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晨曦擁抱夕陽
-
2 # 應作如是觀
即使朋友圈相對於微博等其它社交軟體封閉性和私密性強一些,也很容易受到網路暴力的傷害,而且這種傷害是來自身邊熟悉的人。即使不是那種整天發微商資訊的人,稍微多發一些關於自己生活的人,也會被很多人嘲弄。即使是很平常的東西,也會被一些朋友過度解讀,認為那是炫耀,那是矯情,在評論裡出口傷人。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人就是炫富和矯情,被人謾罵了而對朋友圈失望了。
有一些人不愛發朋友圈,是自我精神世界充實而自由,完全不需要在網上展示自己的生活,自身也不喜歡這樣的社交方式。生活是自己的,自娛自樂,何必在網上炫耀。他們有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還有忙碌的事情,也會和好友分享,只是更多地在私下或者面對面交流。
-
3 # 二醜寧
以前發的也不多,一天一條吧,持續了幾個月,後來就不發了,一個禮拜發個2條最多了或者乾脆一個月發個2條,證明我還活著,偶爾心血來潮,多發個幾天,有時候剛好那天智障了,多發幾條讓看到的人開心一下,真正想說的都在沒有加一個認識的人的微博裡,反正看到的又不認識我,who怕who
-
4 # 幻聽52524256
如今的朋友圈多了許多自己並不願意加的人,自己發個動態,本來只是想單純的表達下心情,但面對已經變了味的朋友圈,想想還是算了,還不如自己寫個日記或者是在空間留言板上寫點東西。變的並不是我們,而是朋友圈已經和工作、生活緊密的聯絡在了一起,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並不能無所顧忌的在朋友圈做個真性情的自己,曾經那些難過了就哭,高興了就笑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我們都在長大,都在變得成熟,心裡有太多不想被別人揣測的秘密……還好qq空間有留言板這個人性化的功能。
-
5 # 京津唐家教網
看之前發的說說,總覺得自己太傻,很多就刪了!現在也不怎麼發了,想發的,後來仔細想想也沒必要讓別人都知道!過得好了別人嫌你嘚瑟,過不好吧別人心裡看不起你,其實有時候挺想傾訴下的,比如和老公吵架了,我寧願去天涯上面開個帖子聽聽陌生人的意見也不願意讓親人朋友知道。
-
6 # Aaaa111188888
不知道為什麼我以前挺愛發朋友圈的,現在除了特別關心和有關提醒發一下,其他的就沒發過,有時候一兩個月都不發一次,偶然拍點照片也是存到私密相簿裡,個人覺得以前喜歡發朋友圈都是感覺新鮮好玩,特別是剛開始玩微信,玩QQ的時候喜歡發,感覺不發就跟不上時代一樣,現在想想真的沒必要發朋友圈,自己的生活自己過,沒必要發出去給別人看。
-
7 # 龍的傳人WHB
正常人是不會在發朋友圈上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滴!無論生活中的好與不好那都是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至於那些酷愛發朋友圈的人,真是不知道它們的生活是多麼無聊,多麼枯燥,多麼……啊!難道不覺得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嗎!
-
8 # 零距離分享
首先,個人覺得似乎沒什麼想要發朋友圈的,因為就個人而言,微信朋友圈只是比QQ好友更少,但也是身邊的人,經常看到有些人QQ發一遍不夠,還要微信發一遍,曾經這麼幹過幾次,覺得沒什麼意義,或者有些人只想發朋友圈是因為這裡的熟人更多,這個空間可能更隱私一些但發朋友圈的前提是,有想要發的東西,可能是性格使然,不喜歡總是將自己的感情外露,所以不是很喜歡發朋友圈,覺得沒什麼想要發的
-
9 # 穆墩墩
我朋友圈每天都會有很多很多的動態,但很多都是一個模子裡面刻出來的,因為她們都是微商,每天會在朋友圈發她們產品的廣告,有的人一刷就是好幾條,真心覺得很煩,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投去入了微商行業,有時候想想,微商其實讓很多人解決了生活困境,確實也不錯,所以不怎麼反感微商,你們覺得呢?
-
10 # 再註冊一次
本人喜歡發朋友圈,就是生活,旅遊,主要還是工作方面的,以前qq空間會經常發心情,現在朋友圈各種人都有發了不合適,心情方面的就很少發,畢竟是私生活。身邊有一年都不發幾次朋友圈的人,感覺很神秘,經常發的沒感覺了,反而那些經常不發朋友圈的會想起她們。
-
11 # 春風在野
我覺得隨心就好,底層大眾能有多少發聲平臺。有一種狀態是一段沉寂一陣奔放,很多人都是這種狀態。完全在心情的轉換和這段時間的感悟,此時此刻並不代表以後。假裝靜謐的皮囊裡一顆悶騷燥熱的心。
-
12 # a凌靈
可能我的生活比較單調,我真覺得沒什麼好發的呀,有時候和同學朋友一起出去玩吃飯之類的,我也會拍很多照片,拍完就放手機裡不管了,過好長時間清理記憶體就給刪了。
-
13 # 榮哈哈啊
我只想問發朋友圈是幹什麼??這個問題你們必須深思,1是做買賣。2是炫耀吃得好身材好旅遊好穿的好等等的炫耀。3是發所謂的美文,心靈雞湯文章,好看圖片(這些往往都是廢話和一點也不新穎的老文章甚至有些胡說八道的)4可能還有無聊的想吸引異性注意的。……反正朋友圈沒有說正事幹正事的。發的不是二逼就是騷包,不是微商就是轉發掙點選率賺錢。所以我不發也不看!夠夠的!
-
14 # bytesaga8088
第一,很多觀點認識,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不用幾年,幾個月後,你就會覺得當時說得浮躁和膚淺。第二,秀生活,不如你的朋友全覺得你尖銳,刺激了Ta,比你好的朋友會覺得你膚淺。第三,秀工作,一旦換了個領導,風格一變,你的業績就會變成罪過。 所以,朋友圈,不說也罷!
-
15 # 假如頂不住
其實發朋友圈也可以當做來寫日記,現在有多少人還在堅持手寫日記,其實我現在也是有寫日記的習慣,或許有些人這樣認為,今天發的朋友圈是為了以後回憶起來的點點滴滴,某年某月某日幾點的時候的我在幹些什麼,一看到到自己曾經發表微信朋友圈的資訊,再加上有圖片在上面還寫著當時的心情,有圖有真相就很快想到拍照片那時候的情景,情不自禁的感慨,噢!那天原來我在某個地方做某件事情。過了一年甚至幾年後再次開啟我我在微信朋友圈發表的所有人和事,時間久了回憶起來那些故事感覺特別溫馨。而我有時候碰到覺得應該發表朋友圈的某些事情我還是喜歡發表的,不必擔心別人說閒話,我要的是每天點點滴滴而平凡的回憶,就當做寫一部屬於自己寫出來的劇本,同時我的日記還是堅持寫下去只是沒有配上圖片而已,還有一些人心態變老了,想著沒必要動不動發表朋友圈自己知道就好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至於發表朋友圈怕別人說三道四的人也不妨想通點,你沒必要活的那麼累,不必太在意別人的隨便評論!
-
16 # 落了誰的胭脂淚
本只是想著給自己留個紀念,得到一些周圍的人關注贊評也覺得挺好,畢竟這不是完全私人的記錄,發的時候多少也有顧及知道會有一些人看到,可到最後有點變質了,弄的有點不尷不尬了,明明是自己私人領地,卻要有所顧及冷眼相看的人越來越多,選擇遮蔽的人越來越多,能真的懂你的人一個沒有,到最後看著一個個殭屍群躺哪裡或者偶爾曬曬冒泡的,天天孜孜不倦刷屏的只有各種硬的軟的微商,自己的心情生活是徹底封存還是繼續記錄在這個平臺,真的有點困惑了
-
17 # 晶晶是壞蛋
發不發朋友圈是心態問題,有句話叫冷暖自知,你覺得怕別人偷窺你隱私的你可以選擇發一些好玩好吃好看的照片或圖片,你覺得發自拍寫心情會讓人家覺得你裝逼的你可以選擇遮蔽不想給他們看的人,朋友圈是互動的,老不發朋友圈是一種心理陰暗的表現,你天天看人家的朋友圈好意思麼?再說沒人逼你發自己行蹤和心情,一些生活中可愛的一面也可以展示出來的,說到底就是心態,放正心態,積極生活,朋友圈就會充滿陽光。
-
18 # 言學小屋
不是不想發,是不敢發了,裡面有我的老師,師母,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大侄子,大侄女,同學,發什麼都覺得不合適,一件事情我得想半天怎麼寫。比寫文章還累,顧及不了所有人,乾脆不發。時間一長也就沒有發的慾望了。
-
19 # 一切都是為了你
他們是真的覺得沒有什麼好發的。
2
生活裡的快樂,不外乎兩種:一種是遇到著實開心的事兒了,吃了好吃的、穿了好看的,受到了表揚,漲了工資;另一種是成功證明了自己很快樂。
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說:沒有愛,只有對愛的證明。幸福也是如此。別人覺得你快樂,比快樂本身更讓人滿足,這就是虛榮。
以上兩種快樂,對應兩種心理傾向,走到極端就是:一種是知足常樂;另一種是越匱乏,越炫耀。
而優秀的人,這兩方面都沒有。
3
優秀的人,很難滿足。永不滿足,是其之所以優秀的核心。他們身體裡像安有一臺小馬達,總在鞭策自己:你不可以停下來。這樣的例子,生活裡有太多。
讀書時,認識一位開掛的師姐,落落大方,氣場外露,碩博全保,校研究生會會長,工作能力極強,男朋友比她還優秀很多。她是那種一本書能從晚上一口氣讀到早上5點,然後面不改色地去工作的人。
生活裡,我曾在一篇文章裡寫過一位遠房親戚大姐,結了婚生了娃還下了崗,40多歲過了大半輩子,發現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毅然考託福出國工作,帶著孩子重新開始,現在在加拿大過得很好。
有人會說:這些最後成功的人,都是少數啊,你怎麼不說那些累得半死還一無所獲的人?我只能說,一開始就怕輸的人,怎麼都很難贏。
優秀的人,之所以不滿足,從不是為了那個唯一的結果,而是為了不放過那些可能導致結果的希望。
他們失敗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依舊會一次次嘗試。因為對他們來說,追求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快樂,根上來講,是一種對生命“物盡其用”的世界觀在支撐著他們,而不是某一次結果。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容易滿足的人,自我驅動力往往不高,所以活得輕鬆;不易滿足的人,自我鞭策能力強,也容易陷入焦慮。
無所謂好壞,只有適不適合自己。
4
優秀的人眼裡,沒什麼事值得炫耀。炫耀這種行為,有一個前提:炫耀的事件大大“超出”了炫耀者的日常。
炫耀,本質是對自我圈層的超越與否定。
但到了努力而優秀的人那裡,為什麼就不值得炫耀了呢?
不是說優秀的人不喜歡比較與超越,恰相反,他們很在意比較——比較過去與現在、變好與變壞、進步與退步,但他們的比較,是建立在真實性之上的。
優秀的人都很務實,對於什麼是實實在在的擁有,什麼是偶然性的虛幻非常清楚。
另一方面,我們會發現,越是優秀的人,越是拼了命地努力。因為不滿足的背後,是焦慮與害怕。
他們知道:得不到的美好,永遠沒有盡頭;已得到的美好,卻有可能隨時坍塌。炫耀,則暗含著一種懈怠、自滿、享樂以及好運即將用盡的意思——這深深戳中了他們的痛點。
所以優秀的人會控制自身力量,將慾望轉化成自律——剋制虛榮心,放大自身不足,從而保持飢餓,維持苦修。
如喬布斯所說:Stay hungry,stay foolish。上帝給了你一顆飢餓的心靈,就必將忍受如坐針氈的煎熬。
5
優秀的人,較難感到快樂,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快樂。
生活裡,總有一種聲音:“活得那麼累幹嘛?你看XXX,在家相夫教子不也很快樂嗎?”“人嘛,健康、善良、開心就好了,其他的就別折騰了!”好像那些努力的人都過得有多慘似的。
但人活著的快樂,是無法用某一類“通常”、“應該”的生活方式就能統攝的。
生命的快樂,在於奔頭。奔頭,對不同人來說,是不一樣的。
你覺得陪伴孩子快樂,因為孩子的幸福快樂就是你的奔頭。
你覺得旅遊畫畫快樂,因為這些內在修行就是你的奔頭。
你覺得投資賺錢快樂,因為看著數字一點點上漲就是你的奔頭。
優秀的人,更難感到快樂,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快樂。只不過他們的快樂,跟世俗定義的快樂並不一樣。在世俗看來,有福不享就是白痴。
在努力而優秀的人看來,透過自主行動,獲得相應回報,這種驗證自身能力的過程才是快樂。
壓抑自我真實感受,為了外界眼光而試圖活得“聰明”而“划算”,那才是真正的不快樂。
-
20 # 拼命姑娘阿
我老公就是屬於特別不愛發朋友圈的人。我也問過他,我說別人遇見什麼事都愛發個朋友圈,你怎麼就不發呢,我老公說有什麼可發的,不想受別人關注,再說又沒什麼大事。好像就我在產房生孩子的時候我老公連發了三條,之後就再也沒發過關於我和我跟孩子的,他從來都不發。如果要按照網路上說的不發你的照片就是不愛你或者有別的心思,那估計我都要我跟我老公鬧離婚了,哈哈哈哈。
回覆列表
01
生活是為自己過的
不是給別人看的
上個週末,大學室友小A正巧來杭州,便跟我和另一個留杭的室友小B一起吃了個飯。
- “這逼裝的我給滿分。”
- “無形炫富,最為致命。”
- “土豪,求包養。”
- 更有人陰陽怪氣地留了句:“不就是個包嗎?有什麼好秀的?”
“也不全是,主要還是覺得沒意思了。”小A啜了口咖啡,眼神中似有些感慨, “接觸的事物越多,就越覺得發朋友圈真是一件很沒意思的事情。發那麼多開心不開心的狀態,無非是為了有人看見,有人關心,可事實上,你朋友圈裡的絕大部分人都並不在意你過得好怎樣。那些點贊或者留言也大多隻是打發時間的消遣而已,不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任何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
我笑了笑,“聽你講這麼成熟的話,還真是不適應呢。”
02
複雜的人際關係圈
那裡面有你的父母、親戚、朋友、同事、領導、下屬,某個群裡只聊過兩句話的群友,甚至還有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就掃一掃認識的陌生人……
- 在凌晨發一條加班的狀態展示一下自己工作的努力,但又不想讓父母知道自己工作到半夜;
- 想要吐槽某個領導,又怕有同事看到會說出去;
- 想要抱怨抱怨生活,又覺得和自己積極向上的個人形象不符……
一張照片,怎麼拍才好看?一段文字,怎麼寫才能顯得裝逼又不惹人厭?一條狀態,怎麼發才能吸引大家的眼光,得到更多的利益?
顧慮越多,不安的情緒就越大。
- 回覆了他人的某條資訊,就忍不住想對方會有什麼反應……
當我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自然就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了。原本可以好好利用的整塊工作時間,硬是被分割成了無數個碎片。
周國平說——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
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03
真正在乎你的人
只是,現在想想,大概那只是在自欺欺人吧。如果真的只是想記錄生活,為什麼不寫日記呢?為什麼不設定成僅自己可見呢?
因為在我的潛意識裡就是想讓其他人看見啊……
一、是尋求歸屬感
二、是彰顯自我
再說得籠統些,就是在尋找存在感。無論是吐槽也好,炫耀也好,哭訴也好,哪怕只是平淡的陳述,這一切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使自己跟他人跟世界產生連線。
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忽然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以來沉迷的,不過是一種看似有很多朋友的錯覺。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語無二三。有些心事,有一二知交好友訴訴衷腸即可,不足為外人道也。
04
而是經營人生
“因為我不需要依賴他人的點贊評論來刷存在感和虛榮心,也不需要在別人的眼中活得很精彩。更何況,真正的感情,從來不是靠朋友圈得到的。”他回答我,“與其花精力打造自己的朋友圈形象,討好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不如花時間經營自己實際的人際交往,去關心能真心為你高興為你難過的人。”
最好的分享,應該是用自己的聲音,看著他的眼睛,認認真真、清清楚楚地告訴他。
- 想認識某個人的時候,就直接勾搭
- 想念某個人的時候,就直接打電話
- 想見某個人的時候,就直接趕去見他
那些能夠讓你採取實際行動的人,才是你真正重要的部分,至於其他,不過是你人生路上的路人甲。
我們透過他人的肯定來證明自己,透過他人的關注來維持自己與世界的連線,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或許也是一種脆弱吧。
也正是因為我們和他人、和世界的連線太過脆弱,所以才想要儘可能地抓取更多,來假裝自己可以永遠擁有。
我不是研究心理學的專家,但是我始終相信,當一個人不再頻繁地在虛擬網路上釋出自己的種種狀態,那或許是意味著,她已經不必再向虛擬社交尋求安全感和存在感了。
這可能是因為她從其他地方獲得了支援,也可能是自身有了足夠的底氣。
但無論如何,能夠從現實生活中尋求力量,總是一種成長。
我曾在網上看到一段很喜歡的話:
成長就是,會將注意力從曬幸福曬經歷,變成自我消化幸福和消化經歷;
人生就是,會將外在的表露衝動,變為內在的前進動力。
隨著閱歷的增加和不斷的成長,你終究會意識到,自己身上發生的99%的事情都與他人無關。無論熱鬧還是寂寥,生活都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跟你感同身受。
懂你的人自然會懂,無需你偽裝快樂或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