伐後蜀漢軍隊戰力越來越強。鄧艾曾評價蜀漢軍五兵犀利,上下相習。

    第四:不少人拿小日本偷襲珍珠港來說事。當年小日本海軍噸位相當於美國的80%。蜀漢軍事力量有魏國的80%嗎?戰爭的延續是國力的對抗。後面小日本贏過多少仗,強弩之末。人口、經濟、生產力。小日本的人口是美國的一半,經濟是美國的七分之一。小日本動員了六七百萬參軍,美國動員了一千萬。小日本在中國有兩百萬,可是美國也派了幾百萬到歐洲。整個二戰小日本造了二十艘航母,美國生產大小航母一百四十艘。坦克小日本五千,美國八萬。飛機小日本六萬架,美國二十九萬架。小日本戰列、驅逐、巡洋艦,潛艇一起兩百備,美國六百多。小日本火炮兩萬,火炮美國三十一萬。所以說怎麼打?蜀漢的力量只有自保,和趁機蠶食雍涼的機會。

    還有人拿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從漢中出兵一統天下來說。雖然都是一個地方,但時代背景不同。1劉邦帶了十萬將士進入漢中蜀地。蜀漢雖然從荊州帶了數萬,但東征大敗損失更多。2蜀漢面對魏吳兩個對手,而劉邦面對十八個諸侯王。蜀漢面對的曹魏,魏國地盤在劉邦時代時有十四個諸侯王國加半個西楚。光關中就三個王,劉邦能一個個地打過去。而蜀漢面對的是統一北方的魏國,卻不能一個個打過去。3劉邦帶進漢中蜀地的十萬將士皆是中原人,歸心似箭。4劉邦時天下有變,蜀漢時卻無變。劉邦時很多諸侯以項羽不公而起兵互相攻伐。劉邦以項羽背盟(先入關中為關中王)和打著為天下共主義帝(項羽派人殺害)報仇的名義討伐項羽。

    第五諸葛亮在隆中對講很清楚。跨有荊益,天下有變,兩路進軍。現在荊州已失,天下無變,一路軍。所以要避免決戰。因為蜀漢現在的軍隊是蜀漢新募的軍隊。不能再有失荊州東征這樣的大敗了。

    就跟當年紅軍一開始是向大城市進攻,結果失敗。後來才改為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發展。

  • 16 # 鐵路之旅

    諸葛亮”隆中對”的會議精神就是益州、荊州兩個方向進攻北魏,可是荊州沒有了,從益州北伐實際是出於無賴之舉了。

    從劉備諸葛亮隆中對策的一大會議看出來,荊州北伐進攻宛城洛陽是明修棧道,而益州北伐只是暗渡陳倉罷了。從整個戰局來看,荊州北伐是大規模的正面進攻北魏,而從益州北伐只是給北魏造成戰略上誘敵的假象,所以就是讓北魏東西不可兼顧。如果北伐曹軍真的把益州北伐作為假象來看的話,那曹軍可真是上了大當,隴西可是大糧倉,曹軍團如果丟失了隴西平原,那劉氏軍團可能要壯大隊伍和糧食補足。

    荊州北伐就是實是主是正,而益州北伐是虛是次是輔,虛實並用才是用兵如神之道。用兵如神者都是虛虛實實,真做假時假也真,荊州的平原北伐,不存在後勤保障問題,南陽平原可一天到達目的地,荊州襄陽大軍勇猛進攻,拿下宛城洛陽也不是問題。荊州大軍進攻越是兇猛,那益州北伐更是有機可乘。所以,襄陽”隆中對”是千古大計也!

    可惜了,可惜了!荊州的丟失,隆中對策也最後成了千古一夢了!

    實際上,魏延想要用的是小子午谷,而諸葛亮走的是大子午谷。諸葛亮大子午谷都走這麼費神,那個小子午谷又能怎麼樣呢?荊州襄陽正面進攻,益州北伐本是佯攻,是戰略配合荊州襄陽方面平原進攻宛城洛陽的,可現在益州北伐成了主攻戰場。從益州北伐就是走的大子午谷,而且六次北伐戰爭都不能勝利,那個小子午谷可能幾乎沒有勝利把握,你能想到的計策,曹操軍團也能想到的。龐統的死,就是子午谷的活教材,諸葛亮豈能不知?

  • 17 # 天宇的文史情懷

    因為諸葛亮顧慮太多,如果答應魏延的要求,讓魏延帶五千人馬去奇襲子午谷,可這五千人馬肯定都是百里選一的精銳,如果有閃失,這五千人馬葬身子午谷,這對蜀國來說將是極大的損失。

    諸葛亮不讓魏延去還有一考慮,那就是他不太信任魏延,魏延的想法是自己去奇襲子午谷,出其不意的攻下長安,同時諸葛亮率大軍迅速跟進,可諸葛亮知道不可能跟進策應魏延,那魏延就算攻下長安也守不住,因為魏軍很快就會反攻,只帶幾千兵馬的魏延肯定守不住長安,結局就是魏延戰死或者是被俘,在就是被俘後變節,無論哪種結局蜀國都是無法承受的。當時五虎大將都已陣亡,魏延可以說是蜀國的頂樑柱,如果魏延戰死或者是變節,那對蜀軍士氣將是極大的打擊。

    綜上所述,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沒有答應魏延的請求。

  • 18 # 歷史簡單說

    幾個原因我說一下吧。

    1.不是五千,是一萬,其中作戰精兵五千,負糧五千。

    2.困於蜀地,運糧不易,每次作戰的部隊都不多,兩三萬左右,一萬那得佔比多少。

    3.子午谷奇謀可能性極低,過去純屬送死。也不說其實那個時候夏侯懋其實已不在長安城了。

  • 19 # 南門太守

    根據《魏略》記載,魏延提出子午谷計劃的理由及要點如下:

    曹魏在長安的守將是夏侯楙,是曹家的女婿,此人怯而無謀。現在給我五千精兵,再派五千人專門負責運糧食,由褒中出發,沿秦嶺向東,走子午道北行,不用十天就可以到達長安。夏侯楙聽說我突然殺到,必然乘船而逃。夏侯楙一走,長安只剩下御史、京兆尹這些官員,長安附近有橫門邸閣的糧倉,加上百姓手中的散糧,足可以供人馬食用,曹魏關外人馬聚合好殺到長安,最少得二十天,而丞相您率領大軍從斜谷出來,絕對能趕到,這樣就可以一舉拿下咸陽以西的地盤!

    簡單總結,該計劃就是兩路出擊的方案:一路走子午道,一路走褒斜道,只不過褒斜道開始作佯攻,主攻方向放在子午道,出奇不意地拿下長安,之後兩路大軍會合,佔領曹魏的整個關中地區。

    有人認為這個計劃很高明,原因是魏延久居漢中,對當地情況十分了解,在蜀、魏軍力不對等的狀況下,弱小的一方應出奇制勝,魏延的計劃正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

    但也有人認為這個計劃過於冒險,該計劃要想成功,出奇不意是關鍵,但上萬人、十多天的軍事行動不讓敵人察覺是不可能的,曹魏一定會在沿途派出很多偵察兵,一旦知曉蜀軍動向,一方面會在山中依託險要地勢進行襲擾和阻擊,另一方面會調集重兵把守午口,使蜀軍不得入關中。

    即使費盡千難萬險、做出重大犧牲後殺到長安城下,面對這個千年古都,能否立即得手希望也很渺茫。所以,魏延的子午谷計劃不是出奇制勝,而是純粹的軍事冒險。

    但歷來支援這項計劃的一方似乎佔據了上風,這是因為諸葛亮沒有采取魏延的作戰計劃,而他的北伐也沒有取得最後的成功,所以有人認為假如採納了魏延的計劃,沒準就成功了。

    這個邏輯其實有些問題,北伐沒有成功不一定全由進攻路線的選擇所造成,而即使諸葛亮最終選擇的路線有問題,也不能說明走子午谷就一定正確。

    兵法有奇正之分,孫子兵法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常規戰法為正,出奇不意為奇,二者必須結合起來,脫離常規戰法的基礎,一味出奇則未必致勝。

    說魏延的計劃是冒險,因為這項計劃的核心是長途奔襲擊,僅以五千能戰之兵去攻長安,雖是奇兵,但缺少常規戰法做為基礎就成為孤軍。

    夏侯楙雖然不是名將,但也不會看到屈屈幾千人就棄城而逃,一旦夏侯楙不逃,魏延的計劃就輸掉了一大半。

    在冷兵器時代,兵家怕的不是野戰,不是守城,而是攻城,即使一座孤城,久攻不下的戰例也不勝列舉,魏延想率五千人攻進長安,幾乎等於靠買彩票發財。

    正所謂勇則勇矣、智則未也,諸葛亮認為魏延的計劃將致蜀軍孤懸於外,作為蜀漢的丞相,他不能去賭,所以諸葛亮沒有采納

  • 20 # 獨立思考汪汪汪

    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戰略意圖就是知道三國之中蜀最弱,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為蜀漢拓展生存空間。他的意圖並不是進攻關中,而是切斷魏國與關西之間的聯絡,獨霸整個河西隴右之地。這樣一方面能夠得到足夠的兵員和糧草,西涼兵和隴右的小麥可是有名的;另一方面得到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戰馬。接下來就是據險而守,休養生息,而且隴右一下,長安可以說隨時處於兵鋒之下了,具體可以參見李唐立國的時候西秦是如何讓李唐頭大的。更重要的是魏國在隴右的統治並不穩固,魏國和關西大族之間互不信任。可以說這個戰略很大可能是能實現的。所以可以看諸葛亮屯兵漢中,六出祁山,基本走的是斜谷道和陳倉故道,而魏伐蜀,如曹爽鍾會,走的是洛穀道和子午谷。事實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最接近目標的,隴西軍團被蜀軍突襲擊潰,街亭要道在蜀軍掌握之中,如果不是張郃拋開大部隊奔襲街亭,接下來的歷史肯定不一樣了。街亭一丟,魏國主力進入隴右,諸葛亮不得不黯然退兵。至於諸葛亮為什麼不同意魏延的子午谷計劃,並非是生性謹慎以至於延誤戰機,而是與戰略目標不符,節外生枝。關中四塞之地,易守難攻,王霸之業,關中的險在於蕭武散潼四關,而切斷魏國與關中聯絡最重要的就是東邊的潼關。蜀軍缺少騎兵,長安就算能拿下,怎麼確保潼關也能拿下?更何況子午谷地形複雜,天氣多變,曹爽從子午谷進兵漢中就吃了大虧被姜維輕鬆擊敗,所以長安能不能拿下都得多打幾個問號。一旦潼關沒能拿下,哪怕拿下長安,魏軍主力進入關中。蜀軍不到十萬的兵力和魏國常駐洛陽的二十餘萬精銳中軍打,贏是慘勝,無力掌握關中,輸了那就是動搖國本了。更何況魏軍多騎兵,在關中平原以步打騎勝算多高可想而知。而且關中大族不同於關西,他們是擁戴曹魏統治的。正因為蜀軍兵少,關中離洛陽又太近,拿下長安也無法掌控關中,甚至可能老本都摺進去,與拓展蜀漢生存空間的戰略目標嚴重背離,所以魏延這個提議再美好,考慮一系列後果,諸葛亮也只能拒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炒股很厲害的人的特點有哪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