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有七個月的寶寶,從出生就一直是自己帶娃,最近過年跟公婆一直住,但是在帶娃的問題上有分支,老人用老方式,我不贊同,雙方都不開心
4
回覆列表
  • 1 # 依舊很好啊

    首先要肯定老人帶孩子的功勞,老人和我們一樣都是非常愛孩子的。和老人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溝通方式,因為老人肯定也希望寶寶一切都好,站在這個角度,和顏悅色的和老人溝通,老人一定會接受的。

  • 2 # 炸豆媽育兒

    悄然微笑 用事實來講道理

    我家孩子自出生至今,是由我父母和公公婆婆輪流照看。他們實心實意地疼孩子,平時悉心照顧,我很放心。但說到育兒問題,我和公婆的溝通,卻有一點小問題。

    嚴加管教VS給孩子選擇權

    比如,吃飯時,孩子有時候自制力不是太強,拿著玩具汽車就上餐椅了。公婆往往會勒令孩子不要玩,或者直接沒收了小汽車,孩子則哇哇大哭,以示抗議。而我通常是讓孩子選擇:你是選擇先吃飯還是先玩小汽車?如果玩小汽車,一會兒沒飯吃不能哭,也不能喊餓,因為你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他通常會主動將小汽車遞給我收起來,接下來,會在很愉悅的心情下進餐。婆婆比較善於學習,有時候,她也開始使用選擇和商量的口吻了。

    畫餅充飢VS一諾千金

    再就是承諾方面,我和老公嚴格按照“一諾千金”來操作,不輕易允諾,一旦諾下,一定做到。而婆婆呢,則傾向於“哄小孩兒”的那一套,開空頭支票。時間長了,孩子一聽奶奶給他“畫餅充飢”,就直接轉換為“耳旁風”了。這個問題目前我還沒找到解決辦法,僅能求同存異吧。總之和長輩溝通的最好方式,就是用事實來講道理。

    寶寶媽 愛和尊重

    我們家老人受不了孩子哭。如果孩子摔倒了,奶奶一定會暴打一頓“元兇”:絆倒孩子的凳子、滑倒孩子的路面……孩子跑跑跳跳難免摔跤,我們不能怕孩子摔跤就不讓孩子動吧。這件事我和老人交流過幾次,告訴奶奶這樣的結果可能會導致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甚至產生報復心理。但是這件事情還在繼續著。沒辦法,我只能安慰自己,或許沒那麼嚴重。

    不管怎樣,我們兩代人都無私地愛著孩子,而且在“愛”和“尊重”下成長的孩子一定會是身心健康的孩子。言傳身教,希望將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就先做什麼樣的人。讓自己是快樂的,孩子就會是快樂的;讓自己是負責的,孩子就是有責任心的人;讓自己是孝順的感恩的,孩子就會很關心父母長輩。

    化解分歧的小技巧

    雖然公婆是知識分子,但是他們的育兒觀念還是跟我們這一代有很大的差別,意見分歧時有發生,最主要的是隔代親的這種溺愛,特別是看著他們追著孫子到處餵飯,什麼要求都答應,把孩子慣得不成樣子時,我委婉地提醒了幾次,公婆笑著答應。但是要他們對孫子的這種隔代親不溺愛,真的很難呢。後來我們相處得越來越好,公婆也開始接受我們的育兒觀點了,我就來說說那些實用的小技巧吧。

    1.尊重老人的想法,意見不同時要以請教的方式

    年輕人以為自己的育兒方式科學有道理,老人的不合時宜。但是如果唐突頂撞,肯定會兩敗俱傷,不歡而散。我會買一些育兒方面的書遞給婆婆說:“媽媽,這書現在挺火的,可我沒時間讀,如果您有時間看看,到時候跟我講一講!”或者我會說:“媽媽,您是過來人,您把您兒子都養得那麼好,快幫幫我,您看孫子這樣教育好嗎?”往往這時婆婆都會笑著說:“我也跟不上時代了,不過好的東西我也能接受!”瞧,你給老人找點事做又尊重了他們的 想法,效果不錯呀!

    2.意見不同讓老人生氣時,晚輩一定要主動道歉

    寶寶2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故意把奶奶遞給他的飯扣翻在地,還大聲說奶奶不好的話,我當時就急了,上前拍了寶寶幾下,並說:“怎麼跟奶奶說話呢?沒禮貌!”結果寶寶哇哇大哭,婆婆一看我把寶寶打了,放下飯碗就回屋去了。後來我就主動去公婆屋裡解釋道歉,她也高興地接受了。生活其實就是這樣簡單,晚輩道聲歉不算難事,彼此稍稍謙讓一下就過去了。

    3.開心做家務,尤其是做飯的活兒多做點

    上班一族如果時間確實不夠用,那就在休息日好好表現一下也很好呀!同時既然活兒都幹了,最好也放平自己的心態,開心快樂地去做這一切,你想想,你每天唱著小曲,哼著小調去做家務,那心情不要說自己,就連你周圍的人也會調動起來呀!

    4.要求老人,不如教導孩子如何做

    爺爺奶奶對孫子的愛我們看在眼裡,熱在心上,可是爺爺奶奶有時對孫子的愛卻與我以往對寶寶的教育不同,真是擔心這樣下去寶寶會變得越來越任性。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懂道理了,我就利用晚上睡覺的時間跟他說我對爺爺奶奶的做法需要改進的地方,並建議寶寶抵制“誘惑”,結果寶寶表現得很好。家有老人,與其指出老人做得對與錯,不如教育好孩子讓孩子明白,他該如何去對待老人的“溺愛”。

    作為女兒 感激與溝通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絕大多數年輕父母們為了生計,每天忙碌工作,是無暇日常照顧孩子的。老人承擔起了照看孩子的責任,這首先是一種無奈之舉,基於這一前提,我想無論老人帶孩子有何利與弊,尤其是其中的弊,我們這些年輕的父母們,首先應該對老人抱有一種感激之情,我們沒有理由對老人橫加指責和批評,因為老人帶孩子不是道義上的理所當然,而是對我們的又一個大恩。

    作為年輕父母,我們也應當做到:首先,尊重並感激我們的父母,他們愛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他們把我們帶大並幫助我們帶我們的孩子,他們是最可敬愛的。其次,儘可能的多和老人溝通,其實在帶孩子的問題上,也有我們錯誤的時候,我們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學習。最後,我們應該儘可能地多親身帶孩子,最大限度地利用業餘時間和孩子親近,不要將孩子放到老人身邊,一扔了之。

    個人想法

    孩子到底是自己帶好,還是由老人帶好?在這個問題上,恐怕很多父母會說,請老人帶孩子是無奈之舉,年輕的父母都要上班,孩子要麼請老人帶要麼請保姆帶,相比之下,肯定是老人帶孩子更安全。我們首先要帶著感恩的心來看待老人帶孩子這件事,尊重、感激和理解老人。作為父母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撫養權完全交給老人,不管怎麼忙,都要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要知道,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

    關於老人帶孩子的弊端,以前也有過很多討論,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並不是說,每位老人都存在同樣的問題,但是隔代教育確實有可能會存在以下一些隱憂,比如:對孩子的保護、包辦或限制過多、總是滿足孩子各種要求而導致溺愛等;有些老人由於精力有限或腿腳不便,較少外出,也造成孩子平時與外界的交往受限。針對這些問題,父母可以本著尊重和理解的態度與老人進行交流,儘可能達成共識。

    其實老人帶孩子的好處也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老人們往往對孩子比年輕父母有耐心,而且更有經驗,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和孩子在一起。老人們對孩子高度持續的關注,能夠成為孩子被愛、舒適感和安全感的一個主要來源,彌補父母不能經常陪伴孩子的缺憾。

    在請老人帶孩子之前,可以先判斷一下老人是否能夠勝任,避免後面發生衝突。主要需要考慮的因素有: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如何,是否具有充沛的精力;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是否熱愛生活、愛孩子;此外,老人能否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動學習吸收新的教育方法,等等。

    前面說了關於老人帶孩子的方方面面,不管怎樣,有一個溫暖快樂的家,才是更重要的,任何時候,都不要為了所謂正確的教育方式,破壞了家庭的安寧。相信年輕的父母們能夠經過認真思考,找到其中的平衡點,讓一家三代的相處其樂融融,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3 # 從小就賣酒

    思想首先一定要統一,如果跟公公婆婆不統一,但是一定要跟你老公或者老婆同意!其次你可以找一個榜樣讓孩子爺爺奶奶看看!其次自己帶!

  • 4 # 星雨馨悅

    我現在跟你情況一樣,目前有一個八個月的寶寶,今年因為新冠病毒過年呆一起到現在,也經常會因為老人的一些帶孩子的問題產生分歧,雖然不舒服,但是我說的時候都會委婉一點,給她們點面子,所以她們也都很高興的接受,並表示下次不會了,每次都這樣,我給你舉個例子,比如我婆婆愛親我兒子,現在情況這麼嚴峻她依然高興了就親,然後我忍不住想發飆,但是發飆不管用啊,還會引起家庭大戰,於是我笑嘻嘻的對我兒子說:“兒子,兒子,奶奶真愛你呀,一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要抱你,奶奶對你真好,以後長大了要好好孝順奶奶哦!”我婆婆開心的不得了,於是我又再接再厲:“媽,可是你這樣親他可不是愛他,是害他,萬一他怎麼樣,你會多難受啊!”我婆婆立馬錶示下次不會了,剛好我公公在旁邊,我婆婆還被我公公罵了一頓,很多次不高興的事,這樣說了之後沒有再發生了,家庭也更和睦了。

  • 5 # 谷士順

    現在的8090後夫妻很大一部分人都父母幫忙帶孩子的,工薪一族更是如此。 有人說,請老人帶孩子,要溝通,要協商。但協商的本質是互相妥協,但自認為「我是過來人,我當然知道該怎麼養孩子」的老人,是很難妥協的。 這也是為什麼從理論上來看有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在現實中卻行不通。

    不少長輩比較難接受新觀點

    協商的前提之一,是互相闡明自己的觀點,並理解對方的觀點;而這一代老人往往無法理解新的、科學的觀點。 科學實驗和資料對他們來說,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還不如隔壁老張家的孫女就是如何如何養大的來得「科學」; 他們不理解「正態分佈曲線」也有兩個極端,認為只要和大多數人不一樣,就是不正常; 他們認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美國兒科學會乃至各類來自國外的知識只適合西方人,和東方人的體質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照搬到小孩身上; 他們認為孩子生病了就該喝「沒有副作用且標本兼治」的中藥,而見效快的西藥不僅副作用大,而且「治不了本」; 他們相信 QQ 空間和朋友圈以及百度搜索結果中「頭幾條」的內容,認為那是真的「養生之道」「長壽之道」,每天換著法子折騰吃生洋蔥、生大蒜、生薑; 他們不理解孩子的生理構造和大人不同,所以一旦孩子發燒就需要「捂汗」或者「酒精擦拭」,甚至會嘴對嘴親孩子,將自己的慢性病傳染給孩子…… 你闡述得再多,他們無法理解,那就沒什麼用。

    一些長輩的權威不容侵犯

    協商的前提之二,是雙方能調整自己的觀點;但絕大多數老人認為這不是「觀點不同」的問題,而是「孩子要造反、老子不能讓步」的問題。 對於他們來說,「父 / 母命子從」是天經地義的,「我說什麼,你做什麼就行了、就夠了」,根本就不和你溝通; 即使在溝通中你努力闡明瞭自己的觀點、平靜而尊重地駁斥了老人的觀點,他們也只會感到「這小子翅膀長硬了、不聽話了」,從而認為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威受到了冒犯,進而試圖將你攪和進他們混亂的邏輯中; 如果還不見效,他們會直接甩臉摔面子,給你扣一堆諸如「不敬不孝」的大帽子,並且在爭執中引發老人的疾病,例如血壓突然升高、感覺身體不舒服甚至忽然就喘不過氣來等等——這時候你不妥協也難。學習

    一些長輩難以遵守約定

    協商的前提之三,是雙方達成一致後,遵守約定去執行;但老人往往會在背後搞小動作。 揹著父母偷偷給孩子過量的不健康的零食、偷偷帶孩子長時間看電視——這些做法能簡單有效地讓孩子「喜歡」他們,依戀他們;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一旦孩子開始哭鬧,老人往往忍不住跳出來插手,而他們插手的方式是駁斥或者抵制父母的做法,儘管這樣做直接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從而令孩子更缺乏約束。

    一句「我是你爸」勝過千言

    協商的前提之四,是雙方處於平等的位置。 你可以選擇自己的朋友,但卻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你和自己的父母原本就並非平等的關係,所以你可以談判的砝碼一旦遇到老人「我是你爸 / 媽」的說辭,無形間就被消解了。 你看,這就是親子關係和朋友關係最大的不同:朋友是因為志同道合聚在一起的,而親子關係則是非自願在一起的。 尤其對於從大學以後就開始在大城市生活的朋友來說,我們的三觀已經和高中時期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公司單位原本就是能獨當一面的人員,而回到家裡,還要和「自以為很瞭解我」的老人呆在一起,按照老人過時的意願,遵循還未脫離監護時的生活狀態。

    我們的「標準」一定正確嗎?

    不過,如果老人是孩子的主要照顧人,你也沒什麼資格抱怨太多:本來對於體力、精力和知識都不如你的老人來說,帶孩子原本就是「玩得開心」「帶得輕鬆」「吃好睡好長好」就非常不錯了——你在將孩子交給老人帶之前,就應該考慮到這樣的結果。 他們原本已經含辛茹苦將你撫養成人成家,如今在他們各方面素質都大不如從前之時,還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們,實在是很過分的事。 很多在你看來原則性的問題,只要不是醫學和過度溺愛的問題,老人的做法其實未必不好。哪怕都是兒科醫生,對很多育兒問題也存在不同的意見。 例如,很多兒科醫生建議小孩應該和大人分床睡,而西爾斯醫生則建議小孩和大人共享睡眠;對此,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則沒有做出選擇,而是根據分床和同床兩種睡眠方式給出了不同的建議。 例如,現在流行的育兒觀點認為孩子應該從 6 個月開始斷夜奶,但是很多喝夜奶到 2 歲的孩子也依然睡得好、長得好。 再者,父母所堅持的「科學育兒」原則,如果來自於不靠譜的「育兒大 V」,也未必真的科學。 例如,有的父母一直用料理機將食物打碎了給孩子吃到一歲半,嚴重影響了孩子牙齒的萌出以及未來乳牙的脫落;而大多數老人則很早就建議孩子慢慢過渡到和成人一樣的食物了。 例如,有的父母給孩子報名去上昂貴的早教班或者買早教機,但這些早教班原本就不一定靠譜,而所謂「早教機」對孩子沒有面對面、生動的交流,並不能真正促進孩子早期的認知及語言發展。 所以,關鍵是明確自己育兒的「底限」。如果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儘量自己養娃。 說句不好聽、但非常貼切的話:「親媽 / 爸什麼都好,只要不住一起。」 一旦你將養娃的責任交給老人,那就只能設定 1~2 條必須遵循的原則,對於其他事,則不要抱怨太多,自己再想辦法彌補和教育即可。

    和配偶溝通就容易多了

    配偶同樣如此,並且由於雙方地位基本平等,姑且認為三觀也基本符合,彼此協商會輕鬆很多。 至於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另一半難以溝通,建議去看看《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等書籍——你們原本就是截然不同的生物,不要指望對方和你用同樣的方式去養育孩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同理心,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 有時候,這種互相溝通和理解更像藝術和修行,就不是本回答所能涵蓋的內容了。其實,只要大原則保持一致,孩子是能從父母身上學習到不同的品質的。

  • 6 # KK老師

    第三談 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現在奮鬥在職場上的爸爸媽媽們工作壓力很大,如果有老人參與孩子的日常照顧,可以明顯減輕爸爸媽媽們的壓力。可是,由於教育水平、觀念、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兩代人在如何教養孩子方面的落差、分歧和矛盾巨大,甚至為此發生衝突,是家庭衝突的重要根源。

    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又的確需要長輩們幫助我們參與照顧孩子。那麼,怎麼做才能大家配合好呢?

    方法一:善用正向鼓勵,組建教育團隊

    老年人共同特點就是喜歡回憶,喜歡提自己過去光輝的一面,我們年輕的爸爸媽媽們總覺得很不耐煩,也覺得這對孩子的教養毫無裨益。可是,為什麼長輩們喜歡嘮叨過去呢?這是因為他們已經脫離工作崗位,沒有辦法在工作中展現更多的能力,脫離了過去的生活環境,他們個人的價值評價體系只能依賴與家庭,以來與親友。也就是說,長輩們現在的個人價值已經不再是老師、上司、同事,而是自己的家人,朋友,尤其是自己的小一輩。也就是說,老年人需要的是被肯定。在這樣的心理需求下,我們如果可以給予大大的支援與溝通,而不是忽視、取笑,長輩就會更加珍惜,更有自信。

    當我們肯定、鼓勵他們時,讓他們慢慢的和我們站在同一個陣線上,可以化阻力為助力。我們經常踏入的誤區就是,認為只有小孩子需要鼓勵,其實所有人都需要鼓勵,只不過我們在工作中,在各種舍爾叫場合,在不同的群體中得到肯定和鼓勵的機會比較多,而老年人恰恰是最缺乏的。當老人的行為被肯定,他們有意願站在爸爸媽媽的身邊,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方法二:發揮老人的時間優勢

    爸爸媽媽們除了工作外,學習、交際等也佔用了大量的時間,沒有充足的時間對孩子說明許多事物完整來龍去脈,或者陪伴孩子深入體驗。而時間,恰恰是老人的優勢,他們可以帶領孩子去經歷很多完整的學習,讓孩子在他們的教養中學習什麼叫等待、什麼叫醞釀、什麼叫做事情最成熟的時候。

    tips:我們可以把老人和孩子一起帶到圖書館,因為圖書館這個地方不僅有過去的歷史,也有未來的知識,讓老人和孩子成為共同的學習夥伴,讓老經驗新知識互相學習融通,這也是一個非常棒的教養優勢。

    方法三:老人的魔法武器:講故事

    我們千萬不要小看老一輩的故事威力,這些老故事會讓讓家庭更緊密,更重要的一點,這將是孩子們最棒的品格教育。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愛講道理,可是孩子又都不愛聽,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透過老一輩分享爸爸媽媽小時候遇到的挑戰和問題,又是怎麼解決的。我們的寶貝們透過隔代的分享,和家庭的關係會更加緊密。我們要善於透過老一輩的故事讓孩子更加認識自己的爸爸媽媽,那麼他們在很多行為上變得很從容、很踏實。特別是在寒暑假等長假期間,讓孩子在傳統觀念、道德行為、品德感受等方面,變得敦厚踏實。

    我們利用這三個方法,是為了讓家裡的長輩們可以協助我們把教養的水平進一步提升。第一個方法是讓長輩們和我們站同一陣線。第二個方法是發揮老人的時間優勢,讓孩子學習等待。第三個方法是教養孩子完善的品格,促進家庭關係更緊密。

  • 7 # 西早掌櫃

    溝通是建立在相同的認知層次相同的價值觀念等等基礎上的。老人帶孩子是幫助年輕夫婦解決生活難題,應該心存感激。但,與孩子的教育權的歸屬問題不能等同而論。

    第一,明確老人的管轄權,如生活起居,日常消費,走親訪友等,給老人留足存在感空間。

    第二,明確孩子的教育權,這個是不可以觸碰的底線,並絕不做任何讓步。

    第三,成人之間有價值觀出入,很正常,但,不能當著孩子面提出與孩子父母相左的意見,可以私下溝通,決定權在孩子父母手裡。

    第四,儘量抽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讓自己的言行舉止價值觀去更多的影響孩子。

    有理有據,據理力爭,孩子的教育權是每一對父母都不應該放手的底線。

  • 8 # 苒媽鏡鏡Mirror

    這種溝通一定要秉承著自己爹媽自己搞定的原則,千萬不要指望自己的另一半去搞定,會增加矛盾,甚至最後搞得家庭四分五裂的!

    儘量用正向的表達方式,比如媽,我希望孩子先可棉線的衣服穿,如果不夠可以和我說,再買一些,夏天天熱了,這樣比較吸漢。以希望,開頭,儘量不用,不要,不可以,不好,這樣的方式來表達。這樣比較容易接受,之後表示感謝,

    同時偶爾做一些老人喜歡吃的菜,或者給老人買些小禮物,這樣老人會感覺自己的付出被看見,也被尊重。

  • 9 # 木子一寶

    我們家也是一樣的情況。孩子剛兩歲,因為這次疫情,跟公婆一起相處了20多天了。我也是跟公婆育兒觀念不一樣,但是也沒發生什麼矛盾。

    首先,有什麼不同意見的事情,私底下跟孩子爸爸溝通,讓他去跟他父母說。還是不行的話,你再出面去溝通。原則的事情一定不能破壞,不能縱容。

    其次,平時沒事的時候,多帶著孩子哄哄公婆開心,讓他們知道你的方式把養孩子養的很好,更認同你。有分歧的時候,他們更容易妥協。

  • 10 # 小劉在上海

    1、不簡單聽信偏方或老的帶小孩方式。 2、不要強迫孩子吃飯,或追著孩子給吃東西。吃飯時讓他自己動手,不要夾菜給他,不要告訴他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手夠不到的讓他用語言交流,請家長幫忙。 3、不要總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和抵抗力。 5、不要鼓勵孩子說謊,誘導不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 6、不要限制孩子探索,怕這個怕那個傷害孩子,大人不要說,只要保護孩子,覺得危險,直接把他帶到安全地方即可, 7、避免縱容孩子養成貪吃零食的習慣。 9、不要“替代”孩子做事情,儘可能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活動當中

  • 11 # 陳移民

    這是一個相互矛盾的問題,我們怕老人帶小孩帶不好,可是我們也是他們帶大的不也好好的嘛,可是現在時代不同了,做家長的都不希望小孩輸在起跑線上,要接受新時代的教育,所以我們在餘長輩帶娃的問題上要相互的理解,切不能吵架,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希望您能採納!

  • 12 # 使用者3579599885711543

    1、首先需要分析帶娃發生分歧的是哪些細節方面的東西!比方說老人不同意給孩子用尿不溼,但是現在年輕人都給孩子用尿不溼!這個並不能隨你誰就完全對,另一方就一定沒有道理!可以找出用尿不溼的好處,跟老人家做分析!

    2、大家需要換位思考!多理解,不一定說一定要聽老人家的!當要反對老人家的做法時一定有理論分析和實際例子給到,讓她從心底上覺得你說的沒錯!

  • 13 # 白鯨育兒

    寶媽你好,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和你一樣的年輕人,也一樣困惑了很多與你公婆類似的老人。現在的寶寶父母,大多是80後和90後的獨生子女為主,他們也已經成長為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和二胎的放開,人口結構逐漸向“啞鈴型”方向發展。寶寶的父母一方面要承擔社會發展的重擔,另一方面又要帶孩子,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老人帶孩子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如此一來,關於如何“養育”寶寶的矛盾或分歧也廣泛存在於孩子父母和老人之間。那麼問題的根源在哪兒?是教育方式的不同?抑或是教育理念的不同?又當如何解決?

    1. 換位思考

    毋庸置疑,老人對寶寶和父母對寶寶的心都是一樣的,純純的、滿滿的、毫無保留、不求回報的“愛”;教育孩子的出發點也都是一樣的,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也就是說,教育理念沒有差異。既然理念相同,而方式只是為實現理念服務的,那麼應該是很容易達成一致的。問題出在哪裡?

    “養育”二字,要拆開來的解讀,但卻是一體的。古人常說“抱孫不抱子”,這便是差異。老人的心裡只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健康,活在當下、樂而入懷,重“養”而不重“育”;而年輕人在這之外,為了孩子的未來,不少人從“胎教”就開始焦慮了,巴不得落地就能文能武,成為“別人家孩子”,重“育”卻不重“養”

    老人們經歷過年輕人的階段,一般都能明白這個道理,但難免“關心則亂”,“養”過了頭、忘記了“育”。但必要時,理應轉換角色,以免錯過最佳的教育契機;年輕人大多解讀不了老人的心思,難免“以己度人”去考慮問題,卻忽略了老人“養”孩子的付出。有機會要多上手“養”,才體會得到這其中的難。

    諸位,“養”、“育”結合,完美搭配,高山流水,鼓樂昇平,理當沒有化解不了的問題,何不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和包容呢?

    2. 平等對話

    其實你已經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沒錯,就是“溝通”。到這裡,很多人會問了,我也溝通啊,就是不解決問題。那是因為很多人把“表達”甚至“說教”當做了“溝通”,其實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對的,這時所謂的“溝通”是要對方“聽從”自己,而先入為主的往往是年輕人。這種“居高臨下”的溝通,偶爾幾次可以,老人順著你、讓著你,畢竟你是孩子的父母;試問,次數多了,誰能接受?老人也有自尊,惹急了,懟回一句“你不也成材了麼?”,瞬間石化...然後親情的小船當場就翻了。這幅畫面相信很多人看著都“眼熟”。

    為避免大家在今後對“溝通”一詞的誤解,我們換一個詞,叫做“平等對話”。上文也說了,老人與年輕人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三觀一致、互為補充,完全可以平等對話。上層的智慧有“反求諸己”一說,如果產生矛盾:

    年輕人不妨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主動承擔責任,同時傾聽老人的想法,他們的經驗可以讓你們少走很多彎路;老年人何不先考慮下自己哪裡做的不合適,然後多問問年輕人的意見和建議,他們的做法大多更科學、更有效。

    父母有父母的責任和期許,老人有老人的關愛與呵護。孩子既是矛盾的中心,也是幸福的源泉。現代社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順利渡過磨合期,成功演繹了三代人的美好生活,也在此祝願更多的三世同堂能夠闔家歡樂!

  • 14 # 港城小溪

    現在家庭教育當中有很多的人比較煩惱,因為生完孩子之後就要出去工作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咱們的孩子一般都是由老人來帶的,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情況,就是讓老人帶孩子也有一定的好處,就是年輕人可以出去外面工作,而不會有過多的影響,但是也會造成了一些問題,這個社會問題也就是隔代教育的問題上,有很多人持著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認為老人帶孩子進行溝通和教育有著很大的好處,也有的人認為老人進行帶孩子是不太健康的,會造成孩子跟父母之間的隔閡。

    其實對於教育這個問題有著各種的說法,但是更加在意作為父母的如何看,因為在城市的生活當中生活節奏比較快,父母肯定是需要出去工作的才能為家庭分擔,那麼老人的作用就非常大了,老人要進行相應的帶孩子的工作才能分擔年輕人的壓力,而這個時候教育的問題它實際上跟大家的擔心一些問題有很大的關係,其實作為年輕人的角度來說,如果生了孩子之後讓父母去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注意好這這幾點,那麼就會讓老人家去帶孩子更加好。

    年輕人應該這樣做,避免更多矛盾

    第一點:寵孩子要有一個度

    寵孩子需要有一個度,這是要跟老人進行溝通的一點,如果一味的去寵孩子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因為孩子越寵他就會越壞,同時他的需求也會逐漸的增大,對於後面的溝通和教育來說是非常的不利的,所以如果想要有著很好的表現,那麼在寵孩子方面要掌握一個度,孩子寵得太厲害,一般以後是不成材的,甚至連尊敬父母和長輩都不會,更不用說他要孝敬自己的爺爺或者奶奶,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年輕人應該這樣做,避免更多矛盾

    比如說在家裡面作為爺爺或者奶奶,她是會比較寵孩子,孩子想要看電視就是讓他看一下午的電視或者一天的電視,這就是寵孩子的表現,作為爺爺或者奶奶沒有這樣的意識,覺得孩子反正要玩該玩什麼就玩什麼,不做引導會讓孩子玩的更加高興,同時認為他不會玩的太過於煩悶,因為一天對著電視也不太好,寵孩子就變成害孩子,這樣最後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讓孩子近視了,後面有著更多的麻煩。

    年輕人應該這樣做,避免更多矛盾

    第二點:不在孩子面前相互責罵

    另外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相互進行責罵,現在讓老人家去帶孩子會出現很多的矛盾,有很多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會做這樣的動作,都是直接告訴孩子以後不能這麼去做,以後不要聽奶奶的話語,自己說這樣的話甚至還會直堅持著自己的意見,這樣哪裡會做的不到位?那麼其實會造成家庭的矛盾,到了最後孩子也不知道聽誰的,他肯定會向著那縱容自己的那一方面去靠近,孩子最後所養成的一些性格都不會特別好。

    也就意味著如果想讓孩子有著更好的表現,那麼作為父母就要看到的一點就是在教育的彈性,另一方面可以讓老人稍微來帶,但是要多尊重一下老人的意見,可能在孩子的面前要得到相應的面子,那麼在老人面前也要給他相應的面子,不要用責罵的方式進行溝通,這樣不會有著很好的結果,畢竟老人家他已經花費了很多的心思去幫你去帶孩子,如果一回來就是進行責罵,換做是任何一個人都會感覺到有點寒心,自己所付出的勞動沒有得到相應的認可。

    年輕人應該這樣做,避免更多矛盾

    第三點:偶爾灌輸老人科學育兒的知識

    偶爾也要去灌輸一下科學育兒的知識,其實有很多老人家之所以不知道科學育兒,是因為他從來都沒有這樣的概念,以前在都比較匱乏的年代當中,知識是成為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很多人都沒有讀過什麼樣的書,所以他們的育兒方面的知識都是從實際的經驗來的,而不像我們現在的生活當中有著各種的資訊可以查到,知道怎麼去把一個孩子養好,所以這一點是年輕人必須要認可的點和要去關注的點。

    年輕人應該這樣做,避免更多矛盾

    那麼即使老人家不會,只要作為年輕人多在老人家的耳邊多說幾遍,同時分析好裡面的利弊,他們老人家也會知道什麼樣的情況才是對孩子好的,因為他沒有一個老人家會對自己的孫子是不好的,只要老人懂得了這個道理,他就會對孩子很好,同時也會學會這些方法。作為父母的只要多去進行嘮叨,跟孩子的爺爺或者奶奶說到這樣的事情,那麼等到多次之後作為爺爺或者奶奶就懂得了這些道理,那麼相互之間的矛盾就會更加減少,甚至還能探討出一條養育自己孩子科學道路,把孩子養育得更加好。

    年輕人應該這樣做,避免更多矛盾

    第四點:發現老人育兒一些好的地方

    現在有很多的父母都比較自信,把老人家的養育方式全盤的否定,這些都是不對的一些行為,上一代的人能把自己養育的這麼好,他肯定有好的一些方法,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礎進行挑選,那麼一些好的養育方法還是可以留下來的,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的養育方法是最好的,古人的一些經驗包括上一代的一些經驗都是有用的,我們只要把裡面精華的東西挑出來,並且在某一些方面多讚揚一下老人在家教育方面的一些好的地方,這樣就更加好了。

    年輕人應該這樣做,避免更多矛盾

    透過這樣去做,老人家在帶孩子方面會更加知道應該怎麼去帶,後面慢慢的就會有著很好的表現,這些都是作為父母應該去探討的一些問題,同時也會知道在老人家看來,帶孩子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同時也會明白作為父母就是應該多去關心一下老人家,把老人家的方法進行篩選,老人也會更加知道怎麼去辦,畢竟這個時代在進步,老人家在獲得資訊方面沒有年輕人這麼容易,所以年輕人多幫一下老人家,那麼老人家在教育育兒方面就會有進步,對於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會變得更加好。

    大家如何看?

  • 15 # 小劉8311

    這個也是我最頭疼的問題。有的老人你說的他還聽你的意見。有的老人他有自己的意見,你就是在說。他也不聽說多了他就會生氣。就比如我和我婆婆。為了帶娃之間的事情吵好多次。我讓我要按照我的方法來,但是他要按照他的方法來帶。為帶娃我們兩個經常發生爭執。所以說溝通你要看對誰來溝通。如果你遇到了一個比你還要強勢的。婆婆公公。那你儘量就。少說,自己多帶啊。說的多了家庭就會產生矛盾。

  • 16 # 曉曉的生活錄

    和你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觀點哦

    第一個:私底下交流,因為在孩子面前爭執是一種傷害,所以,我覺得如果在帶孩子方面與老人有歧義的話,我們私底下再去商量

    第二個:提出當代科學帶娃的思想,可能老人那輩思想陳舊,我們可以提出自己中肯的看法,好好交流

    第三個:可以開一個家庭小會議,各個成員提出想法,最後達成一致協議

    可以看影片詳細分享喔

  • 17 # 三姐的VIog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跟生在五六十年的人更多的是觀念不同,不管是老人帶娃還是年輕人帶娃,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只是教育方法不一樣,老人帶娃會用她們以前的經驗來,那現在的年輕人就不一樣了,她們要讓孩子跟著時代在進步。所以要拿出一些對孩子最有利的例子來溝通,相信老人也會為她的孫子做出改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機是柴油機好還是汽油機好?